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3:02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1

【关键词】康复护理;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97

近年来,医疗科学迅速发展,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大多使用瓣膜置换术,疗效显著[1]。此种手术方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风险较大、术后恢复缓慢、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等[2]。此外,后续抗凝治疗亦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减缓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院为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影响,随机选取120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作此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诊断并治疗的12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6.35±18.50)岁;

心功能分级:19例Ⅱ级,20例Ⅲ级,21例Ⅳ级。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7.26±17.46)岁;心功能分级:17例Ⅱ级,21例Ⅲ级,22例Ⅳ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干预计划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及生命体征针对性安排康复护理干预计划: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家庭等情况作出评估;按照医生对其病情的判定以及手术结果安排护理计划[3]。

1.2.2心理干预经手术,患者常由于身体的疼痛、体力不济等负面状况导致紧张焦虑等情绪,大大降低恢复进程,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良好恢复的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宣教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引起患者的重视,配合完成康复锻炼计划。

1.2.3康复锻炼指导康复运动包含上肢锻炼和下肢锻炼。首先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直至患者能够自我完成锻炼,

3~5次/d,运动量适宜。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等状况。

1.2.4生活护理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给予患者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饮食健康,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且保证营养的吸收;患者遵照医嘱合理用药;日常进行合理运动,防止过度疲劳。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要求瓣膜置换术中行生物瓣置换的患者术后6个月按照医嘱口服抗凝药,而进行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应按照医嘱终身服用抗凝药。注意指导用药时间,对认识水平较差的患者则应叮嘱其家属积极配合,强调患者饮食不宜多食肉制品,防止过多摄入维生素K及动物肝脏、绿茶等,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对比并探究两组患者经对应护理后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日常生活质量。①心功能评定标准:经治疗心功能恢复为1级乃至改善为2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尚未至1级为有效;患者心功能状况无恢复为无效;患者心功能上升1级为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日常生活质量评定:本院自拟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内容包含饮食状况、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疲劳、自理情况、运动情况等,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对比经护理,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58.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比经护理,研究组患者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有心脏瓣膜病变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等,乃至猝死[4]。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新技术。根据临床资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心脏功能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而容易轻视后续抗凝治疗,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规范抗凝治疗的重视,避免了术后口服抗凝药量不足所造成的心腔血栓的形成或者过量导致的机体各部位出血的发生[5]。临床发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而且不论进行生物瓣或机械瓣置换的患者都需服用抗凝药物,而使患者正确认识抗凝治疗,不但能舒缓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认识到遵循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同时对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明明.3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001-2002.

[2]彭芳,冯东杰,张伶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126例术后康复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15-16.

[3]田雪亮.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探讨.中外医疗,2013,32(32):144-145.

[4]王小静,陆爱民,满秀荣.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58-3860.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2

关键词:心脏病;冠状动脉;护理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俗称"冠心病"。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典型胸痛、心前区不适、乏力、心悸、出汗、发热等临床症状。但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没有明显发作的情况下时是没有显著临床症状的,但可以根据患者的心音减弱、心包有摩擦音、并发室间隔穿孔等体征,而肌功能不全则能够在相应的部位听到杂音,患者在心律失常时听诊心律呈现不规则[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我国较高,临床上以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术为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除了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等有关还与情绪、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因此,对该病患者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现将对本院8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和结果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患者中有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龄在33~80岁,平均年龄为(58.36±2.64)岁;平均病程为(10.63±1.64)年;患者中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型心肌梗死分别为33例、29例、18例。

1.2方法①饮食护理:建议患者摄入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钠的食物,控制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少吃刺激和辛辣食物;晚餐以清淡、温和易消化食物为主;夜间多饮水防止血液粘稠;为配合健康饮食还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和规范,注意作息规律、适当锻炼、防寒保暖等。②心理护理:对患者因胸痛、心前区不适、乏力、心悸、出汗、发热等症状而出现的焦虑、烦躁、抑郁心理进行疏导;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和出院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集中宣教,帮助患者建立治愈信心。③康复锻炼:向患者说明康复期锻炼和积极配合的重要性,鼓励患者适当有氧锻炼和学习健康知识,对引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常见危险诱因进行规避和控制。④药物观察:针对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药物,将药物的用法、用量、规格、副总用、疗效等交代清楚;对患者出院后对药物的服用次数、用量、放置位置等进行指导和医嘱。⑤出院指导:建议患者睡眠充足、精神放松、作息规律;不要做激烈的运动,但要做适当的运动和力所能及的事;戒烟戒酒;肥胖患者控制饮食并减肥;定期来院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等;建议随身准备应急药物,如硝酸甘油类药物[2]。

2结果

8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根据随访结果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病例。

3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及阻塞,诱发心肌缺血、坏死或缺氧而最终引发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近几年有上升和多发的趋势,这主要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人们对烟酒、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过多,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引发的,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和老龄化的发展都会出现更多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3],对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显得越发重要。

本次对我院的8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探讨,总结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建立信心和情绪疏导为主的心理护理,以清淡饮食和低胆固醇、低脂肪、低钠但高维生素为主的饮食指导,以及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有氧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事物,在出院后对用药、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医嘱和建议[4]。依此,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并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对患者的针对性护理还有助于配合患者的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治疗等,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娜.106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12(23):218-219.

[2]李喜.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30):84-85.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3

【关键词】不间断延续性护理;心脏手术;希望水平;心理状态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luenceofthehopelevelandpsychologicalstateofthepatientsaftercardiacsurgerypatientsdischargedfromhospitalwithcontinuousnursingcare.method:the140casesofcardiacsurgery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7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continuousnursingcare,andthelevelofhopeandpsychologicalstate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intheobservationgroup,thepositiveattitude,positiveaction,closerelationshipscoreandtotalscoredischargedafter3monthswere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ontinuousnursing;Cardiacsurgery;Hopelevel;psychologicalstatus

First-author’saddress:HezemunicipleHospital,Heze27403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6.023

近年来,心外科领域发展迅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心脏患者人数持续增加[1],但是心脏疾病和手术本身带给患者的身心伤害都是巨大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缺乏专业的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受恢复过程中不良症状及担心心脏病复发的影响,心理压力大,其与躯体症状相互影响,恶性循环[2]。不间断延续性护理是把院内护理与出院后的护理进行了有机整合,延长了院内护理的范围,对患者出院后的病情进行了解,并且解答了患者关于病情的相关情况,解答患者在生活中的问题,降低了在院外病情的反复与恶化[3]。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本院心外科140例心脏手术患者,对其中的70例患者实施不间断延续性护理,并与同期进行常规护理的70例患者进行对照,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40例心脏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1)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术前均明确诊断,具有手术适应证;(3)无手术禁忌证;(4)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5)无肝、肺、胰、脾、锁骨上等远处转移;(6)无其他心脏手术史;(7)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无精神分裂症史。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脏器的重症病情;(2)不能配合或者拒绝配合本临床研究者。观察组70例患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53~76岁,平均(68.87±12.53)岁;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52~77岁,平均(67.34±11.6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不间断延续性护理干预。

1.2.1干预形式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的方式主要电话的形式,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给予沟通与教育,患者在出院时均嘱患者保留联系电话等联系方式,对于老年不会使用手机的患者,通过患者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联系方式进行。

1.2.2干预内容心理与社会支持,饮食干预,症状干预,加强支持治疗,预防潜在并发症。应通过多种途径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与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4]。通过交流,评估患者的进食情况及营养状况,监测并记录患者进食量,满足机体营养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增加营养与促进健康的关系,促进主动进食。改善进食环境,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和品种多样化,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整心情,增加食欲。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卫生,增加食欲。告知患者及家属吸烟对机体的危害,提倡不吸烟或戒烟。改善劳动和生活环境,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吸入。通过交流,给予心理援助,介绍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及前景,使之摆脱痛苦,正确认识疾病,增加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合理安排休息,补充足够营养,适当进行运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促进疾病的康复。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并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5]。

1.3评价标准(1)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总分12~48分。评分越高表明希望水平越高[6]。(2)心理状态:①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调查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项,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敌对、强迫等,共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主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变化。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差[7]。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希望水平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评分、希望总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SDS、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SaS、SDS、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心脏外科发展迅猛,心脏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日趋精湛,心脏外科的手术护理显得尤为重要[8]。心理应对结果会对疾病会产生明显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心理精神因素在患者的术后康复中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已经逐渐得到认可[9]。具有较高希望水平的患者具备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10]。

手术是延长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只要患者条件允许又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均应该正确选择手术治疗[11]。心理应对结果会对疾病会产生明显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心理精神因素在患者的术后康复中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已经逐渐得到认可[12]。

鲁迅曾经说过“有希望就是光明。”在希腊神话中,希望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是拯救人类的唯一事物[13]。无论人世间有怎样的灾难,遭受了怎样的生活折磨,只要手中还握有这可贵的“希望”,都能够自我激励与命运抗衡[14]。对于心脏手术患者若术后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增强其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15]。

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希望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希望总体分别为(15.35±2.25)、(14.81±3.82)、(16.52±5.32)、(36.28±4.59)分;对照组分别为(13.21±3.89)、(12.38±3.11)、(13.21±4.29)、(34.21±4.23)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延续性随访是医院干预的延续和扩展,本研究所采取的院外延续性随访的内容有认知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干预[16],其中认知干预通过对治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弥补和巩固了心脏手术患者出院后在生活知识的不足[17],并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功能练习,不仅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也对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躯体症状的改善有利于心理压力的降低[18-19]。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SDS、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SaS、SDS、SCL-90评分分别为(47.84±5.29)、(48.81±5.12)、(94.56±12.43)分,对照组分别为(54.32±6.17)、(52.54±5.72)、(121.30±14.35)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不间断延续性护理能够满足心脏手术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参考文献

[1]孟海英,王朝娟,袁景茹.心脏手术术前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07-108.

[2]时静,周志燕,刘腊根.心脏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5):12-14.

[3]张丽.医院随访对社区心脏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68-69.

[4]唐文军.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49-52.

[5]刘小红,张子云.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1):3955-3957.

[6]金秋月,张金菊.延伸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46-148.

[7]杭小平,张兰凤,周建萍,等.不间断延续性护理在癌症出院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20(29):3645-3646.

[8]刘泽琴,李燕,覃刚.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03-1104.

[9]龚艳,崔莉青,孙晓娟.尊严疗法对胰腺癌患者自尊状况和希望水平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9):826-828.

[10]谭慧,谌永毅.延续护理在心脏手术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1(4):84-86.

[11]戴攀,汪华新,贾强,等.盐酸戊乙奎醚预防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期间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5-16.

[12]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1.

[13]王萍,邹弘麟,孙小林,等.去甲肾上腺素在成人心脏手术后的早期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3.

[14]刘方,徐琳.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3):51-53.

[15]邹蓉蓉.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9-60.

[16]KureshiF,JonespG,BuchananDm,etal.Variationinpatients’perceptionsofelective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n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crosssectionalstudy[J].BmJ,2014,349(32):5309-5312.

[17]KhawajamZ,wangD,pocockS,etal.the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riortotranscatheteraorticvalveimplantation(aCtiVation)trial:studyprotocolfo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trials,2014,15(23):300-305.

[18]ZoccaiGB,abbatea,D'ascenzoF,etal.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nnonagenarians:prosandcons[J].JGeriatrCardiol,2013,10(1):82-90.

[19]王亮.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1300-1301.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4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手术的危险性较大,术后恢复缓慢,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护理效果。我们对10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掌握其心理状态,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1月—2007年4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22例,男56例,女66例,年龄15~70岁。其中文盲21人,高中以下学历74人,高中以上学历27人。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问卷由作者参考文献[1~4]设计,对围手术期患者以谈心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由责任护士负责。对资料完整的108例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1.3护理措施

1.3.1术前阶段①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要加强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病区环境,耐心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适时给患者讲同类患者的成功案例、恢复情况,简要介绍此类疾病的手术治疗过程,满足患者认知的需求。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对于担心经济问题者,在心理暗示作用明显的患者面前尽量避免提及经济问题。②健康教育。发放自行设计的疾病健康手册,让患者掌握疾病病因、过程,患者瓣膜的病变类型、程度,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瓣膜工作原理、质量的可靠性以及有关终生使用、提高生活质量的相关事宜,患者根据经济情况自己选择使用进口瓣膜还是国产瓣膜,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术前准备。③向患者介绍iCU环境,让患者知道术后进入iCU病房,不需家属陪护,有护士24h监护。教会患者使用手势比如疼痛时伸示指,感觉热时眨眨眼,呼叫医护人员揺手铃,以便患者带气管插管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1.3.2术后阶段①术后进入iCU监护病房,患者清醒后护士要安慰患者,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休息环境;将监护仪器声响及亮度调至最低,讨论病情时使用保护性语言;患者病情有变化时,护理人员需沉着、冷静,让患者有安全感;遇到同病室有抢救患者时,应用屏风遮挡,避免抢救场景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②患者回病室后责任护士用胸带固定患者胸壁,妥善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管,防止患者翻身时或挤捏引流管时牵拉引起疼痛;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嘱患者家属按扶切口两侧胸壁以减轻切口张力,减轻疼痛。③安排技术熟练的护士为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④向家属宣讲一些有效缓解咽部干渴感觉的方法,如间断给患者喝少量凉开水,颈外用湿毛巾冷敷。同时要向患者适时说明手术带来的创伤恢复要有一个过程,是机体正常反应,减轻患者主观感觉异常。1.3.3康复阶段①减轻患者的依赖心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和接受康复训练的程度制订相应措施。②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适量静脉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③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定时进行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康复训练按计划进行,避免发生严重肺部并发症,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康复训练中带来的不适会逐渐减轻。④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生物瓣置换术后需短期抗凝,时间为3~6个月,而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5]。抗凝药物剂量不足有导致血栓形成、栓塞的危险,抗凝药物过量有导致出血的危险。凝血时间是监测及调整抗凝剂的重要指标,一般每日或隔日检测1次,找到规律后可每周检测1次,稳定后可2~4周检测1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最长可3个月1次。⑤指导患者服用抗凝剂,不能擅自停药,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说明服药的重要性,介绍饮食与其他药物对抗凝剂的影响。⑥对外地患者或经济有困难的患者,在出院时提供健康卡片,提供专家门诊时间、科室电话以便复诊咨询。

2结果

2.1围手术期可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见表1。

2.2手术效果康复出院108例,死亡14例。表1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理问题原因

3讨论

对本组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存在多种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保证了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娟.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8):73-74.

[2]毕娜,姚梅主,黄津芳,等.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及不舒适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39-142.

[3]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5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167

心脏外科手术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同时手术的步骤相对复杂和繁琐,对患者生理和机体造成的影响和伤害也相对较大。由于这一手术类型的特点,要求护理服务的精细度更高,更好的满足患者康复和手术治疗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更加全面、优质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1,2]。本文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大32岁,最小68岁,平均年龄(48.4±5.3)岁,按照患者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运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方法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2.1术后基本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同时给予盐酸昂丹司琼(欧贝)、曲马多等镇痛药物,通过静脉自控镇痛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指征和症状,在适当情况下给予拔管,并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

1.2.2饮食护理在患者术后6h给予鼻饲糖盐水500ml,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和鼻饲糖盐水各500ml,术后2d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增加肠内营养混悬液的用量,减少静脉的补液量,术后5d给予流质饮食,术后7d改为半流质饮食,并逐渐向正常饮食进行过度。

1.2.3早期活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在床上坐起1~3次,同时给予叩背,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按摩和活动患者的四肢,术后1d适当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拔出胸管之后应该下床活动,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增加患者下床活动的次数。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收缩压、心率、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均进行详细的评价和记录,为实验分析和总结提供基础和依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术后患者体温、收缩压和心率分别为(36.0±0.4)℃、(115.2±6.0)mmHg(1mmHg=0.133kpa)、(74.6±3.3)次/min;对照组分别为(36.4±0.7)℃、(122.6±5.5)mmHg、(85.4±3.5)次/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体温、收缩压、心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5±2.2)h、(2.5±0.4)h、(12.3±2.4)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4.3±3.9)h、(4.4±0.5)h、(17.9±2.2)d,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康复理念,指的是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用各种已经经过证实有效和优质的护理方法来减少手术的应激性和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康复和手术质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作用[3]。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运用为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减少患者疼痛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保证了患者营养的供应,避免了不良饮食情况对患者康复造成的影响,同时早期活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尽早的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各项身体技能,这一护理理念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是一种全面、理想的护理模式[4,5]。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收缩压、心率以及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术后体温、收缩压和心率等指标,缩短了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单葵顺,邓晨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广东医学,2014,35(4):637-638.

[2]郭丽丽,申秀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94-195.

[3]高文婷.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75-176.

[4]何志国,唐云,吴会国,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0,18(1):1129-1130.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6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导管室,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针对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运用,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对心脏介入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该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进行三阶段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术中配合度、恐惧心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观察组的143名患者的焦虑状态(59.95±4.99)较护理前(68.41±4.99)有明显的好转,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从原来的(10.28±2.92)下降到(7.09±0.61),并且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表示非常的满意。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睡眠质量、以及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术中恐惧心理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配合度明显优于比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健康教育的护理需要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护理的水平。在心脏介入护理中的运用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大力推广。

http://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脏介入导管室;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2(c)-0143-03

心脏介入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型心血管疾病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穿刺体表的血管,用数字减影连续投照,把一种特定的心脏导管送入心脏,来进行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的诊治方法[1]。心脏介入导管对护士的要求很高。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宣传和细致的护理,才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往往是实施健康教育的角色,而对于心脏介入导管室的护士来说,此项工作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来说,导管室是一个陌生环境,心脏介入导管手术是一个未知的手术,而且又没有家属的陪伴,心里不免有很多的担心和彷徨,所以患者不仅希望对自己的介入诊疗过程有所了解,而且也希望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照顾以及较好的心理安慰,因此,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对此,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该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43人,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35例,糖尿病史84例,有吸烟史的21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56例,高中以下130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70.35岁,男性患者有78名,女性患者65名,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03岁,其中男性患者77名,女性患者66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和教育,只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基本的指导,将手术过程中的体位、手术的基本过程等常识性手术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告知。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上健康教育阶段。健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术前进行访视,二是在术中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三是在术后进行回访:

第一阶段:在进行介入诊疗手术之前,整理通俗易懂的介入资料,可采用图片宣传册、知识问答题、患者须知提示牌等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手术前由护士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包含以往病史、过敏史、以往治疗史、该发病情况、患者心理需求、患者医疗费承受能力等,然后携带相关资料到病室,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病情的解说,让患者和家属消除心理上的顾忌,了解介入诊疗的目的和意义,对整个手术过程作一个初步的解说,指导患者术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术前保证充足的休息,用最好的状态进入手术室,以期达到最好的手术配合效果[3]。

第二阶段:在介入手术中,从患者进入导管室开始,护士应该提前到达,把患者的相关信息与病房护士核对好,并嘱咐患者家属在导管室门口等候。当患者到达导管室门口,陪同患者进入导管室,并告诫患者不要害怕,自己会陪同患者进行手术,并告诉患者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不适要随时告诉导管护士,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手术[4]。开始操作时,护士要陪伴在旁,告诉患者配合医生操作,不要害怕。如果患者因介入材料感到恐慌时,护士可让患者放松心情,保持镇定,自己可做一些抚摸,让患者感觉到关心,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阶段: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进行询问调查,做好记录,协助患者处理好伤口,注重保护好患者隐私,与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回到病房。然后详细的给家属讲解手术情况,告诫家属一定要关爱患者,注意多饮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尽早下床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并告诉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通知导管室护士[5]。

做完这几步,导管室护士要继续护理工作,定期到病室进行回访,探视患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是否合格,听取患者的诉求,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肢体活动情况等等,调查患者对导管室护士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对以后的诊疗工作有所借鉴,加强完善本院的健康教育[6]。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经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的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减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着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睡眠质量、以及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因为受到了比较细致的健康教育,所以术中恐惧心理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配合度明显优于比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详细结果见表1和表2。

3讨论

结合该研究结果可以得知,经过护理,观察组的143名患者的焦虑状态(59.95±4.99)较护理前(68.41±4.99)有明显的好转,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从原来的(10.28±2.92)下降到(7.09±0.61),并且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表示非常的满意。赵芳,张玉细等人的研究中[8],通过家庭健康教育来干预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遵医行为、遵医服药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研究对象经过6个月的家庭健康教育干预,94.8%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遵医服药以及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52.33%上升至干预后97.92%,遵医率明显得到提升。且患者规律清淡饮食规律休息由干预前50.77%上升到干预后的96.89%,由此可见在心脏介入护理中的运用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来消除患者导管室这一陌生环境的恐惧,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疾病康复。手术当天,导管室护士应该在介人导管室的门口接诊,做好患者基本资料的核对工作,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嘱咐患者陪同家属等候在导管室门口,并与护士随时保持联系。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自己导管室的护士,患者在导管室的护理工作全部由自己负责,可以将手术中出现的不适以及需求随时传达给护士。护士要对患者的睡眠、饮食等情况进行询问和了解,对术中的体位配合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变换,否则可能导致意外。在介入操作过程中,由于介入材料对血管产生刺激,很多意识清醒的患者会感到害怕,在恐慌状态下,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呼吸加速、血压上升等现象,此时,需要护士通过轻握患者的手、抚摸患者额头、指导患者深呼吸等方式来安抚患者,使其放松心情,从而缓解由于紧张害怕造成的不良现象。介入术后完成后,护士应该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穿刺口进行妥善处理,做好保护患者隐私、保暖、护送等工作,对患者及陪同家属讲解术后体位、饮食、活动等要求,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并说明导管室护士在术后三天内将有一次访视。导管室护访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进行详细了解,仔细询问和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愈合、肢体运动、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收集患者对导管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建议,并仔细记录,用于客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和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质量[9]。

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不再局限为对患者疾病的护理,而发展为对患者身心的全面护理。通过有效的健康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性诊疗中的运用,对患者的手术和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并且健康教育的护理需要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护理的水平。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治疗的重要任务,除了对病人进行身体物理上的护理,还应该重视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应该病人营造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放松的进行治疗,这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极大帮助。心理方面应该常常鼓励安慰患者,每天检测和询问病人血率血压值,同时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指导患者多喝水,喝水少量多次,按时吃饭,补充营养,要注意充足的休息,有必要应指导患者进行普通锻炼。护理人员要在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有出血、血肿等情况出现应及时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嘱咐病人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不可以擅自做主。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既能提高患者对心脏介入性治疗意义、方法及过程的认识,有效的缓解患者对于介入性治疗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还能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状态是最佳状态。同事还能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较高的信任度,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护理工作进行的更加融洽、全面。

作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护理改革的新内容,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是重点内容,能够合理建立病人健康行为,关于心脏介入导管室护士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结合实际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使得介入治疗与健康教育中的医护患三者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使心脏介入治疗与护理的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导管室护士采用三阶段健康教育方法对心脏介入性诊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对心脏介入性诊疗的目的、方式、意义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避免产生不良情况,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完成诊疗手术,而且又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和信心得到增加,配合度更高。可见,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http://

参考文献

[1]王斯婕,任丽.介入术护理配合技术的规范化培训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334.

[2]辜小芳,王玉玲.医院介入导管室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12(3):37-39.

[3]陈溢玲.心脏介入导管室护士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北方药学,2012(9):94.

[4]张丽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37-238.

[5]付晓华,杨晓华,韦伟.介入导管室进修护士带教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881-883.

[6]辜小芳,刘焱,李杰.三级甲等医院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疲倦感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5):314-316.

[7]杨芳.规范化心脏介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构建与探讨[J].健康研究,2009,29(1):53-57.

[8]聂明卿.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患者心理情感障碍的影响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23):75-77.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7

【关键词】心脏支架植入术;零缺陷护理模式;随访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zero-defectmodelofcareforcardiacstentimplantation.method:inourhospital124casesofpatientcareindifferentwaysandfollow-upevaluationofclinicalresults,providingreferenceforclinicalcardiacstentingcare.Result:Caresatisfactionoftheobservationgroupwas100%,thecontrolgroupwas77.41%,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p

【Keywords】Cardiacstentimplantation;Zero-defectmodelofcare;Follow-up

First-author’saddress:thepeople’sHospitalofXinyiCity,Xinyi525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24

心脏支架植入术是用来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梗死等的技术。患者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一般在术后24h后便可下床,术后3d便可出院,具有简单、方便、安全等特性。虽然这一技术具有安全、简单等优势,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1],但冠心病患者急性动脉事件的急性期一般为4~8周,在此阶段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经研究表明,42%左右冠心病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会发生冠状动脉新病变或支架内再狭窄[2]。心血管疾病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全球第二大杀手,其中冠心病致死病例占心血管疾病的67.1%左右,其住院费用亦为各内科疾病之首[3-5]。虽然当前心脏支架植入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不能放松警惕。在心脏支架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提高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就在于护理。对2014年5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心K支架植入术的124例患者进行了零缺陷护理模式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心脏支架植入术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纳入标准为:(1)符合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标准;(2)年龄30~70岁;(3)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治疗;(4)无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疾病;(5)无行为认知障碍,智力、精神正常,能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为:(1)心脏射血分数在30%以下的患者;(2)有精神病史、严重躯体性疾病、重要器官慢性病的患者;(3)拒绝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男38例,女24例;

年龄31~68岁,平均(55.24±5.23)岁;体重

41~86kg,平均(59.31±10.94)kg。对照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31~67岁,平均(55.24±5.23)岁;体重41~87kg,平均(59.28±7.43)kg。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零缺陷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管理方法首先,制定《心脏支架植入术零缺陷护理管理评价标准》,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责任落实、追究制,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每月末向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报告自查情况,全员配备、学习《心脏支架植入术零缺陷护理管理评价标准》,制定医疗质量零缺陷管理活动实施方案,将标准内容纳入医疗安全教育计划和岗前教育计划。其次,细分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服务,进行专项整改。手术患者入院时建立《医患沟通及患者、家属知情记录》,在患者住院期间至少与患者进行5次医患沟通[6]。每月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等都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调查,对于违反规定、患者反映不良等事件进行预警和处罚;再次,严格质量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就诊情况,进行护理的客观评价、临床指导、复查等,发现缺陷后立即整改[7]。在每月检查出现缺陷的病例,总结共性缺陷。领导小组每月抽查患者护理情况,重点检查护理制度、岗位职责等落实情况,不断改进零缺陷护理管理水平。最后,对于出现缺陷的护理进行反馈通报,公布缺陷问题,并通报全科室,科室针对通报问题认真总结,归类人员问题和制度问题。人员问题进行再培训及相关责任落实,制度问题进行全科室整改[8]。对反复出现相同问题或多次出现不同缺陷的相关人员责令整改并进行处罚,无法解决问题的人员可予以调职处理。

1.2.2零缺陷护理模式的实施总结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重点改进。在护理人员方面,主要受医院制度、护理人员经验及责任心的影响。在医院制度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激励、惩处制度,通过有效的制度淘汰在工作中无法改进的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建立护理人员和小组领导的沟通途径,帮助护理人员进行改进工作,解决护理人员提出的问题;在护理人员方面,严格岗前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入职后,进行定期考核与随机抽取考核,对于两次未达到考核标准的护理人员进行警告,超过三次的进行严肃处理[9-11]。护理人员入职后,深入贯彻职业道德和以人为本理念,对于发生护理缺陷的护理人员界定缺陷性质,如属于责任心问题应深入教育,并通过护理标识等手段减少护理人员的识记任务,将护理人员的精力解放到工作之中。

在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方面,主要有自我护理能力不足、健康状况忧虑、对于定期检查不重视、缺乏康复知识、渴望关心,自我责任不足等问题[12]。在自我护理能力不足方面,患者住院、手术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造成患者护理技能不足。针对于此,在术前严格健康教育,重点强调重要、简单的护理技能[13]。术后3个月内每周均进行随访,指导患者自我护理、讲解健康知识、提醒患者定期检查,收集患者术后情况,起到关心患者、指导患者、心理护理的三重作用。同时,密切联系患者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关心,进行心理支持。通过网络平台,普及健康知识,联合社区医疗机构,建立患者-社区-医院的医疗体系,完善患者资料,进行无缺陷护理。

1.3观察指标护理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健康行为和出院后1个月内再住院率及并发症等情况。其中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SF-36)评价,共有36个条目,涵盖患者自我评价变化、情感角色限制、躯体疼痛等,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等9个维度[14]。除健康自我评价外,其余项目均进行分数统计,共14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自我护理能力以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进行评定,共有43个项目,涵盖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4个方面,总分为17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高[15];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和健康行为包括戒烟戒酒、自我检测、血脂达标、饮食控制等8个方面;出院1个月内在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情况以实际情况为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7.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p

2.2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出院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无显著差异,随访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提高(p

2.3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和健康行为统计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和健康行为方面,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戒烟戒酒、血脂值达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2.4两组患者并发症与1个月内再入院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6%,对照组为30.6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心脏支架植入术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手术简单、恢复较快、创伤小等优点,但手术并不等于疾病的痊愈,手术和药物治疗均无法逆转冠状动脉粥样化的病理过程,也无法完全排除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当前已探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病史、吸烟史、高血压、体重等多种因素。根据Lanzer等[16]的研究,接受过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更容易忽视对血脂、血压的定期检测,对于健康知识也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对危险因素认知不足,缺乏改变生活的动力,认为手术治疗后就可以万事大吉,造成一部分患者不必要的再次入院治疗及疾病致死。在Sun等[17]的一项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调查中,65.5%患者饮食习惯不良,56.6%患者缺乏运动,17.6%患者仍然吸烟。虽然手术治疗能够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病情,但自我护理缺失仍造成患者居高不下的再次发病率和病死率。

所以,需要加强对患者全方面的护理,尤其是对心脏支架植入术这种住院时间较短的患者。有研究显示,虽然有30%的医疗机构使用健康手册,但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缺少护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使很多患者并不能实施手册中的条例[18-22]。改善医院工作是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但这一手术患者的主要特点是健康知识不足、自我责任、自我o理技能较差,所以需进行更加全面与精密的零缺陷护理模式。

3.2零缺陷护理模式在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零缺陷管理是由管理思想学家克劳士比完善、阐发的,他认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进行有效的经营活动。零缺陷护理模式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护理质量方面的缺陷,使护理工作在首次进行时就做到零缺陷,达到医疗质量的无缺陷状态[23]。对于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来说,最大的“零缺陷”就是保证治疗成果,提高患者救治率[24]。零缺陷有赖于完善的制度和先进的技术,在此次研究中,本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在总结工作经验和检阅参考文献过程中,笔者发现医院工作是可控的,通过培训和激励人员、建立惩处制度,能做到心脏支架植入术护理的零缺陷。但这一术式住院较短,患者恢复快,认为手术可完全治愈这一疾病,从而放松了警惕[25]。所以,在完善我院自身工作的基础上,本院进行了大量的随访工作,将患者恢复纳入到护理过程之中,保证了治疗成果,真正做到了“零缺陷”。在本次研究中,生活质量方面,出院随访3个月后各项指标显著提高(p

综上所述,零缺陷护理模式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责任意识,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t.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干预模式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66-169.

[2]夏先萍,张贵清,杨莉,等.零缺陷护理管理在心脏手术后应用的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284-1286.

[3]邵爱玲.评价零缺陷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2):96-97.

[4]李振荣.“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在小儿心脏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7):2558-2559.

[5]林珊.疗养院实施“零缺陷”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2):124.

[6]胡桃红,马会利,靳志涛,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3,8(1):12-14.

[7]刘磊磊.心脏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75-76.

[8]耿野,孙亚南.持续低效血液透析联合在线血容量监测治疗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老年透析患者的护理[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5):190-191.

[9]张晓玲,王春梅.双心交流卡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5,23(2):98-100.

[10]赵娓,王彦梅,李兴杰,等.动态心电图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37-39.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8

【关键词】

术后疼痛;心脏手术;护理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术后疼痛是手术常见的症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术后疼痛的出现及其强度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有效的疼痛护理并配合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可促进患者的康复[1]。因此,心脏手术后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156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相关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并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6例,其中,男66例,女90例;年龄8~46岁。排除精神障碍、不能描述疼痛感受以及不能配合本研究者。其中,96例室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伴三尖瓣关闭不全,50例房间隔缺损,4例房间隔缺损伴部分型肺的静脉异位引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心疼痛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术前教育手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式及过程、术后需要配置的各医疗器械及其用途,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切口疼痛,并需留置引流管以处理疼痛。同时,应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的原因、发展变化及其转归等,并告知患者相应的镇痛办法,以使患者对于术后疼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因情绪波动或者产生恐惧、焦虑等加剧疼痛[2]。

122一般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安静、空气清新、温度及湿度适宜。同时,治疗及护理操作均应有计划性地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应熟练、轻柔,以提高患者的痛阈,减少患者的恐惧感、焦虑感,使患者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如需变换时,需妥善固定各类测压管、引流管等,以避免因管子滑落、牵拉或扭曲等刺激伤口而导致疼痛加剧。患者咳嗽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其,适当叩背,以固定切口,并应予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缓解患者因咳嗽排痰而引起伤口疼痛[3]。

积极加强营养支持,尤其是术后早期,宜食流质或者半流质高热量、低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食物。根据患者的病情,术后3~4d可予以高热量、低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普通食物,确保患者营养充足,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123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增加护患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其阐释手术治疗的具体流程、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等,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通过良性暗示以引导患者淡化疼痛意念或者摆脱痛苦的意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一些欢乐、有趣的活动,从而缓解疼痛。

124疼痛控制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止痛剂止痛,通常轻度疼痛患者不需要做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疼痛,通常予以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镇痛药,并充分休息后即可缓解。对于术后持续性疼痛,且经肌肉下注射镇痛药物仍不能缓解的患者,可予以止痛泵镇痛,通常有静脉、硬膜外以及皮下止痛泵镇痛三种。同时,还应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3观察指标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VaS评分),以10分为总分,0分为无痛;0~3分为轻度疼痛:疼痛可忍受,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需使用止痛药;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难耐,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需使用止痛药。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以及出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疼痛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切口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脏负荷、睡眠、饮食、睡眠等,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加强心脏术后疼痛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并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疼痛护理技巧,并正确应用相关的评估方法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以亲切友善的言语行为予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及时采取正确的疼痛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4]。此外,护理人员应掌握止痛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充分认识到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合理地应用止痛药,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予以综合护理,提高患者的痛阈,从而减少止痛药的用药量,以减少相关药物反应,提高疗效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精心术后疼痛护理,结果仅有10例(128%)患者发生中度以上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p

参考文献

[1]戴芬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安徽医学,2011,32(4):556558.

[2]赵明宏小儿心脏手术后49例触摸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3839.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9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心脏起搏器;效果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升华,医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医院只有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模式,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到更好发展。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由医院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种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得到最佳的医疗质量.我院于2011年5月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心脏起搏器介入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共计68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岁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的临床路径表的十项内容[1].我院自行设计的心脏起搏器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

首先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两名主治医生两名护理组长组成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法,观察组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表进行护理工作:入院宣教同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及要达到的效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对于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优化流程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2结果

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护士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护理使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检查和治疗.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指南。

3.2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率护士在临床护理路径中扮演者指导者和教育者,解除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更快的融入患者的角色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3.3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率.因此,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率

4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心脏起搏器介入术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率,减少了住院总天数、总费用,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达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俊卿,顺春花.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内窥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6B):109

[2]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9-210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1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年化的问题已成为重要关注问题。老年保健及就医在医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老年人年高体弱,脏腑功能随之减退,患病后往往病程迁延,恢复较慢。为此老年人的保健调护,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应予充分重视。

【关键词】中医;调护;老年人;自身保健

1外感热病瘥后调护

老年人气血津液之盛衰,常表现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老年人外感热病新愈,多是气血津液已伤尚未平复,余邪之热亦未尽解,此时常因调护失宜,如多食、劳累、复感等而反复,因此必须注意调护。

1.1饮食调护:外感热病新愈,对食物的选择宜先进稀粥,次进糜粥;消化系统疾患,选用养胃、消导、降气作用的果菜为宜;热在呼吸系统,可选生津化痰、润肺作用的果菜较好。宜忌早进晕厚味,以免复发。

1.2静养调护:凡外感热病新愈,余邪未尽,血气津液尚未平复,尤其老年患者,病前多是体弱气亏、津血不足之躯,稍事作劳,病即复发。因此,急性热病新愈,应当有一定时间静养,不可过劳。病后元气已虚,再劳体耗气,势必影响康复,甚至疾病复发。另外应少劳神、忧愁思虑,语言过多易伤心神,神伤则散而不守,随元气耗伤而导致心悸易汗,身倦神瘦,脉象躁动不安,此时最易引起病复,故外感热病新愈,应安静修养,可伤神。

2内伤杂病瘥后调护

2.1脾胃病症的调护:主要调节饮食,宜食可口、清淡之食物,需因人而异,少食辛辣不易消化之物。在病中或新愈,尤当谨慎,以免脾胃再受损伤。宜先进补养脾胃之饮食,如荷叶粥、苡米莲子豆粥及山药、扁豆、红枣等,再吃平常普通食物。

2.2肺脏病症的调护:肺的生理功能,主气、主呼吸,其性喜温润、清肃,恶燥寒与痰浊。肺除有辅助心脏、维持血液正常循环外,还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如肺脏功能减退,常出现咳嗽、气喘,动则加重甚至肢肿、尿少等症状。其治疗与调护,应以其性之喜恶。对老年肺部内伤疾患,应避风寒防感冒,特别在冬天,季节气候多变之际,注意要保暖,以防病情加剧或愈而复发,甚至出现不测。

2.3心脏病症的调护:心的功能主血脉,又主神明。人到老年,气血、心血不足,多有心慌、头晕、气短、失眠等症,甚至出现心动悸、脉结代等。老年人的循环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功能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及动脉管壁硬化、弹性减弱,以致管腔变窄,常引起血脉供血不足。以中医理论,即心气虚弱,相应血行缓慢,而导致心脏失于气血之濡养,故必须养心调神,心情舒畅,就会神清气行,气行则血行,有利于心痛之康复。饮食宜食素,勿食肥甘。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有利于脉道之通畅,气血运行流畅有利于心痛病变之康复。人到老,由盛到衰的病变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亏虚,产生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流至经络脑脉,致使脑络血流不足而失濡养,以眩晕、头昏不爽为主。脑动脉硬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对于脑失濡养的调护,重在预防。饮食少食肥干厚味,以控制肥胖,少淡盐食,以利于脉道通畅,改善脑络之血液循环,防止病变再发展,促进病变之康复。

2.4肾脏病症调护: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源,中医称之为“先天之本”,其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老年肾脏病症较复杂,包括几个系统的病理变化。肾脏虚衰亏损,容易出现性机能和听力、视力减退,又可由肾虚而导致与肝脏功能失衡,表现出内分泌失调症,如老年性甲状腺、性腺分泌功能减弱及老年肾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水肿、尿闭(前列腺肥大)、更年期综合征、老年性糖尿病等。对老年糖尿病要自我调养护理,饮食、健康教育、药物三项综合疗法,神情舒畅,要控制饮食,选用无糖、低脂、较低的碳水化合物、较高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食品,要劳逸适度,养成良好的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防止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