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0:49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1

关键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儿童早期音乐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其中钢琴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了广泛喜爱。目前有许多儿童在学习钢琴,但由于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导致很多儿童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出现种种不应出现的问题。因此,钢琴教师在培养儿童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探索适合儿童的钢琴教学方法,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钢琴,掌握钢琴的演奏技法,领略钢琴的演奏魅力。在此,作为一个钢琴教师,我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儿童钢琴启蒙阶段的教学展开分析和探究。

一、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儿童学习钢琴的第一步,兴趣的培养也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其中教师的范奏是最直接的方式,完美的演奏能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意境。在初级阶段教师可有计划地给儿童弹奏一些他们熟悉的钢琴作品,帮助他们理解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及表现手法。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丰富多彩,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必然能在初学钢琴的儿童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使儿童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变主动。另外,儿童很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针对这一特点还可以让孩子先熟悉课堂环境,感受课堂氛围。并让其积极参与其中,体验钢琴弹奏的乐趣及发声原理,观看聆听年龄相仿小朋友的弹奏,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儿童学习钢琴的动力,儿童对钢琴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自然构成了儿童钢琴教与学的良好开端。

二、了解儿童特点,多样化教学手段

从心理学角度讲,由于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其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如果教学模式、授课形式过于枯燥,则可能使儿童渐渐对学琴产生抵触情绪,把练琴当做一种负担,甚至中断学习。所以注意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儿童钢琴学习进度要因人而异,要适度,要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制订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期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父母、老师的鼓励对儿童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父母、老师的赞扬对于心理尚显稚嫩的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对他们的认可,更是儿童学习克服困难的一种力量。另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尤其重要,比如小组课教学形式既可以培养儿童团结协作的能力,又可以增添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强练琴的动力。

三、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

敏锐的听觉是弹奏出美的声音的关键,对于学习钢琴的儿童来说,培养其倾听能力十分重要。在儿童刚刚开始学钢琴的时候就要让他了解钢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此时教师可以打开琴盖让学生观察钢琴的基本构造,分别讲解踩下不同踏板时声音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听觉鉴别声音的好坏,如用力敲击发出的声音和用正确方法弹奏出来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当学习左右手交替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倾听旋律是否连贯,线条是否流畅。养成倾听的习惯对儿童今后的钢琴学习有深远意义。而且在听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儿童注意力的集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儿童学习钢琴,不单单可提高艺术水平,还可使儿童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和双手协调能力等都得到充分开发。教育心理学指出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发展智力的核心,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在钢琴教学中如果死板地让学生按照乐谱弹奏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教师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分析曲子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儿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挖掘和培养,充分发挥儿童对音乐的表现力。

五、审美观念的培养

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儿童音乐审美观念的培养不容忽视,音乐审美感受是儿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事物的美与丑。帮助儿童在优美的旋律、节奏、演唱和演奏中体会音乐的美,使儿童在这种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另外教师在选用教材方面,应注意有很多乐曲是以反映儿童生活富有情趣、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思想情绪为主的,其曲调轻松,简单易懂,在潜移默化中启发感染儿童,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识谱教学

儿童在学习钢琴初期进行识谱练习十分重要。对初学的儿童来说要注重强调乐谱中的“谱号”、“调号”和“拍号”,让学生正确理解调号中的升降记号与曲子中出现的临时升降记号蕴涵的不同意义,年龄小的学生可以先用铅笔画出加深印象。在学习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每节课都留下识谱作业,养成正确读谱的习惯,识谱能力关系学习钢琴的效率。

2.正确的手形

在儿童钢琴学习启蒙阶段,正确的弹奏手型尤为重要。初学钢琴的儿童在弹奏时容易身体移动,当弹奏低音区的音符时身体就向左移,弹奏到高音区的音符时身体向右移,这样身体的移动会造成手型的变形,手型的变化会影响手指触键的发力,其中折指是最常见的问题。拇指与小指出现倒塌,整个手掌平放在琴键上,这是不正确的。教师需要从坐姿开始纠正,儿童弹琴时身体要放松,一般坐在凳子三分之一处,不能把板凳坐满。对于个子矮踩不到地面的儿童应把小凳放在脚下保持身体平衡,也可以通过调整琴凳的高度,协调手臂与琴键的高度差。总之弹琴时手要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指尖触键,这是最基本的手形,也是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

3.断音与连音

在钢琴学习初级阶段,我们应从断奏开始训练,让儿童能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弹奏断音。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一同向上提起,然后自然落下,力量集中于弹琴的手指。练习中要注意手腕不能僵硬、下压,手指关节不能凹陷。教师要耐心、细心引导示范,不能草率,让学生少走弯路。连音奏法十分重要。如果说断奏是让手指如何站在琴键上,那么连奏就是让手指在琴键上如何“走”,弹奏的方法也像走路一样。它要求第一个音弹下去之后指导下一个音触键发音的一瞬间才离开,触键时需主动积极地抬动手指。另外连奏要注意避免手指离键不够迅速而使两音粘连同响和离键太快而使两音断开的现象。

七、钢琴教学要因材施教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孩子先天及生长环境的差异也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不同。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及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有区别地对待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与模式。

1.不同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毫不犹豫地将2、3岁的孩子送入培训班学习。家长这种望子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生理角度看,1到3岁的孩子处于婴儿期,手很小,很软,不具备相应的接受能力,所以不适合学琴。

(1)4到6岁的孩子属于幼儿期。虽具备一定的音准、节奏感和弹琴的条件,但他们的注意力时间较短,教学时容易发生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双向交流不顺畅等问题。在对待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时,应调整教学进度、放慢脚步,用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精力,及时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错误,并通过多次讲解和示范加深学生记忆。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2)6岁到12岁的孩子属于学龄初期。他们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音乐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加上有了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在注意力方面、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已经有了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拓展自己的音乐思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进行个别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即将5到6名年龄相仿、接受能力相差不大的儿童组成一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相互竞争、共同进步,不仅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还增强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之间的程度必然出现差异,此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一方面督促落后的学生赶上进度,另一方面不能让进度快的学生停滞不前,必要情况下可根据学生的程度重新调整。

2.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由于先天因素、生长环境、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导致孩子的性格也千差万别,再加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他们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了解不同性格孩子的特点,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1)活泼型的孩子思维很活跃,喜动厌静,精神旺盛,他们学琴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坐不住”,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教师要和家长一起建立规则,严格执行。这种类型的孩子很强势,喜欢自己做决定,教师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小的权利,如让他们自己做主选择喜爱弹奏的首乐曲和练习曲,他们会因此格外有兴致和用功。当他们想“讨价还价”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妥协。虽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要严加管教,但对于这一性格特点的孩子来说适当的严格教育是必要的。

(2)腼腆型的孩子胆小羞涩,进入状态慢,对于陌生的环境有排斥心理。他们学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表现力不足,不善于在人面前弹奏表演。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教师要循循善诱,慢慢将他们带入音乐殿堂,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熟悉了周围环境后,多鼓励他在人前表演,及时提出表扬,增强其自信。另外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3)乖巧型的孩子性格温顺,习惯服从教师家长,但是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他们在学琴过程中往往很认真,很有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快,要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自己的新发现,从一点一滴着手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意识。

结语

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面对初学钢琴的儿童,教师不要把一个个的音符孤立起来变成和音乐毫无相关的符号,而是要赋予其生命,让儿童感受到音乐旋律是流动的美。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用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儿童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黄瑾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2

【关键字】钢琴启蒙;兴趣;激发;培养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学前的钢琴教育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促进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在非智力方面,能够磨练意志,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高雅的气质,开拓视野。而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是完全天生的,必须靠后天的激发、培养。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呢?

一、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材,激发钢琴学习的兴趣

目前,幼儿钢琴教材种类繁多,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趣味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教材。《哈农》、拜尔、车尔尼599等是最常用的基本功练习用书。但由于它的纯技术性,对大多数入门的幼儿来说,这类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缺少趣味性,激发不起兴趣。因此,要做到少而精,但决不能取消,要根据幼儿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添加进来。

除了基本功教材外,还要多选一些幼儿非常熟悉的中外儿歌,选择标准是每首曲子要有标题和形象的图画,音符大,印刷清晰,旋律活泼、和声悦耳好听;每一首曲子都有清楚地技术、乐理或音乐的重点;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选》等。由于每首曲子都有标题、图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且颜色鲜艳、清晰、音符较大,阅读起来容易,幼儿对这类教材都很喜欢,有利于保持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并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我要弹”的要求。

二、寓教于乐,激发钢琴学习的兴趣

(1)绘画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教授乐理,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认真坐好听教师讲授天文般的理论,是不符儿童心理的,若让孩子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寓教于乐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一堂课,讲解左、右手及指法标号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手分别放在一张白纸上,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按其手型用手描绘出来,然后在手指上标明12345,孩子们会非常感兴趣,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课堂内容。另外,把彩虹的七种颜色与唱名、英文单词与音名结合起来,增强了趣味性也便于记忆。并且不同颜色的标签贴在钢琴上相对位置,使乐谱、歌唱、钢琴三体合一,感受到它们之间密切的联系。

(2)歌唱式:钢琴的世界离一般幼儿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缩短这种距离而使音乐自然进入孩子生活,要解放孩子的耳朵放开心声,有些孩子对音乐没有感觉,甚至充耳不闻,变得麻木,倒不是耳朵有什么缺陷或本身讨厌音乐,而是没有进行音乐开发。因此,在教琴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个原则:通过钢琴学习音乐!歌唱是最能直接表达心理感受,直抒胸怀的。幼儿大多喜欢唱歌,把会唱的歌曲用钢琴演奏出来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学习弹奏前,先教会孩子唱谱,填上歌词,伴着优美的旋律,再移到钢琴上弹奏,能减少负担,便于表现作品,当熟练掌握之后,师生互换角色,由学生弹奏教师歌唱,提高了趣味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节奏式:这种方式可增进师生感情,在节奏游戏当中,轻松活跃的对话气氛,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习音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幼儿不再认为学习钢琴是件艰难枯燥的事情,从而更加愉快地接受学习。以节奏为中心可作以下训练:

a.在教师指导下双手拍节奏;b.按乐谱标记左右手分工打不同地节奏;c.用鼓打节奏,注意强弱;d.学生打鼓,教师弹奏;e.教师打鼓,学生弹奏等。

(4)移调式:在熟练掌握一首乐曲之后,把旋律在钢琴上移到其它调性上演奏。最初由短小的单旋律开始,一句一句地进行反复,上下行自由地转移弹奏。这样可以初步培养孩子的调性要领,引发他们的创造想象力。在教授《“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时,由原来的C-F-G进行二次移调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都能基本完成。同时,把三种调性连接不断地演奏,加长乐曲的篇幅,也训练了幼儿的综合表演能力。

(5)联弹式:钢琴教育最重要而艰难的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感觉反应能力。面对众多的观众,能自如地演奏,取决于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和心理素质,这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起来。在《汤》教材中,大都配有联弹、伴奏部分,通过相互协作练习,能促进这种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愉快合作的练习中,有种成就感,同时向人们展现一个新的广阔的音乐世界。

三、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音乐耳闻目染的影响,对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中,家长可常放些幼儿感兴趣的音乐、钢琴曲,如音乐故事、幼儿歌曲等,也可以带幼儿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从而使幼儿在音乐环境中喜欢音乐。同时要培养其练琴的习惯,如每天的练琴时间段最好严格固定下来,轻易不要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幼儿逐渐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保持幼儿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不吝啬褒奖,耐心诱导,为其创造表现的机会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3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钢琴老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同。目前,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开发儿童的智力。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家长进行启蒙教育的首选乐器。而作为启蒙教育主体的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够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老师”角色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的就是“老师”这一角色。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所以教师必须要和蔼可亲,让孩子先喜欢上老师,再喜欢上他所传授的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十分有限,孩子可能会先接受一个人,喜欢上一个人,再喜欢上他所传授的知识。一是教师要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这样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将钢琴的魅力全部展现,进而吸引到儿童的注意力,征服孩子,使其迷恋上钢琴,迷恋上艺术,从小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培养一种优雅的气质。二是教师必须要因材实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方面,虽然儿童还处于人生的初期,孩子的个性还没有形成,但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儿童某方面的特长,并且努力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同时不断改正儿童的缺点与不良习惯,这样更有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

二、“玩伴”角色

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这样会有利于钢琴教育工作的展开。所以钢琴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样孩子就可以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这比直接说教的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成为孩子的真诚友爱的“玩伴”是钢琴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不只是要成为个教导者,同时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来感受快乐与忧愁。”当然,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启蒙教育。虽然孩子对于世界认识还处于朦胧的状态,是一个稚嫩的个体,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交朋友,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的愿望。教师同孩子成为朋友之后,更加巩固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倾听者”角色

儿童虽然对世界的认识比较少,但是他们也有对世界感知的能力,他们也有自己对这个世界阐述。而钢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出现,认真的关注孩子,聆听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从而仔细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面出来的行为方式,进而分析他们的心智发展方向,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音乐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有一一解答。教师要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花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孩子,从而实现达到更好的钢琴教学效果。而倾听并不仅仅要针对儿童的语言,还必须对它背后的意义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了解儿童想法,解答问题,还要分析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保护者”角色

教师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孩子情感的“保护者”。想要保护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这就需要教师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对儿童的精神与情感给予高度重视。儿童是脆弱而又敏感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他们也能够认识到哪些事物对于自己的父母长辈是重要的,只要是父母认为是重要的事,那么孩子会认为这件事是值得自己花时间与精力来尝试的,这也影响到了孩子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情感投入的程度。目前,很多家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这就使儿童的情感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如果教师因孩子弹奏的水平不符合自己的标准,而惩罚孩子,这势必会使孩子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情绪,这同时也会影响到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钢琴教师存在的作用就是保护孩子,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指导。每一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力,教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会使教师更有亲和力。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到孩子的情感,鼓励孩子积极进行思考,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使孩子健康发展。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4

关键词:儿童;钢琴;入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76-1前言: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要求的精神境界也越来越高,面对新世纪,我国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钢琴在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成为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首选乐器。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钢琴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的有效方法。长期受古典音乐的熏陶,让孩子在接受美育教育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艺术修养,在艺术素质教育中,使孩子增长快乐而富于想象力的童真,可以从音乐的学习中获得滋润情感的养分。还可以培养人的气质、锻炼人的意志、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孩子的个人素养。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的:“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不相同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虑、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等,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的特殊领域”。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与其他乐器相比,表现内容更加广泛。学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一方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又对老师提出啦更高的要求。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儿童钢琴的学习。

一、当前国内关于儿童学琴的总体情况

(一)学习钢琴的原因:1.父母自己觉得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希望孩子从小学习钢琴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孩子日后的身心发展。2.父母年轻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学习,想通过孩子学习钢琴来完成自己的一种愿望。3.看别人家还学,不希望自家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

(二)有些人认为启蒙教育可以先找个老师教着,以后再找个好老师来教,认为启蒙教育是从零开始,无关紧要,最简单不过的事啦。恰恰相反,启蒙教育是最基础的,没学会走哪来的跑,启蒙教育会影响学生今后学习发展,首先是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继续学习下去,以便向高方向发展。不负责任的启蒙教学会使学生和家长照成对学习钢琴的误解,形成许多不规范、不正确甚至错误的弹奏方法与技巧。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最佳时间应为五岁左右,当然年龄只是个参考,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的适应能力、智力发育情况、音乐素养等方面。

二、随着我国钢琴学习的普及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儿童学习钢琴的学龄也在提前

针对以上提出的情况,我想大概谈一下我对教导学生学习钢琴的想法与建议:

(一)规范孩子学习钢琴的意识

学习钢琴不仅要规范学生的意识,家长的思想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看待学钢琴,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散懒、华而不实的恶习。

1.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旦学琴,就要把练琴当吃饭一样,每天都要练习。

2.有固定的人来陪孩子上课练习,每天安排一定时间来练习。

3.营照良好的学习环境,严与爱要把握有度。

(二)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

刚开始学的时候对孩子不用过于严厉,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表演来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感、音乐感。通过对声音及各种节奏的模仿来培养孩子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钢琴最开始的练习是(手型、力度、感觉)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但是这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枯燥练习。我们可以在这些练习中给学生插入一些简单有趣的曲子来引学生的兴趣,但是我们主要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建议学生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多接触古典音乐,例如通过音乐会的熏陶和钢琴演奏的刺激来扩大兴趣。作为家长一定不能过分的逼孩子学习或练琴,这样就把一门娱乐的爱好变成孩子不想面对的学习负担,家长要为学生营照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家长对钢琴的正确认识、态度对孩子学钢琴的心理有很重要的影响。做好松弛有度,控制好练琴的时间与质量,让孩子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继续保持对钢琴的兴趣。

(三)愉快的课堂氛围

使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持续,教师首先应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尊重儿童,要使他们觉得我们是真的为了他们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启蒙阶段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学习钢琴,让他们主动积极的练琴,让孩子感受到关注、鼓励、爱护、赞许等等,这样才会让孩子慢慢形成练琴的由简到难、由少到多的练习,直至成功。在枯燥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插入简单有趣的曲子,或者通过弹奏一些好听的曲子来吸引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总结

针对目前儿童钢琴教育的情况,如果家长有规范的学习钢琴的意识,老师的在启蒙过程中可以做到: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注重弹奏技巧与情感审美结合,学生可以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钢琴,那么学习就会变的事半功倍啦。所以儿童钢琴学习的成败取决与三方面,一是孩子自身的条件(天赋、勤奋);二是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态度;三是父母的配合与思想观念。学龄前儿童学钢琴就像我们刚开始学走路一样一定要踏实的走好每一步,启蒙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孩子以后钢琴之路的发展,所以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家长、学生、老师三者的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钢琴的最好程度。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5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并体验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性意识。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兴趣培训是为了使琴童对学琴活动感到绕有趣味,带着喜好的情绪积极热心地投入操琴学习之中。喜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与生俱来。而对钢琴的好奇则是因为庞大的物体能够发出优美透亮而又奇妙的声响,它比一般儿童玩具更富有吸引力。由于有些家长送孩童学琴是希望孩子以后能成为钢琴家或以此谋生。他们不顾孩子的意愿,并不了解孩子有无音乐天赋,也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感受,望子成龙心切,成天强逼着孩子练琴。每天反复无味的机械练习,如果再加上琴师严肃的面孔和训斥,孩子学琴的兴趣必然会大减,甚至会产生对钢琴学习、训练的厌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效率不高。因此,诱发、培养并稳定儿童的学琴兴趣十分重要。钢琴启蒙教学对少儿的兴趣培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环境

科学的教学环境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沉浸在音乐艺术的享受和创造之中。美国音乐教师卡拉搏·科恩·玛科琳娜的“科恩音乐教室”颇有创意,教室里充满着音乐气氛,到处都画着大谱表,地上有“地谱”,墙上有“墙谱”,桌上有“桌谱”,甚至教师穿的衣服上都画着大谱表。我们可以借鉴和效仿,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墙面上布置和音乐教学内容有关的谱表,如乐器图、乐理知识图表、音乐家画像等等。

二、潜移默化

教师教学时如果以极大的热情和娴熟的技能指导幼儿,那么这种榜样的力量,就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挚的爱心是指教师要把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之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每个学琴的儿童。除了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备课、兢兢业业地上课之外,还必须在仪表、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问题上细心处理。例如教师亲切、和蔼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柔和、明朗的语调,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教学方法等都能促使儿童置身于轻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切身地感受与体验教师真挚爱心的温暖和循循善诱的耐心。注意言教和身教,以此激发和培养儿童学琴的浓厚兴趣。

三、以身示范

教师正确的示范不仅为初学钢琴的儿童提供了正确的模仿范本,而且培养了儿童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朗格认为“音乐能够表明情感的性质,其详尽和真实程度是语言所无法达到的”。在铃木音乐教育体系中,这一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要求。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音乐的一切细微变化及其独特情趣,并能对其作出不同程度的直觉反应。因此,在铃木体系中,音乐教学总是通过先倾听,再充分熟悉了将要学习演奏的作品之后才开始进行模仿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娴熟、精湛的钢琴技巧和较好的音乐感受力,将正确的示范弹奏展示给初学琴童。而教师的伴奏,即二重奏对于一开始独自学琴,心里感觉孤单的年幼孩子来说,是非常有趣且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也是上课时最快乐、最有兴趣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感对于钢琴学习的进步是一种障碍,而教师的伴奏正好可以消除学生的孤独感,使孩子能在快乐之中轻松学习操琴。另外,伴奏能使那些简易的小曲听起来像结构庞大的乐曲片段,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不仅有可能用不同的调弹奏,避免总是徘徊在C大调上,令人生厌。而且可以用自己严格的速度和鲜明的节奏对学生施加影响,特别是他们在弹奏中带有充满活力的节拍重音,能使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节奏的存在。伴奏还可以锻炼儿童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灵敏的反应,对促进学生带有表情地弹奏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汤普森一册的《弗吉尼·我的故乡》这支小曲,作品用柔和、深沉的优美弦律抒发了他淡淡的思乡之情。有一个小女孩年仅五岁半,在学习这支曲子的时候由老师伴奏。第一遍的二重奏她弹得特别兴奋、开心,所以曲风显得过于欢快。老师问她:“如果你的妈妈不在身边,你会不会想她,如果你出远门了,会不会想家?”小女孩大声回答:“会!”又问她:“想家想妈妈的时候是不是会有点伤心,难过啊?”,小女孩认真地点点头。老师说:“这首曲子就是作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时写的,我们试试以淡淡的忧伤,把你想妈妈,想家时的伤心难过弹进去好吗?”。第二遍,由老师伴奏小女孩把乐曲弹得非常出色,完全沉浸于优美、抒缓的旋律中了。一曲过后,小女孩半天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用她稚嫩胖胖的小手擦了擦红红的眼睛说:“老师,我都弹得快要哭了,真好听!”。孩子的话使老师感到十分惊讶,十分高兴!一个五岁半的小女孩竟然能被一曲简短的音乐所打动、所感染。从此这个小女孩便开始喜欢音乐、开始用心理解音乐力求懂得音乐岂不令人欣慰?!这便是钢琴伴奏的魅力所在和源于对这首小乐曲最贴切的讲解。教师的伴奏能极大地丰富儿童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儿童学琴的热情和兴趣。

四、精选教材

精选教材能促使学生对学琴产生兴趣。现在用的较多小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它除了有为乐曲精心创作的伴奏琴谱,还有已附加在乐曲上的短小歌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表现乐曲内涵。还有为乐曲配加的图画,当孩子弹奏完曲子后,可以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孩子在图画上着色,以增加兴趣。小汤普森的钢琴教材比较适合三至六岁初学钢琴的儿童。

五、鼓励促进

如果在孩子学习取得成绩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就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性。赞扬能增强孩子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批评则能使孩子注意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有所进步。当然,对孩子的表扬也要适当,应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中,他承认:在儿童真正把学习音乐看作是自己的重要需求之前,不断保持这种兴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适时、适量、适当的鼓励和赞扬,针对每个不同的儿童给予不同的指导、帮助等,都是需要教师和家长花费精力来做的工作。

六、集体活动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6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学;兴趣;方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了。由于学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还因为弹钢琴是使用十个手指,而十指运动最能锻炼脑功能,通过弹奏使十个手指变得更灵活更协调,它还能保持人的大脑活力并延缓大脑老化。近些年.钢琴学习热潮不断涌现,许多艺术培训班都开设了钢琴课,但大多费用都比较高,许多学生因为这高费用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在学校开设了钢琴兴趣课便可以让喜欢乐器的学生得到锻炼与培养,这门兴趣课颇受学生们的喜爱。

下面谈谈对已进入成年人年龄的中专生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看法:

1明确学习钢琴的目的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因为它拥有最广的音域,最丰富的表现力,它高雅,又适合在任何场合任何环境演奏。钢琴声如天籁般,它既能表现万马千军的场面,也能描绘夜晚宁静的场景。钢琴,还能提供给弹奏者一个最好最符合人体生理自然放松条件的弹奏姿势,所以很多人在选择学一门乐器时往往选择了钢琴。但是练琴的过程却比较辛苦、枯燥,于是教师在学生钢琴启蒙教学中要强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明确学习钢琴的目的和弹琴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在学琴过程中更有动力和毅力。

2了解学生学琴的特点

在钢琴兴趣课中,参加的学生都是喜欢音乐,她们并不是以后要从事音乐专业,而是因为热爱音乐并对钢琴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选择学琴。这些人学习钢琴大多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练琴。学习比较主动、自觉,主观能动性强,相对于儿童来说,这些学生无论是从器官的发育、思想的成熟等都有其优势,下面通过比较总结为以下几点:

2.1从条件上:钢琴的弹奏需要身体和十个手指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儿童的手型还没发育完全,比较软,在弹奏时关节的稳定上需花很长时间来巩固,但成人的骨骼已发育完全,手型较容易稳定而且比较有力。

2.2从思想上:儿童学习钢琴大部分是与家长有关,大多数孩子是被迫去参加各种艺术培训班,学习钢琴的过程比较枯燥,大量的练习曲、音阶、琶音等基本功训练都是孩子们最不原意练的。因此学习上比较被动,她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而这些学生学琴基本上都是自己喜欢才选择学习的,在学琴过程能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毅力和自觉性相对儿童来说较强。

2.3从作品上:儿童由于年龄较小,经历的事情比较少,所以对作品的理解有时不能很全面,教师只能通过某些生动的比喻让儿童去体会,但中专生年龄有18、9岁,已经是成人,思想上相对成熟些,因此在作品的理解上能较深刻、直观,理解能力也较强,对作品的风格、情感等能把握得更到位。

虽然中专学生学琴有上述的优势,但同样有不利的因素,比如相对儿童来说手指灵活性不高,在跑动训练上难度较大,也由于这些学生的主要专业不是学艺术,因此练琴时间得不到保障,练琴时间不够,急于求成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琴的质量。如何扬长避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需要钢琴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一套科学有序的学琴计划,才能确保学生们学琴的顺利进行。

3重视钢琴弹奏的方法

3.1正确的坐姿:正确的坐姿是弹好钢琴的第一步,弹琴时坐的姿势要自然、放松,不要僵硬,紧张,或过于松懈。一般来说,弹奏者只应坐到琴凳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上身略向前倾,这样有利于弹奏时力度的运用,便于将力量向前传送至手指,不要把座位都坐满或把身子靠在椅背上,这样弹奏时容易往后倒,力量分散。

3.2正确的手型:钢琴的弹奏最终还是得通过双手来实现,只有在一开始掌握好正确的手型,才能为以后的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会正确的手型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平时在家中看电视时放松的感觉:双手自然垂直向下,手型呈半圆型。这是人在没有任何主观意识控制下的行为,这种状态最为放松,体会完这种状态后,再把手拿到琴上。想象刚才放松的感觉,先让大臂自然下垂,不要夹紧,两臂之间要有一定宽度,夹紧了肩膀就会显得僵硬。小臂和手腕要与键盘平行,不要太高或太低,太高或太低都会造成弹奏紧张,不能很好的放松。手型呈半圆形,手指略向里弯曲,感觉可以握住一个小球,要注意突出“三道弯”——手指的三个关节不仅要凸出而且要能起支撑作用,手指要自然立好,不能让关节塌进去,只有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才能让弹奏的声音结实有颗粒性。

3.3正确的弹奏:钢琴弹奏中如何运用力度,如何控制力度都与弹奏的效果、音色等息息相关,在成人钢琴启蒙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弹琴时力度的运用,即如何用最小的力量,最放松的姿势来演奏是启蒙教学中重要的内容。首先,准备好下键的手指,例如中指,不能松懈但要注意三个关节的凸起,支撑,然后把手臂抬起来从大臂开始,带动小臂、手腕自然落下,把琴键弹到底,让声音听起来能够扎实,千万不要加入任何人为的力量,否则声音会显得僵硬、刺耳。这个过程中要悉心感受大臂带动小臂、手腕自然落下时手臂的重量是否在放松的状态下充分的通过指尖传到键盘上,这就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力量运用。

“启蒙”亦称为“入门”,万事开头难,所以在中专生的钢琴启蒙教学上必需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序的、目的性强的训练计划,并持之以恒的实行。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要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钢琴的教学效果最终得通过演奏来体现,只有培养良好的乐感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演奏得好。总之,在中专生钢琴启蒙教学上,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让学生能把兴趣坚持下去,教师只有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和教学水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7

【关键词】蒙台梭利;幼儿;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25-01

近年来,艺术教育发展与普及速度明显提高,教育制度改革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也让更多家庭对学习钢琴有了足够的热情。其中,幼儿钢琴教育更被广大家庭所迫切需要,也是国际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1]蒙台梭利教育法引入中国已有百年,[2]对我国教育影响深远。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影响幼儿钢琴教学的重要观点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玛丽亚・蒙台梭利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氏早期教育法,为世界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其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包括[3]:儿童发展有“胚胎期”;儿童发展有敏感期;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

(二)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观点。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按照其规律进行教学安排。其中就幼儿钢琴教育而言,重点要关注的敏感期有以下几个阶段。

1.动作敏感期(0-6岁)。2岁的孩子已经学会走路,需要在这一时期让其肢体得到充分锻炼,提高肢体动作的熟练度和协调性。在训练过程中,小肌肉的练习也至关重要,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协调性,还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2.文化敏感期(6-9岁)。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认为,孩子3岁时已经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更是在6-9岁时对探究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因此,在这一阶段,孩子会对大量的文化知识表现出极强的兴趣,会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也应该注重对孩子心灵世界的了解和认识,由此才能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协助和指导。

另外,应该摒除传统的奖惩制度。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坚持认为,尊重孩子,让其在适当的阶段适性地成长,会在某一时间看到孩子心智和能力爆发式成长。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核心观点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效果明显。[4]对此,笔者认为,应用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敏感期进行教学。正式的钢琴启蒙教育一般开始于幼儿4-6岁。在幼儿2岁时,就会对声音、动作做出及时的反馈与模仿,在这一时期如能在简单的声音、节奏、旋律等方面对孩子进行训练,其初始记忆接收到的信息一定是最直接有效的。三四岁就可以在乐器上对其进行引导与认识,多感受音乐、乐曲,从而对乐器有着趋向性的兴趣。五六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与成年人(老师)基本沟通的能力,这正是一个幼儿开始获取知识的最佳时间。

(二)教育者应扮演好协助者的角色。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与个性。对于生性谨慎的学生,需要教师带着他来掌握知识、消化知识,给予明确的指导。而对于本身就很有主见,自主能力很强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为其指引方向,教师应注重协助其获取知识。

(三)尊重孩子,注意培养孩子的尊严感。作为幼儿钢琴教育、启蒙教育,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如何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带给学生,更应该注重的是在钢琴学习伊始,带给他们一扇打开新生活(新的知识技能)的大门。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实例

接触到蒙台梭利教育法后,笔者发现,有很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通过鼓励、给予信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例如:有一个学琴两年的小女孩,性格内敛、谨慎,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总是出现失误,并且越是严厉指出效果越是不好。笔者调整了教学思路,对她学习过程中好的方面进行及时表扬,后来发现不光是失误少了,而且上课时其状态也越来越积极、活跃。在幼儿的启蒙教学中,笔者着重对学生进行听音、辩音、模仿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学习初始状态下就能够认识体会到单个音符最标准的声音与效果,这对他们日后的音乐鉴赏、识别能力来说是个很好的开端。

四、对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蒙台梭利教育法较为系统科学地总结了在幼儿教学中的基本思路,运用到钢琴教学中是合适的,尤其是对幼儿心理方面的照顾一定要考虑到位,因为从培养兴趣爱好来说,打造了一个有全面能力的人才需要具备的自信;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来说,这是进入音乐大门最重要扎实的一步,要有纯粹的、高标准的音乐高度及内心世界。这一方法是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心理变化,让幼儿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尽量发挥自己的潜力去获得最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东雪.多元世界音乐教育的共鸣[J].人民音乐,2011,(10):60-63.

[2]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4.

[4]张晓敏.亚太音乐教育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J].人民音乐,2016,(1):59-61.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8

众所周知,钢琴乃乐器之王。因其独特的音响,广阔的音域为广大音乐家所钟爱,在众多音乐形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贯穿古今。无论是辉煌的古典乐,还是浪漫的流行乐,都有着它的身影。它不仅是乐器之王,更是音乐知识汇聚的殿堂。从最早的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无数的音乐大师谱写出了一首首流芳至今的钢琴作品,这是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音乐财富,更是人类音乐史上璀璨的明珠。

学习钢琴引领少儿步入音乐殿堂,它为少儿的各方面发展都奠定良好基础。世界上无数的知名音乐家,无论是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或是理论家,几乎都是从小学习钢琴并具备一定水平的钢琴演奏能力的。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知识的涉及也是十分广泛的,不仅有和声知识、复调知识和音乐史知识,更有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知识。对这些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少儿普遍在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创造、审美能力上都显著高于普通孩子。

一、钢琴启蒙教育与少儿身心发展

(一)锻炼少儿肢体协调,促进智力发展

人的左右两半大脑各司其职,左脑具有语言、数学、逻辑推理等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图像,体育,音乐等思维功能。在漫长的人生中,左脑不停的为各种问题进行推理演算,而右脑却缺乏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而音乐训练,尤其是钢琴的学习,是一项需要大脑协调起眼、耳、口、手、脚同时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它能锻炼大脑复杂性,增强右脑思维能力,使左右大脑均衡发展,促进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学习钢琴可以促进少儿智力发展,锻炼肢体协调性。

(二)促进少儿情感饱满,提高审美能力

少儿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往往丰富于成年人,鲜明的节奏速度,音响效果的变化,都可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体验乐曲中力度的跌宕起伏,感受音乐速度变化,从而充实少儿的情感世界,使他们学会区分“愉快”与“悲伤”的音乐情绪,由此达到情感的平衡。

钢琴启蒙除了强调对技术基础的重视外,同时还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音乐之美是在各音乐要素之间的配合与关联下构建出来的,是能够激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他们的音准,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加强音乐记忆力,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音乐,从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品质。

(三)集中少儿注意力,提高联想能力

少儿智力发育不成熟使他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而钢琴的演奏对于提高少儿注意力大有好处,音乐是乐音的有序运动,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运动,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无意注意。音乐的演奏与表现,更是需要演奏者与表现者集中注意力,才能流畅进行乐曲,体现音乐整体感与情绪,构建出意境。并且,通过实际教学,笔者也发现,随着少儿学琴的时间越长,注意力的集中度就越高,开始可能是十分钟,后来就可能聚精会神的练习三十分钟以上。同时,钢琴的演奏还能提高少儿注意力分配的能力,弹琴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同时还要眼看耳听,注意着乐谱上音符横向与纵向的发展,如果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是很难成功的演奏出完善的乐曲的。

音乐是自由的,它是丰富想象力的产物。从“大珠小珠落玉盘”到“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的声声演奏激发出白居易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小小一只琴,却激起了李白内心的汹涌澎湃,不禁联想到那古朴苍劲的松树。钢琴音乐在孩子的认知世界中,跳音的演奏就像是活泼的小兔子,力度强弱的起伏更像是上下楼梯,酣畅淋漓的琶音就如同奔流涌动的河水。由此可见,钢琴音乐引领着孩子积极的去想象、联想,活跃着他们的思维。

二、钢琴启蒙教育教学方法

(一)选择合理科学系统的钢琴教材

21世纪敲开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大门,人们的精神物质需求也随之而上。家长们在要求孩子学好学校知识外,也让孩子进行着各项兴趣特长培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众家长一致认同的观点。因此,音乐教育尤其钢琴教育一时成了当下热门的兴趣特长培训。随之而来的钢琴教材的引进与编写也层出不穷,钢琴启蒙教师们在教材上的选择更需要再三斟酌,既要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又要科学实用。

在此,笔者对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钢琴启蒙教材进行简洁的介绍:由汤普森所编写的《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以下简称《汤》)作为启蒙教材在我国广为使用,该教材从中央c开始教授,高低音谱同时学习,循序渐进的安排知识点,每个新知识点都会配有几首曲子进行强化练习,并且部分曲子还配有教师伴奏,增加了师生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有练习题。集唱,弹,写为一体,为少儿学琴打下坚持基础;《拜尔钢琴基础教程》也是常见的钢琴启蒙教材,该书对于双手的技巧性针对更强,结构内容、进度安排都具有更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另外,我国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乐曲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由于乐曲量太大,内容结构稍显累赘,并且知识点的上下联系不强,使得它并不常用。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书籍特点,搭配使用,比如《汤》搭配《儿童》,挑选《儿童》中的曲目作为《也可搭配《拜尔》增加技巧练习,使它们相互扬长避短,共同发挥指导作用。

(二)正确的钢琴技巧指导与规范的训练练习

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钢琴基础弹奏技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它影响着少儿的整个学琴生涯。由于少儿的骨骼与肌肉处于发展初期,弹奏力度较小,为了达到特定音响效果,可能产生耸肩,压指,压腕等不正确的弹奏方法,因此,启蒙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少儿进行正确的弹奏。

学琴是从基本的坐姿开始的,坐姿对弹奏方法有很大的影响力。一般要求稳坐于琴凳的三分之一处,腰部挺直,上身可自然倾斜,这样便于将手臂的重量力量传送到指尖。其次,培养少儿正确的手型是重点,弹奏时双臂自然放松,垂于身体两侧,双肩放松。两手立于琴面上,手指与手掌成为一个拱形,我常对学生比喻“如同手握一个鸡蛋”。同时,在弹奏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手型变化,时时提醒,督促学生形成正确手型。学琴的第三阶段,便是接触基本弹法:断奏,跳音,与连奏。选择科学系统的启蒙教材,有针对性的分别练习熟练后,可以选择有关三种奏法的练习曲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学会找到异同点,促进更快掌握正确的演奏方式。同时,除了课堂上老师的教导外,也需要家长在课下监督孩子保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练琴时间,促成孩子尽快掌握重难点,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三、现代少儿钢琴启蒙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与提高

韩愈的《师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iv。

现在随着琴行与兴趣培训学校的增加,行业圈的壮大以及师资的良莠不齐,使得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成为必然要求,老师们要做到肩负师德,认真负责,重视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尤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少儿身心健康与钢琴技巧获得长足发展。

钢琴课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身发展特点,教师必须尊重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安排课程。

(二)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少儿学习

学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孩子的认真学习以及家长的监督配合。为了促进少儿钢琴学习的长足发展,老师必须做到常常与家长沟通,告知他们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孩子在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及时发现与纠正,督促孩子认真练琴,保证充足的练习时间,做到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练习要求,这样有利于新的知识与技巧的巩固与完善。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9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音乐感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慢慢普及到千家万户。新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至今拥有的钢琴数量总数已经达到二百多万台,几乎占世界总量的十分之一。现今,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学习钢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钢琴,其中幼儿和初学者在学习钢琴人数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钢琴在现在的教育领域中,已经成为很多学习者喜欢的乐器。

一、我国钢琴启蒙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钢琴艺术已经家喻户晓,很多人开始学习钢琴,家长的心态开始逐渐地转变,把弹钢琴当成是一种良好的兴趣来对少儿进行培养,使少儿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艺术素养。虽然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学习钢琴的目的以及不同人自身的天分却是不一样的。因此,钢琴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的不同。现今,我国出现很多钢琴培训机构,在钢琴启蒙教育上占很大比例,逐渐变成钢琴教学的渠道之一。

二、钢琴启蒙教育的意义

钢琴教育对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能表达自身思想感情的艺术。

1.提高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听辨力和记忆力

学习钢琴不仅需要双手在琴键上和谐地配合,同时还需要眼、耳、脚的相互配合。为使眼、耳、手、脚等器官协调配合,少儿需要对乐谱反反复复地练习。练习过程可以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听力和记忆力有所提高,为以后学生的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

钢琴教育将培养学生的音乐形象与对少儿道德的培养相互融合,使儿童的心灵在艺术的审美中得到净化与提升,逐渐提高道德修养,加速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3.钢琴教育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在弹钢琴时,运用很多的演奏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充分了解音乐的意境。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动作与声音的关系,还能学会典型节奏的同时升华自己的情感,能够更充分挖掘学生表演和创新性潜能,建立良好的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三、对钢琴启蒙教育中的建议

钢琴启蒙阶段是少儿学习钢琴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启蒙阶段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发展。少儿钢琴启蒙教学应先从学习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加强弹奏时的感觉,逐渐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学生热爱钢琴艺术,继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1.注重提高手指弹奏的能力

只有拥有正确的手形才能提高弹奏的能力。幼儿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会出现手形松垮、手指僵硬、五指过度放松地贴在键上等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清楚手型的感觉,肌肉的控制力弱。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体会双臂自然下垂时双手的感受,并且要求将这种感受保持并放在琴键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放松时的感受和手心空圆、腕平、手指站立的感觉相对比,加强自己弹奏的感觉,加快学习的进度。

2.提高手腕与手臂的协调性

只有手腕和手臂灵活,手指的动作才会灵活。在弹奏的过程中,手腕是否灵巧直接影响着弹奏的效果。手腕存在于手臂和手指之间,起着连接两者的作用,因此在手腕运动时也需要手臂的协调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手腕、手臂、手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合,就会导致手腕很僵、上下移动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其多加注意并及时纠正,提醒少儿多加练习,提高少儿手腕和手臂配合的协调性。

3.注重身体的协调作用

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对音乐表现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钢琴弹奏中的与基本坐姿。个人状态的好与坏会对音乐的表达产生影响。如果要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得规范学生弹奏中的坐姿和。学生在弹奏时上身保持直立感,保持在一个积极并且适合弹奏的状态。上身的前后移动一定随着曲谱的强弱来变化,节奏较强时身体会向前倾一点,用以提高音乐的表现力,较弱时需要保持正直的坐姿,在初级阶段一般尽量避免出现身体后倾的动作。钢琴被人们称作乐器之王,很多音乐大师都在钢琴上付出他们一生的心血,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曼等,他们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使我们从中受益良多。钢琴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专业,它在教学上对社会产生了许多的正能量,现今我们需要像音乐大师们一样专业的人才。钢琴启蒙教学是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有其独特的特性,在这个阶段里学生有没有练好基本功和弹奏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学琴的过程。因此,良好的钢琴启蒙教育是学生以后能够学好钢琴弹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荔.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探析[J].戏剧之家,2015

[2]张甜梦.浅谈儿童的钢琴启蒙教育[J].音乐时空,2014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篇10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钢琴教育家列昂尼德·巴伦博伊姆提出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培养儿童弹钢琴的技能;注重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觉,发展其音乐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这三个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但是很多教师则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应用这三个要求。

一、启蒙阶段是儿童钢琴教学的关键阶段

笔者认为,在对儿童进行钢琴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的是儿童学钢琴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加强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以及即兴演奏和创作的能力。在不同的时期,儿童学习钢琴演奏也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在17、18世纪期间,人们在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在对其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儿童能够演奏各种音乐作品,还要求他们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第二次的创作,使其在不同的场合同样能够演奏;

其次,在十九世纪,人们在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要求儿童的弹奏技能要非常高,使他们面对不同难度的音乐作品都游刃有余;

最后,自上个世纪以来,对于儿童音乐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在这一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儿童具有较高的演奏能力,还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创造性表演能力,将儿童潜在的能力激发出来。

二、培养儿童创造性音乐思维的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音乐家在演奏某一音乐作品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它主要是将各个音符复杂的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听者的心理感受都是由钢琴演绎者决定的。而钢琴演绎者的个性特点、文化内涵、知识水平、艺术趣味等是作品演绎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是一种抽象的事物,那么钢琴演绎者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将这一抽象的事物表现出具体的内容,使人们更够直观感受到。目前,人们在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儿童的演绎技能,反而忽视了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音乐思维,这就无法真正提高儿童的艺术水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音乐思维:

1、充分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技术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但是我们还需要重视的是儿童对作品的在创作能力。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演奏技术必然重要,但是还需要在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以及文化内涵融入在其中,这样才能够使音乐深入人心,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具有艺术感染力。在启蒙阶段,我们更加需要对该素质的培养加以重视,否则就会导致儿童只懂得弹奏而无法感染到人们的内心。

2、提高儿童的信心与兴趣

在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逼迫学生练习钢琴,而是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喜欢钢琴,与钢琴交朋友,让他们习惯练习,这样才能够培养儿童的能力。

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需要,必须要使学生能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良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进程与步骤,尽量让学生少走弯路、少受挫折,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给学生新的曲子时,不仅仅要注意新曲子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要考虑到学生最终是否能够完成这一曲目,是否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求钢琴教师非常熟悉钢琴教材,在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良好的教材组织结构,了解不同教学进程中前后衔接的教材在音乐知识、弹奏技术、音乐感培养方面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钢琴水平及个性特点,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安排保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形成良好、持续的学习动力。

3、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教育

儿童音乐表现的动机各式各样,而且还因年龄而异。所以鼓励儿童音乐表演刨造力的方法也应该多样化,并与多种情况相适应。在这些情况中圣兰伯尔强调的学员的个性和成功与不成功行为的具体情况。在当代,要求客观、全面地分析学员音乐表现的呼声很高。对学生成绩和错误进行明智而善意的分析,可以成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其音乐思维发展的有利因素。一般说来,每个教师,在他夸奖或者责备一个儿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他的个性,至少当事情涉及到某个年龄的学生时,夸奖可能使其从此更加努力,也有可能使其变得更加自负。不适宜的责备同样会产生有害的结果。总之,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什么一一是过于着急,还是由于不应有的马虎;要弄清楚,儿童为什么成绩上不去一一是因为能力差,还是偷懒等等。

此外,对勤奋、扎实的儿童要多加鼓励,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即兴发挥的能力;对天资聪颖的儿童则要注意加强技术练习,在不扼杀他们的艺术创造力的同时让他们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对年龄偏小的儿童要注意选择明快的作品,注意更换练习的内容和掌握学习的节奏对年龄稍大的儿童则要注意让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

以给学生安排作业为例,对钢琴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往往乐于接受或容忍较难的作品,而学琴兴趣较差的学生则不愿意接受那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达到成功的作业。有的学生成就感意识较强,希望通过钢琴学习的成就获得心理满足,这样的学生往往把驾驭一首非常难的作品看做是获得更大满足的条件,因此愿意教师给更难的乐曲;反之那些成就意识较低的学生则没有很多目标的吸引力,因此对较难的乐曲往往觉得是一种负担。这些儿童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都应该是教师在决定作业难度时的参考因素,否则就会由于受到动机方面的阻力而影响整个教学安排与可能达到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我们在培养儿童创造性音乐思维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三、结束语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对各种教科书、钢琴教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总结出钢琴演奏入门教育的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当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钢琴教学的基础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还必须作出大量的辅助研究。首先,要选择好适合中国儿童音乐意识程度的音乐和语言材料;要确定欧亚传统音乐语言的基本规律,以便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被儿童掌握;还要顾及现代中国儿童在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对学校提出的目标等等。总之,深入地分析、适当的借鉴一定会有助于提高我们钢琴教学质量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