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三上册语文总结十篇初三上册语文总结十篇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9:10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1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包括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套是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project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仁爱版》)。第二套是由陈琳与SimonGreenall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外研版》)。第三套是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以及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联合编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目标)》(GoForit)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人教版》)。三套教材均是我国各地使用最为广泛的初中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套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而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使用。其中,《仁爱版》和《外研版》均为6册,每个学期一册书,《人教版》则包括5册,前4册用于七、八年级,每学期一册,第5册用于九年级。本研究的统计范围包括教材中各部分的文字材料,但不包括教材中出现的人名,以及汉语地名的拼音形式,如Lucy,Yaoming,Shanghai等,但保留了其他地名,如Liverpool,Chicago等。我们认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前者不属于英语词汇范围,而后者作为异国文化一部分,应该被看作英语词汇。

2.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考察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的总体概况,同时把这三套教材的词汇与《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初中阶段的词汇进行对比。本研究着重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三套教材分别呈现怎样的总体词汇特征?(2)与《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相比较,三套教材所使用的词汇分别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3.统计工具和基础词表的编制

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工具是由nation等人开发的词汇分布分析软件Range。该软件提供根据高频词编制的三个基础词表(BasewordLists),研究者可以以基础词表为依据对任何文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文本材料中有多少单词属于基础词表范围、这些单词的出现频率、基础词表单词在文本材料中的覆盖程度或者在不同文本材料的跨度情况等。此外,该软件还可以统计出文本材料的形符(token)、类符(type)、词族(wordfamily)的数量。

Range软件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词族为基本单位,一个词族包括本词(headword)、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形式,如以care为本词的词族包括cares,cared,caring等曲折形式和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uncared,uncaring等派生形式。然而,按照我国编制词表的惯例,通常把派生形式列为独立的单词。例如,《新课标》词汇表中的work,worker;clean,cleaner;celebrate,celebration;compete,competition,competitor等均列为独立的单词,而在Range的基础词表中,这些单词都分别编排在work,clean,celebrate,compete的本词之下。在我们所编制的基础词表中,一个词族只包括本词和它的曲折形式,而它的派生形式都被单独列为本词。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一方面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单词总数没有因为把所有派生词都归于根词而缩减。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自行编制的基础词表的一个词族就相当于一个单词。如统计work,work,worked,worked,working,works,worker的时候,结果应该为形符7个,类符5个,词族(或单词)2个。

4.统计过程

本研究除了使用Range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外还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依据《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了一个基础词表,并以这个基础词表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统计分析。整个统计工作按如下程序完成:(1)通过Range软件分析《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总体词汇概况;(2)把《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成一个基础词表,并以此为依据对《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词汇进行对比。

二、结果与讨论

1.三套教材总体词汇概况

表1列出了《仁爱版》、《外研版》以及《人教版》各册的形符(文本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包括相同词形重复出现的单词)、类符(不同词形的单词)的总数,以及类符与形符之比。

表1《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词汇总体情况

表1统计结果显示,《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容量差异较大,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分别为93590,199472和109502个,《外研版》的形符数远远多于其他两个教材。从各册形符和类符的总数看,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从初中七年级到九年级基本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语言输入总量从初中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致的,即学习的时间越长、年龄越增长,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就越强。此外,我们还观察了三套教材的词汇多样性。词汇多样性指类符与形符之比(typetokenratioorttR),是考察文本词汇丰富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类符与形符的比值越高,词汇丰富性越高,即重复使用的单词就越少。各册的类符与形符比的统计结果表明,《仁爱版》、《外研版》词汇丰富性基本都是呈现从低年级教材到高年级教材的递增趋势,换言之,第1册的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高,第6册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低。《人教版》前4册教材也基本如此,但第5册(最后一册)的类符与形符的比值却明显减少。这说明《人教版》第5册基本上是以复习旧知识为主,增加新词汇相对较少。

2.《新课标》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新课标》附录中共收单词3300多个、词组369个,包括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词汇。《新课标》并没有标明哪些词汇属于初中阶段,哪些属于高中阶段。因此,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需要将初中阶段词汇分离出来。我们所划分的依据是与Range基础词表的词汇进行对比,找出最高频词汇,同时按照《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所规定的1500~1600个词汇量来进行确定。最终确定初中阶段为1615个单词,高中阶段为1701个单词,总词汇量为3316个。此外,本研究不涉及词组。表2是《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分别与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对比的统计结果。

表2《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统计结果显现,从形符数看,《新课标》词汇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总体词汇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分别达到了92.18%,93.52%和91.22%。也就是说,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英语教材所出现的所有词汇的总数中,不在《新课标》初中阶段1615个单词范围之内的只占7.82%。6.48%和8.76%。

词族统计结果标明,三套教材在《新课标》词汇范围内的单词总数分别是1521,1479和1339个,这基本上与《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1500~1600个英语单词是一致的。

然而,从表中的类符对比数据来看,《仁爱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500个,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8个,类符比为65.53%和37.47%;《外研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655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2132个,类符比为55.46%和44.54%;《人教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100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4个,类符比为58.43%和41.57%。以上数据表明,《新课标》词汇总体上虽然在三套教材中使用率都达到了90%以上,但是其中多数单词是重复使用,而且是以同样的词形反复出现。并且,出现在三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非课标词汇的数量和比例都偏高。这种现象以《外研版》表现得最为突出,教材中非课标单词多达2132个,占类符比的44.54%。由于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超纲词汇,学生学习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此外,从形符数和词族数的对比来看,我们还观察到,《仁爱版》的词汇总数虽然最少,只有93590,然而所包含的《新课标》词汇是最多的,完全达到了《新课标》对初中阶段1500~1600个英语单词的要求。相比之下,《外研版》的形符总数比《仁爱版》的多一倍,但所使用的《新课标》单词只有1479个。

三、结论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2

一、情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十分地生硬,而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强调“具体交际情境”[1]。毕竟,“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所获得的知觉决定的”[2],口语交际应注重情境。关于情境模拟法,我将其分为仿古模拟法、穿越模拟法和梦境模拟法。

(一)仿古模拟法

行为主义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注重模仿和练习。对此,可模仿古人,让学生着古装,佩古饰,言古语。结合夏完淳的《别云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八年级上册),首先要让夏完淳穿上古代的囚服,以及加上囚犯特有的“装饰”。然后学生或者教师来问或答。问题可为:这位仁兄,时至今日,你作何感想?回答可为:鄙人三年为明奔走羁旅,如今又成南冠,无限河山泪沾衣,无颜敢言天地宽。还可继续发问:黄泉路近,你还有何牵绊?回答可能是这样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即死兮魂归故。魂幡引兮召来者,扶摇直上兮我大明旗。

新课标要求课程与生活的连续性,并且强调场合,这在之前都是被忽视的。仿古模拟法也应具有生活气息。此外,建构主义也主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及“接触社会”和“社会实践”[2]。由此,针对杜甫的《登岳阳楼》(七年级上册),可以带学生登岳阳楼,或是与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相匹敌的楼阁。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想象,融入诗境,互谈感受。若是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八年级下册)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八年级上册),则可先导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或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关于景物的古诗,作一简介后,问学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小组互派“信使”的方法交流,最后再总结归纳。

(二)穿越模拟法

关于穿越模拟,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代穿越到古代,二是古代穿越到现代。

古代穿越到古代,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与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3]。结合《古诗十九首》(七年级上册)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诗句,假设这名女子穿越到交通十分便利的现代,然后模拟她与现代人的谈话。例如这名女子可能会问:这(某交通工具)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她要到某处去大约什么时间可以到,等等。结合“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诗句,看到大型织布机她可能会问现代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一天可以织多少匹布?怎么使用它?等等。只要将双方的口语交际展现出来即可。这样的方法迎合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

语文教法往往忽视兴趣。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强调语文知识教学的“兴趣性”[4]。为增强趣味性,古代穿越到现代可融入现代科技。杜甫的《春望》(八年级上册)表明其经历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他思念家人,但通信却十分不便。为此,可让学生模拟杜甫给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打电话的场景,谈谈近况及家长里短。或者在小组中多次选人分别代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及其家人,将两方的视频通话呈现出来。再如进行《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时,可模拟韩愈在电视机前看到钱塘湖的景色后与好友之间的谈话。针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八年级上册)或者《无题》(八年级下册),则可表现他在看到先进的照明和交通工具时,与周围人的交谈情境。这就是新课标中所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三)梦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它与联想能力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而梦境模拟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王勃有诗《山中》。结合此诗可联想其梦回故乡与亲朋好友推心置腹的交谈。在梦境亲朋好友可能会问他:“在外可好?”王勃可能会回答:“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梦中,他们还会问他曾经的一些经历,等等。这样,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问题促进交际,以凸显口语交际的互动性。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年级上册)一诗中吟“铁马冰河入梦来”,对此,可以模拟其上阵杀敌的血腥梦境,写好开场白,导入切题的图片及音乐,找诵读好的同学演绎舞台剧,或者一人一句即席诵读。当然,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大风雨夜中的梦境。

以前的口语交际的教法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学生更是故步自封。新课标意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课型的多元化”[3],二者都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充分表达观点。结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八年级上册),可引导学生联想在梦境中登上飞来峰的感受,然后问他们身处高处的感觉。比如教授杜牧的《赤壁》(七年级上册)时可问学生他们联想到了什么?由赵翼的《论诗》(八年级上册),让学生充分联想梦到“才人”辈出的场面,问他们自己心中的“才人”形象是怎样的。此法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又分为艺术表现法和调查走访法。

(一)艺术表现法

角色扮演法可以用比较艺术、文雅的手法展示出来,比如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记者采访。

运用戏剧法需要使用道具来呈现诗意,还要布置好场地。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要使用道具造呼啸的北风,造飞雪与“梨花”,准备好白草,弓、铁衣、红旗、马匹,还要准备好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此外,写好剧本分好幕,对好台词等工作皆要做。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将相关主题的口语交际用话剧或者戏曲呈现出来。例如可以呈现岑参和武判官双方在喝酒时的谈话,以及岑参在武判官上马之前的饯别之语,等等。

关于记者采访,结合虞世南的《蝉》(七年级下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八年级下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七年级上册)和崔颢的《黄鹤楼》(七年级下册),可以一人拿话筒扮演记者,一人扮演作者,由记者问其创作感受。

新课标中初中口语交际强调口语交际的表情、语气、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这种艺术性的角色扮演很好地突出了这些,避免了“一刀切”。对话语言可“文”可“质”,十分灵活,并且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对于提高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极大。

(二)调查走访法

相比之下,调查之法具有更多的泥土气息。调查之法可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

结合孟浩然《过故人庄》(七年级上册),陶渊明《饮酒》(九年级下册)中“无为”的思想,杜甫《望岳》(八年级上册),曹操《龟虽寿》(九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中“有为”的思想,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问题为:你认为人生应该“无为”还是“有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年级下册)和《秋词》(七年级上册)中表现的是刘禹锡的乐观,宣宗宫人的《题红叶(八年级下册)》,杜牧的《泊秦淮》(八年级上册)中所流露出的却是哀伤。为此,则可以做一次关于人生态度的问卷调查,题为:你当下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有科举考试以来,评价机制往往用考试来衡量人才,以文取胜,轻视口语交际。这种长期的功利性,使得古诗口语交际教学先天不足。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和模糊,给具体的教学实施带来诸多困难,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缺少了一个有效的依据,加大了教学难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可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技巧”[5]就不会那么生硬,教学难度也可减轻。这样有助于增强新课标中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中强调学生的理解力、沟通力、表达力。而且此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真实口语交际水平,解决以往教法造成的学生能力与成绩的脱节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口语交际的“社会化”与现实资讯[2]。钱威和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也提到了一种“交往式语境”[6],主张学生和各种人进行交际。因此,实地走访,进行口语交际是十分可取的。例如结合白居易的《观刈麦》(七年级下册),可与真正的农民聊天,问他们一些关于耕种、收获的问题。结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可让去边远地区,走访军民,问他们关于气候、国事的看法,等等。

三、双向互立法

此法中又融入了滚雪球法、辩论赛法。

(一)滚雪球法

新课标中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所以发散思维必不可少。首先要分设两方,开设多组,专人记录,采用双向“滚雪球”法吸纳各组的观点。如可让多位学生分别暂代李白的叔父李云和李白。由李云,也就是《宣州谢?i楼饯别校叔书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校叔书云”来劝慰忧愁,以及想要退隐的另一方李白,然后记录者将劝慰者和劝慰对象所持的观点列出,照此模式滚动,组组交流,最后两方观点汇成两个大“雪球”。学生可从双方观点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实际上则为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可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文道统一”。针对李白《行路难》(九年级下册)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则可以由一同学扮演君王,另一同学扮演认识姜太公,或者尹伊的人,或者路人,以其之口说姜太公或者尹伊得遇明主之事,将二方描述要点列出,照此模式进行,组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方的观点,深入体会文意。杜甫的《孤雁》(七年级下册),同样可采用此法,一方扮演孤雁,一方扮演其同伴,以其之口,互诉情感。组组再交流,双向滚动,形成双方想法的大“雪球”。然后让学生由孤雁同伴的情感展开讨论,这样更能体味孤雁哀思之深重。

(二)辩论赛法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3

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期末及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二、关于期末考试考查安排

1、各校认真做好毕业生毕业考试报名工作,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于6月29日前交初教室,一份留学校存档。

2、学期末一至六年级质量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评定。

3、语、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由县局组织人员统一命题,统一印制。

4、毕业考试采取就近集中方式设置考点组织考试。考务工作由基层学校负责,考生坐位按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采取单人单位(另见毕业考试考务安排)。坐位顺序号于6月4日前通过电子文本发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阅卷工作由初教室统一组织。

6、村级小学及教学点质量监测工作由各中心小学自行负责组织。

7、农村中小于6月23日上午安排人员领取一至五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8、各校组织完成期末各科成绩统计工作,并填写好“县小学期末各科成绩统计表”。城区以学校为单位,农村以中小为单位在期末结束前将各科成绩统计表报初教教研室。

三、其它工作

1、期末期间要注意做好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愉悦的心境下参加复习考试。

2、主动关心随班就读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参加期末复习和考试。

3、组织人员做好招生片区内适龄(六周)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特别要对在外就读的片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底造册(注明入学时间和学校);按照前三残儿少残疾类别编造名册;扎实抓好前三残儿少随班就读及推荐到市特教学校就读工作。

4、认真整理毕业生档案资料。①填写并整理:义教卡、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花名册、毕业生毕业证发放名册、毕业生毕业考试卷。②根据学生升入中学实际情况造册,并将义教卡送学生升入中学。

5、认真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好总结(学期工作总结、成绩统计表于学期结束前上缴初教室)。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4

高三的教学,开学之初就入高考备考状态。首先是从第一册到第六册对整个高中的6册书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大盘点,从整体上明晰各册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现代文只能作为知识的脉络来掌握,目的是学以致用,具体的考试阅读材料是在课外,所以,在盘点时,不属于侧重点。侧重点应该是古代诗文。在古代诗文中,侧重点又在要求背诵的那些篇目。

比如说,每一册要求背诵的诗文就有两首词、两篇文言文。第二册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有五篇(有的要求背全文,有的只要求背重点段落)。如果说,第二册主要是文的话,那么第三册则主要是诗,整个高中阶段,要求背诵的诗词主要都集中在这一册中。此外,还有两篇文言文。第四册又侧重于文,在这一册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多达五篇,且篇篇都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第五册又侧重于诗,第六册要求背诵的只有一段文言文。

通过这样的回顾与梳理,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在复习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可以说,要求的背诵的这些诗文,也就是考试的重点所在。

每二步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分块复习,即分为语音,字形,标点,词语(正确使用实词、正确使用虚词、正确使用熟语),病句,语句、语段,句式,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若干块。每一块的复习步骤和方法都是先理论,后实践,先讲后练,练后再讲,讲练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主要还是于学生的实践(练)。

逐块瓦解,层层推进,自然不是平均用力、平均用时,每一块需要投入多少时间,需要印发多少资料,要视情况而定。比如说,语音和字形方面,看似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实际上,却是最难的,涉及的点和面也是最广的,光常用字就有3500个,要做到都能读会写,而且读音要准确,书写要规范,谈何容易。正因如此,这两块所投入的时间就要多一些。这也是打基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梳理、盘点和分块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有计划地适当穿插必要的测试,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梳理、盘点、分块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次测试都不是只停留在平均分、及格率、从高分到低分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的统计上,也不是考完,讲完了事,而是每一次测试之后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结与反思。也只有通过总结与反思,才会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才会发现哪一个环节薄弱,也才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便在后面的复习中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而作文的提高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是短时间很难做到,更不能一蹴而就。作文教学必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高考作文的复习,也是需要长时间的持续不断地进行,说到底,就是围绕着《考纲》的要求,经常写,经常练,多写笔下生花,在作文教学上也是颠破不灭的真理。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5

一、对近六年来应用文试题的分析及评价

自1992年应用文考查从作文中分离出来后,尽管考查的种类不断变化,但题型设置基本稳定。为便于说明,请看表一:

表一:六年来应用文试题分析一览表年份题号考查种类题型设置能级层次赋分199220广播稿修改词语B、D3

21口信不同语境转述D319938广告修改词语B、D2

20报道语句删除和简略D2

21通知写正文D3199421启事简化内容D2199530便条修改词语B、D3

31调查报告图表转换文句表述D6199631广告修改标点、词句B、D5199731报道修改标点、词句B、D5

(说明:1991年第24题信函理解此表未列出)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近六年来高考试卷对应用文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应用文的种类在不断变化,避免了备考时猜题押题现象,体现了试题的灵活性与考查的全面性;

2.从题型设置看,主要是辨识词句错误并修改,以考查语言运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实用性;

3.从试题赋分看,一般稳定在6分左右,基本上占作文赋分的十分之一,体现了应用文在语文学科中应有的地位与分量。

二、对高三应用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1.了解种类全貌,复习力求把握重点

人教社出版的九年义务制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应用文共有30多种(参见表二),绝大多数分布在初中2——6册的附录中,高中第五册1995年版附录列举了八种应用文例文。1997年修订的《考试说明》一改过去“了解常见应用文写法”的笼统要求,明确指出应掌握的应用文只有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等八种,因此,将种类繁多编排相对较散的内容归类整理,在了解上述30多种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及行文习惯的基础上,突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八种重点应用文进行强化复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稳操胜券。

表二、中学语文教材应用文分布一览表册次应用文种类初二册通知启事电报汇款单初三册介绍信证明信公开信倡议书申请书初四册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贺词贺信贺电会议记录初五册合同民事诉状计划公约海报初六册黑板报科技报告产品说明书唁电唁函高五册请示工作计划简报调查报告总结合同贺信

贺电书状

(说明:初三册的“应用性说明文”列有解说词、产品说明等,初五册的“应用写作”列有新闻报道、广播稿和书信,初六册的“应用写作”列有调查报告、总结)

2.筛选例文信息,表述力求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要注意准确、简要、清晰。应用文考查一般是提供例文、提出要求由考生简答,或删减冗长多余内容、或限定字数表述,因此,学生必须审读例文,筛选例文中的有用信息,表述力求简明。简明的第一个要求是抓住表述要点,尽量去掉多余的词句。试看1993年高考试题(新闻报道修改):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19××年将在广州召开的国际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超对称性”“超引力”是70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自由的学术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这则新闻的主要之点就是向读者介绍这次会议的召开,因为会议讨论的是读者感到陌生的问题,所以还要作一些必要的交待。根据这样要求和新闻的惯用格式,加波浪线的内容都可以删,加横线的地方可以用“这两个”来替代。经过删改,上面的新闻稿才要点突出,语言简洁。

语言简明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表意要清晰明白,不要让人费解甚至误解。请看某学术会议筹备组给参加会议人员的回信(1991年高考第24题):

……你要来参加会议,我们表示欢迎。只要你单位同意你来,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一段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接到这封信的人自然不知如何是好。

3.分清体式要求,用语力求得体恰当

不同种类的应用文,其体式和用语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运用语言要仔细斟酌,符合体式要求,也就是说用语要注意“得体”。根据以往的高考试题,我们认为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得体,应侧重注意对象、场合和语体等几个方面。

请看1995年高考试题(便条用词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学生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这张便条划线的三个词中,“光临”是敬词,只能用于受话方,而不能用于说话方,此处对象错了,显得无礼貌;“决定”、“磋商”多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和必须慎重对待的事情,既然是便条,就应该自然、亲切,多用口语。因此,便条中三个划线词依次可改为“到”(去)、“不得不”(只好、只能)、“商量”(商议、商定)。

再如1992年高考试题(广播稿用语修改):

自从我省西部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累计已逾100万之巨。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传送到了灾区。

这篇广播稿中,画横线的四处必须修改。因为广播稿通过广播员,靠电波将文字转换成声音,把信息传送给听众。这样,稿件用语就应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而“震灾”与“赈灾”属同音词,听众无法区别,“逾……之巨”属文言语体,括号内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文字多用于书面语体,这些都是不符合广播用语要求的。

4.辨析遣词造句,表达力求通顺连贯

简明和得体是修辞上的要求,通顺连贯则是语法上的要求,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如果一则简单的应用文语法毛病多,人们读了以后不知所云,就会失去其应用价值。

例如1996年高考试题(招生广告修改):

我校是×××捐资百万元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①,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②。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道了我校③。我校饮誉东南亚,除了越南、柬埔寨,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④。

这则广告中画线的四处有不通顺不连贯的毛病。其中①③两处不通顺,第①处应在“办起”之后加“的”,第③处“80多家”修饰“新闻界”不当,应将“界”改成“单位”;②④两处不连贯,第②处中的两个逗号应改成顿号,第④处“某些”与“除了”照应不周,应改成“别的”或“其它”,这样修改才能使句子语脉流畅。

再如1997年高考题(报道修改):

星期三,我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①,就共青团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②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③,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④,不把这一点重视好⑤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⑥对不尽人意⑦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这篇报道中七处画线语句都必须修改。其中①②④⑦处不通顺,有语法毛病,第①处重复多余,应删除“到会的”或将此句改为“到会的15名团干部”;第②处“如何为……建设”搭配不当,应在“建设”后补“作贡献”或改为“如何在……建设中作贡献”;第④处也属搭配不当,可改为“要增强……意识”;第⑦处成分残缺,应在“尽”之后补上谓语“如”。而③⑤⑥三处不连贯,第③处删除“当”或者将“当”改为“在”,第⑤处成分位次颠倒,可改为“不重视这一点”或者“对这一点不加以重视”,第⑥处没必要用分号,用逗号即可,或者为了使表意更明晰,语意更突出,可保留分号,在“……的事”和“……的地方”后加上逗号。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教学;有效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交流的工具。在英语的学习之中,培养起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大能力是最主要的目标。但是面临中考的挑战,英语的教学也必须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如何开展好复习教学工作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迎战中考是当前我们要注意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来论述一下如何开展有效性的复习教学工作。

一、明确目标打好心理基础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越来学习的方向,也可以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笔者自己这么多年带领毕业班迎战中考就发现:很多时候,在复习中学生对复习的目标比较明确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协调好自身的学习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步伐,另一方面学生对复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自己的心里也会更加踏实,最终也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也协调好了教学与课下学习的时间,并且协调好了英语这门科目和其他科目之间的学习时间。

相反,一些对复习的目标比较模糊的学生,尽管在复习阶段只是对旧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整理,但是这些对复习目标并不明确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学的计划,对很多的内容也只是一味地吸取却没有很好地消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在复习阶段明确清楚复习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开展复习工作。明确了短期的复习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计划自己的学习;明确了长期的复习计划,则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整个复习活动的开展有一个全局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开展复习工作。

此外,明确了目标,学生自己在内心里会有一个比较和横梁,经过比较和衡量学生的自信心也将得到加强。

二、分册搞好知识复习

初中英语的学习是分册进行的。而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的课本是由很多专家学者进行精心编排的。这些专家学者在进行编排的时候对整个句法、词汇、文法结构都进行了一个难度的逐级增加。而每一册书本内很多句式都和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重点语法知识相联系。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初中英语的总复习教学中分册搞好知识复习。

分册开展复习工作,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分册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有一个集中而具体的认识和了解。下面笔者就以八年级上册的复习为例进行论述。

1.知识点复习

四说:speak说语言,say说内容,talk与谁说,tell告诉,讲述。

四看:watch观看电视,比赛和表演,see看人,电影,医生,风景,read看书、报look就看;注意:看场电影要用see,读书看报用read,电视、戏剧、比赛,凡是表演用watch,observe细观察,一时注意用notice。

不定代词:somebody,anybody,anyone任何人nobody,noone,没人everyone,everybody每个人,something某物,anything任何物,nothing没事,everything一切事物,修饰他们的形容词放后(somethingwrong)。

如有always,often,usually,sometimes,seldom,never,oncea....,every...用一般现在时,第一、二人称复数后跟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后跟动词加's'/'es'。

2.词组的复习

例如:

stoptodosth.停下做另一件事

stopdoingsth.停止做某事

stop...fromdoingsth.阻止....做某事

bymistake错误地,无意地

byoneself单独,独立地

bytheway顺便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够对八年级上册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也可以较好地开展好复习工作。

三、开设专题复习加强效果

在复习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加深对某些知识的印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开设专题复习以加强复习的效果。

开设专题复习,笔者认为大体上有两种专题开设的方法:

1.题型划分法

所谓题型划分法,就是教师根据中考英语的考试题型分别将专题复习划分为以下几个复习专题:听力复习专题、单项选择复习专题、完形填空复习专题、写作复习专题等。

这种题型划分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相关的中考的考试题型之中,此外,这种专题复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将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其中,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体系。

2.知识类型划分法

所谓知识类型划分法则是根据知识的类别进行专题复习的划分,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复习专题:词汇复习专题、词组复习专题、短语复习专题、句式复习专题、句法复习专题、语法复习专题等。

这种复习方法在目前较受欢迎。因为这种复习方法可以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将有关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可以有效地完善学生的知识复习体系,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比较复习,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认识也将获得提升。而这种复习的方法主要的缺点就是无法及时地将知识的复习运用到具体的练习之中。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两种专题复习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进行运用。

四、小结

初中英语的复习教学是初中教学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复习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初中三年的英语知识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上文笔者的论述主要是围绕如何开展有效性的复习来开展的,也希望对其他的英语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婉冰,分类指导和分层训练法在初中英语复习教学中的运用,科教文汇·中旬刊[J],2012年3月

[2]奚任重,充分整合初中英语课堂资源创建高效英语复习课堂教学,科教文汇·中旬刊[J],2012年7月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提问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确,新一轮的课改从教材编写、课程资源都做了较大的改进,但如何落实新观念、新教材、新课程,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此,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新一轮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要整体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改进课堂教学内容

1.在阅读教学中,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结合《在山的那一边》、《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现代诗歌教学,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方法,学会处理停顿、轻重音、缓急、扬抑、悲欢等。

2.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例如,“抓文眼”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背影》、《台阶》、《老王》三篇文章的教学,其中的一项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即抓“关键性语句”或“抓文眼”。“抓文眼”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是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必须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可以运用传统的引导启发法;《济南的冬天》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山中访友》可以运用体验教学法;《秋天》可以运用成功教学法。

2.多媒体教学。充分、综合运用多媒体,能有效改进课堂模式。例如在《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中,不妨做些课件。

3.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课。为什么语文教学总要在教室内上呢?如《行道树》、《秋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课,如果把它们放在室外来上,不是可以“文”、“景”结合吗。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界之中,亲身去感受和体验,便可以此进行“人文对话”和“人景交融”。

4.学科间互动。如《散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按要求作画,将课文描写中最感人的一幕作一幅画,并为此画题词。美术课与语文课配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改进课堂提问方式

1.预习时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选择与本课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提倡并欢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题、互相请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的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各学习小组将本小组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先学习“例文”,组成“先学团”,课堂上,让还未阅读此“例文”的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向“先学团”的同学提问题,由此共同探究。

四、改进课堂表演对象

1.个人阅读阶段。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进行独立的与文本对话和情感交流,独立查找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障碍,独立做阅读标注,独立理解,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2.小组学习阶段。可建立四人或六人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每位学生可以尽情发言,将自己的疑问请教小组同学,也可将自己的理解与小组同学分享。由于小组讨论阶段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小天地”,每位同学都将无拘无束地提问、讨论、发表见解。

3.全班讨论阶段。让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老师汇总引导学生共同选择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讨论重点,然后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探究。此阶段,由于问题都是学生在小组中无法解决的、急于求知的,大有主动“请战”的情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轻松,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质疑,共同论证,共同解决问题。特别是那些较高层次的同学,他们更深层次的求知及表现欲都得到了满足,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也可以有效落实。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阅读、提问、讨论等主体学习活动及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锻炼能力、体验情感、确立价值观,以及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不断从以上诸多方面加以改进。如此改进,必将有力地促进新一轮中学语文课改走上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8

关键词:课程日语教材分析

课程设置方面,高职日语精读一年级上初中日语课程,二、三年级上高中日语课程,四年级上高级日语课程,五年级去企业实习。语言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这两轮精读课程,虽然都是二、三年级,但不在一个时间段,变化是相当大的,无论是教师水平,教材,还是班级学生情况等都是不同的。但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单词数量、语法数量、等级水平是基本一致的。

一、教材分析

07级学生用的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日语》1-3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审查通过),下面简称03版。11级学生所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日语》1-7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7年初审通过),下面简称07版;两个版本的主编都是唐磊,副主编有三个没变,日方编委变化较大,没有相同的人。两个版本均有教师教学用书。

03版教材的总体结构:共分为三册,每册结构基本相同。由相关课文彩图、前言、书本内容与结构、目次、正文、附录、日语歌组成。

三册正文部分均包括4个单元,第一册每个单元由5课组成。第二册每个单元由4课组成。第三册每个单元由3课组成。每课包括课文、会话、解说、练习和专栏。每个单元后设单元小结和综合练习。综合练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附录包括阅读课文、词汇表、日语汉字表、助词一览表、句型一览表、日常交际用语一览表和两首日本歌曲。

07版教材共分7册,由主要内容、学习内容一览、学习能力アップ、正文、学の振り返り、附录组成。

正文部分,7册教材每册5课,共35课。每课包括目标、插图导入页面、ステップ1、ステップ2、やってみよう、言~の觥⑽姆目、コミュニケ`ション表F、练习。目标、导入部分由插图、想一想组成,方便老师进入课堂导入;ステップ1包括课文话题听、说、读、写,形式丰富多样、图文并茂;ステップ2主要由引申的课文话题读、写、说为主;やってみよう主要是分两个主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部分;言~の鍪翘峁每位疤庀喙氐拇驶悖以各种不同的图文方式呈现,方便学生记忆单词,增加词汇量;文法目是对语法部分进行详细的解说与例句;コミュニケ`ション表F由两部分组成。

对比起来,03版教材比较单一与刻板,备课量较大,每课都是完整的课文、会话、语法、练习。按部就班,需要教师多考虑,多查资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07版是03版教材的改进与升级。在运用教材时无论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还是练习方面来看,07版都更胜一筹,导入页面设置部分能引导教师运用并进入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能通过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实际操作与演练,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03版总共48课,07版总共35课。两个版本中有14个话题是一样的。要求均是到2年级达到日语能力测试四级水平,三年级达到日语能力测试三级水平。

二、教师教学

无论是哪一级学生,到二年级学习,多会进入日语学习的瓶颈期,学习日语的同学都知道这个说法:“英语学习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这一阶段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阅读等,难度加大。特别是词汇量、语法难度的增加,让学生适应不了。

07年刚进校工作,有着新进教师的热情与闯劲,那时和07级学生年龄相差小,不做班主任,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良师益友型,学生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唯一不足的是缺乏教学工作经验,在备课方面,花的时间较长,有时也达不到意想的效果。再者03版的教材比较单一与刻板,备课量比较大,如何把课上的有趣,使枯燥的语法单词更容易的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对日语学习感兴趣,是我那时最重视的。

在带11级学生日语精读课时,有了近五年的工作经历,相对比较理性,备课轻松、07版教材渗透了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内容,注重实际操作与演练,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同时在学生中比较有威信,教学在既轻松又严厉的氛围中进行着,一方面学生乐于学习,另一方面严格的要求让学生有压力与动力去学习,无论是处于主动还是被动。

三、班级情况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07商务日语班在二、三年级时有三个班,本班一共38人,学生比较多,学习语言的氛围浓烈,容易形成良性竞争。在接受能力上比较强,同时自觉主动的学生相对较多,教师和学生年龄相差小,共同语言比较多,交流的也比较多。在三年级结束时过日语能力测试3级的有10人,二级的1人;现在的11级商务日语班就一个班16个人,学生人数少,有小班教学的优势,能兼顾到每个学生。但是学习氛围没那么浓烈,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够强烈,自主主动的学生不多,能主动单独问问题的学生更少,教师和学生的代沟比较大。在三年级结束时过日语能力测试3级的有4人,二级的1人。

无论何种教材,时间、地点人物不同,所生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重点是教师通过对比,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让课上的更有效有趣,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自主。

参考文献:

[1]《日语》第一册-第三册(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2]《日语》1-7册(2007)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9

从外语实验班创办开始,即确定了办学指导思想、原则和育人目标。一是确定了“兼融东西方文明,培育中华之精英”为办学指导思想;二是制定了现代化教育原则:融发展共性于个性之中,融先进的教育于鲜明的特色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英语教学,既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语言,也是一种信息与文化载体,使之成为学生自动开启世界文化宝库的“金钥匙”,并以外语实验为手段,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英语教学新路子和现代化教育模式;三是明确实验目标:“求真务实办学,高瞻远瞩育人”的办学宗旨、“全面兼具特色”的育人目标、“系统而富特色”的课程体系、“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强化结合分层”的科研兴校体制。经过积极筹建,新学期开学英语实验班便正式开班。第一期招两个学前班,坚持小班上课,每班30人,共60人。目前共有实验班32个,七个年级,共有学生1200余人,有33名受过专业训练的青年外语教师,外教3人。教师平均年龄23岁,大本8人,其余均为大专毕业。我们先后试用四套教材,有上海的《儿童英语》1~3册,上海华东大学章兼中教授编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1、2册,以及初中英语课本1~3册。从本学期开始,又开始试用美国最新出版的“灵通少儿英语”1~4册。准备在多版本试用的基础上,自编一套从学前到小学乃至初中的教材。通过六年实验,外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小学外语早起步不仅是可行,而且促进了教育整体改革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学前班虽然学习不到一年,但他们已掌握单词300个、句型40个,初步接触了数词、代词和介词、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以及复数形式等简单语法知识。通过学前一年学习,为外语系统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1~2年学习初中一、二册英语,3~6年学习初中第三册英语。首届实验班已学习七年(六年级),他们已掌握2000个单词、800多种句型,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过去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等语法知识。他们将于年末学完初中第三册英语课本。由于学前班外语早起步,基础打得好,所以实验班学生及格率均100%,其中优秀率即使中高年级也在90%以上。实验班学生,不仅在外语,而且他们的知识面、思维的灵活性、表达能力都优于普通班。参加全市英语竞赛,获奖人数占58.2%,一等奖占50%,全市第一名为我校学生(99.5分),参赛总平均分为89.57分,远远高于市获奖率。

二、潜能早开发,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从实验班创办那一天起,我们就把眼睛紧紧地盯在外语学习质量、学生的素质上。外语早起步和潜能早开发,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发展。但怎样使外语早起步、潜能早开发,更科学,也就是说构建一个什么样教育体制、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学生素质的发展,这是我们实验的基本课题。

(一)外语实验,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整体改革。外语实验,为构建一个着眼于学生潜能的早开发,有利于素质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因此,从创办实验班开始,就63英语教学确定了“三高一加强”的主思想: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加强改革力度。在创办实验班同时,经过充分论证,进行了《小学英语早起步与现代化教育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科研课题立项,并成为省科研项目。接着,以外语实验为契机,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扩大成果,进行了公办民助的体制改革,建立“幼小衔接,中小衔接”的学制改革,以及在校长、教师和学生素质,教学设备现代化,课程结构现代化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体改革。我校的科研项目《教育面向现代化基础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列入省“九五”科研重点课题。同时,《教育面向现代化与学生素质研究》、《电化教育优化课业,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现代化课程结构改革实验》等科研项目,都列入“九五”国家、省市重点课题,并批准为国家和省科研实验校。1997和1998年又承担了《面向21世纪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模式实验与研究》、《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两项科研课题。改革成为以英语实验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整体改革,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这样,以外语实验为中心的办学体制、学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优化校长、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基础教育模式已初具规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初三上册语文总结篇10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译林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第二,目标设计要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第三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由于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user而不是Learner。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英语共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列出了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和语法结构,以及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还有SeLFCHeCK部分,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本教材各个单元活灵活现,贴近生活实际。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虽经一年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有了一定的领会,但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基础仍有些薄弱,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的同学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

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有些不敢开口,或者声音太小。通过初中一年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已经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总的来说,本班的英语具有挑战性,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四、目的要求

1、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创设生动活泼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开展活动。

2、本学期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保证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训练的展开,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及鼓励他们多使用工具书。

3、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多设计教学情景,以练为主的原则,抓好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5、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每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的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认真备课。

五、具体措施

1、在课堂和作业布置上体现知识的梯度,扩大照顾面。

2、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能养成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4、实施“一帮一”活动,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差生,同时亦监督差生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背诵情况。

5、建立英语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

同时,整合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周末期间监督学生听磁带、读课文。

6、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7、每天利用固定时间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能尽快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

8、以上几条,坚持每天落实,由组长负责,老师抽查,对于完成较好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相应的不同,能让其渐渐对英语产生兴趣,慢慢加大要求。尤其是对后进生,每天的任务不是太重,及时完成就立即表扬。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英语教学过程,应注意教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训练。能过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逐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活动目标明确、简洁,活动形式避免单一,注意广度和深度。

3、活动资源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资源的利用要合理化。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2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优良的英语学习兴趣、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好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实际应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开发、提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观意识,并结合课外学习,达到教学的秀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使本年段的英语教学能进一步发展、提高。

在这一学期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继续培养学习英语的学习习惯,要很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学习任务,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把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放在学科教育的首位,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学科和学生本人再创佳绩。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英语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冀教版英语,教材编排有以下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英语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从语音、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着手

1、语音教学本册课本在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运用音标和单词的发音规则,着重抓好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

2、词汇教学本册课本所要学习、掌握的单词约400个,另有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若干条,任务较重。

3、语法教学本册课本的语法教学项目有:动词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情态动词、五种简单句的结构等。

4、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本册课本中的阅读课文比上学期难了很多,仍以对话为主,还有一些简单的短文。

因此,提高学生的听说、表演对话的能力仍是本学期的一个教学重点,还应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具备相当的句子表达能力,能运用一定的词组和句型。

四、学情分析

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不够一年级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有学生不守课堂规则,不愿听课、睡觉或是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现象,这使得课堂难以调控,难以形成英语学习氛围。有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自制能力较强,能认真听课,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总的来说,本班的英语教学具有挑战性,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五、教学措施

1、依据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4、重视思维过程系统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循环往现,以加深影响。

5、特别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二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十分关键,而这届学生英语底子薄,兴趣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同时,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好的学生要加大知识的容量,拓展知识的层面,使好学生成绩更上一层楼;对于差生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差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重点:笔头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学生在写之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应有一定的示范、例子,使他们明白该怎么做;听写是培养学生写这一技能的有效方法。

【一】、阅读训练

1.读材料题目

2.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一遍对话或短文

3.当学生找到答案时,鼓励他们回答

4.再细读一遍,进一步理解文章

5.对于生词何习惯用语,让学生推测

6.学生间的讨论

7.加强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二】、语法教学

教师应控制讲解时间,重点必须在学生言语训练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探索和归纳。

【三】、其他方法、措施

六、教学进度

本书为初二年级下册用书,共8单元,每天一课,剩余时间用来复习。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3一、我的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多文化背景的积累,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2.、具体目标。

结合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实际,在教学刚开始的阶段,注意和初一知识的衔接,例如,复习积累基础词汇、词语搭配、句型,熟悉不同单元呈现的语法规则,掌握实际用法。希望第一学期后,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60人,学生聪明活泼、勤奋好学,但仍有少数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虽然在七年级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取得了考试上的一些成绩,但综合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高。

三、我的指导思想

由于社会在不停地发展,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性,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中,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又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要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多听其他(她)教师的课,从中吸取精华。

四、我对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校使用20--年4月第一版,20--年6月第一次印刷的《仁爱版英语》,其上册有4个单元和12个话题以及2个复习单元,一共是6个单元,其中第2、第4单元后面分别设置了一个复习单元,与往年相比有新的语法和句式,总共490个单词包括50个短语,此书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出版社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它起点低,循序渐进,方便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教材编排得非常好。

五、我的教学计划安排:

六、教材教学的重难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是语法归类,如:现在完成时、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被动语态等,难点也是语法和基本句型,这些重难点都应通过在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及时强化和总结,呈现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并通过开展各种任务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来学习,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我本学期教学方法

英语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弥补。针对我教的班级,本学期本人打算用下列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1、teach

englishinenglish.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行很多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用英语来教英语,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2、think

englishinenglish.用英语想,也就是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美国人思考的介入,或者说美国人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这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3、背诵和多种练习结合。

实事求是的说,大量背诵课文与大量多种练习的结合,乃是对于一切各不相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的普遍有效的方法。

4、合理利用课外资料,重点题要重点练习、重点讲解,做到主次分明,讲求实效。

5、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英语的内容较多,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交际等等内容,如果对每一项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即使是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学好,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教好。因而,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违背的。

总之,利用教材形式多样的写作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并及时总结语法和日常用语,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语言功能的认识,由感情上升到理性。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多记,多总结,多背、多练说来丰厚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以达到巩固、掌握和运用的目的,最终形成语言技能。

八、我的教学辅助活动

1“功夫不负有有心人”,我会经常激发兴趣,增加容量,整体优化。

2、每日课前进行单词听写。

3、单词短语检测。

4、坚持值日生报告。

5、开展多种游戏和竞赛活动。

九、进行期末复习

本学期的时间虽然较紧,但是我打算在元月初进入复习阶段,在最后的几个星期里,我将从课本入手,以课本为基础梳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尽量让学生理解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十、进行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4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优良的英语学习兴趣、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好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实际应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开发、提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观意识,并结合课外学习,达到教学的秀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使本年段的英语教学能进一步发展、提高。

在这一学期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继续培养学习英语的学习习惯,要很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学习任务,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把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放在学科教育的首位,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学科和学生本人再创佳绩。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英语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冀教版英语,教材编排有以下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英语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从语音、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着手

1、语音教学

本册课本在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运用音标和单词的发音规则,着重抓好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

2、词汇教学

本册课本所要学习、掌握的单词约400个,另有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若干条,任务较重。

3、语法教学

本册课本的语法教学项目有:动词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情态动词、五种简单句的结构等。

4、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本册课本中的阅读课文比上学期难了很多,仍以对话为主,还有一些简单的短文。

因此,提高学生的听说、表演对话的能力仍是本学期的一个教学重点,还应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具备相当的句子表达能力,能运用一定的词组和句型。

四、学情分析

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不够一年级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有学生不守课堂规则,不愿听课、睡觉或是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现象,这使得课堂难以调控,难以形成英语学习氛围。有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自制能力较强,能认真听课,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总的来说,本班的英语教学具有挑战性,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五、教学措施

1、依据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4、重视思维过程系统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循环往现,以加深影响。

5、特别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二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十分关键,而这届学生英语底子薄,兴趣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同时,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好的学生要加大知识的容量,拓展知识的层面,使好学生成绩更上一层楼;对于差生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差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重点:笔头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学生在写之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应有一定的示范、例子,使他们明白该怎么做;听写是培养学生写这一技能的有效方法。

【一】、阅读训练

1.读材料题目

2.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一遍对话或短文

3.当学生找到答案时,鼓励他们回答

4.再细读一遍,进一步理解文章

5.对于生词何习惯用语,让学生推测

6.学生间的讨论

7.加强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二】、语法教学

教师应控制讲解时间,重点必须在学生言语训练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探索和归纳。

【三】、其他方法、措施

六、教学进度

本书为初二年级下册用书,共8单元,每天一课,剩余时间用来复习。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5一、我的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多文化背景的积累,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2.、具体目标。

结合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实际,在教学刚开始的阶段,注意和初一知识的衔接,例如,复习积累基础词汇、词语搭配、句型,熟悉不同单元呈现的语法规则,掌握实际用法。希望第一学期后,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60人,学生聪明活泼、勤奋好学,但仍有少数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虽然在七年级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取得了考试上的一些成绩,但综合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高。

三、我的指导思想

由于社会在不停地发展,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性,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中,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又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要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多听其他(她)教师的课,从中吸取精华。

四、我对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校使用2013年4月第一版,2013年6月第一次印刷的《仁爱版英语》,其上册有4个单元和12个话题以及2个复习单元,一共是6个单元,其中第2、第4单元后面分别设置了一个复习单元,与往年相比有新的语法和句式,总共490个单词包括50个短语,此书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出版社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它起点低,循序渐进,方便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教材编排得非常好。

五、我的教学计划安排:

六、教材教学的重难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是语法归类,如:现在完成时、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被动语态等,难点也是语法和基本句型,这些重难点都应通过在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及时强化和总结,呈现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并通过开展各种任务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来学习,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我本学期教学方法

英语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弥补。针对我教的班级,本学期本人打算用下列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1、teach

englishinenglish.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行很多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用英语来教英语,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2、think

englishinenglish.用英语想,也就是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美国人思考的介入,或者说美国人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这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3、背诵和多种练习结合。

实事求是的说,大量背诵课文与大量多种练习的结合,乃是对于一切各不相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的普遍有效的方法。

4、合理利用课外资料,重点题要重点练习、重点讲解,做到主次分明,讲求实效。

5、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英语的内容较多,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交际等等内容,如果对每一项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即使是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学好,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教好。因而,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违背的。

总之,利用教材形式多样的写作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并及时总结语法和日常用语,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语言功能的认识,由感情上升到理性。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多记,多总结,多背、多练说来丰厚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以达到巩固、掌握和运用的目的,最终形成语言技能。

八、我的教学辅助活动

1“功夫不负有有心人”,我会经常激发兴趣,增加容量,整体优化。

2、每日课前进行单词听写。

3、单词短语检测。

4、坚持值日生报告。

5、开展多种游戏和竞赛活动。

九、进行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