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十篇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十篇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20:18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1

一宇宙中的一切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循环之中,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这些运动的结果。科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观察、记录、解释、预测这些现象。

现时的现象和过去的现象

满晰博认为:人们在观察和感知,即获得正面经验、逼近实际现象(有效现实)的时候,直接来自于现时,间接来自于过去。

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现时的现象(结果)由运动、瞬间变化、动态过程、生命变换、功能等构成;现时的现象或结果(如运动与功能)无定量特征(如重量和数量),不能定量测量;它们只显现出方向性,只可以定性描述。

过去的现象(结果)由物质,累积的、物化的、肉体化的效果构成。过去的现象或结果(如静止的实体)无定性特征(即方向性),不能定性描述;它们只显现出定量特征,只可以定量描述。

就一个个体的感知能力来说,在某个确定的时刻,通常不能同时聚焦于过去和现在,他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抉择。显然,感知和说明功能与实体,需要应用不同的感知形式和认识方法。

感应综合法和因果分析法

那么,感知和说明功能与实体,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对应于什么感知形式和认识方法呢?满晰博指出:

为了感知功能、生命过程、瞬间变化,必须记录现实的动态特征;为了合理地区别同时发生的现象,必须记录它们各自的方向性—这就需要我们应用感应综合认识模式和方法论。

感应综合法(inductivesynthesis)是指,相互产生作用的动因是自觉地维持或聚集的。“感应”(induction)意味着动因和效果(以及感知)是同时存在的。现时的效果构成动态的效果、功能和运动。

为了感知和说明物质、物化、实体或肉体现象,必须关注过去的、积累的、物化的现象;为了合理地区别不同的累积现象,必须记录它们的定量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应用因果分析认识模式和方法论。

因果分析法(causalanalysis)是指,一个被观察的效果与其他同时发生的效果的所有关系,都被有意识地分离或者抑制,而与其原因的关系却被明确地建立。在时间上,原因公理性地发生在效果之前,因此,原因处于过去。过去的效果构成了物质化的效果,因而也构成了物质。

中国医学和中国科学、西方医学和科学的方法论

电磁学里的左手定则、右手定则,中医学里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都是典型的感应综合法;而化学的还原方法,现代医学的放射、造影等诊断方法,都是典型的因果分析法。因此,满晰博认为:中国医学和中国科学,从诞生起直至现在,就严谨地、连贯地、独一无二地应用感应综合的方法论。它的表述是对动态、现今现象的直接领悟;对比之下,西方医学和西方科学,至少从19世纪开始,就排他地应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它的表述限于对于过去的、物化的、肉体现象的说明。……只有在现代电磁学、核物理等领域,感应综合方法论的应用才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二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满氏公理的基本表述形式:如果某一实体的同质性越大,则这一实体的功能的时间稳定性(一定时间内方向、倾向或性质的不变性)越小。反之,从直接可感知的功能来说,稳定性越大的功能(也就是很容易观察到的功能),产生于同质性越小(异质性越大)的实体。

满晰博解释说:实体的这种同质性在基本粒子中表现最大,它将顺着这样一个方向减小—原子、分子、细胞、原始和高级有机物的组织、动物、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社区,行星和银河系统等等。

……功能的稳定性在银河系是最大的,在行星系,文化、政治、社会社区,人类个体、高级和低级动物等等,显示了连续下降的趋势。换句话来讲,功能的稳定性与相应实体的同质性的变化方向相反。

满氏公理的延伸和推理包括:实体的同质性越大,其异质性(复杂性)越小,个体性(个体差别)越小;定量描述的效果越好的实体,其定性描述的效果越差;运用因果分析法的效果越好的实体,其运用感应综合法的效果越差;反之亦然。

三满晰博对因果分析法的效果随实体同质性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作了这样的说明:

任何教科书上给出的信息,如关于氧原子的信息,决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的氧原子进行观察的结果;相反,它是以对许多这类原子进行具有统计意义的观察为基础的。

由于原子的高度同质性(个体差别小),这一观察过程产生的表述,其或然性几乎等于1。类似的结果也适用于其他现象,明显的限制是,同质性降低(等于个体差别增大)将降低因果分析法表述的严谨性、或然性,因此也就降低了表述的正面质量。

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进行化学试验、生物试验和药物试验,对同质性高的实体(如原子、分子或组织)做出的分析和假设,正确率较高。而人的个体差别比原子大得多,所以在生命科学中,特别是在人类医学中,以因果分析法为基础的随机信息、统计数据,对于确定正面的、精确的描述几乎毫无意义。

例如,不同的人对酒精有不同的反应程度;对于各种药物也有不同的反应;人的内在功能比微生物的更为复杂,诊疗功能性疾病比诊疗仅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更为困难,因果分析的诊疗方法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而感应综合法更为有效。满晰博对感应综合法的效果随功能稳定性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作了这样的说明: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2

自我评价亦可称为简历综述,就是用几句话概括提炼一下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以证明自己符合所应聘的职位。我们需要针对每一个职位度身定制一份自我评价/简历综述,当雇主看到我们的简历并开始阅读自我评价/简历综述时,脑海里会有这样一个印象―,此人或许就适合该工作,然后阅读完我们的简历。

一、自我评价需遵循的原则

实事求是

简历的真实性是人事经理一致的要求。在求职者书写自我评价时,千万不要有虚假成分,例如夸大自己的能力、优点或工作经验等。经验丰富的HR很容易通过求职者的措辞判断求职者是否中肯而踏实。

找到自己真正的闪光点

很多人的自我描述没有重点,或者过于大众化,难以让自己出挑。人事经理往往希望看到你是否有闪光之处,并且这些闪光之处到底和这份工作有无联系。因此,建议在写自我描述之前,仔细罗列自己的工作经历,回忆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到底积累了什么样的优势,挑选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以突出自我的优势。

同时,如果求职者积累了一定的行业资源,也可以在自我描述中提到这一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言需要简练

撰写自我评价时,首先要仔细研究雇主的职位招聘广告,弄清楚该职位的职责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要求应聘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能力和素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寻找恰当的关键字来充实自己的自我评价。

二、撰写自我评价常见错误

1、将自我评价写成了工作技能/专长

求职者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自我评价写成了工作技能/专长,因为两者概念接近,包括的方面也有重叠。但是自我评价和工作技能/专长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自我评价属于概括性描述,它其中包括以简短的词汇总结自身的技能/专长,但自我评价主要是通过这些简明扼要的概述,向人事经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特点,它包括:技能/专长总结、个人资历总结、兴趣爱好描述、沟通协调能力总结、……等等。自我评价关键在于要全面概括,但是叙述每一项的时候要句句精炼。

技能/特长属于具体性描述,它需要全面、详细、有重点地将自身的技能、特长等核心竞争优势向人事经理展示。技能/专长的关键在于具体,要把你的某一项技能具体化,尽量详细写你具备什么技能,到达什么程度,字数尽量要多,要详细。

2、自我评价成了简单的经验罗列

138在简历审核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求职者没有真正明白自我评价的意义,只是将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简单罗列于简历上。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你换过多少工作,扮演过哪些角色,而是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究竟能不能看到你的进步。求职者可以在自我评价中,向用人单位展示出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进步以及其它有助于自己求职成功的个人特长。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演讲

一、结合讲读课进行训练

1.教学生字词时,可以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或连词成段,表达一个意思。这既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讲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情景、补充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讲完课文后,请学生谈体会、感想,联系实际提建议、措施,或者续写课文等,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安排专门的三分钟限时口头作文训练课

每周至少要安排一节口头作文课,也可以把口头作文课和书面写作课安排在一起。这堂口头作文课要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最好是要订计划,有目的、有序列、有系统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如果能有个系统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会更好。

三、三分钟口头演讲的指导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一阶段,训练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口头述事的能力。如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发言和交流,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仿照课文的段落或句式说一段话。在学习《荷塘月色》后,仿照“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语段,说一段自己的感受等。也可以联词成段或口述见闻或对某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进行描述。总之可供训练的题材非常广泛、内容很多。通过训练,对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思路的开阔、条理化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着重进行说明事物能力的训练。可以借助资料或实物,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采用一些说明方法,层次清楚地加以说明。可做这样的游戏:叫一个同学到台上看一个实物,没有实物也可在纸上写上实物的名称,(其他同学不能看),由这位同学进行描述,但不能说出实物的名称,让大家猜猜他描述的是什么东西。可分小组进行竞赛,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可利用资料或课件,看一段风光片,让学生说一段解说词。或者由学生口述每个物品、某种食物的制作方法及过程等等。通过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说明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阶段,进一步提高述事说明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论事说理能力。论事说理要求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有详有略,有说服力。可以就某则新闻或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针对课文中的某一点谈感想或发表评论。可以围绕“话题”让学生“说说看”。设计如下:课前先让学生自己设计话题十个(最好是一周前),并把话题公布出来让学生做好准备。(一个话题还可设计十个子话题或关键词)。上课时,学生按一定顺序上台抽取话题(可分组进行),一组派出一名代表,然后围绕话题及关键词的提示,快速思考,三分钟完成口头禅。学生抽到话题后可自行选择子话题,这样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最后由学生评说,再由老师总结。把竞争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与训练,学生没有感到压力,兴趣深厚,训练的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第四阶段,综合能力的训练。这一阶段是对前三阶段的总结与提高。可采用演讲比赛、辩论会、记者采访等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语言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还要考虑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的配合,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2.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口头作文的指导既要有“点”,也要有“线”及“面”。“点”的练习指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老师有目的地设计专项的训练内容。如学生在景物描写中比较缺乏,就进行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专项训练。可由炼字、炼词、炼句到景物描写的顺序来训练,这样分细来练,让学生有的放矢,懂得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对其写作奠定基础。“线”的练习相当于扩展训练。要求学生把某件事写具体,或把某个人写生动。如:放学后,校门口真热闹!要求学生进行具体描述。“面”的练习是让学生围绕话题口头成文,跟书面作文相似。要有头有尾、条理清楚。练习时要先列提纲再口述,切不可前后矛盾,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前言不搭后语,这对学生的整体思维及构思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3.互动原则

口头作文有一个优点,就是互动。它是通过说与听来完成的。学生说,学生和老师听,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更正,学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口头作文。而在书面作文中,“学生写――老师改”的形式,老师改完后,学生不知道有没有去看,能不能理解,老师不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能及时地进行辅导。每次改完作文后,学生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作文能力依然没有提高。而每次的口头作文,通过师生的互动,并不亚于老师的一次的作文面批。而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使自己的口头训练趋于完美,再写成文章就能更有效的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了。

四、基本功的训练

有些同学在说话时,我们会觉得听不清楚或感到他说话很平淡。那么就要针对学生的自身弱点,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单项练习。比如有的人语音含混不清,语速一过快就会把某些音节吃掉,就需要练绕口令和快速朗读;有的人声音弱小、吐字不饱满,缺少力度,就要多练气息控制、声音共鸣和吐字归音;有的人讲话语调平板、节奏感不强,就要着重练习以声传意的基本技巧。

五、思维能力的训练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4

关键词:aSiC硬件描述语言HDLVerilogHDLVHDLSystemCSuperlog芯片系统SoC

引言

硬件描述语言HDL是一种用形式化方法描述数字电路和系统的语言。利用这种语言,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可以从上层到下层(从抽象到具体)逐层描述自己的设计思想,用一系列分层次的模块来表示极其复杂的数字系统。然后,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逐层进行仿真验证,再把其中需要变为实际电路的模块组合,经过自动综合工具转换到门级电路网表。接下去,再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自动布局布线工具,把网表转换为要实现的具体电路布线结构。

目前,这种高层次(high-level-design)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据统计,目前在美国硅谷约有90%以上的aSiC和FpGa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

硬件描述语言HDL的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并成功地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阶段:建模、仿真、验证和综合等。到20世纪80年代,已出现了上百种硬件描述语言,对设计自动化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这些语言一般各自面向特定的设计领域和层次,而且众多的语言使用户无所适从。因此,急需一种面向设计的多领域、多层次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标准硬件描述语言。20世纪80年代后期,VHDL和VerilogHDL语言适应了这种趋势的要求,先后成为ieee标准。

现在,随着系统级FpGa以及系统芯片的出现,软硬件协调设计和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意义上的硬件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与系统设计和软件设计结合。硬件描述语言为适应新的情况,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硬件描述语言,像Superlog、SystemC、CynlibC++等等。究竟选择哪种语言进行设计,整个业界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因此,完全有必要在这方面作一些比较研究,为eDa设计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也为发展我们未来的芯片设计技术打好基础。

1目前HDL发展状况

目前,硬件描述语言可谓是百花齐放,有VHDL、Superlog、Verilog、SystemC、CynlibC++、CLevel等等。虽然各种语言各有所长,但业界对到底使用哪一种语言进行设计,却莫衷一是,难有定论。

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HDL和C/C++语言在设计流程中实现级和系统级都具有各自的用武之地。问题出现在系统级和实现级相连接的地方:什么时候将使用中的一种语言停下来,而开始使用另外一种语言?或者干脆就直接使用一种语言?现在看来得出结论仍为时过早。

在2001年举行的国际HDL会议上,与会者就使用何种设计语言展开了生动、激烈的辩论。最后,与会者投票表决:如果要启动一个芯片设计项目,他们愿意选择哪种方案?结果,仅有2票或3票赞成使用SystemC、Cynlib和CLevel设计;而Superlog和Verilog各自获得了约20票。至于以后会是什么情况,连会议主持人JohnCooley也明确表示:“5年后,谁也不知道这个星球会发生什么事情。”

各方人士各持己见:为Verilog辩护者认为,开发一种新的设计语言是一种浪费;为SystemC辩护者认为,系统级芯片SoC快速增长的复杂性需要新的设计方法;C语言的赞扬者认为,Verilog是硬件设计的汇编语言,而编程的标准很快就会是高级语言,CynlibC++是最佳的选择,它速度快、代码精简;Superlog的捍卫者认为,Superlog是Verilog的扩展,可以在整个设计流程中仅提供一种语言和一个仿真器,与现有的方法兼容,是一种进化,而不是一场革命。

当然,以上所有的讨论都没有提及模拟设计。如果想设计带有模拟电路的芯片,硬件描述语言必须有模拟扩展部分,像VerilogHDL-a,既要求能够描述门级开关级,又要求具有描述物理特性的能力。

2几种代表性的HDL语言

2.1VHDL

早在1980年,因为美国军事工业需要描述电子系统的方法,美国国防部开始进行VHDL的开发。1987年,由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将VHDL制定为标准。参考手册为ieeeVHDL语言参考手册标准草案1076/B版,于1987年批准,称为ieee1076-1987。应当注意,起初VHDL只是作为系统规范的一个标准,而不是为设计而制定的。第二个版本是在1993年制定的,称为VHDL-93,增加了一些新的命令和属性。

虽然有“VHDL是一个4亿美元的错误”这样的说法,但VHDL毕竟是1995年以前唯一制订为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这是它不争的事实和优势;但同时它确实比较麻烦,而且其综合库至今也没有标准化,不具有晶体管开关级的描述能力和模拟设计的描述能力。目前的看法是,对于特大型的系统级数字电路设计,VHDL是较为合适的。

实质上,在底层的VHDL设计环境是由VerilogHDL描述的器件库支持的,因此,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十分重要。目前,Verilog和VDHL的两个国际组织oVi、Vi正在筹划这一工作,准备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来协调VHDL和VerilogHDL语言的互操作性。oVi也支持不需要翻译,由VHDL到Verilog的自由表达。

2.2VerilogHDL

VerilogHDL是在1983年,由GDa(GatewayDesignautomation)公司的philmoorby首创的。philmoorby后来成为Verilog-XL的主要设计者和Cadence公司的第一合伙人。在1984~1985年,philmoorby设计出了第一个名为Verilog-XL的仿真器;1986年,他对VerilogHDL的发展又作出了另一个巨大的贡献:提出了用于快速门级仿真的XL算法。

随着Verilog-XL算法的成功,VerilogHDL语言得到迅速发展。1989年,Cadence公司收购了GDa公司,VerilogHDL语言成为Cadence公司的私有财产。1990年,Cadence公司决定公开VerilogHDL语言,于是成立了oVi(openVeriloginternational)组织,负责促进VerilogHDL语言的发展。基于VerilogHDL的优越性,ieee于1995年制定了VerilogHDL的ieee标准,即VerilogHDL1364-1995;2001年了VerilogHDL1364-2001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加入了VerilogHDL-a标准,使Verilog有了模拟设计描述的能力。

2.3Superlog

开发一种新的硬件设计语言,总是有些冒险,而且未必能够利用原来对硬件开发的经验。能不能在原有硬件描述语言的基础上,结合高级语言C、C++甚至Java等语言的特点,进行扩展,达到一种新的系统级设计语言标准呢?

Superlog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开发的系统级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语言的首创者philmoorby和peterFlake等硬件描述语言专家,在一家叫Co-Designautomation的eDa公司进行合作,开始对Verilog进行扩展研究。1999年,Co-Design公司了SUpeRLoGtm系统设计语言,同时了两个开发工具:SYStemSimtm和SYStemeXtm。一个用于系统级开发,一个用于高级验证。2001年,Co-Design公司向电子产业标准化组织accellera了SUpeRLoG扩展综合子集eSS,这样它就可以在今天Verilog语言的RtL级综合子集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级别的硬件综合抽象级,为各种系统级的eDa软件工具所利用。

至今为止,已超过15家芯片设计公司用Superlog来进行芯片设计和硬件开发。Superlog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系统级硬件描述语言。但是不久前,由于整个it产业的滑坡,eDa公司进行大的整合,Co-Design公司被Synopsys公司兼并,形势又变得扑朔迷离。

2.4SystemC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SoC已经成为当今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方向。在系统芯片的各个设计中,像系统定义、软硬件划分、设计实现等,集成电路设计界一直在考虑如何满足SoC的设计要求,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同时实现较高层次的软件和硬件描述的系统级设计语言。

SystemC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Synopsys公司和Coware公司积极响应目前各方对系统级设计语言的需求而合作开发的。1999年9月27日,40多家世界著名的eDa公司、ip公司、半导体公司和嵌入式软件公司宣布成立“开放式SystemC联盟”。著名公司Cadence也于2001年加入了SystemC联盟。SystemC从1999年9月联盟建立初期的0.9版本开始更新,从1.0版到1.1版,一直到2001年10月推出了最新的2.0版。

各种HDL语言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

3.1SystemC

所有的SystemC都是基于C++的;图1中的上层构架都是很明确地建立在下层的基础上;SystemC内核提供一个用于系统体系结构、并行、通信和同步时钟描述的模块;完全支持内核描绘以外的数据类型、用户定义数据类型;通常的通信方式,如信号、FiFo,都可以在内核的基础上建立,经常使用的计算模块也可以在内核基础上建立;如果需要,图1中较低层的内容不依赖上层就可以直接使用。

实际使用中,SystemC由一组描述类库和一个包含仿真核的库组成。在用户的描述程序中,必须包括相应的类库,可以通过通常的anSiC++编译器编译该程序。SystemC提供了软件、硬件和系统模块。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自由选择,建立自己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优化、验证、综合等等。

3.2Superlog

Superlog集合了Verilog的简洁、C语言的强大、功能验证和系统级结构设计等特征,是一种高速的硬件描述语言。其体系结构如图2。

①Verilog95和Verilog2K。Superlog是VerilogHDL的超集,支持最新的Verilog2K的硬件模型。

②C和C++语言。Superlog提供C语言的结构、类型、指针,同时具有C++面对对象的特性。

③Superlog扩展综合子集eSS。eSS提供一种新的硬件描述的综合抽象级。

④强大的验证功能。自动测试基准,如随机数据产生、功能覆盖、各种专有检查等。

Superlog的系统级硬件开发工具主要有Co-Designautomation公司的SYStemSimtm和SYStemeXtm,同时可以结合其它的eDa工具进行开发。

3.3Verilog和VHDL

这两种语言是传统硬件描述语言,有很多的书籍和资料可以查阅参考,这里不多介绍。

4目前可取可行的策略和方式

按传统方法,我们将硬件抽象级的模型类型分为以下五种:

系统级(system)——用语言提供的高级结构实现算法运行的模型;

算法级(algorithm)——用语言提供的高级结构实现算法运行的模型;

RtL级(RegistertransferLevel)——描述数据在寄存器之间流动和如何处理、控制这些数据流动的模型。(以上三种都属于行为描述,只有RtL级才与逻辑电路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门级(gate-level)——描述逻辑门以及逻辑门之间的连接模型。(与逻辑电路有确切的连接关系。以上四种,数字系统设计工程师必须掌握。)

开关级(switch-level)——描述器件中三极管和存储节点以及它们之间连接的模型。(与具体的物理电路有对应关系,工艺库元件和宏部件设计人员必须掌握。)

根据目前芯片设计的发展趋势,验证级和综合抽象级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准级别。因为它们适合于ip核复用和系统级仿真综合优化的需要,而软件(嵌入式、固件式)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和系统密切相关的抽象级别。

目前,对于一个系统芯片设计项目,可以采用的方案包括以下几种:

①最传统的办法是,在系统级采用VHDL,在软件级采用C语言,在实现级采用Verilog。目前,VHDL与Verilog的互操作性已经逐步走向标准化,但软件与硬件的协调设计还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软件越来越成为SoC设计的关键。该方案的特点是:风险小,集成难度大,与原有方法完全兼容,有现成的开发工具;但工具集成由开发者自行负责完成。

②系统级及软件级采用Superlog,硬件级和实现级均采用VerilogHDL描述,这样和原有的硬件设计可以兼容。只要重新采购两个Superlog开发工具SYStemSimtm和SYStemeXtm即可。该方案特点是风险较小,易于集成,与原硬件设计兼容性好,有集成开发环境。

③系统级和软件级采用SystemC,硬件级采用SystemC与常规的VerilogHDL互相转换,与原来的软件编译环境完全兼容。开发者只需要一组描述类库和一个包含仿真核的库,就可以在通常的anSiC++编译器环境下开发;但硬件描述与原有方法完全不兼容。该方案特点是风险较大,与原软件开发兼容性好,硬件开发有风险。

5未来发展和技术方向

微电子设计工业的设计线宽已经从0.25μm向0.18μm变迁,而且正在向0.13μm和90nm的目标努力迈进。到0.13μm这个目标后,90%的信号延迟将由线路互连所产生。为了设计工作频率近2GHz的高性能电路,就必须解决感应、电迁移和衬底噪声问题(同时还有设计复杂度问题)。

未来几年的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标准组织怎样去面对?当设计线宽降到0.13μm,甚至更小时,将会出现四个主要的趋势:

设计再利用;

设计验证(包括硬件和软件);

互连问题将决定对时间、电源及噪声要求;

系统级芯片设计要求。

满足未来设计者需要的设计环境将是多家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的模式,因为涉及的问题面太广且太复杂,没有哪个公司或实体可以独立解决。实际上,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对下一代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贡献,基础研究活动与独立产业的作用将同等重要。

以后,eDa界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互用性标准。所有解决方案的基础,是设计工具开发过程的组件——互用性标准。我们知道,eDa工业采用的是工业上所需要的标准,而不管标准是谁制定的。但是,当今市场的迅速发展正在将优势转向那些提供标准时能做到快速适应和技术领先的组织。处于领先的公司正在有目的地向这方面投资,那些没有参加开发这些标准的公司则必须独自承担风险。

②扩展其高级库格式(aLF)标准,使其包含物理领域的信息,是eDa开发商可以致力于解决互连问题的算法,从而使电路设计者在解决设计收尾工作时,不再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③制定新的系统级设计语言标准。标准化系统芯片的设计工具和语言,使SoC真正达到第三次微电子设计革命浪潮。

6国内发展的战略选择

由于目前it行业不景气,以及aSiC设计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各eDa公司出现了合并调整的趋势。Synopsys合了avant!和Co-Design,Cadence合了GDa等,形成了几大巨头的局面。而各可编程器件厂商,像Xilinx和altera,也积极与eDa紧密合作,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全力发展;不然,就要面对以后与垄断巨头进行竞争的事倍功半的不利局面。

针对目前硬件描述语言的发展和国家芯片制造生产的发展战略,国内如何在原eDa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迅速发展,使eDa成为一个合理、健康而必不可少的产业;将基础研究活动与独立产业的作用合理的结合,建议开展如下方面的工作:

①为了实现我国的芯片设计自主化,必须夯实基础,在结合VHDL的基础上,推广VerilogHDL设计语言,使硬件设计的底层单元库可以自主研制;

②根据目前芯片系统的发展趋势,对系统级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在Suoerlog、SystemC等语言中做出选择,并进行相关工具的推广,以及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等;

③深入HDL语言的综合和仿真等模型的研究,努力在与国外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eDa公司;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5

关键词:描述阐释中心问题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逐步深入,试题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重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年考核目标和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试,基本上是从“审题-思考-组织答案-回答问题”的答题思维顺序来安排能力要求。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课本的基础知识、生活实践和试题的具体情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解题的关键步骤。此项目标和能力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试题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为材料题和问答题,属于应用能力的范畴。即结合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迁移、重组基础知识,运用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编制答案的过程。该项目标又作了三个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对已获取信息的表达能力,尤其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表达。学生必须精心审题,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限定项、求答项、中心项、提示语(有些试题没有),进行信息转换,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地表述事物或现象。

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如某一规律或现象的成因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特征,从多方面的现象中发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概括,作出正确的阐释。

3.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此项要求重在对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学生应从自然和人文等多角度、多侧面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

例1: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36题(图略)

(1)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其原因是。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此题从整体构思上看,由浅入深,体现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试题(1)问中的“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这一地理现象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正确描述f、h两地气温等值线向低温处凸出这一规律,利用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凸低为高”,确定f、h两地为高温区域,这是对此题问答项正确回答的前提。此小题的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结合具体区域背景和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抓住影响该区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地形,利用经纬网和重要地理事物──黄河,判定f、h处为汾河谷地,把握“地势低,温度高”这一基本规律确定试题答案。试题(2)问中第一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正确描述图示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并根据相邻等值线差值相等准确表述图示区域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推断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等温线数值为2℃,北京附近等温线数值为-6℃,并计算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为8℃。这是对1月份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试题(2)问中第二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把握“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本质特征,整合所学知识和具体问题情境作出正确阐释,即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温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1月份北京比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太阳高度角小、昼长夜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温度低这一地理现象。试题(3)问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又要能够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内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与阐释。本题结合南水北调这一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京津地区缺水的原因。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抓住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这一地理现象的本质,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再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多角度对京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辩证地、历史地进行分析和阐释。①供:从自然原因看,京津地区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从人为原因看,京津地区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存在水污染和水浪费等破坏水资源现象。②需:京津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由于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由此而产生的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试题(4)问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对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提取对农业发展有利的区位条件,即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综合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达到意义完整这一要求。

例2: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39题地理部分(图略)

(5)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6)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

本题为文科综合题,从整体构思上看,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考查。利用东南亚与中国较近的地缘关系,围绕区域发展这一主题,要求学生从政治角度──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历史角度──中国和东南亚历史上的联系、地理角度──人类地域联系的一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综合描述和阐释,达到对区域的综合论证和评价,意义完整。但每一小题所体现的能力层次仍有差异。试题(5)问为地理问题,侧重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通过对铁路的营运里程、现有铁路基础、地形、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结合试题所给材料辩证地、历史地对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进行综合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试题(6)问侧重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须结合具体地理背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电子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影响出发,进行综合分析,突出电子工业对科技、现代交通、环境的要求。

对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几点建议。

1.狠抓课本,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这是学生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地表述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的前提。基础知识主要指本学科常见多用的知识,如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空间分布的知识应巩固在地图上,掌握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应把握其发生、发展和变化,了解其原因和演变过程,以及其结果和影响,人类采取的对策;对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应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运用其分析、推导、判断、评价一些地理事实或地理现象。

2.加强地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对其作出正确的阐释。地理基本技能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数据说明、存在状况、内部构造、外部联系,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形象显示等的重要方式。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辩证地、历史地对其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高考考查考生对新问题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独立判断和编制答案能力。新问题的切入点不会是教材原文照搬,高考命题取材于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实,或以时政热点为背景,从地理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能照搬课本,而是根据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网络,表述地理问题。

参考文献: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头表达能力作文教学

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太过于缺乏和疏忽了。特别是中学阶段,往往只重视书面作文的训练而忽略了口头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口头作文的指导不容忽视。

利用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朗读一首诗,介绍一本书,讲一个小故事、一则新闻或者围绕某个话题说几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占用的时间不多,可以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说,锻炼学生的胆量,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结合我在高中时候的体会和从教后的经验,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讲读课进行训练

讲读课文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a.教学生字词时,可以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或连词成段,表达一个意思。这既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B.讲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情景、补充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C.讲完课文后,请学生谈体会、感想,联系实际提建议、措施,或者续写课文等,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安排专门的三分钟限时口头作文训练课

每周至少要安排一节口头作文课,也可以把口头作文课和书面写作课安排在一起。这堂口头作文课要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最好是要订计划,有目的、有序列、有系统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训练什么就训练什么,如果能有个系统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会更好。

三分钟口头演讲的指导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大纲的编排及要求,设计出口头作文训练的序列,有计划、有顺序、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口头作文训练。

第一阶段,训练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口头述事的能力。如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发言和交流,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仿照课文的段落或句式说一段话。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着重进行说明事物能力的训练。可以借助资料或实物,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采用一些说明方法,层次清楚地加以说明。可做这样的游戏:叫一个同学到台上看一个实物,没有实物也可在纸上写上实物的名称,(其他同学不能看),由这位同学进行描述,但不能说出实物的名称,让大家猜猜他描述的是什么东西。可分小组进行竞赛,学生的兴趣很高。

第三阶段,进一步提高述事说明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论事说理能力。论事说理要求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有详有略,有说服力。可以就某则新闻或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针对课文中的某一点谈感想或发表评论。可以围绕“话题”让学生“说说看”。

第四阶段,综合能力的训练。这一阶段是对前三阶段的总结与提高。可采用演讲比赛、辩论会、记者采访等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语言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还要考虑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的配合,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通过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会有所突破,对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也有很大的影响。

2.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口头作文的指导既要有“点”,也要有“线”及“面”。“点”的练习指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老师有目的地设计专项的训练内容。如学生在景物描写中比较缺乏,就进行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专项训练。可由炼字、炼词、炼句到景物描写的顺序来训练,这样分细来练,让学生有的放矢,懂得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对其写作奠定基础。

“线”的练习相当于扩展训练。要求学生把某件事写具体,或把某个人写生动。如:放学后,校门口真热闹!要求学生进行具体描述。

“面”的练习是让学生围绕话题口头成文,跟书面作文相似。要有头有尾、条理清楚。练习时要先列提纲再口述,切不可前后矛盾,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前言不搭后语,这对学生的整体思维及构思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3.互动原则

口头作文有一个优点,就是互动。它是通过说与听来完成的。学生说,学生和老师听,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更正,学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口头作文。每次的口头作文,通过师生的互动,并不亚于老师的一次的作文面批。而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使自己的口头训练趋于完美,再写成文章就能更有效的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了。

三、基本功的训练

有些同学在说话时,我们会觉得听不清楚或感到他说话很平淡。那么就要针对学生的自身弱点,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单项练习。

比如有的人语音含混不清,语速一过快就会把某些音节吃掉,就需要练绕口令和快速朗读;有的人声音弱小、吐字不饱满,缺少力度,就要多练气息控制、声音共鸣和吐字归音;有的人讲话语调平板、节奏感不强,就要着重练习以声传意的基本技巧;有的人讲话不够连贯,不善于即兴构思、随机应变,那就要着重练习快速反应,即限定时间把某个事物说清楚;有的人与人交际或当众讲话,往往手足无措,体态不佳,这就需要经常对照镜子练习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态,并练习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密切配合。

四、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反应的敏捷性训练:逼问快答。

设计:请以“我讲我”为中心话题,设计一组涉及个人各方面的快问快答题。以一人问一人答的形式进行,提问由浅入深,由近及远,问句可步步进逼,由稍慢到逐步加快,答话要力求短促、中肯、简洁、清晰综合能力训练: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就是对同学们的口头作文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讲故事比赛、演讲、辩论、情景剧或课本剧、小记者的访问、语文知识竞赛、竞选答辩、就职讲话等等,都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发展。

上述各种能力训练既是分开的,又是综合的。每一次的口头作文训练课虽说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但整个训练过程又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其实得到的是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综合能力的表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在多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只要我们能长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机械组件的装配

[作者简介]徐兵(1966-),男,江苏如皋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项目教学研究工作;朱金凤(1981-),女,江苏杨中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法研究工作。(江苏苏州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SJG08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54-02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事关专业建设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类型特点,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案例教学及案例的界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在高职中的内涵及运行方式,也成为高职研究人员探索的课题。

案例教学在学术界尚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对一些已有的案例定义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中案例的真正内涵。墨西思认为,案例是一种以叙事形式呈现的描写性研究文本,它源于真实的事件或情境。它强调了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用于向学生介绍真实的活动。劳伦斯也认为,案例作为某一情境的记录,是一种师生共同分析与学习的工具,用于把真实生活引入课程,并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学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从劳伦斯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案例是学生认识社会、学习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教学改革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郑金洲认为,案例除了作为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外,其还应包含情境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邵光华也指出,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具体的叙述。它具有典型性、有效性,但不是课堂实录。马冶国等研究者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专家所描述的案例定义,提出了案例的构成要素,即由事件、情境、叙述和问题,在事件中强调其典型性,在情境中要求其真实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叙述中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在问题中则是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

根据上述案例定义的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提倡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研究得出职业教育的案例的具体内涵。案例是单门课程的学习载体,是对在真实的、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发生的典型成果工作过程的完整叙述,阐明了典型工作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与方法,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引导作用,对技能训练有指导作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启发作用。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案例的建设原则及其结构

(一)案例的建设原则

为切实加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实现以案例为逻辑主线的课程重构,突出过程性知识的获取,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融知识、技能、素养于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建构,案例的建设应具备以下特性。

1.鲜活性。案例既然作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承载现代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快速适应岗位,故案例应能反映现代企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有助于更新现有教学内容。

2.典型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内容与职业面向的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有密切关系。因此,案例应选取行业企业中所反映的内容比较全面,所体现的过程比较规范,所隐含的解决问题方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所呈现的形式一定经过教育加工,有利于工学结合学习的典型工作成果,从而使学生掌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3.逻辑性。案例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选取并加工。在案例内,案例的描述要素要与工作过程的结构要素一致,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提高。在案例间,要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关系,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4.操作性。案例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任务,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技能的形成。案例的描述要利于学生进行剖析与小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对学生有明显的指导作用,隐含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案例的工作过程应描述清楚,结果明确,指导性强,有利于学生在基于案例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5.成果性。案例应有明确而具体的物化成果。在引入新课时可以演示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从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在学生操作前,学生观看成果,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从中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并可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案例的结构

关于教学案例的结构问题,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主要基于学生的智力类型。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师范教学中,就把案例结构分为实录式和条例式两种形式。实录式案例是以事件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主线,把过程真实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其包括背景描述、过程活动描写、特殊情境的说明以及一系列供学生讨论分析用的讨论问题。而条列式案例是一种按事件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和评论等顺序组织材料的形式。借鉴师范类案例的结构模式,结合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案例结构模式。

1.背景描述。背景描述部分主要介绍案例实际的工作条件、任务要求、资源配置等,以利于师生了解案例发生的实际情境,建立工作的关联,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案例。

2.工作过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案例实际发生的工作顺序、操作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利于学生工艺改进与实践操作。有时,也会在工作过程后增加一些相关知识,如以学习者的身份介绍与案例学习和操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主要用于学生案例剖析与基于案例工作学习时的需要。

3.讨论问题。列出案例操作中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以利于解决问题的提高。

4.成果附件。主要是案例的实际成果证明材料,如产品、软件、视频、报告等。用于学生学习案例时参考。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其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成为师生剖析的共同对象,并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改进、操作、评价等过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下面以笔者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机械组件的装配”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机械组件的装配”课程是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与调试”,经过教学加工得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主要以来自威特立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典型组件为教学案例,并以此为载体建设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学习情境,其中,第一学习情境为调整块的装配,承载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零件的调整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点,其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案例剖析。在上课前,教师首先引出调整块的案例,展示实物,介绍其在企业的运用背景,然后安装配图分析、工艺阅读两个步骤进行案例剖析。在师生共同分析装配图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如紧固件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师生共同阅读装配工艺规程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装配的工艺过程、装配技术语言、装配工具与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引出本学习情境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工艺改进。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调整块的装配工艺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点与缺点,进而编写出一个适合在实训室操作的装配工艺规程。每组学生编写完工艺规程后,由各组代表进行交流,并由其他组进行点评发言。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自己编写的工艺规程进行实践操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并适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指导学生根据操作的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掌握紧固件的装配与调整技巧。

问题讨论。各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讨论题展开讨论学习,如调整块的装配顺序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平行度的测量与检查方法有几种、某一尺寸的测量方法等。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对紧固件装配技术的理解与零件调整技术的掌握,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评价共享。学生在操作完成后,由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就本次操作进行总结发言,交流装配的工艺、工具的使用、调整的方法等方面的体会,从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然后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软技能(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主动性等方面)和硬技能(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5S活动。在学习结束最后阶段,由各小组分别进行5S活动,如物品及时归位、工具与设备的清洁与、工作台的清理与地面的清扫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基于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通过每个案例的“整体、连续”行动过程,让学生学到普适性的机械装配工作思路,掌握工作过程性知识,适应机械装配的完整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装配作业养成习惯。同时,本课程又通过8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机械部件的“反复、提高”的行动过程,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凯瑟林・K.墨西思.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12).

[2]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5]马冶国,孔彦.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2(2).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8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评价方法

由于初中音乐学科并不在中考考核范围内,所以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一直以来都不受重视。即使经历了教育改革,其尴尬的处境也没有得到转变。近年来,一方面,国家、社会渐渐重视起了学生的素质方面,素质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老师也在音乐教学上积极思索,寻求突破。如何利用好教学评价的方法就是本文要探究的主题。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个合适的标准。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与日后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密不可分,同时也利于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正。本文就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几种方法,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以下分析。

一、描述性评价和指标评价相融合

描述性评价是指以观察学生为主要方法,通过各方面检测以后以评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在于工作量大,难度系数高,但是可以整体把握学生素质。指标评价则是以一定标准对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能力进行测试,以评价等级的方法,比如S、a、B、C、D等进行等级评定,之所以不使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中、差作为评定等级,是因为现阶段教育教学都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网游中的评价等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S评价。相对于描述性评价来说,指标评价更为客观,简单易操作,但对于学生个体的特性差异表达得并不到位。由此,把描述性评价和指标评价相融合,取长补短,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以初中音乐教材中《爱我中华》为例,可将学生以座位分为几组,以组为单位合唱所学歌曲《爱我中华》,并从音量、音调、声音穿透力还有集体合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对每个小组的优缺点以描述形式说明。比如,某组学生歌唱整齐,歌曲节奏较好,但声音不够洪亮,组内学生大多比较腼腆以至于唱不出声;某组学生气势高,劲头足,但歌曲细节不到位,完全是吼出来的;还有的组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以至于整体节奏被带偏,但该组整体陶醉感较强,对歌曲有很深的代入感。这样一方面把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理解、掌握以及表现通过指标进行很确切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各组的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描述,这样对于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

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交结合

过程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的过程,是以各种方式方法评价学生的常规表现。由此,过程评价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记录为主,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平日里对音乐的感悟等方面。而结果评价则多是在完成一段教学进度后,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阶段性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学习状况。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都容易受到教师“印象分”的影响,但反而由于“印象分”的存在,使这两种评价方法“负负得正”了。

比如,平日里表现不算好的学生,与平日里表现很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同样优秀的成绩,这时教师反而会高看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而对其接下来的表现与发展表现出水平线以上的期待。从另一方面而言,平日里表现很好的学生,期末成绩突然滑坡,教师也会因为其平日里的“印象分”而鼓励其重新振作。由此可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运用基本可以避免教师主观倾向的副作用。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平时拍摄记录下课堂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把平时涌现的灵感记录下来,以便于以后的应用。还可以鼓励学生给歌曲填词,或是给歌词换曲,并渐渐发展成为学生可以自己原创的曲目。可以在每月固定一节课,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把这些平日里积攒的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统合起来,就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

三、评价的主体多样化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下,评价学生的主体一直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师。在素质教育积极推广的今天,由单主体的评价变为多主体的评价是大势所趋。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只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之间互相评r的方式。教师也不只是一味地纠错,要放下身段,以鼓励的评价方式为主,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音乐,热爱音乐。

教学评价是教学领域的批判和反思。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的推行,综合评价机制开始备受推崇。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音乐教学应更深入地应用教学评价,帮助学校、教师做出高瞻远瞩的教学决策。

参考文献: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9

一、描述性评价的价值观

1.描述性评价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

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实现中学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多样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①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或访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记读书笔记、学生自评或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的持续性的评价,其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测试和非测试以及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形式,是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参与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一种宽松、开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描述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2.描述性评价的意义

描述性评价对促进非语言因素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重视非语言因素的发展,强调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相结合。在课程目标方面,除了设置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语言目标外,还设置了一些非语言目标。“所谓非语言目标,就是语言学习中产生的非语言结果。”②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非语言因素与语言因素学习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学习语言的过程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教育测验在很多方面鞭长莫及,测验结果采用记分或等级评定的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用语言文字对兴趣、情感、态度、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进行描述性评价,便于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便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教学情况,为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3.描述性评价能起到引领教学方向的作用

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和鉴定教与学的效果,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即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教学的方向。描述性评价通常是在教学中进行的,不作评价记录,其结果也不作为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的依据。描述性评价重视从学生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以及课堂气氛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也会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

二、描述性评价运用的多样性

1.拓展语言环境

一位老师上街买菜,一个小女孩大老远就对老师说:“Hello!Goodmorning,teacher!Howareyou?”那时刚刚学过三课书,她把会说的都说出来了。老师感到很惊奇,赶快与她对话,周围的人都感到惊奇。第二天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她,学生在课外说英语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③

现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意识比较强,见到了英语老师或同学喜欢说一两句英语,教师要对此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讲英语的积极性,拓展课外语言环境。

2.改变学生学习态度

一次上英语课,老师发现一个男生总是在写东西。课后,老师看到学生写的都是英语,书写非常漂亮,就问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总是写英语,学生回答说:“我听不懂英语,也记不住单词。”老师对学生说:“你的书写很美,表明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只要你努力学习,相信你一定能学好英语。”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个学生转变了学习态度,英语成绩很快赶了上来。

教师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用几句描述性的话,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活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甚至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3.创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

英语课堂游戏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如单词首尾接龙游戏,就能很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使用激励的方法,对游戏进行描述性评价,能有效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创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

4.提高英语交际效果

交际的使命是行使一定的交际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功能、调节功能、感情功能和评价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通过对学生扮演社会角色的描述性评价,刺激学生对语言的模仿,使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加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水平。对表演的描述性评价方式如下:(1)对缺点不纠正,只提供正确的东西,让学生自评或互评。(2)对语言因素进行评价,如语言的流畅性、连贯性、准确性及生动性。(3)对非语言因素进行评价,如感情投入,表演技巧,角色扮演是否到位,形象塑造是否逼真等。(4)用点评的方式,尽可能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试卷评价中描述性评价的运用

考试分数一般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部分学生在所得分数的影响下,认真学习。得了低分,想去改变它,就努力学习;得了高分,就竭力保持,以免从高处滑下来。二是有的学生考了不好的分数,为了“赚取”好分数,不惜投机取巧,考试作弊,养成一些不道德的品质;也有学生在得了好分数时,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品质,如自命不凡,爱好虚荣等。

赞科夫说过,分数不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可以这么表达的话,那么在分数和它的外部后果之间,还隔着学生一连串的内心活动哩,因为学生毕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志趣的。④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分数起到学生知识和技巧的标志作用,既有助于客观地评定学生成绩,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呢?多角度地看待考试和分数,采用描述性评价与试卷讲评相结合的办法,能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和改进功能,消除分数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试卷和学生的成绩。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心中有数,试题内容及深难度心中有数,试题得分情况心中有数。通过考试成绩去洞察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分数对学生和家长产生的影响。找一些学生、家长谈话,征求他们对英语学习和考试的看法。对可能产生负面作用的考试成绩下描述性评语,相当于给学生打“预防针”。

其次,试卷讲评课要讲试卷以外的东西。要总结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如学习内容,学习英语的兴趣、态度和方法等。还要总结复习和考试情况,如学生复习是否认真,对待考试的态度是否严肃,考风是否正常等,与考试成绩相关的因素都应给学生讲清楚。不能只看分数高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发展,学生有进步就是成绩。不把考试作为逼迫学生学习的手段,把讲评过程作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

再次,学生参与讲评。教师上讲评课,也应该让学生参与讲评。如讲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由讨论试题、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还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他评,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综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再点评。

最后,优化讲评过程。学生是依据教师评价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需要学习的内容的,因此,讲评课要加强针对性,紧扣命题思路和答题思路并考虑到考试后学生的情绪变化,使讲评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请学生讨论答题思路和答题的干扰因素,还可以在讲评中将某个知识点加以引申,以达到拓宽知识面的目的。

评价是对人或事物价值的衡量,描述性评价是对教学成绩的评定。进行教学评价时,描述性评价的功能是其他评

价形式所不能取代的。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和合理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②RichardsJ.《CurriculumDevelopmentin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③陈羽云等:《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23页

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篇10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定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食品质量感官评定就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即眼、鼻、耳、口和手,对食品的色、香、味、质、形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我校的《食品感官评定》通识课是针对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讲授食品感官评定的理论基础和谷物、畜禽肉、水产品、蔬菜、果品、酒水及其制品的质量感官鉴别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能够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客观评价,便于在日常生活中挑选满意的食品,辨别真伪,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品质。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中永恒的主旋律,是让教学散发无穷魅力,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由于此门通识课主要是针对非专业的各类学生开设,课程讲授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形成深入浅出,形象直观的授课特色,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共鸣

本课程是多专业学生选修的通识课,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专业的学科基础,适当的结合各个学科讲授新内容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在讲到醋的鉴别时让学过微生物的生科专业的学生回忆一下食用醋的酿造工艺,其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脂类是香气的主要来源,氨基酸提供综合风味,陈化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生成了色素。这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了酿造醋特有的色、香、味,是鉴别其与勾兑醋的主要感官依据。针对园林专业的学生可以讲授葡萄品种和种植对葡萄酒酒体滋味、香气的影响,使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的融合,更容易形成深刻印象。

二文字与图片、视频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可视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本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讲述米、面制品感官鉴评时,引入了大量关于此类食品的各地特色小吃图片,并请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相关的特色食品及其感官特征,如过桥米线、刀削面等,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肉制品鉴评中结合多个高清图片和相关视频介绍了世界顶级牛肉(雪花牛肉)的感官特点,让学生享受一场饮食的视觉盛宴。在讲述食品感官鉴评实验室的设计一章时,结合国外先进感官鉴评实验室的实拍图片讲述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的区域划分、设备配置及灯光等方面的要求,并依据图片和具体事例讲述其中各种设计对感官鉴评结果的影响,使学生有一目了然的感觉。

三科学传授与文化传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相关文化修养

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在大学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培养任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接受一些文化方面的熏陶是很有益处的。

在讲到畜产品感官鉴评时,引入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介绍“满汉全席”中以畜产品为原料的菜肴,如以瘦猪肉末配以马蹄做馅,以鸡蛋为皮经油炸至金黄即成其中的一道“佛手金耳”;与学生一起探讨“菜系”的主要感官特性,及其与各地地域、气候的呼应。如湖南地处江南,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于是形成了湘菜以辣著称的菜系特色,这种饮食特色也造就了湖南人性格中火爆、敢作敢为的一面。带领学生感受法国源远流长的葡萄酒文化,从观色、闻香,到举杯、品尝都透着如同红葡萄酒般的优雅与舒缓。同样的方法也应用到了茶类的品鉴中,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了品茶的各类专用器具和“韩信点兵”“凤凰三点头”之类的专业术语。这类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四课程教学与成长教育相结合,增值课堂教学

大学教育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形成高尚品德、获得良好情商的重要途径,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插入一些成功背后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生活态度、个人品质方面的积极引导,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更长远的影响,为课堂教学效果增值。在酒类鉴评部分,很多学生对品酒师这个行业很感兴趣,我抓住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了一个部级品酒师是怎样炼成的小故事。事例中的品酒师对17种名牌酒、53种优质酒,品一口就能辨别出酒龄、香型、度数、档次等参数,这样的绝技是20多年从不间断的坚持和反复练习练就的,品酒师的舌头都已经变成黑色的了。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收获背后都要付出的艰辛努力。总结感官鉴评的局限性时,先要学生依据其特点演绎推断出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减小其局限性造成的误差,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大学生在四年大学期间也要首先充分地认识自己,找出不足(局限性),依据自我认识的结果量身定制自己的大学成长规划。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加深方法的印象

食品感官鉴评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本课程没有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开设了一个两种酸奶感官鉴评实验。挑选三名学生担任鉴评实验总“导演”,与小组成员商议确定所选用的鉴评方法,然后安排编号、问卷设计、样品制备呈送等事项。设计问卷如下:三个小组分别选用了二—三点检测法、成对比较检验法、三点检验法检验两种酸奶的酸度、甜度和黏稠度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鉴评完成后组织学生处理鉴评数据,最后综合三组实验结果得出两种酸奶在三种典型品质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个实验完成后,学生对三种鉴评方法达到了理解应用的层次,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描述性检验时,让一个学生描述提示板上食品的质感,其他同学依据他的描述判断食品的名称,并评价其描述是否规范、形象,对不合理的描述有哪些更正和补充,由此加强学生的参与。

六结语

感官评定课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感官评定在国内的研究和教学都属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可以改善和创新的地方。例如,实验课程可以与企业联合开设,依据企业在产品开发中有关于感官评定的需求来设计实验内容,既强化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科学、客观的数据。

参考文献

[1]李秀娟、何慧、张俊.大学生通识课食品感官评定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2008.4:23~24

[2]傅德成、张洪明.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