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3:18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1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犯罪心理;心理疏导

心理学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心理发展还处于成长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对涉罪未成年人或被害人引入心理疏导,将有助于未成年人理性的对待自身行为、克服心理问题、调整行为方式,有效的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一、未检工作中心理疏导运用依据及概念

2013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人同意,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评。”该条规定为涉罪未成年人或被害人的心理疏导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阶段中引入心理疏导,就是采用心理疏导、心理测评、行为矫正、心理评估等相关心理学方法,帮助查清心理症结,把握其负面的心理状态,了解其犯罪原因,找准教育的感化点和心理阴影的疏导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其特殊心理,扭转其偏曲性格,增强帮扶、教育和预防的实际效果。①针对身心处于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心理疏导,不但有助于未成年人摆脱涉罪(伤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有利于未成年人重塑健康心理。

二、犯罪心理疏导在未检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从犯罪心理原因上分析

在一起纠集多人的校园故意伤害案中,多名涉罪未成年人在不知原由的情况下便参与故意伤害。在案后讯问中,问到涉罪未成年人小新(化名,以下未成年人名字均为化名)时,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打架,但是小宏是我哥们,他叫我打,我便打了,肯定那个人(被害人小申)欺负了我哥们。同案人小宇说,在宿舍时,大家都一起打小申,我如果不打,大家会觉得我不够意气,以后就不和我玩。同案人小鹏说,我是最后到宿舍的,看到大家在打小申,以为我们宿舍谁被欺负了,就上去也打几拳。

从这个案件我们看到未成年人的社会经验不足,遇事后不搞清楚原因,盲目讲义气,一味的跟风,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其实是群体性心理取暖。在实践中,很多涉罪未成年人为所谓的朋友义气,让朋友“看得起”,而后参与抢劫,盗窃,甚至无事生非,寻衅滋事。在莆田市H区检察院办理的92件149人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存在这种心理的未成年人占61%。

刚年满17周岁的小清,因犯诈骗罪,被某法院判决有期徒刑一年,小清是有很多不良习惯的未成年人,吸毒、盗窃、诈骗、打架。在小清的父母眼里,小清是他们已经无法管教的小孩,该案的发生,是小清父母主动报警。小清的父母从小对小清十分溺爱,慢慢长大后,父母发现小清有越来越多的坏习惯,在学校也成了问题学生,学校找其父母要求让小清主动退学。退学后的小清,在社会上认识不良青年,开始学会吸毒,偷家里的钱,父母因管教不动,将其送往精神病院“管教”。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容易造成未成年人性格缺陷。父母从小过度溺爱,使小清形成自我中心,缺乏责任心。当遭遇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容易误入歧途。在未满14周岁时,小清便成问题学生,学校的教育“失败”的情况下,选择对小清进行“放弃”,父母的无力管教,也选择“放弃”。在缺少情感引导的小清,更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最终走上犯罪。

行为通常是由心理支配,处于青春过渡期的未成年人在逆反、个体自我、冲动等心理支配下,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熏染,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心理疏导是通过运用心理学方法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找准支配行为的心理原因,使涉罪未成年人在认罪、悔过后,重建健康心理,回归社会。

(二)从未检工作性质上分析

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经历30年发展,2015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目前全国有900多个独立的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②现行全国检察机关都在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少捕慎诉”、“附条件不”、“不”、“帮教帮扶”等措施来感化未成年人,助其重返社会创造条件。莆田某H区检察院2013年至今,对未成年人的不捕率为11%,不诉率为25%(包括附条件不),同时通过各种帮教活动的开展,已帮助47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走上工作岗位。犯罪心理疏导工作是协助未检开展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人工作重要措施,有利于更好的疏导未成年人的情绪,使其接受自己的问题,愿意自我改变,“由内而外”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

在整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检察院处于重要的几个阶段,有批捕、审查(、不、附条件不)等。对取保候审、不或附条件不的涉罪未成年人,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其生理特征、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这是分析其心理状态,为帮扶、帮教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对附条件不的涉罪未成年人,需设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考验期,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展心理疏导的时期。

(三)从心理疏导现实意义上分析

未成年人在涉罪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复杂多样,部分人存在焦虑、不安的心理,也有部分人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有效调节他们的心理压力。③同时实践中许多案例表明,一些犯罪嫌疑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若忽视其心理问题,盲目进行羁押、或者监禁,导致其二次犯罪的概率也较高。H区检察院自2010年以来,二次犯罪涉罪未成年人占10%。另外,对被害人的心理疏导也是十分重要,特别在害案件中,未成年人被害人在遭受侵害后,会出现恐慌、焦虑、羞耻、绝望等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些负面情绪的过度堆积使其心理发生变异,导致形成冲动、偏执人格,在外界不良刺激的诱发下,很容易走向暴力犯罪。如女孩李某,其从小就被母亲家暴,而母亲再婚后又常受继父家暴,在她14岁时被母亲卖给了某地一农民当媳妇,之后又遭受那个男人的待,忍无可忍的她选择了用农药毒死那个男人。④

三、心理疏导在实践中运用的局限性

(一)对心理疏导工作的认识不足

对心理疏导工作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是存在“过程式”的聊天、“流程式”的调查、“填空式”的办理、“灌输式”的法制宣讲,使得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成效并不理想,无法真正实现恢复涉案未成年人健康心理的帮扶效果。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欠缺审慎态度,因“案多人少”关系,很多未检工作人员通常对“讲不通”、“感不化”、“屡不改”的未成年人直接适用,一方面节省工作时间,也将教育、感化的任务转移给法院。

(二)心理疏导内容与方法的欠缺

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开展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疏导与干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缺乏统一工作内容及标准,各地方“自成一体,各自为战”,难于形成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对一涉罪未成年人,通常会经历公安侦查、检察院、法院判决等阶段(案件),甚至有些案件还到监狱执行阶段,但公、检、法、监狱都有各自的帮扶措施及方法,各机关间也缺少衔接机制,导致帮扶存在断接性。对产生心理危机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更需要多样化多次数的心理疏导,但是现行绝大多数的检察院的工作方式仍处于简单的心理咨询及干预,持续帮助和关怀不足,无法达到良好的救助效果。

(三)未检队伍欠缺心理疏导专业性

心理疏导是一个专业性强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心理咨询过程,还包括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心理辅导等,这就要求从事心理疏导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但是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检察官也不一定就能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具备检察官这个身份的心理咨询师,不易于涉罪未成年人从心理上接受,通常会使其存在对立、消极的负面情绪,难于达到心理认同,从而影响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

四、心理疏导实践运用的发展构想

(一)提高认识,建立专业、兼职相结合心理咨询队伍

首先,从根本上改变固有观念,转变传统的办案思维,切实提高对未检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建立“宽容疏导、感化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观念,是做好未检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先哲提出的“慎始”思想,认为只有慎始,才能善终。中国文化传统还提倡“恤幼”、“慈幼”,反对“不教而诛”,未检工作强调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

其次,建立一支“兼职”的心理咨询师队伍。鼓励与支持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检察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使其获得心理咨询师咨格,以使更好的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工作。现行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方的未检部门检察人员都要求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例如北京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共有127人,其中113人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该市未检部门助检员以上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达到未检队伍总数的80%。⑤莆田市H区检察院也强化专业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议,通过培训经费报销、时间保障等方式,鼓励该院未检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现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人数占未检队伍的70%。由于检察官的职业限制,对于具备心理咨询师咨格的检察官,通常应作为兼职心理疏导师,负责未成年人一般心理问题处理。

最后,加强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必然需要更有经验,更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的参与,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更具备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心理疏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根据每个未成年人的不同心理问题,行为特点等,通过专业性调查、分析、治疗,达到真正的心理恢复。同时对专业心理咨询师应用,也有利于提高未检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带动整个检察机关心理工作队伍的发展。

(二)构建心理疏导具体工作方法

首先,规范心理疏导对象。在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中,不但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也需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应针对存在问题(造成影响)的近亲属开展心理疏导。开展心理疏导,应对未成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应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等,对于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暴力型和反复涉案的未成年人进行重点疏导,可外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未检心理咨询师相结合,进行个别疏导。对于一般性心理问题,可以由未检心理咨询师直接开展心理疏导,采用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有效进行心理疏导。

其次,规范心理疏导程序。对涉案未成年人或被害人的心理疏导不是强制的,而是应设立一定程序,规范进行。设立心理疏导预告程序,尊重被疏导人的意志是符合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初衷。事先应告知进行心理疏导的目的、方式、方法等,让其有接受心理疏导的心理准备。在未检工作中,只有征得未成年人同意后才能启动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工作。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按心理咨询的程序,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不得强制进行心理疏导。

最后,选择适当的心理疏导方式。针对不同的未成年人,不同涉案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心理咨询,通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总结心理问题,让被咨询者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为咨询者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通常运用到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让被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克服成长中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认识。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对被训练人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测验(评估),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方法,对被咨询人进行测验,从而发现其心理问题的程度。上述几种方式,是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方式,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分析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心理疏导方法。

(三)各司法机关之间有效衔接

心理疏导工作作为缓解涉罪未成年人情绪、激发其道德情感和理智感,改变认识,了解其心理的有效手段。心理疏导启动早晚且是否连续性,直接影响心理疏导的效果。这就有必要将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工作向审前程序延伸,这样,公、检、法、司和监狱都应纳入到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当中。建立有效衔接关键在于程序上的流转,目前像H检察院这样的基层司法机关已经逐步开展这项工作,除了制定系统内的规范性文件外,还需要会签协作性工作制度,除了确定心理疏导对象的选取标准、疏导方法、专业人员的选配及沟通渠道等外,重点要对心理疏导方案在不同诉讼程序中如何有序衔接和实施进行具体规定,这样,既能整合资源共同开展工作,又能在交流和补充中巩固心理疏导效果。⑥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费用,对于涉罪未成年人来讲,心理疏导应是免费的,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应有相应司法机关自行承担,纳入办案经费;心理疏导的保密性,要求司法机关要充分尊重疏导对象的意愿,不同机关之间的工作人员应在其必要的范围内进行探讨;此外,每一个办案单位都要建立心理帮教档案,除系统备份外,还要将有价值心理疏导工作内容随案移送。

[注释]

①赵卿,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矫治制度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年第1期。

②《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的意见》,高检发未检字〔2016〕1号,2016年3月25日。

③荆玉梅,涉罪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心理疏导机制研究,法制博览,2015、06(中)。

④崔海英,花季之殇:未成年女性犯罪之心理物征和危险因素,青年探索,2016年第2期。

⑤赵晓星、范跃红,帮教感化失足少年更专业更用心,检察日报,2015年6月4日第002版。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2

关键词:政治疏导官兵受教育者

作者简介:余洋,新疆军区69009部队政治处干事,武汉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045-01

党的十七大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十七大报告无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和走向成熟。报告在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概念,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我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

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和人民的距离。这一新提法与科学发展的核心以及社会和谐的本质一脉相承,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存在论认为:人的存在是根本性的存在,是决定一切存在意义的存在。价值论认为,人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可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给予人文关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因此,缺失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如无根之树,无法开花结果,因而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所以其价值就无法实现,其教育效果不理想。

同志2003年底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给予受教育者人文关怀,应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立场和要求。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常常是教育者以管理者的姿态,通过“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形式,使被教育者以被动的形式接受教育。现在提出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们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受教育者服务的观念。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教育的媒介。主体与媒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平等的统一体,没有主次等级之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才能发挥作用。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既是教导者又是服务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为受教育者服务,彻底清除“师道尊严、长幼有序、上级下属”等思想在受教育者心理上的压迫感和威慑感,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交融关系,培育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官兵关系,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权威转化为内在权威,让被教育者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的精神满足。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军营人文关怀氛围。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

一般而言,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设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个别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广义的心理疏导,是指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降低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予以调整排除,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方法。心理疏导是完善官兵素质的需要。在军旅生涯的各个阶段,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都可能产生困扰和烦恼。当人们感到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摆脱心理困境的时候,就会想到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因此,各个年龄阶段的官兵都可能成为心理疏导的对象。但比较而言,青年官兵是疏导的主要对象。青年官兵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选改士官、求学、提升、恋爱、人际交往等发展中的诸多选择,以及自身肩负的使命责任,这些与他们所具有的人生经验相比,使他们承受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有一定数量的青年官兵心理上存在着适应障碍。这不仅可能制约青年官兵的成长与发展,更加会对国防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解决青年官兵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等方面起着功效显著的重要作用,心理疏导是完善青年官兵心理素质的迫切需要。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3

1、科学“灌输”论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十分重视把科学社会主义意识传播、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使工人阶级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为自觉的阶级,是无产阶级学说成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也明确提出过自发的工人运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但没有明确提出灌输的问题,较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的思想,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卡·考茨基,他提出:“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3]列宁肯定了这种观点,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3]可见列宁十分重视向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灌输革命的理论和思想,并且列宁就“为什么要灌输”、“向谁灌输”、“灌输什么”、“灌输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已将灌输论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因此,我觉得灌输应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列宁所使用的灌输这个概念,更接近于启发和开启人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带有贬义的灌输观念。

2、坚持并发展灌输教育

关于灌输教育问题,理论界一直争论较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党一直强调:没有正确的理论灌输,就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积极主动地向人们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灌输,可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灌输方法的陈旧和僵化,灌输途径的单一,使灌输教育背上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恶名。新时期,要求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灌输教育的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继承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的借鉴我国古代和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根据现在的国情,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教育主客体,教育环境的变化,创造出新的方法。科学的灌输方法,不是硬性灌输,应该是与时俱进,是与实践相结合的,是将“灌输”与疏导,对比,激励等方法结合起来的。

3、心理疏导是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这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也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代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的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4]心理疏导就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

4、心理疏导的内涵及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予以调整排除,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都会产生困扰和烦恼,当人们无法自己摆脱心理困境时就会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因此,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会是心理疏导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或者说心理疏导人员就是一面镜子,疏导对象通过这面镜子看到自身的污点,也就是心理问题,并帮助使其摆脱,从这一点看,心理疏导更加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比较有针对性。我们党一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疏导以疏导对象的问题为中心开展心理疏导,凸显了对疏导对象实际问题的关注,也表明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理论到实际的发展趋向。

毛泽东曾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5]青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面临求学、择业、恋爱、人际交往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承受着很多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很大问题,感情问题的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自杀在大学生中也很常见,尤其表明心理问题对青年的困扰,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等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心理疏导是完善青年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临压力和选择,人们在权衡选择中的得失苦乐必然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减少人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去解决的任务。新时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我们不得不越来越关注研究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问题,心理疏导方法正是适应了调试人们心理,缓解心理矛盾的需要。心理疏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了认识人们心理活动规律的手段,在弄清疏导对象心理问题的同时,对疏导对象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预防和善意的提醒,帮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198-02

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之后,党的十报告再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心理疏导,势在必行。

一、心理疏导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最初只是作为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个别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后来应用到一般的心理调适中,最后被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心理疏导是一种通过疏导心理层面的问题来达到思想沟通引导作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不仅仅是方法层面的突破,更是在理念层面的创新,可以解决单纯思想政治教育或单纯心理咨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以理服人,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和政治本位,靠大道理、大原则压制人。忽视大学生的情感因素,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心理疏导,通过耐心细致地倾听、交流和对话,使大学生感受到被体谅和关怀的温暖,使大学生心情舒畅,心态趋于平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容易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二)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要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过硬。大学生正处在青少年后期向成年转变的重要阶段,处在心理走向成熟和人格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同时,他们有时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好走极端,思想容易脱离实际,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另外,当今大学生又面临各种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大学生的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心理问题。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因此,遵循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发展规律,探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路径构建

(一)发挥高校心理咨询室、咨询中心的专业优势

高校一般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中心,这些机构的人员一般都有心理学背景,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中坚力量。他们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时的心理调适(通过心理学讲座)、心理筛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以及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工作。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下设心理咨询室,属于社科部的一个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几位老师除了负责心理咨询外,还担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可以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另外,心理咨询室有些老师还开出了相关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流派与技能技巧》、《旅游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更强。心理咨询室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周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除此之外,每年黄河科技学院心理咨询室都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筛查,建立心理档案。对测试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重点跟踪关注。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干预,对校园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优势。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疏导,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平等和尊重的理念对待学生,用沟通与对话的方法展开工作。不仅注意到学生整体,而且关注学生个体;不仅关注学生思想,而且关注学生心理;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方法,又要接受一定的心理培训,了解心理学原理,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技术。因此,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一般是心理咨询师三级),培养双师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三)发挥大学生辅导员近距离、全方位的优势

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和大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多,可以说是近距离、全方位的。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辅导员工作时间和方法比较灵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下课就走了,基本只能管课上。而辅导员可以通过开班会、找学生谈心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黄河科技学院要求辅导员手机24小时开机,民族学院辅导员还要求住到学生宿舍。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了解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辅导员还通过翻看学生档案以及和学生相处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黄河科技学院的辅导员从新生入学军训就开始带这一届学生,一直到毕业。学生也习惯了有什么事找辅导员。这些都是辅导员进行心理疏导的优势。

辅导员与大学生近距离、全方位接触更要求辅导员具备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疏导的应用技术。应通过鼓励辅导员自学、考级(如心理咨询师三级)、组织函授、举办心理学讲座等形式,帮助辅导员掌握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基础理论;或通过请专家指导,进行传帮带,让辅导员掌握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成为双师型辅导员。甚至培养一批专业心理辅导员,专门从事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

(四)培训学生心理骨干,建立基层心理援助

学生心理骨干是心理疏导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就在大学生中间,对于同学的喜怒哀乐和思想动态更为了解,作为同辈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心理疏导要重视对学生心理骨干的培养,在学生会中应增设心理部,班委中应增设心理委员。另外,应重视宿舍长的作用,一个宿舍的同学有较多的共同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好多活动也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因此,宿舍长在对同宿舍其他学生的心理疏导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当然,要对这些学生心理骨干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疏导的基础力量。

(五)开设校园心理咨询热线等,搭建完善的心理疏导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QQ、e-mail、微博、博客等形式咨询问题。这种方式具有匿名性、平等性、开放性、自由性等诸多有利于心理咨询和疏导的特点。

另外,开设校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也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是指对情绪危机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一种电话服务形式,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机干预方式,是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和疏导的心理咨询形式。心理咨询热线被一些媒体称为“看不见的心理医生”。近些年来,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在高校校园不断涌现,上海交大的“心晴热线”、南京大学的“心灵热线”,湖南大学的“心之声”心理热线等,这样的校园心理热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河科技学院心理咨询室的热线电话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但也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解丽君,郝学武,韩忠志,王岩.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62-64.

[2]潘柳燕.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心理疏导的价值干预[J].湖北社会科学,2013,(1):194-196.

[3]田猛,黄彦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103-105.

[4]诸葛福,李淑娜.基于心理疏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8):65-68.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5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人员思想日益活跃,带来了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员工在利益分配、工作分配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工作情绪、工作效率的主要问题。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正确化解这些矛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的理念,将管理上升到尊重人、理解人的层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者国企

一、从双因素理论分析员工的心理

美国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经过长期调查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二、管理者如何运用心理疏导处理人际关系和员工利益

心理疏导,从一般意义来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通常是指工作人员通过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互动,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或手段,帮助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和矫正,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出现不满情绪主要是认为自身利益得不到保证、认为在管理上存在不公平现象,这时只要及时疏导,正确对待其提出的问题,充分考虑其个人利益,耐心倾听,及时化解其思想疑虑,使其正确对待管理中存在的这样那样问题.

1.管理者要掌握相关知识,注意技巧和方法。首先,管理者要准确深刻地理解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尽管不是专业人士,但作为管理者,仍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疏导,而不能凭经验办事。让沟通从“心”开始,运用“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创造出融洽的情感环境,因势利导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心理疏导要建立在尊重人的基础上,适应职工的心理需求。落实心理疏导,首先管理者要站在充分尊重人的基础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高层次需求是受尊重,重视人的心理感受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

3.管理者要注重职工的个体差异、意识上要有所突破。管理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在对全体员工讲“大道理”的同时,要注意个体差异,对急性子,应少转弯抹角,对脾气倔的人应注重引导,以柔克刚,对性格耿直、豪放的,则应诚恳直言,对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的人则采取“单独沟通”的方式进行,话语宜婉转,避免伤害其自尊心,给其造成心理负担。

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也要从以往的思想教育方式中转变过来,采用多种方式,减少大道理、强硬式的教育方法,转变成深入人心,了解人的内心思想感情,尊重人、理解人、发掘人的潜能上。

4.管理者多用换位的方式思考问题。对于领导的批评,大家都有感受,是一件十分难堪的事情,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在特定的氛围中多少有一定尴尬。批评的真正目是要纠正对方的错误。懂得运用艺术的批评,用“换位”方式处理问题,做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考虑问题善于用“换位”角度进行思考,说服、教育人要合情合理,让人心悦诚服,感到温暖。

5.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注意积累、琢磨人的心理变化及特点。运用心理疏导方式,管理者要善于在工作中通过职工的言行、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来了解其内心及其思想变化根源,对症下药。有针对性根据职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背景,多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

三、国企运用心理疏导方法的难点

1.管理人员的心理疏导专业能力不够。尽管心理疏导是调整人员思想状态的一种良好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国企中应用心理疏导,目前还是有一定难度,正确运用心理疏导知识对管理者而言需要较高的业务素质,有些知识,可能只是知道,但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叫认识,才能在实践中应用。而非专业人员不能良好运用这些知识,可能会造成事得相反的效果,目前企业中没有专职进行心理疏导的人员,大多是思想政治工作仍然由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而让企业的管理者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专门去学习这类知识也不现实。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6

关键词:心理;心理疏导;工作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高校学生在成长进步、人际关系、感情恋爱,就业等方面也同样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问题,使部分学生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因为心理失衡而引发各种问题甚至事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党的会议上首次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人文关怀是原则要求,心理疏导是具体体现。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作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对维护学校的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心理疏导

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应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泛指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心理危机”,是指对心理或生理的超强刺激及对个体承受能力超负荷的事件。应对心理危机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心理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所谓疏导,原指开通堵塞的水道,使水流通畅,泛指清除阻塞使之顺畅。心理疏导,则是指教育者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从讲授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人手,帮助其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客观性的,什么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从而引导教育对象消除疑虑、困惑、平静心态,化解心理冲突,解除精神负担,提高学习、生活、工作的积极性。当情绪面临危机时,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及时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恰当的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以解决思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一)要深入实践,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注重心理疏导工作的针对性。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尤其是互联网已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变化具有快速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作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大力提倡深入实践,到学生中去,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全面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首先要广泛了解,全面认识。对每一个学生,既要知道入校前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入学的动机,又要知道入校后在思想、学业、生活、成就、荣誉、理想等方面的需求,经过全面的考察了解,综合分析出每个学生对待入团、入党、学专业、找对象和找工作等问题上可能出现的思想反应,以求得对每个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其次要仔细观察,见微知著。要善于观察,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动态。比如: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平时工作积极主动的学生,突然变得消沉了;平时朴素节约的,突然花钱大手大脚,到处借钱。对诸如此类的现象,要及时发现,追根溯源,了解真实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再次要形式多样。要善于通过学生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开主题班会,过组织生活,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开展文化活动等。

(二)要防微杜渐,耐心做好“个别人,重点人”的思想转化和心理疏导工作,增强心理疏导工作的实效性。与其它所有的工作一样,心理疏导工作也必须有侧重点。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经历不同,性格各异。在学生中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关键要突出对“重点人,个别人”的引导和防范,保证心理疏导的实际效果。在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这些人的思想疏导工作。要注意掌握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多种因素,随时调整思想工作和预防工作的工作对象。

(三)要注重方法,掌握技巧,提高心理疏导工作能力和水平,注重心理疏导工作灵活性。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保持经常,因势利导,及时到位,注重实效。学校思想教育管理者要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应该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注重心理疏导工作灵活性。1,要善于抓住时机。心理疏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化解矛盾,消除事故隐患,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作生活的有心人,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点变化以及学习上的异常行为,要及时进行思想沟通,了解情况,稳定情绪,然后对症下药,开展思想疏导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与学生谈心疏导,要思想早注意,问题早发现,疏导早进行,事情早解决。2,要学会角色互换。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进行换位思考,注意倾听疏导对象的声音,心理学有句名言:“听是最好的说服”,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它是建立良好疏导关系的决定因素。要把自己心中的思想毫无保留地交给对方,相互坦诚,平等交流,以便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理解学生的处境、愿望和要求,然后对其思想实施正确引导,使其自已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自觉地加以改正。3,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崭新事业。作为学校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要熟悉教育心理学知识,懂得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校心理疏导的实际效果,配合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学校的稳定。

三、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7

【关键词】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3-0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困扰老年人疾病的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生存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健康意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护理中的一项令人瞩目的课题。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的下降,内分泌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着和女性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折是本病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耗资大,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三大类:①原发性分两种类型: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多在45~60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椎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0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丢失、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为特发性,多见于8~17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本篇讨论以原发性1型为主的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闭经后的女性,病因不明,但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后的第一个5~10年中,每年骨丢失为3%~5%,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补偿,将会丢失骨髓质和骨皮质的10%~30%,常引起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和CoLLeS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11型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或患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年骨质丢失在1%左右。同时,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导致大量骨质丢失的原因。以椎体骨折和髋骨骨折最为常见,危害最大。

2骨质疏松的症状和表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发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是突发骨折才认识到骨质疏松发生了。其实在骨折发生之前已经有了相应表现。主要有:疼痛。腰酸背痛坐后疼痛加剧,白天轻夜晚重。医学研究证明:当骨量丢失12%时,疼痛才会发生。

变矮椎骨是身体躯干和支柱,当椎骨骨质疏松时,负重的椎骨容易压缩变形。身长平均就会缩短3~6厘米,严重者可变矮20厘米。

驼背椎体压缩变形,脊椎前倾,后背弯曲,形成驼背。

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表现就是骨折。易发生在上肢、桡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骨折发生率占骨质疏松的30%左右,当骨量丢失20%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称为骨迁徙。很多老年人被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折磨,成天与疼痛相依。

3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学改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骨小梁得减少或退化而致。正常成人骨代谢的主要形式是骨重建,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吸收旧骨,而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又再合成新骨。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改变,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一些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骨小梁位于骨中央,占骨的20%,对代谢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骨皮质占80%,骨的生长大约在17岁已经完成,骨终身不断地吸收和形成,叫骨代谢,当代谢发生紊乱时,就发生了骨质疏松。

4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诊断

闭经期雌激素缺乏是引起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雌激素主要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可造成骨的吸收增强,从而导致过快骨丢失。卵巢摘除术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较易导致发生骨质松疏症。严重贫血,压力过大,过量负重,厌食和一些代谢性病症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早期常不被重视,当病人出现骨折、乏力、骨骼疼痛、身高降低、驼背、凸腹、腰背疼痛时才被重视。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方法。在我国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但需进一步论证调查,以制定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实用诊断标准。

5骨质疏松的防治

大量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确定了性激素补充疗法在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起重要作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的原则是进行性生理补充,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并应个体化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激素的种类、用药、剂量和途径。常用的有结合激素0.625mg/D,17B雌乙醇1mg/D,长期服用会引起癌症复发,出血不止,恶心呕吐,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是每日合并应用雌孕激素。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加用性激素可促进蛋白合成,增强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2]另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适度锻炼、有规律饮食、开朗心情、适度户外活动和休息都对预防骨质疏松起着重要的作用。

6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8

[关键词]实习护生;心理疏导;护理缺陷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102-02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理或技术问题而发生错误的护理操作,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1]。实习护生由于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熟悉、经验不足、违反护理操作常规、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护理缺陷。而缺陷发生后,当事人心理压力增强,会影响今后的实习过程,甚至会对将来的从业态度产生影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非常必要。本文收集了我校2006级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护理缺陷57例,对当事人在缺陷发生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测评,并实施了心理疏导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在实习期间(2008年7月~2009年5月)发生护理缺陷的2006级护生57名,均为中专女生,年龄18~21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后24h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后的跟踪测试及对比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1.3心理疏导方法

1.3.1个别心理疏导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耐心地与每位护生交谈,听他们倾诉自己的不安与困惑,找出焦虑的症结,进行深入剖析,疏导护生情绪,解除心理压力,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并鼓励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护理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从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1.3.2集体心理疏导组织发生过护理缺陷的护生通过讲座、互动性讨论的形式进行集体疏导4次。使护生了解应对负性事件,调节自我情绪,适应周边环境的技巧。在讨论时鼓励护生当众说出自己所经历的护理缺陷,让大家帮助其分析原因,作为“资源”让大家共享,帮助护生改变不恰当的认知,形成对护理缺陷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培养完善的人格,提高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1.3.3肌肉放松训练经过长时间紧张的动机斗争,大脑始终处于不平衡、不协调状态,导致大脑高度疲劳。通过放松全身的肌肉就能达到放松大脑的目的[2]。具体分三个步骤,首先是准备工作:向护生解释放松程序,选择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调整好身体的位置,处于最舒适的。第二步,吸气训练:嘱护生闭上眼睛,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先吸气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使护生完全安静下来。第三步,指导护生放松:嘱护生在吸气时收缩肌肉,呼气时放松肌肉,交替进行。肌肉放松顺序:面部前额眼睛鼻颈右腕下臂上臂背胸腹右大腿右小腿右足左大腿左小腿左足。依次收缩全身的每一组肌肉并保持10s,接下来,放松同一组肌群20~30s,注意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顺序重复2~3次,每次10~30min。放松训练可使大脑充分休息,建立良好的兴奋灶,从而进行新的思考。

1.3.4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3],因此社会支持不容忽视。首先要肯定当事人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成绩,给他们以支持和鼓励,并及时与他们的家人取得联系,加强沟通,使他们获得社会支持,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实习任务。

2结果

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在实施心理疏导后,前后两组焦虑抑郁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

表1护生心理疏导前后测试结果比较(x±s,分)

心理疏导前后比较,p

3讨论

3.1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的心理状况

表1显示,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均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表明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心理压力大,常常担心老师和同学会看不起自己,会因此而受到处罚,同时又怕家人埋怨,从而心灰意冷,产生焦虑、抑郁心理。

3.2重视对实习护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表1显示,通过实施个别心理辅导、集体心理疏导、肌肉放松训练、社会支持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4],实习护生SaS和SDS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实施心理疏导对改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好的效果。提示教师在加强培训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同时,要关心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发生护理缺陷后的护生,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他们尽快走出心灵的阴影,重树信心,成为将来护理队伍中的精兵强将。

3.3对策

加强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实习前心理铺垫:实习前有针对性地请临床护士讲解实习中常见的护理缺陷案例以及对患者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介绍如何调整心理偏差预防护理缺陷发生。让护生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本[5]。因此,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要有意识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心理应对能力,学会适应实习环境,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二是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利用实习护生每月定期返校的机会开设心理讲座,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如何改变认知、如何调节自我的情绪与情感、如何健全自我人格。帮助实习护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激发和调动护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疏导:缺陷发生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汇报,搞清楚事情发生时的很多细节,帮助护生分析发生的原因,知其规律,可以运用个别心理疏导、集体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社会支持等方法帮助护生及时疏导负性情绪,提高积极应对的能力,使实习护生能更好地调适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有效地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浣沙.医护耦合性差错及其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27.

[2]胡佩诚,宋燕华.中国图书馆目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3]唐莹,张静平,余小波.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4):270-273.

[4]杨湘.改进临床带教提高护生实习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94.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9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形式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8-075-1

一、群体的形成背景及目前的人员构成

离岗退养(以下简称内退)职工是企业扭亏解困、减员增效重组改制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在1999年“两兰”内退职工近万人(兰炼1997人、兰化7979人),这些人员基本都是实行“一刀切”政策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十四年以来,经过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办理退休等减员,到2013年初,内退职工还有755人,其中管理人员133人;专业技术人员53人;操作服务人员569人。

二、内退职工现状的特点、管理的难点及心理状况

(一)人数多、怨气大。内退职工虽然为公司扭亏解困重组改制、减员增效持续发展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但在实行“一刀切”政策离开岗位以后,他们在精神上也同时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和创伤,在情感上有一种的失落感,对公司有关政策的执行方面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二)收入总量小,攀比性强,稳定性差。如果在相关利益政策作出调整受到一定的冲击时,他们从情绪上就会变得非常激动,甚至也会有一些过激的行为发生,导致局面难以控制。

(三)困难人数多,救助难度大。内退职工年龄偏大,身体状况相对较差,患疾病较多,又处于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子女需抚养的人生重负荷年龄段,家庭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相对较重,虽然公司有相关的帮扶救助政策,但审核标准的制订是参照地方政府的最低生活标准来制定的,内退职工绝大多数人员人均收入略高于救助的标准,只有部分人员能通过救助进行帮扶。

因此,他们从心理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情绪变得非常紧张,产生不公平心理、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特别是当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时,更容易产生焦躁、抑郁、激愤和对企业的不满等情绪。这些因素对内退职工的身心健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队伍的和谐稳定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心理疏导机制在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体系,是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础。要通过规范化的心理疏导体系,创造出一个公平、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预防心理失衡,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疏导管理体系,形成“和谐共建”的人文关怀局面。一是创新载体,结合形势教育的宣贯、企业文化的熏陶、规章制度的约束多管齐下。二是加强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咨询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和水平,整合资源,优化队伍。三是拓展创新工作方式,形成党政工相互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建立和完善内退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企业改革和调整的关键阶段以及伴随出现职工思想波动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内退职工而言,通过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基本情况的调研和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途径,加强对他们思想动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逐步完善内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保证内退职工情绪交流和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避免不良情绪积累恶变,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润物细无声”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职工思想的诉求和沟通体系。沟通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员工诉求和解决矛盾重要途径。通过逐步完善日常接待制度、接待制度及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制度等形式,疏通上下沟通的渠道,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来调节内退职工心理郁结,化解相关矛盾。

(四)建立和完善关爱职工,为职工办实事体系。把为内退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工作要纳入到中心年度重要工作日程之中。

(五)建立和完善先进的文化推进体系。通过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合理化建议以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内退职工的文化生活和思想需求。

四、心理疏导机制在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主要方法

(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思想方面

1.要贴近实际,运用心理疏导,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把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引导职工,用换位思考的思想服务职工作为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队伍和谐和支持企业发展作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

2.要贴近生活的需要,突出针对性。从内退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以实事求是工作态度关注他们的权益和需求。

3.要贴近职工的思想,改进工作方法。结合内退职工结构成分的复杂化和思想意识的多样化的实际情况,从关爱和尊重他们的角度出发,创新工作的方法,要讲究层次性、渐进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方面

1.在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注重培养健康的心理及和谐人际关系,促进队伍的稳定。一是结合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理念来进行,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二是结合组织内退职工活动来进行,鼓励他们要多参与、多活动,寓教于乐,逐步树立“我健康、我快乐”的思想意识。三是结合调研和家访工作来进行,通过了解职工心理郁结,分析探讨公司发展的长远优势,逐步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心态,用积极心态去看待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2.在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注重把工作重点放在内退职工关注的热点作为突破口。运用新方法、新手段实现“互动”教育和探讨的少,所以在运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在个性差异和量力而行方面下功夫。

3.在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注重把职工的思想波动作为工作的研究方向。企业制度的完善过程,是企业不断调整体制、机制的过程,也是利益再调整的过程。

4.在内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注重把职工思想工作的焦点、难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必须结合职工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保障来进行,为培养内退职工和谐心理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团结同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理解平和,内退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扎实有效,企业和员工和谐共享,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就一定能够实现。

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篇10

 

关键词:中医;心理疏导;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著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3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阻抗是心理治疗的伴生现象,阻抗本质上是患者对于心理治疗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心理疏导治疗中,阻抗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导致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阻抗形式有很多,比如:为“怕”找借口,屈从于病态思维;以“我有病”、不适应、痛苦等为借口逃避正常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把所有的症状都归咎于外因,就无法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根本原因———性格缺陷;。缺少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锻炼,缺乏独立处理事情、面对困难和做决定的能力,依赖性较强;过分依赖家长、医生、药物;逃避治疗,缺乏治疗的能动性。阻抗对于心理疏导治疗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治疗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疏导治疗成败的关键。阻抗是妨碍心理疏导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现象。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冲破阻抗的过程,心理治疗存在着阻抗与反阻抗的较量,由于阻抗自身的复杂性,要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阻抗,必须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潘爱胜.“疏导心理疗法”科研成果评审会报导[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1):12. 

[2]黄爱国,杜文东,陈建国.心理疏导疗法简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6,15(2):182. 

[3]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5,47,422,108,55,582,51,663,3,62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