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典型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4:41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51-02

一、选题的缘由

(一)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作为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同时指出高等教育今后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创业典型的选树,积累相关档案资料,推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成为高校创业教育与研究部门的当务之急。

(二)创业研究活动的现实需求

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成功获批为安徽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基地创办了《创业教育研究》刊物,组织编写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等。通过创业典型的选树,让学生从校友创业实践中看到希望以及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目前,基地正逐步探索建立安徽科技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基地运行两年多的实践中,一个现实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那就是如何保证大学生创业典型鲜活的案例不断涌现,已收集到的典型案例及时得到更新?这其实就是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问题。

(三)创业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

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产生共鸣的,往往是哪些鲜活的创业典型案例,尤其是发生在校友中的成功案例。学生通常会认为校友的成功创业,对自己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距离自己不太遥远,成功容易得到复制。实践证明,将大量创业典型案例充实到创业类教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理论灌输的枯燥性,提高创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让学生加深对创业理论的理解,同时获取一定的创业经验[1]。如何保证教师教学中引用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的准确性、权威性,这需要相关档案建设工作给予支撑。

(四)高校创业文化形成的需要

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而浓厚的创业氛围又是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条件。典型创业案例,特别是以校友创业的事迹唤醒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欲望,能使大学校园里充满着浓郁的创业文化气息―校园创业英雄本身就是创业文化价值观的化身,是校园文化的人格化表达,从校园(包括历届校友)中发现和塑造创业英雄,是彰显创业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手段[2]。

(五)创业者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受到学生自身素质、学校支持、社会帮扶、管理水平、行业、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成功者多是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取得的。通过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的建立,可以为不同创业者之间的沟通搭建交流平台,让他们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建档的内部动力

为创业典型案例(主要是成功典型)建档,对高校而言是崭新的课题,高校普遍存在未将建立创业典型档案工作统一列入学校档案事业规划之中。主要表现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缺少专门的场地保管相关档案;没有专项经费给予支撑。目前高校校友会、招生就业部门、教学院系、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中零星的创业典型案例建档行为,多系自发的且不可持续。高校在编制总量不足,现有管理队伍又跟不上事业发展步伐的情况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思路,缺乏为就业典型案例建档的内部动力。

(二)政府档案业务部门政策措施不配套

政府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尚未将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纳入归档范围;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档案综合检查与考评,也不对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立与否做出要求。换句话说,高校的主管部门尚未出台有关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相关规定。尽管有些高校希望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和尝试,但高校间对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归档范围、更新维护、提供利用、隐私保护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零散的实践,难以引起共鸣,经验也不利于推广。

(三)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存在困难

首先,地域的分散性,导致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困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所高校的毕业生不仅遍布全国各地创(就)业,到国外创(就)业也是常有的事。

其次,信息不对称,导致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困难。校方知晓校友创业成功案例的渠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创业者主动通报;校友了解后通报;通过媒体的报道。高校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往往存在单向性和不全面性。一旦创业的校友不主动联系校方和其他校友又未被媒体报道,则无论他(她)创业情况如何,学校都难以知晓,相关信息就难以获取。

三、规范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政策配套,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的水平

针对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政府档案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跟进,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转递、保护、提供利用等环节规范化要求,在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时,将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列为“特色加分项”,以政策引导并鼓励高校开展相关工作。

(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档案意识

首先,提高高校领导及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加强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立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高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研究实效的角度,多视角、多维度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切实将强化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管理工作统一列入学校档案事业规划之中,作为学校档案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明确牵头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牵头单位可以是创业教育与研究机构,也可以是就业指导部门、校友会,或者指定学校档案馆(综合档案室)。牵头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因势利导,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收集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并及时整理归档,对建档对象(即创业典型)要全程跟踪,及时更新档案材料,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实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学校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关于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各教学院系、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单位)都有向牵头单位提供资料或线索的义务,因为该项档案的建成,惠及的是全校师生,而不仅仅是牵头单位。

(三)档案提供利用及转递要规范、及时

建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档案。对于申请查阅档案的个人和单位,只要手续齐全,除按规定需要保密的内容外,高校管档部门应提供查档便利。对涉及建档对象个人及企业隐私的内容,如因教学或研究需要,必须提供利用的,须征得当事人同意并作必要的保护性处理(如隐去真名,改用化名等)。

(四)让档案成为凝练高校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以及创业实践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的陈列与展示,对于弘扬创业精神,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和成败观,使师生们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的创业心理,激励创业者摆正心态,正确看待风险及失败,勇于面对挑战,形成鼓励、支持和崇尚创业、宽容创业失败、帮扶创业和再创业的环境[3]。

参考文献:

[1]田丽媛.高校创业文化内化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6):92.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2

1.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优势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转变教师角色,改进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案例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案例教学法能够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加强对案例的把握和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实践教学法还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加以思考,探索科学的解决方法,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3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心血管内科教学课程设置与实践能力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只了解心血管理论知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将心血管内科理论知识引人典型案例之中,既巩固了理论基础,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锻炼,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整合。

2.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过程

2.1筛选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首先,教师应筛选典型案例,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积极研究案例中的治疗经验和诊治误区,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典型案例应具备合适的信息量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典型案例加以全方位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分析典型案例中的诊治误区与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2设计问题并讨论,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并加以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设计具有典型性和启发型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规律,实现问题的引导功能。并且设计典型问题能够给学生留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增强思考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要设计讨论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集中学生智慧。讨论环节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并加以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3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扮演课堂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为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加以适当引导,总结课堂重难点,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注意事项

3.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针对性引导帮助,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3.2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高素质、高技能教师对心血管内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是随着我国医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的教学知识,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医学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最后,教师应积极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身人格魅力获取学生的尊重。

3.3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及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搜集教学资料、测评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图文、视频等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应加强信息化教学,将案例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完善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3.4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学相长,使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解决便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反馈,教师要加强关注并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案例教学注重对学生协作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观察和测评。教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目的,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4.结语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律课应用

案例教学,是教师引用具体案例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是法学专业教育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案例教学法之于法律课的意义以及应用进行探讨,并指出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法律教育提供借鉴。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上的意义

1.案例教学符合一般性的认知规律

学习过程不是一种被动或者简单的认知活动,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或才能实现。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知识和经验时,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抽象又原则,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础,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抽象的规则具体化,原则的法律生动化。课堂上运用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恰恰为学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础。因此,案例教学符合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2.案例教学法增加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法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就的评判者,而且其讲授内容具有绝对权威。学生不能对老师的观点进行挑战,死记硬背老师教授的内容,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传统的教育灌输模式培养的学生主动性差,难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讨论是由学生主导,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更强。

3.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适时地引入案例,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条文比较枯燥,但学起来并不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

二、如何在法律课上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1.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在传统法律课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不够。我们应运用案例教学法改变这一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建立起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也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都取得了进步。学生积极性提高、主动性大大增强,有利于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提高其学习成绩。

2.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可以整段背诵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看到实际出现的案例材料就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当前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了一定要求。法律课的试卷中单纯以知识的再现为目的的试题越来越少,材料己大量进入选择题、分析题、辨析题、说明题、论述题中。许多学生害怕以考理解、综合创新能力为主的试题,其原因还是平时接触材料太少,当然不知道如何从现象中找出症结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并对其分析,实际就是一种示范或演练,学生开始可能仅是模仿,但逐步练习就可以形成独立思考,通过对案例的仔细阅读,深入分析,就可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平时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

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是指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其他相关的案例,并能认识、掌握一个法律上的原则、原理。典型案例最能反映法律关系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信息时代为我们搜集教学所要用的各方面的案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来搜索和积累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案例。我们可以把搜集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以便备课时能够信手拈来以节约时间。否则,如果平时我们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搜集和保存,到备课时再临时抱佛脚,或者瞎编乱造,那么就达不到案例运用的效果。

2.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高质量案例

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高质量案例,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十分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另外,在案例的具体选用上要做到精挑细选,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师对案例介绍所花费的时间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同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案例,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备课时的精心准备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具体运用上坚持案例教学和系统讲授相结合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4

一、选择案例

1.案例必须实际:从实际中来,真实、生动,如果是教师自己编写的,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2.案例必须精练:选择的案例数量不能多。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教育理论,不能不加选择大量地罗列案例。只需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案例。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有代表性的案例,从而得出整体性结论的方法。

3.案例必须典型:案例要能代表对象的特点。倘若随手拈来几个案例,则其意义和教育价值就有局限性。典型的案例可能是宏大的事件或名人的经历,也可能是教育实践中的细节。如教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学生说:“你认为对的答案都可以讲!”这个案例很简单,但是教师的这种做法包含丰富的教育价值。

二、案例的应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是主体,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1.大胆放手,让学生总结归纳: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用好案例,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2.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有限的案例:教材中的案例往往是具有典型性的,可以很好地利用,但并不是每个案例都适合各地教学需要。各地学生生活经验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组织地理教学时,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补充、削减、改变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应引入一些在学生身边最新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地理案例。

3.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和交流这个过程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分析总结,回到“满堂灌”的老路子上了。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当然,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共享经验。

4.及时给学生以评价和鼓励:

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时,不论学生回答得对与错,都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评价。中肯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委婉的批评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让其修正自己的态度与认识。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5

[关键词]“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指导效果家畜传染病学

案例式教学,又称为范例式教学法。“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意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之义。因此,所谓案例讨论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讨论教学,使学生能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1]。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到了20世纪初,案例教学已在英、美、法等国家的法学、医学和经济学教育采取经验化的模式,近年来,随着我过职业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法随也已广泛的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是本人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在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集中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使学生通过案例讨论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因此,案例讨论式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改变目前家畜传染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有助于解决所谓“黑板教育”和高分低能的问题,势必引起职业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开发研究热点。

一、案例讨论式教学的特点与功能

家畜传染病学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分解融人到具体临床实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作为教师,有责任去组织、寻找所要教学病例,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如果没有现成的案例,还需要通过动物接种等方法来获取临床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作为学生,必须积极配合教师,通过课堂听讲、观看与动手操作,将每个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消化吸收。案例讨论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案例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案例讨论式教学所解决的是如何运用更有效的方式做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案例讨论式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案例作为沟通兽医临床的实例与抽象理论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兽医临床实践工作的挑战。

3.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案例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真正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通过案例的讨论,再现临床实例的直观教学,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案例式讨论教学法的功能和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以“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它是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做出的被动反应。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决定课堂的内容、进度,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忽视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案例式讨论教学法主要强调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在现代教学手段支持下,开展的以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以增强学生汲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从而取得较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

教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师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以大量丰富、形象、生动、具体的临床实例事例,辅助书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易于理解、富有说服力和确实有用的知识。而不是一大堆呆板无味的概念、理论。运用案例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是以临床实例事例阐释理论,通俗易懂地说明问题,通过实际案例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2.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即是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的生动案例的讲述。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3.促进学生的交流

案例式讨论教学法变传统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通过围绕案例的讲述、提问、讨论、发言、辩论等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既有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见解,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同题;又有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提出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学,甚至其闪光之处值得教师去学习、吸收,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会写,不会说的怪现象,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和果断处理事务的能力[2]。案例式教学创造的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课堂和谐而热烈的气氛,往往会促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案例式教学法还有趣味性、情感性、实效性等功能和作用。这都说明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案例讨论式的家畜传染病学教学实践

1.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

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学科。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家畜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掌握我国常见的畜禽传染病发生规律、诊断方法、防治和消灭的基本技能。鉴于此,笔者在近年的家畜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结合一些临床实例,采用案例式讨论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到一个个精彩实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选择案例

案例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救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对案侧的选择。教师选取案例的原则有两个,一是案侧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以完成学生教育为目的,案例必须是带问题的;二是选取的案侧必须具有说服力,有现实性、代表性、生动性[3]。案例选择一方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层次与实际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案例的典型性、实用性,所涵盖的知识面以及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度等诸多内容。笔者在家畜传染病教学过程中,选择了如下几种类型的案例。

(1)典型案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典型的病理变化的,与理论知识完全相符的经典案例。

(2)实用型案例:在临床实践比较常见的非典型的案例,由于兽医临床上对多种传染病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但有种种原因造成免疫不确切的,在临床上会出现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的案例。

3.组织讨论案例

案例选定之后,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完成整个家畜传染病课程教学任务,非常值得研究。由于案例教学只注重某些实例介绍,因而可能会陷入学生缺乏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及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的误区,所以在授课内容的组织上,必须考虑相关知识的介绍,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先演示、讨论;然后结合实例介绍相关的背景情况加以讲解,使学生既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例如,可收集临床比较常见的非典型新城疫病例,结合理论知识对学生分组讨论,或是把病理以影像的形式搬到课堂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讲解案例

对以上案例进行讲解,分析临床出现典型、非典型病例的具体原因,便于学生的记忆,也促使学生有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过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有必要的充分的知识储备教师应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使其能够在把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驾驭案例的选择、讨论、分析和讲解,以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案例的设置应真实可靠。既围绕理论知识内容.又贴近临床实践,利于教师讲授,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使用方案,避免太多太滥、唯案例而案例的误区。

3.选择案例教学的类型和方法要合理。原则是应根据所授课程的知识内容和进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类型和恰当的方法,从而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讨论式案例教学.通过介绍案例。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促进学生消化课堂知识,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

4.案例讨论式教学应与学生的临床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尽量多地选择与学生所熟知的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活动,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GijbelsD,DochyF,BosschepV,etal.effectsofproblem-basedlearning:ameta-analysisfromtheangleofassessment[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2005,75(1):27~61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一直是我国档案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把档案管理学作为档案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是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实现的。从那之后,档案管理学在档案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肯定和落实。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把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在,本文将通过档案管理学在教学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两大教学法加以论述。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可以借用典型的案例运用在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某问题或者疑问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清楚其来龙去脉然后再归纳总结,典型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普遍性,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再现和剖析,可以让学生具体地看到隐藏在其中的问题,也能从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的实践中归纳和总结经验,便于以后实际操作工作中的运用。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要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才能用于教学活动中,因为只有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整理,才能使该案例所包含的价值显现出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管理学的教育活动案例是为档案管理教学服务的,并且每个案例都必须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性的同时又附有背景说明的事例。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已逐步广泛运用于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一,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即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心理过程。案例教学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合乎档案学基本原理,对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学原理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具有丰富的的档案管理实务技巧,有助于典型示范,启发和指导档案管理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档案管理中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流动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典型的或同类的档案管理案例中归纳和总结档案管理的实务技巧。其三,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完美融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是档案管理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纽带个桥梁,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索和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共同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自觉参与教学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和指导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和“学”相互融合,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促进。互动式教学指导教师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回答互动式交流,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营造了良性的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充满才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素质教育是我国教学改革中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所以优化课堂教学称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将互动式教学运用于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则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运用中应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式教学,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互动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融合,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与教学环境的有效互动,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师、教材等,让学生与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有效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肯定和尊重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二者有机结合,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档案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作者:农冬梅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傅松涛.教育社会学对象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7

[关键词]应用法学;案例教学;运用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法律案例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讨论、分析和归纳案例问题,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技能和培育法律精神的教学模式。法学案例教学是以法律案例为中心,通过案例将教学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讨论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培养法律技能为主要目标。法学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有着重大区别。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单打独奏,“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未有效发挥,教学效果较为低下。法学案例教学则能通过教师精选案例,并以案例为焦点,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且有效培养学生法律应用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法教学中的基础理论应用法学是相对于理论法学而言,应用法学与民事、刑事、行政等司法实务密切相连。相对理论法学而言,应用法学纯理论性的知识较少,法学实践性强,但也有基于具体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往往表现为相对抽象的理论观点或学说。具体来说,应用法学的理论基础表现为其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法律构成等,这些基础理论在学生学习中往往难以理解。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案例能给学生以在场感,“案例教学最浅近的使命是增强抽象理论和规范的现实感。”[1]学生基于对案例中人物的命运观照主动探索案情真相,追寻案件的公平与正义。学生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必然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加强对应用法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基于对应用法学案例教学的兴趣,对于那些经过自己钻研还难以理解的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往往就会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从而获得理解和掌握。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加强应用法教学中对其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体悟法律制度的实践价值应用法无论是刑法、民法还是行政法等都是由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所构成,如民法中的继承制度、婚姻制度、担保制度等等。而具体法律制度是“纸上之法”“纸上得来终归浅”,在校学生不可能“躬行”实践案例,从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则能起到逼近实践真实的作用,让学生体悟到相关法律制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其直观性让学生对法律制度的价值体悟得更具体、更真切,更能入心入脑,“学生就能强烈感受到具体法律规范的鲜活的生命力,理解具体法律制度的实践价值,从而获得关于具体法律制度的微观而又生动的理解。”[2]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基本技能法律基本技能是法律人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探索法律事实能力和法律表达能力等。法律思维能力既包括法律人对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也包括法律推理能力;探索法律事实能力是法律人在调查分析基础上,还原案件真相的能力;法律表达能力是法律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运用法理去阐述法律观点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以一个个真实案例为载体,以案例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对案例问题的深入分析思考,探讨案例问题答案。只要案例问题设计得当,分析解决案例问题过程就是整体解决案例的过程。在课前,学生探索案例过程中,必然要运用所学的法学知识,综合自己对案件事实的认知,通过分析、综合、讨论等方法不断解决案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就得到提高潜移默化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针对案例问题,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观点不断交锋,教师的归纳总结,不断修正学生的认识错误或补充学生思维缺失。这样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探索能力和法律表达能力都能得到综合提升。“案例教学法独特的优势在于其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有效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3]

二、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案例教学地位认识不够,举例教学现象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大多师生对案例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一方面就教师而言,大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在讲台上宣读论文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虽然能有效系统地讲解学科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最大的缺点是学生接受效果教师难以把握,师生实质性互动难以展开。另一方面,就学生而言,教师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激发起来。有些学生对法学知识点往往止于机械地背诵。不通过主动性探索的知识,学生学习上往往难以入心入骨,理解不深。在此情形下,学生法律技能培养往往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很多学校试图将法学案例教学运用到法学教学实践,把应用法学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课程,很多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举例教学。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通过举一个案例加以阐释说明。这种举例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整个教学内容核心内容把握,缺乏精选案例,缺乏案例教学程式的系统设计。比较机械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点虽有一定作用,但相对于培育学生法律专业技能效果极为有限。

(二)案例典型性缺失,教学案例争议性欠缺由于应用法学相对于理论法学而言实践性比较强,在法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较为普遍。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寻找的应用法学教学案例存在案例缺乏典型性、案例争议性不够的问题。案例典型性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案例新型、内涵充实,应用法案例不能过于简单,案例争议性应该较大,这样就能为学生讨论案情留下较大空间。而实际上有些教师选择的案例典型性不够、案例争议性缺失,案例讨论空间也不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典型性缺失必然使得案例教学走过场现象严重。由于案例内容过于浅显,案情缺乏深入的探讨性,学生思维能力、探索案情能力等都无法施展,谈不上有效地培养学生法律应用技能。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有限,师生互动性缺失一直以来,很多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大习惯案例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不少学生对于教师安排的课前熟悉案例案情,查找相关法条法规、讨论案情问题等表现将比较消极。对于教师布置的案例教学任务没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教师针对案情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不够深入,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课堂沉闷现象。师生互动性不够,教师启发性、引导性教学不够,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实践中的案例教学和理想中的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大距离,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法律技能和法律素养。

三、应用法学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精选案例,选择典型教学案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技能,精选典型案例是关键,“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4]。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探索案件的积极性。那么,典型案例的的典型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呢?其一,案例的真实性。现实中活生生真实发生的案例,能给学生以“生活贴近感”,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案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成功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一名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5]其二,案件的涵盖性。所选案例应是与所教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最好能全部或最大限度涵盖所教学的知识点。其三,案件的复杂性。典型案例不能过于简单,而且应该相对复杂,最好是“一波三折”的案例。这样具有“悬念”案例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案情的兴趣,在教师引导下逐层深入探索案情。其四,案情的争议性。如果案件在关键问题上具有争议性,能引申出不同观点和认识的话,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不同的观点激烈碰撞,更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全面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案情的深度和广度。

(二)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探寻思考案例问题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案例的问题。一方面在案例课堂教学前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应抓住案件的焦点问题,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应能抓住案件的要害,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递性,能由浅入深地深入案件里层。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问,提出案件中有价值的问题。学问学问,学生要善于质疑设问,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时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问—讨论-设问-解决为问题解决模式,最终解决案例的所有问题。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必然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和传统的以“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效益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三)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讨论热情课堂案例教学中,讨论能激发学生求新求奇的志趣,激发学生自由探索的意志,故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6]法学案例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讨论的价值。教师在课前针对案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查资料,找答案的基础,对那些有争议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由于寝室具有较强聚住性,分组可以寝室为单位,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讨论意见,并且每个案例小组轮流发表讨论意见。在关键问题或焦点问题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并应善于把控讨论氛围和节奏,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深入地讨论案情。深入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案情,引导学生主动而积极思维,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8

一、初中政治案例教学设计的“三贴近”原则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不论是教师对材料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利用这些身边的材料,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案例设计应贴近学生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参与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学习”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带到课堂来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课堂上所涉及的政治观点就能通过案例被学生及时掌握和理解,从而转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学生比较关注网络热点名人动态、担忧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义愤日本在问题上的小动作等,都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课堂教学案例。课后亦可以布置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小事,自己动手制作ppt或编排小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更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案例设计应贴近生活原则

政治课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选择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是从内容出发设计案例,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否则整堂课就成了“故事课”。选择的案例要求简短,同时又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要让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大、可读性强、能说明问题的现实生活性强的案例走进课堂。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物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在领悟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如讲授初中思想品德课关于“关心、亲近、服务社会”内容时,扬州的教师就可以选用“扬州好人”评选中的好人事迹作为案例。这些“扬州好人”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的同学还见过其中的“好人”,这些好人事迹也大都是最普通的生活事迹,是我们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案例我们老师可以讲述,我们的学生也可以讲述,大家也愿意听,因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活。

(三)案例设计应贴近实际原则

很多学生觉得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空洞无物,枯燥乏味,书上讲的与现实中的往往存在差异,很多同学感到茫然,理解困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把道理讲清楚之外,特别要注意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一是要真实的、具体的,有人物、时间、地点,有事件、结果,不是胡编乱造的;二是要具有教育意义的,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多选正面的,少选反面的;三是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问题来进行。如针对诚信教育,最近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诚信中学生――徐砺寒”案例就非常好。事情很简单: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生徐砺寒上学途中撞坏私家车后,为车主留下了一张字条致歉,并留下联系方式。他的诚实让车主直呼震惊,事迹经微博发出后转发近万次,感动无数网民。央视、新华网等近百家重点新闻网站纷纷转载【3】。网站专门开设扬州诚信中学生专题,而且“诚信中学生”入百度词条候选“2012感动网络人物”和央视“一周人物”。对这件事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说:“这有什么,一件小事而已,我遇到这种事,我也会做。”对了,这就是选用这个案例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个案例是如此地贴近我们生活,如此符合我们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角色联想,设身处地我们会怎么做,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从中受到最真实的教育,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他们认识了“原来诚信是如此地‘可行’”。

二、初中政治案例教学的三种典型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既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又要贴近实际,既要传承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难易大体相当的案例,要根据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时代特点选用新鲜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典型案例。

1.经典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进行经典案例的设计,是政治课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需要。经典案例是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具有经久不衰的典范意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可以汲取的人类文明成果。例如,国内的雷锋、张海迪、袁隆平,国外的贝多芬、海明威、霍金等人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到乐于助人、身残志坚、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教材上面这种经典案例最多,因而案例设计时,首先应用好用透书本案例。

2.鲜活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需考虑到时代性与现实性,选取鲜活的案例,鲜活的案例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就其内容而言,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示范案例,即将先进人物或先进事例编为案例,进行示范;另一种问题性示范案例,是以问题人物或失误的事例作素材,加以精辟的分析,使学生从反面深入理解有关内容,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如选取各地的“新闻人物”、“道德模范”案例,选取媒体尤其是网络热议的最新案例,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救妞妞事迹,李阳家暴事件的是与非等,这些案例对中学生都具有鲜活的教育意义。

3.自身案例设计

中学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得和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心观察或调查,及时发现本校老师和学生的光荣事迹,并迅速、真实地将现实呈现于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最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如本人所在学校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有一个传统的宣传项目“感动田园”,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将师生中“感动的人和事”收集起来在全校进行宣传弘扬。其中那些本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刻苦学习的事迹、课余帮助父母运货卖菜减轻家庭负担的事迹,还有已经毕业出去事业有成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学生事例,会让学生对自己学校,对自己老师充满敬意,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案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经典案例、鲜活案例、自身案例的灵活交叉使用,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才会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结语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机械组件的装配

[作者简介]徐兵(1966-),男,江苏如皋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项目教学研究工作;朱金凤(1981-),女,江苏杨中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法研究工作。(江苏苏州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SJG08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54-02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事关专业建设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类型特点,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案例教学及案例的界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在高职中的内涵及运行方式,也成为高职研究人员探索的课题。

案例教学在学术界尚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对一些已有的案例定义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中案例的真正内涵。墨西思认为,案例是一种以叙事形式呈现的描写性研究文本,它源于真实的事件或情境。它强调了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用于向学生介绍真实的活动。劳伦斯也认为,案例作为某一情境的记录,是一种师生共同分析与学习的工具,用于把真实生活引入课程,并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学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从劳伦斯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案例是学生认识社会、学习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教学改革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郑金洲认为,案例除了作为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外,其还应包含情境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邵光华也指出,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具体的叙述。它具有典型性、有效性,但不是课堂实录。马冶国等研究者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专家所描述的案例定义,提出了案例的构成要素,即由事件、情境、叙述和问题,在事件中强调其典型性,在情境中要求其真实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叙述中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在问题中则是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

根据上述案例定义的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提倡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研究得出职业教育的案例的具体内涵。案例是单门课程的学习载体,是对在真实的、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发生的典型成果工作过程的完整叙述,阐明了典型工作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与方法,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引导作用,对技能训练有指导作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启发作用。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案例的建设原则及其结构

(一)案例的建设原则

为切实加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实现以案例为逻辑主线的课程重构,突出过程性知识的获取,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融知识、技能、素养于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建构,案例的建设应具备以下特性。

1.鲜活性。案例既然作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承载现代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快速适应岗位,故案例应能反映现代企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有助于更新现有教学内容。

2.典型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内容与职业面向的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有密切关系。因此,案例应选取行业企业中所反映的内容比较全面,所体现的过程比较规范,所隐含的解决问题方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所呈现的形式一定经过教育加工,有利于工学结合学习的典型工作成果,从而使学生掌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3.逻辑性。案例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选取并加工。在案例内,案例的描述要素要与工作过程的结构要素一致,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提高。在案例间,要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关系,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4.操作性。案例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任务,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技能的形成。案例的描述要利于学生进行剖析与小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对学生有明显的指导作用,隐含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案例的工作过程应描述清楚,结果明确,指导性强,有利于学生在基于案例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5.成果性。案例应有明确而具体的物化成果。在引入新课时可以演示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从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在学生操作前,学生观看成果,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从中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并可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案例的结构

关于教学案例的结构问题,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主要基于学生的智力类型。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师范教学中,就把案例结构分为实录式和条例式两种形式。实录式案例是以事件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主线,把过程真实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其包括背景描述、过程活动描写、特殊情境的说明以及一系列供学生讨论分析用的讨论问题。而条列式案例是一种按事件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和评论等顺序组织材料的形式。借鉴师范类案例的结构模式,结合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案例结构模式。

1.背景描述。背景描述部分主要介绍案例实际的工作条件、任务要求、资源配置等,以利于师生了解案例发生的实际情境,建立工作的关联,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案例。

2.工作过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案例实际发生的工作顺序、操作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利于学生工艺改进与实践操作。有时,也会在工作过程后增加一些相关知识,如以学习者的身份介绍与案例学习和操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主要用于学生案例剖析与基于案例工作学习时的需要。

3.讨论问题。列出案例操作中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以利于解决问题的提高。

4.成果附件。主要是案例的实际成果证明材料,如产品、软件、视频、报告等。用于学生学习案例时参考。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其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成为师生剖析的共同对象,并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改进、操作、评价等过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下面以笔者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机械组件的装配”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机械组件的装配”课程是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与调试”,经过教学加工得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主要以来自威特立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典型组件为教学案例,并以此为载体建设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学习情境,其中,第一学习情境为调整块的装配,承载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零件的调整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点,其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案例剖析。在上课前,教师首先引出调整块的案例,展示实物,介绍其在企业的运用背景,然后安装配图分析、工艺阅读两个步骤进行案例剖析。在师生共同分析装配图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如紧固件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师生共同阅读装配工艺规程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装配的工艺过程、装配技术语言、装配工具与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引出本学习情境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工艺改进。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调整块的装配工艺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点与缺点,进而编写出一个适合在实训室操作的装配工艺规程。每组学生编写完工艺规程后,由各组代表进行交流,并由其他组进行点评发言。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自己编写的工艺规程进行实践操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并适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指导学生根据操作的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掌握紧固件的装配与调整技巧。

问题讨论。各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讨论题展开讨论学习,如调整块的装配顺序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平行度的测量与检查方法有几种、某一尺寸的测量方法等。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对紧固件装配技术的理解与零件调整技术的掌握,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评价共享。学生在操作完成后,由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就本次操作进行总结发言,交流装配的工艺、工具的使用、调整的方法等方面的体会,从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然后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软技能(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主动性等方面)和硬技能(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5S活动。在学习结束最后阶段,由各小组分别进行5S活动,如物品及时归位、工具与设备的清洁与、工作台的清理与地面的清扫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基于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通过每个案例的“整体、连续”行动过程,让学生学到普适性的机械装配工作思路,掌握工作过程性知识,适应机械装配的完整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装配作业养成习惯。同时,本课程又通过8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机械部件的“反复、提高”的行动过程,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凯瑟林・K.墨西思.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12).

[2]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5]马冶国,孔彦.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2(2).

心理教育典型案例篇10

高等职业教育是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这一教育目标目前已为国内教育界所公认。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而实践动手能力又是专业核心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够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是与高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难以理解,而开展案例教学,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把财务管理典型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评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一)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我国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重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大多数学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缺乏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通过将企业理财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运用书中理论知识探询企业理财活动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掌握在既定理财环境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理论和实践的“零距离”。

(二)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互动的参与者。一方面,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判断,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因案例教学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求答案惟一,所以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证分析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案例讨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及讨论、聆听等与人合作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进行课堂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十分有利。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发言提纲的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均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书中的既定模式进行讲授,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不高,只要按照书本将理论知识讲述清楚即可;而在案例教学中,因其是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满足财务管理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还要深入企业或通过其它渠道收集大量案例,并根据案情及教学要求进行筛选、改编使之典型化,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选择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策略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是适应高职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一个或几个热点问题,在对企业背景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财务活动的实例,修改加工编写而成的,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案例的编写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策略。

(一)目的性策略

目的性是指每一个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目的相对应。高职教学目的总的来说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针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能体现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而且要恰当地与学生们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有联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时效性策略

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受理财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在特定阶段内看来非常经典的案例放到另一阶段就可能会失去其实际意义,一味照搬容易误导学生。因此,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必须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

(三)典型性策略。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经常的、典型的、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真实性策略

真实性是指案例的取材一定要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却又复杂的两难问题。只有真实的而非虚构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案例应选择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真真实实存在的案例。例如,财务分析时可选择上广电2006年为什么会亏损26亿元的案例,但教学案例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加工以后的“拿来”。

(五)地方性策略

地方性是指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区域性特点。高职的毕业生大多数在当地企业就业,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区域经济的特性。高职学校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而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获得典型案例更具有实践教学意义。台州民营经济相对发达,中小企业数量多,财务管理职能大多由业主承担,导致理财方面发现许多典型案例,如:筹资困难,丧失很多投资机会;风险意识薄弱,投资盲目,蒙受重大资金损失;不能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等。这些身边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综合性策略。综合性是指能反映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财务管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案例。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可以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为了加强对财务管理业务全过程的把握,教学案例应选择同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的某些事件,它们之间应具有数学勾稽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财务管理要素之间如何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把握全局,分清主次,提高实际财务管理能力。

三、如何组织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

高职案例教学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总的来讲,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程序。

(一)案例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选好合适的案例。案例一般应选择现实经济生活中典型的财务管理事件,并认真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系统掌握剖析案例时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前分析案例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另外,学生也应在课前仔细阅读案例,熟悉案例的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发言讨论。

(二)案例讨论阶段

案例讨论是探讨财务管理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经和措施。首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同一财务管理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阐述理由;其次,教师要有效控制课堂讨论过程,随时把握学生讨论的切入点,提供思考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另外,还要注意把握讨论的范围不偏离主题,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结论性观点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发现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也应该有引导性地启发学生自己纠正。 (三)案例总结阶段

在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重点是评价学生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正确与否;阐明该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再一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总结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通过总结要让学生明白,案例分析并非是为了得到一系列正确答案,而是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四)撰写报告阶段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报告中,首先应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备选方案,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并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求学生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分析思路,或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是如何做的,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而应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实际案例,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很有成效。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法,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围绕高职培养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许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胜任当地中小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营运管理,能参与编制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具有专业核心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案例教学之前,一般应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案例教学安排的章节、时间、教学手段以及应达到的教学效果等。

(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能替代其它的教学手段。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除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讲授方法外,还有情景模拟、现场观摩、实验实习、参观访问和测试教学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的。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利用讲授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得到实践和巩固。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时如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将如虎添翼。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根据案例教学内容的不同,突出重点、难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且具有可重复性和师生互动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将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