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十篇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十篇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1:21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学生;技巧

高中化学之中蕴含很多生活常识,化学也是一个在实际生活之中运用较多的科目,所以化学对于同学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如果同学们能够懂得化学知识,原理等,生活也就会更加安全和舒适。比如说化学会为同学们解释现实生活之中为什么加油站不能打手机,或者为大家介绍石油的成分,这都是同学们日后的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知识。

我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已经在高中化学的讲台上面耕耘了多个年头了。在这个讲台上面我付出了很多很多的汗水,同样我也收获了很多很多。对于每年的高中化学知识竞赛,为了让我的学生们能够获得好成绩,我也是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尤其是在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技巧上面,我会经常总结,合理的规划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竞赛之中获胜,而在多次的反思总结之后,我总结出了一套化学的学习技巧。希望对于正在学习化学或是将要学习化学的同学们有些帮助。

一、注重知识的积累,奠定化学基础

同学们在进入高中之中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化学的学习非常的杂乱,可以说是毫无规律可言。而且需要同学们记忆的东西也特别多,所以同学们对于化学的记忆还是有些恐惧和头痛。其实这并不奇怪,同学们从小到大就开始接触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这些科目要记的知识和内容实际上比高中化学的知识多很多。因为高中的课程非常的紧迫,学习时间非常的少,所以同学们学习化学的时间也相对的比较少,觉得化学的知识很多,记忆起来十分困难。

高中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点多,杂。对于同学们来说,高中化学的知识量和难度系数突然增大了,所以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的不适应,总是感觉自己分身乏术,根本学不过来这么多的知识。其实同学们大可以不必紧张,着急的。同学们在升入高中之后学习成绩多少都会有些波动,但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同学们的成绩一定会只升不降的,同学们要懂得取舍,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够抓住效率,平时的时候也要注重化学知识点的积累,奠定化学学习的基础,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另外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我在授课的时候也会加重学习方法的讲解,对于记忆化学知识,我也做过一些总结。

1.物理性质的记忆

所谓的物理性质就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是固体,还是液体,什么味道等等,在记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时候,不要死记硬背,应该要理解记忆,而且最好是能够根据实物去记忆,同学们在看到这种东西的时候,分析它的物理性质,然后进行总结就很容易的将性质记住,比如说硫酸。同学们在看到硫酸的时候,会知道它是无色油状液体,一瓶硫酸在那里不会挥发,将浓硫酸和水互溶就会发现,分不出水和硫酸,所以可以推测硫酸是易溶于水的,另外摸摸装硫酸的杯子会感受到热量的放出,所以硫酸溶解的时候会放热,因此同学们就可以抓住重点总结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无气味,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2.化学性质的记忆

一般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酸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对热稳定性等。在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同学们最好能够亲自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之中进行归纳总结,推测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之后,在研究一个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时候,也要根据元素周期表之中的元素特性进行总结和归纳。记忆物质的化学性质要从元素周期表开始,元素周期表就是化学学习之中的百科全书,如果同学们能够将元素周期表背熟,弄会,就一定能够获得好成绩。元素周期表的记忆也是需要有技巧性的。在学习某一个物质的时候,可以先结合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的性质。

比如说在研究氧气的性质的时候。首先结合元素周期表分析氧元素,氧元素是在第二周期第Ⅵa族,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可以分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化学之中常用的氧化剂。另外氧气可以助燃,但是自己不能够燃烧。如果氧气遇到火就会燃烧的话,地球的每一个地方就会无时无刻都在爆炸了。结合生活可以知道,水中只溶解了少量的氧气,所以可以得到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弱。化学性质的分析是需要实验来验证的,同学们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对于同学们化学兴趣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

3.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关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记忆,同学们需要做到足够的理解。而且将原理和实际相结合,将原理进行解剖,做到理解记忆,这样在考试之中,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还可以推出原理或是概念,做到永久记忆。

二、时刻都在思考,抱着怀疑的思想去学习

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而化学作为一个理科,更需要同学们能够具有严谨的思想,根据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不断的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善于提出疑问,是学习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同学们积极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而且凡事多问为什么的话,也有利于同学们了解事物的本质,了解学习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之中,更需要同学们具有这样的精神。科学家们都是从实验之中总结出真理。而且一直以来世界都流传一句话,实践出真知。

做化学实验的步骤可分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原理或是反应原理,现象解释,误差分析等。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能够尊重科学现象,严谨的执行每一个步骤,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有可能因为手轻轻的抖了一下,结果导致实验的失败,需要从头再来。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并且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而且最终要能够掌握实验原理,每一个实验现象之所以能够出现的理论依据就是实验原理。而且同学们通过实验所一定要掌握的也就是实验原理。

三、归纳总结,将知识串联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2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化学高效课堂的呈现,也是考核教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欲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在教学中倡导“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做、敢想、敢说,引导学生真正全员参与起来,深入、持久地进行探究。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个学生只有喜欢你的课,才会主动学习你所教的学科,而爱学、好学、乐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提升教学实效。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状况、特点以及能力,再结合教材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思考。

在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时,为了揭示溶液的特征和溶质种类的多少,提出问题:盐水还能溶解其它固体物质吗?让学生提出假设、分组讨论,进而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大家发现,水中不但可以溶解食盐,而且还能溶解高锰酸钾等其它物质。

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颜色是紫红色的,色彩很鲜艳,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学生的参与率明显增高,课堂的气氛也异常活跃。

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上下颜色完全一致,证明溶液有均一性。静置又没有出现分层现象,同样可以证明,溶液具有稳定性。水中不但可以溶解食盐,而且同时还能溶解高锰酸钾等其它物质,进一步证明溶液的定义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二、分散教学难点,克服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及酸碱盐等知识点时,常常产生畏难情绪,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比如,就化学元素符号教学而言,可以从绪言课开始每节课有计划性地介绍常见的化学元素符号和一些常规的化学式,这样学生每节课只要稍微花一些时间,就能学会,并在一至三单元检测中作为考核要求,至第四单元学习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学生已不觉得学习化学用语有多难学了。

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往往不能得心应手,重要原因是不熟悉元素的化合价。于是,可以将常见元素化合价编成歌谣运用于教学中。“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硅四氧负二,氟负一,铜一二铁二三。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虽显老套却十分奏效,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写化学式,这样既熟悉了化合价,又学会了化学式的书写。学中用,用中学,难点就迎刃而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就会更高,主动性就会更强。

三、改演示实验为科学探究性分组实验,还学生活动权

演示实验,只能是老师体验,学生无法亲历,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目的,是解决“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等知识”,书本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法来解决,学生的兴趣不浓、参与率不高。而改用科学探究性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小组学习法,来学习“溶液的形成”这一节知识,将抽象知识变为直观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积极讨论和动手操作中,学生全员参与了探究性实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顺理成章的得出溶液的组成、特征及定义等知识。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以后学生学习类似的知识提供了具体的经验。

四、以学生为中心,还学生训练权

训练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常训练权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查漏补缺,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提高。只有主动去查找自身不足,才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

只有自己归纳的知识才能有更深的映象,才能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内化。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中的难点,学生上课听得懂,但考试时又不会做,这一直是教师头痛的事情。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总结,促进对知识、技能的巩固、掌握和应用,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中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复分解反应后,发动学生讨论、自己归纳总结找出反应进行的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酸钾溶液与石灰水反应:K2Co3+Ca(oH)2=CaCo3+2KoH;

②碳酸钾和稀盐酸混合:K2Co3+2HCl=2KCl+Co2+H2o;

③氢氧化钡与稀硝酸混合:Ba(oH)2+2Hno3=Ba(no3)2+2H2o。

(2)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呢?分组讨论,开展辩论,总结规律,实战应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认识到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而形成一些特殊的物质使反应得以发生。在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和Ca2+,而K+和oH-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在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H+,在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oH-、H+。

学生通过讨论、思辨、总结、应用,比较深刻地领悟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通过领悟掌握的知识是终生受用的。

2.让学生自己出试卷

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在某个单元或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好时,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出试卷,然后让全班的同学参与答卷。由于是出给同学们去做的,出卷子质量的好坏会影响自己的脸面,因此学生会专心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学习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自编试卷好处多: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前总是教师出考题,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现在,让他们也做一次小老师出试题考别的同学,这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考考查范围,自觉地查阅资料。有些学生在编题过程中,还能主动地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起到了很好的查漏补缺的作用。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复习的能力。要出好试题,必须对整个单元或某些知识点有整体了解,这也正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倡导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既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让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既要“遍地开花”,又要“鹤立鸡群”,真正做到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3

一、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

有人把化学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究其原因,在理科中,化学知识相对比较零碎,大块的理论、定理和原理并不多,即使有也是由很多相对琐碎的知识组成的,学生需要花较多的时间用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上,这势必增大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负担。但是,如果不把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取、浓缩,形成知识网,即使记忆的再多,也只能是知识的无规则的堆砌和罗列。这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复习是相当不利的。高三复习要面对的是高中化学全部的知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较弱是造成高三化学复习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学生感觉“化学难学”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高三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如果学生的总结能力提高了,相应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复习效果和学习化学的信心等也势必提高。

二、高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

高考作为抽样测试不可能考查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所以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往往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跳跃性,学生如果不对知识进行总结、分类,不形成知识网络,很难应对高考的要求,即使学生记忆的知识很多,但缺乏知识网络结构和前后联系,也只会事倍功半。

三、提高学生总结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

1.教师必须意识到总结能力对高三复习的重要性。总结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阶段地在适当时机对已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使之系统化,是化学学习中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实际上,概括和总结是通常所说复习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之一。”由此看出,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给学生提供总结知识、归纳知识的锻炼机会,使学生从中受益。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勤于总结的好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有经常总结的习惯,每节课、每天、每周、每月都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而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总结的习惯,即使偶尔总结一次也是在老师的逼迫之下以完任务的态度去完成,根本没有起到总结的效果。所以,对于高三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总结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必须把定期总结作为一种习惯,逼迫学生去养成,这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去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时间和机会,持之以恒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直到学生初步养成了勤于总结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定期、定时总结,必要时要检查学生总结的效果,指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迫使学生慢慢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例如,每周可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把本周所复习的主要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查漏补缺,加深理解。或每一章复习结束后,可让学生把本章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四、提高总结能力的一般方法

1.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总结具体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总结方法。

章节总结法:对于每一章知识的总结,提炼和归纳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把本章重要的知识进行反复筛选、归纳、压缩,提炼出要点、难点、易忘点、易混点,反复理解记忆。

相似总结法:教师要有意锻炼学生将性质和规律相似的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在复习到Cl2的性质时,可让学生总结有颜色的气体有哪些,有毒的气体有哪些。在学习复习nH3的易溶性时,可让学生总结常见的气体的溶解性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复习中,教师要经常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必要时可作为作业来完成,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相异总结法:即把性质或规律相反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复习nH3易溶于水的性质时,也可让学生总结难溶于水的气体有哪些。在复习Hno3的氧化性时,除了让学生总结强氧化性的物质外,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具有强还原性的物质。

发散总结法:即以某一个知识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总结出某一节、某一章的知识。例如:在复习到金属na的性质时,可以以金属na的性质为中心,辐射到na2o、na2Co3、naHCo3的性质,即由知识点形成知识面,进而形成知识网。

图表总结法:这种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用得比较多,但学生自己总结图表的机会较少,锻炼的也很少。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这种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学,而且容易操作。“用于整理、概括、总结知识的图表形式有概念(或知识)系统图、元素或化合物知识结构图、概念(或结构、性质等特点)比较表、物质衍变(或转化)关系图、反应关系图等。学习者自己绘制这些图表的过程,也是积极思维、进行概括和总结的过程,其效果要比照抄教师或参考资料中的现成图表好得多。”

2.教师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总结。

解题方法总结:教师要锻炼学生从众多的试题,总结各类题的解题规律,提炼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错题总结:学生在平时的解题和考试中做错的试题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分析错误的形成原因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避免重蹈覆辙。

3.教师要督促学生将有疑问的知识收集、整理、总结。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们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到一起。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倡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为形象的日常生活问题。同时,这也是国家对于培养应用性人次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划的意义

顾名思义,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划就是一种教育学生们将高中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一种策划。这一策划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把生活与高中数学的学习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同样能够去学习难度很大的数学知识。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促使学生热爱上数学学习。当学生们热爱数学学习的时候,那这么学科就会变得相当简单。

二、将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推行的具体方法

2.1在课堂教育上,教师多引进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只是平常学生们不会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做好课堂教育工作,在课堂教育时,多引用生活中出现的生活问题。老师们需要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教师都不能将数学生活化,又怎么去要求学生。老师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后,就要在课堂教育的时候使用上这些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们去观察是否是这种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更加喜欢上自己的生活。比如,最近刚好有超市打折促销,一个超市打九折,另一个超市实施买一送一的措施,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计算去哪个超市购买会实惠一些,然后让同学们课后去实验一下。多个教育成功的案例证明,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课堂上,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够使师生间的沟通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用如此大的事请,绝对需要广大老师的大力支持实施。

2.2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不怎么注意日常生活,即使发现生活中有些是数学问题,他们也不会去过多的思考。而实际上,他们也意识到了这是他们课堂上的数学,但也仅仅是意识到,没有太多的关注度。这要求高中老师们要足够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并对这些情况分析,看看有哪些数学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思考。这样的例子离学生越接近,越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比如说,火车站的钟楼上有一个时钟,时钟上有一圈的小彩灯,而有位学生的家就在钟楼的附件,老师可以引导这位学生在晚上的时候,观察下时钟上总共有多少彩灯,在晚上7点的时候有多少,在晚上8点的时候有多少,在某一个时间点又该有多少个彩灯。然后,等第二天的课余间隙,老师问一下学生的成果怎么样,学生是如何计算的。如果学生计算的不正确,老师一定要马上解决。这样,就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然了,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这需要老师要和学生的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引导家长和老师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做很好的引导作用。

2.3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现学以致用

很多学生学习数学认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将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也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对应用用处不大。实际当然不是这样了,如果一个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够好,知识的迁移能力很强,那这个学生一定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生活问题,他的生活会比其他的同学轻松很多。教师一定要设法让学生们明白这个道理,这对于实施数学教育生活化策划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策划的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划势在必行。数学教师一定要在平常的教育和生活中,多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领悟数学与生活的魅力。还有,教师要打破课本知识的束缚,把那些乏味苦难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这些知识很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学以致用这不仅是数学这一个学科的本质,也是其他自然类学科的精髓。不然,如果我们的学习只能为考试服务了,其他一点用处也没有,那我们有何动力去努力学习呢?

参考文献

[1]杜新苗.基于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顾艳琴.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5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一节课的结束部分,然而我个人认为其实一堂课的结束环节非常重要,它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结束环节的设计,大家共同探讨。

一、总结升华法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一课结束的时候,我用FLaSH“法斗士”做为结束环节节课,效果较好。它用在课堂结尾和教学内容非常吻合,形象地展示了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利剑,使学生在轻松的动画欣赏中更深刻认识法律是我们权利的最有效的保障,从而真正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维权的观念和意识。

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

对一件事情如果只有理论上的认识,那么这种认识肯定是肤浅的、不深刻的。只有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的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才能真正把握相关知识。在一节课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认知和践行的统一。

三、课外延伸探究作业

这一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显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延伸。

四、自我反思与评价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五、切身体验、活动小结

在引导学生学习《财产属于谁》这一课结束时,让学生举出一样个人物品,说说自己对它拥有哪些权利,这样旨在联系个人实际,加深对财产所有权的理解,并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总体把握,效果较好。

六、案例总结

例如,在学习《维护财产继承权》一课时,在最后我用案例总结的方式结课,效果很好。用案例总结既是对整个继承权的实践和运用,也是对整个内容的总结,把所学到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更是检验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一次测试。

七、教师寄语

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就本节课提出希望,将所学知识延伸到未来生活,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八、教学反思式

在新课终结时,对教学目标中的思想内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浓缩,梳理知识,强调重点、难点,帮助理解和强化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这种结尾让学生进行,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抵制不良诱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反思环节:一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是在这节科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三是你打算怎样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日常学习生活?

九、首尾呼应式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往往特别注重课堂的导入部分,或者用歌曲导入,或者用视频导入。在授课的结尾,再次联系导入部分内容,这样首尾呼应,在答疑点题中使学生豁然天朗,留下深刻的认识。这种结尾提问点题善始善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自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自己的学习成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到《磨砺坚强意志》时,我的课件前后分别插入《男儿当自强》、《真心英雄》这两首歌,让学生感受到从小培养自强品质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十、绘图列表式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6

团队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成员,是学校团队管理的切入点,也是组织和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必要前提。

由于我校为完全中学,团工作主要侧重高中,并以高中带动初中为主,依托于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组织机构开展,对各职能进行划分,明确职责。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骨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使各项工作的开展由学生完成。学校团总支主要负责对重要活动确立主题,明确思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总体指导,具体操作由学生组织完成。

1、学生团总支队伍建设

团总支下设组织部、团宣部、实践部、学工部。其中,组织部主要负责团籍管理、发展团员、每周升旗仪式的组织。团宣部负责学校主题宣传媒介(广播站、校刊编辑部),实践部负责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学工部由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兼任(明确了学生会与团总支之间的关系,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工作,使学生会组织置于团总支管理之下)。

2、校学生会队伍建设

3、广播站队伍建设

二、抓好常规教育管理,发挥教育职能。

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教育资源作用,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橱窗、黑板报、主题海报、宣传板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常规教育宣传和舆论规范引导。

1、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大力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教育活动,帮助团员提高认识,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从安全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利用团会、班会、等进行宣传教育,开展“防溺水、交通、防火、防盗、饮食”等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围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等活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醒同学们加强安全意识。

3、做好周一的升旗仪式。我校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由各个班级团支部负责,班主任做国旗下讲话,做到每周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常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教育效果。

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深化学生素质教育。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时代风尚,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教育中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本年度的主题教育,我校团总支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1、植树造林,绿化校园,建设家乡。为贯彻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城子河”做贡献,4月30日,我校团总支在五一劳动节来临前,组织全校共青团员骨干力量,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进行义务植树劳动。本次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增强了参与环保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

2、丁香花开,香满校园,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我校开展了以“大爱无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会上李校长作了重要讲话。“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各演讲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阐释了自己作为中国人、作为杏花中学的学生,应该树立起伟大的民族热情,用行动践行我们的博爱。

3、注重实践活动。为贯彻落实城子河区及上级区团委“美化城乡环境”的相关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绿色校园的特色育人理念,我校团总支先后多次学生会干部、各班级团支书等,在校内外开展了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及校园环境保护。

4、学习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学习经典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养成教育的形成。通过学习,可以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能唤醒人性、开启智慧;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人格、气质。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校初二、初三学年经典文化诵读展示,2次参加了市、区组织的庆祝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5、开展迎祖国60华诞教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配合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找准切入口,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如读书、征文、演讲、讲座、板报、广播等,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信念。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7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乏味的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高考的压力,高中数学老师在教课时更多地注重数学知识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基础知识,教师自己的情感投入也较少,使得整个数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2.教师主导的教课方式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将各类繁杂的公式、定理、性质、方法、思路等硬性地塞给学生,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题、练习,由教师来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等进行归纳,再由学生咀嚼消化,这种压缩式的机械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感受到独自探索知识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3.学生为配角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通常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强调学生跟上自己的思路、进度。这是一种用教师自己的思路来取代学生主动认知过程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创造空间太小,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课堂的配角,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践能力受到很大制约。同时,这种学生为配角的课堂,不论是课堂教学效率还是课堂气氛都不尽人意,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要求。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1.注重课题的引入,让学生想要学

对学生来说,多样化的课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眼球,能够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需要注意的是,新课题的引入既要结合课堂内容,还要一定程度上形式化,合情合理结合实际生活,具有启发性、简洁性和趣味性。

(1)结合故事来引入。数学教学应从数学文化角度来创设课堂情景,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启发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这一部分内容时,举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一经典故事,三个皮匠挑战诸葛亮与分别挑战诸葛亮,哪种情况胜率较大。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概率预测,让学生通过已知条件来选出胜利者;让学生比较诸葛亮和其他三个臭皮匠分别解出题的概率。通过提出这个有趣的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最好的教育环境是生活,因此数学教师应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现化,同生活尝试、社会现象等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切身体会出发来理解数学问题,加深他们的印象和探求知欲。

2.数学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在高中数学中,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把握,教材中通常只作出一些定义、性质等,省略了大部分的概念形成过程,给数学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应通过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是抽象的概念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自己去找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加深理解。例如,在球面距离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具体化资料:一架从上海飞往洛杉矶的某航空公司客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气流的影响,被迫紧急降落在阿拉斯加州某地。在这个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入问题,按理说,这架飞机应该是沿北纬的圆“直行”路程最近,但是为什么会选择迫降位于东北方向的阿拉斯加州?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大胆猜想。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知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地球仪等工具,指导学生进行测量,然后引出公共弦知识。通过对客观现象的探索得出数学知识,并利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和解决客观问题,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培养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开拓性思维,培养良好的的数学应用意识。

3.精选例题,让学生主动发散思维

通常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选可用的例题,保证例题的难度、代表性、思维方式等适合学生并提高教学效果,不能片面地去追求例题的数量而忽视了其质量。教材经过精心编写,浓缩了许多知识体系,作为教学的参考和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值得教师的深究,在讲解例题时,要适当地对代表性的例题进行拓展和变形,提炼出各种形式的解决思路,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激活其发散思维。以不等式教学为例,在学生已经会利用比较常见的比较法和分析法等来证明不等式结论之后,教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寻找其他解题途径。只要能证明结论,可以让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方法,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适时启发学生,让学生明了解题方向。

4.启用课堂总结,让学生互评互动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8

关键词:数学   复习    有效    策略

        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让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率又低。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梳理学生的基础知识,优化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期末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数与代数、量与计量、几何知识、统计等知识后进行的,前后间隔达四个月,在复习前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首先应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于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信息,给了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

        二、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各个击破。

        针对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策略。

        1、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 

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三、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最后一阶段必须处处时时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此阶段必须要恰当组织复习,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

        检测之后,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26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每一章节之间都有很强的连贯性,因此,想要将这门课程学好,不仅需要我们的学生课下时间多做习题,同时,对于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举一反三的演练更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完整的、连贯性的知识体系,我们的教师有必要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每一章节学习完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在课堂小结和章节内容小结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整合其中的精华知识和重点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地让学生去理解记忆,以加深学生们学习的印象和对知识点的把握。其中,我们要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数学课堂章节的总结是最好的知识点的归纳整合方法,在小结中,我们可以回顾整个章节所学习到的全部内容,将所学知识有效贯穿起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一个完整的知识链,而不仅仅是学习表面的内容。当学生可以完整的将知识内容呈现在脑海之中时,那么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说是非常的透彻了。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梳理以往的知识点和内容,对于所学的知识起到了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这对于他们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知识点和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以往学习中的缺漏之处,并可以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正,这对于我们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说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实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由于初中数学课堂本身的课程内容繁多,课程紧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我们更有必要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可以及时对以往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具体地来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实际应用。

我们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为例来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到生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方程式是对现实生活中数量相等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抽象的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概念,以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数学习题面前迅速解题。当然,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时,我们既要能够学会合理的对方程式进行变形,也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习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面对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步骤进行的总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点和内涵也会有很大帮助。同时,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课堂小结内容是贯穿整个章节的精华,在总结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再次进行消化、吸收和理解,最终使我们的数学学习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其次,关于数学课堂教学小结的积极功效,根据实际教学,我们可以作出以下的总结。

课堂小结,是针对当堂课所学习的知识以及整个章节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的整合。教师通过日常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有效地开拓思路,对所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长久以来,我们学生的学习只是掌握死板的知识内容,而严重地忽视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即学以致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始终将学习的最终目的与我们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就要注意到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小结中增加对于开拓教学思路方面的内容的创新,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合理猜想能力。教会我们的学生利用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举一反三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地思考、演练、实践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有效激发出来,最终促进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除了要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思路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不断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兴致。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小结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从思想上进行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现阶段,人性化的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授知识,育人也成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善于不断地改进日常的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加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篇10

一、数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培养数学问题意识

要奠定生活基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热爱生活,对生活敏感,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记忆犹新,这是培养学生兴趣天然的土壤。他们对生活中各种数学模型有着一种潜在的认识,如圆形、圆锥、圆柱、圆台、椭圆等几何图形都储存在自己记忆里,只不过在未学习数学知识时不能准确定位数学概念。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意识。例如:上街买菜算账时,这是训练速算能力的好机会;出门坐车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价格,算算哪种方式最经济;旅游时不同的交通路线,依据价格、时间进行综合计量。这样,在频繁的生活中就会形成数学意识。

二、认真读题审题,全方位地探索解题方案

解数学应用题,读题是第一步,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民族地区常常是因为学生使用本地语言形成了对汉语学习的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适当学习本地语言,打通汉语与本地语言表达上的通道,逐步掌握本地语言与汉语表达上差异,纯化汉语水平,以利于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所谓破题就是在吸收文字表达的数学含义时,整理数量信息,探索从已知推导到未知的过程。如何破题呢?由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透彻,要使学生能序化、系统化、明晰化题目中的信息。通过长期教学,图表法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学生通过从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图表展示,将数学信息更直观、更形象、更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很容易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数量关系的网络图,在纵横交叉的网状图中寻找解题的思维导路,同时很容易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盲点和空白区域。

三、研究应用题模型,总结解题规律

在习题教学中,大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上有个误区,只要把题解出来了作数,不注重习题思路的解析。要交给学生解题的金钥匙,所以在习题教学中,要将习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弄清楚,再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很容易给学生讲清思路,突破思维的常规的约束,进行创新思维。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形成数学特有的思维模式,对数学问题有特有的敏感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古代数学问题:“木马板凳33,100只脚脚地上翻,问有多少木马和板凳?”数学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时要补充生活常识:木马三只脚,板凳四只脚。设木马有x个,板凳有(33-x)个,板凳有多少只脚呢?4×(33-x)只脚,木马有3x只脚,木马、板凳共有100只脚就有等量关系了。思路讲清了,解题就容易多了。

解:设木马有x个,根据题意则:

4(33-x)+3x=100

解得x=32。

板凳有33-32=1。

答:板凳1个,木马32个。

这道题的难度在于设了木马x个,就想不到板凳有(33-x)个。这道题还可以告诉木马和板凳脚有多少,再告诉板凳有多少,要求木马的个数,在变中求活,在变中加深理解。

四、掌握速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要大力提倡使用速算方法。尽管题目中没有说明使用简便方法,还是要尽可能使用简便方法,将平时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在实战中深化、活化、强化、细化计算技能,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用不同的运算方法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算,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计算,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尽量用速算的方法;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超出课本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归类总结,熟悉各类题型的解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有算术解法,也有方程解法。特别是方程解应用题,学生找不出等量关系,无从着手。我通过探索,将应用题归类讲解,从而列出等量关系。

小学阶段应用题主要有这几类:工程问题,总工程量等于“1”;相遇问题,两者所走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浓度问题,浓度=(溶质÷溶液)×百分之百;行船问题,船在顺水中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速,船在逆水中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