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8:38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1

任何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强化机电设备质量是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的重要一项,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元素。因此,必须严格把控机电设备的质量,制定标准的考察规格,才能使煤矿机电管理长久的发展。而煤矿机电设备是需要积极维护的,应及时检查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达到质量标准。在规范标准中,需提高管理人员及领导的认真度,使他们认识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使用相互监督的方式来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在机电设备的使用上实现全程标准化运作。

2合理分配任务

强化管理流程,设置人员配备。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应按照几个方面进行人员配备,按照设备、类型、系统分类进行分配,划分所属的责任范围。将工作落实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任务,严格把控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3.1定期检查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的特点比较明显,在生产工程中密集型较强。基于中国煤矿产业的现状,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十分令人堪忧。一些老旧的设备仍然在煤矿生产中使用,不但没有及时更换设备,还没有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煤矿产业多属于体力劳动,基于人们对产煤量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矿企业经常出现设备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加班的现象,透支体力的劳动会严重影响生产的安全性。强化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使煤矿生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煤矿产业逐渐增加,发生矿难的频率也不断加大,其中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因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查不够严格,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准的检查,并且检测不及时,检测时方法不规范所导致的。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制可以明显地降低矿难的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做到安全生产。

3.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

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对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障了设备管理的水平,动态化管理不再是定义。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来设置系统的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技术中,时刻监控每个工作人员及设备的情况,做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将工作按照种类划分,管理上实行相互监督的方式,并进行定期的考核。特别是机电设备的操作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可以上岗,这样才能加强管理制度,提高设备高效的运行,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3.3提高安全意识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还要提高设备检测技能、安全评价能力以及发生事故的处理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将要发生的事故解决掉,将已发生的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逐渐走向零事故生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不但可以在机电设备管理上促进设备运行标准化,还能使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促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4结语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2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13〕99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巩固、深化和提升,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推进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上见实效,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我市煤矿安全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全市煤矿安全、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全市煤矿安全事故总量控制在达州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杜绝较大及以上煤矿事故,实现全市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年初组织煤矿全体从业人员开展“新安法”宣讲教育培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二是督促煤矿及时送培矿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增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三是组织煤矿职工开展“五大灾害”防范、自救互救知识和岗位技能全员培训。煤矿班组长以及新工人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老工人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结合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3—5月认真开展好春节后煤矿复产复工工作,切实做到“隐患治理行动查出的隐患未整改结束的不得复产复工,不安全不复产复工,不达标准不允许生产建设”,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机械化、水害普查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力度。一是督促船儿河坝煤矿和万田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井;二是督促红旗煤矿和陈家湾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机械化矿井;三是督促文家岩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水害普查治理示范矿井;四是除攻坚战要求达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矿井外,督促其它所有生产矿井必须在2015年10月底前达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矿井在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前必须达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要求(停产停工煤矿除外)。

督促各煤矿全面摸清本矿区水、火、瓦斯、煤层自燃等隐蔽致灾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严防隐蔽致灾因素引发安全事故。一是督促长石煤矿、船儿河坝煤矿、文家岩煤矿、右岸口煤矿、同兴煤矿、红旗煤矿、徐家湾煤矿、长石二煤矿、龙洞沟煤矿、刺竹沟煤矿、洞湾煤矿今年内按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红欣煤矿三井、万田煤矿、关田坝煤矿、黑石溪三煤矿、赵家河煤矿5家停产停工煤矿在复产复工后按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二是督促设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建立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机构,配备人员,完善措施,配齐设备;三是督促所有煤矿编制完成《水患现状调查报告》和《水温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落实探放水制度,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建设。

一是督促我市各煤矿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支撑的技术管理体系,配齐配强采掘、机电运输、通防、防治水、监测监控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矿井至少2名,建设矿井至少1名),完善“五长、五科、五队”煤矿安全管理机构;二是推进班组安全建设,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三是督促生产矿井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矿井按设计专篇要求时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

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制定2015年度*市安监局煤矿安全监管检查计划报市政府批复,报达州市安监局、川东煤监分局备案,并按批准的监管检查计划认真执行,重点强化煤矿通风、瓦斯、机电运输、防治水、粉尘等隐患排查整治,防止煤矿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大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检查力度,保障煤矿安全稳定。

一是督促煤矿严格按照《煤矿初步设计方案》和批复的《安全专篇》购置各种安全设备,煤矿所有入井设备必须是具有煤安标志;二是组织煤矿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仪器、仪表检定;三是10月底前组织煤矿开展通风阻力测定;四是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定期开展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测试。

加强煤矿密闭管理,加大暗访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煤矿未批先建、边建设边生产、超设计范围施工、超核定头面作业、擅自打开井下密闭、图纸造假、图实不符等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规范我市煤矿安全生产秩序,促进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是对列为关闭的煤矿开展回头看,确保“关实、关死、关到位”;二是完善关闭煤矿档案资料;三是加强与国土、工商等部门衔接,妥善推进兼并重

组工作;四是加大督促煤矿关闭互助资金的支付力度,确保按期支付到位。一是对生产能力、生产要素有变化的煤矿,在煤矿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上全部真实上报、公示;二是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的监管,确保煤矿按质、按期竣工投产,2015年计划督促徐家湾煤矿、陈家湾煤矿、长石二煤矿、洞湾煤矿、刺竹沟煤矿、黑石溪二煤矿、万新煤矿、三台寺煤矿竣工验收投产;三是继续作好煤矿企业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淘汰落后产品和旧的生产工艺;四是严格煤矿采煤工作面接替、采区接替、水平接替监督管理。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3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4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5

1.1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目前,煤矿企业的发展形式有所好转,煤矿企业的职工收入有所提高,但是,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的煤矿环境,煤矿井下的危险系数较高,安全环境条件较差,所以,煤矿企业的机电装置工作人员和技术工人没有威信度,使得煤矿企业中机电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严重低下,致使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1.2煤矿机电管理体系不完善煤矿企业要建立机电装置专业化领导小组,要有专门的电气检查、电缆检查、防爆检查等,要积极发挥领导小组的重要作用。目前,煤矿企业中大都成立了有效的培训机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具体表现是:①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煤矿企业职工不感兴趣。②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比较落后,不重视实践。③培训机构的教育模式不严格,培训方式仅仅是敷衍了事,部分煤矿机电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监督管理做得不够,有的还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使企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1.3煤矿机电装置的使用不规范我国大型煤矿的重要设备还处于服役期限状态,频繁出现违章事故,主要是法律思想淡薄。目前煤矿企业的重心都放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方面,管理者一直重视企业的生产。过于超负荷工作,生产量是提高了,但是,大部分的机器处于超负荷的状态[4]。

2对我国煤矿企业的机电管理进行创新

煤矿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一定要进行企业机电管理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煤矿矿井的集约化生产。同时,也提高了煤矿矿井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有:积极对煤矿进行机电设备管理,逐渐完善机电设备、机电配件管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2.1逐渐完善机电设备和机电配件管理要进行质量管理的把关,最大限度地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煤矿企业要求相关安装单位严格制定出具体作业流程,要求把企业在安装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杜绝。尤其是在进行安装综采工作期间,一定要在工作之前及时制定出安装制作图,在制作完毕之后,经由机电部门、安全部门等审批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安装工作。为了能保证安装工作的质量,要求设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关,严格把控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验收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整个企业的安装质量有序进行。

2.2对设备以及配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1)在进行煤矿生产期间,工作人员在选用设备和配件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比较大的厂家,在选用的同时还要货比三家,检查生产厂家的安全许可证书、产品性能合格证书等。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设备以及配件安全管理责任体系。2)积极完善机电设备质量检修工作。积极把控煤矿企业内部的检修工作以及设备质量检修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率。严格把控机电设备的停产检修工作,在每一次进行的停产检修工作之前,都要制定关于每个项目的安全检修的措施以及作业流程。对于比较重点的项目,煤矿的领导以及机电的经理进行现场勘察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2.3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煤矿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准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煤矿不断更新技术设施,需要培养很多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在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时,要打破原有的、单一的学习模式,坚持现场操作、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表现较为突出的机电操作人员要予以奖励,有效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在企业培训的熏陶下,培训出一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高端人才。避免整个煤矿企业出现安全事故。

3结语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6

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我市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准确认定、及时消除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查处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监察实施细则》、《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等规定,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条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管理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煤矿企业必须遵守本办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的义务,对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并向负有职责的部门报告或举报。

负有职责的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报告或举报人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第六条煤矿必须配齐经培训合格并取得有关证书的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矿长或总工程师,下同)。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第七条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矿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煤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在其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八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矿长)必须明确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认真履行自己的主要职责:

(一)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

(四)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

(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七)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

(八)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

(九)建立和维护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和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第九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矿长)每周至少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第十条煤矿企业法人(实际投资人)应参加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并取得省级考试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将考试考核证书复印件报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备案。

第十一条煤矿安全矿长负责全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负责组织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

(二)负责监督落实隐患的整改及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

(三)负责管理瓦检员、安全检查员日常工作和安全专题例会召开;

(四)负责矿井反“三违”活动及事故的追究和处理;

(五)有权随时停止一切不安全生产行为。

第十二条煤矿要设置在安全矿长领导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足配齐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中专职安全检查员不少于5人,保证井下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员。负责监督现场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第十三条煤矿要设置在生产矿长领导下的生产调度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生产矿长要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严格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生产能力认真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第十五条矿井和采区生产布置要科学合理,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年产7—15万吨的矿井同时生产的采区不许超过两个。年产16—30万吨的矿井同时生产的采区不许超过三个。前述的每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第十六条矿井必须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淘汰并严禁使用“巷采式”、“高落式”、“仓储式”、“房柱式”及“刀柱式”等落后的采煤方法。

第十七条煤矿要设置技术负责人直接领导的技术管理机构。

第十八条生产能力6万吨/年以上矿井,必须设技术负责人,设立生产技术管理机构,配齐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第十九条生产能力6万吨/年及以下矿井,必须配备两名以上采掘、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条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和行业规程、标准、规范,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二)在职权范围内履行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及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报批职责;

(三)对“一通三防”(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工作负全责,定期组织分析、研究本矿“一通三防”工作,制定技术措施,解决“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

(四)及时编制和修订“雨季三防”(防汛、防排水、防雷电)及水害防治等预防治理措施;

(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年认真组织开展矿井瓦斯等级、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

(六)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负责研究解决矿井开拓方案、采区巷道布置,采掘部署等技术问题,对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专家论证并按规定批准后组织实施。经专家论证,在技术上不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第二十一条煤矿技术负责人在矿井巷道贯通、初次放顶、排放瓦斯、揭露煤层、处理火区、探放水、过断层等关键阶段,要按规定到现场指挥和管理,督促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第二十二条煤矿要设置在机电矿长领导下的机电运输管理机构,配齐配足机电专业人员。

第二十三条生产能力6万吨/年以上煤矿必须设立机电队(段),每班必须配备一名专职机电技术人员,负责监督实施现场机电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以及各项责任制的落实。生产能力6万吨/年及以下矿井必须配备一名以上专职机电技术人员。

第二十四条机电矿长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建立设备定期查验、监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

(二)建立健全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

(三)及时做好采区供电设计及落实好雨季安全供电措施,保证矿井安全供电及设备正常运转。

第二十五条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人员上下的主要倾斜井巷,垂深超过50米时,应采用机械运送人员。

第二十六条全市煤矿必须按规定安设符合规定标准的热风炉。

第三章生产技术管理

第二十七条煤矿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井下通信系统图》、《排水、防尘、防火注浆等管路系统图》、《井上、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等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

第二十八条《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绘一次,图纸必须准确、真实反映井下实际情况。每月向县(市、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送交换;每季度向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送交换。

第二十九条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在矿井巷道维修工程、机电设备检修(安装)工程、采掘工程、临时工程及有关专项工程的开工前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按照规定程序逐级进行审批,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

第三十条生产能力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和经所在县(市、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认定不具备审批作业规程能力的煤矿,其采掘作业规程由煤矿技术负责人审签后报煤矿所在县(市、区)以上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第三十一条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上的煤矿和经所在县(市、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认定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健全并有审批作业规程能力的煤矿,其采掘作业规程可由煤矿技术负责人按规定程序审批。

第三十二条开采三角煤、回收残留煤柱、首次采用放顶煤开采、“三下”采煤等特殊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改造及资源整合矿井的开拓工程、水平延深工程,其作业规程的审批程序、权限,按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煤矿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并落实矿井“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通风系统安全可靠。

第三十四条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不合理串联通风,杜绝无风或微风作业。

第三十五条对风门、局扇等设施设备要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

第三十六条每个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及时填写瓦斯检查记录。

第三十七条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设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自动转换,配备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及风电、瓦斯电闭锁设备,全煤上山掘进工作面严禁使用煤电钻打眼,局部通风机全风压配风风量必须充足,严禁循环风。

第三十八条开采自燃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第三十九条矿井必须安装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对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检查,确保各类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测监控仪器灵敏可靠、有效。

第四十条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第四十一条存在水害隐患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做到逢掘必探。

第四十二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水害隐患严重的矿井必须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至少2套完好的、符合规定要求的探放水设备。

第四十三条煤矿不得以任何方式在强含水层、承压水威胁的煤岩层和区域进行采掘作业。

第四十四条矿井的排水系统应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仓、水泵、排水管、输电线路等设施,确保矿井正常排水,并满足特殊情况下排水需要。

第四十五条新开拓水平排水系统未建立和完善之前,不得进行生产,不得布置受老空水、承压水威胁的掘进工作面作业。

第四十六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水害预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排”等综合措施。

第四十七条煤矿必须按规定留设各种保护煤柱和防水煤(岩)柱,严禁擅自开采矿井防水保安煤柱和边界煤柱。

第四十八条每季度要组织一次矿井水情全面调查,摸清和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害防治专项措施。

第四十九条要认真收集周边相邻矿井、老空区水文地质资料,坚决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第五十条要建立完善月度水患排查制度,对排查出的水患要落实水患治理措施。

第五十一条要认真、及时做好煤矿“雨季三防”工作,全面检查煤矿防排水工程的进度与工程质量,对地面防排水沟、堤坝、水库、河流、塌陷区以及地面水与井下有补给关系的导水通道要进行详细地调查、检查。

第五十二条对邻矿相通或间接相通的煤矿及已关闭报废的煤矿,要查清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雨季不淹井。

第五十三条井下、露天矿的排水设备必须保持完好,做到备(配)件品种齐全,数量充足。

第五十四条要认真做好井下水仓的清理、水沟的疏通工作。对防水闸门、放水管阀要严格检查,使其保持完好状态。要充分发挥备用水仓和备用设备作用,保证不因水量突增而淹泵、淹井。

第五十五条对地面建筑物、火药库、油库、瓦斯及液化气存储罐、变电所和高压线路等的防雷装置要认真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第四章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第五十六条落实煤矿法定代表人(或矿长)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煤矿法定代表人(或矿长)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矿长、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与工人同时入井、同时升井。

第五十七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和部位,督促段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段队和班组。

第五十八条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与入井人员清点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

第五十九条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坚持作业现场值班、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

第六十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第六十一条煤矿井巷推广使用锚喷、砌碹、锚杆锚网、锚索、金属支架支护;新开工的新建、扩建、改建、改造及资源整合的煤矿,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金属液压支护。

第六十二条进入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或其他措施;采掘工作面遇地质构造带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严防片帮、冒顶事故发生。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作业安全。

第六十三条煤矿必须建立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要按规定对主要通风机进行性能测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及主要风门应设置开停传感器,明确专人看管及维护;风门、风桥、风窗、风墙、密闭、防爆门等通风设施必须齐全、稳定、可靠;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检测仪表,并建立完善的测风制度;定期测定矿井及各用风地点的风量,确保供风量满足需要。

第六十四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矿井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独立通风,严禁采用串联通风和下行风。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的安装、使用及维护必须符合要求,确保供风安全、可靠;要不断优化通风系统,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

第六十五条煤矿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掘进巷道必须采取湿式钻眼、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等综合防尘措施;要建立健全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煤矿,必须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定期冲洗沉积煤尘,防止煤尘堆积;采掘工作面回风流应安设防尘设施和风流净化水幕,井下各转载点都要安设完好的喷雾洒水装置,作业时进行喷雾洒水。

第六十六条要加强个体防护工作,减少粉尘对从业人员的危害;煤矿必须建立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保持不少于200立方米的水量,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和消防材料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设置。

第六十七条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井底车场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足够数量完好的灭火器材。

第六十八条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按规定建立可靠的灭火系统;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回采过程中不得违背设计任意增减煤柱。

第六十九条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向井下供电;矿井(含各段)主提升设备保护必须齐全、完好、可靠,严禁使用调度绞车(JD系列)作为矿井多段主提升设备;井下电器设备接地、过流、漏电三大保护必须齐全可靠;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杜绝无计划停电。

第七十条煤矿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做到火药与雷管分装、分运、分储,单独设置保管箱并上锁。

第七十一条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放炮制度,严禁放明炮和糊炮。

第七十二条各级煤炭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储藏、运输、使用爆炸物品的行为。

第七十三条煤矿要推广使用高安全性的含水炸药(乳化炸药和水胶炸药),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非煤矿许用型爆破器材和无安标的爆破器材。

第七十四条全面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作业现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制定详尽的、可操作的各岗位质量标准、各单项工程质量标准,把煤矿的各项标准和要求落实到每个具体岗位上,使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第七十五条各跟班负责人、安全检查人员、质量验收员要依据标准每班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进行验收评估。

第七十六条各煤矿要建立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

第七十七条矿井要做到每月对采、掘、机、运、通等主要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进行质量达标检查;县(市、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每季度、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每半年要对达标矿井进行检查验收与评比。

第七十八条煤矿要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要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五章隐患排查整改管理

第七十九条煤矿在正常提取维简、折旧等费用的前提下,应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和省有关规定标准足额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安全费用要专户管理,并按规定全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支出。

第八十条县(市、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情况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安全费用提取投入长效机制,切实做到煤矿安全投入不欠账。

第八十一条煤矿必须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印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依据煤矿生产能力划分的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足额存储风险抵押金,并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专户管理;风险抵押金是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的专项资金,严禁挪作他用;煤矿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

第八十二条煤矿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

第八十三条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法定代表人(或矿长)组织进行验收。

第八十四条煤矿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及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第八十五条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二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及省的有关规定,将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分为三级。

一级隐患:

(1)超能力、超强度或超定员组织生产;

(2)瓦斯超限作业、瓦斯经常超限、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未采取措施解决处理或未处理到位;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

(4)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瓦斯监控系统,或抽放系统、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5)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井下供风地点存在无风、微风、循环风、老塘风和不合理串联通风,掘进工作面局扇一机供两头、主扇带病运转、备用主扇不完好、擅自停开主扇、局扇和瓦斯抽放泵;

(6)高瓦斯工作面电气设备失爆;

(7)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处理;

(8)超层越界开采;

(9)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

(10)自燃发火严重,井下存在未熄灭火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处理;

(11)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材料、工艺,矿井有以掘代采、以探代采行为,通风、排水、提升、压风设备安全检验检测不合格;

(12)年产6万吨以上的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

(13)矿井无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井下粉尘超标;

(14)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

(15)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或承包方再次转包,以及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

(16)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改制后未重新办理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级隐患:

(1)矿井存在水患未按规定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在存在水患情况下作业未编制针对性安全措施;

(2)排放瓦斯无措施或措施不落实;

(3)启封火区、火区下开采、火区邻近区域开采无安全措施;

(4)掘进工作面不按规定设双风机、双电源或双风机不能自动转换;

(5)斜井人车保护装置失效、提人绞车不使用动力制动、专用信号失灵;

(6)井田范围内或井田周边有废弃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不清;

(7)入风井未按规定安设有效暖风设施,井筒冻冰影响安全生产;

(8)矿井之间出现连通,未按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密闭隔绝;

(9)矿井无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

(10)无作业规程作业。

三级隐患:

(1)主副提升绞车、主提升皮带、压风机、主扇、主排水泵等设备保护不全、不可靠,钢丝绳磨损断丝超限不及时更换,不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验检测和检查;

(2)回采工作面悬顶面积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不采取措施或不执行人工强制放顶;

(3)采掘工作面不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或积尘超标;

(4)巷道贯通无措施或措施不落实,贯通后不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5)掘进工作面不使用防炮崩风筒和阻燃风筒;

(6)报废采区、报废采煤工作面、废旧巷道、独头盲巷未按规定及时封闭;

(7)采掘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旧巷、采空区时无针对性安全措施或措施不落实;

(8)采煤工作面上下两口不畅通,两巷失修严重,巷道断面小于原设计20%;

(9)掘进巷道每50米内缺失或失效支护达10%以上;

(10)井下风门不联锁或联锁失效;

(11)低瓦斯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调校不及时、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和声光报警;

(12)采煤工作面缺失或失效支柱达5%以上;

(13)矿井不按月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或图纸弄虚作假;

(14)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煤矿企业要在每月末将自查和有关部门发现的一、二级隐患书面报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监察机构备案。

第八十六条停产整顿的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

第八十七条煤矿恢复生产前,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开工前瓦斯排放要由专业救护队伍实施。

第八十八条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第八十九条严格落实开工验收责任制,验收要由煤矿所在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并做到“谁签字、谁负责”,对验收、签字人员放松标准、失职渎职导致事故的,要追究其责任。

第六章煤矿建设项目管理

第九十条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安全设施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九十一条各级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所辖煤矿建设项目动态监管,完善管理机构,配齐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对新建、扩建、改建、改造、资源整合煤矿的矿建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及主要配套辅助工程进行动态监管,确保煤矿各项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第九十二条煤矿建设工程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边建设边生产。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九十三条煤矿建设工程竣工后,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县(市、区)、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符合要求的竣工报告,逐级申请竣工验收,各级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依法组织专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竣工验收。

第七章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第九十四条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4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矿井采掘布局,改革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全员工效,科学合理确定劳动定员标准。

第九十五条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的生产能力,6万吨/年及以下的矿井每班下井最高人数不超过29人;7万吨/年的矿井每班下井最高人数不超过37人;8万吨/年的矿井每班下井最高人数不超过45人;9万吨/年的矿井每班下井最高人数不超过50人。生产能力在10万吨/年以上的矿井,由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劳动定员标准,报省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九十六条矿井除带班及关键要害岗位人员在现场交接班外,其他人员严禁在采掘现场交接班,杜绝两班交叉作业。煤矿必须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

第九十七条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第九十八条尽快改变农民轮换工用工使用办法,变招工为招生。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试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上岗作业。对转(换)岗、重新上岗以及矿井建设生产使用的成建制劳务工等从业人员也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九十九条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确保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具备本职工作所要求的基本安全生产技能和知识。

第一百条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保证安全培训条件。要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师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煤矿,可以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第八章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第一百零一条煤矿应加强应急管理建设,保障应急救援能力。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明确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第一百零二条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经常开展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培训,每半年进行一次紧急救援预案演习,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第一百零三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法定代表人(或矿长)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责任人员未处理、整改措施未落实、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一百零四条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第九章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百零五条县级以上政府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各级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力量,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百零六条各级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扩大编制,充实工程技术人员,抓好落实。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第一百零七条各级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要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管理人员。

第一百零八条各级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要加大联合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和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第十章安全违法责任

第一百零九条煤矿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煤矿企业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1)违反操作规程或者安全管理规定作业的;

(2)违章指挥从业人员或者强令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的;

(3)发现从业人员违章作业不加制止的;

(4)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强度或者定员进行生产的;

(5)对被查封或者扣押的设施、设备、器材,擅自启封或者使用的;

(6)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安全问题的;

(7)对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

(8)拒绝、阻碍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的;

(9)拒绝、阻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聘请的专家进行现场检查;

(10)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

第一百一十条煤矿应当对井下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培训或者经培训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煤矿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对煤矿矿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应当坚持就近就地和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原则。

煤矿违反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整顿,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一百一十一条煤矿应当建立运行可靠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并配置专职监测人员和井下专职瓦斯检查员跟班作业。

违反前款规定,未配置专职监测人员或者井下专职瓦斯检查员的,处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一百一十二条年产9万吨以上的煤矿应当配备总工程师、专门负责安全通风工作的副矿长和专门负责安全通风技术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年产不足9万吨的煤矿应当配备采掘技术、机电运输技术、通风安全技术人员。

煤矿未按照前款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的,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一十三条煤矿应当每年核定生产和通风能力,按核定能力均衡生产。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停产整顿,处单位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处单位负责人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一百一十四条煤矿应当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下井带班制度并按规定公示和建立档案。违反此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罚款。煤矿领导未按规定下井带班的,或下井带班记录登记虚假的,责令改正,并对该煤矿处15万元的罚款,对违反规定的煤矿领导按照擅离职守处理,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罚款。

第一百一十五条煤矿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定期组织排查,发现隐患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及时排除,并将排查情况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部门书面报告。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7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矿井机电在煤矿生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近年来先进技术不断引进,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加之矿井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对机电专业的管理,对机电战线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1.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没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1.3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h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1.4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1.5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改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2.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电管理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3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

2.2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不论采取哪处形式,都必须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2.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2.4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2.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2.6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8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问题对策

纵观现代化煤矿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机电管理方面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机电专业队伍不稳定、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机电专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机器设备管理不到位及技术管理落后、资金缺乏等诸多问题,要提高煤矿的机电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快速、高效运行。

1煤矿在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机电专业队伍不稳定,技术管理对生产起不到指导作用

由于煤矿是个艰苦的行业,工作环境又差、风险比较大,因此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再加上还有一些人把煤矿当作自己历练,学习专业知识的基地,学习了专业知识后,就到别的行业或别的单位工作了。大部分煤矿企业不重视机电工作,不提待遇,造成从事机电专业的人员思想不稳定,一些技术人才陆续改行,造成机电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机电技术管理对生产起不到指导作用。煤矿的供电设备设计得不到规范,缺少具体的施工措施,对固定场所的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的各项性能测试,井下供电系统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节能型测试、检验以及数值整定,很多设备上的仪器和仪表未按周期检定或者残缺不全,测试的手段和方法没有改进,相应的检测与维护保养记录不能完全反映设备的真实运行状况。

1.2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对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致使设备管理工作不能尽职尽责

绝大多数煤矿虽然设置了专门的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大多数人员都是以兼职的形式出现。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在思想认识和业务素养上也有差距,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标准本身就没有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机电设备检查过程中力度不深,执行力不强硬。经常出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电缆管理、电气管理、配件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等工作不到位或者放弃管理工作的现象。还有部分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很差,不能按照标准上岗,操作不规范,对于一些流动设备和固定设备未能按照相关的制度标准规定进行严格管理和使用。

1.3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做了很多,但效果却不理想。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培训教师只有理论知识,经验不足,培训时只讲技术法规,对具体操作技能讲解过少,培训走过场。二是培训方式落后,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考核不严格,加上培训时间过短,培训内容过于简单。三是职工的脱产培训困难,从而使职工得不到很好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从而给岗位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1.4机电设备存在问题较多,设备失爆现象时有发生

许多煤矿巷道机电设备安全设施标识不明显、保护装置不完善。有时为了加快生产速度,绞车的提升负荷超过定的提升负荷能力。有的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下电气设备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甚至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机电设备锈蚀严重,不能定期防腐、定期保养或定期更换。一些固定设备的各种仪表未能按规定周期检验校正,很多机器设备的电流表、电压表、真空表、压力表以及安全阀,没有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检定,造成电气设备失爆现象时有发生。

1.5资金严重缺乏

由于部分煤矿的地质状况非常复杂,资源十分有限,经过频繁地搬挪,使得机电设备的检修、安装和维护工作量大大增加,而机电设备管理、维修人员时常加班延点且薪酬相对较低,致使水平高的机电技术人员存在离职意向,主动和被动离职率持高不下,加之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矿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大幅降低,导致机电的安全管理一直处在被动状态。受资金的制约,还普遍的存在设备数量不够以及设备备用的数量十分有限的现象。

2解决煤矿机电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2.1健全优化相应的机电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煤矿机电管理机构的设施、组织形式、人员配备以及体系结构要符合煤矿自身的特点,不能按照以往的常规模式来设定,但要保持管理机构的相对稳定。目前,就全国现代化煤矿管理工作而言,建立一种与生产系统相适应的机电管理机构,是煤矿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当务之急,机电管理部门负责全矿的机电技术以及设备管理,对机电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

2.2加强对机电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首先,煤矿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务必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对机电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是加强机电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其次,机电管理人员要定期地向分管领导汇报机电管理工作情况,多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求获得领导的支持。

2.3切实做好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煤矿应该继续健全完善综合设备管理体系,并及时修订补充配套的综合管理制度,组织结构配置科学合理,技术人员理论体系深厚,现场工作经验丰富,人员数量配备齐全,要实现统一标准的流程化管理模式,为保证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切实做好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2.4加强煤矿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并做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

煤矿要使机电管理标准化工作逐渐地完善,就必须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组织,准确定位标准化的建设目标、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以及具体的完成时间。因为保证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实行机电标准化。

2.5建立健全机电技术人员责任制度,增强机电技术管理

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是技术人员,所以要实行机电技术人员责任制度,使职责、职权、利益三者挂钩,是实现强化管理技术和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的最有效方法,便于技术人员在机电运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要实行严格的技术文件审批制度,以此提高机电技术工作的质量;要做好技术及档案资料的分类与规范管理工作。

2.6强化培训,提高机电专业人员技术素质

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煤矿要充分发现和利用人才,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队伍,同时确保人才队伍稳定。想要留住人才,必须要提升技术人才待遇,在履行考核制度时要奖惩分明,以提升人才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同时,抓好人才培训,特别聘请一些具有威望及经验的学者及教授,做专门的讲解,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设备维修队伍,促使机电维护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2.7加大机电管理检查的力度,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生产

煤矿机电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集中优势对煤矿机电工作进行详细的监督检查,要强化自身安全责任意识,不放过一个隐患,一个问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2.8积极推广使用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优化机电系统,全面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和规定,根据实际情况,首先要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规划,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及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其次要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新设备,投入使用一些先进及节能型的机电设备,及时更新旧设备,这样既可以淘汰高耗能落后、效率低下的设备,又可以全面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不但达到降本降耗的目的,而且降低了环境污染,确保了煤矿安全生产。为了保证机电设备能够长期有效运转,要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及保养。强化现场作业流程的安全管理,在采掘区队要重点推广采煤、掘进精优作业工艺的方法,通过区队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跟班监督和班组成员的协作配合,使采煤、掘进精优作业工艺得到全面推广。

3结束语

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对安全、快速、高效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要从改革创新做起,重点在于领导团队要改进思维模式,以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操控性、完好率和开机率为核心,以装备、管理和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的工作方式统领机电业务,把经济杠杆作为机电管理的重要辅助和激励手段,扎实地完成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煤矿机电运输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不断延长矿井的安全生产周期。

参考文献:

[1]刘满喜,任玉辉,尹春恒.浅析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民营科技,2009(08).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9

关键词:矿山机电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46-02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因素、多环节、错综复杂的特点。因受矿山生产环境特殊性的影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更高、更严格。根据全国煤矿事故调查资料显示:在煤矿频发的事故中,机电安全管理不到位诱发的事故概率占78%。因此作为煤矿管理和技术人员当前必须查找煤矿当前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纰漏,并认真研究、对其采用应对的方式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1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矿井机电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不具备系统的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紧凭经验进行。机电部门的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而上岗,理论知识严重不足,实践经验严重缺乏。用电管理制度不能严格遵守,带电作业,带电搬迁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

1.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设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管理、设备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不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进行,达标率不高。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1.3机电设备隐患较多

因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煤炭的需求要增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有些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从而加速了设备的老化。有的矿井为了赶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h的停产检修时间。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不能按规定定期校验。致使井下电气设备未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电气设备失爆现象时有发生。

1.4机电培训缺乏针对性

尽管小型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造成培训与实际偏差太大。有些设备已经全部更新、改造,但培训的内容仍然还是改造前的设备,造成培训脱离实际,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2解决矿山机电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案

2.1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管理和维护;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不能发挥其应有效力。对于机电管理人员来说应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把握住工作主动权。对于煤矿企业相关部门首先应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通过建立各种竞争奖励机制来引导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改变过去那种被动教育,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将过去那种“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并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其次选拔一批肯吃苦、素质高的人员担任一定的技术职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最后培养一批技术骨干,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为保证矿山机电安全做好软件上的准备。

2.2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矿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照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相关工作。首先要加强煤矿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微机管理,实现对不同生产现场的设备状态及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并对设备购置、检修、维护、零备件配置等业务过程准确记录在案并跟踪控制,实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使设备满足生产需要,从而降低矿山整体运行的成本。加强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其次应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最后要建立机电设备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设备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工程。在思想上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从而推动机电设备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升级。

2.3加大机电设备管理及检修力度

机电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机电设备的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搬迁转移手续,并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同时掌握设备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还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制,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备齐全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切实做好设备综合化管理工作,从而保证设备管理的制度化、正常化和规范化。

2.4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要做好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诱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采用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以业余培训为主;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总之,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永恒主题,多年的实践证明,煤矿事故大多是由机电设备的故障引起的。因此煤矿的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以标准化工作统揽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单风儒.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3.

煤矿安全员配备标准篇10

关键词:煤矿行业机电设备安全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86-01

1煤矿行业当前存在的机电安全问题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现代化机械化矿井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大型高产高效矿井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很大的效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煤矿行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问题,在机电设备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1瓦斯爆炸和顶板事故

许多瓦斯爆炸事故、顶板事故原因多在于部分煤矿基础设施条件差,整体设计欠缺考虑,安全工作不到位。尤其是使用了劣质支架加大了顶板事故的发生率,再加上周围岩石考虑不全面,处理措施不当。而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井下通风条件受限制,二是瓦斯检测人员、机电设备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缺乏安全意识,未能及时排除故障;三是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总之,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

1.2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段来看,大部分的事故发生在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接班的时候,在交接班这段时间里存在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漏洞,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监管力度不到位。这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也让违章作业钻空子。

1.3重生产轻安全

近几年煤矿行业生产需求增大,一方面增加了行业的利润需求,另一方面煤矿行业抢生产争利益的时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个别煤矿行业超负荷生产加快了设备老化问题。在目前的煤矿行业生产作业中,行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使用老化的、淘汰的设备已屡见不鲜,出现老风扇、老绞车、老化非阻燃胶带等设备。

1.4监管力度不足

煤矿行业管理的责任主体是煤矿,煤矿工作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差异,也就导致了员工对煤矿机电设备认识程度的差异。然而,煤矿机电设备复杂性较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就对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较高。同时基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机电技术力量不足,监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煤矿机电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1.5安全防护措施差

机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容易出现煤矿事故,不但财产损失较大,更严重的是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防护方面不够完善,机电设备未能得到及时保养、维修,而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应该进行的设备性能测试、仪器仪表定期校验和井下的“三大保护”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加上部分煤矿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设备负荷大,更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事故。

2加强煤矿机电安全监管的对策

煤矿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机电设备的质量,机电设备的安全监管能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系数,随着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难度的增大,我们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重视煤矿机电的安全监管问题,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

2.1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煤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行业,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在加强煤矿机电安全监管方面应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牢固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守安全红线。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各行业部门要做到真盯、真抓、真改、真查,对报废的机电设备要坚决喊停,做到全面抓实正规开采、着力推进机械化采掘、淘汰落后机电设备,大力完成支护改革。

2.2加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要想提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就必须进行技术素养和业务素养的培训。首先对一线生产工人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对新进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熟悉操作程序和应当注意的问题,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安全顺利的工作。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培训:拓展培训平台,按照相关法规,在行业内部成立培训机构;其次要培训相关优质师资,通过开展专家讲台以及通过培训考试,考试合格颁发合格证;第三是基层管理部门要多经过培训配备配强必要的煤矿机电专业技术人员,获得智力支持;最后特别注意的是关于避难硐室的安全问题,避难硐室是井下矿工的最后一道生命保障线。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告知操作人员准确的避难硐室的位置,同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定期维护、更新药品,为操作人员提供生命保障措施。

2.3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管作用

目前煤矿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一个分管单位自主建设与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问题。基层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对机电质量标准化的检查会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机电安全标准化检查对技术管理人员来说是一种累赘,同时要应付每月的其他安全质量检查,根本忙不过来。这就是没有摆正安全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没有把质量标准化和生产进行有效结合。安全本身就是效益,保证不出机电事故,影响生产的事故少了,产量、产效自然上去了。所以对待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坚决不能搞形式主义,所有人必须要从思想意识上有所提高,检查要精而细,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整改。

煤矿行业要确保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有效可行的监管措施。在行业内部要增强监管部门的监察能力,对的人员要进行处分教育,并安排好技术人员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行业能够有效安全生产。

2.4构建有效的事故处理措施

机电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当工作时间较长时都难免会出现故障,为了将事故损失到最低,企业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事故处理措施,从以往的事故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认真分析事故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

2.5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将矿井质量标准管理当做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来完成,要不断提醒,不断强调,才能将原本只注重生产而忽略管理过程的想法进行转变。此外,完善的管理需要有效的监管作为后盾,如果煤矿行业缺少监管,建立的相关制度就失去实际意义。通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管,能够防止违规操作现象。因此,强化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对于煤矿机电安全有一定的帮助。

3结语

努力做好煤矿机电的安全监管工作,不仅有利于煤矿机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提高煤矿机电行业的安全性,同时在确保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的同时保证安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要想抓好安全监管这条主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煤矿行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从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构建有效的事故处理措施、加大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五个方面全面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监管质量,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济邦.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要点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