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总结报告十篇数学总结报告十篇

数学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5:56

数学总结报告篇1

工作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高中数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总结报告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过了一学期。这是忙碌的一学期,也是充实的一学期,收获的一学期。在学校教务处的安排下,这一学期由我负责高二两个班的教学工作。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考试中______班数学成绩在普通班中取得了第二名,______班数学成绩超过重点班200班,达到全年级第二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的课前备课

上好新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拟定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我把备课当作关键的关键。本学期,我加强了理论学习,特别是报名参加了省级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受益匪浅,学习了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而课堂教学常用方法包括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这也为我增加了不少自信。我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学期初上新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教参、教案,试题,吃透知识,力求每一课都备的完美。课后,我认真反思,对每节课进行了再备课。

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上好课就要抓好每一次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理清知识的条理和逻辑,坚持每个知识点讲清楚,分析透,通过多种方式将课本知识化难为易,不给学生吃夹生饭,增加情景教学,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学习了课堂教学常用方法包括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后,在课堂上我有意识选择去实践些教学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实施较多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比如概念性课题,一般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我在上选修2-3《排列与组合》这一课时,就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新课引入通过提出问题。

1:我们班级50名同学中选出5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有多少种选法?这是什么方面的问题。学生作答,得出能描述的是只需要选出来,不需要研究顺序,故而是一个组合问题。

2:如果竞赛选手获奖后要求拍照纪念励志网,共有多少种排座方式,这个是什么问题?你能举出其他例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3:那么需要研究顺序的问题就是排列问题,又该如何去求呢?从而较自然的引导学生了解排列数公式与组合数公式。在知识点讲授完后对先天作业进行讲评,同时增加了一问:探究什么问题与顺序有关,什么问题又与顺序无关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关键。最后课堂上布置相关习题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完成得很好。

三、完善的课后反思

看过一句这样的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学期初我虚心地向数学组长张建辉老师取经学习,学习他的教法和课堂处理艺术,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指导,比如卓志波老师的课堂提问效果很好,比如彭一秋老师的黑板板书真的狠棒,杨立群老师的阶梯式作业布置很有特色,都值得我好好的学习借鉴。我上完每节课后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学期来,我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教学也有了一点提高,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达到更高的高度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高中数学总结报告2这学期是辛苦的半年,也是收获的半年,为了更好地教学,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

1.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

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2.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

(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

(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

(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

(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而且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对于个体而言)少数学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时,还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还不够自觉,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

3.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我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地前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问题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题,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

接下来,我会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继续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高中数学总结报告3一、思想职业道德方面

积极参与到学校争优创先的活动中,处处以身作则,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并钻研老教材,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在20____年的上半年我担任高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下半年我担任高二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我更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平时,我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辅导,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0分钟要效益;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总之今年我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今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五、在班主任工作方面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一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配合学校各项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高中的学生已经是十七八岁的人了,很多道理都明白,但自尊心也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开班会不一定要等一节完整的课,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干的班会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必长篇大论,班主任把及时发现的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2、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班集体。

在这个学年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是这样实施的:

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控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

在这点上,特别要提一提的是班干部的选用,这是让学生自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的管理代表的是学校的管理,不论班主任如何和颜悦色都带有不容质疑的性,也难免有不被理解和接受的时候,通过班干部的协调,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干部起的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作用,他们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又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选好班干部,不但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担任班干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培养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等优良的思想品质。多培养班干部有利于多数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班干部管理班级,让学生自治自理,却不等于班主任可以完全不理,这关系到班主任的引导、指导和调控问题。当学生对事情的理解是非不分明,对班级事务的处理欠妥当,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达成共识的时候,班主任就应该及时的给予引导和指导。实际上,班级的重大决策都应该由班主任来决定。要知道,班干部的阅历和能力在目前还是有限的,有些责任也是作为学生的他们所承担不了的。只有班主任做好宏观的调控,做好班级的带头人、领路人,把好方向关,才有带领学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高中数学总结报告4时光荏苒,岁月不居,转眼间又是一个学年。送走了老学生,迎来了新弟子。回忆过去的这一学年,我不得不感叹时间的飞逝和生活的繁忙。正因为这繁忙,才使我感叹教师工作的辛苦,可是,我们的辛苦终将换来硕果累累。那远在海角天涯的问候便是对我们的安慰。回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下来就是这样几个字愁过,累过,忧过,喜过。是的,在这一年里,我付出了很多,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的付出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回顾这一年,我将自己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

严于律己,踏实工作。面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学生,不打骂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水平,做到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还要保持良好的教态。因为我知道,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老师的教态好,学生就喜欢,他们听课的兴趣就高,接受知识也快。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讨厌。所以,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经常的和学生谈心、谈人生。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为了更好的完成高三年级的复课工作,在学期初,我不但制订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同时也为自己制定了一学期的奋斗目标。首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课,为了备好每节课,我大量的阅读各种复习资料,希望能更加完整并精简的给学生呈现每节课的知识和做题方法。

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网上查阅下节课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把一节课的内容整理成学生好学易懂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起来很顺手。学生自然也喜欢听课,做起笔记来津津有味。同时,我知道,数学的枯燥乏味是学生听课的的障碍。所以,我在业余时间经常看一些课外书籍,并不断思索着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讲,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很少走神,因为他们喜欢听这样的数学课。他们喜欢这样知识渊博的数学老师。课外,我给学生布置了适合他们的作业,因为我带了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所以,不知作业也有所区别。学生能做但不好做。批作业时,我认真看完每本作业,给学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我经常是在教室看作业,随时可以给学生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当场改正。有利于学生的纠错意识。上自习时,我让我的学生大胆提问,有些学生,一开始还不喜欢问老师题,后来,在我的鼓励下,问问题很活跃。成绩也就慢慢上去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使我每天疲惫的心里总有那么一点点的高兴。

三、教研方面

因为我是高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指导我的复课工作,我认真研究陕西的高考大纲,并不断的研究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并将自己看到的一些信息及时的反馈到我的课堂,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今年的高考中,我为我的学生争取到了6分的成绩。虽然这分数很少,但是,我已知足。同时,我坚持听课,在听课中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新教师的新的思路的方法,我也鼓励同组的老师互相学习听课,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尊敬的两位老师,王北平老师和高天发老师,正是他们的指导使我不断成长。四,学校工作方面

这一学年,我除了担任高三的数学教学外,还兼任了高三年级的教导副主任,主管学校的分类推进工作,在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一学年的分类推进计划,把几乎所有的渴望生都安排在列,同时,自己也按照分类推进的要求对所带班的学生进行了辅导。高考中不但学校的成绩优异,我所带的班级的成绩也很是让我欣慰,两个班的平均成绩都在110分左右,这个分数,是我的教育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在这一学年里,我努力了,奋斗了,愁了,苦了,但现在也高兴了,因为我和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使我们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跨入了理想的大学校门。他们终将成为祖国的栋梁。但是,放眼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的脚步不能停留,我们又要开始新的一级学生的教学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付出,我们就能将越来越多的学生送进理想的大学。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人生将充实而快乐。

高中数学总结报告5艺术班的教学和其它非艺术班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科知识.时间非常紧张,并且文化科知识的学习肯定会受很大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也很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比较快的提高成绩呢我和我们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群策群力想了好多办法和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高三数学备课组,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

二,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第一次测试中,学习成绩比估计要高,此时及时调动教学内容,加大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三,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四,抓好"三中",树立学习信心.抓好"三中"即中等题,中等分,中等生,对学生来说认真研究好中等题,拿好中等分是基本,是高考信心的保证;抓好中等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五,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数学总结报告篇2

听课效率:

Jason常说:“数学起决定作用,语文力挽狂澜,英语锦上添花”,可见数学之重要。而数学最为重要的,除了思维与思考以外,还有上课的听课效率。

这学期个人的听课效率并不太理想。主要是因为刚开学时,自以为是,认为高先生之传授知识都以了如指掌。直至月考,发现所丢之分竟为自己所掌握之内容之时,方才醒悟,方才懊悔。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经过一个月的上课认真听讲之后,期中数学果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或许确实是因为一时的得意,又导致后半学期上课的听讲效率骤然降低,期末所得成绩与月考一般不尽人意。而数次丢分之处恰恰是自以为已熟练掌握的地方。

在下一学期的数学课堂中,听课效率还有待提高。

作业质量:

课上最为重要的是听课效率,而课下最为重要的便应该是作业完成质量了。

作业大概有三项:《启航》、《课优》、各类试卷。

倘若没有任何智力缺陷,听课效率丝毫不可挑剔,课下再略微认真一些,保证90%以上的正确率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但由于个人听课效率确实不高,格式常常不按要求书写,因此也常常对了答案但还错了过程。除此之外,完成作业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所以,上课认真听讲是作业质量优秀的有效保障。只要前者提高了,后者也就随之优秀了。

练题量:

个人并不崇尚刷题,故除作业外做题数量总体还是较少,在此略过不提。

笔记复习:

笔记复习,个人主要分为两次:课后、考前。

课后复习,主要是为了在课后及时巩固知识点,并保证当天作业的正确率,便是大致浏览一遍,有时会向高先生请教,以便弄清楚一切疑惑。

而考前复习,便主要是为了应付月考级的考试,从而得到优秀的成绩,此时的复习,更多的只是加强记忆,以免知识的遗忘——毕竟复习之后还有试卷的练习。

演练情况:

在此可以理解为周考级、月考级两类。

周考级,经常掉以轻心,所以成绩常常并不理想——最主要的是,在周考之前一般不会进行复习,就仓促应考,成绩自然不尽人意。

基础:

在此基础,指的是包括压轴题在内的一切考察内容。在前文中已有所提及,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难题:

个人觉得自己在难题方面所投入的精力有些偏多了,还是应该在保证基础内容质量的前提之下进行难题的选做。

数学总结报告篇3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2-02

了解掌握大新县传染病疫情的发展态势,能够为制定防治传染病提供有力的科学根据。现对大新县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年报表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大新县2011年疫情年报表统计数据,对该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统计、计算发病率及构成比。

1.2统计方法对大新县2011年传染病疫情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eXCeL文档完成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概况甲类传染病无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2种,报告发病998例,报告死亡36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36.48/10万、12.14/10万、3.61%;丙类传染病报告病种7种,发病数为1635例,无死亡报告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551.25/10万。

2.2发病顺位及其构成乙类传染病占前五位的是梅毒(305例)、肺结核(289例)、乙肝(261例)、艾滋病(43例)、丙肝(41例),占乙类总发病数的94.09%,报告死亡的疾病为艾滋病(35例)和甲型H1n1流感(1例)。

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其它感染性腹泻(678例)、手足口病(646例)、流行性腮腺炎(237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2例)、流行性感冒(11例)、风疹(10例)、麻风病(1例)等。

2.3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2.3.1肠道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5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发病率为8.43/10万,占乙类总报告发病数的2.51%;与去年同期比下降了17.80%。

2.3.2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92例,占乙类总报告发病数的29.26%;死亡1例,占总报告死亡数的2.78%。年报发病率为98.45/10万,与去年同期比上升了37.72%。

2.3.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报告发病1例,占乙类总报告发病数的0.10%,无死亡报告,年报发病率为0.34/10万。

2.3.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发病数680例,年报发病率为229.27/10万,占乙类总报告发病数的68.14%;死亡35例,占总报告死亡数的97.22%;与去年同期比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上升了18.39%、49.18%和26.01%。

2.3.5肺结核共报告病例289例(涂阳83例、菌阴129例、未痰检77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报告发现率为97.44/10万,与去年同期比发现率上升36.30%。报告发病现数居前五位的乡镇为桃城镇、榄圩乡、雷平镇、下雷镇和全茗乡等,其报告发现数占总报告发现的67.13%。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现总数的85.47%,其次为工人和干部职员,分别占发现总数的4.15%和2.42%;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5-59岁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为2.61:1。1月、2月和7月发现病例相对较多,占全年总发现数的35.64%。

2.3.6艾滋病/HiV艾滋病:共报告发病43例,死亡35例,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4.50/10万、11.80/10万和81.40/%;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上升15.08%、49.18%和29.63%。报告发病数居前的的乡镇为:桃城镇、雷平镇、宝圩乡、五山乡、恩城乡,其报告发病数占该病种总报告发病数的62.79%;报告发病率居前的五个乡镇为:宝圩乡、恩城乡、龙门乡、五山乡和桃城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6.05%,其次为离退人员,占4.65%;年龄分布主要在30-39岁、50-64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58.14%;男女性别比为2.58:1。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HiV病毒感染者:共报告107例,死亡26例,报告感染数与去年同期比上升37.18%。报告感染数居前的乡镇为:桃城镇、榄圩乡、雷平镇、昌明乡、宝圩乡和全茗乡,其报告感染数占总报告感染数的68.22%。

2.3.7梅毒共报告发病305例(其中Ⅰ期梅毒19例,Ⅱ梅毒12例,Ⅲ期梅毒0例,胎传梅毒15例,隐性梅毒25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102.83/10万,与去年同期比报告发病率上升63.25%。报告发病数居前的五个乡(镇)为桃城、雷平镇、全茗镇、宝圩乡和下雷镇,其报告发病数占总报告发病数的69.18%;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乡(镇)为:宝圩乡、桃城镇、全茗镇、硕龙镇和下雷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2.46%,其次为散居儿童、工人及其它,占发病总数的15.41%;年龄分布主要是在25-59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63.28%,男女性别比为1.30:1。无明显的季节性升高。

2.3.8病毒性肝炎共报告发病31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为104.52/10万;与去年同期比报告发病率上升12.89%。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乡镇为:雷平镇、桃城镇、榄圩乡、全茗镇和五山乡,其报告发病数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2.26%;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乡(镇)为:雷平镇、桃城镇、硕龙镇、五山乡和昌明乡。年龄分布主要是在25-59岁之间,其病例数占该病总报告数的85.161%;男女性别比1.77: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4.52%,其次为其它和工人,分别占7.42%和6.45%。无型别肝炎暴发,无明显季节性升高。

2.3.9其它感染性腹泻共报告发病678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报告发病率为228.59/10万,与去年同期比上升35.93%。报告发病例居前五位的乡镇依次为:雷平镇、桃城镇、下雷镇、宝圩乡、恩城乡和硕龙镇(并列排第五),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1.21%。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6月份发病较多,为86例,其余月份报告发病数相对稳定,无明显季节性升高。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5.01%,其次为农民和学生,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28.76%和6.05%;年龄分布主要是在0-岁、1-岁、2-岁,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7.29%、20.05%、5.46%;男女性别之比为1.28:1。从以上可见,我县引起腹泻病流行的主要对象是居住环境较差的人群,如散居儿童(大部分是农村儿童)和农民;其次是居住较密集的人群,如学生。

3讨论

根据2011年大新县疫情年报表可以看出,大新县有些传染病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当前大新县传染病防治工作应以肺结核、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等为重点防治项目,应对这些疾病实行实时地监控,并对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处理,从而根据质量调查报告的最终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实现大新县传染病低发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国伦,陈贵辽,李玉梅,欧阳宇,周芳,张钦林,王永平,周美琼.滇南地区2000-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流行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316-1319.

数学总结报告篇4

目的分析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34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5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7.5824/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麻疹,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83%、10.92%和4.73%,丙类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12%。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乙肝、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及防治工作。【关键词】传染病;报告;分析

analysisofreportingofinfectionsoflegalcommunicablediseasesinurbanareaofjieyangcityin2006.

zhoufen,yangyong-hong,huangjian-feng,etal.

(jieyangmunicip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jieyang522031,guangdong,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prevalentstatusofcommunicablediseasesinurbanareaofjieyangcityin2006.methodsdataconcerningcontrolofcommunicablediseaseswerecollectedandanalysedbydescriptiveepidemiology.resultsnocasesofcategoriesainfectiousdiseasewasreportedin2006.but834casesof9diseasesofcategoriesbinfectiousdiseasewerereportedincluding5deathswiththeincidencerateof119.8217/100,000.there540csesof3diseasesofcategoriescinfectiousdiseasewerereportedwiththeincidencerateof77.5824/100,000.threemostcommondiseasesofctegoriesbinfectiousdiseasesweretuberculosis,viralhepatitisandmeaslesaccountedfor40.83%,10.92%and4.7respectively.incidenceofinfectiousdiarrheawasmostprevalentincategoriescinfectiousdiseaseoccupied37.12%ofthetotalinfections.conclusiontheactivitiesofmonitoringandcontroloftuberculosis,hepatitisb,measlesandotherinfectiousdiarrheabestrengthened.

keywords:infectiousdisease;reporting;analysis

对传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服务社会和居民健康的目的。为了解揭阳市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现对2006年揭阳市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所有资料数据来自《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的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自揭阳市统计局。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揭阳市区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总发病情况

2006年揭阳市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34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死亡率为0.7184/10万,病死率为0.5995%;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5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7.5824/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在9种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居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结核(561例)、肝炎(150例)、麻疹(65例)、梅毒(18例)、痢疾(18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36%;丙类以其他感染性腹泻(510例)、流行性腮腺炎(29例)为主,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81%。

2.2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肠道传染病(甲乙类)

共报告发病82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5.97%。其中未分型肝炎和细菌性痢疾发病较多,分别占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52.44%和20.73%,无死亡病例。

2.2.2呼吸道传染病

共报告发病626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45.56%,其中麻疹65例,肺结核561例。死亡4例,均为肺结核,占死亡总数的80%。

2.2.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无报告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共报告发病122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88%,其中乙肝90例,梅毒18例,丙肝7例,淋病6例,艾滋病1例,。死亡1例,为艾滋病,占死亡总数的20%。

2.2.5新生儿破伤风

发病4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29%。无死亡病例。

2.3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肺结核

全年共报告561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83%,发病率为80.5995/10万,死亡率0.5747/10万,病死率0.713%,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病例分布广泛,各街道(镇)都有病例发生;年龄分布集中在20~59岁,占68.09%;职业分布以农民、民工、工人、家务及待业为主,占76.29%;男女性别比为2.72:1。

2.3.2病毒性肝炎

全年共报告150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92%,发病率为21.5507/10万,为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第二位,无死亡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变化;年龄分布集中在20~64岁,占79.33%;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民工和干部职工为主,占66.67%;男女性别比为2:1。其中乙型肝炎90例,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60%,发病无明显季节变化;年龄分布集中在20~64岁,占84.44%;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和民工为主,占62.22%;男女性别比为2.3:1。甲型肝炎4例,占2.67%。丙型肝炎7例,占4.67%。戊型肝炎6例,占4.00%。肝炎未分型43例,占28.66%。

2.3.3麻疹

全年共报告6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73%,发病率为9.3386/10万,为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第三位,无死亡病例。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年龄组有<1岁(20例)、2~3岁(10例)、30~34岁(7例),10岁以内发病数为50例,占报告总数的76.9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民工为主,占80%;男女性别比为1.71:1。

2.3.4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全年共报告510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7.12%,发病率为73.2723/10万,为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首位。0~3岁发病数为343例,占报告总数的67.2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民工为主,占80.98%;男女性别比为1.82:1。

2.4流行特征

2.4.1人群分布

全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374例,死亡5例,其中男性报告数为941例,占68.49%,女性报告数为433例,占31.51%;男女性别比为2.17:1;死亡人数中,3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病例分布在各个年龄组中,发病数居前五位是:<1岁组(220例)、1~2岁组(111例)、30~34岁组(99例)、25~29岁组(89例)及50~54岁组(84例),小计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3.87%。按报告发病居前三位的职业为:散居儿童369例(占26.86%)、农民267例(占19.43%)、工人139例(占10.12%),共占总报告数的56.40%。

2.4.2时间分布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从2月份开始呈逐月上升趋势,在6月份出现最高峰,主要以肺结核发病上升较明显;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从7月份起呈逐步上升趋势,在8月份形成一次小高峰,10月份形成次高峰,12月份至次年1月达到最高峰,主要是受到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影响。

2.4.3地区分布

揭阳市区2006年各类传染病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表12006年揭阳市区各类传染病地区分布情况地区乙类发病数率(略)

3讨论

从总发病情况看,2006年揭阳市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与2005年(108.1272/10万)相比发病率增加10.8155%,低于2006年全国报告发病率(266.83/10万)[1],但是从2006年揭阳市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来看,2006年漏报率(17.92%)比2005年(14.68%)略有增加,这提示应增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报告意识,提高网络直报质量。

与2005年相比,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增加幅度较大的疾病分别为:乙肝(增加119.51%)、麻疹(增加91.18%)、新生儿破伤风(增加300%)、其他感染性腹泻(增加71.14%)。病毒性肝炎、麻疹均是广东省的主要传染病,是现阶段乃至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是控制乙型肝炎[2]。目前乙型肝炎和麻疹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常规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策略,同时应提高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血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等有效措施[3]。麻疹发病率的上升提示应继续提高儿童(特别是外来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前提和基础[4]。4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均为外来流动人口,为未经培训人员非法接生所致,故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提倡住院分娩,提高高危人群的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率。

肺结核病例数与2005年相比持平,仍占乙类传染病的首位,应给予足够重视,严格执行依法转诊、归口管理、规范治疗。由于农民中部分人因经济困难以及对肺结核防治认识不足、民工流动性大等因素,难以完成规范治疗。农村肺结核疫情的控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秋冬季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高发期。除了正常发病报告外,该病的报告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各医疗机构报病情况不一,诊断和报告标准有待标准化,应加强培训,提高该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揭阳市区发病率最高为东山区。有大量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故其发病率比其他区较高。

今后,揭阳市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监测,不断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加大肺结核、乙型肝炎、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主要传染病的防治控制力度,确保居民健康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公布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2007,02~13.

[2]黄平.广东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与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2):105~107.

数学总结报告篇5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62-02

1法定传染病检测分析

1.1疫情概况

2007年,我市共报告了乙类传染病11种,217例,死亡6例,报告发病率26.7/10万,死亡率0.8/10万;发病率比上年提升了3%,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乙肝、肺结核和痢疾,共发生163例,占传染病总数的75.1%,是我市的主要传染病病种。

1.2人群分布

本市2007年乙类传染病中从人群分布看,主要是以农民为主,发病人数为156人,占到总人数的71.9%;从年龄分布来看,以中老年人群为主,40-59岁发病人数为103人,占总人数的47.5%,60岁以上发病的53人,占总人数的24.4%;从男女分布来看,以男性为主,男性发病人数为143人,女性患者为74人,男女患者比例为1.93∶1。

丙类传染病发病也是以农民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3.7%;年龄分布则主要集中在30-20岁,占总人数的46.8%。男女之比为2∶1。

1.3疫情趋势

1.3.1肠道传染病趋势

报告病例128例,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60.2%,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40.1%;与去年相比发病数下降的病种为痢疾,持平的病种为戊肝,上升的病种为乙肝。

1.3.2呼吸道传染病趋势

报告病例65例,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30.3%;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数下降15.9%。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数下降的病种为:麻疹,持平的病种为:肺结核。

1.3.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趋势

报告病例5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3.5%;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分别上升18.7%,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人数上升的为布病。

2重点疫情分析

2.1病毒性肝炎

2007年全年,本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71例,报告发病数与去年相比上升40.1%。各型肝炎病例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共有64例,占报告肝炎病例总数的90.1%。从发病的人群分布看,以农民为主,共有65例,占发病数的91.5%;年龄分布以40-59岁的中老年组为主,共有43例,占发病总数的60.3%;男女性别比为1.7∶1。

2.2肺结核

2007年全年,本市共报告肺结核60例,报告发病数与去年相比下降16.3%。从发病人群来看,以农民为主,共有43例,占发病总数的58.9%;从发病年龄分布看,集中在40-59岁的中老年组,共有29例,占发病总数的58.3%。男女之比为1.85∶1。

2.3痢疾

2007年全年,本市共报告痢疾39例,报告发病数与去年相比上升19.5%。从发病人群来看,以农民为主,共有23例,占发病总数的71.7%;从发病年龄分布看,集中在40-59岁的中老年组,共有35例,占发病总数的74.3%。男女之比为2.2∶1。

3讨论

从我市2007年的传染病统计数据来看,农村是传染病的重灾区。我市农村人口众多,由于卫生习惯和医疗条件等原因,农村传染病发病人数占全市2007年发病人数的70%以上。这也给本市的卫生防疫工作敲响了警钟,我市卫生防疫工作不仅要关注市区,更要做好农村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尽量减少农村传染病的危害。

全市各地去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系统信息,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要实时做出预警,以便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参考文献

数学总结报告篇6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

为了掌握我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现状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11年蛟河市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传染病病例资料来源于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我市辖区内各医疗单位报告的数据,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11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1545例,死亡1例,发病率342.86/10万,死亡率0.22∕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8种1189例,死亡1例,发病率263.20∕10万,死亡率0.22∕10万;丙类传染病6种356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78.8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2.2地区分布2011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按地区统计前5位依次为,天岗镇(40.59/10万),民主街(37.29/10万),长安街(28.46/10万),漂河镇(27.58/10万),白石山镇(26.25/10万)。

2.3季节和人群分布2011年传染病3月份发病开始逐渐上升,高峰期为6-7月份,10-12月份发病较平稳。6-11月份主要以手足口病上升比较明显。以农民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31.10%。各年龄组均有发病。20-45岁年龄组段发病率最高(107.44/10万),占发病总数的30.48%,0-3岁组发病362例(多为手足口病)。男、女之比为1.43:1。

2.4病种分布乙类传染病报告8种1189例,(即:肺结核300例、病毒性肝炎294例、细菌性痢疾265例、猩红热207例、梅毒83例、淋病22例、出血热16例、布病2例)其中(HiV)1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356例(即:手足口病253例、流行性腮腺炎53例、风疹20例、其它感染性腹泻28例、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各1例)乙类1189例,发病率为:262.32/10万,丙类356例,发病率为:78.54/10万,其它传染病173例,发病率为:38.17/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肺结核(66.19/10万)、病毒性肝炎(64.86/10万)、细菌性痢疾(58.46/10万)、猩红热(45.67/10万)、梅毒(18.31/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共报告253例,报告死亡的传染病为:痢疾。

2.5疾病分类

2.5.1乙类传染病疫情态势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以肺结核300例、病毒性肝炎294例、细菌性痢疾265例、猩红热207例、梅毒83例、淋病22例、出血热16例、布病2例。占总数的76.96%。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乙类(507例,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15.19%),与2010年比上升28.03%。

血源性传染病及性传播疾病(451例,占总发病数的28.22%),与2010年比下降27.49%。

肠道传染病(293例,占总发病数的18.34%),与2010年比上升16.7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16例,占总发病数的1.00%),与2010年比下降20.00%。

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稳定在相对低水平状态。

2.5.2丙类传染病疫情态势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356例(即:手足口病253例、流行性腮腺炎53例、风疹20例、其它感染性腹泻28例、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风疹为主,占中数的99.43%。

3讨论

我市2011年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342.86/10万,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4.57%,这主要与手足口病及甲流严密的防控工作有关。

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猩红热为我市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重点,其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猩红热主要发生于学生,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于农民。

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在春夏季;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主要以秋季和冬季春季发病率较高,报告病例为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与教育部门间的协作,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猩红热发病数居前5位,都存在重复报告,诊断不准确,报告卡填写不规范现象,成为影响传染病发病水平和发病趋势准确的主要因素,因此统一、规范诊断、报告标准,将利于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分析判断。

参考文献

[1]周水森.《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12.

[2]秦昕.《心理学报》,2011-6.

数学总结报告篇7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疫情分析

2004年1月1日全国实施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截止目前已经运行了11年,随着网络直报系统的不断完善,彻底改变了我县长期以来疫情的收集,处理数据统计上报不及时分析处理有限的不良状况。为了了解和掌握我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根据2010~2014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数据,现对我县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大荔县2010~2014年监测的法定传染病;人口资料来源于大荔县统计局,以年平均人口数计算当年常住人口数。

1.2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0~2014年上报的各类法定传染病监测的原始资料以发病率、发病增减率、构成比及三间(地区时间人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法定传染病发病概况2010~2014年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丙)24种14413例,年均发病率为400.5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6种5671例,占发病总数的39.35%。丙类传染病6种8742例占发病总数的60.65%。累计死亡病例16例,年均死亡率0.44/10万。见表1

2.2重点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血液及性传播疾病5年共报告2494例,占甲乙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3.98%,年均发病率为69.31/10万,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1位。发病主要以乙肝为主,占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总数的83.92%,年均发病率为58.16/10万,其次为丙肝占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总数的7.82%,年均发病率为5.42/10万。

2.2.2呼吸道传染病5年共报2045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6.06%,年均发病率为56.83/10万,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2位。发病主要以肺tB为主,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95.73%,年均发病率为54.77/10万,其次为麻疹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2.15%,年均发病率为15.83/10万。

2.2.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5年共报告724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2.77%,年均发病率为20.12/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3位。发病主要以布鲁氏菌病为主,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传染病总数的79.28%,年均发病率为15.95/10万,其次为出血热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总数的19.06%,年均发病率为3.83/10万。

2.2.4肠道传染病5年共报告408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7.19%,年均发病率为11.3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4位。发病主要以细菌性痢疾为主,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70.59%,年均发病率为8.00/10万,其次为肝炎(未分型)占肠道传染病总数14.71%,年均发病率为1.67/10万。见表2图1

2.3流行特征

2.3.1时间分布:每年均有病例报告,但报告发病时间不均衡,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手足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布鲁氏菌病的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份,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报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2010~2014年月份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2010年报告的发病情况有明显‘单峰’特征,5月份达峰高,主要是手足口病占本月发病的85.86%。见图2

2.3.2地区分布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病以乡镇在校学生为主,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以农村为主,布鲁氏菌病地区差异很大,主要分布在我县羌白镇、官池镇,百日咳、猩红热无明显的地区差异。

2.3.3人群分布各职业均有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依次是:散居儿童6538例,占45.36%,农民5276例,占36.61%,幼托儿童1423例,占9.87%。各年龄组均有发病,0~3岁发病4320例,占29.97%,是主要发病人群。肺tB、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其次是学生,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的主要为托幼机构儿童和散居儿童,其次是学生,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传染病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其次是学生。其中布鲁氏菌病主要要集中在农村25~50岁这个人群。

3讨论

根据2010~2014年5年间的传染病监测资料显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2010年506.47/10万,2014年的385.73/10万。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2004年实行疫情网络直报后,和各级责任疫情报告单位的领导对传染病的报告比较重视,极大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有关。

报告前3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乙肝、肺tB,占全报告病例71.05%。我县各地报告的传染病主要是丙类传染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0.65%,以手足口病为主的密切接触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与全国的疫情报告一致[1]。另外从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监测资料显示我县出血热的发病率逐年在下降,原因是①我们在高发乡镇免费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②开展灭鼠活动;③2007年由于我县渭河涨水,引起鼠类减少。但危害我县人民群众最大的地方病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也在呈上升趋势。见图3

在疾病分类构成中以手足口病为首的传染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2.85%,其次是乙肝占全部报告病例的14.52%,布鲁氏菌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98%。上述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可能与下列诸多因素有关:①由于人群流动交往比较频繁,增加了人群易感性;②乙肝检测列入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③农村卫生室和私人诊所的隔离消毒工作不到位;④地理环境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寨乡地处渭河、洛河地带,因地域广阔,土地面积较大易养牛羊,苏村乡地处沙苑地带,牧草资源丰富,属畜牧业养殖聚居区。

从职业分布来看,散居儿童发病最高,其次是农民。提示今后应加强农村地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因此,为降低我县传染病的发病率,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坚强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工作和农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隔离消毒工作,减少医源性感染。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农村的群众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村民养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综上所述,以肺tB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乙肝为主的血液传染病、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是危害我县人民群众的重点传染病,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图3:2010~2014年大荔县出血热及布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数学总结报告篇8

关键词:结核病;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

2003年10月金口河区启动了结核病控制项目,为了解项目启动后结核病流行规律及控制效果,现对金口河区2004~2011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流行特征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控制效果数据来源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结核病就诊登记本、病案登记本,人口数据由区统计局提供。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金口河区2004~2011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发病概况2004~2011年全区医疗机构共报告肺结核病例591例,年报告发病率为90.14/10万~235.69/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各年的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2004~2011年金口河区每年各月均有肺结核病例报告。

2.2.2地区分布全区6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和平乡的发病率最高,为251.84/10万;各乡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3性别、年龄分布591例病例中,男性443例,女性148例,男女性别比为2.99:1;20~49岁青壮年占总数的63.62%。

2.2.4职业分布591例病例中,农民占80.88%。

2.3控制效果分析

2.3.1就诊检查情况2004~2011年区疾控中心共接诊可疑肺结核1332例,就诊率为3.1‰;查痰620例,查痰率为46.55%;涂阳308例,涂阳率为49.68%;涂阳登记率为71.64/10万,见表2。

2.3.2督导短程化疗DotS情况报告591例到区疾控中心就诊572例,总体到位率96.79%,新涂阳患者治愈率为88.89%,见表3。

3讨论

肺结核是严重威胁我区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我区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2004~2011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7.46/10万,报告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这与男性青壮年农民社会活动活跃、家庭负担重,以及农村交通不便、卫生及经济条件差,患者得不到及时规范全程治疗等有关。今后我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贫困、偏远的乡镇,防治重点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农民。

2004~2011年报告发病数以和平乡、永和镇、金河镇为主,占总数的69.71%.主要原因是:区人民医院、红华职工医院临床内科人员经验丰富,并且单位开展X射线、痰检等辅助检查,容易发现和及时诊断结核患者。报告发病数少的乡镇未开展结核病辅助检查,且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临床经验不足。

2004~2011年肺结核患者涂阳登记率为71.64/10万,说明我区传染性肺结核流行较为严重,同时我区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及痰检人员的业务培训最大限度地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涂阳率、涂阳登记率以2005~2006年为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原因可能与结核病项目启动后能及时发现患者、治愈患者、减少结核病传染源有关。

区疾控中心对可疑肺结核患者的查痰率、到位率逐年上升原因除与肺结核疫情感染人数多、患者数多、农村患者多等有关外,还与我区2003年10月份以后全面实施DotS策略、严格执行结核病归口管理,对基层医务人员报告、转诊、追踪结核患者实行补助,对患者实行免费查痰、X线检查、抗结核治疗以及将结核病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等激励机制有关。

因此,今后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现代结核病防治DotS策略,继续加大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严格执行结核病归口管理,全面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职责,采取多种优惠政策保证患者规律、全程、足量服药,提高患者的发现率及治愈率。

数学总结报告篇9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2004-2008年监测医院报告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概况。方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监测医院报告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报告卡进行汇总、分类、统计。结果:5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5848例,年均报告发病数为1169.6例。2004-2008年乙肝报告发病数逐年呈下降趋势,且占报告传染病的百分比也呈下降趋势。报告病例以20~65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0.46%。10~19岁乙肝报告发病数逐年显著下降。结论:西安市城区2004-2008年乙肝报告发病数呈下降趋势,学生报告发病数显著下降,成人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需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解西安市城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今后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2004-2008年监测医院报告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乙肝报告卡进行汇总、分类,对其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乙型肝炎疫情数据来自西安市城区乙肝监测医院报告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报告卡。参照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国标《GB-1995》),做出疑似、临床、实验室确诊诊断。

1.2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04-2008年西安市城区监测医院共报告乙型肝炎病例5848例,年均报告1169.6例。乙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在2004-2008年间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28.83%~47.87%,乙肝病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例数的百分比由33.83%下降到10.84%,详见表1。2004-2008年西安市城区监测点报告乙肝病例年龄构成见表2。由表2可见乙肝病人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表1 2004-2008西安市城区年监测点乙肝病例报告情况表2 2004-2008年西安市城区监测点报告乙肝病例年龄构成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2004-2008年间西安市城区乙型肝炎报告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5年来乙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及其构成比呈稳定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与沈立萍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家对传染病报告统计工作的重视。2003年非典型肺炎发生之后,整个国家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系统敏感性增强,漏报病例减少,但存在过度报告现象,所以2004年报告乙肝病例数最多。2005年起国家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再作为病例报告,2006-2008年西安市通过加强诊断标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乙肝诊断符合率。这些都使得乙型肝炎的报告更加规范和准确,为疾病预防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其次,乙肝疫苗接种也是乙肝报告病例下降的一个原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疫苗及其接种费用需由家长支付。自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需支付接种费。自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接种。因此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均有所提高,建立起了乙型肝炎的免疫屏障,有效降低其发病情况。

从年龄报告发病情况看,0~9岁儿童乙肝病例报告数呈下降趋势,与全人群乙肝病例数下降有关,也与西安市城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关;10~19岁年龄组也呈下降趋势,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大部分为学生,可能与加强新生入学体检,同时对于入学体检发现抗体转阴的学生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有关;20岁以上年龄组乙肝病人所占比例较大,可见,大年龄组乙肝体检及疫苗加强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接种在乙肝防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生儿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预防起到了显著作用。但是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免疫预防及社会生活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其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2]。因此,应在大年龄组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加强乙肝相关知识宣传,尤其是针对特殊人群健康教育和宣传,改善人们接种乙肝疫苗的态度,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定期体检,及时接种或补种乙肝疫苗,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水平,提高人群的抗-HBV阳性率水平,对乙肝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3-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可以开展专门针对较大年龄组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沈立萍,杨进业,莫兆军,等.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9年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规律的变化[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1(3):253-255.

[2] 肖翔,董娥,李琳,等.枣阳市区幼儿园及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45-2349.

数学总结报告篇10

【关键词】性病;疫情报告;质量分析

Zhangwan2012venerealdiseasereportingquality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thequalityofStDepidemicsituationreportarea,mastertherealepidemiclevel,toformulatescientificandeffectivecontrolmeasuresandprovideareliablebasisforthenextstep.methods:fromthe"exportrelateddataStDsurveillancereportmanagementsystem"statisticalanalysis,analysisofindicators:thenetworkreportingrate,networkreportrepetitionrate,timelyreportingrate,timelyreviewrate,falsealarmrate.Results:therateofStDepidemicsituationreport,Zhangwandistrict;timelyreportingrate,timelytrialcardrateis100%,rateofdirectnetworkreportofheavytruck3.6%,falsepositiverateis0,indicatingthattheepidemicreportqualityisbetter.in2012theregionreportedatotalof250casesof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5,thetotalincidencerateof78.125/onehundredthousand,amongthem,theincidenceofsyphilisin123cases,accountingfor49.2%ofthetotalincidence;pathogenesisofcondylomain58cases,accountingfor23.2%ofthetotalincidence;Chlamydiatrachomatisin38cases,accountingforthetotalincidenceof15.2%;20casesofgonorrheamorbidity,incidenceatotalof6.7%;6casesofgenitalherpes,accountingforthetotalincidenceof2.01%.Conclusion:theBayareatherearestillsomedeficienciesdiagnosedwithvenerealdiseaseoutbreakshavebeenreportedintermsofquality.therefore,theneedtostrengthenthe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clinicwork,andimplementinterventionsStDsurveillanceandtechnicalspecifications,enhancedreportingdiseaseoutbreakshavebeenreportedpersonsresponsibleforconsciousnessandawarenessofthelaw,inordertoimprovetheefficiencyandqualityofvenerealdiseasereporting.

[Keywords]Venereal;report;quality.

为了有效掌握张家湾性病发病的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性病防治工作的质量,现对张家湾地区2012年度性病疫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2012年《性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2年张湾区辖区性病报告卡、辖区各直报医疗单位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登记、检验科登记

1.2方法据上述材料计算出网络报告率、网络报告重卡率、及时报告率、误报率、及时审卡率,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1]。

2结果

2.1网络报告2012年全区9家医疗单位全部达到网络直报条件,全区全年网络直报性病病例250例,其中综合医院3家共报告209例,占报告总数的83.6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共报告41例,占报告总数的16.40%。

2.2报告质量分析2012年,全区网络直报性病疫情250例,均为及时上报,及时审卡,经与各上报单位性病疫情登记本、门诊日志、检验科登记本核查,准确报告率100%,无误报,经对上报病例的姓名、年龄、性别、现住址、职业、病种6个变量组合信息进行核对,有9例为重复上报,重卡率为3.6%,经调查核实这9例病例,均是因为病例本人至本辖区不同医疗单位在不同时段重复检查所致。

3讨论

张湾区全区9个网络直报单位,实现网络直报覆盖率100%,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保持并加强网络直报覆盖率;确保疫情能及时上报,性病疫情报告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是:直报覆盖率、及时审卡率、及时报告率、误报率、重报率得到保证。我市网络直报系统运行到2012年底已经运行了整整10个年头,性病疫情报告质量逐年提升,特别是近5年来,在网络达到全覆盖后,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得到不断加强后,性病疫情报告质量多次得到好评[2]。特别是在2012年初,国家、省先后下发了《2012年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考核指标》、《2012年湖北省性病工作要点》后,我区组织各医疗机构责任人员进行了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使报病责任人准确掌握性病诊断与要求,我区的性病疫情报告质量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性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及与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的沟通,落实各项性病监测干预措施及技术规范,增强报病责任人的疫情报告意识和法律意识。

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提高性病疫情报告质量,为制定保护人民群众的集体健康措施提供可靠依据[2-3]。

参考文献

[1]朱强,邹雅琴,赵会勇,王林.云南省楚雄州2007~2009年性病疫情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0,3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