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溺爱作文漫画的启示必备4篇溺爱作文漫画的启示必备4篇

溺爱作文漫画的启示必备4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5:39:39

溺爱作文漫画的启示第1篇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上面画的是一位小学生满面红光地回到家,本想好好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假期,却看见爸爸拿来一大堆复习资料。严厉的爸爸仿佛在说:“假期也不能放松,还有更多的考试等着你。”虽然这个漫画不长,但它给了我巨大的感叹:在这个学生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在学习,早上下午上课,中午晚上看书写作业,先别说美术、音乐等令人头痛的副科作业了,就是主科作业也如小山一样堆满了书包。人们都说童年最快乐,没有烦恼,可又有哪个孩子真正快乐过?就拿我来说吧,表面上学习起来一点就通,能举一反三,可实际上每次放假都有成语古诗在等着我,而且令人头痛的英瑞特英语又加了两个附加补习班,所以每次放假日就变成了我的“酷刑日“。有一话说得好:爸爸未老,儿子先老了。”是啊,双休日语文兴趣班完了是数学奥林匹克班,一天都比联合国总统还要忙,能不老吗?比如我上次脚跌伤了,一早就去拍片子。结果下午来又是英语作业又是数学卷子,都快把手写断了。

我希望老师和父母能还我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溺爱作文漫画的启示第2篇

母爱?溺爱?

我和我妈呆在一齐的时光跟我爸呆在一齐的时光相比,会更长一些,因此,我更多体会到的是母爱,确切的说,我也不明白那到底是一种什么爱,母爱?溺爱?不晓得。。。。。。

自从我上六年级到此刻,只要我想要的东西,一向老妈开口,她过几天必须会买给我的。就像自行车,英语同步读书机,葫芦丝,电脑。。。。。。但是,我除了对电脑有一点迷恋劲,对其他的东西都是三天的热乎劲。热乎劲一过,那些东西也就扔在一旁,置之不理。除了一些特殊的状况,不然,绝对是连碰都懒得去碰一下。

我已经老大不小了,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不懂事,自我的事情有时候都是老妈帮忙做的。比如说,自我吃的碗筷,是老妈洗的;自我穿的脏衣服,裤子,袜子,也是老妈代劳洗的。但是,要是老妈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说我两句:“自我的事情要自我做!别老是吧东西堆成一堆,然后给我做,好像我是你保姆似的!。。。。。。”每当老妈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我的心灵总是会震一下,然后感到透但是气的样貌,但是,这种不舒服的现象只会出现几秒钟的时光。

记得我上初中第一次月考的时候,语文考的不是很理想。考卷是100分制的,而我才考了75分!我原本不打算告诉老妈的,打算家长签字的时候,就自我冒充家长,模仿老妈的笔记,签进去。但是,我总觉得那样的话,自我的良心有些过不去。那一天,我看老妈的情绪蛮好的,就把自我那张考的不是很理想的语文卷子给老妈看,原本以为老妈的会说我几句,但是她没有。于是,我迷惑不解的问她:“我考的那么差,你不说我几句么?”

只见她说:“考多少分都已经考出来了,又不能改变这个现实。而且呢,考多少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你努力过!”。。。。。。

我很庆幸自我有这样的母亲,尽管对她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恐惧感(是对考试考不好的时候而言的)!

溺爱作文漫画的启示第3篇

打开课本,可以看到一组漫画。一天,小红和小明一起回家。在路上,他们看到一个垃圾戳。垃圾戳旁边有一堆臭垃圾。小红指着又脏又臭的垃圾说:“我们把垃圾清理干净吧,不然会污染环境的。我们要想好办法让人们知道破坏环境是不好的。”小明点了点头。小红话音刚落,她就弯下腰,低着头把垃圾一个个扔进垃圾桶。她回头催促小明赶紧开始查垃圾,小明却若有所思地想办法。小红捡完垃圾,小明灵机一动,立刻跑回家。他拿着家里的一支笔和一张自制的纸,跑到垃圾筒那里,爬到地下,用笔在白纸上写了一句话。小明写完一句话,小红的垃圾也被查了。小明把自制的纸贴在垃圾桶上。报纸上说“文明——只有一步之遥”。小红看到这句话,赶紧竖起大拇指。对小明说:“你太聪明了,你做得很棒!”小明得意地说:“怎么样,还不错!”

其实生活中的文明只有一小步。捡起路上的一块垃圾,扔进垃圾桶。你曾经成为一个文明人。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你迈出一小步,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好,世界会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美丽。

江西南昌铁路第二小学五年级:胡佳?

溺爱作文漫画的启示第4篇

一对父子走在路上,他们的儿子拿着一块面包津津有味地吃着。他父亲拿着一张儿童画板,左手拿着一个铅笔盒,右手拿着一把阳伞,在阳光下大汗淋漓。这就是可笑的漫画《父子》。乍一看,这个漫画有点不合逻辑:画的不背画板,背画板的不画。然而,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现在我们国家强烈建议计划生育,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渐渐地,大多数孩子养成了“父母做身体活动,为自己带好东西”的习惯。父母就像孩子的奴隶,给孩子端茶倒水。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做粗活”,应该照顾孩子的生活;孩子对父母的行为不屑一顾,认为大人应该“照顾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父母也越来越累。这部漫画是对这一现象的一种丰富。它想告诉全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不要太宠孩子;不要太依赖父母。所以,不仅仅是父母,孩子的所有长辈,都应该从现在开始,改掉这些习惯,让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消失。

父母,不要溺爱孩子;孩子们,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