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外阅读的种类十篇课外阅读的种类十篇

课外阅读的种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30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1

运用好“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拓展到课外去求发展。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根据阅读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摘抄一些词句,做一些仿写:或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进而提高到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大胆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往往是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常常只看看标题,扫视内容。

一般来说,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对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至于怎样交替使用,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可以略有差别。

3、学会剪贴摘抄

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把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剪下来,分类粘贴。如果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描写精彩的片段时,要随时用日记本摘抄下来,还可以把积累的资料拿出来在班上和小组中交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加强仿句、仿段、仿篇练习

如阅读朱自清的文章,可以为部分名篇编写标签,抒写感言,以激发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仿照优美段落的结构形式去仿写,这样不仅训练了阅读能力,还拓宽了想象渠道。

二、掌握阅读好方法

1、选择课外阅读读物

阅读最忌乱翻乱看。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当前社会上各色书刊报纸名目繁多,其中不少书籍文章粗制滥造,内容极不科学,如随意乱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吸收错误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一定要选取优秀的书刊。课外阅读的读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学习指导类。这类书与专业学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针对性比较强,如《中学生作文大全》《中学生英语指南》以及与各科有关的复习资料等。

二是扩展知识类。这类书虽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它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图解当代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

三是历史故事类。这类书能使我们增加历史知识,了解风土人情,如《史记》《资治通鉴》《世纪图志》《千年图志》等。

四是文学艺术类。这类书籍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丰富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感情,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五是生活指导类。这一类书籍能帮助我们增添生活乐趣,如《生活知识大全》《摄影技巧》等。为了巩固专业,我们可选择学习指导方面的书:为了丰富课外生活,我们可选择文艺类或生活类的书:为了拓宽知识面,我们可选择故事类和知识类的书。

2、制定阅读计划

在选择了阅读读物的基础上,要设计自己的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名称、课外阅读目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课外阅读内容、实施步骤及安排、课外阅读的预期成果、参考资料等。拿出阅读设计方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这一阶段,要根据能力、阅读要求、学习内容。设计自己的计划。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设想,充分讨论。相互启发、补充、修改和完善。

设计阅读方案后,就可以开始阅读活动了。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2

论文摘要: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所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笔者在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由于受到理解力的限制,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较弱。因此,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必要和有益的。推荐书目应该选取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以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对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所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面窄

不少中学生比较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用课内阅读代替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分配的时间少,导致阅读面窄,知识面不广。笔者了解的情况是,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53%,作文选类占32%,其他占15%。而且,读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在相当多的中学课外读物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学生课外阅读最喜欢的是科幻武侠小说、笑话幽默等休闲轻松类读物。

2、阅读盲目

书籍浩如烟海,读哪些书好呢?很多同学感到迷惘。看小说的最多,看综合类的人次之,其余还有看影视杂志、娱乐画报、名人传记等,比较零散。对于自己为什么选这些内容进行阅读,却少有人去思考。即使有的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渴望读点好书,但面对书海感到茫然,不知选择什么书来读,怎样读,不少学生尝试过后觉得无成就感,于是又放弃了。

3、阅读方法不当

有的学生有时几天不看书,有时一看数小时,或者干脆一口气看到底,又或者不眠不休。有的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有书就读,数量虽然很大,但无仔细咀嚼。最为普遍的是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做读书笔记。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倾向,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给大家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鲁迅、老舍、巴金、冰心等。我则每天给学生推荐一句名言警句,以此来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效增强阅读能力。

2、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

由于升学的压力,许多家长、老师不容也不敢让学生读课外书。有的学生因此干脆拒绝课外书,有的阅读由公开转为秘密,读与不读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真正的课外阅读就离学生远去。可喜的是,我校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将课外阅读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学生读课外书不再有做贼的感觉。同时,我校的阅览室和图书室课余和周末都向学生开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能坦然读书

3、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阅读本身是一个日积月累地过程,它是在潜移默化中涤荡灵魂,滋养心灵。它没有立竿见影地效果,因此很多学生过于浮躁,没有看到显著的成效,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感到阅读的乐趣,我尽量多开展各种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在班级设立读书角,学生轮流管理读书角,策划读书活动。在我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举办读书心得、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开展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故事剧本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腾起不断努力的希望,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地注重书中的的故事情节,精美的图片、或者片言只语,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读,他们只能肤浅地讲述情节故事,有趣的人物,而没有深入作品,认真进行思考。鉴于此,在课内阅读中,我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细细揣摩,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较深入了解文章的文字和思想内容;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和信息。我把精读和略读有意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由此提高综合判断、分析等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人格的提高和完善。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3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策略;家校联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103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使得“读整本的书”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语文课程“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再次吹响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读书的号角。10年间,我们的阅读教学也从研究立足教材的单篇文章阅读到单元整合的多篇文章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不断地将“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深化延伸。

一、培训骨干教师,推动整本书阅读工作有序开展

(一)选派“种子”教师外出学习

我校自2010年先后选派教师到龙口、烟台、济南等地参观学习达20多人次,让大家了解了读写实验的进程,提高了教师对整书阅读的认识。

我们对外出学习的教师提出了过三关的要求:(1)外出人选要经过推荐选拔,必须有强烈的学习欲望;(2)学习结束要提交过程资料,如学习笔记、图片、听课记录或电子材料;(3)外出教师回校后要向全体教师做学习汇报或展示课,交流材料将计入个人成长档案。

(二)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整书阅读的指导能力

由于学校规模较小,因此是按学科划分教研组的。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需提前做好规划,确定教研主题,在主持人(即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首先通过网络研修加强理论培训,明确整书阅读的意义,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三个方面与教师达成共识。尤其是“怎么读”方面,我们着重从阅读习惯养成、批注式阅读引领、前人阅读成果展示诸方面进行培训。二是通过学课标、通教材,理清整书阅读的任务。由学科领导带领大家分阶段、分内容,明白课程标准要求的整书阅读的底线,确定教材整书阅读的内容与重难点。三是通过阅读指导课、课堂磨课,提升种子教师阅读指导的水平。学校通过立标、研标确定有代表意义的阅读指导课,让教师在磨课中一边研写、一边实践,逐步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指导能力。四是通过确立研究专题,探索学生的阅读需求、编写校本教材,使阅读指导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升了种子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

(三)以活动代培训,提高教师参与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积极性

首先,学校创设条件让教师把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真实体验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

其次,学校根据教师的需求,不断丰富教师阅览室的书籍种类,让教师的阅读成为常态,要求教师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学期读书笔记不低于2万字,书写读书体会不少于3篇。

学校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给种子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以促进教师的互动交流,带动全校整书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多视角引领,促进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开展

(一)指导时间灵活多样

我们将课外阅读指导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要求每个月至少让学生读一本课外书,一个学期至少上好三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做到学期有计划、指导有教案;争取一个单元让学生读一本课外书,每两周上一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师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主,穿插群文阅读、经典诵读等阅读指导,力求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00万字。

(二)指导书目因需制宜

我们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还要倡导各年级积极开发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校本课程。

1.依据教材课文设计读书单。一个单元重点选择一本课外书,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2.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设计读书单。低年级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优秀的图画书和童话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如《一粒种子的旅行》《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中年级开始指导学生阅读浅显的儿童小说书,渗透侦探、历史类的读物,如《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成语故事》等;高年级开始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渗透科技、传记类的读物,如《科学家的一百个故事》《西游记》等,这样的阶梯式阅读,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优化氛围,家校联动

在校内我们把“整本书阅读”指导与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家长对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学校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家庭教育讲座、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校园等形式,让农村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阅读活动,让家长切身感受亲子阅读的好处,直观地学习指导孩子读书的基本方法,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四)阅读评价兴趣优先

没有评价,就没有动力;没有评价,指导就容易落实不到位。在整本书阅读评价中,我们努力倡导重兴趣、重过程、重激励的评价思想,大力倡导档案评价、活动评价、星级评价等评价方式,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主题研讨,学科渗透,探索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不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学段学生因其认知水平、阅读心理、阅读经验的不同,对同一本书的阅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我们提出建立整本书阅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长过程的大阅读观,探索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不同的“整本书阅读”指导重点。

(二)不同课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师生教学关系等方面的思考,我们总结出14种课型。这14种课型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一型,以习得一种阅读方法为目标;第二类是综合型,即综合运用习得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有效提升能力;第三类是迁移拓展型。

(三)不同体裁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从文章体裁维度,我们总结出了10种课型:古诗文阅读课、童话阅读课、寓言阅读课、故事阅读课、散文阅读课、现代诗歌阅读课、小说阅读课、应用文阅读课、经典语句阅读课、图片作品阅读课。我们根据整本书的体裁特点,通过学科渗透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4

一、阅读是一种行为、动作,准确地说它是一个过程

阅读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作品是架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读者和作者实际上是通过作品进行交流的。陶行知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他解释的阅读过程可理解为作者、读者通过语言文字而进行的思维碰撞、磨擦、契合的交流过程。这种交流既有对书面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著者与读者思想感情的交流。

笔者认为,阅读过程不仅仅在于接受和输入信息,更广义的阅读过程还应包括阅读前客观阅读材料的准备和阅读主体主观的知识修养心理准备,这些可称为阅读的非正式过程。继而到阅读的正式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评价、迁移等心理思维过程,最后包括对所接受信息消化后的输出实践应用过程。

二、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小说,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茅盾《子夜》、笛福《鲁宾逊漂流记》、江奈生斯威夫特《格列拂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冰心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剧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学与人文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三、目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

笔者就此选择了泗阳县来安中学初三(2)班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作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时间计划安排和氛围环境影响、阅读途径及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交流效应等诸多方面。初三(2)班属于同年级中的平行班,所以在这个班级的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从主调查结果看,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例如,学生有着广泛的阅读兴趣。85%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赞成态度。学校给学生开出了每学期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推荐过阅读书籍。91%的学生认识到参加阅读交流活动的必要。95%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语文应试有帮助。85%的学生认为阅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分别有72%的学生了解精读和泛读方法,学生渴求通过课外阅读增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四、那么,教师对加强和改进中学生课外阅读可采取哪些对策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知道读有所用。鼓励他们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尝到自己会读书、有收获的乐趣。例如,课外阅读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散文、小说等),学生能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记叙的线索,了解记叙的顺序、中心及详略,学会常用的表达方式等;阅读说明文,要学生揣摩其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文,能找出议论文的三要素,指出论证的方式和文章的结构、语言等。这些就是学生课内得法、课外运用的实践。

其次,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明确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调查显示,不少同学了解精读和泛读,但是对具体小类区别不是很清楚。读书可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有声阅读是诵读,无声阅读是默读,课外阅读大多是进行的无声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中依据所读作品的性质,自己的需要,应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作品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各种科目的参考书;二类是关于修养的书;三类是提供欣赏的书;四类是临时需要的书。对于第一、四类书能读懂意思即可,这就可以采取通读的方法。而第二、三类书就需要深入解读,采取精读的方法。

所以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提示学生哪种读物适合哪种读书方法。如果选择的是一般知识性读物,只作知识性了解,就采取泛读和略读;如果选择了美文佳作,要感悟美的语言、体会情感,学习描述方法,就采取精读;如果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是为了消遣,就只需浏览了。

当然,指导学生阅读,不可忽视的是传授给学生动笔读书的好习惯。调查显示40%的学生没有动笔读书的习惯。实际操作中,要指导学生对文中精妙处、关键的地方圈点勾画标志出来,加上批注,写出心得。对语言运用的传神处可用选择、删除、置换、添补、调序等方法推敲、吟咏、比较优劣。使学生勤于笔录、博采广撷。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技艺积累,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5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是课内阅读引向社会的扩展与延伸,它是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中学生素质,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课外阅读的特点

其一,课外阅读是阅读真实性的体现。

它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

其二,课外阅读具有阅读广泛性的特点。

初中生语文渫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选择文学类作品阅读,也可以选择科技类资料阅读;既可以选择整篇作品进行阅读,也可以选择介绍或评价类文章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广泛猎取各类知识,获得重要信息。

其三,课外阅读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特征。课外阅读大多是在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在这种状态下,阅读心理更具主动性,这有利于他们调动各种心理因素协同参与,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在阅读作品的感染下,伴之以联想、想象,时常目接八荒,神游四海,身心压力得到很大的释放。课外阅读的这些特点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满足和乐趣,并逐步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阅读动机。这种动机是为了获取有用的知识,有极强的实用性,对学习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

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这样,慢慢地有指引性地用读书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1)具有教育性,知识性的书籍

学生应选择教育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课外书籍,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接受教育,提高语文素养。

①选择教材所选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节选课文内涵的理解,还能使他们受到教育,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②选择知识性较强的书籍,如选择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让学生获得成功学习的“金钥匙”。选择指导写作的书籍,可以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③选择优秀的古典名著,如《唐诗宋词选》、《唐诗三百首》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份经典文化大餐,让他们从中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受到思想教育熏陶,提高语文能力。此外,还应该多读语文边缘书籍,如科普类、哲学类、人文类等书籍,以此改变阅读的浅层化,逐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素养,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书籍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信息的多元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刊物同样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材料,如《读者》、《青年文摘》、《读写月报》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刊物,都能扩展视野,激发兴趣,与时俱进。

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阅读材料不可单一化,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见解,提高阅读水平。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6

关键词:高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00-01

高职校要全面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系统分析图书馆如何为学生提供各种图书信息资料,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以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2011年,本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校2009~2011高职学生245名,其中2009级85名,2010级80名,2011级80名。所学专业,护理155名,药学30名,药品经营与管理15名;眼视光技术15名,卫生信息管理15名,康复治疗技术15名。

1.2方法

(1)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245份,回收245份,有效问卷245份。问卷调查内容有课外经常阅读的内容、阅读内容的主要来源、平常上网的目的、喜欢的阅读形式、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时长等。问卷调查表以多项选择题为主。

(2)个别访谈。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对学生采取个别访谈,了解课外阅读现状存在问题的可能原因。

2结果

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结果见(表1)。

3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喜忧参半,有部分学生能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的业余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多数学生在读书内容、读书方式的选择以及读书时间的分配等方面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3.1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读书时长难以保证。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5.1%的学生能坚持每天阅读1~2小时,只有4.9%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2小时,而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小时的高达56.7%,更有3.3%的学生基本不阅读。通过访谈,了解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的发展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多样化所致。目前,学生不再满足校园里单调的读书生活,他们的业余时间常被各种娱乐活动所占据,如网上聊天、网络游戏、KtV、电影、旅游等。除此之外,校园中人际交往日益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层出不穷,使学生陶醉其间、乐此不疲,导致阅读时间大为减少。

(2)内容选择较为集中。调查结果显示,阅读内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时事新闻类和小说类,分别占77.2%和68.5%,选择专业类、生活百科类、人文历史类分别占34.7%、37.1%、37.1%、25.7%。目前高职校学生年龄在16~20岁之间,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校是茫然的、被动的,因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具有厌学情绪较普遍,对职业、职业人、职业生涯的概念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对自我较难进行客观评价,导致课外阅读漫无目标。阅读时喜欢比较轻松、没有阅读压力的娱乐性和休闲性书籍,课外阅读主要是打发空闲时间。

3.2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高职校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有益的影响。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学校要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实现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合理化,促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提高素质。

(1)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是学生读书的最佳场所,学校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开放,不断增加藏书量,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严格图书馆借阅制度,使学生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栖居,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2)教育学生知晓读书的作用。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对学生而言,无论是立足自身的发展,还是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学生知晓读书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较强综合素质的人。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7

但现在的小学生年龄小,不能持之以恒,即使有的孩子有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但也只是追求表面的故事情节,而不挖掘其中的内涵。没有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不知多少语文老师对此伤透了脑筋。

鉴于这种情况,我通过调查、分析、反思,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都是在家长或老师的强迫下进行的,自己并没有读书的欲望,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不愿读或是泛泛地读,完成任务地读,有口无心地读,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给低年级学生选择书籍应选择图文并茂,比较薄的,并且带拼音的。因为图多小孩子更有兴趣,并且能开发右脑;书薄,孩子很快就能读完,内心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下次就会还想读;带上拼音,为孩子扫除生字障碍,他读得越顺利,就越有兴趣。

2.中、高年级应由图转向文字的书籍,根据他们的喜好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做到:“想、抄、背、讲、标”。

想:每当读到优美生动的句子,就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每读完文章要想一想主要写什么?有哪些值得学习?同时我们在课外阅读时还要考虑文章是不是有深度、有广度,哪些是精读的,哪些是泛读的。精读的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利的书;一类是使人博学多闻,知识性、科学性很强的书,阅读时要聚精会神,深入钻研,我们要安排适宜的时间和环境阅读。我们可用零碎时间去阅读内容。

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简易方法,同学可准备笔记本,随身带着,发现精彩部分、优美语句、成语、格言,就分门别类地摘抄。时间长了可能遗忘,要靠笔记帮助记忆。

背:要把摘记在笔记本里的内容搬进头脑这个“贮存库”里,就必须经常翻阅笔记本,熟读所记内容直到背诵,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头脑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写的时候,要什么有什么,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讲:课外阅读要和积极参与有关活动相结合。学了植物之类的常识性课文后,进行“一分钟知识竞赛”;学了童话、寓言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之类课文后,开展“讲故事比赛”,还可参与“书报信息交流会”,从课外书报中获得科技发明信息或国内外新闻;参与以小队为单位的办墙报比赛,看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能促进课外阅读,活跃精神生活。

标:读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书上做符号。如有疑问用“?”,精彩的地方用“____”。也在阅读时明确不同体裁读物有不同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梗概;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情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科学道理。对各类文章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背诵、会仿写。既能提高理解能力,又为写作打下基础。

2.忌做以下几点:

(1)不要读出声音。因为读出声音会影响阅读的速度。

(2)不要逐字阅读。这会妨碍对全句或全段的理解。

(3)不要手指点划。因为用手指着字句阅读会降低阅读速度。建议大家练习着用眼睛移动引导阅读。

(4)不要纠缠生字。时常停下来思索文中的一些生字会打乱阅读节奏,并妨碍对文章重点的掌握。所以,同学们应该在平时多识一些字词,在阅读时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的意思,待阅读完毕再查字典印证。

(5)不要不当的重复阅读。不当的重复读会减慢阅读速度。

(6)要纠正读书姿势。趴在桌上或躺在床上看书很容易造成近视眼、驼背等,损害身体健康。在阅读时要注意保持姿势端正。

(7)要保持卫生。用手指沾唾沫翻书页,读书后不洗手十分有害。有的公共场合的书籍,极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途径。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8

阅读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

23―0037―01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汲取了智慧的精华,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和人的身体发育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物质营养一样,其心灵的成长同样需要丰富而全面的营养。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一、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状况,笔者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来,受学生欢迎的书籍除了漫画和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休闲书籍之外,就是各科辅导书。这说明学生的阅读面过窄,对文学类、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收效甚微;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等。

二、兴趣是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原始动机,学生会不会主动地接触一定量的有益读物,归根结底要看学生有没有原始动机。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分析课文,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和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让课堂充满生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利用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各种文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好词好句摘录评比和手抄报比赛等等。这些比赛的开设,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能够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

首先,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喜欢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和崇高人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应尽可能和课内阅读相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最后,教师推荐的读物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总之,教师所推荐的读物类型,应尽可能广泛而多样,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但是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爱读,而且要教导学生会读,使学生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1.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相关篇章及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浏览法。即对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种阅读方法对于爱读书报却没有大量时间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

3.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细读。一些文辞优美、有思想和深度的文章,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使用这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

4.摘读法。即用摘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这是笔者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9

[关键词]语文;阅读;培养;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与此同时,新的教材还增编了与之相配套的课外《读本》,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智力背景阅读"的观点,认为只有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求知欲望会越来越强烈,对知识的感受性会越来越敏锐,这样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针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并尝试采用了多种做法。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爱读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就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树立榜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方面,我多次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敬,增强对阅读的渴望。例如介绍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介绍领袖在患有白内障的80多岁高龄时,还坚持阅读古文。我还引导学生观看电视新闻:前任国务院总理,每次在中外记者招待会回答提问,都会即兴引用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句与典故,去阐明政府的立场和自己的观点,其言论一语中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温总理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为国人学习、运用古典文化树立了楷模。通过这些榜样的力量,有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多读书,多向学生介绍读书的经验和体会。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直接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我常常与学生一起读经典名著,一起诵读不同风格作家的古诗或现代诗,互相分享读书心得;向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方法,给学生传阅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自己老师对阅读的重视,增强班级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按层次和个性特点分类指导,培养阅读的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在课外阅读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个性地自由学习,才是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的最适合的方式,他们各方面的才能才会充分地展现出来。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我布置了相应的阅读要求。如要求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每天阅读量为两千字以上,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阅读量为两千到一千字,阅读能力较弱的一千字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的量。

同时,根据各人的生活背景、个人的兴趣性格的不同,也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内容。如女生内心情感比较丰富,她们比较爱读文笔生动、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有些男生爱探险,冒险精神较强,他们比较爱读名人传记及武侠小说;有些学生喜欢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收集信息,关心时政,他们就喜爱读针砭时弊的报刊杂志……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内容,成为阅读的主人公,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的潜能,学生的课外阅读才会有兴趣,有方向,也才能持之以恒。

3、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大多喜欢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我们注意把一些枯燥的沉闷的阅读化为多彩的有趣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集知识性与娱乐性的活动中,化死板为灵活,化沉闷为有趣,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

(1)组织竞赛类的活动。多姿多彩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手段。我在班里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美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学知识抢答比赛”“读书辩论赛”等。竞赛都是采取轮流制,强调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让所有学生都有参赛的机会。

(2)开展交流类的活动。文豪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流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借鉴别人的阅读经验,分享独到的阅读体会,可以在班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的交流类的活动有:“读书经验交流会”“好书让我来推介”“精读与速读方法推广会”等。

(3)举办展示类的活动。展示类活动旨在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既可以让那些阅读面广、知识面丰富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课外阅读活动的同学。我举办过的展示类活动有:“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笔记展览”“优秀读书日记展示”等等。

这些活动突出兴趣,注重活动的参与性,能使大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许多具体的感性认识,实践证明,各种各样适合学生的活动,对于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优化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指导学生挑选适合阅读的篇目

课外阅读读物,林林总总,良莠不齐,深奥浅易各不相同,我们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挑选适合阅读的篇目。挑选范围为:

第一、文质兼美的。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林清玄《林清玄散文》等,这些经典的名家名作可以提高欣赏水平、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阅读观;

第二、知识丰富的。如季羡林的《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葛兆光的《唐诗过后是宋词》,台湾诗人洛夫的散文《诗与酒》等;

第三、哲理性强的。如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弥尔顿《失乐园》、余秋雨的《西湖梦》、《都江堰》,张晓风的《庄子与尼采》等;

第四、围绕高考扩充有用知识面的。如读一些介绍语文知识的书、读一些古代文化典籍、文言文课外读本等;

第五、趣味盎然的。如孙绍振的《北大读书》,贾平凹的《秃顶》、幽默小品文等,这些书能增加学语文的兴趣,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

2、教给学生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选读、精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据此,我教给学生以下三种阅读的方法:

a、选读法。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学生根据自己在课文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些总为写作文时没有素材而发愁的学生,可引导他们选读一些《作文素材》、《新闻周刊》之类的读物,让他们积累素材。又比如,我们学习了《神奇的极光》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借阅与“极光”相关的资料,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b、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细读、深读,逐字逐句,全面地、深入地掌握其内容的阅读方法。精读法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兴趣、意识力、毅力、等良好心理品质,优化学习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以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c、速读法。速读法就是从文字中间迅速地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课外阅读也要讲质量讲时效。加上现在的学生常常被功课压得抬不起头,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因此教会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快速阅读方法与技巧,不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面,要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们确实应该教导学生要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要了解信息,掌握知识,必须接受多渠道全方位的阅读方式。书籍固然是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材料,报刊杂志,特别是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字以它传播知识的迅速优势,已成了我们重要的阅读来源。就连我们身边的电视广告,街头广告,马路两旁的宣传廊,也有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

为此,我曾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搜集各类广告语的活动。比一比,哪条广告语最精彩。全班同学把视野投向了一切可能出现广告语的场所,每人都搜寻到了不下十条的精彩广告语……

最终一则马路公益广告语“人生追求完善,从‘七不’规范做起”,另有一则理发店广告语“虽乃毫毛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均以其语言清新朴实,含义隽永深刻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次广告语、宣传语的收集、评比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应对高考中的语言运用题,更大大提高了他们把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凡事谋则立”。只有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周密的计划,并进行具体的精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充实、丰富。

课外阅读的种类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现状;新课改;对策;语文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了不同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保证他们在交流时有话可讲,写作时有词可写,语文素质进一步提升。但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处于一个尴尬的情况,社会、学校、教师、家长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一直无法完成指标。笔者为了有效推进《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整体推进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更好研究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而进行长达一个星期的问卷调查,本校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态度,结果如下:

37%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表示喜欢,25.6%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表示不喜欢也不讨厌,37.4%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表示了明显的不喜欢。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其实,小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语文基础建设时,对语文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还间接影响到班级的阅读环境。二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一般只是简单进行阅读,既不动笔进行摘记,也不动脑进行思考,根本起不到丰富阅读量的作用。三是小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多数选择阅读故事书,对文学类、科技类、生活类等书籍置之不理,十分不利于学生扩大阅读面。四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学生只专注于从电视或电脑获取信息,大大减少了课外书本阅读的时间。五是阅读目的不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但有的学生却是为了功利而阅读,严重曲解了阅读目的。

二、解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问题的有效策略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丰富导读模式,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从而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设疑诱读,激发学生好奇心

设疑诱读法一般应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设置意想不到的悬念,从而引起小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鲁宾孙漂流记》时,可先讲述故事开头:内心渴望航海的鲁宾孙,前几次出海都平安归来,后来有一次出海时遇到风暴,船上所有人都遭遇了不幸,唯有他一人存活,并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屿上,一直养尊处优的鲁宾逊将如何生活下去?面对食物匮乏、野兽泛滥的孤岛该何去何从?还有,故事主要告诉我们怎么样的一种精神?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

2.精彩片段赏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一般缺乏耐心,对于一些文字过多的名著,他们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名著中选取一段优美的章节或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情节,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名著讲述的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举两得。例如,《水浒传》中最经典的章节是《武松打虎》,教师就可以截取该章节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示范朗读,一边用肢体展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乐学,培养阅读兴趣。

3.竞赛促读,提高阅读能力

竞赛促读法是最能调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三分钟速读等竞赛活动。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竞赛朗读。这个竞读,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分别代表两个小组的同学,还可以以打擂的方式进行挑战性竞赛阅读……通过这些竞赛阅读的方式可以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表现欲,同时促进学生之间阅读经验的交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

总之,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务必引导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