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十篇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十篇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2:06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1

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台州市317200

【摘 要】目的:研究在儿童自闭症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07月-2015年06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中,择选68例病例展开研究,按照抛硬币法把6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病例仅仅进行治疗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例实行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同时进行,比较两组自闭症患儿护理有效率。结果:两组自闭症患儿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常规组(73.53%),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自闭症患者中临床效果确切,促进心理治疗,有利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值得应用。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心理护理;护理作用

鉴于探究心理护理在儿童自闭症患者中临床应用疗效,从我院2014年07月-2015年06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中,择选68例病例展开了具体探究,探究内容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07月-2015年06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中择选了68例病例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抛硬币分组法把6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各34例病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在5-11岁之间,平均年龄(7.83±2.64)岁。常规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6-12岁之间,平均年龄(8.23±2.37)岁。两组儿童患者基本资料信息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儿童仅仅实行治疗后一般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日常饮食、生活方式、日常运动等注意事项。观察组儿童在进行一般护理后,再给予特殊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1.2.1疾病健康知识教育

首先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儿童自闭症健康知识教育,让儿童和家属了解该疾病的起因、性质、影响因素以及最佳治疗方案。告知儿童患者及家属,儿童自闭症需要漫长的心理治疗,正确看待治疗过程漫长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问题,要求患者保持良好、健康心态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信心,有耐心的接受治疗。

1.2.2护理人员心理关爱指导

自闭症患儿的心理均比较敏感和脆弱,不愿与外界交流,抵触一切陌生的事务,总是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相关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自闭症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心态,更多的关心患儿,主动用慈爱的口吻与患儿交流,多鼓励患儿,让患儿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爱,慢慢打开心扉。

1.2.3建立社会爱心平台

自闭症患儿的交流空间比较狭小,仅仅是父母和医院远远不够,医院应设立社会爱心平台,为自闭症患儿的良好恢复提供一个爱心平台。

1.3观察指标[1]

观察自闭症患儿护理有效率,分成三个评价等级。显效:能够与朋友、同学友好相处,学习成绩提高;有效:能够与社会人群正常交流,生活基本自理;无效:不愿与人交流,生活依赖父母照顾。

1.4统计学方法

详细记录两组患儿临床信息,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中涉及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通过(%)表示。

当差异p<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自闭症患儿护理有效率比较,两组自闭症患儿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常规组(73.53%),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比较数据见表1。

3讨论

自闭症属于一种精神障碍性心理疾病,儿童自闭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性格、人格等健康发育,对其童年生活和成长带来了深远的身心伤害和影响。因此,给予自闭症患儿更多人文关怀,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加强心理干预有益于自闭症患儿恢复。

在自闭症患儿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通过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指导,用心交流,用心感受,促进患儿打开心扉,与人交流和沟通的一种心理护理治疗[2]。鉴于自闭症患儿的心理特点,护理过程中从患儿实际出发,用关心与爱护感染患儿,建立起信任关系,培养正确的心理认知观,从而起到促进恢复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发现,两组自闭症患儿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常规组(73.53%),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差异较大(X2=4.581,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心理护理值得在临床自闭症患儿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2

关键词:色彩;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设计

自闭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一些方面的功能障碍表现,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特的行为特征。实际上,许多自闭症儿童都是天才,天生就有很强的色觉。空间界面颜色如果合理控制,能够有效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不过,在康复中心建设中,采用了单调的色彩环境,对自闭症儿童治疗比较不利,所以,在设计康复中心的时候,在色彩方面,需要合理应用。对儿童的精神心理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自闭症儿童康复效果的提升。

1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现状

以某市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为例,康复中心是国内大型企业设立的专业康复中心,也是省、市残联指定的康复机构。康复中心现有办公室1个、教师办公室2个、视频教研室1个、评估教室1个、语言认知实训室5个、感觉整合实训室3个、社交游戏实训室7个、小组实训室2个、亲子活动室1个。在康复中心的办公空间、康复教学空间、交通空间等方面的设计中,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例如,在办公中,因硬件设施较为齐全,占据过多空间,这就导致空间出现拥挤现象,促使空间存储区域相对缺乏,设计者的设计感相对缺乏,甚至并未建立专门的教师休息区。唯一的存储空间比较小,布局比较混乱[1]。在空间环境设计上,存在着颜色单一的问题。康复教学空间中,教室的地面和墙壁采用柔软的材料,并配备了完善的防撞设施,以确保更好的安全。另外,教室的照明条件也很好,光照充足,但康复空间面积较小。儿童日常活动空间、存储空间有限。限制了墙面设计范围,使得墙面颜色相对单一,甚至缺乏对自闭症儿童实际需求方面考虑。墙体设计的教育功能和美化功能没有得到重视。在设置与设计的交通空间缺乏楼梯扶手,会导致设计的方法难以切实满足正常需求。若利用跳跃色彩对楼梯层进行设计时,没有特别的防护措施,墙角位置的防撞处理也不到位。墙体色彩设计比较单一,其利用效率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它只采用平面绘画的设计形式,在墙面没有很好的利用材料[2]。室内空间缺乏变化和活力,没有充分发挥出空间的丰富性和想象性特点。

2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空间环境中的色彩心理

研究表明,颜色对于治疗自闭症儿童很重要。人类对颜色的感知是最基本的,利用这一原理,其可在自闭症患者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自闭症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也可能与常人有着较大的差异。由于自闭症儿童大脑功能存在障碍,使得其颜色偏好明显区别于普通人。利用颜色刺激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可以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有感觉整合系统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利用色彩发挥潜在的治疗效果。因此康复中心空间环境上,选择有利于康复的颜色系统,在视觉刺激影响下,自闭症儿童大脑感觉系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并通过对其内心世界刺激,可改善其反应状态。在适合的色彩空间环境中,利用色彩的刺激性作用,能够激发自闭症儿童正面情绪,可提升儿童参与相关活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活动意识。症状也能得到减轻和改善。为了明确自闭症儿童的色彩喜好,设计了相关的实验活动内容。以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选择白色图画纸,使用黑色、白色、棕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等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作为实验材料。在实验设计程序上,自闭症儿童可以自由选择色彩球进行涂鸦绘画课实验。在游戏过程中,给孩子们提供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没有任何提示或指示,孩子们被允许随机选择一个[4]。选定颜色后,允许幼儿随意涂鸦,不给予明确的主观绘画内容提示。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选择一根油画棒,绘画中利用交换颜色方式对儿童进行刺激,并观察其反应。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更喜欢蓝-绿系统,其次是黑、棕、橙-红系统。总体来说,儿童对色彩的喜欢较少。男孩对冷色系更为偏好,女孩对暖色系更为偏好。一些自闭症儿童会对他们不喜欢的颜色表现出抗拒、易怒、抑郁或行为抗拒。对比研究显示,未患病的儿童对橙色、红色等比较鲜艳的颜色更为喜欢,而自闭症儿童对于蓝绿、黑棕等颜色更为喜欢。可见对于与自闭症儿童来说,冷色可以促进心理平衡,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自闭症儿童偏爱冷色。

3康复中心色彩设计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色彩对自闭症儿童的精神心理行为都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在康复中心设计当中,对色彩的充分合理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色彩设计,为自闭症儿童设计合适的空间环境系统,从而对自闭症儿童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他们的行为障碍和社交能力。在现有的活动空间里,可以督促孩子放开自我防卫,释放孩子的天性。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色彩理论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色彩选择和图片选择上,运用主题设计思维,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色彩设计能够很好地匹配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需求。结合自闭症儿童对冷色的偏好,康复中心的设计将成为一个更有活力和活泼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自然氛围,对墙面、地面等活动区充分利用,采用动植物元素提供装饰,给患儿带来温暖感和安全感。康复中心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要注意康复设施色彩的统一与协调,增加康复中心的颜色面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常有延迟的触觉反应,这使得他们很难准确区分自己的物体和其他学步期儿童的物体。通过使用大面积的颜色变化,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在相似的大环境下,对不同空间进行识别和区分,从而锻炼和提升记忆能力。在大面积空间中重复使用材料,并借助相应色彩变化,可帮助自闭症儿童在内心世界中形成相对较深的印象,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病情的恢复。自闭症儿童康复中,通过增加冷色运用,适当减少暖色。可满足康复中心室内环境色彩设计方面需求,同时在实际期间,为保证最终对儿童设计效果,还需要加强对自闭症儿童色彩感知能力考虑。在选择色彩时,应注意避免选择日常生活中相对丰富,且易使人产生情感色彩,这就需要在使用冷色时,尽可能减少橙红色等暖色利用,以此减少自闭症儿童紧张情绪产生可能性。此外,对于色彩的对比度、饱和度等也要加以注意。自闭症儿童对蓝色、绿色具有最高的安全感,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两个颜色的饱和度适当提升,同时与其他颜色的明度相比较。

4结语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需要人们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自闭症儿童在精神心理行为等方面,都可能和常人有较大的差异,而在色彩感知方面,可能也会与众不同。近年来,很多研究显示,颜色对自闭症儿童有很大的影响,自闭症儿童对不同的颜色有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所以,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设计中,也要考虑到色彩的作用,对合适的色彩充分运用,营造良好的色彩空间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闯,张丙辰,王艳群,等.基于视觉提示的自闭症儿童图形符号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20,33(1):150-152.

[2]赵倩怡,智颖,田永刚.基于康复环境下的自闭症儿童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3(22):97-98.

[3]刘宇轩,万广诚,于洋,等.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空间特质研究与设计[J].城市周刊,2018,52(49):86.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3

【关键词】自闭症;表现症状;干预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92-01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自闭症儿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数百万家庭的正常生活。为了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争取早期治疗改善患儿的状况,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

我的一位朋友,夫妻都是双高(高学历,高收入),才貌双全、青梅竹马的他们感情甜蜜,到哪里都能吸引众人的眼球。这样的一个幸福家庭,却也有着鲜为人知的烦恼,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个自闭症的女儿。

当小生命呱呱坠地时,初为父母的喜悦让他们陶醉在幸福之中,可以说全家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小家伙的身上,真的是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的感觉。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他们的疑惑也一天天加重,终于有一天,他们带着宝贝女儿来到医生面前,医生的诊断,几乎击垮了他们,最终,他们理智勇敢的面对了现实,把更多的爱心关注在这个曾经寄予父母美好期望的自闭症女儿身上,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这么优秀的一对父母,怎么会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呢?

自闭症通常发病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是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患儿往往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跟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目光变化闪烁,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该障碍为缓慢的病程,预后较差,约2/3患儿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照顾和养护。

交流障碍表现为非言语交流障碍和言语交流障碍。非言语交流障碍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满或需要,表情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言语交流障碍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部分患儿2-3岁前可能还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患儿还表现有刻板重复或模仿言语、但语调、节律等却无法正常表述。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表现为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比如瓶盖,某些工具等;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比如,摇头,咬手指,反复跳动等。自闭症儿童中70%左右的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在记忆力尤其是在机械记忆力方面较好,还有的患儿可能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某些超常能力,如在音乐、绘画、机械记忆和背诵等,呈现超常表现。其他常见行为还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和自闭症的发病相关。引起自闭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因素有关。

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150万左右自闭症患儿。自闭症儿童在康复、教育方面的服务需求还未得到满足,经济问题是困扰大多数自闭症患儿家庭的突出问题。有关报告披露,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堪忧:45%的家庭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费用,超过家庭总收入的50%。近三成家庭的经济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康复训练的费用,完全靠负债给孩子做训练。虽然自闭症儿童和家庭受到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救助和康复保障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但救助的力度还是远远滞后。一些康复良好的自闭症儿童在长大后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但其生活来源问题依然成为家庭的难题,尤其是当其父母步入老年后,这些大龄自闭症患者该何去何从也将是一个难题。政府有关方面及一些公益组织倡导的“关爱星星儿童”活动,其目的就是帮助自闭症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希望有更多自闭症患儿获得早期干预和治疗,让他们融入社会,能和健全孩子一样生活在美好的世界。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4

这是五位妈妈用心血写就的体会,也是最为感人的亲情关爱诗篇,更是专业教育的必读书籍。她们的艰辛,她们的执著,她们的至爱,她们的付出,她们的探索,她们的成就,使我们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在人类社会与各类疾病斗争的历史进程中,这五位妈妈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令人敬仰的丰碑。

阅读书稿,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全是妈妈,爸爸在哪里?我并没有怪罪爸爸们的意思,但要说一句公道话,妈妈为孩子的付出,确实远远多于爸爸。我们所有的爸爸们,首先应该向这些英雄的妈妈们致敬。正是她们的永不放弃,才铸造了最为灿烂的人道主义诗篇。

我并不是自闭症的专家,甚至缺乏最为基本的常识。但是,在我2008年9月担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后不久,就遇到了自闭症儿童家长们及其有关的专业组织到我的办公室反映情况。而且,田惠萍创办的自闭症组织"星星雨",在全国乃至国际社会都有一定影响,我过去从公益慈善事业的角度也认识她。

2009年春,深圳的一个自闭症组织给总理写信反映他们的困难,总理批示要求卫生部与民政部共同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我到深圳调查,专门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机构调研,与当时民政局的刘润华局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后来刘局长决定给这个康复机构支持百万元的资金,解决了一些基本的困难。后来又听说深圳开始建立机制,固定给予这类民办机构以财政资金补贴。再后来知道,壹基金也给予了自闭症机构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我们的公益研究院给深圳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供咨询时,就提出要建立专项的自闭症儿童福利制度,即给这些家庭以专项津贴。

李连杰先生主演的《海洋天堂》,引起了全社会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高度关注他在剧中的发问:我在世养育孩子还行,我过世后谁来照顾孩子?实际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思。这以后,我就与自闭症儿童的福利慈善事业有了更为经常的联系我认为,我们国家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体系,这个体系,首先就应该包括儿童的福利,因为没有儿童的福利,我们的国家就不会有很好的未来。我在担任司长的时候就批评那种对待儿童福利"只给权而不给钱"的倾向,当时只能先从孤儿的养育津贴入手。儿童的福利,当然应该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都应该承担起照料自闭症儿童的责任。

我常常感慨,日本是在1948年就制定了《儿童福利法》,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有制定一部儿童福利条例。对于社会福利,我们的整个社会还很陌生。自闭症儿童的福利,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生活福利,因为他们需要照料和康复,这对我们来说更为陌生。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本来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津贴,二是服务和照料。我们现在是两个方面都缺乏,迫切需要尽快着手,解决包括自闭症儿童照料在内的社会问题。

鉴于我国人口众多,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人数在全世界也会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需要建立国家的自闭症儿童福利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要包括生活类的照料,还要有护理和康复服务。要不要建立这类疾病的研究机构,甚至兴办这类疾病的医院或者专门的学院?看来应该进行这样的探索,我们也应该进行这样的呼吁。

现在,自闭症儿童的照料问题,主要依赖于家长们筹办的专业化组织。全国已经有几百个这样的组织。他们自称为草根组织,我认为不妥,建议应该准确地称为专业性的服务组织。田惠萍女士建立了"心盟",推动全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组织的行业体系建设。应该说,我们存在着极大的社会需求。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福利政策,各个专业化的组织还普遍缺乏运行资金,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在相当多的地方还存在着注册困难的问题。如何支持这类社会组织的健康运行,还需要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听瑞典的华侨朋友介绍:在瑞典,如果医院发现儿童属于重度残疾,家长就可以停止工作,领取政府补贴,在家中集中精力养育孩子;如果到了夏天,家长要休假,政府还要派人来接替他们。瑞典人认为,国家应该为困难的家庭提供周到的福利。

我希望我们的国家也尽快建立起这样的社会福利制度,让方静、雁儿、棒棒妈、瑶瑶妈、有才妈,让所有患有各类重度残疾的家庭,都能及时得到政府的资助,让我们的公共设施,能够为这些家庭提供多方面的康复与照料的方便。

我相信,这个目标的实现一定不会太远。况且,在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已经决定,要率先在全国建立重残津贴制度,我对他们的举动甚为钦佩。宁夏能够办到的,发达地区还能等待多少年呢?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5

1.医护人员的专业讲解和治疗

汕头市存心特殊教育学校让合办单位汕头市存心善堂爱心医院医护人员定期为教师和家长讲解相关医学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治疗奠定医学基础。医务室、校医的康复活动主要体现在医疗和预防方面。学校医务室所处理的常见病主要为感冒、发烧、磕碰伤,其中以磕碰伤居多;对传染病做到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并在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登记。若发现就及时进行了隔离,有效防止急病扩散。对患者做好晨检登记和疾控记录,对传染病做到提出隔离要求,并嘱咐涉及到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服药。购买消毒药剂和工具,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喷药处理。由于工作细致,具体落实到智障学生在校学习的日常生活里,这样智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得到了一定的康复。

2.专业教师的专门训练

毕业于中山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卓巧珠老师,对他们班的说话方面有缺陷的智障儿童做语训工作,同时也让卓老师对学校现有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方面的工作。采取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部分孩子不但可以说话,还能读简单的诗歌了。自闭症的孩子也逐步能主动与人沟通了。这些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3.通过盲人义工为学生按摩治疗

充分利用合办单位汕头市存心善堂的盲人义工的力量,让他们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也被智障儿童所需要,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学校组织部分学生让他们每天为这些需要的部分学生进行按摩治疗。通过按摩治疗活动,达到康复的作用。

二、把社会工作者纳入康复活动过程中

由于我校属于公办民助的性质,一部分社会工作者是由存心善堂提供的,学校本身也有老师持有社工证,他们针对智障学生进行精神方面的康复。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技巧和专业化技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完善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完善智障儿童的各种功能,提升智障儿童自我帮助、向人倾诉、与人沟通、生活自理、参与劳动的能力,促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开展心理咨询康复活动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6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27-02

“关爱自闭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特殊儿童最大程度实现补缺挖潜,扬长避短。对于每一位特殊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有关社会支持的问题得到了w者们深入而细致的探究。韦伯斯特《新大学字典》中将支持定义为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Cohen和mckay(1984)指出,社会支持是指保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不良影响的有益人际交往。这几位学者的观点均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经历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息,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有研究表明:“家庭应付特殊儿童带来的影响的能力与其得到的社会支持有极大关系”,“社会支持越大,父母的压力越小”。可见,如果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就能有效缓解特殊儿童父母的压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本研究探究其所受的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所需要的支持,从而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更高质量更好的各方面支持,这不仅仅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政府将残疾人事业及相关福利政策落到实处、有利于全社会营造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友爱氛围。

一、相关概念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养成”教育。教育好孩子是家长的天职,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家长的重任。家长在特殊儿童的一生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殊儿童比普通儿童更需要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社会支持:指特殊儿童家庭(包括特殊儿童及其家长)所受到的社会支持。它强调自闭症家庭所受的经济物质支持、对自闭症儿童父母个人精神的减压和对社会的减压。

(一)家长对子女的支持

在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中发现:78%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自闭症儿童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当然也有非独生子女家庭中两名男童都为自闭症儿童的个例,最终结果是家长必须放弃一方的康复训练。

在调查结果中,293%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414%家庭月收入在2000―3999之间,172%家庭月收入在4000-5999元之间,121%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70%的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是母亲,20%的家庭教育负责人是爷爷奶奶,8%的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是外公外婆,10%的家庭由父亲担任家庭教育负责人。由此可见,在训的自闭症儿童家庭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这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了微观的经济支持。带养人主要为母亲,父亲工作,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自闭症患儿,父母工作,这体现了家庭内部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全力支持。

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75%,初中占188%,高中占218%,中专占62%,大专占62%,本科占62%;研究生及以上占31%。

从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情况看,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般注重的,较少部分家庭很重视家庭教育,占375%。大多数在训儿童家长在经历过挫败和灰心感之后,都对孩子进步的期望有所降低,仅有少部分家长还能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长有忽略家庭教育的倾向。

在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支持和照顾的量表一题中,主要家庭教育的负责人提供的家庭支持量最多并且是全力支持,其次为第二照顾人,如配偶或主要负责人的父母亲。一般视家庭成员的亲疏程度而定,随疏远程度的递减,家庭支持量相应递减。大多数的兄弟姐妹的关心程度最弱。自闭症儿童家长由于孩子特殊性而烦恼时,如果受到较好的人际情感支持是很有利于家长减压的。

家庭内部的支持还表现在家长对自己教育精力投入的期望情况。家长认为自己还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投入最多的是康复训练,其次是益智玩具、生活用品,较少的是教育辅导和求医问药。

(二)儿童对家长的影响

有375%的家长表示:虽然孩子进步慢,但是自己不会放弃家庭教育。有2835%的家长坦言自己曾经有过放弃家庭教育的想法。也有家长无奈表示,自己已经放弃家庭教育。在孩子总是闯祸时,有4686%的家长表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愤怒甚至有过体罚的,也有家长在后标注,自己不能自控地体罚自己的孩子。3438%的家长反应平和,会帮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有625%的家长会很焦虑但是从未体罚过孩子。约1875%的家长已经厌倦并且对其置之不理。

二、中观支持

(一)家庭与学校合作

调查结果表示:有7825%的家长会主动请教同类患儿父母康复的相关技能并将其应用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1713%的家长偶尔会主动请教,625%的家长不会主动请教。同类患儿父母对自闭症家庭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技术支持,情感支持较少。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7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表现解决对策

案例一:男13岁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六年级

有人际交往障碍,课间从不与同学出去玩。初次接触询问其年龄?名字?年级?都答不知道.我想他是怕继续询问家庭.父母的情况;上课过程中目光语言都不与老师交流;主动询问,多数情况答:“不知道”。布置什么任务不完成,不放在心上的感觉,可当他看到老师与其妈妈沟通时,他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最后妈妈虽答应却没去做,孩子变得更加沉默了。想想还是妈妈对孩子关心照顾的不够,不是孩子不去完成任务,而是孩子无能为力。爸爸长期在外不接触孩子,妈妈再这样,孩子幼小的心灵一次次的接受这样的打击,能不走向自闭吗?

案例二:女6岁父亡母亲常出差同姥姥生活大班

接触6个月后,聊什么都一字不说,经常主动接触她,偶尔买些玩具时会回答一句。她妈妈出差回来时,却非常的活泼,说话声音都异常大,妈妈无论怎样累,都抱女儿,背女儿,任女儿在她身上骑,闹。每次妈妈要出差走了,她总会提出买昂贵的玩具,然后孩子出神的玩着,妈妈悄悄的走了。发现时孩子会哭上半天,哭到嗓子哑,由于没有父亲的关爱,哪怕舅舅来到,也要在舅舅身上闹一番,把正一起玩的小伙伴放在一边了。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缺乏关爱是导致孩子产生自闭倾向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和老师多给儿童一些关爱,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帮助他们转变为正常的儿童。

一、自闭症儿童的表现特征

1.对自己的东西过分的爱护。通常,自我封闭的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有一种过于夸张的依恋。他们不会让任何人接触自己的物品,一旦外人越界,他们往往会大哭大叫。

2.喜欢独处,不愿与外人交往。这些儿童独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们害怕与外人交往,对陌生人熟视无睹,也排斥和别人进行目光的互动。

3.喜欢一层不变的生活。“独”宝宝的个性执拗,拒绝变化。每天都会重复相同的生活内容,如物品必须放在固定的地方、玩相同内容的游戏等。

4.感官能力方面存在障碍。是机械的几个词,难以成句。对声音和光的刺激反应较迟缓,通常会无视身边的人和动静。

5.智力异常。自闭儿在智力发展上要明显逊色于同龄的普通孩子。但有的往往在某个方面具有天赋。

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对策

1、奖励和动机。正常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取悦于父母或者其他像老师这种有权威感的成年人。通常我们将这种需求纳入教育和治疗系统。然而,对于很少有这种动机的孩子,要通过外在奖励激发出他们的动机。

2、简化信息输入和模型加工。主要是有轻度自闭症类综合征的学龄儿童,即那些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广泛性发育障碍非特定型或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我们将围绕三个方面讨论与自闭症相关的行为:(1)自闭症的社会性问题;(2)自闭症的交流问题;(3)注意及自我调节。

3、重视语言方面的训练。语言训练对于自闭儿的康复很关键,但同时也是非常艰难的。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治疗和康复树立“五心”:一要至始至终对孩子保持爱心。二要坚定能让孩子更快进步的信心。三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四要有百厌不烦的耐心。五是要有决心,而且在训练中对于自闭儿来说,不光困难很大,而且在训练中会有多次反复,一定不能半途而废。

4、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当家长进一步地了解了自闭症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情况之后,大都又表现出痛苦,无耐或愤怒心理。这也就形成了家长在对待孩子康复训练过程中,截然不同的三个观念:一悲观绝望;二顺其自然;三多方求医,积极寻求配合孩子训练。要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孩子的训练治疗,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孩子的社交、生活、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为目的。既然这个“不幸”已经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就不要回避它,家长自身要学习或咨询一些关于自闭症的一般知识,正确对待孩子的疾病;要坚定对孩子治疗和康复的信心,按照机构训练师的治疗方案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和家庭康复训练。

5、注重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完全、不完善的地方。观察其理解到什么程度,可了解其认知发展的水平,并且对预测其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使用剪刀剪纸这一任务中,正常3~4岁的儿童能使用剪刀,但不能沿着线条剪得很整齐,而到5~6岁,儿童的精细运动就发展得较好了。这就是他们的精细运动的“萌芽反应”。此外,自闭症儿童有一个特点,就是缺乏一贯性。昨天能完成的任务,今天就不行了。或者一段时间学得快,但又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什么也学不进去,处于一种“高原期”现象,即各方面处于停止发展的状态,因而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中,首先要了解哪些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真的不行”,哪些只是“不理解”而已。如果真的不会做,就不要再教了。如果硬要他们做,他们会出现情绪障碍。这里的“不会做”是指行为技能层面上的,而“不理解”所导致的“不愿做”是一种心理认知障碍。所以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中,先要了解什么是其会做的,在会做的当中,只要他们有“萌芽反应”就可以了。教师要多鼓励,多称赞。

此外,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视觉记忆力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仪器,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视觉化。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8

[[关键词]儿童肱骨干骨折;综合护理干预;疼痛;术后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肱骨干骨折患者70例,并按扔硬币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5~12(6.52±2.34)岁;致伤原因:摔伤12例,车祸伤14例,高空坠伤5例,砸伤5例。研究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5~13(6.55±2.39)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车祸伤15例,高空坠伤4例,砸伤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换药、术后康复锻炼等;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先向患儿家属介绍手术过程,向其讲述优秀病例,以构建和谐且可靠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此外,在手术前要让患儿处在舒适体位,做好营养液补充,借助肢体接触或物质奖励安抚患儿。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在麻醉前加强与患儿的沟通,通过做游戏、聊天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让其恐惧、不安、焦躁等情绪能够平复,保持平和且安静的状态进入麻醉,提高麻醉效果。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平稳地将患儿送入病房,并确保病房的舒适度,尽可能满足患儿各方面需求,在为患儿换药时一定要确保动作轻柔;康复训练过程中则可以借助电视、游戏等手段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术后康复效率和质量,促进患儿尽早出院;最后,在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也应与患儿家属保持联系,让患儿定期回院观察,以确保手术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定疼痛程度,其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此外,记录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和平均秩次(Rˉ)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15.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疼痛程度

护理前,两组患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预后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住院时间为9.25±3.75天;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2%、住院时间为16.83±4.40天。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9

关键词:自闭症;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57-01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幼二岁半半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研究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但仍没有明确的定义,不过一般学者均承认:自闭症系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发的普遍性发展障碍,常伴随有智力障碍、癫痫、过动、退缩以及情续等障碍。简单的说,自闭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三项障碍:缺乏社会交互作用的能力,语言表达困难,及偏激的行为。

1.明确幼儿园指导幼儿家长的重要性

孩子是家庭的天使,是幸福家庭的必要成员,通常一个小生命来到了一个家庭,就会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然而自闭症幼儿的家庭却笼罩一层阴影,家长从无助、怨恨、失望、负疚的心情逐渐趋于平静,由于家长的要求和幼儿园决定安排可以认自闭症孩子“随班就读”,这样可以让孩子最大限度地与常态儿童在一起,有利于他回归主流社会,也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教育形式。

我们与家长共同商讨各项教育对策和训练措施,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和特点,在实施教育训练过程中协调一致及时交流,发挥互补作用,逐步矫正幼儿的缺陷,促进其早日康复,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最能洞察孩子心理、生理和情绪的变化,最能了解孩子的所缺所长之处,最清楚孩子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家长与幼儿园配合一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半年来幼儿园积极主动地指导家长,家长能主动配合幼儿园,消除了家长的思想顾虑,树立家长自信心,提高了训练效果。

2.指导家长配合训练的主要形式

①家长陪同就学,便于了解正常班的生活学习情况。根据自闭症幼儿特点不与外界接触、不满足发脾气、喜欢同一格式,为了让他更好地适应正常班生活,我们建议由家长陪同就学,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园学习生活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督促带领“自闭症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也使其家长每天都可以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并能配合老师加强训练,适应幼儿园生活。通过半年来的学习,孩子从吵闹厌烦到情绪基本稳定,已从半天到全天,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正常生活。②教师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家长来园观看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根据小朋友不主动讲话,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持之以恒,训练量适当,不急于求成,多给孩子创造成功的计划,有意识地为他寻找对象,采取鼓励表扬的方法,维护其自尊心,鼓励他交朋友,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定期上门家访,并请家长来观看幼儿园的活动,互相交流情况,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与不足,家园配合,制定出正确的训练方法,由于自闭症幼儿没有传递的语言交流,只是在不断地自己讲话所以我们从动作开始让幼儿能够感觉到周围有人在关注他,逐渐的伟伟可以在家人的提醒下与老师问好、告别,这些点滴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伟伟的极大成功。③建立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提供教学计划。家园联系册每二周一次,随时与家长联系,使家长跟着正常班的活动实施,家长非常配合将近期训练情况与教师交流,认真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不断吸取教师的科学方法,使孩子的进步很快,日常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

3.目前的成绩

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运用正确的指导形式是很重要的,同步训练对自闭症幼儿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没有家长的配合、没有家庭的训练,就会事倍功半,因此要二者结合方能得到充分功效,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片成男,山本登志哉.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第3期25.26页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护理篇10

一位国外专家描述这个群体:“我和你们没什么不同,只是我来自外星。”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孤独症儿童。人们给他们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们不聋、不盲、不哑,但对周围的世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一人一世界、一人一星球。

认识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它是一种脑损伤造成的疾病,多数患儿在社会缺失的同时合并有智力障碍。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最新的资料显示,孤独症的发病率在1/88,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男孩女孩发病比率为4:1。

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患儿预后不良,大部分需要终身训练和照顾,部分儿童可基本生活自理,只有极少部分儿童能融入社会,拥有正常化的生活。

目前形成的共识是:一、孤独症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二、孤独症不是心理疾病,是先天大脑损伤的生理疾病;三、孤独症的最好治疗方式是让他融入正常社会,精神层次不能强求与正常人一样,行为模式可与正常人一样教养,最佳治疗时期3岁前开始为宜。

星星的孩子,与众不同

5月一个下午,在深圳紫飞语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孩子正在“上课”,他们的家长则在休息区等待。“这样做”“你真棒”老师夸张的教学声不时从教室传来。等待孩子们下课的家长对这些声音早已习以为常,有的静静地坐在那里,或绣着十字绣,或翻看着手机。

透过教室磨砂玻璃中间的空隙,记者看到一群孩子正在跟着老师的指令挥动小手;一对一的训练室内,老师翻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图片向一个孩子问着问题;宽敞的活动训练室里,几个孩子正在老师的帮助下做着感统训练,有的走独木桥,有的推着大龙球,有的在荡秋千。乍一看,他们与其他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区别,可仔细观察,有的孩子眼神淡漠,有的孩子冲动,不听指令,即使老师发出停止指令后,仍不停跳动。下课时,记者注视着一个穿白色条纹t恤孩子,当他无意看到记者时,立刻将视线转开,不与记者眼神对视。一位妈妈让孩子对记者说阿姨好,孩子一直埋着头。在这位妈妈的再三重复下,孩子才说:“阿-姨-好。”声音含糊不清。

家长,有苦有痛有坚持

“我们生一个的是倒霉,你们生两个(第一个孩子是正常的,第二个孩子患有自闭症)的是活该。”孤独症孩子的妈妈们在休息室相互开着玩笑。

“我第一个女儿是正常的,老公想要个男孩,生出来还是个女孩,查出有孤独症。虽然我跟我老公埋怨过,但是还是自己的孩子啊。说不累是假的,天天得看着,回去还要做训练,孩子白天晚上都闹,哭得邻居都跟我们说了好多回了。我想睡想着她这样子,怎么也睡不好。不过我跟我老公说好了,不管怎样,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一位身形略胖的妈妈语气很坚定。

“在他一岁多时发现不对劲了,没有正常同龄孩子的表现,那时我们就开始留心查资料,也怀疑是孤独症。但没确诊前心里还是抱有一些幻想,希望他只是发育得晚一些。三岁确诊,虽然之前有了心理准备,但确诊后还是非常难过。虽然现在孤独症可以生第二胎,很多亲戚也劝我们再生一个。我们曾经也想过,但一个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还有生第二胎得自闭症的可能性也存在,而且就算第二个孩子长大了,他也得有自己的生活。我们想,就一个算了。现在孩子生活能够基本自理,可以独立地吃饭穿鞋子,单独对他发出指令他也能理解。最感动的是,他之前不会说爸爸妈妈,四岁多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说了“妈妈”两个字,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我终于听到了。等了这么多年,听到他叫我,当时我眼泪就要出来了。这让我感觉我的辛苦没有白费。”穿着亮色条纹连衣裙的妈妈淡定从容。

家庭,与希望相守与痛苦为伴

几乎每个家庭在得知孩子得了孤独症之后都经历了绝望――迷茫――接纳――积极治疗的过程。有的家长接受不了现实或者承受不住压力,放弃了,而大部分的家庭,决定与孤独症抗争到底。

“现在我还在工作,孩子平时由老人带。我不希望因为孩子患孤独症而让整个家庭变得没有希望,我和老公承担着经济压力,而老人们承担着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他人的压力。我很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家人的团结让我们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坚强。”杨儿妈妈说,她的孩子7岁多,是典型的孤独症孩子。她不单只关注自己孩子的康复状况,还是“四叶草JZ成长俱乐部”QQ群里的“秘书”,一有孤独症的相关活动,她总是积极联系家长、协助组织活动,义务地为孤独症家庭服务。

专家解读:星星的孩子,首先需要家人接纳

深圳市计生中心心理学博士何胜昔认为,星星的孩子,首先需要家人接纳。如果父母不能坦然接纳孩子的特质,这将会给自己也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孤独症孩子家庭仍然有欢乐、欣喜、开心。生命的生存形式很多,孤独症只是其中的一种。父母要用正常心态接受,了解、学习、适应孩子的需求。特殊孩子的生命也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到来不是来惩罚父母的,而是来启发人类爱心的。父母要按孩子的意愿来成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家长要整理好生活和家庭里的其他事情,把心安定下来,先把自己安定好,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照顾好特殊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像一扇紧闭的门,不要用力去撞击,要找到那把钥匙去打开孩子的心门。家人间的相互支持能使家庭凝聚力更强,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爸爸的付出也是无私的。虽然一般孤独症家庭都是妈妈辞职全职带孩子,但是如果没有爸爸的辛勤劳动,给予经济上的全力支持,妈妈又怎么可以安心带孩子呢?

期盼,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太多的人不了解孤独症,对孩子家庭的歧视,让孤独症孩子家长们的心对外界,对他们的朋友都是相对封闭的,因为孩子,他们慢慢已经很少和正常孩子的家长交友,但是他们的心朝着同样命运的群体开放。“因为都是自闭孩子的父母,所以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和对生活的领悟及感受有共同点,更能互相理解。”穿亮色衣服的妈妈说。

2012年,深圳一小学19位家长联名要求学校劝退一个孤独症学生。“他们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需要更多理解和包容。”这是几位孤独症家长发出的共同感慨,社会对孤独症了解太少,制度对这个群体支持不够完善,让孩子不单只是在求学路上步履维艰,即便是日常的生活中,他人的异样眼光也让孤独症孩子的家人承受巨大压力。“一次在公车上,一对小情侣看着我跟我孩子,男的对女的说那小女孩好奇怪,像傻子。他声音很大,听得我很想骂人。”“我牵着孩子在小区走着,他正吃着冰淇淋,突然把我的手甩开,用沾着冰淇淋的手抓住一个男人的裤子。我赶紧向那个男人道歉,说我去把他的裤子洗干净。可那种眼神,看着心里好难受。”

对孤独症家长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帮助,更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跟普通孩子一起上学,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一份工作,希望孩子在他们老去之后还能有尊严地活下去,可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但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可能只是奢望。

当大家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母亲牵着一个表情呆滞、行为异常的孩子不会不由自主地躲让;当在餐厅听到一个孩子发出奇怪的声音,焦躁不安地敲打着餐具或桌子,不会投来鄙夷的目光;当自己孩子的班级接纳一个孤独症孩子入班学习的时候,给予的是关怀和理解,而不是抗议和联名劝退时,相信大家的爱心能让孤独症孩子体会到温暖,不再孤独。

问题,星星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我走了之后,你怎么办?”《海洋天堂》里,王心诚的疑问正是众多孤独症孩子家长的心头大石。

“我现在身体还算好,我就一直照顾他,老了之后还能动,我也将继续照顾他。我希望社会上有一个能够暂时的寄放孩子的场所,让我们在累了病了或者有事的时候能把孩子放在那几个钟,让我们也喘口气就好了。”

“我最担心的就是我们走了后,孩子怎么办?目前国家好像还没有相关的安置机构。”康复中心一个皮肤略黑,脸色憔悴的妈妈说。

“像其他国家,比如在日本,对于大龄孤独症患者有一种救助模式,建立庇护性工厂,然后孤独症患者由正常人带领一起劳动,按能力来分工,使孤独症患者在正常人辅助下以半社会化方式参与劳动。希望我们国家也建立这样类似的模式,让孩子至少有尊严地活着。在我们老了走了后,能够更放心一些。”

对于孤独症孩子的未来,有些专家表示,有三类渠道可以尝试探索。第一,探索孤独症患者的职业化教育;第二,在孤独症康复机构探索融合教育,让孤独症孩子们逐渐适应正常的学校教育,为孤独症患者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第三,官办第三方委托机构监督孤独症家庭财产变卖和未来用途,当孤独症家庭的父母逐渐老去,他们把变卖的家产统一放到这个第三方机构,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委托,这个机构则负责接收他们的财产以及执行父母对孩子的用钱计划。

相关链接

“孤独症关爱”项目,给星星的孩子多一份爱

2010年,深圳市人口基金会、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科研所共同创办了“孤独症关爱”项目。市计生服务中心利用生殖健康教育基地,举办孤独症相关科普知识讲座和沙龙活动,为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家庭康复培训,推广孤独症儿童教育和康复理念,为孤独症孩子打开智慧之门。

“孤独症关爱”项目内容:

1.发起“喝咖啡、献爱心”活动:此项活动计生中心早在2010年就已经发起,充分利用生殖健康教育基地筹集辅助儿童孤独症的专项慈善基金。

2.开展宣传活动:定期举办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科普知识讲座和沙龙活动,让更多的青年人认识儿童孤独症,提高民众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认识。

3.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减压活动:专门为儿童孤独症的父母和监护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减压活动,让他们不但能够为子女奉献爱心,也要活出自己的人生风采。

4.提供特定服务:选派具有精神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生殖健康咨询师专门开展咨询门诊,并且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网”上开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