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十篇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十篇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3:08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1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热点难点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青少年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特别是要了解有哪些困扰他们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给他们答疑解惑。通过这种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少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历史责任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一、如何清醒认识时代的主题与发展脉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邓小平理论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和平共处。当代青少年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展现的高度文明和社会主义国家较之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落后的现实,思想上往往会产生迷惘和困惑。为此,必须向青少年认真分析时代的主旋律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资本主义的长期稳定繁荣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曾经指出:“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由于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一定范围的调整,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因而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和占有方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从而不能消除经济危机这一顽疾。当前所出现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说明,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只不过是带上了新的时代特征。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只能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准备更加充分的物质和思想文化条件,决不能消除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当代青少年必须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决心和信心。

二、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理想的信念

青少年由于思想单纯,看事物往往过于理想化,当前面临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落后和不尽如人意之处往往产生迷惑。如面临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那些身处落后地区、落后农村、城市弱势群体中的青少年,面临个人及其家庭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难免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有的甚至会诉诸一些过激言行,因此必须帮助这些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现实,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但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由于我们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技术落后,并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决定我们在很长历史时期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不会改变。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作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美好前景。青少年必须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长期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展现在广大青少年面前的是一片光明的前景。

三、如何科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党的创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我们在看到马克思主义仍然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当前世界政治风云复杂变换、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青少年由于知识阅历不深,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沾染错误思潮,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阶级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教育青少年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要注意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当今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其实完全是生产力在当代的展开形式,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第二,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不断向前发展。在各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一系列的丰富和发展的成果,用以指导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第三,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科学的世界观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和修正主义的歪曲,这是现今认识马克思主义本来满目的两类主要障碍,必须大力破除。广大青少年应该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

四、如何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增强历史责任感

青少年时期是富于幻想并逐步树立自己的美好理想的时期,必须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个人理想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做到既有崇高的理想,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正是因为理想高于现实,所以才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才能实现;正是因为现实不尽如人意,所以才需要我们树立崇高理想去奋斗来改变现实。还要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同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避免他们的理想偏离正确的方向。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渐认清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全国各族人民面前树立起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当然,每个青少年都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有着自己的美好的个人理想。要把自己的个人理想同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在为共同理想的实现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有机结合起来,肩负起自己对于国家、民族的神圣职责。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只有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振兴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才能挺起腰杆;只有国家和民族富强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才都能有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青少年应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五、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2

1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领域逐步实现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市场经济意味着对个人独立人格追求私利和平等自由权利的尊重,同时又需要人们遵循以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等为主要原则的经济论理,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和矛盾冲突。学校也不另外,一方面,教育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后,引发了青少年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不强。所以,市场经济的某些负效应也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市场经济中获取最大利润的原则,诱使某些青少年学生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斤斤计较,只关心自己,不关心集体和他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缺乏远大理想。又由于受社会高消费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越来越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助人为乐,诚实谦恭等良好风尚不再被普遍推崇;相反,攀比风、人情风越刮越猛,违纪现象呈上升趋势。

根据新时代的要求,邓小平提出:“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其他方面出这个那个毛病不要紧,但是这问题不解决好,将来要出大问题,要犯大错误”。他还提出新时代的人才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倡导培养“四有”新人,为各类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我国还在根本大法中规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宗旨是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这些都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要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加大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2抓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不断充实新内容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学校进行这一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课。而这一点正是当前学校教育键条上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一些学校只讲现实,讲利益,不讲长远,不讲理想。激励学生的法宝只是能否考第一,能否考上有名的中学,能否考上名牌大学。在如何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等方面,则存在着重智、轻德,“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二是重管理,轻方法。一些学校管理学生的基本支柱仍然是教师的严格管理,而非民主基础上的学生自律。只加强日常管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从而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三是重形式,轻效果。学校设有政教室,保卫室。可大多形同虚设,是虚化,泛化的东西。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再有,“班会、校会”等把多种文体活动、课外活动说成是丰富多彩,事实上尽管参与的人多,但活动过程中教育的目的过于显现,教育方式过于单调,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不能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四是重校内轻校外,重知识传授,轻行为的养成。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个中心,学生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忽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致抵御各种消极丑恶思潮的能力极低,从而使学生的道德自主发展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充实新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二是引导学生善于团结人,交往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三是教育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一丝不苟的学风。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需要培养学生高度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而不是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3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迅速的大众传播媒介,使学生获得信息既多又快,再用“禁、堵、统”的方法,不仅不能秦效,而且只会适得其反,必须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采取新方法。

3.1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陷入一种封闭状态,对形形的社会思潮,思想意识采取“堵”的方法。可我们的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看的多,想的也多。因此,“堵”不住。不妨打破封闭状态,让学生在同外界接触交往中进行比较,鉴别。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增强免疫力。同时,加强正面宣传把问题讲透,不回避矛盾,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变“堵”为“疏”。

3.2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你听我讲”,上课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仅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个性差异。没能做到以人为本。这种方法远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它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对思想活跃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放下架子,在平等的基础上,采取“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互相了解勾通,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真正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3.3变“单渠道”为“多渠道”。学校领导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教师应寓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首当其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科任教师也应义不容辞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教书育人上多做文章。以“育人”为中心,形成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3

论文摘要: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作一论述。

一、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当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为,我国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法制教育形势的需要,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是蓬勃挺拔的小树,是含苞绽放的花蕾。对于他们,祖国和人民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关爱,因为,他们代表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梦想的花季,他们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这个如金似梦的好年华里,如果不对其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如果其没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人生的一个个急流险滩;如果不能遵规守法、择良从善,那么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公检法司提供的数据和大量案例资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二、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而又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因对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时盲从、盲动。外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如何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提供维护他们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遏制住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针对青少年的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认知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环境,开展教育。

1.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是学校,如在初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就涉及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标语、板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编著通俗的法律教材、办法制手抄报、开设法制诊所、组织社会法制调查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青少年实际,制定方案,确立学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并逐一落实。对于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内容,应贯穿于不同的学龄阶段,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使青少年在学校接受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达到预期的法制教育目标。

2.举办家长法制学校,提高家长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青少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作为家长,除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外,还应对子女进行通俗的法制教育。如告诉他们“打人犯法,杀人偿命”,“小来偷针,大来贼精”等道理,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正义的种子。锹德罗曾经说过:“自己没有的东西,难以借给别人,道德也是如此。”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自然也不例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每一个微小的行为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耳濡目染,受父母和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或者家长自己就是法盲,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法制环境中,子女的法律意识就很难增强,甚至有些家庭教育还可能产生负效应。在2001年3月,有关人士对湖南省安化县东坪中学2191名学生、529名家长和134名教师进行了关于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的问卷调查,从统计分析的情况看,与上述内容完全吻合。因此,家长的法律素质对子女的法律意识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应开办家长法制学校,以发放法律通俗读本、观看“今日说法”专题节目、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竟赛、评定法律星级家庭,等等,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3.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或多或少地会从社会中汲取法律知识的营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司法机关等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开展系统有序的法制宣传教育。如悬挂大型法制横幅,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牌,张贴法制标语,开设法制宣传窗,主办法制图文展,召开法制教育大会,组织法制宣传游行,进行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电视专题片,党报党刊设置法制专栏,定期开办法律培训班,举行法制演讲比赛、见义勇为表彰报告会,建设和评选法制文明社区,等等。相应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整顿和治理力度,把社会大环境真正建成牢不可破的法制教育阵地。

21世纪是法制化的时代,整个世界的运转都要靠法律规范。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依法办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民族法律素质的重大举措,更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预防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中国档案出版社.

[2]大连司法局.论青少年法制教育认识上的五大误区.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4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17-0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当代,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如何让我国的青少年变得“智”“富”“强”“独立”,如何提高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保护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

据最高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4年,全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青少年犯罪的人数每年上升14.18%。2005年7月,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2005年09月17日《法制日报》)。另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2005年12月14日《中国教育报》)。以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解决这一难题任道而重远。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

1.犯罪年龄、文化程度低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8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己降至14~15周岁,初始年龄提前了2至3岁。有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里最小的刚满10岁,最大的也不超过14岁。他们接受的教育很少,很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2.犯罪类型多元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类型呈多元化:暴力性犯罪,一般包括杀人、伤害、、抢劫、放火、爆炸等;物欲型犯罪,这一类型的犯罪始终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主导地位,盗窃占据最大比例,抢劫、诈骗次之;性犯罪,其中男性是主要的犯罪主体,如,女性只是某些罪的主体如;涉网络犯罪,因沉迷网络游戏、模仿网络中的暴力、色情游戏等而导致的犯罪。

3.犯罪组织团伙化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心理、行为都不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的心理压力大而且实施的大多是暴力犯罪,总觉得单独作案势单力薄,因此很容易组成团伙。有的组成一般团伙,有的走向犯罪集团,他们内部等级森严,组织严密有明确的分工。

4.重新犯罪率较高

青少年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很难抵制住外界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过教育改造可能一段时间内回归正途,但因为受到社会的歧视或其他原因又重新加入犯罪团伙,重操旧业,恶习屡犯,多次作案。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残忍,甚至灭绝人性。[1]

二、思想政治教育介入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看,有利于预防工作的深入展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转化人、塑造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广泛而浓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如此,把此项教育介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打入青少年内心深处,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有助于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看,有助于促使预防工作取得实效

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主要在于自身的观念、能力等方面不够成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能提高在这几方面的不足。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坚定的政治方向,他们受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影响形成崇尚金钱的思想,失去政治方向甚至为了不义之财犯罪。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价值观与金钱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二是青少年犯罪一方面是因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运用马克思政治理论去观察事物,抓住本质做出判断;对辨别能力的培养,是指能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鉴别,分清是非。[2]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提高青少年自我预防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内心有自己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通过法制教育的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亲身体验到法律的威严,从而不敢以身试法。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源头,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情绪,得不到及时化解时易冲动导致犯罪。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能及时遏制犯罪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的重要功能

1.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外在条件

不良的家庭气氛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不少家长只顾自己享乐,引来朋友在家中打麻将、,这不仅影响子女的休息,关键是给孩子心灵上带来巨大影响,使孩子也养成不良习惯。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在心灵上关爱、理解他们,这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2.全面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质与修养,给青少年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都在教育着子女。家庭教育不是靠训斥,而是靠榜样的引导和行为的影响。父母的素质决定着子女能否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违法犯罪行为,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为人父母者,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给孩子树立榜样。

(三)积极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基础性作用

1.注重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虽然学校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但是如果教师教育失误会增强青少年犯罪的念头。尤其当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产生厌学情绪、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如果老师不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时青少年会觉得孤独无助想到去犯罪。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应选拔优秀的教师,对那些等、靠、混的教师予以辞退,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有力的保障。

2.开设法制课教育,用法律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必不可少,教育青少年懂得什么是犯罪行为,用法律来指引自己的行为,增强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而要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除需要周密的课程设置,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让青少年去法院旁听审判、到少年犯管教所参观听取少年犯的反思,从他们身上汲取教训。

(四)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

1.发挥机构、团体之间的协调作用,从组织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涉及社会众多机构和组织,涉及众多领域、行业:公安机关须严厉打击教唆、引诱、利用青少年犯罪的违法行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严厉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和管理,取缔“黄、赌、毒”,断绝与青少年的联系;妇联、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积极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调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组织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构筑系统的预防体系,才能在体制上减少青少年犯罪。

2.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

在社区中为青少年提供活动场所,开展有关法律活动,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加强宣传法律常识,也可以提供图书馆供青少年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不仅学习法律知识而且提高道德情操,增强法律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3]

【参考文献】

[1]周文学,王有亮.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预防对策.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5

社会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亦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些阻碍,如何在繁荣且复杂的大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升青少年的法制思想意识,杜绝青少年犯罪,是摆在法制教育工作面前必须认真探讨的实在问题。在乡党委、政府、关工委、司法所对辖区内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制教育并不单纯是向学生宣讲法律知识,而是该做好如下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

(一)由党委、政府负总责,切实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基层党委、政府组织领导有必要提高全面推进依法治乡的思想认识,有必要将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法制教育高度重视起来。基层党委、政府要在乡镇关工委、司法所的协助下高度负责并层层落实,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的群团、学校和家庭法制教育网络。切实把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加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成立领导小组,配备相关工作人员抓日常工作任务。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思想合格的学生。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党委、政府、关工委、学校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一个联系”,即: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同司法部门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密切同学校、家庭的联系。

1、加强法制教育同司法部门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按照国家的“六五”普法规划,强化乡以教材为载体,把法制教育纳入特色课堂教育,主要学习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处罚法》等。

2、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法制活动,由乡党委、政府牵头,乡关工委、乡团委、乡司法所组织,学校安排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制作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栏;乡司法所印发普法宣传材料,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形式,与当地的法庭和公安派出所结成友好共建单位,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宪法日,积极配合上级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上街、进校园、进农村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向家长印发宣传材料,让学生送法回家,与父母共学法,开展“大手牵小手,争当守法公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将法制意识充分融入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中、脑中、心中。

3、法制教育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任务中,坚持把思想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家长、学校老师、社会成员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育人、教书职责。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家庭的、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从他们身边的大小事情逐渐使他们形成学法、懂法、用法的习惯、思维。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任何违法犯罪都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家长、老师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家长、教师、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使得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大环境是良好、纯洁的。四是加强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能力,利用恰当的时机向青少年开展《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和《青春期的心理卫生》知识宣讲,以此来加强青少年的自我认识、自我保健、自我调节,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拒绝各种不良的诱惑。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青少年;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已成为学校、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重点关注的问题。据有关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网民规模已达到5亿多,学生所占比例为30%。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快速发展将青少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接收、传播时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诸多积极的影响。

1.网络能够帮助青少年独立自主意识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处于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海量的网络信息和资源使青少年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地位,青少年不一定要依赖学校和家庭来获取知识与信息。由于网络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找到他所感兴趣的欲知内容,主动地了解各种信息资源。并且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经过一定的判断与加工融合成自己的观点。

2.网络能够帮助青少年道德法制观念的完善

在以往传统社会中,青少年社会交往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今网络能将相隔千山万水、素昧平生的人联系到一起。为了在网络空间正常地与他人交往,在沟通交流中避免冲突,青少年就必须在保证自己权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责任,这些思想和行动在无形中对健全青少年的道德法制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网络能够帮助青少年表现欲与创新意识的树立

网络冲破了国家、地区以及时空的限制,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向青少年传递着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帮助青少年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学生可在网上充分吸收精华、剔除糟粕,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顺利地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另外在网上给他人提供帮助,还可以满足大多数青少年的表现欲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

网络在日益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的同时,又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网络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给青少年带来了冲击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好奇心强,网上有许多内容不健康的灰色信息和游戏软件,渗透着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害较为严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诱发那些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走向犯罪。

2.网络给青少年在信息选择方面带来了辨别难度

由于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容易被各种不法分子和西方势力所利用,各种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显示,网上的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得到降低。在这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辨别能力较差,加上自身知识的缺乏,就很难对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就可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海洋中迷失了前进方向。

3.网络在传统道德观方面对青少年造成污染

青少年终日与网络打交道,这必将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疏远。如果长期缺乏沟通和接触,必然会影响他们的传统道德观,使他们趋于自私和冷漠,既不去关心集体,也不去关心他人。容易造成冷漠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危害其健康成长。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在网络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首先,教师和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网络时展的要求。其次,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再次,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上信息监控,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加强网络知识等科普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总之,教育工作者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拓展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不断地去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矛盾,采取相应而具体的对策,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胡月娥,浅析网络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2]马传静,徐梦灵,浅析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S5).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7

关键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

企业青年职工是职工队伍的生力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未来和希望。如何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塑造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青工队伍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以其自身的地位和优势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是强化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增强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1当前形势下,青年职工思想上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庸俗腐朽的东西,各种观念交织,给人们的思想提出了挑战,对青年人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少数人身上甚至存在严重问题。

1.1理想信念不牢,缺乏奉献精神

不少青年职工对中国国情了解甚少,又不注意政治理论的学习,因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人认为共产主义十分渺茫,在经济与生活水平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片面对比,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人认为现在应多讲实惠,少讲理论。经济利益第一,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人在工作中讲待遇、计报酬、怕出力、不实干,遇事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缺少奉献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1.2 遵纪守法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

不学法、不懂法,对社会上的一些违法犯罪现象听之认之,孰视无睹,片面认为经济要搞活,纪律就可以松绑,甚至觉得讲纪律守纪律反而受人讥笑,属于迂腐无能。有的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丑恶现象,认为老实人吃亏,守规矩无价值,从而造成自由主义严重,不讲组织纪律。

1.3 文化生活和业余生活贫乏

8h以外无所事事,感到空虚无聊,没有信仰,苦恼烦闷,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加,有的精神颓废,闲暇时间东游西逛,出入不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参加及愚昧反动的宗派邪教组织活动。

纵观上述问题,其成因既有教育不力的问题,又有社会影响的问题,也有青年职工思想上的问题。首先,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对青年职工的思想建设,淡化了树精神、扬正气的氛围,形成了一些问题上的思想混乱,思想阵地占领不牢。其次,由于受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加之青年人的政治理论水平不高,识别能力不强,部分青年职工思想上出现了反差,不能从正面分析产生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思想问题久聚不释,导致了一些消极现象的出现。第三,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些不健康的、腐朽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毒化和腐蚀着青年一代,腐朽思想不断侵入青年头脑,使广大青年缺少良好的精神食粮,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第四,群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对青年职工的教育。吸引作用有所降低,其威信在青年中有下降趋势,作用发挥不好,活动开展不力,工作成效不大。

2加强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青年人富有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求乐欲望强,可塑性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对青年职工要重在教育和引导。应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强化青工教育,提高队伍素质:

2.1领导重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党、政、工、青、妇要统一目标,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把青工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部署和检查落实。组织、引导青工开展一些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活动,培养高尚情趣,陶冶道德情操,树立爱岗敬业的意识。

2.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和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和制度。努力构筑思想政治的新格局。如签订《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书》,以量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和目标;签订《职工遵纪守法合同书》,以明确行为规范,把约束与教育结合起来,将自律统一于实践活动之中。

2.3强化政治思想建设,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人的活的灵魂,是现实的而非空洞的。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要靠胸怀远大的理想,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激发主人翁责任感。培育这种精神,就要强化青工的政治思想建设,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以及无神论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筑起一道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坚强防线,从根本上提高青年职工的共产主义觉悟。

2.4开展企业特定文化建设,吸引青年人,塑造青年人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品位和青年职工的文化鉴赏水平。一是在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上,突出特色化,引导青工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倾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排弃无聊颓废、封建迷信的活动;二是在精神文化需求上突出特色文化,组织多种活动满足青工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需求,充实思想,净化灵魂;三是在业余生活上突出特色化,引导青工树立正气,在形形色色的社会影响中占领业余生活空间,在实现娱乐性、消遣性的同时保持思想性、文明性。

2.5努力净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

一个单位、一个地域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不是真空地带,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此,全社会要引起普遍重视,要综合运用道德教育、法规制度,行政管理和社会舆论等方式。实现个人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营造扶正去邪、扬善惩恶、人心向正的社会风气。坚决抵制那些不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活动流入青年中间,毒害青年一代。还应坚决、快速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使广大青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为把青年职工造就成“四有”的一代新人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效保障。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8

行动计划学习实践目标与任务

为贯彻落实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相关任务安排和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现制定2019年“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学习实践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如下。

一、小学阶段

目标:初步了解宪法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通过实践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树立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养成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任务1:在学校集体诵读《宪法》条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学习宪法与法治知识。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任务2:与家长一起做一件与宪法、法治相关的小事,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事件与感想。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a:在生活中,某些路口会出现闯红灯现象。学生自己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如发现家长或其他同学闯红灯及时进行劝说引导。

例B:根据《环境保护法》,公民应当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目前,部分省市已出台了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学生主动了解地方垃圾分类法规,与家长或小伙伴一起学习并践行垃圾分类。

任务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请写下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学习与国旗、国徽相关的知识,观察身边的国旗、国徽等是否有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如果发现,请老师或家长协助向相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观察身边国旗、国徽的图案是否准确,在尺寸、形状、颜色等方面是否有不规范的地方;观察日常生活的陈设布置中是否使用了印有国徽的座签,礼品店或文具店里有没有出售印有国徽图案的商品等。参考网址:

qspfw.moe.gov.cn/html/bureau/20190505/15518.html

任务4: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学生法治知识能力测评,取得铜牌以上成绩。

二、初中阶段

目标: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和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任务1:寻找学校、社区的普法宣传栏,认真阅读并学习其内容,写下学习心得。若发现宣传用语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请老师或家长协助向相关部门建议并宣传正确用法。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路边一些普法宣传栏、博物馆内的介绍说明中,混淆“权利”与“权力”;在某些宣传展板中,将“法治”错印为“法制”等。

任务2: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中国地图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学习国家主权与领土等知识,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学习心得。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中国地图的使用应该参照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出具的标准地图,但个别网站的地图对中国领土的标注不完整、不准确。参考网址:bzdt.ch.mnr.gov.cn

任务3:做一件与环保相关的小事,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事件与感想。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随身携带水杯,拒绝一次性纸杯;买东西使用帆布袋,拒绝塑料袋等。

任务4: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学生法治知识能力测评,取得铜牌以上成绩。

三、高中阶段

目标: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任务1:学习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发现生活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学习心得或感想。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网络社区允许上传原创图片的作者开启版权保护功能,禁止其他用户直接保存图片。

任务2:学习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与案例,结合实际生活在微信小程序中写下心得或感想。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a:食品外包装应当印制有关商品的基本情况,包括商品名称、商标、产地、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例B:在外消费时主动向商家索取发票等销售凭证,自觉养成分类整理发票的习惯,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发票收纳本”。遇到商家以各种理由不提供发票的情况,可向当地税务部门举报。

任务3: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学生法治知识能力测评,取得铜牌以上成绩。

四、大学阶段

目标: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基本掌握公民常用法律知识,基本具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任务1: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国防领域的重要事件,在微信小程序中简单阐述该事件对我国国防事业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了解“辽宁号”航空母舰对我国军事体系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意义,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任务2:利用假期与课余时间参与法治相关实践活动。在微信小程序中上传参与各项活动的照片,并写下感想与收获(不超过300字)。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如:参观法治教育基地,观摩司法审判(网络或现场)和行政执法活动等;参与由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大学生普法志愿者入社区、乡村、中小学活动;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法治宣传资料,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治文艺演出等,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运用掌握的法律知识为群众释疑解惑、提供法律援助等。

任务3:了解社会热点法律问题,思考正确的应对和处理方式,结合身边的案件或事件写下学习思考与体会(不超过300字)。完成后在微信小程序中打卡。

例a:禁止“校园贷”。近年来,校园贷的问题在校园造成不良影响。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原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等。

2017年9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如果在校园或身边同学中发现了“校园贷、回租贷、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情况,及时向学校反映,以维护自身和同学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9

【关键词】新形势下;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干部逐渐年轻化,一些年纪轻、学历高、工作经验少的青年正步入这个工作岗位,成为群文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是新时代群文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必将影响着未来群文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基层单位青年职工的思想状态及特点,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的做好青年职工的锻炼和培养、全面提升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思想特点分析

思想工作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关注青年职工的成长经历、心理特征、思想认识等,是做好新形势下青年职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前提。当代青年是在党的关怀下不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想虽然受到新时代各种思想的相互渗透、冲击,但是主观上都积极要求上进,有些青年职工在踏入基层单位之前已经是党员,还有的在参加工作之后积极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各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但是新时期的青年职工,由于家庭条件、个性特点,思想活跃,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工作岗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找准青年职工的思想优势和不足,才能帮助他们端正工作态度正确地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从我单位情况看,青年职工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学历达到100%,有些青年职工自认为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自我价值认同偏高,急功近利,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遇到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也有部分职工存在消极心理,认为论资排辈的管理体制下不会有自己的展示平台,忽视了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对自身发展前景悲观失望,在工作中表现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创新意识和表现欲望。从以上现状分析,单位青年职工的思想特点总体表现为文化素质较高,理论功底扎实,思想要求进步,但是缺乏积极主动的职业技能,自我定位上存在明显误区。

二、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

面对青年职工的现状,如何促进青年职工与单位同发展、共奋进的主人翁意识,笔者认为,加强青年职工综合素质提升应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现状,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加强适合青年人的各种建设载体,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以人为本以情感人

青年人是家里的掌中宝,经受的困难和挫折比较少,心里承受能力弱。做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到青年人当中去,与他们促膝谈心,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了解青年人的内心想法和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真正服务于青年人,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青年职工的信任感。人是讲感情的,唯有情如春雨润物,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同时也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公平公正以理服人

把尊重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调动受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转化为自身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在表现为积极主动地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青年职工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对生活、工作中是否收到尊重特别敏感,做青年职工的思想工作,切忌居高临下,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应建立一个平等的沟通平台,充分尊重青年职工的知情权、对待事物观点的选择权,充分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轻松愉快的接受正确的思想和观点。

3、正确灌输加强引导

对青年职工要加强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一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先进理念武装青年职工头脑,引导职工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二是要根据青年职工的特点实现教育内同和形式的创新,避免空洞的说教,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立足本职岗位成才的信念。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寻找适合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载体,使他们在不经意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

4、树立典型激发创造

完善青年人培养机制,把青年职工的培养教育作为系统工程,结合群文工作性质,组织青年职工参加业务培训,深化奖惩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和岗位技能;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参加各种比赛获奖或取得科技创新成果的青年职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选树优秀典型,注重培养、发掘各个岗位的优秀青年,充分发挥榜样在青年职工中的示范作用,引导青年职工不断学习,获得启示,在本单位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学生

在学校里,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思想政治课、时事教育、班主任工作、党团少先队活动。它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但各自又具有特殊性。只有思想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教师按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计划,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的道德、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国内形势的实际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公民。可见,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其它渠道所不能代替的。

进入21世纪,人类历史正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社会化的到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新的形势,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社会转型的挑战。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不断增强。由于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和道德建设的滞后性,也带来社会道德秩序的紊乱和失范。当前,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各种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时时影响着社会的健康肌体。一些地方和领域,个人道德失范,是非不分,美丑颠倒,人与人之间缺乏诚心。个别人为利益驱使,失去起码的道德底线,置法律于不顾,不仅自身走向违法犯罪,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毒害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在变革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中冶必然会出现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行为。所以,我们应从社会环境、家庭影响、生活条件、个人性格、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错误行为的根源,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法加以解决。

第二,全球化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道德教育的视野转向世界性。国外的大众产品潮水般涌入国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如何看待全球伦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化正在改革和重建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国的德育不得不响应全球化的挑战。

面对新的挑战,在思想政治课中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道德品质教育。

一、要注重表率作用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它表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在政治观点、思想品德生活作风、治学态度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时人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既是接受知识的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激素”。因此,在政治可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地结合漫画具有的幽默性、讽刺性和时代感的特点来创设出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统一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因为情感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作用:(1)跳距作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不可能又对真理的追求。政治课教学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样就能使政治课不再紧张、枯燥、乏味,而变得轻松,诙谐自然,活泼起来。(2)加剧作用。情可增强理的可接受性、勉强接受、主动接受等,其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差别,常常在于师生间的情我的作用。情能够以变化的方式达到强化的目的。能够使学生调整视角转变观念、修正立场、升华思想、从而培育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从而推动群体的进步。

三、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使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将来成为具备丰富的道德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完整的道德人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一是要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一是要针对发展了的社会实际。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忽视了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或表现为思想缓慢,或表现为思想停止不前,或表现为品德水平时高时低,甚至出现某些倒退,都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在道德教育时往往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特别是脱离青少年的道德生活实际,将道德教育变为空洞的说教和机械的灌输。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

四、要注重时代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实和未来情况的变化比以往更为迅速、复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到的教学的思路计划,讲授方法必须适应时展的趋势,善于捕捉现代信息环境的时效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模式的结构转型和理论创新,而且要主动参与全球化伦理构建,开掘传统德语资源,自觉履行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文化使命。一方面,要培育青少年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意识、如竞争意识、开放意识、规则意识、公德意识:另一方面,应不断增强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防止青少年因缺乏响应的辨别能力而随波逐流。

五、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奏响了学校德育的主旋律,但是,在思想政治课中应如何落实?我认为,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涵盖这一切的基础,“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增强公民意识的教育,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面临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