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十篇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4:50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提高对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活学活用的能力,实现学生身心的全方面发展是初中政治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是教育界又一次进步,它可以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起到课堂主体作用,对所学知识做出更深刻透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望为政治教育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运用及研究

一、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课改趋势下,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更被广大教师所使用,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育太过死板,没有什么课堂互动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失去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靠的都是死记硬背,这样即使学到的知识也不会被很好的运用,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根本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目标。

2.教学效果不达标

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加之枯燥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对政治学习有较深的理解,对事物的判断及分析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1.化抽象为具体

案例教学法早已被各个领域广泛推广被应用,同样应用于教学领域,它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也是搞好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法的情境性可以将抽象事物具体化,降低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使学生学习时看待问题更加清晰明了,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带入课堂共同探讨,从而更深入的了解政治知识。

2.渲染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法通过把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剖析讲解,在这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性,促进学生潜能发挥。老师提出问题,同学各抒己见,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政治教学变得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政治教学,从而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3.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将现实案例剖析研究是启发式教学思想最佳演绎,把案例事件作为理论学习的基础,把实践问题与课堂理论学习完美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抽象事物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分析

1.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法实际运用中对案例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所选案例必须要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这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才不会跑题,既不能脱离实际,还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最为适宜。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时效性以及实践性。

2.创新教学模式

在案例教学法教学中,要把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把主导权交给学生,利用丰富趣味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几人组成小组,针对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阐述本小组观点。其次,还可以组织研讨辩论赛,让学生针对某一案例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适应了现阶段新课标理念。

3.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又一次革命,为了在初中政治案例教学中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也要为我所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教师要陈述的案例呈现在荧屏上,使学生一目了然,提高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效率,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列举一些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表见解,都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4.教学内容时效性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多采用与学生生活相关案例,结合社会热点,联系课堂理论知识展开讨论,使学生明辨是非,在讨论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了解自己对自己、家人以及社会要担负的责任,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四、结束语

总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课改要求,要通过案例对比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立足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望可以为案例教育教学提供教学经验。

作者:杨丽琴单位:临沧市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魏向东.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研版),2014(4)

[2]徐嘉高.立足成才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3(29)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延伸策略

在初中教育工作中,每门科目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初中政治也不例外。因为初中政治本身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政治的相关知识,其在教学期间就必须要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不同政治知识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等,以此来确保初中政治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作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做好理论知识准备工作,可以说是确保案例教学法能够被充分融入政治教学中的前提。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要以理论知识为前提,用理论知识为分析初中政治理论做支撑,提升教学分析的说服力。在正式应用案例教学法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例如,在教授“国家主人广泛的权利”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之后,通篇阅读该章节中的所有内容,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内容,并借助观看法制新闻和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搜集相关资料,确保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在完成理论准备工作后,教师就可以按照自己搜集到的同课程有关的案例,结合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设计案例教学方案,并确保自己设计的案例内容包含了学生所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案例来设计教学分析,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表现的分析,了解学生的自学程序和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难点,从而进一步完善政治教学方案。

二、展开政治案例教学组织

在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这些政治案例进行讨论,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以及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案例教学中,初中生可以借助问题讨论的方式,对案例教学问题展开独立性的分析与思考,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模式。为了确保此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在案例教学中顺利施行,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结合学生对初中政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设置教学案例的讨论问题,以此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念,且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期间营造出轻松愉悦的问题讨论氛围,让学生可以不借助上台发言就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案例教学中设置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使自身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由此得到较大的提升。在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大约二十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当自由讨论工作结束后,每小组可以派代表综合性地阐述本小组成员的观念,而小组内其他同学也可以对该观念进行适当的补充。而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也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念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此外,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需要简要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采用适当的方式表扬在该教学环节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激励每个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念。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则可以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来指出他的问题,以此来确保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延伸策略

之所以要在初中政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实际政治事实和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政治科目从具体到一般知识的学习任务。作为一门同学生自身发展、国家社会具有密切联系的初中教学学科,初中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借助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发展观,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教学案例时的思维素质,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方式来架构起完善的政治知识内部分析系统,以此来完成单个或者是多个案例的学习工作。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作为初中教学工作中的必修课程,开展该科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经济、思想、哲学价值,掌握基本的社会尝试,建立起正确、完善、全面的探索和分析能力。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弥补因为政治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比例过大所造成的教学缺陷,提升初中政治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鸿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10):54.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46-01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治课程是初中阶段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是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丰富政治课堂,提升课堂张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下文笔者着重就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有效运用策略展开具体论述。

一、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社会生活实际与具体知识点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措施,就其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来看

就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来说,是将教材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案例进行结合,通过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且掌握相关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方式中,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案例信息来支撑相应教学,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将会得到有效锻炼;就教师信息收集的结果来看,最终收益人依然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原本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氛围轻松的案例教学中就轻易地掌握了,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从学生方面来说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充当的只是听众的角色,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每一步教学计划的实行都是按照课程设计的,毫无弹性和活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感到乏力外,就是了无生趣;而就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来说,通过鲜活的案例说明,不仅可以将学生的视野扩展到教室以外,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注入动力和活力。

二、案例教学在政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从前文相关叙述中,就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来说,不仅是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丰富政治课堂,提升课堂张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但是从目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现状来看似乎效果不太理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相关教材为例,就案例教学运用的有效措施作以下分析。

1、案例选择的针对性

所有教学法的应用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不例外,而就案例教学顺利开展来说,案例这一要素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素材选择的环节上,教师一定要从教学的具体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筛选和组织,避免出现“跑题”情况。比如就《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章节案例教学的开展来说,教师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应围绕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新闻中常能接触到的侵害案例展开案例教学素材的收集,在选取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倾向以及知识教学的客观需求,缩小案例范围,确定到各学校侵害事件的发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保证学生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切实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侵害,真正达到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2、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

信息技术发展,为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转变带去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在初中政治课程案例教学中,为了充分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建议教师还应对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及工具进行充分应用,在发挥多媒体教育功效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印象,从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同样以《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这一章节的案例教学来说,如果教师在进行案例陈述的过程中,能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模式代替传统平铺直叙的方式引进案例素材,必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效率,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初中政治课程的课堂张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知识架构的重新组合,同时还能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来说,效果还并不明显,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应从案例素材收集环节以及案例表现环节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应对,综合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效率,落实初中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初中政治课程教育改革作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詹小斌.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17:135-136.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原则;措施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理论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乏味,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政治教师提高学生政治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坚持的原则

1.坚持针对性原则

在选择案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选择教学案例,以确保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学习“防患于未然”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讲解交友不慎所造成的恶果,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黑白,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坚持实践性原则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选用案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坚持实践性原则,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引入由于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打工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读书机会的珍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措施

1.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案例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政治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案例,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引用或者改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政治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2.采用多种方法,有效呈现案例

案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呈现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呈现案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我们维护正义”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中所出现的现象,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3.通过分组讨论,深入了解案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结合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利弊,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及时总结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合理评价教学效果,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提问、分析和讨论,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殊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8):24-25.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品教学;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之联系密切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和研究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有效地解决案例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最早兴起于美国,目前为世界各国所倡导。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份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地位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这样,课堂会变得活泼、生动、快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创造性得以开发,这也正是我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二、正确选择和撰写教学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归纳、推理,所以选择或撰写好的案例是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的前提。怎样才能更可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撰写教学案例呢?我们应做到“四个关注”。

(一)关注教育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所以在选用或编写案例时必须考虑其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并且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弘扬正义、讴歌正义,以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

(二)关注社会热点。热点问题不仅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在关注热点时,要引用能及时反映国际国内形势的案例,比如像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利比亚危机,叙利亚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教学要结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学生才会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三)关注本地性。在引用案例时,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学生在讨论中就会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四)关注可议性。案例教学法要求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分析、讨论,所以,所选的案例应包含一个或几个难易适中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争论,以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分析、讨论的目的。

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能够直接决定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思品教师在课前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

生,精心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的、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案例,学生在进行讨论分析时就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出色地完成任务;另外,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可议性,这样学生可以存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引起学生间的冲突,使教学案例具有分析和讨论的价值。例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选用发生的“假疫苗”、“假鸡蛋”、“毒大米”、“毒奶粉”以及“化妆品成分超标”等案例,由于这些新闻案件学生都比较熟悉,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对这类案例进行分析,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够从中学习到与之相关的生活知识,对学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教学法的形式创新

教学理念有所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自然也会紧跟其后。例如,传统的案例讨论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说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下面一片肃静,接着教师又说,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刚下课就有同学给别的同学起外号,嘲笑别的同学等等,知识与应用的严重脱节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课堂成为了无效课堂,教师的教学也流于形式。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讨论,如之前提到的学生自己准备案例,若学生准备不充分教师可以提醒一下,如我们身边有没有什么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以反面案例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尊重他人的思想及行为,从而体会如何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在教学中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提问、思考。如举例后,让学生分析所举事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怎样用老师教授的知识分析案例中涉及人物的行为、思想等。例如《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提问的方式调查了解学生处理买卖纠纷的态度,如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买到过不称心的东西,你是怎么处理的,爸爸妈妈若遇到了又会如何处理等等。案例结合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如买的书缺页,当时没有注意看,发现后商家以没有购买小票和过了调换期为由拒绝退换。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维权,针对小票丢失、图书质量保期等展开讨论,设定不同的结果,如自认倒霉,算了;找父母去和商家协商;通过消协投诉商家等,对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总结,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消费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不仅仅学习、掌握了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应用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保护自己的尊严、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初中思品教学的更高价值。

五、总结指导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6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需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打破以往初中政治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使师生关系由单纯的授受关系转变为合作探究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案例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案例教学法是发展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不断推动其发展。

一、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又有部分老师对案例分析法的了解不够,选取的案例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相关不大。在课堂教育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务必要学会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很重要。

(一)处理好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关系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因为在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是要求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而且在教学中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提升教学效益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应吃透案例。教师应查阅与案例有关的材料掌握案例的背景知识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充分思想准备。其次应搞好课堂设计。如案例呈现方式确立案例的焦点和争论主题做好案例分析的预测等。再次应向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发放案例材料。作为学生应做好课前复习和预习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归纳讨论要点或发言提纲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三)围绕案例组织讨论

积极引导课堂分析、讨论提升思维品质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课堂分析、讨论的主体同时教师要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其次要启发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和想法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必要补充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要及时纠正和引导从而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再次要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一般问题的讨论进而把讨论引向深入。最后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持讨论、辩论维护课堂秩序使案例教学有序进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组织好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与评价

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课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是整个案例教学的最后一环。这一环节,既有助于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又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案例分析报告不仅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还应吸收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成果。特别应注意报告的内容要精炼,案例分析要有依据,尽可能客观地评述问题,增强报告的质量和说服力。报告完成后,教师应尽可能全批全阅,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给学生,指出值得鼓励的地方和应改进的不足,注重正面评价,积极评价。对学生报告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在课堂教学和答疑过程中集中解答。同时,还可将案例课中同学的表现及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同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可作为考试的重要题型。因为案例分析不是单纯地复述所学知识点,而是要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抓住要害,言之有据。从我们的实践可以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学生做出真实有效的评价。

二、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初中高年级及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占思维能力的主导地位,且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能力,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具有深刻性和批判性,能够自觉地从本质上比较全面地看问题,对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具有独立性、创造性。

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想抓住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显示自己的才能,为此他们就要随着教学的进程正确地组织语言、准确加以表达,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能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去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教学效率提高方法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类型多种多样,归根结底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主体能力组织实施教学。习题课作为课堂教学类型的一种形式,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课堂教学标准和要求,渗透和体现效率与能力合二为一的特质。笔者发现,新课改习题课教学效率与传统理念下的习题课教学效率之间,标准和要求有着深刻、本质的变化。同时,参考的依据和考量的标准发生显著、明显的变革。新课标下的数学习题课教学更加凸显以生为本、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更为强调情操培树。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习题课时,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由“习题数量”转向“教学质量”,实现习题教学质量与主体数学能力相辅相成、共同进步。鉴于以上感知和心得,笔者现就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效率从三个方面作试论。

一、抓住教材内涵要义,设计典型生动案例

典型、精当的数学习题是习题课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并深入推进的重要前提。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只注重数学习题讲解活动的实施,而轻视数学习题案例的设计和组织,导致习题课教学中设计的数学习题没有针对性、缺乏实效性、缺少实用性。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习题课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切实做好选题设题这一关键环节,为习题课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研究分析数学教材,重视数学习题案例的收集,围绕每一章、每一节知识要点或学习要求,综合现有数学习题,加工原有数学案例,使设计的数学案例更加贴近教学目标要求,更加贴合教材知识要义,更加贴切学生认知探析,为有效习题教学做好铺垫。如“平行线的性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抓住该习题课所设计的“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容,并且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认知要求,对现有“如图所示,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是∠BmF的平分线,mG交CD于G,求∠Cne的度数”数学案例进行“加工”,增加教材学习要求,设计出“如图所示,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是∠BmF的平分线,mG交CD于G,求∠1的度数”的数学案例,从而让数学案例成为教材要义的“承载体”和教师教学意图的“展示台”。

二、紧扣教学双向特性,实施师生互动教学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其教学进程自然秉承和展现了课堂教学具有的双向互动性特征。传统习题课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师是习题讲解的主要实施者,承担了整个习题解析、讲解的任务,学生作为“听众”,被动接受教师的所讲所教,缺少互动过程、交流活动,显得枯燥、乏味,降低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与学生各自特性要充分展现,主导与主体要深入交流,能力与效能要相得益彰。这就决定了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习题课教学要强化互动交流活动的开展,既要将教师和学生的各自特性充分呈现,又要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融入其中,围绕目标任务和解题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互动、有效探讨等,从而推动学生更加积极、更深入地思考、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问题: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多少?

在这一问题教学中,采用师引生探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向初中生展示所需解答的上述数学问题,然后向初中生出示“该问题要求点D到aB的距离,实际要求什么?”“根据该问题要求及条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知识点内容求解”解题要求,组织初中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问题解析。初中生在合作探讨学习进程中,初步获得其解题思路为:“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求证。”教师围绕学生解析思路强调指出:“需要添加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要求点D到aB的距离,就是求等腰三角形aDB的垂直平分点。”初中生结合教师指点完善思路得到其解题方法为:“通过添加辅助线,过点D做aB的垂直平分线,构建与三角形aCD全等的三角形进行求证解答。”

该习题讲解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解题思路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学生个体之间围绕解题要求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在互动交流的探讨式习题课教学中,初中生主体地位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三、开发主体探析潜能,科学指导主体探究

教育实践学指出,习题讲解的过程就是探究研习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探究特性、研析特征。初中数学教师习题课教学不能全程包办,而应该充分开发他们的内在探究潜能,善于放手,注重鼓励,积极组织学生自行感知、深入分析、有效解答数学案例。教师在习题课教学时,要利用初中生内在的探究分析潜能,有意识地组织初中生围绕解题要求,开展互的合作讨论活动,并全程参与初中生自助探究习题过程,做好初中生探究活动的观察、指导等活动,并及时收集存在的缺陷不足,评点教学时及时讲解予以纠正,从而推动初中生深入探究解答习题,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掌握和理解课堂教学效率的深刻内涵,围绕“有效”一词丰富要义,组织实施科学、高效的习题课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初中生在高质量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进程中,数学技能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德定.培养初中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J].四川教育,2011年06期.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8

案例教学是应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入,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进行选择与呈现案例、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个环节的构建。

关键词:

案例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价值;实践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

劳伦斯把案例视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师生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理查德认为案例就是实践的一个环节,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呈现与知识相关的行为故事;余凯成以案例为对生活素材的描写,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这些描写予以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学者对于案例的概念予以不同的定义,但是可以总结出相同之处:案例使典型的实践情境,案例教学即通过把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案例必须带有启发性,即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用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和事实进行思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架构;其二,案例需要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案例教学是在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必然是相关案例才具有效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价值

1.形象化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塑造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不是重点,只是涉及到了不多的部分,集中于九年级。然而,即使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涉及较少,在其他方面,也满是概括性知识的条条框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定会遇到不小的问题。此时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形象化这些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提高学生对社会事实的是非以及程度的辨别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中具体阐释了违法与犯罪的定义以及下辖条规,学生在记忆时常常出现缺漏,在分析时混淆二者是常事,于此,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强制带违规物品进站未造成事故的属于违法,强制带违规物品进站造成严重事故的属于犯罪。

2.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的关键阶段,所以,思想品德课程集中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是纯粹地理论宣讲可能无益于这一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由于学生的青春逆反心理走上相悖之路。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在无形中熏陶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助于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八年级上学期教学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时,为避免学生陷入到竞争的不择手段以及误解合作的无利认知中,教师可以引入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获得诺贝尔数学奖分却无益的例子,彰显合作的重要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实践

案例教学想要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有合理的程序设计,否则,便只能逗个趣儿而已。具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构建。

1.选择与呈现案例

无论是用于课前导入,还是用于课中辅助理解,亦或是用于课后训练与观察,教师选择与呈现案例是第一步。案例选择恰当,呈现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降低了案例教学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利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能随手拈来即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案例与生活以及知识的相关性,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之外,也不应无关于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上学期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在教学不能调节情绪的弊端时:教师可以选择河豚撞桥一意孤行最后为鹰所食的寓言故事或者是讲述考试中不能调节紧张情绪所导致的结果这些材料,或者是学生耳熟能详,或者是贴近学生生活,且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若是选择一些名人轶事,或者发火打架之类的案例,怕是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语言需要简洁生动,啰嗦死板的语言难以引起学生对案例的高度关注,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调动自身进行分析与认知,以前面河豚的故事为例,一位教师在进行了篇幅性的阐释,甚至比一则寓言故事都多,在冗余的描述中,学生头昏脑涨;其二,如果辅助以多媒体的呈现手段,是文字需要注意大小与间距,学生看得清晰方可,是图片需要注意中心,不能用无关情节带偏学生。

2.设置问题

思维源于质疑,有问题才会有创新。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必须保证有问且有好问。鉴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局限以及课堂组织的时间局限,问题多由教师设置。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问题的难度需要合适,即学生必须经过思考,但在思考之后可以有所得,以前面所举河豚为鹰所食为例,教师可以设问“河豚为什么被鹰所食?据此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而不是“河豚被鹰吃掉了,是吗?”等简单的问题亦或是“在情绪之因素外,还可以学到什么?”等拓展过度的问题;其二,设计问题需要层层递进,问题一般分为显而易见、分析、应用三个层次,依次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针对案例进行提问时,教师依据问题层次逐渐拔高,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案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的问题是“成功是因为什么?合作的价值在哪儿?这些启示可以用于学习中的哪些方面?”

3.组织学生讨论

提问之后,对于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个人做出答案,对于分析和应用层次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实现有效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合理分配小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之中,又可以互相带动,每个人的优势不同,有的擅长分析,有的在联想方面专长,有的则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些不同的专长可以在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其二,鼓励学生的质疑与创新,在讨论中,常常会有突发奇想,对于这些,教师的态度应该是肯定的,不能因为可能影响课堂顺利进行或者是自以为不着边际便打击学生的思维价值;其三,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建构知识系统,这是案例教学的完美结束,比如,在完成对杨振宁与李政道案例的相关讨论后,教师需要点出合作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以及其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致性。

作者:马玉英单位:宁夏西吉县教育体育局研训中心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9

一、利用各方教学资源,创建优良教学环境,实现有效“导”

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和指导学习对象深入、有效、有序学习探知的过程同时,由于学习对象知识素养与阶段学习目标要求之间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学习对象的学习进程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指导“导-探-析”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探知数学问题“导”环节的有效实施,能为“探”、“析”后两个环节的深入、高效开展,提供思想支持,做好情感铺垫加之,教育学指出,引导和指导学习对象深入参与学习活动,是教师应尽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导”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通过谈话交流、情景设置、小组竞赛、实验演示等多样形式,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积极、优良的教学环境,将初中生内在能动情感的激发,积极学习潜能的挖掘,做好思想促进工作,促进初中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探知活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心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经过重新编排和设置,其画面更为丰富,内容更加生动,案例更加丰满,对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情感提供了条件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导-探-析”教学模式,“导”环节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的生活性特点,借助现实生活案例,采用情境导入法方式,为初中生设置了“测量通信铁塔高度”的生活情境,让初中生在感受数学生活美感的进程中,树立能动探知的积极情感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初中生对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也融入渗透了现代科技因素,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器材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着深入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新知内容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能动学习情感的引导如“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教学中,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内容及特征相对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更加的复杂和特殊,在讲解新知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器材的直观、形象、动态等特点,将事先制作好的“二次函数图象”教学课件,通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器材进行展现,逐步展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以及二次函数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与x轴交点的个数等内容,让初中生能够对抽象的二次函数图象有清晰、直观的认知,保持积极、愉悦的情态下参与新知探知活动

二、发挥教师主导功效,实施多样教学方式,促进深入“探”

笔者认为,[Bp(]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虽然是学习活动进程的“主人”,任何时刻,任何环节,都要服务、服从于学生群体但[Bp)]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不能缺少教师的“引”和“导”,避免出现偏离预设教学活动过程“轨道”,开展无序、无效的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总导演”,其自身就应肩负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知的义务众所周知,在指引学生学习探究的实践进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学习任务以及主体特点和课堂实情,运用了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开展了深刻、高效的探究实践活动因此,在“导-探-析”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实施“探”环节活动时,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为初中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实践空间同时,要结合自身教学任务,做好指引和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的工作,针对探究内容、探析任务以及学生探究情况,科学、合理采用针对性、多样性的教学举措,帮助初中生解决探析活动中的“困惑”,及时将初中生向前“推一把”,促进“探”的进程,保证“探”的实效如“切线的性质”案例课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初中生“探”[tp7CS12tiF,Y#]“如图1所示,已知有一个直径aB=10的半圆,如果点C在半圆上,BC=6,如果现在已知aB的中点为p,作aB的垂线pe,试求出pe的长度”案例时,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学生合作探析问题条件,初步感知到:“这一案例考查学生对圆周角性质运用,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还包含了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方面内容”

组建学习小组,结合案例要求,开展探究解析活动,学生小组探析、讨论归纳得到解题思路为:“由圆的性质内容,可以得到∠aCB为直角,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的长度,从而[Jp3]求证出相似三角形,最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内容,求出pe的长度”[Jp]

学生展示解题思路,教师进行指导,强调指出:“要注意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点”

学生开展解析问题活动,过程略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活动,回顾总结解析该案例的方法,初中生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归纳得出解题策略

[Bp(]由上可见,在该案例教学中,案例讲解的过程变为了学生探索实践的过程初中生成为了案例解析的“直接责任人”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和推动初中生深入、有效的探析活动,其学习能力和解析素养得以有效锻炼和树立[Bp)]

三、凸显双边互动特点,开展交流探析活动,推动高效“析”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篇10

一、初中政治案例教学设计的“三贴近”原则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不论是教师对材料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利用这些身边的材料,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案例设计应贴近学生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参与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学习”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带到课堂来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课堂上所涉及的政治观点就能通过案例被学生及时掌握和理解,从而转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学生比较关注网络热点名人动态、担忧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义愤日本在问题上的小动作等,都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课堂教学案例。课后亦可以布置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小事,自己动手制作ppt或编排小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更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案例设计应贴近生活原则

政治课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选择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是从内容出发设计案例,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否则整堂课就成了“故事课”。选择的案例要求简短,同时又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要让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大、可读性强、能说明问题的现实生活性强的案例走进课堂。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物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在领悟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如讲授初中思想品德课关于“关心、亲近、服务社会”内容时,扬州的教师就可以选用“扬州好人”评选中的好人事迹作为案例。这些“扬州好人”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的同学还见过其中的“好人”,这些好人事迹也大都是最普通的生活事迹,是我们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案例我们老师可以讲述,我们的学生也可以讲述,大家也愿意听,因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活。

(三)案例设计应贴近实际原则

很多学生觉得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空洞无物,枯燥乏味,书上讲的与现实中的往往存在差异,很多同学感到茫然,理解困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把道理讲清楚之外,特别要注意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一是要真实的、具体的,有人物、时间、地点,有事件、结果,不是胡编乱造的;二是要具有教育意义的,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多选正面的,少选反面的;三是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问题来进行。如针对诚信教育,最近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诚信中学生――徐砺寒”案例就非常好。事情很简单: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生徐砺寒上学途中撞坏私家车后,为车主留下了一张字条致歉,并留下联系方式。他的诚实让车主直呼震惊,事迹经微博发出后转发近万次,感动无数网民。央视、新华网等近百家重点新闻网站纷纷转载【3】。网站专门开设扬州诚信中学生专题,而且“诚信中学生”入百度词条候选“2012感动网络人物”和央视“一周人物”。对这件事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说:“这有什么,一件小事而已,我遇到这种事,我也会做。”对了,这就是选用这个案例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个案例是如此地贴近我们生活,如此符合我们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角色联想,设身处地我们会怎么做,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从中受到最真实的教育,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他们认识了“原来诚信是如此地‘可行’”。

二、初中政治案例教学的三种典型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既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又要贴近实际,既要传承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难易大体相当的案例,要根据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时代特点选用新鲜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典型案例。

1.经典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进行经典案例的设计,是政治课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需要。经典案例是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具有经久不衰的典范意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可以汲取的人类文明成果。例如,国内的雷锋、张海迪、袁隆平,国外的贝多芬、海明威、霍金等人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到乐于助人、身残志坚、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教材上面这种经典案例最多,因而案例设计时,首先应用好用透书本案例。

2.鲜活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需考虑到时代性与现实性,选取鲜活的案例,鲜活的案例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就其内容而言,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示范案例,即将先进人物或先进事例编为案例,进行示范;另一种问题性示范案例,是以问题人物或失误的事例作素材,加以精辟的分析,使学生从反面深入理解有关内容,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如选取各地的“新闻人物”、“道德模范”案例,选取媒体尤其是网络热议的最新案例,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救妞妞事迹,李阳家暴事件的是与非等,这些案例对中学生都具有鲜活的教育意义。

3.自身案例设计

中学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得和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心观察或调查,及时发现本校老师和学生的光荣事迹,并迅速、真实地将现实呈现于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最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如本人所在学校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有一个传统的宣传项目“感动田园”,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将师生中“感动的人和事”收集起来在全校进行宣传弘扬。其中那些本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刻苦学习的事迹、课余帮助父母运货卖菜减轻家庭负担的事迹,还有已经毕业出去事业有成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学生事例,会让学生对自己学校,对自己老师充满敬意,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案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经典案例、鲜活案例、自身案例的灵活交叉使用,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才会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