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十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20:02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得改变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笔者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充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要基于阅读教学进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提升。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及随文练笔的兴趣

受小学生年龄较小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要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分散,为此只有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较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注意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文章的趣味性,并不断提高文本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文章内容中去,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对于学生来说,自愿接受教师的指导,可以让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更好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阅读技巧应用在日常的随文练笔中去,进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文本和情节

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扩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练笔手法,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更进一步的写作,在扩写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合理的展开文本阅读。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展开文本内容与情节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随笔写作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练笔点出发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故事情节的写作。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叶公好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再现叶公见到真龙时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他们亲身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完全理解这则寓言中的内涵意义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将文本中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拓展,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悬链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最终达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文本情感的作用

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萌芽期,这一阶段他们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Z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的情感作用,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的精心选择集合而成,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情感发展特点而设计的,为此,教师可以重视书法文本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文本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融入到课文中作者所创作的意境中去,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并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己的情感判断,而这也更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课堂随笔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随笔的方式写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对课堂随笔的练习文本也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的文本,以达到更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目的。比如,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在课文讲解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以随笔的形式写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65―01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随文练笔这种训练手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把随文练笔当作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随文练笔有其固有的优势:篇幅短、内容灵活、趣味性强等。它的这些优势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课堂的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不会给学生造成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在小学语文的课程里,有很多关于阅读课的教学,这些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领会课文的含义,如果能够配以随文练笔,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锻炼写作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极大好处。

一、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实践

1.课文仿写练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语文课文运用了丰富修辞手法,辞藻华丽而优美,又有很强的欣赏价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文章中词汇的优美和结构的精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课文进行仿写。

例如,在进行《画家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课堂随笔,让学生写自己的家乡。这样的课程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2.课文改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课文改写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从字面上,我们也能理解课文改写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对已有的课文内容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故事。这种随文练笔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富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改写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结局进行改写。在进行改写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表达思想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对拓宽学生思路有着很好的作用。在改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对于过分悲观消极的思想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3.课文续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进行续写的课文往往具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结局,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对文章进行续写。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文章,教师可以适当布置学生进行文章的续写,这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好机会。

例如,在进行《丑小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想象,当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以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丑小鸭与天鹅,丑小鸭与鸭子们的关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续写。

二、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随文练笔的内容不宜过难或过易

随文练笔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太难容易挫伤学生进行练笔的积极性,使得随文练笔成为学生的负担,太容易又会造成随文练笔无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一些其他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好随文练笔的难易程度。

2.布置随文练笔作业的频率不可过高

写作能力的锻炼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给学生布置随文练笔作业,学生会觉得这种作业变得枯燥无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对随文练笔作业敷衍了事,这样随文练笔就无法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

3.随文练笔的字数要求不宜过多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随文练笔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字数要求不宜过多,因为字数过多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随文练笔训练,使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练笔变成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总之,随文练笔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课文的精髓。教师在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时,要注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注意随文练笔作业的质与量,力争用最少的作业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随文练笔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升;随文小练笔;二度创作;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95-01

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巧用教材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已经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掉入俗套,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混乱性。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凸显他们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情感教育的角,还是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取第二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段文字以物喻人,突出了学生品质情感的教育,值得仿写。学生a:“绳子谈不上锋利,如何确定目标,锲而不舍,就能把木头锯断。如果我们也能像绳子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学生B:“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可是他目标明确,毅力坚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能像愚公一定,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抓住教材文章空白,尝试让学生填充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所以在进行随笔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依托教材,认真的研习教材,巧妙的构思随笔练习的内容。任何文章的创作都有一定的依据,作者有意无意都会留下一些空白,给读者的阅读腾出了想象的空间,这些文本空白恰恰为随笔练习埋下了伏笔。阅读不但是美文鉴赏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所以需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把情感和思想都融入到文章中去。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学生成为第二作者,结合内容进行续写和填充空白,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提升了写作水平。在空白填充的过程中,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增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比如在阅读《三打白骨精》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其中给学生留下的想象空间也非常的广泛,文本空白较多。首先为了突出人物描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白骨精进行描写。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对妖怪进行包装,学生a:“白骨精,皮肤较黑,长相自卑,三头六臂,能飞能走,时男时女,捉摸不透。”学生B:“皮肤较白,嫩如牛奶,体型较瘦,瘦骨如材,披头散发,牙齿像锯齿。”文章的空白之处很多,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假想“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前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了,那么如果有第四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续写”。这样的随笔练习安排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创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写批注,培养练笔习惯

随文练笔就文取材,突出文章写作的宽泛性。写作不仅仅是长篇大论,呈现的形式也不一定非得是作文性质的文章,广泛的写作应该还包括句子的创作等等。随笔练习应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巧妙渗透写作内容,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和贴近学生学习,突出学生练笔欲望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进而提升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作水平的有效策略之一。

随文批注式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记下或写下自己读书所得、所感、所想,这样的随文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完了《詹天佑》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学习和体会了詹天佑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强烈崇高的爱国热情之后,就在课文标题旁边写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开展随文练笔的方法是非常多的,除了上述之外,还有挖掘文本素材、续写课文、缩写文章等。至于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哪种方式,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需要酌情选择,巧妙设计,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5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做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焦点和热点,广大的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方法经验和操作模式,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笔者也是一位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也有一些体会和感想,现将本人的一些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给学生参与习作评改的主动权

人们常说,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修改”就是阐释的这个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多作文内容、文章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扬长避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但是,在习作教学中,传统的习作教学方式是“老师教作文,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老师垄断了习作的评改权,这种高耗低效的习作评改方式容易误导学生的习作意识和习作习惯。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应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或三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二次作文或三次作文更好地服务。所以,教师必须把习作评改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体,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评改,在亲自体验和鉴赏中,达成自我判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标。

把评改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并非老师不评改学生作文,而是老师起到引路搭桥的作用,把习作评改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反思提高的一个平台。习作评改的方法也很多,全程评改、师生面批、独立自改、学生互改等都是常见的凑效的方法。

二、把握读写结合的基本规律

从说到写,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手段,写是目的。读什么?写什么?怎样读?怎样写?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所以,教师课前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一定选准读写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切入到字词句篇的立体训练过程中。毋容置疑,好文章之所以好,其首要条件就是语言文字的美。语言是文章这座房子的砖瓦,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积累语言,语言文字的训练从什么地方抓起,应该切入到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段落中去,让学生模仿典型句式,学会遣词造句;模仿精美语段,学会精巧构思;模仿精彩篇章,学会布局谋篇。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就记录下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话,听到的美妙言语,也要记下来。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要积累。这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

三、以单元主题为背景强化习作指导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将不同的文章按一定的主题组合到了一起,就是力图突出读写的重点。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单元主题对习作教学的影响,他们主要关注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而忽视了作者是怎样写的,文中渗透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更是轻描淡写。这种重读轻写的教学现象应该改革。因此,我们提倡语文老师实行单元备课,抓住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好单元的读写目标,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还要了解本单元要写的习作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单元内容时要格外关注写作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围绕习作内容进行读书,积累语言,为单元习作提前做好知识储备。

四、指导学生“小练笔”

“小练笔”是传统的而又是经典的作文训练方法。“小练笔”虽小,却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和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措施之一。新版程标明确指出,习作教学要加强学生平时练笔的指导。可见,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老师说:“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句话强调了练笔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指导学生“小练笔”教学策略大致归纳如下:一是随文小练笔。以文本资源为练笔内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可抄写、可仿写、可续写、可创写。二是随事小练笔。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认真观察身边的事情,把印象深刻的、生动有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或发人深省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加上一个小标题。这种训练方法类似写日记或周记。三是随时小练笔。随时小练笔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随时间的变化(比如一天中的早、中、晚,一年中的四季变化等)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进行练笔。四是随心小练笔。随心小练笔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一旦有灵感就及时记录下来,否则,灵感稍纵即逝。

以上是我个人对小学习作教学的观点和做法,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之,学生习作的质量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而且漫长,需要我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和长途爬涉的意志去探索和实践,只要我们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去思维习作教学,用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引领作文课堂,作文教学必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奇葩。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练笔;兴趣;创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评估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感情虚假,语言苍白。为了充分贯彻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语言积累,重视阅读积累,丰富习作源泉

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而作文是检测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一种手段。有了日常点滴的语言积累,学生作文时才会思如泉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文课文优美的描写,极富哲理的名言,真挚的抒情,古代诗词中的名句,都可以作为材料收集起来,在以后写作文时灵活运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写好作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而且有利于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及时做读书笔记,进行发散思维,在读中更好地悟、更好地写。

二、倡导随文练笔和课外练笔相结合

1.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是将写作的技能训练适时融进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策略,在阅读课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即实施随文练笔。

2.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写日记和随笔是课外练笔最主要的形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以各种体裁写入日记和随笔。另外,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从而触发他们的动笔欲望。

三、改进评改方式,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属于作文本人。”学生修改作文可提高其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的方式。学生在读改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点,又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和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具体地说,变学生“苦写”为“乐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生活空间较小,本着立足课堂放眼课外的原则,可以积极开展必要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所感所想。这样,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技能就运用到课外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体验生活。作文时,这些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内容便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积极倡导“自由表达”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给他们以自由表达的权利。习作指导时,不能搞格式化、程式化、范文化,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相信他们能发挥创造性,写出闪烁着创新火花的文章。

3.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乐趣

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就会产生焦虑、自卑情绪,从而对作文失去兴趣。

五、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

思维定势,妨碍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努力拓展学生的写作新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命题作文指导上,教师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自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作文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有利的平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深化作文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海燕.激活生活情感,提升作文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1).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7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和写作关系密切,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随文练笔是阅读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措施,是一种将读与写完美融合的简易的写作训练。它具有篇幅短、写作快、负担小、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把握不当,练笔的方法、时机把握不准,会导致课堂随文练笔低效。那么,如何找准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怎样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呢?我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练笔的效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对学习而言,兴趣更是最好、最有效的老师。课堂随文练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民族地区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品词析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敢想敢写的热情,激发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练笔的习惯。

二、找准落点,撞出灵动的火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懂。“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进程中,巧妙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随意、不加指导的练笔,能给优秀学生任意驰骋的空间,但也会造成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无所适从,那么随文练笔就会成为“贴标签”。课文是语文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载体,要想让学生融入文本,将个性化的感悟流淌于笔尖,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就必须找准训练点。训练点选择得恰当,能优化语文课堂,能激活学生思维,能掀起课堂高潮。因此,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文本,找准小练笔的引爆点,才能有效激起练笔的热情,进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我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选择:

1、续写故事,发挥想象练笔

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指人们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续编故事是想象练笔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如学习《穷人》后,学生还沉浸在桑娜和渔夫勤劳能干,淳朴善良的情感中,于是,我顺势指导随文练笔:渔夫掀开帐子后……以前提笔似有千斤重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能在续写中具体描述桑娜和渔夫是怎样关心、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的。课堂上,抓住了这一契机进行练笔,以读促写,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的美好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高大。

2、理解感悟,拓展补白练笔

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有些课文中间或结尾欲言又止,耐人寻味,有余音绕梁之感,这种“余音”就是随文练笔最好的落脚点。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行“补白”再创造。这样,不但能促使学生融入文本,也能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创造潜能,还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讲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盗取火种,把火种带到人间。人们得到火种后的情景只是一笔带过,为此我抓住这个空白点,设计小练笔: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的情景。学生在这之前已经体验到了无边的黑暗和寒冷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这时得到了火种,人们是怎样的欣喜若狂?这个“点”选得好,所以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学生写道:人类得到火种后,举着火把走村窜巷,奔走相告――“有火了,有火了……”有的拥抱,有的欢呼,各个笑盈盈、乐呵呵。晚上,村民们点燃熊熊篝火,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又有学生写道:家里有火了,男人们用火打造捕猎的工具,女人们用火来烧水、做饭,孩子们用火烤爱吃的食物……火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庞,暖热了他们的心。而这一切都得感恩于普罗米修斯。

3、图文结合,凭借插图练笔

人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描绘了课文的重点内容,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也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充分挖掘插图的内涵,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弦,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凭借文中的插图进行练笔。课文《珍珠鸟》中有一幅插图,突显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完全信赖的美好境界。根据插图,我设计了“珍珠鸟的梦”的小练笔。学生绘声绘色地描绘了珍珠鸟甜蜜的梦:有的以珍珠鸟的口吻描写了自己从害怕人,到逐渐亲近人、最后到完全信赖主人的过程。有的叙述了珍珠鸟自己开始飞出鸟笼时父母的担心,到后来父母完全放心,以及自己与主人相处的愉悦。以前怕作文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能以他们的童真写出这只珍珠鸟的内心活动。这一写,让学生养成了把书读活,把文写活的良好习惯。

4、学习写法,进行模仿练笔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仿写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文章的构段、遣词造句独具匠心。如果能合理地对其进行迁移运用,有意识地强化片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片段内容等仿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其写作方法,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化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读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加以运用。例如《新型玻璃》这篇说明文,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全文语言准确简练、质朴平实,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在学生领悟了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争当小小发明家”――发明自己喜欢的新型玻璃。知识面狭窄的民族学生有发明温控玻璃的,有发明香气玻璃的,有发明糖果玻璃的,有发明指纹玻璃的,有发明图画玻璃的,有发明水晶玻璃的……

5、变换体裁,致力随机练笔

语文教材中有多种文体,相同的内容用不同体裁表述,收到的阅读效果是不同的。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形式美、韵律美,语言凝练,为学生自由想象提供了凭借。灵活地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不仅能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还可以掌握不同体裁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学中,教师注重引领学生想象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品味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身体验,把古诗词改写成别有情趣的现代文。这对于学生丰富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好处。比如学习了《秋思》这首诗后,学生被诗中浓浓的思乡情所感染,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随机引导他们改写这首古诗。

有同学写到:洛阳城里秋风瑟瑟,诗人在街上偶遇一位同乡――李三,于是想托李三带一封家书。唉,想说的太多,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写起?好不容易写好了信,交给李三,并对他千叮咛万嘱咐,总算放心了。可李三刚要走,诗人突然又好像想起了什么,赶紧对他说:“等等,我还有事没交代清楚!”李三掏出信。诗人急忙打开信,匆匆浏览了一遍,又不知道该补充些什么,只好再将信封好,递给李三。李三劝慰几句上路了,诗人看着李三渐行渐远的背景,愁绪万千……

6、倾吐心声,便于巩固练笔

有效组织阅读教学,巧借随文练笔,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无论是思想内容、文字锤炼、文章章法,都堪称典范之作。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再把小练笔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情表达,把学生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凝结成一种思想,并通过文字写出来――读文写感。这种“读文写感”练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欣赏,倾吐。如学习了《一夜的工作》后,学生被崇高的精神品质所打动,我就随机激励学生作一首小诗或写一段话歌颂敬爱的。有一回族学生吐出了肺腑之言:,你办公室的灯光,闪耀了一个又一个通宵。当病魔偷偷伸出魔爪,你依然废寝忘食;当死神悄悄走近,你还是心系百姓。你是一泓清澈的泉,让身处困境的人们看到希望;你是一首无字的歌,让深陷泥潭的人民奋勇前进;你是高挂天空的灯,让迷失方向的百姓走向光明。总理啊总理!艰苦朴素的好总理――呕心沥血铸希望,鞠躬尽瘁为人民!

三、交流评价,激起练笔的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8

运用多媒体教学,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方式能使英语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逼真。当前多媒体教学在城市学校已广泛应用,但在农村学校很多教师还没有电脑、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不可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就是望“媒”兴叹了。笔者在农村小学任教英语,在教学中运用简笔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能够开发智力,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益,增强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下面谈一下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简笔画的一点体会,让广大在农村教学、没有现代化条件的同行们借鉴一下。

一、简笔画的特点和作用

简笔画简洁、快速、生动、逼真,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教学形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有效教学手段。课堂上边讲边画,视听结合,能够迅速地给学生创造出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画面简洁,画法简单

简笔画是运用点、线、园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成的图画,教师可在几秒钟内完成。如讲授pep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词,简单几笔画出各种小动物,孩子的兴趣有了,积极性高了,十几个单词很快记住了。这一特点使简笔画具有简单、易学、易画、概括性强等教学优势。

2、随用随画,使用方便

教师不必准备教具,不必带教具进教室,用时只需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几笔就能画下所需要的教学图画。因此,教学简笔画一定是随用随画,这一特点是简笔画使用方便这一教学优势的具体表现。

3、与板书相协调

简笔画是整堂课板书的一部分,教师画画时必须考虑与其他画面或板书相协调,不得随意画。这一特点可使画与画之间的安排系统有序,整堂课的板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这样的简笔画才有使用率高、用途广泛的教学优势。

4、简笔画有其可参与性

心理学家认为,对于直观性的事物和可操作性的事物,两者之间后者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小学生们也不例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简笔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在自己的示范下还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与绘画,并结合口语练习,在这种互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简笔画形象直观地学习单词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否则听、说、读、写都无法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学生记单词是个难点,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枯燥地讲解和机械地记忆单词,会使学生感觉学起来毫无趣味。所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一环。而简笔画的引入恰好对学生理解单词、记忆单词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如在讲授pep三年级下册Unit4水果单词时,教师先简单地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水果的轮廓,再呈现这些单词,然后让学生来认读单词、张贴图画。这样,既直观又形象,学生轻而易举地就理解、掌握了单词。此时,我们还可以进行教学延伸:Drawanorange.Colouritorange.Draw….Colour….简单几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受了语言学习的乐趣,更显示了简笔画对英语教学的辅助魅力。

三、利用简笔画再现情境,教授句型与课文

在生活中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起来,是一种最有效也最直接的好方法。可是,对于外语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现实情况却并不那么乐观。首先,我们没有学英语的语言环境;有限的一些英语活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只有极少量的学生才能参与。那么,怎么办呢?简笔画可以帮忙。

一幅幅简单的画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入课堂;加上一点想象力,学生就犹如置身于生活之中,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有时由于要操练的内容较多,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可利用简笔画快捷、易绘的特点,针对教学的需要灵活绘制,分解教学难点,化整为零,让学生一步一步扩大知识量,由浅入深地学习。

例如我在教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2B部分时,先画出起床、吃早饭、上学、上课、回家、看电视、睡觉几幅图,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进行问答:whattimeisit?it’stimefor….反复跟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集体复述、分角色实际操练和对话表演等,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解课文内容,还提高了学生视听说的能力。学完之后,大部分同学光看图片基本上就能把课文复述出来了。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9

要实现高质化的随文练笔,有效择取训练点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以为,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点至少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适切性:所谓适切性就是当练则练,实现适切性最主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能够立足学生习作发展水平的实际来检视文本中的言语训练点,要避免重复训练与超前训练。匹配性:匹配性要求随文练笔所选择的点能够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或是运用语言,或是习得写法,或是展示理解等,要真正打通读写之间的壁垒,实现读写能力的有效桥接。成长性:随文练笔所选择的点一定要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之后获得真切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所择取的点一定要立足在学生言语或理解的生长点上。延展性:学生在随文练笔中形成最初的读写力,但也不能被这种模仿(迁移)式言语训练限定住学生的表达个性与特色,所以在预设随文练笔点时,我们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习作个性。此外,还应体现魅力性,让学生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享受到言语实践的高峰体验(或是领悟妙处,或是生成自信),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读写结合,事半功倍”,其实,择取有效的结合点也能让随文练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基于以上选点要求,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可以采用哪些择点策略呢?

一、语言运用策略:创设相似性情境,实现语言的即时倾吐

在阅读与写作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不少优美词语,但却不能及时运用到作文当中。这与我们老师尚未有效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有一定的关系。入选教材的文本基本上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优质范本。我们在引导学生体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后,还应该创设情境或话题,带领学生试着用一用学习本课时所积累的精妙语句。

案例陈述:在教学《雾凇》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这样一种“语言运用”式随文练笔,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引领学生通过品读“弥漫”“涌现”“模糊”“镀上”等动词领略雾凇形成过程的动态美;其次,带领学生欣赏一段黄山云雾的视频,为学生提供随文练笔素材;第三,提供一组表示雾气变化的动词,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动词,写出雾景的变化之美。在随后的练笔中,笔者发现学生都能有意识地运用动词来表现雾景的变化。

策略解读: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以“语言运用”为策略进行随文练笔时,就需要我们做好“吸收”与“倾吐”这两项工作。“吸收”,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能够发现本篇课文语言的特点,尤其要关注对学生具有一定陌生感的语言,比如《雾凇》一课中描写雾凇变化的动词,《卢沟桥烽火》中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等;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能预设出有效的教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语言的秘妙之处,上例中笔者在引导学生体悟这些动词的秘妙时分别采用了“读动词,联想画面”“换动笔,比较精妙”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品悟到这些动词对写出景物变化的重要作用。在引导学生“倾吐”时,教师要能创造出适切的语境让学生运用,相似语境是最适宜学生迁移的,所以教师在创设语用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文本语言环境相近或相似。在这样一种即时运用的情境中,学生不仅真正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更为主要的是培养起即时运用的意识与习惯。

二、以写代解策略:尝试重构式创作,实现理解的内外融通

在阅读的过程中,显示学生对文本理解与领悟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用朗读读出体悟,有借谈体会谈出理解……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随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不过,我们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随文练笔时,要避免过于简化,只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下来,这样的随文练笔与口头表达理解无任何实质性差异。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切入文本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重构性写作来体现对文本的理解。

案例陈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小时候并不真正理解父母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第二部分写作者后来理解了父母不同形式的爱,并在这两种爱的鼓励下走向成功。笔者在学生理解了文本意蕴之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进行改写,将故事中“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改成“记得十四五岁的时候”,让学生想象当作者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形式的爱的时候,又写了一首诗,是如何面对父母的“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注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写作。

策略解读:以写代解既能实现对文本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又可锻炼写作能力,是随文练笔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以写代解”式随文练笔时,一定要注意立足儿童的角度来把握文本意蕴,课文主旨是否适合儿童生活实际与发展状态?如果不适合,该从哪个角度进行重构?笔者在进行《第一朵杏花》教学时发现儿童理解竺可桢爷爷的“精确观察,掌握规律”的科研精神有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设计了话题“当我_______,我需要_______”,让学生立足生活重构自己的生活态度。同时,还需要教师对文本有全局的视野,哪里是事情发展的转折点,哪里是人物态度的变化处,哪里是意蕴的重构处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以写代解”的点。最后需要教师确定重构性写作的方式,或续写,接着故事发展的脉络继续往下写;或改写,立足文本意蕴,改变故事发展,如上例;或重写,面对文本意蕴的局域,写出你的新解,如《最大的麦穗》一课中,我让学生构想自己心目中“最大的麦穗”,让文本原本单向的意蕴走向生活走向多维……因为“以写代解”式随文练笔是让学生带着理解出发的,所以能够实现理解与表达的互相促进,真正实现理解的内外融合。

三、写法迁移策略:立足同类化练习,实现技法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虽然带领学生认识、体会了不少文本表达上的特点,但大多数时候,也仅仅停留在体悟的层面,并未能真正让学生试着像课文作者那样写一写,文本的表达特点仍然停留在认识与理解的层面上,所以就出现了学生对许多表达方式津津乐道,而在写作中却鲜有使用的情况。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悟到文本表达特点后,也像作者那样写一写,以弥补当下习作教材不能真正教写作的不足。

案例陈述:笔者在教学《广玉兰》与《夹竹桃》时,没有限于对两篇状物散文内容的简单梳理上,而是让学生着眼于表达方法的对比。学生分别从写作顺序、描写花的色彩、描写的重点、蕴含的情感等发现了异同。随后,笔者又创设了迁移运用的情境:选择你最想试用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校园里的香樟林。学生在习作中均尝试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来描写香樟林,使本篇习作训练的质效明显提升。

策略解读:在随文练笔中要真正实现写法迁移,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需要教师培养自身对写作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解读教材时具备一双慧眼,及时发现文本表达上的特别之处。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写作敏感性呢?一方面需要经常研习写作技法,知道各类写作方法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需要勤于练笔,要经常体验写作过程,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些写作方法。第二,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体悟使用这种方法的妙处与路径,其中同类比较(如上例中,将几篇相同体裁的文本进行比较,发现其写法上的异同)、系列梳理(同样是使用动词,写景文章与写动物文章又有什么不同,如《庐山云雾》中描写雾景变化的动词与《珍珠鸟》中描写小珍珠鸟动作的词语)、先写后读(出预设话题让学生写作,然后再与文本对照,发现文本表达的优点)等都是引导学生深入品悟表达妙处的方法。第三,则需要教师创设与方法相匹配的创作话题,如上例中,让学生借鉴《广玉兰》《夹竹桃》的写法来写一写校园里的香樟林,这就是属于同种类型内的写法迁移,又如学生学完了《我们爱你啊,中国》,笔者让学生迁移写作《我们爱你啊,母校》。学生在相同类型的题材内练习,容易在较快的速度内获得认同感。

四、文本互话策略:借助补白式介入,实现阅读的细腻深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接受美学指出,文本本身就是一个召唤性结构。文本本身的“留白”就在吸引学生对文本进行不断地“补白”,以实现与文本阅读的互动性对话,从而将阅读走向细腻深入。其实,有不少文本的“留白”就是随文练笔的绝佳结合点,这时就需要我们能够即时捕捉,引领学生用笔不断走向文本世界的内在。

案例陈述:笔者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第五自然段时发现,课文在写嫦娥与蓬蒙周旋时,只有人物的心理、动作,而缺少语言。针对学生对话描写的弱项,于是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围绕“周旋”一词,写一写嫦娥和蓬蒙之间的对话,要求恰当使用提示语。在课堂上,学生借助自己的笔触再现了嫦娥与蓬蒙语言“周旋”的场景,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嫦娥的善良机智与蓬蒙的奸诈贪婪。

策略解读:文本的留白往往是理解的关键处,也是练笔的“绝胜处”。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让学生围绕“饱经风霜”一词展开随文练笔,让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黄包车夫的外貌特征,在写作时也充分感受到黄包车夫生活的艰辛。上例中,教者通过写人物语言上的“周旋”,人物的特点就在学生的心中慢慢突显。文本补白式随文练笔需要我们能够发现文本的留白处,当然这样的留白处要与文本主旨密切相关,切不可什么“留白”都拿来写作。其次,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如何指导?一是顺应文本的写作内容与方法,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课时,可以顺应文本内容,让学生想一想,李白可能会对眼前滚滚东逝的江水说些什么呢?此种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深入品悟人物的内心与情感;二是立足学生写作训练的实际,适切地安排相关技法训练,如上例中,既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细密对话,又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提示语,真正实现了双赢。

五、材料另写策略:采用嫁接型写作,实现资源的崭新使用

课文不仅为随文练笔提供了语言、写法等内容的借鉴,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在平时教学中,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关注文本所提供的习作素材,但还未形成系列、深入使用的意识与习惯,一些文本素材资源就这样被遗忘在角落。其实,如果我们采用新的视角对这些文本素材进行“嫁接”,就会发现这些素材其实都是非常精彩的随文练笔点。

案例陈述:《莫高窟》(苏教版第九册)一文从彩塑、壁画、藏经洞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艺术瑰宝,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尚未真正写过导游词的现状,便让学生围绕其中的一方面,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并能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因有了集体展示(由教师出示幻灯,学生模拟导游)的任务驱动,学生纷纷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撰写了内容具体、特点鲜明、富有人情味的导游词。在后续的展示中,学生个个介绍得有模有样。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10

一、聋生现有的阅读与写作情况分析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很容易受到手语语序和语法的影响,难以理解作者和课文的思想感情,写出来的作文简单,无主题,语句不通顺,长期以来聋生厌恶写作,害怕写作。如何解决聋生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课堂小练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聋校语文课堂“小练笔”训练方法与策略

1.仿写:聋校语文教学最初的写作和学说话一样,就是从仿写开始的。我们要充分挖掘聋校语文教材中能够进行读写结合的点,准确把握课文的精彩处,有意识地让正处于作文起始阶段的聋生“依葫芦画瓢”,仿写同样方面的内容,把写作的难度降低一些,让聋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2.补写: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比较简略,有些叙述描写留有余地,目的是为聋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聋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对促进阅读,增大语言训练的力度大有好处。

3.改写:聋校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运用了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聋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聋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聋校语文课堂小练笔素材挖掘

1.挖掘文本中的重点词语

词语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学习《万里长城》时,我们会感到词语在文本中的重要地位。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这时候教师抓住“成千上万”一词,展开教学。他让学生想象,在这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随着老师的描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把学生想象到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写下来。于是,“成千上万”一词在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就活起来动起来了。

2.挖掘文本中的空白之处

我国写意画有一种技巧,意为“着黑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这一技法不妨适用我们的阅读教学,亦当异曲同工,在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一方面是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艺术,在“空白处”品悟语言的魅力,事物的千变万化,布局的巧妙,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空白处”进行想象,让他们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补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处理的一种策略,文章补白出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而返”的乐趣,这样的小练笔不正是一种积淀吗?

3.挖掘文本中的兴奋点

写作的兴趣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重点。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唤醒学生对随文练笔的期待,使学生产生真心想动笔的念头,通过积极培养学生写话兴趣和良好的写话习惯,让他们真正实现自由表达与意表达。例:教学《鲸》一文,教学前积极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鲸的有关资料,观看有关鲸的影片。教学时,教者在学生充分感受了鲸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了文本中所运用的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写作方法后,设计了一个富有趣味性的练笔:“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鲸的种类非常多,如果你是鲸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你还想向游客介绍哪一种呢?鲸请你仿照课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也来为大家介绍鲸家族中的一员吧!”如此随文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模仿能力的迁移。

4.挖掘文本中的难点化解处

有些课文叙述内容深奥,难以理解,通过小练笔去深化理解,可以使学生提升认识。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无边的恐惧和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个小时的?”这时教师请学生想象,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后来,父子终于平安相见了,“请同学们想想看,经过这场浩劫,他们彼此间会说些什么呢?”这两次练笔都在为这对父子形象的解读服务,无疑成了这节课的亮点。这样的练笔,已经把“情”字大写进学生的心田,把人文性有机地包含进去了。

要培养聋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要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创造语言运用的平台。小练笔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只要抓准练笔切入点,充分发掘小练笔的功能,就能让小练笔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