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十篇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十篇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5:28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1

“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教学目标、有精讲、有互动、有训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把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四有”课堂来实现呢?笔者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做法。

一、教学目标是指针

课程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根据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特点、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农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水平,通过教学目标分步细化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根据整册课本制定一个总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和各单元的内容特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再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课时目标,最后按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实施课时教学目标。把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每一课时,通过课时教学目标实现单元目标,从而实现该册课本的总目标。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我制定的总体目标是: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灵活开发,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生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留意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英语知识的学习。本册第2单元what’sthematter?的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使用英语询问病情并用英语进行回答,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本单元需5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确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以生词的听说读写为教学目标;第二课时,以句型和对话的听说练为教学目标;第三课时,以语法知识的记忆和应用为教学目标;第四课时,以根据单元知识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为教学目标;第五课时,以巩固和应用知识为教学目标。

二、精讲有度是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英语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教师的讲授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但授课教师要做到精讲有度,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学习空间。授课教师的精讲在教学中应放在生词、短语、易混词、重点句型和语法的学习以及应用上。如:在对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2单元what’sthematter?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精讲分别在第一课时:10—15分钟,对生词的读和记忆进行讲授;第三课时:15—25分钟,对语法和知识点做出讲解;第五课时:15—25分钟,对知识点在练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讲解的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在讲的同时还应伴随相应知识的练习,做到讲中有练、练中配讲、讲练结合。

三、互动有效是途径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的教与学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怎样做才能互动有效呢?要把握以下原则:1.根据单元内容和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互动的话题;2.互动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3.循序渐进地进行,对生词的互动可采用:跟我读—仿我读—自己读—大家读的方式;4.互动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在对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2单元what’sthematter?笔者这样设计互动话题:根据该单元询问病情的交际主题,结合各种病情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扮演各种病况来练习对话。这样,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玩乐中进行了互动,提高了英语交际的水平。

四、训练到位是目的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交际,也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考试目标和考题特点,结合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练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训练的针对性、目标性,在设计训练题目时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第二,训练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是历年中考和期末的精选题目;第三,题目的设计要难易适中;第四,要做到讲什么,练什么;考什么,练什么。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做,还要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浅出,找到每一种考题的题眼。这就要求我们讲练结合,精讲有度。

总之,我们要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四有”,既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也不能虎头蛇尾、避重就轻,让单元教学目标无法在课时教学中实现。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课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侧重某一方面来实施教学目标,真正做到课时教学目标是指针,精讲有度是方法,互动有效是途径,训练到位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向45分钟要成绩,要效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分析与应用

0.引言

教科书中的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图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科书中的插图想要良好的发挥出作用,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感受。一本图文并茂、插图与文字良好结合的教科书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插图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七年级上册插图总数488幅,96页。七年级下册495幅,96页。八年级上册564幅,96页。八年级下册563幅,96页。九年级上册406幅,96页,九年级下册213幅,48页。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其中的插图十分丰富。通过对学生认识规律的考虑与学生理解能力、思维水平的提升,插图数量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到了9年级学生进入到复习阶段,插图数量的减少符合该阶段学习的要求。

从插图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七年级上册照片17幅,卡通漫画类392幅,卡通简笔27幅,图表52幅。七年级下册照片15幅,卡通漫画类399幅,卡通简笔24幅,图表57幅。八年级上册照片18幅,卡通漫画类472幅,卡通简笔15幅,图表59幅。八年级下册照片20幅,卡通漫画类469幅,卡通简笔11幅,图表63幅。九年级上册照片78幅,卡通漫画类267幅,卡通简笔9幅,图表52幅。九年级上册照片58幅,卡通漫画类129幅,卡通简笔2幅,图表24幅。从上组数据可以发现照片数量与年级成正比关系,而图表与卡通类则随着年级的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的图片形式对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意义,特别是照片由于复合学生直观理念的增长因素照片比例出现增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

2.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应用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教科书中的图片存在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其对图片的认知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无法做到对图片与教学内容的联合思考,无法理解插图对教学的帮助点在哪里。

(2)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只能了解插图的大致意思,无法深入理解其信息,无法理解插图在这里插入的本质。

(3)学生对插图的理解不够深,就会影响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1]。教师对插图的理解即使通过讲解也不能代替学生自身对图片的理解,长期在这种思想惰性的影响下学生不愿意对插图进行深入思考,影响了插图在教科书中的应用。

3.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应用研究

3.1以图引出教学意义

探究插图的作用,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的特点进行教学。

例如,以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ourLocalarea》为例,教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根据课文中的这幅插图进行思考,这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同学是在什么环境下做着什么?整幅图传递出来什么信息呢?生:这个同学拿着书本在学习,从人物的表情上可以发现这个同学学习的十分快乐,在这位同学的身后是一个书柜,书柜里全是书。师:这个同学回答的特别好,说明这位同学有认真思考。同学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同学拿着书本的表情是微笑、愉快的?现在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教师利用学生初步建立的的情感体检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进入到学习中。

3.2以图诠释做人道理

英语教科书中很大一部分的插图表达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合插图将做人的道理穿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教会其做人的道理。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仁爱版八年级上册2单元的教学时,首先让同学们熟悉这段内容,让学生利用英语朗读一遍之后,又利用中文翻译一遍。这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师:我们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班级中有同学也住院了,你们会怎么做呢?另外观察第二幅插图,病床上的同学是一种什么表情?这个表情说明了什么?生:如果我们班级中也有同学住院了我们肯定会去医院看望他。生:插图2中可以看出躺在床上的同学因为其他同学来医院看望他忘记了病痛,显得十分高兴。在同学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补充了插图中隐含的知识后又补充了在日常生活中看望病人应该多安慰人。

3.3以图陶冶学生情操

插图不仅仅要传播出一定的教学意义,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4]。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挖掘其内涵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whoisyourfavouritecharacterinliterature》的教学时,并没有先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以插图作为切入点,首先对这几幅插图的一些知识点阐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再转回到教学课文的学习,学生在之前分为的感染下积极、专注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有效套也了学生情操。

4.结语

总而言之,插图在英语教科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另外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插图联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结合插图的特点进行教学,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定,李臣之.教科书插图二次开发制约因素与实施途径――以新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11(01):132.

[2]钱福兵.谈谈如何有效使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插图[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13(09):209.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专八/tem-8;水平测试;反拨作用;英语专业教与学

引言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以下简称专八/tem-8),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开发、设计和实施的全国性考试。该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完成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标准以及英语专业知识的要求”。它作为最有效的检验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水平的手段,一直备受重视。

测试和语言教学是任何一种教育不可缺少的,且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尽管测试是语言教学的辅助环节,但却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测试内容和方法会对教、学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一、tem-8的性质

tem-8作为一种语言测试,按照测试的目的属于水平测试的范畴。水平测试是指衡量语言掌握程度的测试,它并不针对任何特定的课程,而只衡量学习者掌握语言的总体水平。tem-8就是以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标准作为测量学生的依据,以大纲的教学内容作为测试内容的基础,来测量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即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水平。因此,它属于水平测试。

随着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修订,专八这一水平测试经过两次修订,无论在信度还是在效度上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它的正面效应产生更大的影响,本文接下来将就其对英语专业的教和学两方面产生的正面反拨作用做一个讨论。

二、tem-8对英语专业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1.专八考试大纲的修改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2004年高校外语专业指委会依据修改后的教学大纲修订了考试大纲,由此tem-8的卷面有六个组成部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人文知识,改错,翻译和写作。其中阅读理解和人文知识属纯客观题外,其余各部分均含有主观成分。根据修改后的考试大纲,从05年起的专八测试难度增加,也就对英语专业教学增加了挑战,其出路就是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

从全国的专八各项基本情况来看,学生们普遍在听力、改错、翻译和写作上失分较多,这种现象和以往的教学模式是相关的。在以往的专业教学中,尽管学生已经进入了高年级,但教学上仍是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错误地将这种训练等同于语言基本功的培养。考试大纲的修订使教学重新回到正轨,着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上来,注重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上,用输出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培养法代替单项技能训练法。

语言技能课由教师输入主导转为学生输出为主导,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上,引导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尽可能地扩展到相关的其他方面;并且教师通过内容的多样化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由于修订后八级主观题部分占重大比重,更要求学生利用英语思维的灵活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上围绕着发展学生听―说、读―说能力,听―写、读―写能力,听―译、读―译能力组织课堂。比如在传统的精读课上,老师通常领着学生通过对文章词汇、短语的学习理解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而随着专八的改革,教学重心更多地放在了说、写、译上,比如复述、写评论,总之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学上采取启发式、旁观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方法,尽可能地兼顾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2.专八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专八考试大纲的修改和相应课程在教学上的革新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课堂教学和组织更加灵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主动参与的愿望更加强烈,以往只是老师一个人在前面滔滔不绝沉闷的课堂变成了活跃的,不时有笑声的课堂。其次,专八所考察的内容涵盖了语言技能的各个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平时的课程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老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也不能仅仅靠记忆式、机械式的输入式学习,而需要学生注重语言技能的双向练习,以及将不同技能兼顾发展。为此,学生自发地组织了许多锻炼综合能力的活动,如英语辩论赛、英语风采大赛、口语角、英语短剧等,这些活动既锻炼和展示了语言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再者,由于专八考察的技能与特定教材或课程无直接关联,而且还包括了英语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就督促学生跳出书本,广读书,开拓知识面。最后,专八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内获得直接与考试相关的知识技能,他们需要课下利用更多时间学习、练习、思考,这就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提供了可能。例如,听力理解部分的难度较大,而且该技能的提高非仅仅课堂上的学习可达到效果,又因为平时教学中专业学生所用教材年限过久,内容过于陈旧,学生要想具备大纲所考察的能力,需在课下自行做新闻的听力练习和阅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锻炼。

三、结论

任何一种语言测试对语言习得和教学都是有重要的反驳效应,专八亦是如此,那么要最大限度地加大正面效应,弱化负面效应,不能仅仅在测试内容和手段上下工夫,相应的教和学两个环节也应积极调整。尽管可以肯定专八对英语专业教和学正面的反拨作用,但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关系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此方面还需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1996.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4

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指明本节课引导学生所要奔向的终点境地——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结果及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课堂教学目标也是评价一节课的主要标准。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 英语教学目标意识缺失。据对8所初级中学98位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88%的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准确表述,没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次教学的目标设计。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把教材教完,陷入“教材本位”的误区。

2.英语教学目标设定与表述有误。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主体错位;缺乏可操作性;难度定位脱离实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失或过于宽泛。

3.英语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符。早些年,各地基层小学的英语课,课时少,师资不足,有不少学校甚至不开英语课。因此,许多学生升入初中后,教师只能从字母教起,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学重点集中在语法和课文的语言点上,搞题海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际的语言操练,成绩很难提高。

但近年各地小学英语教学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英语课都正常开课了,教学质量有了保障。初中生源质量在提高,若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仍墨守成规,就会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

(1)新出现的重点、实用的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

(2)新出现的重要的句型结构及交际用法,了解和掌握其语言形式、表意功能及表达方式等。

(3)需要了解或运用的语言技能。

(4)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1)使用能准确表达学生学习行为的动词来具体描述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

(2)清楚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形式:说或做什么、行为发生或变化的条件、说或做的方式与条件,以及能引起学生在思维、能力和情感上可能产生的变化。

(3)学生的情感、文化意识都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应举例加以说明。

3.教学目标不应面面俱到。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应有所不同。知识操练课,“技能”与“策略”就可能不是主要目标;相反,在阅读、听力等技能训练课中,技能目标就比知识目标更重要。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适当地对教材进行选择、开发和利用。

三、话题教学是落实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和定位,对于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最为关键,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话题教学是落实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

1.初中英语话题核心任务是落实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词汇理解能力、听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5个方面提出了5级水平的具体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完成24个话题核心任务。

当下比较流行的外研版新标准和人教版新目标两种教材,编写原则都是“题材(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编写意图都是从学生兴趣、阅历、认知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合作、交流和创设学生最近发展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编写方法是“模块”式的,利用题材(话题),达到谈论友谊、建议、警告、回忆等“功能”目的。

新课标不提倡死记硬背,明确要求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营造逼真的语境。话题中设置的各个任务是帮助学生实现从习得知识到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过渡的桥梁。

下面笔者以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中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来说明。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天气(weather),核心任务是:

(1)描述天气。Describing weather(sunny, cloudy, windy, etc.).

(2)极端天气。extreme weather.

(3)天气,着装。Dressing for the weather(coat, scarf, etc.).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描述天气,如阳光、阴天、风、雨、热、温、冷、凉等。 Describing weather (sunny, cloudy, windy, rainy, hot, warm, cold, cool, etc.).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除了中间穿插完成教材上的听力任务外,设计了下列几个步骤:

(1)在Greeting后,利用学生喜欢上网与朋友聊天的特点,假设自己有许多身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QQ朋友,从而引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天气,完成描述天气的教学目标。

(2)由于前一单元是学习进行时态,在这一环节利用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pairwork复习进行时态,同时又操练如何谈论天气。

a: Hey...Look at picture...How’s the weather in picture...?(=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picture...?)

B: it’s...

a: what’s he/she doing?

B: oh, he/she is...

(3)Let’s enjoy an english song about weather.

(4)先和学生谈论今天的天气,再模拟网上在线用QQ与朋友谈论天气。假设一个外国朋友计划今年夏天来中国,欲了解中国夏天的天气以及在夏天人们可以做什么活动。让学生分小组编对话帮忙解决这位外国朋友的问题,最后进行展示。

整节课通过听、说、读、写对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听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有效训练。

2.话题教学适应当下英语考试的特点,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近年一些初中各年级的期中和期末考卷,在命题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知识覆盖面广,话题涉及范围大,重视语境,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关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所选文章的话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突出教育价值;逐年增加书面表达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要求学生能根据特定话题的要点做到有效输出。这些改变都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和复习不能采用“题海战术”,而应该根据学业考试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话题教学适应教材内容编排的要求。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教材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三维的编排形式,使教与学的过程始终以“话题”为主线,这一特点十分突出。话题在各年级课程中呈螺旋式地重复,这也为初中英语教学和复习应考提供了契合点,使我们有可能利用话题这条主线进行文本再构,将整套教材重新整合,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使之符合学生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及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且理解得更全面、深刻,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如“Go for it!”七至九年级五册书,教材中的各主题单元就分布在24个话题中:

(1)“个人情况”。呈现于七上Unit 1和Unit 3;七下Unit 1、Unit 7 和Unit 4; 八上 Unit 6 和Unit 10;九年级Unit 2。

(2)“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呈现于七上Unit 3。

(3)“周围环境”。 呈现于七上Unit 2和Unit 4;七下Unit 2; 八上Unit 12;九年级Unit 11。

(4)“日常活动”。呈现于七下Unit 5、Unit 9和Unit 11;八上Unit 8;八下Unit 3、Unit 4和Unit 9。

(5)“学校生活”。呈现于七上Unit 12和Unit 10。

(6)“兴趣与爱好”。呈现于七上Unit 5、Unit 6、Unit 7、Unit 9和Unit 12;七下Unit 3;八下Unit 6;九年级Unit 5和Unit 8。

(7)“个人情感”。呈现于七下 Unit 7;八下Unit 8;九年级 Unit 13。

(8)“人际关系”。呈现于八上Unit 9、 Unit 11;八下Unit 8;九年级Unit 3、 Unit 9。

(9)“计划与愿望”。呈现于七上Unit 7、 Unit 9;七下Unit 10;八上Unit 3、 Unit 5、Unit 10;八下Unit 5、Unit 7;九年级Unit 4、 Unit 11。

(10)“节假日活动”。呈现于七下Unit 10;九年级 Unit 7。

(11)“购物”。呈现于七下Unit 8。

(12)“饮食”。呈现于七上Unit 6;七下Unit 8;八上Unit 7。

(13)“健康”。呈现于八上Unit 1、 Unit 2;八下Unit 2。

(14)“天气”。呈现于七下Unit 6;九年级Unit 10。

(15)“文娱与体育”。呈现于七上Unit 5、Unit 10;八上Unit 9;九年级Unit 6。

(16)“旅游和交通”。呈现于八上Unit 4。

(17)“语言学习”。呈现于九年级Unit 1。

(18)“自然”。呈现于八下Unit 3;九年级Unit 15。

(19)“世界和环境”。呈现于九年级Unit 15。

(20)“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呈现于八下Unit 1。

(21)“热点话题”。呈现于七下Unit 12;九年级Unit 1、Unit 12。

其余的(22)“历史和地理”、(23)“社会”、(24)“文学与艺术”这三个话题教材无涉及。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材问卷维度

本文主要就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高师生认识和使用教材的水平,并向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城乡小学及教材编写单位提供改进建议。本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在赣州34所中小学大面积发放调查问卷及进行课堂观察、访谈等,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对部分初一学生发放问卷是考虑到他们在结束了整个小学的英语课程后可能对小学英语教材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一、调查分析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

在调查的34所赣州各中小学中,共有五种不同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被使用,现对这五种小学英语教材做简要的介绍。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2003年出版。整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2.小学《新标准英语》是由外研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联合编著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2004年出版。整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3.《新版小学英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新加坡泛太平洋出版有限公司在原教材《小学英语》(newprimaryenglishforChina)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2002出版。全套教材共八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4.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牛津英语》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在牛津英语教材(englishFirst),(ontarget)和(oxfordenglish)的基础上合作改编的一套教材,1999年出版。教材共八册,供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使用。

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2001出版。整套教材共八册,每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

二、对各版本教材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

笔者主要在赣州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考虑到小学生对教材的认识有可能不够深刻和全面,还在个别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为的是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数据。调查在赣州城乡34所小学、初中进行,样本为赣州城乡34所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总数为256名。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的设计要求,调查问卷以总体印象、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与工艺水平等五个维度为出发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表1从不同角度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汇总,给出了学生对各版本教材的总体评价情况,其中对教材看法栏目下的知识、文化、规律、编制、特色各列的数据分别是学生对被评教材在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特色等5个维度的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评价越高;总分列的数据为各维度得分之算术和,最高为25分。

从表1可以看出,赣州城乡各小学对五套小学英语教材的评价均为良好,教材印象算术平均分为3.37,广大师生对各版本教材的认可度处在中上水平,各套教材在不同的方面,各有长短。

在知识与科学性维度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78,各版本教材所得的多是良好的评价,说明教材在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组织合理,指导思想先进,内容科学性、发展性较好,师生满意度较高。在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52,为所有维度中得分偏低的项目,说明师生对教材中体现的思想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塑造、各种文化的融汇等方面还有更高的期待,教材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做努力,让师生更加地接受和认可。在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67,各版本教材所得的多是良好的评价,说明各教材各章节、单元规划较合理,重点、难度把握得当,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并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英语学习。在编制技巧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85,为所有维度中得分最高的项目。各版本教材得分均较高。说明各出版社在教材的基本编写、印刷上都做得较好,对教材各种成分的安排及区分均较明确,师生满意度高。在特色等维度的评分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74,每套教材在此项得分相对其它项来说标准差较小,说明广大师生认为各版本教材均有较明显的特色。

三、对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的结论及建议

对一套教材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需要有对教材本身的大量分析以及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本文对各版本教材的使用现状总结只是根据教材在赣州地区各小学的使用现状中反馈的数据进行的,反应的是教材在赣州地区使用情况的一个侧面,且不同地区的使用群体对同一套教材的评价也是有差异的。本文并不是对教材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评价。

调查中,广大师生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pep小学英语》印象较好,这套教材在赣州地区小学的选用率也比较高,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20所选用过此套教材。从各维度分析结果来看,《pep小学英语》各项设计均较合理,标准差小,没有明显的缺陷,是一套很全面的、广受欢迎的教材。其中编制技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也是这个调查维度中五套教材得分最高的一套,说明《英语(新标准)》文字流畅,插图生动,章节清楚,各成分区分明确,版面美观,编排科学合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新标准)》也是一套选用率较高的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15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较好,从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小学《英语(新标准)》标准差较大,即教材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有较大起伏。在知识与科学性得分4.25,为此维度五套教材中得分最高的一套,说明该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上科学合理,被广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编制技巧和特色维度中,教材的评价得分均在4分左右,得分较高且均匀。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较低的一项,教材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做努力,让师生更加地接受和认可。

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13所选用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小学英语》,师生在此套教材总体印象上的给分相对不是很高,各分析维度分值的标准差较小,得分无很大的起伏,说明这是一套比较均匀、全面的教材。在编制技巧和特色这两个维度中,其它几套教材相对来说获得了更高的得分,这也意味《新版小学英语》可以这两个项目上再做努力。此外,调查中学生多次提到课文中有些意思不好理解,出版社可就此提议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牛津英语》是一套在发达地区使用率较高的教材,但在赣州地区的选用率相对较低,调查的34所学校有5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属中上水平,从各维度来看,《牛津英语》标准差较大,即教材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有较大起伏。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编制技巧、认知与心理规律、特色、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和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较低的两项,也是同纬度中得分较低的教材。调查中学生也多次反映此套教材难度较大,不易吸收。出版社可以在这两个项目的设计、安排上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孩子对英语学习的不同定位和要求。编制技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为4分,说明《牛津英语》编排科学合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学《英语》在赣州地区的选用率相对来说较低,调查的34所学校有6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属中上水平,从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各分析维度分值的标准差较小,得分无很大的起伏,教材在在知识与科学性、编制技巧、特色维度中,教材的评价得分均在中上水平且较均匀,说明这是一套比较全面的教材。在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和认知与心理规律这两个维度中,其它四套教材相对来说获得了更高的得分,这也意味《新版小学英语》可以这两个项目上再做努力。此外,调查中学生多次提到单词难度过大,出版社可就这个提议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6

共抽取了803个有效样本。收集的相关数据为每名学生每周朗读英语的时间及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通过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朗读时间与专业八级考试成绩成正相关。学习者通过朗读,不仅可以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朗读时间专八成绩正相关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虽然各级各类学校都把英语放在重要地位,众多学习者潜心苦学,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比比皆是。许多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虽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考过了四级、八级考试,却无法进行英语口头表达。因此,重视朗读已经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显然,获取信息是学习的第一步。离开了获取信息这一步骤,其它的均无从谈起。众所周知,人们获取信息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受器官来完成的。人们必须通过最全面地利用人的各种感官获取信息,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苏霍姆林斯对朗读教学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研究,他指出:“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去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内容,那么,他就必须使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4年)花在朗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小时(包括课内和课外)(苏霍姆林斯基,1981)。研究表明:学习同一份材料,进行纯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70%;纯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而视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之后,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是40%,15%,75%。可见,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视听并用则效率更高。

要重视朗读,特别是有表情的大声朗读。大声朗读可以训练口腔发音器官习惯于外语的语音语调,并可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领会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语气神态、风格文采,以至纯正地道的外语独特的语感。

认知法也称“认知――符号法”,来源于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和乔姆斯基(noam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从认知法来看,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应该齐头并进、缺一不可。行为主义(创始人JohnBroaduswatson)强调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不断的强化过程和习惯的形成而产生的,学习者是通过周围说话者和他们正确的重复和模仿而接受语言输入的。这种行为是通过习惯的养成而学会的。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习者会逐渐对语言知识的某方面做出快速地自动反应,以至他们甚至意识不到他们正在做这一点。

此次研究之前,本文作者已对学生进行过段落背诵对英语口语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背诵段落对英语口语水平有影响,尤其是在口语的流畅和准确性上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朗读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朗读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否相关。具体研究的问题是:是否学生每周朗读英语的时间越长,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越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与朗读时间的长短是否相关。

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某直辖市某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共819名。这819名学生所学的英语专业课完全一样。所在学院要求学生每周有四天每天统一进行30分钟的英语朗读。819名学生中,有16名学生因病休学或出国学习没有参加调查,其余803名学生全部参加了调查,有效人数为803名,收回有效数据803份。

3.研究过程及结果。此次调查用数据收集形式收集学生每周朗读英语的时间。

虽然所在学院要求学生每周有四天每天统一进行30分钟的英语朗读,学院也鼓励学生自行安排英语朗读。在收集数据时,不是以简单的每天30分钟,每周4天,每周总共120分钟进行计算,而是学生的实际朗读英语的时间。803名学生分属34个教学班,因此,此次数据采集共用了34名协调员,每一位协调员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数据采集工作。他们分别就此次试验的目的召开班会,向学生讲明此次调查朗读时间的目的,同时声明朗读时间的长短与判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没有任何关系,解除学生的顾虑,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数据采集过程中使用的是中文。所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1.5软件包处理。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R值为.402,朗读时间与专业八级成绩之间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学生投入朗读的时间越长,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越高,反之亦然;因为相关性研究并不反映因果关系,因此,此结果还表明专业八级考试成绩越好的学生,投入朗读的时间越长。

4.讨论。克拉申指出,语言学习学要有大量的输入(Krashen,1993)。朗读可以使语言学习更多地接触目的语,从词汇量的增加、写作、语法使用和阅读理解多方面得到改进。

朗读时间的长短是怎样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呢?朗读是把视觉文学语言转化为听觉语言的一种活动,既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加深听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得到美的体验、情感的升华。声音的识记和运动分析器(发音器官)的作用可强化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因此朗读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字、词的发音,对文句朗读快慢、轻重、停连、语调的掌握,还能帮助他们记忆大量的词汇和段落,能培养他们的语感,以及深入体味文章内涵的能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英语、熟悉英语的目的。朗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朗读训练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好语言很关键的因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在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过程是识记。朗读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在熟练朗读一定量的文章之后,很多常用句子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准确地表达出纯正的英语。

另外,朗读英语的时间也长,记忆容量会不断增加。随着长期记忆容量的逐渐增加,学生对信息的处理也越熟练,因而应用外语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而将信息转入长期记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便是操练,通过操练,对信息的认知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容易转向“自动化”,这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

三、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语言学习者,尤其是外语学习者,进行外语朗读是必要的,并且朗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此次研究仅考虑了朗读时间的长短与外语学习是否相关。学习的效果还受情感因素、个人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制约,学习者的性格心理,语言心理及交际心理等情感因素也会对学习效果有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还可以从上述方面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娟:《英语朗读技巧初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李四清:《段落背诵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语言学研究与应用》,《社会科学》,美国教育科技出版社,2007.11。

[3]邵欣欣、黄能:《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

[4]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学漫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现在进行时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现在进行时的要求是二级:“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下面就我任教的广东版开心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7workingorplaying现在进行时的教学进行反思。

现在进行时出现在旧版的开心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1~Unit3,然而在改版的开心学英语教材中,现在进行时出现在四年级上册Unit7workingorplaying。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有两个:1.现在分词的构成形式;2.be动词的三种变化形式。

一、现在分词

1.现在分词的定义

现在分词在英语这一科目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双重性,一面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另一面具有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可以充当表语、定语、状语、补足语,可以表示主动或正在进行的动作,是非谓语动词的一种。

2.现在分词的构成形式

现在分词一般有三种构成形式:(1)在动词原形末尾加ing.Forexample:watch直接加ing变成watching,sing直接加ing变成singing。(2)以不发音的e、ue结尾的动词,先去e,再加ing.Forexample:dance去e加ing变成dancing,write去e加ing变成writing。那么是不是所有以e结尾的动词都要去e呢?当然不是,如see,ee发[i:],所以see直接加ing变成seeing。(3)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并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应双写这一字母,再加ing.Forexample:run双写n再加ing变成running,swim双写m再加ing变成swimming。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设计了一份课堂练习,让学生写出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当堂做完后立刻批改,这样的笔头练习既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在分词的这三种构成形式,我还自编了一首chant:现在分词怎么变?现在分词变、变、变!一变直接ing,二变去e,ing。三变双写ing。意思都是现在时,Yeah!学生对这个歌谣既有兴趣又能更好地掌握现在分词。

二、be动词的三种变化形式

be动词分为am,is,are.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三个单词,于是我也应用了一首歌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三种形式:我是am,你是are,is跟着他、她、它,所有复数都用are,牢记be的三变化。学生对歌谣朗朗上口,语法掌握得很扎实,在练习和考试中出错几率较少,学生自然而然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有了兴趣。

三、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现在进行时

对于现在进行时的学习,除了掌握以上两个重难点外,我认为还应该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在《Unit7workingorplaying》单词教学中,我把要学习的八个单词:working,shouting,thinking,exercising,talking,coloring,cuttinganddancing串成了一片小短文,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这八个单词。

在教授《Unit7workingorplaying》课文时,除了在语境中学习,我还创造场景tony’shome,让学生表演这个场景,这样学生不仅学习还会应用现在进行时。

总之,对于英语的语法教学,教师应深入了解,正确把握全套教材,抓住暗藏在语言材料中的语法项目,理顺每册教材和各单元之间的语法联系,把握好这一语法项目在教材中的分布规律,对一些重、难点的内容及早渗透。同时,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五步三查;初二英语;听说课

一、什么是“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是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结合课程改革初遇到的问题,总结出一个推进课改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五步”主要指在课堂教学时,第一步,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第二步,包括对学和群学,对学指两个具有相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一起合作学习,群学指采用分组制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内学习;第三步,组内汇报,让每个成员向整个小组汇报自己学习情况;第四步,班内大展示,每组由组长或全组成员在班级总结本组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内容,展示组内成员对于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第五步,班内进行达标测评,评出最优小组。“三查”则指,教师在学生独学时,对单个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调查,在组内小展示时,对小组内学习情况的调查,以及最后的测评时,对全体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

二、初二英语听说课的特点

对初二英语听的要求是:能够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能听懂简单故事的简单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能听懂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初级英语教学节目。对于说的要求是:能根据提示给出连贯的简单指令;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话轮的交谈;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外研版八年级英语教材,探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在初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三、“五步三查”模式在初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独学环节:即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在此环节中,学生主要的活动是完成导学案中听说课所需要的重点短语的英译汉以及重点句型仿写。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完成,亦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目的是为听说课的顺利进行扫清语法词汇障碍。对学、群学环节:对学是指两个具有相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合作学习,具体应用到听说课上,对学环节进行了稍微调整,因为找到两个相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很难把握,而且这样分配容易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因而,对学环节简化为同桌之间的探讨合作学习,常见的对学环节体现在听说课的对话练习中。比如,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8unit1activity6中,“workinpair.talkaboutaplaceofinterestinyourhometown.”在这个对话练习中,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学生a:来自别国的游客,学生B:给学生a介绍当地景观的本地人。该练习中,教师可以给出提示以及可以使用的相关表达,来帮助对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群学指的是采用分组制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法在听说课上的运用也比较多,比如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课文,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4unit1为例,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基本语言点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比如“workingroups,andactoutaconversationbetweenadoctorandapatient.学生a:医生,学生B:家长,学生C:病人,学生D:护士。小组学生可以以课文为基础,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演绎,来完成分角色表演。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合作需要讨论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主旨大意,段落匹配以及课本的图片进行讨论,这样不但可以互帮互助,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成员交流自己不懂之处,并且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组内学习汇报,即组内小展示,这一步是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向整个小组各自汇报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比如,在完成课文框架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先独立完成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然后再向组员汇报自己的成果。以module7unit1为例,在听后环节中,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完成如下思维框架,并且向组员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交流。

班内大展示,每个小组由组长或者指定一名成员在班级总结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内容,展示组内成员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这个环节可以由组长来完成,也可以是组员共同完成。例如,根据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来复述课文,或者小组一起到班级前面完成课本的表演。

最后,进行达标测评。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设计出课堂检测的活动,以便检测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比如“completethepassagewiththecorrectformofthewordsinthebox”,教师随时给予批改,评出最优小组。一个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只有评价合理才能够达到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不但及时对学生小组情况进行评价,而且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多维评价。“三查”则指,教师在学生独学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即了解学生提前对本节课短语句子的预习情况,以便课堂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在组内小展示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保证每个组员都要参与展示,尽量兼顾整体。最后的测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同时,教师评价不但要关注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态度等,还可以让学生互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等,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公平、客观、全面的评价,这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初二英语听说课教学课堂上,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挖掘英语学习材料,使学生拥有更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并尽量加深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努力为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添砖加瓦,以满足我国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创新要求。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9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现优美的画面、生动的动画等为学生创设语言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Unit8《whydon’tyougetherascarf?》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其形象思维强烈的学习特点,在新单词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分别展现手表(watch)、花(flower)、词典(dictionary)以及日历(calendar)等多种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与求知欲,然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学习新单词并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将枯燥的“英语单词学习”这一教学内容转变为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乐趣。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结合该特殊化的语言教学情境,练习其听、说、读、写的能力,且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着重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利用对媒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其重心主要在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致不大,严重限制了学生发挥其课堂主体性作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均不理想。所以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选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将复杂、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影视作品或动画中的“UFo”形象,利用多媒体集动画、视频、图片等一体化的优势,刺激学生的视觉观感,将“UFo”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复杂难懂的事物简单化,突破教学重难点。然后提出问题:①whatdoyouthinkoftheUFoinyourimagination?②HowdoyoufeelwhenyouseeUFo?通过以上此种启发式提问,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英语语言描述自身的感受,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创建英语练习环境,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单词、语法、句式、段落等多种元素均紧密联系,若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离开来,使其各处于独立的环境中,易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整体学习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英语情景教学中需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英语练习环境,为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提供开放性平台,培养和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与英语交际能力。

版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总结篇10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103-02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英语课堂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突出生本理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推动课堂进步等。从目前来看,有的教师所设计的英语任务较为单一,不足以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对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设计多种任务,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一、设计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

信息搜集能力对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课前,教师可以设计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一切途径,搜集与即将学习的单元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学生通过提前搜集并学习背景知识,就能初步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6“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了搜集背景知识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取得了很好的预习效果。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与“music”相关,音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对此,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如下: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并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与各类音乐相关的知识,包括音乐类型、特点、相关的音乐代表曲目等。音乐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而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借助互联网、图书、报刊等资源,了解音乐的分类,如:popmusic,jazzmusic,dancemusic,classicalmusic,rockmusic,countrymusic,并掌握了这些音乐类型的特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各个小组轮流展示预习成果,呈现各音乐的特点,以及代表曲目。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些音乐,教师还设计了“听音乐,说类型”的互动活动,将英语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最后,教师再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如:whichkindofmusicdoyoulikebest?why?由此,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活跃。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搜集信息驱动学生合作完成预习任务,再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并通过互动环节,检查成果,逐层深入,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设计绘画任务,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绘画式任务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设计绘画活动,并引导学生借助绘画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任务活动。设计绘画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让英语学习变得更丰富、更有趣味,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并愿意与人交流、沟通和分享。在设计绘画任务时,教师要充分思考如何将绘画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9“Haveyoueverbeentoanamusementpark?”时,教师设计绘画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在的初中生生活条件优越,去过的地方也比较多,如waterpark(水上公园)、spacemuse-um(天空博物馆)、amusementpark(游乐场)、aquarium(水族馆)、zoo(动物园)等。为了让单调的英语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去过的一个地方,利用绘画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再结合绘画内容与同伴展开互动交流。这一任务活动广受学生欢迎,学生开始拿起画笔,以简笔画形式画出自己喜欢的游乐场、动物园等。在学生绘画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绘画的内容,利用英文进行介绍,如thisisanamusementpark.ilikeitverymuch.therearemanyfunnythingsinit.等等。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绘画任务,并让学生运用英文表达画面内容,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必要时教师还必须对学生的绘画进行简单点评,以满足学生喜欢被表扬的心理需要,激发其更强的学习动力。

三、设计比较任务,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比较任务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事物、内容等,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异同点,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比较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比较,以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找出其中的异同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英语Unit8“i’dlikesomenoodles”时,教师设计比较任务,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与饮食有关,众所周知,中西方饮食有巨大的差异。因此,学习单元整体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方饮食差异。比较任务为:whatarethedietculture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west?pleaselistasmanyaspossible.在这个任务中,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与比较,基本上可以发现中国的饮食重味道,而西方人则重营养均衡搭配,并且讲究调味,注重色泽等。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英语水平以及单元主题的对比分析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认知,交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从而深化对单元主题学习的认知。

四、设计调查任务,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调查任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调查主题,利用英文展开调查的一种活动。通过设计调查任务,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在设计调查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任务是否具备调查条件,以及任务是否具有调查价值。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特别是在大城市中,人们忙于工作,忽略锻炼,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要防止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必须从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为此,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1“Howoftendoyouexercise?”时,教师可设计调查任务:请学生调查班上的五名学生,运用英语询问被调查者的锻炼情况,并以英语报告形式展现调查成果。教师提供句型:Howoftendoyouexercise?whatkindofexercisesdoyouusuallydo?等。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对方的调查,并如实回答。然后,调查者要认真分析调查结果,总结所调查的运动练习情况,并提出增强锻炼效果的建议,以促进被调查者养成勤于锻炼、科学锻炼的好习惯。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调查任务促进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既加深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五、设计辩论任务,培养学生的灵活反应能力

在英语课堂中设计辩论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灵活反应能力。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交互谈论观点,相互辩论,但不追求一致性的意见。为了达到更好的辩论效果,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知道辩论主题,并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与辩论相关的信息,为辩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前,初中生对于是否需要穿校服这件事各持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拥有选择穿衣服的权利,有的学生则认为穿校服更符合自身年龄特点。针对此,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3“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时,教师可以设计辩论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可以设计这样的辩论主题:Shouldteenagers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并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一方支持自主选择穿衣权利;另一方支持穿校服,但鼓励校服创新,使其更符合初中生特点。先由双方围绕这一辩题搜集资料。然后,教师引导双方推选主辩论手,并引导其他成员也做好相应的辩论准备。在辩论课堂中,学生提出观点,反驳观点,英语课堂异常活跃。

通过设计这样的辩论任务,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反应能力、辩论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极大的锻炼。通过辩论活动,学生还学会利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