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十篇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十篇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6:03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2-0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反应,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是各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患儿发热或出现高热时,除做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外,患儿的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占新生儿疾病死亡病历的12.6%左右,由于新生儿期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受宫内窘迫和特殊生理、解剖、免疫状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因此在新生儿学科中越来越重视。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6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35例,女30例;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52例;生后72h内发病者26例;吸入性肺炎37例(包括奶汁、羊水及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28例(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感染);合并窒息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低体温13例,败血症3例。通过采用维持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痊愈58例,好转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69%,效果满意。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瘀血:因新生儿不会咯痰,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痰。但要避免频繁而无目的的吸痰操作,以减少刺激,防止加重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黏稠者可给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2],稀释分泌物,以便于清除。

2.3吸氧:合理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改善酸中毒,减轻缺氧引起的脑细胞水肿,促进脑细胞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一般采用面罩给氧2~4L/min。吸氧期间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口周青紫及末梢循环情况。对早产儿吸氧应遵医嘱。避免长时间吸氧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4雾化吸入: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上患儿幼小,无力将痰咳出,临床上常用生理盐水5ml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本文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次/4h,每次15~20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有利于痰液吸出[2]。

2.5预防和控制感染: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交叉感染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病房严格控制人员探视,加强室内空气及地面消毒,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每日坚持空气消毒1次,定期监测空气,以防发生并发症。做好患儿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6合理喂养:新生儿能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内纳功能差,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消耗大,易造成患儿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够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h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奶或进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h1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每3h1次,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

参考文献

[1]范玲,林晓云.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特点、临床症状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46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措施,密切的观察与恰当的护理,46例患儿均病愈出院。结论:新生儿肺炎发病急,死亡率高,治疗后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以及恰当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观察;护理

引言: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由于新生儿各方面发育均不健全,因此,一旦感染该病,极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等,危险性极大,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肺炎按其感染方式不同分为二种,一种是感染性肺炎,另一种是吸入性肺炎。由于是新生儿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要求更高,病情及患儿各种体征的变化均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才能掌握,因此,恰当的护理和细致观察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通过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46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护理观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新生儿肺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46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男31例,女15例;最小1天,最大25天;其中早产儿13例;本组病例中感染性肺炎41例,吸入性肺炎5例。

1.2病情观察方法:我院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首先进行生命体征及状态的观察,由于新生儿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因此不仅要根据体温、脉搏、呼吸心率等进行症状判断,还需对新生儿意识状态,哭声微弱、眼睛等进行观察,有时体温未升高,但患儿表现意识状态差、呼吸心率减慢、哭声微弱或不哭以及刺激时无反应等,均显示病情严重;其次对患儿呼吸频率的观察,重点是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双肺有无呼吸音改变等,另观察患儿面部、唇、指、趾有无青紫,若出现呼吸异常如张口呼吸、点头样呼吸、吸气、呼吸暂停等,即表示病情严重,应立即抢救。第三,观察新生儿哺乳情况和呼吸道分泌物性状,多数患儿因肺炎会拒奶、呛奶、吐奶,一旦观察到患儿呈喷射状吐奶显示疑似颅内压增高,应即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呼吸道分泌物的观察主要检查是否有呕吐物、羊水、血液、或胎粪的吸入以及分泌物的颜色、量、黏稠度等;第四,注意观察患儿情况,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败血症、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3]。

1.3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1.3.1一般护理:室内最好保持适宜的温度22~24℃,湿度控制在65%以下,保持病室安静,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根据患儿病情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体温检测,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应放置暖箱内,高热患儿,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保持患儿体温在36.5~37.5℃;对感染性肺炎患儿分感染种类分室,传染性较强的尽可能隔离;本组46例患儿均每日定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2次以上,患儿便后用温水洗净,脐带未脱落的患儿要注意观察脐部有无渗出情况等,以预防口腔、脐部及皮肤炎症;对患儿的检查、治疗等尽可能集中进行,以防止因患儿哭闹挣扎而加重心脏负担;呼吸困难及缺氧的患儿在给氧时注意浓度和流量[4]。

1.3.2保证呼吸通畅:由于新生儿发育不健全,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等可导致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从而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出现痰液应及时吸出,以保持患儿保证呼吸通畅。

1.3.3合理喂养,预防和控制感染:在对患儿进行喂养时应采取多次少量的喂养方式,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对不能进食的患儿可鼻饲喂养,每次鼻饲后冲洗鼻饲管,保持管内清洁;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及交叉感染极易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在护理时必须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

1.3.4用药方面的护理:保持输液速度稳定,做好心电监护及观察用药后患儿的反映;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症状。

2结果

通过仔细观察及精心护理,本组4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

3结束语

新生儿肺炎发病急,死亡率高,由于新生儿身体各方面发育均不健全,因此,所有症状均需通过护理观察才能发现并及时处理,密切的观察和有效恰当的护理是提高新生儿肺炎救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培英.新生儿肺炎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3):87.

[2]薛春香.新生儿肺炎炎3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1013-1014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56―366.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5)16-0058-03

[abstract]objectivetoobeservetheinfluenceofcomprehensiveinterventionon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inneonataliatensivecareunit.methodsFromJanuary2013toJanuary2014,98neonatesreceivedintubationandmechanicalventilationin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by1∶1matchedcase-controlstudy.andeachgrouphad49neonates.preventivefactorsoftreatmentgroupwereincludedlevatingpatient’sheadandchestto30degreestothehorizontallevel,closedendotrachealsuctionsystems,washinghands,intensivingfrequencyoforal-pharyngealnursingwiththoroughsuction,changingventiahortubeafterthreedays.while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intervention.theincidenceofVap,thelengthofhospitalstayandventilatortimeweremeasuredand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Comparedwithcontrolgroup,neonatesintreatmentgrouphadlowerincidenceofVap(10.20%vs28.57%)andshorterventilatortime[(60.36±9.23)hvs(67.52±8.55h)].therewasdifferenceonhospitalstay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prevention;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newborn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已为临床医师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较为普遍的方法,因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同时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气道较短,外界病原菌容易侵入患儿下呼吸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主要疾病[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害较大,可增加呼吸机治疗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延长患儿的吸氧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增加患儿视网膜病变、肺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影响患儿预后,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故本院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开展研究,以降低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时间>48h。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治疗的患儿。按1:1配对设计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胎龄(35.3±3.7)周,出生体重(2561.7±616.8)g,对照组胎龄(34.8±4.3)周,出生体重(2461.7±645.6)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3方法

观察组患儿采取头高位30度、密闭式吸痰、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每次必须先洗手,然后卫生手消毒)、口腔护理2次/d,使用3d更换呼吸机管道综合治疗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采用平卧位、开放式吸痰、注意手卫生(单纯卫生手消毒)、口腔护理1次/d,使用7d更换呼吸机管道。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2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

2.2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60.36±9.23)h明显短于对照组(67.52±8.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6,p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48h或者已停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拔除气管插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3],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是目前新生儿危重症急救的主要治疗措施,而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开放气道,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儿的年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规范洗手、呼吸机治疗时间、损伤性操作等,呼吸机辅助治疗大于3d均可能有细菌定植[5]。目前我科已采取一系列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机率,在国外以及在重症监护病房采取集束化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6-8]。

首先,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需鼻饲喂养,长期平卧位可引起奶液返流,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采用头高位30°可减少返流,同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吸痰对新生儿的气道黏膜亦属于损伤性操作,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可因环境污染、复苏囊消毒不严格、洗手不规范等引起细菌侵入呼吸道,导致细菌定植感染,有研究显示开放式吸痰患儿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菌含量较高[9],密闭式吸痰可避免气道开放,减少外界各种因素引起的污染,同时密闭式吸痰不需反复更换吸痰管,可减少耗材及治疗时间,不需断开呼吸机,可保持患儿稳定的气道压力及分钟通气量,有效改善氧合[10,11]。总之,密闭式吸痰操作简单、效率高、减少外界污染机会,更易于临床应用。

感染最基本的预防措施为规范洗手[12],监护室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手卫生,操作前、操作后、接触患儿前、接触患儿后等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佩戴一次性手套接触患儿,对感染特殊病原微生物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需穿隔离衣及戴手套。每日实行口腔护理可预防细菌定植,对于危重新生儿,口腔内正常定植的细菌在24h后可转变为严重的致病菌,使用过抗生素的患儿病菌可变异为多重耐药菌,故需加强口腔护理[13]。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对预防细菌定植有一定的作用,包括去除呼吸道的冷凝水及湿化器的更换,本研究认为使用3d更换呼吸机管道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但对呼吸机管道的具体更换时间仍存在争议,有认为7d更换1次[14],也有认为1周更换2次[15]。

研究表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新生患儿本身基础状况(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免疫力低、抗感染屏障功能差、易受医疗操作等损伤,病原菌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呼吸机的综合管理、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及手卫生的执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6]。近年来国内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此措施必须贯穿持续执行于临床工作每个环节中,医护人员不间断地进行业务培训及学习,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干预措施。本研究认为采用头高位30°、密闭式吸痰、严格手卫生、口腔护理,使用3d更换呼吸机管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17]。

[参考文献]

[1]陈历耋,傅万海,游楚明,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80-84.

[2]谭薇,郭桂芳,土乐强,等.早发性与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24-526.

[3]叶俊,修清玉.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机理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950-2952.

[4]蔡小狄,曹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11-13.

[5]杨军,赵宏,封志纯.机械通气早产儿下呼吸道定植细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390-393.

[6]Cnmdene,BoyceC,woodmanH,etal.anevaluationoftheimpactoftheventilatorcarebundle[J].nursCritCare,2005,10(5):242-246.

[7]CookeFJ,HolmesaH.themissingcarebundle:antibioticprescribinginhospitals[J].intantimicmbagents,2007,30(1):25-29.

[8]wintersB,Dormant.patient,safetyandqualityinitiativesintheintmsirecareunit[J].Curtopinanaesthesiol,2006,19(2):140-145.

[9]陈倩云,杨燕,陈小乐,等.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5):545-547.

[10]马杏云,侯改英,张玉英,等.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现状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47-1448.

[11]晏玲.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48-3049.

[12]刘汉,倪海滨,刘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18(2):190-192.

[13]murilaF,FrancesJV,Blanda,etal.interpretingpositiveculturesofendotrachealaspirates:Factorsassociatedwithtreatmentdecisionsinventilatedneonates[J].JpediatrChildHealth,2012,47(10):728-733.

[14]GarlandJS.Strategiestoprevent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inneonates[J].Clinerinatol,2010,37(3):629-643.

[15]沈爱仙,贾献荣.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80-85.

[16]汪瑾,巨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5):494-497.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小儿肺炎;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人性化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6(c)-0187-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umanizednursinginterventiononthetherapeuticeffectoffivechildrenwithheatpreservationandlungacupointsonchildrenpneumonia.methods84casesofpediatricpneumonia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toDecember2016wereselected.twogroupswerealltreatedwithazithromycinanti-inflammatoryandantitussiveandantiasthmaticandatomization,antipyretictherapy,combinedwithhotdressingacupointontwolungswithSeedspowder.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with42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thehumanizednursingintervention.thetotaleffectiverate,bodytemperaturereturnedtonormaltime,thedisappearancetimeofcough,wheezingandrale,thenursingsatisfaction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observation(96%)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78%),thebodytemperaturereturnedtonormaltime,thedisappearancetimeofcough,wheezingandralewereshor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nursingsatisfaction(98%)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70%),an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pneumoniainchildren;Seedspowder;Hotdressing;acupointontwolungs;Humanizednursingintervention

小悍窝资嵌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多是因为风热之邪气直接犯肺,或风寒入里而化热,使肺气郁闭而致[2]。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咳嗽、咳痰、口干苔白、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严重者甚至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促进疾病恢复[3]。但除了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4]。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小儿疾病的护理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5]。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在积极应用自拟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治疗的同时,其中42例着重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小儿肺炎患儿纳入本研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需要进行特殊护理的患儿。依据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7.1±1.3)岁;病程3~6周,平均(4.2±1.0)周;临床表现:出现打喷嚏12例、咳嗽32例、发热38例、流鼻涕21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6.2±1.3)岁;病程2~5周,平均(4.1±1.3)周;临床表现:出现打喷嚏11例、咳嗽36例、发热31例、流鼻涕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入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阿奇霉素抗炎以及平喘、止咳、雾化、退热等治疗方式,同时加用中药四子散热敷肺腧穴治疗。四子散配方: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吴茱萸各80g,治疗方法为中药热奄包治疗。敷肺俞穴,1次/d,15min/次,每个疗程7d。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包括病情的基本评估,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对于病情发展做记录,积极做好对症处理等。观察组着重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3.1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患儿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和主诉能力较差,害怕打针、吃药,易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干预,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和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同时也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耐心为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充分体谅家属内心的焦虑,尊重患儿家属的需求,在沟通中给予更多心理的安抚与宽慰,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和担心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3.2人性化的病房环境护理适当改进病房环境,如在病房内放置一些儿童玩具等,病房运用可爱而富有趣味的卡通图片等装饰物装扮,避免患儿对病房环境的排斥,为患儿打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

1.3.3人性化的饮食指导据患儿饮食习惯,制定患儿喜欢的食谱,饮食以新鲜、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采用奖励的人性化方式鼓励患儿定时进食[6]。

1.3.4人性化的用药指导对患儿家长进行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1.3.5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入院时给每位患儿家长发放一份小儿肺炎的健康宣传资料,进行一对一的讲解;病室走廊张贴有关小儿肺炎的知识,如小儿肺炎病因、预防、病情观察、治疗及康复等海报。以讲解、示教方式向家长介绍小儿肺炎的护理,如向家长示教翻身、拍背的方法,小儿发热的护理、饮食指导、喂药方法等。同患儿积极进行交流,鼓励患儿多进行室外活动,多进行体育锻炼,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②临床疗效评价:痊愈:咳嗽、气喘消失,听诊肺部哮鸣音和湿音消失,血常规wBC恢复正常,肺部X线阴影消失。显效:咳嗽、气喘和肺部体征明显好转,血常规wBC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咳嗽和气喘稍有缓解,听诊肺部哮鸣音和湿音有所减少,血常规wBC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未恢复正常胸部X线阴影部分消失。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病情恶化[7]。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水平、病房环境、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评估,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Y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肺炎是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引发的肺部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音[8]。中医认为,小儿肺炎的病机为肺气闭郁,气不行血,引起气滞血瘀,临床出现口鼻唇发绀等症状,且由于正气内虚加之发热咳痰,临床表现为正虚邪恋、气阴两伤,从而使病情迁延[9-10]。目前于小儿肺炎的治疗主要为采取针对性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采用西医治疗虽然疗效较好,但抗生素会对患儿的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儿童的后期成长。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不仅可以降低西药对机体的损伤,还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外邪入侵,因此,中药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11]。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治疗小儿肺炎具有清热宣肺、豁痰降气之功效,且肺俞穴为手太阴肺经之要穴,外敷作用于此,有事半功倍之效。中药热奄包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是身体的某一个特定位置(如穴位),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体外疗法[12]。

对于小儿肺炎来说,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小儿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人性化护理是近年来广泛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与常规对症护理相比,人性化护理更加注重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同时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并进行人性化的饮食及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尽可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各项身体和心理需求,以缓解患儿或家属出现的焦虑、紧张及恐惧等负性心理,从而取得患儿或家属的信任,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有利于缩短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及肺部音消失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3-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患儿,在积极应用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治疗的同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同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肖承云.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12):60-62.

[2]郭翠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医儿科杂志,2012,8(1):64-66.

[3]张明艳,陈阳,谭莎.86例小儿肺炎人性化护理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0):1335-1336.

[4]王全蕊,刘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护理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113-114.

[5]王伟文,胡星霞,吴爱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及护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5):979-980.

[6]梁颜开,石艳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J].广州医药,2011,42(1):76-77.

[7]王晓瑜,詹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1):1071-1072.

[8]盛丽萍.综合护理对小儿肺炎疗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543-544.

[9]王黎黎.小儿肺炎67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91.

[10]吕志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3-84.

[11]沈静.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综合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7):150-151.

[12]谭申生,王赐华.内外并治小儿重症肺炎8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0,16(5):38-39.

[13]王睿,黄树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12):1332-1336.

[14]王丽,宁静,董静.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25(5):69-70.

[15]姜淼,丛丰辉,陈柏惠.人性化护理在40例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53-254.

[16]黄丽文.人性化护理对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66-68.

[17]王玫.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治疗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20):153-154.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婴幼儿肺炎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00-01

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其中病原体一般指的是细菌和病毒。而在婴幼儿肺炎中常见的是病毒性肺炎,常常由于出现呼吸道感染或者是支气管发炎等病症以后引发肺部炎症。其实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之一,而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营养不良以及患有百日咳、麻疹等婴幼儿而言,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而使其患肺炎的几率更高。因而在对婴幼儿肺炎患者进行护理之时,应该密切关注婴幼儿的肺炎症状,加强护理与治疗。

1婴幼儿肺炎症状

婴幼儿本身的免疫力不强,因而极易由于病菌、微生物等而感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其中肺炎就是其中一种,在婴幼儿患者身上其病症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患肺炎的婴幼儿尝尝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呼吸声重,并伴有鼻翼扇动的现象。更有甚者,会出现缺氧的现象:面色灰白、嘴唇发紫等。

其二,在婴幼儿肺炎初期,其体征现象并不明显,体温有略微的上升,食欲不振,并伴有呕吐、腹泻的现象。

其三,出现明显的咳嗽现象,并且呈刺激性频咳,其咳嗽声中伴有痰的声音。

2婴幼儿肺炎的护理措施

肺炎在婴幼儿中是一年四季常见病症,而在冬季或者是天气骤变之时更是多见。同时由于护理不及时或者是护理不周到,将会使得呼吸道疾病以及感冒发烧发展为肺炎,加重婴幼儿的病情。因而,对患有肺炎的婴幼儿必须进行十分详细的护理,从而保证婴幼儿的尽早康复。针对婴幼儿特殊的体质,应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第一,保持环境的清新。由于患有肺炎的婴幼儿其呼吸道一般也表现有一定的炎症症状,因而首先控制其居住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保持室内的通风状况,保持空气流通;然后保持室内安静,让婴幼儿能够得到充足的睡眠时间;最后是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应,一般在18℃左右。

第二,保持婴幼儿呼吸道的通畅。由于肺炎常常发生在冬季或者是气候骤变的时候,因而有许多家长怕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容易感觉寒冷,通畅用棉布将孩子的面部或者是口部捂住。但是对于患有肺炎的婴幼儿而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之时应该注意婴幼儿的面部或者是口部是否有遮掩物,如果有则应该立即摘取,否则会加重婴幼儿的病情。

第三,及时补充水分。由于患有肺炎的婴幼儿常常变现为体温上升、呼吸频率加快,因而体内水分散失较快。同时肺炎病症一般伴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所以此时患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增多。所以在患病期间应该适当的为患儿补充水分,通过注入液体可以减轻患儿的病症,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第四,注意营养的补给。患有肺炎的婴幼儿此时的免疫力较低,应该通过营养的补给提高婴幼儿的抵抗力。而在选择食物方面应该注意不能给婴幼儿喂食含脂肪丰富的食物,以免加重患儿的咳嗽症状。同时应该加大维生素的摄入量,如可以少量多次喂食牛乳、菜水以及果汁等液体食物。

第五,密切关注婴幼儿的体征状况。由于婴幼儿的身体体质特殊,因而需要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应该主动联系主治医生。其中,应该关注的体征有体温、呼吸频率、心率。

3护理婴幼儿肺炎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对患有肺炎的婴幼儿进行护理之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注意饮食方面。由于此时的婴幼儿一般体质较弱,如果饮食稍有不注意将会引起呕吐、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的症状,从而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根据此时婴幼儿消化功能减弱的特点,应该选择更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常见的有水果、蔬菜等。

其二,注意室内环境方面。患有肺炎的婴幼儿的呼吸道此时较为敏感,极易感染。因而保持婴幼儿患者居住的环境的清新以及舒适,不能够忽冷忽热,否则会加重婴幼儿患者的病情。而在保持室内通风的时候注意不要形成对流风,同时婴幼儿身穿的衣物不要过紧,保持他们的呼吸顺畅。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引起肺炎病种的不同安排相应的病房,进而尽量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帮助婴幼儿的恢复。

其三,与家长之间的配合。其实在护理过程中,除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以外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从而为患儿的康复共同努力。首先,护理人员应该讲日常注意事项详细告知家长;其次,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以及患儿的体质特征,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4小结

其实引发婴幼儿肺炎的原因有多种,并且其初期病症症状不明显,不利于及早发现婴幼儿的患病情况。因而,后期的护理以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根据引起肺炎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快的帮助婴幼儿身体健康的恢复。本文只是根据患有肺炎的婴幼儿护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主要分析了患有肺炎的婴幼儿症状、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有更多的护理人员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婴幼儿的康复提供更多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高群.小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2(15)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整体护理;小叶性肺炎;治疗效果

小叶性肺炎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小儿疾病,也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住院儿童患者中,小叶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为24.5%~56.2%[1],发病率较高。小叶性肺炎多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小儿患者患病后免疫力较低,可引起再次感染,从而威胁小儿患者的生命健康。因小儿患者多动、疼痛耐受力差等,临床治疗小叶性肺炎患者除实施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整体护理在小叶性肺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11月在我院接受小叶性肺炎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1.7)岁;其中31例患者表现为发热,27例患者表现为咳痰,32例患者表现为咳嗽,23例患者表现为呼吸加快,17例患者经肺部听诊有喘鸣音;经X线片扫描患者肺部纹理增粗或出现斑片状阴影。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9±0.8)岁;其中34例患者表现为发热,31例患者表现为咳痰,30例患者表现为咳嗽,20例患者表现为呼吸加快,17例患者经肺部听诊有喘鸣音;经X线片扫描患者肺部纹理增粗或出现斑片状阴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患者药物护理、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等。试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小叶性肺炎患者多出现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加上小儿患者自身好动且怕痛,增加了临床治疗困难。护理人员应跟充分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采用患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若沟通困难,则采用玩具等物品吸引患者的注意力,通过与患者互动消除其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家属关于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请家长协同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②呼吸护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若发现呼吸道有分泌物,应及时予以处理。同时应将不同病原体引发的炎症患者分病房护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适当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措施,严密观察患者吸氧期间所用的导管是否发生弯折、接口松动等情况。③排痰护理:临床护理期间,身体震动情况,有效降低伤口疼痛。④饮食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应定时给患者更换,指导患者咳嗽排痰,也可以通过叩背方式帮助患者排除痰液。若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则排痰时应用双手轻轻按压手术侧的胸腔[2],减轻咳嗽时患者产生的者家属注意营养搭配,日常饮食中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品,最好少食多餐。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等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治疗5d内发热症状消失、呼吸平稳;有效:患者症状有理。肺部感染疾病对患者呼吸产生较大影响,临床护理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改善,发热症状有减退,气促现象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3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小叶性肺炎起病较急,多数患者患病前均患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定程度上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明显,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成本,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individualizednursinginchildrenwithmycoplasmapneumoniaeinfection.methodsinourhospitalfrom2014~2015inchildrenwithmycoplasmapneumoniaeinfectioninchildrenwith94cases,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48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ofchildrenwithacuteroutine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treatedwithindividualizednursingcare,theresultswerecomparedintwogroupsofchildren.Resultsi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withthetreatmentefficiencywere97.9%,79.2%,the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andtheobservationgroup,theclinicalsymptomsdisappearedinchildrenwithtime,temperaturerecoverytimeandtheuseofantibioticsintimei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inchildrenwithpersonalizednursingappliedtomycoplasmapneumoniaeinfectioninchildren,canimprovethetreatmenteffectofthechildren,thesymptomimprovement,canbepopularizedinclinic.

Keywords:personalizednursing;Childrenpneumonia;mycoplasmainfection

肺炎支原w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也可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初期有恶心、呕吐、发热、鼻塞、流涕等支气管肺炎的表现,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情况[1]。由于大部分患儿的年龄较小,在治疗和护理时的依从性低,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2]。本次笔者以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例,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在2014~2015年就诊的患儿中选取9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使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命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5例,女23例;患儿年龄1.0~11.5岁,平均年龄(5.0±1.0)岁;患儿体重14.7~45kg,平均体重(25.0±2.5)kg。对照组患儿中男24例,女24例;患儿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5.5±1.0)岁;患儿体重15.0~44kg,平均体重(24.5±2.5)kg。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喘、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两组患儿家长对于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等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予以支原体肺炎常规护理包括病情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入院护理患儿入院后和患儿及患儿家长交谈,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耐心询问患儿的病史资料,在为患儿查体时要以温柔的态度对待患儿,以取得患儿的配合。了解完患儿的基本情况后和医生沟通确定患儿的治疗步骤,根据患儿的具体治疗步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1.2.2心理护理由于害怕打针和吃药,多数患儿对于医院有恐惧感,再加上输液治疗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约束,患儿的年龄小,治疗的依从性低,会产生哭闹、反抗等行为。因此在患儿入院后要和患儿的家属沟通,了解患儿近段时间的心理变化,并了解患儿的喜好,以患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对患儿予以心理疏导,告诉其治疗的必要性,以增加患儿的依从性,缓解患儿的心理恐惧感。

1.2.3病情护理在治疗期间要严格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体温过高的患儿先予以酒精擦拭、冰敷等物理方法降温,若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可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另外及时补充患儿的水分,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

1.2.4饮食护理患儿受到病情的影响会出现咽痛、食欲不振等情况,影响到了患儿的饮食,从而影响其营养的吸收,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和患儿的家属交谈,了解患儿的饮食喜好,根据患儿的饮食喜好为患儿制定合理饮食计划,主食要增加蛋白质、钙的摄入,例如牛奶、牛肉、鱼肉等,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保持维生素的摄入,增加患儿的营养,促进患儿更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经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1.4疗效判定治疗效果分为显、有效、无效三个标准。①显效:治疗10d内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水平;②有效:治疗10d内患儿的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有所下降;③无效:治疗10d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至症状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9.2%,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抗生素使用及体温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是一种急性的呼吸道感染伴肺炎,一般有2~3w的潜伏期,在起病初期病情缓慢仅有头痛、乏力等表现,2~3d后病情可逐渐加重,出现发热、寒战、咽痛、咳嗽等表现,咳嗽剧烈者甚至会影响患儿的睡眠,病情严中者甚至会引起中枢神经症状,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3]。

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以抗感染、降温、呼吸道隔离、补充水分、休息等对症治疗为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小儿年龄小、智能未发育完善,在治过程中依从性差,严重影响到了效果[4]。为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本院对其采取了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为患儿制定的一整套的护理计划。患儿入院后先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为其展开护理。心理护理减少患儿对医院和治疗的恐惧,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病情护理促使患儿更好的恢复;饮食护理满足患儿日常营养所需,提高其身体免疫力[5]。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予以个性化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更快的恢复,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维爱,陈之菊.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6):193-195.

[2]董梅花.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0(7):76-77.

[3]张艳军.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71-272.

[4]于德娇,李海霞.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85.

[5]唐培仙.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个性化护理的施行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44+247.

[6]黄静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5).

[7]焦西英,钱新宏,宋琳,等.西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8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2例,所有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滴治疗,同时给予雾化、拍背、吸痰等辅助手段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92例患儿全部治愈康复出院。结论:悉心的护理能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防止重症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护理体会生存质量

nursingexperienceof92casesofmycoplasmapneumoniainchildren

XuFeixia

Xinqupeople'sHospitalofGuannanCounty,Jiangsu22250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experienceofmycoplasmapneumoniainchildren.methods:92caseswithmycoplasmapneumoniawereselectedfromoctober2011toJune2013.allcasesweregivenazithromycintreatment,whiletheyweregivenatomization,pattingtheback,sputumsuctionandotherauxiliarytreatment.Results:afteractivetreatment,92caseswereallcuredanddischarged.Conclusion:Carefulnursingcanincreasethechildrenandtheirparents'trusttothemedicalstaff,preventseverepneumoniaandcomplications,improvethequalityoflife.

Keywordsmycoplasmapneumoniainchildren;nursingexperience;Qualityoflife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呼吸系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冬寒冷季节多发。临床症状多见发热、刺激性咳嗽、喘促鼻翼煽动、肺部体征明显(细湿音),血清冷凝集试验igm抗体阳性。小儿肺炎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1]。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2例,经过诊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2例,男33例,女59例;年龄9个月~11.5岁,平均(4.3±1.1)岁;6岁24例;发病天数0.5~1.5天;体温正常5例,低热(40℃)8例。白细胞计数正常53例,升高39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92例均呈现阳性。

诊断及纳入标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参考第7版《实用儿科学》:患儿急性发病、发热、咳嗽、肺部湿音、X线片见斑点状或点片状模糊影、酶联免疫法检查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符合小儿肺炎轻症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儿[2]。

治疗护理方法:阿奇霉素10mg/(kg・d),5%葡萄糖溶液300ml,1次/日,静滴;10%葡萄糖溶液40ml,5%碳酸氢钠溶液20ml,静滴。同时以雾化、拍背、吸痰等辅助手段治疗,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吸氧等对症治疗[3]。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92例患儿全部治愈康复出院。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临床常见急性呼吸道疾病,是由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引起的疾病。发热、咳嗽、喘促等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呼吸急促且表浅,稍重患儿有鼻翼煽动,唇指发绀的症状。常伴有肺部湿音,X线广泛单侧或双侧改变较多。护理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程长,病情重且缠绵难愈容易复发。护理对疾病的痊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理体会:①一般护理:保持患儿病室的空气通畅及适宜的温度、湿度并采取呼吸道隔离、空气消毒等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患儿床铺、衣物保持清洁干燥,更换潮湿衣服;加强皮肤、口腔卫生的护理;患儿因炎症缺氧时给予氧疗纠正乏氧;持续高热要及时予以降温措施:多次少量饮水,物理降温(酒精擦拭、头部冷敷等),口服退热药等。患儿宜清淡高营养易于消化半流质饮食,较小患儿喂奶时要注意方法防止饮食(乳汁)进入食管发生窒息的可能;患儿静滴时应注意速度、药量及液量,密切观察输液反应[4]。②用药后护理:阿奇霉素等药物的运用对患儿的胃肠刺激大,常有腹痛、呕吐等表现,故在诊护时一要输液速度不宜太快,应该控制输液速度,缓慢滴入,二要嘱患儿家属静滴半小时前进食(不宜空腹),以减轻胃肠的反应。如婴幼儿1分钟15滴左右,稍年长患儿1分钟20滴为佳。患儿口服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饮水以免稀释药物从而使药物不能发挥疗效。饮水可以避免使用解热剂后的大量出汗导致的虚脱。③心理情志护理: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七情”,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不同时期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情志疏导方法:婴儿期的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不强,加之家长对疾患了解认识不清,难免心情焦虑、困惑。此时要详尽地向家长讲述疾患知识以消除家长不良心理情绪配合诊疗护理工作。学龄前期患儿已经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具备相当的表达能力,就医过程中情志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害怕打针等,护士进行诊疗时要注意手法熟练、准确,严禁对患儿进行各项强迫性诊疗。而学龄期患儿已经上学而病程较长,这样就造成家长及患儿担心学习的焦虑思想较重,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的积极沟通、交流,消除其后顾之忧。④食疗护理:小儿肺炎的诊疗三分靠治疗,七分靠调养,“食药同源”,药疗不如食疗,要指导家长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急性期),并注意少食多餐,不宜过饥过饱,忌食生冷食物。不同年龄段患儿适用不同的饮食:喂奶的患儿以乳类为主;年龄稍大的患儿可食清淡、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配合蔬果;发热患儿早期给予流质饮食,热退后给予稀饭等半流质饮食,所有患儿均应注意补水。⑤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肺炎患儿咳喘较重,鼻腔分泌物及喉部痰块较重,防止黏稠痰块、奶汁、口服药物引起窒息,可以通过吸入、雾化等方式抗感染、止咳化痰,利用拍背、吸痰等方法使其痰块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病室的湿度、干燥程度适宜也有利于痰块的排出。患儿自行咳出痰块也是一种方法,可以防止痰液排出不畅影响肺功能的恢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诊护时要加强呼吸道的隔离。按病儿病原、病期分别安排病室,做好隔离工作,以避免交叉感染[5]。⑥对症护理:对持续高热的患儿除用药物降温外也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头部放置冰袋冷敷、30~50%的酒精擦浴、重症高热患儿可采用亚冬眠疗法等。当高热大量出汗时嘱患儿少量多次喝水以补充水分。密切观察患儿的体征,如发现发绀,喘憋明显,面色苍白、心率>160次/分等心力衰竭症状或危重肺水肿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小儿肺组织发育不成熟,肺的呼吸功能不完善,发生肺炎时常发生呼吸困难的症状,此时当及时给予吸氧以纠正缺氧状态。吸氧时随时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以达到给氧目的[6]。⑦健康指导:疾病流行春冬季节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以防疾病的传播。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了解患儿发病时的症状体征及常用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多晒太阳,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患儿的体质。居室保持通风,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学会早期呼吸道疾病的处理办法。

综上所述,悉心的护理能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防止重症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金玲.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1615.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3]梁颜开.石艳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J].广州医药,2011,42(1):76-78.

[4]王嵘娟.小儿肺炎护理措施的探索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1):4058-4059.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观察;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44-02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国内小儿肺炎占住院人数的24.5%~56.2%,住院病死率1.7%~6.4%[1]。肺炎时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可致心肌损害,易合并心力衰竭,它是儿科特别是婴幼儿危重症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可以有效的抢救患儿生命。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在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救治中,时间就是生命。本院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儿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治护理模式进行了改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前来我院儿科就诊的64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均具有典型肺炎及合并心力衰竭表现,诊断均符合卫生部制订的小儿肺炎防治方案重症诊断标准(1987)[2]。年龄最小30d,最大5岁,平均10~25个月,其中6个月以内者35例,占55%,6~12个月者19例,占28%。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1.1岁,采用优化流程,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年龄1.2岁,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二组患儿均符合儿童肺炎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其它并发症的肺炎患儿,如脓胸、败血症、脓气胸等。并排除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1.3观察要点:(1)心率:心率的增快是心力衰竭较早出现的体征,是小儿心力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若婴儿心率>180次/min,幼儿>160次/min,儿童>120次/min,要考虑是否有心衰的可能[3]。对重症肺炎要及时连接心电监护仪以便于监护。(2)呼吸: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特别强调呼吸加快是肺炎的主要表现。当婴儿呼吸>60次/min,幼儿>50次/min,儿童>40次/min[4];并伴有唇周发绀、三凹征、点头呼吸或抬肩样呼吸、鼻翼煽动时,应视具有肺炎及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要多注意观察患儿的一般状态(尤其是在住院的24小时内),神志、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情况。

1.4观察指标:对64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分组观察分析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d)、心衰纠正时间(h)、平均住院费用(元)。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护理措施

2.1对照组护理方法:患儿入院后首先遵医嘱严格按时、按量给药,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记录呼吸频率、深浅度、节律。凡有呼吸困难、面色青灰、紫绀等情况,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根据患儿情况,每2~4小时测试一次体温、脉搏,病情需要时随时测量。对于持续高热不退的患者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同时做好口腔与皮肤,保持口腔与皮肤的清洁。同时观察记录患儿精神状态、心律,心率;其次,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

2.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儿护理方法是在上述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门急诊收治疑似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后立即电话通知病房,病房护士接到电话后,在准备床单元及各种抢救器材和药品的同时通知医师及时到达,患儿进入病室后立即吸氧,医师及时进行诊断评估病情,并进行采样、检验。护士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办理入院手续,常规处理医嘱,制订个案性护理计划。进过以往的护理体会和经验得出,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详细的护理措施:(1)定时更换,卧位时头部套高30~60℃,以减轻腹部对肺部的压迫,有利于呼吸功能改善和分泌物排泄。(2)休息可以降低新陈代谢,减小组织对氧的消耗,从减轻心脉负担。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一切刺激,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减少探视,必要时应用镇静剂,以确保患儿休息。(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进食要少量多餐,切勿过快过饱,并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4)病房空气要疏通,按时疏通凤换气(每天保证通风3次),但要防止对流风,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并注意保暖。温度保持在18-22℃左右,湿度保持在55-65%左右。(5)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缺氧状态,患儿口鼻部优分泌物应及时擦干净,头部尽量后仰,防止舌后坠。必要时给予翻身,轻轻拍击胸背部和雾化吸入、吸痰等处理,并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给氧气吸入治疗,以改善缺氧状态。(6)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及时为患儿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通畅不仅还有利于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还有得于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从而减轻症状,改善机体缺氧状况。(7)应用心电监护及时监测心率,纠正心力衰竭,采用留置针穿刺静脉,遵照医嘱便于随时用药,及时应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是抢救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成功的关键。

3结果

4讨论

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我国的住院儿童中肺炎患儿占25%~56%,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由于儿童呼吸、循环功能尚不健全,肺部发炎时,导致患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氧气补充不足而致低氧血症、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等,并导致心肌损害合并心力衰竭[4],儿童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儿童肺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加之儿童反应能力差,及时治疗不仅可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而且对提高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为此,我院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小儿肺炎合并心衰诊治护理方案,患儿从急诊或门诊诊断后,第一时间通知病房做好接诊准备,并及时诊断和接受相关治疗,缩短了检查及诊断时间。从该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显示,观察组32例患儿平均心衰纠正时间为32.8h,比对照组平均心衰纠正时间缩短了13.7h,从平均住院时间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8d,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4d,且平均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少500元。结果提示护理流程的改进对患儿的预后恢复有积极的作用,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儿童肺炎合并心衰,能形成高效、快捷的急救路径,改进后的护理流程对患儿的预后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少了患儿的医疗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诸多因素可是肺炎加重,进而导致心衰。如病区环境不安静,病室内温度和湿度不适宜、空气污浊、药物应用不当、输液熟读慢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用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去除上述各种诱发心衰因素,使心衰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儿童由于各种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屏障功能不足[5],因而导致部分肺炎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重则还会危急生命,优化的护理流程可保证患儿在第一时间接受如吸氧、及时用药等治疗,因此,观察组患儿预后等各方面均好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李尚娣,陈海英,李作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肺炎并发心衰的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2):200-201

[2]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

[3]寇东灿,张军辉,王宏权.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快速检测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45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干预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细菌或者是病毒所引起的,病情发展速度快,易出现并发症,并且死亡率高,由于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差,再加上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并发循环系统疾病,是致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需加强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降低病死率。现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8月所收治的5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3年1月~8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50例,其中男性占患儿26例,女性患儿占24例;年龄2~25d,平均(11.61±8.72)d;其中足月儿29例,早产儿21例。对照组患儿50例,其中男性占患儿27例,女性患儿占23例;年龄2~26d,平均(11.59±8.81)d;其中足月儿28例,早产儿2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的5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和对照组的50例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

1.2.1由于患儿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多数患儿家属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需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从旁加以科学指导,避免患儿家属产生不良心理。当患儿的病情稳定之后,医院要组织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使其正确面对疾病[2]。

1.2.2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童年时,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果患儿的分泌物粘稠,可以给予患儿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促使痰液排出。由于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消化功能低下,对此,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是否出现呕吐、腹胀等现象,注意患儿大便变化以及肠鸣音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患儿腹胀严重,容易致使膈肌抬高,使得患儿的肺部受到压力,加重患儿呼吸困难现象,需要及时给予处理[3]。

1.2.3由于患儿头皮静脉细小,影响穿刺,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要科学设置两条静脉通络,保证顺利输入机体所需药物和液体量,保持原有水电解质平衡,保障液体流畅度。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准确记录输液速度以及输液剂量。对于重症患儿,其多数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容易出现水钠潴留现象,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输液速度,密切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同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

1.2.4新生儿主要是依靠棕色脂肪而产生热量,速度较快,耗氧量大。当患儿出现感染性肺炎,棕色脂肪产热受到限制,散热大于产热,致使患儿的体温降低。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用热水袋,里面装有50℃左右的热水,在热水袋外边套上毛巾,然后放置在患儿的四肢末端以及两腋下,注意随时查看,避免烫伤,每隔2~3h,换1次水。如果患儿出现发热现象,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若患儿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患儿解热药物降温或者是物理降温;若患儿持续高热不退,则给予患儿冰枕、头部冷敷以及乙醇擦浴等措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患儿体温下降过低或者是过快,表现出大汗淋漓现象[5]。

1.2.5由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消化功能低下,饮食不合理容易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进而加重病情。对此,护理人员需针对患儿病情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严重的程度,合理制定出科学的饮食计划,如果患儿处于高热期,需要给予患儿流质饮食,比如果汁、牛奶、米汤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不要混参,两种食物的间隔时间要>2h。等到患儿体温恢复到正常之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蒸蛋、粥等半流质食物。如果患儿吸允无力,容易出现呛奶现象,所以,要耐心、定时、多次、少量喂水、喂奶[6]。

1.3统计学方法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高热、鼻翼煽动、咳嗽、发绀、呼吸困难、缺氧、呼吸音等,病情严重的患儿,很有可能会并发其他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在给予患儿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患儿的护理工作,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7]。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心理护理,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性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总的说来,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使患儿及早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建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43-144.

[2]刘桂枝.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5(5):85.

[3]高群.小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5):30-31.

[4]张素珍,邱秀蓉.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138-139.

[5]王俊兰,桂红,董会民,等.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5):116-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