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十篇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十篇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21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1

[关键词]应急心理辅导;基本原则;辅导步骤;效果评估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文件后,各地的中小学都在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的研学活动,时间也从一天扩展到了多天。学生在研学旅行途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除了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理之外,带队教师还应该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化解事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避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学生集体遭遇重大事故的心理辅导方案

研学旅行活动中的重大事故主要有地震、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实施伤员救护,在伤员抢救完毕后,把其他学生带到安全地带就要着手开展心理辅导,开展得越及时,预后效果会越好。需要安排情绪稳定、安抚能力较强的具有心理辅导经验的带队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因为教师和大家具有相同的经历,开展心理辅导效果会比较好。红星小学六年级的师生在旅行社的带领下,乘坐大巴车前往农业生态园开展研学活动。道路平直,车速有些快,结界司机操作失误导致车辆侧翻。一时间哭喊声四起。因为是平路,伤亡不严重,带队的领导和教师快速从惊吓中清醒,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流程,送出较重的伤患者,同时将没有受伤的孩子立即带离现场,选择安全区域,开展心理辅导。辅导教师以共同经历的自我感受传达共情,让学生转移注意力,观察学生的情绪和反应,通过抚摸头顶、脊背来安抚学生的情绪,用温暖柔和的语调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突发的事故。告诉学生学校很快会派车来接他们回家,让学生慢慢地稳定下来。引导孩子说说谁表现得最勇敢,让孩子们通过握手、拥抱来稳定情绪。对于个别惊恐不安的学生,教师主动帮他们擦去眼泪,拥抱安抚。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采取语言、行动来稳定学生的情绪。回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心理教师根据这次车祸,也可以通过类似的灾难事故,引导学生要坚强勇敢面对突发事件,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过后的一个月里,还要开展1—2次的辅导。事后调研,这个年级的学生情绪都比较平稳,没有出现一例心理疾患。

(一)灾害性事件的心理辅导原则1.同情性原则。2.自始至终观察学生的情绪与反应的原则。3.自始至终给学生温暖和鼓舞的原则。4.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心理辅导活动的步骤1.首先安抚学生,告知大家很快会有救援到来,让学生一起深呼吸,平稳学生的情绪,告知学生冷静才会睿智处理各种突发情况。2.对受伤的学生表示同情,祝愿他们早日康复。3.给学生以温暖和关怀(同学们经历了一场人生的灾难,所幸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应该感谢上苍的眷顾),走到学生跟前拉拉手,亲切问询。4.组织学生坐到关系最亲密的同伴跟前,拥抱一下彼此,互致关怀。可以跟同伴聊聊自己的感受,学会互相倾听、安慰。(同伴的安慰最容易接纳)教导学生在心情不畅快的时候多找同学、朋友、亲人、师长聊天,把不愉快的情绪排泄掉;建议学生多参加体育等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好好珍惜生命,忘掉痛苦,努力向前。5.对事后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与情绪是否正常;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正常;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与他人交流。以上各项如果与学生平时表现相吻合,则说明辅导比较有效;相反,则说明辅导效果欠佳,需要进一步安抚疏导。时间是医治伤痛最好的良药,心理辅导需要多次开展、循序渐进方能有实效。

二、伤病等导致身体不适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案

在研学途中,学生可能会在活动中不慎受伤,或者饮食导致身体不适、感冒发烧等伤病现象。由于孩子很少离开父母,在伤病的时候除了需要及时救治身体,心理辅导也不能疏忽。主要需要对敏感的学生实施个别心理辅导。第九中学七年级学生与外地学校开展七天的交流研学活动,期间来回坐火车就需要四天。参加活动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前三天,学生离开父母旅行都比较新奇,也能听教师的话,比较顺利。第四天,天气特别热,学生吃多了雪糕,有三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身体的不舒服立即引发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有两个学生哭了起来,这个头一开,整个团队都陷入了萎靡之中,不少孩子都开始掉泪,情绪开始失控。面对这个情况,带队教师赶紧分头行动,把身体不舒服的孩子送往医院,同时集合其他学生开始安抚情绪。教师先总结这四天来大家积极乐观互助的一些做法,回顾一些温暖的细节,表扬大家离开父母能够自理生活,积极锻炼自己。随着教师的讲述,孩子们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一些孩子的表情开始活泛,有了笑意,哭着的学生也开始不好意思起来。教师看到学生情绪稳定了就走到脆弱的学生面前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想家想父母是正常的,自己也想念父母、爱人和孩子,但是,我们有研学的任务,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学会自立、坚强。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开展同伴互助鼓励。经过这样的安抚,学生的情绪彻底稳定下来,还成立了互助小组,纷纷表示等生病的学生回来后,要照顾好他们。经历这一场小危机后,团队后期的活动都顺利完成了。外出三天以上的研学、军训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大多会遇到这样的波折,带队教师应对的基本思路为:让学生正确面对伤病痛苦,不舒服很快会过去,学会自立坚强。心理辅导活动的步骤如下。1.真诚对伤病学生表示问候,关心他们身体的感受,表示同情,让学生感受到爱护和温暖,并明确表示很快就能康复,“暗示”会起到积极作用。2.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平时有了伤病,其父母的态度。嘱咐学生离开家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可以和学生一起跟其父母通话或视频,将学生坚强的一面告知家长,让家长放心,也让学生有心理安慰和面对病痛的信心。3.给学生讲一些伤病趣事及坚强面对伤病的故事,让学生对病痛,保持心情开朗,积极面对并坚强起来。4.团队辅导,总结积极的方面,唤起正能量,让学生形成同伴的互助互爱,共同完成任务。

三、学生发生冲突后的心理辅导方案

研学旅行超过三天,学生中间就会出现不和谐音,会出现争吵,个别男生甚至会有肢体冲突。如果处理不及时,心理疏导不好,就会影响研学的效果。带队教师除了按照常规了解事件的原因,当好“法官”,同时还需要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彻底化解矛盾。

(一)心理辅导的原则1.统一性、公平性原则。2.观察学生的情绪与反应的原则。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2

关键词大一新生定向辅导学生发展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11.081

onCollegeFreshmenorientationCounselingtheory

Gepeng,wULuochan

(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nanjingtech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09)

abstractFreshmanwenttowardscolorfulcollegecareer,oftenmixedwithalotofvisionandlookforwardtoalittleuneasyconfusion,therefore,anurgentneedremedialschoolactivelyinvolvedinthedesign,inordertofacilitatetheirsmoothtransitiontoCollegelife.thisarticlewillexplainthefollowingseveralaspects:Firstly,thecharacteristicsofcollegestudentsandfreshmentodemand,asafreshmanorientationcounselingbased;secondlyonthefunctionalembodimentfreshmenorientationcounseling;andfinallydirectedmentoringprogramsdesignaccordingtothegroundedtheorymodel.

Keywordsfreshmen;orientationcounseling;students'development;programdesign

0前言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菁英型转为普及型,加上近几年来新生婴儿的出生率维持在低点,造成少子化的现象,因此,未来各高等院校间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而如何提升大一新生的报到率并减少其辍学率,将是各校努力的方向。学校的定向辅导主要是为进入新环境之学生而设,用以协助新生因应新环境挑战以达适应之措施;而大学新生定向辅导是大学协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环境,以提升学生成就的做法。许多相关的研究发现,新生定向辅导不只能有助于学生适应新生的生活,也能有效地留住新生,减少辍学率。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各大学几乎都有新生训练的活动,而对于新生训练未臻理想最主要原因,多所学校的承办人认为原因是学生不在乎,学生却认为内容未符学生需求,流于形式、且功效不彰;新生遇到问题不知何处寻求协助。由此可知,大多数学校过去都忽略新生定向辅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财务日益困窘的环境中,学校关注的重点除了招生之外,如何留住已入学的学生,减少辍学率应是另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新生定向辅导方案的实施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

1新世纪大学生特质的转变与新生适应问题

1.1新世纪大学生特质的转变

(1)态度及价值观的改变:对追求生命意义的兴趣远不及赚钱、毕业后找到工作,因此,对商科、计算机及工程方面的兴趣高于人文艺术及社会学科。

(2)态度及价值观的改变:单亲家庭增加,家庭暴力、待、药物及酒精滥用等问题增加,家庭功能减弱的比率提升。

(3)身心健康的改变:现在的学生常有许多情绪障碍,包括自残行为、暴力、焦虑、沮丧、饮食失调等。此外,药物及酒精滥用也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身心问题。

(4)学术能力的改变:学生基本的阅读、书写、数学及计算机的技术普遍不如过去学生,大一新生入学后需施予补救教学的比率增加。

(5)教育费用来源的改变:学生的学费多来自父母或奖学金,而今学费高涨,许多家庭无法承担,学生必须打工自筹学费,导致兼职学生增加,工作过度常导致辍学或成绩欠佳。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现今的大学生较以往更加多元,生活层面也较为复杂,大一新生带着既期待又兴奋的心情进入校园,其生活环绕着课业学习及生涯探索两大议题,当适应出现障碍时所带来的情绪或精神困扰更需学务人员给予适切的辅导及协助。因此,新生定向辅导方案的设计必须先了解大学生的人口特质及辅导需求,以便能规划适切的方案,协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1.2大一新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Upcraft&Gardner指出成功的大学生活大多取决于新生的第一年经验,而且第一年最关键的转换期通常是在前六周,在第一年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中有一半发生于前六周。可见,留住学生的关键期为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尤其是前六周。根据国内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一新生主要面临的学校生活适应问题包括对教师教学和学习的适应、对未来前途的担心、觉得生活太过散漫,不够充实、有忧郁敏感及神经质的精神症状比例不低。其辅导需求主要为认识所就读科系、确定自己兴趣,培养良好的求学态度及方法,并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

1.3正式理论扎根模式

扎根理论(GFt)是Rodgers&widick为协助学生事务人员将正式理论运用到学生事务上,曾提出扎根于正式理论(GFt)的应用模式,此模式有助于了解与评估特定对象的服务需求,本方案设计将采扎根理论模式。共分为下列七个步骤:集中问题、背景及对象上:检核与关注议题相关的所有因素;选择有用且可使用的正式发展理论:包括与关注之议题和学生发展有关的理论;使用所选择的理论之各种测量工具评估学生需求及发展阶段,将理论建基于实际情境中;形成改进目标:包括界定发展性与内容相关的目标;设计各种介入的方案及活动:以理论性概念指导发展方案内容及过程;检讨学生事务人员使用理论的能力及定时进行处理过程评估;评估介入方案的成效:以确定其影响或回答相关的理论性问题。

2新生定向辅导的理论模式及辅导需求

新生定向辅导的功能就是要协助新生顺利过渡到大学的环境,提供适当的辅导方案,帮助新生开始与学校的学术及人际进行整合。以下将从相关的理论模式及我国实施的现况来说明:

2.1新生定向辅导的理论模式

1960年代有两种影响新生定向辅导方案的哲学观点,第一个是“小宇宙”观点,强调测验、校园参访、信息性的集会和注册前的活动;第二种是“大宇宙”的观点,强调学术生活、认知发展、智能性挑战等相关议题,和高等教育的任务。这两种元素持续支配当前大部分的定向辅导方案。归结目前定向辅导方案实施的模式有三:

第一,新生日或新生周模式:1923年Universityofmaine第一个发展新生周活动,以大型集会的方式,强调分享信息、测验、谘商、注册、参访校园、游憩活动和小区服务。

第二,注册前模式:1949年michiganStateUniversity设置大学前临床讲座(pre-CollegeClinic),是二至四天的暑期方案,包括测验、谘商、信息倡导和入学之服务,此模式公共关系的价值甚为明显,也是协助学生了解大学目标与增进学生最初适应的方式。

第三,新生课程模式:此模式包含两个主要的因素:分享并协助学生了解转换初期的信息,和建立社会性支持的环境。教师与高年级学生以团队的方式采小班教学,教师提供回馈以避免受高年级关系的影响。1985年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研究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大学提供学分或非学分定向辅导课程。

2.2新生定向辅导方案的内容及设计原则

新生定向辅导方案的内容必须以提供学生支持性的服务为核心,包括:学生学习中心;图书馆的使用;学生健康服务及谘商中心;生涯服务;学生活动;住宿生活;服务学习的方案等。同时新生定向辅导方案的内容必须能促进学生以下六方面的心理发展:发展智能与学术能力;道德、伦理及精神方面的探索;建立及维持人际关系;重要的支持团体或针对危险学生的团体辅导方案;发展性别角色及性向的认同;决定生涯与生活型态;维持个人健康及精神方面的调适等。CouncilfortheadvancementofStandardsinHighereducation(CaS)认为学生定向辅导的任务必须包括:促进新生融入学校;使新生为接受学校教育作准备;引导新生统整学校知能的、文化的与社会的气氛。

而CaS中指出新生定向辅导方案规划的原则包括:以陈述的目的与目标为基础;与方案及活动相关之学校其它单位协调;让学校所有新生都可以获得;协助新生了解高等教育的宗旨与学校任务;协助新生了解他们在教育环境中的责任;提供新生有关学术政策、程序、必要条件及方案的充分信息,以做明智的选择;知会新生可以获得的服务与方案;协助新生熟悉校园与当地环境;提供计划性的机会,让新生和教师、行政人员及在校生互动;提供新生自我评估的信息及机会。

3新生定向辅导方案设计

3.1集中问题、背景及对象

为协助新生能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经前述探讨检视,符合新生定向辅导需求之方案设计,需考虑下列因素:实施对象:经学校正式录取之大学日间部一年级的新生,年龄在18~19岁之间。实施方式:采家族学长姐制,以开学前模式、新生训练营、课程模式等系列活动进行。实施时间:采一整年系列活动方式。组织领导:由校长或副校长统筹,以院系为主轴,学务处及教务处为辅,其他相关单位积极配合,统筹全校教职员人力,全力投入。实施经费:调配现有各项措施及课程,经费不需增加。实施人员:全校教职员。实施内容:以学术取向(教务处)及人际取向(学务处)为两大向度。

由以上所述可知,新生定向辅导绝不仅是学务处的工作,其涉及教务、系科,甚至是学校各单位都需全面配合的工作。尤其是目前高等教育竞争激烈,如何将学生留住,减少学生的辍学率应是各校极思努力之处。因此,新生定向辅导应由学校高层统筹,全校动员投入。

3.2选择有用可用的正式理论

经探讨与分析各大学生发展的理论,选择下列理论作为方案设计的参考:(1)Chickering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perry智能和伦理发展理论;(3)Knefelkamp提出一套以perry理论为基础的“发展性教学模式”;(4)myers-Briggs人格类型理论。

3.3将正式理论置于真实的情境中

3.3.1Chickering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对方案设计效用。第一,发展重点:Chickering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大学时期发展的七个向度,前三个向度(能力感、情绪管理及自主性)是大一新生发展的重点。能力感的发展包括:对大学课业学习的能力,如做笔记、考试及利用图书馆等;运动和操作能力,如体力、耐力、健康等;人际关系能力发展则指能与人有效沟通、领导、被领导、合作及从事团体工作的能力等。情绪管理包含知觉自己的正负向情绪,并能平衡控制及适当地表达情绪。自主性系指大一新生要学习的是不要过度依赖他人(父母、师长或同侪)的肯定,要能独立处理身边的问题,并能融入群体中,与他人合作。

第二,影响发展因素:Chickering提出七个会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因素:①学校目标;②学校规模大小;③师生关系;④课程;⑤教学;⑥朋友与学生社团;⑦学校提供的学生发展方案与服务。而黄玉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社会发展发现大学经验(主修、学习投入、师生互动、同侪关系、住宿经验、社团经验、打工经验)可以显著解释大学生六向度心理社会发展之变异从17%到41%。其中同侪关系为解释大一学生发展之最重要因素。

第三,综合以上所言,在设计大一新生定向辅导方案时,应包括:能力感的建立(图书馆及学校资源的使用、学习适当的读书策略、大学教育目标的认知)同侪及人际关系、社团与打工、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与生涯,自我探索及情绪管理等方面。

(2)学生发展与需求评估。由上述的理论及相关研究中虽已可获知新生定向方案的内涵及学生需求,但为更能精确了解学生需求及方案内涵的适合度,拟选取大一及大二学生各一名进行深度访谈,并以黄玉(2000)之大学生心理社会发展量表施测,了解其发展程度及成长经验,以作为方案设计的参考。

3.3.2perry智能与伦理发展理论

(1)对方案设计效用:根据理论及相关研究均显示,大一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大多为二元论,而二元论的学生在课程方面会期待高结构,具体经验,并有标准答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上或活动的安排上需考虑大一新生的认知程度,以免因挑战过高而流于无效的学习。

(2)学生发展与需求评估:选择大一及大二学生各一名进行深度访谈,以meR评量其认知发展程度,并了解其对课程教学与新生活动的需求与看法,以作为方案设计的参考。

3.3.3Knefelkamp&widick发展性教学模式

对方案设计的效用:此模式系以perry理论发展出来,以应用在教学上。此模式指出二元论学生在课程教学或活动设计上需考虑下列四方面:

(1)高结构化:如提供明确的课程表、活动流程或作业指导等,愈明确对其学习帮助愈大。

(2)低差异性:在阅读、作业、呈现的观点及教学的方法等差异性要低。

(3)大量的经验学习:大量的经验学习:提供结构化的讨论、活动参访、影片欣赏与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进学习效果。

(4)人性化的学习气氛。人性化的学习气氛:活动的进行或教师之教学态度应有人性化,较多的支持与鼓励以利活动的进行及学习效果的提升。

3.3.4myers-Briggs人格类型理论

(1)对方案设计效用。人格类型在学习及教学上的应用及参考价值很高,可从藉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型态:如外向型的人经由讨论及团体活动可以获得最好的学习成效;内向型的人偏好阅读及独立工作。以决定教学方式:如感觉型的人需要按部就班的教学,在实务工作中需要记住事实和具体的观察;直觉型的人偏好独立学习和需要想象、观察关系和掌握概念的任务;思考型的人重视系统、客观的研究;情感型的人在意与教师相契合、透过关系学习及个人与内容的连结;判断型的学生偏爱稳定的工作、有次序的态度和有纲要性的任务及正式的教学;知觉型的人冲动行事,偏好非正式的学习和发现式的任务。

(2)学生发展与需求评估。开学后全面实施mBti的测验,作为学生自我探索、团体分组、教师了解学生及活动规划之参考。

4结论

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着两大主轴的议题:教育的宗旨及学校生存的危机。由上述的说明中可知,不管是基于教育的宗旨――促进学生成功学习;或是源自学校生存的危机――提升报到率、留住学生及减少辍学率。规划良善的新生定向辅导不仅能有效地留住学生,减少辍学率,对学校财务绝对有帮助。此外,透过新生定向辅导的推动,凝聚全校人力、物力,全力投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建立亲密的师生与同侪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除了能协助学生成功学习之外,更能藉此培养学校的共识,建构一个优质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富美.大学新生定向辅导实施之研究――从学务处负责人员与学生的观点探讨.台湾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研究所硕士论文,2008.

[2]李燕鸣.东华大学大一新生之自述精神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慈济医学杂志,2001(14).

[3]宋湘玲,郑熙彦,林幸台.学校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施.高雄市复文书局,1998.

[4]张雪梅.我国大学新生辅导实施的研究-学生及新生训练承办人对新生辅导之看法.人文述理学报,2007(1).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一、被试的筛选

1.研究对象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新生,通过自编的《大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来筛选被试。通过访谈和同质性测试,选取大一新生两个班级凝聚力水平差不多的班级,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本研究共66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33人。

2.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筛选

对两个班级的班级凝聚力得分进行t检验,数据显示,两个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得分差异不显著,这就说明这两个班级的凝聚力现状相当,本研究可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如下表:

*p

进一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班凝聚力分数(3.91±.505)低于2班凝聚力分数(3.92±.564),所以本研究将1班确定为实验班,将2班确定为对照班。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制定

1.理论依据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从低到高的五个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当某个层次相对满足时,在群体中的人们则需要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团体动力学理论强调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是通过团体各部分力量作用于个体起作用。它能够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集体力量的作用,所以在本次团体辅导活动中,都是通过设计和开展集体活动,让成员体会到团队的作用,与此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事实依据

对相关团体辅导书籍的参考与借鉴。在本次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参考了李娟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王国强的团体辅导对提高初中生班级凝聚力的实验研究,曾朝红的团体辅导对提升小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实验研究等资料。

大学新生班级的凝聚力具体状况。通过对班级凝聚力的调查,了解到班级凝聚力状况如下:同学之间不够团结,个别同学之间不能相互信任,有小集体的现象,大多以寝室为单位,同学之间的交流少,特别是男女之间的交流,集体的荣誉感不强,个别同学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对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实验班在人际关系、班级制度、班级目标、世界观这四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些依据,本次团体辅导方案主要从人际关系、世界观认同、制度认同、目标认同来提升实验班级的凝聚力。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环节及方案

根据前面的调查与分析,此次针对实验班凝聚力提升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共o计了8次活动,主要侧重于人际关系、班级目标、世界观、班级制度方面凝聚力水平的提高。每次活动45分钟,都由同一名团体心理辅导专业教师实施辅导方案。

作者简介:曾朝红(1986-),女,重庆荣昌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师,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朋辈辅导员自我管理团体辅导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阶段可谓“八面来风”,学生面临适应、学习方法转变、人际关系、就业、考研、情感等诸多问题,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心理困扰不断增加,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辅导需求日益加大。虽然高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数量少,很难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辅导需要,而且有的学生存在对心理咨询的恐惧,认为走进心理咨询室就会别被人看成心理异常,会被看不起;另外,还有很多人也忽略了发展性心理咨询,最终耽搁问题解决和个人发展。设计本方案前访谈了一些高专大学生,他们大部分反馈遇到困惑或者迷失方向时,更倾向于向朋辈寻求帮助,而不会直接找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朋辈辅导员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新探索,并且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模式。所以,探索朋辈辅导员的助人能力是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言传不如身教,提高朋辈辅导员的个人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他们就要管理好自我,方可有一定影响力和说服力。

关于朋辈辅导员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对其各有阐述,mamarchev认为,朋辈辅导员指那些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对群体中的其他朋辈提供心理援助,产生积极行为影响的人。我国学者章红兵认为,朋辈辅导员就是指与同学这一群体处于同一等级、同一“辈分”的学生,他们以朋友同辈的身份在同学中从事咨询、服务、帮助、引导等工作。朋辈辅导员是一支由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所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绝大部分是学生干部或党员,以活动、沙龙、讲座、心理测试、媒体宣传、游戏、个体关注等多种实践形式,协助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对大一新生在思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辅导,旨在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大学生发展与成长;我国学者杨秉钧认为,朋辈辅导员是指与被协助者同年龄或年龄稍大之半专业助人者,具备助人技巧来协助其他同学适应环境,促进学习。

关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界定本文引用屈善孝的观点,屈善孝认为,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身体、心理、时间、信息、思想和行为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计划与组织、自我监控、自我开发与自我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动。从定义中可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自我认知、自我计划、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当前,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讲座和建立各种制度上,而考虑让大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提供自我管理水平的培训形式较少。另外,当前在关于朋辈辅导员培训的研究中,关注朋辈辅导员技能放面培训的比较多,而关注朋辈辅导员个人成长方面的培训较少,尤其针对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几乎没有,朋辈辅导员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以朋友、同辈的身份在同学中从事咨询、服务、帮助引导等工作,他们本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就很重要,他们要做好自我管理,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才能更好的影响和帮助同辈个体完善自我。只有他们很好体验这个成长过程,才能将这份成长的快乐分享给同辈个体,而高专院校学生更关注技能学习,对个人成长关注的较少,所以高专院校朋辈辅导员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而以往对朋辈辅导培训的多以讲座、上课形式来组织,形式比较单一,采用发展性团体辅导的形式来进行培训的研究较少,而团体辅导在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和某些心理障碍方面,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一种有效的咨询形式,所以本文设计了此方案。

二、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本方案设计以人本主义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性是积极的、向上的,相信人是有能力、有价值、有潜能的,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个体具有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个体能对自己负责,只要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他们就能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形成积极的行为,因此本方案设计借鉴其观点,相信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条件,积极挖掘成员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很好的自我管理。

三、方案设计的原则

根据团体辅导的原理和辅导所达到的目的,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重点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此表为团体辅导方案的摘要

1.发展性原则。通过团体成员的交流与分享,使团体成员个人素质提高,重点放在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上。

2.主体性原则。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成员得到最好的成长。

3.体验性原则。通过活动形式,使成员全员参与,成员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成长的快乐。

4.活动性原则。本方案主要以活动形式进行,区别于平时书本学习,提高成员的兴趣性,进而使成员全身心的参与进来,得到更好的成长。

四、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确定团体辅导的目标

通过实施该方案,希望达到的总体目标,概括为以下6条:

1.领导者营造温暖、开放、团结、平等、真诚的气氛,无条件地接纳团体成员,使成员在团体中得到真正的成长。

2.通过团体辅导帮助成员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这样他们才不至于把他们个人的问题带到咨询和辅导中,在此基础上成员才能更好的保证心理咨询师中立的原则,进而客观的解决朋辈个体的问题。

3.引导成员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成员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才能影响和辅导同辈个体去规划他们的未来,从而不会盲目的过大学生活。

4.使成员能调控好自我,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偏差和错误认知,不断自检,有个和谐的心理内环境才能更好影响别人,同时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及时排解成员在辅导中所遇到的困难,给成员好的督导,及时清理成员的情感垃圾,及时调适成员的困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倾听朋辈个体的问题,用心解决朋辈个体所遇到的问题。

6.引导成员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并不断在生活中检验,不断提高朋辈辅导员的个人素养。

(二)选择成员,组成团体

通过贴海报、发宣传册、广播校园网等方式,向同学们广泛宣传,吸引有意向的朋辈辅导员报名,通过面试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筛选出个人成长愿望强烈,希望在团体中获益,性格开朗,有较好心理学知识基础的朋辈辅导员组成团体。

(三)团体活动的效果

本方案的效果是通过成员反映和评估两个过程来体现,现场活动及时回馈成员的感悟共同成长,及时记录,并且领导者及时自我总结;评估是通过成员自我改变量表和自我总结来完成的。

五、方案实施大纲(见上表)

参考文献:

[1]mamarchev,H.L.peerCounseling.Searchlightplus:RelevantResourcesinHigh工nterestareas.no.52+.annarbor,m工:eR工CClearinghouseonCounselingandpersonnelServices,1981.eD211904.

[2]章红兵.朋辈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32):269-270.

[3]杨秉钧.教师行为对同济小老师影响下的国中理化科同济辅导成效之行动研究[D].台湾中原大学,2003.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5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职业化视角;成长体系;职业生涯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43-02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队伍,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骨干力量[1]。高校辅导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近年来,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期求越来越高,心理素质要求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建设过程的核心和焦点,也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成长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同时,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职责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素养,如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刻的思想认识和较高的精神境界[2]。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和水平,每年新进的辅导员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居多。年轻大学毕业生有活力和朝气,但是工作经验和历练较为欠缺。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亟需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辅导员成长体系。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的研究较少。国内研究辅导员成长体系理论和实践方面课题的学者基本上是从某个角度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成长过程,在体系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方面内容较为单一。如:韩伟[3]的重点是高职辅导员与服务对象共同成长,以及其成长过程的社会化等成长特征。陈勇[4]着重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戴飚[5]注重的研究方向是高职辅导员如何改善自我外部环境、自我完善和自我修炼,最终自我成长的路径。高职院校因为其本身生源和硬件环境的不同,迫切需要构建与自身实际管理环境相适应的辅导员成长体系,从而提高高职辅导员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最终促进高职院校管理理念的提升。

二、基于职业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明显感觉到:自我的初始胜任力与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岗位所要求的理想胜任力两者会有很大的不同[6]。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核心是具有实践实施、项目改进,并具有较高的理论设计等顶层设计的研究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具体构建和实施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如图1所示。

1.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的设计。舒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每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各有次阶段。舒伯对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已接近完善,在其理论中具体阐述了职业匹配、个人特征等相互间作用的动态过程[7]。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成长过程作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部分与舒伯的职业匹配动态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舒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高职辅导员的成长过程划分为职业启动期、职业发展期、职业夯实期、职业创造期四个阶段。

2.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的实施。根据舒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高职辅导员职业成长体系中的职业启动期、发展期、夯实期、和创造期,每一时期互为因果,相互连贯。当前一段时间,我们国家迎来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期,此时我们应从高职院校自我具体条件和高职辅导员自我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实施方案。①职业启动期方案。高职辅导员刚刚从大学毕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处于对社会的探索初期阶段。该时期是高职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取得了“高职辅导员”这一社会定位,处在这个阶段的高职辅导员将会遇到一些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再加上对辅导员职业提前认识不足,在具体的工作中会感觉力不从心。②职业发展期方案。该时期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让辅导员为了实现职业化目标,需要自身努力采取的具体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职辅导员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明确了自我岗位职责后,基本可以明确今后自我职业发展的方向,进入职业夯实期。③职业夯实期和职业创造期方案。此阶段的高职辅导员开始自我角色的稳定,能成熟地处理高职学生具体的生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管理工作和任务。在这一阶段,为了给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支持和后续力量,单位应该为其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高职学院从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角度,支持辅导员选择相关专业和导师继续深造、学习,在经费和生活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8]。

3.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检查流程。①制定检查方案。结合每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设计的内容,对入职培训、岗位分析、职务职责是否熟悉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总结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的设计组织,设计组织需据此及时修正成长体系内容。②绩效考核。建立以高职辅导员工作效率、工作完成度、个人职业能力、个人职业素养和修养、学生评价成绩等考核指标。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辅导员工作考核周期、辅导员薪酬考核计算公式、高职辅导员工作完成标志项目名称等。制定合理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奖惩制度,设计完成绩效激励办法、绩效考核醒目名称等。

三、结论

在职业化视角下,以舒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部分为主要理论依据,从成长体系的设计、成长体系的实施、成长体系的检查等角度构建了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提出了高职辅导员需要做好四个阶段的准备:职业启动期、职业发展期、职业夯实期和职业创造期,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实施流程和效果检测。实现了所提出的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对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Z].2004-08-26.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3]韩伟,刘利才.高校辅导员成长特征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56-60.

[4]陈勇.高校辅导员成长路径的阶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1):119-121.

[5]代飚,严俊,周丹.高校辅导员成长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5):157-159.

[6]赵耀.基于胜任力的G大学辅导员培训体系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6

一、德

一方面扎实开展了践行宗旨的教育活动和五查五治活动并随时以新时期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公安业务,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立警为公的思想,坚持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十条警规”和其他警规警纪,始终坚持“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原则,认真倾听违法犯罪人员的辩解和困难群众的诉求。另一方面:自己始终坚持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尊重家人、尊重老民警,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在工作中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对辅警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出现的情绪波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协调、及时谈心、及时鼓励,坚持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消除辅警的心理障碍,使辅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行工作。

二、能

在工作中,自己从事的是县城治安交通管理秩序管理工作,坚持各方面的业务学习,注重全方位的提高自己,工作做到有分析研判、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组织实施。在治安管理、交通秩序管理、案件和便民利民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发案和交通违法常态以及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灵活的方法加以控制和服务;根据不同的发案时间、作案手法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全面认真的研究,确定准确的管理方式和侦查方向;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不同业务能力的辅警,采取科学灵活的工作措施,科学合理的安排辅警同志的工作。自己在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判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勤

在工作中,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民办副中队长,但在中队始终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规范着装、带领辅警车巡、步巡,在中队自己既是领导,又是外勤民警,还是驾驶员;在给辅警分配破案刚性指标和违法纠章的同时,也给自己分配同等数额的任务和指标,既要完成中队分配给自己的各项业务指标,还要带领全体辅警完成大队分配给中队的各项业务指标;不论是大小案件,自己都要亲自去摸线索,亲自开车去捉嫌疑人,问材料、网上办案等。辅警加班时我必须加班,需要少部份人加班时,我也主动申请加班,自己一年来加班加点地工作,从不迟到早退。个人工作态度是端正的,敬业精神是有的。

四、绩

1、年共协助中队长同志破获治安案件起、处警上百次、处理交通违法上千次、参加防暴处突和安全保卫余次、抓获抢夺嫌疑人二人;陪同大队教导员同志去县一小上法制教育课一次;自9月18日大队抽我单独负责县城街辖区工作以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拖车上百台,处理出租车其他其他车辆交通违法余起;关心辅警同志的工作和生活,妥善处理辅警和同志因工作负伤的案件和事件;合理安排辅警同志的工作和休息,辅警同志经常加班很晚,均给他们安排生活。

2、抓好中队配合,正确处理好了与其他中队队的关系。自己始终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其他中队有什么困难,做到有求必应,还专门把中队配合作为制度张贴上墙;特别是我们离女警中队最近,她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总是最先赶到,她们交给我们的交通违法驾驶人的证照和依法扣留的车辆,均一一作出了处理并通知她们。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7

【关键词】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它可以为健康正常的人提供一种促进自身人格成长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并因其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企业管理、军队训练、心理治疗等领域。现将班级团体辅导应运于中职校园,将更有利于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

一、班级团体辅导四阶段

关于班级团体辅导的发展进程或发展阶段问题,学术界的说法很不一致,在这里我们将讨论一下作为一节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在40~45分钟的时间里,大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一般而言,班级团体辅导健康发展会经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辅导目标清晰度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随机进行形成性的自我评价;

(一)热身阶段

班级团体辅导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始运作,此时学生对辅导目标尚不明确,对自己在辅导活动中会处于何种角色地位也不清楚,所以表现为一种目标上的含混性,即模糊性;此时学生的活动主要依赖教师的引导和组织。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热身游戏、音乐、影视等手段,营造一种轻松和温暖的氛围,帮助团体在当下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它的目的就是

让全体学生既没有心理压力,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此外,此阶段需明确告知团体基本规范及辅导活动的注意事项。由于有些辅导主题可能涉及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师应预计到辅导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因素,例如封闭态度、防卫心理、调侃、攻击、起哄等,这就需要在团体初期就与学生商定必要的团体规范,以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转换阶段

班级团体辅导的团体转换期肩负着由“团体凝聚力初步形成”向“运用团体动力解决团体共同关心的某一发展问题”转移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成员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求、逐步催化团体动力的过渡时期。

当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热身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学生开始对讨论的话题表达不同见解,认知出现分化,开始怀着关注或者同情的心态倾听别人的谈话,能够诚恳地;有时是激烈地表达不同的意见;辅导教师就须围绕辅导活动的主题选择某一种形式(例如案例、游戏、歌曲、影视片断、小品表演等),将问题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学生的情绪和团体的气氛,切入辅导主题,而本次活动的辅导目标也同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被学生所感知。在这样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具体情境中,团体动力会很快被催化出来,辅导现场能够生成十分活跃的参与氛围,学生往往就是在这种真切而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体察、联想、分析和反思的,这当然有利于他们在具体的角色关系中去辨别是非曲直,并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

(三)工作阶段

团体工作期是团体基本成熟后进入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一节班级团体辅导课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通过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成员之间彼此进一步了解,并逐渐使多数学生对某些观点或行为方式表现出认同的倾向,此时班级的团体凝聚力增强,辅导活动的目标明朗化。

团体工作期是团体成员相互激荡最为频繁、各种不同意见争鸣最多的时期,如果学生不能专注倾听,团体将无法深入讨论。所以,辅导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调控局面,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时时提醒学生把握讨论的方向,专注于探讨“此时此地”的事情与感受,不要旁生枝节;同时要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四)结束阶段

团体结束期是班级团体辅导历程的最后阶段,它并非是可有可无的,恰恰相反,结束阶段的团体经验对团体的成效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团体结束期是成功的,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交流和帮助对问题有了新的认知,并在活动中获得了责任感和自尊感,情感得到了升华,认同了团体达成的共识或规范,并有一种情绪上的愉悦体验;那么学生就比较愿意将自己在团体中的所学带入现实生活中;如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现场出现了这样一种情绪状态,加之课后对学生行为改变度的观测呈正向趋势,则可认为辅导目标基本达成;当他们结束这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时,记忆中留下的都是对团体的欣喜、激动、感慨等正向情绪,而不是对团体的不屑和愤怒,这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8

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的灌输性,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好教学环节:比如设定教学目标,将授课的知识点即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重点解答,若学生无法正确会到,老师则通过引导将设置好的问题答案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本书的权威和绝对性,教学效果通过预设环节来完成,是一种强调师本位,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关键,使教学过程变成了灌输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按授课计划完成认识性的教学任务,是心里健康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授课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在教学中倾向自身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个别老师甚至在课堂上搞起一言堂,用单一的语言讲述来实现知识的传授,束缚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这种灌输是授课方式。有学者在探索性的研究“新基础教育”时曾提出:一个课堂教学的真实过程就是营造一个师与生、以及多种教学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推进的,并且是在新的状态不断生成的选择过程中推进的,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设计团体心理辅导,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协助与服务来助人自助,它是一个教育过程,具备教育活动的性质,其目的是以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而心理健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民族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中不难发现,团辅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两者的目标都具有相似性,可以把两者的理念相互融合,进一步拓展、创新。因此,笔者根据团辅理论,借鉴专业的技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尝试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1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根据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高职学生成才与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的策略与训练、高职大学生情绪的调节、高职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的调控、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要推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必须设计针对以上教学内容的活动主题,使教学内容变得既生动有趣又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如教授“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这一情景时,可以设计“我是谁”的团辅活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同事进行了自我剖析。

2根据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案设计

实施办法在一个情景的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团辅活动的设计可以单一,也可以采用多重形式和方法,只要能够密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如过游戏环节设计时间过长,虽然学生互动性高,课堂也会很活跃,但是这样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就不能进行充分的分享和讨论,后期的理论分析阶段学生也就很难进入,教学效果不好。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具体操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下面以情绪与调节单元为例,阐述笔者在课程教学中所实施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教学内容:高职大学生情绪调节教学目标:使学生认知情绪,识别自我情绪的多样性,通过情绪轮稳定性测试尝试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1)探究自我的负面情绪:让学生雨大家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负面情绪,要求描绘得尽量具体。请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帮助分析出引发这种负面情绪的行为或心理的原因。

(2)收集情绪形容词汇: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要求每组在五分钟内尽可能多的在一张卡纸上写出表现基本情绪的词语,写好后让其中一组学生和大家分享其想到的词汇,其他组别分别进行补充。

(3)讨论放松情绪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有效调节情绪的心得体会,找出共性的内容,组织起来,变成通俗易懂的放松情绪的方法。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9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电力企业;培训

作者简介:孙莹(1980-),女,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讲师。(安徽 亳州 23680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023-02

团体心理辅导最早源于1907年美国衣阿华州山德瑞比高中的“职业和道德辅导”课。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罗杰斯开办的会心团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团体辅导活动广泛应用于人的潜能开发、学习的适应、人际交往、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方面。[1]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活动的基础上提供心理学的帮助和指导,将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整合为一个有机体的培训模式,为提高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促进企业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提供有效的思路。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电力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情况

20世纪9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教育、治疗机构尝试开展。在企业培训中,团体心理辅导多应用于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是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技术,通过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帮助组织和员工解决与工作场所有关的问题。[2]2001年,联想集团开展了国内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也及时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电力企业培训与开发以来,为适应电力企业的文化背景和体制、机制,也有所变化和发展。团体心理辅导在电力企业培训的应用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殊性。

1.电力员工岗位的复杂性

电力企业员工分为不同岗位,如:客服、送变电人员、用电检查人员、线路维修人员、电力设备安装人员、抄收人员、管理人员等。电力员工岗位的复杂性使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的心理需求,不同员工岗位的工作任务也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因此辅导对象的选择来源有限制。

2.电力行业的安全性

电力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高可靠性行业,对安全生产有极高要求。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就会极大地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社会安定。保障各种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电力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3]特别是线路维修人员、电力设备安装人员等员工直接和电器设备接触,长期处于紧张、高强度、高责任的工作环境。因此,电力企业员工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同于其他行业。

3.电力员工内在学习动力不强

电力企业是国有大型企业,国家的基础产业,目前市场竞争小,员工的竞争意识也相对较弱。部分电力企业员工年龄差距大,有些地方的电力企业中40岁以上的员工接近50%。电力员工的竞争意识、学历层次、年龄、专业等因素导致员工的内在学习动力不强,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

二、电力员工培训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员工培训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要从电力企业的实际出发,为确保培训效果,应进行充分计划和严密组织,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启动阶段

该阶段需要做两个工作:第一,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员工对心理学知识了解还很肤浅,亲身经历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更是少数。在开展活动前,需要对参与单位与员工进行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企业内部报刊、宣传栏、海报、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知,鼓励员工遇到心理问题感到困扰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增强参与单位的理解和全面支持,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成立培训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参与培训的企业主要领导和团体领导者组成。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计划阶段

该阶段需要做三个工作:首先是进行专业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评估。有专业人员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评等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供参与单位员工的心理现状及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再确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相关主题。第二,选调辅导对象。根据活动相关主题,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辅导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享态度和情感。比如,根据“怎样减轻生活学习压力”,辅导对象可以从用电检查人员、客服、管理人员等多个岗位进行选调。第三,确定主题。辅导对象确定后,领导小组根据学员的需求调研,对问题进行比较和筛选,确定活动主题。比如,经过需求调研,“压力管理”、“挫折应对”这两个主题就可以细化为“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压力管理”、“电力事故的挫折应对”等具体问题。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实施阶段

该阶段需要做三个工作:首先是组建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一般由6-15人组成。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背景、技能或经验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第二,领导小组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团体活动的小组数、次数、时间、地点等,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第三,付诸行动。按照设计完整的团体单元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活动内容,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比如:以“电力员工的情绪管理与调适”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来逐步展开实施,祥见表1。

表1 “电力员工的情绪管理与调适”团体单元活动方案

单元名称达成目标活动内容

1.有缘相识1.团体成员相互认识,初步了解,建立信任和关爱

2.澄清团体辅导目标

3.制定团体契约

4.为下一单元活动做准备1.热身游戏:相识接龙

2.相识游戏:滚雪球——认知你我他

3.澄清团体辅导目标

4.讨论制定团体契约

5.布置作业:我的生活压力问题

2.减轻生活压力1.增强团体成员的凝聚力、关爱和信任度

2.针对团体成员的生活压力问题,团体成员分享对问题的认知和经验

3.指导者点评,达到澄清问题的目的

4.为下一单元活动做准备1.热身游戏:抓与逃

2.秘密大会串:生活压力问题

3.头脑风暴法:怎样减轻生活压力

4.指导者点评

5.布置作业:我的情绪困扰问题

3.走出情绪困扰1.进一步增强团体之间的关爱和信任度、凝聚力

2.针对团日成员的情绪困扰问题,认识压力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3.寻求科学方法——合理情绪理论

4.指导者点评,达到澄清问题的目的

5.为下一单元活动做准备1.热身游戏:同舟共济

2.讨论:生活压力中带来哪些情绪困扰与冲突?如何排解?

3.角色扮演:《狐狸与葡萄》伊索寓言

4.交流和分享

5.布置作业:如何应对挫折

4.共同成长1.电力事故和情绪关系

2.应对紧急事件和电力事故的情绪调适

3.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培养意志力

4.为下一单元活动做准备1.热身游戏:打开千千结

2.讨论:电力事故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3.观看电力事故教育片并分享收获

4.布置作业:回顾总结参加团体辅导的收获

5.面向未来1.让成员回顾总结分享参加团体辅导的收获,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引导成员将其所获进一步指导生活和工作

3.建立团体成员联系制度,形成长久的支持系统1.热身游戏:拔河比赛

2.交流和分享:团体辅导的收获及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3.建立团体成员通讯录,推选联络召集人

4.祝福与道别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篇10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去行政化、促进校园和谐的迫切要求

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国高校业已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工作方法。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经验式操作,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其专业化程度一直偏低,工作成绩不佳,甚至因一味依靠行政命令的强硬粗暴手段导致校园冲突事件时有发生。而作为实务性较强的社会工作,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可操作化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法、团体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及社会行政法等。社会工作的这些方法与我国高校一直推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很大区别。正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使得我们有必要把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弥补思政工作方法的不足和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并最终促成校园和谐生态的形成。

(二)找回失落的大学使命与精神、创新高效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

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事实上高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方面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自制力的下降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所以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建设势在必行,我们的高校社会工作势不容缓。

(三)建设高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内在需求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方法更新、领域更新的问题。滞后的思维,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宝贵的时机,失去应有的实效性。因此,辅导员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思想、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主动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加强社会工作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建设。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工作在学校中的开展,另一面有益于辅导员工作的成效。所以对于辅导员开展社会工作是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忽视实效性,投入与收益极不对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本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近些年来其教学实效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生们的迟到、早退、逃课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是在出席听课的学生中,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在从事一些与政治理论课毫无相关的事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因循守旧流于说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钩,不能就当代社会问题给出令学生满意的合理解释与说明;高校非理性扩招导致教学硬件建设相对滞后,教室资源不足难以小班开课,无法保障教学效果。上述原因使得我国高校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与党和政府庞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的建设投入相比,相关教育的实际效用其实难副不容乐观。

(二)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严重滞后,数量明显不足

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度推进,政治辅导员队伍已日益难以满足我国高教事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无论是学历层次、高级职称比例、收入状况还是外出进修学习机会都低于或少于专职教师。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与教育部规定的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为1:200的比例还有很大落差。队伍人员不足,任务日趋繁重,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工作时难免力不从心,对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和学业情况的了解自然流于浅表。以黑龙江某省综合性大学为例,全校有28个教学单位,在校本科生约22000人,从事学生管理的专、兼职辅导员97人,平均每名辅导员要负责230名学生,其中的经济类、电子类等招生人数较多的热门专业的辅导员,每人所带学生的人数要超过400人,如果要考虑从业人员每年可能面临的生病、产假、人事调整等因素,可能有些学院的部分辅导员所要负责的学生人数要超过600人,这种情况下,辅导员除了能基本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之外,很难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进修学习,这一问题在高校当中较为普遍。

三、社会工作如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一)以专业社会工作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

1.培训学生社区辅导员队伍。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辅导员是以学生社区为主要工作领域的一线工作者,肩负着在社区延伸学生工作的任务。社区辅导员在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学生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以学生党建、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学风建设、指导服务、安全稳定等为主要内容。

2.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目前,单凭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的工作已无法满足日益高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和完善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十分必要。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包括:一级网络由最贴近学生的辅导员组成,二级网络由院系总支副书记和心理健康辅导员组成,三级网络由心理咨询专家组成。心理健康辅导员处于三级网络中的第二级,相对普通辅导员而言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又比心理咨询专家更贴近学生,能够高效、快速地实施心理救助与介入危机干预。心理健康辅导员必须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原理与沟通技巧,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3.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必须接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计算机应用、毕业生就业与管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的法规研究、人才市场营销及人才需要趋势研究等方面的培训,获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主要负责向学生提供政策法规、就业心理、信息咨询、就业技巧、职业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服务。对一、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从入学开始其生涯规划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辅导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和指导,同时还提供课程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的辅导;对高年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提供政策法规、就业技巧、公关礼仪等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在就业初期即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训“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可以选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导员,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生动准确地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积极

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培训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队伍。这与传统的专职辅导员比较接近,主要从事党团建设、社团指导、社会实践、考核奖惩、帮困助学、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从具有多年辅导员工作经验或学生事务专业毕业的人员中选拔。

(二)引入可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采纳和运用的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是指以个别帮助的方式,向在生活上遭遇困难或失控失调的个人或家庭(称为案主)提供精神支持或物质帮助等社会福利服务,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我国高校首先在大学生精神健康服务工作中引入了个案工作方法,并有针对性地积累了许多介入大学生精神疾病预防和康复工作的有益经验。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和步骤是:接案、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提供服务直至结案。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是:尊重案主、互相沟通、个别处理、案主自决等。这些程序和原则基本上都得到了贯彻和运用。

2.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团体社会工作是指以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为工作对象,通过群体或组织的活动及团体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为团体成员提供福利服务,通常由福利机构以及社区服务中心来组织服务对象开展文娱、健身等体育活动,形成京剧、歌咏、书法、国画、诗词、养花、舞蹈、太极拳、健身操、气功等活动小组,以互动互助的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在高校,通常是由校团委或院系的分团委,依托校学生会、院系学生会、学生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来负责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