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效益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1:47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1

[关键词]瓦斯;重要性;主要途径;节能减排效益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02-01

引言

现如今,我国煤炭开采的主要方式就是井工开采,而这种开采方式却为矿井瓦斯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这种瓦斯气体不仅给井下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排出矿井后将会加剧温室效应。同时,我们应认识到瓦斯的另一面,即它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开发意义。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认识来研究其节能减排的效益。

1瓦斯利用的重要性

仅从煤炭开采的角度而言,瓦斯是一种有害气体,它的存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从生态环境角度而言,瓦斯所造成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严重得多,它的存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而从能源角度而言,瓦斯属于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实现对瓦斯的充分利用,可给煤矿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近年来,国家的政策逐渐向瓦斯利用方面倾斜,给予了一些瓦斯开采的有力政策,因此,瓦斯的合理利用不但响应了国家的政策,而且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最重要的是,瓦斯的合理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扰动,保护了生态环境。

2瓦斯利用的主要途径

瓦斯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

2.1简单处理后直接利用

如果瓦斯浓度较高,且高于30%,可作为民用或供暖或发电;如果瓦斯浓度较低,可用来发电。瓦斯发电的本质是将瓦斯燃烧后释放出的热能转变为电能,瓦斯发电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瓦斯质量要求较低;第二,整个过程投资少;第三,效益显著,技术成熟。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更多的瓦斯将会用于发电。

2.2提浓后利用

瓦斯经过提浓后,其性能与天然气类似,可作为天然气的替代品,直接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

3瓦斯利用的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3.1瓦斯利用的节能效益

瓦斯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这也是瓦斯能够利用的原因。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低热值为35807kJ/nm3,如果忽略其他可燃气体的发热量,且甲烷的浓度为30%的情况下,其低热值为10742kJ/nm3,1nm3且浓度为30%的瓦斯在充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约为0.37kg标准煤充分燃烧产生的热量。若充分利用瓦斯能源,如用于发电或其他方面,或者作为燃气民用(日常供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减少标准煤的使用,节约了煤炭资源。下面以某一工程实例为背景,对瓦斯利用的节能效益进行分析。

该煤矿在某一采区布置了瓦斯抽放站,该抽放站包含两个瓦斯抽放系统,即高负压抽采系统和低负压抽采系统,两个系统的瓦斯抽采纯量分别为23.46nm3/min和11.48nm3/min,各自的抽采瓦斯浓度分别为35%和15%,两个系统抽采的瓦斯气体混合后,瓦斯的浓度变为24%,纯度量为35.3nm3/min。为充分利用这些瓦斯能源,该煤矿决定用于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400kw,共9台发电机组。电站产生的高温尾气由余热锅炉利用,可用于供暖。

该电站运营后,年发电量为3078万kwh,相当于每年节约1.08万吨的标准煤。锅炉供热量为9.03GJ/小时,相当于每年节约0.23万吨标准煤。

由此观之,瓦斯的合理利用会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

3.2瓦斯利用的减排效益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甲烷(不考虑氮气),其他还有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甲烷的利用情况,以分析二氧化碳的减排量。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甲烷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小觑,其引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得多,约为21倍。而目前,我国甲烷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均直接排放掉,家玩的排放程度远高于西方国家的水平。此外,甲烷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较长,约为15年,远低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存留时间。由于甲烷的减排对温室效应的减轻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瓦斯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文中上述煤矿的瓦斯利用而言,将瓦斯用于发电,瓦斯年消耗量为4245.37万nm3,换算成纯量约为1018.89万nm3,瓦斯发电和供热可节约1.31万吨标准煤。下面计算该工程项目的二氧化碳的减排量。

(1)瓦斯减排的当量二氧化碳减排量

瓦斯减排的当量二氧化碳减排量=1018.89×0.714×21÷1000=15.28万tCo2e

(2)瓦斯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瓦斯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018.89×0.714×44÷16÷1000=2万tCo2e

(3)瓦斯利用的实际减排量

瓦斯利用的实际减排量=15.28-2=13.28万tCo2e

(4)节约标准煤的当量减排量

节约标准煤的当量减排量=1.31×8.73×10-5t/mJ×29270=3.35万tCo2e

(5)二氧化碳总减排量

经计算,二氧化碳总减排量为16.63万tCo2e。

经过上述计算分析,该煤矿电站工程可实现二氧化碳16.63万t的减排目标,大大减轻了瓦斯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根据国家的政策,企业还能获得一部分资金奖励。

结束语

瓦斯的功效是双重的,它既是一种有害气体,又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实现瓦斯能源的充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扰动。

参考文献

[1]张福凯,徐龙君.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减排措施[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05).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2

【关键词】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审计模式;审计管理

节能减排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把排污总量控制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的主要审计类型,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何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功能,已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采取的有效模式、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及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作尝试性研究。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深刻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内涵

合理界定并从理论上把握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内涵,才能科学解决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践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www.lw881.com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从而切实解决我国的发展困境。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进其全面、有效地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创建适应实际需求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模式

根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包括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期)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模式:

(一)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督促节能减排资金和政策的落实

严格审计财政预算安排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效益性。

(二)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完善各项节约制度和机制

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计算各年度企业的费用指标、吨产品耗能指标、收入成本指标、利润变化指标,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产出情况,审查资金投入产出效果,认真查找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制止铺张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

(三)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责任制落实

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经济责任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情况、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情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其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履行节能减排工作职责。

(四)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促进提高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

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用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查找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分析能源耗费对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查看是否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生产工艺等原因造成能源耗费过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建议,促使企业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向耗用能源低、排污少的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五)与环境保护部门实施联合审计

在我国,从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环保部门,但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审查事项完全由审计部门负责,而这种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评价必然涉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企业经济业务、国家环保部门的业务活动乃至环境保护工作业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而且应熟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环保部门对环境专业知识比较精通,审计部门对审计技术比较在行,因此,建立环境保护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联动机制,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无疑是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最佳手段。

三、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一)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

1.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确定。

审计机构在编制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利用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估,选择并最终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立项主要应考虑以下4方面的因素:(1)考虑开展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节能减

排清洁生产效果为重点的审计和审计调查。(2)考虑对节能减排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对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集中供热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开展审计调查。(3)考虑强化资源环保审计。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建设资金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对节能、节水、节电等应用工程及水源地保护、排污费、城市环保等专项投入、专项收费进行审计,揭示和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规范专项收费征缴、管理和使用。(4)考虑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和清洁生产审计。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可以找出解决减少废弃物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促使企业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清洁生产。

2.科学制定审计方案。

制定审计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组织、计划和指导,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计划审计时间和成本,明确和落实审计人员的分工与责任,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制定节能减排审计方案时,首先,应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其次,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内容与审计方法;再次,科学选择评价依据和标准,慎重评价审计事项。

3.组织实施。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2个步骤:(1)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评价标准和被审计单位责任机制,考虑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特点进行调查取证。(2)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现场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纽带,与一般财务审计工作底稿相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底稿更侧重于对审计发现事项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4.撰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评价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结果。

节能减排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应注重以下两点:(1)报告内容和要素齐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能够满足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情况及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的需要。(2)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总结。查明问题原因,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和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促进与加强整改,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落到实处。

5.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延伸,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在整改期间进行后续的跟踪审计,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法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施过程,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审计证据,根据审计标准对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审计结论,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收集审计证据,还是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都需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除用到常规的审阅法、调查法、观察法及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外,特别要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和证据的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审计人员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贯彻系统性原则,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对审计活动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审计机关应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一)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机关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应注意从3方面进行: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机关在编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审计的全面性,突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重点,使审计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有效地利用审计资

源。要根据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实际能力状况,确定如何实施审计。3.对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动态和全程管理。审计机关应在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关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对审计计划做出更新和修改。

(二)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包括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应当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审计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审计机关应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使审计人员更加适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1.要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

能。2.要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和考评机制。3.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管理。

(四)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应用价值。因此,对审计成果进行管理要做到:1.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考核机制。2.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问责机制。3.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管理。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标,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今后同类审计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3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4

一、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大型电厂的自动控制技术也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从1950年至今,电厂由传统的纯手工控制操作逐步向全自动控制发展,改善了电能生产,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现在大型的电厂自动化管理都是采用开放工业计算机系统、大屏幕监视器和现场总线只能变送器进行自动控制。早期的控制都是根据控制系统的单输入和单输出情况由人工绘制图标进行分析处理,操作误差大,效率低。在70年代计算机技术兴起之后,出现了状态空间法,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人机互动平台,可以使电厂内的各个系统数据进行自动精准互换,从而提高电厂自动控制技术,加强实用性,使操作更简便。电厂中应用的现场总线技术一体化是指依赖自动技术把监测、保护、测量集于一体,并应用分成分布的形式来提高信息收集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提高系统自动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控制运行一体化,使系统的控制功能更加优化,提高运行效率。

二、自动化技术在电厂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分析

在电厂中主要是利用碳素焙烧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来实现自动化控制。虽然碳素焙烧技术的工艺非常繁琐,但是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且对节能减排有积极作用,可以调高环保效益。利用变频器对送风机的送风量进行控制称之为变频技术。变频技术的应用成本很高,但是该技术可以很好的对锅炉的燃烧进行变频调速。碳素焙烧技术和变频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节能减排,从综合效益出发,可以很好的提高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自动化系统,并且对自动控制技术进行优化调度才能有效实现电厂的节能减排。整体而言,我国的电厂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管理信息化方面却很欠缺,从而导致电厂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不匹配的现象,使电厂生产自动化不能完全发挥其效果。综合分析,产生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电厂在重视开发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同时忽视了管理以及相关业务方面的同步建设。这种现象表现在管理信息水平比生产自动化技术低,自动化技术和管理信息不能很好融合。只有使管理信息化和技术信息化相辅相成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电厂的节能减排,因此要在进行自动化技术研发的同时加强管理信息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电厂的节能减排。

三、自动化技术在电厂节能减排中的发展方向

可持续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电厂中自动化水平与节能减排和生产效益息息相关。利用工业计算机系统可以应用分散控制系统、专用控制系统和其他的软件控制系统从而对生产线进行及时控制和实时监测。通过对当前生产线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存在问题,并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电厂中可以依靠自动化系统和多种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进行一体化,使管理和生产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建立完善的电厂信息共享平台,从而根据相关信息数据为电厂的节能减排提供分析评估服务。可以把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保存,在其他专用控制系统中可以实时调用各个数据保证信息互换性,提高运行效率,从而为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我国电厂自动化技术还存在的一些发展空间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技术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安全化。网络化是指应该增强各个系统之间的交流,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达到系统无缝连接。智能化是指对控制软件进行优化,从而促进节能减排。

四、结语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5

1.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6]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6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7]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8]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9]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10]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环境效益又可分为Co2减排效益、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1.2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等措施来达到节能目的。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12]如下:(1)护结构节能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2)智能化技术节能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可再生能源节能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2苏州市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2.1主要研究方法: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按市场现行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据以确定自然资源价格的一种资源评估方法。它是比照与被评估对象相同或相似的资源市场价格来确定被评估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能耗,计算得到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节约的能耗量;然后将能耗转换标准煤以及Co2排放当量;根据Co2市场价格来计算获得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直观看到绿色建筑节能导致的Co2减少量,这将减少温室效应的程度;同时还能得到绿色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2Co2交易价格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东议定书规定的3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种碳交易机制,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碳交易机制,因此参考目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用于交易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参考合同价格[13-14]。由于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之前的环境效益,所以参考2012年刘秀杰[5]的论文,当年Co2的减排价值约为160元/t。

2.3基准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中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称为“基准建筑”。

2.4数据处理

本文直接获取的有用数据包括绿色建筑的申报建筑面积、建筑总能耗、节能率。申报建筑面积有85个有用数据,建筑总能耗有50个数据,节能率有56个数据(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出)。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85项绿色建筑总面积为285.075万m2,具体如表2所示。数据整理后,总共有36组有用数据。经计算,绿色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13.14kwh/m2a~154kwh/m2a,相应的基准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37.38kwh/m2a~346.03kwh/m2a。它们在每段范围的分布如图5和图6。其中单位面积能耗和基准建筑总能耗的数据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申报建筑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是绿色建筑还是基准建筑,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本文中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获得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面积能耗,具体的比例以及能耗见表3。根据表3,则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能耗分别为:绿色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48.49kwh/m2a基准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131.78kwh/m2a则苏州市2012年底之前绿色建筑比基准建筑节约的总能耗为:(131.78-48.49)×285.075=2.37×108kwh/a相当于减少使用标煤2.9×104t,减少排放Co27.54×104t。根据2012年Co2的减排价值知道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为1.21亿元。

3结论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6

关键词沼气综合利用;生命周期分析;减排清单;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K6,X8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8-0076-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12

沼气作为一种清洁的生物质能源,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调整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将沼气工程引入农业产业链能有效地推动生物资源的回收利用,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1-3]。同时,利用厌氧沼气池可消化生活垃圾和农业有机废料(秸秆、粪便等)而产气产能,改变了传统农业实践和废物处置方式,并有望降低农村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和点面源污染[4-5]。自上世纪20年代,沼气利用模式不断得到实践探索,目前沼气池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同层次的应用[6-9]。为实现农村地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稳定与可持续,我国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截止2009年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12m3以下)累计保有量达3507.03万户,年产沼气124亿m3。同时,为了进一步实现高产低耗型的农业生态系统,许多学者对沼气池配套的综合利用模式进行了探索[10],包括南方猪-沼-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综合利用[11],北方“四位一体”[12]和西北“五配套”[13]等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新式的“庭院一池四改”、“多池连体”等新型利用模式的经济环境效益也同样有所探讨[14]。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传统化石能源愈趋紧张的背景下,沼气农业综合利用模式是否能在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全过程的节能减排成了进一步研究的关键点。为此,生命周期分析(Lifecycleanalysis,LCa)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沼气农业系统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减排效应评价中[15]。Berglund和Brjesson比较了基于不同给料的沼气能源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影响[5]。马林等评价了沼气工程从“原料开采-沼气生产-沼气及发酵物利用”全生命过程的环境影响,发现沼气建设以来我国Co2排放量有所减少,森林覆盖面积增加,并减少了氮磷等元素的环境排放[16]。刘黎娜和王效华核算了北方“四位一体”沼气工程生命周期中与代替煤相比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度[17]。王明新等分析了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及其上下游环节的节能减排效应,并综合评价环境影响类型的减缓作用[18]。尽管生命周期理论在沼气发展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总体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沼气工程建设,对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和环境影响减缓鲜有探讨。本文以恭城瑶族自治县典型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即“猪-沼-稻-果”模式为案例,辨识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全生命过程,分析其节能减排效应和环境影响减缓效应,为进一步增加农村户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实现节能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对于一个户用沼气利用系统来说,该生命周期过程主要包括沼气池建设阶段、入池原料的获取、沼气生产以及沼气及发酵物的利用等环节。本研究根据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的运作特点,参考iSo14040提出的生命周期分析基本原则与框架[19],制定了户用沼气模式生命周期减排清单与环境效益的分析流程,由4个有序步骤组成,包括研究对象目标与范围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以及结果解译。

1.1研究对象、目标与范围界定

本文研究对象是恭城县沼气利用综合模式,具体以“猪-沼-稻-果”典型模式为案例。该沼气利用模式是以沼气池为纽带,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有机组合的农业实践,其利用特点为:农户养猪的畜禽粪便以及人粪可作为入池原料,产出的沼气可用作炊事、照明等;沼渣一般用于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果树的基肥;沼液可用作稻谷浸种,也做水稻、果树等叶面、根外追肥,防治病虫害;通过沼气及其发酵物的再利用达到资源的再利用。其中生命周期分析的功能单位为恭城县8m3户用浮罩式沼气池(运行一年)。研究目标是整理户用沼气池生产维护过程中的原料投入产出,分析建造、运行以及利用全过程的排放清单,并评价其环境影响。根据沼气综合利用工艺流程,本文确定了生命周期分析的边界(见图1)。

1.2基本假设

本研究的生命周期分析对沼气系统作了如下假设和简化:由于沼气产生过程为厌氧发酵过程,其系统是密封、隔绝空气的,所以本文不考虑沼气发酵期间的污染物排放。沼气池寿命假设为20年,因此对于单年核算中并未考虑户用沼气池拆除或者弃置环节产生的排放和环境影响。所用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猪-沼-稻-果”生态农业模式的工程工艺过程相关资料,其他如建筑耗材排放类型和系数等则从生命周期评价相关文献、书籍和行业数据库数据获取。

1.3清单分析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7

【关键词】企业能源计量数据应用管理

我国长期以来能源供给短缺与需求增长之间的存在着突出矛盾,节能任务十分紧迫。发电企业既是耗能大户,又是产能大户,也是排污大户。增强企业能源计量意识,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及管理,对企业提高节能、降耗、减排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资源节约、效益优良的现代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当今改善自然环境的客观要求。通过对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工作在企业中重要作用的客观评价,及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能源计量数据与各项工作的关系

(一)节能降耗、减排要以能源计量数据为基础

能源计量数据为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政策和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的计量数据,为节能降耗、减排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电力企业煤、电、油、水等能源的传输、转换、利用、开发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尤其在国家倡导的能源的综合利用等工作中都要依据可靠的计量数据、量化管理。节能降耗工作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型,就是要精打细算,要用能源计量检测取得的能源计量数据量化节能降耗、减排指标,用以评价企业的管理效果,让生产在能源节约经济高效的模式运行,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目标。企业的用能流程、设备的配备、能源的综合利用、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数据的获取,都依赖科学高效的能源计量手段,严格的能源计量管理。

(二)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对综合利用的作用

企业能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的操作方法。目的是提高产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也就是提高企业的节能降耗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企业的各生产用能环节进行调查研究,能源计量数据是对企业用能对象进行科学性认识的依据,它可以反映出生产各个环节利用能源的全面数据情况。企业通过对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可以发现生产中的各类用能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改善企业的生产状况,淘汰企业落后产能,促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消耗,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实现企业节能降耗目标。因此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得到能源计量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三)能源计量数据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能源计量工作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准确的能源计量数据是企业直接经济效益的保证。进厂能源煤、水、石灰石、油等的计量,出厂能源发电量、低压蒸汽等的计量,是企业直接经济的基础计量;能源计量数据还能为企业产生间接经济效益,发电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由能源计量工作提供有效计量数据,让发电设备科学高效运转、工艺流程完备合理能源高效利用、减少浪费创造的间接效益。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社会效益,能源高效利用、减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等,如节能降耗,能源综合利用,减少三废排放,降低粉尘、废气及其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等。有责任的企业就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这也是企业管理者道德水平的反映。

二、做好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一)首先做好能源计量管理的制度建设

做好能源计量管理工作,领导的重视是关键、制度完备是保证、合格的计量人员是基础。首先领导要重视能源计量工作,熟悉国家能源计量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要有健全的能源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及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能源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包括机构岗位责任制及人员职责制、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责任制、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的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建立完备的能源计量人才队伍,加强计量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以适应能源计量管理的要求。

(二)其次建立能源计量管理网络

企业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储存、传递、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建立能源计量管理网络,要严格按照网络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及计量人员,各项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也要按照网络实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才能发挥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在节能降耗、减排、能源综合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用科学有效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经营、成本核算,通过量化考核发现生产工艺中的缺陷、管理上漏洞及时纠正和完善并加以提高,挖掘生产技术潜力。这样才能发挥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网络在生产中的作用。

(三)再次抓好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应用管理

对各种用能、耗能的能源计量数据,生产技术或统计核算部门应进行技术分析,首先应对能源计量管理系统完善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是能源计量的器具配备率、检测率、准确率、及计量人员的配备情况、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确认其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科学地利用能源计量数据对企业使用能源和供应能源能力与生产负荷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量化的标准或指标,用这些能源计量数据指导、评价、考核有关部门的耗能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用于管理生产和节能降耗、减排、能源综合利用工作,寻找潜力,提高管理水平。

(四)最后做好能源计量数据与各项管理的对接

能源计量数据既是企业能源需求和供应能力与生产负荷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数据,也是生产计划、经济技术指标、用能考核、财务能源费用结算等的基础数据,因此,要做好能源计量数据和节能降耗、减排,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参数的关联,设备的耗能工艺技术参数和经济技术参数的关联,才能对能源的合理利用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处理好与各工作的关系。使企业正确认识能源计量数据的全面性和受控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作用,企业应将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范围,从制度上保证全面规范的计量数据管理,做到数据归口统一管理,从而避免各自为政、各种数据相互矛盾等现象。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8

关键词:化肥公司;造气;锅炉工段;节能减排;分析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031-03

1引言

芷江化肥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78年,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河西,最初设计能力3000t合成氨/年,经过2005年改制和多次的技术改造,现已是50000t合成氨/年的生产能力,通过造气工段余热回收,减少锅炉工段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该公司实现了蒸汽自给能力的重大突破,主要是实现两煤变一煤(即造气用原料煤和生产蒸汽锅炉用煤两煤,减少到只用原料煤生产原料气),通过对造气工段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公司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节能和环保减排目标任务[1]。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近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1.25亿元,有生产设备158台套,每年耗煤(主要是原料煤)55000余t,用电3800万kw·h。每年排放工业废水520万t,占该县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5%以上,造气工段有废水处理设施1套,每年产生粉煤灰超过2万t,处置利用率95%,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年创收益24万元。

2公司造气、锅炉工段技改前概况

2.1锅炉工段技改前

该工段改造前有10t蒸汽/h沸腾锅炉1套,每天24h生产,产生的水蒸汽主要供给公司其他工段使用,现使用20余年,使用年限久,锅炉老化严重,产气量达不到要求,影响合成氨生产。该工段余热主要产生于排放的烟气中,除加热锅炉用水外,余下的热量温度不高,利用价值低,因此,该工段余热弃之不用。

该工段每年消耗燃料煤近15000t,电108万kw,环保设施有水膜除尘,投资12万余元,主要是消烟除尘、脱硫,经长期运转,到2005年末,脱硫、除尘效果差,稳定达标困难,由于是湿法除尘,每天排除尘废水达30t,污染水环境。

该工段污染排放情况分析:主要污染物是废气。根据资料表明,在锅炉工段每燃烧1t煤,So2平均排放170kg、no2排放1.4kg、H2S排放0.5kg、烟尘排放11kg[2]。依据系数折算,该工段每年So2排放2550t,no2排放21t,H2S排放7.5t,烟尘排放165t。锅炉烟囱废气实际监测结果表明So2、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均超过国家标准(表1)。

主要污染物烟尘实际年排327.6t,So2实际年排1305.1t,同理论值相比,烟尘多排162.6t,排放浓度超标6.7倍,除尘效果差;So2监测浓度值超5.6倍,设施脱硫效果差。

2.2造气工段技改前

技改前,该工段有Φ2400的造气炉4台套,造气工段产生的半水煤气,作为以煤为原料的化肥已生产的重要原料,是化肥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该工段虽然经过多次技改,余热回收利用不大。

能源利用情况:主要是产气用的原料煤,属无烟煤的一种,含硫量低(小于1%),每天需原料煤140t,用水量6300t/d,用电量8000kw·h/d。技改前余热利用不高,能耗浪费严重,因此,该工段余热利用是节能降耗的主要目的。

环境保护情况:主要污染源有风机、大功率电机产生的噪声,声源最高值达125dB;在以煤为原料的造气吹风气中,主要污染物有So2和Co,根据原料煤的不同,其含硫量不同,一般每合成1t氨,所排放的吹风气中So2的含量有1~2.5kg,Co为240~300kg[3],还产生大量废水,经测算,每天排造气废水3200t,废水中主要含有悬浮物(粉煤灰)、CoD、氨氮等对环境有影响的污染物。

治理情况:废气方面,该工段废气中的So2,由于原料煤中硫含量低,排入大气中的So2未超标,未作处理排入环境大气中,对于Co污染物,加入空气进行燃烧,排放到大气中Co浓度含量不高[3]。废水方面,由于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高,特别是温度比较高,生化处理困难,对废水的处理,主要是多级沉淀,该公司花费40多万元,建1000m2的沉淀池,但废水中污染物难以达标,影响地表水水质安全。实际废水监测情况见表2。

资料分析表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由于工厂布局较合理,噪声厂界外基本达标。在半水煤气制造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废渣,炉渣是化肥厂造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炉渣中含有25%左右[4]的碳,它是以无定型碳的形式存在,由于废渣利用价值高,基本不外排,对环境影响有限。主是废水排放超标,CoD年排1980t,氨氮年排1279.2t,悬浮物年排1144t,影响环境。因此,该工段主要是废水污染。

3公司技改后现状分析

3.1能源现状

造气工段和锅炉工段对于节能减排来说,主要是在节能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锅炉余热利用价值不高,设备老化严重,影响生产,同时锅炉耗煤量大,有废气和废水污染物排出,为节能减排,技改后,现锅炉工段已停运,主要由造气工段余热回收产生的蒸汽供给其他工段使用。造气工段的余热回收是化肥厂合成氨节能和环保减排的主要环节[5]。锅炉工段能源消耗分析见表3。

改造后,由于造气工段的余热利用完善,能完全满足原锅炉工段的产气量。锅炉工段现已停止运行,每年节约用电近108万kw·h,节约锅炉燃料煤15000t,节约用电占化肥厂总量的2.9%,节约用煤占总量的21.4%。造气工段能源消耗分析见表4。

造气工段能耗与技改前相比,节约能源997.4t标煤,原因是造气工段采取新工艺后,为便于余热回收和生产供气的需要,在原工段增加了1台大功率的造气炉,其用电量和用煤量均比原工段增加,但积极开展余热利用等节能新工艺,回收废热每天产生240t热蒸气,相当于每年回收10674.7t标煤,扣除增加的能耗,节约能源997.4t标煤,相当于公司用煤总量的1.5%。因此,造气工段是合成氨生产能耗最高、余热最多的岗位。努力降低煤气生产的原料、蒸汽和用电消耗,切实做好余热回收利用工作,是降低合成氨综合能耗和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6]。

3.2环保减排

3.2.1废气减排

经技改后,锅炉工段停止运转,不再有污染物排放,每年So2减排1305.4t,占公司So2总量(1393.56t)的93.7%;烟尘减排327.6t,占公司烟尘总量(377.6t)的86.8%,同时废气减少排放30336.48万标m3/年。造气工段废气排放量有所增加,但经余热利用和节能减排,So2、氮氧化物均有减少,年排放量仅79.3t和21t,造气炉烟囱的排气林格曼黑度同技改前相比均≤1.0级。废气排放达标,技改后效果明显好于改前见表5。

3.2.2废水减排

锅炉、造气技改前排出废水4500t/d,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悬浮物;改造后,循环水利用提高,利用率达80%,减少了造气工段废水排放,现排放废水3820t/d,年少排废水20.4万t,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具体措施是锅炉拆除烟尘水膜除尘设备,每天废水少排放30t,每年减少9000t。污染物CoD、氨氮,特别是悬浮物减少量较大。造气工段的废水经过沉淀和生化处理后,能稳定达标排放,减排的污染物主要是CoD、悬浮物,其中悬浮物去除率达95%,CoD达50%,公司CoD由技改前1980t/年减少到现在的188t/年,减排达90.5%,其他污染指标的排放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9

关键词:投入产出;平衡计分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已成为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企业,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科学可行的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对于引导企业行为,评价企业工作成效,了解存在的问题以及时作出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节能减排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代表性文献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98)从节能减排影响最终指标、潜在节能减排影响的风险指标、投入指标、顾客指标、效率指标、财务指标、资源耗费指标、排放物和废弃物指标等八个提出了一套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2000)提出了第一套生态效益评估标准,其评价指标为:生态效益=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2006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修改了新一版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绩效评价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骆毓燕,张霞,韩伟(2009)以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包括经济运行层面、资源消耗层面、循环再使用层面、废弃物排放层面、建设保障层面、发展潜力层面的25种指标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应共赢的局面。唐欣(2009)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一级指标,原材料消耗层面、财务层面、员工层面、工艺流程层面、技术创新层面、外部环境改善层面、顾客和社会形象层面为二级指标,总共设计出了24种指标,构建出了三重绩效模型。柳霞,褚义景(2010)将企业员工分为行政员工和生产员工来构建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体系。行政员工分为办公用品和办公消耗的节能减排,生产员工分为企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和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段万春,孙永河(2012)从企业耗能效率、机构匹配程度、节能投资强度、节能创新能力、政策执行力度五个方面构建了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指标,并采用了anp方法评价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

我们可以看出,上述文献在设置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时都是从综合收益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而没有考虑到企业节能减排中的投入和产出,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发现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定完善的改进措施更不能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有指导作用。本文将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设置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以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评价节能减排的成效。

二、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企业节能减排评价内容分析

Kaplan和norton(1992)提出的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以达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果指标和动因指标、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的平衡。从节能减排来看,其投入主要指节能减排过程中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产出则包括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原理,本文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探讨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产出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方面。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公司在实行初期必须投入大量成本支出,经营成本会影响当期的收益,而固定资产或研发技术的投入,其产出无法在短期内立即显现,且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对此种投入立即做有效资源配置。但节能减排的实施,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第一,减少资源消耗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再利用和资源化也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收益;第二,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还可获得政府的补助和奖励,获得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第三,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将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加企业产品竞争能力,提高企业销售收入;第四,良好的节能减排行为可以为企业项目投资保驾护航,顺利通过审批和开工建设,降低投资风险。第五,在同等财务活动状况的前提下,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可以为企业畅通外部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二)顾客方面。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顾客,生产的产品需要顾客的消费以此来获得财务目标的实现。节能减排活动在顾客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顾客所买产品是否获得环境认证和资格认证;经过节能减排技术加工后的新产品性价比、产品售后服务、产品实用性、产品环保性及退货次数等与同产品是否有显著差别;为顾客需求企业所做的调查和改进措施。其产出则包括:企业节能减排产品的销售额与同类产品销售总额相比是否有变化;从顾客获得的节能减排产品利润额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有多大等。

(三)内部业务流程方面。内部业务流程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企业在考虑顾客需求后就必须在生产经营中确认节能减排这一理念。内部流程方面的投入更多体现的是企业在根据顾客需求所展开的节能减排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清洁生产的法律规章制度以及对于节能减排贯彻始终的执行情况,同时研发费用的投入大小以及资源、能源消耗率和节能减排预计负债的提取也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的一个因素。产出方面则是一些可以检测到的硬性指标,通过污染物的排放程度、生产产品的废品率、“三废”的回收情况、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再生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使用效果来进行评价。

(四)学习与成长方面。企业节能减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融入到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投入主要包括管理层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宣传和政策的执行,从而加大对员工的培训与激励措施,同时员工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的努力以及利用各方面的有利信息也一起提高企业的成长效益。随之而来的节能减排带来的成效则表现在员工的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合理化建议的采纳、社会公众对企业节能减排成效的认可等。

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篇10

关键词:并网光伏发电工程;低碳综合效益;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前,减少排放,抵制雾霾已经成为我国治理环境严重污染的行动目标,从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结构上来看,中国的电力行业不仅排放量相当大,并且增长速度快,其所占的比例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型发展必须要成为中国进行节能减排的主要力量,其在面临着重大的节能减排任务时,还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的巨大空间。因此,怎样在保证我国电力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是目前中国电力行业将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1.关于低碳

1.1低碳的优点与缺点

低碳也有其两面性,单从其节能减排的方面来讲,它可以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并网光伏发电工程中,实现低碳可以使得传统常规的能源发电被光伏发电所取代,有助于大大减少碳的排放量。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低碳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并网光伏发电工程中,光伏发电的网上销售能够获取很大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属于低碳的优点,也就是其积极的因素。但是,低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为在低碳的实现过程中,有时反而会增加碳的排放量,比如在光伏发电系统的原材料生产制造、交通运输以及安装调试的过程之中由于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于是间接地会产生碳排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另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利用光伏发电的前期经济投入会比较大,所以,这些就算是实现低碳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就是其缺点。

1.2低碳的正负效应及其综合效益

低碳的积极因素可以产生低碳的正面效应,也就是减少对碳的排放量,同样的,低碳的消极因素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就是对碳的排放。在利用光伏进行发电的系统之中,所有的低碳正负效应的代数之和,也就是所谓的光伏发电的低碳化效应,这种低碳化效应是通过对碳的交易来获取经济收益的,即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效益。而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因素所产生的经济正面效益以及其消极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的负面效益,在并网光伏发电的工程系统之中,所有的经济方面的正负效益的代数之和,也就是所谓的利用并网光伏发电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同时,并网光伏发电的低碳型效益和经济型效益的总和,就是通过并网光伏发电所产生的低碳化综合效益。

2.探析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综合效益所带来的影响

2.1并网光伏发电的收益对低碳化综合效益的作用与价值

并网光伏发电相当于在发电侧节约了传统常规火电机组的一部分能源的消耗,也就是减少了把化石燃料作为主要燃料的电力能源基地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利用光伏发电还可以在网上进行销售,这样可以带来一笔不小的经济收益,从这里可以看出,并网光伏发电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以及经济效益的价值都起到了积极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并网光伏发电所带来的所有收益都属于低碳化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并网光伏发电量的大小有着紧密的关系。通常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网光伏发电量越大,那么其低碳以经济效益也就越明显,低碳化综合效益也就随之更加突出。

2.2利用并网光伏发电所产生的成本对低碳综合效益的不良影响

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成本可以分为低碳方面的成本与经济方面的成本,两者都包含初始成本以及年运行维护成本两个组成部分。虽然并网光伏发电能够生产出绿色电能,可是其光伏发电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耗能的电力产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各个部件所需要的原材料在其开采、冶炼以及加工、生产、制造等这些环节当中都会消耗掉大量的电能,并且这些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链条当中都需要分担一定量对碳排放的任务。并且,因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备的自身特殊性特征,在其运行与维护的过程之中,同样也需要分担出一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个角度来说,并网光伏发电的成本因素是一个低碳化发展的弊端。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并网光伏发电之前,必须要投入前期所需的大量资金支持,另外,其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这也就说明了,并网光伏发电的成本因素同样也属于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弊端。

2.3发电系统网络的损坏改善效益对并网光伏发电的低碳化综合效益的意义

通常情况来讲,从集中的发电厂距离负荷中心区之间的路程相对会比较远,这就使得电能在传输的过程之中损耗会比较大,但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一般都是安装在负荷中心区的附近或者周围,这样能够减少一些电能在远距离传输中的损耗,所以,从电能传输的角度来说,并网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地实现直接形式的节能减排。另外,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会接入到电网中,尤其是接入进配电网中,来改善其系统的整体潮流分布情况,从而达到改善整体系统损耗水平的效果,并最终实现既节能又减排。通过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并网光伏发电都会有力地促进其系统网络损坏水平的改善,从而降低其造成的损耗,这就相当于是节约了一回发电侧的能源使用,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是,在一定的负荷水平之下或者在一定的光伏的渗透率的条件之下,并网光伏发电也会增加对于系统网络的损耗。

2.4光伏发电系统的备用容量成本对低碳化综合效益的影响

并网光伏发电具备随机与间歇的特性,为了确保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系统自身必须要维持一定的以防万一的备用容量,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和故障的现象出现,比如因为一些天气方面的因素,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功出力就会突然之间减少,这是用其备用容量将其所需要的光伏出力与符合之间功率的缺口进行填补,就可以继续保持其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显而易见,这种备用容量需要消耗掉一定的低碳经济的成本,所以,它属于一把双刃剑。

3.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方式

按照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运营模式、接入的电压等级一级接入点的位置就可以来确定其系统的设计方案,一般会有以下两种接入方式:第一,接入公共电网,这种接入方式适用在统购统销的运营模式之下的并网光伏发电工程,其公共的连接点属于公共电网的配电箱或者线路,而公共电网配电室与箱变低压母线,使得并网点与产权的分界点处于同一点。这种接入方式计量比较简单,而且维护、调度以及管理方面比较方便。第二,接入用户电网,这种接入方式适用于合同能源的管理模式之下以及自发自用的模式之中,它的接入点是用户的配电箱或者线路,而用户配电室与箱变低压母线,使得并网点与产权的分界点不处在同一个点上,这种接入方式需要将每栋楼的屋顶光伏电源作为一个单位,在进入到楼内低压用户的配电箱之后,再将每栋楼内的配电箱的低压入口处作为一个并网点,并通过低压的线路接入到周围区域范围之内的公共电网中。

结语

如今,在电力行业的减排之路上,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光伏发电,它有着资源丰富、清洁以及可再生等天然优势,在低碳化方面具备强大的潜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光伏产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中,在这个大背景与前提下,对于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碳减排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重新分析与研究,对于我们实现低碳化的综合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建议。

基于我国对于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电力方面的发展要求,本文探究了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化综合效益。利用全寿命周期的低碳化效益的相关理念,从并网光伏发电的收益、成本以及系统网损的改善效益、备用容量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索了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其减排的特点和其所形成的低碳经济效益,并且还提出了关于低碳的两面性,其积极与消极方面的因素以及正负面的效应概念,把低碳化的综合效益划分为并网光伏发电的成本、获益、系统网损改善效益以及备用容量的成本这4个环节,这些对于中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与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可持续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凤章,米肇丰,王成山.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7):23-24.

[2]苏剑,周莉梅,李蕊.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4):86-88.

[3]艾欣,韩晓男,孙英云.大型光伏电站并网特性及其低碳运行与控制技术[J].电网技术,2013(1):92-93.

[4]米肇丰.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并网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低碳综合效益评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