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十篇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十篇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3:11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1

1异往阶段与初中生对“异往”态度及表现

1.1异往的阶段

初中生由于性生理的变化产生性意识,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这个变化大概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疏远阶段。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将心思从客观世界转到主观世界中,强烈关心自己的成长,男女生之间产生了界限,产生了疏远,但由于对性机能的好奇与新颖感,这种“疏远”其实是疏而不远的;第二阶段,接近或吸引阶段。中学生们逐步摆脱心理上的闭锁状态,开始与异往,由疏远转向接近;第三阶段,好感或眷恋阶段。主要表现为男女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异性,以欣赏、友好、爱慕的态度对待异性的一言一行,相互之间产生好感。

潘雯认为初中生处于异性吸引期,由“疏远”到“吸引”形成原因可能是女生比男生较早进入青春期,男孩从身体发育到心理成熟度都不如女生,造成了男、女生心理“落差”。但随着身体的发育,男生身心迅速发展,使其身心成熟度达到与女生相当的水平。男女生之间出现“性心理同步效应”,他们开始渴望与异性同伴相互来往,从而进入异性吸引期。

另外,从性别同一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两性之间会有一个阶段把对方视为敌对,但随着自我的发展会逐渐将对方视为伙伴并纳入自己的交往圈子之中。初中阶段是异往的敏感期。陈月霞指出:初一学生处于与异性疏远期,初二、初三学生处于与异性相互吸引期。

1.2初中生对“异往”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1.2.1对异往的态度

感到害羞:陈中文,杜哲群对某中学男女生调查结果为:有59.4%的中学生对异往感到害羞。

内心渴望,但不主动:初中生与异朋友的愿望,随年龄的增长呈直线上升的趋向。秦素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男生62.42%,女生44.70%)有与异往的愿望;李鹰指出多数学生认为异往是必要的并且渴望与异往;卢秀琼认为,当代中学生广泛存在异性同伴交往行为,较少避讳,但他们不太主动与异性同学交往。

性别差异:相对男生而言,女生更容易与异性进行自然的交往。这是由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造成的。

1.2.2异往的方式与行为表现

随着性意识的普遍萌生,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交往方式:孙红刚指出,初中生异性间的打斗(以身体明显接触为标志)是异往的方式之一,这说明打斗既是儿童身体能量释放的行为,又是异性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

马川指出,受欢迎的女生,将野蛮、淘气等作为异往的一种特殊方式及交往策略,同时,对异性的不理睬也是异往的特殊表现形式。

行为表现:初中生的异往行为具体表现为:(1)单纯性:仅被对方某方面优秀品质所吸引;(2)炫耀性:有异性朋友是值得炫耀的事;(3)差异性:在异往程度上有较大差异;(4)排他性:双方一旦建立亲密关系,则拒绝与其他异性的交往。

2初中生异往的积极意义与基本情况

2.1初中生异往的积极意义

刘小林,郭继祥指出,异往有利于相互间的学习;增进青少年间的友谊,提高社会交往技巧。

莫晓宇,邢利荣,林玲,罗华从发展青少年同一感的角度指出,异往有助于青少年的同一感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

2.2初中生异往中存在各方面问题

2.2.1初中生异往极端行为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出现生理机能发展快与心理发展慢的倾斜状态,部分初中生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导致异往极端行为。

过早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与异性的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容易出现男女同学外貌相互吸引,内心相通,情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等表现,更有甚者还确立了恋爱关系,即出现“早恋”现象。

不与异往,把自己封闭于异性之外:某些初中生的异往行为一不小心就被家长指责为“早恋”,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围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使其抵触异往。

2.2.2初中生异往存在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概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友观不正确,以异性朋友为荣,相互攀比;超越友谊界线;交往方式不当;择友标准不当;拒绝异往或异往困难;缺乏异往的良性环境等。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2

关键词:心理疏导;德育工作;中学生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未来发展,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心理疏导归属于德育工作的层次,德育工作是一个把社会表层的言行转化为内在精神的过程。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心理发展状况着实让人堪忧。那么,怎样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心理转变相适应,尤其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做出积极的调整,把心理疏导纳入高中德育工作,是学校保障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健康与心理疏导

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健康上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也就是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发展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我国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发展学说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少年期到青年期的初步发展时期。在社会上甚至有人把该时期称为“狂飙阶段”,主要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发展极其不稳定,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问题:第一,学生个人自制力差,意识薄弱。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时期,极易产生躁动心理。有时候会对同学过分热情,也会出现冷淡的时候,情绪容易产生大范围的波动。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学生个人自制力差所引起的。第二,性意识萌动。性意识的成熟不仅仅表现在身体的生理变化上,更多的是思想的懵懂。部分学生开始渴求一份纯洁的爱情,可能会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这种心理的懵懂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疏导,正确认识男女之间的感情。

三、心理疏导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通常德育工作的对象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这部分学生多数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德育工作者主要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好心理疏导,采取积极有效的疏导措施。在实践经验中,笔者主要提出以下三种措施:

1.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寻求任课教师的配合

在课堂中,任课教师是高中生最亲密的交流者。所以,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寻求任课教师对自己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尽量宽松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健康发展。

2.走进学生家庭,发现问题关键

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家庭环境引发的,如父母离异导致自闭心理,父母工作忙导致孤独,家庭贫寒导致自卑等现象。德育工作者为做好心理疏导,应该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家庭,发现问题的关键性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深入家庭的过程中,要向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并提醒家长在监护过程中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做好疏导沟通工作。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创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条件

通常人们的心理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再加上学生渴求能够得到心理疏导,多数学生喜欢通过电话咨询或网络咨询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可以开设健康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该过程中务必要建立平等的关系,避免学生产生隐蔽心理,让学生尽情敞开心扉宣泄自己。另外,心理咨询室工作时间要设有专人值班,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感情的机会。对心理咨询师也要做出严格的筛选,使其能够巧妙运用心理技术,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真正落实心理咨询室,不能只做表面工作。展开德育工作最关键的是做好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学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为之不断探索积极的心理疏导方式,才能真正做好高中生的德育工作。

作者:冯频单位:包头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辛志勇.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差异性大于共同性——兼与刘华山同志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2]杨数雄.高校政治辅导员兼做心理辅导工作利弊初探[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15(2).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3

一.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肃北、阿克塞学生离开初中熟悉的校园、老师、同学,面对的是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他们非常希望尽快融入新集体。但因为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交际技巧,常常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1.思乡。有很多学生过去一直生活在肃北、阿克塞。在进校初期,由于地域环境的极大反差,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思乡情结。一些学生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一下子就想到了家乡,并想要回家。

疏导策略:开展以《思念也是一种成长》为主体的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思乡情绪;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忘却思乡的愁绪;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顺畅渠道。

2.孤独无依。高中相对于过去的学习、生活环境,全然不同。学生不认识、老师不认识。而要全然熟悉这些,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所以有很多学生产生了孤独无依的心理。

疏导策略:要给家长、学生打好预防针,帮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新生到校后,应在最早的时间内,组织新生参观校园、校舍,介绍校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最大限度地消除陌生感;加强生活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因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不少高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仍沿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不能根据高中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因而在学习上显得很被动,进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1.焦虑、恐慌、担忧。因高中课程增加、难度提高、作业量增大,使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常有束手无策。有学生说进入高中一个月,他几乎已经成了一个作业的机器人。面对着每天滚滚而来的试卷,简直手足无措。还有学生说以前上初中时,可以通过延长时间来提高学习,到了高中,就连睡眠也不够的,更不用说延长时间了。

疏导策略: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方面的教育,建议学生每天将自己要做的事写下来,依时间缓急、重要与否,排一个顺序。然后依次进行处理,每完成一项,就立即划去;树立学生的效率意识,教育学生:高中不仅要刻苦,更要提高学习的效率,不能像过去一样,打消耗战,高中课程多,时间紧,是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用来消耗的。

2.自卑。这类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在考入重点班的学生身上。他们过去都是初中班级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高中课程难度的增加、各人的学习接受能力的高低不同,有的学生不能再像初中那样在新的班级中笑傲群雄,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其中,成绩下降较大的同学,甚至产生了深重的自卑情结。

疏导策略: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初中成绩与现在成绩的关系,它们并不必然的表示高中仍然会如此的优秀;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交流,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智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控制和调适自我情绪的能力;组织学习方法交流会,印发学习方法指导系列文章,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倡主动学习,要求学生多向老师请教问题。

三.因青春期身体发育引起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从身体发育看,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更加渴望与异流,但又掌握不好分寸,这些都困扰着他们的内心。

1.对异往过分好奇。好奇本来不是心理问题,但因为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对异往的过分好奇导致了一些不良心理。

疏导策略:学校要通过大大方方的性教育,让学生以非常坦诚的态度去面对性,在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少走弯路;心理疏导要和家长配合。

2.刻意寻找爱情的感觉。寻找爱情没有错,但过早的寻找爱情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在新鲜感的冲击下,有些学生开始寻找“爱情的感觉”。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叛逆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1-02

初中教学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高涨,具有独立意识要求,讲究个性化和自我化,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语文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

一、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00后”,这个时代的学生都生活在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阶段,由于各种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影响,当代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以前的初中生有很多的不同,相比于以前的学生,他们具有热情和激情、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具有更加强烈的生活欲望。但是,由于在初中这个阶段他们的心智和思想还不是很成熟,使得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都比较不稳定,并且体现出矛盾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上的叛逆性。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蕴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独立和成熟感使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满足于以往那种对父辈与师长的依赖和服从,青春期叛逆心理必然出现了。由于大众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针对的受体是大众,加上利益驱使,使得他们对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缺少关照,无形中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极易引起“自主叛逆心理”。面对这一问题,老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手段,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忽略了语文教育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对策

(1)关爱学生,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教师的严格管理会有所抵触。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特殊对象,教师要关爱学生,在课堂上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了解学生就要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平时成绩不好,不爱学习,甚至心理抵触学习。会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在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教师形象,不再板着面孔面对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亲切自然,使学生不感到拘束,启发学生讲心里话。信任和尊重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虽有知识多寡之别,长幼之分,但学生与老师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情感上和知识上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带领学生分析邹忌的善于进谏,表现在以自己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除蔽,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邹忌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然后教育学生历史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然后指出: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让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交流方式和方法,正确对待与他人关系。特别是在与自己的长辈等交流时,不要处处顶撞长辈,即使自己觉得有道理,也应该尊重长辈。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做学生学习上的挚友。

(2)善于利用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对具有叛逆心理的初中生几乎不起任何作用,语文教师可以给他们相对自由的自我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各种道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课文讲读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优秀作品或流行作品,让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然后语文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加明显。

(3)语文课外活动疏导

语文课外疏导也是疏导叛逆心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特点,进行课后延展比如,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来疏导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在每周者每月选取合适的时间举行,先布置好主题,然后按小组排队保证每个人都必须上台,最后进行优胜获奖的选取。在选题时一定要选取好的主题,要涉及到智慧、感恩、励志、关心、奉献、平等这一类可以调节人情绪的关键词。

参考文献: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5

关键词:青年职工;心理压力;疏导机制

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给企业青年职工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多带来的则是挑战和压力。青年职工在这个过程中承受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导致部分青年职工难以做出相应的调整,诱发身体、心理等疾病产生。企业青年职工的心理问题也因此备受关注。全国总工会曾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和劳动。因此,着力研究企业青年职工心理压力成因,探索心理疏导机制构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实践意义也较为重大。

一、青年职工的来源与构成

1.新生代农民工

一般来讲,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被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直接脱胎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当前,“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人数已经逾亿,占农民工总数的六成以上。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明显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渐趋陌生;他们的生活历程和就业经历更多地与城市联系在一起,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又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之中。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十分复杂的心理和人格特征,这主要表现为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劳动能力差等。

2.高校毕业生

青年职工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据统计,2010至2012三年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971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大约为699万,“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高校毕业生除一部分考研、出国外,大部分都进入职场。与新生代农民工一样,“80后”“90”后是高校毕业生的主体。“80后”“90”后高校毕业生成长于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成就最大,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也最为多元化的时期,其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市场经济的发展既强化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也让他们受到了唯利是图和“金钱至上”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二、青年职工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

1.有效管理情绪能力不足,深受感情、婚恋问题困扰

青年职工正处于婚恋旺盛年龄,但对在外务工仍为温饱挣扎的他们来说,既无时间精力也无经济基础去维系和发展正常的感情生活,他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由此导致相当多青年职工婚恋和观念发生变化,未婚同居、婚前较为普遍。而一旦出现问题,青年职工往往缺乏有效管理情绪能力,容易走极端。因此,感情、婚恋问题的困扰是青年职工的心理压力来源之一。

2.首度尝试独立谋生,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困惑

当新生代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迈出独立谋生第一步的时候,之前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沉浸于理想、幻想生活中的他们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和矛盾让青年职工倍感困惑,导致其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与此同时,和青年职工同处一个年龄层次的无处不在的“富二代”的炫富行为,更是深深刺激了他们本来就脆弱、功利的心灵。

3.初次参加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困难

“80后”“90后”青年职工由于成长环境因素的影响,显得个性张扬,有时甚至会叛逆、另类、自我。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处于关爱和包容中,习惯被爱,不太懂得如何去爱和包容他人。因而,当他们初次进入职场时,则比较难以融入企业文化。由于青年职工现在大都在外地工作,面对的是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环境,根本就融入不进当地文化。既融入不进企业文化,又融入不进当地文化,由此造成生存过程中社会归属感的严重缺失,从而给青年职工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4.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深陷多重竞争压力困境

青年职工在进入企业之后,许多企业没有根据青年职工的特点组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帮助其成长。而青年职工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评估、自我规划,导致自我定位不准确,职位选择存在盲目性。青年职工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则容易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缺乏安全感等情况。同时,在工作中,青年职工既面临工作竞争的压力,也必须面对企业复杂人际关系的挑战,一旦处理不当,则可能会陷入压力困境。

三、建立健全青年职工心理压力疏导机制

1.将工作、生活情景下的精神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青年职工培训的组成课程,帮助青年职工学会面对和处理压力

企业应充分重视青年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上一些著名企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青年职工培训的课程中来。对青年职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咨询,及时主动地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职工以必要的心理援助。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青年职工了解自身心理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调适方法,在遇到心理压力时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调适,通过情绪转移、自我宣泄、改变认知、寻求支持等方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2.培育和谐企业文化、营造团队氛围、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合理有效控制压力源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增加员工凝聚力的纽带。企业应着力培育和谐文化,培养职工积极进取、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减少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让青年职工愉快、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在制度层面,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晋升通道和激励机制、开展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价等措施,消解来自内部组织因素的压力。当企业在知悉青年职工压力并以管理的方式进行疏导时,对于青年职工的内心感受、压力源、见解甚至意见,都会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审视。这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核心力,拉近企业与青年职工的距离,同时能避免压力对企业、个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实际上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3.组织开展青年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不断满足青年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是丰富青年职工精神生活,释放竞争压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符合青年职工需求的文体活动,开展训练目标明确、挑战自我、磨炼意志的团队拓展训练活动等,帮助心理压力较大的职工消除烦闷感、紧张感、失落感、自卑感等不良情绪,获取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和快乐感等良性情绪。通过多种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吸引青年职工参与,使青年职工在企业文化活动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以减轻青年职工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化解心理障碍。

4.发挥工会的作用,针对青年职工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

一方面,工会要着力做好青年职工的会员发展工作,建设职工之家,服务职工群众,赢得他们的拥护和信赖;另一方面,工会要针对青年职工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一是培养一支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培育一批心理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二是帮助企业建立多层面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组织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培训,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为职工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环境;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心理疏导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调查与宣传教育、针对性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监控与反馈四级服务模式。

5.建立企业指导伙伴制度,为青年职工选好指导伙伴,培养青年职工的归属感。

指导伙伴应是企业资深职工或相关部门的骨干。一个优秀的指导伙伴对培养青年职工的归属感和职业技能等很多方面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伙伴不仅是职业技能方面的指导员,还应是企业文化的宣讲员和青年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员。通过具体的职业技能指导和思想交流,指导伙伴不仅能协助青年职工适应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青年职工融入集体,融入企业文化,建立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韩雪松.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境与解决策略[J].西安社会科学,2009(11).

[2]黄国庆.试析当前职工心理压力的成因[n].工人日报,2011-02-22.

[3]徐恒锦.浅谈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中国职工教育,2013(2).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6

关键词:青花梨;修剪;栽培;技术

台湾青花梨是福建省农科院从台湾引进的梨品种。在建阳地区试种多年,经过多年的试验栽培观察表明,该品种具有童期短(正常管理第2年就能少量挂果);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易形成花芽,坐果率高;早熟(6月下旬成熟,比翠冠早10-15d);果大,果心小,可食率高;果肉细嫩汁多,浓甜可口等优点。但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梨园管理粗放,轻视修剪,导致树势削弱,病虫害加剧,枝叶花布局及营养失衡,影响梨果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从2010年起在建阳安置管理站梨园对青花梨幼树、初结果树、盛产树进行修剪技术试验探索,同时辅以水肥管理和必要的病虫防治,取得优质丰产的显著效果。该技术在梨树上实施第3年,优质果率达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5%,平均单果重637.8g,盛产树单株产量178kg,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大提高了梨果产量、品质、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现将台湾青花梨优质高效修剪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优质高效修剪技术

1.1幼树的修剪

为了便于采摘、套袋、喷药等管理工作,采用单层、白然开心形修剪法。苗木定干高60-80cm,选饱满芽3个,方向120°,芽间距15-30cm,小条芽抹除,当新梢长到40-50cm且尚未木质化时,进行拉枝,开张角度为40-50。左右,梢长40cm以下的芽,培养辅养枝,开张角度为80°,以上新梢短截促发新梢,待新梢长至40cm左有时留2-3个侧枝、一个延长枝,其余抹除,长出的侧枝进行拉枝,形成新的枝组,侧枝留20-30cm,延长枝留40cm长,选下芽短截。侧枝开张角度为70-80°,以轻剪长放为主,采用轻、重结合,即“控、放、控”结合修剪技术。剪去背上枝、交叉枝、弱枝,充分利用辅养枝。青花梨辅养枝多,辅养枝生长结束早,易形成花芽,是争取早期丰产的重要枝条。修剪时应充分利用空间适当保留利用。通过拉枝,形成良好的丰产树形,以利梨早结丰产。

1.2结果树的修剪

1.2.1夏剪。初结果树,结合整形修剪,采用拉枝、扭枝,进一步培养树冠。丰产树采用抹芽、疏秋枝的办法。由于拉枝使营养转位,必然在拉枝后背上冒出直立徒长枝、背上枝及锯口处长出簇状枝。这些新冒出的枝条长势猛,耗养分量大,又扰乱树形,因此,在萌芽初期及时抹除,以后勤检查,及时抹除;也可在有空间的缺枝部位做预备枝培养,有计划地留1-2个枝条,在7月份的新梢生长期,进行拉枝填补空间,同时疏除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以利提高光合作用,增加树体养分积累,减少消耗。

1.2.2冬剪。冬剪是夏剪的继续和补充。幼树旺盛时,要进行甩放,可缓和树势,早期增加枝叶量,利于快速形成丰产树冠。盛产树采用去强留弱,疏除过旺的徒长枝、背上枝、交叉枝、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及着生不合理的枝条。辅养枝的控制改造,由大变小,由强变弱,由长变短,形成结果枝组。疏枝要根据树形、树势掌握适量、适度。主要目的是提高光合作用,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旺盛枝转化成中庸枝,促使花、叶、枝布局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趋于平衡,从而营造稳产、优质、高效之势。

1.3保花、疏花、疏果

1.3.1保花:青花梨花量大、坐果率高,正常的条件下,一般不需要采取保花措施,在防治病虫害时,在其药液中兑入0.2%磷酸二氢钾喷雾,或开花期喷施0.1%硼砂、0.1%喷施宝等,补充花器营养。花期还可以放蜂,可以提高梨花授粉率。

1.3.2疏花:青花梨每个花芽着生5-6个果实,必须进行疏花,才能保证果实品质。疏花可以结合冬剪,剪除过多、过密花芽。

1.3.3疏果:在花谢后15d左右,即第1次落果后进行疏果。即每20-25片叶留1果。疏果应掌握弱枝多疏,强枝少疏,疏去畸形果、病虫果。选留靠近主干向下着生的果。

2配套栽培技术应用

2.1肥水管理

台湾青花梨的修剪改造要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冬季实施扩穴改土、施人腐熟有机肥。在施肥时,应注意将腐熟的有机肥与泥土充分搅拌均匀施下再盖土,避免单纯有机肥成堆施入,影响根系生长。其它时期的施肥方法:结果树一般每年施4次肥。第1次花前肥,于2月上旬施肥;第2次壮果肥,于4月下旬施肥;第3次采前肥,于6月上旬施肥;第4次采后肥于8月下旬前后施肥。前3次施肥主要以复合肥为主,根据树势、挂果量调整施肥量。一般每次每株施复合肥0.5-lkg。方法是:在树冠滴水线下挖环形沟,深20-30cm,长100-120cm施下,应注意轮换沟施。遇干旱时,肥施后应及时灌水。采后肥结合扩穴改土进行。方法是:挖沟深40cm,宽50-60cm,长100-120cm,下埋绿肥、杂草,再施人有机肥30-40kg,另加钙镁磷或过磷酸钙1-2kg,隔年换一个方向进行扩穴。幼年树以勤施薄肥为原则。梨园在夏秋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抗旱、灌水;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开沟排水。山坡地的梨园,除修好等高梯台外,应植被护坡,可种植绿肥或充分利用空地套种花生、黄豆等,以避免水土流失。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7

关键词:心理疏导;体育教学;身心健康;双管齐下

中图分类号:G444;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22-01

在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等限制,体育课普遍不受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不受重视。有的体育老师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概念和意识。根据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加强中学生的“体育”,更要加强“心育”,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要健康。

一、化解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

初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的心理水平发生了矛盾。在小学时代,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游戏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进行的,学生很少需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任务的要求,他们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观察必须服从一定的目的。初中的学习内容,由具体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材料上,因而有的学生在这种新的矛盾中不适应而掉队。同时,新的课程不断增加,教材难度逐步加深,同学们为了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必须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新的心理态势与原有心理水平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形成学生的内心矛盾。另外,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基础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所难免,成绩两极分化自然会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失衡。因此,作为体育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对文化学科进行补差工作,更要对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心理疏导和体育教学双管齐下。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活动项目可以保留一定的游戏内容,增强体育运动项目的娱乐性,然后逐步转为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体育运动,增加体育运动的难度和强度。

二、化解过剩精力无处消耗与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此时,他们身体各部分迅速发育成长,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体力、精力、活动能量迅速增强,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心理上面临断乳期。但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评价能力和原则性还比较差,阅历尚浅,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而这时,他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不管什么都想试一试,大人们做的事,他们也想做。例如,近年来中学生抽烟已成为社会的潜在公害。一位中学生说:“我爸从早到晚不断烟火,而且尽抽名牌烟。出于好奇,我也偷偷地抽,开始感到头晕,可我还是坚持下来。没烟抽,就偷爸的,或是自己去买。我今年才15岁,就有3年烟龄。我常想,当初如果爸爸不抽烟,我能学会吗?我真恨爸爸。”学校对学生过剩的精力无处消耗的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文化活动,让他们把“使不完”的劲正当地使出来,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例如,学校除正常开设体育课外,还可以多搞一些体育课外活动,如举办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还可以组织夏令营、冬令营、科技野外考察活动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关部门可以多建些公园、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多充实一些现有的青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中心。这样,学生的精力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实践也证明,初中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能够正常发挥他们“使不完”的劲,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体质,强健身心。

三、化解性意识与道德法律的矛盾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生殖系统的急剧发育,已基本成熟。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意识到两性的差别。有人曾做过调查,初中男生发生如下变化:朋友间谈论男女关系的事增多了,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容貌和风度,更加留意电影、电视、杂志、小说中出现的男女方面的事情,这说明初中生已处在萌动和不安的情感状态之中。尽管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毕竟还是个孩子。因为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尚未确立,道德、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对本能的冲动缺乏应有的控制。如在坏书、黄色录像诱惑下,可能有的学生会违背道德和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中学生性意识的出现并不奇怪,它是身体发育的结果,是生命延续的必然。但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青春的萌动是说明自己开始长大了,但一个人的真正成熟标志是公民意识的产生。公民必须遵守社会法纪,遵守公共道德,这个界线是不能冲破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必须有理性,没有理性的人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人和动物相比,人有意识能动作用,动物则没有。所以,在青春期如果能正确把握自己,使自己理智地对待性的困惑,那才说明已经真正长大。在学生“性苦闷”“性烦恼”时期,除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健康的体育文化活动,体育锻炼是解除学生“性苦闷”“性烦恼”的最佳良药。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体育”和“心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重视“体育”轻视“心育”固然不对,但如果只重视“心育”而忽视了“体育”,同样也是不对的。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8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一、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分析

(一)车间党支部、党员和职工队伍现状

1.车间党支部状况。党支部委员共5人,其中:专职支部书记1人,兼职4人(分别为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及青工委员)。支部设党小组4个,党小组长由基层操作党员兼职,车间在职党员59名,车间在岗职工395名,在职党员占在职员工总数的14.9%。

2.车间党员队伍情况。目前车间党员数为59名,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30人,占党员数的50.8%;31岁至41岁24人,占党员数的40.6%;41岁以上5人,占党员数的0.84%。从知识结构看:研究生以上学历9人,占党员总数15.2%,大学本科学历有32人,占党员数54.2%,大中专为18人,占党员数30.5%。从岗位分类看:管理类党员16人,占27.1%;专业技术人员19人,占32.2%。操作类党员24人,占40.6%。

3.车间职工现状调查。目前,车间党支部总人数为395人。从员工年龄结构看:85后90后年轻职工(即31岁以下的员工)为176人,占车间总人数的44.5%;31岁至46岁的员工为153人,占车间总人数的38.7%;46岁以上的员工为66人,占车间人数的16.7%。从员工知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含党校研究生)19人,占车间总人数的4.8%;本科学历为134人,占车间总数的33.9%;大中专生学历为140人,占车间总人数的35.4%;高中、中技和初中生为102人,占车间总人数的25.8%。

(二)车间党支部员工队伍现状分析

从上述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一是目前车g党支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力量较为薄弱,使思想政治工作多于浮于表面而没能深入实质,从而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车间党员队伍及员工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学历高素质高,支部则重点掌握80后、90后新思潮,抓住重点,做好支部思想政治工作。

二、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引导年轻员工向上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随着企业的发展,80后、90后员工已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使其个性鲜明的时代特征,目前车间80后、90后员工整体上来说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很强的创造力,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发展潜质;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一些问题,如有些员工理想信念淡薄,心理健康失衡;缺乏敬业精神,做事急于求成,喜欢索求,付出甚少,集体意识偏弱。车间虽然发现年轻员工的优缺点,但目前在引导年轻员工向上的渠道和途径较少。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每个青年职工对自己价值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每个职工个体都是企业发展的细胞,是企业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二)对老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心理疏导对个体的情绪问题或发展困惑进行疏泄和引导,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管理、人际关系。”

目前车间46岁以上老职工虽占车间员工数仅16%,但这一部分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两重压力,一是在工作中,这部分员工学历较低、年纪较大而属于随波逐流型;二是这个年龄的员工是家庭的脊梁,上有老下有小,要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还要关注家里老人健康问题,而自己的身体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毛病等,这部分职工需进一步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稳定中间,抓好两头。通过调查车间党支部80后及中年职工两头的职工思想变化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既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也是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认真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重点。

三、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初探

“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教育,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是情感最丰富、思想最复杂的社会人,思想是软生产力,人的管理关键在于实行人性化。因而,探索积极有效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切实解决员工深层次的思想疙瘩,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维护好员工的利益,调动好员工的激情,打造优良团队,构建和谐企业,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持续强劲发展。

(一)建立“四家共建”党建品牌,前移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把车间员工分为“四个家”(即党员之家、青工之家、女工之家和职工之家),细化员工单元,形成党群合力,促进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通过开展党员公开承诺和兑现承诺活动、开展党员先锋岗评比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成立“党员青年”志愿队、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活动、微型党课、党员拓展等主题党日活动来展示支部党员的新风采。通过开展车间青工技术比武、“一岗多能”、“师带徒”及“机长上讲台”等活动,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示范岗”品牌活动,狠抓青工技能水平的提升,建立青工QC团队、六西格玛团队、宣传团队,激活了青工活力团队建设。

(二)构建“四级人文”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心理疏导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梳理了车间人文隐患的问题点、重点、难点和要点,找准切入点,将人文隐患管理思路从“事中调解”、“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将人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车间工段长、班长、考评员、车间领导四级管理,采用座谈、交流、警示、家访等形式逐月排查各级隐患。针对车间80后、90后员工年轻好胜及老职工心理压力好大的特性,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引导职工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一是引导职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培育乐观、宽容的心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二是着力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调节职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失落感,让职工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愉快。

(三)成立支部“职工大学”,强化学习管理能力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习培训相结合,支部成立“职工大学”,创新性打造学习党组织提高整体素质。一是以岗位培训为手段,固强补弱,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二是强化实践锻炼育才,采取关键岗位上进行人才培养锻炼等方式,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引导人才学业务、练业务、比业务,不断增强业务技能。三是建立以竞争上岗与岗位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人才成长机制,从而挖掘车间内部人才的优势。通过人才的培养激活员工向上意识,为员工设定努力方向,使员工做事更有干劲,引导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奉献。

参考文献:

[1]王强.学习型企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9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其实,有些法律知识我应该向你们学习的,为什么呢?前不久,我陪同市领导到校调研的时候,观看了同学们自己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一个

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而是你们的内心深处法律意识的真实反映。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事情发生在四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此时,我给同学们出二个思考题:①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结果应是:如果医疗签定部门确定为重伤,首先甲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违法,其次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下面,我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方面,来给同学们讲一下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并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与性犯罪居多,团伙作案数量剧增。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少年,曾经天真无邪,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座标为什么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

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

、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

(二)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五观不端正,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己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等。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重点给同学们讲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实际例子讲给父母听,纠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为。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这就要求有些同学,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会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与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若父母对家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态度适当,教育、引导得法,自身性格,言行举止良好,家庭的内聚力,亲和力增强,正面影响加大,子女实施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导致犯罪。

其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亲情过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单亲家庭,不轨家庭五种。亲情过剩。目前,在我国城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宠爱,被过度的亲情所包围,在家中俨然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他们中一些人因而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凡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满足自身的需要,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受任何约束,甚至以身试法,以致违法犯罪。

疏于管教。一些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与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义务。对子女身上的错误和缺点,

或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是晴蜓点水,关心帮助不够;或是一打一骂了事。更有甚者,为了发家致富,有的家长竟迫使子女弃学经商,

不惜以子女成为新文盲或半文盲为代价。生活在疏于管教家庭中的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时而悉心的管教,生成不良品性,终由小错而大错,直至违法犯罪。

家庭暴力。对生活在暴力家庭之中的青少年来说,因耳濡目染或亲身体验过暴力侵害,心理受损明显,心中阴影严重,致使子女养成仇恨,冷酷,撒谎,逆反等不良性格。家庭暴力往往还导致一些常遭暴力侵害的青少年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找温暖与爱心,因而难免被坏人引诱利用;或者导致一些青少年直接向社会施暴,向弱者施暴。单亲家庭,近几年来,家庭离婚解体现象越来越严重,单亲家庭日益增多,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缺少了原来对子女的关心,体贴,爱护,管理和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粗暴的打骂子女,虐待子女。这一切都给子女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一些子女因此变得孤僻、抑郁、自卑、冷漠、任性,仇恨父母,对学习、生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这种心理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导致违法犯罪。

不轨家庭。不轨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家庭。生活在不轨家庭中的青少年,易接受暗示,模仿成人的不良举止,久而久之,逐渐同化、堕落,最终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2  

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疏导篇10

一、钻研心理辅导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方法

为学生做心理辅导,班主任首先要有辅导能力和辅导技巧,这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前提。为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心理要求,班主任教师要潜心钻研多种心理知识,掌握多种辅导方法。

例如,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掌握学生的情感特点、个性特点、在面临升学时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生理特点等等。根据这些特点钻研预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适应心理学,掌握和运用团体动力的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关注学生团体的成长过程;了解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掌握关于班级心理辅导主题的知识。在活动中积极倾听学生的烦恼、身临其境走入当事人的私密世界,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运用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大胆质疑、用尊重与温情感化学生,使其走出心灵的迷茫区,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正方向发展自己的性格。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初中学生已不像小学时期那样天真烂漫、什么都说了,他们往往把秘密放在心里,有时连自己的父母好友都不知道。要想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首先要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呵护和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理性思考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

比如,当学生有不良情绪时,班主任要主动去关心安抚,让学生在感受教师的关爱时敞开心扉,倾吐心事,教师在了解事情的起因后,应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当遇到内向固执的学生时,教师不能期望与他们谈话一次他们就向你吐露心声,要采取迂回战术。一方面跟他们个别接触,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保护他们的隐私,用情打动他们,另一方面,从另外的渠道,如学生家长、亲朋好友处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对症下药解除其心理障碍。在管理班级的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可以创建学生心理档案卡,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于对学生形成一个综合印象,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断进行动态的跟踪和心理辅导,让教师变成学生最愿意倾吐心声的对象。

三、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班主任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意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计划学习,能运用策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其个体的情绪体验,即喜怒哀乐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学生中出现的不少心理问题,往往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诱因。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应作为心理辅导的重要部分。根据心理规律,学生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能不能学――智力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班主任工作体现在要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指导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四、关注青春期身心变化,疏导学生恐慌心理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生理的变化会让他们感到莫名的烦恼。这时班主任教师要及时排解学生的恐慌心理,让学生了解他们现在经历的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引导他们做好青春期的个人卫生工作,特别是女生的经期卫生,帮助他们调控负面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和叛逆心理。

例如,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活动,采取分析、疏导和支持的心理治疗法,揭开“性”的神秘面纱,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变化,不再谈性色变。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常常爱幻想,喜欢异性,憧憬爱情,班主任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首先肯定他们的想法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反应,消除他们的“犯罪感”心理,然后再加以疏导,让他们知道早恋的危害,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于个别学生的偏激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开展工作,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倾听他们的“青春期烦恼”,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教育他们学会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因为有时候的放弃是为了今后更多的拥有,把他们从梦幻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五、加强情绪心理辅导,消除学生负面情绪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其情绪具有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等特征。他们通常遇到表扬时就沾沾自喜、碰到困难时则垂头丧气、消极自卑,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情绪产生的原因,教导他们遇事冷静,胜不骄,败不馁,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然后教会他们把控情绪的有效方法,“理性――情感”疗法。当遇到刺激性事件时,要保持理性,不要受情感的困扰而产生消极情绪,做出不理性的行为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教师则要时常为学生拨开心理的迷雾,及时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激励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生活态度。

总之,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班级管理这个渠道,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只要教师拥有爱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正确的心理辅导方法,就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为阳光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