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康复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6:05

护理康复方案篇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53-02

1整体护理

1.1护理常规。①心绞痛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②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③观察抗心绞痛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亚硝酸类用药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昏等血管扩张作用的表现。对此药物敏感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④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⑤室温不宜过冷过热,因冷与热会增加心脏负担,心绞痛易发作。⑥严密观察下列各项: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用药后是否好转;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心绞痛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增频、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疼痛稳定后,可做适当的体力活动。

1.2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尤其是ami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技术日益得到重视,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放松技术、冥想、体能锻炼、增加社会交往等有可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所以生理-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势在必行。戴晓阳等进行的CHD心理干预对照研究发现[1],干预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他们的措施主要包括:①和患者建立理解和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并采取疏导、支持、安慰、帮助、鼓励等措施,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②采用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等。③心理行为的治疗。④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焦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常见,而且可能通过寄过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根据斯皮尔博革状态焦虑量表(SpielbergerStateanxietyinventory)测定,急性心肌梗死后44.6%的病人为焦虑状态;国内报道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45.9%,女性53.4%有焦虑和恐惧,并认为通过系统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安全感,能有效改善预后。患者往往喜欢用隐喻式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病情况,尤其对疼痛的描述,加上不同经历,对病情描述和理解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存在困难。护士不能强迫患者接受自己的思维方式,反之应该利用隐喻式语言更好地洞悉患者内心世界对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反应。

健康宣教能帮助患者更好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康复的信心。男性患者倾向于让护士宣教,最想了解危险因素;而女性患者倾向于临床医生,更需要了解药物治疗。抱怨自控丧失和自我管理不善者以女性患者为多,而且大都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女性患者在冠心病监护室经常抱怨三个主题:其一“很脆弱”,包括“依赖他人感”、“被欺凌感”和“自己是麻烦缠身的人”;其二“远离”,包括“不能面对现实”、“拒绝涉及他人”;其三“有意义、长了见识”。对这些特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特别关注,共同分担其心理疾苦。

Glaserian将精神定义为由神明、家庭、朋友、医务人员、牧师等给予的支持生命的力量。战胜疾病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面对死亡、消除恐怖不安、改变生活方式、寻求精神寄托、感受生活的意义。了解患者的精神世界,尊重其信仰,能帮助患者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提供内心力量、舒适感、满足感,使其更加配合治疗,这些因素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

2康复护理

2.1康复护理基础20世纪40年代,Levine和Locon等人首先提出急性心肌梗塞后长期严格卧床是不明智的,随后有关冠心病康复的研究得到重视,成为近期康复医学的一大进展。按照美国心血管康复专业组定义,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2.2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应鼓励冠心病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病人能否接受有关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是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长时间广范围合作,通过专业性护理,掌握病人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病人主动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3综合康复方案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3.1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方案。该阶段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许多研究也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程序。如余同珍对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为期2周的康复程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离床时间,第3周末6min步行距离,心理测定及住院时间,半年后生活质量评审均优于对照组。还有研究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时的48d下降至20d.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Baird通过对5例60~70岁心脏病病人进行研究,发现设法提高病人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3.2恢复(门诊)阶段康复方案。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的康复,一般在病后3个月内进行。包括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医疗方法。通常从心肌梗死后3~14周开始,以1周为单位制订康复程序,每周按1/2、3/4、单倍量、1.5倍量、双倍量顺序增加,均进行负荷后心电图检查。8周后,即心肌梗死11~12周,病人多能完成二级梯双负荷,相当于6.7mets,即可进入社区康复治疗程序。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帮助病人学会自我健康的维护,制订运动方案,安排病人定期进行康复运动,记录具体执行情况,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康复运动的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

3.3社区(家庭)阶段康复方案。应持续至第二阶段后6~9个月。主要任务是:协助病人在改变后的生活方式下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方案应该是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开展职业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等。

4健康教育

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多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因此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中更为重要。而且,心血管疾病多属慢性病,其发病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社会性,患者健康教育也应从院内延伸到院外,深入到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全社会的生活中。院内宣教。教育形式通常有: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等知识;编制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宣教册供患者及家属取阅;把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让他们交流预防保健心得,互相鼓励;定期请专家解答患者疑问;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观看教育录像。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药物指导以及运动休息注意事项。

5体会

康复护理人员可结合病人病情、合作态度、社会地位和环境情况,制订出一个为病人所乐于接受,与其愿望、生活习惯相适应的合理的方案,同时取得病人家的合作,将康复医疗、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结合起来,帮助病人重返社会。冠心病病人生存质量(QoL)的评定包括工作、情绪、自觉健康情况、与4个方面,实施系统综合康复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护理康复方案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6.3±11.2)岁;观察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58.3±10.1)岁;本次研究中30例车祸伤、26例骨折、24例皮外伤、8例脑外伤。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2)有语言障碍无法沟通患者(3)存在精神障碍患者。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案护理管理,方法如下:

1.2.1个案护理管理工作职责:

根据护士长每周确定的个案护理管理质量控制重点,检查个案护理管理护士工作,每周对个案护理情况进行小结,对护理安全综合检查1次,同时对患者的专科护理进行检查,及时记录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小组成员每月召开1次会议,分析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2.2患者护理干预:

创伤后患者的个案护理管理通常有4个阶段,即:(1)患者入院后及时建立档案。个案护理管理护士在病房综合评估后,为患者制定出个案护理管理实施计划。(2)康复1d:对患者身心状态进行评估。与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医生取得信任,同时和患者家属讨论康复治疗以及个案管理;同时加强患者回到病房后转换的教育指导以及饮食控制,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3)康复1w:指导患者接受进一步康复训练,强调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加强患者饮食以及肌体功能锻炼,与此同时进行皮肤护理。(4)康复1m: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不良情绪制定应对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是护理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康复方案篇3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焦虑的心理护理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忧虑的心理护理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否认的心理护理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2.5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2.6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冠心病康复护理

3.1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护理康复方案篇4

根据《陕西省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与运行管理考核评估方案》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对照《尘肺病康复站建设达标考核表》和《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考核评估表》对我康复站进行详细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尘肺病康复站建设方面我站点对原有房间进行改造升级,6室1道全部建成完毕达标并正常运行,在尘肺病康复站醒目位置悬挂了尘肺病康复站标牌,各种规章制度及流程全部上墙,尘肺病康复站配备吸氧装置、指脉氧监测仪、具有评估、训练、检测等多种功能的肺功能仪、电动pt床、股四头肌训练仪、功率自行车等康复疗效水平的设备设施;配备小型岩盐气溶胶治疗仪、床边踏车、呼吸机、具备网络传输功能的呼吸训练仪、膈肌起搏治疗仪、滑轮牵伸装置、多功能组合训练器、哑铃、沙袋、跑步机、弹力带等相关训练器材设备设施。以上设备性能良好,且能够按照省级尘肺病康复技术支撑机构要求,实现尘肺病患者康复信息的网络化互联互通。人员方面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士,4名护师,并在我院自行进行尘肺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全部考核合格。办公用具方面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及办公座椅等。

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方面:1、尘肺病康复站场所管理:能够达到场所整洁、布局合理、相对集中、就诊流程方便、各室悬挂标牌,路标指示明确方便寻找及地面平整。2、康复设备管理方面:每台设备性能良好;均有相应操作规程;有说明书和维修档案资料;每台设备均有专人负责管理;维修、保养及时。3、康复设施管理:康复区域有扶手、座位、饮水装置、厕所等便民设施,且干净整洁、维护良好;康复治疗区域应当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且维护良好;康复站内应当有康复治疗知识挂图、宣传栏、展板等各类宣传设施,维护良好,定期更新,且应当营造尘肺病患者积极乐观的康复治疗氛围;有电脑、办公座椅、办公柜等办公设施设备,且维护良好;有必要的应急抢救设施,且维护良好。4、康复站内尘肺病患者管理:康复站提供康复服务的尘肺病患者符合要求,为每名站内康复治疗的尘肺病患者建立尘肺病康复档案,就诊秩序良好;住院尘肺病患者床铺整洁,室内卫生良好;双向转诊制度规范。5、康复和急救药品管理:配备了日常治疗用药品和必要的应急药品,用于日常治疗,以及发生意外时的抢救或减轻患者运动后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6、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管理:有康复站管理及技术人员一览表,明确了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职责;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熟悉自身职责;因我康复站初建运行,尚无考勤记录和措施;未进行绩效考核;无相应的绩效补助。这三点正在积极征求工作人员意见和建议,尽快出台适应我康复站的一套考勤、绩效考核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质控这块我们工作初期正在探索,所以未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相关方案。8、安全管理:有合格的消防设施;有各类安全防护设施,无明显安全隐患;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医生,能够及时关注病人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心理疏导。9、院感防控管理:有洗手设施;尘肺病康复场所、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执行“预检分诊”规定。10、医疗废弃物管理:我康复站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11、尘肺病康复站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康复技能:人员方面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士,4名护理员,6人对康复站设备均能熟练掌握并使用,并在我院自行进行尘肺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全部考核合格。12、康复覆盖率:我辖区常驻存活职业病人数114人,其中65人完成评估后均进行相应的康复,评估率和康复率达57%;13、康复效果:其中2人完成全部康复,效果较好;14、患者依从性:尘肺病康复站建成后因再次升级改造等多种原因,尘肺病患者参加康复治疗周期完成率不达标,我康复站正积极给尘肺病患者做工作,鼓励他们坚持进行康复治疗。15、尘肺病患者满意度:对尘肺病康复的患者随机抽查10名,询问他们对尘肺病康复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率达80%;16、信息化运行:有康复站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能够与省级尘肺病康复技术支撑机构进行远程连接;在信息化系统中建立辖区内尘肺病人的健康档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管理康复流程;评估、康复、随访等数据录入及时。17、康复流程:康复站有康复流程图并在明显位置悬挂;能够按照评估、风险告知、康复治疗、再评估的流程开展工作;有完整的康复记录。18、积极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积极进行尘肺病防治宣传;采取电话、入户、邀请到康复站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尘肺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知识及相关政策宣传。但目前不能达到每月举办一期尘肺病预防与康复知识宣教活动;19、指导尘肺病康复点工作:我辖区内无村卫生室,未开展此项工作;20、尘肺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们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辖区常驻尘肺病患者有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无单独对尘肺病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康复站积极参加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工作,摸清辖区内尘肺病患者(包括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和由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诊断的尘肺病患者)底数,为每名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能够全面掌握辖区人群发生尘肺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情况;能够广泛收集分析辖区内尘肺病患者的康复状况,特别是康复前、康复期间的相关康复评定指标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指导,目前总结积累可行的康复经验还不足。

根据以上自评分析我康复站得分74分,基本合格,但具优秀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康复站在以后的工作运行中会不断完善,总结积累宝贵经验,最大程度的为尘肺病患者做好康复工作,提高尘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康复方案篇5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综合康复护理

1i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Ⅱ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

(3)门诊随访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3Ⅲ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在安全的前提下,巩固Ⅱ期康复成果,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无变化或与以前心电图比较有改善;日常活动时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运动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性爱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1-317.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392.

[3]华晴岚,梅柳蓉.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上海护理,2005,2(5):52-54.

[4]黄素英.护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5-798.

护理康复方案篇6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40-01

脑血栓是主要是因为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的斑块形成等原因,导致发生病变的动脉血管的管腔极度狭窄甚至是完全闭塞,从而使病变动脉所供血的区域出现局部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坏死而在临床上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症状[1]。临床上,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根据脑部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患者可以出现眩晕、言语不清、肢体乏力、神志昏迷、甚至发生死亡。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脑血栓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广大的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严重的威胁[2]。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正确科学的康复以及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栓的180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共计18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言语含糊不清,眩晕等临床症状。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有53例,女性有37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7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47岁,平均年龄为(61.83±10.15)岁。对照组中,男性有51例,女性有39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8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45岁,平均年龄为(60.91±10.3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上比较,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案。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有计划性的康复护理方案。

1.2.1常规的护理方案。由于脑血栓的患者有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受限,因此,患者可能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日常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保持细心、耐心,态度要和善,让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的爱心,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基本的康复知识,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在日常的输液时,尽量采用健侧的肢体进行输液,以避免患侧肢体出现静脉炎、肿胀等情况。对于脑血栓的患者,护理人员护理时,要注意定时翻身,一般是每2个小时一次,注意保持患者身体以及口腔的整洁。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操作的时候,要严格实行无菌操作,避免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对于大便失禁的患者,则应注意清洁患者的及其周围的皮肤,以防产生褥疮。指导患者均衡饮食,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从而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1.2.2康复护理方案。对于脑血栓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摆放、翻身以及其他早期的康复训练,包括在床上进行各个关节的全范围的活动。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指导患者有目的性地训练腰腹部等部位的力量,为患者以后的下床行走做好准备。训练患者站立时,护理人员可以协助以及指导患者的家属对患者的站立给予一定的辅助,并逐渐教会患者运用自助工具进行站立。对于已经能够稳固站立的患者,则指导其有目的的开始步行,可以对患者提供一定的协助,尽量纠正其错误的步态,并注意防止患者发生跌仆。对于失语的患者,可以从单音开始训练患者的发音,然后逐渐过度到双音、短句、长句等,并可以结合各种图画资料以帮助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1.3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的恢复情况、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价。具体为,有效:经过治疗以及护理之后,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恢复正常,患侧的肢体的肌力能够达到3级以上,且没有并发症的发生。无效: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后,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患侧肢体的肌力没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发生各种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验证,p

2研究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5.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67%。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经过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血栓是神经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针对本病,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信心,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最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3]。通过本组研究,观察组的患者经过康复护理之后,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小华.56例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1,12(12):131,110

护理康复方案篇7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37.55±5.94)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0例,多发性骨折1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53岁,平均(38.51±6.12)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3例,多发性骨折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环境卫生、饮食干预及生活指导,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做好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2.1功能锻炼:①时间:骨折部位经治疗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运动量,确保患者功能锻炼连续不间断;②方法: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结合,患者主动练习为主,医护人员辅助进行被动练习;③部位:重点部位为患者骨折关节处,为提升功能锻炼效果,需对患者骨折部位临近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1.2.2康复护理:①运动干预: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运动。定期进行患肢按摩;②饮食干预:制定营养膳食方案,鼓励患者补充营养物质;③出院护理:指导家属出院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干预2个月后,采用本院满意度调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0.828)评估满意度,采用百分制,≥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用本院护理效果调查表(克伦巴赫系数0.824)评估护理效果,包括功能训练、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每项计10分,分值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固位加上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固位只是初步的治疗工作,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患者需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因此,医护人员需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计划,给予骨折患者有效的锻炼指导及康复护理干预。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型的护理方法,近年来已在诸多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所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3]。功能锻炼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案,在骨折患者恢复过程中给予指导、监督和帮助,以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升患者康复信心。骨折康复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饮食干预以及出院后护理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给予患者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的过程,能够缓解患者治疗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综上所述,骨折患者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4参考文献

护理康复方案篇8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儿童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无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听力障碍、严重疾病,且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6.5岁,平均年龄为(4.31±1.22)岁,;疾病情况:运动失调12例,运动无法控制11例,混合型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1.5~6岁,平均年龄为(4.10±1.21)岁,运动失调10例,运动无法控制为10例,混合型为10例。2组脑瘫儿童在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脑瘫儿童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对患儿采用针灸法、水疗法、语言疗法等综合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不同的个人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进行运动、语言等康复矫正训练[3]。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方案中增加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将所有患儿的家长组织召开一个关于脑瘫儿童的知识讲座,介绍脑瘫的形成原因、常规的治疗方法、引导式教育做康复护理的优点以及普及现今阶段我国在此康复护理中医疗资源的短缺情况,有助于家长理解以及配合本研究。②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喜好,从而能够制定出适合患儿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家长进行如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③运用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对患儿进行运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认知语言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协助家长对患儿进行运动协调性恢复训练,如鼓励患儿进行游戏、引导患儿模仿医护人员的特定动作进行肌肉训练等;对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使患儿与患儿之间进行游戏互动,在康复训练中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这样有利于提升患儿语言交流能力。在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前,要有针对性护理,充分了解患儿的喜好以及家长要求制定康复方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患儿要有耐心,及时用语言、行为鼓励患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两组均连续接受6个月康复护理。

3疗效评价标准

①护理效果:儿童四肢活动及智力发育好转,且反应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视为显效;四肢活动、智力发育有所改善且智力反应得到提升视为护理有效;若肢体运动能力及治疗发育改善不明显视为护理无效[2]。②适应性发育商:经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综合情况,包括运动协调能力、社交能力、语言使用能力、理解能力等项目[3]。③生存质量:经脑性瘫痪儿童生存质量评估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生活质量水平,内容主要包括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水平对比2组患儿在未接受护理干预前Gesell发育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Gesell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干预前,2组患儿在运动协调能力、语言组织交流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不同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护理康复方案篇9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术

本文将156例行鼻内镜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此病症患者术后身体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5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行鼻内镜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48:30,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9.63±1.57)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3.56±0.97)年;研究组男女比例45:33,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2.57±2.15)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13±0.7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采用Ct扫描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判定标准;②无相关手术禁忌症;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相关手术禁忌症;③精神病史、意识障碍及机体代谢功能障碍者[1]。

1.3护理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①入院指导、健康宣教,②耐心沟通、讲解手术流程,③术后康复指导,④嘱咐出院注意事项。

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干预:?保持住院环境清洁,给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环境,?耐心讲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相关疾病知识,消除患者偏激认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排解患者心理压力,?告知手术相关禁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②术后护理干预:?实时观察患者术后创面恢复、变换情况并作记录,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嘱咐患者术后饮食、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教导患者对一般突发症状的正确应对方案,?了解患者心理压力来源,缓解患者因手术导致生活不便的焦虑、烦躁心理,?帮助患者保持鼻腔内清洁,告知患者及家属规范清洁方法,合理用药时间,?嘱咐患者出院康复治疗相关注意事项,?定期电话、短信提醒患者回院复诊。

1.4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根据SCLt-90(症状自评表)从强迫、抑郁、焦虑方面进行评分,按5级评分(0~4)分,3分为心理障碍[2]。

1.5疗效评定两组患者随访6~12月,鼻内窥检测结果,按照1997年制定的鼻内窥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显示鼻窦口良好开放,窦腔黏膜上皮化,不见脓性分泌物;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检查显示窦腔黏膜部分水肿且形成肉芽组织,少许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检查显示窦口窄小甚至闭合,息肉形成,脓性分泌物增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处理本实验所有数据均用Sp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73例占93.58%(73/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例占75.63%(59/78),比较差明显(p

2.2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SCLt-90因子研究组SCLt-90水平主要表现有强迫(27.56±1.23),抑郁(23.32±1.46)、焦虑(26.82±1.36)优于对照组的(40.35±3.57)、(37.56±3.79)、(43.79±3.19)比较差异明显(p

3讨论

目前内镜术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用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效果,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可,其中护理干预是提高此病症治疗效果的重要辅助方案[3]。

据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3%,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具有促进作用,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研究组SCLt-90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患者生理及心理尽早恢复正常状态,充分了解患者术后创面变化,及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嘱咐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排解心理压力,教导鼻腔清洁方法,定期告知患者回院复诊,为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合理康复方案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镜术后身体康复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且对患者身、心均具有不同程度康复作用,具有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03):145-146.

护理康复方案篇10

摘要目的:探讨i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i期心脏康复训练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情况和随访3个月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6min平均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便秘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心绞痛、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i期心脏康复训练护理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训练;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77

Stageicardiacrehabilitationexercisenursing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atients

SonGChang-lin,wUYan,FUJuan(FutianDistrictpeople′sHospital,Shenzhen518029)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stageicardiacrehabilitationexerciseo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ethods:108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patientsadministratedwithtraditionalnursing,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ithcardiacrehabilitationexercisenursing.theclinicaltherapyefficacyandrecoverysituationafterdischarging3monthswerecompared.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fortheobservationgrouppatients,thehospitalizationtimewasshortenedsignificantly,the6minwalkingdistanceincreasedobviously,incidenceofconstipationreducedsignificantly,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3monthsafterhospitaldischarge,thecardiacfunction,anginapectoris,lifeself-careabilityandmentalstatewerebetter,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Goodstageicardiacrehabilitationnursingplan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clinicaltherapyefficacy,promotingfunctionalrecovery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Keyword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ardiacrehabilitationexercise;nursing

心脏康复是指运用多种综合干预措施,稳定患者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促进心脏康复,使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达到最佳状态,降低致残和致死风险[1]。i期心脏康复训练是指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心脑血管危重疾病,致死致残率高,传统治疗观点认为,ami患者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2]。近年来,有临床研究指出,ami患者早期适量活动,积极开展科学的心脏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3]。我院通过对ami患者进行i期心脏康复训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ami患者108例,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ami标准,其中男61例,女47例;年龄35~79岁,平均(58.8±12.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5±1.1)d;梗死部位:前壁71例,下后壁24例,复合13例;并发心律失常68例;nYHa心功能Ⅰ级76例,心功能Ⅱ级32例;既往血脂异常75例,抽烟史者58例,高血压病史49例,糖尿病史22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梗死部位、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所用药物及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ami的传统护理方案,即第1周严格绝对卧床休息,从第2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以卧床休息为主。观察组患者给予i期心脏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心脏康复训练程序,在入院后第2天即由专职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指导和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和活动辅助,具体见表1。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出院前情况和随访情况。出院前观察内容包括住院时间、出院前6min平均步行距离、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和CCS心绞痛分级,采用改良Barthel法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定患者的精神状态[3-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偏态分布采用m(QR)表示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前相关指标比较(表2)

表2两组患者出院前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2.3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各项指标比较(表4)

3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既往认为ami患者需要住院4~6周,入院早期则需要绝对卧床。但长期卧床不利于血液循环,可能会引发血栓性疾病和肺部感染,且患者容易产生精神抑郁,而不良的心理生理状态会增加再梗死的风险,延缓疾病的康复[3,5]。自上世纪80年代,欧美医师建议无合并症的ami患者早期适度活动[6],近年来,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临床研究报告显示[7],早期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可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和促进建立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降低血脂,改善葡萄糖耐量,对心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各项活动必须由他人协助,加上疾病本身的困扰,患者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引发抑郁焦虑。

本组研究中,给予ami患者i期心脏康复训练和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在康复过程中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意义。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患之间的接触互动较多,护理人员通过协助患者活动的行为中,给予积极的语言鼓励,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恐惧和抑郁焦虑心理,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康复训练[8]。在早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均由专业护士给予患者指导和协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实施过程中均详细记录和严密观察,既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加患者对康复活动的安全有效性,又可减少患者和家属的运动盲目性,避免因活动不当而引起心绞痛的发生[9]。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在i期心脏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予良好的临床护理配合,能够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后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更好,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等均有显著的改善。综上所述,Ⅰ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车伟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程序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101-102.

[2]郑逢博,张继红,李爱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4):139-140.

[3]袁正强,李芝峰.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学杂志,2007,22(2):160-161.

[4]石永丽,王颖,邹春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现状及护理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7):968.

[5]滕长波,王晓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11,24(1):28-29.

[6]贺晓荣.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75-76.

[7]腾哈乐,董建德,李志坚,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68-40.

[8]邹蓉蓉.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9.

[9]周瑞兰,卓连兰,邓金梅,等.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1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