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十篇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十篇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4:36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1

方法以及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模式;选择;方案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

1、办学模式多元化、综合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量上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于是,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特色,找寻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2、长远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校园管理

大学是一个创造知识和追求真理的地方,校园管理要站在大学总体定位、构想和布局特性的基础上。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促成匹配学校人文精神的整体环境,保证校园整体的长期性、稳定性,形成具有丰富时间性的空间并保持长期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让校园规划和管理具有灵活性,能根据学校的变化进行微调,既可充分利用具有限定使用年限的设施,又可以预留足够的空地,以便将来随着校园发展的需求,局部性地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或者增建。与此同时,必须努力保持需求平衡并妥善运营还没有形成固定化利用形态的设施。

3、开放的空间构架

大学是教授、专家、学者和学生等自由交流的场所,具有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大学之间的联合和大学内的学习互助比较频繁。在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中,既要有“整体”性的理念,体现严谨性和统一性,又要能透视“内部”的建筑物等,形成进出方便的空间构架。同时,要设置公共空地,即开放空间。这样的开放空间不但可以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促进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也可以作为人群休息活动的场所。我们所指的开放空间不仅仅是绿地、广场、运动场等一系列可以供人群活动的外部空间,也包括研究室、图书馆等建筑物内部的开放空间,甚至还可以链接到大学外部的开放网络。在这样的开放的空间环境下,不同立场、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跨越专业的界限,共同来营造一个聚集着不同类型的人群的空间。同时建筑物的标识也很重要,应根据已确定的学校品牌定位及宣传主题,进行品牌宣传的首层设计,即Vi设计。简而言之,Vi设计就是对外宣传主色调的确定,决定着品牌宣传的第一直观视觉效果,是学校品牌对外宣传的第一感官,必须高度符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及自身办学特色,形成耳目一新、独具一格的宣传效果。

二、大学校园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1、大学校园新理念

整体化即强调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提倡从整体校园范畴研究最适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规划模式。在理论层面,整体设计视大学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具体到方法论.整体设计既强调各专业(规划、景观、建筑)的整合.也强调多学科(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的文叉渗透与相互促进。从实践角度讲,整体化校园规划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对功能分区、文通流线、绿地景观等的规划均须依据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对建筑群体的轮脚造型、外部空间形态.环境氛围的整体把握以营造丰宫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空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

2、生态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是当今建筑与规划设计发展的大方向.校园规划应以薄,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强调营造缘色校园还,注孟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问题。以校园绿化环境的曹造为例一方面要对荃地中的自然山地.河流湖沼等原有生态环境采取以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功能分区建构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布局。另一方面.也要,视人工生态绿化的规划.使人工与自然环境触合渗透相得益彰.校园规划应该根据校方提出的建筑面积要求.规定合理容积率和绿化率.并严格贯彻执行.最终为校园营造出山水相映绿树成阴鸟语花香、优美而健康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

3、地域化

地域化强调综合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与文化氛围.首先.规大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如何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且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非常必要。创新是现代大学提出的第四个功能,所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大学办学的根本宗旨,也顺应了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划应要充分考虑攀地内部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特征和城市背景.针对其特点进行结构布局。其次应注地域文化。

4、人文化

人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在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并薄,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既能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又能激发文流创造的空间和场所.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环境育人.1视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创造及优化.建构多层次的交往场所:依据尺度人性化、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等原则组织多个文往空间及校园教学中心区的公共空间。

5、场所化

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知识讨论的空间环境在校园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校园中创造这样的信息环境:老师与学生可以不期而遇,坐下来讨论学术问题,使创意在讨论与交流中迸发,课内课外学生均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校园交往的空间往往是多层次的。先是室外多层次的公共的绿化平台,再至室内外的小尺度过渡空间,最后到具有较强领域性的室内空间,形成了多层次互相渗透的交往空间。校园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尊重自然环境,使校园建筑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心情愉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通常把校园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一是规划校园中心区域设计,以水系原貌、自然山水景、人文景观为主,以小广场、活动中心、人行步道为辅,人们可以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群体组团设计,包括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已有建筑数目、水文景观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次改造;三是在建筑物内部设计,应该适当地增加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绿化廊道、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绿化平台等。这样将三大部分成为有机整体,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三、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早期现代校园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群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形成严整的轴线关系广场四周柱廊相连,图书馆或其他主导建筑位于轴线一端。对传统中心广场布局的优化,现代校园强调人性化空间。因而可以摒弃早期校园中心广场规划布局中严谨的轴线关系,冷漠感和非人的尺度,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以及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不仅仅供大型集会,且供平时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有美好的物质环境组成,应使其结合得相得益彰,富有整体和统一性。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正是这各种的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总体印象,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最常用的词语,表现图成为建筑设计时表达意向最常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暂时把关注的静止的建筑转变为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的活动。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将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2

abstract:thispapercarriesoutthein-depthanalysisfromfiveaspectsoftheimportanceofcampusplanningdesign,preparationmethodsandsteps,theshortcomingsofthecurrent,thetourismlandscape,andputsforwardthefundamentalconstructionofthecampusplanningdesignandapplicationoflandscape,andthetrialistictheoryoftourismplanninganddesigntoimprov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construction.

关键词:校园建设;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三元论;检测指标

Keywords:campusconstruction;planninganddesign;ecologicalenvironment;trialistictheory;testindex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212-02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招生人数规模激增,原有基本建设基础设施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科研要求,高等学校校园的长期规划、“五年规划”需调整修订完善。校园规划设计有别于其他建筑规划设计,是一项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综合性的建筑创作,它涉及建筑、艺术、经济、地理、园林、环保和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内容,其自身特点是各种配套城市基础建设实施需齐全,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小城镇建设标准。新校区如何建设?老校区如何扩建和改建?以及新老校区功能划分区衔接等重要课题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这就涉及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1校园总体规划设计重要性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在高校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其反映了办学的方向,学校发展规模和建设模式,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体现学校建设的综合布局,展示学校发展的前景,是指导学校建设的纲领和蓝图,要建设一所既符合现代化又有传统历史特色要求的高等学校必须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

1.1校园总体规划是办学的基础工程,也是百年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规范性总体建设纲要文件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筑和绿化工程两部分,两者要空间上兼顾、和谐,是奠定学校景观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建筑与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并进,建筑物从单一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发展,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留有绿化发展提升空间的余地。其原因校园建设的好坏衡量标准,一是看其校园建筑物的布局、造型、层次、使用功能、外部色调和内部装饰。二是看校园自然环境利用和绿化设计。两者相互关系,绿化设计装饰衬托建筑物,使建筑物平面布置、外形轮廓同园林绿化在空间构图上融为一体,从线条、色彩、造型上改善丰富建筑物的外形,增加建筑艺术魅力。

1.2校园规划设计是人文环境、建筑空间及自然环境三者有机融合,建设做到事前科学规划事中细致微调事后生态和谐,为师生营造一个学习生活优美的环境保证校园规划设计是各个高校依据学校的历史、专业特色、地理环境、特有文化等形成独特的特征,建设规划设计理念中坚持以人为本,从自然生态性、公共资源开放性、文化性、历史性、(自然地貌、空间分布、生态系统三方面)多样性、方向性和识别性考虑,才能建成一个符合当代大学发展的优美校园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好的环境影响人的产生好心情,激发自豪感、积极心态及向美好方向发展的上进心。

2高校校园建设中存在不足

由于历史、建设资金、人为等诸多的因素,一些高校老校区没有总体规划,或虽有也是简单的总体规划,以主要领导的决策为主,随意性大,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既定计划实施。

2.1校园建设中存在不足问题具体体现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中选址不合理;总体布局混乱,功能分区不明确;主要建筑不齐全,配套设施没有跟进;管网系统零乱;人行道与车行道布置不科学不系统;绿化容积率少;未考虑学校的发展建设预留用地等。

2.2校园建设中产生存在不足的原因产生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如建设土地不足、基建投资不够、未按标准设计建设单体建筑物等以及不满足《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等指标要求;二是主观因素,部分领导的“长官意志”任意改变,缺乏对整体规划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3如何编制好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为了确保编制好总体规划和搞好校园建设,高等院校应设立规划处或校园五年规划编制委员会承担校园规划建设的权力机构,由党委领导下校长责任制直管实施。

3.1编制好校园规划建设的前提编制委员会主要解决好校园定位、校园功能、校园格局、历史文物、校园的发展;保护和利用地形;细化校园规划的不断完善和修改以及主要校领导与校园规划建设的职责责任等问题。

3.2学校校园总体规划产生的程序校园规划设计通常产生的五步骤依次是:确定办学方向;确立专业设置;确定学校发展规模;确定学校机构和编制;修订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含基建、绿化等)。

3.3制定校园规划的工作方法真正好的校园规划,一定要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富有创新精神,形成独特的特色,这就需要充分研究和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外加好的工作方法。制定规划的工作方法:一是编制委员会讨论,明确方向原则,提供设计依据,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设计;二是动员全校师生群策全力,反复征集意见(注重新的思路、不同意见),修改完善方案,提交校党政会议讨论以及职代会表决;三是借助社会编制规划设计专业中间机构(如规划设计研究院),把控国家法规、技术参数等参考依据咨询作用;四是定稿后形成文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如需改变职代会表决。

3.4收集整编校园规划基础技术资料编制委员把规划分为总规划、专项规划、二级单位规划三类。各级各类人员搜集相关层面的基本资料,汇总研讨分析,需详细掌握以下资料:①住建局的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学校拟建区域位置图,并标有建筑红线和学校坐标位置的学校规划图。②土地局审批的用地范围及其附近的地形图。③学校拟建用地区域及其附近的学校和周边的建筑物的现状情况。④学校拟建区域附近的给排水、供电、采暖等管线埋设情况及引入接线位置、标高、管径、材质等。⑤学校拟建区域原有道路断面及路面标高。⑥本地的自然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勘探等资料。⑦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职员工(包括家属)的全部人员结构组成情况。⑧本地区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建设标准对公共(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建筑层数、建筑密度、用地指标的规定。

3.5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实施的程序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实施的程序依次分为六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搜集上述3.4中有关资料。二是计算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规划好的学校发展各类学生、教职工总人数,确定学制和办多少个院系、专业;计算人口总数;计算各类用房和用地面积。三是规划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校区功能划分,各类建筑物、绿化、基础设施、运动场等的布置图,即总体规划图、总体规划模型。四是主要技术指标复核阶段。包括用地平衡、计算方法(或技术)、经济指标。五是上报审核阶段,编写总体规划任务总说明,编制总体规划总投资,编制招生、各类用房表格和编写基本建设单项工程计划任务书等。六是制作总体规划立体沙模型,依据年度投资计划,逐年分批实施。

4校园规划设计采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等主要场所,也是知识的神圣殿堂。同时,规划建设的经典或名校校园环境,也能带来旅游产业,譬如,清华、北大等校园。这就要求总体规划运用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知识,创造令人优美的学习和心旷神怡的景观环境,同时提供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场所,做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1校园规划建设与景观旅游设计的三元结合中国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无论项目大小,全面到位的规划设计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基本核心的三元。这是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人文景观的需要,具体体现在规划设计实践层面、重点、阶段、支持专业等方面,两者能有机结合可以寻求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更好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

4.2景观旅游设计的三元在校园规划建设的理论应用校园景观、旅游、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势在必行,先行的高校取得的效益可观。校园规划设计者应坚持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做到“环保生态是前提,景观形态是基础,旅游经济是龙头”这一基本原则,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调整。具体规划设计中运用支持学科领域是旅游经济学、景观园林学(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生态学;分为发展、总体、详细三阶段,校区、分校、景点三个层面,资源(区域上)、布局(总体上)、选择(景点与项目策划)三个重点,策划、规划设计、管理的全过程。

5校园规划设计应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的案例

5.1某大学校园概况某大学位于陕西,历史悠久,地处黄土高原,政治上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校园规划建设一直比较落后。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人才和招收优质的生源,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研等综合实力。

5.2应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前后对比该校新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的办学现状不足,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重新定位办学思路,运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后对校园规划建设,其各项检测指标有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表1。

5.3对策(建议)可行性分析通过表1中校园事业规划评估检测指标数据对比均提升率达50%以上,可见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在校园规划设施后期能有效地提升高校经济和社会效益。

6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校园基本建设规划设计编制的方法步骤的分析可以知道,要创造一个富有文化气氛、令人有亲切感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满足功能及景观、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的要求前提下,同时给大学后期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规划设计中应借鉴景观设计的三元理论,弥补现有校园环境建设中生态、景观占有的比重不足,更重要的是相应了国家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也把学校校园建成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国焕,张元亮.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刘滨谊,等.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汪宇,唐幸生.谈谈校园的规划和设计问题[J].高等教育学报,1987(08).

[4]高德元.北京联合大学工学院校园规划设计浅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06):110-114.

[5]袁川.现代校园总体规划构想[J].上海高教研究,1997(07):38-40.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3

关键词:校区建设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绿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参加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一个健康优美的校园能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缓解压力、增益身心还可以起到启迪思维、激发灵感与热情、陶冶情操的作用。创建和营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尊重地域环境以及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景观环境,避免千校一面的单调乏味局面,是新时期学校校园规划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天桃实验学校景观项目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九曲湾新城嘉和城内,项目距市中心20km,是嘉和城内配套的义务教育学校。天桃实验学校在整个地块玫瑰庄园风格下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写一曲爱丁堡风笛之歌。该项目地块道路两侧存在旧民居,地块东部与北部有河流绕过,风景独特,小区干道穿梭其中,交通便利,环境优良。

1.校园景观结构的构成

1.1多样的自然景观

多样的自然景观是指校区的建设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风貌特征,如草木植被、水流湖泊、地形地貌等。这些构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校园景观的设计效果,同时,也孕育校园环境自身的特色。自然界所提供的河湖林木等地形地貌常常成为选择校址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校园的选址环境,一旦校址的确定,才能进一步因地制宜,根据地形、风向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1.2多彩的人文景观

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形成了璀璨的人文艺术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观。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科学、历史、艺术的概括并通过景观形态,色彩、以及整体构成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有形的诸如建筑、雕塑小品等具有实用功能的构筑物,是人文因素中较直观的部分,是设计过程中容易利用的因素,又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性的富有精神功能的要素,如校园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一个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历史痕迹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校园景观应该具备学校所追求的文化内涵,体现该校园的文化特点,蕴涵文化的校园景观将会很好的提升院校的形象和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景观之中,每天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校园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师生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1.3复杂的社会因素

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主要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在时刻影响着校区的规划建设。政治因素对校园的规划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学校校园不仅是单纯的教学场所,更是一部政治的传播工具。政治在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越了教育的需求作用。学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必然与政治息息相关,古今中外盖没如此。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就是政治与宗教的传播工具,我国在古代,学校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近代产生的教会学校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地区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校园建设,因为景观各组成部分投入资金不同,而最终的景观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表现在材料及设施的标准等方面,而校园建设作为社会投资反过来会促进该地区的综合发展。

2.校区景观布局模式分析

校区景观布局是校园群体组织的灵魂,对校园规划的成功与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校园规划布局类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除了传统的规划模式外,规划师在校园规划实践中,已总结出了多种多样的校园发展规划类型,如环形、院落形、网格形、带形、自由形、综合形等等。无论选择哪种类型,都要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灵魂和内涵。

2.1植物配置凸出地域因素

植物的配置是校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植物配置应当凸显出当地区域特色。植物配置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都是利用本身的色、香、形态等营造景观形态,其丰富多彩的植物物种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植物景观的塑造在校园规划中往往受到很大的重视。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下植物景观呈现的形态特征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植物景观是表达地方特色的最重要的景观因素。另外,本土的树种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下形成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本区域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对于引进的外来植物,一般会“水土不服”而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且相对来说由于运输费用等成本有所提高,尽量选择本土植物,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植物配置来强化地域特色。

2.2营造精彩的水体景观

水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使校园景观面貌生动活泼的主要因素,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同时,水也是灵性与智慧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说,因此,水与人类知识最高殿堂的学校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朱自清笔下清华学校的河塘月色,北京学校的未名湖等,都成为学校标志性的景观。不仅在我国,欧美许多古老校园也和水体密不可分,如哈佛学校与查尔斯河,剑桥学校与剑桥等。水与气候、植被等因素相互作用会形成千姿百态的景观效果,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的功能。水的可流动性赋予水以灵性与智慧,优美的水景可以给校园带来生机与活力。

2.3创造特色的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包括社会、艺术与历史要素,是校园景观中最具特色的要素,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校园精神。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学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其他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其校园空间不仅要蕴涵着浓厚的审美价值,更应充满浓郁的人文情境。现代学校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研究、传承、融合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学校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学校的崇高使命。

3.校区木本植物配置

校区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园绿化可以改善学校生态环境,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并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1校区植物规划应系统分析

校区的植物配置不能单独出来考虑,应该与学校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等众多规划互为基础和限制。校园绿化应该全方位规划、设计、构建,追求整体优化与总体和谐的目标。从天桃学校的整体上分析,学校的绿化形式以规整式设计为主,通过模拟和再现英伦花园的典型模式,打造庄重、典雅、安静、舒适的校园环境。与功能分区的划分情况一致,将学校划分为五大植物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的性质和用途,进而选定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别为:入口迎宾区、学习区、师生互动区、办公区和运动健身区。现代学校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和封闭的小社会,而是更强调系统开放性,更加立足与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多地资源共享。

3.2从教学和造景需要出发,选择多样的植物

校园内的植物是生物教学的活标本,并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为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条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这种需要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科属代表性植物,并尽可能使植物品种丰富多样。校区内园林绿化主要是依靠树木、花卉和草坪,而树木(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是结构的主体。评定一所校园绿化的好坏,主要视其树木的数量和质量,树木数量的多少和好坏是校园绿化的关键,因此校园绿化的树种不但要有相当数量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品种。

3.3校区植物配置应科学合理

校区内种植的植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存、生长依然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植物群落作为校园绿化的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的植物景观是现代绿化发展的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是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理智地审视景观,追求经济、景观和生态复合效益才一是最佳选择。在天桃实验学校嘉和城校区的规划中,首先依据生态学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按照“生态优先”的思想进行。生态规划就是充分尊重利用现有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特征,重视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植被类型及植物生态习性等,维持生态平衡,使校园绿化生态系统逐步接近自然生态系统。其次,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构建稳定复层的生态群落,实现科学依据上理性的绿化规划与植物配置设计。

3.4校区植物配置应体现文化特征

归根结底,校园仍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校园绿化建设中体现文化特征是一个深奥课题,把这个课题做好不仅关系到提并绿化高品味的人文景观品质,也关系到学校作为高等学府的校园文化的底蕴与基质构成,反映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发展的意识能动力。天桃实验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以此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反映广大师生的核心价值和共同精神追求。在校园绿化规划中既要从区域文化定位,设计不同地域景观,表达地域文化特征,更应设计展现学校性质的园林意境景观,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鸿葆.当代学校校园个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硕士论文,2007

[2]张海霞.南京市学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学校硕士论文,2006

[3]张建伟.学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4

关键词:校园;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89-01

一、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①。高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老学府”,其魅力来源于校园绵长的文脉,它不仅是校园发展的根基,更对社会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贡献。因此,单纯地依靠校史馆,依靠图文信息来保留校园文脉是远远不够的,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挖掘校园文化的闪光点、使其融入校园景观中,潜移默化影响师生,这样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②。

与此同时,在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误区:片面地追求校区风格的统一,认为没有看到老房子,就是没有继承校园的历史文化。其实不然,就如美国常春藤高校联盟规定校园建筑外墙必须采用与原有环境相协调的红砖材料,以保证新老建筑的和谐统一,在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中,对原有校园元素的提炼应用就是对校园文化延展的有力手法。同样地,文化雕塑、老校区里能够突显校园历史文化的特色植物,都可以达到历史传承的作用。

从制度文明角度出发,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单单表现在校园规划设计上,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活动层面,将具有高校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校园活动传承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

二、景观的可参与性

高校新校区是新时代高校改革的产物,当我们感慨于新校区的大规模、大尺度建设同时,也常常感受到校园凝聚力的虚弱。宏伟广阔的校园弱化了高校的文化气息,弱化了校园环境的人性感知,也深深影响了师生的使用。

盲目追求国际化校园环境,在规划设计上未结合实际而照搬国外优秀案例是我国校园设计的常见误区。草坪空地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设大草坪,而实际上,草坪除了观赏价值,在使用情况上并不尽如人意。东方学子因其内敛的性格特征,并不适应在宽敞的公众场合随性玩乐,相较之下,廊架、石柱等可坐依靠、有一定隐蔽性的空间更适用于东方校园。

场地归属感也是影响景观可参与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依托不同学院教学楼而设的草地、广场等,很自然地被学院学生列为“为我所用的空间”;为学生活动而建设的学生广场,因规划设计时赋予具体的意义,在后期使用中也自然地为学生所接受。

三、生态校园原则

良好的学习氛围离不开景致宜人的校园环境,生态原则是营造最佳校园环境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现代校园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而植物的种植和配置是生态校园的基础,把握校园植物配置的意向和特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同时,在景观布局上,应充分考虑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寄情于片段的心理需求,依据学生的审美习惯,赋予校园文化内涵。庄重严谨的校园设计固然可以体现学术氛围,但太过于严肃的校园无法让学生有代入感,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典型特征,而现代化的高校校园同样可以在景观布置上借鉴园林手法,设置盘旋的游步道、乔灌木、地被花卉、水体廊道等,利用植物和小品的姿态与色彩可以打破校园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活跃空间,为校园增添斑斓与趣味。

四、规划设计的前瞻性

老校区常常因为历史原因,受到园内布局和周遭建筑的限制而不得扩建重组,因此,新时代的校园规划应有适当的弹性,为将来的教学需要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这些预留空间的短期使用,或作休闲娱乐公共空间,或设移动展厅,作为教学的辅助用地,供师生交流使用。

严格意义上的功能分区常常与现实使用有一定的矛盾。功能分区的精准有序和人活动的随意无序,造成规划设计在后期使用上有一定的偏差,因此,组团式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设置学生活动空间、教学空间、生活社区等,一方面减少了人流的冲击,另一方面使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方便空间使用,同时,给了空间足够的灵活性,使规划设计对不可预见的未来有了更强的适应能力。

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是前瞻性的重要表现。合理利用、规划原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植被资,创造风格独特的校园环境景观,是校园设计对历史环境的尊重,也是生态校园的基础原则,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的校园环境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总结: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建筑的设计,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平面规划,它应是人――建筑――环境的整体范畴。校园规划设计因其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在校园与城市共生的时代,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讨论校园规划与设计,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注景观的可参与性和校园生态原则,用前瞻的眼观看待规划设计,使学生在校园环境大课堂中感受文明进步,体会美育德教,或许,这才是校园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和价值所在。

注释: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5

关键词:校区设计;建筑设计;生态环境;校园空间组织

1项目概况

本新校区的整个校区教学用地约3.9h㎡,另有与该市体育中心共用体育场,室外球场面积约3.8h㎡。该新校区建设内容有一期的5层教学楼,其建筑面积为5500㎡;6层学生宿舍,其建筑面积为5600㎡;2层食堂,其建筑面积为2400㎡;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3000㎡;此外,还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目前本校区在校师生约1200人。

2校区建筑规划方案比较分析

一名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并能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建筑方案确定过程中,会因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需要修改设计,最终的修改方案会与原先最早的方案,也就是中标时的方案肯定有所不同。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业主的因素、施工方的因素、勘察设计的因素,有些不是设计师能够决定的,需要与业主、施工方、监理等一起协商,而有些是设计师未能领会建设单位的意图而造成方案修改,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投标的过程的方案是根据招标书里面的任务而设计的,在中标后进入实际施工阶段,会发现和原先的想法有所不同,就会修改方案。经过几次方案的对比,以及通过结合该校区的地形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因素,最终本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选择了以下的风貌方案(见图1)。

图1学生宿舍透视图

2.1建筑方案的设计理念

鉴于本校区坐落于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县城,能够用来作为建设用地的平整场地较少,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如何将较高容量的建筑组群合理的布置在有限的地形内,这就需要我们将建筑与环境放在一起就行比较、互相对话,将其充分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将建筑、山地、人之间的关系充分的理解,结合校园规划设计可以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成是“学校”与“求学之路”,将建筑与人的关系看成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人在通过道路等交通组织中产生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2校区规划布局设计

结合以上所分析的建筑规划考虑,本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如下:

1)整个新校园规划由教学区、生活后勤区、运动区组成。校区规划将操场设置于用地东侧,将校区学生体育用地与某山下规划中的体育中心通过过街天桥连为一体,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节约用地。学校的后勤与宿舍区位于校区的中部,学生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去锻炼都能通过便捷的流线很方便的到达;并且能够通过后勤区来隔开体育活动区的噪音,为教学区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学区位于校区东侧,靠近河边,环境优美静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区内车辆流线充分考虑了在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校园入口设有停车场,食堂后勤也开有专用出入口和停车位,做到了人车分流;校区内其他各个建筑在设计上考虑了火灾时消防车的通行。

2)充分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原因,学校建设不大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设计中将整体规划与分期建设相结合是比较接近实际工程的。其中,一期建设教学楼(建筑面积5500㎡,5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600㎡,6层),食堂(建筑面积2400㎡,2层);一期建设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再进行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建造,并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在规划设计的考虑上,仅一期完工就可满足了学校教学及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能够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学校形象,给人完整和整体的感觉。这样,校园建设扩张有序,自然生长,使校园空间上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衍生关系。

3)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3校区空间组织设计

在本校区的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校园在泗水河旁,同时考虑了该校区所处山的位置以及走势之后,才确定校园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以山水、树林结合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了自然要素,将校园空间塑造成绿色花园,创造具有自然美的校园环境。

关于现代校园建筑,教学功能是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在此功能外,交流空间、自然风格应重要考虑。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形体的虚实结合,利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连廊关系,形成开敞贯通的空间结构,通透的建筑形式与当地地域气候相适应,充分营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学校建筑空间。如在校内单体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区入口留有一个前广场,并以一期教学楼作为校区入口广场正对的主楼,使学校能在一期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面貌;二期实训楼两两相对形成教学区后部的一个小的中心,并连成景观轴线于宿舍大门相对,提升了校区的环境品质。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过街天桥的连接,形成了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建筑体群以五六层体量为主,立面造型采用了传统坡顶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设计手法。

4校区环境景观设计

生活在优良的校园环境的学生,有着心旷神怡、陶冶情操的感觉,同时可以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舒适的空间和场所,本工程新校区的绿地率达到了35%,不仅可以为师生观赏,也可为其提供舒适学习、生活环境,使其感受到校园环境的舒适。

本校区的景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与城市大景观的呼应和校园内部空间序列的营造。新校区紧靠河道,北临城市干道,建筑群处在商品开发区的包围中,拥有开阔的运动场和绿地,相对于密集的开发区的楼群开敞,形成了空间上的过渡。处在校园正门,通过东西走向且布满绿地的道路可以方便的通过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形成了高效而又现代的空间组合,可以自由交往。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外部设计;发展;建设规划

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认为,校园规划设计和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的性质是一样的。判断一个校园规划方案的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验证其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有专家研究指出,一些校园户外活动对于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的时候,学习效果甚至要超过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良好的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是有效整合学校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探究新形势下校园外部空间规划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外部空间规划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1.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学角度分析

近代对于城市外部形态学的研究起源于对“图-底”关系的研究与思考,这对于当代城市设计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即在设计之初就开始关注虚体空间形态的设计以及如何促成虚体空间特征的形成,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空间虚体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研究空间实体之间的线性关系的整体性,在建筑实体与外部空间规划之前,强调外部空间设计中动线与连接体之间的重要性。现代规划理论指出,基地的边界线、建筑实体的外部轮廓以及轴线或边缘建筑物等共同组成了空间影响因子,而这些因子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连接系统。这个连接系统的整体性与合理性思考是未来建筑规划理论的发展重点,也是建筑设计师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2.城市外部空间的行为学角度分析

场所意识与环境意识理论表明,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认知已经从原来的物质层面逐渐向精神层面过渡。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神文化的挖掘上。这就促进了建筑规划理论与其他人文学学理论的有机结合,给城市建筑规划的发展赋予了新的生机。这一变化的直接体现就是20世纪60年代环境行为学的兴起,社会学家将人类行为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注重探究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环境行为学的出现,改变了建筑设计师的规划理念与思考重点,指导他们从人类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出发,创造了人性化的空间,其研究成果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校园外部空间环境规划设计

校园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具有本质上的相同性,即从人性化和整体化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和教师们提供一个优美的、合理的、适宜个人发展的外部空间环境。这是未来校园整体规划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各大高校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校园环境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发生在户外的自发性和社会性的行为,因此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就是为户外活动的发生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1.校园外部环境的构成要素

(1)场所

所谓场所就是校园内学生与教师集中活动的区域,这些场所满足以下两个特征:不同的场所需要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用以表达校园整体空间布局的延续性;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场所需要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营造不同的气氛,用来满足学生和教师学习交流活动多样性的需求。综合起来讲,校园场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开放的绿色空间绿色开放空间是人工或自然形成的绿色植被集中覆盖的区域,这里有大面积的草坪或山坡、清澈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树木等,给学生们放松心情和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绿色空间的建设是校园个整体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规划者来说,应该从景观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综合考虑绿色植被的类型、位置和搭配方式等,这将对场所设计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广场广场也是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职能和规模不同,可以分为礼仪性广场、集会性广场以及娱乐性广场等,这些广场的造型设计以及职能选择等往往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属性以及学校发展需要等。许多高校新校区的前区设计中,校方往往要求在校前区设置一个礼仪性的广场,用于举行升旗仪式、开学典礼等。位于校区主干道上或是主干道旁,设计风格应该宽敞、明亮,并把握好规模建设尺度。兰州大学校园前的圆形广场就是一个结合了周围建筑风格以及山川、绿化等自然人文景观的生动场所,如图1、图2所示:

(2)院落结构

院落结构由建筑物以及周围的建筑元素(院墙、柱等)等共同组成,为学生和教师们提供了最便捷的室外活动空间。在实际设计环节可以将教学楼群、实验楼群等建设成多层楼群围合成大小不同的院落结构的形式。在实现了基本功能的同时,兼顾了美学和合理性的设计原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在学习和工作间隙休息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2.校园建筑要素之间的连接体

连接体是将校园各建筑要素组合成为有机整体的关键因素,具有连接作用、现行的空间形态两种特征。校园整体规划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对“线性”元素的探讨,包括街道、人行横道、线性开放空间等都是线性元素中的重要内容,共同构成了校园外部空间的交通系统网络。

(1)道路

目前,大学校园中普遍采用树状结构的道路交通设计原则,强调轴线的作用,并与其他道路分枝相连,形成主次分明、导向明确的整体交通骨架,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使人们对校园布局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有些校园以一条或几条林荫大道作为校园精神的象征,两侧高大的树木见证了校区的历史和变迁,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成为了校区内全体师生的精神支柱。这样的主干道往往连接着校园内最著名或是最古老的建筑。

(2)街道或步行街

步行街为他人提供了更好的欣赏园区人文景观的机会,也是校园内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校区内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群相对集中,步行街道可以在不同学科的教学楼或实验楼之间相互串联,架起了一条各学科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更好地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互动,实现共同发展。如兰州大学就有一条以走廊形式贯穿教学楼群的步行街道,两端入口处分别与一个休闲广场与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楼区相连,将园区建筑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校园外部空间的整体性设计

校园户外空间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可否认,具体规划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众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可能产生一种成功的设计方案,但是设计的出发点决定了方案的具体属性和设计特点。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对于高校校园建设提出的要求,有必要将校园外部虚体空间的设计作为设计出发点与落脚点,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往环境,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将校园外部空间规划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校园内本身的历史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出发,将校园特色融入外部空间设计中,创设出合理的设计“语境”,并用丰富的建筑因素予以表达。目前,普遍采用的户外空间设计原则是“图-底”翻转设计方案,校园的户外虚体空间在初期的设计草图中就要体现在实体的合理搭配上,将建筑物作为实现户外空间设计的手段。根据设计原则和设计职能需求综合考虑建筑群、道路交通、人工绿化以及自然景观之间的合理搭配,实现美学设计和功能设计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校园外部环境建设与总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外部空间的环境来源于优质的规划设计方案,而空间的完善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水平。本文在介绍校园外部环境空间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校园外部空间的构成因素以及连接体的构成进行了重点探究,并相应地提出了外部空间的设计原则与发展策略,完成了校园人文内涵的表达,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作者:彭勃贾晓浒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燏梅.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2]姜云.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模式探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3]龙敏.我国新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4]马瑞.上海百年高校老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7

关键词:校园网;计算机;规划设计

一、引言

随着我国学校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学校校园网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对于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规划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规划介绍

2.1校园网的定义

所谓校园网,就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将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计算机进行连接而形成的一个网络区域。通常情况下,校园网的覆盖范围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2.2组建校园网的目标

随着我国学校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应该通过校园网来达到进行学校信息化的目标,为学校管理人员和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和学生,提供便捷的办公条件,实现学校的数据共享,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学校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2.3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规划的功能需求

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一个非常长远的目标,力争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建设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数字化、一体化的学校的校园网。

学校的校园网建成之后,将有助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网上资料查询等。基础网络稳定、可靠的运行,以保证学校的校园网应用的进一步展开,满足学校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的要求,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规划的总体结构设计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校园网的规划设计为例,下面探讨学校校园网的总体结构设计。

3.1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规划的拓扑结构设计

当前,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中,是以星形方式构成学校校园网的主干通信线路的。根据本学校的建筑结构实际情况及网络的需求,我们设计学校校园网的网络结构为星型连接。连接学校中的办公楼的所有部门的主干线路使用了多模光纤作为传输材料,光纤不仅具有通信容量大的优点,而且具有通信距离长、抗干扰、抗雷电等良好的性能,可采用架空或埋地等铺设方式。此外也可以采用超五类双绞线作为干线,但必须做好防雷措施,比如铁管埋地进入室内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连接学校办公楼的所有部门的主干线路可以采用LucentSYStimaXoptiSpeeD室外光纤。实现学校办公楼的所有部门的物理线路连接和管理,并与学校干线系统互联。通常情况下,主干通信线路使用双绞线或者光纤进行连接。

在网络中心各配置了一台Hp5308无线交换机,配有交换引擎和冗余电源,配有一块无线管理模块、1块带GBiC口模块板和4台Hp2626与学校校园网主干、汇聚和接入交换机构成千兆光纤主干,主干交换机的电源、引擎是冗余配置,为网络提供了1000m的千兆光纤主干连接。

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与主干交换机为1000m的光纤链路,接入交换机连接到桌面用户的传输介质采用前期已布好双绞线,可以提供10/100m的传输能力,能够满足目前的应用和未来音视频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提供可靠的多媒体网络应用。

在学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设置一组服务器集群和磁盘阵列、VoD点播制作系统、路由器、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和internet出口,楼与楼间采用光纤连接方式,分布式结构,以满足全校的整体应用;全网的服务器集群与核心交换机构成千兆通道。

网络中心采用千兆交换光纤网络结构,主干层使用Hp5304以太网交换机配以千兆光纤模块与Hp主服务器配以千兆光纤网卡组成千兆数据访问通道,各工作站则通过10m/100网卡与接入交换机Hp2626相连接,实现10/100交换到桌面。

3.2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规划的软件的选择

在选择学校校园网的软件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最终选择了下面的软件:

工作站端:winDowS2000SeRVeR操作系统中文版;

数据库开发平台:oracle数据库;

应用软件:校园网内常用的网络监控诊断工具软件如LanHelper和net.medic等,校园网内常用网络入侵检测工具软件如Snort入侵检测系统等,必备的文字处理软件,例如,microsoftword2007和microsoftexcel2007等;

网络平台:winDowS2000SeRVeR操作系统中文版或者Linux操作系统中文版

邮件通讯软件:microsoftexchangeServer5.5/Sendmail;

3.3 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规划的硬件设备的选择

建设学校校园网,选择学校校园网的硬件设备的原则是实用、可用、性价比高、保修条件好、生产厂家有保障、市场占有率高,在国内外产品知名,产品上升空间大等。

思科网络公司作为全世界的知名的it跨国公司,该公司的网络产品在全球占据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并且该公司的产品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产品质量非常好,产品终生保修,与其他国际知名品牌网络产品相比,可以说,用百兆的资金可购买思科网络公司千兆性能的网络产品,用千兆的资金可购买思科网络公司万兆性能的网络产品。因此,学校校园网的硬件设备选择了思科网络公司生产的产品。

学校校园网的硬件设备的选择采用了一台思科网络公司生产的Catalyst5000系列的带路由的三层交换机,支持多层交换,内部集成路由功能,具备高容量、无阻塞、优质的管理能力和可靠的多媒体支持等特点,是整个学校校园网的数据交换中心,为l0/l00/1000mbit以太网交换提供智能第三层业务。可提供快速以太网、以太网的接口摸板、可定义虚拟网,它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

在学校的各个部门选择了catalyst3500系列的交换机作为节点交换机,对一些分散的节点采用D—LinK交换机。组成快速以太工作组网。

网络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网管工作站。采用惠普服务器,使用双绞线与Catalyst5000相连。用文件服务器和internet服务器,它提供DnS、email、telnet、waiS、weB等服务:一台pC机通过l00mb/s接到Catalyst5000.用作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平台。

四、结束语

要做好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规划,必须做出详细全面的学校校园网规划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实施方案中的每一个步骤。本文主要就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校园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别详细分析了学校校园网的拓扑结构设计、学校校园网的软件的选择、学校校园网的硬件设备的选择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吴华光,刘航,吴志坚.校园无线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J].嘉应学院学报,2007,(03).

[2]皇甫昱,张瑞玲.计算机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9).

[3]余成.高校图书馆无线局域网的规划与优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03).

[4]鹿文超.企业局域网的规划和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5).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8

abstract:theCampusLandscapeenhancethedesignistoimprovetheoverallimageofthekeyuniversities,campuscultureisanimportantpartoftheconstruction,anditspracticalsignificancefortheoveralldevelopmentofstudents,improveteachingquality,theestablishmentofaneducationalcampusbrandandenhancethecohesion,etc.,isalsoveryimportant.inthispaper,HefeiinstituteofLandscapeimproveengineeringdesign,forexample,onthe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enhancethedesignmade​​thefollowingstudy.Keywords:landscapeenhancethedesign;collegecampus;Hefei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合肥学院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2002年3月14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和合肥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合肥学院是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兼有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合肥学院原黄山路校区于2012年秋全部搬往南艳湖校区,南艳湖校区成为主教学点,并于2012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目前校园整体格局已形成,为了满足搬迁之后增多的师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求,学校决定对校园景观进行提升,打造更适宜的校园环境。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原则

作为教学紧密结合产品的校园景观,无论是静态建筑自然景观的空间,还是有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动态现象,都具有其深远悠扬的艺术魅力。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原则一:以人为本的生态建设。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学校的规划和设计演变成新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校园规划更加注重对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将学生和教师作为最终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进。在旧校区的景观提升建设中,应结合规划和设计,充分将自然条件利用起来,使原来的校园生态系统得到尊重和保护。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也应合理的利用,以达到最佳的性质,要创造校园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当平衡。

2)原则二:功能人性化原理。功能人性化原理所讲的就是“形式为功能所服务”,是校园景观提升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组团型”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应当被校园规划所引入,每个高校宿舍楼,教学楼,室外运动场地,图书馆以及学生食堂需要成组布置规划,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社区校园邻里组团计划”,能使尾大不掉的臃态有效的避免。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他们的文化传统会逐渐物化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凝结。校园景观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声誉。(1)学习功能。高校作为一种教学场所,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起到的功能就是辅助学习。(2)运动与休闲互动功能。现代大学是现代社会人才培训与发展需要的地方,然而,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想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所适应,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3)交通功能。现代大学校园里,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数量通常高达一万人,校园集中相结合的交通特性,多数的校园道路应承担分散人群的角色。道路交通在对校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到道路交通的速度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并尽量使无效的路径减少,进行对角线的路径设计,尽可能使交通效率提高,从而使其能够满足运输需求,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形成。

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的设计目标,要求“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等五化,此外,还要求满足四大功能,即:生态功能、观赏功能、组织空间功能以及文化功能。要在尊重校园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将具有优美形态与时代气息化的校园景观营造出来,渗透高校校园的育人宗旨,“人创造环境,环境培育人”。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问题经过多年大量的实践经验,新建成的许多干净漂亮的校园,所有的设施都很完善,但缺乏生机和活力,表面上很漂亮,但对于环境的认同和满意度没有达到教师和学生预期的效果,如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就存在着五大问题:

绿化密度问题:空间密度不合理,缺乏层次与密度相变化;新校区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交通组织问题:人流引导不合理,空间规划功能性欠佳;

3)文化表现问题:校园文化内涵的外延性扩展匮乏;校园景观设计,有时会盲目偏重于创新和学习设计技巧,忽略了当地的景观与校园文化,造成了“千校一面”的普遍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优秀的园林文化,是一个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校园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方面,其景观设计更应反映出来。

4)景观轴线问题:校园内景观轴线不连续;

5)景观设置问题:服务设施缺乏美感和艺术性。一个美丽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地方的各种元素的和谐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相互影响和团结。但一些新的大学在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时,景观与规划会相互脱离,造成建筑和周围环境相呼应的缺乏。各自表达的建筑和景观,最后会变成一个缺乏连接统一的地方。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内容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内容是一定要结合每个高校校园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各自校园景观提升的具体内容。针对本次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其具体提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绿色的风景线。

绿色景观主要以草甸,树木,绿色的藤蔓等为主,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该以形成一个安静,美丽,清洁和绿色的环境为前提,创造出各种可以用来学习和生活的绿色广场,与组团建设要相互结合,教学和居住区绿地也要进行规划布置,在分区设计进行的时候,其周围的绿化景观要与建筑主体和谐统一,教师和学生也要努力制造一个合适和美丽的绿色空间,还可设置喷泉,雕塑,文化广场和其他建筑产品反映其校园文化氛围独特性。2)大气的主入口。

大学的主入口的在高校展示区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大门入口和出口的通道,大门及入口区相关的设计元素包括:确定正确的可行设计和适当的风格设计;根据车辆或行人的交通,进行不同的入口位置,宽度和类型的设计布局,地面铺设入口和边坡治理方法应该是人性化的;门标记的位置,在大小和布局上,也应该是清晰明确的。合肥学院景观设计的主入口大门就是利用了入口的地形高差,形成了便于活动的小广场。3)便捷的的道路网。

校园道路上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其主要还是道路服务校园风景的一个核心部分。进行精确定位,清晰,优美流畅的线条设计,会使校园道路将成为活跃在校园的校园景观元素。在道路规划和设计校园时,我们应该遵循四个主要原则:设计校园交通标志,指导和控制流量;将校园的土地分为使用不同类型的道路,呈现出校园的整体布局;独立车辆路线和行人路线;每条路线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以避免出现无效的路径,旨在增加倒角路径和对角线的路径设计,以使所有航线连贯流畅,线条清晰,植被景观不被破坏为目的。以合肥学院为例,其有长势优美的行道香樟树,但树种过于单一缺乏识别性,改进方式可以各主干道采用不同的行道树且要保持距离,既能增加特色识别,又能保证视线通透,一举两得。

四、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特点

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的主题是将合肥学院的室外环境打造成一个开放的交流学习环境,一个季相丰富的自然环境,一个文化传承并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具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环境从空间结构进行,中心区的校园景观为第一层景观,由不同群体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圆形景观。第三个层次则是形成建筑物内的庭院景观。具体来讲,单一的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应服从于整体的布局,并且其设计呼应要协调,统一且不死板。2)生态、绿化、美化应采取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结合立体绿化草坪,避免的土壤和土壤侵蚀,绿化率应是提高植物发挥的最大生产力,在没有大面积种植草坪,美化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草坪增加灌木,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生态园林建设,是校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要使学生牢记我们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3)文化景观特点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就是校园景观设计,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完整的功能,以及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但每个学校的学科的历史和文化都存在差异,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突出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办学宗旨的结合,强调空间的反映,特别是校园空间的格局和开放的空间形态,对于景观建筑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风格特色也应突出,将人文景观的物质形态,我们的各种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色彩和素描和其他形式的内容,以及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布局。

校园景观,根据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主要范畴,即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各区应该是以整体景观规划为原则,按照计划每个区的特点,保持整体色调协调,但也需要有重点,各区具有其各自的独特性。教学区设计主要欣赏区建设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整洁,愉快,有序的教学、课间休息空间。如合肥学院的教学区就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少病虫害,花果不污染环境,以对人体无害的树种搭配乔灌草,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层次。体育区设计主要遵循其可行性。要以便于开展各种运动、经济实用为目的的塑胶操场和运动草坪为基础。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的隔离可用常绿灌木,草坪还可以设置一些运动健身器材和桌椅供学生和老师来使用。

居住面积被设计为休闲类型。教师应以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照明,通风,应急响应,防护等其他因素,采用自然式或混合式的方法来设计舒适的绿色生活的空间。合肥学院就以充分利用现有植被为要求的个性设计,要季节变化明显,选择观花和芳香性的树种,营造多层次的小空间景观。对于合肥学院的水域系统区域,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植被,考虑场地性,选择合适的湿生之物于水生植物,与景观特色相互呼应。

五、结束语高校校园环境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接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提升应突出其教学的功能,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够在学校里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够舒适、快乐的成长。通过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规划者和设计师关注,使学校的环境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知识渗透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质量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工作学习与学生交流沟通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环境提升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还要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大学景观的变化,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才会出现不断发展的概念,大学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得到提高和成熟。

参考文献:

[1]戴志中.高校校前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2005,(2):7―8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9

一、引言

高校景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最开始部分具有独特校园景观的高校为实现高校的社会功能和宣传目的向公众开放,到越来越多的高校为美化校园,向师生提供宜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校园景观质量,传承校园文化,参与国家a级景区评审,从而进入国家a级景区行列。但高校校园景区建设中也存在着为建设而建设、为评a而建设,忽略校园文化传承、影响校园育人功能、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景区建设在规划设计时忽略了校园景区建设的特殊性,违背了校园景区建设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生搬硬套,“创造”核心吸引物

部分高校景区规划设计没有与自己的专业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也没有与地方文化和特色较好融合,而是为了达到景区创a需要,凭空“创造”核心吸引物,比如,建设一个并非当地特色的园林,或者建一个跟自己校园相去甚远的微缩景观等等。

2.总体定位不准,偏离教育核心功能

高校校园景区建?o不能为建设而建设、为创a而建设,必须在体现高校核心功能--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总体定位。校园景区应该建设成为集专业教学实践、修学体验、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体验和景观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针对特定市场群体的宜学、宜游、宜居的旅游教育综合体。

3.功能定位模糊,影响学校和景区管理的协调性

从校园景区规划中的定位来讲,其总体定位的前提是将校园建成一个以育人为主体的校园,而非以游客游览为主的景区,因此在功能定位上,要围绕育人和教学展开,同时兼顾旅游休憩的功能,而非相反。从目前不少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来看,这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部分影响了学校管理和景区管理的协调性,有时,景区旅游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开展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强调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结合校园历史与现状,突出学校专业特色,立足校园整体氛围打造,建设出既体现校园传统优势和专业特色,又具有时展精神的优美校园文化景观,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又能满足旅游功能的校园景区是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也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解决当前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1.校园文化传承原则

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要对大学校园的气候、环境、地理和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艺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尊重与发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园内外环境特色和校园文化内涵,从整体上确立校园景观的特色,坚持景区规划与传统校园文化的融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教育、治学环境。通过景观节点、建筑造型、环境小品等承载要素的设计,传承和强化校园文化气息,同时突出时代特色,满足校园历史与未来的文化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2.特色专业融合原则

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与景区建设的融合,甚至,很大程度上,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些优势特色专业,将他们作为核心吸引物进行打造和建设更能体现高校景区的独特之处和魅力。纯粹的景观建设打造出的高校校园景区将失去校园景区固有的特质和应有的特色。

3.以人为本原则

校园的规划与景观的打造是把社会、文化、资源与生态环境结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为师生、游客服务的思想,利用空间结构、建筑艺术和生态景观,打造特色鲜明、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优美校园,为师生营造学习、交流、创新、娱乐、生活的静谧美化的空间和良好的校园生活、学习氛围,为游客提供观光休憩、康体健身、修学旅游、教学实践体验的优美校园景区。

4.生态建设原则

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贯穿生态性,充分利用植物的元素,通过植物语言,如立体绿化、植物小品等来营造校园氛围、凸显主题文化,建设生态校园,是规划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从整体上来说,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优化生态环境,融合各个单元,达到校园生态环境整体优化、校园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创造一个高水平、高品质、多层次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的校园环境,体现“人――校园――环境”三者和谐共生。

5.功能分区原则

校园景区首先是校园,是教学场所。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满足师生的教学、工作、生活的物质功能和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需要。如在校园内多设置桌、椅、凳等,为师生的学习、休息、交流提供方便。

其次校园景区也是景区,是满足游客观光休憩、康体健身、修学旅游、教学实践体验等功能的景区。在景区规划设计中,也应该考虑游客的的需要。

因此,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应进行适当的功能分区,将教学功能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游线设计以及用色彩或植物隔离等方式,将教学区域和旅游区域适度分开却又有机结合,使教学与旅游活动都能顺利进行,即互为补充,又互不影响。

6.安全原则

学校是人员密集之所,景区是人流汇聚之地,安全对高校校园景区来说至关重要,是规划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和优先考虑的重要原则。

6.1安全制度健全

规划设计中,必须按照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安全法规和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并落到实处。

6.2救援机制健全

规划设计必须将医务室纳入方案之中,并对专职医务人员的配备做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健全紧急救援机制和完整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6.3人防与技防一体

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消防、防盗、救护的需要,同时注意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危险地段标志明显,并且必须设计安装齐备、有效的防护设施。与此同时,在管理制度设计上,在特殊地段要有专人看守,不得有安全死角。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篇10

21世纪的发展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发展的先驱,在当今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下也进行了现代化的改变。以校园建设为例,当今大学需要有足够的校园规模与空间容量,来支持多种形式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园规模、空间质量上与国际知名高校相比较还存在的相对滞后的状况,这极大地限制了高等学府对人才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个大学开始对其校园空间进行改建、增建和新建。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的建设,整体一直保持良好有序的发展,其主要分为一下几种形式:1.高校之间的并购;2.由当地政府主导的大学城区域划分,高校新校区的建设;3.高校老校区扩建;4.老校区的改建。无论是哪种校园建设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如何符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在注重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对校园景观进行更新、改造、再利用,在最大程度上整合现有的土地与景观资源,利用好校园长廊这种独特的建筑景观的价值,己经引起众多领域学者的关注。

二、校园生态长廊相关案例分析

校园生态长廊在国内外均有优秀案例可供参考。校园生态长廊的基础功能是要连接各个教学楼或学生公寓,此时长廊也可以理解成为一个“立体”的交通道路。其次,校园生态长廊就需要满足其“生态”功能。下面将通过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长廊案例分析来说明校园生态长廊的特色之处。沈阳建筑大学中的长廊位于新校区中,并且是亚洲最长的校园长廊。长廊在功能上起着一个连接教学区与教学区、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作用。其生态长廊的建设有如下六个特色:首先,功能性是设计时优先考虑的内容。长廊在功能上起着一个连接不同区域教学区与间接连接生活区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其长廊既符合人流路线的合理性,同时也符合在楼外观看长廊的审美性。第二,以长廊连接各个教学区域,是适应沈阳的寒冷气候的方式。沈阳是位于辽宁省内陆地区,冬天平均气温可以达到-20摄氏度,长廊让师生不必暴露在寒冷的条件下自由穿梭于各个教学区,在夏天同样也可以起到防晒的作用。第三,沈阳建筑大学的长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校园交通问题。学生可以选择通过校园长廊内部或外部穿梭与各个教学楼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通选择性。长廊的存在分流里外部人流的数量,缓解了校园内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第四,从人文的角度增加了各个不同学院和行政机关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来源于无意识中各个不同流线之间所产生的交集。人文建设应当属于“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叫人文生态建设。第五,沈阳建筑大学在教学楼外部规划了动物、植物生态区,在长廊穿行的过程中处于最佳观赏高处,让师生在学习科研之余,有了放松和接触大自然的生态条件。并且在长廊内部设置合理的植物摆设和功能区规划,增加了长廊的利用率和生态性。最后,通过生态长廊的连接,使得校园的整体性更强,让教学、生态、人文等“元素”紧密相连,既体现了人文设计的关怀性主义,又体现了实用性主义。

三、浅析校园生态长廊设计

通过调研和总结,校园生态长廊的设计可以分为必要条件设计和选择性条件设计。必要条件设计包括:“校园生态长廊的选址”“生态长廊的空间设计”“长廊生态技术的使用”。那么可选择性的条件设计则需要根据当地文化、校园理念、地理情况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篇论文仅就校园生态长廊设计的必要条件设计进行浅析。校园生态长廊的选址是一个关键问题,其涉及到后期建造成本,因此在前期选址需要规划出最恰当长度和位置的长廊,从而满足高效、便捷的基本条件。如何使得长廊空间作为校园中宿舍区、教学区、生态区的一个重要的连接地带;如何使得在方便师生通达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与自然相接处;长廊的选址是否破坏了校园整体规划的内容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选址方面所要斟酌的。在生态长廊的空间设计方面分为长廊内部设计和长廊外部设计,两个环节的设计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有着互动的关系。外部设计我们需要考虑:1.景观植物的规划与长廊之间的关系;2.是否需要大面积的集散广场或各个不同的小型休憩空间与长廊呼应;3.围绕长廊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停车位规划4,相关电力系统的合理铺设。那么在长廊内部设计中我们则需要考虑的是:1.步行的畅通性;2.长廊的休闲性融入,例如休闲椅的摆设;3.植物摆放规划;4.文化展示空间的设计规划。从内部空间可以看到外部空间的美景,从外部空间如何最快达到内部空间的位置,这些都是长廊内外空间设计的联系。长廊生态技术的使用是生态技术多样性的使用,例如长廊最上层可以设计城无棚顶的天棚花园形式。在能源使用方面可以用太阳能、风能等节能系统。在长廊周围建设相应的生态动物区域和生态植物区域。生态长廊的建设也可以作为科研实践的场所,例如实验雨水采集系统、净化空气系统等。这些生态、环保、节能等技术均可以运用在校园生态长廊的建设中去,具体的生态技术实施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