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十篇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十篇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5:48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1

一、一般资料

蒙蒙,男,某学校初二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蒙蒙从小就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聪慧伶俐外加能说会道是他最大的优点。父母很早就对他进行了良好的教育,识字、背诗成了他的拿手好戏。每逢过节来客,蒙蒙都会在众人面前表演一番,引来赞声连连,人人都夸他聪明,将来一定是个学业有成的好孩子。父母也为此而感到欣慰,满意之情溢于言表。父母竭尽全力给蒙蒙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先后给他报了计算机班、英语班、朗诵班……蒙蒙虽然玩的时间比同龄孩子少了些,但是他很用心,也很刻苦,凭着良好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这些课业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

蒙蒙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他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亲子关系紧张,性格狂妄自大。父母在教育蒙蒙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父亲是个严厉的人,对自己和孩子要求完美,每当蒙蒙犯错误,父亲总是很生气,声色俱厉地训斥蒙蒙。而母亲则溺爱蒙蒙,对蒙蒙的要求言听计从,父亲每次批评蒙蒙的时候,母亲总是护着他,告诉他:“别听你爸的。”并将矛头直指父亲。每当此时,父亲就无话可说,无奈之下只好偃旗息鼓了。长此以往,父亲在蒙蒙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无论父亲批评他什么,他都左耳进,右耳出,视父亲的话如过眼云烟。有时情急之下,还会向母亲发出SoS。在学校他总是很骄横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经常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难。老师批评他,他会非常不服气,甚至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他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没有人比自己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一个过去乖巧可爱的孩子为何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二、原因分析

蒙蒙缘何成了让大家头疼的问题少年?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态度不一致,导致蒙蒙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作为挡箭牌。二是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老师在蒙蒙犯错误时处理方法欠妥当——当众点名批评,这样不仅使师生矛盾恶化,而且加强了蒙蒙的逆反心理。三是青春期的少年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部分青少年从内心开始不愿再接受家长和老师无处不在的教导,他们认为这是教育小孩子的办法,已经不再适合长大的自己。

三、辅导过程

1.第一次辅导

辅导目标:深入了解蒙蒙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了解自身问题的根源。

辅导方法:利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积极聆听以理清问题。

具体操作: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不是把蒙蒙当成一个问题学生看待,而是让蒙蒙感受来自咨询师的尊重和接纳,为咨询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聆听其叙述,了解其成长的环境,帮助其分析目前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

结果反馈:通过这次辅导,蒙蒙感受到了来自成人的尊重,满足了其自我意识中的“成人感”。在咨询过程中他的态度较为平和,与咨询师的沟通也比较顺畅。

2.第二次辅导

辅导目标:加强蒙蒙的自我心理和行为调节能力,引导他走出以往的认知误区。

辅导方法:指出他的错误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操作:咨询师指出,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和价值批判的能力;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一些人可能变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甚至为了突出自己与权威进行无理顶撞,误入歧途。蒙蒙很聪明,不盲从和迷信成人的观点,这是对的,但同时一定要学会慎思,反对一定要有反对的理由,而且这种理由一定要符合道德的准则和公认的规范,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标榜。

结果反馈:蒙蒙在辅导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沉默,这表示他正在努力作自我反思。咨询师为其布置了家庭作业,引导其思考哪些逆反行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哪些逆反行为是消极的;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

3.第三次辅导

辅导目标:改善其家庭教育环境,消除蒙蒙与家长的对立心理。

辅导方法:与蒙蒙的家长进行沟通,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让孩子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具体操作:首先向家长说明造成蒙蒙目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然后向家长介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应采取哪些教育对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提醒家长要多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近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家庭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缓解其逆反情绪。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教育方式要一致。

结果反馈:家长十分配合,尽力为蒙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父亲经常与他一起运动、谈心;母亲在父亲批评孩子时也不再当面阻止等。咨询师通过电话访谈,及时了解了蒙蒙在家中的表现,同时也向家长反馈蒙蒙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4.第四次辅导

辅导目标:与科任教师沟通,缓解蒙蒙与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

辅导方法:改善其外在环境,让教师也加入到蒙蒙的心理辅导中。

辅导具体操作: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让其了解像蒙蒙这类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建议教师避免直接批评,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可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课后与他个别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

结果反馈:由于教师不再对其进行公开批评,蒙蒙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尊重,在与老师的亲切沟通过程中,对自己之前对老师的鲁莽顶撞行为感到羞愧。同时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渐渐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以及同学的支持和尊重。

四、辅导反思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2

刚听了一位母亲关于自己初三的孩子学习会烦躁的咨询:因为大人的催促,叮嘱,孩子出现了逆反心理,吓得大人还带小孩去看了医生。医生表示,这只是青春期的叛逆,并不没有什么心理问题。

那位被咨询的学霸级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让孩子阅读,大量的阅读,包括读古往今来的东西方的人物故事,寓言之类的,这对于这个正在开始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刻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大人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想,去理解他们,不能一昧地做指挥,这样很容易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教育催进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故意对着干。而且大人自己也要学会学习,做好榜样,无形中会影响孩子。

我对于这个咨询特别关注的原因是,当初我自己也经历过那样的阶段,只是那时候,我没有遇到好的书籍,而是把自己扔进了电视剧的海洋,甚至中考的前一天,我还沉迷在电视剧中。虽说后来的成绩不高也不低,还是达到了母校的保送线,但是我明白,如果当初有更好的指点的话,真的是可以达到更好更高的目标的。

过去的已经不能去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手头上自己能掌握的事情做好,加油!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3

一、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坚持正面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劳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道德教育、人格养成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冲击,非考试科目往往受到考试科目的排挤,教师、学生都为应考、高分而疲于应付,忽视了学生青春期这个特殊年龄段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以及性生理、性道德教育,尽管用大量课时抓教学成绩,但由于学生往往情绪不稳定,产生心理疾患等种种因素,不仅成绩难以提高,而且问题多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学生的生活已不再是一个净化的环境。几千年来,一直被禁锢的“性”话题,几乎渗透于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对性问题的鉴别能力都比较差的中学生来说,如果缺乏性知识的正面教育,势必因错误性信息的诱惑,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引向性的误区,因此而产生的许多教训是惨痛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正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重视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这一客观实际,开好青春期教育课,让青春期教育走向课堂,积极开展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等青春期基本内容教育。青春期教育说到底是围绕“性”来开展的,通过严肃科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青春期自我的生理、心理机制,客观全面地了解认识“性”,既能满足青少年的内心渴求,又能很好地降低“性”的敏感度,敏感度的降低就会使性教育逐步走向正规的渠道,最终形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春期教育也要渗透到其他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便于开展理想、情操、道德教育的时机大力进行隐性的青春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青春期教育。实践表明,这种隐性的青春期教育事半功倍,既达到了教育效果,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各学科的积极性,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溶剂。其他学科课堂上如何实施青春期教育,是一个值得各学科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施教者要带着对人全面培养的思想,要知道是在塑造一颗崭新的灵魂,而非仅仅是传授单纯的知识。有了这种思想,才会形成正确的教育方向,才会积极地实验各种方法。具体组织青春期教育,可以利用实例讲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讲述名人的故事进行理想教育,可以举办小型辩论会,开展情感、品德教育等。这些融合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青春期教育,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排除心理障碍,积极投身学习,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搞好辅助教育

在青春期教育中,开展好心理咨询活动是解决学生特殊问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担负心理咨询活动的教师,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沟通师生情感,创造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氛围,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畏惧情绪,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23%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疾患,主要表现在内向,情绪失常,易紧张、忧郁,注意力不集中,抗诱惑力差,不良习惯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咨询的途径加以疏导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咨询卡、个别接待等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归类,属于普遍性问题用辅导讲座的形式解决,对不宜公开的问题采取安慰、解疑、预约谈话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切身问题。这样,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知心人,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都能在教师这里得到解决。如,女生初潮、求助护理、经期身体不适等,都能在咨询过程中得到帮助和护理。在咨询信件中,有男生提到,因与某女生经常在一起学习,常吸引对他的注意力,因此,产生爱慕之情,问教师能不能偷偷与她交朋友。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都经过耐心的疏导,帮助其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学习。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个别学生的某些“疑难病症”,帮助学生掌握了心理调适的办法,稳定了有关学生的情绪,培养了他们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避免了早恋、性犯罪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4

一、做一名心理健康的班主任

如果说父母影响的是一、两个孩子的生活,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的学生可能是成百上千。学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对他们的细心呵护和积极关心是家长和全社会的职责,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其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果班主任心理不健康,就容易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学生的身上,致使有的学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个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学校恐惧症、教师恐惧症等。“教育无小事”,一些班主任不经意的小事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班主任的心理要健康。

二、信任学生,真诚待人。

刚刚接班的时候,我先初步了解学生后,抓住最顽皮的学生,委任他当小组长。给予他重新生活、重新开始的信心。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在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感受到最大程度的愉快,对别人的观点、态度就容易接受。热情真诚的对待他的点点滴滴,而且让他感受到你的热情中充满了真诚,你不是仅仅因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才劝说他。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个性进一步凸显。但班主任如果居高临下,虽然有时可以较快的“解决”一些事情,但实际上,学生更内在的真实感受得不到宣泄,更深层的矛盾得不到表露和解决,结果必然只是在表面上消除了一些现象,而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并易导致师生的隔阂甚至对立,使师生双方都感受到挫败。

三、正确对待逆境,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宣泄场所。

挫折对每个人来讲是经常会碰到的,正确面对挫折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具体反映。学生在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总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学生悲观、失望时,应让他们有一个宣泄的场所,让学生们把饱含愁苦离奇的经历、各种秘密和困惑在班级中得到宣泄,使学生获得班主任的同情与理解,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抚慰,从而解除困惑、消除烦恼、明确方向,并更加成熟起来。每当学生们遇到打击而不能妥善解决时,我会将自己遇到的“烦恼、失意”等“无意”间流露给学生,这时学生会想老师今天为什么不高兴?他们会暂时将自己的烦恼丢掉反而关心起老师来了,他们会通过班级设有的“心灵对话卡”来劝解老师,此时他们会提出许多能够让老师摆脱“烦恼”的好办法。当老师“高兴”了,学生们都以为自己帮老师走出了逆境。

四、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1.普及心理卫生常识。通过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卫生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并指导学生掌握心理卫生的措施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抵抗能力和自我免疫能力。进行教育的知识主要有: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的自身认识,常见心理异常及其归因分析和学习中的心理卫生等。

2.保护学生的精神卫生。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想。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以及人生中的诸多矛盾。二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自我观。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的社交活动与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振奋,并且在共同的活动中加深了解,加深友谊,团结互助,多一份奉献,多一份关怀,以开阔胸怀。

3.加强青春期心理卫生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结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以改变学生对性和愚昧无知的状况。消除学生对生理、心理变化的恐惧、焦虑、性神秘感与探究心理,并对学生进行性道德观念教育和性角色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并克制性冲动,消除性幻想,使学生自尊、自重,做自己的主人。

五、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不是邻里的苦口婆心,更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而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咨询对象提供帮助与指导,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矛盾或缓和其心理冲突,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预防、矫正心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班主任的心理咨询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但却是一个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个别教育方式。

心理咨询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个别当面谈,也可以电话咨询,还可以书信咨询。班主任开展心理咨询时绝不可因为自己对学生了解较多,而出现先入为主的片面认识,因此,班主任应注意以下修养:一是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的知识。二是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佩服的、形象高大的教师。三是具有与学生心理沟通的能力。特别要处理好权威与民主的关系,并要注意为学生保密。四是班主任发现学生的问题后要主动找学生谈心,可以诱导学生,但不能凭借自己是班主任而强制学生,应当给学生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坦诚而信任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同时,班主任要做好学生辅导与咨询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个别咨询必须在两人之间进行,不允许第三者在场旁听,在这种情况下,求助者易于消除顾虑,降低其防御性,容易表露出其内心深处的想法,班主任才能了解其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2.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地位差。要与前来咨询的学生说明现在是平等关系,不是师生关系,更不是上下级关系,以减少其紧张状态,创造良好气氛,让其多说话,多说真心话。

3.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来访学生在咨询中谈到的个人问题与看法,不经本人同意,不应透露和扩散给任何人。

4.要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来访学生往往带着不可调解的心理矛盾,情绪十分不稳定,心理较压抑。班主任要从来访学生身上发掘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有价值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但应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如“刚才我们谈了……我发现了你……的优点,这些优点已足以能改正……缺点。”

5.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首先考虑如何提问题,开始交流时,应采用开放式提问,以尽可能广泛地收集信息,如“谈谈有些什么事让你觉得不顺心”,“说说你有什么地方碰到麻烦了”等。其次要善于总结,为了加强来访学生的参与感,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做总结。对重点不明确的,班主任对谈话要点进行简要说明,不添加自己的分析与解释。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5

当代初中生面临着激烈等竞争和挑战。要想成为与时俱进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他们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和较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不健康心态。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低迷情绪,极易隐患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我国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让我们看两组数据:在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6%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9%的学生对于考试过于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这些数据说明,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在阅读相关书籍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愈加感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始终注意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日程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如心理咨询课上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更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我们不能否认,心态与成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人被一些不良心态所左右,他的人生航船就有可能驶入河沟险滩,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一个有积极心态的人,他必然能积极上进、宽容豁达,他必然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6

“真的觉得很烦!”15岁的小梅说,那次她考试考得不好,妈妈的“火山”就爆发了。“那时才吃过晚饭。她把我叫到屋里,她坐在床上,我坐在凳子上。她一个劲儿说我成绩差,她的脸都被我丢光了。问我怎么那么笨,骂我不认真……”妈妈翻来覆去地说了两个小时,小梅终于听不下去了,开始抵抗:“既然我这么不好,为什么你们还要把我带来这个人世间。”

妈妈见自己口水都说干了,孩子竟没听进去,又劈头盖脸地说:“你还敢顶嘴,我这么辛苦赚钱还不都是为了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你能做什么?……”小梅已经懒得反驳了,就那么坐着,低着头听。“我躲藏过、哭闹过,有时我想只有永远离开才能解脱。”小梅显得很无奈。

对于母亲的唠叨,有的孩子显得心情不好;有的进行反抗,不再尊重父母;也有的学会了阳奉阴违:“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根本不当一回事。”谈起妈妈的唠叨,正在读初中的小丽说:“起初妈妈唠叨的时候我很反感,现在干脆不放心上了。我不想听时,就说自己要学习。随便她去,我全当没听见。”

长期以来,“唠叨”一直是亲子关系中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听多了重复单调的话,孩子首先会觉得心理疲惫,进而产生厌倦,接着就是满不在乎,可以说,“唠叨”的正面效果微乎其微,而负面效果却可能呈几何倍数增长。

调查表明,青少年对父母最不喜欢的行为就是“唠叨”,而且这并不只是中国的“特色”,无论日本还是美国,全世界的孩子们都是如此。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而反抗的现象,在心理上叫做“超限效应”。

这种“超限效应”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下面这几个孩子的心声充分说明了他们对大人的唠叨是何等的反感:

a.妈妈总是唠叨,一件事可以唠叨一百次,烦死了。像我只是一次没考好,她就可以一直说,说到全世界都知道我考得不好,即使下次我考好了,她还要说。我都烦死她了。但是我顶嘴她就说得更起劲,我就不说,也不理她。

B.自己看图画书入迷时妈妈突然喊,让我写作业,我向妈妈保证十分钟后就做作业,可妈妈不到三分钟就又来催我,还不停地数落。有时候真想自己有一种魔法,把妈妈变成小孩,把我变成大人,让妈妈也尝尝唠叨的滋味,也知道我的心情。

C.妈妈有时候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还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我,我就趁她不在时找没有生命的东西砸。

D.我的妈妈真没劲!昨天早上,我刚要起来,妈妈不停地喊我。一遍就行了,可是一遍又一遍地喊,多让人心烦呀!她越叫我起床,我就偏不起来。其实我本来就要起来了,听她一唠叨,反而不想起了。

其实,唠叨是一种变相施压,父母利用孩子的弱点和自己的权威给孩子施加压力,以求孩子达到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目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总认为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父母的唠叨和干预破坏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必然激起他们的强烈逆反。

特别是像小梅这类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时更容不得家长的过度唠叨。青少年阶段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阶段。他们要自我发展,但是还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他们认为自己会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干出一番名堂,但是也知道,由于知识面的缺乏,还要去继续学习与奋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同龄人,而不愿意告诉家长。所以家长的建议,即使是正确的,但由于逆反心理在作怪,他们也不会接受。小梅这种青春期逆反心理是青少年阶段正常的心理状态,家长不必过度惊慌。

那么,父母该怎样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1.相信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适当督促,少批评。相信孩子喜欢美好的东西、渴望成功,相信孩子有向上之心并能够自己要求和管理自己,适时适度地引导孩子,响鼓无需重锤。孩子做得好,要多表扬多鼓励,不要动辄批评孩子。孩子的事让孩子做主,尊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

2.不强行命令,不事事叮嘱,多和孩子讲悄悄话。

3.就事论事,抓大放小。直接面对当下的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孩子忘记了什么事,我们就提醒他;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们就告诉他错在何处,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

4.适时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包办代替,不监督孩子,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孩子管好自己,主动学习,主动做自己的事。

孩子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1.理解父母。父母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关爱儿女的人,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爱自己的语言,是对自己言行的校正。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7

俩耳光打得女儿“叛逆”了

除了咨询,我还经常到外地做一些讲座。这次邀请我的内蒙古的这家公司很热情,机票给订的头等舱。我刚坐下,邻座的那个男人就有意无意地不停打量我,他可能觉得我面熟,我冲他点点头,他说:“您是央视心理访谈节目的张教授吗?”

“是的,被您认出来了。”

“真是幸会幸会,没想到在这里碰上您了。”

这位先生姓杜,呼和浩特本地人,这次是出差返途。简单的寒暄后,杜先生跟我讲了他与女儿的问题。70分钟的飞行时间,正好够我在一万米的高空做一场空中咨询。

杜先生做汽车生意,可以说是当地的首富。家里几乎什么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杜先生自认为对妻子女儿非常好。家里刚买了彩电没两个月,逛商场时看见又有新款上市,二话不说就安排人买了。妻子回家时看到大彩电,还以为进错门了。妻子的车都换了三辆,直接把车开到楼下,新车钥匙交到妻子手里,没让妻子操一点心。女儿15岁,上当地最好的中学,他对这个惟一的宝贝女儿更是有求必应,穿的、用的、手机、笔记本、各种电子产品在同学中一定是最新潮的。

一个周五,女儿说学校安排晚自习,下晚自习后自己回家。杜先生正巧在外边吃饭,离学校不远,两周没见女儿的他,饭局结束就让司机去学校,想顺便接女儿回家。车子开到学校外,发现学校黑灯瞎火的,所有教室都关着灯,学校的勤杂工说周五晚上没晚自习,下午四点多就放学了。他回家就在院子里等着,等到十点多女儿回来后,二话没说就上去扇了女儿两耳光。但没想到,两记耳光打完后,女儿一年里,再没和父亲说过一个字。他说什么女儿都不听了,让她往东她偏往西,让她考高中,她非上中专,还染头发,公开谈男朋友。

“含情脉脉”的注视让女儿开口了

说完这些,杜先生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此时的杜先生,不再是生意场上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而只是一个渴望和女儿亲近的父亲。飞机已经快降落了,时间关系,我没办法继续深入,只能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先恢复和女儿的关系。

“张教授,只要我女儿肯跟我说话,您说什么我都照做。”可当说完我的建议,杜先生有些傻眼了:“这样管用吗?我可干不出来。”

“你先照着做,什么时候女儿主动开口跟你说话了,你再跟我联系。”

一周以后,我回到北京,接到了杜先生的电话:“张教授,您真神,我女儿终于肯跟我说话了。”

我给杜先生出的主意是:跟女儿用眼神交流。杜先生家是复式别墅,楼上楼下,每天早上杜先生就在楼梯口等着,女儿从房间一出来,就“含情脉脉”地目送女儿出门。女儿刚开始不理父亲,但每天早上父亲都这样做,也不说话,但是很虔诚。到了第五、六天,女儿受不了了,从他跟前过去,走到楼梯口又站住了,回头看父亲还是那样看着她,就说了一年来惟一的一句话:“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啊?”

“你终于肯跟我说话了。”杜先生高兴得不得了,我在电话这头都能感觉到他当时的兴奋。女儿跟父亲冷战一年,开口跟父亲说的竟然是这样一句话,真是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但是杜先生很高兴,毕竟僵局打破了。

没有尊重,物质再多也等于“零”

我提醒杜先生,恢复关系只是第一步,要彻底解决和孩子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咨询和治疗。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进行了几次电话咨询,杜先生的爱人也参与进来。做家庭治疗的一大原则是一定要同时接触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因为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描述和感受可能大相径庭。

杜先生虽然给家里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但和家人缺乏沟通交流。杜先生给家里买彩电、给妻子换车的行为,做妻子的并不领情,反而有很大的不满,因为这种大件物品的购买杜先生从来不跟家里人商量,他说什么,全家人就得执行什么,不许违背,独断专行,家里缺乏民主气氛。虽然物质上并不匮乏,但其实女儿一直没有受到很好的心灵支持和照顾。

杜先生按我的建议,放下架子,跟女儿长谈了一次,而且还引入家庭生活会、民主会的形式,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家庭气氛改变了,女儿也不再和他对着干,开始配合他了。女儿顺利地考上了高中,父女关系也非常融洽。

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不容易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和父母老师对抗、强调自我的存在感和存在价值,如果父母压制,他会固执于自己的权力和选择,“你们说了不算,我说了算”。杜先生的女儿挨打后开始跟父母对着干,不考高中非考艺术类中专就是典型的例子,并不是她自己有多喜欢,而是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决定。

青春期一般从12岁到15、6岁,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情绪忽高忽低,行为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他们在判断事务时常常毫无把握,容易犯糊涂。他们表现得似乎很自信,或者不和别人讨论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这样来掩盖他们的不安全感。他们希望自己显得知识渊博、城府很深,不愿意让人看出来自己比父母懂得少。

家中如果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尊重和平等两个原则。尊重他的内心感受,和他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这个平等并不是说孩子和父母就要平起平坐,而是指平等相待。如果互相尊重,孩子就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父母交换意见。父母不但要对孩子讲话,而且要倾听孩子讲话,这样常常能更多地了解孩子以及他的内心世界。对这时期的孩子还要多一份包容,要尽量理解他,可以给他规定一个底线和边界,然后给他尽量大的空间,尽量少约束或间接约束他,越压制,他反抗的力量越大,越要争取更大的空间,不如给他一个有限制而尽量宽松的环境。

初二是个转折点,课本的知识难度加大,如果这个阶段孩子学习有些退步,是正常的。如果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分数上,却不去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帮他们解决心理困惑,会造成孩子与家长行为意识的冲突,孩子与父母的对话会越来越少。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8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暴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D43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64-02

青少年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急风暴雨”式的变化,易出现心理生物性紊乱,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偏差。如何理性看待、有效应对青少年的叛逆暴力问题,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叛逆暴力的表现

心理学上认定的叛逆的鉴定标准为:持续半年以上固化的情绪、行为失控,经常出现攻击性语言行为,对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无自责反省,反对主流价值,不认同主流生活模式。其典型心理特征是反抗,具体表现为反家长、反权威、反老师。青少年反抗的形式有两种:1.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具有突发性,难以自控。2.将反抗内隐于心,以冷漠相对。在我国,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表现为不服管教、缺少理想和信仰、早恋、追星、网瘾、暴力、离家出走等现象。近年来,问题更为复杂,交织着诸如、偷盗、性、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

二、青少年叛逆暴力形成的原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叛逆期又叫成长危险期,一般出现在12~16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其次,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习惯性地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往往倾向于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动机采取行动。他们强烈要求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但在行事过程中又经常遭受挫折。一旦需求不能被家长和老师理解,便会采取极端不成熟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加上心理抵御能力脆弱,缺乏自控能力,这使他们情绪波动,逆反心强,容易冲动,甚至导致矛盾的激化。[1]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

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缺乏情感接纳和情感认同,导致青少年缺乏归属感和存在感。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者更多的是关注孩子智能和身体方面的发展,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则容易被忽视。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情感交流极少,或是负面交流多(习惯性地盯着孩子在学业、行为习惯上的不足并予以批评、处罚),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每况愈下。很多家长表示,到了青春期,感觉孩子越来越陌生了。这是由于孩子进入了成长加速期,滋生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教育者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叛逆与反抗。调查显示,青少年叛逆的个体差异和教育方式有关。民主、理性、宽容、积极的教育方式,孩子表现出的叛逆期短,且表现和缓。简单粗暴、冷漠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叛逆期长,且语言和行为都表现得较为激烈。

(三)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

进入青春期,同伴的影响逐渐取代父母。青少年惧怕被同伴排斥,害怕被集体拒绝,所以,许多叛逆行为是在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如若亲子关系冷漠,青少年则更容易向外寻找归属感。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的甘灵杰老师在谈论到家庭与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时说,家庭和同伴就像是在拔河,青少年往往只会感性地去判断谁给予的诱惑更大则会倾向于谁。家长往往是采取理性说教的模式,而同龄人往往更能尊重和理解自己,让人找到归属感和温暖。所以,如何让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找到归属感,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社会环境方面

独生子女现象和不良社会氛围是引发青少年叛逆暴力的主要社会原因。独生子女现象使得当代青少年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心理特质。生活环境优越,让其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们见多识广,个性张扬。长期在长辈的宠溺下长大,较之以往,他们更显自私、敏感、脆弱,更易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

此外,一些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KtV等罔顾相关法律规定,向青少年开放,传播暴力、色情文化,让青少年误认为叛逆暴力是自我保护的最佳形式等。这些不良的社会氛围都在无形中助长了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三、青少年叛逆暴力策略分析

(一)完善自我认知系统

青少年应理性看待青春期和自己。一方面,可阅读一些关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方面的书籍,克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可积极向老师父母求助,理性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认知系统,建立科学的三观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建立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教育者的忍耐和等待十分重要。有些青少年是因为不受家庭重视,在叛逆心理的推动下才过早进入成人社会,产生暴力犯罪等问题[2]。因此,要构建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鼓励、信任和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1.尊重与信任。教育者与孩子之间应真正做到人格平等,民主交往。教育和引导孩子时,要尽量忍住自己的价值观,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待孩子更好地成长。此外,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当众让孩子难堪。

2.建立安全感。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不同的情境会酝酿不同的心理氛围,不同的心理氛围将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3]。因此,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可以倾吐烦闷、释放压力的场所,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帮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感[4]。

3.积极关注与宽容鼓励。青少年涉世未深,难免犯错。若教育者习惯性地给予批评和惩罚,则容易导致孩子滋生自卑心理。教育者要用非评判性的态度去接纳孩子的叛逆行为和表现,对其进行积极关注,少一些挑剔,多一些鼓励,获得孩子的心理认同,有效减少反感和抵抗。

4.学会倾听。如若亲子关系不融洽,父母就应做到“少说多听”。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倾听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倾听可以帮组孩子释放压力、缓解情绪问题,从而能有效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激化。

(三)社会方面

加强对不健康网络、影视作品等的监控,正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待社会上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健全法制,加大惩罚力度[5]。尽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青少年叛逆是一种正常且普遍的心理现象,应得到理性地对待和及时疏导。尊重个体、关爱理解、帮助指导、守候成长是每一个教育者所必须坚守的准则。只有个体、父母、教师、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帮助青少年安全度过叛逆期。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2年修订版264页.

[2]刘荫.从高胖雇凶杀亲看青少年综合素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中学时代,2013,10:28.

[3]徐士元,张英.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调试[J].江西教育,2004年第8期.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9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笔者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因此愿扬两者之长,把握学生的心理,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一)存在强烈的厌学情绪

很多学生就读中职学校,是因为成绩不好、升学无望。他们对学习没兴趣。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系统形成,是非观念比较模糊,学校有责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他们的厌学之情,缘由并非自愿读书,而是受命于家长,才来校混毕业证书,完成家长分派的“任务”。所以学生自然不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

(二)自卑、缺乏自信

从学生的经历和家庭条件来看:他们大多有升学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际遇。加之社会上文凭之风益盛,对职校生的偏见与歧视并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停的冲击着他们脆弱的心灵,在心理上,他们自惭形秽,十分自卑,缺乏自信;在现实中,束手无策,望难生畏,浑浑噩噩。其原因是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多少有着破罐子破摔的荒谬想法。

(三)叛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中职生一般14岁至18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学上是非常“危险”和关键的时期,危险在于,青春期的孩子普遍都情绪高昂对家长、学校都充满了逆反心理;但是,青春期是塑造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

进入青春期,学生们容易抵触家长、抵触学校、抵触教师,对于家长的苦口婆心,他们往往会感到厌恶、烦躁、罗嗦;对于教师的语重心长,他们通常是置若罔闻、不屑一顾。他们往往会固执己见,男生在这个时期会迷上抽烟、喝酒、打游戏、;女生则会进入一个爱美甚于爱自己的时期,为了漂亮不惜一切的装扮自己,以期获得异性的青睐,满足内心的虚荣。

(四)心理偏差,人格不健全

人格的形成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我们孩提时期就在潜移默化的形成着,只是在孩提时期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人格的教育不仅要从小学开始,应该要更早,从出生开始就应该有意的引导。从孩子有意识开始就应该注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节或者小的问题都不要忽视掉,不要给任何不健康或者不健全人格的可趁之机。我们身边并不缺乏由于人格的缺陷造成的悲剧,人格的健康或健全与否将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健康的人格会将其带入幸福的天堂;反之不健全的人格会给人带去无尽的灾难或是痛苦。

有些家庭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忽视了孩子心理成长,如家长的成性,孩子便会耳濡目染,也嗜好。另外父母间感情不和,经常争吵、打骂,长此下去,充满暴戾恣睢的生活环境也容易让孩子染上暴力情绪,在学校就体现好争执,争执不下,就斗殴解决。这些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至为重要。但学校往往是爱莫能助与无能为力。

二、中职学校亟待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基于目前中职学生心理状况的现实,所以中职学校借助德育教育的平台,体现了职教特色,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具体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引起学生的重视

心理问题大部分的人都有,只是平时疏于有关知识的了解,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对这方面关注得就更少了。正因为如此,学校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关心自己的心理成长。

(二)在教学或是生活方面,教师应做到亦庄亦谐

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生观,考虑问题,难免缺乏深入的思考。老师一定要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事件中,深刻分析错误的原因,一定要分析透彻,彻底摧毁学生心中形成的错误认识。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大道理和生活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才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种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着针对学生厌学教育的成败。

(三)学校可举办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演讲比赛

利用比赛来吸引师生的眼球,比赛面向全校师生们员工。学生通过参加演讲比赛,为自己的演讲准备详细的资料,这不仅锻炼了搜集资料、创作的能力,客观上也让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四)可在校报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栏。由心理学专家、学校老师讲解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当然对来访者的资料是完全保密的),增加阅读兴趣。

(五)在学校校网上,可开办心理咨询的版块,让学生们在上面注册,向专家提问。也可设置为专家在线解答和给专家留言。

(六)每个月可选定一天作为心理健康日,在这一天,呼吁师生放慢学习、工作的节奏,给自己心灵放一个假,关心、问候我们的心灵。现在每年的5月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我们也可以如法炮制个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日。在这一天,组织比赛,召开主题的晚会,搞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甚至可以是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讲课比赛。

(七)定期开办讲座

学校应向重视学生们的学习一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办讲座,可邀请学校的这方面的权威人士、其他院校的心理学教授或者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心理学专家,一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二则可以方便老师们学术交流。

(八)体现学科特点,以活动课为主,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篇10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

由于中职院校招收学生的特殊性,从年龄、思想及知识架构上来说,学生相对处于较难以管理和教育的阶段。其次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道德品德方面比较关注,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比较重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偏低。

1中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1.1信心不足、目标不明确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时期成绩不理想,目标不明确,再加上初升高激烈竞争,无望考上重点高中,心理失落和挫败。其次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乃无奈之举,并无多大出路和希望,导致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情绪。

1.2自我认识不完善

中职院校的学生,自我管控能力相对较弱,当自己处于两难境地的时候,无法正确判断自己在“岔路口”中的位置,就很容易依靠外在因素来平衡自己。看待问题,都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1.3特殊群体,容易形成“小帮派”现象

中职院校集结了各个不同学校中考落榜学生,这些同学具有相同的特征和归宿,会使他们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后形成一个一个“小群体”,出现这种情况,如若不及时正确引导,就会导致班级分裂不团结,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1.4极度渴望被关注

14-16岁的年龄,刚从初中毕业,心理和心智都没有成熟,往往出现较强的虚荣心和渴望被关注的心理。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会出现闹情绪、跟老师对抗、跟同学不和、跟家长关系紧张等现象,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2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厌学

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加之有些中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不合理,教师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传授知识等,这些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厌学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2.2“逆反心理”突出

90后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于集体意识,多数情况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服从班级及教师的管理产生对抗情绪。对教师、家长的说服教育的形式反感、逆反。

2.3人际关系差

青春期的中职学生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又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因此排斥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树立自己的自我认同,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去要求他人,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难以容忍,这就容易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困惑,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交往障碍。

2.4家庭因素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离异,对孩子缺乏关心和关爱,使孩子性格扭曲,缺乏安全感,造成心理亚健康。

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我们结合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相关课程,定期举办讲座。每学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根据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实行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心理疏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做到早发现,早处理。(2)利用媒体宣传心理健康。可以采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团课、校园宣传栏、展板等进行广泛宣传,时刻提醒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3)增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尽量强调交友性,但是学生在于老师陈述心理秘密和困惑时,存在很多顾虑,心理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很多情况下,学生倾吐心理秘密的对象,往往是亲密的伙伴(80%)。我们可以尝试在学生中培养一批学生骨干的做法,让他们参与咨询活动,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4)定期进行心理测试。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不仅可以及时系统的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心理特征,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教学、管理、德育等工作,及时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力传播正能量。这一点很重要,在校学生85%以上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度过,师生之间的关系上应表现为亲情型的、建议型。另外教师言传身教,所以自身素质影响着学生的潜意识,所以传授学生学业的同时,教师也要传递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给予学生。综合来看,在中职学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都应该足够的关注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采用学生个你能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疏导。此外应该加强家校联系,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学生的家庭不稳定因素,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以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作为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用多种途径去落实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全道兵.浅谈中职学校开展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2):58~59.

[2]杨洋.浅谈中职学校开展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