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4:54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1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水防治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8-0230-01

重金属对水体及土壤的污染形势是很严峻的,据资料显示,每年我国有1200万吨粮食收到不同程度的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每年能多养活4000万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这些污染大都是由于土壤或灌溉用水受重金属污染而造成,重金属污染有着较强的不可预见性,因此对其防治有很大的困难,而预防才是王道。

一、重金属的来源及其种类

1.重金属的来源

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还是工业污染,当然,或多或少也有来自交通以及我们生活垃圾的污染,在工业污染中,来自化工行业的污染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次就是发电厂、钢铁厂,最常见的就是工业中的三废:废水、废弃、废渣,三废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不经处理便直接排放,直接导致水资源和土壤污染,当人们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水去灌溉庄稼,在被污染的土地上种庄稼,就会严重影响庄稼的收成,重金属也就随植物链传到人类,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近几年,有环保学者提出:中国的化工企业的工艺、设备、技术研发较落后,是造成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而人为的环保意识以及地方保护环保意识的淡薄,加剧了污染,强化治理迫在眉睫。生产企业应放眼未来,倡导环保,化工生产过程尽量使用少污染和无污染的原材料。

2.重金属的分类

2.1汞污染

汞是一种唯一的在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一般动物植物中都含有微量的汞,因此我们的食物中,都有微量的汞存在,可以通过排泄、毛发等代谢,不影响健康。

但是,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对汞的需求量还是很高的,问题在于这些重金属用完之后生成的其氧化物或杂质如何处理,过量的汞如何处理,这些都是问题的关键之处,据调查,每年因汞中毒而死亡的人数并不在少数,如何防范含汞废水进入农业用水系统,已经迫在眉睫,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2.3铅污染

铅是一种柔软的白色金属,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元素之一,很容易生锈,但不失光泽,铅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制造蓄电池,因此,水资源和土壤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人们对废弃蓄电池的随意丢弃,而铅的化合物,常被用于合成五彩缤纷的颜料,在铅的众多化合物中,最重要的就是四乙基铅,常用于汽油防爆剂,铅的毒性随量而增大,其主要是通过人的皮肤接触,或者是消化道、呼吸道等进入人体器官,铅含量多者可引起器官病变,铅的主要毒性表现在贫血,神经受到损伤或者造成肾功能不全,生活中的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色彩和快乐,但是食物中的铅却能给人带来痛苦。

二、重金属对水体及土壤污染现状

1.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现状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十分广泛,最主要的是工矿企业排放的废物和污水。由于这些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因而受污染的区域很大,较难控制,危害严重[2]。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在我国,最近的一起重金属污染事件是2011年3月中旬,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一座建在居民区中央的“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引起168名居民血铅超标,是近几年来浙江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重金属污染事件,其原因就是电池公司将含有大量铅的废水排入河渠,渗入地下,居民喝了地下水之后铅严重超标,而作为最大的洋垃圾市场,台州市每年从垃圾中拆解的价值高达200亿人民币,但是拆解之后的剩余物却随意丢弃,丢弃的重金属垃圾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的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正在逐年加剧,如若不采取措施,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将生活在一个被重金属污染的世界,想治理都治理不完。

二、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1.加快含重金属废水废气治理

废水和废气是化工行业最普遍的污染物,也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一些污染,针对这些废水和废气,怎么处理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废水的处理,目前,有三种最为让人接受的方法,物理处理法,即利用污染物的物化性质来除掉废水中的污染物,化学处理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处理或回收废水中的溶解物或胶体中的物质,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絮凝法。最后一种方法是生化处理法,这种方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在废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氧化塘等方法。

2.强化含重金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固体废弃物是化工三废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种污染物,其每年排出的数量有数亿吨,破坏了植被,排入水源,对农业用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进一步转化就会进入大气,化工废渣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方法并不像废水废气那样有成套的系统和装置。而是根据其化学组成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有机化工废物的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有热分解法,焚烧法和再生利用法,近几年发展最受欢迎的是再生利用法,将废物经过多次的回收利用,将其中有用成分提取出来,加工成其他产品。其次就是对无极废物的处理,其主要方法有3种,分别是可以作为二次原料资源,或者是提取其中的有用成分用于农业生产,对那些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或者已经提取有用成分的部分废物,可以再加工为建筑材料。

三、结论

目前,我国重金属对水体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了,尤其是化工行业,是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中,如若不及时治理,将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李然.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概述.四川环境,1997(16):18-22.

[2]李振.浅谈重金属水污染现状及监测进展.企业论道.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2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为依据以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目标,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责任、强化监测监控、强化督察考核等措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扬尘污染的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扬尘污染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得到有效降低。

二、组织领导

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涉及到房屋拆迁、建筑工地施工、道路施工、渣土运输、企业堆场等扬尘污染。为便于统一指挥调度,实时收集污染投诉信息,及时处置扬尘污染,成立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组长,区环保局、水利局、建设局、交通局、拆迁办、市容局、公安分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扬尘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环保局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职责为: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督察考核扬尘污染控制工作,通报扬尘污染状况和控制工作成效;协调市、区和相关部门联动;公布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群众投诉,及时掌握扬尘污染信息,根据举报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处理。

三、职责分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规定,区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一)区环保局负责对全区大气污染控制进行统一监督管理,组织扬尘污染专项监测,监督管理企业扬尘污染控制,征收扬尘排污费。

(二)区水利局负责对全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进行监督管理。

(四)区交通局负责对全区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进行监督管理。

(五)区市容局负责对全区工程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和运输途中的扬尘污染控制进行监督管理。

四、工作要求及标准

各工地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工地源头管理的关键环节,督促所有工地必须落实四有两不有围挡、有硬化、有冲洗设施、有保洁人员,落实车轮车身不带泥、装载不超高,措施和要求后方能从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

(一)区环保局

1目标防治措施

对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储库,配备喷淋或者其它防治扬尘措施;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落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清洁。

2部门监管措施

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覆盖、有喷淋,控制工业企业扬尘污染;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全区范围内开展扬尘污染专项监测,每月监测结果。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企业各类堆场无扬尘产生;施工现场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二)区水利局

1目标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应当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必须设置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施工车辆离开现场前应当将车体、车箱和车轮冲洗干净;严禁将泥浆、渣土排入河流和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施工工地四周应当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挡,施工作业层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

2部门监管措施

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纳入工程招投标及验收项目,落实扬尘污染治理措施;督促建设单位按照规定运输工程渣土,加强河道堤岸设施养护工作,严厉查处破坏和侵占水利设施的行为;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无扬尘;工地泥浆未经处理不得排入城市管网和河道;施工现场出口处有清洗车辆的专用场地,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三)区建设局

1目标防治措施

全区范围内从事道路施工与道路挖掘施工,开挖工程完工后在5日内完成土方回填,有特殊施工技术要求的7日内完成土方回填,并恢复原状;施工工地严格采取围挡措施,新建、大修道路工程采用符合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的围挡措施;使用风镐等机械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向地面洒水;切割机切割道路路面、砼材料、石材时应带水作业;对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进行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将车体和车轮冲洗干净;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有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当在48小时内完成清运,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临时堆放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工地外无堆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采用密闭方式清运,严禁抛撒滴漏。建筑施工工地四周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挡,;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施工及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对车箱、车体及车轮进行冲洗;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有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当在48小时内完成清运,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临时堆放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不得在施工工地外堆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建筑物、构筑物上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采用密闭方式清运,禁止凌空抛撒;不得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闲置3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应对其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采用铺装等防尘措施;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清理车辆、设备和物料的尘埃。

2部门监管措施

落实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将扬尘污染治理纳入文明施工措施考评及竣工验收,落实扬尘污染治理措施;强化对市政养护工地的环境管理,减少土方开挖面积,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尽快清理施工渣土,对建筑工地实施扬尘污染控制监管网络管理,推进建筑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对建筑工地实施远程全天候监控,将扬尘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加强对市政工程工地和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管,加大检查频次,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将施工单位扬尘污染治理成效与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工地评优挂钩。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市政公用工程和建筑施工现场无扬尘产生;施工现场无混凝土搅拌和燃烧沥青;无使用非清洁能源和焚烧建筑垃圾现象;施工泥浆未经处理不得排入城市管网;工地内堆放的物料采取喷洒、覆盖等,做到无扬尘;施工现场出口处有清洗车辆的专用场地,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四)区交通局

1目标防治措施

区域内进行道路施工,应采用符合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的围挡措施;开挖工程完工后在5日内完成土方回填,有特殊施工技术要求的7日内完成土方回填,并恢复原状;使用风镐等机械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向地面洒水;对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进行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将车体和车轮冲洗干净;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有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当在48小时内完成清运,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临时堆放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工地外无堆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工程施工应当使用预拌砼及预拌砂浆,不得使用现场搅拌砼、现场拌石灰石和二灰结石。

2部门监管措施

落实交通工程施工扬尘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将扬尘污染治理纳入工程招投标及验收项目,落实经费保障和奖惩措施;做好交通道路责任区域设施管养工作,加强对交通工程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管,做到路面无破损、无泥沙、无砖石,确保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强化交通工程施工的环境管理,加大检查频次,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无扬尘产生;取喷洒、覆盖等,做到无扬尘;施工现场出口处有清洗车辆的专用场地,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五)区拆迁办

1目标防治措施

拆除工地周边设置2米以上硬质密闭围挡,人口密集区及临街一面设置密目网,实行封闭拆除;风速达到五级以上时,停止爆破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人工拆除或者爆破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对被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洒水或者喷淋;建筑垃圾清运符合渣土运输管理规定。

2部门监管措施

督促建设单位在申领拆除许可证时,同时上报房屋拆除工地扬尘控制工作方案;落实拆除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责任主体;将拆除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纳入文明施工措施考评及竣工验收,落实扬尘污染治理措施费;推进房拆队伍资质认定和建立专业房拆队伍管理制度,规范房拆队伍准入管理;加大对房屋拆除工地扬尘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拆除单位落实区城管平台交办的扬尘污染事件的整改。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房屋拆迁施工现场配备降尘设施,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工地内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采取喷洒、覆盖等,做到无扬尘;建筑物拆除期间,应在建筑结构外侧设置密目网并在建筑物上喷淋;施工现场出口处有清洗车辆的专用场地,配备车辆冲洗保洁设施,无扬尘产生。

(六)区市容局(区行政执法局)

1目标防治措施

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泥浆)车辆实施全密闭运输;违章建筑拆除,落实相应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2部门监管措施

落实五巡一快扬尘控制管理制度,、每周对城郊结合部实施巡查、对渣土弃置场地实施高频巡查,快速处理已形成的污染,有效控制渣土在装载、运输和弃置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采取全区统一整治与区域联合整治相结合、定期整治与突击整治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等措施,每月组织一次渣土运输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渣土运输行为,对渣土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和渣土弃置地点实施全程监控,控制渣土运输途中产生的扬尘污染;严格实施建筑垃圾处置作业信用考核办法。

3考核标准

目标防治措施落实,部门监管措施到位;渣土运输车辆外观清洁、不超载漫溢,行驶途中无抛洒滴漏、无扬尘产生;渣土堆场无扬尘产生;全区道路(街巷)路面保持清洁,清扫过程无扬尘产生,无焚烧垃圾现象;违章建筑拆除现场无扬尘。

(七)区公安分局负责配合上述单位的行政执法工作。

(八)各办事处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做好扬尘污染控制工作。

五、督察考核

扬尘污染控制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

(一)各责任单位要制定扬尘污染控制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健全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组织督察考核,督促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辖区扬尘污染控制在优良标准以上。

(二)区环保、水利、建设、交通、拆迁、市容、公安等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扬尘污染监管职责,将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列入本部门日常工作计划之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督察、有考核。将扬尘污染治理成效与施工单位的验收和评比相挂钩,对控尘不力的企业延期验收、责令整改并取消相关评比资格。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3

一、南昌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有益尝试

南昌市为治理空气污染采取了诸多措施,以201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3年前,治理力度相对较弱,主要是单一措施,即针对不同污染源,出台相应举措;第二阶段是2013年后,治理力度和强度都较大幅度增强,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更加系统、规划、严格,主要是出台一个统一的治理污染计划,把各项污染源治理的相关措施都纳入其中。具体表现为:

(一)第一阶段对造成空气污染的工业污染源、机动车尾气以及扬尘分别出台措施予以整治针对高污染燃料及工业污染源,南昌2008年颁布《南昌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办法》明令禁止在禁燃区销售、燃用原(散)煤、煤矸石、粉煤、煤泥、重油、渣油、各种可燃废物和直接燃用的树木、秸秆、锯末、稻壳、蔗渣等生物质燃料以及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硫蜂窝型煤、轻柴油、煤油、人工煤气等燃料,并划定沿江北大道、沿江中大道、沿江南大道以东,洪都北大道、青山北路、丹霞路、民丰路、东元路以南,昌东大道以西,昌南大道、施尧路、何坊西路、新溪桥路、上海南路、解放西路、解放东路以北;双港南路、赣江北大道、赣江中大道、赣江南大道以西,祥云大道以北,昌樟高速、昌九高速、瀛上河、龙潭水渠、广兰大道以东,玉屏东大街、孔目湖大街以南为禁燃区。同时加强对方大特钢、新昌电厂、晨鸣纸业等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放监督。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南昌2009年启动机动车排气的检测工作,对参加机动车定期检验的车辆实施尾气检测,机动车所有人须持尾气排放检测合格证,才能核发机动车定期检验合格标志。2012年南昌开始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工作,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Ⅰ及以上标准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iii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同时,将从2013年6月1日起,对未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含外地车辆)和持有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采取限制行驶区域、时间等交通管制措施。针对扬尘,南昌2012年出台《南昌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突出抓好扬尘控制方案、区域覆盖、扬尘控制宣教、进出车辆冲洗、材料堆放遮盖、建筑渣余土(垃圾)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并细化了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园林绿化工地的具体防治措施以及相应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责。

(二)第二阶段出台比较系统的空气污染防治计划,涵盖对各种污染源的控制,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区县及相关所属部门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南昌全面启动《南昌市蓝天行动计划(2013-2015)》。该计划明确提出2015年空气污染物减排目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1%、16%,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10%、7%、4%、5%,并从工业废气污染防治、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控与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农村大气污染防治、绿化工程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九方面分化落实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同时制定资金支持、宣传教育、监督考核等相关保障措施。蓝天行动计划是相对系统的空气污染防治计划,从治理目标的提出,到针对不同污染源的治理措施,再到确保治理任务落实的保障措施,层层推进,形成较为完备的污染防控体系。而且,蓝天行动计划还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区县及相关职责部门,南昌市所属区、县及有关部门需制定所属区域的蓝天行动计划,加大了该计划具体落实的力度。2013年南昌还进一步扩大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由原有的169平方公里增至195平方公里,扩大后的禁燃区范围为枫生高速,黄家湖东路、广兰大道、玉屏东大街、双港东大街、双港南路,赣江北大道、赣江中大道、赣江南大道,祥云大道合围区域。沿江南大道、沿江中大道、沿江北大道、富大有路,昌东大道、解放东路、高新南大道,昌南大道合围区域。并计划于2014年底完成新增“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锅炉的淘汰、改造任务。此外,南昌还针对空气重污染日出台应急方案,提出在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200以上)时,将分别采取工业污染源控制、扬尘控制,机动车排气控制和其它大气污染源控制等强制性污染控制措施。2013年后南昌系列治理空气污染措施的出台,是应对当前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的必然举措。2013年无论是雾霾爆发的次数,还是媒体报道雾霾的频率,以及中央领导多次公开表明治理雾霾的决心,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治理措施的强劲,都表明以此为分界岭,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昌顺应全国高强度治理空气污染的大环境,并结合本市实际,出台相应举措,也推动南昌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南昌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改进的思考和建议

(一)确实做好《南昌市蓝天行动计划(2013-2015)》与《江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有效衔接蓝天行动计划是南昌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于2013年5月启动的为期两年的空气污染治理计划,当时《江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还尚未出台。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贯彻落实,江西省于2013年12月出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确立了2013至2017年江西治理大气污染的各项具体措施,蓝天行动计划的实施年限是2013至2015年,因此,这一期间南昌涉及蓝天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同时实施的问题。与蓝天行动计划纯粹地方政府治理文件不同,实施细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江西省的具体落实,是中央大气污染治理思路在地方的实施贯彻,着眼的是整个江西省的大气污染治理,其目标和各项具体措施是对全省的通盘考虑。实施细则明确到2017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其中南昌、九江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左右。重点任务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矿山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通过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加强小型企业环境综合整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通过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绿色建筑等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并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同时,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规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实施细则与蓝天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有一定重合,但也存在一些差别,对此,在蓝天行动计划与实施细则同时实施时,两者相冲突的地方应以实施细则为准,实施细则未规定,而蓝天行动计划有规定的,则依据蓝天行动计划的相关规定。在这一期蓝天行动计划结束后,南昌在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制定下一期蓝天行动计划,就能避免此类问题。

(二)树立两个正确认识,既要认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要明确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空气污染治理与其他环境治理问题存在差别,它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问题,还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空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就要求造成空气污染的几大污染源减排。工业废气的减排除了安装脱硫、脱销、除尘装置外,还要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淘汰“两高”行业落后产能,压缩“两高”行业过剩产能,这就意味着限制以往占工业较大比重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转变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还要求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机动车尾气减排除了提高燃油品质,提高排放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还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共交通,降低公众汽车出行率,鼓励公众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在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还要求采取中小学停课,机动车限行,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等应急措施。空气污染治理已超越一般环境治理的范围,它关系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影响人们的生活,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空气污染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南昌乃至全国近些年来雾霾发生的程度和频率均表明,空气污染已不是偶发,而是逐渐呈常态化趋势,是短期内不可逆转的事实。我们应转变最初遭遇雾霾时指责、抱怨、急切想改变的心态,回归理性,接受雾霾常态化的现实,并积极应对。据统计,曾发生严重空气污染事件的伦敦花了26年,洛杉矶花了56年治理空气污染。[1]我们的空气污染形势比当时的伦敦和洛杉矶更复杂,不是单一的煤烟型或机动车尾气污染,而是两者的混合,治理难度相对来说更大。我们应认识空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理解短期内可能治理效果甚微。

(三)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联防联控区域联防联控是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机制。空气流动性的特征决定了单一城市治理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南昌去年空气优良率是60.82%,而周边中部其他省市武汉的优良率为43.56%,合肥为54.99%,长沙为58.68%,均低于南昌的优良率。南昌如果仅着眼于自身治理污染,而忽视与周边区域加强协同,治污效果可能如同北京一样被周边其他省市源源不断吐出的烟雾所吞噬。区域联防联控并非简单的区域间召开联席会议,分享空气污染信息,共同预警,具体操作起来其实非常复杂。区域联防联控要统一、科学规划,首先要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科学分析区域间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分布状况,污染物传输规律,再制定相应污染防治措施。[2]区域联防联控的复杂性还涉及到兼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跨省的区域主体分属不同行政区,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无法借助同一行政区纵向治理的模式,一般是一种平行的横向合作模式,通过签署协议共同实施。如果区域主体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大气污染又是辖区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则合作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区域主体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程度不一时,就存在非合作的可能。[3]京津冀相对于长三角,非合作治污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是近些年北京采取诸多措施,治污效果却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近期,在北京多次爆发严重雾霾以及人口、交通等压力下,京津冀一体化也提上议事日程,而京津冀合作治理雾霾则是一体化的首要议题。南昌和周边中部其他省市,作为同属中部欠发达地区,有合作治污的可能性,南昌可在与周边省市协作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方面作些探索。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苇田;油井;污染;预防

引言

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位于辽宁省凌海市,处于大凌河和小凌河冲积扇之间,属辽河三角洲冲积区。油区内有大凌河、两个海潮沟和一个苇田上水线与海域相连,包括近10万亩苇场、5万亩滩涂养殖场,以上区域内分布着600余口油井,易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保护责任艰巨。近几年来,采油厂在油井污染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各种防治措施的实施、检验,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油井的污染预防措施

为了做好油井防污染工作,锦州采油厂从抓好环境管理基础工作入手,加强污染源和关键环节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完善体系,夯实环境管理基础

在环境管理中,锦州采油厂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基础。针对以往各类规章制度交叉内容多、可操作性不强的实际情况,在把环保例会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培训制度纳入到环保工作体系的同时,重新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来,为了增强全员环保意识,锦州采油厂一方面通过将环保各项指标纳入生产经营承包指标、落实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行政手段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一方面把环保宣传教育始终贯穿于全年总体教育培训之中,注重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宣传教育质量,采油厂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将环保相关知识传送到采油井站,实现了环保信息的共享。随意打开井站的电脑,环保宣传教育材料、规章制度、污染源控制措施图、污染源分级管理实施情况等内容便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岗位员工学习环保知识。如今,各员工都知道怎样识别污染源、控制污染源、预防环境污染,都能做到对生产废弃物分类存放,对“跑、冒、滴、漏”及时处理,主动预防的意识明显增强。

1.2动态管理,加强污染源控制

结合油井分布区域以及油井污染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程度,采油厂制定了《采油系统污染源分级管理办法》,将污染源分为“重大、一般、可控”三个级别,实施动态管理,对“重大、一般污染源”范围内的油井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加装管线单流阀、打防喷备卡,提前热洗或增大加药量以延长光杆使用寿命,更换划痕严重的光杆避免因杆断等措施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对苇田、海沟附近的井场修砌护坡,及时更换腐蚀的油井管线,在环境影响较大的部位修砌管线护堤,减小污染范围,降低污染损失,杜绝了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

在各采油站值班室里,各级污染源存在的污染因素、应采取的控制措施、污染源承包人以及出现污染后的处理办法等内容清晰地展现在“采油站污染源控制措施图”上,岗位员工在日常操作、巡检中对涉及“重大、一般污染源”的操作重点部署、重点检查,确保各处污染源都在受控范围,大大降低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几率。

1.3严格监控关键环节,实施“4321”管理办法

在油井管理中,油井的修井作业施工易产生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为加强修井作业施工管理,锦州采油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修井作业实施“4321”管理办法,对施工全过程的污染防治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4”是对作业施工过程进行四级监督,即采油站、作业区、作业科、环保科对作业全过程分级监督。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处理产生的污染物,各级监督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治理情况重点跟踪、认真落实,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3”是指作业施工前必须采取三项防污染措施:井口安装油井防喷器,井场铺垫高强度防渗布,作业清污车辆配备防渗漏装置。

“2”是在施工前进行两次交底,即技术交底和安全环保交底。在安全环保交底中,向施工单位告知施工现场的污染源和环境因素分布情况、控制措施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清洁生产能力。

“1”是指作业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在一天内将作业现场清理干净,确保现场整洁、规范。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5

1月3日下午,《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正式,方案明确规定了江苏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书和时间表。规定五年内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和污泥处置设施全覆盖。

江苏版土十条正式明确土壤防治时间表

1月3日下午,《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土十条)在宁正式。省环保厅给出了江苏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书和时间表:到20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五年内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

土十条中指出,下一步将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实现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xx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20xx年底前,建立健全我省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此外,20xx年底前,省环保厅、农委牵头将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耕地为重点,针对已有调查发现的超标点位区域进行详查,进一步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在典型区域开展土壤与农产品协同调查。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土十条中明确提出: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相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20xx年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与辖区内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省国土资源厅、农委牵头牵头,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五年内实现污泥处置设施全覆盖

据了解,生活垃圾对土壤污染的棘手问题在土十条中也有明确的规范。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统筹建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排查简易垃圾填埋场,全面治理积存垃圾,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应立即采取管控措施。加快建设区域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20xx年底前设区市全部建成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20xx年底前县(市)实现污泥综合利用或永久性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全覆盖,污泥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省住建厅牵头,鼓励污泥厌氧消化沼气用于发电上网、汽车加气或城市燃气并网。

相关阅读

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不仅为未来30多年江苏土壤改善规划了时间表,也完成了国家对大气、河道、土壤三面治理的蓝图。方案中提出了土方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到20xx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本次江苏省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对这十条细化为40项措施,也体现了我省对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记者了解到,与省内水十条、气十条注重谈污染治理措施不同,江苏土十条更加注重谈管理体系建设。由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薄弱、家底不明,更加强调全方位、立体式的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强基固本。主要工作内容有:土壤污染详查、推进地方立法、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联动监管、强化科技研发等。

开展土壤污染普查建立检测网

记者了解到,去年开始环保、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已经组织开展了土壤相关调查工作。《方案》种明确开展我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时间表。20xx年上半年制定我省详查实施方案,并启动详查工作。针对我省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加工、以及农药、铅蓄电池、钢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重点行业的在产企业用地、尚未再开发利用的已关闭搬迁企业遗留地块,从20xx年起开展详查工作,20xx年底前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20x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耕地为重点,针对已有调查发现的超标点位区域进行详查,进一步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在典型区域开展土壤与农产品协同调查。另外《方案》中规划20xx年底前,建立健全我省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突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方案》种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作为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两个领域分别设计食品安全、居住环境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第四、五两条:加强农用地安全利用,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两个标题充分说明了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分类管理的思路。文件第(十二)、(十三)项提出要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核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对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施安全利用措施,对重度污染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  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减轻污染 

 

1 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1.1水质污染 

1.1.1工业废水的排放。多年来一些工矿企业环境意识淡薄,“重生产,轻治理”,或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建立水处理设施,任凭污水直接排放入河,在这些废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物质,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1.1.2化肥、农药流失造成的水污染。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是引起水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近年来,农用物资一方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和水体的污染。 

 

1.2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而言的,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及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 

 

2 防治措施 

 

2.1水污染防治 

(1)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和企业污水处理项目实施进度,切实改善环境,解决企业超标排污、城镇生活污水超标排污、农村生产、生活污染等问题;建立健全水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对严重超标排污的企业或生产线坚决关闭。 

(2)科研部门要加强科研,提升科技保障能力,强化环保配套服务,开展水域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一批科研攻关项目,走生物—生态治污发展道路。 

(3)水文部门要做好水质动态监测,对重要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把有关信息传报给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环保部门要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强化水域的综合治理,从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出发,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大对重要水域的治污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4)地方政府要建立有效保护水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和制定奖惩政策,广泛宣传环保知识,使环保观念融化到每个公民的血液中,提高人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环保作为一种习惯、责任和义务。 

(5)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多施用农家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施用量,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剧的势头。 

 

2.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农村固体废弃物治理。农村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农村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参照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农户的固体垃圾实行以自然村庄为单位,集中收集处理。设立自然村垃圾卫生保洁员,负责农户垃圾的集中、分检,把垃圾分成能回收利用的、可堆沤还田的、有毒有害不可利用的等三类分别处理,最大限度地削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农户生活洗漱用水。治理方法以能过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污水处理池,可集中亦可分户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流程:暗管沉淀池厌氧池兼氧池过滤池缓冲区(湿地、农田等)水渠。 

(3)养殖业污染源治理。这类污染主要是农户畜禽养殖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以及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①一般农户人畜禽粪便处理流程:粪便池(禽舍、畜棚、厕所)沼气池农田。②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流程:畜禽粪便干湿粪分离。 

(4)水产养殖对水体污染的治理。提高饵料和药品利用率,减少投饵和用药量;设置增氧机;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撒播光合细菌,吸收降解和转化水中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定期清淤,减少鱼病进而减少施药量。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7

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不仅要求一个企业要达到排放标准,而且要综合考虑本地区全部企业的排放总量是否符合地区环境容量的允许限度。控制污染的上策,是把污染物消灭或减少在工艺生产过程中,把非排不可的污染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后,再去净化处理。所以,在大中型新建、扩建企业,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从建设期的可行性研究到厂址选择,要搞好环境影响评价,使厂址选择和工业布局更加合理,防止对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在建设过程中,要搞好总体设计,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产品结构、原材料路线和环境保护措施。这样控制污染才是既经济而又有效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事后处理污染,单纯依靠排出口处理技术,耗资巨大,经济上难以接受,而且难以根治。以我国污水控制为例,全国日排污水量已超过10亿吨,如果不加控制,到2020年,全国污水将达到每日20亿吨,按传统的二级处理费用每吨300元计算,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显然是我国经济条件不能负担的。因此,控制污染,必须从事后处理污染,转到预防为主的道路上来。

把预防措施做好,综合协调各种关系,使污染治理单项工程处在比较理想的优化状态,才能减少治理费用。这样,不仅使各项治理技术工程在我国财政能够接受的条件下,得到有计划的实施。而且由于处理污染物的负荷减少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治理技术工程建成以后维持运转的各种条件,如人员配备、能源消耗、设备维护检修等都比较合理可行,减少企业过重的经济负担,无疑将能保证治理技术工程得以顺利运行。

二、回收资源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以回收资源为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在处理工业排泄物的技术路线上,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不仅在净化工艺技术和净化装备上采用现代化技术,更重要的是采用无废物工艺,建立无废工业企业,组织无废生产联合组织。所谓无废工艺,实质上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装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的资源和能源而增加产品的产出量,从而减少排泄物的产出量,这是主导的而且也是最积极的措施。

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紧张,资源日趋枯竭,很多国家把“资源再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经济政策提出,而且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资源再利用”也越来越为国际上认为是划时代的环境保护对策。因此,当前控制污染措施的重点,首先应从技术改造、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三废”入手,即从生产的内涵入手,在简单再生产中获得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非排不可的,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

我国现有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量大,正说明我国工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以及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大。同时表明资源的再利用的潜力也是很大的。“三废”作为资源利用是隐藏价值的再实现,虽然这种再实现并不总是可以无条件地达到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一旦存在以及政策对头,其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各工业部门的实践都证明了,在国家奖励综合利用,实施企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提留办法的鼓励下,调动了企业治理“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潜力,扩大资源来源,增加产品品种和产量,节约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三、企业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

企业防治与区域防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讲,一个区域的环境系统工程是地区、城镇、企业环境系统工程的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局部或者说是大系统和小系统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机的整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企业防治是区域防治的基础,就控制一个区域污染来说,目前主要是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一个企业的污染防治程度,决定着企业的环境质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全部企业的环境质量,也基本决定这个地区或城市的环境质量。从这个意义讲,积极开展企业污染源防治,无疑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它为区域综合防治奠定基础。但是企业的污染防治,又必须在区域综合防治的统一规划下,按区域对企业的要求进行,这样既是最经济的又是最有效的。因为一家一户的单独治理污染,往往投资大、效果差,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往往不可能单独治理,而区域综合防治可以合理利用区域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可以调动全区域的力量,发挥地区优势,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集中处理某些共性的污染物,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效益。

通过各地区进行区域防治的实践,企业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有以下几种:

第一:合理利用区域环境容量。各地区的环境有明显的差异性,其环境容量也不相同。因此,在控制污染的对策上,有着比一个企业更为广阔得多的选择余地,可以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环境质量目标,实行分阶段的总量控制,在各阶段规定各污染源不同的排放定量。这样,有助于使企业污染处理系统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集中处理污染物。在一个地区,特别是一些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在同行业和不同行业中,往往产业相同的污染物,在地区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规划下,进行跨行业、跨地区集中处理这些污染物,发挥社会主义专业化协作的精神,克服一家一户的分散治理的那种经济不合理、技术上困难重重、环境效果差的弊病。例如分散的电镀工业的含铬废水集中处理,不仅可以彻底消除整个地区的铬污染,而且可以把各种含铬废渣、废液综合利用起来,制成化工原料,经济效益也是显著的。又如一些剧毒废渣,一时无法利用,分散处理,技术上有困难,也不经济,可以由城市建立统一的毒渣库,以地区为整体,可以传递“三废”资源信息,打通供需通道,建立供需关系,使行业间、企业间、工、农、牧业间“三废”的再资源化成为可能。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完善

水,是生物圈的基本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资基础之一。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全球水资源日趋缺乏的今天,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一、各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制度概况

水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各国为了防治水污染,都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概括起来,各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制度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直接控制型和间接控制型。

直接控制型,即指具有强制性、技术性、严格性特征的预防性、管制性和救济性法律制度。它包括预防性法律制度、管制性法律制度、救济性法律制度。而间接控制手段,即采用经济手段,其实质在于按照“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使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经济代价,从而将环境成本纳入各级分析和决策过程。间接调控手段主要有征收环境费制度、环境税收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财政刺激制度等。

二、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概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的1/4,另外,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众多城市结构性缺水。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激增,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在各国纷纷立法进行水资源保护的今天,我国也积极做了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等,就此形成了我国现阶段水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情况。

在我国,从50年代起就由卫生部门负责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但是,其工作重点只是在于饮用水卫生管理方面。1984年5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1995年,针对我国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状况,国务院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6年5月15日,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共七章62条,各章内容依次为:总则,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止地表水污染,防止地下水污染,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我国水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

从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防治工作虽有一定进展,但水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治污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所以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现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五大严峻问题:

⒈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污染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快,据水利部统计近3年增长8.6%,主要水系水质恶化程度没有得到控制,据环保局统计,2004年七大水系,一半以上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一半以上属于五类、劣五类水,已不能直接使用。另外,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经济损失较大。

⒉工业污染仍然十分突出。不少老企业污染严重,无力治理,生产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大量存在;不少企业有法不依,违法排污现象普遍。

⒊城镇污水未有效处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而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目前能正常运行的有1/3,低负荷运行的有1/3,还有1/3开开停停。另外,我国仍有一大批城市没有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或收费偏低,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要求。

⒋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我国一些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差,不合格率占25%,全国农村尚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

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22吨,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2%,发达国家均为75%~85%;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5,而很多国家为0.7~0.8;生活用水浪费严重,全国管网漏损率为20%,每年浪费水达100亿吨以上。

以上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状况,说明在我国水污染防治方面,立法尚需完善,执法、司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而立法乃执法、司法之源,所以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完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思考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水污染防治政府有责。水环境保护是大规模的公益性事业,所以在公益性事业中政府的作用极为突出、重要、有效。理论和实践证实,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坚持并强化政府的职责。完善水环境保护必须加强政府在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水环境质量、污染总体控制、清洁生产、饮用水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权力规范,并细化法律责任条款。

所以建议立法应增添“水污染防治政府有责”的规定,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跨界水质段面水质年度考核结果应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及政府工作主要负责人征集考核体系,并作为任免、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曾强调,对领导干部的环境责任追究制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将来在修改有关法律时,应明确规定,对未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或履行不力的行政领导,应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辞职或撤职,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2.鼓励公众参与。而今,公民的环境权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应加强对公众参与的明确、具体的规定,保证、鼓励、保护公众更多地参与环境管理,促进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同时应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为水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发展提供持续的社会根本动力。

3.彻底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执法瓶颈。1996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的“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等新的法律概念的发展、实施确实有一定的进步。污染防治立法从末端控制战略下的预防为主,发展为源头控制战略下的预防为主,使环境管理从废物、末端管理扩大到产品、源头管理。依据立法,政府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了整顿,禁止新建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规定企业应采用原材料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按照国家以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排污有严格的标准,并要缴纳排污费;超过相应标准的,要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并定时启动,保证排放的污水达到合格的标准。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少企业偷偷摸摸排放严重超标污水,或宁愿缴纳排污费,不肯投资建设废水处理设施,或虽有排污设施,平时不启动,只是上级领导来检查时运转一下。他们就是用这种违法、欺骗的手段使其在成本相对低的状态下生产经营,取得市场中的“比较优势”;而另一方面,守法企业增加投入治理污染,提高了生产成本,相对削弱了竞争力,这就是现实情况下“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真实写照。

笔者认为应使违法违规排污的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在立法上应明确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司法追究、排污收费、民事赔偿等措施,使违法违规排污的企业,得不偿失,从而使违法的管理失职者不仅承受良心谴责,还要依法受到惩处。

4.改进经济刺激措施,健全价值补偿机制。如前所述,环境经济刺激措施是水污染防治法制的间接调控主要措施,它可改变无偿或低价使用水资源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他人及后代的传统作法,从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也因此规定了相应的制度。

另外,笔者认为应该同时健全价值补偿机制,征收排污费只是考虑了水资源利用行为对水质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水资源利用对水资源量及地下水方面的影响,是不全面的补偿。应增加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征收对象为既不构成刑事违法又不构成行政违法,但其行为可能对水资源的使用和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单位和居民。

5.继续坚持以流域管理为核心,从整体上来防治水污染。我国以前是单一的区域控制,后来由于跨区域污染问题及纠纷层出不穷,久拖不决,而且随大城市用水量的增长,长距离引水成为许多城市的供水主要来源,跨区域污染已成为这些城市的安全隐患。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确立了将流域管理作为基础和核心,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了加强流域的污染防治,国家和地方还颁布了专门的法规和规章,如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9年湖北人大通过了《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跨区域污染纠纷的法律制度,以协调好江河湖泊跨行政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如此才能从整体上来防治水污染。

6.强化法律责任。扩充法律责任条款,增加应受处罚的情节种类,细化应受处罚的情节,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还应规定违规之后的补救性措施,如限期改善、申报、补正及复工的规定。因为对排污者,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规范其行为,从而促使其达标,所以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治水污染。

五、结语

总之,防治水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的努力,需要各种法律、法规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水环境保护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对它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才能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新观念、“入世”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9

一、检查范围及重点

(一)年以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取缔关闭、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行政处罚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行政责任追究情况,确保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二)全面开展辖区内各类重点污染源、重金属排放企业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加大对居民集中区、江河流域沿岸1.5公里范围内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危险废物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发现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立即责令整改,限期消除隐患。

(三)重点查清江沿河区域和辖区内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对饮用水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化工、石化、冶炼、造纸、制革、印染、制药、电镀、医院、规模化畜禽养殖等污染源的分布,排污状况及环境风险情况。

二、检查内容

(一)企业环评审批、试生产审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等环境保护审批手续执行情况,依法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违法试生产等环境违法行为。

(二)企业“三同时”执行情况,依法严肃查处不按照环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未经审批擅自变更污染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

(三)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实际处理能力是否满足治污需求,是否做到稳定运行及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情况,依法严肃查处污染防治设施擅自停用、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

(四)企业应急预案、应急机构、应急设施建设情况、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内敏感保护目标搬迁计划落实情况。

(五)企业排污总量指标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企业排污申报和排污费缴纳情况,依法严肃查处超总量排放及不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欠缴排污费等环境违法行为。

三、检查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确保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将防止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作为当前首要工作任务之一,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对辖区内全部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不留死角,确保隐患排查工作扎实开展。

(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依法严肃查处和纠正环境违法。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违法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的,一律停止建设、停止生产;对未经环保部门试生产审批、试生产超过一年未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一律停止试生产;对未按环评要求建成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一律停止生产;对超标和超排污总量排放水污染物的,一律实施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其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对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不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和未足额缴纳排污费的,一律实施高限处罚。

(三)加强环境监管,加大执法频次。各责任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监管频次,特别是要加大节假日和夜间的巡查力度,严格履责,严防排污单位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偷排、直排及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确保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维护环境安全。

(四)加强环境应急值守,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各镇和环保部门要保证环境举报热线24小时畅通,认真落实值班制度,不准脱岗、漏岗。要做到及时接报、及时查处、及时反馈,妥善解决环境和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杜绝因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其它社会矛盾激化,全力保障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对辖区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要做到快速反应、早发现、早报告,及时处置、妥善应对,防止出现由于处置不及时导致事态扩大升级现象。对因失职渎职行为导致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大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的宣传工作,对重点污染企业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发放环境应急相关资料,对污染源周围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防护、自救互救意识。同时,加大新闻舆论宣传力度,引导积极舆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要通过新闻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布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进展情况,进一步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检查方式及时间安排

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篇10

关键词: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愈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污染防治设施降低工业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污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设备的运行管理质量较低,导致污染防治效果有限,需要根据防治标准,制定标准化的设备运行流程,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1.监督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1.1科学原则

监督管理的制定应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我国国情,并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确保制度的科学性。此外,还应当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确保制度的落实实施,避免因制度设立的主体多元化导致矛盾的出现,确保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统一。

1.2发展原则

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与时俱进,将创新与发展作为制定原则。制度不仅要符合当前实际情况,还要具有长远眼光,契合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补充、完善,具备良好的预见。

1.3个性原则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不同、习俗不同,在制度制定中,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我们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环境问题的特点、严重程度,制定符合我们地区特色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实效性。

1.4效益原则

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目的,就是改善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缓解环境形势,促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始终将效益作为最根本的原则。

2.污染防治设施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

排污单位没有针对污染防治设施制定有针对性的运行监督管理措施,导致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操作程序不规范,违规操作频繁等问题时常发生。污染防治设施投入运行的根本目的就要控制各个工业企业的生产行为,减少排污量,维护环境质量,但是随着设施的良好运行,需要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监督去制约,如果制度不健全,那么会出现设施闲置、排污量抄表等现象,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大。

2.2排污单位内部监管不力

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但是执行力度较差,各项措施也没有落实到位,这样一来,各项制度条例就形同虚设。除此之外,污染防治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利用在线检测仪器对其进行实时地检测,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或者其他突发性情况。但是,由于目前的监控设备比较落后,监测质量不达标,这就导致环保监管部分难以及时发现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2.3设施老化,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检修

目前正在投入使用的污染防治设施比较老,运行质量比较差。还有一部分设施是按照前期的污染防治标准制造的,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排污要求。再加上缺乏日常的维护和检修,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故障频发。

2.4操作人员的技术有待提升

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需要有专业的操作人员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程序进行,上岗之前一定要进行技术培训,取得操作证书之后,才可以独立负责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操作人员技术不达标的现象,没有掌握设施的运行参数以及控制节点,对于很多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了解得也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2.5监控手段落后

很多单位缺乏有效的监控设备,不能及时发现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例如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溶解氧检测仪、流量计、CoD检测仪、远程监控设备等,多数单位都不齐全,不能够做好设施运行的实时监测工作,也无法充分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不能够为相关的环保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影响环保工作的开展。

3.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

3.1制定标准的污染防治设施标准化管理流程

第一,检查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以及运行记录和工艺流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第二,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严格地检查;第三,对污染方式设施进行技术评估,测试其性能是否满足当前的排污标准;第四,对于老化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更新或者改造,并建立相应地维护和检修制度;第五,对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开展技术能力考核;第六,落实污染防治设置运行报告制度,也就是说值班人员每天都要针对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然后递交给相应的管理部分;第七,在各个污染防治设施上安装运行监测仪器,保证仪器能够稳定运行,并完善监测手段;第八,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业绩考核以及等级评比奖励;第九,提高排污单位内部环境管理水平并调动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下文将提出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完善措施。

3.2制定污染防治设施管理标准

首先,建立污染防治设施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对于原有的制度内容进行审核,根据当前的设备运行需求以及具体的排污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使设施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规可依。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操作规范、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制度、操作人员的违规惩罚措施、岗位责任制、监测化验制度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与报告制度。其次,制定操作规范以及作业指导。操作人员需要根据作业指导了解各项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原理以及操作步骤,并对重要的控制节点加强注意,同时,在后期的操作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不能盲目进行。再次,建立记录、台账以及档案。记录内容包括设备日常的运行情况、操作记录、交接班情况以及具体的维修保养情况。对于设备的购置以及更换情况,要及时记录到相应的台账和管理档案中。最后,实施污染防治设施评估制度。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质量是否良好,能不能满足排污标准、设备的性能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对于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改善,直到满足评估标准。

3.3实施污染防治设施标准化管理

首先,检查各项规章制定的落实以及执行情况。具体的检查内容包括:制度中要求的各项记录是否完整、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措施是否执行到位、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要求操作设备,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其次,检查监控设备的安装情况。监测设备的安装是否到位,有没有监控死角,监测性能是否良好。将监控信号和环保监管部分连接,提高问题的及时发现能力。最后,对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够发放上岗资格证书,并注意完善持证上岗制度。对于在岗人员也要定期考核其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操作技能和业务素养。

3.4做好基础工作,为制度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技术、新仪器被应用到污染防治设施中,这就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环保部分应当重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工作,并加强对培训结果的监督检查,从而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宣传工作。环保部门应当把宣传工作放到重要位置,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宣传面,增强宣传效果,从而提升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人民大众的环保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估计人民大众监督环保工作成效,加大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开展。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污染防治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监管不到位、人员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引起的,因此要根据污染防治要求,制定严格的运行标准和制度管理措施。除此之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注意总结污染防治设施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对于现有的管理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认真分析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并提高设备的稳定运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睿枫.论我国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制度制定依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4):73.

[2]李纪峰.试论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制度[J].科技创新导报,2014(4):185.

[3]董丽.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水污染防治,2010(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