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十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十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4:18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1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思想品德

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一样重要。虽然这三者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都有所不同,对小学生思想教育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地位也是平等的。为了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共同努力。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于小学生还不能接触社会,所以其成长环境比较简单,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家庭教育得当,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也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庭内部矛盾冲突很激烈,孩子整日处在一个不安、动荡的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就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这种家庭教育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对孩子以后各个阶段的教育以及成长都产生难以抹灭的负面影响。

其次,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当孩子回到家以后,会模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或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分析家长的行为和言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种有利于思想健康发展的行为可能会被抹杀,或者得不到鼓励而使孩子对思想品德教育失去兴趣。同时,孩子在家里的模仿或者实践行为,也是对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和方法的拓展与延伸。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中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延伸和提升作用。

不仅如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补充作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应用教学课较少,对于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当他们把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学校没有及时讲到,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选择。此时,就需要家庭教育发挥其补充作用。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正确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推动力。而家庭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其好坏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带动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家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受旧观念的束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并且只需要由学校来负责即可。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家长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在这种错误想法的引导下,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对。有些家长坚持棍棒教育。对于孩子,总是采取一些过于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还有些家长始终坚持自己的权威性,从不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一种畏惧感。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正确影响,有时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分迁就和保护孩子。对于小学生在学校或者家庭中犯的一些思想品德方面的错误,有些家长甚至采取纵容包庇的态度,这对小学生的品行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家庭教育实质上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始,它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和社会都要重视起来,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自己也要改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在小学生成长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2

(一)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素质修养教育

人格素质修养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高校一直立足于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独立人格的培养、诚信教育等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Freud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5~6岁是人格形成的时期,此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对于人格已经形成的大学生来说,高校的人格素质修养教育只能起到完善和健全的作用,对于人格已经发生扭曲的大学生来说,高校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将其完全重塑与构建。因此,出身和成长在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往往具有比较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而生活在愚昧无知家庭中的孩子容易产生畸形人格,具有过激、偏执、孤僻等行为。这样的孩子进入高校后,势必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影响。

(二)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业教育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业的重要因素。大学阶段的学习明显不同于大学入学前的学习。高校学习要求学生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为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要有较高的自控能力。然而,受传统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束缚的家庭,要求孩子把学习当作生活的全部,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遭受挫折时,自信心下降,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还有的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管不问,尤其是刚刚离开家进入大学、自制能力差的孩子,没有了来自家庭的压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哪种家庭教育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业教育的负担。

(三)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接受能力强但情绪化倾向又非常明显的教育群体,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和阶段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即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使其彼此信赖、彼此尊重,并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高校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的情感教育、社会责任感、美感教育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当学校对孩子爱情观等情感方面进行正确引导时,有的家长表示不理解、甚至反对,认为爱情是孩子完全独立、走向社会后才能涉及的领域,在校期间就应该好好学习,学校对此也应该跟家长一样坚决地反对。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使情感脆弱、不稳定孩子更加叛逆或行为消极,甚至泛化到其他情感领域,从而走向极端。出生在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更不能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失去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甚至出现性观念的偏差。因此,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情感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回避的、共同的责任。

二、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引发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有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功能的变化以及高校与家庭沟通机制。

(一)家庭成员的素质

家庭成员的素质是家庭教育好坏的主要原因。家庭成员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品位的文化素质通过言行举止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榜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将会是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开展各项活动时,会积极配合,从而促进学校的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相反,出生在一个家庭成员素质不高、有不良习惯的家庭中的孩子,长期受到有形无形的影响和暗示,耳濡目染地刺激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阻碍了他们积极向上地健康成长,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势必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难以改变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对其他学生的教育效果。

(二)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婚姻观念的改变,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离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等很多特殊的家庭结构形式。离异单亲家庭多是因为争吵、甚至肢体冲突、一方出轨等原因而出现离婚,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孩子由于家庭不健全、人际交往封闭、情感关注较少,使得他们在个性发展方面容易出现自卑、孤僻、敏感、暴力倾向,对现实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在学习方面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学业成绩低下;在情感方面容易失去对爱的正确理解与表达。生活在重组家庭的孩子由于继父或继母的特殊角色,并存在传统偏见,给继父母增添许多麻烦,使他们无法按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使孩子容易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4-2-1”式的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加,物质条件优越,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家庭教育不到位,致使孩子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专断、多疑、抗挫折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主见等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三)家庭功能的变迁

现代家庭基本上都以孩子为家庭中心;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家庭的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社会保险制度越来越完善,老人离开子女仍然可以正常生活,传统家庭变得越来越小,这些变化使家庭中心下移,家庭的教育功能出现分化。一是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淡化,过分娇宠、溺爱,使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独立生活能力下降;二是由于家长言行不一,口头要求严,但遇到实际问题却一再宽容原谅,甚至有布置无检查,或者误导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使孩子在形成道德情操的积极方面被异化;三是家庭人口减少,成员关系简单化,使家庭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使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许多孩子身上逐渐减少甚至失传。这些本应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却被拿到高校中来进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偏颇,加大了学校的工作难度。

(四)家庭与高校的沟通机制

由于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与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一方面高校缺乏与家长的主动联系,大多数情况是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育工作者才与家长主动联系,告知其孩子在校的表现,而且仅限于就事论事,对于问题之外的方面则很少谈及到,这导致无法从根本上了解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解决本质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可高枕无忧,对孩子在学校的事情不管不问,极少主动联系学校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甚至都不与孩子联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就将所有的责任全部归于学校,夸大和泛化了学校的功能,而忽略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高校与家庭的沟通机制不畅,导致出现问题时高校与家庭相互推诿,学生、学校和家长谁都不从自身找原因,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其不利,更不利于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对策

(一)提高家庭成员的自身素质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首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家庭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作为家庭成员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立场坚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切实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处处做到表率作用,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敢于面对现实,承认错误,在孩子面前树立崇高形象。同时,作为家长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思想,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和心理状况,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真正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把关心和爱护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结合起来。因此,提高家庭成员的自身素质,对孩子实施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是当前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家庭伦理道德是指家庭成员、亲友之间共同生活及交往等应该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成员要规范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自觉培养责任心,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懂得做人的标准。对于家庭成员年长者要注意树立人人平等的现代家风;对于家庭的核心———父母要注意加强孩子的尊老爱幼、社会公德的教育;对于与孩子平等的兄弟姐妹来说要注意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共同成才;对于单亲家庭或组合家庭来说家庭成员要注意建立以爱情为婚姻基础、以道德责任为保障的婚姻观念,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高校与家庭长效沟通机制

努力探索高校与家庭统一和谐的教育方式,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途径。高校和家庭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双方摆正心态,以真诚、平等的态度,经常地、全面地相互沟通,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健全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掌握学生真实有效的家庭信息,通过书信、电话、网络、公开课堂等手段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状况;家长也要将学生在入学前和在家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家庭状况等情况对学生的辅导员予以真诚地沟通,辅助高校做好学生工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四)构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3

关键词:爱;家庭环境;教育;健康成长;重要性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家庭中,家庭氛围的好坏会对孩子的思想认识产生特殊的影响,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对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家庭教育环境的构建角度促进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的成长,为孩子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爱是永恒”――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孩子才能够享受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家,而家庭则是孩子接受教育思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质量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营造和谐、积极、充满爱的空间,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而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包含家教和家风方面的内容,只有从多角度保证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够促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切实维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专家指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时间在家庭中受到批评,孩子就会学会谴责;如果长时间受到敌视,孩子就会产生好斗心理;如果孩子一直受到鼓励和肯定,就会学会自信;如果孩子成长在爱的环境中,就会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品性,自觉关爱他人,觉得自己生活在美好的世界中。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想借助家庭环境教育的作用对幼儿实施积极的教育和引导,还应该逐步探索爱的教育,“让爱住我家”,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让爱住我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影响作用的措施

基于家庭环境教育对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影响,新时期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对家庭教育形成新的认识,积极探索构建友爱家庭教育措施,希望能够逐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

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充满爱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精神心理环境,进而表现出性格豁达、充满自信、积极客观的成长状态。所以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环境氛围的重要作用,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对孩子表现出充分的关心和爱护,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氛围,保证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如定期与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与孩子分享心情、鼓励孩子积极学习和探索等,孩子在爱的教育和指导下能够对世界形成初步的积极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想发挥爱的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真正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熏陶,在家庭中,父母也应该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建议,在和谐的沟通和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并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孩子对相关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基于爱的理念,家长用心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家庭中构建人人平等的和谐民主教育氛围,能够在循循善诱中促使孩子的思想认识逐步深化,为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保持赏识鼓励的教育态度

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一定的鼓励合肯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融入爱的元素,“让爱住我家”,父母积极对孩子实施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促使其循序渐进的认识自己和定位自己,对自身行为作出客观的判断,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唯有如此,家庭环境的渲染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来说,家长在对孩子实施相应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赏识性引导,如孩子在玩玩具后,随手将玩具整理了一下,此时家长就应该抓住这一点,肯定孩子的行为:“我的宝贝都知道自己整理东西了,真棒!你真的长大了。”让孩子在赏识和肯定中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正确性,进而在后期自觉整理东西,养成整理东西的良好习惯。又如在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给予其一定的鼓励和赏识“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东西是对的,以后还要这样做哦!”这样孩子能够逐步养成分享的意识和分享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见在家庭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渲染作用,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孩子培养工作的逐步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孩子的教育指导工作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庭环境的渲染作用,并充分发挥渲染作用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进而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良好思想品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够为幼儿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孩子未来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长生.家庭教育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熏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142-143.

[2]柴诗吟.语文课外阅读之家庭环境的创设[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9):24-25.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4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家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当前在城乡大部分中小学学生中,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着胸无大志、报效国家的理想境界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模糊,急功近利图实惠、不想吃苦不热爱劳动、不知道勤俭朴素珍惜劳动成果;喜欢玩电子游戏上网吧;相当多的孩子存在着自私、随意、任性;不懂得知恩图报同情理解、尊重别人。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使得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相对弱化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的到来、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凸显、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随着发生变化,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又死灰复燃。受这些影响,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明显弱化和滞后,因而出现了一些人只看重物质利益,轻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商业性书刊、录像、演出违背净化人们心灵的最起码的社会责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社会道德、共筑中国梦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

2、家长工作压力增大或常年外出务工使得学生家庭教育欠缺

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是家庭,孩子最早的老师是父母。影响孩子言行举止、道德观念、人生态度的最近者是父母。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如家长工作繁忙压力大、常年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孩子日常教育,或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代管的娇惯溺爱等,家庭教育方面使孩子失去了自强自立、抵御挫折的品质和本性。这往往易使孩子形成以我为大、盛气凌人,只知索取,不懂奉献的个人主义。在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上,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高,只看分数和名次,对孩子品行指正少;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生意,只知道要钱给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孩子的交往、朋友圈从不过问,当孩子缺乏监护而误入歧途时才后悔不及。对农村的孩子而言,由于大多数的家长或远或近外出务工,有的一年很少回家,有的几年也不回家,只通过电话与孩子联系,问问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情况略知皮毛,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了解,这些缺乏父爱母爱的家庭极易使孩子产生无组织无纪律的涣散心理,更谈不上组织观念、集体观念的养成,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导致许多短板

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系统教育具有神圣的使命。但在目前,由于“分数名次”、“升学率”等潜在的指挥棒的作用,导致有些学校对德育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足够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还只存在于纸上、嘴上、墙上、汇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优劣评价依然是以升学率、分数和名次为标准,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地位。二是因为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活动没有创新,仍处于说教、流于形式、空洞无物阶段,以至于出现学生对德育教育认为可有可无;任课教师也只管完成教学任务,其效果怎样,也没有很好的考核标准。三是部分老师职业道德滑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有的老师不能为人师表,在学生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使学生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只是个摆设的花架子。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思考

学生面对老人集体不让座,虽然只是个例,但却印证了社会各方面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把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乐于奉献、尊老爱幼和具有追求上进、崇尚科学、甘于吃苦精神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明理向善的良好素养,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最终成为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之才。

1、学校要积极探索、研究、改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校要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国魂教育;国耻教育、国情教育、国格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诚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做到以诚待人、诚实守信。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把自己融入、服务和服从于集体,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树立起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思想。

2、社会要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成长空间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冲击着未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黄、赌、毒、黑”等现象不断滋生,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中消极、色情、暴力内容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对此,作为父母要始终以自己的良好言行为孩子的成长做好表率,起好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从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抓起,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寓教于乐的方式强化师德培养;社会各界则要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环境方面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5

【关键词】甩包袱方法不当思想落后责任心科学的方法提高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2-02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家长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但目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视而不见,好像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

一、主要问题

1.家庭“甩包袱”现象严重

现在农村家庭条件好了,许多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所以把孩子从村小转到中心校或市里,在老师家里住宿,孩子的一切事情都交给老师了,由老师全权负责。这样,孩子平时不完成作业或者在学校惹事,老师不用在给他打电话了,可以安心在家打麻将了,孩子的学习完全和家长没有关系了,父母只负责每月拿钱就行。这样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试问家长,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和你们真的没有关系吗?现在甩手不管,当初为什么要生他们呢?

2.农村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1)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作为老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有的家长,针对孩子不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成绩不好,回家对孩子一顿暴打,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也很普遍,家长认为“不打不骂不成人,打打骂骂成好人”的教育很适合农村孩子。认为孩子不怕打,不怕骂。这种不恰当的方法,给孩子的思想造成了很大负担,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

(2)另一种现象是家长额外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她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观念,每学期开始,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辅导材料。如:《单元测试》、《期末大闯关》等,也不管孩子需不需要,统统买回来,整体逼着孩子去完成,孩子的空闲生活过的暗无阳光,不能出去玩,不能看动画片了,整天在题海战术中遨游,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家做父母给买的资料。孩子没了自由,就像小鸟在笼子里一样,失去了快乐。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过重得学业负担。也许孩子会对学习再无兴趣,一见到作业题就反感,一见到书本就头疼。

3.农村家长的思想落后

(1)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了,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对各个方面都有了很高要求,尤其是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但是在农村,一些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养殖大户、种地大王、小摊贩子、卖菜的、屠户都纷纷的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也会成为暴发户。他们的内心观念是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这几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高达六、七百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激烈。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偏差,认为读书将来找工作太难了。

(2)在农村,人们思想落后,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我们了解到有好的家长认为女孩子学习再好,知识再多,将来也是别人家的。有的甚至干脆让女孩子中途辍学,外出打工,供养家庭或者供弟弟念书,把家里一切好的东西都给弟弟。在农村,一个家庭三、四个孩子非常普遍,生了很多孩子,就是想要男孩,导致超生,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经济负担重导致许多家庭面临分离,母亲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和父亲离婚,在农村,离婚率很高,大部分都是母亲扔下一家人,自己走了。这样的现象,更加导致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有很少一部分家长偶尔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多的家长从未问过孩子的学习。有些家长从来不到校或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更不清楚了。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心灵停靠的港湾。家庭教育的优劣程度,父母的责任心,父母的耐心,父母的陪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请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有效途径

1.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

在孩子小学阶段,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尚未养成,自控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做一个全面陪伴的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家时,家长要耐心的陪伴孩子写作业,即使对孩子的作业,你一窍不通,那也需要你在旁边陪伴,在陪伴的同时,希望家长不要玩手机游戏,聊微信,请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孩子有不会的题,家长不要大打出手或者对孩子大喊大骂,要耐心的辅导,可以打电话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搜索,不要把所有的责任怪罪到或者身上。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孩子学习不好,父母的责任最大,是你平时不管孩子,放任自流,把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孩子学习不好,和你的教育密不可分,所以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来耐心的教育孩子。

3.家长要提升思想观念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方面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评价观等科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共同成长,科学、系统的教育好孩子。家长要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可以向老师询问一些积极地思想观念,让老师来引导你正视孩子的问题。你也可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如:家长可以观看一些教育专家讲座、或者多看教育频道,多看一些新闻,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打破守旧的思想。家长的思想观念、态度是家庭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6

中美家庭教育过程差异

1.教育的目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文化价值观上是比较保守的,相对而言,在整体上也缺少一种快速接受新思想的社会环境。中国人深受儒教思想影响,又很重视孔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谐观,约束个性。孔子的“仁”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是此种文化传统使得中国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个顺从、礼貌、谦虚的人。并功利性的追求高学历、好工作这样的目标。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传统的思想文化保留很少,善于接受和融合各种文化思想,所以教育发展的约束少。美国教育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父母喜欢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探索,让他们去了解各种现象和本质。美国教育提倡创新,在孩子的性格方面则让他们培养创新和冒险精神,从而建立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让子女形成完善的人格和价值观,在个人成就上也会取得积极的效果。

2.教育的主体。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占主导地位的。这主要是被中国长久以来“父为子纲”这样的传统文化影响。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父母在家庭里往往是权威,因此要求孩子守规矩,听从父母劝导,不要有意见。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小把孩子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的话的思想,不该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中国孩子的自较小,很多事要闻询父母意见,很多稍大一点的事都是要父母做决定的。比如报考什么学校,培养哪项特长,甚至是婚姻大事还要家长做主。美国家庭教育方式更民主,讲究人人平等,这是跟他们整个社会大环境下追求民主和人权有关的。孩子是教育的主体。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会是一种朋友关系,他们会倾听孩子的烦恼,采纳孩子的建议,与他们平等的交流,关系更密切。

3.教育的理念。中国文化中旧有的约束较多,尤其是因为封建小农经济思想的长期影响,导致中国人大多内心较内敛和保守,不大愿意冒险和创造。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小时懂得不多,家长应该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做,授以经验阻止其去冒险,让孩子少走弯路,同时也避免了很多麻烦。父母将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把自己的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是生活的全部。因此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强加于孩子。中国的父母为孩子设计未来,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大多是过高的。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有“养儿防老”的思想,把教育看作是对孩子的长期投资。有时甚至是为了个人和家庭荣誉而对孩子给予很高期望。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可以改变全家命运,如此一来,教育变得很功利化。这些理念和美国父母的不同:美国父母通常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再去探索解决方法,不会以说教方式灌输给孩子经验。实践中培养了孩子积极动脑的习惯,加深了理解。美国崇尚自由个性,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体现在家庭教育上。生命价值的实现要尊重子女的意愿。美国父母认为抚养教育孩子是超越个人的立场义务,对孩子的教育较宽松和开放。“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美国社会中大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要求。

中美家庭教育结果差异

由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中各方面的差异,对孩子的教育结果也明显不同。中国孩子性格上大多内向含蓄,做事胆怯,依赖性强,也很守规矩,这样的性格当然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容易控制,但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自信心易受打击,做事保守犹豫。由于父母在孩子面前孩子经常以权威出现,这样不平等的关系导致他们之间的代沟较大,父母或孩子经常会抱怨对方的不理解,孩子被动的执行父母的要求,这样会很难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一旦孩子进入大学忽然自由,会不知如何释放压力,在大学里不再严格要求自己。

在能力培养方面,中国家长给孩子学习上的要求很高促成了中国孩子在学习上成绩远高于美国孩子,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毅力和耐心。大多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给孩子创造尽量好的生活条件,不让孩子过多接触社会,使孩子缺少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也就不强,而且也导致孩子普遍独立生活能力差,很多年轻人到了结婚后还不能脱离父母,古人所说“三十而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相对来说,美国孩子一般性格很积极,活跃开朗,社交能力强,能与人和谐相处,胆大敢冒险,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美国人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产生了众多伟大发明家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但是这样的性格也会有负面效应,美国孩子中常有喝酒,吸烟甚至吸毒的现象,而且犯罪率也比中国高很多。美国家长跟孩子建立朋友一般的友谊,在跟孩子交流过程中平等对待,这样他们的代沟小,容易互相理解,但父母过早地把成人的思想传递给孩子会让他们早熟。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7

论文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影响孩子教育的各个因素被人们备受关注。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个性塑造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日益凸显出严重的问题。文章针对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教育,是协调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应试教育将学习的重点全部转移到学生和学校上,却未曾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中来。良好的个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与孩子个性发展密不可分[1]。家庭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特别关心和注意。

1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

表现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管不问,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将责任全部归结于学校。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与学校的沟通很被动,大多数父母只有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才会向老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些家长会找出各种理由推脱。孩子的教育应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毫无家庭教育观念的思想,严重与学校教育脱节,孩子的身心发展增加了许多的未知因素。

1.2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思想“代沟”严重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

1.3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心

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都留给家里的老人照管。作为隔代的血缘关系,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作为父母,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但却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只要他们生活上需要的东西,从不过问是否是必须的,而是尽一切可能满足,最终导致孩子放任自流,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这便是农民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

1.4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下,未能形成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基本都处于初中文化水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容易造成对教育的不正确理解,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注意自身行为,更会对孩子形成错误的引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2]。

1.5不尊重孩子的情感,实行错误的教育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欠缺的知识能力。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没有选择主动交流的方式,而是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行为。这种以爱、关心为理由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父母应该是孩子行为的模范者,而不是窥探者。

2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在社会方面,政府创设家长培训机构,定期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必然导致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思想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解决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在这一方面,可将政府作为组织培训的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全面了解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设立家长教育学习示范点,让其真正的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与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表扬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之谈,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孩子的存在也不是父母成熟的标志。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断沟通、学习的过程,父母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2.2在学校方面,积极和家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却自视孤高,不能正确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但在家里却十分懂事和孝顺父母。孩子在成长中所形成的这些行为及情绪,是需要学校和家庭高度重视的。因此,学校要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3在家庭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的优劣也是影响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好了,能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出外旅游等等,这些以家庭为主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让他们学会怎样的爱别人,而且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视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目标。其次,家庭环境良好,有条件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能及早地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为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结束语

农村家庭教育的脱节是经济落后和父母文化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学习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宇婷.浅谈家庭教育与儿童个性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1.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8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的思想理念、道德水准、行为方式会成为孩子的参照物,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个性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方式及个人成长的健康。一名合格的家长,要以身作则,有良好的品行和习惯,经常自省和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提高修养。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意志品质。父母是孩子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有可能做得好。

2.重视思想道德品行

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一,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上,家长的品德素质成为孩子的品德素质形成的“影响源”。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庭德育目标和取向。调查得知:30%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学习意识强,对高科技知识感兴趣;20%的工商业者家庭的子女则对做买卖、赚钱更了解;30%的农民家庭的孩子则对农事活动更熟知。第二,在教育途径和方法上,家长的处世“哲学”成为形成子女区分善、恶、美、丑的“方法论”。家庭德育是在家庭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有些思想道德熏陶是在餐桌上完成,家长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的说和做形成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看法和态度等,并最终形成对子女品德修养。第三,在教育时间上,家长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对子女早期性、终身性的思维定式。家庭是子女社会化的第一站,家庭德育先入为主的早期性特点,对子女尤其是12岁以下的子女发展产生思维定式,这种定式会在子女成长过程形成良好的或不良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而带入社会。调查得知:家长的文化素质越高,越能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对人才品德的要求,有较为正确的人才观,能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且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保持和蔼与民主的方式,并关注孩子成长中微小的成功与失败。

3.培养自信心

立足于正面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的”,“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别人的评价,以肯定和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笔者在做2009年度案例咨询统计的过程中,发现凡是家长自信心比较强的,孩子的自信心就强,反之则弱。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建立起自信心?(1)家长要清楚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途径。(2)家长要用发展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教育。(3)在做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展示自信。(4)不要轻言放弃。因此,家长要摆正心态,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期盼调整得平缓一些。尤其是对孩子分数和成绩,成绩往往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才能让孩子在思维能力、想象力、独立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4.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9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思想教育

我国古话讲“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在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这种理念依然很流行。根据有关数据,超过40%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过家庭暴力,甚至更有病态的惩罚,67%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这样很难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的孩子出现叛逆、孤僻、自卑、高傲等不健康行为。想要改变这种育人模式,必须综合分析原因,理性对待孩子行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一、转变传统思想,注重家庭环境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我们想转变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必须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往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或者相当程度不适应当下的家庭教育,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应努力学习新型家庭教育方式,并及时做好与学校老师的思想沟通,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以前的家庭教育多为家长压迫式,孩子被动接受,并不能自由表露孩子自身的观点或者感受,在现在信息发达的社会中,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家庭教育应以主动引导为主,实时监督孩子的成长过程,避免“武力”迫使的现象存在。

二、正确认识孩子行为,避免有色眼镜存在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就是依照孩子是否听大人话为标准来评论孩子。殊不知这正是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到的结论才会使得孩子记忆深刻,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更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没有真正被开水烫过就不会铭记烫伤的痛楚,一个家长永远不给孩子接触毛笔的文化,就不会培养出孩子对毛笔的兴趣,一个家长永远不让孩子去翻弄玩具,就不会培养出对机械设备的灵性。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像一个探索者,在对与错的边缘游离,这时也是孩子最容易出错和跑偏的时期,也是家长纠错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不能把孩子某些不当行为看作孩子淘气、不听话或者叛逆等行为。家长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行为动向,不能一棒子打死,在纠错的时候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成长。在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指责,或者在朋友他人面前故意提出孩子的不当行为。保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尤为重要。

三、提升家长素质,为孩子树立标尺

由于各个家庭的情况和每位家长的自身素质不同,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也会受到各自条件的限制,有不同的方法和内容。但是有些方法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做到的,区别是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层次不同。在这些方法中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能力,或者说在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家长的自身素质决定孩子素质的高低。

孩子天生的模仿力不容任何人忽视,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家长的行为以及思维习惯。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朋友,夫妻两个都很喜欢打麻将,平时邻居或者朋友喜欢去他们家里一起玩麻将,在玩的时候互相说一些不良话语。结果这个朋友的孩子在暑假的时候,失踪了两天,家里着急得要命。后来在孩子同学家里找到了。这个孩子找了几个同学在一起玩麻将,并且还有抽烟等不好行为。通过这件事,我们能进一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四、建立学校家庭双向互动,打造孩子无真空成长

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通过群居找到乐趣,找到彼此依靠的安全感。孩子的群居性相对大人更为强烈,他们在邻居的圈子里,在同学的圈子里都会有自身的群居体系,以此有利于彼此学习,共同成长。但其中也不乏出于好奇参与不良的集体活动。孩子这样的群体会对家长以及学校进行保密,尽力不让家长和老师发现他们这些行踪,这就导致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管理孩子的真空地带。这个神秘的地带对孩子的影响不会亚于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所以,保持这个地带的环境健康对孩子顺利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的主要栖息地,介于两者之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向,避免孩子自我纠错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家庭必须和校方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多维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造环境。孩子生活学习期间,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或者不正当行为的引导,此时孩子为了避免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罚,会故意伪装以及编织谎言来周旋与家长和老师之间。在这种情况可能性存在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通过密切沟通,尽可能地了解孩子的动向,一旦出现信息不对称,双方要针对问题,迅速找出解决办法,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纠错。家庭和学校双向互动,避免孩子走入歧途。

参考文献:

[1]南钢.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6).

[2]鲁春燕.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5).

[3]弓松涛.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

报,2007(6).

[4]张敏.我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篇10

前段时间,幼儿园组织了一场平和、开放、引人深思的家长沙龙,家长沙龙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如何教育孩子、怎样做合格的父母展开的。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次别开生面的家长沙龙吧。

家长沙龙从一位碰到育儿问题的家长的发言开始。

我们该怎样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焦均之妈妈:前段时间,《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让我颇有共鸣,我觉得当妈真的好累!我认为我家老大是个失败的例子,他现在读小学三年级,每次考试他的分数都比平均分低。我和先生都在外企工作,先生认为外语很重要,而且他也觉得老大挺有语言天赋的,所以从小就给他报了英语兴趣班,没想到孩子学了好几年没记住几个单词,反而对英语失去了兴趣。现在我家老二刚上幼儿园,我一定要避免教育老大的错误,所以很想听听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

园长的话:我们小时候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机会,现在我们当了父母,也习惯了替自己的孩子作出选择,并且有各种充分的理由:学钢琴是为了让你有一技之长,小学面试的时候能加分;妈妈小时候就想学舞蹈,但那时没有条件,所以你要好好珍惜;学东西贵在坚持,开始了就要继续。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孩子对兴趣班在认知上扭曲,在情绪上抵触。兴趣班是谁上?会获得什么?这是在和孩子一起选择兴趣班时家长要思考的问题。兴趣班是孩子上,所以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们是有自己的爱好取向的,他们对自己选择的内容会保持更长久的兴趣,表现出更积极的主动性、产生更多的创造性。上兴趣班不仅仅是获得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包括对于自己爱好的追求,对于艺术的鉴赏。聪明的家长知道跟在孩子后面,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前提下给予建议,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在孩子想要放弃时给予鼓励。糊涂的家长总是堵在孩子的前面,一开始就为孩子作好了“最好的”的选择。家长要学会跟在孩子的后面,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作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机会。

家长会从兴趣班展开话题,但很快,话题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论域:到底什么东西在孩子身上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家长讨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预设的深度。看来,对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家长们一直在深入思考。

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

家长1:有了孩子以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底什么对孩子最重要?反复思考之后,我认为是性格。我这里说的性格指后天培养的性格,并不指先天的那种气质类型。我坚信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我很看重对孩子性格的培养。

家长2:很赞同,孩子的性格是在与环境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经常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

家长3:我觉得安全感强的孩子性格也会好一些。在孩子3岁之前,我亲自带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以便他将来有足够的能力来面对挫折和外界的负面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我和老师配合,和家人配合,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善良、内心坚强的人。但等孩子上中学后,我也会像虎妈一样选择学区房,因为我觉得那时候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逐渐拉远,与同伴之间却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我觉得孩子在好的中学能更好发展,同学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激励。

家长4:你考虑得很远。有一点我很赞同,就是你说的培养内心坚强的孩子,我一直想把我女儿培养成你说的这种人,所以我在给我女儿讲故事的时候经常会向她传递“坚定”的概念。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形成坚定自我的时候给予助力而不是阻力,我们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屏蔽外界环境,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构足够坚定、强壮的内心。

家长5:有一个问题我觉得非常矛盾:当不同的教育观念都映射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我要怎样保护我的孩子?

家长6:我以前总是本能地想为孩子屏蔽一切坏的东西,给孩子一个纯净的世界。但后来我换了一个角度,我应该真实地告诉孩子世界的本来面貌,让他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我在旁边关注和引导,帮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我认为有判断力的内心就是坚定的内心。

家长7:是啊,我们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的孩子,不随时随地地恐惧和担心,让孩子学会选择和判断。然后,努力成为园长说的那种跟在孩子后面的聪明家长。

园长的话:我们不是魔法师,无法施展魔法确保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失败和挫折,但我们能够教会我们的孩子怎样应对失败和挫折。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幼儿是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主要受核心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同伴之间以及同伴家庭之间关系的影响。我们的孩子是充实地度过一生,还是终日生活在愤怒、焦虑、沮丧中,这与我们怎样处理以上四种关系密切相关,你与人相处的模式和处理方法将会对孩子动力、意志力、动机和对生活的追求等产生巨大的影响。聪明的家长展现解决矛盾的过程,糊涂的家长呈现解决矛盾的情绪。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教育观念都带有自己生活的痕迹,具有自我局限性,但我感动于父母这种理智的自我反思、讨论和碰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在为我们的孩子创造最适宜他生长的环境。

接着,一位家长提出了家庭中隔代教育难以统一的问题。讨论并没有按照习惯的方向,产生大家可以采用的应对的方式方法,而是产生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声音:永远不要低估了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一致怎么办

裴诺妈妈:我家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与祖辈之间有教育理念的冲突,和《虎妈猫爸》里的剧情一样。每到寒暑假,孩子和爷爷奶奶一相处,原来建立起来的规则和习惯都消失了。

家长1:我们家也有这个问题,但又不能指出来,因为老人很辛苦,他们的本意是疼孩子,我们不能强制老人怎样带孩子。

家长2:教育这件事,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我认为重要的是把对的传达给自己的孩子。一年大部分时间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相处,寒暑假那段时间按照爷爷奶奶的方式生活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不能放大这种影响。

家长3:一句话特别触动我,那就是永远不要低估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即使孩子长时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又怎么样,当孩子对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产生反应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去应对它,我们没有办法预防所有的事情。

家长4:像前面说的,我们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需要给孩子一个屏蔽过的环境,孩子哪怕不接受爷爷奶奶的思想理念,也会接受不同于父母的思想和理念,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应变和选择。

园长的话:“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血缘文化,主要体现在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关系:祖辈、父辈和孩子之间的互为主线。我们要做的是厘清两代人的养育角色分工,父母是养育主角,拥有关于孩子事务的决定权;祖辈辅助照料,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承担起孩子潜能开发、性格培养等教育任务。除了隔代教育的分工要明确,夫妻之间的教育也要尽可能一致。美国家庭教育专家萨提亚曾说,“聪明的夫妻会提前努力学习他们之间的差异”,而不是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一致、分歧或矛盾。那样的话,孩子往往会选择看起来对自己有利的情形――然而这种有利常常并非真正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孩子教育上,可以采取以夫妻中的一人为主,另一人为参谋或辅助的做法,基本上要保持一致――尤其是一些大的决策上。当然,保持一致不代表不允许有分歧。实际上,面对差异或分歧时,也不必刻意回避,可协商解决,有时也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解决分歧的过程,这对孩子来说是真实的学习。

接下来,又有一位家长分享了她和女儿之间的冲突。

我们尊重孩子了吗

桐熙妈妈:有一个具体的事情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女儿非要穿一条小花的裤子,那条裤子很难看,所以我就直接告诉她不行,这条裤子只能在家里穿。我当时很主观地认为她就是想穿小花的衣服,所以就拿了另一条碎花的裤子给她,但女儿不要,我就很生气,当时气氛很糟!

家长1:是的,我们家早上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每次都搞得大家不开心。

桐熙妈妈:后来奶奶过来问她,为什么一定要穿那条裤子,我女儿说因为那个裤子有兜兜,天冷的时候可以将手放在兜里。我当时就有种想哭的感觉,我总认为自己是一个负责的母亲,但我想当然地为我女儿决定一件事,并没有问她的想法。我的工作是与人谈判,每天我都会揣摩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我却没有很好地解读自己的女儿,感觉很挫败。

家长2:是的,我们经常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导致了亲子间的冲突,激发了糟糕的气氛。

家长3:看来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作决定,而应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就可以有更好的沟通结果。

家长4:很多时候,家长也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