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级文化标语十篇班级文化标语十篇

班级文化标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3:19

班级文化标语篇1

1、有志者事竟成

2、我们必须努力我们必然努力

3、行胜于言超越自我知识启迪智慧

4、惜时笃学修诚尽责

5、为了梦想我们不懈努力

6、一步二步三步步步向上一天两天三天天天进步

7、团结拼搏永不言弃

8、拼搏进取精益求精

9、冲向前冲一定成功

10、学贵有恒务实上进

11、感恩善良文明守纪自律自主友爱理想

12、创优异成绩交满意答卷

13、勤奋学习求实拼搏有志者事竟成

14、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15、团结拼搏让艺术点亮生命

16、博学审问慎思明辩

17、诚实团结拼搏进取

18、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19、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0、不做地下虫我是云中龙

21、成功源于努力胜不骄败不馁

2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班级文化标语篇2

 

一、门廊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钥匙

学校的大门展现给学生的是学校的第一印象。虽然校门可以不大,墙壁可以不新,但是要有更新的学校理念,要有学校精神的体现,让人耳目一新,让人能够一进入学校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激励着老师、学生积极向上。比如大门两侧可以挂上合适自己学校的文化对联,墙壁上也可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大门上面出现的一字一词都展现自己学校育人教育理念。校门口的美化可以使进入学校的人尊重这个地方,喜欢这个地方,能够从进入校门口就做个文明的人,做个有素质的人,所以说,校园文化要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从简单的门口开始体现,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二、走廊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

学校教学楼走廊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如果分楼层进行设计每个楼层一个主题。比如我们学校在对应班级的墙上设计了班级简介,学生特长展示、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内容。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走廊文化中,就会受到美的熏陶,艺术的教育,同时也能为他们一天学习生活带来一点乐趣。比如,我们学校的走廊都是学生亲手布置的里面包含着校园文化,孩子们总在这样的走廊里感受着校园文化的气息,自觉受着美的熏陶,孩子就更爱学校,更爱学习了。

 

三、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班级是学校的一分子,只有所有的分子都充实,这个整体才会更完美。那么,每个学生都应该加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比如可以在文化墙中展示优秀作业、优秀文章。每周都要出一期班级小报或手抄报,做到图文并茂。张贴名人名言及名人挂象,在黑板上方挂国旗,班级的口号,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存在。在展示台可以展示学生自己善于制作的手工贴画,沙画,拼画及书法绘画。孩子们共同参与,兴致勃勃用他们的双手共同建设班级文化,班风积极向上就是学校文化提升的一部分,例如我们班响应学校号召,在黑板上方贴红旗及班级标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存在,我们只有自己的班级名称,班级标语、班课、班级公约等无处不体现着浓浓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重视建设好班级文化,就是建设好校园文化。

 

四、绿园标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缩影

在校园细节的地方,出示各种标语,同样是学校文化的体现,比如在无处不在的台阶处,可以贴各式名人名言,孩子每走一步都有一个感悟,在水房的水龙头旁边可以制作节约标语,在绿绿的草地上,或美丽的花坛处,可以设立保护环境的标语,在食堂的桌子上可以张贴节约粮食标语。每一句标语就是校园文化的缩影,展现着浓浓的真、善、美的意思。将标语设置在显眼的地方更能提醒学生做一名文明的孩子。比如:张贴“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脚下小心,小草轻轻”、楼梯旁制作“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标语牌等。

 

五、活动文化是校园建设的主体

有了学校的硬件设施的校园建设,又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所以,我们要针对自己学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卫生教育等。经常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中的演讲、作文竞赛、古诗词大赛、音乐美术社团等也要加入各种庆祝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素质。同时,少先队组织可以开展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如,我与文明同行,献爱心建活动,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校园文化建设是由所有的教育教学环境组成的,是师生的精神乐园。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逐步地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才能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才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培养,也只有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登上更高的台阶,让我们朝着这一目标奋斗吧。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北京),20044年第2期.

班级文化标语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主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8-0096-01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以班级为载体所反映与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因此,班主任必须积极建设班级文化,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更美好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国内教师关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多,取得的成果也颇为引人关注。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亦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重视环境熏陶,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业内人士均表示,一个班级的物质文化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班级物品摆放;(2)墙壁布置;(3)黑板报;(4)标语;(5)座位编排;(6)书本摆放;(7)教室卫生。上述“硬环境”属于班级物质文化的范畴,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直观的视觉感受。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及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也极有帮助。因此,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必须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诸如,在座位的编排方面,应把握如下几点:动静搭配;男女搭配;优差搭配。在班级标语的设计方面,班主任可向学生征集标语,最后由学生投票究竟选择哪条。例如,班级标语可以为“团结奋进,奋发图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班级标语每过一段时间必须进行更新,要尽量由学生书写,然后再悬挂或张贴在墙上。班级黑板报是班级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设计及制作黑板报,黑板报要定期更新,包含的内容也应较为丰富。总而言之,班主任应积极建设班级物质文化,重视物质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环境熏陶。

二、加强规范管理,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在一个班集体当中,所呈现的纪律措施、公约及其他规章制度等,均可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不仅可规范学生的言行,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引导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得以提升。班主任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应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例如,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需立即召开班级全体学生大会,与会期间应让学生积极发言,针对班级纪律问题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建议,班主任应认真记录、总结,最终拟定班级纪律规定。班级纪律规定初步拟定完成之后,需再度公开给学生看,然后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最终形成班级纪律条文。班级纪律条文形成后,班主任应将其打印出来,并张贴在班里的醒目位置,提醒学生要时刻谨记班级纪律条文,不要触碰纪律“红线”。除此之外,在班级的奖励制度及惩罚制度设定等方面,班主任同样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师生共同制定本班制度规章。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便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构建对班主任加强班级规范管理极有帮助,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约束,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及其他各项综合素养。

三、p注精神生活,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标语篇4

本学期在原来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反馈。

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分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为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进行的总结和点评准备了第一手数据。反馈方式2,将检查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所以,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很重视,各班学生也很重视,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尤其是第三节晚自习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秩序有质的变化,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反馈及时,引起值班老师的高度重视,他们巡视认真,教育到位。从四月份三位年级主任上岗,他们很快投入状态,对年级的全方位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徐洪祺老师在初二二班的课堂管理方面卓有成效。

另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大屏幕教室、微机室的公务保护和卫生维护。每个班的安全委员上课前到教务处领取《教学设施使用报告单》,课前、课后由安全委员协助任课教师检查教学设施情况,监督上个班,提醒本班,凡出现问题的在本班或上个班进行量化减分。初一一班开始连续减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有了变化,没有再减分。公务的维护很好。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面:从本学期开始,初一、初二年级建立文化墙,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坚持检查量化,每一期都有主题,较好的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有事做,有兴趣做,为了本班的荣誉愿意做。初一年级比较重视,初一三班的质量高,版面和谐统一。初二年级班主任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五月份运动会举行之后,由于有期中考试和运动会等大量素材,初二年级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六月份的文化墙,初二四班以期末考试动员和感恩学校为主题,思想鲜明,教育意义深刻。

二、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是:学洋思,学永威,听课、评课,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学至三月中旬是推门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所听课程共同学习河南沁阳永威学校材料,共同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怎样学”的问题,“老师明确掌握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

第二阶段: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赛课阶段。

人人参与,经过近一个月的赛课,评课,老师们有了很大提高。依据评分标准得分如下:

80分以上的有7人,60--70分以上的有5人,70—80分以上的有10人。通过赛课更坚信:教学基本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就能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就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有效突破难点、有效学习重点。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有了观念上的变化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

第三阶段:从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为研讨展示课。

老师们精心准备,学生学习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学生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且能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重视课堂的实效性。

各教研组的特点:英语、语文组优势:采取小组活动,量化计分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理化生组:老师大量的时间在学生中“帮助、辅导”学生,解决一层问题,再解决一层问题,不仅是堂堂清,而且是层层清。史地政组:在赛课阶段面临如何把知识点转化为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展示阶段米慧娟老师课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教学效果突出。

每个阶段都认真组织学习和评课,每次评课都是一次深入的探讨。贾校长每次亲自参加,她作为教育专家,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本学期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本学期组织中考、高考、会考;期中、毕业班模拟、期末考试;三、五月考等各级各类考试合计十次。每次考试教务处都认真、科学的组织安排,严格考试中出卷、阅卷、评卷等过程管理。在考场设置、考生编座、监考等每一个环节中正规化,和中考、高考接轨。统一出卷,统一登分,考后都有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召开各级各类教师会议,寻找问题,商量应对措施,要求教师及时讲评,对学生实行个别面谈,帮助学生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一来,既严肃了考纪,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训练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每次考试都有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优异和取得进步的同学颁发奖状进行鼓励。初一、初二年级的表彰会共进行了四次,让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学习最重要”的舆论氛围。

在四月份期中考试,我校初中部取得了突出成绩。

初一年级刘博、丁萌萌同学在区名列第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初一年级的重点班,七科三率21项有17项名列区第一,达标率是81%,英语特色班,21项有16项达标,达标率是76.2%。初一的政治、语文、生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政治,达标率是100%,语文,12项11项达标,达标率是91.7%;初一生物,达标率是91.7%。

初二年级英语特色班八科24项有20项在区名列第一,达标率是83.3%,初二、三班进步很大,达标率是79.2%。

初三全市模拟考试文综、理综成绩突出,北市区排名第一。英语特色班三班的数学、文综、理综成绩突出。二模中,全年级的整体成绩提高,总分平均分名列区第二。

期末考试成绩与期中相比,大部分学科又有了提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达标率为100%的有7位老师。达标率最高的是初二四班,除了地理优秀率为第三,其他各科均为区第一名。初一三班、四班达标率分别是90.5%。,各班达标率都有提高。

期末考试中,初一年级总分平均分为573.48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18.46分;初二年级总分平均分为651.87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35.41分。初一年级丁萌萌、聂玉洋、刘博三位同学成绩优异,总分分别在区名列前茅。

《保定晚报》2010年7月9日记者唐靖茹报道:在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全市统测中,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均以绝对优势夺得市区第一,十多年来扎实而严谨的办学历程,已将保定东方双语学校打磨成一颗具有国际化气魄的教育“明珠”——一所国际化学校在古城崛起。

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关的。初一年级坚持每天中午加半小时的午自习,四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张丽丽老师中间接的二班和四班的英语课,为了让学生们提高成绩,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冯艳茹、杨占全等很多老师利用中午或回宿舍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课程。初二一班自觉上好午自习。

初二四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在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下,每天中午,第三节晚自习都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高。

老师们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激励、鞭策学生学习。初一年级的语文、英语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走在了前面,这些老师做了很多有效地探索和尝试,产生一定的效果。

本届初一有刘博、丁萌萌、聂玉洋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优秀生的综合素质,初一年级本学期组建了“向保定市前一百名冲刺”提高班。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提高课,目前有43名同学入选。这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

语文教研组每次大考有一本作文专辑,学生自己设计封面,而且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初一一班李倩文、初一三班聂玉洋、杨颖、初二一班张苗、初二四班董文伟、李松六名同学荣获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成长历程。

为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我校于暑假放假日举行2010-2010学年度奖学金颁发仪式。初中共有30人荣获奖学金,初一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同学分别是丁萌萌、聂玉洋、刘博;初二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学金奖的同学分别是孔还庆、董文伟、杨碧兰;另外韩笑、杨柳等24人分别获得班级一、二、三等奖学金。高中有6人获得班级奖学金,他们是高二综合班李同乐、刘亚楠、高源,高二美术班马威、赵丽娜、安静。奖学金的颁发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烘托“谁学习最棒,谁进步最大,谁最光荣”的学校氛围。阿克毛、巴哈顿两位俄罗斯留学生分别获得成绩优秀奖和热爱集体奖。两位留学生也异常激动。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推门课阶段,对于青年教师,听课之后立即评课,逐字逐段学习相关的材料,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之后再听,再评,通过反复的听评课,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在不断提高。如:冯艳茹老师、张立老师、杨占全老师等。

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统一评卷等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六月初,教务处把市教科所语文组两位语文教研员请到学校,为全体语文老师分析今年的中考形势,指导教学方式,为语文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

六月份,各教研组推出五节展示研讨课,当时没有上课的全体老师参加听课。目的就是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本学期,初中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性提高。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是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直观体现。考核内容的丰富性避免了内容单一带来的偏颇;根据统一标准进行的量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通过增加检查次数,克服偶然性带来的不平等因素,从而使各项数据公平、公正、合理。这些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真正爱岗敬业,成绩优秀的老师凸显出来。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仍需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还需探讨,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趴桌等现象,个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3、,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与期望值相比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强。

班级文化标语篇5

一、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确立学习目标

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好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喜欢唱英语歌曲,喜欢玩英语游戏,喜欢表演对话。然而他们学习的动机、内驱力大多只局限和停留在为一己私利和欲望之上,为此教学上笔者着重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告诉学生应该树立“大意识”,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努力学好英语,为自己的将来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学好了英语,有很多用武之地,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诸多知识;掌握好英语,是现代科技知识储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也是今后为国家建设服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小学生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随着英语知识的不断加深,会逐渐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知识视野,学会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培养他们开放和包容的性格以及良好的交际能力、热爱英语的学习情感,逐步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营造浓郁的英语环境

作为英语教师,应重视开发利用英语学习环境,将其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1.创设英语听力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场合合理安排“听”的活动,以保证每天有多次听的时间让学生接触纯正优美的英语。如:学校开展的每天10分钟英语早读,让学生多听地道的英语,然后跟读,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教学,让学生多听英语;课间播放适合小学生听的英语儿歌,开展班级“十大英语小歌手”评选活动。开展英语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学生爱听故事,更愿意把故事表演出来。因此笔者每个学期都举行一到两次英语故事演讲比赛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营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学生每一次的表演都惟妙惟肖,入情入理,入木三分,符合角色特点。在参加英语比赛中,笔者班上的学生表现突出,效果明显,成绩显著。如在学校举行的“校园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笔者班上的学生脱颖而出,以发音准确,吐字清楚、语言流利的优势一举夺得全校冠军。

2.创设英语视觉环境:做到实用性、趣味性与生动性相结合,让英语视觉环境主题突出、正确美观、切实有效。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对班级环境布置,笔者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实用美观。如:教室墙上布置一些中英文并列的标语、图片、双语班牌、黑板上用英语书写当日课程、学生作业本的评语用英语来书写。班级的黑板宣传栏为学生设置了英语专栏,学生轮流写“每周一句英语”、“英语名人警句”。班级定期出具有本班特色的英语墙报并更换内容,让学生走进英语世界,感受无穷魅力。同时也张贴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班级英语明星的风采。还利用各种媒体,坚持在学校的校刊等宣传媒体中增强输出量,以渲染英语语境氛围。笔者班上还配置了图书架,放置一定量的英语图书及音像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学生在这种浓郁的英语阅读氛围中,养成了爱看英语书刊的良好习惯。

利用午间10分钟英语视听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喜闻乐见的英语动画片以及原版电影欣赏,如Disney英语动画片、《绿野仙踪》、《小飞侠》、《哈利·波特》等进行视听训练,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视听结合,大量输入了信息,而且扩大了对所学语言及其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的了解,全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能力,体现英语特色班级独特的一面。

3.创设英语交际环境: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多渠道创造学生英语交际的机会,多层次激发学生英语交际的需要,使学生做到主动讲英语,自觉用英语。

在课堂上笔者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活动,鼓励学生课内课外运用英语。在英语课堂上有明文规定的ClassRules(课堂纪律要求):①Situpstraight.②notalking.③Handsup.④Speakenglishasmuchaspossible.把这些规定做成卡纸放在课室黑板的左上角,时刻提醒学生要遵守。平时多用英语交流,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生动的英语氛围。在英语课前,进行短小英语演讲,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运用英语。从教学策略入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稍做补充、删减,科学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口语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活动方式。

4.构建“英语知识加油站”资源库:英语是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英语语言本身的同时,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为此,笔者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配套设施,在班级的电脑中建立了“英语知识加油站”资源库,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学习,精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库的智慧,尝试让信息技术引领烘托班级英语文化特色。有的学生还会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网站,课后还进行自由交谈。学生不断接触和了解了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等,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再让他们与本国文化进行简单的比较,强化他们的爱国意识,学生吸收到了优秀的外来文化,学到了不少文明礼仪,提高了自身的修养,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发展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班级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它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缩短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开发和创造出浓郁的班级文化,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建立英语成长袋,完善评价机制,增强学习信心

班级文化标语篇6

论文摘要:自2001年教育部会布我国基础英语《新课标》以来,全国基教英语以至大学英语都在向“新课标”靠拢。笔者就(新课标》在实施中的实效性在成都市十一中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分析从一定程度上证明:新课标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逐渐突显,我国英语课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此次的实证调研范围和人数之局限,如何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新课标在实施中的可行性、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自教育部于2001年公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并在全国定点实验以来,全国基础英语教学都在向“新课标”靠拢。这意味着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新课标》的实践过程中,全国相关各界赞誉与质疑之声并起。作为2006一2007年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我国英语课程标准与中外同类文件的比较研究》阶段成果之一,本文旨在基于课题组各位成员已对《新课标》作了大量文献理论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从一个侧面了解《新课标》使用者对其真实的感受与反响,为帮助各界对《新课标》作出更加客观的评价提供旁证。这也正与国家教育部强调《新课标》定点实验的用意—核实其合理性与可能性相契合。相信我们的研究将为政府今后在修订并完善《新课标》,使其作为国家英语教育正式的指导性文件时,提供科学、全面、独特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成都市第十一中学普通班和实验班95名同学,其中实验班44人,占总人数的46.3%,普通班51人,占总人数的53.7%,比例大约为1;1。

(二)研究手段

本研究的手段是一份由4个大项,50个小项组成的调查问卷,是根据《新课标》中初二年级(八年级)的达标要求而创设的。问卷的每一项都探讨《新课标》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分成以下五大类: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其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四种。问卷采用5级选项,即从“1=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到“5二完全或几乎完全合适我的情况”。

(三)数据收集

数据是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由课题组成员在成都市十一中初二年级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分别发放问卷,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收集。数据收集时间:2007年6月6日一6月19日。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我们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在windowsme操作系统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运用频数分析,统计出每种环境下每个问题所得分数的平均值及每个认同等级在整体中所占比例,然后将每个间题分数平均值在3以上划人“同意”行列,在3以下划入“不同意”行列,这样4和5都代表同意,将每题中认同等级为4和5的比例相加,得出同意人数所占比例。最后,根据所得数据就普通班和实验班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语言技能方面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共有7道题,1,2题侧重听的技能,3题侧重说的技能,4,5,6题侧重读的技能,7题侧重写的技能。以下分别是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调查结果: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上述七个问题所得平均值都在3以上,说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语言技能都达到了“同意”行列,实验班学生得分的平均值普遍高于普通班的学生。尤其是第一题实验班被调查者有69.77%的人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0.00%。第六题实验班大多数学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占69.77%,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6.00%。这两方面实验班学生均占明显优势。

(二)语言知识方面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共有5道题,8,9题侧重语音,10题侧重语法,11题侧重功能,12题侧重话题。以下分别是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调查结果: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上述五个问题所得平均值都在3以上,说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语言知识都达到了“同意”行列,实验班学生得分的平均值普遍高于普通班的学生。第八题实验班被调查者有48.84%的人能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读、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34.00%,但第十一、十二题“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及“熟悉与个人家庭学校密切相关的话题”这两方面普通班的认同度78.00%,62.00%分别高于实验班74.42%,55.81%。

(三)情感态度方面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数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以下分别是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调查结果:

上述八个问题所得平均值都在3以上,说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语言技能都达到了“同意”行列,实验班有五个数据在4以上,且实验班学生得分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普通班的学生。实验班有72.09%的人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6.00%。实验班大多数人有学好英语的信心,经常说英语,占72.09%,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8.00%。实验班的学生中65.12%的人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取得帮助,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0.00%。实验班被调查者58.14%的人在生活中乐于接触英语,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42.00%。实验班72.09%的人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6.00%。

上述三方面实验班的情况均优于普通班。

(四)学习策略方面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及资源策略。共有19道题,21一26题侧重认知策略,27一31侧重调控策略,32一36侧重交际策略,37一39侧重资源策略。以下分别是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调查结果: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上述19个问题所得平均值都在3以上,说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语言技能都达到了“同意”行列,实验班学生得分的平均值普遍高于普通班的学生。

(1)21一26题认知策略中,实验班学生有81.40%能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69.77%的人在使用英语中,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而普通班的认同度在这两项均为56.00%。

(2)27一31题调控策略中,实验班学生有74.42%的人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及需要,普通班的认同度为62.00%,实验班被调查者48.84%的学生会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普通班的认同度为36.00%。实验班大多数人人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和不足,占72.09%,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4.00%。实验班中46.51%学生会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仅为12.00%。

(3)32一36题交际策略中,实验班中46.51%的人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26.00%。实验班48.84%的学生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34.00%。实验班被调查者中55.81%在交际中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42.00%。

(4)37一39题资源策略中,实验班中,有46.51%的人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38.00%。实验班83.72%学生会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68.00%。实验班67.44%被调查者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上的学习资料等,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6.00%。

(五)文化意识方面

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共有11道题,40一50题。以下分别是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调查结果: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上述11个问题所得平均值都在3以上,说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语言技能都达到了“同意”行列,实验班学生得分的平均值普遍高于普通班的学生。实验班有53.49%的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40.00%。实验班中60.47%的人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38.00%。实验班53.49%的被调查者基本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仅为28.00%。实验班46.51%学生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内涵,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20.00%。实验班中46.51%的人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普通班的认同度仅为24.00%。实验班有65.12%被调查者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42.00%。实验班学生大多数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占74.42%,而普通班的认同度为58.00%。

四、结论

(一)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方面,实验班学生平均得分分别为3.98,3.84,4.14,3.75,3.64,而普通班学生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0,3.64,3.64,3.55,3.28.从整体来看,实验班和普通班得分均达到“同意”,说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五方面的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而且实验班学生的能力要更强些。

(二)实验班学生在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两方面要明显优于普通班,可见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英语学习。然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在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中差异不是很大。

班级文化标语篇7

摘要:塔里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的大班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i+1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分级教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基于教学的构成要素,从分级模式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与教材选用、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分级管理与教学评估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策略

21世纪全球开放不断扩大,地区间融合发展不断深化。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创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大陆的经济带,此经济带的建成将紧密连接中欧两大经济体,并带动沿线地区实现交融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下,新疆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东西经贸文化的融合区。塔里木大学地处新疆中心地带,毕业生遍布全疆各地,很多人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栋梁之才。因此,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及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重大。然而,作为一所地处祖国边疆的普通本科院校,塔里木大学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生源大部分来自新疆本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新疆地域环境、人文环境都较为落后。受经济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英语普及和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本地生源英语水平也整体偏低。近年来,中东部生源比重不断提高,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呈现出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特征,且此趋势日益明显。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塔里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1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级教学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撑,诸如“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等等,其中心思想都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不同个体的具体需求。这些理论为分级教学提供了多元的智力支持。本文仅对与分级教学联系最为密切的“i+1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阐释。

1.1i+1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论证了语言习得与语言输入的关系,认为语言习得离不开语言输入,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theinputHypothesis),即i+1理论。i代表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料。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只有向学习者提供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即1,才能取得最佳的习得效果。任何向学习者输入低于其语言水平、接近或远高于其语言水平的语言材料的行为,都将是低效甚至起反作用的。分级教学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语言习得困境,使拥有不同i的习得者都能习得适合自己的1。“i+1理论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

1.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重申,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包括知识基础、动机态度、认知水平及个人素质等因素,根据每个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实现其全面发展。分级教学的提出和实施正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学摆脱“一刀切”的困境,走出耗时低效的不良循环。

2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实施了分级教学改革,且成果显著,这为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在深入研究各高校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塔里木大学的教学实际,从分级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几个基本教学要素出发,探讨分级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1分级模式与课程设置

确定分级模式是实施分级教学的关键,也是实施分级教学的第一步,包括分级标准和分级方法。建议通过入校测试与高考英语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级,以60%和40%的比例计算个人的分级分数线。为提高入校测试的效度和信度,应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全校英语教师集体合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讨设计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案。目前各高校的分级方法主要是将学生分为两个、三个或四个级别,其中,三层分类方式“操作性强,能够把学生比较合理地进行组合”。结合塔里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差距很大的实际情况,建议大致按照20%、60%、20%的比例分为a级班(高级班)、B级班(中级班)、C级班(基础班)。具体比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作为语言技能课,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而目前大班授课的现状使这样的机会难以覆盖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既跟不上节奏,又缺少表现机会,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焦虑,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应对大班教学的现状进行改革,结合学校师资力量的实际,在大学英语教学组班人数上进行控制,建议将教学班人数控制在80人以下。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课程仅在一、二年级开设,高年级的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和动力,部分学生毕业后对英语已相当陌生。这样,不仅违背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建议在改革一、二年级英语教学的同时,在三、四年级开设英语选修拓展课程,如:英美文化概论、英美文学作品欣赏、商务英语翻译等,为感兴趣的高年级学生提供继续学习英语的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2.2教学目标与教材选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5],对教学的全过程起着定向和指导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分别从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以及翻译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上进行了设定。以此为参照,初步简单设定a、B、C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a级班: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B级班:较为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巩固英语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C级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夯实学生的英语语法词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选用上,目前,塔里木大学采用两套大学英语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以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访谈,部分学生反映,因受制于薄弱的英语基础,对目前所用教材基本不能理解和消化,甚至不能阅读教材文章,上课也是人在心不在。频繁的挂科也使一些学生彻底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建议,a级班可以使用难度较大一些的外教社教材,B级班使用高教社教材,C级班则使用更为简单的教材,比如新概念英语或者一些专科教材。

2.3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

语言学习是一个层次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a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四级应试能力,争取第一学年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第二学年则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采用交际教学法、叙事教学法等将课堂更多地下放给学生,增加师生和生生互动。此外,适当引入一些英美经典文学与英美主流报刊的阅读与讨论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对于B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的重点在于查缺补漏,系统地补充语法知识点,扩充词汇量,使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主要采用交际互动的方式。对于C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系统讲授语法知识,以课堂互动、叙事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双语故事书,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第二学年在巩固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进行基本的对话和交流。

2.4分级管理与教学评估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建议对分级教学实施立体滚动式的动态管理模式。每学期初,可以通过学生自愿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等方式,允许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参加升级测试,通过测试者则可升入高一级的班级;对在分班中学习吃力的学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也可以降到低一级的班级。如此畅通的双向流动,有助于形成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学评估体系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传统的静态评估即期末考试的形式仅量化了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静态评估是静止的、终结性的,对学生的最终反馈只是一个数字,不利于学生衡量自身各项英语水平的变化,更不利于教师总结教学效果。因此,应建立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静态评估采用分级考试、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形式计算终结性评估结果。动态评估由前测、阶段测试和后测组成。

教师在学期初设计好难度相当的测试内容,测试后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教学干预,不迁就或漠视学生不良的学习表现,最后根据各阶段测试最终得出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估结果。通过静态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动态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育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尊重个体的观点与个性。分级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自主意识和个体的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的情怀,有利于营造良好互动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完成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对于塔里木大学来讲,分级教学可以有效克服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更好地为各层次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为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54—5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黄远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和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58—62.

[4]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0.

班级文化标语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大班教学;问题;对策

一、概述

大学英语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每个班的规模通常应在35人左右。按照这个标准,人数在40人以上的班级就是大班了。但班级的规模是随时代、地域

的变化而变化的。班级授课制初期,班级的规模一般较小,约20至30人,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扩大,标准班规模的尺度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学习和借鉴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我国各级学校的班级规模一般定为40至45人左右,这一规模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教育需求快速增长,而教育供给相对滞后,各级各类学校的班级规模呈现增大之势。有关数据表明,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一向较小的班级规模也迅速膨胀,普遍达到60人以上。因此,就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班级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英语大班应该指规模在60人以上的班级。

二、我国英语教学中大班教学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于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全球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大量的信息潮水般地涌入各个领域,作为吸取和交流信息之工具的外语(主要是英语),对个人来说,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重要手段;对国家来说,已成为国际交往的工具和国内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外语教学因此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发展中国家由于教学条件所限,不得不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在高等学校中采取加大班额等方式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我国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加快了高等学校“扩招”的实施

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国家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这不仅暂时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尽可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求,使更多的青年获得了深造机会,缩短了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同时,国家在高素质人力资源方面也获得了提高,对我国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由于这几年的持续扩招特别是盲目扩招,给许多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造成了被动,办学基本条件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核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办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下。例如: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从1997年的14平方米下降至2001年的11平方米;生师比由1997年的7.8骤然上升至2001年的18.2,个别地区的高校中生师比甚至超过20,这使得原本数量紧张的外语师资队伍和薄弱的外语教学设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实行大班教学便成了许多高校缓解矛盾的权宜之计。

2、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为大班英语教学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来,我国在外语特别是英语语言教学的现代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从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利用、信息的搜集与交流、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到英语教育学科规划的制定与落实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阶梯教室、投影仪、程序教学机、无线传输扩音设备、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成百上千、数万乃至数十万人同时上课成为可能,这在客观上为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转贴于

3、“教育产业”论使得经济效益成为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非义务教育产业化的争论在我国已持续了好几年,目前高等教育界对此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高等教育必须积极推进产业化的进程,只是在产业化的“度”上尚存分歧。另外,各高等院校由于所属不同(少数院校直属教育部,绝大多数分属省、地、市),地域不同(有的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处于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有的处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性质不同(有国有和民办之分)、类型不同(既有多科性综合大学,又有单科性学院;既有本科院校,又有专科院校),导致办学财力投入水平上的差异。而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要求高等教育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并迫使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必须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弥补财力投入水平上的不足,为了节约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从而提高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比率,扩大学校规模的同时扩大班级规模就成为当前众多学校的选择。从这一点上说,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出现是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大班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继承了班级教学的优点,最突出的莫过于教学效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缓解我国目前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状况,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它同时也继承了班级教学的缺陷,而且在很多方面比普通意义上的班级教学尤其是小班教学的缺陷更加明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更加严重。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有关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纵观我国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主要问题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活动的主体

作为人类认识实践活动之一,教学活动存在教师、学生与内容这“三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相对于“教”来说,教师是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而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客体;相对于“学”来说,学生是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教学内容是活动的对象,是客体。这样的特点,使得教学活动超越了一般活动的‘主、客’二者的相互作用,而出现了‘主、主、客’三者的相互作用。

作为教授的主体,大学英语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英语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班大人多,就一个教学班级来说,学生之间存在程度不齐、分化严重的问题,导致教学要求难以统一。.

2.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各种客观条件的综合”。教学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区文化、家庭条件以及亲朋邻里等方面,都属于教学环境”;而狭义上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各种教学设备、师生关系、校风班风等等”。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座位编排、教学设备、班风学风以及课堂气氛等四个方面。

3.教学模式

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学环境不理想、学生的水平差异明显,加之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有限,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掌握语言知识为主,教学内容以词、句的意义和语篇分析为主,教学方法以讲解和翻译为主,成绩测试以书面表达为主,而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交际教学还没有真正进入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影响了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人数过多、规模膨胀,大班英语教学中仅有的师生间的一对一交流活动也只限于教师和个别学生,而绝大部分学生的课堂行为则大大受到限制,他们只能被动地输入,而不能主动地输出。经观察,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被剥夺了参与课堂发言机会的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此,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表现,而且也无形中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公平现象。转贴于

由于缺乏师生交流,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使许多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盲目的状态,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信心。

四、改进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途径

改善我国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必须立足于现实,从解决大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具体措施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主体意识

(1)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依赖于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由于大班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较之标准班级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难度更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便成为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改善的关键。教师素质包涵多个方面,内容丰富。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多种途径,既可以通过在岗学习,也可以通过离职进修,既可以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又可以通过对教师的集体培训。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中不仅存在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差异大、语言运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被动性。

自主学习能力简称为自学能力。它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质的参与,即学生具有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意识,对整个学习活动的参与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的意识”。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相对于标准教学班级的学生来说,大班中的学生与教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少,受到教师学业方面的照顾和指导更少。因此,只有“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才能使学生独立驾驭学习活动以取得知识和能力。另外,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来看,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教”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了。

2.优化教学环境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存在座位编排、教学设备、班风学风以及课堂气氛等四个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教学模式、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而且也涉及师生双方的素质以及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学校对英语教学的投入等方面。

(1)发挥小组在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组长的产生及其作用

(3)提高教学媒体的利用率,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

3.改进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的程序”。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的改进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编班

我国高校中的班级一般是在新生入学报到时,事先由学校或院、系根据学生档案中的有关信息确定的。班级的编排基本上遵循以专业为主的原则,即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级。如果同专业的学生人数过多,不能容纳在同一个班级中,就需要将学生编成若干个平行班级。平行班级的编排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高考总成绩、性别、来源、特长等因素在各班级中的分布情况,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均衡。在接下来几年的学习中,除极少数学生由于专业的改变或其它原因不能随原班级继续学习外,班级的规模基本保持不变。这种班级的编排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的差异,不利于教师对英语教学进行统一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编班方式,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编班显得非常必要。

(2)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编班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就是分层次教学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但这只是分层次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宏观模式,要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还必须根据快、中、慢三个不同层次班级的特点,分别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微观上的定位,才能有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结束语

在研究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现状问题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大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那种试图废除大班教学,采用小班教学甚至个别教学的想法显然脱离了实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大班教学只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主要的教学形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阶段的结束,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缓期,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外语教学条件将不断得到改善,师资培养力度将不断得到加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程度将不断得到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形式将会更加丰富,更适合学生的特点,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高校将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2]陈霄.语言学习任务如何促进自主学习[J].中国英语教学,2004

[3]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Z].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庭萝.英语教学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吴树敬.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班级文化标语篇9

【关键词】物质文化建设物质载体硬件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之所以被称为文化,在于它的思想内涵。初看校园文化,看到的是学校的气质与形象;再看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学校的精神与内涵。如何做到表里如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深度思考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呢?

一、美化、绿化、净化、规范化、教育化

美化要有醒目的校风、校训;校园内外、办公室内外、教室内外的墙壁布置体现教育、激励的警句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宣传,真正形成“点、线、路、面、”结合的立体文化育人空间。

净化要达到“十无”。即:地面上无杂物、无污水;墙壁上无灰尘、无蛛网、无乱贴乱写乱画;门窗玻璃无尘土;窗台桌面上无乱置;垃圾无乱扔乱倒;车辆无乱停乱摆;各类卫生工具无乱放。

绿化要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栽植花草树木,能花则花、宜树则树、适草则草,做到乔灌木结合,高低错落,花草相从,花木相间,溢美绿彰。

规范化要反映学校个性与特色的六项标志,校徽、校服、校训、校刊、校旗、校歌齐全规范。我校的校徽即校园标志性设施的缩略图;校服春夏秋冬各一套,要求在校期间都要穿校服;校训为:“尚德、笃学、健美、自强”,努力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和谐共进”的良好风尚,办人民满意学校,不断升华学校精神;校刊为“百汇诗刊”;校歌――玛瑙之都的新希望

教育化要做到有宣传窗、板报、广播,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

二、标志性设施

学校标志性设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激励和导向功能。我校造型结构是:一本书托起一把钥匙,钥匙的正中含着一颗镀金圆球。它的寓意是:用知识的臂膀托起远大志向,开启智慧的心锁,放飞多彩的梦想;信心就是力量,把握前行的方向;努力奋斗,成就自我,铸就民族复兴的辉煌。

三、大型标语

大型标语能强化环境育人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校园主体彰显育人功能。

1.烫金的“十家子学校”校牌,高高耸立在教学楼顶正中,正下方的楼墙体上镶嵌着红色的“文明、和谐、勤奋、进取”八字校风,一眼望去,给人以无穷的振奋和鼓舞。

2.校园围墙上镶嵌着红色的16字标语,即:“自信健康,博学善思,求实进取,奋发向上”。

3.透体墙两侧根据校园阶段性活动主题更换宣传标语。

四、特色教室

1.为班级布置良好的文化环境,设置班级标语,使班级具有和谐的气氛。

2.每个学习小组的展示板上都要有体现小组目标的口号;

3.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教育学生以班级为家,积极主动地布置并维护清新整洁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4.建立班级图书角,积累图书、工具书及其他资料。

5.建立班风、班训、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言行既有明确的要求又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6.渲染课改氛围。在班级的显目墙面上贴上课改箴言。例如: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虽然我不是最好,但我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五、特色走廊

走廊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走廊的布置要做到主题鲜明、美观舒适、科学合理,更要体现学校的发展方向。

1.教室门两侧应张挂班级学生亮星版和班级基本情况及班级口号,让学生始终处在“我是班级的一分子,我要为班级争光”的激励状态中。

2.正厅正面应张挂学校发展规划图,悬挂学校“三风一讯”及相关办学理念警示语。两侧应张挂校务公开栏、师生优秀成果展示图片等。

3.以上的楼层应合理张挂名言、警句、画像以及教学成果等。

4.楼梯两侧要张挂警示性标语,如:轻声慢步、右侧单排通行等等。

5.走廊卫生及行为规则要抓实。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标语篇10

到底什么是良好的班级文化呢?通过我们班主任的探讨,我们认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就是在班主任辅导员的带领下,班级成员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良好的班级文化就是对于大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并且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因此建设高职院校良好的班级文化尤其要讲究其个性和策略。

一、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无声中接受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我们知道:在整洁、明丽、温馨的环境里,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性情、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于无声处彰内涵,于细节处显氛围。因此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两个性:一是思想性。我常常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寄语的征集、评比活动,并将获奖寄语装贴在教室前面。通过激励性的标语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上进心,从而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专业性。把握我所带班级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标语,开辟专业栏,让学生时刻关注自身专业动向和专业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投身于自己的专业。

在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中所突出的这两个特点既体现了专业特色、张扬了学生个性、注重了育人功能、辅之了艺术气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收到了无声育人的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规则中培养规范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就是要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和谐班集体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的理想境界: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从“保姆式”的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

1、构建学生自我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独立管理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大学生自我教育为中心,培养大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实施学生的主体性管理。通过大学生学习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让学生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

2、建立班级理事会,努力构建学生自我监督模式。

在班级中总有一定的管理思想,有议政能力的同学,平时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但有号召力的学生,但班干部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同学,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制定工作方案,没有顾及班级整体的情况,讨论班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设置“班级理事会”的组织机构,从而在班级管理上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由班委负责,班级理事会督促、协调,学生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努力使班级管理达到和谐、平衡状态。

3、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建立班干部用人机制。

我在班级管理中主要采用班级岗位轮换制、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竞争上岗制等方式来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既培养了大学生他们的个性和能力,而且又让学生自己知道当班干部不仅仅是荣誉、满足,更多的是责任、义务和锻炼机会;同时通过竞争,更能体现当代大学生个性和能力的价值。

三、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精神引领下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体现在班级师生的精神面貌、班风学风、集体舆论和班级精神等方面,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

1、班级目标的确立。

班集体的每个同学共同憧憬的愿景就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每个同学的积极向上的目标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动力;在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里,只有每一个同学有一个共同憧憬的愿景和积极向上的目标,努力发挥出自己全身心的力量,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才能实现大学生个体的目标和群体的愿景。实践证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集体中每个同学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是共同的班级目标。

2、班级舆论的形成。

形成和发展班集体凝聚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形成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并对班级每个同学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并且能够聚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3、班级精神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