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2:22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1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关精神,加大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快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有效地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此项活动。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的评选内容须紧紧围绕>:请记住我站域名/

(1)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亲历性典型性和问题性,反思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实录及反思、教育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评价及反思和学校、班级管理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等。

(2)学案的设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学科特点,学案应包括: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策略、教具、学习流程及教学反思等。

(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包括学生的研究报告和教师的指导、总结。报告应是参评教师本人指导,基于学生亲历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应呈现此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课题的确定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与体会等内容;报告应主体明确、观点鲜明、有针对性、数据准确、文本规范、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教师的指导与反思应呈现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研究结果的评析,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报送成果时需注明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学生)姓名及课题实施年级。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秀论文、学案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以文字稿(一式三份)和电子稿(word2003)的形式上报学校教研室邮箱()。文字稿要求:统一用a4纸,必须有封皮(写有:学段、论文、教案/案例/学案题目,科类、姓名、单位),正文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标题小三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1、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设置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2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杭州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他: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3

一是更新理念的问题。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加深对中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教,做中学”理念。二是解决该门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开发校本教材、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备课、学习的广泛资源。三是解决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法问题。总结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精品课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确保课程建设出成效的几点作法

2.1成立机构,落实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加强了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全面领导。

2.2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在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大背景下,精品课程建设得到了足够的资金做保障。

2.3专家引领,顶层设计开发。确定了“顶层设计、专家引领、企业参与”的建设思路和“项目呈现、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开发理念。2.4深入调研,为改革提供依据。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建设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报,撰写调研报告,并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课程标准。

2.5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精品课程。与区域内知名的相关企业合作,结合相关岗位技能与职责确定教学内容,共同研究“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3.1转变课程建设组成员的教学观念,以促进本课程开发。

3.1.1重构课程结构:打破学科知识体系,按实际工作结构重设本课程结构。

3.1.2重组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基于“案例引领、三步进阶、循序递进”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3.1.3重造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校企业合作,企业人员参与本门课程建设,并做为兼职教师走入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课堂。

3.1.4重塑教学观念: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采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再学习的能力。

3.2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我们采用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学都分成三个层次进行:基础教学模块、拓展教学模块和创新教学模块。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使学习者由浅入深地学习,符合认知规律,逐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3.3改革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运用了项目教学法,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运用了案例教学法、演示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作为辅助手段。并借助数字化校园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及多媒体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在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中完全按照企业的经营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进行教学,在提升设计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3.4更新教学手段。

3.4.1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实施课堂教学及管理,控制主要的教学环节。

3.4.2多媒体综合设备的应用。通过多媒体综合设备提供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多感官刺檄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4.3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开发了全套的多媒体课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录制了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4互联网环境的应用。上课所使用的机房设备全部能接入互联网,学生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资料、参考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3.4.5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应用。本课程组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建立了课程教学网,将教学课件、录像、技能题库、典型案例、任务书及任务实施指导书、技术资料等全部上网,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网络化。

3.5校本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3.5.1教材:本课程教材为我校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优秀设计师共同开发和编写的校本教材。

3.5.2教案:详细记录课程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教法。

3.5.3案例手册:包括所有的项目案例及其设计原理、设计思路、设计步骤以及参考资料等内容。为学生学习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3.5.4优秀设计案例题库:学生必须通过多看、多思、多做才能使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基于此,我们将优秀案例编写成电子文档,供学生随时充电,使技能提升。

3.5.5多媒体课件库: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根据不同的项目任务特点、不同的工作过程和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真实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5.6素材及素材网站库:将企业提供及网络选取的优秀设计素材制作成素材库,以备学生在设计时使用。并将众多国内外优秀设计网站及其特色编写成详细的资料,满足网络课程教学及学生主动学习及持续发展需要。

3.5.7课程网站:建立本课程的网站,提供课程浏览及在线学习服务。

4课程改革成效与主要成果

4.1转变思想,教学理念创新。通过该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团队认识到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精品课精在“资源”。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二是精品课建设贵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密切关注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努力将精品课建设成为实用的企业需要的课程。三是精品课的实施重在持之以恒。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转化到工作的过程。

4.2顶层设计,管理方法创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以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为基础,以战略发展理念为指导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确定该门课程建设标准。

4.3打造名师,队伍建设创新.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分层培训,加快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4.4固化成果,方案设计创新。

4.4.1课程成果呈现。a.精品课程网站;b.校本教材。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4

笔者认为,本轮培训应采用专家解析问题、教材编写者或有经验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梳理、骨干教师讲(说)课、优秀教案交流等形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立体化培训模式,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先进经验的推广进行全方位促进。

专家讲座应重点解析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

新一轮培训工作不能照搬以往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因为教师对专家所讲的基本教育思想、教学思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所以需要改变讲座模式。专家应该以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为主,着力解决老师们在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深入介绍教育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落实效果,以及目前有何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解答一线教师在思想、方法、教材等方面产生的实际问题,以及出现的优秀案例。

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梳理,在如何提升上多下功夫。

信息技术新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内容的组织方法都有了更强的综合性,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也有相应的变化。要请教材编写者或者对教材把握较深的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介绍,突出实验基础上的内容梳理,能与已有教学经历的教师产生更多的共鸣。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性梳理,应该在如何“提升”上多下功夫。

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也强调每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其相对性,而不是认定一个模式套用。比如,以前任务驱动法比较流行,则全国上下都用任务驱动法,后来主题教学时兴,而又大都向主题教学靠拢。实际上,每一种方法本身也是发展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符合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效益。

骨干教师讲(说)课应起到具体指导作用。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各地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通过具体的现场讲(说)课或者播放课堂实况录像,结合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够达到经验交流的目的,起到具体指导作用。

在选取课例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照顾内容特点,既要选取知识类内容,又要选取技术类内容,以便容易看出两类内容是如何处理的;二是要照顾教学方法,尽量选取教学方法不同的课例,以便开拓教师的思路。

交流优秀教案,推动新课程实施。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5

一、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素质差异的原因

影响学生素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伤病健康因素及本身思想因素;(2)家庭因素;(3)社会影响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

二、下面仅在教学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进行探讨

(一般情况下我们数学教学的步骤如下:课前预习;分组讨论;学生讲课;学生练习;学生小结)

1.课前预习分层次要求

现代的教学改革把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课前预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预习目标不能一刀切,必须有不同的要求:对中等学生,我们要求他们(1)在预习中能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并正确解答;(2)对课文中的例题看后能深刻理解并再找出至少一种有别于课文的解法;(3)熟练完成课中练习.对学困生,我们只要求他们在预习中(1)能知道本节课的主题并能解答;(2)对课文中的例题看后能不看课文自己解证;(3)基本完成课后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提高对他们的要求:(1)能清楚知道本节课的主题并能深刻理解解答;(2)对课文中例题不仅要求他们再想出至少一种有别于课文的解法,还要求他们对例题进行拓展.如要求他们在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想出其他的结论(求证)并加以证明,或在求证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改变已知条件并加以证明;(3)对课后练习题,不仅要求他们会解,还要求他们用多种方法解,甚至要求他们对已知和求证加以拓展并证明.例如在学习初二几何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前的预习中,我们要求学困生在预习中能知道定理4的内容和会参照课文加以证明,能用课文的方法证明例题2和例题3.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另想出一种有别于课文的证法和画法.如课文139页例2,他们会利用aBe≌CDF去求证eB=DF.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对例2加以拓展,如把例2求证变为求证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或求证∠eBF=∠eDF等.

2.学生分组讨论时分层次

在学生分组时,我们有三种分层次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上中下结合分组.就是有意识的把学有余力的学生、中等生和学困生3至4人组成一组.这种分法的好处是使学困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很快提高自己的素质(也包括了课外学习时).而优秀生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加深.第二种方案是强强结合.就是把优秀生和优秀生、中等生和中等生、学困生和学困生分别分组.这种分法的好处是同层次的学生有共同的语言,可以使优秀生好上加好、培养出拔尖人才,但不利于学困生的成长.第三种方案是随机结合或自由结合.就是把前后左右相邻的4名学生结合成一组或允许学生换座位让几个平时志同道合的学生自由结合起来讨论.这种结合的好处是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讨论状态,讨论气氛自由通畅.

3.老师请学生讲课时分层次

学生讲课时,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和例题,我们一般是请学困生讲解或叙述后,再请中等生补充.对部分较难题和灵活题,也是请中下学生先讲,在他们讲不清楚或不会讲时才请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或解答.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讲课中得到锻炼,使他们在讲课时出现的困难、错误和缺点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得以及时的帮助和改正,从而较快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优秀生在帮助学困生解决困难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得以升华.对课文中例题和练习题的一题多解和拓展,要请中上学生讲解,如果请学困生讲,一般他们讲不出来反而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

4.课堂练习分层次

课文中的课堂练习,我们一般是请学困生或中等生到黑板上做,然后请优秀生评讲,改错补充,并拓展已知或求证再加以证明.

5.作业布置和批改分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有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最低的要求是要求他们完成课文的例题或课堂上已由学生做过并讲评过的练习题.一般情况也只布置习题a组中的基础题.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除了完成a组部分题外,另加部分B组题.对优秀生,只要求他们看会a组题但不做,只布置B组题及课外补充题.这样就不会使优秀生浪费时间去做他们在预习中就已掌握的作业,让他们有时间去探索新的思路,一步步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批改作业对教师说是最头痛和浪费精力的工作.在对学生分层次的教学中,我们改革了对学生作业批改的方法.老师只轮流分别抽取几本上中下学生的作业自己批改,大多数的作业是请优秀生批改,要求批改作业的学生认真批改,总结出作业中的解法和多发性错误并及时反映给老师.这样,教师不仅从繁杂的批改作业中解脱出来,也通过自己少量的批改和学生的批改反映中,及时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解决.大量的实践证明,让优秀生批改作业,不仅不会浪费他们的时间,相反的,他们从批改作业中会学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批改作业一般会比教师认真仔细,就使差生作业中的错误得到较好的纠正.但在请优生批改作业的教改中,教师会受到来自领导方面的压力和学生家长的误解,必须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一门关键的学科,它的应用遍及社会的各行各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就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然而,一方面各大计算机公司常常感叹很难招到令人满意的员工;另一方面各大专院校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不善于基于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大学教师,我们也应该努力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此,清华大学的王宏教授和吴文虎教授通过“赛课结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理论教育是计算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单纯的课堂讲授与个别化教学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引入了混合式学习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国家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上海交通大学的郑益慧等老师提出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关于计算思维的研究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启发下,根据多年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研究方面的经验,结合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教学实践和尝试,提出一种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cascadeprogressive-likepracticeteachingreform,简称CptR)。

1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为了在实践教学中体现这个基本思想,我们采用递进式的教学任务分解方法,在实验教学的3个环节中进行具体的实施,其步骤是层层叠加、逐步深入,目标是最终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思维能力的专业人才。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首先,课程设计环节主要是通过给学生讲解能够反映计算思维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相对独立地求解一些案例,从而培养学生对基础计算理论的应用能力;其次,Stitp环节主要是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一个能够反映计算思维应用的、相对完整的子集,在实践中体会计算思维的理论;最后,第3个实践环节是毕业设计,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这是大学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教师从校内的科研项目和校外的企业需求出发制订毕业设计的任务书,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相对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2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具体实施

2.1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课程设计环节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经过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是一个运用计算思维求解问题和设计系统的很好机会[8]。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有一门课程设计是算法与数据结构设计,16学时。为了贯彻计算思维中利用“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控制庞杂的任务[7],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把16学时的上机实验分为5次课。5次课的总任务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实际的分析、编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每次课程又细分为教师任务和学生任务,两种任务相互交互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环节的抽象与分解如图2所示。由于采用了任务分解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小组成员的任务相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在“问题剖析和疑问交流”部分,学生有了相互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大作业的问答与验收”部分,指导教师根据提交的作业,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一题多解点评,扩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与广度。

2.2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Stitp环节

这里的Stitp是指南京邮电大学根据教育部相关通知展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目的是通过实施该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与课程设计环节不同,Stitp环节是课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环节。Stitp的具体实施分为3级的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体系,即校级、省级和部级。以2012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例,南京邮电大学共有37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包含部级40项、省级45项和校级293项,其中40项部级的Stitp是南京邮电大学首次获得国家资助的项目,笔者依托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申请的项目(0700412017)也是40项部级的Stitp之一。这种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的尝试有利也有弊。弊在于这些课题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科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少,同时兼顾学业和Stitp项目很有挑战性;利在于项目的申请结合了当前计算机研究领域的热点,使得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以笔者2012年指导的Stitp项目为例,该项目是研究压缩感知理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项目组的3名学生在2012年6—7月开始学习压缩感知的基础理论知识,在2012年9—11月对压缩感知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有了一些理解。虽然每周都有多次的交流(包括每周的研究日志、读书笔记、文献讨论等),但是他们有时对理论和算法还是不理解,不知道如何下手作研究。经过查阅国内外的各种文献,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他们逐步学会了计算过程的形式化描述、函数及其计算等相关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型,体会了计算思维在实际科研项目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该项目,并将研究成果wSnsDataacquisitionbyCombiningHierarchicalRoutingmethodandCompressiveSensing发表在SCi期刊上。从目前的实践教学改革情况看,虽然Stitp项目实施过程有一些困难和曲折,但是笔者指导的所有Stitp项目均成功结题,学生通过Stitp环节的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2.3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重要实践环节。作为指导教师,在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强调“学以致用、围绕应用”,分3个阶段指导毕业设计。首先是前期阶段,我们结合校内的科研任务和校外的企业需求制订毕业设计任务书,给学生提供参考文献,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其次是中期阶段,我们根据中期考核表检查学生的文献调研情况、进度等是否符合要求。目前,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就急着直接编写程序代码,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因此在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阶段是后期阶段,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撰写毕业论文,进行答辩验收。考虑到毕业设计是一个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我们实行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在兼顾大部分学生课题难度的同时,鼓励一部分学生在CptR第2个环节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团队研究。以2013级的毕业设计为例,笔者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的毕业设计从百度公司等互联网企业的需求出发,在这些学生前期积累的大学生创新项目Stitp基础上,选择大数据领域中相互关联的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分布式环境下大数据的存储、分发、分析、挖掘和实时处理”,包括基于Hbase的实时读写方案、大数据领域中的大规模快速分发问题、移动社交网络中的数据分布规律、面向互联网平台的推荐系统、通过分析淘宝等现有网络技术研究分布式实时流数据的处理策略等。这是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很有挑战性,但是学生的兴趣很高。经过大家的努力,团队成员不仅参与SCi期刊学术论文SemanticoverlaynetworkforLarge-ScaleSpatialinformationindexing的相关实验,还成功申请专利“一种基于p2p网络技术的计算机集群快速扩容方法”,整个团队还获得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团队毕业设计奖。

3相关的应用实例和分析

我们从3个环节对上述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CptR的实践成果进行统计、评估和分析,对于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笔者前后指导了6期算法与数据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共157名学生,通过对学生“提交课程设计的大作业”部分书面作业的验收和口头的问答交流,判定最终获得优秀的学生比例为15.29%。虽然优秀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这说明:一方面,实践教学的改革仍然需要继续,可以采取增加师生的比例等措施;另一方面,整体成绩的好坏和学生群体的水平相关,需要教师在新生入学之后就贯彻和执行计算思维教学改革。从总体上而言,CptR实验教学的方式值得尝试,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协作性,这与何克抗教授的教学改革理念也是一致的。对于Stitp实践环节,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共指导了11个小组的学生进行项目申请,获得了5个省级以上的项目,其中获得部级项目资助2项。按照表1的统计,我们实践改革获得“优秀”的比例为45.46%,这里的“优秀”数目是指成功申请并顺利结题的江苏省级Stitp项目数。以2012年为例,全校立项的Stitp总数是378,其中省级以上的项目数是85,此处的“优秀”比例约是22.49%(因为立项的85个项目不是都能顺利结题的,这里取最高值作为近似计算),低于我们实践改革取得的成绩45.46%。改革成功的原因是在项目申请之前,我们以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为背景,尝试以计算思维为核心,通过约简、嵌入、转化、仿真等方法,对科研项目中的任务进行划分,把划分后的一些子课题作为Stitp的任务交给大学本科生,让学生在项目驱动的应用实践中得到提高,取得理想的成绩。毕业设计是CptR的最后一个环节,以笔者指导的毕业设计为例,总共参与的学生人数为34人,获得院级、校级、江苏省级的优秀比例为58.82%,远远高于同等级平均的优秀比例。例如,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13年共有395人参加毕业设计,其中成绩优秀的为47人,优秀率仅为11%。CptR的毕业设计环节情成功继续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学生人数为17,占50%,同时也有多名学生成功进入一流it企业工作,如阿里巴巴公司、百度公司等。由于在实践指导过程中贯彻了计算思维的改革理念,强调了“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因此,无论是从毕业设计的成绩,还是从学生后续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有成效和值得推广的。

4结语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7

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叫商w,今年四十九岁,工作二十九年、取得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七年,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满二十年。

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任现职以来本人取得的各项荣誉。

说实在的在整理这些获奖证书的时候,很多过程已经淡忘了,但有二次获奖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是07年参加中央电教馆举办的优秀课例评比,当时由于设备所限需要将学生带到本部进行课程录制,宋林忠主任跑前跑后的联系车辆、张奇明、郭子龙、徐会君老师参加课程录制、而后赵春成又将其制作成精美光盘,可以说这个一等奖是全体信息学科教师的荣誉,它是的是大家精诚合作的结晶。

回首四十九年的路程,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快乐的,这缘于我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爱工作就是爱自己!对工作的热爱让我享受其中。

当我走进教室听到学生那热烈的欢呼声,感受着伟大领袖般待遇的时候享受的是那份幸福;

当我看着有的学生流着泪唱着他们自己谱写的班歌的时候我享受的是那份亲情;

当我用自己的钱把学生创作的彩色图片塑封起来并让他们带给家长时我享受的是那份成功;

当我带着为学生能开阔眼界而花费我大量时间上网下载的资料进入课堂时我享受的是那份踏实;

当我把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录制下来并整理成视频资料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及他们的家长,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伟大的!

迈进五十岁,已经进入我校退休人员前五名的我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拥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在此我再一次祝福——我的学校、感恩——我的学校!谢谢大家!

任现职以来所获荣誉:

教育教学部分:

⒊在长春市第三届中小学自制计算机教育软件大赛评比中获知小学组一等奖

⒋2002年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课评比决赛中获二等奖

⒌2002年长春市小学教改优秀评选中获二等奖

⒍2003年在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阶段成果评审获二等奖

⒎在2003年吉林省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中获三等奖

⒏在第二届长春市中小学学科教师网页制作大赛中获小学组二等奖

⒐在长春市中小学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竞赛中获优秀辅导员教师奖

⒑在学校教案展览与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案

⒒2006~2008年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⒓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结题优秀成果一等奖

⒔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结题证书

14.2007年3月荣获中央电化教育馆优秀课一等奖

15.2010年吉林省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表彰及应用成果展示活动教育学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

16.2011年教育局开展微型课教师培训课程评比一等奖

17.2011年上学期组内教研课被评为校级优秀课

18.2003年《教学案例及点评》荣获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实施策略的研究》成果评比二等奖

19.2005年提供的《资源在线》获吉林省电化教育馆重点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1分)

20.2006年参与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学校学科德育的深化研究》通过鉴定验收,准予结题。

22.2008年承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子课题获结题验收

编写教材

2、2000、2003、2007年参加长春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教材编写

3、2003年参加21世纪小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上、下册)的编写

各项荣誉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方案设计课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53-01

每年的暑假邵阳师范学校都会迎来特殊的学习群体,她们是来自邵阳全市各个乡镇的在岗幼儿园老师。这次农村幼儿园教师转岗培训,开设了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这节课,课时120分钟。这是一堂集幼儿音乐教学,幼儿音乐教学法,幼儿活动设计的综合课。尽管我们音乐组接到课题后多次开会研讨,并各按研讨方案围绕幼儿音乐教育最常见的歌唱活动与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进行了仔细的备课与教学,课后对其总结思考感觉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和学习。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触类旁通

首先在课堂里我与同学们学习给出的优秀音乐活动课设计方案后,我们试着总结了案例值得学习的地方,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1)情境设计符合教学主题;(2)技能训练放在活动中;(3)教学进行有层次;(4)活动设计具有完整性。

课堂里同学们大体能感受到优秀案例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也能就其中设计的某个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在运用文字归纳总结上遇到了问题,而我认为之所以学习优秀的案例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指导以后的工作,把它收录成文字以点到面的学习才能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大的收益。在后面的自主设计音乐活动环节,有着与优秀案例相类似的教学主题,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引用优秀案例中的情境设计。为了让学生不拘泥于此,在课堂上就情境设计发散思维,以便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快速的融入其中,从体验入手,有声音,有图片,有互动,有内在感知等,但不论那种情境设计都应与设计主题相呼应。在之后的情境设计中学生的设计就出现了很多生动的元素,有的是一副画,有的是一个故事,有的是音像资料,还有小游戏等。情境设计形式丰富多彩,并辐射到其它的设计环节里。

2指引学生编写活动方案

在课堂里第二项大的教学就是给出新的幼儿音乐活动教材,编写音乐活动方案。很多优秀的案例确实可以直接为我所用,但是运用时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调整,因为学生、教师、教学条件,各不相同,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运用时也不能一成不变。同时,教师在运用教案范例后,必须进行及时的反馈,对教案范例中的不当或不适用之出给以修正或调整,使之更加丰富、完整和科学。

对此我指导学生运用代入式编写活动方案,首先我们借鉴优秀活动案例的模本,定下活动方案的书写模块:(1)活动目标;(2)活动准备;(3)活动过程;(4)活动延伸。然后依据模本的框架仔细分析活动教案充实内容,最后把学生讨论出来的活动思路依次代入其中。在这个过程里,学员们积极发言,各种平时出现过在她们身边的活动都出现了,但更需要把这些活动进行改良或重塑让它们与音乐联系起来。在活动中能体现通过幼儿的听觉、视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她们带进优美的音乐感受中以达到音乐活动的旨意。在抓住幼儿音乐活动的中心旨意的前提下结合活动方案让学生们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方案。

3完善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操

这堂课的最后环节是把已经设计好的音乐活动方案模拟试教出来。在座的都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对于活动试教还是有些经验,主动上台来试教的老师综合素质都还不错,下面的学员配合的也很好。这个环节问题大都出在了兼顾的面太多,组织的活动没有连接性与整体性。例如有位学员在音乐打击活动一课设计中,她共进行了包括有贴图认识音高的活动设计,有演奏打击乐认识打击乐器活动设计,还有欣赏演奏打击乐活动设计。每项活动她都设计的不错,但是一堂课究竟多少个活动才合适?没有权威的研究结论,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而定。事实是,我们在这一个案例中看到多个活动或者任务,但是接受到的信息却是刚开始有兴趣的时候就被转移了,注意力难以集中。显然,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就单个活动而言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组织的活动能够与音乐感知相结合由浅入深就是优秀的。正所谓“用心品味才能有滋有味”。就整堂课多个活动的集合而言,职责明确、分工清楚、有区分度的活动效果更佳。

一堂引人入胜的活动课,必然有一个流畅的活动过程,即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贯穿其间,目标明确、思路清楚、心无旁骛。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扬长避短的组织音乐教育活动,更巧妙而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在实操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活动效果。

4建立追踪服务让课堂延生

这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课只有120分钟,但很受学员们欢迎,她们觉得非常有实用性,可惜的是时间太短,能够上台实操的老师有限,大部分的学员没有机会上台展示,而且她们教学的环境以及条件都有所不同,实际授课与实操方案也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想实操与改进只有真正走进这些农村转岗幼教的课堂中才能够实现。在今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受到革命性的挑战。如果把传统的课堂教育放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里,无疑比粉笔加黑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对变革音乐学习方式、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让学校与学员们,教师与学员们交流指导实操的平台,让我们把知识带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学员身边,带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农村幼儿身边,这样让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这仅有的120分钟而将延续到她们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实现这堂课的真正意义。

本人担任幼师音乐教学九个年头,但这次课让我觉得在幼儿音乐活动课不仅仅是音乐专业技能技巧的运用,更多的是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也是对我音乐教学的一次挑战,之前我所教的在校幼师的音乐课大都围绕音乐的基本技能技巧进行,如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这些都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中最基本和最熟知的专业课程而针对这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课,在岗的幼儿教师则希望我能帮助她们打开思路,在已选定的音乐教材中,有更好的活动思路,和怎样把音乐知识放到活动中指导她们实操,是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自然也成为了我以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值得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9

一、课程定位

《市场营销学》是行知学院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学、财务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对社会、企业概況的基本了解。基于此,课程组将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知识、能力、技能三个方面得到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力。

二、设计思想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是营销知识的系统性与模块化,即从实践能力出发,将授课内容分解成各个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安排教学内容,最后再进行综合训练。我们的重点是突出传授应用技术型营销理论、提高学生将营销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在营销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课程实训、模拟实验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建设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成校内领先的具有培养特色的优秀课程,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反映国内外管理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教学改革成果,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还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构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立体化优秀课程体系。

四、教学研究及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必须借助于传统的讲授法,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系统而全面的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必须运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贴近社会实际生活,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考虑和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案例教学法。课堂中运用中西方经典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一层一层剖析,最后综合成几点,回归到某一章某一节的几个知识点上,让学生切合实际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论,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呆板和僵硬现象。

2.课堂讨论法。就某一话题、观点、事例,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到课堂上来讨论,使学生搞清问题的是是非非,使知识点学得更扎实,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情景模拟法。如“推销实务”部分,让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市场角色,根据不同的身份,对某一商品推销过程不同阶段进行推销情景模拟演练和演示,让学生身历其境,形象化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增加学习兴趣。

4.市场调研法。结合某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做相关的市场调研,如:做某产品市场需求调查、某产品消费者行为调查等等。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市场实际,了解和认识市场,将理论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营销工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对实践教学的理解是,只要把学生所学到的营销能力和方法应用在实践工作中,学以致用,能解决问题,就是解决了营销实践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采取了“前沿研讨型实践性教学”、“营销模拟型实践性教学”、“营销实战型实践教学”和“事业发展型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形成“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前沿研讨型实践教学”,即将知名企业最新营销战略、策略、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案例研讨,启发学生深刻理解认识营销战略、策略的新内涵、新知识、新技能。

2.“营销模拟型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模拟营销大赛、营销沙盘策划大赛、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等模拟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

3.“营销实战型实践教学”,即利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西安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西安安吉星家酒店和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来保证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通过参观现实的企业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4.“事业发展型实践教学”,即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帮助学生确立事业发展目标,明确事业发展路径,树立正确的先就业、再创业的事业发展目标,鼓励学生在实习、实践阶段就开始需求机会,进行就业和创业实验。

“四位一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相互促进,有利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实习中就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还未毕业就已经被用人单位事先预定。

五、建设成果

自立项以来,课程组按照优秀课程建设指标体系要求,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已经形成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师资风范优良,学术思想活跃,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学队伍。这些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教学工作,敬业笃学,开课能力强,每位教师都具备同时开设三门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及实践能力。

(二)根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部分本科院校进行“应用技术型”转型教育的精神,我们对《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同时开发了配套的教学与学习参考资料、案例教学资料以及电子网络参考阅读资料索引等。

(三)选择最新出版的、国内有权威的、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市场营销学》教材,编制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了相应的习题库、案例库和试题库。

(四)部分建成《市场营销学》电子课堂,提供电子网络教学服务,还实施了在线教学与辅导答疑、教学录像的循环播放、作业收发等,基本实现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交流。

新课改优秀教学案例篇10

一、新课程标准下中教法的几点变化

1.教学理念的变化

设置中教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完善高师数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提出了挑战。中教法作为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首先要转变的是高师教师的教学理念,中教法培养的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理念,实现教学的价值取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的变化

中教法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让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初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简单掌握一些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改革,要求中教法在保持原来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目标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熟悉《标准》中的内容,树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理解新教材,能够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能够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以科学的教育理论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变化

中教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体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对中教法的要求,因此,中教法的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而且要将新课程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体现在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学习中教法的兴趣,通过引导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

二、中教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1.阶段性地修订教材内容

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教法作为培养新时代教师的载体,应当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变化其课程的内容,在保持内容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性。例如,可以适当增加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最新成果的内容;增加新课程改革中关于目标、原则、方法的争鸣,让学生倾听到关于课程改革不同的声音;增加数学教育理论和现代数学学习理论的介绍,介绍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数学教学改革案例,让学生从根源上转变教育观念。

2.解读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首先要了解的是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与内容实质。笔者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发现,第一,许多中教法的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标准》的章节;第二,学生对《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到了毕业,还没有仔细阅读过《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在中教法的教学过程当中,解读《标准》是中教法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引导学生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熟悉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模块的设置。

3.加大案例教学在中教法中的比例

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优秀教学案例,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当中,能够体会现代教学理念,了解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已有的中教法知识运用其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此外,学生通过观摩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可以为实习实训积累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