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法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4:14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听写法高中英语个案分析

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应试教学为主,而忽视语言交际和应用的功能,是我国外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倦情绪,结果出现这种怪现象:学生急--硬着头皮学而无效果;教师急--诲人不倦却事倍功半;家长急--八方求援而劳民伤财(师文笠, 2002)。而"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这一套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的听力水平没办法提高。

"听写法"即"以听写来促听力水平提高的方法"(何自然,2004)听写是一种综合技巧训练,有听力,理解力的问题以及能力问题。"听写法"这种教学模式,通过重视学生在音,形,义全方位的练习,能克服目前农村高中教学中的缺点。以下是"听写法"这种教学模式的个案分析。

4.1 案例教学

案例一

案例类型: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听写训练教学

学生年级:高一

学生水平:普通

教学内容: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片段

教学时间: 15分钟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门电影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巩固一些语法如名词性从句等,用语法知识推测出一些弱读的单词。针对少数学生的出现厌学情绪,给与一定疏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原声电影中人物形象化的语言和体态语,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选择的内容健康向上,能给学生一些启发。

教学步骤:

1)听前

(1)功夫熊猫的图片,让有看过或听过这不影片的学生来介绍一下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的听写训练热身)

Kung Fu panda is a 2008 american animated comedy film. it was directed by John Stevenson and mark osborne and produced by melissa Cobb. Set in ancient China, the plot revolves around a bumbling panda who aspires to be a kung fu master. after a much feared warrior escapes from prison, po is foretold to be the Dragon warrior, much to the chagrin of the resident kung fu warriors. Dreamworks is working on a sequel to Kung Fu panda, which is currently in pre-production.

(2)提出问题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re upset?(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Guess what will po do when he's upset?

Let's watch the film.

(3) 提出听写任务,第一遍听,了解大意,并且思考提出的问题。第二遍再逐字逐句听写。注意里面的语音语调。对比较难的句子,听第三遍,第四遍进行核对。

2)听中

(1)对放一遍片段(消除字幕),让学生听他们的猜想是正确还是错误。

(2)指出比较有难度的词汇,sacred(神圣的),suck(糟透了),venom(毒液),人名: mantis

(3) 对po 和master oogway最后说的那段对话进行听写练习,一句停顿一次,让学生进行听写训练,把每一个单词都写出来,学生在听写的过程中,注意剧中人物的的语音、语调和说话方式。其中第一个句子和最后一句比较长,也比较难,让学生多听一遍。

3)听后

(1)利用利用投影仪将学生的文章逐步分析利用投影仪,指出一些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评。

(2)教师此时把重点放在教学目标和其他语言知识上;总结一些听写方面的技巧和策略,如连读 弱读the, is,a等。

(3)向学生提供原文。由学习者自己与原文比对,学习。

(4)让学生模仿里面的发音,注意语音语调。

(5)课后作业。模仿语音语调,如连读,弱读等;利用周末时间,可以观看这部影片,并且把最喜欢的话,听写出10个句子。

4.2 个案分析

这个案例能突出听写的主要目的。听写课的主要目的,就是用听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技能;同时也加强学生语音及语法方面的训练。

从选材方面来讲,大部分学生对所选的材料都比较感兴趣,听的时候就可以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wajnryb(1990)还指出短文中应该使用基本的、自然的和常见的语法结构,并且应尽量避免使用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案例中,这是一个对话,里面的丰富的语音语调更接近现实,对于高一下学的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里面讲的话题是烦恼的时候,应该如何来解压,这个话题是学生说熟悉的,特别是高一(下),有些学生有了厌学情绪,这对于他们来说,会引起共鸣,应该是他们喜欢和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乌龟最后的话: Yesterday is a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present. 这句话里不仅包含着一些连读,若读等语音语调的知识,而且里面也隐含的人生哲理。

英语听力活动多种多样,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是听前、听中、听后三分法(王蔷等,2000:86-95)。这个案例训练了学生听前预测,听中获取、判断、归纳等技能,听后进行巩固总结。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晰,活动贴近学生的现实。

加强学生在语音以及语法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wajnryb, R. 1990.Grammar Dicta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何自然[He Ziran],2004,论外语教学的逆向思维 [J ],《外语界》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沟通;重要性;自信;倾听;说服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

当今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会技术的员工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更需要具备专业技能之外的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核心能力,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职业核心能力被赋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云南技师学院引进的教材就是针对这几方面的内容,笔者一直担任职业沟通的课程,因此结合云南技师学院情况,谈谈我对这门课中几个要点的几点心得。

一、职业沟通的重要性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一门课程上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能在第一节课让学生认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有趣性,这对后来的教学是很关键的。因此第一节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职业沟通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为此需做一下几点:

1、设计好问题,抛砖引玉

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你眼中最成功的人是谁?你认为他为什么成功?”“清朝末期为什么会废除科举制度?”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引出职业核心能力的涵义和重要性。

2、找准案例故事,直指目标

虽然是“职业沟通”,但不能仅限于职业的案例,主要要看例子的典型性和趣味性,即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使用的是孔子误会颜回偷吃饭的历史小故事、一对夫妻因不沟通以致吃了一辈子不爱吃的软饭和锅巴和课本上的“最愚蠢的银行”的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生活工作方面,涉及师生、夫妻、同事等关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能让学生意识到,沟通原来在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3、做个活动,进一步强化目标

通过对问题的总结归纳和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基本已达到教学目标,这时再做一个活动,就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升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这门课既有用又有趣。

二、自信

自信使我们能够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会过度焦虑,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践踏他人的权利,并真诚、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喜爱、爱情、友谊、失望、烦恼、愤怒、悲伤等。要提升沟通能力,首先要学会做一个自信的人。因此自信的学习在本课程中是一个重点,我通过以下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1、明确自信的定义

对于自信,很多学生可能还不能正确的理解,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信的定义,但如果教师直接讲述定义,学生抱了轻视心理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直接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自信?”,也可以说明一个事例,让学生判断这是否是自信,最后再引出自信的定义并与自负和自卑相对比理解。

2、通过案例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明确了自信的定义之后,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比如有趣的《小老鼠变大象》的寓言故事和课本里《境由心生》的案例,这两个案例有趣有味,初听好玩,细细回味却寓意深刻。

3、通过提问了解自信的特征

可以通过:“你眼中自信的人有哪些?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透彻理解自信的内涵并且为学习培养自信的方法做准备。

4、通过活动了解自己

培养自信的前提是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课本中“猜一猜―认识自我”的活动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性格特征。然后通过另一个问题:“你自信吗?如果不自信想想不自信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同时激发学习培养自信方法的欲望,这样学习培养学习的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5、自学培养自信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培养自信的方法有很多,让学生结合上一阶段对自己的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倾听

懂得倾听的人才会获得朋友,因为你分担了他的烦恼;懂得倾听的人会更容易成功,因为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这部分笔者着重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用案例说明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爱情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首先选择英国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这样对激起他们听的欲望和说明重要性的作用都是翻倍的。然后再补充一些涉及各方面各种关系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了解别人的方式,更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智慧。

2、用活动说明倾听的障碍和原则

第一个活动:教师准备好一句话让每一组第一个同学开始一对一用悄悄话的方式依次往下传,最后一个同学将自己听到的话在全班同学面前复述。第二个活动:“公交车过了几站”的游戏。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分析领会倾听中存在的障碍和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两边分别列出“你在倾诉的时候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对方的行为”,这个活动让学生自然的就领悟了倾听中应该注意的方式方法。

四、说服

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说服和被说服构成,不是去说服,就是被说服。说服力几乎成为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沟通说服手段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和事业。因此说服力也是沟通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现提升学生说服力的目标。

1、通过案例说明说服的重要意义、说服的原则和技巧

张仪、苏秦靠“三寸不烂之舌”拜相、诸葛亮舌战群儒,通过这两个案例就可以让说服的力量震撼到学生。

2、通过活动进一步掌握说服的原则和技巧

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给一个任务,在课堂上通过表演完成这个任务,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打分,全部完成之后让同学评价并总结心得。

总之,本门课程不宜采用传统教师主导讲解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多采用针对性的提问、典型案例和有趣有用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从而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m].人民出版社,2011.

[2]邓承忠.论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2(9)317-318.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

对教师来说,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以严谨的计划作为辅助,案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需求,制订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其次,教师还应该利用案例的一些特性,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案例教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加以利用的地方.最后,为了增加教学的合理性,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

一、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所谓严谨,是指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地契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状况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应该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计划的可行性.案例教学的主要组成是一些例子,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地选择例子.所谓科学,是指这些案例应该符合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便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制订一些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四则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组成,它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学生接触这些运算方法的时候,应该首先对他们各自的含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法和减法是相对的,而乘法则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势,除法则是由乘法转变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加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师进行加法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一个苹果和另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两个苹果,这就是加法的最简单形式,这样的直观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对加法的内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上述的案例可以改变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重新定义数学课堂,并且对教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都是案例教学所带来的改变,教师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改变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水平.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性进行一些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发现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问题而言,它们之间也存在普遍的差异性.为此教师可以将其进行一些划分,根据问题的不同,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教师要解决的便是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这些主要是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得到应有感受,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带有趣味性的案例,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中,学生所面临的情况也有所差异.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做出一些改变.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择案例,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四则运算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它的内容枯燥,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为此,教师可以为它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将运算融于具体的情境中,以此改变数学课堂的氛围.对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知,从而获得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听取学生的建议

对教师来说,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毕竟是一个人的思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多样的,而且要随着教学的改变而不断调整.此外,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保证学生对教学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尝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就案例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这样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建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的建议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由于受到学习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学生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建议并不是统一的,教师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只能听取大多数学生的建议,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体会.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听取学生的建议,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作业中得出结论,发现学生的思维需求,在教学中做出合适的调整.

结语

案例教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满足学生们在教学中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案例教学的相关特点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地利用教学案例以及互动关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数学课堂的情况,选择学生的建议.在不同的时期内,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建议,并且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9):59-63.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4

   摘要: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由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旁听案例法、实习案例法五种案例教学法组成;这一教学方法反映法学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整体素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系列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过程起着推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的以上能力。

成的案例;可以是当事人有名有姓的案例,也可以是用甲、乙、丙、丁来代替主人公的案例。总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讲评案例法中的案例一定要反映、揭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这类案例可以是在改革开放情况下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有重大影响的案例,通过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以启迪和思考。讨论案例法中的案例,一定要有确实根据或证据,并能说明法学课中某一具体问题或法律规定,使学生经过讨论能得出结论性的成果旁听案例法,学生可以到法庭参加旁听,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将法庭请到学校开庭审理。学生有了一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并参观了法院如何审理案件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模拟法庭审判模拟法庭要有相对较大的课室,并按实际审判的要求进行多次排练,作好充分准备。在模拟法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5

1.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达65%。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 培养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口述2002年前几个月,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有些观点还会出乎教师的意料。这样会大大地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3. 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如在讲“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可选用贪污受贿的案例。虽官居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省委副书记,但他触犯了法律,仍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讲更具有时效性和说明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自觉纳税”时,可选用冯小刚拍摄的《甲方乙方》后纳税的正面案例和厦门特大走私案偷逃税款300亿元的反面案例。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当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事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政治课上成“故事会”。相反,应围绕所授知识点精选事例,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6

案例教学最早兴起于美国,目前为世界各国所倡导。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份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地位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这样,课堂会变得活泼、生动、快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创造性得以开发,这也正是我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线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知、情、信、意、行”教学目标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正确选择和撰写教学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归纳、推理,所以选择或撰写好的案例是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的前提。怎样才能更可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撰写教学案例呢?我们应做到“四个关注”。

1.关注教育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所以在选用或编写案例时必须考虑其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并且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弘扬正义、讴歌正义,以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

2.关注社会热点。热点问题不仅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在关注热点时,要引用能及时反映国际国内形势的案例,比如像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利比亚危机,叙利亚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教学要结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学生才会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3.关注本地性。在引用案例时,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学生在讨论中就会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关注可议性。案例教学法要求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分析、讨论,所以,所选的案例应包含一个或几个难易适中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争论,以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分析、讨论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方式多样,呈现案例——使学生整体了解感知案例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地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之中,寓“理”于“情境”之中。

教师可以在引出“主题”后,或其他适当的时机,把精选的案例以灵活的方式展示出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但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1)给学生发放教师印发的案例文字材料,让其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2)通过录音播放的方式展示案例;(3)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案例,教师或学生可以生动形象地口述出来;(4)通过多媒体制作案例动画,再现实际情景;(5)根据案例编写剧本,通过小品、角色模拟等形式展现出来;(6)利用课堂突发事件创作案例等。案例的呈现方式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只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中,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做诚信的人》时,笔者以小品的形式出示了案例:下岗工人张丽华借了一笔钱在镇上开了家鞋店。为了招揽顾客,她在店外贴了张告示,承诺以全镇最低价销售。开业之日,生意十分兴隆,一连卖出了好几双皮鞋。可是,第二天有两位顾客来反映另一家鞋店,同样牌子、型号的鞋子价格更低,只卖110元,要求她退还差价。这时,张丽华有些为难了:这一型号的鞋进价就是112元,每双她只挣了6元,退还差价岂不是要亏本了。请学生就张丽华阿姨该不该退还差价发表意见。用这种方式展示案例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打开了思路。

2.围绕案例,置疑解惑──学生独立探究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围绕案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题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难易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提炼)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太多、太密、太难,学生会无所适从,丧失思考的信心。在提问后,教师切不可不管不顾,还应做到:(1)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条件。(2)巡回检查,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生深入”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的两个基本任务,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一则案例涉及的道德规范是为人要讲信用。在案例中,讲信用与亏本之间形成了矛盾,而且店主的身份又很特殊,是个下岗工人,这就为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提供了条件。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7

经济法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等.为此,所选取的案例应具备两个特点:一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二要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精选案例、丰富教学形式、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有机融合这三种途径能够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有效途径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经济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经济法集经济知识与法律知识于一体,对于培养兼具法律和经济知识技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学好经济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适应法治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从实用角度来说,学好经济法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诸如会计证考试、会计师考试、经济师考试等各种从业资格考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经济法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为此,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往大多采用理论讲授法,尽管也能收获一定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和前者相比较而言,效果略胜一筹.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吸收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大地提高经济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地实现学习经济法的各项目标.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为此,应积极总结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经验,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深入推进案例教学法实施.

1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个舶来品,发起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哈佛大学,一经传入中国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追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又称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最初传入我国时更多地被用在医学、工商管理等领域,近年来逐步在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中开展.总结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对于经济法教学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讲授法采用满堂灌输的方式,即“填鸭式”,枯燥、单调,学生被动听课,教师主动热情,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强,而且“讲授法这一教学方法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的财经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却是不合适的”[2].案例教学法则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因其注重师生间互动、全员参与、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因此被调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案例、发表见解、开展辩论,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合作交流,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均在此过程中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满足,由此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境界.

1.2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在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多种综合能力,诸如智商、情商、知识、沟通、表达等做人、做事、做学问诸多因素.首先,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发言等形式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案情的层层展开锻炼了逻辑理性思维,提高了思辨能力.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由于既缺乏法律基础知识,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因而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更难.经济法的案例是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一个案例往往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法知识是如何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经济法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事半功倍的事情.最后,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而言是一种动态、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前搜案例、课上讨论案例、课下总结案例,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寻找答案,这一过程极大地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1.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懂法的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仅在于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沟通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是应用型人才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案例教学法为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当一个案例展示以后,学生需要通过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寻找案例所涉问题的解决之道,如此循环反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合作交流的技巧,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逐渐学会了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包容他人,采纳别人意见,慢慢地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

1.4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传统的教授法可能仅仅需要几本教科书就足够了,然而案例教学法却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成功地开展一节案例教学,除了对案例本身了如指掌外,还需要在与案例相关的前前后后程序上下功夫.案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案例教学法对于案例的挑选和使用是非常严格的.教师不仅要储备丰富的经济和法律理论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储备大量的案例材料,有能力对案例进行高质量地甄选.课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用“一碗水”满足学生所需的“一滴水”.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地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经济和法律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熟练地驾驭课堂,正确地引导和点评.这些无疑对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来说都是很大地锻炼和提升.

2案例的特点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案例教学法对于案例本身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挑剔的.这关系到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投大学生“所好”.

2.1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尴尬的现象,案例本身形象、生动,吸引人,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是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大相符,联系不密切,学生就会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要了解的知识点反而不能理解,案例讨论完以后,想要学习的知识点没有学到,反而增加了其他知识点的迷惑和不解,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教学目标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也颇受影响.因此,所选取的案例必须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与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关联紧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案例的使用要能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

2.2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对于既没有法律基础又没有社会经验的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是“高大上”,学生感到高深莫测,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与自己的生活空间距离太远,甚至排斥、拒绝、厌恶.如今的大学生多是90后,甚至00后,思想新潮,喜欢新鲜事物,对于时下流行的事物接受得快,如果选取的案例年代久远,不入时,不入世,那么就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事倍功半.然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却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很深的体会.学生普遍反映经济法“很难”“不懂”.笔者坚持长期使用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教学以后,学生反馈不错,“能明白了”“没那么难了”.例如,“美味鸡爪”“卤猪蹄”等是很多大学生喜爱的零食.可是最近关于过期冷冻“鸡爪”“猪蹄”的话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新一轮的担忧.有的冷冻食品生产日期甚至在四五年前.“美味鸡爪”的零食还敢吃吗?这样的案例一经使用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作了一期这样的节目“冻品走私大案追踪”,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在播放视频之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两个问题进入情境,“本案例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信息?”“本案例反映了怎样的法律信息?”看完视频以后,教师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慢慢地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提出疑问、寻找答案,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热烈讨论,争相发表观点,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类似这样的案例有很多,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经济法现象和事例的良好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途径

3.1精选案例,做好案例的搜集与取舍与经济法相关的案例数不胜数,如何在众多的案例中选取适合教学的、适合学生实际的,这并不容易.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业余时间做好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哪些案例可以用,哪些案例不适合用.报纸、电视、网络等都是有效的手段.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经济与法》等栏目都是非常好的案例来源.身边的事情更是很好的素材.注意选取简单的、有代表性、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耳熟能详的案例,课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商标争夺大战”案例能够使学生对于《商标法》这一节的知识较好地领会和掌握.王老吉和加多宝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饮料品牌,对于学生来说,喝哪一个品牌的饮料纯属喜好,而对于企业来说,则是关于利益、信誉、名誉甚至输赢等的大事.两个品牌为什么会“打起来”?首先,这样的案例一经使用就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状态,融入课堂气氛当中,不至于感到茫然陌生.其次,本案涉及的“王老吉”商标到底归谁所有?“王老吉”商标本是广药集团的,加多宝集团是该商标的被许可人,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巨额营销,“王老吉”商标从价值寥寥飙至千亿之巨,此时,广药集团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所有人,可否无条件收回商标许可?商标在许可使用期间因被许可人的宣传推广所产生的增值价值,应如何分配?王老吉应如何应对此次商标大战,以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可设计诸如此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针对性强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丰富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案例教学法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很多,例如课堂讨论法、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旁听庭审等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3].其中,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和旁听庭审这3种形式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值得花大力气做实做好.1)课堂讨论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课堂讨论案例环节.在讨论前教师要把问题抛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讨论,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娴熟地驾驭课堂,把控讨论的时间和方向,不能让学生跑题,离开了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收场,圆满地结束课堂讨论,完成教学目标.2)旁听庭审法.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很好的形式.相对于坐在教室里学习,学生更喜欢到户外、校外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适合学生的、典型的简单案例,能够让学生了解法律诉讼的真实过程,增加社会阅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旁听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研讨,让学生对所见、所听、所想充分发表见解,联系书本知识表达看法,教师总结点评,这样能够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旁听庭审活动,经济法课程可以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模式,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渠道,与校外实践基地搭建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内外的通力合作下努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铺平道路.3)教学模拟法庭.旁听庭审是第一步,模拟法庭是第二步.模拟法庭更能凸显人才的应用型能力.在旁听庭审活动开展以后,教师可适时组织教学模拟法庭活动.这个活动比较难以开展,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能力的大考验.但是活动一旦举办成功,会给师生带来很大的锻炼和提升.因此,无论有多么费时费力费事,都值得认真去准备、去做好.模拟法庭给学生以实践的角色,让学生通过模拟亲身经历案件诉讼,强烈的融入感和角色参与感给学生以震撼,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其中,教师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场地的选择、案例的选取、角色的分配、台词的设计、学生的辅导、过程的把控、时间的掌握和场面的维持等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辛苦付出.4)法律咨询.由于学生的知识所限,真正到社会上为老百姓进行法律咨询不太现实.但是,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法律咨询活动.这种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满足感,让学生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这同样也需要角色扮演.一些学生扮演法律工作者,一些学生扮演有法律疑难问题的人,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秩序地开展法律咨询模拟教学.当然咨询的法律知识都来源于经济法课本,不能脱离课本,天马行空,否则的话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脱离课本、脱离大纲的法律咨询活动会很不讨好,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颇受学生的欢迎.它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3案例教学法与理论讲授法有机融合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各具优势,各有千秋.案例教学法虽然灵活生动,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利用案例教学法,“正确处理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关键是一要处理好所选案例与经济法原理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案例的特殊性与原理的普遍性之间的关系”[4],而对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才能夯实基础.另外,理论讲授法能够使知识点形成系统化,有条理,有逻辑性,这也是案例教学法所不能完全实现的.因此,不能过分强调案例教学法,而忽略了理论讲授法.理论统领案例,案例支撑理论.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法因其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了师生的人才培养意识,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经济法人才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经济法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为此,教师应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完善案例教学法,以推动经济法教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淑芬.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8(4):56-57.

[2]刘晓善.财经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9(10):137-138.

[3]邓乐.浅谈案例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6):107-108.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24-01

大学公共英语听力课堂的有效教学具体是指在英语的听力课堂里,教师应当用有限的时间、物力和人力,设计并实施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特定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生关系,它是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是教师跟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多层次关系,其核心目标是促进教学跟学习的发展进步。在传统的教育教学里面,课堂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学生反而只占据了客体的位置,教师在教学时仅仅是以自身的感受及体验作为依据,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弃之不顾,这样必定造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对在大学公共英语听力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例如,在听力录音播放结束之后,教师不能一味地占据主体地位而直接公布正确答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答题时间,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仔细答题,并跟学生一起努力,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同时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合理扮演自己引导者及指导者的角色。

二、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在大学公共英语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里面,学生通常是对听不感兴趣的,于是听力训练也变得低效甚至是无效。而导致课堂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构建起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进行大学公共英语的听力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构建起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听”的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听、想听。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促进学生对于成功的体验,持续加强学生在“听英语”方面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地理位置”这一听力主题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出一幅地图,并在地图上标注一个地理位置向学生提问,要学生用英语说出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具体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运用英语说出多种不同的路线,从而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一来,通过语言情境就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听与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再播放相关的听力材料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先提问让学生回答,然后再给出答案,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赞扬,回答不正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需要多多鼓励,增加他们的信心,促使有效教学的目标得到实现。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听力材料的使用方式上做出创新,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如默看(silentviewing),不放音,指播放画面录像,学生看完之后要对录像中的语言进行揣度,之后再音、像一起放,督促学生验证自己的揣度是否准确,以此来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结合“听”与“说”的训练

我们都知道,听跟说是分不开的,不会说必然是没有听明白,而没有听懂必然也说不出来,因而大学公共英语的课堂听力教学不仅仅要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还要有效结合说,双管齐下锻炼学生的能力。当下,大多数的大学公共英语的听力课堂都设置在专门的语言实验室里。在实验室里,语言的实验设备是比较先进的,教师应当对这些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环节,加强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例如,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讨论自己所听到的短文来实现听与说的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听力教学。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进行默写,这些内容可以是简短的语句,可以是一些故事的片断,还可以是听一段话然后写出文章的摘要,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一边听一边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感知英语语句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听力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并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大学公共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认真对待听力教学,从思想上、观念上重视听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更新教育理念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根据听力教材的不同而选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升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听力课堂上,教师不能从始至终都只是讲授,否则学生的学习将变得十分被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听力课堂教学,结合讲授的方法开展听力教学;教师还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法跟探究学习法,丰富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听力教学有效。

五、加强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

对于大学公共英语来说,其听力教学有效的最终表现就是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的提高。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不仅仅需要大量的练习,还需要学生自主掌握一定程度的听力技巧。在传统的教学里面,大学英语听力教室知识重视讲解听力材料的内容,通常的方式就是给学生播放录音,然后公布正确答案,忽视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听力技巧主要包括情感、记忆、自我监控、选择要点、预测答案、推理答案等。因此,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要有机结合听力理论知识的学习跟听力技巧的锻炼。

例如,在教学《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l)第10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要为学生多多提供跟澳大利亚名胜相关的照片,尤其是跟本单元的听力内容有关的图片要多准备一些,促使学生在了解所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预测并推理,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依据推断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听之前大致了解即将听到的内容,提高学生听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听力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为学生减轻负担,用最少的时间、物力、人力获取最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加轻松地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大学公共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敢于创新、实践,开发出更多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容轶愚.大学公共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10,(10).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9

一倾听是一种关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广大的教师已经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思维,去倾听他们心中的想法,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聪”现象。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题:“每个小筐可装50千克的苹果,每个大筐可装70千克的苹果,现有400千克的苹果,用哪种筐比较合适?”有位学生立刻站起来回答:“老师,我觉得用大筐装也行……”话还没说完,就被该教师打断了:“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接着全班异口同声:“不同意。”接下来的课,这位同学再也没举过手。出于好奇,课下,笔者找到这位同学,想听听他为什么这样想。他的答案令笔者耳目一新:“400千克的苹果用大筐装只要6个就够了,比小筐少了2个,我家也有卖筐,大筐和小筐的价格差不多。”多好的想法呀!笔者当时就想,如果这位教师能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请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说不定这堂课就因此亮起来。

我们可曾这样反思自己,在教师滔滔不绝的教导中,学生自己的理解根本就没有表达的机会,久而久之,再有想法的头脑也会变得僵化,也因此也不知失去了多少真正读懂学生的机会。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学生。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注,是在心灵上给予他们丰厚的精神馈赠。

二学会倾听学生的灵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流的机会而真正变成了学困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展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当认真倾听不同层次的学生传达不同层次的信息,并加以引导,使学生都有信心,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这一知识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做一个正方体。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于是学生纷纷动手做起来。但是,不一会儿,学生就纷纷举起小手,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怎么也搭不起来呢?”“我们这个怎么看都不像正方体?”教师及时引导:“我想听听你们对这两个问题的想法,小组讨论一下。”有了教师的激励,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我们只有11根小棒,老师您再给我1根就可以搭了。有的说:我们虽然有12根小棒,但长短不一,所以搭的正方体很不标准。另有学生补充道:“要搭一个标准的正方体,第一,要有12条棱;第二,12条棱要一样长。”

是什么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呢?是教师的倾听,是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课堂上,学生是灵动的,教师也是灵动的。从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倾听,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积极进行,学生的灵动就是潜在的智慧的闪现。

三倾听,课堂有不曾预约的精彩

现代的课堂强调动态生成,教师在倾听学生各种意见的基础上,应挖掘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让学生的经验也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这样的课堂会很精彩。

听说法教学案例篇10

1.学生理论知识深度不够

单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案例分析效果是不明显的。教师案例选择时,会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的广度进行分析,学生对法律学习的深度不够,很多时候难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在案例分析时,抓不住深入点,对于观点不知从何入手,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2.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矛盾

经济法案例中会涉及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在课堂上要进行理论的讲解,传授知识。但不得不承认有些知识是很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不喜欢听。在知识和趣味的平衡中,如果过于强调趣味,而降低知识性,则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在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矛盾中,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严格要求和放松要求的矛盾

大学是一个以自觉学习为主的地方,老师不会再像中小学时候一样对学生多加管理和督促。没有监督,学生学习态度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课堂上纪律太过严格。学生不能交谈。结果就是课堂气氛低沉。这与大学自由和自主的学习管理不相符。但如果管理放松,学生各干各事,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下降。

二、传统案例教学法中问题的对策

1.利用网络多媒体案例教学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已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经济法教学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搭建平台,帮助案例教学。老师依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课件;视听以及录像资料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现,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增加了案例讲解的实践性和生动性。形象、直观的教学,其说服力和影响力是传统案例分析难以比拟的。

2.课堂案例立体教学

课堂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其他经济学教学的基础。传统案例教学是在老师讲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经济法知识的讲授与案例分析教学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做到交融互补。但常常课堂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准备都不够充分,常常是教师占主导、唱主角,讨论也只是走个形式,学生只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立体案例教学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师生之间可以很好地互动和交流。经济法案例立体教学的重点是怎样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明确,在案例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并重的,甚至学生比老师更重要。案例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独占课堂的情况,做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做好“启发”“点拨”“引导”的角色,坚决反对把案例教学变成教师展示案例、分析案例、质疑案例、表现自己的舞台。

3.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法,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案件审理,学生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旁听的最好是典型性的疑难案例。旁听庭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自了解诉讼案件的具体程序,各个审理阶段是怎样链接的;经济法基本理论是怎样在诉讼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法官在庭审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主导作用;各个诉讼者在诉讼中的地位是如何体现的。观摩庭审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教师点评总结,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分析的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