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4:08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4-0076-02

改革开放以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问题。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信用具有普遍性。目前经济全球化使信用有了一个全球通用的标准,这使得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时候不能离开世界文明的主流,黑龙江省的信用建设也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把握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把握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现状,同时把握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具有我省自己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在完善我省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这样几项原则。

一、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我省信用体系建设中一定要充分把握住这一前提,信用体系建设也要体现出这一特色。我们既要同国际规则接轨,同时也不能盲目、急于求成,要找到二者接轨的契合点,找到具体的途径。在我省信用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完善信用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还要以道德建设为辅。

道德规范能够调整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内心世界,保证社会的有序存在和发展,诚实守信就是这样的道德准则。它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之间关系的善意真诚、守信不欺和公平合理的主观心理和客观行为状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之间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的协调和商品的交换。这涉及到了人们的物质利益,因而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必不可少了。因此,必须努力提升我省公民的道德水准,把具备良好信用观念培养成为社会都追求和向往的崇高社会美德,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法制、制度建设是信用的保障,信用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信用关系得以维持的强大后盾,信用管理制度必须依据信用管理法规来进行,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必须遵循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建立统一、公开、公平的全球化信用制度。因此,要以政府为主体,建立统一、公开、公平的全球化信用制度。要对信用记录的征集、调查、评估、保证等信用业务活动的组织以及信用机构的设置加以规范,确保信用交易和信用服务活动按照法制法规正常进行。

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遵循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同时结合我省的具体实际,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和有效的信用市场形式,以制度信用建设来引导道德信用的形成,并把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作为制度信用建设的先决条件。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内核,创造性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1.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思想的合理内核

我国古代社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遗留了一批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诚信是我国古代社会优良美德和传统,诚信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修养的首要条件,理论上也被认为是立身处世之本,社会交往和治国的基本准则。孔子就把诚信看成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传统诚信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内在的要求,在个人修养、人际交往、治理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明确的规定,形成了一系列道德标准和规范。这对于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诚信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传统诚信观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依据。因此,充分发掘传统诚信思想中可以借鉴的成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古鉴今,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意识没有被继承下来。尤其对于我省来讲,由于地处祖国的东北地区,相对比较闭塞,又加上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是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日本的殖民统治给东北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一方面我们要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良好规范和准则的优秀内核继承下来,不断地发扬光大,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使积淀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目中的诚实守信的传统意识被激发出来,通过信用教育与强化信用观念,不断提升人的素质,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从而使诚实守信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省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先进省市仍然有一段距离,经济建设仍然要不断加强,信用建设也需要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国家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更是要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这对于重新塑造我省的以“诚信”为内核的道德信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充分借鉴西方文化,创造性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我们是在全球化时代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完善信用体系时还要参照西方的信用文化,创造性的吸收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也讲求信用文化的道德观念,但是是建立在交易规则的基础之上的,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把信用作为与仁、义、礼、智并列的道德规范显然是不同的。中国古代的诚信与利益没有公用性的联系,是一种价值理性,讲信用是一种自律的伦理信用。而西方的伦理信用是一种工具理性,认为道德意义上的信用就是金钱,不讲信用就意味着失去了金钱和财富。伦理信用是外在的、他律的,它要求有外在的、显性的法律和制度的支持。

因此,在构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另一方面就是吸收西方信用文化中工具性层面的精髓部分,来弥补中国传统信用文化中单纯强调价值理性导致约束力软弱的不足。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省要想改变信用储备不足、文化创新力不强的现状,就必须致力于思想观念的革新和改造。我们要把种种社会规范和道德意识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使信用落实到习惯之中。政策取向上也要最大的发挥创新潜能,形成以现代信用体系为最终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创新体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无形中为我们构建信用体系加大了更大压力,但同时也提供了学习的机遇和条件。一方面我们必须承担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达到国际标准的义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就要求我们构建健全的信用制度,形成规范的信用关系,确立起正常的信用秩序;另一方面世贸组织的一些基本原则,如透明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等,也为我省构建社会信用提供了学习的对象,避免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走弯路,也会缩短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四、深刻把握我省的现状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东北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又使东北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扩大化,"诚信缺失"已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传统的诚信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已不能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重构现代的诚信观,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诚信建设成为普遍推出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我省来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信用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我省由于种种原因缺少信用文化的积淀,信用基础非常薄弱,造成信用意识畸形发展并且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我们对信用的认识还远远不能适应我省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省的诚信水平相对来讲还比较低,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诚信缺失也成为制约我省经济振兴的重要因素。信用危机已经严肃的摆在了我们面前。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2

关键词:金融诚信;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逐步健全完善,金融业对于诚信体系的建设愈加迫切。金融诚信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促进金融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等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参与全球金融行业发展的行为实现常态化,客观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健全完善金融诚信体系。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从金融诚信问题入手,针对目前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多层次、宽角度提出构建金融诚信体系的建议。

1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制度

法律法规是规范金融诚信行为的有力约束工具,针对现有的金融诚信体系运行情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加快诚信立法进程,特别是加大金融诚信方面的立法力度,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在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诚信法律体系,重点健全完善金融信用、商业信用、个人信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坚持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在诚信体系框架内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确保金融机构各项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持续加大金融行业内不诚信的行为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于已经发现的金融不诚信现象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进行规范限期整改;对于处罚法律法规的不诚信行为,要严格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予以惩处。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原则,严格按照管理权限规范金融诚信体系建设,坚决避免“多头管理”的现象,确保职能部门依法监管的权威性。

2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网络

坚持大诚信体系建设原则,将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有机融入社会信用网络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机构的诚信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信用评价机制,将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按照评估结果排出名次。第三方机构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将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严格区分开来,重点加强针对金融机构的诚信资格认定。进一步健全完善个人的诚信体系,这也是构建金融诚信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引导人们珍视自身信用等级。重点加强以金融机构评级、个人信用体制、金融信用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网络建设,加快完善个人信用方面账户管理、征信机构、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加快完善金融机构信贷方式、交流平台、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内容,加快完善针对不诚信金融机构的曝光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针对金融机构的诚信管理机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从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入手,首先搞好自查自纠,动态掌握金融机构客户的信用情况,建立完善严格的企业贷款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关口。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要建立互相信任的竞争环境,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健康、有序的竞争原则,消除不诚信企业的风险隐患。对于发现的不诚信企业及其行为,要共同抵制其不诚信行为,共同营造互信互利的良好环境。

3建议进一步营造金融诚信环境

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不能单靠金融行业主管部门的力量,而是需要多部门、多角度、多层次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金融诚信环境的营造是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议政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金融诚信环境营造作为有机组成部分,积极构建良好运行的社会信用体系。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方面,要重点加大对诚实守信金融机构的奖励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引领等重要作用。在社会上,要努力营造诚信经营光荣的浓厚氛围,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对讲信用金融机构的表彰奖励力度,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财务、审计、资产等有关方面的制度,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在阳光下运行。号召全民参与金融诚信体系建设中来,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诚信体系建设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全民所享受的金融服务质量的高低。加强金融诚信道德约束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自觉遵守诚信经营的规章制度,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和法律的监督制约。

综上所述,当前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大众的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现代金融诚信体系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各方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始终把诚信作为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生命线”,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诚信体系。

参考文献:

[1]曹元芳.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设计分析[J].西安金融,2007.

[2]张同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J].现代经济探讨,2006.

[3]朱冬辉.金融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初探[J].南方金融,2006.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3

 

关键词:政府  社会诚信体系  构建作用

     王良在其主编的《社会诚信论》中提出社会诚信体系可分为个人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政府诚信体系,并指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作用为:“政府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则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首要前提。;[1J(p15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它不仅影响着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认知度,为此,现阶段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首先,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以道德为支撑的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我国社会诚信水平的要求也越高。诚信缺失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其次,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建构一个促进道德体系建设的社会诚信体系,即借助完善的诚信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他律的控制层和自律的屏障层共同促进社会道德的健全完善。

   再次,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形成一种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为社会秩序的规范、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坚实的铺垫。由此可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的职能定位

   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结合世界各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政府必须在社会综合发展方面发挥必要的干预和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紧迫性和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发挥以下职能:

   1、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就应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应该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我国目前在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窘境。“上海在1999年8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个人诚信的试点以来,接着深圳、温州等城市也进行了社会信用建设,但至今我国仍没一部全国统一的规范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如《公平信用报告法》、《企业信用管理法》、《个人信用管理法》、《公平使用信息法》和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制度框架,致使我国各地在建构方面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尴尬现象。‑[i]}rzz})所以我国政府在今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计划和全国统一的诚信法规,以引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少走弯路,朝着预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2、提供完善的协调服务职能。为社会诚信体系建构提供服务应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诚信体系得以存在、运作的根本前提和物质保障。包括建立统一的征信、评级和服务标准;集中力量打造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诚信管理教育,培养诚信服务专门人才。其次,为中介机构及信用服务企业提供协调服务,创设供其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因为个人信息大都分布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不同部门的利益需要政府去协调。最后,政府应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逐步增强全社会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让“诚信守信”成为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规则。

   3、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监管职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着保障作用。监管职能的缺失将会使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前功尽弃。不管社会诚信法律制度多么健全,如果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和有序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领导和监管,尽快形成行政性惩戒机制,政府各个监管部门要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人、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监管手段,切实保障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运行,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健全的市场和社会监管机制,为最终建立一个以市场规则为基础,制度健全,手段完备,管理有序的社会诚信体系作好铺垫。

   三、政府在杜会诚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式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4

[关键词]信息化城市测绘具体内容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7-190-1

城市测绘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施工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城市测绘工作,才能够加快城市建设进程[1]。目前城市测绘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建库管理方式、辅助制图技术以及数据采集技术等已变得相对完善。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当中的各行各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建立起信息化的测绘体系,以便能够满足当前的测绘要求,本文分析了建立信息化体系的具体内容,以供参考。

1城市测绘信息化体系的架构分析

目前,城市测绘已经逐步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起信息化的城市测绘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建立有效的体系,则应先对体系架构进行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体系架构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即测绘仪器以及GpS、遥感以及摄影测量、数据管理[2]。对于城市测绘而言,专业测绘仪器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旦缺少测绘仪器,则体系将会不完整;目前测绘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数字化测绘仪器不断出现,为建设信息化的测绘体系提供了良好条件;GpS技术是支撑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测绘的基础,只有充分利用GpS技术才能保证高效采集数据资料。遥感测量以及摄影测量也是测绘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摄影测量正朝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测量设备受到了测绘工作者的青睐,而传统的光学仪器将会被逐渐淘汰;遥感测量可以为城市测绘信息的更新提供技术支持,所以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应适当融入先进遥感技术。数据管理系统是测绘体系当中的信息管理终端,只有对数据进行管理以及有效传递,才能保证圆满完成城市测绘工作。

2城市测绘信息化体系的建立与具体内容分析

2.1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其具体内容

对于城市测绘而言,建立起服务体系将能够有效满足当代社会对于测量工作所提的要求,并可以加快测绘社会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建立服务体系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使城市测绘数据库实现多属性、高分辨率、多品种以及多尺度的发展,并建立起测绘信息的综合服务平台,以便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测绘信息服务。在建立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工作的重心应当为建设基础信息库,以便能够通过建立信息库来使测绘信息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等得到有效提升[3]。在建立信息库的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好子信息库、选择有效的测绘数据库集,将数据录入信息库之前,应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同时要设计好信息库的应用平台以及管理平台等;另外,构建信息库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两项基本原则,即科学有效以及利用先进技术。除了构建信息库之外,还用充分利用GiS技术,以便能够改善测绘产品质量,为决策者或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以及有效的服务,从而为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

2.2生产体系的建立及其具体内容

在建立城市测绘体系时,应当重视生产体系的构建工作,以便促进测绘体系的完善。在建立生产体系时,应当坚持的原则为循序渐进,具体而言就是要分阶段开展建设工作。在第一阶段,应当做好以下工作:将城市测绘发展要求作为依据,对测绘产品的质量判断标准进行完善,以便能够使测绘产品所具有的技术含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对测绘数据信息采集平台以及加工平台进行完善,并积极引进先进城市测绘技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对于不同形式的测绘产品,应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如应采用文件级的形式来对初级产品进行保存,以方便于构建以及更新信息库[4]。在第一阶段,应当将建立技术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延续部分生产模式,并适时引进成熟的测绘技术。在建立生产体系的第二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生产数据时,应按照测绘信息库保存以及管理数据的要求,对元数据进行强化,并同时对比例尺进行适当的弱化;如果需要直接将生产数据输入到信息库当中,则应对信息库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用户对于测绘信息的需求。

2.3建立管理体系及其具体内容

在建立信息化城市测绘体系的过程中,管理体系能够发挥出保障作用以及支持作用,所以应重视建立管理体系。由于在建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要尽量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详细的体系构建计划,以便能够改进建立管理体系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第一,应明确管理目标,以便对现行管理体系进行调整或完善。例如可以对现行管理流程以及组织机构等进行完善,明确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以便能够有效管理测绘体系;建立起考核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以便可以保障信息化城市测绘体系的建设目标能够得以实现[5]。第二,应建立起测绘技术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对城市测绘技术进行有效管理。例如,应及时了解本行业或国家制定最新的技术标准,以便能够对测绘产品的有效性进行管理;测绘技术管理制度制定之后,应严格执行,避免出现管理疏忽的情况,从而确保城市测绘产品能够与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设计、生产标准相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起信息化城市测绘体系对于城市测绘工作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应采用多种该方法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生产体系以及信息化服务体系,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城市测绘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以便能够促进城市测绘朝信息化的的方向发展,并由此完善测绘工作,加快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屈红刚,潘懋,吕晓俭,刘学清,张永波,于春林.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12,11(23):807-808.

[2]陈倬,张风录,江贻芳.城市测绘是数字城市的基础--庆祝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立十周年[J].城市勘测,2012,14(25):791-792.

[3]李德华,王乘.基于网格的"数字城市"应用服务平台框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2,18(21):518-519.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5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世界银行在上海召开“征信与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我国如何借鉴各国征信机构建设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加强诚信社会建设,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研讨。笔者作为民事法律专家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观点综述如下:

我国现阶段亟须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目的,在于建设诚信社会,确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有了初步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个人征信试点也开始进行,并在上海取得了很好的经验。至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四类不同的征信机构:一是政府部门所属、专门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活动的机构;二是中资民营的企业征信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信用调查和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三是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征信机构,提供企业征信服务;四是正在试点的个人征信机构,例如上海建立的个人征信机构,已经有100多万上海市民在个人征信机构中拥有自己的信用记录。

应当看到的是,尽管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了上述的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初步形成,企业征信市场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但是就全国征信体系的状况而言,这仍然是初步的发展,离建设诚信社会的整体需求,仍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思路

与会者认为,为了中国社会诚信建设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归纳其基本思路是:

第一,必须全面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速度。就目前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而言,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对征信服务业提出的迫切需求,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第二,征信机构建设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引进外资征信机构,形成市场化良性竞争。在美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征信机构是民营征信机构,主要的征信业务集中在三大民营征信机构。在欧洲,以国营的或者公共征信机构为主导。中国建设社会征信机构,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同时欢迎外资征信机构进入市场,形成征信业的良性竞争,通过市场引导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以建立统一的银行征信机构为先导,带动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机构发展。现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经建立并运行,录入420多万借款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用户达到6万多个,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认为,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还应当建立个人的信用信息登记,将中央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和上海市个:请记住我站域名人征信试点经验推向全国,逐步形成少数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的综合性征信机构和众多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建立覆盖全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第四,坚持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针,全面开展征信业务,充分发挥征信体系作用。征信机构由于涉及到企业和私人的信用信息披露,必须坚持特许经营,经过必要的审批。征信机构不仅要开展一般的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使用服务,还要进行信用评级、评估等信用增值业务,并且要开展专业性的、地域性的征信业务服务,形成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然涉及到被征集信用信息的主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6

第一,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完善全省统一电子政务公务内、外网网络架构和安全设施,提供移动电子政务接入功能,全面推进政务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以全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为核心,构建省市两级、覆盖所有省直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为跨部门、跨地区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支撑;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灾备中心,推广数字证书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加强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监控和政务及公益性中文域名注册管理,逐步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构建完善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加快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力推行网上行政服务,紧跟下一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部门网站功能,全面提升网站为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和完善经济运行、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监控系统,完善市场主体数据库,大力推进跨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围绕效能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进视频会议、会议管理、电子公文交换、网上辅助办公等应用,组织开展网上办公推进工程,加快机关办公公共服务平台、公务员办公门户、行政监察与监管系统建设,推行移动办公,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突出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应急联动、公共安全、司法管理等系统应用,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行数字执法,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围绕基层电子政务应用,探索县级“五统一”(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办公平台、统一服务平台、统一运维服务)集约化建设模式,做好已建、在建和新建系统的衔接,实现全省电子政务应用上下贯通,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7

一、推行电子政务应用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相连接。逐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外网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应用,并将已建的部门公共服务业务专网逐步整合到电子政务外网(市数字办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2、实施政府网站整合提升工程。依托“龙岩”政府门户网站平台,继续推进政府网站群建设,实现统一托管的政府部门网站数量达到40个以上。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资源的梳理,形成统一的网上信息公开和办事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功能,深化政府门户网站应用。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推动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网站建设(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信息公开办配合)。

3、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一期)技术方案的制订、论证、招标和实施,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专业应急平台的相互衔接与资源共享,使政府应急指挥与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市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视频系统资源,进一步完善传输网络及应用系统,扩大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应用,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水利局、广电局、公安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4、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依托政务信息网络,全面推进市级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启动建设市直部门电子公文交换平台,推进业务协同,早日实现“无纸化”办公(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负责)。

5、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加快推进县级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进程,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联网,逐步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龙岩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市数字办配合)。

二、推进便民系统建设

1、推进全市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社保卡系统建设,开展社保卡在城镇医疗等社会保险系统和就业、新农合系统中的应用;推进社保卡作为医疗就诊卡,实现医疗就诊一卡通(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2、加快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完善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年内完成县(市)城区和主要乡镇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市广电局负责)。

3、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推进社保卡在新农合系统中的应用(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4、完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推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向基层医疗机构扩展,今年完成省定乡镇中心卫生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接入,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满足农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市卫生局负责)。

三、加快城乡信息化进程

1、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级涉农信息资源,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市场、就业等信息进村入户(市数字办牵头,市农办等其他部门配合)。

2、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以第三代通信技术为主,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龙岩“无线城市”建设进程,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无线宽带网络应用,重点支持和鼓励tD—SCDma无线网络技术推广应用。年底前完成全市城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市数字办牵头,龙岩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

3、全面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依托电信龙岩分公司网络资源,整合各单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全市1916个终端站点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备、标准较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市远程办负责,电信公司等单位配合)。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

1、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10+3”产业的应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开展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重点研究电力、煤炭、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信息化工作方案。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工业品牌(市经贸委、科技局、环保局负责)。

2、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构建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龙岩中小企业在线服务系统,为全市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市经贸委负责)。

3、启动“千企万店”上网工程。启动建设龙岩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并以此为平台分批次免费为龙岩市内的企业商户建立weB、wap网站以及企业信息化应用界面,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加强营销宣传与品牌建设(市数字办、经贸委等单位负责)。

五、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开展电子政务总体设计调研,做好与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衔接。在年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探索推进统建共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推进集中式机房、集成式oa、政府网站群建设。试行应用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外包服务(市数字办、效能办负责)。

六、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

1、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市本级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库的共享。建设证照信息服务系统,开展证照电子化申报审核,建立证照验证和服务机制(市数字办、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2、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整合国土、城建、交通、地质等相关单位数据资源,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市数字办,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勘测设计院等相关单位负责)。

七、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网和政府网站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设市政务信息网防病毒中心,为政务信息网络应用提供安全的环境。完善政府网站群信息身份认证系统,确保信息安全(市数字办负责)。

2、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覆盖面(市网安办,市公安局、保密局负责)。

3、建设政务信息内网防护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内网违规外联等信息安全事件。组织开展信息安全保密宣传教育,推动落实安全保密工作(市保密局负责)。

4、扩展Ca证书的应用领域,开发个人数字证书的使用功能,为我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保障(市机要局负责)。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8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经济建设、道德建设以厦发展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振*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实际.通过对诚信原则厦东北三省社套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的比较。对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举措给东北只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部署,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对于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诚信和诚信原则

诚信,是指诚实信用。诚实,不说谎;信用,说话算数,做事踏实,言而有信,行而有果。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原则,在法律上是个古老的民商法原则,而在实践中的应用或适用范围,已远远超过了民商法领域。它原意是指:社会民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从善意出发,正当地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杜绝欺诈、说谎、弄虚作假等,以维持当事人之间以及与国家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原则。

对诚信原则的发展作以考察,可以看到:该原则先是作为道德原则出现在氏族社会,到了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与法律时发展为法律基本原则;该原则作为法律基本原则,从只有少数国家采用发展为所有国家逐渐明确肯定该原则;该原则从诉一讼法或民商法的原则发展为其他法律部门甚至宪法原则;该原则从国内法的基本原则发展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诚信原则是法、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法律的本质特性,是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

1.2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国内,近年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如假证、假币、假票、假药、假酒、假烟、假账、假广告、假新闻、假医生、假警察、假投资、假验资,等等,“假”在社会上几乎无处不在,诚信危机已在社会上广泛蔓延,东北三省近年来诚信缺失的现象亦大有发展之趋势。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信用环境不健全或是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东北振兴的一个关键因素,影响着东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单纯地“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快东北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已成当务之急。对此,我们既要面对当前信用缺失的具体原因,如产权不明、市场发育不全、改革不到位、政府行为的不确定与不规范、缺乏信用文化环境、社会信用法制不完善、缺乏失信惩罚机制等,又要从完善社会信用立法、完善信用服务、加强信用文化及信用监管等方面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比较

2005年8月,辽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意见》提出了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2010年逐步实现“一个保障、两大平台、共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提供法规保障;建立信用基础平台,提供服务与应用的技术支撑;建立信用监管平台,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形成全省信用体系基本框架。辽宁信用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已经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正实施和建设,它通过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信息资源框架,建立信用数据库,开发、整合、查询、各种信用信息资源,为全社会信用行业特别是信用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奠定基础。先期完成对信用数据源部门的同业征信,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联合征信。该中心的主要建设任务是“一个平台、三个数据库、一个网站”,即:建立辽宁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政府、各种机构(企业)和个人信用等三类数据库;“信用辽宁”门户网站。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4年启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吉林省质量诚信企业”自愿申报、年度认定工作正式开展;"12365企业质量诚信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工程”开始实施。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诚信企业认定是对高质量信誉企业的一种肯定,是对企业加强质量诚信建设的引导、鼓励和监督;也是实现由广大消费者、企业和职能部门共铸质量诚信,打造企业质量诚信品牌的举措。"12365企业质量诚信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工程”是为客观披露企业质量诚信信息而搭建的权威第三方信息平台,包括“12365语音查询系统”和“12365网络查询系统”。

2006年3月,黑龙江省开始“诚信龙江”建设,以“商业诚信”和“企业诚信”建设为中心环节,采取曝光严重失信企业、建立企业法人诚信档案等措施,带动诚信建设全面展开。“诚信龙江”建设的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建设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地方立法初见成效,有关配套制度基本形成,社会信用服务行业有较大发展,对信用缺失行为形成有效的社会联防和制约惩戒机制,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全省经济发展环境有一个根本性转变。作为起步之年,黑龙江省建立了严重失信企业曝光制度,2006年起将每季度召开一次严重失信典型曝光会,每次至少曝光5个失信典型,并向社会公布,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促进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信息产业厅的企业联合征信平台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信息公开披露载体“诚信龙江”网站已投人运行。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诚信档案建设规划已完成,进人落实阶段。通过各有关单位联合共建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诚信档案,可实现企业信用资源共享,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各行政监管部门对企业实行有效监管提供服务,为支持保护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提供事实依据,为黑龙江省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创造条件。伴随各行业信息的逐步整合,逐渐形成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网。

通过对东北只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举措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三省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了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着手开展实质性的建设工作,尤以辽宁省的规划与建设更为系统和全面。吉林省虽然起步较早,但是诚信建设内容比较单一,仅针对企业质量,缺乏政府的规划和推动,难以形成体系;黑龙江省起步较晚,诚信建设内容单一,仅针对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虽然提出了初步的建设目标,但欠缺形成诚信体系的可操作性措施。

即使是规划较好的辽宁省,创新体系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3对东北三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当包括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系统和社会诚信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

3.1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建议

(1)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大诚信体系相关制度的建立,围绕个人、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明确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人和运行规则,以及政府部门的公共信息服务和监管,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收益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规体系,为社会

信用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完善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要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规划信用服务行业的建立和发展。要完善信用信息传递和网络披露机制,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信息资源的网络系统,依法实行信用信息的传递和披露,提供查询服务。要在不侵犯公民隐私权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建立个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3)加强信用文化建设。要在传统信用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现代信用观念,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文化,大力普及信用知识,积极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为老工业基地振兴营造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

(4)加强信用监管。完善的信用监管体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可靠保障。要建立信用管理机构,一是在已成立的各类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信用管理协会;二是工商部门作为信用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

3.2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特别建议

(1)建立企业负责人个人档案数据库

企业负责人个人档案应包括其在担任该企业负责人时的企业信用基本情况。将企业信用记录同时记载到企业负责人个人名下,企业信用就有了明确的责任人;客观上还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企业家制度。

(2)建立从事企业信息服务人员数据库

政府对从事企业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监管薄弱,造成虚假信息泛滥,给社会和经济秩序带来很大危害。如果建立了从事企业信息服务人员数据库,一旦发现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出具虚假信息,即宜布对其不信任,对其以后出具的报告不予认可,从而形成有力约束。

(3)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中的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因此企业违法记录记人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前,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记录企业:所有不良信息记录应完全对被记录企业开放,允许其查询、申诉,以及时纠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4)建立企业利益平衡机制

现在守信企业与失信企业利益颠倒,存在失信有利、守信失利的不合理现象。政府部门在处理违法企业时,也是先罚后赔,甚至只罚不赔,守信企业的利益得不到补偿。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必须重视和解决企业利益失衡问题。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9

【关键词】银行经济责任制信贷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同时,银行在信贷体制方面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信贷体制方面的变革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配合,不断完善现有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为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就要加快信贷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充分发挥银行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全面推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对于信贷体制改革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经济责任制的发展与变革。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信贷平衡体系的构建以及完善。要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就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以及银行发行货币等财务管理。

一、推行银行经济责任制促进信贷管理体制变革

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要依据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式,将权、责、利相结合,进而建立银行经济责任制,并且不断提高经济效果。顾名思义,经济责任制就是将经济任务与其责任相匹配起来,特定的经济内容赋予特定的经济责任。对于银行而言,要想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获得持续发展,就要充分合理的运用经济责任制,促进银行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企业化程度比资本主义银行更高。而且银行作为现代经济体制中的特殊企业,理应推行企业化经营。对于企业化经营而言,需要利用必要的经济手段,完善经济责任制。因此,推行银行的经济责任制是银行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

其次,银行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只有具备一定的独立经营自,才能更好地对银行内部业务进行管理,但是给予银行一定的独立经营自,需要将银行自己的利益与经济责任制紧密的结合起来。如果缺乏足够的经济利益鼓励,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积极性,银行也是如此,所以推行经济责任制是银行发展经营自的实际需要。

对于经济责任制的概念,我们已经在上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是,对于银行经济责任制而言,不仅需要将银行的权、责、利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加大对银行自身的独立自主经营权,在获取相应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必要的经济责任。从而提高银行自身的经营压力,也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经营动力。只有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可以发挥银行经济责任制的真正作用。对于心底啊管理体制而言,如果将财政、信贷以及货币的发行统一起来,就会不断削弱了银行的经济责任。如果银行在对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采用财政和银行双口供应的模式,就会降低银行的经济责任;此外,各种技措贷款通过税利进行归还、财政与银行之间的无偿缴拨的方式以及银行内部管理中统存统贷的管理机制都对银行经济责任的实行产生很大影响。

总之,为了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推进银行发展的企业化经营,发挥银行在经济建设中的信贷杠杆作用,促进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需要推进银行的经济责任发展和落实。

二、建立信贷平衡体系

要推行经济责任制,推动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就要不断完善银行的信贷平衡体系,而信贷平衡体系是完善经济责任制的重要保证。独立的信贷平衡,就是保证银行资金流动的平衡性,根据自身的资金数量以及吸收的存款数量等作为本身发放贷款的重要前提。如果银行要提高自身贷款的数值,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扩大自己吸收存款的数量。因而,信贷平衡体系就要保证银行资金流动的平衡协调,将银行内部的权、利、责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内部分工,认知履行经济责任制。

对于信贷平衡而言,不仅仅是我国发展改革开放以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实际,也是银行发展的信贷运动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资金流动规律的客观要求。根据马克思对信贷平衡体系的理解,可以将其看作银行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之间的协调配合,并保证银行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平衡。因而,为建设发展现代经济,就要依据现实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进而发展独立的信贷平衡体系。充分发挥信贷的重要作用,就可以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并完善我国的信贷平衡体系,不仅可以扩大信贷资金的来源,促进银行财务工作的开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完善信贷平衡体系,也可以进一步充分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作用,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

完善银行的信贷平衡体系,有利于财政与银行的协调发展,完善银行的管理体系,改善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关系,进而充分发挥财政和银行之间的协作关系,促进国家资金更加有效的运用,带动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平衡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要求。

三、推动信贷体制改革的建议

首先,以中央银行为主,将货币的发行与银行的信贷分割开来。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行的货币,是国家直接控制和使用的资金,可以用来有偿贷放(收利息)给工商信贷银行,作为其信贷资金来源,也可以通过认购国债的形式由财政集中使用。中央银行与工商信贷银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央银行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政策,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工商信贷银行的信贷收支,影响工商信贷银行的金融活动。

其次,优化财政与信贷的关系。信贷是对社会资金的有偿调节,也就是说,在各企业之间调剂余缺,一般具有短期信用的性质。而财政则是对一部分国民收入的无偿分配。一个是有偿调节,一个是无偿分配,性质不同,职能有别,对两种资金必须分别管理和使用,不能混淆。

再次,改革完善信贷体系,优化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在银行与财政以及银行内部建立有偿往来的经济关系,对银行经济责任制以及信贷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完善信贷体系,优化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协作关系,对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卫生.银行经济责任制与信贷独立平衡[J].财政研究.1982(03).

[2]尹克骏.信贷平衡与货币投放的关系[J].上海金融.1982(08).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篇10

关键词: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

如今,很多行业领域在发展中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工程的支持,更有一些行业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为主,以此来提升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但是一些行业领域在实际开展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同时还会影响行业基础工作的开展。所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对相应的建设方案和系统管理模式进行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更好的顺应行业领域发展的需要。

1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概述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当前主要以电脑的存储形式为主。但是现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一些交易单据等,还是以纸质版的形式存放比较合适,电子版的形式主要针对一些文档以及表格等,对于一些地方提出用照片的形式存储这些单据,尽管比较先进,但是对于其中的像素要求以及真伪的辨别等,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现阶段还是有着两种形式的管理。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尽管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整体素质不断能提高,对于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受能力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前景非常好。

2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的优缺点

2.1优点分析

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具有很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行业领域在发展中都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或者数据,如果相关部门不能采用合理的方式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导致重要信息数据的损坏或丢失,那么就会给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信息系统工程的出现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信息系统工程能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信息的安全,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对行业发展起着推进作用。第二,信息系统工程还对工作人员的分配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当企业单位应用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的时候,就能对内部工作人员的日常业绩进行相应的记录,不仅为工作人员的考核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同时还能合理的分配企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让员工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2.2缺点分析

建设信息系统工程虽然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建设和后期运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影响行业领域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一些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企业一些企业单位在建设信息系统工程的过程中也不能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工程在后期运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影响行业领域发展的问题。第二,一些行业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到需要存储的内容不能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要想实现信息系统的应用,就需要严格要求信息系统运作中所应用的设备。不仅增加经济负担,又增加着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第三,如果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数据存储的时候,使用了错误操作方式,或是由于某种原因损坏了存储设备,那么就会导致信息损坏和丢失情况的出现。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对信息数据进行备份,那么还会威胁到企业单位的利益,对后期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3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措施

3.1注重信息系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机制不健全,需要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对于整个的项目工程的信息管理有一个完善的条例进行约束。切实将其中的各项条例进行明确。保证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创新的同时,有一个约束,也就是最低的标准限制。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3.2注重相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提高相关设计团队的设计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很显然,当前的设计团队很少有具备这些能力的,进一步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如何加强设计团队的设计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而言,可以组织相应的的学习,尽可能提高这些团队的整体素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于相关的工作人�t组织相应的定期学习,组织一些人员进行相应的普及教育等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方面。可以定期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或者是开展具有相对规模的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大家的课余时间,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更好的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改革。对于当前的形式而言,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可以通过提高相应的录取门槛的方式实现,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进一步的提高,也是将其中的素质在无形中进行了提升。

3注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与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体系,进一步的细化其中的各个方面,将一些条例进一步的完善。比如说现阶段的问题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进一步的明细,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的完善。近年来,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着非常大的进步,随着人们的不断学习,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完善,希望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创新改革,相对应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进一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