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0:02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卫生服务可及性

一、引言

健康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整体素质以及社会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世界银行与世界卫生组织,一国的健康状况应该从健康水平和健康分布两个方面来评价。早期经济学界对于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健康分布,即健康不平等问题。阿马蒂亚.森(2002)的研究表明健康不平等比其他领域的不平等更值得关注,因为健康是构成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健康不平等可能会造成能力贫困和相对剥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市场化转型,医疗卫生系统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革,城镇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转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体、恢复又重新建立,医疗卫生体制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变化。医疗卫生体系内外各方面的综合作用最终将折射到国民的健康水平以及健康分布的结果表现上,对人口健康和健康分布的平等性产生影响。那么,在中国体制转轨、经济快速增长、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民的健康水平及分布状况如何?关键因素是什么?本文以健康不平等相关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视角,深入探究区域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我国区域健康不平等现状以及健康不平等产生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减少健康领域的不平等提供理论支持,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模型构建

鉴于我国统计数据不完善及统计口径变化等原因,难以获得全面数据支持,因此,本研究不追求指标体系的完整性,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三个方面,根据指标的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可比性、同类研究经验选择卫生服务可及性指标。健康水平与卫生服务可及性指标体系建立如下:

其中,健康水平(H)由孕产妇死亡率(%)(H1)、高危产妇比重(%)(H2)、围产儿死亡率(‰)(H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H4)、5岁以下儿童重度营养不良比重(%)(H5)、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H6)、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率(H7)反映;卫生服务筹资水平由人均政府卫生支出(F1)、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F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元)(F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亿元)(F4)、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百分比%(F5)、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百分比%(F6)反映;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水平由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R1)、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R2)、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人员比重(R3)、设卫生室的村数占行政村数百分比(R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R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量(R6)、妇幼保健院(所、站)数量(R7)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水平由医院门诊人次(S1)、医院病床使用率(%)(S2)、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S3)、医疗救助人次占人口百分比(S4)、产前检查率%(S5)、妇女病检查率%(S6)、新生儿访视率(%)(S7)、健康咨询(次)(S8)反映。

三、中国区域健康不平等实证分析

在衡量健康水平的七个指标中,每一个指标仅仅反映健康状况的某一维度,考虑到模型构建、理论分析的可行性,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得到一个全面反映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用以评价地区之间健康不平等水平。在本文中,

■(1)

式(1)中,Fi是公共因子,C是因子得分,H是健康水平指标。

健康水平综合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

式(2)中,Fi是公共因子,Vi是公共因子贡献率。

应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运算,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607,Barlett球形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分析转轴后的因素矩阵,根据因子载荷量产生3个公共因子,其中累计载荷量为77.435%,表明大部分数据的观测方差可以由这三个公共因子,F1(孕产妇、儿童生发病率)、F2(孕产妇、儿童死亡率)、F3(传染疾病率)来解释。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健康水平综合指标如下,

F=0.3618F1+0.3529F2+0.2853F3(3)

本文将健康综合水平指标引入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理论,来反映区域健康不平等程度。横轴表示健康水平由低到高排序的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累计健康水平百分比,绘制出2011年中国区域健康洛伦兹曲线。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健康不平等。其中,传染疾病率不平等、孕产妇儿童发病率不平等低于健康综合水平不平等,而孕产妇儿童死亡率不平等程度明显大于健康综合水平不平等,这表明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改善妇幼健康状况,对消除区域健康不平等、提高健康平等性至关重要。

四、中国区域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卫生服务可及性视角,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健康不平等与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利用、卫生筹资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卫生筹资水平与健康

典型相关分析的输出结果表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六对典型变量中只有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是显著的,表达式如下:

U1=-0.984H1-0.272H2+0.502H3+0.444H4-0.227H5-0.144H6-0.022H7(4)

V1=-0.709F1-0.163F2+0.432F3+0.259F4+0.022F5+0.626F6(5)

在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中,H1与F1、F3、F6紧密相关,结果表明降低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农村居民医疗保健占消费性支出百分比,区域健康水平提高,健康不平等程度降低。这可能与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中卫生筹资结构分配有关,虽然政府逐年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支出,但卫生费用主要投向了城市,农村政府卫生支出明显不足,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导致区域健康不平等加剧。卫生筹资城乡差距也影响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保健消费差距。

(二)卫生资源配置与健康

典型相关分析的输出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0.01下,第一、第二典型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五个典型相关系数则没有。

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表达式如下:

U1=-1.112H1+0.139H2+0.372H3+0.171H4+0.135H5+0.217H6+0.032H7(6)

V1=-0.296R1+0.142R2+1.161R3-0.137R4-0.346R5+0.223R6+0.203R7(7)

第二对典型相关变量的表达式如下:

U2=-0.692H1-0.384H2+0.731H3-0.165H4+0.350H5+0.309H6+0.042H7(8)

V2=-0.559R1-0.055R2+0.284R3+0.052R4-0.637R5+1.745R6-1.572R7(9)

在第一对典型变量中,U1是对健康水平有影响的各种指标的线性组合,其中H1的系数-1.112绝对值最大,表明反映健康水平的典型变量主要由孕产妇率死亡率%决定。因此,孕产妇死亡率越低,健康水平越高。V1是卫生资源配置指标的线性组合,其中R3、R5有较大的标准典型系数,说明卫生人力资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指标,它们在卫生资源配置水平中占主导地位。在第二对典型变量中,H3的系数最大,H1次之,表明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是消除区域健康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在卫生资源配置的线性组合中,R6的系数为1.745,表明加大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会缩小区域健康水平差异。

从上面两对典型变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健康水平方面,妇幼健康状况对缩小区域健康不平等至关重要,相比之下,传染疾病率对健康水平的影响逐渐降低,这可能与我国近些年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绩有关。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医疗卫生系统中人力资本、基层、专业卫生机构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医疗服务利用与健康

典型相关分析的输出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0.01下,仅第一典型相关系数(0.92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表达式如下:

U1=-0.236H1+0.141H2-0.049H3+0.680H4+0.195H5-0.050H6+0.114H7(10)

V1=-0.038S1+0.070S2+0.296S3-0.137S4+0.167S5+0.050S6+0.711S7+0.054S8(11)

可以看出,在健康水平方面,相比其他标准典型系数,H2、H4的系数较大;在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方面,S3、S5、S7的典型系数较大。这说明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产前检查率、健康咨询(次)越高,越能缩小区域健康水平差异,这主要反映在高危产妇比重%、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这两方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改善。

五、讨论与建议

(一)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缩小区域妇幼健康水平差异

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相比传染疾病率不平等,妇幼健康不平等(妇幼死亡率不平等、妇幼发病率不平等)对区域健康综合水不平等影响更大,是造成区域健康不平等的首要因素。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提高政府卫生支出的同时,还应合理调整投入方向,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卫生资源,以保证孕产妇和儿童能及时获得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努力降低妇幼死亡率、发病率,缩小区域间妇幼健康水平差异,促进区域健康平等性。

(二)合理调整卫生筹资结构,提高农村卫生筹资水平

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降低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农村居民医疗保健占消费性支出百分比,区域健康差异水平降低,表明地区个人与家庭承担的医疗筹资责任需要提高,这似乎与主流观点相悖,但也提醒我们降低家庭医疗健康负担的目标应该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化。此外,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城乡分配失衡,且主要倾斜于城市地区,农村卫生费用总体投入不足。可见,缩小区域健康不平等,提高卫生筹资公平性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政府卫生支出规模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关注政府卫生投入的有效利用。合理确定个人与政府医疗卫生筹资责任,适当提高地区个人与家庭健康责任有利于政府卫生筹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卫生人力资本、基层、专业医疗卫生机构是衡量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主要指标;提高卫生人力资本,加大基层、专业卫生医疗机构建设,会大大缩小区域健康差异水平。政府应该做好卫生人才培养和配置,鼓励引导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向基层、向农村卫生机构流动,注意卫生人员区域分配的公平性;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有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促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完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缩小城乡保障水平差异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2

一、背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动员全社会和多部门的力量,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普及防病知识,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活动。

“九五”以来,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紧密围绕卫生工作中心任务,结合创建卫生城市、初级卫生保健、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重点人群卫生保健等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非典防治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对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社会化、大众化和规范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局面。

但是,目前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速度比较慢,与兄弟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市各县区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还较低,特别是在贫困、边远农村地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还存在许多落后的生活习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我市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县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工作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和困难又严重制约着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急需尽快解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许多老的传染病如结核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艾滋病、SaRS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和意外伤害增加;烟草危害日趋严重。这些重大社会卫生问题都要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策略、内容、方法上要有长期规划。

二、总目标

全市建立和完善适应小康、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围绕重大卫生问题,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倡导、宣传、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和创造支持性环境,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三、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

(一)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以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社会动员、群众参加、法律保障为特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至20__年,所有县区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配置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每县区至少2人,并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设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计划设计、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基本技能。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至20__年,社区、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有直接面向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服务设施和网络。

保证常规经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经费不少于当地当年卫生事业经费的5%。各级卫生部门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卫生经费投入结构中,要保证健康教育经费在优先领域的投入,并随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而增加。

(二)做好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各级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计划,积极开展预防控制传染病、地方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做好防治性病、艾滋病、结核、乙肝及重大传染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

贯彻执行《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__—20__年)》,县及县以上政府要将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当地《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和《农村卫生发展规划》。

建立在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合作的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落实“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规划。加强“行动”示范县建设,总结推广示范县建设的成功经验。

各县区必须组建健康教育专业讲座师资队伍,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为农民送医药、送知识。加强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培训。

结合新农村卫生村镇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改水、改厕技术和防病知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生活饮水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至20__年,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60%;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50%。

(四)深入开展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

积极推进“健康促进社区”建设,促进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等卫生进社区活动。针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综合干预。至20__年城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

(五)开展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及相关文件,城乡各类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类学校中开展无吸烟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

至20__年,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90%、80%;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70%、60%。

2、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整体护理等工作,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面对面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至20__年,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自我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80%。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

3、工矿企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以“安全-健康-环境”为中心的“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工程”,倡导有益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和控制职业伤害、职业病及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

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与健康培训,新职工、女工、接毒接尘工人的岗前、岗位安全与健康培训率达到100%;20__年,大型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以上。

4、公共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复训,考核合格上岗。

按照《科普法》,各类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有责任在所辖范围内对公众开展卫生科普宣传。禁烟、安全标志明显,消防疏散通道通畅,应急措施健全,积极营造健康环境。

(六)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妇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进生殖健康的全面发展。至20__年,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普及率在城市达到100%,农村地区达到80%以上。

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加强城乡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七)控制烟草危害与成瘾行为。

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加强控烟能力建设。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吸烟率。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各类公共场所有明显的控烟标志、有管理人员。

中小学校,90%的医院成为无烟场所。继续开展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工作,到20__年,无烟草广告城、县达到30%。

将预防吸毒、酗酒等成瘾行为纳入公众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公民道德意识教育。

四、策略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加强规范管理,组织落实《规划纲要》的各项目标和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政府投入与多方筹集相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以点带面,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

各县区要按《规划纲要》的任务和目标认真抓好社区综合试点建设,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用性研究,吸取和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与技术,探索和总结试点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

(三)加强部门协调,动员社会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加强多部门协调,发挥各级健康教育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大众媒体的作用,引导和培育社区群众广泛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构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网络,营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四)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加强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工作需要的设备,发挥其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提高各级各类卫生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力与水平。将人员培训纳入单位考核机制,定期进行考评。

组织全市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交流,学习新理论、新技能,促进健康教育学科发展。

建立健全市、县区健康教育信息网络,规范健康信息制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交流国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

(五)督导监测,考核评价。

市卫生局制定《规划纲要》评价指标,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3

一、加强健康教育组织建设,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各村(社区)、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本地、本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本单位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确保组织、人员、经费、措施四落实。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开展有记录,年终有总结。通过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保证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我镇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二、扎实开展健康教育,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健康保健知识。

目前全镇面貌已焕然一新,各村(社区)、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根据季节变化进行卫生防病、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利用黑板报、专栏、广播、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内容以心理健康、卫生防疫、重点传染病预防、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内容为重点。同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认真完成指令性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宣传专栏每季更换一次,保持内容新颖,及时分发各种宣传资料,让群众及时掌握卫生防病知识,并做好资料保存。

三、深入农村内部,广泛开展群众健康教育。

全镇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农村,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人员密集、通风不畅,容易造成疾病发生和流行,社区卫生服务站更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宣传教育,防止出现疾病的暴发流行。群众经常出入的地点建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利用宣传专栏、有线广播等进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开展如健康知识讲座、入户宣传讲解、就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的宣传活动,并组织群众参与各种爱国卫生运动。

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健康教育的步伐。

镇卫生院要深入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多发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积极开展对农村村卫生站的指导,年内应不少于六次。充分利用镇村广播、宣传专栏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做到每月有广播内容播出,年内出专栏不少于六期,并备有专栏小样留档和开展活动记录作为备查。确保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70%以上。

五、加强医院健康教育,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应结合就诊群众的特点,积极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优势,开展就诊过程中的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向就诊群众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知识讲座,积极开展床旁健康教育,提高住院病人相关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针对不同群众的心理特点,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指导地震伤残病人的康复保健,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各医疗卫生单位宣传专栏至少每两月更换一次,年内不少于六期,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

六、卫生、教育紧密配合,共同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保健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开展重点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碘缺乏病,血吸虫病、肠道传染病和禁烟等预防知识的宣传,可以举办卫生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做到每月有健康教育课,任课教师要有健康教育课教材、教案,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定时更换卫生防病、健康保健知识内容。年内将结合世界洗日,在学校开展大型洗手日活动,广泛宣传洗手预防疾病知识,并作好各类资料收集存档。确保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0%以上。

七、大力开展辖区内厂矿企业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镇卫生院要加强与镇安监、企管部门的配合,认真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要深入各企业了解、掌握企业职业卫生健康教育需求,配合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厂矿企业要将预防职业病、职业中毒等作为本企业的健康教育重点,积极改善本企业内部生产、作业环境,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确保企业各类职工人员健康知识、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47-02

社区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1]。

1概述

虽然近年来社区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少地区开展工作的实际效果还很不理想,与人们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实际需要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随着时展、网络活动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和期望更加高端和广泛,身心互动、“治未病”等理念也被一些人提到了生活日程。这些都给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平台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社区服务宗旨。

Swot分析法是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随着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和管理观念的不断更新,Swot分析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卫生规划及改革[2]。通过在万方、中国知网、读秀和维普等专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政策和现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进行swot分析,为其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使之为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更大的效用。

2社区健康教育Swot分析

2.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优势

2.1.1经济、快捷。借助地缘性和聚居性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型医院相比,能够及时、经济、快捷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1.2可及性好。卫生资源的可及性是健康的影响因素之一,社区作为居民集聚地,是其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深入广泛地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尤为必要),受众面大,教育效果佳。

2.1.3针对性强。在社区层次,健康教育可以针对各种与目标健康问题相关的人群,可以采用的策略和措施都可以采用。如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往往要在社区层次上才方便使用[1]。

2.1.4医护人员渴望接受培训。文献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希望能够参加健康教育培训,并期望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应涉及到慢性病管理、营养知识、社区健康教育的技巧与方法、心理卫生和指导方式等方面。培训将有助于社区医生充分发挥职业优势,为居民提供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3]。

2.2目前条件下的劣势

2.2.1社区医疗机构规模小。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由于条件限制,社区医疗机构不可能经常独自开展较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活动。

2.2.2专业人员缺乏。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离不开专职人员,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是搞好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环节。多地文献显示,社区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或全科医生,几乎没有专职人员从事此项工作[4-6]。

2.2.3工作人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缺乏。北京、泰安、石家庄等地市调查结果反映,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员普遍有着学历低、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低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参加健康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缓慢[4,7-8]

2.2.4专项经费不足。成都市,银川市,湖北省等多地文献显示,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医疗收入和自筹[3,5,9]。虽然近几年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用于健康教育的资金仍然短缺,成为社区开展健康宣教的主要制约因素。

2.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发展的机会

2.3.1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断增加,社区卫生机构得到更多资金支持。

2.3.2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以“生物-心理-社会”为内容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体现了综合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对病人的服务也涵盖了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

2.3.3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持。卫生部在2011年6月研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文中把健康教育作为考核条件之一。这一举措将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开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健康教育也必将受到应有的重视。

2.3.4居民对健康生活的迫切要求。随着时展,新的健康观逐渐深入人心,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心理疾病、社会病、老年病越来越多,患者及其家属希望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健康保障。

2.3.5人口老龄化。据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主要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按国际化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导致相关疾病负担加重,卫生服务压力加大。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加健康意识,减少发病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2.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威胁

2.4.1居民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较低。姚丽等人在北京崇文区进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调查显示,有就诊意愿的群众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需求率为100%,但是其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只有22.67%[7]。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与社区不能及时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大矛盾,其“六位一体”的职能没有完全实现。

2.4.2资金支持不足。多地文献显示,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经费靠自筹的方式获得,只有少数靠政府或上级部门拨款[3-5,9]。无论在哪里,必要的经费和待遇都是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保障。

2.4.3社会相关机构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所在辖区的医院、居民委员会等多部门的沟通合作是健康宣教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发挥引导作用,提供政策技术智力支持。

3对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的分析及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多管齐下,促进社区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根据swot分析,提出下述建议,以更好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职能。

3.1St组合: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其经济快捷便利,可及性好的优点,及时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帮助改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之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提高健康水平,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收。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疾病危险因素,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方式。社区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通咨询热线,利用飞信或微博等现代通讯工具健康贴士和公共卫生信息,以弥补因经费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开展宣教活动的缺陷。

3.2So组合:抓住机会,发挥优势。当前,社区健康教育的许多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经济高速增长、医学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等推动下,卫生服务需求发生变化。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社区、贴近居民、方便快捷的优点,社区医生可以在为居民诊疗时讲解康复护理知识、发放健康知识宣传页、适时开展健康讲座和经常更换健康宣传栏信息等。

抓住机会,主要是在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和监督下,规范健康教育服务,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学习健康宣教知识与技巧,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努力得到居民的支持,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3wo组合:利用机会,克服劣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岗位和行使职能。目前社区卫生机构依然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卫生服务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借着政策优势,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施教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在政策的支持下,解决资金问题就要积极寻找并拓宽筹资渠道,争取专项资金的投入,寻求吸纳社会各界的资助。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青春朝气、高素质特点的团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和本市高校社团联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宣传,这不仅可以扩大宣教队伍增强宣传效果,还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健康知识,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一举多赢。

3.4wt组合:缩减劣势,化解威胁。有效的健康教育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支撑,需要严格适宜的监督机制检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考核体系,使卫生服务人员能够研习业务知识,将健康教育和自己日常诊疗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4总结

长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医疗上,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纰漏。作为执行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进行健康管理,开展健康宣教服务。作为预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者要抓住一切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不断化减劣势,规避威胁,这样才能更好的行使职能,最终达到和谐医患,人民满意。

参考文献

[1]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1

[2]梁万年,饶克勤,常文虎.卫生事业管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53

[3]方开翼,林丹,邱培媛.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75-777

[4]姚晓明,李克宁.石家庄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4):370-371

[5]赵海萍,朱玲勤,康燕.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27(6):463-465

[6]周丽.杭州市区社区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8):314

[7]姚丽,田飞,刘潇.北京市崇文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开展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2):108-110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需求分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国卫生信息化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医学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整个医卫信息系统产业正在迅速地成长并走向成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卫生业务的成熟、各级政策支持,目前中国卫生信息化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新医改首次将信息化纳入方案中,提出“要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现代化的标志变成了基础需要,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持为流程的优化提供了可能;相反,新医改的推进,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深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整个环节中的协同和整合,使病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解决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需求分析是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先头军,只有仔细做好需求分析,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才能事半功倍。

1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希望得到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预防、保健和治疗服务,对预约看病、远程就诊、专家会诊等数字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

居民是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是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受益者。获取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是居民的根本需求。卫生信息化要能够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卫生保健的手段,提高居民满意度,从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吸引更多的人前来看病,为带动区域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要能够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相关信息,为居民提供网络化、信息化的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居民能够获得连续性、综合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能够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减少居民看病等待时间;能够支持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解决社区与二、三级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间的合理分工、资源分配,重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及时、看病不放心:

看病难――由于医疗机构的资源不均等,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资源闲置,居民看病难。本方案中,预约挂号、远程医疗等模块,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看病贵――各医疗机构系统独立,信息不共享,导致了以下的问题:居民支付重复用药的费用;居民支付重复检查的费用,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的科室也存在要重复同样的检查,原因就是医院和科室之间资源不能共享,既增加病人负担,又浪费社会资源;居民对自我健康状况不了解,导致小病变大病,支出更多费用;医疗机构重复购置医技设备,成本均摊到患者看病费用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业务协同服务、双向转诊系统、远程医疗等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上述问题。

看病不及时――看病不及时,从医患双方角度来看:患者不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没有自我保健意识,常导致重大突发疾病,无法救治;从医生角度来说,由于没有完整健康档案信息,没有社区服务系统,无法有效跟踪病人的健康状况,出现重大疾病,不能快速有效救治,导致伤亡。因此,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与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可以有效做到防治结合,解决看病不及时问题。

看病不放心――医院用药不安全;医疗行为过失、过错严重;隐私泄露对患者的身心的伤害。

2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是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并成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卫生体系的“网底”,开展“六位一体”的业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分析个体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针对个体差异采取干预措施,制定保健计划,降低患病风险,改进健康行为,提供细致周到的健康服务,是社区卫生的主要服务内容。

开展“六位一体”业务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为一体即“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为每个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册,每个家庭有保健册,0~7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及8种重点管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把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的人群,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妇幼保健作为重要服务内容通过健康档案实现六位一体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开展健康干预跟踪服务的需要――通过数字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共享、联动二、三级的双向转诊、委托/受托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传递,实现个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跟踪。健康干预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区域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探索居民在不同医疗机构间从孕产期保健到婴儿出生、儿童保健、终老的健康跟踪服务,利用手机短信预约服务等提供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可以有效提升健康干预服务质量。

3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公共卫生各机构处理公共卫生事务时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但往往应用于机构内病历记录的信息采集、保存和传输,无法实现共享与利用,所以对相关信息有以下共享需求。

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在区域建立格式、内容相对统一的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将能够确保居民的健康信息跟人流动,对跨区居住的居民,依然能够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包括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内容,特别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规定的九个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服务、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预防接种服务、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将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由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向辖区内所有居民均等提供,以解决居民群体性疾病的控制与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需要――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于很多严重事件类型的患者,往往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病情危急,重点是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治病”意味先要明确疾病诊断,再行相应治疗措施,因而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适时的查阅,提高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为预防暴发大规模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与信息支持。

4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

卫生行业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利用信息化建设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配合新医改政策,满足更深入的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以建设“居民健康服务”为主线,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广度和深度,实现以居民健康信息为基础更广泛的共享,充分利用居民健康信息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同时加强系统的运营维护管理,才能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深化改革。

卫生行业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区域建成后,卫生管理部门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以辅助其决策,高效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应急联动等;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将使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更加及时和准确,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加强对疾病与疫情的控制,加强卫生监督,提高行业内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

卫生行业实现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利用的需求――由于过去卫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和部署,各区、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网络物理上不联通,业务标准、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了各单位、各条线的信息孤岛。首先,各单位对基础与公共信息都要重复采集与存储,由此造成人力、物力与财力的重复投资;其次,由于数据的重复采集与存储,导致数据冗余,影响数据的一致性与唯一性;最后,虽然数据被多处采集与存储,但由于标准不一致,数据还是无法共享。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应急联动的需要――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处置系统,结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

5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不管是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还是区域卫生综合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健康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综合管理都离不开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必须以居民健康信息为核心,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构建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在区域内不同卫生机构间共享利用,实现各机构间业务更加协同,以提高医疗卫生业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卫生监管与决策能力,逐步缓解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民生问题。

参考文献

[1]初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需求意愿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0(1):9-14.

[2]罗一.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8(2):219-222.

[3]赵忠.健康卫生需求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方法[J].世界经济,2005(4):33-39.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6

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为全市居民提供优质健康教育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健全全市健康教育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人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以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本内容,在城乡居民中普及基本健康知识,培养基本健康行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其掌握自我保健的基本技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普遍提高。

(二)年度目标

20XX年城乡居民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和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20XX年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20XX年项目在全市所有县(区)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健康教育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必要时制定补充规定。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流程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需要等,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居民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3.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父母等。

4.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开展下列健康教育活动:

1.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计划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时间、实施和质量控制方法、组织实施流程、人员安排、设备和材料准备、效果评价等。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二是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应诊时间,在门诊候诊区或观察室内循环播放。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年更新不少于12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每年更新不少于6次。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节假日,利用会议、集会、电影放映等社会活动,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6次。

5.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和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为重点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家长等为主要对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需要举办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站和村卫生室至少每2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6.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档案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总结、评价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作档案,以便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

(三)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

1.健康教育是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主要服务内容,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要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规定配齐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积极与大众媒体合作。认真研究,协调各级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开设健康教育频道或栏目,提高大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效果。

(四)健康教育能力建设

1.健康教育设备配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配齐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设健康教育室、宣传资料存放架、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配备照相机、电视机、DVD机、投影仪等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应设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配备必要的设备。

2.基层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培训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相关医务工作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内容、方法、技巧,健康教育基本设备的使用,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至少接受上一级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

3.城乡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定期参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现场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了解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和纠正,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当好参谋。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也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服务内容等,加强对城乡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4.统一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为了降低宣传材料制作成本,节约经费,保证宣传材料的科学性和质量,达到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传播效果,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宣传材料主要由省、市级统一设计印刷,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发放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再发放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三、项目组织与管理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与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实施计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等。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所辖区居民提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机构负责组织社区和农村大型、集中性健康教育活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服务内容,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积极发挥大众媒体在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3.妇幼保健及其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服务内容,负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10月30日。

五、项目实施监督与考核

(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实施作为重点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项目,纳入各级承担健康教育任务机构的工作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分别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效果评价。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效果评价,每年不少于2次。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二)督导考核主要内容: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经费使用、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三)主要考核指标

1.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2.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

3.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

4.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次数和参加人数。

5.城乡居民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和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干预策略

1淮北市社区公共卫生预防服务现状

1.1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淮北市为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我市居民公平享有规范、安全、有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市财政局、卫生局联合制定并出台了《淮北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设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购买两大类、九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从“养人办事”到“办事养人”的机制转变,社区居民可以免费享受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建设13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省级社区卫生示范站,全市85%以上的城区人口能够享受社区卫生服务。其中,群体服务10多项,包括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慢性病预防控制、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精神病人动态管理,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指定的服务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个体服务两项,包括妇科病普查、重点人群保健项目。采取发放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的方式,由城市居民凭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淮北市实行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考核兑现”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方式,使我市城市居民可以免费享受到规定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1.2市民个体功能状态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1.2.1生命准备阶段重点放在母婴和儿童保健。包括做好产前保健、保证哺乳期的母乳喂养、按时进行免疫接种、教育和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与习惯,使儿童拥有良好的健康素质。

1.2.2生命保护阶段重点放在青壮年。通过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改善城市、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以及各类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有害因素,保护他们的健康。

1.2.3晚年的生活质量阶段通过各种方式,使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并最大可能地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即在愉悦、安全、卫生、备受鼓舞和多添快乐的气氛中健康和活泼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

2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策略

2.1个体化预防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接触环境的危险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根据个体预防服务对象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干预策略。

个体化预防服务的最佳形式是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preventiveservice)。它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2.1.1健康咨询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是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的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等一系列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1.2健康筛检健康筛检是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目前可通过筛检有效地发现早期疾病的检查项目有:定期测量血压、称量体重、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子宫颈癌筛检、乳腺癌筛检、结肠直肠癌的筛检等10多项。

3传统公共卫生与新公共卫生的异同

传统公共卫生的功能主要是由卫生部门负责的三大任务:公共卫生执法、预防医学措施(免疫接种、健康检查和特殊人群保健)以及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影响健康的因素除一般认识到的物质环境外,社会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提出了新公共卫生(Hewpublichealth)的概念。其要素包括公平地获得有效的医疗保健、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伙伴式健康公共政策,以及部门间的合作。

新公共卫生同时强调物质环境设施、社会支持和行为生活方式,进一步强调立法和政策的重要地位,部门合作是关键,卫生专业人员是其中的角色之一。非常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多种方法学已视为正统方法,主要为了疾病顶防、健康促进,对健康的全面理解,关心所有威胁健康的问题,包括慢性病和精神卫生,同时关心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强调公平性。

3.1新时期预防医学应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

3.1.1以健康为中心是新公共卫生的一大重要的特征。健康是生命的物化标志。作为一种个人拥有、而且是唯一一种可以与亲人和社会共同积累和分享的最宝贵财富和资源,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就一个社会来讲,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wHo指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社会性目标。”健康也是一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健康投资有利于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减少劳动者因病缺勤缺课,为社会提供更多和合格劳动力,因而增加国民的收入。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也需对健康投资,以恢复和发展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活动能力、劳动生产能力。健康投资是一种重要且获丰厚回报的生产性投资。wHo指出:“正如发展本身推动了卫生工作一样,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两者需齐头并进。”

3.1.2在卫生服务中强调综合且处处体现预防

无论对个体还是群体,对人群健康所提供的服务都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且预防与保健应该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出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即三级预防的原则。传统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为主,其主要任务是寻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然后通过立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和计划免疫来控制疾病的流行,预防服务主要由公共卫生人员提供。

4计划免疫接种

4.1化学预防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已出现症状的病人服用上述任何一种物质来治疗疾病不在化学预防之列。

4.2家庭预防家庭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以及每个人对家庭的依赖性,决定了家庭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遗传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心理情绪和性格的影响,对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对疾病传播的影响,以及对晚年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因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预防在整个社区预防保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4.3群体预防这里的群体预防是按照社区卫生的原则,以群体为对象,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和可利用的资源,确定优先的健康问题、决定干预目标和策略,为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性的预防服务。其中,社区的参与是关键。通过这样不断地循环,从而不断地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良性健康――良性经济”这样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5部门沟通与合作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维度综合性地进行健康的维护、保护和促进。因此,卫生工作不是一种单纯的部门工作,是需要许多的部门间协调和合作的工作。

5.1政府公共卫生职责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人民的健康是政府各部门的共同职责,政府各部门如工商、教育、传媒、交通、能源、民政等在考虑和制定政策时,应当把健康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因素,要考虑到他们的决策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

5.2社区、家庭和个人参与

社区是人群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家庭是组成社区的基本细胞,家庭参与意味着人群健康渗透到了社会基本单位。利用家庭内特殊的血缘关系和家庭内的社会角色使人群健康的参与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家庭的影响均是十分重要的。

个人参与是与社区和家庭参与密切相关的问题,个人参与的巨大作用在于“领导者”的影响。传统上说,个人参与主要指的是在个人健康行为方面,如刷牙、洗手、吸烟、酗酒、安全、体育锻炼等等。现在,我们要强调那些在社区内重要的关键人物的参与对整体人群健康的影响,他们的参与对其他个体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和影响。

5.3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我们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妇联、共青团、老龄委、宗教团体、各类协会和志愿组织。这些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应该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这些组织中关键人物对人群健康的认识,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参与决策,并用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向广大居民宣传人群健康的意义和有关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建,健康管理若干问题思考[m]《中国疗养医学》2010.12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8

1.1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含义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卫生管理部门遵循卫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社区内卫生,居民健康或就医的检查情况记录在案的文字材料,具有历史性,更新快、条理性等特点。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不仅利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式之一。

1.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意义重大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为社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服务的,是关乎民生与社区和谐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成果的大小,各级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1.3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为提高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提供依据

通过对就医环境、药物齐全度、医院设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医药费用合理度等方面的记录,才能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好。因此档案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居民的卫生健康信息、卫生设备运转状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充足的条件保障。

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服务的现状

2.1信息化滞后

如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尚缺乏全国性的指导标准,而且现有市场的软件标准不尽相同,信息技术比较滞后,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软件多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管理难统一的问题。由于科技技术的滞后,导致各个卫生管理档案部门信息资源缺少共享,容易无法满足对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会限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者意识薄弱,法制不健全

在这方面的档案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够稳定,而且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水平不高,导致资料收集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卫生档案管理和工作的正常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掌握不足,不容易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违背了社区卫生服务意愿,不利于社区居民的康复治疗。

2.3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档案经费投入少,保护条件差

由于资金、意识观念等限制,部分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管条件差,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2.4社区居民认同度不一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只有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然而如今依然存在一种现象,居民往往不重视档案的记录,并且由于卫生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居民甚至不理解卫生档案的含义及作用,有些知之甚少,并且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记录文字不信任,不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也对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造成威胁。

3如何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3.1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系统

社区卫生档案管理者要负责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和档案整理的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档案管理的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保存社区群众的卫生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为居民的健康提供记录。

3.2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健康档案

加强医卫结合,在日常诊疗服务中,每位接诊医生在根据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出临床诊断的同时,也应同步检索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档案的更新、完善工作,以便于对不同的居民分别采取跟进措施。对于居民数量的巨大,应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依托现代信息系统,通过自然就医的方式建档,并建立真实、完整、可连续使用的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

3.3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卫生档案规范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随访服务的机会,及时完善、更新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其家庭健康档案。对辖区内未建档居民,特别是信息系统内档案信息不完整的,陆续进行补充调查,及时更新基本信息内容,秉承客观、真实、全面地原则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效率,利用社区各种媒介,加大卫生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争取使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并配合建立卫生档案的工作,使居民卫生档案能真正为群众健康服务。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9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显得重要。健康教育是传播保健知识与技术,影响个体与群体行为、强化健康意识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核心是树立人们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健康教育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极阶段,解决人民的保健问题和一系列的卫生问题,当务之急是改变人民群众卫生知识贫乏的现状。健康教育在整个爱国卫生工作中,担负着思想建设,确立卫生观念、卫生道德,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建立科学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因此,健康教育是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仅仅依靠扩大医疗服务并不能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只能导致医疗费用的激增。实行健康教育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保健对策。

2爱国卫生工作中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2.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

首先要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成立健康教育领导组织,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组建健康教育讲师团和一些健康教育协会等相关组织。其次,要筹备足够的健康教育专项经费,这包括各级财政经费(按国家卫生城市标准0.1元/人、年),社会募捐、企业赞助以及有偿服务等形式。

2.2以健康教育为先导,着力抓好不同类型的创卫活动

大力开展不同形式的创建活动,包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市级卫生城市和县城、卫生村镇、卫生单位和社区等。当然,这就需要每一位健康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工作,要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举办不同类型的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使社会方方面面的群体都能了解健康知识,掌握健康知识,运用健康知识,从而形成“人人讲健康,人人爱健康,人人为城市做贡献”的良好局面。

通过创建平台,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群众的健康意识,提升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爱国卫生工作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2.3加强健康教育,减少病媒生物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谈到预防,首先要有预防的知识,这就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者把健康知识、卫生知识,宣传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健康教育、落实预防措施,使各类疾病不发生或少发生。尤其是对病媒生物所导致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在做好健康教育宣传的同时,要动员全民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活动,减少其危害,杜绝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发生和流行。因此,做为健康教育工作者:一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电视、报刊、印发小册子、图文并茂的版面在社会上集中宣传,也可通过制作幻灯片、多媒体课件以及生动形象的事例,到社区、单位、公共场所进行宣传。二是举办不同类型的除四害防病培训班。由专业人士将除四害的意义、方法和知识传播给群众,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人人动手,做到突击性与经常性相结合,到达除害防病的效果。

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篇10

20xx年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教导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和工作台帐;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计划,加强各类人员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教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组织网络员、重点人群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结合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群众“两率”

利用本社区设立的健康教育基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健教方式,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利用“爱卫月”、“科普宣传周”、“学习日”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居民把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的标语、专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常识、“慢四病”的防治等知识,普及与健康相关知识。

三是抓好社区健身队伍的健身活动。利用活动室等健身场地,定期开展老年健身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秧歌表演、健身晨练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对居民广泛开展控烟教育,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努力落实禁烟制度,工作计划《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五是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流动人口四种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妇女病体检,为她们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寒暑假公益活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等活动。

同时把重点人群教育与普及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努力使我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

1.卫生教学,传授知识。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五个有”:即有教材、教师、教案、教时、评价。各年级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规定《健康教育》教材,教材人手一册,教师按课本授课,备好教案,周课时0。5节。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遗传性疾病、地方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

(4)控烟知识教育。在办公室、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控烟、劝阻吸烟的标志、标识。加强教职工及家属行为规范管理,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公共场所、学生面前吸烟。大力营造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

(5)食品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了解食物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懂得学习、劳动、生活过程中对饮食营养卫生的要求,能设置简单的营养配餐处方。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20xx年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新的学期即将到来,为了在能够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在此新学期来临之际,制定好20xx年第一学期的卫生工作计划,以明确新学期的工作任务,小学卫生室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

1、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学之前制定各项卫生,划分包干场地,督促各班责任到位。

2、建立学校卫生检查小组,对各班教室、包干区、学生个人卫生进行突击检查,并且记入班级星级考核之中。

3、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规范教育,找好材料、备好课,利用校园板报、广播、等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同时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当前形势以及不同季节等变化,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工作计划《小学卫生室工作计划》。

4、抓好学生眼保健操,尤其是抓好新版眼保健操的教学,开学初一个月作为爱眼月,对学生重点进行指导,并进行眼保健操比赛。

5、抓好卫生员队伍,对学校的各项卫生检查要及时反馈,做好星级评比工作

6、利用各班卫生角,学校黑板报开展常见病传染病等防治宣传。

7.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二、常见病的防治:

1、加强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结合传统卫生月、卫生周、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2、开学初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一次慢性病的普检工作。对于查出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告家长书。

3、做好每日晨检,及时网报,重点抓好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病情及时上报。

三、卫生监督、其它工作

1、重视学生的饮食饮水的管理,每天对食堂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经常提醒他们保持食堂内外环境卫生,要求从业人员上班时应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凡没有健康证一律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以及做好验收、验发并做好记录,杜绝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做好新生的凭证入学工作。

3、关心学生健康,做好学生伤害事故、病情统计。

4、每月做好常规业务报表等及时上报工作。

5、配合工会搞好妇女工作。

6、认真贯彻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种精神,对上级下达的任务认真执行,做好每年的少儿基金、学生的平安保险以及少儿居保工作。

7、整理好学生健康档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突击性工作,积极参加区组织的业务培训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任务多,责任大。为了学校的声誉,为了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能使全校师生能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工作、学习,在新学期里,我一定努力工作,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20xx年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指针,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抓好学校的卫生工作,创设洁净美丽的校园环境,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健康水平,卫生室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3、划分好班级卫生包管区,实行卫生包管责任制。

4、认真搞好室内外卫生,加强检查督促。

具体要求:

教室要求:

(1)课桌椅离黑板两米排放整齐。

(2)讲台上保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讲台内无杂物。

(3)国旗、班牌、班风牌擦拭干净,不积尘。

(4)门窗保持干净。

(5)清洁工具排放在教室右前角或右下角,排放整齐,保持干净。

(6)教室内墙上、窗台上无球印、鞋印,无积尘。

(7)电教用品及摆放的箱、柜保持干净,无积尘。

(8)各班教室外走廊地面保持干净,墙顶、墙面及宣传字画表面洁净,阳台栏杆及侧表面无鞋印、球印,无积尘。

包管区要求:

(1)包管区域为水泥路面的班级应保证全天整洁干净,无纸屑果壳及其他废弃物(雨天不例外)。

(2)包管区域为花坛、草坪的班级,应保证花坛内无杂物,基本无杂草,花坛四周瓷砖表面保持干净,工作计划《卫生室工作计划》。

(3)包管区为室内及走廊、楼梯等的班级,标准同教室卫生要求。走廊包括墙顶、墙面及宣传字画、阳台栏杆,楼梯包括台阶、扶手及楼梯墙面。

(4)包管区内有宣传栏或橱窗的,应保证其干净无灰尘。

办公室要求: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无烟头。

(2)墙壁、天花板、日光灯管、标语牌等无灰尘、蜘蛛网。

(3)门窗无积尘,玻璃明亮干净。

(4)办公室内桌椅整齐,桌面上无杂乱堆放的书本。

(5)作业架上的作业本摆放整齐,无杂物。

(6)清洁卫生工具摆放有序,保持水池清洁,垃圾桶天天清理。

5、注意个人卫生和用眼卫生。

(1)坐立、读写姿势要正确。

(2)认真做好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

(3)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

(5)讲究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使用他人茶杯或毛巾等用具。

6、教师要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备课、有考核、有分析、有记载。

三、主要措施

1、强化学校教师参与卫生管理,并把参与管理的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2、结合学生的行为管理,杜绝学生吃零食,确保校园内全天候整洁。

3、建立卫生包管责任制,各年级、各班切实做好室内外包管区的卫生工作,并纳入班级积分评比的考核内容。

4、各办公室要有卫生轮值表,教师应做好办公室内外的卫生工作。

5、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中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多关心、多辅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设立学生会“卫生监督岗”,做好环境卫生的检查督促工作。

7、学校统一供应纯净水,各班一只饮水机,凭票饮水,学生自带饮水杯。节约用水。

8、配合卫生院组织学生体检,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治疗;医务室应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