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音的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5:32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1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技巧演奏能力

大提琴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曲,其音色悠扬具有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是管弦乐器中唯一可以弹奏出接近人声音域的“人性化”乐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重音乐的造诣。高水平的大提琴演奏者可创造出纯美深沉的乐曲,表现出丰富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身临其境,更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将乐曲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提高演奏能力和演奏效果。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手型技巧与运用

演奏者弹奏大提琴乐器时,手型的技巧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于其他乐器,大提琴的手型技巧更为复杂。在实践中,大多数演奏者在手型的转换过程中,虽然关注了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对演奏效果的影响,但由于演奏者的右手比较灵活,更加习惯右手的弹奏,左手的技巧则相对较差。针对以上问题,要想提高大提琴的演奏效果,演奏者要重视左手手型的训练和把握,保证左手姿势的准确,进而弹奏出完美的音乐作品。大提琴演奏中,左手动作更加复杂,在不同的把位上,左手姿势应始终保持弧形,这样能够减少左手手指的动作范围,进而提高左手的按弦速度和音准的正确性。“航式动作”是演奏者常用的手型技巧,演奏者为了保持弧形的左手手型,左臂的弯曲要先转化到把位或弦的对应位置。演奏者要熟练掌握左手的弧形技巧和左臂的弯曲技巧,主要包括三度双音练习、六度双音练习等,是手型技巧在大提琴演奏中运用的有效载体。

二、大提琴演奏中的换把技巧与运用

换把是指不同乐句演奏时,手指手型组合的换动。大提琴演奏乐曲的音域广阔,是这种乐器的特色,受到听众的青睐。也正是由于音域的广阔,决定了大提琴换把技巧的难度较大。作为大提琴演奏中的关键技巧,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换把的应用。大提琴的换把主要与左手技巧紧密相连,对乐曲的连贯、音准的正确以及音节合拍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中,演奏者要做好换把前的腕部准备工作,换把的距离越远,对演奏者的换把技巧要求越高,需要更加自然的将手指、手臂的动作配合。换把的成败与按弦的力度也有关系,如果用力过度,会导致换把的失败。大提琴初学者进行换把训练,要以准确性为训练目标,应注意换把的速度,轻轻的按弦,不能急躁,保证换把的流畅性和演奏的音准,为后期的大提琴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换把,作为换把的辅助力量,手指要始终维持在弦上。演奏者左手的换把,需要与右手的动作相配合,避免左右手不协调的问题,防止演奏中出现滑音。

三、大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与运用

揉弦是大提琴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技巧之一,其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于乐句适当的地方配合适当的揉弦,可增加乐音的生动性,更加有利于乐曲的情感表达。手指的运动、手臂的颤动是影响揉弦的重要因素,而组成揉弦的基本动作是揉弦技巧的核心。演奏者要认识到手指对揉弦的作用,合理把握演奏过程中手指的位置,并注意手指的力度。如果演奏者过于紧张或放松,揉弦的演奏效果就会变成难听的颤抖或震音。演奏过程中,要协调好揉弦的速度,注重换音时要继续弹奏揉弦,保证乐曲的连贯性,为听众弹奏出舒服、愉悦的乐曲。进行揉弦的训练时,应对左右手的动作一起研究。通常情况下,弓子靠近琴码时,放慢拉弓的速度,琴弦可拉出强有力的音色;较快的弓速,则可以发出柔和的声音。演奏者运用揉弦时,手腕要放在中间的位置,便于向前或向后移动,进而有效控制揉弦的频率,提高揉弦的演奏效果。揉弦的动作和技巧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将揉弦技巧较好运用于演奏中。

四、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技巧与运用

音准对于大提琴演奏是非常重要的,音准的把握是演奏者关注的重点技能,需要借助专业的训练提高音准的技巧。未经训练的演奏者,单靠自然的耳朵是无法准确掌握音准的。音准不仅仅与听觉有关,还需与手型技巧相结合,通过手指将听觉转换成姿势,其中更重要的是与左手姿势的配合,只有在舒适状态下展现出来的音准才是完美的。不同的演奏者,感知音准的能力有所差异,要加强左手姿势的训练,进而更好地掌握音准。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一定不能将琴颈沉落在左右的拇指与食指中间位置,这样会使演奏者的手指长度和手指按弦改变,影响演奏的音准效果。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还与把位及音色有关。通常情况下,把位不同,则手指尖距离不同。演奏者要掌握每个把位的音准,通过反复的联系,提高牢固的把位感觉和更换把位的能力。在把位观念建立后,演奏者就能够解决音准的问题。演奏者表现出的富有情感的音色,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能够跟随他们的思想而发生变化。音色直接影响音准的效果,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色和纯正的音准,才能够演绎出动人的音节。

五、演奏者艺术表现力技巧的运用

要想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大提琴演奏者要合理运用演奏技巧和手法,同时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力,装饰演奏乐曲,强化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演奏者的艺术表现力技巧要培养良好的乐感和旋律感,准确控制乐曲的力度、节奏、音高和情感,演奏出乐曲要表达的艺术风格和精髓。同时,要对演奏作品进行创新,演奏者要融入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意境想象力,将情感和思维置于音乐作品表达的场景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可以感受到演奏者构建的场景中,引起听众的共鸣,提高乐曲的感染力,是高水平大提琴演奏者所必备的演奏技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大提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能够弹奏出与人身相近的声音,其音色单调低沉,吸引众多听众的喜爱。由于以上特点,对大提琴的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演奏技巧的练习和运用,尤其是左手技巧的养成,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奏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提琴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促进大提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为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2

关键词:民族声乐;共鸣技巧

在民族声乐的表演中,必须很好的把握的演唱时的技巧,才可以非常全面的展现民族声乐的魅力和艺术特色,但是根据实际演唱的特点,更加有效的利用共鸣的技巧,可以让演唱变得更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在民族声乐的唱法中,共鸣和语言是联系异常紧密的,除了能完美的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和演唱的特色以外,还能展现民族的风俗。在演唱的时候可以根据现场的要求和听众的习惯,恰当有效的使用共鸣,不但可以提高演唱的感染力,也可以体现共鸣技巧下声音的魅力和效果。

1原理

民族声乐中,如果没有共鸣技巧的运用,演唱就会显得势单力薄,毫无特色可言,而且声音也异常细小,缺乏一定的感彩。加入共鸣技巧的使用之后,就会让声音变得悦耳动人,同时也具备了相当强大的穿透力。因此,在表演的时候完美的展现共鸣的效果,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之中,共鸣的意思就是唱歌时发声的时候,通过气息的冲击,产生一定的音波,通过声带或者周围的肌肉等,经过空气的传递让口、胸和头产生共振。但是只依靠声带传递出来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但是,经过共鸣技巧的使用之后,声音就可以在瞬间变得圆润、饱满,富有穿透力,演唱的旋律更加动人。共鸣的主要部位有口腔、鼻腔和胸腔。第一,需要学会用三腔各自共鸣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将三者融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和联系,缺少其中一个都达不到共鸣的效果。所以,在唱歌的时候,需要正确规范的调整胸腔和口腔的共鸣,然后让整个系统达到一个完美的配合。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三腔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以把共鸣的整体效果发挥到最完美。

2运用

根据上述材料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对于共鸣技巧的原理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对于共鸣技巧的把握重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共鸣技巧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实际利用和掌握方法,通过呼吸的训练、语言的训练以及唱法的训练和共鸣的运用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力求在相关的技巧运用中,可以将其特色发挥到最佳的效果。

(1)呼吸的训练。民族声乐中,演唱有关的美声唱法和普通的唱法之间二队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与此同时,又具备独特的特点。第一点:民族声乐的唱法特点是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通过长时间的培训完成的。正确的呼吸训练是民族声乐的学习基础。同时,呼吸对于民族声乐的表演和演唱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找到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呼吸的支点。然后身体必须笔直的站立,身体要尽量的放松而且精神状态必须饱满,合理利用鼻子和嘴呼吸,肩膀不能上抬,小腹必须配合性的进行收缩。这样的话,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在支点的控制之下缓慢合理的运用气息进行表演和演唱。在训了的时候,还需要对弱音、高音、强音等,不同阶段的进行加强锻炼,利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发声时的一种近乎自然的状态。

(2)语言的训练。说话和演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演唱的时候,需要将文字和声音产生一定的共鸣把两者联合在一起,才可以把声音表现的优美动听。首先是对四声五音进行分别,在演唱的时候可以根据旋律对歌词进行完美的表达,利用共鸣的技巧,将字尾、字头和字腹分清楚。演唱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齐、合、开等四呼的差异性麻将文字和声音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然后产生一种良好的共鸣的效果。然后在吐字和咬字方面。必须要求其连贯性和清晰性,利用气息将字送出来,同时唇齿的配合必须到位,以此增强演唱时的魅力和表现力。

(3)唱法的训练和共鸣的运用。民族声乐的演唱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必须注意情绪的彰显对共鸣进行相对应的调节。与此同时,根据声情并茂的原则性,灵感的运用共鸣技巧,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把握好音色的处理。在共鸣技巧的实际训练过程中,不但可以注重口腔的训练,还可以注重训练的规律,对此进行合理的把握。还需要注意的是,咽腔通道的运用。使用中音区演唱的时候,必须保证鼻腔、口腔和咽腔等达到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关系,进而使得演唱的时候上下通常,没有任何的阻碍。

3总结

综上所述,对民族声乐演唱中共鸣技巧的利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又根据两个大方面、三个小方面的具体分析,了解到了共鸣技巧的基本原理,以及民族声乐中运用共鸣技巧的完美效果,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民族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共鸣技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共鸣技巧的原理也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争取把共鸣技巧的穿透力和演唱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加完美的体现出民族声乐的特色和魅力,使得整个演唱的效果达到极致。

参考文献:

[1]高美英.论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共鸣技巧[J].北方音乐,2013(16).

[2]曲璐.论歌唱的表演与技巧的统一[J].音乐探索,2007(03).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3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色处理;技术控制;触键技巧;演奏特色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要形成和谐共振、意境突出的演奏效果,需要发挥出演奏者全面的技巧与综合素质,尤其是在钢琴演奏者音色控制的能力,以及在音色控制中对曲谱、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掌握,融入演奏者的情感态度、思维意识、审美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提升钢琴演奏的意境营造、音色表达、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内容都将有很大的作用。

一、钢琴演奏中音色处理的方式与技术控制

1、个性化心理表达与音色控制的融合

在钢琴演奏的音色控制中,首先要对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有全面的培养,在职业素养的养成中,形成演奏者内心视像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样,才能突出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内心世界与钢琴旋律、曲目等形成全面的融合,并在良好心理状态与演奏心态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演奏模式。尤其是在钢琴演奏中,将音色处理与钢琴艺术形成全面的结合,在加强对曲目的控制中,形成对钢琴乐曲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并在音色控制中,形成精神放松、紧张态度的控制等,在演奏技巧上形成一定的心理引导,在整个情感态度与意境表达中形成良好的模式,这样,可以形成对曲子核心情感与灵魂的对接控制,形成音色平静的控制表达,这样能有效将情感态度与音色表达融合起来。

2、个体化素质与音色控制的整体融合

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对演奏个人素质的培养,在音色控制中,主要包括在肢体语言、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在演奏音色的控制中,在乐句的换气以及旋律的对比掌握中,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有肢体语言的配合,这样,对于音色的控制,可以在放松的方式中感受到钢琴演奏的魅力,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情感态度,在厚积薄发的艺术修养中形成专业化的演奏模式,对钢琴乐曲中的音阶、音律等形成创新的曲谱编导模式,这样,在娴熟的个体化专业演奏中,形成对音色的整体掌控,对于整个钢琴演奏的音色控制,都将有很大的艺术促进性。

3、踏板应用与音色结合的最佳融合

在钢琴演奏的音色控制中,要结合踏板的技术控制。在相关钢琴曲目的演奏中,尤其是在普通钢琴曲目的演奏表达中,踏板的控制主要是在左右两个上,其中,在左边柔音踏板(Softpedal)、右边延音踏板(Loudpedal)的技术控制中,采用家用立式钢琴演奏的方式。在延音踏板与音色共鸣的作用中,踏板踩得的力度要形成相应的控制。譬如,在相关曲子的断续控制,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并且在踏板踩得过多的状况下,音色就会产生相对浑浊的现象,因此,音色的清晰度就会表达不出来。在演奏相关作品的过程中,在古典作品的演奏中,可以采取相应的踏板进行整体表达,譬如,在对莫扎特钢琴作品的表达中,在保持音色的明亮干净的基础上,在对贝多芬的作品中,形成踏板记号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延长踏板比较长的过程中,可以连续几个小时进行演奏,这个时候,在演奏踏板的采用中,可以形成1/2或者1/3的技术控制,更好的形成音色饱满的旋律与技术控制,保持音色的完整性。

二、钢琴演奏中相关演奏特色与技巧的运用

1、高抬指弹奏的技巧

在具体演奏技能的实现中,针对钢琴曲目的表达特点,因此,要注重相关的弹奏方法,尤其是在出学或者表演处级的学员中,对于演奏的基本技巧与基本功要形成相应的控制。其中,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要注意手指的弹法。在手腕、手指等方面的控制中,保证好好各个方面的细节。在弹奏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手指的综合弹奏技能,在手臂的用力中,要形成自然的摆动性,其中,可以将手臂慢慢的抬高,在弹奏的过程中,在第一指关节构成的弧度中,注重手腕的平稳力度与肩膀的放松控制,在整体的移动中,形成平行的移动方式,这样可以实现手指运行的规范化模式。同时,在手臂弯曲功能的演奏中,屏住呼吸,形成双脚并拢伸直的运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让身体得到全面的放松,并配合一些细小的动作,采用耸肩的方式,将肩膀耸到耳朵的地方,在保留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重复动作,可以实现整个手臂的自然放松,在保持良好状态的过程中,实现整个演奏的完整性。

2、注重舞台上的心态培养

心态培养是钢琴演奏中的关键因素,结合具体的实践锻炼,在演奏培养的技巧使用中,形成经常性、不间断性的训练方式,并在加强音乐整体功能处理的过程中,加强对背谱能力的培养,实现演奏者心态的综合变化。并结合舞台整体实践训练方式的优化,全面克服演奏者的紧张心态,在克服恐惧、畏惧等心态的基础上,通过对舞台演练的熟悉程度,有利于帮助演奏者心理意识的增强,并在不同的表演环境中,形成多方面表演、面向大众表演等方式,采取多种鼓励与激励措施,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整体舞台能力的拓展。

3、不抬指弹奏法的技巧运用

在不抬指弹奏的方法运用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强手腕与手臂的配合力度,形成正确的运用模式。因此,在具体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手腕与手臂的综合训练,在弹奏相关音节的过程中,对于音阶的方向要有强烈的把握,对于手指的运动方向,可以保持一定的平衡性,有效的解决手指在弹奏中不规范的行为。并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教学转化为多样化、灵活化教学的方式,形成集体教学、评价教学的创新模式,让演奏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要形成对音色控制以及技巧的有效控制,在突出曲目风格与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突出整个情感表达、音色控制、触键技巧、思维意识、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艺术性,并创设良好的演奏意境,对于提升钢琴演奏的整个艺术性,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汉超;高师钢琴即兴伴奏与编配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文学教育(中);2010年04期

[2]李浪;论钢琴演奏中心理情绪的紧张与放松[J];音乐探索;2010年01期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4

【关键词】琵琶独奏;音色;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47-02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于上世纪70年代共同创作的,它讲述了蒙族孩子玉荣和龙梅为保护公社的羊群,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与暴风雪战斗了一个昼夜的感人故事。作品将其高尚的精神和品格通过琵琶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使其感人事迹成为了一代人记忆中最美的风景。本文探究的是琵琶独奏版本的《草原小姐妹》,这个版本是在协奏曲版本之后,作曲家为了更好地传播这首作品而创作的。乐曲的发展脉络与协奏曲基本一致,虽然没有乐队协奏的部分,但是独奏版本同样精彩,甚至更显精炼。

一、乐曲的基本结构

本曲共有四段,属于典型的标题音乐,每段都有具体的音乐主题故事内容。

(一)“草原放牧”

本段通过欢快跳跃的音乐风格,展现了暴风雪来临之前小姐妹俩与羊群在草原上欢歌嬉戏的愉快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情。第一句描写“小姐妹”的主体音乐舞蹈性很强,节奏型以“前十六”及“后十六”为主,律动感十足。第二句不同于第一句的节奏律动,旋律更具线条感和抒情性,将富饶宽广的美丽草原景象进行了展示。第三句由低音区有力地开始,运用遮分、扫弦等技巧,将这一部分音乐推向一个小高潮。段落尾声使用人工泛音加左手拨弦的技巧,十分灵动。

(二)“与暴风雪搏斗”

借用琵琶特色音响模拟暴风雪来临时呼啸的刮风声音,非常形象逼真,主旋律若隐若现,表现了两姐妹为保护羊群,不畏严寒,与风雪搏斗的场景。一开始的小三度音程划弦轮指,音响效果十分压抑,将草原瞬间乌云蔽日的气候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左手双弦滑音配合右手双弦轮指的技巧模仿了风雪袭来的严酷,刻画出了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动态场景。

(三)“党的阳光照心间”

抒情的轮指演奏展现出温情的画面,这一段暴风雪过后,阳光重照大地,小姐妹保护羊群的事迹被人们发现并传颂开来。主体旋律优美,具有歌唱性,而节奏则自然舒缓,用一段优美的长轮引出来,对暴风雨过后洒满阳光的美丽草原景象进行了描绘,寓意党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

(四)“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音乐主题的升华,也是小姐妹为公奉献精神的升华,同时还是炫技的一段,琵琶演奏技巧在这一部分有较大难度,对于当代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二、乐曲的风格特征

《草原小姐妹》的主题音调取自吴应炬的同名歌曲,向听众展示了欢快明朗而又充满活力的内蒙古歌舞旋律,形成了乐曲独特的审美情趣。作曲家通过丰富的琵琶左右手演奏技巧,将琵琶特有的音乐语言充分开发利用,向听众们形象地展示了蒙古大草原富饶宽广、一望无垠的美景,寥寥几个动作刻画出了浓郁的蒙族风情。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模仿了内蒙流行的四胡演奏风格,突出了相应地域风格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由小调转化到大调,使得听众萌生豁然开朗之感,将地域性风格进行了极尽的展示[2]。此曲的诞生,将琵琶曲的创作和演奏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乐曲中演奏技巧的使用

(一)右手的演奏技巧

在琵琶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右手演奏技巧分为弹挑和轮指两个系统,结合其在实际演奏中的运用,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指法组合,诸如双弹、滚奏、扫拂、遮分以及双弦轮等,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通过音量、点与线以及音色的变化等,可使得演奏指法渲染出不同的意境和氛围,同时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乐思,使听众可更进一步领会作曲家及演奏家的表达。

第一段“草原放牧”主题音乐节奏活泼轻快,演奏者演奏时用右手弹挑、轮指、扫弦、分弹等多种演奏技巧,表现出极强的舞蹈性,连续的双弹加弹挑的运用使音乐的节拍重音十分清晰,将主题旋律进行了充分展现,跳动的节奏型使听众瞬间感受到欢快愉悦的氛围;在第二段“与暴风雨搏斗”中,右手双弦轮模拟刮风声音时,力度层次的变化,虚实相间,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这种刮风的声音与旋律乐句交替出现,使音乐更具画面感;第三段“党的关怀记心间”这部分内容,作曲家将整个过程用一段优美的长轮引出来,加之以大指挑弦奏出简洁的音调作衬托,采用了弱起渐强的处理,为听众呈现出了一幅英雄重生的景象,长轮在实际演奏中,轮速与轮数的安排应符合音乐的整体氛围;第四段“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右手主要使用常规演奏技巧,但是这一段中快速的左右手配合技巧,频繁的换指、换把、过弦等技巧的使用,具有相当的难度,它使得音乐形象更加活泼、生动、丰满,同时在音调上还呼应了乐曲的第一段音乐主题。

(二)左手的演奏技巧

结合整首曲子来看,第一段“草原放牧”在展现蒙古草原富饶宽广的美景时,作曲家重点运用了装饰音的左手旋律,使得作品具有了浓郁的蒙古风情,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与暴风雨搏斗”这一段则在表现风雨袭来的严酷时运用了左手双弦滑音技巧配合右手双弦轮指,这一技巧十分形象地模拟了暴风雪来临时那种呼啸的刮风声,将两姐妹不畏严寒和与风雪搏斗的情景再现出来,从左手双弦滑音的技巧来讲,它对左手双指按弦的力度提出很高要求,同时为了模拟刮风声,左手在弦上滑动的速度十分讲究,必须贴合“刮风声”的实际自然声效;第三段,使用了很多常规的演奏技巧,左手部分,主要是配合保留指以使乐曲中的每个音尽量延长余音,类似琵琶乐曲文曲的处理方式;第四段,左手快速的换把、换指、过弦,尽管不是特殊的演奏法,但由于速度快、跨度大,也产生了相当的演奏难度。也恰巧是这一炫技的段落,使乐曲的艺术表现力更加提升了一个层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草原英雄小姐妹》是集音乐性、故事性、技巧性于一身的一首优秀作品。在具体的演奏表现过程中,经过手指与心灵的共同演绎,使得琵琶演奏艺术以及乐曲的精神内涵得到了升华,对草原儿女的英雄事迹进行了赞歌般的传诵,为琵琶这一古老乐器在我国音乐表现领域的发展留下了典范之作,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向听众抒发了故事背后蕴藏的真实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泽洋.论琵琶独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音乐语言表现力的多元性[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89.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5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色;触键;方法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与其他乐器相比虽然并不算长,却因为先天优势,具有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强大音乐表现力。对于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来说,钢琴的演奏不仅是手指的运动,全身各个部位、关节都有这丰富的活动。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手指的协调运动,并且带有速度、姿势等多种要求。在钢琴演奏中,也就是在手指的运动中,最基本的就是触键。准确地触键是钢琴演奏技巧走向成熟的基本条件。因此,在进行钢琴演奏理论和实践研究时,首先第一位的就是要研究触键的方法。

1钢琴触键对于钢琴演奏意义重大

一场成功的钢琴表演,触键方法的正确与否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对于音色的巨大影响,对于作品主旨的表达至关重要。赵晓生在他的重要著作《钢琴演奏之道》曾经用精练的语言阐述过触键对于钢琴演奏音色的影响——“琴者一器,声色无穷。指触变动,纤毫之功,疾落缓按,轻点重沉,深击浮摸,迥然不同。平指浅吸,虚音朦胧,迅发奋起,金石铮锥。柔力绵绵,咏歌融融。”精炼华丽的语言,阐释出钢琴触键方式的多种多样作用于琴键引起的音色的丰富变化。从根源上来讲,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用声音传递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并引发受众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共鸣。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声音音色本身的美感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

好的音色一般来说,具有声响集中,音质干净,色彩圆润等特点。钢琴发声是靠木槌敲击钢弦,琴弦震动是不是充分,泛音是不是具有层次感,对于音色的形成和传递都很重要。利用钢琴演奏乐曲,可以理解为通过钢琴制造好音色的过程,音色是否动听悦耳都需要靠演奏者通过触键来决定,在这一过程中,触键力量的强弱、触键方法的准确都与音乐的整体表现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出演奏者演奏技巧的高下以及对作品理解能力的强弱。因此,触键的方法直接决定了一次钢琴演奏表演的成败,是钢琴演奏的基本功。

2钢琴触键的几种主要方法

三百年来,钢琴演奏技术一直在不断革新。从初期的击弦、拨弦古钢琴到现在击弦现代钢琴,演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钢琴演奏中手指直接接触琴键的传统技术还是延续下来了,手指触键的灵活度、强度和敏捷度始终都是钢琴演奏的基础。现代钢琴演奏中,触键这一基本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手指行为,而是发展为手指、手腕、手臂、肩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力量通过各个关键部位涌向指尖,全身的协调互动才能确保触键动作较好完成,触键方法的正确选择,才能使乐曲音色更加贴合作品所要传递的精神实质,也更有利于情感和思想的传达,从而获得受众更深层次的心灵共鸣。

钢琴的触键方法主要分为断奏、非连奏和连奏,在演奏过程中,触键的方法区别很大。

(1)“断奏”。让直接接受手臂的重量,手臂放松,而通过重力的传到使手指挺立有力,整体通畅。演奏中,真正传递和控制力量的是手腕。“断奏”主要有以下几种:1)“指尖断奏”:音色轻柔、灵巧。如: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及贝多芬奏鸣曲op.31第三乐章(scherzo)都可以用此法以表现愉快、灵动的感觉。2)“手腕断奏”:这种方法弹奏相对轻巧,但是需要有力度强弱的变化。如:车尔尼练习曲op.849,no.28,就是通过手腕断奏来编排出情绪渐强的层次关系。3)“小臂断奏”:通过小臂的带动来加强弹奏的力度,使断奏更具有震撼力。如:肖邦波兰舞曲op.53,第83小节开始,一直在左手断奏中行进,一次营造辉煌的氛围。4)“大臂断奏”:这种触键方法与前几种相比更加坚实有力,多用于雄壮威武的乐曲中。如: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中,反复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2)“非连奏”。也称为“跳奏”,介于断奏和连奏之间的一种触键方法。重点在于用指尖触键,手臂向内带动手指,要控制下压力度,避免手指反弹。手腕的配合非常重

。准确的音色应该是既不连绵,也不颗粒,正确地运用,可以增强乐曲的亲和力和表现力,有助于拓宽演奏者和受众的想象空间。

(3)“连奏”。初始阶段使用断奏的方法,手臂落下指尖触键发出声音后,转移手臂重量到其他琴键。连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从两个音到三个音再到四个音、多个音,逐步升级,形成完整乐句。练习过程中,前期两个音、三个音的连奏尤为重要,若练习得不够熟练,会给以后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

3触键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弹奏钢琴,是手指与琴键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度互相碰撞的结果。正是这种碰撞,使弹奏过程中手指产生了触感,也叫手感,同时赋予了手指弹性,这样也有利于演奏者掌控琴键。手指触键的诸多指标(例如:速度、力度、方向、深度等)决定了钢琴的音量、音色、音质等要素优劣。一个好的演奏者一定是可以将诸多触键技巧融会贯通、灵活准确运用的,也只有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才能从容地演奏好作品,将作品的文本形态较好地投射到受众的耳朵里。

详细分析触键指标的各项差异,触键重则音色厚重,轻则音色单薄;触键高则声音色彩明亮,触键底则色彩灰暗;触键速度快则音色轻盈灵动,触键速度慢则音色沉闷柔和;触键面积大则音色暗淡,触键面积小则音色透明清澈;同时,触键时身体其他部位肌肉的拉伸所产生的作用力,也将影响到音色的变化。综上所述,作品自身所表达和传递的精神实质是决定演奏者调用哪种触键技巧的决定性因素。

(1)调整手指触键位置。手指接触琴键是钢琴发声的基本条件,是触发弦槌敲击琴弦的关键所在。触键的位置主要是指指尖到指腹与琴键结合处,结合处面积的大小收到手指与琴键指尖的角度的影响。指尖触键,手指第一关节垂直于琴键,力量直接,力量传到快速,会使音色尖亮,颗粒感十足。如果指腹与琴键大面积贴合,手指方向与琴键平行,触键力量得到压缩,音色会相对厚重柔软。指尖还是指腹触键,从技巧本身来说并不存在高下之分,如何运用还要演奏者根据作品特性和表演经验来选择和调整。 (2)调整手指触键距离。触键前手指与琴键间的距离对于触键后的音色有重要作用。距离稍远,则音色明亮饱满;距离稍近,则音色柔和优美。需要提醒的是,凡事必须有度,触键前手指与琴键的距离可以适当拉开,以确保音色浑厚明亮,但是这个高度一定是在一个范围之内的,超出了范围手指向下的力度过大,相应的琴键的反作用力也变大,容易给指尖早晨损伤,长久如此,必将弱化手指力量,从而破坏了演奏的效果。

(3)调整手指触键速度。演奏中手指触键的速度决定了音色的明暗度。落键速度相对快,会形成惯性力量,导致力量增强。同时,触键过程短暂弹起相应的也快,反作用力在促使手腕快速弹起、放松的同时,也使音色更加强雄浑有力。这时,反作用力得到了有效发挥,产生的音色更加清亮,整体音响效果也会更有立体感。与之相反,下键速度慢,更利于发出喑哑、沉闷的声音。缓慢的触键速度比较适合演奏抒情、悠扬、缠绵的乐曲。

(4)调整手指触键的深浅。手指触键的深浅指的是演奏者触碰键盘时介入多深,琴键的长度给演奏者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既可以触在琴键的前端,也可以触在琴键的中间,还可以触在琴键的末端,三种触键深浅不一,获取的音色也有较大差异。下键越浅音色会相对比较漂浮,下键越深音色会相对比较浑厚饱满。乐曲的特征客观上要求演奏者必须灵活掌握和选择触键深浅。

(5)全身肌肉与触键手指的统筹配合。肌肉连通了人的全身,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恰好是手、手指、肩膀、手臂、手腕等诸多部位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力量通过多个部位肌肉的拉伸传递到指尖,直到触键的一瞬间传递到琴键上。演奏中,除了要适时调整手指的位置、距离和深浅,还要讲全身重要部位的统筹配合考虑在内,在需要放松的时候放松,在需要紧张的时候紧张。放松时,手指可以自然落键,音色会相对比较柔和;紧张时,手指受力落键,音色会相对比较浑厚雄壮。手腕、手臂力量和松紧度的统筹配合,可以适当强化手指的灵活度,最终达到自由演奏、随心所欲、进退自如的境界。

4结语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正是因为它音域宽广,音响结构庞大,音色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其中,又以驾驭多声部能力强,音色丰富最为突出。要想称为一个好的钢琴演奏者,必须首先回答好这

样一个问题——如何通过触键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获取最优美的音色。触键是钢琴演奏的核心问题,触键方法的多样性,直接影响了钢琴音色的变换,以及受众对于作品的解读是否符合创作者的原始意图。优美的声音来自于手指触键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触键方法和技巧运用得是否准确,会严重影响到一个表演所收到的效果。

好的钢琴演奏是以触键技巧是否圆熟、触键方法得当紧密相关的。法国钢琴教育家玛各莉特·龙也曾指出:“技巧就是关键。”在演奏中,无论多么高难度的曲子,只要掌握了上文中所提到的钢琴触键方法和技巧,一定可以感染打动和感动受众,从而实现钢琴演奏的目标——通过音乐传达思想和感情。钢琴演奏是关联到全身各个器官、骨骼和肌肉的综合性协调运动。在联系触键方式和技巧过程中,不应该仅仅盯着手指。在触键行为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有全身各个部位的紧密配合。而在实际演奏中,触键技巧的实际运用中,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好自身修养、对作品理解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将严重地对音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触键,作为最基础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多年来始终备受关注。一方面,我们会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将遗传下来的基本理论和时间应验不断压缩,加强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止步于此,而应大胆实践,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钢琴演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钢琴演奏艺术不断前进。参考文献:

[1]涅高滋.论钢琴表演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办公室,1997.

[3]周微.西方钢琴艺术史[d].上海音乐学院.

[4]陈云山.钢琴重量弹奏法浅议[j].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6

一、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1.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义转”的原则。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2.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二、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1.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2.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字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或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3.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4.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这里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析同辨异,把握细微区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实词辨析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2.虚词辨析题答题技巧: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中考中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四、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第三,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五、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

病句类型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答题技巧: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适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7

气息及音色的训练是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部分,也是音乐审美中的关键部分。关于音色的讨论在管乐界一直是热点话题。然而,三个环节中音乐的表现力是演奏的终极目的,也是评判音乐审美的标准这点却无可争议。它是个人平时音乐素养的积累,长期音乐基础训练以及对音乐形象的心理感受力等多种因素的整合,是音乐学习深层次的要求。因而有一种与演奏者密切相关的支撑音乐表现力的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演奏技巧。

技巧是音乐表现的首要条件,没有高超的技巧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演奏。著名钢琴家拉赫马尼诺夫说过:“技术上的熟练应当是那些想成为一个优秀钢琴家的学生的首要条件之一。”说明艺术上的自由要充分运用技巧的能力为后盾。长笛大师朗帕尔在教学中曾指出:“有时他们的风格不好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欠佳。”长笛大师高威尔也说:“连音符都演奏不好,又怎么去诠释音乐呢?”

在长笛学习过程中,演奏技巧的提高依赖于两个重要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前者包括手指触键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手指运动的节奏感和控制能力以及吐音的节奏感和耐力、舌头触及口腔的位置等等这些精细的肌肉控制。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系统而针对性强的音阶及练习曲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众多各类型的长笛教材中有几本十分值得演奏者学习的教材。一是塔法奈尔和高伯特编著的《每日手指练习》,它是以各种音阶琶音为载体,将长笛吹奏中困难的指法组合汇集于此,并且按调性的规律编成各种练习类型。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他对我们手指触键的力度、精确度及灵活性都会有帮助。还有一本就是科勒的中级练习曲(作品33)及高级练习曲(作品75)。这两本教材采用了多种音乐要素组合,十分巧妙地将音乐形式与技巧训练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从而构成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其中由浅到深的设计了针对性训练的过程,如吐音、装饰音、节拍等。这些都要求练习者拥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视谱能力,更对手指组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两册练习曲作为长笛专业学习的骨干教材,因为它们的技巧性训练的明确目的而深得演奏者喜爱。

而在平日的技术练习中,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它是支配我们去达到某一技术要求的内心活动。朗帕尔曾告诉学生,“演奏练习曲一定要把它当作艺术享受。”所谓艺术享受即获得审美上的满足。他的忠告意在技巧训练必须与审美结合起来,是技巧训练的关键。无论是最感人的艺术作品的学习还是枯燥的基础练习,我们都应该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首先,在教学中当某个技术难度练习成为演奏者面前需要攀越的高峰时,除了反复练习之外,更重要的是研究乐谱、掌握素材,然后进行手与脑相结合的工作,有时甚至是眼、耳、手、脑各种感官的相互配合。并且将这种积极主动的思考过程牢记于心。只有先想到才能去做到,这里的“想”就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促使我们更有效率的完成技术练习的原动力。其次,对待技术上的每一步提高都要和音乐新的结构、新的色彩、新的美感息息相通,而不仅仅看作是某种动作能力的进步。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音乐表现的角度认知技巧提高技巧,使他们通过诸多对立关系进行有机结合后,让自己的演奏体现出本身独特的审美创造。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8

一、长笛教学改革中的心理因素

1.从教学改革的角度而言,心理因素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成功的长笛演奏凸显出创作的二度性,有机地将作曲家、欣

赏者等不同的主体整合在了一起,流淌出内在旋律的生命特征。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整体性地把握作品的内在联系。其次,要从乐谱形式、表情记号、演奏方式等方面加以关注。长笛教学如若没有充分的心理因素的积淀,则无法挖掘出作品内在的要义,也难以挖掘出更为深广的意蕴。由于体验层面的缺位,不能对作品通过想象、领悟等途径来达到深入的理解。如若有了较为全面的审美体验,再加上一定的演奏技巧与临场发挥,即可以达到完美的演绎效果。关注到各个心理因素的相互协调性,可以达到内在的统一性。这些因素也是长笛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2.心理因素对于正常水平的发挥,可以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进而规避怯场现象的发生

①感知能力的弱化;②业已形成的习惯性动作、材料无法通过思考、再现等方式来恢复;③思维迟滞;④负面情绪不断涌现;⑤现场出现失控现象。

针对这类现象,主要可以通过心理因素的对症下药来达到一定的效果,通过强化自信心以及减轻紧张程度来展开长笛教学。

3.心理因素在长笛的演奏过程中更多地反映出个性化的特

质,且通过情感以及行为两个外在的范式加以表现

长笛作品演奏中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特征,均受到心理因素的支配,具体而言其调节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的调整;②理智控制;③转移控制;④激励控制;⑤宣泄控制。

二、长笛教学改革中的基本技巧因素分析

就单部音乐作品而言,情感特征是其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

且具体的长笛演奏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技巧性元素。事实上,长笛技巧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作品的情感特征,包括口形、呼吸以及指法等几个主要的技巧。

1.口形塑造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主要应该注意的是与口腔相关的肌肉组织结构以及唇部的形态

具体而言,在吹奏过程中,口形的塑造应该因人而异。口形塑造方法上的差异性,将会导致音色上的不同。具体方法如下:一类是通过下颌器官的上下运动来达到夸张性的咀嚼效果;另一类则是通过铜管乐器演奏来发出类似马吐气的声音,其方法为将食指放置于下巴上,进而吹出一定的声音效果。这也与不同人的生理结构特征相吻合。当然,唇、舌以及腭等是最为主要的器官。诸多器官协调地配合,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2.就长笛的呼吸方式而言,主要有胸式、腹式以及胸腹联合式等主要的类型

胸腹式呼吸方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呼吸技巧能达到吸气短促、迅速无杂音的效果,而呼气则应该具有平稳、均匀而悠长的特征。而这也是展示艺术佳境的主要一个因素。对着手吹是最为常用的途径之一,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使得气息变得畅通无阻。

3.科学合理的指法弹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维度

整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音阶练习,节奏练习,手指弹性练习、手指独立性练习以及手指放松练习等。从评价标准而言,音准、音质以及灵活的运指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三个要素。尽量规避出乱用指法的现象。动作技能是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动作技能在形成的各个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及其技巧在整个长笛教学改革中,是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在相应结果数据的基础上,尽量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长笛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就要摒弃以往仅仅只注重技巧因素,而忽视情感方面的因素的做法。只有将这二者进行有机的统一,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1.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9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作为一门听觉、时空与想象的艺术,被中外众多人士所喜爱。钢琴演奏不仅需要演奏者对钢琴具有良好的悟性、修养与控制能力,更需要通过有效控制手指、手腕与手臂的力量,熟练掌握演奏技巧。只有手指触键灵活、弹奏连贯、动作协调,同时融入丰富情感,才能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

一、指尖技巧

钢琴演奏过程中,指尖的灵敏度、力量与速度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的音色、整体状态与流畅性,因此,指尖控制能力与触键方式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至关重要。初级钢琴训练中,十指力度的均匀与支撑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训练。手指的第一关节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支撑能力,有力度的同时不失弹性。演奏者长期进行高抬指练习,能够使手指灵活程度大大提高,延长手指绵延力,这样一来,手指灵活程度也会大大提高。通常,提高手指灵活性的训练方法有以下五种:第一,五个白键不间断的连续弹奏。一种是连奏,连奏时注意尽量高抬指,快速触键,低指触键时需保证迅速快捷。另一种为断奏,一般断奏需要演奏者弹奏干脆果断,指尖用力,通过手指第二关节的作用进行跳音。第二,练习哈农,这样既能够增强手指灵活性,又可充分熟悉不同调式。第三,加强三度双音训练。第四,进行触键、声音、速度与力度练习。第五,穿指训练,此种训练时应先按住大拇指,然后均匀、有序的利用任何一指对大指左右两音进行弹奏,并以拇指为轴心,配合其他手指,二、三、四指后大拇指开始转弯,此时需要注意配合手腕动作,四、五指与大拇指进行音程转弯的时候,其跨度应当高于四度。例如,舒伯特的作品《菩提树》演奏过程中,在28小结时,需要演奏者营造出踉踉跄跄、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的感觉,所以三连音处应当准确掌握好节拍,指尖不要弹“死”所有的音,应当利用力量轻轻的将其带过,指尖轻钩一下即可。而在37小结之后,整个作品弥漫着忧伤气息,为将流浪者的无力与虚弱充分表现出来,演奏者的心情也应当随之低落,此时需把更多力量直接传递至指尖,注意不要采用直接或者尖锐的方式触键,而应轻轻的、具有控制性的落下,这种“轻”不是“虚”,演奏者还要充分凸显音色。因此,演奏者需要有效控制指尖力量,熟练掌握指尖技巧。

二、手腕技巧

手腕是手指向手臂转移过渡力度的重要桥梁,也是手臂向指尖传输力量的主要途径,因此钢琴演奏对演奏者的手腕技巧具有较高要求。手腕不仅需要将手臂支撑住,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一般来说,动作方向分为三种:上下、左右以及周旋。琶音部分与音阶部分,要求左右方向动作有效配合大拇指转弯动作,而在大拇指进行水平延伸的时候,手腕需与手指运动趋势主动配合。连奏句的弹奏过程中,手腕若进行水平运动,需要适当的转移力量,以便让整个音乐听起来更有连贯性。手腕上下运动同样不可忽视,手腕在乐句演奏时需要具有强大的爆发力。同样以《菩提树》为例,乐章前奏为第1~8小结,右手连奏应当表现出一种清风吹过之感,这就对演奏者的手腕技巧提出较高要求。因前八小节演奏者右手部分均为三连音,所以在练习时要准确感受手指下坠之感,由慢到快的进行。但是速度应当保持相对快速,而且要求坚定准确。因为演奏时的速度较快,所以演奏者右手腕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手腕运动和手指工作保持一致。

三、大臂技巧

大臂连接与整个作品的连贯性具有直接关系,演奏过程中,不仅需要利用大臂力度增强音量,而且轻弱处需要利用大臂有效控制音量。一般来说,大臂发力相对直接,因其通常处于放松状态,所以大臂的震动也应当以放松为基本前提。用力之前,要求演奏者全身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这样在用力时,大臂的速度就会非常快,而且时间较短,当然同样可也放缓速度,延长持续时间。大臂力量一方面通过爆发力形态表现,另一方面也以“抗压力”状态寻在。同样以《菩提树》为例,8~16小节为此项作品的单音,但是自17小结起作品更多的是以和弦与音程为主。17小节后的演奏中,音乐的流畅连贯为这一段落的关键。这一时期大臂发挥的作用就非常重要。该段部分应当注意转换法法连贯性与延留音圆滑性,因该部分存在渐强减弱的特点,然而幅度又不是很大,所以大臂需要有效控制力量,在起手、断句以及换句的地方,大臂需要良好的控制并且带动手腕及手指。

四、结语

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一方面要深度了解演奏作品,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全面分析作者以及当时的创作背景,演奏时将感情全部投入到音乐作业中,从而促使整个作品更加连贯、更加完整与更加和谐。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将音乐情感完整的表达出来,演奏技巧为训练基础,钢琴演奏者应当加强手腕、手指以及手臂技巧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夏雯.论两大听觉系统在钢琴演奏中的相互依存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关于配音的技巧篇10

传统的音乐教育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相对滞后,在社会发展和文化更新的形势下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必须加以纠正和改革,本文主要讨论音乐教学中的陈旧观念和改革建议,促进学生完成人才转型。1对音乐理论知识重视不足,偏向音乐技巧的练习音乐理论的各个部分就像一条链、环环相扣。通过掌握基础乐理学夯实基础,在进行下一步的和声理论学习时就会游刃有余,随后学习诸如配器、复调、曲式等理论的难度相应降低,否则,无论哪一环节出现偏差和断层,都会导致学习无法继续进行。总的来说,乐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如果只想在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上具备一定的素质,那么,学完乐理已经足够。但如果要进行音乐创作并达到一定的层次,就需要掌握一些包括:旋律写作、和声、配器、复调、曲式在内的知识。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音乐发展史,掌握其音乐特征和风格。学生对与音乐技术学习相关的科目感兴趣,而在基础理论课,如史论、音乐美学、和声、配器等科目投入的精力有限。这些科目即便有教师无数次强调重要性,学生也很难全面投入。学生的观点是这些科目对音乐技巧的提高没有帮助,对毕业后的出路关系不大。并且在部分老师重视某些专业技巧课的前提下,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不断的技巧练习中。即便是有些学生对某门音乐理论课充满兴趣,但仍然没有正确了解,单纯音乐技巧进步,如果音乐理论水平不能随之充实,影响音乐全面素质的提升。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如果音乐技巧与音乐理论学习之间发展失衡,会对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造成不利影响。2忽视相关专业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很少注意相邻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本专业技能是一条通向事业成功道路的独木桥,学生的眼光通常被限制在这个有限而封闭的空间,难以正确认识参考和掌握相关科目的理论是音乐专业学生更加充实自我,全面发展,不断钻研探索的康庄大道。3教学实践设置不合理在教学课程中,音乐技巧课,音乐理论与文化知识的选修课,将近占据90%以上的课时,所以相应的教育实习安排,只能由过去的联合安排、联合指导的集中实习,变为学生自主、教师从旁指导的分散实习,导致学生失去更多锻炼的机会。而且,部分院校不能切实通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教学能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研究发现,高等音乐专业很大部分的毕业生进入教师角色后,由于综合知识不足和艺术修养的浅薄,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希望回到学校继续深造。以上所谈现象,在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必须从根本上将观念转变过来,才能实现教育创新。为实现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点做出改变。第一,将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开放式学习。也就是改变只注重表演技巧,单一吸收音乐本学科知识的旧例,开始以音乐为主、多学科充实。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综合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就艺术来讲,虽然都有技术、技艺的因素,但只掌握纯技术只能成为“匠师”,而不是艺术家,艺术作为一种人生观,必须重视形成艺术化的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掘艺术的奥秘,只有正确理解人生,深刻体验生命,才能理解和把握艺术,创造艺术。第二,将单纯的技能练习转变为思考型、理论型人才观念。这是指转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机械练习变为思辨式、智能式的理论把握和理论指导,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现如今,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技巧课呈现出一味的机械模仿、理论课重复记忆的现象,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论的束缚。心理学观点指出,技巧练习不是单纯的动作练习,而是大脑活动的练习,也就是所谓的对动作的掌握。在练习时出现表演瓶颈,根本上是大脑对动作的调节不到位,基于这个观点,平时在技能练习中,要展开积极的思维并分析造成演唱、演奏动作困难的原因,运用大脑来指挥,克服练习中的困难。由此可见,高等音乐教育的主线是正确指导学生运用有效方法进行练习。所以,教师必须进一步把握现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逐步使音乐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文化知识与音乐知识、音乐技巧、音乐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促成学生的综合发展。我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所要用到的知识,大多是从实际工作中逐渐吸取的,而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就成为了基础。学生拥有无限的潜力,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掘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善于选择、获取、吸收新知识和总结新经验。这是高等音乐教育转变传统观念,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最佳途径。第三,由培养知识型、技巧型向培养能力型人才观念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帮助学生将对书面知识的把握应用到实际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充分的准备,是实现高等音乐教育的又一重要目标。因此,教学实践不能只是某一教师或者学生的个人行为,而应规范化、系统化、多样化教学实践,并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兴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为实现学生音乐实践能力、表演水平、教学开展能力的进步这一目标,需要学生在音乐教师的适当点拨下,进行各种形式(歌唱、乐器演奏、民族舞蹈等)的艺术活动,开展研究性、理论性的“艺术茶座”,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从中得到裨益;不能只重视培养优等生,其他学生靠边看。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将其作为学生素质考核的重要指标。高等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专业表演能力,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会贯通,通过准确的语言传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由于音乐教育的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事音乐教学时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音乐技能,又要善于将音乐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要想摆脱传统观念对音乐教育带来的种种束缚,我们就必须在高等音乐教育专业中增强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