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恩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7:11

幼儿感恩教育篇1

一、感恩教育从我做起

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会模仿我们,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关爱行为,我会及时地说声“谢谢”。如阳阳是班上调皮的孩子,但是他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情,他会给老师打水:“老师,你喝水吧。”每当这时我会笑着说:“谢谢!”他也会说:“不用谢!”我给孩子们倒牛奶喝时,孩子们一个个上来拿了奶杯就走了,阳阳却会说:“谢谢农老师!”我也高兴地表扬他:“不客气!阳阳你真有礼貌!”这时,其他孩子听见了也会过来说:“谢谢农老师。”不仅这样,每次家长配合了我的工作,我都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谢谢您!太谢谢了!”对班里的其他老师,我也同样时时怀有感激之情,她们帮助我做教具,给我做助教,我都会好不吝啬地对她们说声:“谢谢!”就是这样,我给孩子们树立了感恩的榜样。

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关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

1.开展 “感恩教师”的主题活动

(1)帮助老师做一件好事:收拾玩具、图书;擦桌子;帮老师接杯水;帮老师捶捶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很乐意为老师做的事情。(2)给老师送一个节日祝福:祝老师节日快乐!祝老师越来越年轻漂亮!祝老师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这都是发自孩子内心的祝福。(3)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或制作些贺卡等作为礼物送给老师以表达感恩之心,也可以通过抱抱、亲亲老师等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开展“感恩同伴”的主题活动

(1)说说哪个好朋友给了我什么帮助:豆豆帮我垫毛巾了;韩雨帮我脱衣服了;洋洋帮我拿书包……让孩子去发现好朋友给了自己帮助,从而培养孩子的感激之情。(2)和同伴共同解决困难:我和天天一起把椅子搭好了;我和小明一起把被子叠整齐了;我们男孩子一起把玩具都收拾好了……让孩子们意识到团结的力量,从而学会相互合作,学会相互帮助。(3)和同伴相互分享:我鼓励孩子们把家里好玩的玩具和好看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一开始,孩子们都是拿着自己的玩具独自在玩,谁碰了就跟谁急。针对这一现状,我现场就编了一个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孩子们立刻明白了好东西应该一起分享的道理。“我请你玩我的玩具,她可以变形的哦。”“你想看我的书吗?我的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喜羊羊。”“我们一起玩吧!”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的心里是何等的欣慰啊!

3.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

(1)对父母表现出自己的爱。(2)为父母做一件事。(3)对父母说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4)学会和父母亲密交谈。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引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让幼儿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亲子作品制作、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等等,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与家人合作的乐趣,让他们意识到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从而让幼儿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有着很明显的进步。韬韬妈妈就很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我一出差回来,我儿子拿着纸制的花对我说‘节日快乐!妈妈我爱你,你辛苦了!’我真的好感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反馈,孩子一回家就给父母倒水,还比以前有礼貌了。为此,我专门制作了一些表格,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其知道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更懂事了,更有礼貌了。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学会感恩与回报。

三、感恩教育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可以利用社会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我园组织幼儿观看新闻,当看到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时,孩子们流露出了难过和悲伤的表情,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此时此刻,我们能做和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纷纷说:“我买个蛋糕给他们吃!”“我买肉给他们吃!”“我想请他们来我家住!”……稚嫩的语言蕴涵着浓浓的爱意,让人怦然心动。之后,幼儿园组织孩子们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把代表自己心意的爱心款放进捐款箱中。青海玉树地震后,孩子们也积极捐款,送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当孩子们了解到我们附近的一些乡村还有很多贫困的孩子时,孩子们都想去看看他们,于是我们幼儿园组织了一个以家庭为单位,自驾车到隆安贫困乡村小学进行“手拉手”的活动。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行进,孩子们看着幽深的山谷说:“在这种地方也会住着小朋友吗?”花了大半天时间,我们来到了小学校园,校园里仅有的20多名小朋友跑出来迎接我们,孩子们的眼眶很快都湿润了,“妈妈,我有点想哭。”豆豆说。很快,孩子们就坐在一起交流了。之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拿出学习用品,还有自己画的画送给山区小朋友,还把幼儿园捐到的善款交到了小学校长的手中。最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区小学,心有所思地回城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教育,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了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四、感恩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幼儿感恩教育单靠幼儿园老师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如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对老人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孩子们在无形中也将慢慢地学会感恩。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家园联系对共同培养幼儿的感恩心态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的有利条件,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家长反馈表、评价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感恩教育中,我们要让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幼儿感恩教育篇2

“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很多人的呐喊,喊出的应该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应从小让孩子学会感谢、感激和感动。当今社会,孩子得到深爱,却不知感恩,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培养,造成孩子们个性的扭曲和坏习惯的滋生。要知道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孩子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当今社会荣辱观中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的重要标志,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与自然,创建良好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文明素养。因此,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感恩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一、情——感受体验、感悟恩情

感恩教育并不是直接向孩子传授大道理,而是激发孩子内在的情感,让他们感受体验并在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过程中领悟恩情。因为幼儿的情感是直观具体的,他们既需要成人的关心呵护,也需要体验成人的爱意和恩情。我们要通过创设感恩的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感化,让幼儿受到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感恩的情感,不断强化对恩情的体悟。如在幼儿园里创设自然角,动物饲养角,引导幼儿通过亲手浇灌、饲养照料,惊喜地发现小动物、小植物不断产生变化和成长,此时他们对自然的情感悄悄萌发了,在感受小动物、小植物的可爱之处,真切体验自己所付出的爱心喜悦。由此,教师借机因势利导,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和快乐幸福的生活,是与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照料分不开的,激发起幼儿对父母的哺养之情的感激,自然滋生感恩的情怀,逐渐学会珍惜他人的恩情,尊重他人的感情,心怀感恩去善待周围的人事物。

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让孩子感受到爱:如晨间接待时热情招呼,以抚摸额头、拉拉小手的亲热方式欢迎他们入园。在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拥抱他们,分担他们的忧愁,在离园等待时和孩子聊聊天,安慰安慰他们,孩子生病时主动打电话到家里关心,激发班级幼儿对生病孩子的关、爱之情。看到小植物、小动物受伤及生活中遭受着不幸的人,引导幼儿去关心同情他们,在心里产生怜悯和关爱的感情,而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关爱行为,应该引导幼儿不惜吝啬地说声“谢谢”,并在内心心存感激,时时记挂他人的帮助和爱护。我们要在周围的家庭生活中营造对幼辈关心、对朋友友善,对长辈孝顺的充满温情的生活氛围,在孩子的生活中培育感恩教育的沃土,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孩子从小感知体验“孝敬”和“感恩”,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对于幼儿而言,感恩教育中的“情”尤为关键,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催化剂,感恩教育应在幼儿切身体验和感受恩情的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为感恩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动力,并以良好的情感倾向伴随感恩教育而深入。

二、知——了解认识、唤醒意识

幼儿对感恩的认识,产生于感恩的意识。丰富幼儿对感恩的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这就是对感恩的认识和形成感恩的意识。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只有“知之深,爱之切”,应着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使他们知道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唤醒感恩的意识,强化对感恩的认知。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在接收和施予,成长、成才、成家、立业,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我们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因此施恩与报恩是互相促进,施恩就要报答,才能在困难之时获得别人及时和诚恳的帮助。这是对施恩与报恩关系的认识,也是对感恩更进一步的认识,需要我们慢慢地让幼儿认识的重要内涵。

让幼儿产生感恩认知的方式有多样,听故事、看碟片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教师生动讲解或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交流,能让幼儿明白感恩的道理。如“乌鸦反哺”“孔融让梨”“漂母的一饭之恩”“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等,这些小故事不仅使孩子对感恩的认知得到加强,从中受到良好的感恩熏陶,还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善根,产生感恩意识,进一步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感恩认识,获得深刻的感恩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典范,也是幼儿获取感恩认识的有效方式。例如,我班上有个名叫心怡的小朋友,富有爱心,只要看到班上谁东西掉了,就会自觉捡起来;小朋友摔倒了,她会把他扶起……。这时我就会马上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她:你们看,心怡小朋友多么关心班级,图书架上的书乱了,她会主动整理好;看到玩具掉在地上,她会主动捡起来收放整齐。老师的话刚说完,其他小朋友立刻学着他的样子做起了好事。在心怡小朋友的榜样示范和影响下,班级其他小朋友也自觉地关心班集体,爱心和责任心大大地增强了。通过孩子教育孩子,能让幼儿直接地学习和模仿,形成正确的认识,产生感恩教育的良好效果。此外,成人的榜样也是幼儿学习模仿,产生感恩认识的直接范例,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为幼儿提供认知和学习的榜样。如教师平时对智障孩子的不尽关爱,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细心地照料他们,并为这些孩子创设表现的机会,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深厚的爱心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让其他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共同献出一颗爱心,不嫌不弃,接纳关心他们,与他们结成好朋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中教师为幼儿树立了爱的榜样,给幼儿提供了直观的认识,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爱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让幼儿识恩、知恩,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认知的良好榜样,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三、行——练习践行,养成习惯

感恩教育最终应让幼儿养成会感恩、会施恩的好习惯,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情知行合一,形成感恩的自觉行为。“行”的实现是感恩教育的标志,孩子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的,光说不做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情知行合一,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真实生活环境中去练习、实践和行动,逐渐形成自觉感恩的行为习惯。

从开展自我服务实践入手,让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为感恩行为储备必备的技能。从小班下学期就开始培养小值日生,帮助分发碗筷、浇灌花草、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利用中、大班每周劳动日,组织幼儿清洗自己桌椅、洗晒玩具,整理学具、用具,自己叠被、穿衣、系鞋带等,让孩子在自我服务中学习承担责任,以培养爱劳动、关心集体的行为。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使用玩具做到“三轻”:轻拿、轻放,轻使用,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爱惜玩具的教育。其次,家园密切配合,大胆放手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体验父母生活、工作的压力和艰难。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在外边玩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分享与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活动与渗透教育相结合的手段,创设教育环境,直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我们抓住节日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主题教育。如“五一”节感谢劳动者的教育,“六一”节感谢成人培养的教育,“九月十日”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十一”国庆节的热爱祖国的教育。并以节日为主题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在“母亲节”开展了“爱妈妈”系列活动,有亲子讲演活动“夸夸我妈妈”,有“母爱颂”现场作画,还有亲子手工活动“花儿朵朵献妈妈”等。在“重阳节”开展了尊敬长辈的系列活动,包括朗诵诗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您真好》、歌舞表演《感恩的心》、亲子互动《我喂爷爷奶奶水果》等感恩教育内容。幼儿在唱、演、诵、画、讲、分享、制作等各项活动中,深深的体验爱、感激爱,并发自内心的想回报爱、付出爱,此时的亲情与爱心、感恩与教育得到了升华。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都说:“孩子变懂事了,知道了父母的辛苦,能经常帮助我们做一些家务事,听话了也不会吵着父母要这要那物品。”可见,主题系列活动和渗透教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爱的情感,并使幼儿亲身实践爱心行动,深化了情感体验和认知行为,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感恩行为。

幼儿感恩教育篇3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亲朋好友给予我们关爱和帮助;感恩祖国给予我们的百般呵护;感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鸟语花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足以反映出感恩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三代人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辈的百般疼爱和诸事的包办代替,使他们的个人中心意识不断强化,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享乐,根本不懂得去感恩。因此,在幼儿园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已是势在必行。

一、把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每天早晨,当我踏着朝露走上工作岗位时,迎来一张张充满稚嫩而又透着灵气的笑脸时,我的内心洋溢着无比的自豪与满足。当你为他们做完晨检时,总能看到一个个深深的鞠躬;当你把一碗碗饭菜盛放在孩子面前时,总能听到他们那句: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户外活动中,阳阳的皮球滚得老远,佳佳主动跑过去帮忙捡回来,阳阳依然不忘回赠一声:谢谢!孩子们玩得大汗淋淋时,老师为他们轻轻擦拭滚落的汗珠时,仍旧能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谢谢”。这些看似细碎的生活琐事,却无时无刻地见证着师幼与同伴之间浓浓的感恩情怀。

二、把感恩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在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时,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地震了……》的主题活动,通过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资料,让幼儿说说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了该怎样逃生?地震灾区的孩子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懂得地震是怎么回事的知识,知道地震发生后的逃生自救知识,而且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震发生后许多孩子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也需要我们小朋友的关爱,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关爱行动,他们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献给灾区小朋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以此表达他们的爱心。更重要的是本节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从中体会到给予他人和自己的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是知恩报恩的美德。同时,也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心存感恩之心。

三、把感恩教育融入重大节日中

每逢节日来临之际,我们都会做好周密的安排与部署,将当月的主题与节日结合,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向幼儿介绍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意义、节日的特色等,同时结合感恩教育,以节日为契机,让幼儿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深入了解这些节日的重大意义,懂得家人和身边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对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帮助,从而学会感恩,明白如何感恩,为什么要感恩,要对什么人感恩,采用怎样的方式感恩。如:三八妇女节时,我们以班为单位开展了“我为妈妈送祝福”的绘画活动,要求幼儿每人画一幅表现妈妈辛苦或爱妈妈的画面,同时送上一句温馨祝福的话,送给妈妈并讲给妈妈听,还要求他们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给妈妈捶捶背,给妈妈端一杯热茶或给妈妈洗洗脚……,体验妈妈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学会关心、照顾妈妈,心存感恩之情……

四、把感恩教育融入家庭生活中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站,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孩子最可效仿的榜样。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就不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现在的家庭往往只重视智力投资而忽略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有一个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懂得学会做人,远比学会知识来的得重要。教幼儿学会感恩,让他们时时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从小用心去培养。而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家庭是幼儿感恩教育成长中的一片沃土,而家长正是这片沃土的培育者。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要让有幼儿从小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团结同伴,父母首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为父母,要学会感谢孩子所带给我们的快乐,感谢朋友和社会给予我们的信任和帮助。幼儿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时,应以具体的生活事件来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等活动,这会给幼儿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与此同时,父母自身也要用自己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做好感恩的表率,当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帮助了父母时,父母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感谢幼儿的这种施恩行为,让他体会施恩的快乐。父母是幼儿施恩的榜样,这样的示范工作,能促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去知恩、报恩与施恩。

幼儿感恩教育篇4

【中图分类号】G【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89-02

在幼儿园中,经常可以看到自私、霸道、不讲道理,缺乏同情心和没有爱心的孩子。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没有说一声“谢谢”;孩子把大小便便在裤子里,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孩子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孩子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小朋友准备了生日礼物,当快乐的生日歌声响起时,孩子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却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和同伴的友情……

威克斯勒研究得出:关心他人、包括对他人痛苦的情感反应(移情)和试图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在儿童出生的第二年就开始出现了,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对他人是有责任的。还有研究成果表明,幼儿园(3—6岁)里的孩子已有了明显的个性倾向,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性格,可见幼儿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主要时期之一。因此,对3—6岁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呢?我们认为,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关爱和分享,知道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父母、老师和同伴;关心周围的世界,爱护玩具,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分享自己的快乐。其次,要让孩子学习掌握生活中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做客的礼节;会根据具体情况与父母长辈打招呼,接受别人的帮助会表示“感谢”等。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初步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关心他人的习惯;体验老师和父母的辛劳,珍惜别人的劳动。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小班的关爱和分享”、“中班的礼仪培养”和“大班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我园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切入口,对3—6岁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及活动内容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认知水平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一)小班

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因此,感恩教育应尽量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在小班,我们选择的教育目标是关爱与分享,具体是:1.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也愿意亲近花草树木和小动物,初步体验爸爸妈妈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初步理解老师对他的关爱;2.能跟随老师参加集体活动,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与喜欢的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体验其中的快乐;3.在成人的提醒下乐意招呼他人,并进行简单的应答,能借助动作、表情、语言等,表达感受,会说“谢谢”“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在实践中,根据学习活动教材和生活活动教材的内容,我们创设了“爸爸妈妈好”、“妈妈的节日”、“朋友的生日”、“想让你高兴”等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家及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分享的快乐。例如结合“三八”妇女节,小班开展了“我爱妈妈”的感恩活动,邀请妈妈们来参加。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扮演孕妇,体验妈妈怀宝宝时的辛苦和不便,同时通过给妈妈捶捶背、倒杯水,对妈妈说句“我爱你”的悄悄话以及打扮妈妈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让孩子体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当妈妈们看到自己3岁的宝宝说着“妈妈我爱你”,“我来给你捶捶背”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也将这些感人的镜头拍录下来,让孩子们再一次观看宝宝爱妈妈、妈妈也爱宝宝的镜头,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二)中班

在中班,我们制定的教育目标是文明礼仪的内容,具体是:1.尊敬父母、长辈、老师,尊重身边人的劳动,得到他人的帮助会主动说“谢谢”等;2.乐意接受成人的指令并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努力学会整理物品、端饭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礼仪,如与人交谈的礼节、公共场所的礼仪、作客的礼节等。学做心中有他人的文明人。

实践中,我们创设了“学做小客人”、“水果超市买水果”、“照镜子”等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说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掌握一些公共场所的礼仪。在进行这样的系列活动之后,很多孩子回到家中也影响着家里的成员。有许多家长跟老师反馈,说孩子经常会告诉他们,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说话,上楼梯要靠右走等。孩子们俨然成了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和小淑女。

(三)大班

在大班,我们侧重于孩子责任感、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具体目标是:1.了解不同职业的人及其劳动的社会意义,学会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学会向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表达自己的谢意,懂得对帮助我们的人心怀感激;2.能主动为身边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大班中的实践,我们通过“我和书包做朋友”“我的小天地”等主题教学,培养幼儿的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结合“下课十分钟”、“我的计划”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学做小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减轻父母负担,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学习后,孩子回到家里,不仅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学习用品,更重要的是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懂得关心父母。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二、家园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更加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感恩教育总是努力争取家长的参与,与家长积极沟通与互动,争取“三做到”。

第一,做到家园对感恩教育达成共识。我们聘请专家到我园进行感恩教育讲座,引起了家长的共鸣。让家长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

第二,做到家园对感恩教育沟通互补。教师通过网站、家长园地、感恩墙等方式告知家长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以外的情感趋向,如是非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行为能力等。并对感恩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

第三,做到家长对感恩教育的配合实践。每周把感恩教育的具体要求印发给家长,要求家长创设与之适应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以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等,使孩子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引导并帮助孩子完成感恩任务。把感恩教育放在家中来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家园教育的切合力。其实我们的孩子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双眼。

在进行感恩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家长的家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感恩教育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爱的教育观,掌握了许多情感教育的方法。感恩教育也改变了很多家长的错误教育行为,提高了家长自身素质。

三、建议

(一)因材施教

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感恩教育也要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自信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友爱的个性为主;对待冷漠的幼儿,应以培养热心、善良的品质为主等。根据不同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持之以恒

教育是一件缓慢优雅的事业。幼儿的感恩态度和行为,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情绪、突发事件等变化而出现反复,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让幼儿多体验、多感悟、多积累,最终养成好品行。

(三)走向社会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应多内容、多角度、多渠道进行。除了爱的教育,自尊与尊重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外,还有珍惜生活和环境、做心之所喜的事情、参加公益活动等等。这些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与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个感恩教育的大氛围。

幼儿感恩教育篇5

一、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目睹当今的孩子,大多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他人索要,却从不知道要感恩,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孩子大小便在身上,奶奶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以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下雨天,年老的爷爷撑着雨伞去学校接孩子,怕孩子湿了,还把他背在背上,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苗中的独苗,从小到大,长辈们给予他们的太多,以至于他们觉得长辈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其次,感恩教育的缺失,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此外,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种种没有感恩之心的事实,也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迫在眉睫!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是感恩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人一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并将家教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教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它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进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是有利于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家长对幼儿园、学校这些专业教育机构的感恩教育应积极地配合,积极地参与。

三、身教胜于言传,感恩家长需率先垂范

身处发育期的孩子年龄小,模仿能力和好奇心极强,可塑性大,好的榜样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正能量。因此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家长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要讲太多的道理,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帮助父母时,父母要有敏锐的体察,并及时考虑感谢幼儿的施恩行为,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身教胜于言教,做父母的首先要做孝敬老人的楷模。树立“仁爱之心”,常存“感恩之念”,上敬父母、下爱子女、宽容友善、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榜样示范能够促进其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与施恩,为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感恩教育才会结出硕果。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让自己的美德去启迪孩子的心智,滋润孩子的心灵。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线,生活中你在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你。

四、感恩教育,多管齐下

幼儿正处于一种发展性的自我中心阶段,难免表现“小气”“霸道”等现象,家长要了解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相悖的行为,以避免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的心理;同时,又要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培养其感恩意识。

我们的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文化知识,更要重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感恩教育要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务远,多讲一些《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经典故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尊重老人,关心理解父母,为家庭分忧等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大声的说:“谢谢”。如,经常引导孩子“孝敬爷爷奶奶的宝宝是最棒的”,“谁最辛苦啊!”,“妈妈我来帮你”,“妈妈我来帮你揉揉肩”,“奶奶我来帮你捶捶背”,大人生病了引导孩子来关心和照顾等。孩子是最纯真的,只要你给他创造一个机会,他就会将“爱爸爸爱妈妈”的语言化为实际行动,你要及时感谢孩子的施恩行为,“妈妈真高兴,宝宝真懂事”,“谢谢你”等。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孩子的眼中看到浓浓的自豪感,看到他施恩的快乐。

家长在家里可以经常安排一些定量的劳动要求,有机会带孩子深入贫困山区,体会那里孩子生活的艰辛,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体会生活的辛苦,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苦,同时也增多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促使家庭关系更加融洽,孩子也会变得懂事,更会懂得尊重他人。

幼儿感恩教育篇6

【关键词】感恩教育;知恩教育;良好品质;行为习惯

一、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幼儿园是孩子的一片乐土,也是对孩子启蒙教育的一片小天地,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应当引入幼儿园,给幼儿一个充满着爱的良好氛围,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学会感恩,怀有感激之心,爱爸爸妈妈、爱亲人、爱同伴。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幼儿阶段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内容。

二、如何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

1.通过教师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培养幼儿的知恩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是相互依存的,让幼儿知道处处有感恩,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教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同伴对我们的帮助之恩,所以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之恩细化提高幼儿园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知道感恩,知道爸爸妈妈及亲人爱我们,同时我们也要爱他们,知道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和修养,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2.通过教师感恩教育的态度,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感恩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爱的教育。幼儿期是一个人的启蒙阶段,为其一生奠定了基础,幼儿教育不容忽视,而感恩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我们从小要重视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知道“知恩图报”的意思,通过知恩感恩学会如何图报自己的爸爸妈妈及亲人、同伴、他人,怀有一颗感激之情,培养一种优良的品德。3.通过教师的教育手段,让幼儿做到知恩感恩。由于幼儿年龄小,我们应该让幼儿从小事做起,在和身边的人包括爸爸妈妈、亲人、老师、同伴交往期间学会感恩、实施感恩。一是通过“感恩”主题活动进行教育。我们通过一些传统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来开展各种感恩活动,让幼儿感恩自己,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伙伴等,在一个充满感恩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知道如何感恩与回报。二是开展“感恩”教学活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孔融让梨》、《乌鸦反哺》等故事,使幼儿在故事情境中首先有一个感恩意识的形成;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社会不同的角色来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到感恩的情感。还有让幼儿学唱感恩的歌曲,以及在生活中让幼儿懂得感恩、学会感恩。4.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做好家园配合,使感恩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以身作则,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儿,让孩子在心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家庭教育也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一个重要场所。一是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他跟在大人的身边,在接受别人礼物或帮助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二是让家长开展礼貌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家人。老师要指导家长教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三是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四是让家长、孩子进行互助教育。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要提醒家长不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情,指导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家长帮孩子穿衣服,孩子帮家长拿拖鞋,家长帮孩子盛饭,孩子帮家长拿筷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家庭教育入手,使幼儿形成初步的感恩意识。总之,感恩教育活动在古代就已经被提出,国内外都已经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幼儿感恩之心需要从小抓起,使我们的孩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爱充满整个世界,让幼儿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打造孩子一生幸福的幼儿教育-家园同步“学会生活”课程探索[m].少儿出版社.

幼儿感恩教育篇7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基本道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视其为“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在孩子心中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顾,偶尔有一点不如意,还要大哭大闹。当前的幼儿教育,家长又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缺乏爱心,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脆弱、敏感、任性等性格。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尤其是幼儿园更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家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础

(1)在家里开展礼貌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家人。老师要指导家长教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

(2)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他跟在大人的身边,在接受别人礼物或帮助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

(3)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4)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要提醒家长不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情,指导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家长帮孩子穿衣服,孩子帮家长拿拖鞋,家长帮孩子盛饭,孩子帮家长拿筷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二、幼儿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关键

(1)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的偶像和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在接受社会各界帮助时应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在幼儿表现出的关爱帮助行为时,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2)抓住日常生活环节培养幼儿的感恩心。“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3)抓住节日活动环节培养幼儿感恩的心。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们要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心。如国庆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到红西路军纪念馆观看革命烈士雕塑像,跟孩子们讲讲他们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业绩,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孩子们树立对革命先辈的爱戴和感恩之情。还有“三八”妇女节,我们也可以请来孩子们的妈妈,让她们谈自己的工作,谈谈是怎样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使孩子们切身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拳拳之情,从而让孩子们心存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的关心和呵护。通过这些节日感恩活动的开展,可不断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将感恩的种子长成一颗感恩的大树,回报家人和社会。

(4)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仅把眼光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凭借这教材内容,随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目前幼儿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就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教师要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黄香温席》、《乌鸦反哺》、《探母》、《哭竹生笋》、《羊羔跪乳》等,在晨间谈话、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尤其是《三字经》、《弟子规》,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

三、社会教育是幼儿感恩心强化的平台

幼儿感恩教育篇8

一、首先要有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知恩图报的教育,其前提是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恩惠,应让幼儿认识到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从而学会关心别人、感激他人。有些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让孩子变得唯我独尊,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完善。幼儿园教师通过实际的生动事例,要点拨幼儿知恩,通过开展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认知,唤起幼儿心灵深处善良的天性。通过移情和角色互换,让孩子懂得他人的情感,感受父母的无私奉献。

二、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感恩

“感恩教育”应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学会感恩。让孩子知道,并非大恩大德才叫报恩,对父母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都是报恩,如:主动问候父母,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没有下班的家人,帮助家人招待客人,与小客人分享食品、玩具、图书……教师要引导、教育幼儿将感恩意识转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心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三、榜样的示范

幼儿年龄尚小,强化和模仿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所以榜样示范作用尤其重要。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如幼儿表现出关爱行为时,不吝惜说“谢谢”,当面对家长时要尊敬家长,家长帮助教师做了什么要当面感谢并在班上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表达对家长的感谢等。其次,要多挖掘幼儿中的典型和榜样,及时表扬。再者,要发挥家庭中父母的示范作用,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在假日带上孩子看望双方的老人,每逢节日或老人生日和孩子一起庆祝,对于帮助自己的人要表示由衷的感激,做好感恩教育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教育。

四、以各种节日为依托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带有感恩色彩的重大节日: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感恩节等等。我们要挖掘节日内涵,可以在这些节日里让幼儿为妈妈做一些事,对妈妈说声“我爱你”,给妈妈一个拥抱、唱首歌、送句祝福;让幼儿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社会礼仪规范,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使他们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人。比如,“三・八妇女节”之前,班级教师提醒爸爸与孩子一起为妈妈过节――先帮助孩子回忆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回想妈妈都为家庭立了什么功;然后,爸爸可以私下里和孩子一起制作节日贺卡,或一起给妈妈画一封信,孩子想说的话可由爸爸,也可以在送信时由孩子亲自讲给妈妈听。通过此活动,孩子一定会对妈妈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必定会为妈妈的节日积极做准备。这些对妈妈而言,绝对是特大的惊喜,对孩子而言,也是难以忘怀的。又如,重阳节前,班级教师提前请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做好调查表“爷爷奶奶的一天”,让孩子了解爷爷奶奶一天都做什么,为自己爷爷奶奶做了哪些事情。邀请爷爷奶奶到幼儿园给小朋友讲爷爷奶奶的故事,培养祖孙亲情,让幼儿萌生尊重和关爱老人的意识。这时候,孩子对他人、对人生、对社会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和看法,孩子的关爱之心就会被激发。

五、把活动深化为经验

幼儿感恩教育篇9

1幼儿园寓感恩教育于活动之中

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二个家,幼儿园教育对孩子们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让他们从中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1.1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一是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重阳节”时幼儿园邀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小朋友一起共庆重阳节,感谢爷爷奶奶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晚辈们!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二是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环境创设,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逐渐萧条。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歌曲的第一段体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而第二段的转折非常迅速,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对我们成人来说,花开花落,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想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要不然会害怕呢?我们的老师进行这个活动时,将散文《落叶》的部分内容与歌曲相结合,给歌曲中间添加了一段,将歌曲的情绪很自然的作了调整。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呢?“小树叶飘飘,飘呀飘呀飘,飘到了妈妈的脚下,抱呀抱呀抱成一团,温暖树妈妈”。改编后的歌曲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那么今天回家后的亲子活动就是“我给家人送温暖”,于是孩子们有的给爷爷洗脚,有的给奶奶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使孩子能够成为一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充满爱心的人。

1.2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二是在教学中开展。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三是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2加强幼儿园感恩教育

幼儿感恩教育篇10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感恩教育;感恩

幼儿时期是人生品质和个性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从小进行感恩教育。幼儿时期的情感教育,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幼儿家庭是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心理思维和行为举止方面造成影响。家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就要从细节抓起,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潜意识的告诉孩子感恩的重要性。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塑造幼儿优秀品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当今社会中,无论是交往还是任职,都十分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感恩教育,在幼儿时期进行教育才是最可行的。而幼儿家庭是形成幼儿感恩品质的重要场所。

1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我国家庭的传统意识是“养儿防老”。因此,在对子女的教导中,多是期望子女能够知孝、懂孝。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都有很大的转变,但我国家庭教育还是比较注重对孩子“孝道”的培养。“孝道”即“知恩图报”。不懂对父母知恩图报,则没有德行可言。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要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这样才能让幼儿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知恩图报。无论是社会文化氛围,还是家庭教育内部,都十分期望和需要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家庭是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幼儿是全方位的接触,在生活点滴中便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尊敬父母、孝敬老人,都要求父母运用实际家庭情境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对幼儿产生影响力。家庭具有亲缘性,父母对幼儿施恩最直接,也最多。因此,幼儿最初需要感谢的人就是父母。家庭生活充满亲情,而且丰富多彩,因此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载体。幼儿接受专业教育机构之后,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才能达到一致的家庭、校园教育效果。幼儿家庭内实施感恩教育,不仅比社会其他区域和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而且在教育的条件、方法和内容上都有极强的优越性。

2感恩教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1家长做好感恩的表率作用

幼儿时期属于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常常会表现出“霸道”、“小气”的性格。作为家长,要先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特点,进行逐步的引导。幼儿常会进行自我的小破坏,并且目中无人,家长要先允许孩子这样做,防止幼儿心理上出现逆反。同时,家长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用一些生活小事例,来正面的引导孩子,培养他的感恩意识。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给孩子树立榜样,讲一些感恩的小故事给孩子听。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孩子在心性上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孩子在家庭的生活中做了一件感恩的小事,父母要及时的感谢,并对其夸奖,给予一些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让孩子感受到了施恩的快乐。父母做好了榜样,便能正确的引导儿童进行施恩和报恩。

2.2家长教导感恩的真正意义

感恩教育,并非完全的是知恩图报。我国古代也出现过一些感恩的异化行为和事件。感恩意识的扩大化,会造成道德的悲悯,也许会危及自身的安全。知恩图报,也有承受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感恩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感恩的真正意义。让孩子了解什么才算是恩,什么才不算是恩,如何才感恩。感恩是表达感激之情,并非完全指物质上的给予。感恩是个人自愿的行为,并不是交换,也不是压迫。除此之外,知恩和感恩不能成为个人的心理负担。在社会当中,也有些特殊的感恩过程,当对方给予自己帮助时,期望自己也能够给予对方同等的帮助或者是更大的报答。而这,无异于是东郭先生和蛇。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普及教育,让孩子明确感恩的真正意义。讲故事、模拟实例,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不应过度扩展感恩的范围,这样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3家长注重孩子的“知行合一”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而要付诸于行动。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各项发展,既提高孩子的行为能力,也要促进孩子的经验知识增长。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是连为一体的,不能够单独的进行培育。家长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行为举止方面的能力。

感恩教育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文教育,但不能只是停在生活经验上。家长要注重感恩意识的教育,注重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激发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2.4家长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

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是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来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感恩。大部分的节日活动都有着感恩的元素,例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妇女节等。在这些节日活动中,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卡片、图画、礼品送给自己的长辈,表达感恩。通过小小的节日活动,幼儿的心里也渐渐的形成了关爱长辈的感恩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优良的感恩传统。父母从细节出发,端正孩子的感恩观念,便能够让孩子将感恩之心落实于实际行动中,形成感恩的习惯。给父母洗脚,向上门帮忙的叔叔阿姨道谢。这些小事都会让孩子养成感恩的习惯。

结束语:

感恩教育离不开幼儿家庭教育中培养。而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种种事情,都会影响家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家长需从小事入手,让孩子形成感恩的好习惯,将感恩意识付诸于行动。感恩教育要以体验式的教育来教导幼儿。细节、故事教育等等,都是家庭感恩教育的好方法。当然,要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变化规律着手,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处于周围真实的知恩、感恩环境中,体会到他人的帮助,激起感恩的感情,做出知恩报恩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冯婉桢,叶平枝.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