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十篇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十篇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11:59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1

经市药品集中招标选购领导队伍批准,今天展开这次全市医疗机制药品集中招标委员会会议,重点是认真总结前两年的招标采购经验,改进工作把今年的药品招标选购工作做的更好。在这里依照市药品招标选购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我向大家总结汇报以下几点情况:

一、前几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了切实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根据卫生部等6部委《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的要求,从年底,在市政府市长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市全面启动了以市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卫生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市纠风办主任为监督委员会主任,还成立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管理办公室。制订了《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市监察局还出台了《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年月召开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动员大会,有36家县级以上医院参加了集中招标,所有临床用药全部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依法委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中标企业57家,中标品种2092个,年采购金额约为8000万元,让利患者约为3500万元,取得了招标采购的初步经验。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为了贯彻卫生部实施意见,突出医疗机构招标主体的地位,年月在认真总结上年度招标采购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完善了领导、监督、管理组织,又成立了由各医院分管院长参加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委员会,市立医院院长为招标委员会主任委员,市立医院、单县中心医院、县人民医院的分管院长为副主任委员,其他医院的分管院长为成员,有14家县级以上医院参加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企业为69家,中标品种为3167个,截止到年元月份,采购金额约为1.2亿元,按照新的中标药品临时零售价核定办法作价后,与国家规定最高零售限价相比,让利患者约为7000万元。同时还在市立医院、单县中心医院、县人民医院推行了药品网上采购试点,制定下发了《市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网上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通过两年来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初步规范了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降低了虚高的药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对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药品集中招标中存在的的问题

一是医疗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问题。现行的物价政策规定招标药品实行差别顺价加价的办法,与国家规定的零售价相比,给医院带来了利益上的很大损失,在政府支持不到位的情况下,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个别医院负责同志对国家、省、市关于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学习不够,对参与市级招标采购不理解,参与不主动,总认为自己医院集中招标采购自己说了算,能给医院带来更大的利润;二是有的医疗机构隐报、瞒报药品采购数量,招标后存在替代药品规避招标,甚至不采购中标药品;三是执行合同不严格,医疗机构不按合同采购药品,付款不及时,有的长期拖欠,个别企业不按合同及时供药;四是有些医疗机构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中标药品临时零售价,未将招标降价的好处让利于患者;五是对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监督不到位,对不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定的医疗机构、企业等查处不力,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健康开展。

三、对今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几点要求

根据中央、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把改进和推行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作为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和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措施,必须抓实、抓死、抓出成效。

第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参与全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传统医药购销体制的改革,由于药品定价政策、药品流通管理不规范和医疗机构集体和个人趋利,加之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改革中的问题,不能说这项制度不行。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委把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并纳入了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到2007年全市医疗机构药品、仪器设备和医用耗材全部实行集中招标和网上采购,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使采购工作更规范。省卫生厅自去年以来,对各市卫生工作年度考核,就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作为13项考核内容之一,希望与会同志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自觉参与。

第二,要改进方法,规范运作,努力提升我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水平。

改进和规范招标办法,是今年招标工作的重点。为了突出医疗机构是集中招标采购的主体地位,我们调整充实了领导组织,成立了由全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招标委员会,并在市立医院设立了招标采购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市14家医院招标采购的日常工作。结合实际,市纠风办、市检察院等八部门又修订下发了《实施意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全部实行网上招标、网上评标、网上采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成为“阳光工程”。为了加强监督,每季度组织一次采购订货会,对发改委规定的22种降价药品,进行议价。为了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凡投标企业要向招标人和监督委员会签定廉政承诺书,严防商业贿赂现象发生,对所有参加投标的企业由市检察院预防处进行行贿犯罪不良记录查询,凡发现有问题的企业,一律取消投标资格。整个招标活动在市纠风办、市检察院的全程监督下进行,确保本次招标规范有秩。

第三、要狠抓教育,严格自查,认真做好治理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工作。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2

在药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较好的完成了药品、材料的购进,保障了医院物资供应,满足了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在新的一年里,药库将根据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努力做好药库各项工作,以下是2020年药库工作的工作计划:

一、药事管理

认真执行药事管理相关制度,开展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的日常工作,收集临床用药意见及新药申请,加大力度监督检查本院药品的合理使用及采购情况,定期召开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商讨本院新进或者淘汰的药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二、药品采购管理

1、 认真执行国家基药政策,按照山东省药品采购管理法办法的规定,做好药品采购工作,保障临床用药。采购员将严格按照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网上采购药品,通过“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山东省基本药物补充目录的药品。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执行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结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新标药品的采购和使用。

2、对我院及村卫生室上报的基本药物采购计划进行收集、审核、汇总、集中发送网上采购订单、对配送到位的药品验收、入库并分发至药房及村卫生室,做好村卫生室的药品代购、分发工作。

3、建立药品购进检查验收制度,对送达的药品及时验收,并在24小时内完成网上入库确认工作。对生产厂家、品规、剂型等与采购订单不符和或者质量、有效期、包装等不符合要求的药品,验收人员要拒绝接受。

4、 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及精神药品的采购、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五专”制度,确保麻醉药品的采购及使用的安全性。

三、药品储存和质量管理

围绕《医院物资管理办法》,对库存药品做到分类定位,按照“高危药品”、“急救药品”、“麻精药品”、“包装相似”等分别设立标签,整齐存放,定期统计药品的用量。药库的温湿度对药品的质量也至关重要。每日上午9时左右监测并记录一次药库温度、湿度,根据温湿度状况,采取相应的降温、除湿等调控措施以保障药品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四、临床贵重药品使用管理

了解医院工作动态,及时合理地控制药占比。杜绝高价药品的不合理使用。药库要进行总量控制。

五、医用耗材采购管理

为加强我院医用耗材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医用耗材的采购、配备,保证医用耗材的安全有效,减轻患者不合理负担,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成立了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我院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本办法采购医用耗材,同时,要对采购过程中的各个流程、环节及时在公示栏内公示。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3

一、西药管理

(一)采购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微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在供应政党情况下库存量一般为2~4个月,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严把质量关,不进“三无”及伪劣药品和非药品,畅通购药渠道,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健全外部调整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预见药品前景,把握最佳购入时机,对抢救急用药品积极组织进货,保证医疗需要。

(二)验收购进、调进或退库药品,由药库管理人员、采购人员严格验收。对品名、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注册商标、有效期限、外观质量、包装情况、进价等项进行验收核对,全部合格逐项填写药品验收入库记录本,经与原始单据核对无误,采购、保管人员双签字后方可入库,交有关领导签字办理专帐付款。

(三)保管药剂人员要认真执行药政法。对医学专用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必须按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保管药品库房建筑必须坚固、干燥、通风。易燃易爆药品需保管入危险品库内。防火安全设施要齐备。

库存药品按性质、剂型分大类、再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注意药品要求温度低温保存药品需冰箱内存放,需避光药品注意放在非光照处,效其药品及时登记,定期检查。做好防霉、防虫、防鼠措施。有完善的药品帐、卡进行统计,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四)调配配方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方后执行查对制度,核对处方内容无误后,方可调配。处方调配要细心、迅速、准确,核对双签字。对医学专用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的调配必须按其有关规定审方、调配。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改后再调配,药剂人员不得私自更改。对急救抢救用药随到随配随发,不得延误。

(五)使用门诊药房供门诊病人使用,病区药房药品供住院病人使用。药剂人员必须把好使用关,对医学专用药品、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贵重药品的使用,必须依据有关规定、专方、限量使用,消耗要逐日统计。自费药品要严格管理,不得用于公费处方。杜绝滥开方,开大方,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药剂人员可拒绝调配。

药剂人员应主动深入科室征求意见,介绍国内餐新药及其药理作用、性能、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有关资料,使临床用药不断得以更新。

二、中药管理

(一)采购根据本院业务性质和工作范围,参考微机输出药品消耗动态及不同季节用药情况,编造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正常情况下库存量限定2~4个月。

采购药品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执行。不得购进伪劣、变质和非医用药品。采购人员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廉洁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令,严把药品质量关。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严禁从私人手中购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

(二)验收严把验收关是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步骤,中药的真伪、优劣、霉变、虫蛀、掺假问题比较突出,要求验收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品名、规格、产地、质量、数量、价格等方面的验收。中成药需按规定验收核对。验收合格后按原始凭证填写入库单及时入帐。要求帐物相符。

(三)保管中药保管视药物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贮存方法,按药物性质,入药成分或帐号次序集资保管,注意室内干燥、通风、掌握好室温与光线对药物的影响。

不具芳香性的根茎叶花宜放木箱阴凉处,气味芳香及贵重药品宜密闭于瓷器内,易生虫又不易爆晒的需熏蒸;果实、种子类需密闭于瓷罐及缸中防鼠;动物脏器及胶类药品需保存于盛石灰装置的瓷罐中;对毒性药品、医学专用药品需专人专柜加锁保管。

(四)调配中药调剂室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所用中药的调配,调剂人员根据本院医师签名处方进行调配。调配人员要严格按调配制度进行调配。称量要准确,如一方多剂者分包要等量;如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应单包,并注明煎服方法。调配毒性药品需经二人核对,调配后量具应及时清洗干净,处方调配后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实行双签字再行发出,急症处方随到随配方发药,不得延误。

(五)使用调配毒性中药及精神类药物必须遵守《医疗用毒性药品及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管理使用,贵重药品都应有专人、专柜保管。建立登记、逐方销存、定期检查、帐物要相符。

紧缺药品的使用只应用于配方中,不得以单味药出售,并注意向临床介绍其代用品性能以弥补配方上的缺药。

三、特殊药品的管理

特殊药品是指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药品管理法》规定对上述药品实行特殊的管理办法。

(一)医学专用药品医学专用药品系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信赖性且能成瘾癖的药品,医学专用药品只限于医疗、教学、科研需用,医学专用药品的采购,保管、调配、使用必须按照《医学专用药品管理办法》执行,医学专用药品处方权由医师以上职称,经医务科审批方可执行、签字字样由药房备查。

药学科对医学专用药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即专橱加锁、专册登记、专帐消耗、专用处方和专人负责管理。控制针剂二日常用量,片、酊剂不超过三日常用量。杜绝滥用

(三)医疗用毒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药理作用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用量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毒性药品的收购、供应、使用必须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执行。必须建立保管、验收、领发、使用核对制度、须有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中级以上药师负责保管,专柜加锁,专帐登记。毒性药品包装容器及存放专柜必须印有毒药标志。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问题;药事管理;影响;完善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3)35-0121-03

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效地控制药品价格虚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行为,我院从2010年7月起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对规范医院采购行为、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作用明显。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就是要求药品集中采购的全过程要通过网上运行来实现。从我省建立药品采购平台、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3年多以来,结合实际工作,现将所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以利于医疗卫生价格管理部门与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1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药事管理的影响

1.1对医院常用目录的影响

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购买药品集中采购入围药品目录外的药品[1]。医院使用的药品原则上必须是中标品种,但是国家主管部门准许生产、进口的药品达数十万种,未纳入集中采购之前,各医院根据有关规定编制的本院的《医院药品处方集》、《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及《抗菌药物采购目录》,按照临床的需求进行采购。但是药品集中采购后,各医院使用的目录与集中采购的中标品种目录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等级医院评审中对药事管理的要求,三级医院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药品,每年增减调整药品率≤5%。比如一个疗效确切、安全、价廉的药没有中标,若要采购新的中标品种,就得根据医院药事管理规定采购引进新药一样,需要经历一个程序。讨论购入新药,每一所医院都有自己的采购流程,不是可以随意购入的。对《抗菌药物目录》的调整需要申报主管部门批准,报卫生厅备案才能执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所列备用药品,这应是临床治疗的保证,与医院业务能力、治疗范围密不可分。如何把中标药品目录与医院目录进行对接就是一个问题。

1.2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影响

药品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能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药品集中采购的周期原则上1年1次[2],即每年有不同的药品中标,替换医院原来使用的品种,但是原来使用的品种,已经在医院流通多时,计算机系统里产生许多文件,具体包括它的名称、剂型、规格、包装、生产企业、医保类型、是否属于国家基本药物、进销存等信息。还有它的进入、储存、流出等物流信息,也不可能因为新品种的到来,马上将它清除令其消失。一个部门已经用完了,另一个部门也许还有库存,导致它一定时期内还要存在。这样,必将加大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的负荷,一个相同的名称,有不同规格、不同的生产企业,直接影响医生开方时的选择,降低工作效率。不同规格需要调整处方剂量,不同的生产企业不同的价格、医师要选择病人可接受的品种。不同的品种任由医患双方进行遴选,满足患者知情同意权,但也要考验医院药品信息的开放性。

1.3对药品供应的影响

从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来看,因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是以省(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1],许多常用品种中标的生产企业只有一、两家,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主导权已由原来的需方市场转变为供方市场,药品一旦中标,生产企业制约着配送企业,配送企业影响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药。主要体现有以下三各方面。

1.3.1生产企业无药可供生产企业某一个品种一旦在一个地区中标,相当于取得垄断该产品在该地区的销售权,需要量突然增大,会导致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由于集中招标本质上就是企业竞争,优胜劣汰,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报价高竞争能力弱的企业拿不到订单。“异丙嗪垄断事件”[6]已经暴露出独家中标遭打压的风险,尤其是生产药品的中下游企业更是如此,一些药品因多种原因,如企业技术改造、原料紧缺、药品降价、成本增加等,生产企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滞留生产订单,导致临床药品供应不畅,患者无药可用。

1.3.2配送企业有药不送药品的中标价格包括药品的配送费用,外资企业的产品一般配送费率只有3个点,而国产药品配送费率5~8个点[7]。如果药品配送企业因自身能力低,对国家实行药品集中招标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挤干药品价格水分,整个蛋糕变小了,对需要药品精细化管理过程不适应,表现在对中标药品6‰~7‰的低利润率,高成本,不愿意配送;加之不同地区物流成本差别大,而大型企业还不能对地区业务全面覆盖。或者小的配送企业得不到生产企业的配送权,就算有人生产已无人送货,边远地区尤为突出。生产企业药品中标后,药品经销权的转移,导致垄断销售,其他经销企业不能供货,从中获得垄断利益。许多药品出厂价并不高,经过层层转销,最终按集中采购中标价进入医院,价格翻了数十倍。经销商成为药品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的最大利益获得者。

1.3.3网络配送的缺陷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之间利益没有协调好,中标药品在网上就找不到配送企业,无法实行网上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药品采购供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关部门在制定法规时应考虑工作实际的需要[8],所有的问题要在药品采购之前解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同规定,一般药品原则上配送到达甲方的时间不应超过48h。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定要求:85%以上药品库存周转率少于10~15d。实际工作中较难达到,有时甚至要等1~2个月才会有货。这是由于药品网络配送属于新事物所致。

1.4对医生用药习惯影响

习惯是多年养成的,医生也不例外。每当医生诊断完疾病,开处方取药治疗时,大多数医生所开具的处方,均有其特殊性。就是在用药上,对某些疾病治疗也选择大体相同的药物。由于每年药品集中采购中标品种的不同,对中标药品进行分析,发现许多临床使用多年、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品种,数目在下降,甚至没有相应的中标品种,导致医生无药可用。对于购入的新中标品种,医生能不能够接受,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药品“中标就死”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另外,新中标药品与原使用药品的巨大的价格差距都会影响处方医师对处方金额的估算,患者会对处方金额低的药品的质量产生怀疑,认为医生没有提供最好的服务,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集中采购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药品价格,让药价回归合理。现在药品投标价格允许保留小数点后3位,许多价格虚高药品降价不明显。另外,部分药品集中采购后价格反而大幅上涨,远远高于自行采购价,其合理性需要有关部门去澄清,否则失去了集中采购的意义,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1.5对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有盲点,网上配送不稳定[9]。由于临床使用的药品的获得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能开展无药的药学服务,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就是一句口号。参与查房,为病人建立药历,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的测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危重病人的会诊、合理化用药的监督与指导等等,都会因为忙于供应药品而影响临床药师的精力和时间。

1.6对医院收入的影响

自上世纪50年代,由于政府财力不足,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即药品的进销差价。若以加价率为15%计算,医院每销售100元钱的药大约能够获得利润13.04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后,药价降了,采购相同数量的药品,所需总额降了,医院利润总额也在下降,但是医院服务的对象扩大了,相对应的运营成本却正在增加。在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还未健全、财政补偿未到位的时候,这一部分收入对于医院的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7对药事管理组织的影响

药事是指与药品有关的事。对医疗机构而言,主要包括药品的采购、储藏、价格、信息、宣传、使用等方面。医院必须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相关规定,国家主管部门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成为药品管理的采购方面的重要指南。代替了传统医院有多种模式自行采购药品的制度。药品集中采购均在网络上操作,但网络上的东西是动态的,网络平台数据更新也快。是不是真正执行了网上集中采购,需要由医院相关监审部门做出结论。

2对相关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的建议

2.1建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应对药品集中采购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职责之一是制定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5]。医院建立新的药品遴选机制,首先研究每年的药品中标目录,多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联合组织实施、及时处理,才有可能满足临床需要。招标品种要体现国家基本药物政策[11],医院采购信息系统应有前瞻性,指派专人对药品信息进行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能够清除因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导致的没有存在价值的信息。对于集中采购价格高于原来使用的药品,依据“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各医疗机构可以按原价格采购使用。中标药品临床医生不使用的问题,需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制定相关可行措施。解决药品中标后无人生产、无人采购等问题。现在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保障供应转向临床药学服务,从药事管理学向药物治疗学过渡,从注重“物”的物流管理转向注重“人”的合理用药管理。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药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标药品信息的周期性变化,药师要想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首先要不断更新基础知识,熟悉药品供求信息,熟练掌握最新的药品信息,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最新的药品信息与医师分享交流,做好沟通工作,才能满足临床医生需求,做医生的助手,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及时准确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做好用药咨询服务,把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建议三级以上的医院,在医院药事管理组织下或药剂科内部成立相关药品集中采购小组,熟悉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流程。及时了解医院使用药品目录与中标药品的差别,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药品采购的工作原则,保证临床用药的持续性。

2.2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引导职能[10]

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好的制度。对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仍需不断完善才具有生命力。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药品生产部门、药品监管部门、价格管理部门与集中采购部门能够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收集医疗机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汇总、限期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以省级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能够按药品的类别依次进行;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尤其是现在各个医院临床用量(包括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前100位或200位的药品重点纳入监管,对日平均使用费用在3元以下的药品回归医院自主采购权,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把医院临床用药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建议招标时,投标10元以下的药品,投标价精确到分,投标10~100元的药品精确到整角,投标100~300元的药品精确整元,300元以上的药品精确整十元。让药品降价涨价看得清楚明白,国家主管部门调价时也能如此保留位数。集中采购时,在每次招投标之间设一个过渡期限,让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充分准备;对临床必需但无中标的药品,充分利用集中招标机构的药品价格信息优势,由医院提供采购目录,委托采购部门进行定向招标,使其在临床上的的使用拥有合法身份。价格主管部门应调查并掌握药品的真实信息,对已中标药品进行分析,对严重高于或低于成本价格的药品进行调整,既要防止像鱼精蛋白注射液、甲巯咪唑片等低于成本价,导致厂家不生产,也要防止类似“天价芦笋片”事件因高价药品所导致的医疗腐败。对市场紧缺药品,解决合理不合规的问题,需要国家多个部门协调产、供、销、用,及时采取定点生产、补标、备案采购等应对措施。

3结论

国家现在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从“定点采购”和“招标采购”过渡而来的,其目的是尽量降低药品价格、挤干药品价格“水分”、规范药品采购行为。但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于药事管理的影响不减少到最小程度,医疗机构诊疗活动必然要受到影响,导致人民群众就医怨声载道。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多个部门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多办实事,把药价降到合适的程度。临床用药能够公平获得,患者才能从中获益,真正实现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增加病人就诊满意度,达到医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S].2009.4.7.

[2]卫生部.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S]卫规财发〔2009〕7号.2009.1.17.

[3]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的通知[S]卫规财发〔2010〕64号.2010.7.15.

[4]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S]国纠办发〔2010〕6号.2010.7.15.

[5]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卫医政发〔2011〕11号.2011,1.30.

[6]冯雅,丁华艳.山东两药企垄断复方利血平原料药被罚逾700万[n].中国广播网http://.cn/chanjing/cyxw/20111114/134710810054.shtml.

[7]徐恒秋.安徽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工作的调研结果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9):41-43.

[8]姚红卫,解庆东.药品招标采购对医院药品供应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9,18(22):1-2.

[9]梁桂凤.浅谈集中招标采购给医院药品采购工作带来的困惑[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82-183.

[10]陈国强.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问题与改进[J].齐鲁药事,2011,15(9):550-551.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药品药品管理风险建议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保证。医院药品具有品种繁多、数量较大、价格经常变动、领用次数多等特点。因此,加强对医院的药品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减少积压、浪费,提高药品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药品管理制度,是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医院药品管理存在的风险

医院药品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药品业务违反国家相关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可能遭受来至外部的处罚、经济损失和医疗信誉损失。

(二)药品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越权审批,可能因重大错误、舞弊而导致药品资产的损失。

(三)药品请购依据不充分,采购批量、采购时间点不合理、请购审批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医院药品资产损失、药品资源浪费或发生相关舞弊。

(四)药品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药品资产账实不符和药品资产损失。

(五)药品保管不善,可能导致药品损坏、过期变质、丢失等。

(六)药品盘点工作不规范,不能发现账实不符现象,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

二、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

药品在医院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医院的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不够重视药品管理,使得药品管理存在风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钱轻物。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药品的管理。

(二)没有建立完全的药品管理责任制,药品管理责任不够清晰和明确。

(三)药品的请购、采购、验收及保管环节的管理制度不系统,难以形成有效的控制。

(四)药品的领用及发出环节管理不力,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五)财务部门监管不到位。过多的注重账账是否相符,而对于账实不符不够关注,账实不符情况不作深层次的反馈与查实。

(六)药品的管理方法不科学。药品管理不分主次,对于重点药品管理不够,对于一般药品管理过细。另外,药品会计信息的管理不系统,难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药品会计信息。

三、加强医院药品管理的建议

加强和创新药品管理,是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针对医院药品管理中客观存在的上述风险,如何总结医院已有的有效做法,不断设计执行更有效的药品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

医院院长应当注重文化建设,其中包含药品的文化建设,应当建立一种全员重视药品管理的文化,医院领导还应当重视宣传药品管理文化。

(二)医院应当建立药品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药品业务各项职责分工、权限范围设置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确保办理药品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药品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药品的请购、审批与执行;药品的采购、验收与付款;药品的保管与相关记录;药品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药品处置的申请、审批与记录。

(三)医院应当对药品的请购与采购进行控制

1、医院应当建立药品采购申请管理制度,明确请购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2、医院自行生产的药品应当按照成本费用有关规定,合理计算药品成本。

3、医院应当根据仓储计划、资金筹措计划、药品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制定采购计划,对药品的采购实行预算管理。

4、医院药品要制定科学的储备定额,这是按照计划采购的基础,当达到订货点后,才向供应商提交订单,使药品的采购按照计划、最佳订购量来执行,既能使药品供应满足实际需要,又能节约药品占用的资金,提高药品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医院应当对药品的验收与保管进行控制

1、医院应当对入库药品的质量、数量、效期等方面进行检查与验收,保证药品符合采购要求。

2、外购药品入库前一般应经过下列验收程序:检查订货合同、入库通知单、供货药品经销商提供的药品质检合格证等原始单据与待检验药品之间是否相符;对拟入库药品的交货期进行检验,确定外购药品的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单中的交货期是否一致;对待验药品进行数量复核和质量检验;对验收后数量相符、质量合格的药品办理相关入库手续,对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药品,应及时办理退货、换货手续;拟入库的自制药品,药剂科应组织专人对其进行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药品才可以办理入库手续。

3、医院应当对入库药品妥善保管,仓储部门应当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加强药品的日常保管工作,并注意药品的效期。

4、因业务需要分设药库的情形,应当对不同药库之间的药品流动办理出入库手续。

5、应当按仓储药品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建立和健全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

6、药品管理部门对入库的药品应当建立药品辅助账,详细登记药品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就药品品种、数量、金额等进行核对,入库记录不得随意修改,如确需修改入库记录,应当经有效授权批准。

7、药品的存放和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严格限制其他无关人员接触药品。

8、对毒、麻、及毒性中药应当实行更加严格的保管制度,建卡建册,并实行“四专”:即专人保管、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管理。

(五)医院应当对药品的领用与发出进行控制

1、药库应当根据经审批的各科室请药单发出药品,并定期将发药记录同各个请药科室和财会部门核对。

2、药品发出的责任人应当及时核对有关票据凭证,确保其与药品品名、规格、数量及价格一致。

3、医院财会部门应当针对药品种类繁多、出入库发生频率高等特点,加强与药库经常性账实核对工作,避免出现已入库药品不入账或已发出药品不销账的情形。

4、毒、麻、在标签显著位置上分别注明“毒”或“麻”的字样,定期检查以防失效、过期,其用量必须严格按处方限量执行,外出执行临时任务,确需携带毒、麻、时,需经医务处同意,可预领一定基数,并填写登记清楚,完成任务后,凭处方报销。

(六)医院应当对药品的盘点与处置进行控制

1、医院应当制定并选择适当的药品盘点制度,明确盘点范围、方法、人员、频率、时间等,保证账实相符。

2、医院应当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人员、有序摆放药品、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对于特殊药品,可以聘请专家采用特定方法进行盘点。

3、药品盘点应当及时编制盘点表,盘盈、盘亏情况要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七)医院应当对药品建立aBC分类管理方法

医院药品品种多、价格高低差距大、存量不一,使用aBC分类管理方法可以使医院对重点药品进行重点管理,对于其他药品可以适当简化管理。aBC分类管理方法实施步骤如下:

1、为医院的药品编制余额明细表。表中应设置药品名称、实物数量、单价、总价及分类级别等专栏。填表时,应将医院的所有药品列入,每种药品填写一行。

2、确定分类级别。a类是指药品品种少、实物数量也少,但是价格较高的药品,其总价金额约占全部药品总价金额的70%,而实物数量不超过全部药品实物数量的20%(例如:人体血制品);C类是指药品品种多、实物数量也多,但是价格较低的药品,其总价金额约占全部药品总价金额的10%,而实物数量不低于全部药品实物数量的50%(例如:普通药品);B类是指介于a类药品和C类药品之间,其总价金额约占全部药品总价金额的20%,而实物数量不超过全部药品实物数量的30%。

3、分类管理。采用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要对a类药品重点管理,C类药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适当简化管理,B类药品的管理介于a类药品和C类药品之间。

(八)加强药品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药品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经济来源,没有药品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就无法落实。目前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也引入了医院药品会计工作中,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医院的药品流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传输、汇总等生成各种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我们对药品的采购、调价、日常存储、收发等操作随时都可以进行,从而对药品实行实时、准确的动态管理,增加了药品管理的精细度和透明度,有利于实现药品管理的科学化。

四、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也日趋规范,药品作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物资,其有效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要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药品管理要时刻关注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药品管理的相关规范等,跟紧时代的步伐,在医院的不断发展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郭智冲.《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药品成本结转的核算[J].现代医院,2010;10

[2]郭成杰,吴新勇,王立.我国医院药品核算管理方法的回顾与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10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6

如果刘群继续胜诉,重庆市卫生局则必须承认其基本药物招标存在问题,并进行修正;如果上级法院撤销一审法院判决,改判药企败诉,刘群对基本药物招标制度的判断会更坚定――其制度设计存在问题,且被行政力量干预。10月28日,二审庭审结束后,刘群表示,若败诉,他将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

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讼已超越单个药企和重庆市卫生局,直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实困境及体制难题。

案件回溯

2009年4月,由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联合签署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中(下称《意见》),明确规定,集中采购活动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织开展。自此,区、县卫生机构原有的招标资格事实上被取消。

2010年3月,重庆市卫生局牵头组织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工作。刘群旗下重庆天圣、湖北天圣清大、湖北天圣康迪三公司的56种药物参与投标,最终入围37种。

刘群发现,部分最终入围药品报价高于自己的落选药品,5月25日,他将重庆市卫生局诉至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指其在评标、定标过程中,“遴选标准设置极其不合理,更以不正当理由排除其高质量、高产量、低报价的部分参选药品入围”,侵害自身利益,亦损害重庆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6月30日,该案公开审理。被告重庆市卫生局在应当提交证据的10日期限内,却未向法院提交证据。8月18日,渝北区人民法院判决认为,针对原告诉称的“招标设置不合理,评标过程不正当”,被告重庆市卫生局未在法定期限内举证予以抗辩、驳斥、反证,因此,法院依法认定被告重庆市卫生局无证据,原告药企一方胜诉。

据接近卫生局的人士透露,重庆市分管卫生的领导批评卫生局对此案重视不够,以致败诉,影响恶劣。

8月28日,重庆市卫生局提起上诉,要求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撤销渝北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10月28日,此案二审开庭。

8月至9月间,重庆市卫生局还连续出台两个文件,规定所有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购非中标药品:“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必须在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交易监管平台上进行,各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购或采购非中标药品替代中标药品,对医疗机构库存中未中标药品,必须于2010年10月15日全部清退出库。”

同时出台了一个过渡期办法:基本药物中的中标药物替换原自购基本药品,过渡期为一个月。过渡期间,高于中标价格的按照中标价格执行,低于中标价格的维持现行价格,未中标药物按原进价执行。从8月1日开始,所有未中标药物必须全部退出医疗卫生机构。

这意味着,如果一种药物在重庆市卫生局的招标活动中未入围,就基本退出了重庆市场。

招标主体争议

一审庭审中,未过多涉及“低价药品落选”问题,因为价高价低是直接量化的指标,没有争议空间。辩论主要集中于“重庆市卫生局是否适格被告”。

原告方举证认为,重庆市基本药品采购工作皆由“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负责落实。据2009年4月14日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渝编办【2009】38号),关于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增挂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牌子的批复,文件抬头为“市卫生局”,因此,卫生局正是该案的适格被告。法院支持了刘群的意见。

但二审庭上,重庆市卫生局仍主张自身并非适格被告,其委托人表示,依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按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

该人认为,重庆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由重庆市政府设立集中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小组由监察、卫生等多个部门组成,与卫生局没有隶属关系。小组下设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工作,“不能因为服务中心设于卫生局内,就当然认定卫生局为适格被告”。而正因为自身并非适格被告,该局才未在举证期限内就药品集中采购问题举证。

到底谁是招标主体呢?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医疗机构是招标采购的行为主体,可委托招标机构开展招标采购。”

2004年卫生部等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也明确指出:“由医疗机构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自主选择招标机构。”

这些规定都是根据《指导意见》明确提到的上位法――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招标投标法》而来的。其第二章第九条确立了招标主体的付费原则,即“谁付费,谁采购,谁招标”。

医疗机构虽然是采购方,但现实中似乎只有遴选本院使用的药品目录、编制采购计划、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品种和数量,以及接受中标价的“权利”。

2009年《意见》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此外,多家药企和重庆市卫生机构相关人士也对《财经》记者表明,“重庆市卫生局是基本药物招标的具体负责部门。”

与药品集中采购相关的另一部法律,是2003年开始实施的《政府采购法》,其规定,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集中采购机构是“非营利事业法人”,根据采购人的委托办理采购事宜。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采购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药企方律师宋道兰认为,重庆市卫生局在上诉书中提出,招标主体是重庆市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领导小组,但该小组并非法律规定的“非营利事业法人”。在本案中,作为的集中采购机构――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与行政机关重庆市卫生局也存在隶属关系,涉嫌违法。

这就意味着,在政策法规层面,《意见》也和《政府采购法》存在冲突。

《财经》记者了解到,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成员的编制,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隶属于重庆市卫生局举办的事业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假使二审认定重庆市卫生局的辩护成立,至少会出现三重矛盾:一是卫生局是采购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而且是“牵头”成员,无法完全摆脱“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的嫌疑。

二是“集中采购领导小组”与“招标投标法”中的付费原则冲突――招标人应当有进行招标项目的相应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否则就无法避免“二次议价”。

三是医疗机构从“招标主体”中被排除出去,被药品集中采购监管主体明确下来,甚至可能通过这一次地方性司法判决被明确下来。这就出现采购主体与招标主体的明确分离,也等于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中,一开始就放弃了《指导意见》所要求的对“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进行“探索”的基本原则之一:“医疗机构是招标采购的行为主体”。

模糊的质优标准

二审庭审辩论中,刘群及其人反复强调,“重庆市卫生局以评审程序上的合理性,对抗实际操作上的不合理。导致其药品‘价低的不入围,价高的也不入围’。”

这也是二审庭审的焦点,即重庆市卫生局排除天圣制药入围的行为是否合法。该局举证了多份文件,说明评标专家均为随机抽取、全程封闭,不得擅自与外界联系,且招标过程有监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不存在违法。

重庆市卫生局还对药物评分的设置做出说明,提出此次招标的主旨为“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即评标原则并非完全的低价优先,在整个评价指标中,包括企业排名、质量标准等在内的质量评分要占到65%。

对此天圣制药举出了药品质量鉴定书等,主张本公司产品质量并无问题。但问题在于“质优”与“质量并无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何谓“质优”药品,其判别标准各方亦争论不一。

据《财经》记者取得的招标材料显示,此次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的评标分为两轮,4月19日、20日两天,15名从重庆市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评审专家,对9000多种基本药物进行封闭评审,按规则淘汰产品。4月27日开始,另外抽取的15名专家,和企业进行两轮议价。对专家给出的第二次建议扣率(折扣价),企业若同意就入围,不同意则淘汰。

相比第二轮评审的议价,决定入围药品的第一轮评审,对于药企更为重要。

按照程序设计,首轮评标分为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当定量得分相同时,则由专家综合各项指标进行“定性评价”并投票。天圣制药的杞菊地黄丸、庆大霉素、维生素B12等药品,在“定性评价得票数”一项,均获得零票。10月28日庭审现场,刘群质疑,“定性评价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凭什么给我零票?”原告方未做出具体回应。

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不管是专家评审,还是药监局质量认证,药品的质量都不能简单通过评审的方式判断出来。判断药品质量优劣,只能通过临床。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即临床医生给病人设计的诊疗方案,性价比越高,赚取收入越多。只有在这种制度的保障下,临床医生才能够真正关注药品质量。在医保改革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药品集中招标中对质量优劣的评审,即便有临床医生参与,也难以做到“合理”。

同时,医疗机构成为招标主体,也是关注药品质量的医生,发挥质量优劣评审功能的必要前提。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定量指标。参加评审的一位专家坦言,评价标准就是自己的临床经验,但专家们不可能对入围的9000种药品都有临床经验。

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邓先碧曾对央视记者表示,两天审完所有药品,标准是“看感觉”。

定量指标里,还有“企业排名”一项,是按照药企主营业务收入的排名给予固定分值。对此,顾昕认为,药品质量,也不能简单以企业排名作为依据。

标价“一刀切”

“低价药未入围的争议”,不止来自于刘群。作为采购方的部分医疗机构,对采购主体与招标主体分离的反应更为强烈。

2010年3月开始的这次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中标价比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基本药物批发价下降了32.73%,但普遍高于其下辖县区实行零差价(指“平进平出”的零利润价格)销售的乡镇卫生机构的药物采购价。

南岸区龙门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药师张云秀,在基层药房工作多年,是参与第二轮评审的15个议价专家之一。她表示,参与议价的100多种药品中,大部分企业的最初报价均高于通常进价。经过两轮议价后,约有一半的药品还价成功,但总体成交价仍然高于往年。特别是一些低价基本药物,涨幅很高。

她认为,还价不大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生产低价基本药物的厂家很少,缺乏竞争者,政府往往不得不接受企业报价。这意味着集中采购并不是对所有药企或药品构成团购优势。

顾昕认为,“一般来说,乡镇卫生院的药物价格都较低,公立医院的药物价格较高,且没有实行零差率,依旧有15%的药品加成。基本药物招标上升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后,为顾及公立医院,专家评审可能选择中标价相对较高的药品,但对乡镇卫生院来说,药价有普遍提高的可能。”“15%的药品加成”意味着药价越高,加成数额越多;药价越低,加成数额越少。

乡镇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价低于省、市中标价的情况,也不仅存在于重庆市。

首轮评标专家名录还显示,来自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专家数目严重不对等。15名专家中,仅一人来自乡镇卫生院。

顾昕认为,“这种专家评审结构,会使招标结果倾向公立医院,而非已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的乡镇卫生院。”

由此可见,在国家对医卫补供补需都不足、医疗服务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既没法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以帮助其生存,又要推动乡镇卫生院的零差率药品零售,以满足基层民众的低价药品需求,而高度集中的招标主体,没有兼顾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将这种困境更加明显化。

而且,即使根据医疗机构的层级,统一的招标主体对集中采购进行分级管理,也无法灵敏反映不同医疗机构的需求差异。

这种困境在重庆市黔江区表现得非常明显。在黔江区冯家镇卫生社区服务中心药房内,门口药架上是《重庆市基本药物目录(临时)》药品,屋内药架上是农民普遍使用但未进入《目录》的药品。药房工作人员解释:“在《重庆市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出台后,名单会增加约50种药物,随后这些非基本药物都要逐步退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药房。”

即便不退出乡镇卫生院药房的“基本药物”,在直辖市采购价格执行后,价格也从此前零差率时的较低价大幅上涨。

重庆市卫生系统相关人士透露:“虽然市招标价普遍高于乡镇医疗机构的采购价,但黔江区反应最强烈,是因为其药品采购工作长年以来做得不错,药品价格为全市最低价。中标价提高对黔江区影响也会最大。”

黔江区乡镇卫生院陷入两难境地。黔江区卫生局最终采取折衷办法,30个乡镇卫生院联合体在重庆市基本药物中标目录中同一品规选择两个厂家的中标药品,一个价格较低,一个价格较高。“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层次,也使药价不至于波动太大。”一黔江区卫生局工作人员解释道。

既便如此,数据显示,黔江区药物也将比此前上涨20%左右。

重庆市在此次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样存在。即便《意见》规定提高药品招标的统筹层次,亦难保证招标过程中的“公平”“合理”,也难借此降低药价。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7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应把对药品的核算与管理,作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来抓。笔者就医院药品的核算与管理问题,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观点及操作方法,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药品的管理

为加强药品的管理,堵塞药品采购环节的漏洞和不正之风,应成立药事委员会,由一名院长具体负责医院的药事管理,成员由采购员、药房主任、主管业务院长组成,药品管理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价格政策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有关规定,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与管理,并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为了管理与方便患者,设药库与开架式门诊药房和病区药房。

(一)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

要按规定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房须设立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消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及未付款进药明细表等。对特殊药品管理实行单独保管重点统计。建立处方管理,药房每天设专人统计药品处方消耗,实行实耗实销。月底编制“药品处方与金额汇总表”,作为消耗、内部核算及考核工作量的依据。药房坚持月底进行药品盘点,倒挤消耗,编制“药房药品消耗统计表”,并保证处方统计消耗与实物盘点消耗一致。如遇不一致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做出处理。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可以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

(二)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

药剂科应根据历年药品消耗情况,在保证需要以及掌握市场供应的情况下,编制药品采购预算,实行计划控制,确定合理的药品储备定额,并实行药品有效期管理。适时监控药品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及失效期。

(三)药品的购入和领用必须建立健全出、入库制度

购入药品必须验收入库,填制一式三联验收单,药房支领药品要填制支领单。严格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采购人不能同时担任验收人。财会应及时与药库、各药房对账并盘点,因为盘点是发现管理漏洞的有效途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对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四)药品零库存管理

药品“零库存”管理可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通过少量、多次的药品采购来减少药品库存,加速药品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药品会计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药库、药房药品统一按零售价计价。

(一)购入药品时

采购员将发票与验收单一同交财务审核、付款。按当月付款进药进行核算。借记:药品――药库药品;贷记:银行存款,贷记:药品进销差价,让利部分贷记:其他收入。对于赊销药品业务,月底由保管员将当月购进未付款的药品验收单按供药单位分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进行汇总,填制“药库未付款进药明细表”与验收单一并上报财务部门。格式如下:

会计对验收单与明细表复核无误,在验收单上签章返回药库,按零售价借记:药品――药库药品,按进价贷记:应付账款――某医药公司,按差价贷记:药品进销差价。待付款时,会计核对发票与验收单后,借记:应付账款――某医药公司,贷记:银行存款,让利部分贷记:其他收入。这样,财务可以随时与药房、各医药公司进行外欠款对账,也控制了进药环节的不正之风,形成了财务结账与采购员的互相牵制。

(二)药房支领药品时

财务部门根据药房支领药品汇总表及支领单,核对无误,借记:药品――药房药品,贷记:药品――药库药品。

(三)月末结转销售药品成本时

财务根据药房上报的两张药品消耗统计表核对无误,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结转药品销售成本,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费,借记:药品进销差价,贷记:药品――药房药品。计算药品销售成本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按药品综合差价率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100%;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额×(1-综合差价率);第二种,按药品综合加成率计算:药品综合加成率=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药品期末余额-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100%;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额/(1+综合加成率)

(四)药品的价格调整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药品库存管理体制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1)10-0498-02

药品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其供给和需求具有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医院必须保持适度的药品库存,同时,因各项因素的制约,药库需要实施高效及准确的库存控制及管理体制,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确保药品供应链的正常流通,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1]。

1药品零库存的理解

药品零库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库存,而是指对于常用且用量大的药品,在避免缺货的前提下,药库无库存,药品配送公司在接到药品采购计划后即送货,药库验收药品合格后立即办理入库、出库手续,运送至各药房使用,而其它药品,药库需要根据使用情况控制合适的库存。

2药品零库存的必要性

第一,药品是特殊商品,其仓储管理要求较高,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同时,药品有一定的有效期,而且要确保药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第二,药品的仓储需要一定的成本并存在损耗的风险,还影响到资金的周转,而药品采购管理及其成本控制是医院总体运营成本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库存管理作为医院药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及药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准确的库存控制和采购管理,在确保药品正常流通的同时提高库存管理工作水平,能有效提高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药品报耗率,降低运营成本[2]。

3药品零库存的优点

3.1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药房管理的科学化

国务院体改办等8部委在2000年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逐步规范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作为发展方向,门诊药房也可能社会化,零库存将起促进推动作用。对医院来说,将药库转移到药品流通企业是医院由自办服务向购买服务过渡的有益尝试,能够促进医院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竞争力。实行药品零库存可以与医院其它相关的管理系统同步,规范药品信息,并逐步过渡到数量管理、实耗实消、逐日平帐的管理模式。

3.2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药品的耗损

实施药品零库存可以有效地控制药品进、出、购、销、存和用等环节,用量大的及常用的药品直接配送到药房,降低药库的药品库存,优化药品供应链,提高运行效率,保证临床用药需要。传统的药品储存受库存条件、药品效期、药品调价、新药应用、老药淘汰、药品不良反应及用药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药品损耗率增加。实施药品零库存,存量少、周转快,以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大减少,药品的损耗也会降低。

3.3有助于推进药学服务的发展

实施药品零库存有助于药剂科的工作重点从药品流通转向临床药学,转向如何开展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上来,从而真正体现药师的职责。

3.4降低成本,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

传统的药品仓储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实施药品零库存可使医院减少大量的库房投入和支出,为医院减少大量运营成本,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同时节约药品供应环节中的人力资源成本。

4实施药品零库存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门诊药房及住院药房临床用药需求信息传送不及时会使药品采购及供应滞后,配送公司也会出现供货时间、品种不合规定和个别药品缺货等情况[3]。药库采购及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接受及提交少量多次的药品采购及库存计划,需要先进和系统的程序及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信息传送的准确与及时。

针对以上问题,药房与药库、药库与配送公司可以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连贯的网络操作管理,对医院全部药品有关信息实现在线监控,快速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快速传输并完成药品采购和入、出库操作,配送公司也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实行“准时制配送”,同时需要建立应急配送机制、退药情况处理和财务核算方法等[4]。

总之,在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环境下,医院应该实施药库管理的科学化与信息化,实施药品零库存,促进药品进、出、购、销、存和用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让药品零库存成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5]。

参考文献

[1]蔡晓波,丰嘉驹,姚永康.关于医院药库管理目标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0):744-745.

[2]付云云.关于医院药品库存控制的探讨[J].海峡药学,2006,18(6):200-201.

[3]徐云梅.零库存管理的双刃剑[J].当代医学,2004,(2):22-23.

[4]曹玉,丁海燕,纪丽娜.医院药品物流配送的探讨[J].齐鲁药事,2006,25(10):607-608.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9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1个,其中县直卫生单位5个,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186个,社会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149个,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在职职工1210人,农村卫生所和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555人。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04018人,参合率96.4%;全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223个;新农合统筹基金总额2736.16万元,全年基金支出2069.41万元。其中,门诊统筹基金支出197.15万元,住院基金支出1872.26万元;当年新农合出院病人20787人,其住院例均费用2269.7元,每床日费用负担174.4元,新农合住院病人医疗费用平均补偿率46%;新农合病人医疗用药涉及《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内药品524种2294个品规。

二、问题及其原因

2012年2月3日至3月5日,根据县两会期间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农村群众“看病贵”和新农合参合率的问题,县卫生局组织7个工作专班,48名工作人员,对全县12个乡镇、186个村、220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全面调查。专班人员在全县186个村开展入户调查,每个村入户调查10户左右,全县共入户调查2000多个农户,在镇村召开座谈会200余场次,广泛征询参合农户对新农合工作的意见,共征询到了反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参合难、药价贵、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健全村级卫生室设置、村卫生室人才问题等五大类110条意见。工作专班共调查药品524种2294个品规,抽查各医疗机构的合作医疗专用门诊处方2000余份。经过检查,我县新农合参合农民医疗用药涉及的524种2294个品规的药品价格,只有少数村卫生室61个品规的药品价格违反国家物价政策规定,超过了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其占调查药品总数2294个品规的2.6%,其它药品的价格均符合省物价局《关于严格规范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价行为有关政策的通知》(价工农〔〕145号)中规定的药品定价标准,没有违反国家的物价政策。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犯物价政策规定的61个品规的药品价格,县合管办对涉及的村卫生室及时进行了整改。尽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绝大部分药品价格没有违反国家的物价政策,但不少群众还是不断反映“看病贵”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价格偏高的问题。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各医疗机构部分药品零售价格不一致

各医疗机构对同一规格、剂型、厂家的药品零售价格不一致,导致患者对医疗机构药品的零售价不信任,造成“药品无定价”的误解。如华北制药厂生产的250mg*24粒阿莫西林胶囊剂,物价政策规定零售价4.4元,我县医疗机构零售价分别为3.5元、3.7元、3.75元不等;烟台只楚生产的400mg*100片庆大霉素片剂,国家规定零售价12元,医疗机构零售价分别为5.9元、6.5元、7.1元、7.6元、8元不等,医疗机构的最高价与最低价悬殊2.1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进货渠道不一样,进价不一样导致零售价格不一致,如烟台只楚生产的400mg*100片庆大霉素片剂,进价最低的4.7元,最高的达5.5元;水田坝乡卫生院、周坪乡卫生院在同一医药公司采购的华北制药厂生产的250mg*24粒阿莫西林胶囊剂,进价均为3.1元,零售价均为3.7元。

(二)医疗机构与大药房部分药品零售价格不一致

医疗机构部分药品零售价格高于大药房,特别是全县实施门诊统筹后,参合农民门诊就医可按20%报销,但有极少数药品在报销后的价格仍高于大药房的零售价格。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大药房与医疗机构经营体制不一样,经营方法不同,在不违反国家物价政策的情况下,公立医疗机构必须遵循固定的药品加成率,或在确定药品零售价时必须考虑营运成本,而大药房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经营规模小,成本低,其可以随时灵活调整药品的加成率和零售价;二是少数大药房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恶意竞争现象,将群众熟悉常用的而本身利润不高的药品亏本销售或保本销售,有的大药房将药品零售定价故意有针对性定的比公立医院低,以吸引患者,而将公立医疗机构不经营的新特药和保健药品高价销售牟取利润,从而造成医疗机构药品价格虚高的假象,如32片江中健胃消食片最低进价5.3元,部分大药房仅零售5元,而公立医疗机构都承受不起也不可能亏本销售;三是县合管办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少数村卫生室存在药品价格虚高、不执行物价政策、滥划价等现象,如磨坪乡宋家山村卫生室、梅家河乡龙王山村卫生室、周坪乡槐树坪村卫生室等。

(三)各医疗机构部分药品的加成率不一致

省物价局《关于严格规范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价行为有关政策的通知》(价工农〔〕145号)中规定,对我县县级医疗机构定价药品实行三重控制,即县级医疗机构药品定价不得突破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也不得突破15%的加价率,实际购进价500元及以上的药品实际加价额不得超过75元;考虑到县以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实际运行情况,目前政府定价药品暂不执行上述加价率(额)控制办法,但销售时不得突破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客观来说,我县县、乡医疗机构和绝大部分村卫生室的药品定价都没有违反国家的物价政策。我县县级医疗机构药品从进价到零售价的加成率低者仅8%,最高也不超过15%。每个医疗机构不同药品加成率也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在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下,各医疗机构为了保发展、保稳定、保运行,在不违反国家物价政策的前提下,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本单位药品销售定价政策。由于各医疗单位经营手段有差异,历史包袱和经济负担各不相同,因此,各医疗单位药品的定价都不一致,有的药品是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服务于群众,有的药品价格则是保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以保障自身的发展。虽然公立医院在药品定价上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但由于少数大药房恶意竞争,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压低部分常用药品价格,从而凸显出公立医院的价格过高。

(四)医疗纠纷为“看病贵”推波助澜

当前,医疗纠纷不仅影响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而且还给医患双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但最终受损失的是患者。医患纠纷的增加给医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现实压力,迫使他们在行医过程中,采取愈加循规蹈矩的治疗手段,以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生有时适度检查也是迫不得已,医生也要求自保,因为在医疗纠纷中,他们不仅要受到少数患者及家属的人身攻击,而且,如果医生有医疗责任的话,医院将根据责任大小扣发其工资和奖金。现在每个医生都被医疗纠纷缠怕了,在行医过程中他们往往求稳怕误,保险保险再保险。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是被动消费。少数医生的防范心理会迫使他们对许多介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检查、用药、治疗等采取保守疗法,少数医生有时会不顾患者的承受力而超范围检查、用药、治疗,以防发生医患纠纷或打官司时的举证倒置之需。这无疑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医疗纠纷后患无穷。少数患者无理取闹,不通过正常程序依法依规解决医疗事故或非医疗事故的争议,尽管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点赔偿或补偿,但却使更多的患者承受其后果。由于医疗纠纷让医生在行医中产生防范心理而采取稳健保守疗法,因此,使其它少数患者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被迫增加了一定的医疗费负担。

三、对策和建议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具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我县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医院的业务收入(含药品的差价收入)、政府财政补贴收入、经营性收入等。但医院最主要的收入还是业务收入(包括药品差价收入)。政府财政补贴对医院来说虽然少但相对稳定,一般占医院总收入的5—8%,医院主要是靠组织业务收入来确保医院运行。由于各级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现行的财政定项补助政策只能解决医院在职人员的“四金”(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而大部分的在职人员工资福利、医院运转经费和发展建设经费等,只能靠医疗机构“创收”解决。例如,年县人民医院总收入4986万元,其中,财政拨款313万元,占总收入的6.28%;总支出4944万元,其中职工“四金”支出248万元。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被迫不断增加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收入。现行的药品加成补偿机制、检查按成本收费和项目收费等医疗服务的定价政策,使药品收入成为大多数医疗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也迫使医疗机构不得不“以药养医”,其结果必然带来患者医疗费用的大幅增加。自1998年以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已先后对药品发出17次“降价令”,但为什么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却是药价越来越贵。究其原因,现行的以药养医体制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在目前国家医药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实施之前,对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等、不能靠,我们必须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的管理,切实有效地降低参合农民看病就医的医疗负担。为了强化管理,规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县卫生局将采取“四统一、一加强”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我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的购销管理,有效地降低药品价格:

(一)统一采购配送,降低营运成本。为了减少药品的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我县卫生单位购销药品将引进现代物流,推行药品集中配送。根据县药监局《归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采购渠道的通知》(食药监发〔2012〕17号),我县县级医院使用的常用药品按国家卫生部规定,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在质量、价格、服务同等的基础上,原则上应就近从我县药品批发企业采购;乡镇卫生所和村卫生室所需药品原则上由本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根据上述要求,县合管办将从全县药品批发公司中选一家负责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配送药品。具体办法是:1、实行集中采购药品,由确定的药品公司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的需求集中采购药品;2、明确采购加成率,医药批发公司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的批发价必须低于省内同类药品招标价格的20%左右;3、明确药品销售价格,新农合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价格,必须低于国家物价政策规定的药品价格10%以上;4、规定配送药品,定点药品批发公司的供货占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率必须达到70%以上。医疗机构确定采购计划后,定点药品批发公司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供货,特需药品必须在24小时内到货,凡是药品成份相同但商品名称不同的,在同一质量前提下严格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进行采购;5、规定付款办法,药品付款必须采取“送二结一”的办法,即送第二次货结第一次货物的款项,压款不得超过两个月。医疗机构恶意拖欠药品货款的,由县合管办在其相关经费中扣付。县合管办随时对药品统一配送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保证药品配送工作顺利实施。

(二)统一零售价格,确保同质同价。县合管办负责确定全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价和零售价。对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内的药品零售价,县合管办要分剂型、规格、厂家对全县统一规定零售价格。确定的零售价必须低于国家规定的零售价。县、乡、村医疗机构同一品种的药品零售价格全县完全一样,实现药品同质同价。

(三)统一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县合管办统一制定药品零售价格公示表,不管是县、乡医疗机构,还是村卫生室的药品价格都要按照县合管办统一制定的零售价标准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参合群众监督。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办法篇10

涉医领域腐败个人自查报告范文(一)

我院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各级各类会议精神,通过动员教育、调查摸底、查找问题、分析整改等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了反商业贿赂自查自纠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动员教育,提高认识

我院及时传达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反商业贿赂自查自纠的有关文件精神,让全体医务工作者明白商业贿赂既损害国家利益,又损害群众利益,同时也损害自身利益。因为商业贿赂就象一个温床,引诱犯罪,并使犯罪者最终走向犯罪深渊,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医院领导结合身边案例讲解,使大家进一步明白商业贿赂的危害性,从思想上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增强了拒腐防身的能力。按开展反商业贿赂自查自纠活动的指示,医院在全院集中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使全体工作人员受到深刻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遵纪守法、廉洁行医的自觉性;查找重点部门在医药购销领域是否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及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分别作出处理,完善工作措施。

二、确定自查自纠的工作原则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反商业贿赂活动及自查自纠工作,经过充分研究确定的工作方针是:自查自纠工作要坚持以教育为主,做到人人参加学习,人人受到教育,人人提高思想认识;坚持自查与自纠并重,做到边学习,边自查,边整改;坚持依法治理,严格把握政策,分类处理问题;通过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推进建立预防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长效机制。根据要求,重点查找2011年以来医药购销领域和医院管理中发生的突出问题,通过检查采购过程、医疗诊治过程等方法查找、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自查自纠的措施及自查情况说明

医院结合卫生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重点,在医院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下,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和服务对象,通过个别走访、召开会议等形式做好调查摸底,医院、各科室、全体职工对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在全员动员教育的基础上,医院领导对与药商、器械商联系较多的重点部门重点防治,医院领导要求重点部门工作人员要正确处理与药品器械商的关系,按国家法律、法规、院纪院规办事,坚决抵制收受财务物、回扣等。为了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医院负责人与相关重点部门工作人员签订了责任书。为了避免商业贿赂现象在我院发生,明确规定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不能与药商及生产厂家直接接触,更不能进行私下交易。医院各种药品、器械、试剂及一次性消耗器材的采购应在药事管理委员会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以及五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严格参加局统一招标,对于大型医疗设备还要到相关单位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该设备性能及是否满足本院实际工作需要,经过论证符合要求,确定购置。

医院还重点检查了财务科、药剂科等涉及收入支出的部门,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的行为。检查结果显示,各部门均严格按照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科室收支公开透明,所有科室未发现私设小金库的违规行为。

医院药品、医药耗材的采购均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整个采购过程中未发现收受贿赂、索要红包等行为。各科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收受药品、器械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回扣或开单提成等行为。此外,药剂科还坚持每月开展抗菌素消耗统计和门诊处方抗菌素分析工作,推行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对有倾向性的不合理用药进行点评和建议,并及时告诫医师,以规范医师的临床诊疗行为。

通过自查自纠,20xx年以来,医院在医药购销领域未发现有收受贿赂行为,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查摆出的问题决不姑息迁就,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以确保自查自纠工作取得实效。

涉医领域腐败个人自查报告范文(二)

我院开展督促涉医领域落实主体责任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后医院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对文件中提到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刻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1领导重视,由院长牵头,主抓副院长实施,对全院医药购销领域进行全面、实事求是的检查。

2严格按省、市有关招标文件的精神对医院招标采购超标品种进行认真筛查。

3医院组织成立药事委员会,建立药品筛选专家科,根据工作需要及地区差别及当地经济状况,筛选制定医院用药目录及品种,科学用药。

4自查情况详见医院自查药品及耗材自查表

5我院所购进的药品、医用耗材按照省市招标挂网目录中进行集中采购。没有标外采购,全部通过市招标办审核盖章方才验收入库。

6我院用药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河南省中标目录采购药品。耗材购进以河南省耗材挂网目录及洛阳市耗材中标目录采购。严格按照省市招标价格执行。

7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及学习,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把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落实到各个科室。基本药物使用率不超过70%。对超过科室进行批评教育及经济处罚。

存在问题;由于我们对文件精神领会不透,对医药领域采购问题没有及时学习,所以造成药品采购出现超标范围,少点超标品种数量。

通过自查对我们对于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将立即整改。1将立即整改供货企业必须按照医药购销合同进行严格配送,没有配送权拒绝办理点击入库。

2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学习。通过自查对我院更好的搞好药品卫材的采购工作。

3认真执行文件相关政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整改,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工作。

4通过自查认真执行医药购销法规,监督医药招标程序,严格按照文件内容规范药品招标品种数量,规范配送公司配送制度,按照合同及网上采购目录合理进行采购。

5针对个别病区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我院将专门增配抗菌药物管理模块,规范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从而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