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十篇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3:56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1

总包交钥匙工程使建筑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总包服务的需要,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唯一出路。本文对科技创新在长春业主中心交钥匙工程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障碍及推进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施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技术管理;绿色施工

一、引言

在很多人的眼中,建筑业是一个科技含量很低的行业,也正因为如此,建筑业始终在低端市场徘徊。科技创新是国际公认的能够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元素。近年来,我国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政策和领导的推动下着力重抓科技创新工作,以“转型升级年”和业主“总承包交钥匙模式”相结合为契机,利用科技创新转变固有模式,从项目层级在技术管理上转型升级,满足业主精益要求,得到较好效果。

二、科技创新在交钥匙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长春某项目位于长春市核心商业区朝阳区,一方面该地段商业形态密集,周边区域繁华,施工场地狭小,地况复杂,施工和运输压力巨大;另一方面该项目是东北地区的首批总承包交钥匙工程,业主对工程品质提出了极高的建设要求,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其给予相当高期望。因此总包施工企业项目部应用科技创新的管理成果取得较好的项目管理效果,具体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的创新

项目部“3+3”核心管理层,项目经理+商务经理+项目总工的项目铁三角,与计划总监+质量总监+安全总监的三重垂直监督管理体系,综合14个全配置的管理细分部门,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有效的将团队整体能量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强执行、高效力的管理效果。

(二)应用Bim技术管理

项目部精细策划,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在施工项目部不仅仅是开展Bim小组活动,同时应用Bim技术明确责任分工,系统绘制图纸,特别是为交钥匙模式下的审图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

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率先推行oa办公自动化系统,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完善oa功能模块,将信息管理系统与现场结合,也充分发挥oa系统的先进性、便捷性和时效性,一方面推进办公信息化,一方面强化计划系统的监管督办效力,最大程度上的助推项目管理升级。

(四)成本管理细致化创新

该项目除完成自身临建标准化设计图的绘制外,还总结归纳了公司过往项目及在建项目的相关经验,与商务系统联动,编制“临建项目标准化分类选用图表”,将所有临建细分项目,设计做法,适用条件,成本预算等进行收集整理,以达到信息的快速检索筛选应用,最大限度的完成资源共享。

(五)机电安装的创新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积极推进前期预留预埋阶段的细化管理工作,应用直埋套管技术,联合项目深化设计部根据项目实际完善直埋体系施工工艺、节点做法,优化交底模式,不仅创新开发新技术应用模式,并切实有效的跟踪落实,提升工程整体品质。

三、科技创新工作推动的障碍

目前建设施工企业传统思想影响、市场供求不平衡、创新内在动力不足等不利因素并没有消除,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的阻碍依然存在。

(一)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对而言,工程施工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活动,我国的施工单位现在主要还是依靠农民工支撑,现代科学技术含量仍较低。人们固步自封的传统思想在建筑行业不再少数,重效益轻投入,这种保守思想成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较大阻力。

(二)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实行的是项目经营承包责任制,由于在承包期内,增加产值和利润的任务繁重,而科技创新是一种具有高风险性的长期行为,必须占用企业当前的相当资源,势必影响短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施工企业对此缺乏积极性和足够的动力。

(三)施工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

我国的施工企业普遍缺乏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未建立长期的科技创新规划。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大中型施工企业中仅有22%的企业建立有科技活动机构。而发达国家的施工企业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企业内部都有势力强大的科研机构,是科研的主力军。

(四)缺乏企业外部资金和研发支持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比较滞后,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这使得施工企业的科技创新缺乏外部资金支持。此外,政府缺乏组织企业参与大型国际科研,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合作开发、联合创新方面的支持措施。

四、促进科技创新开展的主要措施

当施工企业经过某一阶段的全力冲刺而后进入科技创新工作的平台期,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重新梳理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方向与思路,以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方法和措施。

(一)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

要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相结合,下大力气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复合型能力。特别要注重针对技术能力突出的骨干,加强其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将经验积累下来,实现隐形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组织化,通过领军人物带动全体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

(二)完善激励机制予以创新支持

纵观许多现代优秀的企业,无不是在完善的激励机子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企业要建立高效的多方位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励,并广泛吸收优秀人才,加强企业科技队伍建设,增强科技人员的后续投入,才能够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三)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研发方向

科技创新工作很重要的功能是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技术储备,这项工作仅靠建筑施工企业几乎是完不成的任务,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着想,早策划、早入手,将技术研发与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创造良好的创新平台

只有好的平台,技术人员才有良好发挥能动性的环境,创新平台是影响创新成果价值的关键。鼓励对对施工项目的关键技术进行立项研究,拓开创新成果应用领域,建立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形成良好有序的创新机制平台,制定各部门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尽早转化创新成果利润,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希黔.建筑施工科技创新及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人性化科学管理;质量控制;精细化;鲁班奖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142-03

1工程概况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是富有时代感和科技特色的公共建筑。该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四层,总建筑面积35474o,总造价约4.8亿元。

建筑外观设计为梅花(图1),象征无锡市花。外环形景观钢结构走廊(图2),在城市形成环形绿色景观走廊,实现城郊一体的绿化格局。双曲蜂窝板饰面檐口连绵起伏,看似长虹卧波,气势雄伟。高科技索穹顶在光环带的衬映下,光彩夺目,神奇美妙,堪称“中华一绝”。科技交流中心整个建筑十分时尚,处处透析出现代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

本项目为争创“鲁班奖”工程,由无锡新区城司代建、同济大学上海科瑞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实行项目管理、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施工总承包。

2人性化管理打造优质工程

在当今知识与质量的时代里,企业(项目)想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质量”。

人活着在某种程度上会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创造经济条件物质基础,而不停地忙绿着、拼搏着、奋斗着。

中江国际公司机电项目经理在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上;注意到人性弱点,合理筹划,提升企业利润率,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坚持“合作共赢”为原则,很受大家喜欢,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保证了建设目标控制。

2.1人性与心性

(1)求贤、求同、求利、求安“本能者”的共性,人才是科学管理创新的关键,选拔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要选对人、用好人、发展人、稳定人。(2)劳动关系创新。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机制健全,在管理创新实践中蓬勃发展,建立了稳定劳动关系。企业与员工是平等关系,员工是生产率的基本要素,又是管理的主体,他们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是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与员工要和蔼可亲,保持稳定劳动关系。人格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待遇上不坑害他们,发展科学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力,减少员工劳动强度。对优秀人才,给他们发展的空间,用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使员工感觉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安心建设科技交流中心工程。

2.2推进结构调整,控制工程质量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管理机构在无锡新区城司领导下组建的,管理机构模式创新,建立有现代化管理要求和中国特色的管理机构模式:由间接管理为主转向直接管理为主,实行“一元化”管理新模式。原来管理机构模式:甲方工程建设部1管理公司2监理公司3总承包公司4分包公司施工队。现改为直线管理机构:成立“鲁班奖工程建设管理委员会”(甲方工程建设部、管理公司、监理公司、总承包公司四家合为一体)(质量、进度、安全控制领导小组)施工队(承包商)。

四家合为一体的机构编制创新管理,充分发挥能人的作用,减少一般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使工程质量逐步处于受控状态。

2.3做好“创优”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实现“创优”目标

鲁班奖工程建设管理委员会创办“精心策划、高标准施工,争创鲁班奖工程”周刊,紧紧围绕争创鲁班奖工程目标的实现,开辟了科学管理创新打造优质工程,科技创新争创“鲁班奖”栏目(图3),向员工传递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鼓舞了员工士气,扩大了项目管理的知明度,周刊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保证了质量、进度、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图3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鲁班奖工程建设管理委员会”创办的“精心策划、高标准施工,争创鲁班奖工程”周刊,按照上海科瑞管理公司项目管理大纲,开辟了科学管理创新打造优质工程、科技创新争创“鲁班奖”栏目,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管理模式创新控制工程质量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施工总承包)积极推行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总承包管理体系,成立争创鲁班奖工程领导小组,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实行全面监控,打造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

(1)管理模式创新。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无锡新区项目部质量控制推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管理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以“情、理、法”为一体质量管理制度的作用,形成刚柔相济的综合管理模式。

(2)能人管理控制工程质量。“新官上任三把火”,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更需要有三把火的精神的能人来管理,机电安装分公司在选用质量管理责任人时,首先用具备三把火的能力的能人担当重任。

充分使用熟练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准确使用指挥人员,杜绝指挥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工程质量管理责任人反应能力迟缓,办事不得力的,应予裁决。对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行重用政策。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争创鲁班奖,只有用能人才具备争创鲁班奖工程的条件和资格,也只有用能人才有质量管理创新功能的内在活力;因此;科技交流中心能人辈出,工程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质量管理人性化。机电安装项目部实行“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模式,采取“重奖轻罚”的奖罚制度,让员工们感觉到生活在一个文明、祥和的环境中,工作更有奔头,自觉自愿地对企业、对工程负责任,为科技交流中心打造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尽责尽力。

3精细化管理争创鲁班奖工程

(1)《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了适应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建设的需要,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采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管理模式,“从粗放走向精细”。

(2)打造艺术品形象走向精细化管理。随着未来建筑向规划超前化、合理化、建筑艺术化、质量标准化等生活科技化、社区人性化发展的趋势,作为施工单位如何提高工程质量、增加企业信誉,成了各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

施工总承包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查科技交流中心机电安装设计施工图纸,对机电安装设计施工图纸中冷排水、电气桥架喷淋系统、暧通系统及其它弱电系统进行了多项优化组合,使各系统都能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将各系统在交叉部位影响室内净空高度和美观,采取施工工艺创新,将通风管道加工成艺术品形象避开其它系统,既保证空间高度又美观,打造艺术品形象,深受业主赞誉(图4)。

图4机电安装公司无锡项目部对机电安装工程提高质量标准,强调过程控制,注重工艺细节,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以“工序精品”铸造“精品工程”,为争创鲁班奖工程提供更多精彩亮点。

无锡机电项目部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狠抓现场质量管理制度的运用: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图5)、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明确提出:管理制度是行动的保证,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且落到实处,才能对现场质量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把我们共同的家园科技交流中心建设好管理好。

(3)加强企业间横向联合,拓宽创新之路。第一,抓改

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民营企业熊大庆队伍形成横向的经济联合体,打破地区界限、部门界限及所有制界线,发挥各自的潜在优势,创造良

好的外部环境,共同承建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双曲屋面工程。民营承包商队伍具有明晰的产权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条件,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民营承包商队伍在总承包管理下承包土建工程。在对待风险问题上,能客观地分析、理性地决策,具有抗风险的能力。在经营管理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管理上具有施工质量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会检、施工技术交底等管理能力,保证工程建设和谐、稳定、发展。

第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形式主义和作风,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一大祸害,承包商始终奉行“开拓、务实、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图6),以其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态度,狠抓质量管理和按时履行合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4结语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工程由于无锡新区城司、上海科瑞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公司、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共创质量、进度控制目标,形成综合管理体系,各显其能,配合默契,打造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受到无锡市政府、无锡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多次表彰。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3

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科技工作

最近一个时期,总书记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我们做好科技工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注意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落实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紧紧扭住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比较靠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现有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花大气力在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我省的创新能力。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扬长避短,坚持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的指示精神,在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突破。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攻关,争取突破。我省经济实力有限,财力不足,科技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全方位突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领域,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攻关,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总书记指出,要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科技支持。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建设节约型社会,真正走出一条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在以改革促发展、创新科技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省政府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和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补充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实事求是,加快改革的进程。

四是学习落实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快构筑我省区域创新体系。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技术高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学习落实关于人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以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专家和选拔尖子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省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精神,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继续做好特聘科技专家工作及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努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和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投入的指示精神,探索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总书记指出,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我省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去年,从国家争取到的科技经费较上年增长28,省级科技三项费超过411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6.2亿元。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除了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外,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建立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财税、金融等政策。

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意义深刻,内涵丰富,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方针和思路,为新时期进一步作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发展的总方针,是全部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思路,积极部署,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体制,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在体制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发展上要有新的思路。

二、认真研究省情,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总结年,也是启动"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十一五"科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握科技部对今年科技工作的要求,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做了安排和部署,各地各部门在今年工作安排中,要立足于总结"十五",着眼于部署"十一五",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注意虚实并举,以虚促实,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要深化对省情的研究和认识,结合省情部署科技工作。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决策和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分析研究省情,依据省情提出加快发展的举措。认识省情、更好地把握省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在深入研究省情上下功夫,集思广益,力求对省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科技厅要按照省委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认真组织做好"深化省情认识加快甘肃发展对策研究"等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用一年时间,拿出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突出重点,加强集成。

二是要加快做好科技工作宏观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好全省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是我省科技工作长远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实现法治政府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今年要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争取拿出高质量、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规划。全省的规划要深入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及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目标,研究部署新的生产力布局,合理有效配置科技资源。通过制定规划,要进一步理清科技工作思路,凝炼出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要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布局与建设,就是要围绕国民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的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整合和配置省、市、县各级科技资源,优化结构布局。

制定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加快建设科技信息、自然资源、科研数据、虚拟科研网等开发创新的科研基础平台。启动运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争取实现省内骨干文献单位的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科技管理网络。

积极培育科技孵化器,发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功能。要重视和加强对科技园区的服务和指导,兰州高新区、金昌高新区、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等,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形成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支持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支持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示范作用。

建设我省技术高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动态化管理机制。争取建设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优势明显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省战略。要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选聘和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培养高层次拔尖科技人才。通过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引进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挖掘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的潜力,调整科技人才结构,充实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对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题,进行科技攻关并力争取得突破。今年在继续抓好兰、白、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研制与中药现代化、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清洁能源、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节能与环保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同时,特别要在马铃薯产业升级、中药材种植与中药现代化、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重大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为基础,抓好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继续做好国家和省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六是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普及,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普工作会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全省科普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科普工作政策体系,尽快启动《甘肃省科普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抓紧建立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发展科普事业。要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对象,创造性地做好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坚持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科普宣传工作。近期内,要安排部署好今冬明春的科普活动,掀起一个新的科普工作热潮。

七是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去年以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精神,技术开发类院所加快了转制或改制的进程,社会公益类院所积极制定出台改革方案。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改革的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进有了一步增强,认识逐步深化,态度更加积极。但改革进程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各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要以大局为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原则,坚持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省政府[****]121号文件,特别是开发类科研院所,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科技厅要对科研院所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借鉴兄弟省市的作法,结合我省的实际,补充完善有关配套政策。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一刀切"的作法,针对科研院所的不同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要尽快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努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院所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甘肃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积极推进我省专利管理体系、企业院所专利工作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我省的专利战略研究,积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把重视专利与保护技术秘密、商标相结合,与新产品的研发相结合,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更好地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

三、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召开的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县市科技工作主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艰巨任务,反映着国家科技工作的总体成效,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层次。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县市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地方科技工作,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目前就全国而言,县市科技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省地处西部,县市科技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孵化功能不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科技工作开展不好的县市,科技落后与经济发展滞后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缺乏基本工作条件,职能弱化,导致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能力较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工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大量适用技术得不到满足。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我省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高到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来认识,深入研究和分析地方科技工作薄弱的主导因素和症结所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县市科技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要围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立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县市获取、扩散科技成果的能力,拓宽先进技术向基层转移的渠道,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当前,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作用弱化,是目前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的症结之一。要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和科技部门的工作定位。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提供系统的科技服务和支撑。重点强化四个方面职能:一是参谋助手职能。要充分利用科技系统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优势,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起到"参谋部"、"咨询部"的作用;二是综合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行政管理,提高行政能力。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调动各部门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做好当地的科技工作;三是公共服务职能。要主动承担起向公众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做好项目、技术、人才引进和科技招商工作,加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等公共科技服务;四是组织科技示范职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做好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以及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工作,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和改善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提供基本的工作环境。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更加积极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赢得职能和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导,充分提升县市科技竞争力。县市科技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接受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应当把加速成果转化摆在中心位置,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以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为抓手,增强县域科技实力。要深入做好"****-****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结合考核,切实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去年,我省城关区被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安宁区等三县(区)被列为"全国县市科技工作试点县"。今年要全面落实示范、试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创出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县市进入全国示范、试点行列。通过示范和试点,带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工作,提高我省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科技综合竞争力。

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院地院企科技合作(白银)座谈会精神,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院地院企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实现产业化相统一,在合作的广度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体制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把院地院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在我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的欢迎和拥护,一些地区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今年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模式,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运用地方科技、财政、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源,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两个积极性,发挥科技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是加强县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县市科技工作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落脚点。要以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强化县市的科技服务与信息传播功能,延伸科技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以**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示范为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努力,**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在全国已小有名气。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围绕乳业、蔬菜、制种、啤酒原料、草畜业、淀粉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组织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及农村科普、重大农业技术转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村信息化促进科技扶贫等专项行动,逐步建立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和服务体系。

加强县市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技术综合集成和快速传播。加快县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市科技服务平台的信息"中转站"和"放大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厅去年启动的全省科技管理网络建设试点工作,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并逐步向县市延伸,地方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充分发挥县市科技信息的传播服务职能,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县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四、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和部署科技进步工作,增强科技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与服务职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是要加强领导,立足实际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要强化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和职能。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地方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厅要继续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力度,培育扶持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要注意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营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职能,使科技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加强。要跳出部门、地域的局限,把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形成部门、地方、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综合集成的大科技的局面。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4

促进创新资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建议:加强国家科技宏观调控管理能力。首先,科技部作为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建议要加强区域科技的整体部署和战略布局能力,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部省会商工作机制,设立地方重大科技专项,集成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资源,形成中央和地方联动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加强对地方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基础上,重点针对地方资源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定向、定点支持。其次,要高度重视县市基层科技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强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组织能力,强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进和促进成果转化、加强基层科技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职责,大力推动县市基层创新活动。最后,要加强财政对地方科技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加强对县市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县市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健全县市科技机构,推动基层科技队伍的建设。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部省会商工作机制。加强部省会商工作的总结和研究,在进一步明确部省会商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这一国家整体科技工作与地方科技结合的工作平台和有力抓手,提升部省会商工作层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重大科技主题为龙头,贯彻国家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紧紧围绕关系科技宏观战略与布局的重要问题、科技部着力推进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重大问题开展,使部省会商工作更加符合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战略部署的需要。共同探索和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提升重点区域的创新能力及其示范带动效应。可以重点考虑加强部省的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进行政策措施、机制体制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会商。

探索建立典型地区区域性科技合作机制。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社会发展的协同关系为目标,探索典型地区区域性科技合作的相关机制、区域科技合作重大共性问题的解决手段,以及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相关科技机制,对当前跨区域的各种合作机制探索要加强总结,探索区域科技合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途径。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5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松山湖(生态园)深入贯彻省委胡春华书记莅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应对新常态、新形势和新机遇,充分整合两园统筹发展新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入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0.54亿元,同比增长24.01%;预计税收总额79.73亿元,同比增长83.56%。

一年来,管委会上下围绕年初既定目标和全年工作部署,着力做好十项重点工作:

一、稳步推进两园统筹,增创园区发展新优势

一是稳妥推进人员、机构整合。在两园统筹之初迅速启动办公室等4个部门整合,成功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对外合作为核心,其他部门为辅的组织框架,妥善完成管委会728人的工作安排。在7月1日前全面实现人员集中办公,圆满完成两园人员、机构整合。

二是规范完善两园制度建设。制定了松山湖生态园统筹发展战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指导文件。出台了规范性文件框架目录和管理办法。《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松山湖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已报省委备案。

三是深入谋划两园规划研究。启动了以新城大道生态园大道为主线的创新中轴线的规划工作。开展完整社区规划设计,并以华为小镇为抓手,积极推动东莞科学城的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两园总规修编等6项专题规划研究工作。生态科普馆已确定选址并开展了前期设计工作。制定了《松山湖(生态园)产业选择和发展策略研究工作方案》。

四是加快推进两园控股整合。完成了两园控股公司办公写字楼、厂房等的清产核资。理顺了控股与管委会往来机制,并逐步清理控股与管委会资金往来的历史问题。完善了公司机构编制、薪酬方案和绩效考核制度。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一是加强项目督导。全年组织项目协调会98次、服务保障会12次,并组织了2次全体班子成员巡查督导重大项目建设的活动,共计解决企业提出问题201项。17个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4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7.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领导挂点承包负责制、项目经理全程跟踪服务制、快速反应机制等。有力推动中集二期、中移动、瑞鹰、生态园公租房、东华校区和生态园长盈等一批项目如期动工。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建立部门联动服务机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进一步简化建设审批手续,积极承接上级部门放权,顺利办结重大项目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共计611项;优化规划审批服务,全年受理各类规划审批事项144批次,累计审批面积约862.16万平方米。

三、力促招商引智工作,实现引资聚才新突破

一是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项目。全年共引进项目294宗,协议引资205.38亿元,其中年度引进重大产业内资项目超额完成100%,成功引进了东阳光药业总部、长盈精密、建升电子、深圳城投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以及引进了普门科技、大连机床、智云、慈星等一批代表性产业项目。推动普联二期、凯欣、海能达、阿尔派等项目增资扩产,以及正业科技总部及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华为终端公司把电商业务切换至东莞公司。赴全国先进地区以及欧美多国开展招商引智推介活动,积极参与中国可穿戴产业推进联盟大会,拜访了赛伯乐、海斯坦普等知名企业。

二是营造良好产业氛围。进一步完善了园区4+1产业体系政策。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顺利通过广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申报评审,辅导远峰科技等5家企业分别获得省级服务外包重点培育企业、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成功支持举办了20xx年东莞经济年会、黑马会东莞会员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路演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三是加快人才集聚。成功举办了20xx专家东莞行暨松山湖创新驱动与人才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创新实行了一对一经纪人制度。借助上海浦东人才研究院以及专家资源进一步拓展了招才引智渠道。起草了《松山湖(生态园)鼓励创业小额贷款实施办法》。积极推进东莞市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及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华南分中心等高层次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全年引进人才创业落户项目34个,包括专家2名,市领军人才7名;协助41个项目申报市领军人才。

四、深入实施提升计划,实现经济提质增量

一是加快处置闲置土地。全年共推动雨林木风、华灿等18宗地动工开发,部分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盘活土地总面积约1002亩。完成了32宗闲置土地的听证工作。

二是加快盘活空置物业。积极对园区在建和已投入使用企业的物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积极推荐意向项目与物业业主接洽,指导成立特色产业园区。全年协助企业完成累计22.8万平方米物业招租,累计进驻企业约400家。筹建松山湖(生态园)城市会客厅,打造产业载体招商平台和综合社区服务平台。

三是促项目早日动工、竣工、投产。制定了企业保证金处置方案。出台了园区建设领域工人工资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园区建筑企业黑名单制度。推动海洋王(二期项目)等23个项目办理报建手续,促进安迪科正等16个项目顺利动工建设,促进红杉生物等11个项目提前办理竣工验收。

五、加快重大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大力推动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产业集聚。全年累计引进24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42.88亿元,促成了广东东阳光药业总部项目等3个用地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莞榕计划成功引进互贵、晋弘等6家企业注册落户松山湖。推动育成中心二期和产业化中心一期项目落成,红珊瑚药业总部等9个项目加快施工,建设联捷生物医药全分析平台等四大生物医药产业公共平台。制定了《关于大力引进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实施办法》,成功获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二是加快推进中以产业园建设。中以产业园1至9号楼工程整体进展顺利。协议引进了威泡智能投影、以色列mDC等12个高科技项目,5个项目已注册落地。成立了驻以色列联络处。搭建了以色列优质科技项目与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互动合作平台。成立了水处理研究院。落实1.5亿元财政配套资金,积极推动风险补偿池和创业投资基金的筹备工作。

三是高水平打造重点产业片区。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片区建设,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已经开始装修,正加快推动创业学院和智造坊等项目建设;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已完成注册和装修。大力打造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带,编制了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带前期调研成果,设立专属招商展厅。基本完成生产力大厦的整体外包和学术交流小报告厅的改造工作,打造全市首家文化产业创客基地莞深创梦工厂。

六、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创新生态

一是构建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制定了对接深圳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工作方案以及扶持科技服务体系项目的管理办法。推出了高企培育、孵化器建设、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松山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梳理了创新科研团队配套资助政策。

二是营造浓厚科技服务氛围。组织开展一周一约活动。协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解决注册、办公场所等落地问题以及办理各项手续。推动园区载体与深圳云谷等市外创新资源合作,成功引进了加拿大溢思德瑞集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为园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银行授信余额共计7.66亿元,促成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园区第三间科技支行。新增瑞柯、葫芦堡等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以及4家东莞市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和挂牌企业总数达18家,上市后备企业总数14家。

三是大力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引导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骨干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以及高层次人才共建孵化器。全年共有21家孵化器申报市级孵化器认定及评定,新增1家部级孵化器和6家市级孵化器,8家孵化器通过了20xx年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认定。现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孵高科技企业约500家。成功举办了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731个项目报名参赛。

四是加快高企培育申报。建立了高企申报倒逼机制和梯队式的高企申报项目库。全年新增高企申报30家,园区高企总数累计107家,并有51家企业进入广东省高企培育库。

五是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通过深创投等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拓展招商渠道。大力推动粤科风投、信中利资本等投资公司在园区设立产业基金。积极推进市科技保险试点工作,目前承保额达51.54亿元。设立了科技金融松山湖(生态园)工作站,打造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在线服务系统。

六是做好知识产权培育和管理工作。成功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出台了促进发明专利申请行动计划和奖励办法。全年专利申请总量3662件,授权专利总量2135件,分别同比增长24.98%和35.81%。有序推进松山湖(生态园)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完成了281家企业的知识产权征信评级工作。生益、国云、易事特、东阳光等4家企业进入20xx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审结果公示阶段。

七、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是完善城市配套。启动北部10项配套工程的建设,其中,篮球广场等7项工程已顺利完成。幸福花园等3个居住配套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实验中学如期建成开学,新增2所幼儿园开办招生。与第三方合作推进第二人民医院建设。新开通并优化调整多条公交线路。

二是开展智慧城市系列工程。完善东莞无限app应用,多功能公交电子支付终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并开发了公交实时查询管理后台。公安高清治安视频和交警高杆高清项目顺利验收并交付使用。积极开展全市公共服务区域免费wi-Fi建设项目以及园区免费wi-Fi全覆盖项目。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全年投入1.18亿元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完成绿化保养面积1228万平方米、环境卫生保洁533万平方米以及一批市政设施整治。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加强对松山湖水库及生态园水系的环境监测,主动协调周边镇做好水污染整治。积极推进月荷湖水生态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加快建设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目前燕岭湿地和中央岛群的大部分科普解说系统已经实施完成。

四是提升人文环境。成功引进松山湖生活学院、唐宁读享空间体验中心等项目,积极对接台湾诚品书店等项目,重点开展乐享松湖文体惠民卡项目,开展松湖LiVe系列活动50多场,举办文化惠民活动40多场,成功举办第七届漫博会,全面提升园区人文氛围。

八、狠抓园区管理工作,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控股公司资产管理。加快办公物业的招商运营,创新科技园年度签约面积14928.24㎡,清理载体面积5309.35平方米,收回长期欠款363.6余万元。调整优化了现代企业加速器二期等厂房物业的客户结构。积极寻求合作共建孵化器,与中集集团、深圳招商局集团、中科院就合作建设专业孵化器达成合作意向。探索创意生活城升级改造模式。推动台科花园等6个项目完工投入使用。

二是加强社会管理。绿荷居被评为首批七个东莞市样板社区之一。深入开展3+2+2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全年接有效违法犯罪警情574宗,同比下降5.9%,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1宗;查扣交通违法机动车849辆;办理信访案件400宗;22家企业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三是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劳资纠纷案件办结率超过95%,涉案金额约1670万元。完成32个项目竣工验收。

九、深入整改存在问题,理顺园区管理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顺利完成了68项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落实整改事项25项,对群众入学难、看病难以及园区商业配套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督办。

二是切实抓好土地审计和巡视问题整改。妥善解决了园区涉嫌违规开发房地产、部分用地项目未批先建等八方面问题。多次协助市纪委调查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及时上报阶段性整改成果,获得省委巡视组充分肯定。

三是深入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顺利完成对金多港的全面接管,落实整体退出整改标准,截至12月31日完成100个会员补偿以及球场人员遣散和补偿。大力加强闲置地管理,目前已完成园区内大部分地块清理工作,实施统一规划管理。

十、创新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一是狠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抓好党组织书记讲专题党课,赴黄江镇星光村等基层联系点开展三个一专题体验活动,建立三不问题整改清单,扎实抓好39个机关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高标准召开党员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二是创新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形成了《松山湖、生态园干部队伍情况报告》。全年选派463多名领导干部职工参加了86多期省市培训班的学习。选取办公室等6个部门先行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

三是完善管委会内部建设。积极梳理园区权责清单,现已梳理出权责清单共计十大类、3504大项。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管委会重大政策执行情况、失误率以及部门执行力进行年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和指导意见。

四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重新组建25个机关党支部。邀请园区党建师走进企业党支部调研指导党建工作。开展七一系列党建活动,联合理工学院举办3期党员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培训,在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全市首个星火党员创业基地。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全年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81场次。

计划

20xx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松山湖(生态园)全面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起步之年,更是落实超常规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为总目标、总任务,努力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人才引育、配套完善、管理提升、服务升级等工作,力争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走在前列,助推东莞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和高水平崛起。

一、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总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获批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松山湖(生态园)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双创环境打造、高企培育、孵化器建设、科技金融支撑、企业征信体系等方面建设,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全面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工作,力争实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全省走在前列。

(一)加快顶层设计。做好框架设计。按照东莞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2+9总要求,迅速开展土地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人文生态等前期调研,制定空间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根据《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东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要求,做好松山湖(生态园)园区企业信用体系顶层建设,推进企业信用报告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政府采购、财政资金使用、奖励补贴、政策性贷款以及商贸交易等经济活动中得到全面使用。根据省科技厅近期起草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框架,结合东莞和园区的实际,我们将协同市科技局等部门制定园区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在20xx年春节前后制定出台《东莞市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高水平地抓紧编制发展规划纲要。开展政策探索。抓紧落实推广中关村的14条政策和市委市政府支持园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40条政策,加快出台40条政策的实施细则。加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设计,借助中关村管委会、深港发展研究院、长城战略研究院等力量,研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叠加政策,东莞特色先行先试政策以及松山湖政策体系清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

(二)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构建创新企业梯队集群,形成结构性较好的创新企业矩阵。充分利用国家调整高企认定办法的机遇,大力实施高企培育计划,力争20xx年新增高企40家;积极引导华为、生益、东阳光等龙头骨干企业把更多创新资源投放到园区,通过引导龙头企业生产、技术、服务外包,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探索众包、众扶等四众新模式,加大力度培育和引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形成小巨人企业集群。大力扶持复安科技、锐顶科技等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加快推动大学创新城以及北大光电研究院、云计算育成中心、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等的建设,深挖新型研发机构的潜力,催生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天技术等新技术和新产业。

(三)积极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构建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全产业链创新创业载体。继续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器,加快转变孵化器盈利模式,强化孵化能力,力争20xx年新增部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5家。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松山湖控股公司、市生技公司的作用,加快组建创投母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等服务于创新创业的商业组织、金融产品,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的力度,加强政企联动,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主导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打通从技术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政产学研资介融合发展。加强与新型研发机构、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合作,实现园区内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全年力争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RD投入等科技指标取得较大幅度增长,力争专利申请达到3500件。

(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打造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开展头脑风暴活动,通过沙龙、座谈、论坛、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举办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孵化器经理人大赛、松山湖机器人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打造园区创新创业品牌。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和松湖华科、中科云智、留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以及蜂巢咖啡等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布局双创型企业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政策落实环境。加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政策的宣传推广,让企业深入了解有关政策,主动参与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分享政策红利,形成共识和合力。强化制度政策的执行和跟踪,对已落实政策,建立工作台账,对尚未落实的,明确时间表。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布局是明确的,就是要以松山湖、生态园为核心,拓展布局周边9个镇,实现1+2+9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拓展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加快规划建设创新中轴线。设立创新中轴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创新中轴线开发建设。在创新中轴线开展ppp模式试点,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配套设施、科技创新载体等建设。提请市直有关部门对创新中轴线予以优先配置资源,优先研究创新中轴线决策,优先协调创新中轴线事项,优先保障创新中轴线要素,全力支持创新中轴线建设发展。加强与中轴线沿线镇的合作,制定利益分成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共享发展。

(二)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与过境高速公路的衔接,新建连接通道,构造松朗南部地区与深圳等地的快捷交通连接。改造虎岗高速大岭山出入口,增加收费车道,提高通行能力;增加华为小镇莞长路匝道直接连接高速出入口,方便华为小镇快速接入高速路网,与深圳等地快捷连通。加快规划建设连接市区以及环园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争取推动深莞快轨建设,请求省政府将深莞快速轨道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快实现深莞穗三市中心城区快速联系。主动协调省有关部门,争取中虎龙城际线路在松山湖南站与市域轨道3号线站交汇,并在东部设置站点,打通园区与珠三角的连接。

(三)积极打造主题园区。完善产业规划,编制4+1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主题园区的划分和空间布局研究。围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水处理、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加快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基地、航空航天科技城等特色主题园区建设,打造园区的产业亮点。

三、狠抓企业引进和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体系

围绕园区4+1产业体系,要以招引研发型企业为主线,进一步创新招商手段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经济实力提升计划,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园区主导产业体系。

(一)创新招商手段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出台科技楼宇分割转让实施细则、产业用地管理办法、产业用房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完善项目审议机制。拓展招商渠道,成立专业招商团队,利用台湾电电公会、国际青年商会台湾总会等中介机构开展招商。充分发挥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平台的作用,主动接触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力争在招引重大项目方面取得突破。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围绕4+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力,在做大做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生物技术、机器人、新能源等产业。推动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积极招引深圳等地的创新资源,重点引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园区超千亿元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积极申报海峡两岸生物科技与产业合作示范区,大力实施莞榕计划,大力引进生物技术、医疗器械企业。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和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为主体,加快机器人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整合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争取在纯电动汽车整车、三电关键部件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引进实现突破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对接港澳资源,开展港澳青年创业计划和基地建设,推动创意公园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发展,吸引更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进驻、打造3-5个电子商务成熟电商园区,建成全市乃至珠三角重要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推动出台市一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

(三)深入实施经济提升计划。今年是经济实力提升计划实行的第二个年头,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的促动工、促达产以及盘活物业等工作,确保取得新突破,为明年的总结盘点打下良好基础。要大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尽早竣工投产,产生效益,增强园区发展动能,全年力争促进康音电子等8个项目复工、4个项目竣工验收。要全力推进二次招商,通过完善载体信息上报系统、建成城市会客厅、招商和服务团队下沉一线等措施,加快盘活空置物业,全年力争盘活物业面积不少于25万平方米。要依法依规强力推进处理闲置土地,按照先限期开发、后引导退地、再无偿收地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闲置项目处理工作,全年力争盘活闲置土地项目24个。要强化促企业达产达效工作,逐一约谈企业,明确投资强度、产值、税收贡献等指标,探索建立税收达标企业奖励机制,努力提升企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要完善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保障经济实力提升计划有序、有效实施。

(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华为终端、东华学校、云计算育成中心、大学创新城等20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确保落实东阳光总部、光启源头创新区、玖龙纸业等6个新增项目开工,全年力争完成投资总额60亿元。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手册制度,切实落实周报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园区的发展力量

人才是园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关键。要以提振干部创业精神、激发人才创业活力为目标,进一步实现干部人才体制机制新突破,夯实园区创新驱动发展力量,推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抓领导表率,分管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一级带一级,提升干部队伍作战能力。要抓制度建设,探索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以高薪聘请的形式,引进有经验、有能力的精英人才,充实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工作,发挥鲶鱼效应。要抓绩效考核,完善先行先试部门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加快在园区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激励干部队伍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实效。要抓自身建设,强化培训学习,邀请知名学者举办创新驱动发展、执行力再造等专题培训班,学习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严做实各项工作。要抓典型榜样,要定期评选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树立典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二)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库,通过科技手段,与东莞市人才发展研究院合作打造招才引智大数据库。以建立东莞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工信部华南人才培训中心为抓手,打造人才聚集交流的载体。举行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扶持松山湖创新创业促进会,联合海内外知名协会等机构,举办2期东莞行,办好留创活动、海外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等活动。建立人才绿色通道,以新的特色人才为基础,完善人才招引政策,出台《东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加强对创新创业特色人才招引。落实优才卡制度,帮助高层次人才在享受国家、省、市优惠扶持奖励政策同时,叠加园区补贴和优惠。加大人才资源开发,为园区企业和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牵线搭桥,建立起订单式人才培养招聘桥梁,组织企业前往高校比较集中的武汉、西安等地区招揽人才,依托松山湖青创基地打造两岸新一代创业者聚集群落和创业摇篮,通过美、英、德海外人才工作站延揽高层次人才。力争20xx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其中引进人才6名,引进由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40家以上。

五、优化城市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城市功能不完善是制约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恶补这一课,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科学规划空间发展布局,抓紧推进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一)完善重点片区城市功能。要重点完善松山湖北部、中部、东部、南部以及生态园片区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要升级改造创意生活城,完成北部现代服务产业带公共配套设施项目首期工程,建设邻里中心。提升和优化中部核心商业区的配套品质。结合现有的代管饭堂资源,利用集中派餐优势,打造松湖中央厨房,完善园区配套。加快台科花园商业配套的招商,力争引进嘉荣超市、全家便利店等项目,解决生活配套不足的问题。借助华为终端、中集集团建成入驻的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人才房以及各类生活设施,启动两岸生物基地公租房建设,将南部片区打造成符合新时期要求的高品位、高品质国际社区。提前谋划生态园产业布局,初步完善生态园主要片区基础生活商业配套建设。

(二)优化园区综合配套。完善教育配套,20xx年完成中心小学分校、东华中学生态园分校、幸福花园幼儿园的建设,确保秋季顺利开学,加快推进实验小学扩建和松山湖国际学校的建设,启动新小学的筹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第二人民医院和东华医疗项目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倡导家庭医生式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设医疗机构,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扩大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园区各项公共服务配套。优化调整园区公交线路,完善北部片区及南部片区公交线网,协调加快南部公交枢纽站配套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园区与市区、两园公交线路规划建设,畅通交通连接。

(三)加快建设智慧园区。推进免费wiFi建设,结合智慧东莞公共wiFi全覆盖试点要求,尽快完成智慧东莞公司的组建并投入运作,启动园区公共区域的免费wiFi建设工作,年底前实现园区免费wiFi全覆盖。逐步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对接智慧东莞建设在云空间平台的应用与推广,并积极思考云空间的运营模式。

(四)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全力以赴办好20xx年科技马拉松,充分展现园区的魅力和实力。办好第八届漫博会。进一步完善园区的文体设施,完善松湖造梦空间,提升松湖Live系列活动品牌,支持唐宁书店发展,着力引进诚品书店,打造具有园区特色的文化精品项目。

六、加强城市管理,切实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借助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契机,立足园区实际,创新管理方式手段,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知名度,服务好园区总体发展需要。

(一)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探索城市管理新思路,以北部为试点,用两年时间建立以城市网格单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模式,以社区为基础,整合辖区内负有城市管理职责的社管、城管、公安、规划等各部门监管力量及其相应的管理资源,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城管建设,以现代手段强化城市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开展成熟社区创建工作,打造中心区精英联盟社区、北部邻里互助社区、南部国际交流社区、西部产学研联盟社区,搭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拓旅游业新渠道,加大科技游的资源整合与推广。

(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加强治安管理,强化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加大对建筑工地等领域不稳定因素排查,稳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大力实施科技强警,完善园区高清治安视频、治安卡口建设。加大对与周边镇交界部位防控,提升路面巡逻防控、便衣伏击密度,充分发挥视频天网的作用,严厉打击及压缩两抢违法犯罪。加强水域安全巡查,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园区。加强对餐饮、食品流通、药械等方面的监管,保障园区的安全。

(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水十条》为抓手,加快推进松木山水库截污工程建设和污染源治理,确保松木山水库周边截污管网全面建成、污水全面截流。实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污染物排放总量审核制度,切实加强污染物源头控制,严把项目入园环保审批关。推进生态园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一期工程,开展松山湖、生态园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构建园区生态监测体系,推动燕岭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松山湖、月荷湖和生态园水系水质监测,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启动5a景区的创建工作。完成马拉松景观提升工作,继续提升园区的园林景观和绿化养护,强化园区的生态优势。

七、提升经营能力,发挥园区国有控股公司作用

国有控股公司是园区发展的另一只手,要充分发挥另一只手的作用,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地产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为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做出努力和贡献。

(一)理顺公司运作。推进两园控股公司统筹发展,迅速整合和调配各种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高管团队,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顺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决策、项目运营、评估考核等机制。理顺市生技公司管理机制,尽快发挥市生技公司对园区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公司未来5年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结合园区的产业定位,将公司发展与园区发展紧密结合,有效发挥公司资源撬动作用,加速园区产业要素的聚集和资本累积效应。

(二)创新发展思路。控股公司要明确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从全能公司向专业公司转变,从资产性公司向资本型公司转变,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和业务,通过市场化的手,突出发展公司核心主业,服务园区发展。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对接镇街载体资源、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挖掘有潜力有意愿的资源开展各项合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孵化器,年内建成不少于3个孵化器。生技公司要建设生物技术检测等公共平台,服务园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做大做强业务。控股公司要组建创投母基金及3到5支专业子基金,实现对不同产业、不同阶段企业的扶持全覆盖。正式运作科技担保公司,向省金融办申领融资担保机构牌照,至少完成3家分行以上银行的合作授信,储蓄业务1亿元以上,发放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加强闲置物业投资和运营,提高物业资产收益。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公租房运营管理能力,做大做强公司各类业务。生技公司要进一步加快招引生技企业的力度,争取取得突破。

八、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提升执行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园区实施驱动创新发展,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转变工作作风、优化行政服务,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升执行力。

(一)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政府服务,优化服务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对科技、金融、产业等领域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建立一个窗口受理、内部协调办理的新政府服务模式,简化企业的办事程序,提高企业服务效率。建立重点企业绿色服务通道。围绕缩短审批流程,打破常规,重新梳理权责清单,实现行政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助推园区产业快速发展。

(二)打造更廉洁规范的政务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落实重大决策相关程序规定,推动公众参与决策常态化。主动压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营造干净做事的环境。加强对管委会决策执行情况的的监督检查,确保管委会决策落实到位。主动接受市直相关部门的授权,加强业务培训和监管,确保担负起责任,经得起审核。

(三)加强督促检查。创新督查督办方式,确保管委会各项部署落实到位。全面推行引进第三方评价体系,提升专业机构测评科学性和全面性,强化民意测评,加强对管委会重大决策和部门业务水平的考核和评价,全面检测管委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部门的执行力,倒逼执行力的提升。

2016年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二

岁末临近,新春将至,不知不觉xx年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对于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免不了会在年终岁未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过去的近一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也是我加入公司从陌生到熟悉的一年。这一年中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我不断地学习、成长着。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总经理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协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要求,较好地发挥了行政部服务基层、以文辅政的工作职能,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一、1x年的工作回顾。

1.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行政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个相对熟悉的工作领域。作为行政部的主管,我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行政部正是一个公司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方的枢纽,是推动各项工作朝既定目标前进的中心。细数行政的工作,可说是千头万绪,有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文件批转、会议及活动安排等等。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我努力强化自我工作意识,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静处理各项事务,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行政工作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重点,充分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学习,在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去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行政统筹工作的关键事物控制和内部管理。行政事务性工作的内部分工、前台文员的管理、办公室保洁、资料的分配整理等工作以及物流和售后、维修等的监管。

2)切实抓好公司的福利、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按照预算审批制度,组织落实公司办公设施、办公用品、劳保福利等商品的采购、调配和实物管理工作;联系办公设备的维修保养合作单位;与饮用水公司洽谈优惠条件及赠品;对比办公用品等的采购渠道,寻找高性价比供应商。

3)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以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开展每项工作,认真地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

4)做好协调工作。行政作为后勤服务和办公协调的核心部门,在理顺各部门关系,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上传下达等方面具有枢纽作用。过去的这一年,行政部以沟通协调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在做好办文、办会工作的同时,更注重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

5)认真做好公司的文字工作。草拟综合性文件和报告等文字工作,负责办公会议的记录、整理和会议概要及重点的提炼,并负责对会议有关决议的实施;认真做好公司有关文件的收发、分递和督办工作;及时传达贯彻公司有关会议、文件、批示的精神;公司的重要文件资料、批文等整理归档,做好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6)制度建设。配合总经理在原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包括行政人事类、财务类、售后类、业务类等等,以及根据企业现状,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7)落实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组织落实公司的劳动、人事和员工的考勤控制监督工作,根据人事相关规定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依法到劳动管理部门办好录用、缴纳社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各项手续。体现公司的规范性,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8)做好公司主管会议及其他各部门会议的组织和后勤服务工作。落实各类会议的会前准备、会议资料搜集等以及会后的会议记录、整理及重点提炼汇总等工作。

2.凭借个人经验,传授方法,协助销售部逐步建立、健全客户档案,并强化管理。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作为行政部的主管,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决定办公室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发挥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方作用的关键,对推动各项工作起着决定性因素。随着时展和新形势的需要,我越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而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公司的要求及想要达到的工作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在持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总经理及其他部门主管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总体感觉自己近一年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并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并且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积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任职以来,深切的体会到:地位来自成绩、创新提高效率、学习提升效能、比较缩小差距。回顾行政部过去的工作,虽在工作开展上有一定的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公司是我身处的一个全新的环境,其原有的制度包括同事们的做事方式方法,对我而言都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许多工作我都是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有时对一些日常事务的缺失瑕疵熟视无睹,不够细心,

不够敏感,有些工作的协调不是十分到位,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问题应该更周到详尽。3)自己的管理水平离公司的高效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部门人员的管理不够细致具体。以后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多注重对下属的培养和管理上的进一步加强。

三、20xx年的工作计划。

1.充满希望的xx年到来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不断学习,认真提高工作水平,为公司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到:

1)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常识。加强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加强对周围环境和同行业的了解、学习。要对公司的统筹规划、当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2)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加强沟通,了解各人的工作进度和问题反馈给总经理,以便公司各主管及总经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交付工作,真正做好领导的助手。

3)注重部门工作作风建设,加强管理,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

4)在工作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化后勤人员素质,提高办事的实效性,不断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赋予办公室工作新内涵,持续改进行政部对其他部门的支持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工作主要实现两大转变:一是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办公室的工作突发性、偶然性、被动性强。因而,对待各项工作,要未雨绸缪,以工作的超前性、预见性增加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实现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超前服务转变。办公室的服务必须注意服务的全面性和主动性,不能只为领导决策提供简单的对与答的单项服务,而应该在领导决策前动议、参谋,在决策中关注、关心、调查,在决策后总结、推介,从而提供超前、全过程的主动服务。

5)全面提高执行力度,狠抓决策落实。保证公司各项决策全面、有效地落实。

6)遵守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利益,积极为公司创造更高价值。

2.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做好招聘及录用等各项相关工作,保证企业人员因素的稳定性。长期的经营实践告诉我们,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六大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和文化资源。在这些资源中,最关键、最宝贵的是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世界上只要有了高素质的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也是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2)明确岗位职责,严明劳动纪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办法。从劳动纪律、岗位履职、沟通协调四个方面进行细化,提高操作性,为人力资源的评价和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

3)加强组织人员结构优化创新,为推进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组织结构设置进一步科学化,人员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合理调整设置机构,力求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综合考虑人员素质、工作性质、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等因素,科学实施管理流程优化,畅通横向纵向工作渠道,设计管理幅度和跨度,确保组织有效运作,合理调整现有机构,逐步优化管理层级,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加强定员定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薪酬制度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以劳动力市场为参照,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工作绩效为导向,以企业效益为前提的薪酬制度和体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在薪酬制度设计中,以职位为基础,以清晰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科学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规范的职位体系为前提,紧密结合绩效考核管理开展工作,并通过绩效考核向员工传递组织压力以激活整个组织的活力,进一步健全员工薪酬增长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激励约束机制。

5)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动力。引进人力竞争,形成内部良好的竞争氛围;建立完善人员进入和退出机制。努力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引导员工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高度重视人才规划工作。重视优先从内部选拔人才,避免从源头流失,同时做好骨干人才的引进储备工作。

6)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创建学习型、知识型企业。作为行政主管,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加大全员培训力度,紧贴工作和岗位需求。认真落实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做好培训的设计和实施。将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和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重点加强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传递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知识的培训。做到统一规划、组织实施。所以,今年行政的一个工作重点将放在内训的系统化开展。

3.强化协调能力。

协调,是行政协助领导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在现行的机构设置中,一项工作多家负责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职责交错、利益相兼的问题,往往是导致部门之间意见分歧和相互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做好协调工作意义重大。行政在协调工作中,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后在全局利益上达到协调统一。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6

一、德

能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科技方针、政策,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府组织的集中学习和政治活动,年内重点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了党在农村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与科技有关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在区委组织开展的“创新大讨论”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坚决贯彻区委“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结合科委工作实际,提出了以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县为目标,全面实施“一三四六”工程的新思路,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好评。近期重点学习了市、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学习了《新》,并紧密围绕科委工作实际,学以治用,在思考制定明年全区科技工作思路时,自觉而主动地去领会和贯彻“十六大”精神。

特别是在今年8月底以后,在这次公开招聘中的田先钰同志担任区科委主任后,自己做到了坚决拥护支持区委的重大决策,主动地向田先钰同志交接工作、介绍情况、配合工作,并自觉地帮助他尽快熟悉管理业务、系统人员和科技政策、法规等,在整个科技系统内主动介绍、宣传他本人的过去的业绩以及在这次公开招聘中表现出的学识、能力、水平和开拓创新精神,动员和号召大家支持他的工作,提高他在科技系统的威望和影响力,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和年轻处级干部应有的道德品质、素质和情操,可以讲,在这几个月的过度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能

通过全面锻炼和实践,基本具备了本职位所要求的文化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特别是组织协调能力和用人、决策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特别是在科委全面工作的8个多月里,能根据区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总体要求,把去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挂职学习的收获与体会和自己多年来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了带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并采取了多项创新性的管理措施。如:大胆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以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县为目标,全面实施“一三四六”工程的总体思路,并向市科工委、市科委和区委、区政府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即:“一个中心”,在区县层面上,要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中心,贴紧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技管理工作,“三个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区域科技创新,充分盘活、整合,利用驻区及区内外的科技资源,借科研院所改制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之机,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开办民营科技企业等多种方式,使其科技资源为我们东丽区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服务,二是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全区技术贸易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为全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并筹建我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企业的发展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科技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区科委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镇街乡科委组织机构和业务委局的科教科,充分发挥其中观管理的作用,形成从区到乡镇、村户、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四项服务”一为领导服务,通过组织实施软科学项目,为区领导和部门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为科技人员服务,为他们的科技创新提供科研条件,三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为企业家创业提供科技政策咨询和管理服务,四为人民群众服务,通过科技培训和科普工作,提高全区群众的科技素养。“六个专项计划”即良种化专项、农业产业化专项、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软科学和信息化专项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旨在整合,盘活全区科技资源,形成集成优势,加速全区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近一年的实施证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勤

今年对本职工作做到了严肃认真负责,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专一行。在主持科委全面工作期间,主要抓了对全委机关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教育,在当选科委支部书记后,加强了科委的党务工作,坚持周五的政治学习,积极响应区委的号召,主持制定了区科委的创新大讨论方案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活动方案,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通过学习实践,自己牢固树立起为基层服务的观念,抽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到乡镇、村队、民营科技企业和项目承担单位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分门别类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通过抓一批科技典型,总结他们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工作经验,用以指导全区的科技管理工作,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证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自己主观上的自觉努力和勤奋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同时,也为进一步开拓创新,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科委创新性思路和五项创新性措施,特别是做好前瞻性工作提供了依据。另外,自己为学习、钻研科技管理业务,吃透政策精神,还积极参加了科技部、市科委组织的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及中介服务体系研讨会,技术性贸易措施培训班等,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与科技部和市科委领导接触,联系和汇报,沟通情况,做好“跑部跑委”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绩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7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是政府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型科技体制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科技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开拓科技计划工作新局面,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改进和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水平,把我省的科技计划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加强对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改革的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科技工作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实施科技攻关、星火、火炬、科技成果推广、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科技计划的出台,无论是在科技计划体系结构、经费来源,还是在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了科技工作适应经济发展,内容不断充实拓展、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加强的新要求。加强计划管理的宏观调控,逐步减少指令性,增加指导性和政策性,并实行分类管理,形成了计划管理的新格局。各类科技计划相应确定了各自的主攻方向和宏观目标,并努力推动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与各类科技计划相配套的科技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为科技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费保证。但从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够;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科技计划管理,战略目标、宏观调控方式、计划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问题研究不够;科技规划、计划与资源配置之间衔接不够;计划内部各项目之间总体协调不够;各类计划和项目立项的评估分析和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监督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都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科技工作必须努力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也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各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从科技系统内部的小循环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从主要是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向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途径;从简单的项目管理、分钱分物转到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全省的科技综合实力上来。科技项目的立项要以市场为导向,符合产业政策,强调由企业提出,或有企业的参与和承用。

总书记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广东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包括利用新技术来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水平"。并特别强调"在这方面广东也是有条件走在全国前列的,也应多创造一些新鲜经验"。今年在广东视察时又进一步指示,广东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李长春书记也指示我们,要"为全国作出我们的新贡献"。

我省科技工作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坚决贯彻落实。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理顺科技计划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计划管理水平。

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面向、依靠"的基本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完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的合理布局和纵深配置;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有利于科技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的管理体系;使科技计划从科技系统小循环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

(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改革科技计划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与经济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现代科技计划体系与管理体制。

1.促进科技计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紧密结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有较大显示度的贡献;

2.促进科技计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互适应,充分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控手段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政府目标、政策导向,支持科技体制改革,使科技第一生产力有大的解放和新的发展;

3.促进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的不断提高,通过科技计划的实施,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增强我省的科技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

4.促进科技计划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为实现以上改革目标,科技计划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

1.认真总结经验,做好总体设计,分步组织实施,稳步推进;

2.纵横结合,加强科技计划的综合管理,明确计划的定位与充实计划的内涵相结合;

3.规划、计划的有效管理与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协调;

4.计划改革与机构改革、职能转换相结合。

三、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增强三个意识

1、贡献意识。科技计划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增强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显示度。各类科技计划在计划立项、编制和项目实施等各环节都要强调该计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产业和领域、哪个阶段、有怎样的贡献。不能就计划论计划、就项目论项目、就水平论水平。

2、市场意识。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体现主要按市场需求选择项目、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项目的选择要强调有企业参与或承用、有市场前景,有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重大科技项目的选择要面向市场,采取招标、投标的办法。

资源的配置要按市场机制运作,要改革简单分钱分物的模式。在项目提出和计划编制过程中,各类计划可先提出项目,根据比较、分析、论证,竞争择优,再确定项目,落实计划的经费安排。

3、全局意识。要认真研究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重大计划的精神,强调科技计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重大计划的衔接,树立全局意识、参与意识和超前意识。强调计划的立项、编制和项目实施在哪些方面、哪些环节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如何配合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二)突出三个重点

1、优化计划体系

按照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基础性研究的部署,科技计划要从横向上做好定位,从纵向上做好规划和"全程"安排。

1)从横向上做好定位:

基础性研究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要以中长期目标为重点。基础性研究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导向,面向应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保障科技创新和构建科研支撑体系。

科技攻关计划和工程中心组建计划,要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工程和关键技术为目标。

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计划,应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实现规模效益为战略目标。

2)从纵向上做好衔接和"全程"安排:

各类科技计划定位之后,计划之间的衔接,主要通过项目的衔接和转移来实现。科技计划要加强综合管理,按产业或领域,从纵向上做好规划与指导。在编制各类计划的同时,要根据各时期科技工作的重点,按农业、工业、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社会发展来进行系统的安排。基础研究、研究开发、产业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做好配套。

3)从整体上加强科技计划的集成:

科技计划要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加强集成。在抓好全省科技工作总体部署,全面促进全社会科技进步的同时,改革科技计划、科技资源管理体制,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出的重大问题,优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通过"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引导、工程示范,切实解决一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攻克一批对于我省经济社会科技中长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课题,增加科技储备;加强一批科技创新基础建设,为持续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和必要保障,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不断探索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形成我省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创新整体形象。

2、优化资金配置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的要求,以及各类资金的使用原则,有效合理地安排使用各类资金。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应用性的基础研究;科技三项费用重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支持农村和农业科技工作;科学事业费主要用于科研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引导科研机构增强活力转换机制,促进科研机构的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下游的工作。重点支持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和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现代化。

资金配置要与工作任务、计划职能相衔接,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改革简单分钱、分物的模式。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有合理投向。同类型计划与经费相对综合与集中。切实加强对计划管理中资金筹措、分配、安排、使用、核算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在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积极争取全社会对科技的支持;做好专项资金的保值、增值工作。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研究以资本为纽带,人力的资本化、知识的资本化。加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宏观调控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能力。

3、优化管理机制

科技计划的管理要从总体上实现三个转变:

1)管理方式的转变: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过程管理为主转变到以宏观管理、间接管理、目标管理为主;

2)管理组织形式的转变:从重视单项工作向多方面工作综合集成的方向转变,注重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的集成;

3)管理手段的转变:工作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转变。

加强科技计划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立科技决策咨询和科技计划评估、监督体系以及专家系统,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

对于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分类指导:

1)对围绕政府目标的项目,特别是对于重大科技项目,推行科技计划项目的投标、招标制度,竞争择优,使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有合理投向。

2)对于中、上游的研究开发项目,要试行课题制,进行全成本核算。

3)对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技术开发为主的项目,要实行科技评估评审制,客观、科学、独立地对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机构等进行评估和评审,要提高决策透明度,对于科技评审的组织、内容、过程等有明确的办法并认真实行。

科技计划的科学化管理要贯穿于科技计划管理的全过程。要加快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金科网络中心和社会的有关力量,建立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体系。从项目的申报、招标、评估、评审,到计划的编制、跟踪管理、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要逐步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管理。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要成为科技管理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点。

加强对承担评估、评审等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中介机构评估筛选制度。

加强科技计划的统计工作,建立省级科技计划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各项科技计划管理的指标体系、统计调查制度和实施办法。及时收集科技计划执行中的信息数据,定期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科技发展的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抓好三个环节

1、计划编制环节

计划编制环节主要包括几个阶段:提出任务项目申报项目初审计划协调计划审定计划综合计划编制。要注重计划编制环节的流程管理。

计划的编制要加强集成、协调配合。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

1)项目选择:要从经济科技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提出任务、指南,接受申请并筛选项目、进行初审。包括:

提出任务:在对有关科技经济发展进行预测、研究分析总目标和对前期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科技计划编制工作总体设想,形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向社会。

项目申报:对于围绕政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项目,可采取招标、投标的办法,招标通知,接受投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逐步采取网上申报及网络化管理。

在项目申报阶段,要对申报项目单位进行审查,强调要有专利、有能力、有成果。加强调查研究,对项目、专利、成果检索,认真核对申报项目内容的真实性。

项目初审:引入并建立规范的评估、评审、评标制度。科技项目的选择要以市场为导向,符合产业政策,强调由企业提出,或有企业的参与或承用。要研究分析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强调项目的贡献率和显示度。重点项目还应充分体现对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以及对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带动作用。

强化重点科技项目的前期研究。重点科技项目的确定,均应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必须提供包括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效益和市场分析、投资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议等,使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落到实处。

2)协调评议:主要按领域研究各计划和项目之间上、中、下游的衔接,实现横纵向的转换。综合计划处牵头与有关处室协调项目安排,汇总分析计划项目各领域和上下游所占比重、对行业的贡献及显示度。

3)计划审定: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议是科技项目立项的最终决策形式。主要审定各计划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及重大项目的安排。从原来的按计划研究的形式改为按农业、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社会发展等领域或产业的形式进行。

4)计划编制:各职能处室要按照厅厅长办公会议的决定意见,对所负责的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安排进行整理、完善。由各职能处室与综合计划处、条件财务处会签后报厅领导审定签发。条件财务处送省财政厅会签。

厅综合计划处与厅办公室将"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相关材料整理,向全社会通报。

为保证科技计划的有效实施,在计划安排上要注重一条龙:如,对同一项目,可以从研究、开发、推广、产业化、市场一条龙部署,由各类计划安排。在计划衔接上要注重上中下游衔接:如对同一科技项目,可以从攻关、火炬、产业化等不同计划进行先后交接安排支持,各计划之间注意衔接、配合。在资金配置上注重多渠道支持:拨款、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各类计划一起支持。

2、跟踪管理环节

计划编制完毕之后,进入跟踪管理环节:通知下达签定合同经费下达计划执行中期评估结题验收。

跟踪管理要强调目标管理。建立科技计划管理(处室)联系会议制度,加强计划项目进展情况统计;形成知识产权情况汇总、分析;项目经费监督使用。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及全社会通报各类科技计划执行情况。抓好两个层次、两个方面。

两个层次是:第一是重点项目的跟踪,实行定期通报制。各类计划都应确立一批涉及面广、影响大、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这类项目不但要任务落实、经费落实,而且要管理到位、服务到位,特别是要抓好经常性的信息跟踪,及时解决问题。各有关处室定期联合召开一次重点项目通报会,通报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汇总后报厅领导。第二是所有计划项目的跟踪,实行年度报告制。要调动各部门,特别是各市科委的积极性,同时要与科技计划年度统计结合起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计划总的执行情况,跟踪管理应是科技计划评估和资金配置以及计划滚动安排的重要依据。

两个方面是:第一是"计划内"的跟踪,了解和掌握各类计划支撑体系如机构、人员、经费、相关科技与经济信息等。第二是"计划外"的跟踪,要加强对计划执行相关环境的了解和研究,特别是要注重了解国内外相关情况。

3、效益评估环节

效益评估的重点:专利、成果、效益、奖励。

以提高获取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增强经济竞争力为导向,加强对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的管理,加大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为保障国家利益,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根据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制定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具体办法另行规定),以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创新目标;创新发展;创新技术;创新管理

多年来,各地建筑企业在创新发展、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方面彰显了企业创新工作的突破和成效。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需要认真编制好建筑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全面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对建筑企业“十二五”期间的创新工作进行探讨.

1创新目标建筑

企业创新目标要立足于企业长远谋略与持续发展的原则,着力做实、做强、做大企业,通过企业创新做实、做强企业,在此基础上做大企业,稳步发展.

2创新举措

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与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主动贴近市场,深化创新理念,拓宽创新视野,坚持创新实践,追求创新实效.

2.1创新发展企业创新发展要用哲学的观点,历史地、辩证地全面看待和定位好企业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正确把握好企业发展方向,立志高远,践行务实.

2.1.1更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定位第一,正确处理好“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的发展问题。良性的发展结果需要过程的操控与把握才能予以确保,自始不渝,不可忽视.

第二,正确处理好“关注规模,忽视管理”的发展问题。任何规模必须在管理和控制的受控状态下才能呈良性循环,既可杜绝企业发展中的盲目性,又可规避企业发展中有可能产生的失控恶果.

第三,正确处理好“关注做大,忽视做强”的发展问题。做大是企业外延规模扩大,做强是企业内涵素质提高.

内涵素质决定着外延规模的边界和效果,只有在做强的基础上才能稳妥地做大。为避免大而弱的境况产生,需协同匹配,以强生大,以大促强,良性互动.

2.1.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经济转型发展上要勇于突破,改变以建筑安装为主的单一房建模式,敢于涉足国家重点投资的机场、铁路、公路、轻轨、电力、通信、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和大型体育场馆、大型会展中心、大型公共设施、大跨度工业厂房、大规模深基础及高支模等高难度重点工程,设备安装、管道工程、钢结构、建筑幕墙、建筑装璜等高附加值工程,节能、环保、低碳、智能化等新兴产业,跳出建筑做建筑,跳出建筑做建设,将主业产业链拉长拓宽.

2.1.3实施资本运作,发展多元经济积极实施资本运作,加大投融资力度,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新兴产业合作等领域探索资本经营型发展途径,通过独资、合资、参股、强强联合等投融资形式投入运营;挖掘企业潜能在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工程监理、检验检测、建材、设备、租赁、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相关制造业等多领域拓展各项业务,力求在多元发展上形成规模效益.

2.1.4加大市场覆盖,由量变到质变经营开拓务必扩大市场覆盖面,建筑主业足迹遍布本市、本省,面向全国,走向海外。海外工程承包形式要从劳务型、双包型逐步向总承包模式转型,力争国产建材、国产设备使用价值最大化,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国门,做大促强。创新发展中,力求由发展规模的扩张转向发展质量的提高,探索epC(设计-采购-施工)、DB(设计-施工)、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的经营模式和总承包方式,变垫资为投资,变产品为商品,创造条件由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方向转换,做实、做强、做大建筑主业,增加企业综合效益,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2.2创新技术沿着创新发展的企业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企业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自主创新,上水平、扩规模,从内部合作创新到外部联合创新,积极探索企业外部创新.

2.2.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落实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公司总部、子公司、分公司及附属厂、处、站等各级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参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建立组织保障机制;要将企业自主创新制度化,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和运用,推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科研机构、技术部门等研发和推广运用科技成果,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培训开发,对技术和知识不断更新等投资需求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在留住企业创新人才的同时,适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加盟,提升创新实力,建立人才保障机制;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适当提高技术人才的薪资报酬,制定技术创新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责、权、利,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2.2.2推进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企业原始创新要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要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和先进的技术,不断地开发出企业专有技术,获得更多的工法、更多的发明权和专利权,编制出更多的行业标准;企业集成创新要把各方面的创牌创新、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引进吸收再创新要把世界各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引进来,结合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吸收、消化、实现再创造,有效推进建筑的新型工业化.

2.2.3争做技术创新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等形式中寻求自主创新的突破点,将自主创新与节能减排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节能和减排技术的创新;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发明创造,在时间与资源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和帮助,不断提高自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2.2.4开展企业外部创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外部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提高创新绩效,实现创新目标.

第一,采用产业联盟模式(自主创新联盟、战略联盟),通过企业之间乃至与竞争对手的合作,使企业资源有效互补。合作开发实现联合创新,提升创新空间,挖掘各自创新潜能,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打造整体品牌,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

第二,采用“联系与开发”外部创新模式,允许企业外部的创新主体参与创新过程,采取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实施技术创新。提出问题按照“顾客需求(将客户、业主需求作为创新内容)—技术问题(将客户、业主需求归纳后清晰地表述为技术问题)—技术概要(创新人员以专业的技术语言将技术问题精确地表述为技术概要,供技术检索之用)”;解决问题按照“搜索(创新人员将技术概要分检成技术细节后依托网络平台搜索相关技术并进行描述)—测试(对相关技术描述进行技术性测试和市场测试并作出综合评估)—开发(将通过评审的技术进入开发阶段,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和方法开发创效共赢)”.

第三,实施合作创新战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各自优势互补,形成技术创新合力,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和发展动力,共同创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效益.

2.3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是创新发展和创新技术价值实现的过程与保障,管理的创新要与发展的创新相配套,要与技术的创新相适应。面对企业创新发展和创新技术的突破与锐变,管理上要不断深化与创新,持续打造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3.1企业组织结构创新为适应多元发展的需要,企业纵向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要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项目上,减少管理层次和裁减冗员,提高管理实效;企业横向组织结构逐步实施综合化管理,改变部门工作重复设置的格局,简化专业分工,突出团队合作和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与作用;企业管理体制探索分权化

管理模式,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调动起各级、各方面的智能和各司其职的敬业激情;企业运行机制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将分工协作变为买卖关系、有偿服务和契约关系,企业内各经济体均在内部市场竞价交易、自选调节、自行运转、相互制约,员工行为由被动执行转向创新与创造.

2.3.2企业运行过程管控创新创新解决企业的价值创造,控制解决企业的效率提升和风险规避,如何将二者有机统一,需要对企业实施全过程运行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要对公司治理与内部管控,决策执行、战略规划与预算管控,营销业务管控,投融资及产权业务管控,生产活动管控,收、支及利润分配业务管控,相关资产管控,相关债务管控,信息与财务报告管控,人力资源与绩效考核管控,印签、档案、合同、法律事务管控,企业形象与应急事项管控,监察与审计监督管控等各方面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上进行再造,严格管理和控制,努力促使企业过程管控的创新力与控制力的动态效率高度统一,企业既能取得市场竞争的最大化优势,又能获得成本最小化、风险最小化的良性结果.

2.3.3企业管理手段创新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运用,要将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到投融资、经营、计划、进度、质量、技术、安全、资产、设备、物资、成本、项目、现场、资料、办公自动化、档案、人事、劳资、绩效、招聘、培训、应用报表等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的工作中,确保系统与模块上线运行正常;加速推进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资产经营、审计监督进入管理信息化系统上线运行,有效管理与控制.

2.3.4继续深化企业原有管理创新工作第一,深化管理理念创新,从单纯追求政绩观念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从单一生产意识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对社会发展、环境的责任和对用户的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的创新.

第二,深化管理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重服务、保质量、负责任的社会意识和从业水平;推动企业子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促进资本运行质态的提高;完善项目评估体系,抓好企业决策程序规范和市场风险防范;完善综合项目部建设,打造主业竞争实力;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考核,健全企业投资回报体系;完善人力资源用人分配机制,增强企业经营开拓和深层管理的活力.

第三,深化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股东、董事、经营者、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形象策划,企业团队意识,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员工手册和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行为操守奖惩条例以及个人发展机会与空间等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使每个人懂得:个人的言行代表着企业形象,个人的行为操守必须符合企业文化要求.新晨

3创新部署

3.1创新工作计划企业创新工作要结合解决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和“十二五”未来发展的谋略,实事求是地提出创新战略、创新课题和创新规划.

3.2创新工作互动企业创新实践要务实重效,增进企业内外互动沟通,相互促进和借鉴提高.

3.3创新工作循环企业每年对创新工作总结交流,肯定成绩,排找差距,总结得失,针对问题与不足,转入下年创新循环继续实践努力.

4结语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科学发展。建筑企业创新活动要从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着眼企业持续发展的长远未来践行创新实效,贵在坚持、重在提高,只要找准方向不停步,就能实现做实、做强、做大企业的“十二五”企业创新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忠禹.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J].企业管理,2008(8).

[2]王昊.宝洁公司的外部创新战略[J].企业管理,2006(11).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科技创新劳动;价值创造模式;模式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F062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3)01-0009-03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学说。然而,建立在19世纪科学技术基础上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和历史规定性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已无法简单套用于鲜活的现代经济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情况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发生了变化。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引入注目的现象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持久动力。就劳动创造价值来说,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现代科技创新导致了价值创造的结构性变迁,科技创新劳动成为第一价值创造力,从而形成科技创新主导型的现代价值创造模式。实事求是阐明现代科技创新主导型价值创造模式的结构和特征,对于充分认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以及创新的重要性,牢固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处理利益分配中各种关系,充分调动一切因素积极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科技创新劳动成为第一价值创造力,引领出全新的价值创造结构,使整个创造价值劳动的科技含量和范围都大大增加,导致价值创造量急剧增长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主要是要坚持其"理论硬核"活劳动创造价值,然而,人的活劳动形态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等之区分。随着现代经济演变成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建构起科技和经济一体化的生产方式,生产性劳动形态、形式也因此相应地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其中最大的特征就是劳动的科技化使得科技劳动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的劳动形态和价值源泉,使得科技劳动成为第一价值创造力,从而也使得价值创造的结构发生根本性变迁。价值创造结构,关键是要说明,人类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何种活劳动以什么样的方式构成价值的主要来源及其演变趋势。

科技劳动都是创新劳动。广义的创新劳动是指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包括管理)、新设计和新产品的劳动。所有创新劳动的结果是旧的均衡态势被打破,于是推动了社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和价值结构的重大的或本质性变迁。这就是同志所反复强调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弄明白现代科技创新劳动成为第一价值创造力后所形成的价值创造结构特征,诸多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之谜"就会迎刃而解,诸多原有的错误认识就会冰消瓦解。

首先,科技原创劳动成为价值创造的最重要源泉。人类科技进步的源头、科技劳动中创新程度最高的是科技原创劳动。它与一般劳动甚至是一般创新劳动相比属于不同质劳动,从而在量上不能通约。例如,推小车的劳动和送宇宙飞船上天的劳动就是不同质劳动,因为无论多少推小车的劳动,也不能把小车推到太空去。科技原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原创价值简直是光热无穷的"价值太阳",其价值辐射和无偿赠与泽被万世。这里的关键是,劳动力消耗和价值创造不能混为一谈,越是复杂程度、创新程度比较高的劳动,其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消耗价值的超量(即剩余价值)就越大,有时这个超量是不可估量的。

为社会提供了科技原创劳动的企业和个人因为创造了巨大的原创价值,通过专利转让和产业化等适当的途径就会获得巨大的"超额剩余价值"或"垄断利润"--注意,这是由他们自己创造的,而非从别人那里转移或说"剥削"来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理解,像微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或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个人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聚敛"起天文数字般的财富或价值。我们就可以消除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发达国家、科技先进企业拥有的大量价值,并非主要是其本身创造的,而是从落后国家、落后企业转移过来或"剥削"过来的。因为根据此观点的逻辑进行推论,比尔・盖茨及其微软公司所拥有的巨额价值竟然是从全世界最落后的非洲农田里"搜刮"而来的,现代社会价值量的巨大增长竟然是由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所创造的,岂不荒谬之极!我们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看法;现代社会价值的巨大增长是由先进生产力所创造的。科技原创价值向一个社会直至整个人类的辐射、扩散、转移和无偿赠与的过程,使得采用尤其是率先采用先进科技的企业或经济主体有条件甚至无条件地获得大量的原创价值,这就是从表面上看来是无中生有的采用先进科技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其实体是由科技原创劳动凝结成的积累劳动。而发达国家较少的活劳动投入却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也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普遍比较高,其劳动者普遍提供的是创新水平比较高的科技劳动,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科技原创劳动。

其次,一般科技创新劳动成为价值创造的普遍形态。现代科技活动从观察实验与理论建构扩展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等;科技主体由科学家或科学家"共同体"转向科学家与技术专家的联合、研究机构的科技工作者与现代生产机构的研究开发人员的联合、非赢利性机构的科技人员与赢利性机构的科技人员的联合。现代科技创新也发展成了国家创新体系。这样,现代科学技术就使生产劳动主体的组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发达国家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白领阶层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体力劳动者,且一直在上升。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他们所提供的一般创新性劳动,都在单位时间内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产业特征来说,就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时代强大的增长点。

再次,配合创新劳动进一步拓展了价值创造的范围边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科技创新劳动的规模,使科技创新劳动之间需要配合,而且还由于创新、创新体系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配合,如金融、教育甚至生活服务等,从而使更多传统劳动价值论中认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甚至比过去认为的创造价值的劳动更加重要和更富有意义。正如oeCD所指出:"创新是不同行为者和社会建制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使大量的第三产业甚至政府的部分公共服务劳动成为重要的创造价值的劳动。

最后,整个创新劳动使简单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在现代科技的大背景下,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人们的自觉创新活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函数发生嬗变、知识含量与日俱增,传统产业中的劳动者也不得不学习和重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现代科技知识水平。这就要求他们接受越来越长时间的正规教育和培训,还要在"干中学"、"干外学"以致"终身学"。这就使传统产业的劳动复杂程度提高,提升了传统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由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科技创新劳动成为现代社会第一价值创造力,才导致了目前大家都已公认的生产劳动范围的扩大、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即"总体劳动"范围的扩大。

二、经营管理成为高风险、高收益的团队高科技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居于主宰创新组合和价值创造效率的关键性地位

经营管理是支配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组合方式的软科技,经营管理劳动是特殊类型的高科技劳动,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经营管理的作用也愈加显得重要,经营管理劳动对价值创造的贡献也愈加突出。现代社会经营管理活动日益成为高复杂性、高风险性、高创新性的团队协作科技劳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致,生产主客体要素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科学的组织与管理,而管理所面对的又日益超出企业内部,越来越多的面对充满不确定性和机遇的企业外部环境,管理劳动从而成为经营管理劳动,成为越来越高级的科技劳动。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与该企业有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手段;市场知识;领导艺术等。

现代经营管理是软科学创造活动。它意味着必须为改变已有的习惯、规则做出艰巨的创新努力,并面临巨大的风险。"实现一个新计划,和根据一个习惯的计划去行动,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就像建造一条公路和沿着公路行走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一样。"经营管理者必须预测生产和消费变动的趋势,要知人善任、协调好人际关系、启发人们创造力,要不断抵制来自受到创新威胁的各个集团的压力、来自难于找到必要合作者的压力、来自难于赢得消费者的压力和来自新产品本身固有的高风险及其附带的其他后果的压力,这些都既要创新,又有风险。

经营管理本身不断发生着创新、革命,步入知识管理新时代是企业管理的又一场革命。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以知识为纽带,将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生产过程、市场开发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地运作。随着现代企业的管理发展为经营管理体系,其主体也演变成为一个体系、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所从事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演变成为系统的创新活动。管理团队要善于实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等,通过系统的创新把企业推向前进;否则,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兼并、破产。所以现代的经营管理劳动又是团队的高科技创新劳动。

所以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工作一样在创造价值方面具有生产劳动的本质规定性,同时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劳动的异质性。其所创造的价值要远大于普通劳动,同时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经营管理者或企业家的收入中还包括与高风险对应的对实现和超额实现商品价值所做贡献的收益。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研究一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应给予更多的激励,比如企业高层经理的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对科技人员则应该实行专利制度和技术入股等)。

三、现代科技创新使社会分工和协作关系的扩大和深化不断加速,导致价值链不断延伸形成全球网络,产品价值创造过程日益凸显全球化特征

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已远远高于马克思提出"总体劳动"概念时论述的情况,其生产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种劳动形式的"个别分化"和总体"结合"的情况也更加纷繁复杂;创造价值的方式也进一步社会化、复杂化,由局限于直接物质生产领域单个生产细胞内"结合"的"点"范围创造模式发展成为全球化创造模式。

假设由于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而发明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使得同样工人在劳动时间和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全社会可以生产出数倍同样的产品。那么根据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分析,这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后果是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而总价值并未发生变化,其隐含假定是生产这些总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增加了,这种增加源于产品的生产链的延伸,也就是说,此时生产过程的分工更加细化深化了,并使整个过程和大部分环节劳动的复杂程度增加了。这就使社会必要劳动发生了变化。现在借助于科技创新已经使分工和生产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也使价值链包括价值创造链、价值实现链延伸到全球。

分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使产业国际化,随着产业国际化,产业内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也实现高度的国际化,同时,产业内主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不再以一国或少数国家为基础,而是面向全球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国际化生产体系,是由遍布全球的各国企业,包括跨国公司、生产关系企业群以高度专业化分工为基础而共同合作完成的。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1986年,其escort型轿车的生产就广泛分布在15个发达国家,在众多的零部件及总成中,由美国本土生产的零部件只有4种。

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推进主体的跨国公司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最主要推进主体,跨国公司综合世界各地的资源、资金、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等条件,组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要素最佳配置,从而使生产和经营全球化,极大促进了生产在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

通常讲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其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是同一定的范围相联系而存在的。这个范围取决于市场范围或商品流通范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国际范围或世界范围形成,商品也必须从尽可能广阔的市场寻求新的价值生成和增殖空间。任何科技创新成果,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先发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输出,产业转移,或产成品的外销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拓展其价值生成空间,在国际价值规律的支配和作用下,使其创新性劳动价值得以最大实现。

总之,科技创新劳动成为第一价值创造力,导致价值创造的结构性变迁,形成科技创新主导型现代价值创造模式,它具有与传统劳动价值论不同的全新的结构和特征。值此人类历史发展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门槛这样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深化认识,逐步树立起牢固的"科技创新劳动是第一价值创造力"的观念,并建立与之相应的具体的分配和激励制度等,才能在参与全球化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加快科技进步,加快发展自己,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六大报告[R]

[2]oeCD.nationalinnovationofSystems[R]

[3]Josehpa.Schumpeter.the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m].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

[4]toyota.co.jp.1999-12-15.

probeintomodernValueCreationpatternDominatedby

Scientificandtechnicalinnovation

JianGwei-xiang,CaoLei

(ShanghaiCampusofnanjingpoliticalinstituteofpLa,Shanghai200433,China)

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篇10

第二条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的任务是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根据镇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引导专业镇经济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支持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推动专业镇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专业镇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坚持“突出特色、强化功能、提高质量、繁荣经济”的方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科技依托,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从总体上提升专业镇的产业技术水平。

第四条市科技局负责对全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各县(区)科技局归口管理本县(区)的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专业镇府负责制定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条申请条件及要求:

1、领导重视。镇领导班子对技术创新认识到位,把技术创新试点工作纳入到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并作为镇的重要工作来抓。

2、基础条件。在市内具有明显的产业发展特色和较大的规模,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亿元以上,其色产业产值占20%以上。

3、目标明确。试点镇应有长远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结合镇产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技术中介服务和培训机构,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培训,新技术和优良新品种的普及率和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使农民增产增收,从而提高镇的经济实力。

第六条申报程序。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以“自愿申请、专家论证、择优遴选”为原则。由镇政府填写《*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申报书》,并附镇经济发展规划、上年度工作总结等材料,一式三份及附软盘,经县(区)科技局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市科技局。

第七条审核程序。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申请镇的条件进行评审,由市科技局根据评审意见审定后,将符合条件的镇授予“*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称号并挂牌。

第八条合同管理。市科技局批准的“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由市科技局(甲方)与镇政府(乙方)、县(区)科技局(丙方)签订试点项目合同。市科技局定期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

第九条扶持措施。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经费投入以镇和镇内企业投入为主;市政府给予3万元的经费资助,并视财力状况逐年有所增加;县(区)应按不少于1:1的比例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并优先推荐试点镇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经费支持。

第十条项目管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分阶段实施,可分为调研分析、制定规划、实施、验收四个阶段。时间为3~5年。

县(区)科技局负责对试点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十一条项目验收。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项目按合同要求完成后,可向合同甲方提出验收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