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0:52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1

   所以,在

   临床带教中,除培养综合素质外,实习针刺技术、对医学生的心理安抚疏导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临床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

   1)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心理过程。首先,在意义上不明确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确自身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

   在临床实习阶段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自主临床诊疗思维的锻炼、医德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学习。

   2)教师忽略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目前,因医疗法律、法规的制度及影响,以及医患关系的微妙相处,使学生动手操作时有压力和来自各方面的恐惧。如果老师忽略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及调整,学生会机械、被动、盲目地跟从,导致学生技术上的死板及恐惧心理加重。

   针对医学生在初次接触针灸治疗的恐惧心理,首先,老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与使命,有了继承和发扬针灸医学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感受到临床实践中针灸治疗神奇的疗效,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以医生的标准衡量自己。其次,人科时先让学生观察、适应,不要急于动手,老师多演示、讲解,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针灸的兴趣,消除学生对针灸的畏惧性,让学生体会针灸的疗效,增强学生对针灸治疗疾病的信心。笔者根据浅薄的针灸学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就心理疏导在针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开始上针灸课时,都已学完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中医基础理论,由于课时少,理论抽象,很多学生一知半解,又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而难以引起众多西医学生的兴趣,对此,在讲针灸第一课时,要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际国内研究中医针灸热的情形,许多国家相继在医学院校开设中医针灸课,所以作为中国医学生,学好针灸是理所当然,形势所迫。通过讲解针灸临床实例,使学生真正了解针灸疗效可靠,方便实用,消除学生对中医的偏见,坚定学生学好针灸的信念。与此同时,在课堂讲授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介绍一些经典的针灸着作、针灸歌赋,既启发学生的针灸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针灸自学能力。适当介绍一些现代针灸实验研究成果及新动向,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中医针灸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

   2注重理论课教学效果,确保示教课教学质量针灸学的教材更新很快,近几年几乎是一年一新。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相应教学大纲也不断得到修订、完善,根据最新版本教学大纲,针灸学基础理论仍占到全课时的近半。对于经络、腧穴的基础理论学习,我们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划经点穴示教相结合的方法。在腧穴内容中重点突出那些疗效好临床使用率高的穴位讲解,并突出腧穴定位准确性与操作规范化。带教老师在同学的身上比量出腧穴的定位,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避免了“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真正能掌握经脉循行以及腧穴的定位方法。定期举办划经点穴公开课,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详细讲解,确保划经点穴课的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被动参与自然要逊于主动参与治疗的效果。怎样令学生主动地纳入针灸医疗轨道,需要心理学技巧。针灸教学长期以来基本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以灌输、记忆、强制为特点,重知识传授,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教学被动地位,未能成为学习过程的决策者及主体,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从“满堂灌”方式向问题、讨论、讲授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以真实病例为例,在课堂上模拟演示诊疗该病例的全部过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积极参加诊疗,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经络腧穴基本知识制定针灸治疗原则,形成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重点讲解临床应用与腧穴作用机制的同时,注意结合临床实例及现代实验研究,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理解。

   4.改革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用结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医学教育也有了重大改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形象、直观,既节约课时又不至于删减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一些“口下难言,心中明了”的针刺手法变得一目了然。为提高针灸教学质量,我们制作了相关针灸学教程课件。该教程采用动静结合方式,以文字、动画、图片、影像、色彩、语言结合进行综合教学信息传递,优化整合教材内容,信息量大,操作简单,解决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变得简单。以人体经络穴位图作基本图形,配以动画经络走向,穴位点闪烁提示,增强学生记忆。无论腧穴、经络、手法还是临床治疗,在本教程中应有尽有。如经络循环部位的描记、腧穴的实体位置、毫针的规格、角度、深度、刺法、得气与行针等都鲜明有示,让学生迅速形成鲜明的直观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我们不仅积极开展教师针灸学课件比赛,还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针灸学课件。多次成功举办针灸学学生课件大奖赛。充分利用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一来合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二来利用角色的互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针灸专业知识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踊跃参与。

   5.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相呼应在带教学生前要精心备课,掌握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临床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问题为中心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带教,使医学生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懂得如何主动获取新经验,新知识、新技术、如何科学地解释临床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训练,分析病人的病史、体征、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并提出有关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就自学内容、重点内容(如辨证取穴、穴位的进针方向及深度、演示行针手法、背诵针灸歌诀等)提问学生以抢答的方式答题,竞争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竞答后,教师当面点评,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且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2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中职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很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无法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影响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中职生逆反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

1.对学校思品教育不认同、不信任

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面对学校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和组织纪律的教育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不关心集体,我行我素,随意破坏校纪校规,影响学校或班级的集体荣誉。

2.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

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对社会上的先进人物或身边表现优秀或进步的同学,他们往往多疑、偏执、冷漠,认为与己无关。对待学校倡导、表彰的好人好事他们会无端怀疑,冷言嘲讽表现进步的同学或持否定态度。

3.对待老师的批评不能正确对待

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时,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并视老师的批评为恶意,采取顶撞的方法,语言尖利,态度生硬。对老师不信任,不说心里话,甚至撒谎欺骗老师。

4.对不良行为持认同感,为其喝彩

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在校园内追求穿奇装异服,行为举止各方面都表现得与他人不同。他们喜好模仿影视片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行为,并视为所谓“酷”、“帅”,而对破坏公共设施,乱涂乱写,毁坏教学设施等行为持认同感,为其喝彩。

二、中职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中职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中职生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家庭影响、教育影响、社会影响等外部因素。

1.中职生身心发展的自身原因

(1)中职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不再愿意接受并迫切希望摆脱教师和家长的“保护”。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事物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他们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独立存在,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许多内容都好奇,所以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去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去接触。尤其对那些被社会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强烈的逆反心理。

(3)中职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使得他们开始喜欢争论,对生活中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总愿意独立地去分析、衡量是非、判断曲直: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经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质疑。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2.中职生家庭影响的原因

(1)家庭教育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专制思想依然存在,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缺乏民主意识,认为子女要绝对服从父母,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叛逆”。因此,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中职生,一般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他们最反感家长盛气凌人,态度强硬的指责。

(2)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形成的矛盾。家长缺乏基本的心理常识,他们对子女教育往往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子女有过失时,家长不是与子女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用责骂甚至殴打子女的方式,使他们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加剧逆反心理的产生。

(3)家长与子女缺乏思想交流产生的矛盾。随着中职生的身心不断发展,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家长过多的管束。但是,有些家长总是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想替子女包办。为此,中职生渴望独立与家长“善意”的关爱,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激烈的冲突与矛盾。还有一些家长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因素,很少与子女交流思想,他们往往采用比较严格的规定来约束或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在一个缺乏思想交流和过多管束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中职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3.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师生观念不正确的影响。一些教师不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出现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是采取耐心说服和引导,而是居高临下,经常采用强制甚至违背中职生个性的方式迫使他们服从。这种做法由于脱离中职生的需要,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影响。一些教师不能充分尊重中职生,对待他们在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常常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批评、指责等过激的处罚措施;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灵活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而是搞“满堂灌”、“一刀切”,最终导致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在学业上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

(3)教师自身某些言行举止带来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育中职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同时,自己的言行举止却又是另外一套。这种矛盾行为和师德水平往往会大大降低教师在中职生心目中的威信,进而引起中职生的逆反心理。

4.社会影晌方面的原因

社会影响的因素广泛复杂,其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有可能影响敏感而好奇的中职生,腐蚀他们稚嫩的心灵,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如大众传媒不恰当的渲染,中职生由于自我分辨能力不足,在接触某些中外影视片时,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欣赏、美化或夸大逆反心理者的行为,极力仿效影视片中的“逆反心理英雄”。

三、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对策

逆反心理对中职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上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的教育疏导对策:

1.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正常的心理特征

教师要充分认识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正常的心理特征,正确对待中职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逆反心理,不能认为学生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也不能认为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有问题口人本主义教育家马斯诺认为:对学生或孩子独裁、专制、过度保护等都是危险的。他们会使孩子失去发展个性的能力。他主张进行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自我,在体验中学会容忍和宽容别人,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面对中职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主动与他们共同分析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认识到叛逆行为对身心发展带来的危害性。真心实意地尊重和热爱中职生,满腔热情与他们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善于寻找每一个中职生的闪光点,努力做到保护中不乏有严要求,情感中不乏有高标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中职生的逆反心理是可以逐渐消除的。

2.通过自我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教师要引导中职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宽容、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中职生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学会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总之,要发挥中职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

3培养师生情感,底得学生信任,提高教育水平

教师能否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自尊和个性。注意鼓励和肯定中职生的优点和成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面对中职生的某些叛逆行为,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引导中职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利弊,处理中职生的问题或错误时要客观公正,切忌主观化而伤害中职生的感情。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研究中职生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要艺术地运用点拨、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质疑、批评乃至争辩。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期待”、“暗示”的教育作用来增进师生的情感,赢得中职生的信任,从而消除中职生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动态;调查与疏导

当前,心理疏导广泛被运用在医学、教育等领域。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主体则是进行过专业训练的心理疏导工作者,包括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学辅导员、心理素质教育机构的专兼职教师等。心理疏导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从而为促进大学生个性、才能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1大学生负面心理动态调查

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如果得到来自亲朋好友及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与物质支持和帮助,往往会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得不到社会上的支持,会产生悲观失望,进而可能发展为仇视、对抗社会的心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高校要开展心理支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促使彼此提供关怀,从而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减少不良的心理状况的产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心理疏导的心理支持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接纳和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的老师要尽可能地接纳学生的一切言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当时的心情,减轻其心理压力,引导他们把自己内心世界所有的不顺真实地说出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有人愿意真心地倾听他,关心他,从而使学生得到内心的安慰与支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获得他人的理解,无疑是对他们莫大的安慰,可能一点点安慰,就会让他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使他重新自信起来,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因此在高校,心理疏导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心理疏导老师的支持和关怀下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2大学生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心理疏导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高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心理疏导的方法也必须适应其实际需要,这样就会增强说服力,产生好的效果,反之,就被实践所否定。“但实际工作中,搞‘注入式’、‘填鸭式’,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冷冰冰的说教,‘一刀切’、‘一锅煮’的教育方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阶段,学生经常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引起他们的真正共鸣。”这样的心理疏导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往往会导致学生非常被动的去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一旦学生自己去咨询心理问题的时候,可能就是这种心理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此外,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往往导致其不会主动地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不利于心理疏导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心理疏导教师只是简单问问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并不会为其制定解决心理问题的规划。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心理疏导方法,只有这样,高校心理疏导方法才能不断发展和丰富。

3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选择

3.1心理疏导内容要有针对性

高校在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每个咨询者的具体心理问题出发,采取适合其本人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内容和方法。不能把一套心理疏导的内容和方法用于所有的心理咨询者。因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不同的心理疏导。高校要对心理疏导教师不断进行培训,从而掌握更加多样化的心理疏导途径,丰富心理疏导内容。鼓励高校的心理疏导教师,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这样不仅帮助了那些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生活的突然变化而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还能够积累一些处理心理问题的实际经验,以运用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上。

3.2促进心理疏导的内容与现实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的一些内容明显滞后、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进展慢,心理疏导的内容,对于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新问题不能够及时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法,特别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择业难问题、腐败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问题、社会公平等问题的思考,如果大学生对这些缺乏深刻的教育内容,就会遭到学生的极度厌倦,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和特定的心理特点,在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时,应当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

4结束语

高校心理疏导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心理疏导内容不科学、心理疏导机制尚不健全、心理疏导队伍结构不合理和传统的心理疏导方法落后等等。所以,现阶段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研究,探析完善大学生心理疏导的路径,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路径

【分类号】G641

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如今高校教育中越来越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其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显著作用,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逐渐重视起来,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也是国家所提倡的,目前也已经确立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新思路。为响应国家的号召,高校要采取措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高校中不断出现大学生的犯罪的现象,说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够,心理疏导不畅,导致大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非常有必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鉴于这个原因,在高校思想政治中,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这种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1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

大学生是国家年轻一代,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很大不同,思想和观念都比较独特,为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大学生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思想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对其实际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关心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学生所处的环境也会直接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要想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需要对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基地,为保证大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优化校园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学校潜在的建设,隐性环境要与显性环境进行结合,使环境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引导。学生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自然受到熏陶,思想和观念也会得到转变,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2.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重视其政治功能,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际心理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有些人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心理状况,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其精神境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4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

要实现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前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育目标理想,重视强调宏伟的目标,这与实际脱离,缺少对实现基础目标的指导与跟踪。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体系。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体系需要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上进行完善。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体系时,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保证体系的科学、合理,其中要重点建设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服务平台。

2.5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思想教育工作设计由教育者开展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由教育工作者进行实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求教实施者具有专业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以及高尚的情操。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着重要作用。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十分重视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为提高辅导员素质制定了很多措施,例如开展心理辅导、学医辅导、深度辅导、就业辅导、网络思想教育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对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辅导员还需要对班级进行管理,日常事务比较繁忙,缺少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另外,也缺少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的时间。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依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非常必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是有要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等。总之,针对大学生的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0.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5

关键词:心理疏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应用

对于“心理疏导”这一词的概念和定义,纵观所有图书资料,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和精细的研究划分。但是大多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疏导是指加强对人们的心理引导,解决人们思想上的问题,引导人们向积极健康化的路线发展。另一种认为心理疏导是心理学家根据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知识来改变人们的认知,对患者阻碍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从而使之畅通无阻,达到治疗和防御心理疾病。心理疏导主要以准确鲜明、合理的言语分析疾病产生和形成的根源,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心理机制来帮助心理患者克服病症,进行自我矫正。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员工克服心理恐惧和困难,使员工拥有健康心理,树立积极态度,更好地投入在生活和工作中。同时能够使员工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克服这些困难,从而不再感到恐惧、害怕、焦虑。

一、以说理疏导为基础,改变企业员工思想观念

说理疏导是心理疏导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通过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对心理对象进行摆出事实,讲解道理,教育和启发心里对象的,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管理者要想有效应用心理疏导,就必须对企业员工进行说理疏导。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断加大,员工心里难免将一些愤懑、不满、埋怨等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但是他们又不敢“敢怒不敢言”,只得压抑在心里。管理者首先就应该在企业中让员工进行倾诉,说出他们的心理困难。管理者根据员工的心理困难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病症,并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说理疏导。通过对员工进行讲解生活中或者影视中积极健康向上的事例,说明其中的励志思想和行为,使员工首先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告诉企业员工应该将工作和心理问题划出严格界线,不要因为工作的事情而有压力,造成心理上的负担,这样可以使得员工能够正确对待工作和心理问题。最后,通过梳理疏导,加强语言逻辑和说理,用新思维新途径使员工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管理者通过说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合理运用,解决了员工的心理问题,改变了员工的思想观念,使员工对心理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

二、以激励疏导为动力,增强企业员工工作热情

激励疏导是心理疏导持续前进推行的动力,主要针对人们的行为,采用赞美、赏识、鼓励等多种方式来激励,以此激发其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激励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有荣誉奖励和期望激励两种方式。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员工,公司应该对他们进行奖励,或是在会议中的言语表扬,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赞美,鼓励,颁发一些荣誉证书和值得纪念、具有鼓励性的物体,亦或是给予实物奖励。例如,组织企业优秀员工出去旅游学习,以此来犒劳和奖励他们对公司企业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员工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公司的认可,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热情高涨。此外,企业可以每年开展几次优秀员工的评比活动,设立年终奖项,这样可以促进企业员工竞相迸发,他们会更努力的工作,而且对工作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员工精神的奖励和鼓舞。其次便是期望激励,对于员工突出表现的,给予肯定评价。同时管理者应对员工充满信心和期望,有调查研究表明,期望值会严重影响到他人的行为方式,改变其生活和工作效率。企业管理者的期望也同样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能够感受到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会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而会取得好的业绩,这都归功于心理疏导中的期望激励。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和其他企业业绩效率的比较来激励员工,员工看到其他公司的成就会激发起他们内心的工作热情和战斗希望。激励疏导不仅仅解决了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还对员工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达到了企业和员工互赢共进的目的。

三、以情感疏导源泉,完善保障企业疏导体系

员工在企业中的压力来自于多方面,因此他们更渴求得到上级管理者的尊重和人文关怀,而企业管理者需要以感化来疏导员工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企业的心理疏导体系,让企业员工健康发展。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感化疏导,首先就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当员工心理产生负面消极影响时,要对他们进行疏导,克服心理障碍,同时挖掘他们内心激情,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最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重振雄风。其次,在感化疏导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用事实来对员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能以上级管理者的威严来呵斥问责员工。感化疏导不仅仅是对员工言语上的疏导,而且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员工有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时,企业要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扶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从而避免产生心理上的症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但要采取各种心理疏导的办法,还要建立健全心理疏导保障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定期在公司内部给员工教授心理教育知识,员工通过心理疏导知识来加强自身心理防范,预防心理魔障。而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心理疏导知识,通过科学心理疏导知识来了解员工心理规律和内心活动,从而制定各种不同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免费的心理咨询治疗平台,聘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员工出现心理问题可以向心理咨询平台诉求,请求帮助。心理专家根据员工的叙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从而来释放和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与焦虑,还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些日常疏导心理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出阴影,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感化疏导解决了企业员工心理的需求,而且对企业疏导体系的建立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帮助员工成长,促进企业向健康前进化迈进。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近年来不断的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可见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该在今后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进步。

作者:李长新单位:重庆市涪陵区龙桥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

参考文献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6

关键词:心理疏导;情感;艺术;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66-02

中学生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因此,他们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也会逐渐清晰并稳定下来,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宣泄不良情绪,需要被关注。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常常会遇到学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了解和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及时加以疏通、治疗,促进其心理健康与和谐发展,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否则,就会导致各种反常行为的发生,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同学之间的友谊。

所谓心理疏导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疏导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们在智力、情绪、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作为和学生走得最近的班主任当然更是责无旁贷。所谓疏导,即“疏通”和“引导”。对于班主任来说,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信任感,把老师作为自己的好朋友,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的前提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是说:必须把学生看成是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各种教育。

1.了解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了解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成长的历史,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要采用观察、座谈、走访等方式加强了解。

2.尊重学生。教师应坚持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必须彻底清除“师徒如父子”的师道尊严传统观念。教师不得讽刺、挖苦、羞辱、打骂学生,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爱好,只有充分尊重才能真正地了解。

3.宽容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尽其所长,恕其所短。”对长处要多加激励,对短处则要宽容,要相信每个学生“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少”。赏识的教师会唤醒学生的人格意识,一旦学生觉醒过来,潜力就像火山一样喷薄而出。

4.赏识学生。无数事实证明,表扬、奖励的教育效果优于批评、惩罚。赏识教育正是以欣赏的眼光,不断给学生以期待,增强信心,激发上进。我的深刻体会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积极实践赏识教育是我们取得成功和辉煌的加油站和助推剂。

5.用爱心去感化学生。“要教好学生,当好一名班主任,就要关爱学生,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用爱心、细心、责任心来感化他们。只有对学生的感情深,工作才能细;只有方法对,效果才能最佳。”这是我的切身感受。我认为班主任对学生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关爱。

二、心理疏导要有目的

心理疏导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心理疏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主动排除各种干扰和困惑,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运用心理疏导时,要在分析某种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以此目标作为疏导的出发点和归缩点。事实证明,没有明确的目标,疏导过程中只能就事论事,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譬如学生出现受挫心理时,应排除各种受挫与不良刺激的困扰,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当出现早恋心理时,应排除性成熟和性意向的困扰,培养其性意向的自控能力;当出现好胜心理和嫉妒心理时,应协调进取心强和自制力弱的矛盾,培养其与人相处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当出现厌学、逃学心理时,应排除读书无用论和自卑感强的困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当出现自卑、从众心理时,应排除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困扰,培养其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

三、心理疏导要有情感

所谓心理疏导要有情感就要疏其心导其行。特别是在疏导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假如疏导时态度越是和蔼、亲切、热情、诚恳,越会使学生感到温暖、舒心、并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发现在与学生交谈中如对学生抱有深厚感情,殷切期望,则学生的行为将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因此教师的疏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基础上,始终遵循爱的原则。对话时不能有成见或偏见,要虚心耐心地倾听,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从青少年的处境去体察问题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这样就能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也愿意把心中的秘密和盘托出,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慰,产生力量迎接当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扰,自觉地把个人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予以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他们也乐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教育,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真正的“心病”所在,便于使用行之有效的“心药”。

四、心理疏导要有艺术

所谓疏导要有艺术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心理障碍,采取效果最佳的方式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疏导过程中,包括前面提到的疏导的前提、目的性和情感性,也应注意其艺术性。然而疏导作为一门艺术,却没有规定的法则和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探讨。例如: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与其性格相适应的疏导方式,对于性格内向的自尊性强的“闭锁型”学生应用“温和式”;对于性格外向的“开放型”学生宜彩“先柔后刚式”;对于性格倔强、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采用“提醒式”。另外对于各种不同心理障碍,其方法常有:替换法,如出现好胜心理障碍或爱美心理障碍时,巧妙地以赞扬为主代替训斥、批评,其效果更好。

与学生沟通心灵的方法、途径很多,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现,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充满爱心和耐心,多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所有中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绍群.行为心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畡,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库恩,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心理疏导:素质教育

2008年在汕头市两所中学发生了学生跳楼事件,与此相类似的事在全国范围内时有报道,它们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刻不容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疏导就是在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教育者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使之走上健康的轨道。但是,包括汕头市在内的全国中小学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的重视也只停留在理论水平上。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把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落到实践中就成了每一位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难题,也只有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富于成效。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动。教材内容主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和道德成长发展的顺序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而展开,比较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揭示和疏导往往具有整体效应,这是心理辅导室一对一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本人认为,如果能将心理疏导有效地融合进思想品德课中,必将极大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那如何将心理疏导与思想品德课有效统一起来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任课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障碍而引发的行为缺陷,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为此,每年开学初,我面向全体学生,对我所教的五百多名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综合采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对学生进行普查。先确定各个班级的整体心理状况,对一些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做登记;然后选出怀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家长,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逐个核实,并把这些学生作为疏导的重点对象。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我根据上述分类,把各班学生中普遍出现的情况按班级进行分类,再把各班中出现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归类,争取做到对每个班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心中有数。

其次,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对全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全面了解,确定哪一课的内容适合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疏导。如七年级下学期的思想品德课中的《自尊》一课可用来对出现人格品行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自信》一课可用来对出现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挫折》一课可用来对出现学习障碍和人格品行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而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人际交往内容,这部分内容可用来对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接着,在进行每一节课教学之前应该把这节课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内容与哪个班、哪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配对,真正把心理疏导融合进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中。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把所各内容具体贯彻下去。不过。由于各班的整体情况和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且课堂上的情况变化多端,结果教师往往无法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和有效的应对方法。比如,一些调查只显示出,现在的学生喜欢“和父母谈心”的很少。他们与其家长的代沟很深[1],而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个班竟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父母和老师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没有一点感恩的心,甚至对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这个班时就预先布置学生去作一个调查:了解自己妈妈生育自己时经历了什么痛苦,养育自己花了多少心血和金钱,以及父母工作的辛苦等。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谈感受。我有意识让有感恩之心的学生先讲,并专门让那些感情丰富的学生来说,然后再让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学生来说,结果,我看到了绝大多数原来缺乏感恩之心的学生有了感触,思想有所转变。又如,初一(7)班有一位女学生,个性内向,课间不声不响,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但我却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她有表现自己的愿望。于是我在课余时间找她谈话,了解她自卑胆怯的根源。原来她在一年级时,回答问题错了,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及老师的不满。从此,她感到十分自卑,认为自己很笨,做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会失败,因而形成了这样的性格。故此,在教学七年级《自信》一课时,我在上课前先让她预习课文内容,划出自信的概念,然后上课时举手回答。但上课时她并没有举起手来,我知道她又胆怯了。可她的眼睛一直盯着我,渴望回答问题。于是我点名提问她,考虑到她的声音肯定会很小,我把扩音器放在她的嘴边。在她回答后,我又当众表扬了她,课后又鼓励了她。后来,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手。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真正把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记在心上,我相信我们就能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

最后,任课教师要充满爱心。这一点可以说是实现思想品德课与心理疏导有效统一的关键。“爱是心理治疗的良方”[2],当一个教师成为一个特殊的心理治疗者时,他就应当抛弃居高临下的道德灌输,把心理疏导的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理解和欣赏,从精神上无条件地爱这个学生。唯此,才有可能使心理疏导奏效。

参考文献: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8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一、高校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深远意义

(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理念是对“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诠释,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也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而且要深入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2004年,马加爵残忍杀害自己四名同学,马加爵惨剧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备受责难。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赵承熙疯狂射杀32人,惨案震惊世界。2008年10月份发生了三起学生杀师案件,让所有人触目惊心!事过境迁,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停滞。因为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悲剧,他们折射出的是当今教育的软肋,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从而引发了一些校园暴力案件,这些严重影响校园和谐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人文关怀的不足和心理疏导的不畅。

(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据笔者在郑州的三所本科院校所做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但经常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学生仅占咨询心理问题的仅占12%。这使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彰显其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注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

二、建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内容

(一)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普遍为高校所重视,心理健康课已在高校普遍开展,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将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地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师资,师资的培养重在提高其敬业意识与实际工作能力。二是确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应包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养成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3]。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的方法

教师在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时,要根据具体个案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疏导心理的方法,让学生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激励疏导法:当学生心理发生障碍,产生自卑,甚至抑郁时,教师通过一定激励的方法,疏导其心理障碍,使其产生安全感、成就感以及被人尊重的感觉,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产生强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公平疏导法: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此时要教师合理巧妙的引导学生从这种困境中走出,设计好良好的氛围,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的舞台,摒弃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3.毅力疏导法:每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定要有实现目标的恒心,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虽然知道自己完成任务有一定难度,但会去拼一次。在开始你奔赴志向的征程中。懂得确立每一个里程的目标,绝对是极其重要的。

4.换位疏导法:教师在遇到问题学生时,可采用“角色换位法”,使其亲身体验一下这种不良心理所带来的烦恼、愤怒等不良感觉,进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

(三)真正发挥校园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室之所以受冷落,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建设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整个社会对心理咨询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好地建设校园心理咨询体系:(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如提高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配备比例,增加每年的专项经费,增加心理健康咨询设备和功能场地等。

(2)要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心理顾虑。可以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多渠道让学生了解、正视心理咨询;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聊天等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咨询。

(3)培养专业和优秀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团队。如安排最优秀的心理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安排心理咨询教师进修和培训等。

(四)完善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机制

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心理咨询应以人为本,应引导学生对眼前具体的心理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他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合理规划人生。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各种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健全完善大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促进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大学生在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不断提高服务大学生的成效。

(五)优化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隐性教育的综合体现,她具有导向、评价、规范师生行为的作用,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2]。我们应该建设一种文明和谐、格调健康、形式活泼、发展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采用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读书报告会、演讲、影视评论、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关怀人的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引进高雅艺术表演、建设学生社团、举行校运会、校园歌手大赛等各类比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开启他们的心智发展;通过校纪校规教育、学风建设,引导校园弘扬诚实守信、和谐相处的时代风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高a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242-02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十七大报告里提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了解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构建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机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人文”一词中国最早在《易经》中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的总和。“人文关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人格、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关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1]。

十七大重新解读“人文关怀”,它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外,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融入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和幸福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疏导”则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它不同于开导、引导、指导。疏导是指当他人遇到困惑时,我们和他站在一起,和他一起面对痛苦和烦恼,通过“疏通”,治愈好心灵的创伤。“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出发点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疏导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实际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2]。

1.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理念是对“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诠释,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也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而且要深入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2004年,马加爵残忍杀害自己四名同学,马加爵惨剧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备受责难。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赵承熙疯狂射杀32人,惨案震惊世界。2008年10月份发生了三起学生杀师案件,让所有人触目惊心!事过境迁,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停滞。因为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悲剧,他们折射出的是当今教育的软肋,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从而引发了一些校园暴力案件,这些严重影响校园和谐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人文关怀的不足和心理疏导的不畅。

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据笔者在宁波三所本科院校所做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但经常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学生仅占20%,95%的学生认为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向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心理问题的仅占10%。这使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彰显其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注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2]。建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普遍为高校所重视,心理健康课已在高校普遍开展,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将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地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师资,师资的培养重在提高其敬业意识与实际工作能力。二是确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应包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养成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3]。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的方法

教师在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时,要根据具体个案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疏导心理的方法,让学生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激励疏导法:当学生心理发生障碍,产生自卑,甚至抑郁时,教师通过一定激励的方法,疏导其心理障碍,使其产生安全感、成就感以及被人尊重的感觉,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产生强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公平疏导法: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此时要教师合理巧妙的引导学生从这种困境中走出,设计好良好的氛围,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的舞台,摒弃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

3.毅力疏导法:每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定要有实现目标的恒心,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虽然知道自己完成任务有一定难度,但会去拼一次。在开始你奔赴志向的征程中。懂得确立每一个里程的目标,绝对是极其重要的。

4.换位疏导法:教师在遇到问题学生时,可采用“角色换位法”,使其亲身体验一下这种不良心理所带来的烦恼、愤怒等不良感觉,进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

(三)真正发挥校园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室之所以受冷落,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建设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整个社会对心理咨询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好地建设校园心理咨询体系:(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如提高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配备比例,增加每年的专项经费,增加心理健康咨询设备和功能场地等。(2)要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心理顾虑。可以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多渠道让学生了解、正视心理咨询;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聊天等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咨询。(3)培养专业和优秀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团队。如安排最优秀的心理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安排心理咨询教师进修和培训等。

(四)完善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机制

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心理咨询应以人为本,应引导学生对眼前具体的心理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他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合理规划人生。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各种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健全完善大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促进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大学生在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不断提高服务大学生的成效[4]。

(五)优化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隐性教育的综合体现,她具有导向、评价、规范师生行为的作用,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2]。

我们应该建设一种文明和谐、格调健康、形式活泼、发展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采用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读书报告会、演讲、影视评论、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关怀人的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引进高雅艺术表演、建设学生社团、举行校运会、校园歌手大赛等各类比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开启他们的心智发展;通过校纪校规教育、学风建设,引导校园弘扬诚实守信、和谐相处的时代风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

(六)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构建人文、绿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篇10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1、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主要是将人作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体、动力和目标,关注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以及理想等等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关注人的生存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肯定人的尊严和与人性相适应的发展条件,关注每一个人、激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追求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一种关怀。要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人文关怀,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认可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占据着核心位置的主体,要实现和谐社会建立,就必须先从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做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认识人存在的价值,明白人是实现和谐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动力,人的和谐发展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

(2)尊重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尊重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人作为物质生活及政治生活的主体,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要在关注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的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对人们的心理认知和情绪行为以及意志等方面加以调节改变,达到消解心理压力、治疗心理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讲,即通过运用语言或非语言了解沟通的方式,改善对方的心理状态,利用对方认知、信念及态度情感的变化接受所需传达的思想,从而转变其不良心理状态,消除思想障碍。它是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人们心理和谐的科学手段,因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且有较强影响力和说服力,在实际思想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心理疏导的应用。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关系

人文关怀主要是对人进行科学全面的认知和理解,而心理疏导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具体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心理或思想障碍加以疏通和排除,促进人们思想意识和素质的提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都是为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为目标,人文关怀引导着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方式,心理疏导工作体现着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要严格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主体性,树立关注人、关心人的价值方式,关怀人的价值意义,促进人的科学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只是对人在物质层面上进行关注和支持,还对人在政治及精神领域进行关注,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心理疏导注重对人心理和思想上的关注和分析,在充分尊重对象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情况,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进行,是科学发展观在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2、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满足时展要求的体现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思想政治工作由传统的“说服教育”转向“理解沟通教育”的形式,增强了说服力和影响力。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人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压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这方面入手,加强对人们精神疾病的缓解和改善,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和谐。积极引导人们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完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将个人价值与他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使之相协调统一,这也是顺应当展的需要。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新的社会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进行政治教育,实现社会价值,还对促进人的科学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和方法,对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提供了良好的实施途径,也给其指明了工作方向。在具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充分考虑不同人之间的思想差异和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建立和完善和谐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加强人们之间的平等交流、尊重各种人本需求、重视心理引导等方式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和谐管理。

三、有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途径

1、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效实现和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以科学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性和道德性的层面上,而是更加注重思想教育内容的思想性与观念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关注教育对象的个性、情感和人格等,做到教育客体性与主体性的客观统一,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深刻把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和本质,才能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将其落实,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2、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模式

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地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就需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能依旧按照陈旧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识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局限和效果的有限性,思想政治内容和观念的更新需要有与之相协调的教育理念来实行。同时,依据时展要求和工作经验,对工作模式加以创新,改革思想工作中的工作形式,不仅要进行思想内容的教育,也要有人本性的思想传播。

3、坚持生活化、人文化的思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