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1:38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1

复杂性手外伤往往对患者手部神经、骨骼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出现障碍,即使接受手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加强术后目标训练相关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对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实施整体化、个性化怒表训练康复护理,效果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年月~2013年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a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2.3±1.6)岁;绳索勒伤者9例,击打致伤者12例,重物砸伤者10例,车祸致伤者14例。B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2.4±1.7)岁;绳索勒伤者8例,击打致伤者13例,重物砸伤者9例,车祸致伤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修复术。术后给予a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B组患者治疗整体化、个性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三年随访,并对进行手术康复前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1]。

1.4疗效判定标准

优: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与健侧保持一致,完全恢复,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良: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75%以上,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中: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50%~75%,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差: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小于健侧的50%,或出现畸形愈合现象[2]。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3讨论

通过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实施科学、实效的康复训练,不仅可有效保证手术外观恢复完好,同时还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最大的限度的得到恢复。

3.1目标训练康复护理方法

我院对B组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实施的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包括:

(1)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由于病情自身的复杂性,且病情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做相关准备,因此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患者面对严峻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抑郁、失落等。因此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逐渐保持稳定情绪,并提高康复训练效果[3]。②多数患者在手术过后进行康复训练时期,往往出现对手部恢复情况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此应先积极引导患者落实康复训练,并在病情稳定后,将相关信息患者,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部实际情况。③目标康复训练内容的反复性以及实际训练效果的不理想等现象,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疲劳等心理,对此在实际训练过程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以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提高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康复效果[4]。④对于患者康复训练来说,家属的支持与关怀的非常重要的,对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就实际情况,与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与护理,帮助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方法与心理学技巧,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可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进而提高康复信心,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2

【关键词】康复护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42-02

近年来,对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医学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医学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对其做进一步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促进教师反思性地成长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教学结构,必须蕴含特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要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提供可参考的有一定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结构或程序,具有与之相配套的基本教学方法。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护理学科,康复护理是以提高人的整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为目标,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整体护理的推广和发展,康复护理教学也成为整个护理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康复护理学教学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设计和建设。

1康复护理学教学的现状

1.1康复护理教学的师资状况

康复护理教学的师资队伍基本都是由来自康复各个科室的康复医师组建而成的。对康复护理的教学有一个重新认识学习的过程。如何组建康复护理教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将康复医学与临床护理有机的融合,如何将康复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护理临床,是康复护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2康复护理教学的课程内容

目前,《康复护理学》统编教材,其内容无论在康复护理理论方面还是在康复护理技术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康复护理教学内容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康复医学教学内容的束缚。

1.3康复护理的教学方法

到目前为止,康复护理的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形式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此种方式

主要的弊端是单纯强调传授具体知识,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康复护理的教学中得以普遍应用,但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思维、分析、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更大的突破。

2康复护理教学模式探讨

2.1建立、完善康复护理教师队伍

应该按照美国康复护理学会定出的康复护师资格标准培养和选拔康复护师,充实康复护理教师队伍。我们可以从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护师进行2―3年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之能满足和适应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建立康复护理自己的教师队伍,彻底改变康复护理教学由康复医师承担的现状。

2.2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康复护理的特色

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通力合作,从护理角度帮助伤病残者,使他们在肉体、精神、情绪、社会和就业方面的能力,复原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在生活中尽可能地独立,从被动地接受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的动态过程。它与康复医学以及其他临床护理在工作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应从康复整体护理、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护理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和康复护理管理等方面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康复护理的特色。其中,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与转移、关节挛缩及其预防和处理、压疮预防和处理和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及其护理)和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占重要地位。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在康复护理学的教学上,除了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有关理论原则外,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康复护理评定是贯穿整个学科的基础与核心。不仅如此,康复护理评定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如Rom的测定、肌力测定、步态分析等肢体功能的评定在骨科、神经科也运用广泛。因此搞好康复护理学的教学工作,不仅是本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康复的要求。康复护士应能通过功能评定和功能预后的预测,了解残疾者在某阶段的最佳健康状况,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康复护理目标,并使残疾者亦充分了解此目标,共同为达到此目标而努力。

2.3课程设置及学时的安排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和临床各科都有很大的联系,涉及的面很广。鉴于康复护理学的广泛性、多科性特点,康复护理学的课程可适当安排在临床护理课的较后期进行。此时学生已接受了较多的各科临床医学及护理知识,这样对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学时的安排上,康复护理学的教学总时数一般多为30余学时,课程安排太紧,有些内容只能压缩或删除,影响了整个内容的连贯性,也对教学效果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与康复护理在整个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根据现行的实施情况来看,以6o学时左右较为适宜。其中,康复护理概论(4学时)、康复护理评定(16学时)、康复护理技术(10学时)、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10学时),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可适当增加实习或见习课(2o学时),两者的比例可为2:1。这样可使教学安排更为科学、合理,也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这门知识。

2.4建立现代教育观念,改良现有的康复护理教学方法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迅速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知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应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软件”建设,是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培养跨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保证。现代教育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和广阔。它包括: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与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国外医学教育重视强调:综合性(基础与临床的综合)、实践性(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注重基本素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康复护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导学是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导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如:参考书、期刊杂志、网络课堂)。充分利用校园网采用e-mail、BBS或QQ群等进行问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主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华夏出版社.第1版[m].北京.1990

[2]李树贞.康复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版[m].北京.2001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3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综合康复护理

1i期康复护理

1.1康复护理目标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1.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Ⅱ期康复护理

2.1康复护理目标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

2.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

(3)门诊随访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3Ⅲ期康复护理

3.1康复护理目标在安全的前提下,巩固Ⅱ期康复成果,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无变化或与以前心电图比较有改善;日常活动时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3.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运动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1-317.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392.

[3]华晴岚,梅柳蓉.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上海护理,2005,2(5):52-54.

[4]黄素英.护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5-798.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4

【摘要】康复护士在康复医学中应用康复护理技术,使康复护理工作贯穿于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的始末,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康复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弱病残群体逐渐增大,因此,对康复的需求也就日益广泛和迫切,各地都相继建立了康复中心,各医院也纷纷成立了康复科。康复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目前康复护理在我国正经历着专业知识的积累、传播、实践和发展阶段。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及康复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科学。对患者及早实施康复护理与训练是必要的。康复护理的主要对象是伤残病患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目的是为患者功能恢复和再建,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它的内容包括对患者功能恢复与再建过程的护理及训练指导。为了避免重复劳作,并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

1、正神经功能缺失、肢体残疾、自理能力下降、生存质量降低是康复科病人存在的普遍问题。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残疾、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成为康复护理工作的重点。康复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而伴有功能障碍者进行适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门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可预防残疾的发生与发展及续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并使之重返社会。康复护理不同于一般临床护理,具有自身特点,未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无过硬的技能难以保证康复效果。康复护理的主要对象是由于损伤、急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带来的功能障碍、先天发育不良的残疾等,康复工作者与康复患者的接触最频繁、最密切,康复护士不仅是康复医嘱的具体执行,又具有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的特点,护理除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内容外,还应用专门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残余机能的训练,努力挖掘残疾者心理上,躯体上的自立能力,为回归社会准备。现在最新康复护理模式是通过专业康复小组的评估,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保持康复护理计划整体化和连惯性,这意味着专业康复小组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沟通越多,越能了解最新的病情;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也融入了康复的治疗内容。这样,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效果越好。

2、我院自2004年成立康复科,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创新,制定了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康复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我科康复小组首先对新入院病人进行评估,也叫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针对病人不同情况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在治疗、护理、理疗方面确定治疗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高压氧、pt、ot、针灸、语言、认知、按摩、蜡疗及物理疗法等等治疗。康复护士按照治疗方案制定理疗卡,合理协调时间,介入治疗过程,观察患者残疾情况及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残疾变化,并记录。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掌握各种康复功能训练技术,配合康复治疗师和理疗师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在治疗结束后,介入护理生活,应用专门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残余机能的训练。将训练内容应用于日常生活活动,同其他治疗性活动和锻炼配合起来。在饮食动作、穿脱衣服、个人卫生、移乘等方面进行指导,吸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训练过程。例如进食训练:姿势、食物和用具、健手辅助患手、患手、辅助具。饮水水温适宜,可用健手辅助患手,缓慢倾斜杯子,到少许温水于口中,必要时可用吸管。穿脱衣服训练:用健手将患手套进衣袖并拉至肩峰------健手转到身后将另------侧衣袖拉到健侧斜上方------穿入健侧上肢------整理。穿脱裤子和鞋同穿脱衣服,都是先穿患侧再穿健侧等等。在早期行动不便患者生活中指导使用康复器具,如拐杖、轮椅、助行器、矫形器等,创造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和病房环境,避免摔倒、坠床等意外发生。我科为方便患者,在病房设立陪护床,便于照顾病人,教会陪护对病人在生活中介入康复训练内容,促进病人康复训练不间断进行。

3、康复护士与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在与病人的交往中,护士应说话和气,诚恳礼貌,以乐观、自信的情绪去感染病人。治疗时动作轻柔、敏捷,使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去影响病人而建立起来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病人支持性心理疗法:在为病人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和观察,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采用消除疑虑、说服劝慰、启发建议、激励鼓舞以及消除应激因素等方式,使病人发挥自身内在潜力,面对现实处理好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协助病人度过难关。对病人的细小进步也给予鼓励支持,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

4、康复护士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为患者的功能负责,在治疗疾病的始终,都要树立康复的意识,并向患者传输现代康复理念,要全面开展好康复治疗,在运用传统医学治疗的同时,辅以现代康复的治疗技术,以治疗效果影响患者来转变观念。康复护理的实用性不仅表现在偏瘫、截瘫、脑瘫疾病上,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呼吸系统、骨科术后、癌痛、风湿等很多慢性疾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康复护理的总的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整体护理和全面康复的原则,通过护理工作,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和创造有利于康复的条件,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应以患者为主导,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愿望,使其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和信任感,从心理上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和家庭。康复护士使康复护理工作贯穿于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的始末,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广大康复护理工作者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5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病人的机能,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1]。康复训练是创伤与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2]。

2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师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医师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师指导方式的不理解,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复阶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2.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2.4在进修提高素质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而且多倾向心、脑、器官移植等科室,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3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及科室都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良好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3]。

3.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的信任。

3.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骨科护理的专业性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应开办各种有关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等教育项目,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康复知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的康复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促进在康复训练中的实践行为,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6

关键词:中风患者;康复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0.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31-01

中风病是以猝然昏厥、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语言蹇涩、口舌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患者经急救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就进入了康复训练期,但由于运动功能恢复缓慢,时间久,患者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不配合甚至放弃康复训练,从而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我科2011―2012年收治中风患者68例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这些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我们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作为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一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2012年共收治有功能障碍的中风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0~78岁。痊愈35例,好转27例,效果不明显6例。总有效率为91.2%。

2.护理措施

2.1心理康复是全面康复的基础

中风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是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加之有些患者还伴有言语表达障碍,情绪低落,产生无用感。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争取亲友的支持。要耐心聆听患者倾诉,使其得到宣泄。护理人员要以真挚的感情与他们交往,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并通过自身良好的语言、表情、风格和行为去影响患者,慢慢让他们接受自己的现状,使其认识到只有树立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体现生命的价值。避免一切不良情绪对康复的影响,首先达到心理康复,这是康复成功的重要基础。

2.2多措并举,促进康复

中风康复期患者病程长,见效慢,导致患者出现角色退化和习惯化,自信心不足,对运动训练有不同程度的厌烦和抵触情绪,表现出像孩子似的任性、依赖、脆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指导、鼓励和督促相结合的方法,克服患者的依赖和厌烦心理,促进康复。比如有一患者,偏瘫3年多,整日卧床,安于接受亲友和护理人员的生活护理,体重渐增至95kg,血脂增高,肌肉萎缩。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起床活动的重要性,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之积极配合;(2)适当减少饮食量和调整饮食结构;(3)制定一定强度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天由一名护士陪伴做各项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从室内到室外,并认真指导,把每天的计划完成情况绘制成表,贴在患者床头,使其对自己的进步一目了然,每10d总结1次,进步明显时就奖励患者看一场台球赛(因患者酷爱台球运动)。经过不断鼓励和强化,患者克服了依赖和厌烦心理,积极参加运动训练,两个月后,体重减至82kg,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2.3掌握正确方法,纠正错误观念,确保康复效果

在康复过程中,我们经常向患者讲解医学知识,教给正确的锻炼方法,纠正自身的错误观念,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从而保证了康复训练的效果。如有一位患者在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时,由于方法不正确,用力过度,导致患侧肩关节脱位、疼痛。我们及时给予手法复位、热敷等处理,并再次给予示范训练,在病人及家属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位患者,由于害怕活动早了引起再次脑出血而一直拒绝康复训练。我们耐心向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最新的康复理念,即康复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并列举了本科室几位康复训练早、效果好的病例,让患者消除顾虑,配合训练。经过反复讲解,患者终于消除了对康复治疗的错误认识,开始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很快好转出院。

3.4加强健康教育,纠正不良习惯

烟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也是影响中风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对有烟酒嗜好的患者,从入院开始,我们就利用治疗、护理的一切机会,大力宣讲烟酒的危害,反复同患者沟通,提高认识,促使其戒烟、戒酒和其他不良习惯。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康复护理,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中风科护理人员,除做好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外,更要重视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才能达到尽快康复和全面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7

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康复单病种限价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方法。方法采用同期队列研究对比传统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组)与路径组(实施临床路径组)的护理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tthel指数评分),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路径组较传统组可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p<0.05,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提高,p<0.05,单次住院总费用下降986.33元,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提高脑卒中患者aDL,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b)-0113-03

[作者简介]康杜新(1982-),女,汉族,湖南冷水江,本科,主管护师,主要研究康复护理及护理管。

目前,由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出现脑卒中的患者越来越多,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然而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不断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临床路径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2]。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各专业协作配合,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资源合理及有效的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缩短住院时间[3]。临床护理路径要求通过护理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了由于护理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护理效果不同,减少了护士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脑卒中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否能提高卒中治疗的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或家属教育依从性,国内外在实施后评价不一。我们在实施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后,对其进行评价,了解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

1纳入及排除标准

1.1纳入人群

①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②2013年1月1日以后发病住院或有新发病灶者,病程不超过180d。

纳入病种:为脑血管病,iCD10码:i60.0-i69.8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非创伤性,含高血压性、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血管畸形破裂、梗死后出血等);非他非创伤性脑内出血;脑梗死(动脉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栓塞、分水岭梗死等);中风,未特指为出血或梗死;入颅前动脉的梗死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颅内动脉(前、中、后、基底等)闭塞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其他脑血管病;其他部位的疾病所引起的脑血管病。

纳入标准:①生命体征平稳;②神经科专科处理结束;③脑卒中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④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较重的功能障碍,有并发症或合并症,如意识或认知障碍、气管切开状态、吞咽障碍等,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1.2排除标准

急性心梗;各种原因所致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常规康复训练者;严重感染未控制者;同时伴有严重症状的明确诊断血液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或精神症状患者;各种原因所致肾功能较差,Cr>177umol/L者。①住院时间<7d,未能进行两次康复功能评定者;②路径组在入院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按临床路径进行治疗者;③病历资料欠完整;④出院后失访者;⑤标准住院天数:22~30d。(视病情轻重而定);⑥住院总费用参考标准:18000元。患者自费比例分别为:在职人员15%,退休人员10%将在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根据长沙市医保脑卒中康复单病种试点政策,将符合试点条件者纳入路径组组138例,其不服条件者定位传统组156例,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科从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脑卒中患者中符合长沙市医保脑卒中单病种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方法

传统组给予传统的神经康复科护理工作流程对病人进行护理。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包括: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常规的医学疾病知识,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宣教;每天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临床路径由脑卒中专科医生、治疗师、护士长和专科护士共同制订,分工执行;护理队伍结合脑卒中临床路径制定出护理临床路径实施细则:由当班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组成三级护理管理模式,根据住院天数,明确每天的工作任务,并在相应路径执行单上签名。

具体护理路径执行细则如下。

2.2.1入院当天①入院护理评估:基本资料、吞咽能力判断(洼田饮水试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全身营养状态评估、压疮高危评分、二便失禁评估、心理社会评估。②入院宣教:包括病房环境、设备、设施、规章制度、作息时间、饮食就餐、病区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责任治疗师等。③测量生命体征。④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⑤协助医生安排并落实康复评定。

2.2.22~10d①每日护理评估:评估aDL、吞咽功能、压疮进展及转归、了解血、尿、大便常规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清楚肺部及泌尿系情况、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定心理状况。②根据康复评定落实康复治疗项目(首次带患者至治疗部、熟悉环境、对应治疗师及治疗项。③定时测量生命体征。④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⑤常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⑥二便失禁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aDL指导、良肢位摆放、行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知识宣教、康复健康教育。

2.2.311~23d①每日护理评估:评估aDL、言语、吞咽功能、压疮进展及转归、功能恢复进展。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③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④常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⑤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行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知识宣教等并发症的预防、康复健康教育、二便失禁指导、心理护理、aDL指导、发音训练及吞咽困难等康复护理。⑥辅助器具的选择与使用指导。⑦满意度调查。

2.2.423~30d出院前一天,具体天数视患者病情而定。①出院指导与宣教(包括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指导、出院手续的办理、费用的结算、出院流程等);②协助办理出院手续;③满意度调查。

2.2.5出院后的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服药,饮食、继续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进展,定期复查等)各个岗位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保证各项工作在既定时间内有明确责任人完成。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照路径的细则进行护理工作,护士长对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的工作进行日常检查监督,纠正补充。

2.3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住院医疗费用、护理质量满意度、aDL的改善的影响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个样本均数差别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干预组在穿衣、进食、洗澡、入厕、转移等方面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卒中在国际上已经是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排名第三的致死原因。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排名居世界第一,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卒中已升为中国国民的第一位死因。美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约60万,直接和间接医疗支出超过650亿美元[5-6]。目前认为,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内为恢复早期,发病1~3个月为恢复中期,发病4~6个月为恢复晚期,超过6个月即为后遗症期.卒中的康复治疗应分期分级进行。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即根据卒中后疾病恢复的不同阶段而设立。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要求,三级康复医疗包括在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骨科和康复医学科的急性期康复治疗(一级康复治疗),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的稳定期的中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的恢复晚期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治疗)[7]。卒中的康复医疗也应建立起相应的康复治疗体系。伴随卒中康复治疗三级体系而来的,是在各级机构内应当建立规范的、有承接关系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单病种临床路径。为此,我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率先在长沙市开展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并进行规范的单病种管理。

本研究结果提示实行单病种管理后,路径组患者aDL能力、住院费用较传统组减少986.33元,同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90.41%优于传统组的72.47%。路径组较传统组可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提高,p<0.05。本次研究的结果页表明,在临床路径下,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师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了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增加了康复知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康复进程中,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结合的工作模式。护理管理者也可通过护理路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精心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医疗费用。

所以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脑卒中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经验进行推广,并且应当考虑患者从三级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出院后的社区管理。虽然经过规范的康复后,患者的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功能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想在20多天的住院时间里达到完全自理,或达到患者可能达到的最理想水平,甚至重返工作岗位,那还有一定的差距。剩下的工作,必然要由社区康复中心来完成。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这些患者制订一个到社区以后的康复路径,以后社区康复工作者易于掌握。

[

参考文献]

[1]周红,张丽芬,王际容.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2(3):137-138.

[2]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3]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59-61.

[4]陈小慧,周作霞.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3-125.

[5]DemaerschalkBm,HwangHm,LeungG.UScostburdenofischemicstroke: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amJmanagCare,2010,16(7):525-533.

[6]ovbiageleB,nguyen-Huynhmn.Strokeepidemiology:advancingourunderstandingofdiseasemechanismandtherapy[J].neurotherapeutics,2011,8(3):319-329.

[7]单春雷,余滨宾,励建安.建立规范化的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6):281-284.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8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综合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35-01

冠心病是当代威协人类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已受到世界各界的关注。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不能合理调节,导致过多的摄入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市场的竞争,就业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使部分人不适应这一变革的现实,导致精神紧张疲劳失调,使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糖素增高引发高血压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调解膳食结构树立正确人生观,制怒、忌愁、祛除烦恼、乐观愉快。

1i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Ⅱ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

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

(3)门诊随访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3Ⅲ期康复护理

1)康复护理目标在安全的前提下,巩固Ⅱ期康复成果,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无变化或与以前心电图比较有改善;日常活动时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运动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随着社会进步和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老年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如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情感护理、整体护理、多元化护理等,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满足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要求,做到医护患配合,更好地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71-317.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12,8:392.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9

通讯作者:李红霞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及行之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及护理教育方式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早期康复知识的需求依次为:心理社会经济支持、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治疗方法、肢体活动、自理能力、效果评价、出院指导、时间、。98.81%的患者希望护患一对一的讲解示范,64.29%的患者希望病友的经验介绍,92.86%的患者强烈需求出院指导。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远期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回归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调查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脑卒中幸存者700万例,每年新发患者约为150万例,发病率为每年219/10万人。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1],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2],严重了影响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1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调查,针对知识需求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2010年共收治脑卒中的患者共168例,其中男性为96例,女7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71.5岁。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28例,高中及以下学历130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或mRt确诊,符合我国脑血管诊断标准[3],同时也符合以下条件:(1)脑梗死发病1~21d,脑出血后10~21d,GSC>8分,生命体征平稳48h,年龄42~78岁,有肢体功能障碍。(2)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患,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第二部分为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需求。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2)对疾病的相关认识,如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预防保健知识等。(3)对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需求,如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治疗方法、肢体活动、自理能力、效果评价、出院指导、时间、等。(4)心理社会支持,如心理支持、经济支持。

1.2.2调查方法采用参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具体方法:选用具有年资5年以上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统一培训,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根据早期、整体、综合康复的治疗原则,应用感觉、运动的训练,打破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以分离、协调的运动模式方法为出发点,按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特点安排治疗和训练,并依据患者的实际功能状态进行调整,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平均于病后4天开始,按照早期康复流程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4周,1次/d,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训练,效果评价在脑卒中康复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各评定1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分(Fugl-meyerassessment,Fma),肢体功能评定采取maS评分[4],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

1.3统计学方法将有效问卷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情况见表1。

2.2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对策需求情况见表2。

表1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n(%)

表2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策需求n(%)

2.3由表1显示100%的患者强烈需求疾病知识,82.14%~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指导、出院指导自理能力、肢体活动、目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88.1%的患者强烈需求心理支持,96.45%的患者强烈需求经济支持。从表2得出结论,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护患一对一的讲解示范及康复护理的处方,64.29%的患者希望病友的经验介绍,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出院后的咨询。

3护理对策

3.1评估患者知识需求,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对病残者按护理程序进行恰当评估。根据患者的意识、肢体活动、自理能力、吞咽功能、心理状况、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准确评估病情,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为目标,有计划、目的、系统、科学的制定早期康复护理标准计划,鼓励和发挥患者的自律性、主动性,激发其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及护理转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治疗,使早期康复护理标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2因人施教,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康复知识资料中显示,住院期间的天数、文化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预防保健知识接受的差异。因此,针对文化层次低、家住农村的患者应采取集体讲座、康复训练示范,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疾病转归及康复训练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针对文化层次中等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可采取文字教育(宣传栏、功能锻炼的处方、手册)及口头相结合的方式。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申请向医院授课。

3.3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切实做好健康宣教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实施康复护理的重要保证。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综合的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在了解患者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护理人员积极与专科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的方式方法,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知识需求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制订计划,掌握康复护理的原则。

3.4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调查资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98.81%的患者最受欢迎,最有效的健康知识获取方式依次为护患一对一讲解示范和早期康复护理的处方,其次病友的经验介绍、出院咨询科普宣传手册、电话回访、定期返院复查的告之,这一结论说明医护人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先锋和最具影响力。因此必须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住院期间集体讲座脑卒中疾病的发展机制,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最佳时间的选择、一对一讲解并示范康复护理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Bobath,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Brunnstrom及Rood、运动学习再学习疗法、作业、语言和音乐治疗相结合的贯穿治疗。出院时根据评价结果与患者共同制定回归家庭后康复训练计划,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出院后会采取发放科普宣传的手册、定期返院复查,电话的回访以及信函等方式关注患者的康复锻炼。

3.5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一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加之患者往往年纪大,多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在此基础上,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这些并发病若不能及时处理,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亦影响患者日后肢体功能的康复。从表1显示有64.29%的患者强烈需求预防并发症的知识,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宣传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告之并发症的重要性,指导预防并发症所掌握的技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3.6加强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调查资料显示64.29%的患者强烈需求脑卒中预防保健知识,应普及脑卒中预防保健宣传教育知识,及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及时发现卒中危险因素。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及早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定期去专科门诊随访。学习脑卒中的征象和急救知识。

3.7重视心理社会支持因素,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信心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5],脑卒中心理社会应激使患者产生的病态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会使瘫痪肢体的自主运动及被动运动减少[6],杨杰华等[7]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均不利于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恢复,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对aDL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应采取开导、鼓励、暗示、支持等方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早期康复的目的、意义,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aDL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8]。

通过本文旨综述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情况调查,了接患者所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与家属的配合增强康复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有助于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89.

[2]胡永善.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

[3]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疗诊疗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7.

[5]毛芙敏.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00,14(4):171.

[6]李飞,古德祥,杨淑珍,等.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脑血流量的关系,中华理疗杂志,1998,,21(3):150-151.

[7]杨杰华,冼晓琪,张盘德,等.焦虑-抑郁症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8):189-191.

康复护理的目的篇10

【关键词】伤残者;心理障碍;康复;心理护理;活动能力;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伤残者生活质量,以健康的心态回归家庭与社会,现将我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脑卒中及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1例患者中脊髓损伤6例,脑卒中及脑外伤15例,其中男性16人,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6岁;女性5人,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57.5岁。

2创造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根据色彩、心理和情绪的特殊关系,我们选用了淡蓝色的被单和窗帘,白色的墙面,加上绿色植物与花卉的点缀,使人有种清新、舒适的感觉,让伤残者感受到如家般的亲切温暖。为了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及功能训练的方便,病区设有扶手、轮椅、便器及各种助行器等伤残者所必须的无障碍设施。还设有单人病室,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另外,要特别注重对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因为护理工作者与患者接触最多,其言行、举止、情绪等直接影响着伤残者的身心康复。

3满足生活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伤残者最大的困难就是生活不能自理,这是造成伤残者心理障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首先尽可能地满足伤残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加强基础护理,培养自理技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入院24小时内完成健康宣教,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同时,参照功能独立性(Fim)的评定,根据aDL能力缺陷程度不同,针对不同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措施,使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尽可能使伤残者的自理障碍恢复到最好的水平,减轻伤残,预防继发伤残。随着自理能力的逐步提高,患者对生活的自信度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4实施康复心理护理调动伤残者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医疗康复的同时,康复心理护理是每一位伤残者所必需的。在病情稳定后的康复过程中,伤残者的心理特征多表现为震惊、否定、抑郁、对抗独立、适应等几个阶段。这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在康复护理治疗中往往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典型病例:男,28岁,外省来我市打工者,胸12脊髓完全性损伤,身边无亲人,只有一位同乡陪伴。对于突发事件造成的终身残疾缺乏思想准备,而出现心理危机,对抗独立反应尤为突出。同时出现多种并发症: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膀胱多发性结石等。通过康复心理护理,该患者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由入院时消极被动不配合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多种并发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aDL初期评价25分,属于严重功能缺陷;提高到末期评价的65分,属于中度功能缺陷。Fim初评62分,属于中度依赖;末期评价87分,属于轻度依赖。

为此,我们关注每位伤残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康复心理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如下。

4.1支持心理护理。采取劝解、疏导、鼓励、安慰、同情、支持的方法,以促进其身心康复。方式:①个别交谈包括家属、亲朋等。②集体交谈包括全体病人。目的:利于相互激励,传授康复治疗、护理的经验。

4.2认知疗法。通过调解纠正不正确的认识,以达到改变伤残者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并及时进行aDL指导训练,确定aDL训练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并定期评价。使患者能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

4.3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摆脱不合理的观念,以获得更为现实的生活观。使患者了解对其实施的每项护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调动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意识。如:在进行膀胱冲洗时让患者亲眼看见冲洗出的混浊物质及絮状沉淀物,并告知其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患者及家属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护患之间的信任感与相互支持的力度。

5康复前后比较(表1)

6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