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6:43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1

北京居民郝小乔就有这种担心,她说现在家用电器这么多,电磁辐射会不会很大呢?(图1)

我们天天和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音响、电脑、手机等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打交道,电磁辐射问题的确值得关注。

普通百姓对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是怎样认识的?调查结果:1、微波炉等大电器辐射高;2、小家电没什么辐射;3、看不见,摸不着,不知如何防范。

针对公众对电磁场是否影响健康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自1996年始,组织60多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了全球性的“国际电磁场计划”,目前已经完成极低频场的全面健康风险评估。2007年6月正式了《“国际电磁场计划”的评估结论和建议》。这份文件指出,高水平磁场曝露,也就是显著高于一百微特斯拉的磁场强度,会导致对神经和肌肉的刺激,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变化。(图2)

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电磁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频电磁场,即照明和家电所用的频率为五十赫兹的交流电产生的电磁场,测量单位为微特斯拉;第二种是射频电磁场,比如微波炉、手机基站、无线路由器等频率高于一百千赫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场,测量单位是微瓦每平方厘米。由于工作频率不同,工频和射频电磁场使用的测量工具也不同,但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前端的接收电路接收相应的频率,然后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以指针或者数字的方式显示出来。(图3)(图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磁场计划”的评估结论和建议,欧盟2008年12月1日正式公布最新文件,对家用以及类似用途电器的电磁辐射给出了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比如电视机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是在屏幕正面50厘米处测得的数据。微波炉的测量方法是微波炉在工作状态下正面30厘米处测得的数据。对于工频电磁场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的参考值是100微特斯拉。对于射频电磁场我国的规定标准是40微瓦每平方厘米。(图5)

为了解郝女士家中电磁辐射处于何种水平,对生活到底有没有影响,电磁辐射检测专家,带着专业检测设备到实地进行检测。(图6)

根据专家建议,为准确测定电磁辐射水平,首先在没有开启任何电器的情况下,测定郝女士家中电磁辐射基础值。专业仪器显示的数据最高是0.018微特斯拉。

这是对比实验,检测家用电器工作状态下的电磁辐射水平,首先要测量电器未打开时周围电磁辐射水平的基础值。

其实,电磁辐射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无所不在。有人类活动而产生的,还有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

人类本就生活在电磁辐射环境中。自然界的太阳光本来就是能量巨大的电磁波,只不过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大多数能量被吸收和消耗而变得柔和,不会对地球上生物造成伤害。雷电也是自然界的电磁辐射之一,它的能量大得惊人。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者汇聚的现象就是电磁辐射,它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

在一百九十多年前,英国人迈克尔·法拉第发现,如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它附近的罗盘指针就会发生偏移。之后通过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如今各种用电设备和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由于所有用电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人们开始担心这些便捷的家用电器带来的影响。

在郝女士家中,靠近电视屏幕大约10厘米的地方,显示的最高数值是0.113微特斯拉;音响在10厘米距离上测得的数据随着音量的增加,数值从0.037微特斯拉逐渐增加到最大的0.101微特斯拉。

在工作中的微波炉正面1厘米处,测得的数据最高达到了30.11微瓦每平方厘米。

这些电磁辐射对于人体有没有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文件,高水平的电磁辐射会产生生物学效应,换句话说,高水平超标的电磁辐射肯定会影响到人体健康。

用一台电磁能转换为动能的装置演示电磁辐射作用在被辐射体上的情况。其原理是:电磁能越强转换的动能越大,电机轴上的砂轮转速越快。标尺上的游标代表电视机,标尺的刻度代表电视机的数量。火柴代表人体细胞,火柴被砂轮摩擦点着,说明人体细胞受到了伤害。

人体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水,当人体受到高强度电磁辐射之后,体内的水分子会在电磁辐射能量作用下运动加剧、相互摩擦,从而使体温升高,影响到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热效应。

演示开始。先放一台电视机。砂轮转动,火柴往上一蹭,砂轮迅速停转,火柴未着。说明电磁辐射非常微弱,动能很小。

把电视机的数量增加到十。砂轮转动,火柴往上一蹭,砂轮缓速停转,火柴未着。说明电磁辐射不强,动能不大。

把电视机的数量增加到一千。砂轮快速启动,转速极快,火柴被砂轮点着。说明电磁辐射较强,已对人体产生伤害。

计算一下,用在郝女士家测得的结果0.113微特斯拉乘以1000是113微特斯拉,也就是说,一千台电视机加起来的辐射量,并且距离它还要只有10厘米,这时辐射强度才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电磁辐射危害标准。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不易达到标准,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辐射还急速下降。

在距离电视机屏幕50厘米的地方,仪器显示的数值迅速降低到0.021微特斯拉,与先前测量的基础辐射值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距离电视机两米以外的沙发上看电视,不会受到来自电视机的电磁辐射影响。

对工作中的微波炉,在1厘米处测得的数据高达30.09微瓦每平方厘米,在50厘米的地方,这个数值迅速降低到0.409微瓦每平方厘米,在1米的距离上,已经检测不到。

实验充分说明家电的电磁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这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防范家电电磁辐射的重要方法,那就是保持足够的距离。距离家电一米以上属于非常安全的距离。

距离不但能产生美,还能产生安全。但有一些电器,你不得不和它保持亲密接触。如电吹风,剃须刀、电热毯,还有手机。

手机在通话时的辐射会比较强,但可以用耳机通话来解决。

体积小,功率也小,电磁辐射是否也就小呢?测试结果让人出乎意料。

剃须刀的功率只有1.5瓦,但经过测量,仪器显示的辐射值最高达到0.195微特斯拉,比距离电视机10厘米处测得的数值将近大了一倍。

电吹风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背面有电机的地方达到了0.852微特斯拉。即使是出风口2厘米处也高达0.5微特斯拉,但是在距离出风口10厘米处测得的数值迅速下降到0.085微特斯拉。

电热毯在插电情况下,测得数值最高达到0.777微特斯拉。

这些小家电的电磁辐射数值明显高于电视机、音响等大个儿电器,但是仍然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0微特斯拉的标准。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2

关键词: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防护

中图分类号:tm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5025002

1引言

随着城乡的快速发展,国民用电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对电量的需求,供电单位不断将高压电输变电技术应用到低压输变电工程之中。因此,高压输电线、变电站等设施不断增多[1],由高压电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多,对人体和用电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防护这种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对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防护,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防护找到突破口,以寻找到更好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2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原因

2.1高压变电所

随着高压电输变电设施在城市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高压变电站成为电磁辐射污染的源头之一。为了满足用电需求,高压变电站内必须配务高压设备,而高压设备在进行输变电时,纵横交错的高压导线在带电状态下,就会形成一个电磁场,发出电磁波,形成电磁污染。因此,变电所运行设备周围存在一定的电磁场[2],是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原因之一。

2.2高压输电线路

除了高压电变电所外,高压输电线路是产生电磁辐射的又一元凶。高压输电线路荷载高压电流,电流流径导线后就会在高压线与地面之间产生静电感应,形成一个电磁场,电磁场发射出来的电磁污染直接作用在地面与导线之间的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物体,这种辐射污染随着导线距地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导线距地越近,电磁辐射越强,导线距地越远,电磁辐射越小[3]。

2.3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量微小

虽然高压电输变电产生电磁污染,但这种污染并非输变电设备产生的,而是带电导线形成的静电磁场产生的,由于输变电设备输送的是50Hz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磁能量太小,不会对人或用电设备造成危害,因此,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常常被忽略不计,因此,在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的原因中可以去除输变电设备的因素。

3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对人和用电设备产生一定的危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1对人体的危害

我国20世纪70年代模拟220kV超高压输电线进行的动物实验也表明,当辐射场强超过一定限值后,较长时间的作用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机能障碍[4]。由此可见,高压电输变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损伤,使人的机能加速老化,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在电磁辐射污染下,人体的某部位细胞基因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可能导致精神问题、肿瘤问题的不断发生,使人们的健康生活受损。

3.2对用电设备造成影响

电磁辐射对用电设备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日常生活设备、工业设备等等。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导致用电设备的烧毁、接触不良、出现波状振动、色斑、计算机重启、医疗设备启动无效。

3.3对通信线路及无线电的干扰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能够对通信线路和无线电波产生干扰,降低通信线路和无线电数据传输的质量,破坏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给用户带来不便。

4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分析

根据测量条件选择了220kV某变电所作为测量对象,各变电所都在变电所高压构架的处围墙外垂直方向,相应的测点间距为5m[5]。

4.1电磁场强度测量

对220kV某变电所电磁场强度的测量后得知:220kV变电所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199V/m,远远小于准则中所推荐的对居民区评价标准(4kV/m);最大磁场强度的最大值为0.28μt,远远小于准则中推荐的评价标准(0.1mt),符合相应的要求。由于220kV输电线的电压等级、容量、导线类型与某市同塔双回曙泽4331线、海曙2349线相似,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监测对象选择该同塔双回220kV输电线012号塔附近的一段线路,监测结果得知,同塔双回曙泽4331线、海曙2349线在测量范围内的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最大为2372V/m,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值为22.328μt,均符合国家法规所规定的数值范围。

4.3无线电干扰测值

对220kV变电所无线干扰情况进行了测试,得知频率为0.5mHz时测值最大值为44.3dB(μ/m),小于评价标准(53dB(μ/m)),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5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和用电设备产生了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不影响供电质量的前提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1距离调整

由于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随着距离的拉远而迅速减少,根据这一特点,在架设高压电输变电线路时,应该适当调高15~20m的距地距离;另外在建设高压电变电所时,要适当调整各导线间的距离,以减弱电磁感应的强度,变电站建设时距周围保持有效的隔离距离。

5.2建立合理的接入系统

接入系统涉及到导线的选择、接入方法、导线保护、绝缘措施等,只有科学合理的接入系统才能有效的屏蔽电磁辐射,减少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损害。

5.3尽量采用三相电技术

三相电具有三相电压及三相电流矢量和为零的特性,能够有效的降低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强度。因此,在变电所设计中采用合理的布置,采用辐射少的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尽量多采用三相设备,减少分相设备的使用,若使用分相设备,应尽量压缩相间距离,使用三相共箱GiS设备效果会更好[6]。

5.4加强日常维护

加强对高压输变电工程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当更新或维修设备后,应进行电磁场强的监测,以保证电磁波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限制要求[7]。

5.5建立政策监督体制

考虑到电磁辐射的影响,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减少电磁污染,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入手,通过政策引导,来监督电力部门在高压电输变电架设中采用科学的技术,降低电磁辐射污染。

6结语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和其它设备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分析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产生的根源,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分析其影响的强弱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防护电磁污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玉斌,张国平.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分析及防护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

[2]马宁.高压输变电设备电磁辐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

[3]翟俊玉,张运国.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影响及防治对策[J].农村电气化,2004(10).

[4]王微旻.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价及建议[J].民营科技,2007(7).

[5]郭祖美.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3

核辐射、手机辐射、电视机辐射和其他各种电磁辐射,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少人也很注意预防这些辐射。其实,只要带电的物体周围就存在电场,也都存在电磁辐射,当辐射强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当前,电磁辐射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被公认为“四大污染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供电系统、发射接收设备等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电磁辐射。其中,高压电系统的电磁辐射位居第一,对人体具有很大的危害。但由于高压电系统多距离人群聚集区较远,对普通人群来说,不会受其危害。相比而言,像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更容易辐射到人群,影响人类健康。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有的人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多达10几个小时,而且大部分人不太注意计算机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笔者结合实际,就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护计算机电磁辐射,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分析探讨。

一、计算机电磁辐射的危害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效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一些因为计算机辐射而引起的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疲劳、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腰酸背痛、抵抗力降低等症状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降低男性生殖能力。据调查统计,长期接触使用电脑的人,结婚后,生女孩的较多,这一说法,虽没有具体的科学依据,但却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近年来,儿童患白血病人数以及畸形儿出生率都有所提高,这都与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电磁辐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计算机电磁辐射的主要辐射源

计算机的组成元件在工作时会同时产生辐射,而最主要的便是显示器和主机所发出的辐射。尤其是机箱和显示器的电磁屏蔽不达标时,电磁辐射将更加严重,对人的身体健康可造成很大的危害。当前,我们使用的显示器主要有CRt和LCD两种,其中,前者辐射强度较大,后者虽强度稍小些,但也只能勉强说是“低辐射”而并不是“零辐射”。同时,目前市场上也混杂着一些品质低劣的杂牌液晶显示器,他们虽也是LCD显示屏,但由于技术粗糙,在使用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电磁波,严重危害用户健康。主机的金属机箱可以屏蔽电磁辐射,但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机箱,防辐射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果设计上存在缺陷,外泄的电磁辐射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除了主机和显示器两个主要辐射源外,鼠标、键盘等配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辐射。

三、计算机电磁辐射的防护

计算机虽然存在辐射,但它也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方便,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电磁辐射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选择品质优良的计算机。

计算机机箱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它所散发出来电磁辐射的强度。机箱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辐射的高低。目前,多数机箱使用镀锌铜板,一些高档机箱采用较轻的铝合金材料,这些都具有较好的防辐射能力。机箱的制造工艺是防计算机辐射的关键所在。劣质机箱的生产制造过程往往不够严格,接缝处不严密,从而有大量电磁辐射泄漏出来。尤其是前置接口,如果处理不好,电磁辐射将直接作用到用户身上。而优质机箱制造精细,工艺良好,基本不存在接缝密合等质量问题,可以将电磁辐射降到最低程度。

显示器是计算机电磁辐射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我们使用电脑时,要直接面对显示器,因此,降低显示器辐射也很重要。在选购电脑时,我们要尽量选购辐射较低的LCD显示器。若必须使用CRt显示器,最好能够加装防护屏,以降低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第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关防护措施。

1.注意营养,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磷脂和维生素e的食品,平衡膳食,适当运动,避免因电磁辐射引起的生理紊乱。

2.选择适当防护产品,在使用CRt显示器时应加装防护屏。如有可能,可佩戴护目镜等。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4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p42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7802

1引言

为了对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影响进行充分的了解,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监测工作也在不断增加。力争在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构建一个良好的移动网络运行环境。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文章通过下文进行了探究,目的是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2具体布设方案分析

在通信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能够确保用户的通信水平,需要科学的布设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这就要求优先,制定出合理的天线参数,从实际情况入手,选取正确的场地,布设检测点,最后通过科学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布设和控制。

2.1天线参数

通过应急通讯车进行试验监测,图1为网络天线的主要参数。

将三根定向天线设置到应急通信车中,其中,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根进行试验,然后在关闭状态下控制另外两根天线,通过附近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天线数据信号。

2.2选取场地

可以在比较空旷的场地内进行现场监测,确保场内四周无房屋、树木等障碍物。并且,1000m以内无基站天线。

2.3布设监测点

将天线主瓣轴向出垂直面作为试验的监测面,并且,在该垂直监测面内需要均匀的分布各个监测点。在5~30m左右控制天线监测面的水平方向距离,在2~3m之间控制布点间隔距离;在3~15m左右控制监测面垂直方向上的监测范围;在1m左右控制布点间隔。

2.4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所用仪器

通过德国SRm-3000分频电磁辐射分析检测仪进行试验检测。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连续监测每个测点五次,并且,在15s以上控制各次监测时间,然后将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读取出来。如果有较大的监测读数,需要将监测时间适当延长。

3分布规律分析及安全防护对策

3.1根据话务量确定无线电磁辐射强度

以1m的高度为间隔,将距天线水平15m的垂面选择出来,监测不同的话务量,在监测的过程中,利用手机通话的方式进行加载,其中实线、虚线和空线分别为两个载频、一个载频和空载的监测结果。通过分析相应的监测结果能够发现。网络天线的电磁辐射在空载时是最强烈的,13.49μw/cm2为其最大值,在向一个载频满载增加了话务量负载以后,这样就会降低天线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至11.44μw/cm2。如果向两个载频增加了话务量以后,又会向13.08μw/cm2增加电磁功率辐射密度,并且,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出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网络天线为多址时分工作模式,以脉冲的形式发射信号,空载时会有较高的脉冲幅值,造成有较高的监测结果出现;并且,在不断的增加了话务量以后,脉冲量就会被分散到各个信道内,进而就会降低辐射功率,在继续增加话务量后,因为增加了辐射总量,因此,也会相继的增加辐射功率密度(图2)。

3.2无线电磁辐射空间划分规律

在相关基站话务量统计结果基础上,这样随着话务量的变化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对加载时的一个载项wCDma网络天线和空载时的GSm900网络天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瓣轴所在垂面的空间电磁辐射分布规律,以明确天线的辐射范围与强度。

网络天线主瓣轴向、空载所在垂面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监测结果可以通过图2进行表示,从距离平面的7m处开始,然后以1m为间隔,对离地面15m进行监测为止。通过分析监测结果,监测点和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距离越小,这样就会有越高的电磁辐射功率,同天线距离最近的监测点,57.84μw/cm2控制功率密度。然而,在不断增大了观测点和垂直及水平的距离以后,这样就会迅速减小监测点和天线之间的距离,在和天线水平距离的17m处,就会不断降低天线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较《电磁辐射规定》内的单个限制小。对应的,就wCDma网络天线而言,会在5、8、10、13、15、17、20、23、25、28、30m左右控制主瓣轴向所在垂面中的水平距离。从高出地面3m的高度起,对高出地面14m的高度以1m的间隔进行监测。

随着垂直距离或者观测点和水平距离的加大,这样就会迅速减少监测点电磁辐射功率的密度值。

在具体天线下方垂直距离1.5m和天线水平距离的15m处,这样也会降低wCDma天线电磁辐射功率值,一般会降低到6.06μw/cm2,并且,对规定内的限制要求要低。

3.3预测分析天线电磁辐射理论

为了对以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首先,通过理论验证wCDma、GSm900天线的电磁辐射。因为话务量会随着天线电磁辐射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分别在9w和20w控制wCDma和空载GSm900的天线发射功率。在3.0dB、45dB左右控制wCDma、GSm900避雷器、接头和网络天线等总损耗量。

3.4划定天线电磁负荷安全保护距离

通常会在天线主瓣方向处控制基站天线的电磁辐射区域,所以,把其垂直安全防护距离按照天线轴向的辐射厚度进行划定。

按照上述所检定的检测结果能够得知,wCDma天线加一个载频、GSm900天线空载时,这样就会在4m、3m左右控制其主瓣垂直辐射厚度,然后对天线最大发射功率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果天线在最大的功率条件下运行时,通过相应的分析能够将其轴向水平方向的辐射厚度计算出来,通过分析得知,其距离主要为21m和17.8m。并且,在4.2m控制主瓣轴向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厚度。同时,因为较大的配置了部分天线的下倾角,为了将电磁辐射对四周敏感目标的与影响度降低,所以,应该在4.5m左右控制天线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

4结语

随着话务量的不断变化,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在空载时,GSm900天线会有着最强的电磁辐射强度。在不断的增加了话务量以后,会首先降低,然后再升高,然而,却不会有过大的总变化幅度。电磁辐射强度在天线空载状态下是最小的,在不断的增加了话务量以后,也会相应的增加辐射宽度。并且,天线的主瓣方向是天线电磁辐射能量的主要集中点,垂直半功率角和辐射厚度有关。按照理论计算结果及现场监测结果,将天线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确定了出来。

参考文献:

[1]吕建红,彭继文,方芳,等.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及安全防护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6):896~897.

[2]周建明,高攸纲,徐小超,等.通信电磁辐射及其防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3.

[3]陆丹.上海市电磁辐射污染源现状分析及防护对策[J].环境科与技术,2008,31(7):152~154.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5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①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②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③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④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⑤可使生理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无危害,最重要的是要看辐射能量的大小。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电磁场的安全强度是0.2--0.4微特拉(这是24小时接触计算机时的电磁场安全限度),低于此强度对人体没有危害。一些专门研究机构测试过计算机的电磁场强度,结果发现,紧贴荧光屏处电磁场强度为0.9,但离开荧屏约5厘米处;强度不到0.1,再远一点至30厘米处(这是计算机操作者的身体与荧屏之间的习惯距离),其强度几乎无法测出。此外,空间中的电磁波确实是无处不在,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电磁辐射的强度很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我国颁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规定了电磁辐射污染的设备和对人员影响的标准限值,只有当电磁波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才需要重点保护。

目前,国内对电子产品的辐射有了严格的规定,如强制执行的3c认证就是其中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在电脑设计中完全杜绝辐射并不现实。因此作为用户,我们可以购买通过tco认证的显示器、选择大品牌厂商的机箱或一些特殊的专业防辐射产品来避免电磁辐射问题。尽管电磁辐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只要掌握足够的辐射知识和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完全不用为计算机的电磁辐射感到恐慌。

(1)尽可能购买新款的电脑,一般不要使用旧电脑,因为在同距离、同类机型的条件下,旧电脑辐射一般是新电脑的1~2倍。

(2)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及质量较好的防辐射屏,以减轻辐射的危害。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

(3)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

(4)控制房间电脑数量,房间里电脑数量越多。摆放越密集,空气中的低频电磁辐射量越大,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电脑显示器的背部辐射强度大大超过显示器正面的辐射强度,电脑摆放尽量避免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离屏幕越近,人体所受的电磁辐射越大,因此最好是距屏幕半米以外;以能看清楚字为准,至少也要有50~75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6

一般家用电器的确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很多人之所以担心电磁辐射影响健康,是因为混淆了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的概念。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家用电器一般使用的是低压电,只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而电磁污染则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的结果,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只要小于12伏/米,家电的电磁辐射就达标了。

我们家里一般有的,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摆放,一般不会升格成电磁污染。这些家电一般只要摆放在离人经常逗留处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不过应该重点注意的是,带变压器的低压电源磁场一般比较高,但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0.3米远的距离就能保证安全。家中最常见的辐射较大的东西,比如手机充电器,现在家家都有手机,大部分家庭还不止一部,所以会有很强的辐射,充电时应该与人保持距离,尤其不要放在床头。

在如今的“电器化”时代,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摆满各种家电产品的房间内,电磁辐射源更多。对此,消费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应该了解到,一般的家电电磁辐射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造成电磁污染,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多少负面影响。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日常防护:

一,距离:电磁辐射的传播是随距离、按指数有规律地衰减,距离越长,衰减指数越多。

因此在使用电器时,拉开一定的距离,即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如使用电视机和微波炉时,在距离3米外就可以避免伤害。

二,时间: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与使用的时间也有关系,作用时间越长,受损越大。

故孕妇等特殊情况的人操作电脑的时间,每周不应超过20小时。孕妇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应控制在两小时以内。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7

1.项目名称:吸波材料系列产品

2.项目简介

2.1选择吸波材料系列产品优势

2.1.1电磁辐射已成为我国第四污染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磁技术环境的应用给社会创造了物质文明,但也把人们带进一个充满电磁辐射的环境里。早在1975年专家就曾预言,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电子、通信、计算机、汽车与电气设备等大量进入家庭,城市空间人为电磁能量每年增长7%至14%,也就是说25年后最高可增加700倍,21世纪城市电磁环境将更为复杂与恶化。

20年来,我国经济与城市化得到迅速发展,城市空间的电磁环境更趋复杂,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主要有:(1)由于城市发展与扩大,一些广播电视台与无线通信发射站被四周居民区所包围,局部居民生活区形成强场区;(2)移动通讯技术(包括移动通信、寻呼通信、集群专业网通信)发展迅速,城市高层建筑上架起为数众多的移动通信发射站,这些电磁辐射源虽然功率不大,但在市区遍地开花,使城市高空电磁波场强增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微波定向天线、卫星天线和短波天线;(3)随着城市用电量增加及电网改造工程实施,110kV和220kV高压变电站进入城市中心区,或室内或室外,或地面或地下,引起邻近住户恐慌与投诉;(4)城市交通运输(汽车、电车、地铁、轻轨等)迅速发展,引起电磁噪声呈上升趋势;(5)个人无线通信手段及家用电器增多,家庭小环境电磁能量密度增加,室内电磁环境与室外电磁环境融为一体,城市电磁环境总量在不断增加。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环境是“存在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恶化的电磁环境不仅对人们日常的通信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计算机与各种电子系统造成危害,而且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电磁辐射由于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很难被人觉察。电磁辐射对生物肌体的伤害,早在20年前专家们就曾在历时9年完成的报告中指出: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长期暴露在来自电缆和家庭电器的电磁辐射中,所面对的患癌症和退化性疾病的危险正在增加,高频电磁波对生物肌体细胞、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具有极强的辐射伤害,对公众身体有着长期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对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军事设施、航空的强干扰甚至还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美国环境保护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极低频电磁场中(如工频50Hz),可能导致人类某些癌症的发生。随着各种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人们接触和暴露于由电冰箱、电热毯等家用电器产生极低频磁场的机会逐步增多,潜在危害逐步增大。

随着我国电磁环境日趋恶化,居民住宅及办公楼内电磁辐射水平有明显增加趋势。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电磁辐射已成为我国第四污染源。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石家庄等地已发生多起电磁辐射纠纷。目前,我国电磁辐射环境情况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的状况,现在就要加强研究,未雨绸缪,若电磁污染到了环境无法忍受的地步,再想发展经济将举步维艰。为此,电磁污染防治研究迫在眉睫。

2.1.2面对日趋恶化的电磁污染,为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和设备的侵害,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其中,研究开发吸收电磁波新型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客户资源极其丰富。

2.1.3初期投资较小,风险小,上手快,切入到高端市场周期短。

2.1.4技术成熟,无需昂贵的研发及专利费用。

2.2项目发展规划:(略)

二、技术方面

1.基本原理

1.1本项目及产品是一种吸收电磁波的功能材料,它的原理和性能类似于美国隐形飞机涂层,它由胶粘剂中加入具有特定介质参数的吸收剂制成,吸收剂的特性决定吸波涂层的吸收电磁波的性能,它利用电磁能量转换原理,材料以吸收电磁波为主,不发生反射而造成二次污染,防污染覆盖频带宽,吸收材料性能优良、无任何毒副作用、无放射性、可生产性强、价格低廉,极具竞争力。与现有的屏蔽材料有着本质和历史性突破,是一种干净,彻底消除电磁波污染的高级手段。原只用于军事领域,世界上只有美国少数先进国家拥有,开发民用领域史无前例,是国际、国内目前治理电磁污染的尖端技术。

1.2主要生产设备检测仪器(略)

2.吸波材料系列产品类别

2.1吸波涂料产品(环保绿色生态涂料)

2.1.1吸波有机涂料

2.1.2吸波无机涂料

2.2工业系列产品

2.2.1胶板类吸波材料

2.2.2蜂窝状吸波材料

2.2.3管状类吸波材料

2.2.4异型状吸波材料

2.3民用系列产品

2.3.1辐射源防护系列

2.3.1.1手机防辐射系列

2.3.1.2电脑防辐射系列

2.3.1.3家电防辐射系列

2.3.2人体防护系列

2.3.2.1消减卡类

2.3.2.2戴挂系列

2.3.2.3衣物系列

3.专利方面

3.1发明专利

3.1.1抗电磁辐射特种复合材料03159560.X

3.1.2吸波环保手机20031011393

3.1.3吸收电磁波特种复合材料200410034537.6

3.1.4吸收微波发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200410011646.6

3.1.5微波泄漏防护胶03159588.X

3.1.6无辐射抗干扰屏蔽线200510007141.7

3.2实用新型专利

3.2.1手机电磁辐射防护物品

3.2.2一种能消除电磁辐射的包装物品

3.2.3一种能防护电磁波的多功能钱包

3.2.4一种能消除电磁波污染的促销物品

3.2.5一种能防护电磁波的多功能垫

3.2.6一种能防护电磁波的多功能腰带

3.2.7一种带有消除辐射功能的电脑摄像头

3.2.8一种能防手机辐射的眼镜脚套

3.2.9一种防电磁辐射围裙

3.2.10一种吸收消除电磁波污染的窗帘

3.2.11吸收微波发热物品

4.新技术方面

吸波材料的原理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它有另外的一个用途。它能吸收微波并将微波能量迅速转换为热能,其发热效率极高,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组成和加工工艺控制其发热效率,从而控制微波加热物体的温度。广泛应用于:工业用微波加热元件(普通家用微波炉里2分钟可融化玻璃,可超过1000℃),微波烤盘用热转换材料,微波冶炼、微波焚烧、其他微波加热元器件等。经美的、格兰士、三洋测试材料的吸收发热效率已超过日本的材料。

试验结果:烤盘放在底板上,日本三洋烤盘最高温度约200℃,低于特氟龙的极限使用温度250℃,而国产烤盘的最高温度285℃,高于特氟龙的极限使用温度250℃。

5.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成熟度

目前国内外吸波涂料民用频段的应用还是空白点,(军用频段吸波涂料的应用美国、法国有先例)利用吸波原理的民用系列产品我们是首创,胶板类的吸波材料可以加工卷材是国内首创,吸波材料、吸波涂料的核心技术是材料的配伍,生产工艺简单,加工设备都是通用设备,一次性投资少。

三、市场方面

1.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

海湾战争美国首先出现了隐形飞机,国内首先由国防科工委组织有关科研院校攻关吸波材料项目,在1993至1996年我们就率先在雷达波吸收频段已实现车载雷达40米军事目标、轰炸机雷达400米军事目标的隐形技术,民用方面的吸波胶板类的产品国内我们也是首家在3年前推出,吸波涂料、吸波材料民用防护系列目前只有我们一家在做。随着吸波材料的发现,各种各样的产品将面世,从而取代了目前传统、落后的以金属材料来防护电磁波污染的方法,随着信息量的增大,频率范围也在加宽,吸波材料的优势愈来愈显著它的特点。

2.国内外市场

吸波涂料的应用已远远超出军事隐形和反隐形、对抗和反对抗范围,更广泛地应用在人体安全防护、通讯及导航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安全信息保密、改善整机性能、提高信噪比、电磁兼容等许多方面。吸波涂料是能够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损耗转变成热能的一类材料(能量转换的原理)。在各种的电磁辐射防护材料中,涂料以其方便、轻量、不占空间以及与基材一体化等众多优势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吸波涂料可吸收多余的电磁波,这样不仅减少杂波对自身设备的干扰,也有效防止电磁辐射对周围设备及人员的骚扰和伤害;而且,吸波涂料能够在复杂的曲面、微小的角落、孔、棱边等处方便地涂抹,从而在精密复杂的部位,准确坚固地形成涂膜,满足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屏蔽、emC的需要。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广播、电视发射台对周围区域会造成较强的场强。利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特性,在辐射频率较高的波段,使用合适的吸收型涂料,覆盖建筑物,以衰减室内场强。另外,该涂料兼具屏蔽性能,是一种屏蔽吸收型涂料,在10mHz至1.5GHz范围有20至30dB的屏蔽性能。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电磁辐射的防护: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自身的工作环境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对起周围的设备造成干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机器内的二次杂波问题。二次杂波往往会带来机器、设备的程序紊乱,致使科学实验、医疗检测结果等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给科研、生产带来很大阻力,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另外,这些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也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对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进行电磁辐射防护十分必要。由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精密度较高,因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辐射防护方法的选择上,除选用低辐射的基材和距离防护外,使用吸波材料进行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方法之一。

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防护:所有的电器如电冰箱、电视机等,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出电磁辐射,只是由于电磁波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因为电磁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物质,又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我们觉察不到而已。随着3C认证的实施,对电磁辐射防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实,象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采取防护措施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加一道简单的工序――喷涂吸波材料而已,不过,对吸波涂料的选择要根据其频段来决定。

手机、电脑的电磁辐射防护: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电磁辐射危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手机、电脑对人体,尤其是头部的辐射,除了尽可能地减少手机的辐射功率及保证使用手机时不要让它与人体接触,还应考虑其他防护措施,手机的辐射频率为800至1800mHz,电脑也会产生几百兆的电磁波,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在手机外壳、电脑机箱、电脑显示器内侧喷涂具有吸收功能的吸波涂料,将多余电磁波吸收,就不会再有电磁辐射的危害问题。喷涂吸波涂料,非常简单。既不会影响外形的美观,也不会增加多少成本。随着人们对电磁辐射的认识越来越多,防辐射型产品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例如:绿色环保机箱(世界首创)如今电脑整体性能飞速提高,电脑内部主要部件的功率在不断增大,但同时电脑主机的辐射量也在随之增长。众所周知,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长时期处在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中,将使人产生易疲劳、记忆力下降、生理机能减退等等的不良症状。更可怕的是,这种辐射伤害看不见、摸不着,即使你终日为电脑辐射所害,你也无从觉察。由此,选择一款防辐射性能高的机箱,就势在必行。目前防辐射机箱技术是屏蔽电磁波,屏蔽目的是将电磁波局限在某一个区域内,所不同的是屏蔽主要利用导电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来限制电磁波的传播。一般需要将整个辐射源全部屏蔽,否则的话会出现一个方向减弱,而其它方向增加的现象,理论上简单,实际上对工艺技术要求相当高。

吸波则是利用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使电磁波的电磁场能转变为热能。电磁波吸收材料使用技术要求低。emC材料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屏蔽材料,对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电磁波吸收材料在emC技术上具有屏蔽材料等技术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吸波材料使用简单易行,不需要对原设计作改动,只要在电脑机箱内2至6面体上喷涂上0.2至1.0毫米厚度的吸波涂料即可,使用吸波涂料除了有防辐射功能外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办公、居住区的电磁辐射防护:吸波涂料在民用产品上的应用不仅仅只有这些,很快吸波涂料会应用到您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您的办公、居室内喷涂吸波涂料,就不会再有电磁辐射的危害问题,它将您的办公、居室内的家用电器、办公设备辐射出的电磁波(电子雾)吸收转换成无害的物质,同时将外界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隔离,那将是一个非常干净的电磁环境空间。

3.目标

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信息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益处,但负面电磁辐射污染刚刚被人们认识,治理电磁辐射污染史无前例,研究刚刚开始,产品系列有待大量开发,属于朝阳产业,寿命期极长。治理电磁波污染,是一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即将频布执行,治理电磁污染也一定会象今天治理水、空气,噪音污染一样,将会有众多企业参与,众多产品进入这一市场,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充分利用自身技术,材料独特优势,迅速完善和建立起国内电磁辐射防护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基地,引领全国,走向世界,是一大战略举措。

4.市场及客户

4.1通讯基站、电视广播系统

4.2手机、电脑、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

4.3高频加热设备、高频炉等工业设施

4.4医院Ct室、B超室、抢救室、手术室等医疗区

四、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1.劣势

新产品、新技术需要宣传推广的费用大。

2.市场分析

电磁波防污染项目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主要表现在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群众意思的提高,也可申报科技项目,取得各级政府的资金无偿、有偿的支持。生产产品,主要是以购买原材料为主,然后经配伍组合,不需大型设备、投资少、见效快,不会有大的风险。利用本技术、材料开发的系列产品,也可获得巨额利润!如果采取全方位合作开发,强强联合,开发系列产品,在这个全新的需求领域,必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8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机理电磁辐射污染防范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应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磁场中的导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随即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人类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一百多年前,电磁辐射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更是进入了一个电磁辐射的高利用时代。

不过,科学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时代的进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多次验证。人们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日渐感受到了它的负面效应。如各类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就在我们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时,我们所使用的高科技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又成为继室内空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内环境污染。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媒体上屡屡报道的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更是让人们感觉到了来自电磁辐射的威胁,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种莫名的痛恨和恐惧。

1电磁辐射污染:

所谓电磁辐射污染是指高压电、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自动化设备及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工作时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电磁辐射剂量的电磁辐射下,细胞就会被杀伤或杀死。随着信息技术产品的不断丰富,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辐射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另一个方面,信息技术要依靠电磁波,而电磁波极容易被干扰和破坏,由此会带来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这也是电磁辐射污染的一个方面。电磁辐射会造成所谓的“电磁污染”,人们也叫它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即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人体或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产生的危害现象。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可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有专家称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机理

人体是导体,可以吸收电磁场的能量。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的分子会发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过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场能而转化为内能,引起热效应。电磁场强度越大,则热效应越明显;电磁振荡频率越高,热效应越明显,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而且干扰人体生物电信息的传递。科学实验已表明,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两个方面——致热作用和非致热作用。

致热作用致热作用是指电磁波穿透生物体表层,直接对肌体内部组织“加热”(如同微波炉加热食品一样),即在高频电磁波作用下,物质的温度会发生改变。高频电磁波的致热作用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从而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乳腺癌、阳痿、流产、胎儿畸形等疾病。

非致热作用非致热作用主要是指电磁波对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危害,造成心悸、脱发、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和妇女月经失调等疾病。有一个典型的实验是这样做的:从鸡雏、猫的体内摘取出大脑皮质,用调制后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对其进行照射,发现有钙离子析出。钙离子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的浓度变化必然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3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范

现代生活,处处离不开与电子设备打交道。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手提电话、无线电仪器等无不产生对身体不利的电磁辐射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微波炉等均能产生各种数量不等的电磁干扰,我们如何防护呢?

生活中怎样才能防止和减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在购买电子产品是应注意证实该产品是否已经通过了CCC认证(国家对电子电磁兼容性的安全认证);尽量减少对高辐射产品的使用;尽量使用低辐射的产品,如低辐的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尽量使用坐机拨打电话,少用手机拨打电话。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最好在铃声响过一两秒或两次铃声之间接听,使用时头部和手机天线的距离尽量远一些。

有人说了,不买家电或是有也束之高阁不再用,污染不就没有或减少了嘛。好倒是好,可是要没了它们,咱们的生活就该倒退回从前的艰苦时代了。恐怕没人愿意放弃好生活而去过苦日子吧,多学几招防范措施才是现实可行之策。例如:

不要把家电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电,如电视、电脑、冰箱、收音机等,最好不要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手机等,还要尽量避免同时启用多种家电。与家电保持安全距离很有必要。距离越远,受电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电的安全距离是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日光灯为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还有一招就是吃东西。多食用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带心脏起搏器有条件的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显示屏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加速皮肤老化甚至导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9

关键词: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测试方法;辐射危害

1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其放射源

电磁辐射是一种普遍的物理现象,它是由空间共同移动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的。换句话说:电磁辐射就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放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辐射源通常分成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的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而这种电磁辐射源常常会被我们忽视和淡化!我们所一直关注的电磁辐射源,其实只是电磁辐射源的其中一种,即: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频电磁辐射源及工频电磁辐射源。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但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把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三种。

3防电磁辐射服装织物及面料

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对于电磁波的防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电磁辐射防护服装时,应了解防护服装所采用的面料,及其工作原理。www.133229.Com由于电磁辐射的频率高低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按其高频和低频辐射的特点,用不同的织物及面料进行防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需要材料有好的导电性或导磁性,所以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银、镍、铜的电镀纤维或织物、填充炭黑、导电化合物和吸波添加剂的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便应运而生,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磁屏蔽织物和面料。

制成方法:利用金属材料,如采用金属丝网罩隔离装置和用金属粉处理过的服装;利用金属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成纱,再织成布。

3.1防辐射织物、面料的一般分类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防电磁辐射织物有三种,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基料表面所形成的良好导电性能,使其具有抗电磁波的功能。通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屏蔽作用:

(1)合金纤维混纺:采用不锈钢纤维与其他化纤、棉等纤维混纺形成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耐洗涤、耐磨、柔软、手感好、透气、抗静电、防电磁辐射等功能。

特点:透气性好、服饰感强、耐洗涤、手感好。

适用范围:这种面料目前使用最广,其可以被制成各类防辐射服装,如医护类、孕妇防护类等。

(2)多离子织物:采用多种金属离子涂敷粘附在普通织物上,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的织物能保持原普通织物的性能、颜色和手感。

特点:柔软、透气、服饰感强、服饰使用范围宽。

适用范围:可以制成t恤、内衣、床单、蚊帐等。

(3)金属化织物: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普通织物表面牢固地“镀”上一层高导电金属层,形成电磁屏蔽织物。

特点:镀膜薄、附着力强、柔软、透气性好、使用频率宽、屏蔽效能高。其中,金属化织物是目前国内外最新一代技术产品,比前两种织物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工作频率宽、屏蔽效能高、使用领域广。

3.2屏蔽高频电磁辐射面料的类型

3.2.1混纺梭织屏蔽布

外表与普通面料一样,采用纳米金属屏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成,屏蔽纤维直径只有头发的1/12,比蚕丝还细腻柔软。

此面料经过及测试中心检测屏蔽效果达到99.9%(30db以上),同时保留了普通面料的柔软性、均匀性、透气性、耐洗性、致密牢固、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3.2.2纳米离子屏蔽布

采用高科手段,将金属纳米离子置入到织物的内部,从而达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屏蔽率达到99.9999%(70db以上),防辐射能力强,适合电子电器内部防辐射;电信发射机房、基站、电视广播雷达发射台等的电磁防护,可作为机器设备的覆盖物,或制成衣服的夹层,只可轻轻擦洗,不可揉搓。同时这种面料还可以起到远红外保健、抗静电、杀菌作用:能促进和改善人体浅表组织微循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对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3检测防电磁辐射面料的一般方法

(1)测导电性

用万用表检测到有良好的导电性,普通面料则没有导电性。

(2)用火烧屏蔽布

混纺布会剩下一层屏蔽丝网;而纳米离子布则剩下一堆金属粉末。

(3)使用手持式电磁辐射测试仪

有辐射时红灯亮,用防辐射布挡住后,绿灯亮,表明辐射已被屏蔽。

(4)包裹测试发

将手机等包裹在防电磁辐射屏蔽布或服装中,看其信号是否减弱。

3.4db和屏蔽率的换算

db和屏蔽率的换算率是:3db50%;6db75%;9db87.5%;

12db93.75%;30db99.9%;70db99.9999%;

3.5防辐射服db值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防辐射服装,首先要有服装的基本性能,比如可洗涤,透气性,穿着舒适性,同时要能满足家电的防辐射。除非在雷达,发射台等特殊高辐射场合,美国军用标准规定大于15db。一般家用电器,如防电脑,微波炉等的辐射,由15db即可。大于60db,99%的织物表面上可以包住手机的辐射,但大多是电镀金属的织物,洗涤几次就不行了。

4防电磁辐射服装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目前市场防辐射服装品种单一的情况,但我们可以将研发制作方向分为:金融、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疗、生活进行分类。在接下来的产品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产品的防电磁射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服装的防紫外线、防风、拒水、防污、防蛀、抑菌、防臭的功能。

我们必须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防辐射服装仍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如:品种太过单一、品种不全、屏蔽效果参差不齐且多为妇女防护用品如吊带、连衣裙等。二是针对防辐射服装世界上并未形成标准化的计算单位和检测方法。三是具有防辐射功能织物原理均为反射和吸收两种,而面料一般只有三种,要想达到令人更加满意的效果我们必须研发更新更好的材料,至于什么材料可以更好的使防电磁辐射功能在服装中进行应用,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的一项研究将有望填补国内外空白。一直从事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和健康素质方面研究的姚穆教授带着博士生们,动手制作检测设备,从无数种检验方式中得到逐渐清晰的规律,三年来,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检测方法。他们研究的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的检测与标准制定项目,如果通过国家认证,将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生产、检测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标准。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穿上放心、舒适的防电磁辐射服。

参考文献

[1]刘国华,王文祖.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的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2003,21,(6).

[2]王进美,田伟.健康纺织品开发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电磁辐射最强的地方篇10

现场测试一 防辐射服对单一来源的辐射真的有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各类防辐射服大量涌入市场,那么这些热销的防辐射服到底能够抵挡多少辐射呢?

记者通过中科院的推荐找到了一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电子检测的实验室,对一件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的防辐射能力进行了检测。

工程师陈峰介绍,整个实验就是用一个发射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建立一个信号传输路径。在校准好仪器后,陈峰把防辐射服挡在了接收天线面前。数值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所显示的地方约等于10个DB。10个DB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十分之九的信号被屏蔽捧了,只剩了十分之一。”陈峰介绍。实验结果证实,这种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虽然没有商家宣传的高达99.99%的防辐射能力,但也足够抵挡90%左右的辐射。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对于单一来源的辐射还是有效果的,但问题是现实生活当中辐射源都不是单一的,而且也不是一个方向的。那么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防辐射服还有效果吗?

现场测试二 复杂环境下,防辐射服反而会收集辐射

在实验室里,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复杂的辐射环境,工程师陈峰为我们进行了第二个实验。

陈峰介绍,防辐射服穿在身上,孕妇不可能不动吧?但一行动,波纹就会发生变化。“然后我们就看到波纹在有些位置,比如中间,反而变大了,也就是说电磁波在防辐射服或是孕妇装里边有反射,相当于对辐射进行了收集。”陈峰介绍,“有空隙让电磁波进入到防辐射服内,它反而跑不出去了,就相当于是多收集了一点。”

实验结果表明,穿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这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的。

根据电磁辐射的原理,在不穿防辐射服的情况下,有辐射照射到人体,人体会吸收一小部分,然后把绝大部分的辐射都反射出去。但如果穿了防辐射服,辐射会从衣服的下端、袖口等所有的缝隙射入,但却无法反射出去,而是在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辐射强度反而增大作用于人体。

据介绍,只有当一个人穿着像宇航服那样的全封闭式屏蔽服,人体才有可能不接触电磁辐射,但显然日常生活中这是不现实的。

专家说法

防辐射服只是心理安慰

在销售防辐射服的专柜,厂家用明显的标示细细列举电磁辐射对胎儿的危害,包括“肢体畸形、智力低下”等。

专家认为,日常家电等对胎儿完全没有影响,除非发生核泄漏或者长期接触大型发动机,在靠近强烈辐射源的环境下工作,其他情况一般不需要。市面上的防辐射服没有宣传的效果那么大,全是炒作,作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医生,是绝对不会向孕妇推荐防辐射服的,不但不会推荐,反而会告诉他们,这些是没有用的。

孕妇怀孕后要学会保护自己,减少靠近辐射源,如大功率打印机、复印机等。要穿防辐射服也可以,不过,要明白大多数防辐射服只能给你心理上的安慰。

防辐射产品需加强监管

既然生活当中电磁辐射无处不在,那么它们对于人体,特别是孕妇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专家介绍,在自然界中,辐射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能量的电离辐射,比如医院的X光或者是核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较大,但是一般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是接触不到的,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一般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

记者找到了一间标准的开放式办公室,对这间办公室的电磁辐射值进行了测算。试验表明,在一问开放式办公室的电磁辐射值比国家规定的防护限值要低100多倍,可以说这种环境下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随后,记者又到一位孕妇家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证明,一般家庭的电磁辐射强度也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防护限值。而且目前我国对电磁辐射规定的标准上限为12伏每米,也远低于欧美等国家的标准,也就是说面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我们根本无需担心。

另外,关于辐射对孕妇的影响问题,目前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在1991年刊登了《电脑辐射和女性流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结论性报告后,这一结论被广泛地引用和传播。此后,学术界再也没有出现过更新的观点这一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日常辐射并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市场热销的孕妇防辐射服也起不到防辐射的效果。那么这些市面上花样迭出的孕妇防辐射服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又该由谁来监管呢?

据记者调查,由于防辐射产品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所以它既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属于工业产品。防辐射服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也都还处在一个无人监管的空白状态。因此,对于市面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尽早给出权威的认定,给消费者一个明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孕期防辐射,推荐7个实用小招

1 别让电器扎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放在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2 勿在电脑后逗留: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3 用水吸电磁波: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等。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放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4 减少待机: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时间长了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 及时洗脸、洗手: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聚集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处,时间久了,易导致皮肤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套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在使用电脑后应及时洗脸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