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学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9:32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1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新课程理念学校管理

新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是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是其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按照新课改要求改变目前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是全面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关键。因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重新思考学校管理的一些内涵问题,寻找学校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可能。

一、要重新理解学校制度越全越好

中小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规范办学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当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靠制度管人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制度越全越好。但事实上学校的各种框框条条,到底有多少得到师生的认同?学校的角角落落、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十分细化的规章制度,校长忙于督查,各处室忙于考勤、统计和解释,效果到底怎样?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这种管理方式重新认识,赋予制度管理以新的内涵,管理效果也许会发生变化。

1.要科学运用管理理论

近些年,在中小学的管理者心目中,学校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就要引进严谨、规范和理性的科层制组织理论。现在可以说,每一所学校的制度触角都伸到了各个角落。学校表面严谨了,但书香氛围淡化了。用新课改的理念分析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发现,学校并不是一种科层制组织,学校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和子系统是一种松散的结合,呈现出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如学校组织的目标不完全是具体明确的,有时候是相当笼统和抽象的;加之学校管理中运用的各种技术是模糊的,参与学校组织中的人是流动的。这些都使学校具备了更为随机的特征。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抄袭企业管理办法,而忽视了学校组织具有的模糊和非理性倾向,制度越全、执行越严效果越好的管理思路受到实际管理效果的质疑,制度一时的作用掩盖不了产生的大量缺陷。

2.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近些年部分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但学校发展不佳,家长认可度低,归纳原因,就是药不对症。新课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强调的都是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强调的是学校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建设。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使他们确实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到自身发展与学校的命运是有机联系的。这样,以教师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为核心的原动力就会真正调动起来。

3.要注重人性化管理

教育理论早已对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过描述。但在强化制度管理思路影响下,管理者低估思想教育和教师的情感交流作用,采取事事量化、时时量化的管理办法,管理集中体现出的就是“不准”。现在,这种忽视教师职业隐含性、创造性、连续性等特点,片面化、庸俗化的管理办法还在很多学校流行。教师如何家访?如何备课?如何和学生个别谈心?自古以来,人们都认可教师从事的是“良心”的工作,量化管理能解决“良心”的问题吗?新课改要求校长把教师和学生真正当作学校的主人,而校长只有从这一点出发,制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要重新理解对学生越严越好

目前中小学日常管理基本处于一种“闭门办学”的状态,这种严格的管理取向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极不匹配,也悖于新课改倡导的价值取向。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而封闭状态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无法引导学生自觉了解将来在社会上所承担的任务,学生也很难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判断,无法增强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1.要推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从教育的本真目标出发,就是让一个人学会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约束和自主创造。而这种社会性选择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恰恰是通过指导和实践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中小学为了安全基本取消了学生的一切社会活动,每一所学校的集体活动都要经过批准,一些已经被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被取消了,这对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无疑是有影响的。所以,深刻理解学校管理本质和当前现状,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会管理和保护自己,拚弃学校管理中的短视做法,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任。

2.要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学校对学生实施的管理主要看学习成绩和校内表现,对学生校外的状态了解甚少。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参加的学校管理框架,由于家校之间沟通的障碍、学校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复杂,使学校承担了很多不应有的责任。学校只能在校内做文章,营造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极难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新课改要求开发和利用好校外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不解决好教育合力的问题也是很难实现的。

三、要重新理解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新课改则主张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朋友式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以形成自主自觉意识、探索新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改变师生关系现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出新课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

1.校长要重新理解教师

现实的学校管理中,有些校长将“以人为本”变成“以学生为本”,只要师生之间发生矛盾,舆论指责的多半是教师,校长批评的也多半是教师。剥夺教师尊严的事经常发生,教师威信下降,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减弱。新课改倡导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主要是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失落了尊严的教师是很难做学生平等的朋友,很难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和谐、均衡和个性化发展。所以,只有校长善待教师,教师才能善待学生。

2.教师要重新理解学生

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只有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答案。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探求新知的愿望,有学习的积极态度,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针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变化,不断变幻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增强沟通交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教育

一、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一)对教育管理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工作效果不佳

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的个性,又具有自己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鲜明特点,主要具有“四差四强”的特点:文化素质较差,自尊心强;自我约束和控制力较差,社会活动和创新意识强;集体荣誉感较差,自我表现欲望强;自理能力差,家庭经济实力强。对于独立学院学生鲜明的特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学生常常以麻木、淡漠和沉默的态度对待学校的教育管理,表现出强大的逆反心理,影响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和效果。

(二)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力量不足且不稳定,教育管理效益不高

考生在逐年增多,独立院校招生也在逐年增大,部分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已达到万人规模。教育管理人员较少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教育管理人员选聘多采用母体本科毕业生和外校研究生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只注重教师的科研水平、知识的积累,片面认为管理学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有人管理就行,忽视了管理人员能否正确管理学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众多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责任,有的是刚刚参与工作就被派遣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工作经验不足,这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根据学生的性格研究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不够,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

独立学院办学采用的是依托母体的模式,这种依赖性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多仍沿用母体管理模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拥有创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将创新的含义表现出来,才能使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

二、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策略

(一)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独立学院要牢固树立“学生为本”、“依法管理”的教育管理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依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用真诚来感染学生,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使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被人管理逐步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让学生深刻体会如何“学习、做人和发展”。管理人员要增强对学生民主法律意识的培养,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建设一支作风实、素质高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

1.高素质的职业化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是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学校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的专家化、专业化建设,通过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教育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参观的机会,不断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教育管理水平。同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待遇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使学生教育管理者能安心工作,专心探索学生教育管理规律。

2.返聘一批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的退休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师较少,培养一批专职班主任很有必要,可充分利用退休教师的宝贵资源,返聘一批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的退休老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数量短缺问题。老教师的经验丰富,可以带动年轻教师了解并掌握更多教育教学管理技能,有助于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3.聘请一批精干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一员,他们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想法,能够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能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经历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帮助教师分担压力,使低年级学生入学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

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既是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需要,也是解决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面临困难所必需的方式。采用“总支副书记+年级思政辅导员+返聘老教师、班主任+X”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具体职责为:总支副书记负责管理学院全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年级思政辅导员负责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公寓里的思想政治工作,由班主任负责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至于“X”,强调过程管理,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配备不同的引导者,指导学生成长。大一“X”指的是学生助理辅导员,是学校从高年级学生干部、党员中选聘来帮助新生了解新的生活,引导一年级学生尽快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的“老”生。大二、大三“X”指的是专业指导老师,他们主要职责是解决学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大二、大三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专业导师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技能。大四“X”指的是就业指导老师。由于大四的学生正在面对就业,因此压力比较大,学校可为大四学生选配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解决他们的压力和困惑。此外,还要明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发动全体教育职员的积极性。

四、优化和整合学生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3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工作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62-01

一、小学教学工作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孩子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也正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偏远农村和沿边城市的贫富差距。当这种差距加大的时候,它的表现就不仅是在经济上,政治、文化间的差距的拉大,更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和知识的机会也在变得逐渐不公平起来。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这主要是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造成的,农村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的教育书籍和专业知识的继续培养,导致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得不到较快的转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同时乡村的学生大部分生活水平比较差,连温饱都成问题,家长很难在学生的教育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每当家里有事的时候往往就会造成孩子们的辍学或者是休学,这对教学的管理工作也是相当不利的,无论老师还是校长都为之头痛。

二、教学管理模式的对策探究

(一)校领导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和模式,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通常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一面旗帜,一个敬业的校长就能带动一所优秀学校的前进。校长在一个学校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他的办学思想就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途和办学特色。所以他应该有着现代的教育理论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要对教育政策有着时刻的关注力和敏锐的理解力,这样才能领导好学校与时俱进的发展。校长的决策对整个学校日后的发展方向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所以在制定教学制度和模式方面,校长要深入实践,深刻思考,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因地制宜的制定决策,并要注意倾听广大师生的共同需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同时要与全校师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努力做到自身的榜样效应,在师生的共同努力配合下把决策落到实处,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做好学校的“带头兵”。

(二)注重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实施人文管理

乡村的教师之所以很难提高是因为他们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限。例如:本来老师对学生的教学热情很高,但是因为当遇到一些问题自己也无法解答出来的时候,当没有合适的书籍和教学资料作参考的时候,他们就很难解答出来,也很难给自己的学生去讲解。所以学校要积极为老师创造提高的机会,首先,为老师提供互相听课和评课的机会。老师之所以很难提高自身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因为没有较好的教材和榜样来促进自己,由于农村经济水平有限,所以在教材资源缺少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说让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听课,让老师之间选出优秀的代表去讲课,同时让其它的老师来听课,听完课后让大家针对每个老师的教学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来评价一下,既有利于学习到其他老师的优点也方便大家看到自我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探讨出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同时还有这样的状况的发生:对于一些老的教师来说,总会认为自己的教学内容也教过无数遍,自然会对教学内容过于自信,往往在讲课的时候不能认真看待学生的问题和新课标中出现的新问题,过于固步自封。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学校要给予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刚毕业的新老师,要抓紧培养,给予他们较多的学习机会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路线。对于比较有经验的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注重总结经验,深化新课程的认知。让新老师与前辈互相切磋,共同努力发展壮大学校的教育工作。

(三)实施民主管理,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学校坚持各项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求师生间和同学间能够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但这个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一些这样不和谐的现象。家处深山的小明家里很穷,连上学的学费都是亲戚东拼西凑的,父母重病,没有生活来源,懂事的他尽量不朝家里要钱。可是最近由于期末考试来临,老师要求学生们都买一些县城的“金牌考王”,这个时候刚刚为治病重的母亲,家里已是捉襟见肘,为了不给家里添加压力他就没有买书,可是老师不明白小明的家庭状况,认为是小明对学习的不重视,从而对小明的学习不管不顾,而同时同学们也开始对小明的行为有所误会,认为他是坏孩子,他自己也陷入了自暴自弃的状态。这样的状况是非常不合理的,除了小明不应该隐瞒家里的状况之外,老师的不关注和同学们的不关心也对他的心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深入理解学生心态,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努力做到针对孩子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孩子学习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校创建特色教育必须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运用好国家赋与学校自主能动的办学权力。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强调“人”的重要性,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要健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遇重大问题及时征求教职工意见。只有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与时俱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4

【关键词】中小学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1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档案工作职责不清

在一些中小学中学校不太重视档案的管理,有的学校并没有在档案管理方面专门设置管理机构,更不用提专门负责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了,学校的档案并没有进行专门的整理和归纳。由于学校对档案的管理混乱,一些重要的档案被分散拿走却没有进行登记,档案很容易丢失,一旦丢失就很难进行查找,这些责任很难做到有人去负责,为学校造成很大的损失。

1.2一些学校领导档案意识淡薄

我国在教育方面仍然采用应试教育,学校和教师都一直认为成绩至上,在中小学中,学校都十分重视教育任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一直被学校的领导忽略,有的学校都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的重要议事范围内。对于学校中一些计划的制定、项目的考核检查、工作总结等活动中很少会涉及到有关档案管理的内容。由于学校的领导人不重视,对于档案管理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持,一些学校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没有设置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有的甚至没有设置专门负责档案的人员,档案资料存放混乱,库房脏乱。有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档案都存放在个人的手中,导致存放比较分散,为今后的查找和使用带来了不便。

1.3档案工作经费不足,管理手段落后

截止到目前为止,各别学校仍然没有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档案管理仍然不在学校预算的范围之内。每个学校的教育经费都是有限的,一些县级以及县级以下的中小学中还要为学生和教师建设校舍、为教学购买教育器械。为校园继续必要的建设和维护,使得学校附带很多的欠款。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村,教师的工资发放都非常困难,对于档案管理这方面的花销更是少之又少。学校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费用的投资,使得在档案管理的方式仍然处于落后的地位,给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1.4档案人员不稳定,业力素质偏低

有些学校在档案管理中并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档案工作人员对于这个工作并没有做到专心投入。另外由于工作人员会经常性的调动职务,使得工作人员很难对专业内容灵活掌握,经常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错误,管理质量较差。

2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强档案管理的领导,重视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

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学校的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其重要性。因此,单位的领导要对档案的内容灵活掌握,经常性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查看、询问或者是关心,从行动做起突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为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的一些议事日程之中,在学校的未来管理工作中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在进行中小学的档案管理时要与学校的教学任务同步,共同发展和进步。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学习培训、会议等各种形式对档案管理进行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党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理解。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要将一些典型的实例结合起来,在了解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同时,还可以让教职员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教职人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支持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有助于学校档案管理的高效进行。

2.2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保证材料收集完整,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

为了保证材料的完整性,首先要构建一个以科学为指导的档案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对新出现的一些元素进行更新和添加,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这同时也是规范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每个学校都要根据本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分析,制定出一些合适的、科学有效的一个档案管理系统。在这个体系中要重点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对各个办公室、各处室的档案进行分类、归纳的管理,在分类管理时,要按照学校制定的档案管理规定严格进行,同时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定期进行档案知识、相关规定等专业方面的考核,也可将学校的档案管理和教学管理进行同步的考核,这样不但提高了档案工作的地位,还能有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确保了档案的完整性。为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将档案管理规定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分发到每一个部门、教育组及处室等手中,这不但强有力的对档案的重要性进行了宣传,还能够有效树立人们的档案意识,在今后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使每个人积极配合,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如果对某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课题组内必须有专门的人士对档案负责,并对档案及时的集中和上交,对档案的整理归纳质量也作为成员最后考核的一个标准,这样有利于档案全面完整的收集,促进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

2.3重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以后的运用提供便利,所以,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对档案资源信息开发运用时要采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够为学校在教学、研究以及教育活动等提供便利。同时,在档案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编研活动,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规律、深层次的加工和归纳,根据这些信息编制一些专题汇编,使信息变得多层次、全方面,为使用者提供高效率的档案。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人们对于档案的反馈信息完善档案管理体制,这样有利于学校横向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档案中的信息得到共享。在对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的领导人要重视起其重要性,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不但能够教师的工作带来便利,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对档案进行开发和使用,还能够在档案的社会效益上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要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基础的保障,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将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放在重点的位置上。在中小学中,学校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和与教学知识同步进行,和普通的教学任务一样,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学校还要时刻创造机会进行学习,可以为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一些外校档案学习交流会或者是搭建一个有关于档案的一些活动,调动这些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也要对每一个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记录,最后进行评比,对于表现良好的人员进行鼓励表扬,并进行一些物质鼓励,对于表现差的要进行一定的处罚,做到奖罚分明。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提高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通过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为学校组建一批专业技能过强、法律意识过硬、业务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档案管理队伍。这些专业人员不但能够对于档案管理业务游刃有余,还要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熟练精通,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化的实现。

3结语

在中小学中,提高学校的档案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的校园档案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对学校进行公证的有效的评估,同时还能够为浏览历史资料、查找信息等活动时提供便利。因此,中小学有必要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档案管理的领导,重视档案法律法规宣传,从而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通过重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来全面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可以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保证材料收集完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并加大档案管理经费投入,提升档案室配备,从而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胡秀芹.中小学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学校档案管理工作[J].东方青年・教师,2011(8).

[2]朱艳玲.试论中小学档案工作人员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致富向导,2014(1).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5

【关键词】高中学生管理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83—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在高中学校的管理上更是成绩斐然。对于高中学校学生管理的成绩我们毋庸置疑,但是在高中学校的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影响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绊脚石。我们要积极面对高中学校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高中学校的长远发展。

1、当前在高中学校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校的管理理念出现了偏差

在当前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管理体系是相当必要的。当下很多高中学校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凸显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学校的教学理念更进了一步,而且使以往学生得不到重视的现象及时得到了纠正。但是在有些高中学校中,学校的管理者过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老师的相关作用,这样就偏离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纲要求,而且也使教师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甚至有些学校只是把教师当成了教学的工具,最终导致了学校管理的片面性。

1.2学校的管理手段相对单一

在当今的高中学校管理中,很多高中校长只是停留在了经验型和事务型的水平基础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多种教学管理手段的运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下,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只是借助于奖金或物质来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忽视了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奖励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高中学校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精神需求,这样一来对以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高中学校以往的教训和经验,我们知道单纯依靠经济杠杆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更无法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1.3对学生的管理评价过分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在普通高中的管理中,所设的课程以及学生本身都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很多高中学校来说,学校过分重视毕业班的学生而忽视了普通年级的学生,对普通年级的学生往往采取习惯的做法和思想,这往往不利于高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单纯重视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往往会忽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

1.4高中学校的管理体制整体呈现出一种静态性的束缚

在当前很多的高中学校中,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等级化管理,学校中的官本位思想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学校的校长中尤为严重。这样一来,学校中的各级机构也相应地变成了官僚机构。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和管理也被限制于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成绩。这种传统方法往往造成了教学水平的长期低下,对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毫无益处可言。

2、如何改善高中学校的管理工作

2.1不断转变管理理念,以服务代替服从

高中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根本落脚点的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坏最终取决干教师,教师是高中学校的真正主人,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应当使积极转变观念,不断使教师树立服务思想。学校不仅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管理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利用各种手段和有利条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贯彻分层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

2.2将学校的管理关系从单一引向综合

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学校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对教师以及学生的精神奖励。不仅要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以激发学生或教师的积极性,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鼓励和奖励。并将思想政治、物质奖励以及制度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高中学校的高效管理。在高中学校的管理中,要坚持以思想凝聚人,以物质激励人,以制度约束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把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好。

2.3完善管理内容,不断推进高中的教学质量建设

在高中学校中,如果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往往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充分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低年级学生的行政管理,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智力因素,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质量。高中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积极落实精细化管理,落实相关的责任制,使每一位学校管理者真正对学校负起责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4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新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只是以单纯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和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目标评价,还有过程评价。多设置一些实用性以及探究性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同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断提高自己。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6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管理学教学能力培养

2013年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年”,三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饱受就业之苦。另外,许多用人单位却抱怨难以招到合适人才。也就是说,求职者拥有的能力同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断层。用人单位之所以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除了求职者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软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演讲展示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际上,教师可以在管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案例分析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的展现。被许多公司用于培养企业得力员工,它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将真实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案例的选择

应围绕教材要求的知识点来选择案例。案例的数量不宜过多,优先选取典型的,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例,切忌庸俗;其次案例应与理论相接近,尽量选学生熟悉的,或容易关注的内容;另外案例应新鲜,难易程度适当。教师先可以选择他人选用的经典案例,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分析过程,进一步可以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二、案例的分析

第一步:复述案例。要求学生细读案例,将案例的内容概括提炼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首先熟悉案例。最好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案例,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熟悉案例,然后复述案例。通过复述,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复述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再用合适的语言表述,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从思想上进入案例所构建的场景,面对老师、同学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对公众演说的能力。复述完后,教师可适当补充案例的其它信息。目前传统的教学法只关注教师的语言表达,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步:提出问题。针对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表层问题和深层次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张专门的问题表,使课堂讨论围绕问题中心,不致跑题。教师注意营造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可采用“追问到底”、“抽丝剥茧”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表面问题逐步找出真正的核心问题。提问要讲究技巧,尽量提开放性的、明确的、难易适中的问题,提问过程应简单清楚。提问时可先向全班提问,让所有学生开始思考,必要时予以提示,然后请部分学生回答。教师应从学生的回答中尽量找出值得肯定的东西。

这一步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主要线索,从表面问题找到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步:分析并解决问题。

要解决根本问题,应先解决哪些其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不具备,应如何创造或满足条件?时机是否成熟?人员安排是否恰当?资金是否充足等,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换位思考,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自己可能会如何解决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教师也不应简单否定,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实质。

让学生记录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并随时记下自己脑子里突然冒出的问题、新想法、新思路。在最后整理时学生就能非常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及如何受到他人影响而调整自己的观点。最后联系教材上的知识点,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总结,让学生完整陈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步主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对待持有不同意见的人,逐步提高自身的思考力。

第四步:点评。可采用学生自由发言点评,教师抽查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教师应肯定同学们的表现,先分析两三种有代表性的方法,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引导学生找出最佳解决方案,最后给出在实际的环境下,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最理想的方案不一定能实施,能实施的往往是相对满意的方案。在点评中,学生结合他人的意见和方案,会不自觉的多次检查,思考方案的利弊,再做出决定。

这一步主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出科学理性的决策。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在不断地完善相关条件,再找到解决办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步,写作。

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案例分析的全过程,结合教材相关的概念、原理等分析,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这一步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实施案例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学生会有各种表现,如不能积极有效地思考,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法等,还可能会出现影响课堂秩序的现象,如垄断发言、沉默不言、离题闲扯、扰乱秩序,打盹睡觉等,教师应事先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另外,引导学生找到核心问题,顺利提出解决方案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故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采用案例分析法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艳华.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年05期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7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颁布,国内教育水平获得明显提高,而当前高校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国际化教育中所关注的问题,它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显示出文化的多元性。同时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地位获得明显提升,致使各个高校留学生数量持续上涨,这使高校教育与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文章就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提高高校教育与管理提供解决对策,这对加强、提高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具备显著意义。

2.当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高校教育与管理不符合留学生教育的需求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面向激烈的竞争市场,难以与国际市场、教育进行衔接,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留学生的需求,同时还会影响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教育期间,先要对各个学科与专业进行着手,而当前学校将各个学科与专业划分太过明细,与国际学校进行比对后存在明显区别。同时在设立课程方面,主修课程较多,选修科目较少,导致学生科目选择较少,较多课程不能和国际课程进行连接[1]。而在教中,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致使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学校是以教师为整个教学中心,忽略学生,未能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致使整个教学课程无法吸引留学生,尤其是欧美学生。与此同时,教师授课语言基本以汉语为主,而学校多数教师不能使用多种语言进行授课,并且还缺少与留学生相符的外国教材,严重制约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

2.2高校对留学生教育不给予重视,缺乏科学性规划

我国刚开始引入学生时期,只将留学生当成一项政治工作,着重于其教育对我国社会、政治所造成的影响,并忽视了留学生对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作用,对其教育工作不给予重视[2]。改革开放后,这一想法虽然获得明显改善,但还是只将留学生教育问题当成高校学校自身问题,并为未把提高其教育问题给予重视,缺乏科学性规划,忽略高校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2.3教育管理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

高校实施教育管理是结合相应原理,通过一些合理方式、方法,对高校中事物、空间、人、信息、财等事项实行组织,对其进行控制、调节一项过程,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达到目的。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教育管理方式都可以在相应的资源管理中运行。但凡离开了管理资源,不管哪一种管理方式、方法也无法独自开展,两者是相互并存的,最终目的也无法实现。

目前我国正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对国内教育的使用以及投入造成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对非重点学校以及重点学校的资金投入极不平衡,从而出现了“211”等各个高校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的支撑,而对普通学校所实施的政策与资金明显比重点高校所投入的较少,从而导致高校内部留学生住宿环境较差、实验设备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图书资源缺乏、辅助设备过于陈旧等等[3]。并且由于国内西部、东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经济存在明显偏差,更加突显出高校与高校之间资源、资金发展极其不平衡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多数高校任然实施扩招政策,导致校内教师、学生比例严重失衡,严重影响高校教育质量。

2.4生活习惯与语言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阻碍

①留学生远离他乡来到陌生地区学习,难免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大部分学生是首次远离自己的人际关系、国家,来到陌生、不同语言的国家,会使其在生活过程中碰到较多问题,如未能及时获得解决会影响留学生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②高校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而其信仰的宗教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会阻碍高校教育管理。高校进行日常管理期间,难免会遇到留学生因庆祝宗教节日出现旷课的现象,在不做违法事情的情况下,高校要怎样进行科学管理,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③我国教育模式差异带来的难题,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国家,并且各个国家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存在较大区别,教学风格各有不同,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也存在不同区别。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依照不同专业、科目实施统一的教学方式,多数留学生会不适应我国教学方式,影响教学质量。

3.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解决措施

3.1重视留学生教育问题

高校要对留学生教育问题给予重视,并加强校内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留学生的特点制定留学生教育体制以及发展策略,要将学生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确定高校教育教学目的,全面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将留学生教育发展工作当成国家与各国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加强、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机构,为提高教育管理力度制定相关管理方案,并重视对留学生教育管理进行检查。同时还应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留学生招生制度,提高学生整体质量,保证留学生身心、体质等获得健康、快速、有效的发展,为构建我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3.2合理调节教育资源,完善资源机制各个高校要对教育资料进行合理调节期间,应从资源机制着手,首先要构建、完善资源管理机制,此外,在构建资源机制过程中,要明确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利于帮助学校体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高学校处理事情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为各种有效资源进入高校构建一个良好平台,利于吸引更多科学、有效资源。如:根据校内饭堂环境问题,学校可根据这一特点,把校内饮食、饭堂经营权转让给企业去经营,然后在使用年限满后,再由企业将学校饭堂经营权转回学校手中,此时按校内饭堂环境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企业为从学生获得较好收益会不断完善饮食环境、改善学生饮食,这样不仅可以改企业增加收益,还可以改善学生饮食以及饮食环境。除此之外,资源获得合理分配后还需构建资源机制,加强校内资源管理,对学生、教师等进行合理监督,避免部分权力过于膨胀。

3.3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当前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高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国对高校教育管理人才的要求逐渐增多,主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涵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而就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现状来看,高等学校急切需要利于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人才。但与发达国家教育管理进行对比,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经验尚浅,因此需参考发达国家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同时还应对其新的教育模式、方式、科学技术、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特点,树立符合目前高校发展的教育管理理论,为提高管理质量、加强管理机制提供科学理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可根据校内实际情况邀请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人员对校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向其传授教育管理经验,并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当代经济变化形式等设置培训内容,利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

3.4构建“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注入人性化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构建“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注入人性化管理,教育管理工作本身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而不是让留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应在心理、学习、生活给予学生更多关心与支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首先要在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性化管理,构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与管理只有加强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在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性化管理,并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形式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才能提高高校留学生整体教育管理质量,才能有效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冒大卫.浅析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机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120-135.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8

abstract:SQLSeRVeR2005'ssafetymanagementsystemisadifficultpoint.itcanconductacomprehensivesafetymanagementforusers'accesstoSQLSeRVeR2005serversystemsanddatabasesalsocouldconstructflexible,manageablesecuritypolicies.Formostpeople,therearecertaindifficultiesinunderstanding,soitisnecessarytodiscussthesecuritymanagementwhichinvolvesseveralimportantaspects.

关键词:身份验证;用户管理;架构;角色;权限

Keywords:authentication;usermanagement;structure;role;permissions

中图分类号:tp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165-01

1用户身份验证

构造安全策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SQLServer2005用哪种方式验证用户。SQLSeRVe2005的登录账户有两种类型:winDowS用户账户和SQLSeRVeR2005账户。winDowS的验证是请求域控制器检查用户身份的合法性。SQLSeRVeR2005的验证是把一组帐户、密码与master数据库Sysxlogins表中的一个清单进行匹配。当用户想连接到SQLSeRVeR2005服务器的时候,必须先选择一种身份验证模式。

一般地,如果服务器可以访问域控制器,我们应该使用winDowS验证。相应的SQLSeRVeR2005的身份验证分为winDowS身份验证和SQL身份验证,因此SQL的验证模式分为两种winDowS验证模式和混合验证模式。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安全性相对要高,应该尽量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混合身份验证模式下,验证分为winDowS身份验证和SQL身份验证,允许用户winDowS登录账户或使用SQL登录账户连接SQLSeRVeR。如果使用SQL验证的登录,它最大的好处是很容易通过enterprisemanager实现,最大的缺点在于SQL验证的登录只对特定的服务器有效。

2用户管理与角色管理

即使最好的安全策略也常常在一种情形前屈服,这种情形就是在web应用中使用SQLSeRVeR的数据。在这种情形下,进行验证的典型方法是把一组SQL登录名称和密码嵌入到web服务器上运行的程序,比如aSp页面或者CGi脚本;然后,由web服务器负责验证用户,应用程序则使用它自己的登录帐户为用户访问数据。

第二种方法是如果用户都有个人数字证书,你可以把那些证书映射到本地域的nt帐户上。个人数字证书与服务器数字证书以同样的技术为基础,它证明用户身份标识的合法性,所以可以取代nt的“质询/回应”验证算法。netscape和ie都自动在每一个页面请求中把证书信息发送给iiS。iiS提供了一个让管理员把证书映射到nt帐户的工具。因此,我们可以用数字证书取代通常的提供帐户名字和密码的登录过程。

3设置全局组

构造安全策略的下一个步骤是确定用户应该属于什么组。通常,每一个组织或应用程序的用户都可以按照他们对数据的特定访问要求分成许多类别。

控制数据访问权限最简单的方法是,对于每一组用户,分别地为它创建一个满足该组用户权限要求的、域内全局有效的组。我们既可以为每一个应用分别创建组,也可以创建适用于整个企业的、涵盖广泛用户类别的组。然而,如果你想要能够精确地了解组成员可以做些什么,为每一个应用程序分别创建组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4安全对象、架构

在SQLSeRVeR2005中引入了安全对象和架构这样的新概念,这是SQLSeRVeR2005对权限设置的一个重大改进。安全对象是可以通过权限进行保护的实体的分层集合,这些实体称为安全对象,具体讲安全对象有服务器、数据库和数据库包含的对象。而引入架构可以提高权限的设置力度,这使得访问安全对象的格式为:服务器名;数据库名;架构名;对象名。架构是形成单个命名空间的数据库实体的集合。命名空间是一个集合,其中每个元素的名称都是唯一的。可以把架构理解为文件夹,且这种文件夹不允许嵌套,也就是说架构是一种容器,可以在其中放入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用户与所有者隐式绑定的方式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一个用户创建了某个数据库对象(如表),则在SQLSeRVeR2005中该用户自动绑定到该数据库对象(如表)的所有者(DBo),如果要删除该用户则提示该用户有一个数据库对象(如表对象),也就是说要删除用户,就必须先删除它所拥有的表,这显然是缺乏灵活性。

5权限管理

实施安全策略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创建用户定义的数据库角色,然后分配权限。完成这个步骤最简单的方法是创建一些名字与全局组名字配套的角色。

创建好角色之后就可以分配权限。在SQLSeRVeR2005中权限管理分为:对象权限、语句权限和暗示权限。权限管理有三个方面,一是权限的拥有者,有登录账户、角色中的成员和数据库用户,二是权限涉及的资源。

对象权限是基于数据库层次上的访问和操作权限。语句权限表示用户能否对数据库及其对象执行创建类和备份类的语句。语句权限仅限于语句本身,而不是数据库对象。暗示性权限是指固定服务器角色、固定数据库角色和数据库对象所有者具有的默认权限。固定服务器角色和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自动继承角色的默认权限,而数据库对象的所有者在其创建的数据对象上拥有全部权限,这就是数据库对象所有者的默认权限。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9

管理哲学从初引入国内时的鲜有人知,到今天成为我国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不过只用了三十多年的光景。然而,目前学界对于管理哲学问题的研究虽然颇为关注,但是研究成果却过多集中于管理哲学的相关问题如管理伦理、管理价值、管理观念等方面,至于对于管理哲学本身的元问题――管理哲学是什么的研究则寥寥无几。作为一门诞生不到百年的新兴学科,管理哲学的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概念、样态、定位、限域等基本理论范畴还处于讨论和形成之中,学科地位和学科价值也不时面临着挑战。因此,为了提升学科研究的科学性、巩固学科存在的合法性,除了聚焦管理哲学相关问题之外,我们还应尝试从管理哲学自身内涵的解读来奠定管理哲学的研究基础。

一、四种视角解读管理哲学

研究管理哲学,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管理哲学。然而,什么是管理哲学?这一问题在九十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回答。时至今日,管理学家和哲学家们在界定管理哲学内涵时依然还是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总的说来,学界关于“什么是管理哲学”主要有如下几类观点。

第一类是经典式的管理哲学内涵解读。经典式的解读因其经久不衰的影响而被“奉为经典”。管理哲学之父奥利弗?谢尔登认为管理哲学是指导整个管理实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正如他在《管理哲学》序言中说道:“本书不是从事阐述某一种特殊的管理,而是试图阐明统治整个管理实践的目的、发展路线和原则。”因为谢尔登的这种解读使管理哲学“获得了备受尊重的、专业化的”学科声誉,并影响了一大批西方管理哲学家对于管理哲学的研究,因此本文将谢尔登有关管理哲学的解读归为经典式的解读。其实,在谢尔登之前,泰勒很早就已经提出,“科学管理包括某种主要的普遍原则,是一种能以各种方法运用的哲学观”,“科学管理从本质精髓来说,包含着某种哲学,而这门哲学是科学管理四大原理相结合的产物”[1]。显而易见,泰勒的“管理哲学”是其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管理活动中应普遍遵循的原则和原理。虽然泰勒并没有使管理哲学在他那个时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他的管理哲学观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管理实践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文也将其关于管理哲学的认知归于经典式的解读。

第二类是学院式的管理哲学内涵解读。学院式的解读把管理哲学看作探讨管理中哲学问题的与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等并列的“学科”“理论”和“科学”。国内研究管理哲学的学者多数都秉持这种观点。其中“学科”说的代表如崔绪治认为“管理哲学是介于哲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哲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2];韩修山在《管理哲学纲要》中也提出:“我们所讲的管理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是‘哲学+管理学’,也不是以管理案例来论证哲学原理。”[3]持“科学”说观点的则如肖明,他在1987年出版的《管理哲学纲要》中指出:“吸取和概括管理科学的成果,研究管理活动的性质,一般规律及其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关系的科学,就是管理哲学。”[4]赵笃成在总结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狭义的管理哲学应该是指“研究管理的一般本质、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管理学和哲学相结合的产物……”[5]持“理论”说的如官鸣,在其《管理哲学》一书中他提出:“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观的理论,这种管理观已不是各种具体的管理理论的原则或原理,而是对之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提升所形成的关于管理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6]从类似出发点解读管理哲学的还有李兰芬,她认为“管理哲学是根据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反思人力管理实践思想而形成的哲学理论。”[7]

第三类是系统论的管理哲学内涵解读。系统论的解读方式是把管理哲学看作是系统哲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如赵秀臣和刘新立,他们认为“管理哲学,亦称管理系统学……管理哲学是管理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管理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一个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系统,因此,我们又把管理哲学称为管理系统学。”[8]杨伍栓也认为“管理哲学就是研究管理领域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系统理论。这些系统理论是从一般管理实践活动、管理科学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以及管理与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关系等。”[9]

第四类是实践观的管理哲学内涵解读。相比国内学者研究管理哲学的理论务虚性,国外学者更注重管理哲学的实用意义,多从实践的角度定义什么是管理哲学。如C?霍金森在《领导哲学》一书中指出,“管理是行动的哲学”。“技术和现代组织具有效率和效用的元价值,但是它们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却丧失了意义。哲学是一种补偿力量。哲学对事务进行分析和综合、描述和界定,它通过对实施的详细了解,提出问题,穷根究底地探寻事物的意义所在:恢复原本的含义;确立新的含义。管理哲学的功能就在于在主旨和管理实践的水平上从事这一工作。”[10]因此,在霍金森看来管理哲学应该是指导管理行为,特别是指导高层管理者决策行为的哲学,即企业最高主管为人处世的基本信仰、观念及价值偏好。

二、对管理哲学四种解读视角的反思

以上四种管理哲学的解读方式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对“管理哲学是什么”做了界定和论说,各自的合理性和价值性显而易见,但是却都还没有做到真正地揭示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因而具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说来,管理哲学经典式的解读方式的确抓住了管理哲学的基础性、普遍性和价值层面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观点将管理哲学等同于管理原则或原理的做法,模糊了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的界限,降低了管理哲学的学科地位。学院式的解读揭露了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界定了其研究对象和理论定位,但是终究还是没有明确回答“管理哲学是什么”这一历史难题,人们仅凭学院派的“学科”“科学”“理论”的描述还是难以准确把握管理哲学的概念和内涵。系统论的管理哲学内涵解读方式的确与时俱进,系统论是20世纪出现的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在研究管理哲学时强调系统的方法和价值的确大有裨益,但是如果把管理哲学完全等同于系统理论在管理当中的应用,那管理哲学只不过是另一个“系统管理学派”而已,不再具有单独的学科研究价值。此外,如果真的将管理哲学简单理解为系统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则意味着管理哲学的研究要排斥系统论以外的所有哲学观点和方法,显然这是不利于丰富、甚至会削弱一门独立学科研究的思想基础。以霍金森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本着实用主义精神,从概念本身而非具体研究对象入手去揭示管理哲学的内涵,的确使读者容易把握和理解,但是把管理哲学的行为主体仅仅局限为高级管理者或领导者,显然缩小了管理哲学概念的外延和研究范围。

三、对“管理哲学是什么”的回答

在对学界已经形成的管理哲学认知进行反思之后,我们不禁再次追问“管理哲学到底是什么?”诚然,国外学界思考了近百年、国内学术界也研究了超过三十载,都没有得出定论的“历史难题”,作为初入学门的后学晚辈想在短短几千字内就清楚明白地给出“什么是管理哲学”的终极结论显然是不可能的。何况,管理学家西蒙很早就指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完美的理性决策是不存在的,只能选择令人满意的决策;同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在进行概念界定时,能够清楚全面地描述其所指现象准确内涵的概念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满意原则”也是本文界定管理哲学内涵所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管理哲学”这一概念中,两个主要的术语“管理”和“哲学”都是语义学的复合词,因此,在对“管理哲学是什么”做出进一步讨论之前,必须仔细弄清管理与哲学的含义。二者之中,管理的内涵清晰明白,而哲学一词则更为古老,更令人思索,也更难理解,它更容易引起争论。在诸多对哲学内涵的解释当中,本文认为,二元论的哲学解释最利于我们理解管理哲学的内涵。这种理解把哲学领域一分为二:即逻辑与价值。前者研究事实、结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果关系、解释系统等等;后者借助于价值考察来研究伦理道德及人的各类复杂动机,进而获得了由于对人类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所揭示的前理性和超理性因素。这两个知识领域合二为一就囊括了全部的组织行为,管理自然也包括其中。基于对哲学的这种二元论的认知,作为部门哲学的管理哲学同样可以看作是一个逻辑与价值的二元集合体。

对管理学的理解篇10

关键词管理学应用领域维精品教材研究与实践

管理学是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非管理类学生的主要选修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面临两个现实问题:一是中国大学生通常是直接走进校门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对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非常重要;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以及在未来的实践中应用这些基础知识和原理,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多数观点认为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从教学实践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笔者在经过多次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实践后,认为应首先从教材改革入手,并更应建设精品教材,而这首先需要对课程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分析。

1课程特性对应用领域维的要求

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涉及三个重要维度:管理的过程维,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层次维,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作业管理;管理的应用领域维,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领域。管理的应用领域维是管理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而该课程的特点需要对这一维度进行强化。

(1)管理学的基础性要求强化课程间的联系。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基础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将在后续的课程中学习其他知识和方法,而管理的应用领域维是联系这些课程的纽带。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尽管后续会学习会计学等专业知识,但财务管理本身就是管理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并且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者更应全面了解公司运作的基本过程,而管理的应用领域维则可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

(2)管理学的抽象性要求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管理学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很难直观而形象地表达,特别是对于直接走进校门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管理的应用领域维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这是因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需要首先通过管理实践中的背景知识加以引导,而实践中的管理多直接体现为不同部门的具体活动,比如:财务部、人事部、生产部等部门的具体工作,这些都对应于不同的管理应用领域。

(3)管理学的应用性要求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管理学主要是为了将这些知识和原理应用于其他课程以及管理实践,管理应用领域维的介绍为此打下了基础。一方面管理应用领域维的知识涉及了管理实践中的不同部门、人员和主要活动,可使学生增加对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部门或岗位都要求与其他部门或岗位相联系,而管理应用领域维不但介绍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还介绍了不同岗位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2现有教材对应用领域维的处理方式及问题

对于管理应用领域维的讲解,不同的教材有各自的处理方法和教学建议,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综合讲解型、专题介绍型和案例体现型,目前每种类型的教材都各有优缺点。

2.1综合讲解型教材及其问题

许多主流教材并不直接出现管理的应用领域维,而是将相关知识的介绍融入到其他内容并综合讲解。比如斯蒂芬·p·罗宾斯主编的《管理学》系列,这在全世界的基础教材销量中名列榜首。教材虽然没有直接对管理的应用领域进行介绍,但每一次改版时,作者对管理的认知也有较大的深入,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颇多调整,其目的是帮助读者最大可能地理解:管理者所面对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管理者在实践中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再如周三多等人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这是目前的主流教材之一,作者采取了将管理应用领域的知识、原理和方法相结合的写作思路。在不断改进的版本中介绍了许多“方法”,并形成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和伦理原理等。

虽然这一类教材销量较大,但是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认为管理虽然是普适的,但管理的应用领域是不一定要区分的,并且每个应用领域的差别是不大的;(2)容易将不同的管理维度混淆,比如对于生产管理领域,可分为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作业管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工作都包括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全过程。现有的教材没有加以区分和梳理。

2.2专题介绍型教材及其问题

也有许多教材用专门的章节或专题介绍了管理的应用领域,比如鄢敦望主编的教材《管理学原理与应用》,用两章分别按工商企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思路进行介绍。但是对管理的应用领域仅以工商企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进行划分是不够的,至少应涉及到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基本内容。

再如李庆远和杜远阳主编的教材,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管类),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原理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分四章专门讲解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应用领域。但是,介绍的顺序是先讲理论再讲应用,而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应该是先通过实践的引导,然后介绍相关理论,最后再讲如何应用。

2.3案例体现型教材及其问题

案例教学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讲解的过程通常强调结合具体案例,近期的教材增加了许多案例或实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刘涛和赵蕾主编的《管理学原理》等,近年来这种写法的教材呈增加的趋势。

3精品教材建设的框架设计

3.1章节结构的安排

多数教材是以管理的过程为主线编写的,即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顺序介绍,由于课程本身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可以在第一章就建立一种三维金字塔的体系结构,把管理的应用领域维、管理的过程维和管理的层次维建立有机的联系,这有助于学生的整体理解。第二章就应对管理的应用领域维进行系统的介绍,并强化对管理实践中背景知识的讲解。第三章则专门介绍管理层次维的有关知识,后续的章节以管理的过程维为主线分四章讲解,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于第二章而言,由于管理的应用领域较多,不宜对所有的领域都用独立成节的方式介绍,因此在章节的设置上,应选择最主要的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并独立成节,对于其他应用领域的主要内容则可以融入到这些章节中,最后专门用一节分析各管理应用领域的关系,并通过综合案例将有关知识融会贯通。

3.2讲解内容的选择

在教材的内容设置上应考虑选择什么行业和类型的组织,重点讲解哪些应用领域,现分析如下。

(1)组织类型的选择。从组织类型来看,通常可分为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不同性质的组织涉及的管理范围和内容差别很大,由于多数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场所仍是企业,并且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以公司为背景的,所以组织类型应以企业为主。

(2)行业类型的选择。管理实践中不同行业的业务差别很大,涉及的管理内容也不同,如果只介绍供应链中某节点企业则内容不全面,比如以销售或物流为主的企业通常不包括生产管理的内容,因此应选择有上下游关系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加工制造业为主,这样能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3)应用领域的选择。管理的应用领域与不同部门的实际工作紧密相关,但也不能对所有的部门全部介绍,因此在选取时应考虑两个主要因素:①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应明显不同;②这些部门的工作联系应相对紧密。由于不同企业的部门设置不同,所以应选择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讲解。

3.3阐述方式的设计

虽然不同应用领域的工作性质不同,但都涉及到管理的另外两个维度,即管理的层次维和管理的过程维,因此教材应慎重考虑两个方面:(1)注意逻辑和思路,对涉及的内容始终按照管理的过程来进行整理,并注意不同层次的关系;(2)加强知识的联系,写作中每次涉及到其他维度的知识点时,都应指出在哪些章节中出现。

对于教材中的其他章节,则通过案例和实训等形式将管理应用领域的知识融入其中,案例选择时应尽量来自不同的行业和管理部门,涉及主要的管理应用领域,这样就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在具体介绍和阐述时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经历:认知和了解、理解和掌握、思考和应用这几个阶段。由于人类阅读的基本规律是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比文字强,因此阐述方式应尽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并辅以思考、讨论和习题等形式。

4精品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成果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立项资助,编写了教材《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二版)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过精品教材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同步改革,管理学原理已成为南京林业大学的精品特色课程。此外,还将对管理学的科学研究和对教学的研究相结合,撰写了专著《管理金字塔——成功企业三维集成管理体系研究》,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不但对管理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可作教学参考书使用,该专著获得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张智光.管理金字塔——成功企业三维集成管理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九版)[m].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