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十篇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十篇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6:45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1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受限于条件艰苦、学费高昂、精力不够等客观条件,许多父母只得将子女托给老人抚养或交由亲戚寄养,其子女也由此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攀升,针对留守儿童的实证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硕,但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却略显单薄。尽管学者都已经认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疏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这一课题的特殊性尚未上升至整个社会层面的症候性,因此部分学者在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开展研究时往往围绕学校教育、社会支持展开,很难深入到心理健康领域。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高概率与持续性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行为疏导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厘清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有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行为疏导的重要一步。一是认知偏差。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认知偏差的比例普遍较高且逐年增长。父母角色的缺席,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习惯性对外界保持警惕和疏离,过度的“内生长”也使其长期压抑自己、隐藏自己、封锁自己,这种“自我封闭”的成长环境很容易导致农村儿童对外界产生错误认知。二是行为障碍。农村留守儿童多由老人抚养,由于代际差异,老人往往缺乏正确的教育经验,要么一味溺爱、有求必应,要么不管不顾、动辄大骂。有的老人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管束、无人引导,稍有不慎,便容易行差踏错,沾惹上打架斗殴、吸烟喝酒、沉溺游戏等不良嗜好。三是人格错位。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心理疏导,农村留守儿童多敏感内向、孤傲偏执,这也导致了两种性格极端:一种是讨好型性格,自卑缺爱;一种是攻击型人格,冲动易怒。

针对上述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行为疏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纾困之道。家庭层面:父母应意识到陪伴和关心孩子的重要性,即使在外务工繁忙,也要抽空回家看望孩子或定期视频电话,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被呵护、被重视。此外,家人的一言一行均是孩子模仿、学习的“范本”。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其他看顾者也应注重家风家教建设,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层面:学校应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实行农村留守儿童建档,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时调查摸底,定期随访追踪,逐一记录归档,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条理、有计划、有效果。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通识课程普遍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同时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业规划、家庭相处等教学内容有机串联。社会层面:社会应整合各方力量,综合利用资源,提供农村留守儿童救助救济和社会支持。例如,社区或乡镇应定期开展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关切。针对极端情况,落实帮“困”措施,开展个案研究。此外,社区还应不断强化家访、校访的频率和力度,构建社区、家庭、学校三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牵涉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大计。无论之于国家大政方针,还是家庭幸福美满,抑或社会和谐稳定,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都让人百感交集、下笔千斤……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行为疏导,跳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除了上述措施外,经开明出版社于2021年9月出版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亦能提供诸多参考。全书共12个章节,分别从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起源、意义、方法出发,借助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等学派的理论研究,强调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保障留守儿童的儿童福利与权利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家庭对留守儿童环境适应与心理健康、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网络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该书还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几个方面对留守儿童问题纾解进行了前景展望。该书的创新价值在于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既有真实案例,又有临床记录,有助于人们全面、深刻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实处境,以期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行为疏导找到真正能够破局的路径。

作者:蒋桂黎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2

【关键词】家庭暴力;儿童;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61-02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儿童在家庭暴力事件中直接或间接受到暴力,包括经常直接或间接目睹父母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施予暴力行为。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身体造成直接或间接性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儿童受到家庭暴力或目睹家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后,会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并涉入其中。隐性的心理创伤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且难被察觉和治疗。

1家庭暴力对儿童所造成的影响

家庭暴力对儿童会造成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儿童的一生。在认知上,儿童经常面对家暴的行为会产生认识层面的概念错误,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普遍的。部分儿童儿童长期受父母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观念。误认为应对和处理所有事情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使用暴力,只有暴力才是情绪的最好的发泄方式。在情感上,当面对家暴时,孩子可能会被告知这是家庭的秘密,或者不知道该向谁说,向谁倾诉,会觉得很丢脸,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无力无助感。在长期的感染下,会让儿童产生失落、害怕、高度焦虑、纠结、压抑和暴躁等情绪,甚至还可产生抑郁症,精神失常等疾病。在行为上,多数儿童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将内心情感过分的往外释放,喜欢施命令予别人,充当老大角色,人际关系紧张,很难与人建立信任关系。一种是将自我情绪过度的往内压抑,对外人高度警戒、防卫,孤独。如果这类儿童不能在学校获得关爱,往往会产生经常性的逃学,离家出走,撒谎,捣弄破坏等行为。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处在家庭暴力中的儿童,还存在自我价值感偏低,社会交往能力弱,两性关系不平等及用暴力处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2]

2教育疏导策略

学校是儿童重要的成长场所,儿童除了在家庭的生活时间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儿童里度过的。学校对于儿童而言,是一个充满爱、快乐、没有暴力、安全的天堂。教师成为了疏导遭受暴力儿童的重要他人,可以帮助儿童脱离家庭暴力的阴影,使其投入学习,发展友谊,增强自信,建立人际关系,让他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因此,对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教师的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2.1开设亲子对话活动,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亲子对话是指学校创造交流平台,邀请儿童及其家长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的活动。此方法是增进亲子感情的纽带,也是解决家教疑难的重要渠道。[4]学校可以在亲子活动、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时开设亲子对话活动。活动之前,教师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或许儿童及其家庭的资源信息。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活动中主动观察了解有哪些儿童有受到家暴残害,儿童在园的情绪和表现。二是儿童和家长主动倾诉,教师将其记录下,选取适当的时间集中进行亲子对话活动。在开设亲子对话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向儿童父母讲明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对儿童的影响;为亲子对话提供平台,实现亲子间平等友好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至始至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

2.2进行主题活动,培养儿童的正确认识。学校可设置关于反映家庭暴力的主题活动,让儿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引导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学会看待家庭暴力,通过交流、表达来释放内心的压抑。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如《象爸爸着火啦》等形式引入对家庭暴力的主题让儿童初步了解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看待家庭暴力,学会面对暴力如何自我保护;通过儿童讨论的形式谈谈自己家庭或者周边的家庭暴力现象,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态度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教师在让儿童讨论的过程中要对儿童进行正面的引导,与儿童交谈家庭暴力时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要注意哪些儿童是遭受家暴的儿童,并当儿童透露自己是家暴儿童时注意自己的倾听技巧。

2.3开展游戏活动,呵护儿童快乐天性。游戏是儿童天生的恩物,尤其是对于目睹或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活动即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主体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提升儿童的长期人际交往能力。游戏活动可以让儿童忘却家庭暴力中的烦恼,在游戏中重新找到自信。通过每一个儿童的参与,疏解儿童的心理阴影,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快乐体验,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弥补在家庭暴力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此种游戏应多以集体游戏为主,以此培养儿童的协作能力。当他们在遇到家庭暴力而不知如何应付的时候,知道还可以采取向自己的同伴和朋友求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2.4建构安全信任的班级环境,让学校成为乐园。班级环境在学校里主要是指创立友善班级,通过正面的教育策略,建立反暴力的班级环境,在此良好的环境中熏陶儿童的情操,丰富儿童的情感。其主要内容包括:营造相互尊重友爱的班级氛围;在班级中制定并执行班级常规,帮助孩子减缓因处在家暴环境下的经验混乱与无力感受;创造更多的正向经验与成就,帮助儿童自我肯定和自我认识,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引导对班级冲突的处理,示范如何以非暴力的形式表达情绪和处理问题;让儿童喜欢班级,感受班级的温暖,让学校成为儿童的快乐乐园。此法主要起到预防作用,在进行预防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前,确定明确有效的教育目标,合适的教育对象,可行的教育主题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二是在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对孩子实施正确引导,掌握适度原则,长时期在这种氛围熏陶下能潜移默化至儿童内心。

参考文献

[1][3]关颖.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及其社会干预[J].当代青年研究,2006,(5):22-27.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3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4名儿童服食农药告别人世,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5岁,在这之前,母亲因家庭纠纷离家出走,父亲也一直在外打工。

2015年7月12日,山东沂水县一名3岁女童,被幼儿园园长遗忘在车内近10个小时,发现时已经不幸死亡。而且,大同小异的车内之殇今年已发生5起。

……

因大人种种疏忽漠视而导致孩子受伤害或者死亡的案例,令人心惊胆寒,更令人心痛不已。儿童忽视,我们再也不能忽视!

忽视,隐形伤害之痛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具备完全能力的情况下,在儿童的健康、教育、心理发育、营养、庇护和安全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未能提供应有的帮助。在儿童遭遇的主要伤害(身体虐待、待、情感虐待和忽视)中,它的发生率最高、涉及面最广,情况也最为复杂。

由于儿童忽视很难界定和评估,它受到的关注度远远不如其他儿童伤害案例。为唤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19日定为“国际防止儿童虐待忽视日”。

国际上普遍认为,儿童忽视应包括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医疗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和社会忽视等六个方面。各种类型之间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受伤害的儿童中有的只受到某一种类型的忽视,但大多数都是受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忽视。

当前,我国儿童忽视现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严重忽视。亲子长期分离,父母监护不力,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遭受多方面忽视: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损;农活、家务活强度超出承受能力,影响正常的校园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缺乏亲情抚慰,导致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得不到适时的引导、教诲,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违法犯法案件有上升趋势;经常受到不良同学或邻居等的欺负,身心创伤难以弥合。

单亲家庭子女容易被忽视。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儿童数量增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单亲父亲或母亲经济水平、养育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成人间的怨恨纠结,牵扯消耗夫妻双方太多精力,使儿童忽视现象倍增。一些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内心更为敏感脆弱,容易产生心理和人格问题。

正常家庭中的儿童精神忽视较普遍。在父母双全、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中,儿童的健康、医疗与学业等需求均能得到满足,但一些家长往往疏忽了对孩子的精神关爱和情感交流,以致儿童精神成长、心理发育出现偏差。例如有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给孩子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孩子长期精神压抑,妨碍甚至伤害了儿童的人格塑造。

造成儿童忽视的因素比较多,既有儿童本身的原因,也有照看者及家庭乃至社会氛围的影响。

照看者因素:在自身成长中曾受到长期忽视,患有身心疾病,滥用药物或酗酒,情感不成熟,不爱或不想要孩子,缺乏作为照看者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儿童因素:孩子性情执拗,早产或早熟,患病或残疾,有发展障碍等,如太乖巧或者太调皮,都容易被忽视。

家庭因素:婚姻危机,社会孤立,工作或经济压力,兄弟姐妹间关系紧张,家庭结构不良(如单亲家庭),突发事件(如亲人死亡),家庭功能不健全(角色混乱、生活紊乱)等。

教育因素:教育者工作压力大,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落后。

社区因素:社区居民贫穷、失业率高、犯罪率高,社区内居民缺乏交往,缺乏社区资源和公共设施的支持(如幼儿园、托儿所、娱乐场所和学校)等。

社会因素:社会不稳定、立法不完善、性别和种族歧视、社会对儿童的忽视等。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父母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是造成忽视的直接原因,因此,要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关注并满足孩子的需求,需要父母的自我成长,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撑。

忽视,后患无穷

国外的研究反复证明,儿童忽视尤其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忽视,对儿童以后的发育成长危害严重。

早期忽视除了对身体发育方面的影响外,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危害。在儿童早期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会损害儿童的大脑发育,脑功能的缺损导致儿童心理调适能力发展障碍,进而影响儿童行为认知、情感、语言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后期发展埋下不良隐患。

青春期的儿童忽视易造成儿童社会角色混乱,对家庭功能认知错误。儿童对家庭功能的认识在青春期逐步定型,长期受到父母忽视的孩子,成年后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当年对自己的养育方法和家庭行为,从而忽视子女。南京饿死女童案中,母亲乐燕就重复了这样的模式。

教育专家学者们大多认为,成人的种种忽视几乎是儿童受到各种伤害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受忽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容易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找不到生活的希望与乐趣。贵州毕节事件中,与很多身陷贫穷困境的留守儿童不同的是,四个孩子住着3层楼房,家中尚余1000多斤玉米和50多斤腊肉,衣食无忧。可见,必备的物质条件依然无力支撑起孩子孤独寂寞的心灵。被家长长期情感忽视的孩子,还容易寻求或相信他人的、接受虚假的情感欺骗和诱惑,从而遭受犯、待等剥夺性伤害。

从亲子沟通的视角看,受到忽视的儿童,比遭受虐待的儿童,更易发生心理、行为或情感的异常问题。在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打骂等粗暴行为虽然让孩子伤身伤心,却还存在一种“交流”,哪怕是残酷的。而交流对于儿童,就像水对于生命――即便是不卫生的水也能维系生命一段时间,但滴水尽失,生命便会枯萎。严重忽视则完全剥夺了儿童身体、情感方面与家人的交流,使之陷于孤独、冷落、寂寞、无助之中。因此,孩子一旦在儿童期受到忽视,必然造成终生不可逆转的危害。

当然,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儿童需求偶然、短暂的“忽略”不在忽视范畴。因为任何人不可能全面知道儿童在每一个年龄段和发育时期其身体、心理、情感各方面的全部需求;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工作紧张和经济等原因,家长也不可能随时随地为儿童需求提供完美的满足;有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生存、生活能力,偶然善意地让孩子“挨饿”“受冻”,不能被视作“忽视”。实际上,偶然、短暂的“忽略”也不会危害或损害儿童的健康或发展。

合力关爱,不让忽视成灾

改善家庭教养之道。首先,家长要改变养育观念,充分自觉地将儿童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其次,家长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养育技能,改善教养方式。家长、监护人要尽量多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体格生长、心理发育的特点,满足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尤其是早期和青春期阶段的生理、心理、情感和认知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安排好子女基本的衣食住行,长期在外的父母一定要认真安排孩子的托养环境,呵护儿童安全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无论在家或外出,父母都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联系,使孩子能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建立归属感和信任感的积极心态,有助于孩子实现人格的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强化父母的责任自觉。在我国,因父母疏忽而造成孩子的意外伤害,如何对父母追究责任,已有相关法律依据;可对父母明显疏忽、长期疏忽,但尚未造成孩子实际身体伤害的情况,如何提前干预,现行法律法规尚不十分明确。在父母及社会对忽视儿童造成的危害认识比较薄弱、行为不受约束的现实环境中,尽快建立针对儿童忽视的法律法规,对于防患于未然,及时终止伤害十分重要。徐州市全国首例撤销监护人案例就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曾有法学专家发出警告说,做父母太“安全”太随性太有理由了,孩子们就难免遭殃。所以,对父母等监护人忽视孩子的司法处置要更加严苛,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明白,忽视孩子安全,自己就很不安全。

幼儿园与学校主动作为。幼儿园、学校应加强对受忽视儿童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在家庭中受到忽视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必然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幼儿园、学校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更需要通过集体的温暖、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爱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学校还需设置家庭教育课程,建立儿童对家庭的科学认知。这对于青春期孩子尤为重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避免儿童忽视的现象一代代延续。

创建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是家庭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家庭的重要支持力量;社会应致力于为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儿童优先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儿童忽视事件的报告、立案、干预计划、处理与结案,在预防、处置儿童忽视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对受忽视的儿童给予及时救助,防止儿童在身体、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遭受进一步伤害。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充分发挥舆论支持和监督作用,广泛运用电视、广播、书籍、网络等文化资源,在思想意识层面营造防止儿童忽视的社会环境。

链接一:警惕6种忽视表现

1.身体忽视:指忽略了对孩子身体的照顾(如衣着、食物、住所、环境、卫生等)它也可以发生在儿童出生前(例如孕妇酗酒、吸烟、吸毒等);

2.情感忽视:指没有给予儿童应有的爱,忽略了对儿童心理、精神、感情的关心和交流,未能满足孩子在情感情绪方面的需求;

3.医疗忽视:指忽略或拖延儿童对医疗和卫生保健需求的满足;

4.教育忽视:指没有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忽略了儿童智力开发和知识、技能学习;

5.安全忽视:指由于疏忽孩子生长和生活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使儿童有可能发生健康和生命危险;

6.社会忽视:由于社会发展限制或管理部门对儿童权益保护、对儿童优先关注不足,造成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鼓励或默认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实际上也是忽视儿童的一种表现。

链接二:国外相关法律规定

1.加拿大:12岁以下儿童不能独自在家。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4

1.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医院小儿中医科,陕西咸阳712000;2.咸阳师范学院医院内科,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探讨疏肝解郁中药对患有肝郁型iCpp的女童中医症候、性激素水平与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治疗的45例患有iCpp的女童,所有患儿均采用疏肝解郁中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中医症候评分与性激素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患有肝郁型iCpp的女童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11.3±2.8)显著低于治疗前(18.2±4.7),FSH、LH、e2等性激素(3.1±0.8)、(1.1±0.3)、(11.2±2.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4.2±1.2)、(2.0±0.5)、(19.2±4.5)(均p<0.01),乳房大小、乳房直径、乳房疼痛、阴道分泌物(1.42±0.45)、(1.03±0.37)、(0.66±0.23)、(0.84±0.31)等临床症状明显优于治疗前(2.08±0.67)、(1.86±0.54)、(1.12±0.45)、(1.33±0.51)(均p<0.01)。结论疏肝解郁中药能显著减轻患有iCpp女童的中医症候评分和性激素水平,还可有效消除患儿的临床体征,是一个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

关键词疏肝解郁中药;肝郁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中医症候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8(c)-0001-02

theCurativeeffectofShuganJieyumedicineonLiverQitypeiCppinFemaleChildren

wanGLiqun1Xinningning2

1.pediatric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XianyangCaihongHospital,Xianyang,Shaanxiprovince,712000,China;2.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HospitalofXianyangnormalUniversity,Xianyang,Shaanxiprovince,71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fShuganJieyumedicineonthetCmsyndrome,sexualhormonelevelandpsychologicalbehavioroffemalechildrenwithstagnationofliverqitypeiCpp.methodstheclinicaldataof45femalechildrenwithiCpptreatedinoutpatient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llofthemweretreatedwithShuganJieyumedicine.thetCmsyndrome,sexualhormonelevelandclinicalsignsofthembeforeandaftertreatmentwerecompared.Resultsaftertreatment,thetCmsyndromescore(11.3±2.8)offemalechildrenwithstagnationofliverqitypeiCp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priortreatment(18.2±4.7),thelevelofsexualhormone(FSH,LH,e2)(3.1±0.8),(1.1±0.3),(11.2±2.7)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priortreatment(4.2±1.2),(2.0±0.5),(19.2±4.5),respectively(allp<0.01),breastsize,diameterofbreast,breastpain,vaginalsecretions(1.42±0.45),(1.03±0.37),(0.66±0.23),(0.84±0.31)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priortreatment(2.08±0.67),(1.86±0.54),(1.12±0.45),(1.33±0.51),respectively(allp<0.01).ConclusionShuganJieyumedicinecouldreducethetCmsyndrome,sexualhormonelevelinfemalechildrenwithstagnationofliverqitypeiCppeffectively,aswellaseliminatetheclinicalsignsofthepatients,soShuganJieyumedicineisadrugwithhighapplicationvalueinthetreatmentofiCCp.

[Keywords]ShuganJieyumedicine;Stagnationofliverqi;iCCp;tCmsyndrome

[作者简介]王利群(1977-),女,陕西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性早熟及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

性早熟是女童常见的生长发育异常,患儿发育顺序与正常青春期相比并无差异,只是有明显提前和加速,因而会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1]。特发性真性性早熟(idiopathiccentralprecociouspuberty,iCpp)是最常见的性早熟疾病,约占所有病例的80%~90%[2]。iCpp治疗主要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为代表的的西医为主,但西医治疗局限性较大,还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中医能够有效减慢性征发育速度,抑制性早熟的发展[3]。该文2012年3月—2013年1月间研究了疏肝解郁中药治疗治疗患有iCpp的女童,并对其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和心理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讨疏肝解郁中药在iCp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治疗的45例患有iCpp的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有单侧(或双侧)乳房增大(或触痛),但未有月经初潮。患儿初诊年龄最小5.8岁,最大9.0岁,平均(7.6±0.9)岁;发病年龄最小5.5岁,最大7.7岁,平均(6.9±0.7)岁;居住地在城市25例,农村20例;6岁以下女童4例,经miR检查排除中枢肿瘤等其他疾病。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0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年龄最小5.7岁,最大9.2岁,平均(7.8±1.0)岁;居住地在城市17例,农村13例。

1.2诊断标准

iCpp诊断标准为:①8岁以前第二性征开始发育;②骨龄提前超过1年;③B超检查显示卵巢容积>1mL,多个卵泡直径>4mm;④血清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升高至青春期水平;⑤特征呈进行性进展伴身高增长加速;⑥GnRH激发实验显示LH/FSH峰值>0.6~1.0[4]。

1.3症候诊断标准

症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中医儿科学》和《中医内科学》,证实属于肝郁或肝郁化火,所有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烦躁易怒;②食欲不振,胁痛;③脉弦,舌苔薄,或胁肋胀痛严重,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数等肝郁化火的症候[5]。

1.4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采用疏肝解郁中药治疗。基本方为:枳壳9g、甘草3g、柴胡10g、茯苓15g、浙贝母12g、白芍10g、皂角刺8g、橘核9g。对于肝郁化火严重者,可加玄参15g、黄芩10g、牡丹皮8g、夏枯草10g。对于脾虚严重者,可加陈皮5g、炒白术10g。将药物煎至成汤剂口服,1剂/d。服药6个月后若身高增长减缓、性征消退,可改为隔日服用1剂。所有患儿治疗周期均为1年。若患儿无法坚持服用中药煎剂,可在服药时予以4~6颗/次加味逍遥丸(国药准字为Z41021904)。

1.5疗效观察

由专科医生负责记录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测量并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产激素(LH)、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调查患儿在治疗前后的乳房大小、乳房直径、乳房疼痛及阴道分泌物情况。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以组间t检验加以分析。

2结果

2.1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及性激素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iCpp患儿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FSH、LH、e2等性激素水平也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经治疗后,患儿的乳房大小、乳房直径、乳房疼痛显著减小,阴道分泌物也显著减少。见表2。

3讨论

该调查发现,经疏肝解郁中药治疗后,患有iCpp女童的中医症候评分从治疗前的平均分18.2分减小至治疗后的11.3分,在血清FSH、LH、e2水平也分别从治疗前的4.2iU/L、2.0iU/L、19.2μg/L降低至3.1iU/L、1.1iU/L、11.2μg/L,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疏肝解郁中药在iCpp治疗方面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真性性早熟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过早启动[6]。李雪宁等指出儿童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出于抑制状态的,只有在接近青春期时才会解除[7]。但由于长期食用含有激素的食物和保健品等多种原因,下丘脑对性激素的负反馈敏感性下降,造成儿童体内过早分泌促性腺激素[8]。莫珊等的研究也发现疏肝解郁中药在改善女童不良心理情绪和行为方面具有良好效果[9]。

性早熟女孩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虚火旺和肝失疏调症状。中医认为脾虚肝郁、肝郁化火是性早熟产生的重要诱因[10],因此在治疗性早熟应在养阴的基础上还需加强疏肝调气。疏肝解郁中药配方之中的玄参、浙贝母、皂角刺具有软坚散结之效;夏枯草和柴胡归肝胆经,具有散郁结、清肝火之效;茯苓归心脾肾经,具有渗利脾湿之效。性早熟在传统医学中属于“乳疬”的范畴,多数患者都存在一定的肝失疏调。如果不及时予以干预,女性患儿将会出现骨骺提前闭合,月经来潮大大提前[11]。目前,西医常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性早熟,但其费用较为昂贵,因此,尝试利用中医方法治疗性早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莫珊等认为利用中药进行疏肝有助于性早熟女童卵巢容积缩小恢复正常,阻止女童月经来潮[12]。该组患儿治疗前乳腺大小、乳腺直径平均值分别为2.08、1.86cm,治疗后分别缩小至1.45cm和1.03cm,而女童真性性早熟的治疗目的是减慢性功能发育[13]。可见,疏肝解郁中药确实在根本上消除了性器官的过早发育,对于消除患儿对过早发育产生的不适,促进患儿恢复自信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是极为有益的。

综上所述,疏肝解郁中药可以改善iCpp患儿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患儿的性激素水平,消除患儿的临床体征,促进患儿康复,是一个效果确切的iCpp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明确疏肝解郁中药的适应性和时效性,今后在临床中可尝试开展更为完善、长期和周密的研究。

尽管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疏肝解郁中药在女童肝郁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中的应用价值,但该研究还存在样本量较小、实验周期短、缺乏长期跟踪观察以及未能充分了解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等问题,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引入有关女童心理状况的研究,以期全方位的了解疏肝解郁中药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Hulsea.Recenttrendsinpubertaltimingandcurrentmanagementofprecociouspubertyingirls[J].apollomedicine,2013,10(2):134-137.

[2]杨晓红,陈瑞敏,张莹,等.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的病因及预后随访[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2):947-950.

[3]蔡锡顶,朱蓓,李珍,等.LHRH激发试验对性早熟女童GnRHa治疗的评估[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2):1121-1124.

[4]莫珊,李伟元,黎燕珊,等.不同中医证型的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孩心理行为差异的分析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5):495-497.

[5]仇艳,郑洁.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童采用滋阴降火法治疗后卵巢容积的变化[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783.

[6]DeDonnoa,RocaR,intronaF,etal.acaseofanadoptivegirlwithprecociouspuberty:theproblemofageestimation[J].Forensicscienceinternational,2012,33(3):269-279.

[7]李雪宁,赵亚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评估方法在诊断儿童性早熟中的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8):823-825.

[8]徐佩莉,兰志建.知柏地黄加减方对性早熟及青春期发育进程过快女童子宫、卵巢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2):184-185.

[9]莫珊,邓丽莎,黎燕珊,等.疏肝解郁中药治疗肝郁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孩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2):84-85.

[10]薛媛媛,林燕燕,俞建,等.性早熟女童中医证候、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481-483.

[11]莫珊,李伟元,邓丽莎,等.痰火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孩心理行为及中医药治疗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9):42-44.

[12]莫珊,邓丽莎,李伟元,等.疏肝养阴法对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孩卵巢容积的有效[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4-5.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5

因为生活经历不同,“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生活态度与“非留守儿童”是有差异的。多年来,相关的学术研究已经开展起来,有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发现他们容易焦虑、冲动,孤独、恐怖的感觉较强,在性格上容易走极端,易出现神经质、过于内向等现象,而其心理弹性又较弱[2];有的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发现心理健全和人格发展是其主要问题,它们已经对留守儿童的学业造成影响,在行为习惯上,容易突破规范、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在人身安全方面缺少必要的保护[3];有的研究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

目前,很多曾经的“留守儿童”已经进入了大学,大学在日常思想教育方面,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社会群体的特点。但是迄今为止关于“留守儿童”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中国期刊网只收录了刘丽《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和房海鹏《馈论视野下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初探》二文,可见,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十分匮乏。

在“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方面,刘丽、房海鹏文归纳了一些主要的问题,前者认为:留守儿童大学生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比非留守儿童要高;部分“留守儿童”大学生对社会支持、帮助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较低,容易误解周围发生的事件;有一些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情感状态容易趋于负面和消极,稍有挫折即容易抱怨环境不公。[4]后者认为:留守儿童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但性格较为内向,对待人际关系和周围事情敏感性更强;不善于表达,自尊心更易受挫;更容易因缺乏及时的交流和心理疏通而导致情绪不稳定。[5]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有的学生缺乏朋友和倾诉对象,有的学生缺少经济支撑,有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心理脆弱等。但是,还有一些积极的方面是很多研究者容易忽视的,就是困境所激发的自立、自强、自尊,使部分留守儿童大学生更有志向、更能吃苦、更能奋斗等,这一方面的特点,可以因势利导,起到极为正面的作用。

对于这部分学生,笔者采用了以下教育方式。

1.积极开展调查,及时把握情况

在问题出现苗头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的“留守儿童”大学生会在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出问题。曾有一个大学生,在所有评奖项目上,不管是校级奖学金、省级奖学金还是全国奖学金都要去争,大有把“别人的饭”也抢来的势头。经了解,该生除了是“留守儿童”大学生之外,还经历了父亲亡故、母亲另嫁,跟随爷爷生活,靠打工维持生计等问题。所以,对于辅导员、同学的许多帮助缺乏理解和领悟,总感觉自己“应该获得”。对于这种情况,通过侧面了解、当面谈心等方法,最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不能积极开展调查、及时把握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就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2.亲情补偿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们基本都经历过亲情缺失的问题。家庭的不和谐有时会延伸为周围社会关系的不和谐,甚至矛盾和冲突。有的留守儿童大学生,感情比较冷漠,与家长存在严重的矛盾,不理解家长。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女生,经常旷课、学习成绩差,联系家长,家长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后来经过多次耐心的交流,才得知个中原因,说服学生与家长交流,逐渐实现了亲情补偿,缓和了学生的家庭关系。

3.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有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包括社交焦虑、过度敏感、抑郁等,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抑郁症。这时候,要经常进行心理疏导,对严重者进行心理治疗。通过各种措施,纠正其不良情绪、认知偏差等。组织一些心理学课程,有时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部分学生平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在上心理学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自己经历的事情与心理学课程联系起来,并且能够找到自我调整的办法。

4.促进人格教育,增强心理弹性

加强积极人格的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情绪、思想、认识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性格,有的与人交流比较消极、怯懦,但有的学生却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自立自强。与很多仅仅关注负面因素的观点不同,笔者建议要利用“留守儿童”大学生本身生活境况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提升、强化其积极主动、自立自强的一方面,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周围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其独立、自主和上进意识,使其学习更加主动、成绩更加优良,并以乐观、开放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进一步促进心理、情感状态的和谐发展,把和谐建立在思想深处和心灵世界当中。

5.对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争取经济上的帮助

有一些“留守儿童”大学生面临比较多的压力,其中,经济困难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理解、支持他们,在奖学金评选等方面,适度向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大学生倾斜,同时,让这部分学生意识到周围同学、教师的善意帮助,既能在经济上略微缓解留守儿童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能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这样的效果,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有益的。

6.参与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学业和人生规划

在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方面,积极介入,为他们提供建议或出谋划策。目前,大学生特别关心自己人生前途、就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压力尤其大,面临的困惑也特别多。大学辅导员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个群体的学业和人生规划中去,为他们当好参谋、做好后勤,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考研、就业等方面,参与一些意见,解决其思想困惑,有助于解决其心理矛盾、不良情绪等。

7.促进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6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89-02

为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区开展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疏附县疾控中心根据目前预防接种管理情况,自2008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现将系统使用情况及效果做一评价,为更好地开展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1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现状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计算机化的最基本的儿童接种“个案”化管理工具,它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完成了儿童接种记录的全过程,该过程包括:儿童建卡、完成儿童基本信息管理(建卡、删卡、修改信息等内容),接种登记管理(包括接种登记、修改日期、打印预约等内容),各类报表生成与统计(包括儿童接种情况、免疫完成情况以及流动儿童接种情况报表),各类数据查询(包括儿童基本信息、接种信息等)以及预约接种、接种后异常反应情况登记等。

1.1日常接种儿童个案录入情况:根据《国家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疏附县2008年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并对2005年1月1日至今出生建卡的儿童按照乡(镇)村录入系统,并在儿童接种疫苗后一周内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

1.2现运行使用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日常接种、报表管理、查询统计、强化(应急)免疫、接种设定和系统管理)。

1.2.1基本资料和接种登记将接种对象的基本情况、接种资料直接录入,便于查询、判断是否出现不合格接种。

1.2.2预约接种根据选定的疫苗种类、免疫程序、接种情况、预约接种日期等设定的条件,生成包含接种对象及其家长信息、接种日期、疫苗种类及针次等内容的接种通知单,达到预约接种的目的。

1.2.3冷链管理、疫苗出入库登记录入接种当天的接种疫苗信息,包括冷链运转开始结束时间,室内温度,冰箱温度等,同时录入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厂家、有效期及预约使用量等。

1.2.4报表管理、查询统计统计汇总接种日当天疫苗使用情况,自动统计新建儿童数,儿童接种明细,自动生成常规预防接种情况统计报表。

1.2.5数据维护用于数据备份、恢复及数据库整理。

1.2.6接种设定用于疫苗信息、预约参数、管理参数及其他参数设定。

1.2.7数据分析2005年――2012年全县出生儿童建卡61990条,录入48192条,基础疫苗录入率74%,各类疫苗加强针录入率仅为22%,其中录入信息中a+C群流脑\mmR\Dt\Dpt及甲肝减毒活疫苗录入率较低,部分乡镇录入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没有乙脑疫苗的情况下仍有3个乡镇录入乙脑疫苗接种信息,各乡镇信息录入情况,详见表1。

2实施效果

2.1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系统未使用之前接种登记靠手工记录,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省时省力,方便快捷;通过对接种资料进行动态统计和分析,有效监测工作质量,获得儿童合格接种情况、不合格接种原因和逾期未种情况,及时发现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便于在督导检查中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2.2提高冷链运转效率对疫苗的出入库、使用、报废、制定疫苗计划等进行有效管理,使疫苗的管理更科学、规范,既提高了冷链运转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差错。

2.3提高了预防接种宣传力度,对漏种或未按时接种的儿童及时电话提示,通过此系统可对儿童预防接种资料有全面的了解。

2.4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改善了工作质量,使免疫规划工作更加规范、标准、系统化,缩短了儿童家长接种等候的时间,促进了医护人员的学习与交流,加强了医护人员在网络方面的学习。

2.5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能系统、全面、准确的记录每个儿童接种全过程资料,能较好的解决报表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快速、准确、符合逻辑,直接电脑输入资料,可节省记录与书写时间,减少重复抄写工序,避免了手工填写引起的错误、遗漏。确保了报表的及时、准确和科学性,有助于免疫规划工作管理、规范疫苗储运、规范接种工作。

3存在的问题

3.1系统软件中功能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上传数据过程中由于维吾尔族儿童姓名中有父姓,父子姓名之间有间隔与无间隔在上传数据时存在很大差异,有间隔上传数据失败,无间隔上传数据成功,导致后期查找核对儿童姓名工作十分繁琐,且同一名儿童由于录入人员在翻译时选择汉字不同,导致同一人出现多个名字。

3.2缺乏经费、技术支持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人才缺乏,基层网络使用费用和运转维护经费无持续保障。乡级接种点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基础数据录入质量较差,不能完全掌握软件性能,系统数据重复录入,录入质量有待提高。

3.3管理工作、电脑防病工作软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计算机的管理不能做到专人、专机、专室,由于多数乡镇系统操作人员与新农合、大疫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操作人员共用一台电脑,使系统在未备份数据的情况下经常被删除,且经常导致电脑遭受病毒感染使系统瘫痪情况发生。

3.4电脑操作人员大多只懂计算机操作知识,而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只懂得防病知识,制约了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保证网络数据安全,使日益增大的数据不被丢失,需要系统更加完善。

4建议

4.1争取经费技术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在原软件基础上实施条形码,磁卡,iC卡,实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的功能。

4.2规范接种门诊,逐步取消村接种,合理安排接种周期,确保接种数据准确无误。

4.3更新系统软件,使系统更加完善、操作更简便、实用,信息更准确。

4.4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保证人员稳定,在落实硬件配置基础上,增加运转维护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转。

4.5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质量。使基层人员熟练掌握系统操作,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4.6加强督导、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督导软件督导、现场督导、网络督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儿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进展情况进行督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工作较差、进展缓慢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近年来,我县城乡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留在家中,由祖辈、亲戚或民办寄宿机构照管,形成留守儿童现象。由于无法享受父母的亲情呵护,家庭教育严重缺位,这些孩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性格偏差等,这些问题在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中表现尤为突出,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

一、城郊学校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亲情饥渴

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在对父母长期的思念中,孩子由最初的企望、焦虑、缺乏安全感到对父母逐渐冷漠,甚至仇视。而且孩子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对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亲情呵护的缺位,使孩子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

(二)封闭、自卑心理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留守的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没有倾诉、寻求帮助的对象,逐渐的形成了封闭、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比较常见。部分孩子常表现为逐渐与父母、同学开始疏远,沉默寡言、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课后不想参加各种活动,怕被同学看不起;生活中,对老师、同学的关怀不易接受,甘愿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三)学习成绩不佳,行为习惯差

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低年级学段大部分孩子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到了中高年级学段,极少有留守儿童能表现优秀。究其原因,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孩子学业期望值不高,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导致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监管太少,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良、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甚至自暴自弃。此外,家庭教育严重缺位,还导致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习惯不良,自私、任性,惹是生非。(四)道德意志薄弱由于留守儿童祖辈代养人疏于管教和溺爱,对孩子的生活包揽包干,对孩子的错误时常袒护,造成留守儿童依赖心理严重,是非辨别能力差,道德意志薄弱,不能经受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缺乏责任感。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则常常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弥补亲情缺失,孩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由于长期缺乏父母正确的引导,他们的道德行为处于放任的状态,思想观念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拉拢、教唆,经受不住诱惑而走上歧途。

二、城郊学校高年级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究

(一)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家庭。父母要转变观念,将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尽可能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在接受更好教育的同时,增加与孩子的沟通机会;如果不能将孩子带到身边,父母要通过打电话、写信、回家探亲或接孩子到打工地团聚等方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外出务工的父母还应加强与学校老师、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状况,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亲人的爱、老师的关怀时时伴随他们,帮助他们摆脱孤独、无助的阴影,形成活泼、开朗的心理素质。

(二)发挥学校作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诸多的困惑与问题,需要更多的帮助与疏导,这就需要学校转变育人观念,通过“爱”的教育来“补”位。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教师针对各班留守儿童建立详实的档案,档案中除记载详细信息外,更要记录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心理、学习、生活习惯等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和内心想法;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帮助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构。首先,心理辅导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有意识地教给留守儿童适应环境、调节情绪、人际交往等心理调试的技能,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其次,根据孩子个体心理特点,通过个别咨询方式加强指导,做到对症下药,减轻孩子心理压力和负担。再次,学校还可以开展“知心姐姐”信箱等活动,为孩子提供倾诉的渠道,并有专人给孩子回信,帮助解决学习、心理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的疏通和引导。此外,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达到长期、有效的预防心理问题之目的。3.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校应针对留守儿童开设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班团队活动等,为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收获成功、增强自信,在提高自己的独立性的同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支持,从而缓解自卑、叛逆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参与、齐抓共管。首先,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把教育孩子的任务担起来;其次期望有关部门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留守儿童较多的村镇、社区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教育、兴趣活动等服务,引导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再次,期望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孩子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卫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18):31-45.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8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 要】儿童忽视是指长期严重忽视了儿童的基本需求的满足,既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包括情感忽视、身体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教育忽视、社会忽视6各方面。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儿童;忽视;分类;表现

众所周知,儿童忽视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儿童时期一旦发生,将对儿童的一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下面我就对儿童忽视的定义及分型做简要介绍。

1儿童忽视的定义

至今为止,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水、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以及传统观念的差,从而导致对儿童忽视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存在着严重差异。研究发现,忽视和落后、贫穷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在情感忽视外、身体、医疗、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忽视与儿童家庭经济状况也有联系。因此目前国际上关于儿童忽视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概念。

关于儿童忽视,的定义是英国阿伯丁大学教授于2002年提出的,是指由于其监护人的疏忽大意造成未履行对儿童基本需求的满足,从而导致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一定义强调了监护人对儿童身心的损伤是由于疏忽造成的,而并非故意造成,这就将儿童忽视和儿童虐待明确的区分开来了,但同时这个概念还是比较空泛,不容易操作,要想在教学、研究及管理中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化在实践过程中。

在我国,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潘建平教授是最早关注及研究儿童忽视问题的,对儿童忽视的概念做了综合性的概括,他认为:儿童忽视是指长期严重的忽视了对儿童基本需求的满足,以至于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健康和发展。

2儿童忽视的分类

包括以下6各方面,即情感忽视、身体忽视、社会忽视、安全忽视、教育忽视以及医疗忽视,目前我国就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分类的。

2.1身体忽视

指监护人对儿童的衣着、食物、卫生条件和住宿环境等身体层面照顾的忽视。或者因为孕妇吸烟、酗酒、吸毒、营养不良等。使致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生长迟缓、低体重、贫血、肥胖、先天性缺陷等现象。

2.2情感忽视

是指没有给予儿童应有的关怀和爱,忽略了和儿童进行情感、精神和思想方面的交流和沟通,使致儿童情感空虚、精神和心理扭曲。难以和同学朋友交流,性格孤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甚至犯罪现象。特别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见不上父母亲,主要和爷爷奶奶生活,或者是寄放于亲戚朋友家,得不到父母亲的关心体贴、心理疏导,尤其是留守女童,对于性知识缺乏及保护意识缺失导致被强奸等,从而对其身心产生永久性的伤害。

2.3医疗忽视

是指拖延或者忽略了儿童对于医疗或者保健卫生的需要,使之没能满足。从而引起儿童的近视、贫血、龋齿、发烧、艾滋病等,或者疫苗注射被拖延,从而导致儿童身体残疾或智力障碍,严重者危及儿童生命。

2.4教育忽视

是指没能给儿童提供良好受教育环境和机会,以致儿童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开发被忽略,例如儿童过早的辍学、在校逃学、失学,或者没有按时接受义务教育;父母亲没有为儿童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儿童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

2.5安全忽视

是指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导致儿童发生不安全事故危及生命。例如动物的咬伤、摔伤、烧烫伤、刀割伤、农药中毒、电击、交通事故等等,这些现象目前在我国发生率很高,特别是我国农村地方。

2.6社会忽视

是由于社会管理部门的法制不健全或者社会发展的限制对儿童的保护关注不足,造成大的社会环境出现一些不利于儿童生长发展的不良现象,比如再婚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大量产生,不健康音像制品、儿童读物、不健康的儿童食品,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9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留守儿童(theleft-behindchildren),是其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将其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多数与自己的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与其上一辈亲属,或者父母亲的其他亲属、朋友一起生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过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超过2200万。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之后,与留守儿童离多聚少,平均每个留守儿童每隔4-5月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造成了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甚少,远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极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隐患,绝大部分表现出行为孤僻、自卑懦弱、情感冷漠、内心封闭、缺乏爱心和沟通交流的主动性,甚至有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冲动易怒、脾气暴躁,时常会将一些无端的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超过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逾三成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相对同等条件下普通孩子的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与父母分离,严重缺失父母的关爱,尽管有些是由祖父母或亲朋监护,但他们毕竟无法代替父母的角色,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性格变得内向。

2、自卑心理。儿童大多具有攀比的心理,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留守儿童夫人父母不在身边,就如同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与那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些甚至会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3、孤独无靠心理。父母外出使留守儿童感到空落,时常会感到孤独,进而产生躁动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4、怨恨父母的心理。有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认为父母将自己遗弃给他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父爱、母爱,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逐渐疏远父母,与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及教育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统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结构,见表1,可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隔代监护。

即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留守儿童的方式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相对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1、因血缘、亲缘关系,监护人多会用溺爱的方式进行管教。较多地给予物质和生活上的满足,以及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给予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2、监护者与留守儿童年龄差距大,思想观念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明显的“代沟”,互相难以沟通。据调查,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见表2,因此他们往往以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教育要求留守儿童,思想观念过于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做事不拘一格,寻求刺激和创新,他们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很难被孙辈接受。此外,老人年龄大,健康状况欠佳,精力不足,再加上有的老人同时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有些力不从心,难以承担监护教育的责任。

(二)上代监护。

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伯、叔、姑、舅、姨等亲属或他人监护。由于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孩子,监护人在监管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因此,上代监护也多属于放任型和物质型的管教方式,极易造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萌生寄人篱下的感觉,进而形成孤僻、胆小、内向的性格。

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教育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由于在留守期间这些孩子多数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重养轻教,导致孩子在学习上无法得到有效的引导和督促,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较低,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2、情感世界和心理封闭。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时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情感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差错时也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久而久之便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例如自暴自弃,感情脆弱,悲观消极,缺乏自信,焦虑自闭等等。

3、道德行为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分辨不清事物是非与好坏,不能客观正确的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负面情绪的影响,极易养成一些不端行为。例如:说谎,说脏话,叛逆,盗窃等。

4、外出父母的一些负面观念的影响。那些下苦力挣钱而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多的打工父母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于是对留守的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读不好就去打工赚钱”的观念在留守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到钱的打工父母,则认为是自己命运不好,怨天尤人,对留守在家中的子女的不闻不问。使留守儿童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幼小的心灵从此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

5、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亲情饥渴”现象。亲情的抚慰与关爱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自身的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倾诉的渠道,有亲人的安慰。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很难维系亲情,沟通思想或倾听烦恼,很难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爱。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无法见面,以致孩子遗忘了父母的容貌,更谈不上亲情。

6、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留守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还是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突发事件缺乏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监护,容易更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和侵害。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早出晚归上学,他们的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表1留守儿童家庭类型结构

表2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

三、建议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留守儿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发展和教育问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优点和缺陷,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全面认识。,留守作为一种特殊经历,的确对留守儿童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希望社会、学校和家庭尽可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们真正从心理上获得大家庭的温暖。

1、加强学校的教育与引导。学校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教师,特别是心理咨询教师应该在感情上关爱他们,心理上疏导他们,学习上引导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与他们多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生活、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烦恼和困难。学校要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兴趣小组,并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其中,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注重培养他们乐观开朗、乐群合群的情绪情感,使留守儿童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

2、教育监管部门应将心理咨询室引进农村中小学,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并在课内外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监护人、父母之间也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并作好心理疏导工作,使留守儿童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3、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当地政府或村委会可以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讲授新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方法和知识,用形象生动的事例告诉他们应如何教育孩子。也可做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讲座,提高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真正肩负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责。

4、完善托管中心机制。一些留守儿童聚集的省区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及成长教育问题,设立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但实际上,托管中心这一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托管中心中的工作人员培训、食宿条件、教育环境等软硬件建设应该实事求是,真正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着想。

5、家庭、学校、社会合一,塑造留守儿童完善人格。事实上,留守经历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种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其根源问题在于留守儿童生活、教育中思想教育的真空。个体的成长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完善的或者说成功的教育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得到共同的发展时,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效果无法通过家庭教育得到最好、最大程度的延伸或保持。事实上,留守儿童问题并不在于亲子的分离,而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关系的失调,亲子离异只是进一步加剧了儿童生活的不完善性和教育环境的不完善性,把儿童置于一种毫不设防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之下。

(作者:南昌理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廖书德.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新一代,2012.

[2]李娜.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温华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

[4]虢三中.加强学校管理完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当代教育论坛,2008.

[5]张胜忠.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中学课程辅导,2011.

[6]梁建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

儿童心理疏导的的方法篇10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

全县及所查学校都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所有项目学校的领导小组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探讨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制定有关工作措施。全县83所项目学校都建立了考核制度,将留守儿童之家考核结果纳入校长年度考核内容。秋季开学检查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全面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准了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促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规范化。

2、健全了规章制度

各项目学校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等。绝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多数学校相关制度上了墙,能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3、加强了硬件建设

除个别学校因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正在维修加固外,绝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用房面积都超出20平方米,配备了电视,安装了亲情电话,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能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杨庙中学小学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便于学生学习,观看影视节目,亲情电话使用率高,电话记录详细,有的一天多达30余人次。杨庙邱园小学将亲情电话通话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科学安排,每天中午12:10-12:50对一个班级开放。

4、开展了结对帮扶

各项目学校都建立了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热心照顾,适时进行谈心交流。实验中学建立了“爱心妈妈”、“家长”、帮扶“2对1”(1名学生和1名教师帮扶1名留守儿童)、青年文明号集体和精英青年志愿者结对100名农村特困留守儿童等关爱队伍,让留守儿童真切地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情。刘集中学号召非留守儿童中的优秀学生做留守儿童的爱心伙伴,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随时随地帮助结对伙伴解决一些小困难、小问题。仲兴中心小学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发动优秀学生志愿者帮助留守学生。仲兴中学坚持实行“家长”制度,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5、丰富了活动内容

一是注重道德品格培育。实验中学开展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杨庙中学各班举行了《心存感恩立志博学》主题班会----我爱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纷纷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九湾中学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项目学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举行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象棋、围棋等体育比赛,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等项活动,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新马桥高湖小学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科普活动、带领留守儿童赴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参与文体活动。

三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部分项目学校配备了兼职心理教育教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留守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与心理疏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少数学校因实施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没有落实,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2、活动室设施配备不到位。多数学校活动室图书、报刊数量不足,文体器材单一,满足不了留守儿童活动需求。个别学校亲情电话没有开通。

3、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大。有的学校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制订。有的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的未及时更新数据。部分学校没有亲情电话记录,未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4、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统计做得不够细致。未能按要求及时更新数据,留守儿童的

有关信息不够全面。

5、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不够规范。部分学校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内只有一张留守儿童登记表,缺少反映留守儿童成长与进步的相关材料。有的学校成长记录袋内装的仅仅是学生的作业本、考

试卷。6、软件资料不齐全。部分学校不注重软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有的学校甚至提供不了关于留守儿童活动开展的材料。

7、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性不够。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比较薄弱。

8、部分学校不注重对留守儿童之家的环境布置与氛围的营造。同时,信息报送及有关留守儿童活动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比较薄弱。

三、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近期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与方式。

2、健全规章制度。要建立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项制度。要做到领导小组、管理制度、活动计划、组织网络图“四上墙”。

3、硬件建设要达标。凡是活动室尚未落实的,10月底前一定要落实到位。室内要配备200册图书,或每两个月流动图书不少于100册,10种报刊、20件文体器材,其中围棋、象棋不少于4件。亲情电话必须安装在活动室,要有完整的电话记录。

4、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鼓励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五老”人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5、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留守儿童人数较少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及时将各类反映留守儿童成长进步的相关材料放入成长记录袋内。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可以使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用表格和文字实录的形式记载留守儿童成长轨迹。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参加一至两项文体活动,每月读一本好书,促进留守儿童全面进步和发展。

6、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留守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体验、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项活动。要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开设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小屋等,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留守学生的心理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加强对留守儿童辅导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