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十篇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十篇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6:48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美容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61-01

美容医学是当今临床医学中一门新兴医学。其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临床医学生要求选修的人亦逐年增多。通过近几年的美容外科学教学,我们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1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选修美容外科学之前对美容方面知识都有一些了解,但大多数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如新闻媒体体报道,各种选美及明星美容新闻,但对这方面了解仍较肤浅。要让学生了解该学科不仅对他们自己及亲朋好友有帮助,而其对于自己今后职业发展也有用。现今医学技术逐渐在向微创、伤口小、疤痕少方向发展,临床各手术科室均会遇到类似问题,因此要学好临床各科,有一定美容知识是必需的。

2充分让学生了解美容医学教育的特殊性

美容医学是在医学美学原理指导下,根据不同层次人群的求美需要,选用各种医学技术与方法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人体结构美、形态美、功能美,提高人的美感和生活质量。美容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美容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和专业要求很高的学科,涉及大量的、广泛的、多个边缘学科,要求临床实践技术与方法精、细、美[1]。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各临床学科基本完成之后选修,这时学生理解力更强,目的性更明确。

3建立立体化教材体系

美容医学,特别是美容外科医学审美与外科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晶,其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单纯课堂理论讲授,学生感到内容枯燥、抽象,难以掌握,美容技术及理论知识抽象而直观,这些知识单纯从书本上或传统的教师板书中传授,理不清,道不明,学生难于理解,不易记忆[。鉴于此,就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构建包含书面教材、视频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特定教具等多种教材形式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满足多样化、实用化的教与学的需求,构建美容医学立体化教材。特别是应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学生既能听,又能看,既好理解,又易记忆,明显提高了美容医学教学质量[2]。

3.1选择合适教材,书面教材所我们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大学本科教材《美容外科学》,《医学美容技术》等,这些教材包含了常见美容外科技术,另外,参考教材《整形外科学》。

3.2教学课件的应用,课件内容不是对书面教材中字句的简单摘抄,而是通过简要的文字提示,结合图片、动画乃至视频片段,以形象的方式将授课内容展现出来。教学课件可根据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由教师随时更新。美容外科手术学的教学中,教学课件是教师讲课中采用的主要媒体形式[3]。多媒体课件素材的积累与收集,①平时学习时积累的大量专业书籍、刊物图片,通过数码相机翻拍转化成图像资料。②日常临床工作中收集的大量术前、术后对比照片。丰富教学资料,缓解学生见习难的矛盾,美容外科以手术为主,受术者往往拒绝接受学生见习,特别一些隐私部位如、会的手术,学生见习机会更少,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我们在平时临床工作中注意积累典型病例资料制成课件,既减少了对美容受术者的干扰,又解决了见习难的矛盾。③互联网搜集素材。通过互联网搜集所需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3.3视频教材,购买常规的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光盘进行示教。平时整形、美容手术录像,对手术录像进行加工和编辑,在完整呈现手术的主要过程及各种特殊情况处理过程的基础上,配以解说、动画和图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手术的全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实验小课中练习各种实际操作,如:Z型交叉皮瓣,V-Y推进皮瓣等以及各种整形外科缝合方法,这样学生逐渐掌握基本手术操作。

5尽量增加学生临床手术机会,尽量让学生多看,多上手术可强化学生对大课中美容外科各种手术操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6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我们组织学生观看CCtV每年举办的模特大赛,各种媒体举办选美比赛,鼓励学生有机会多观摩车模,房模,各种形象大使等,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美学修养。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美容医学,特别是美容外科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因此需采用多方位教学形式,尤其重视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裘名宜,王向义,李清玲,等.多媒体课件在美容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06,28(6):30,46.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美术;不足;方法

现在的美术教师大部分都是室内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赏析几幅画,或者是给学生一个特定的物体让他们参照着画,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刚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新奇,但是新奇并不是由于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而是因为他们看到色彩斑斓的美术课本感到新奇,看到从未接触过的画板感到新奇,和教师对他们的吸引没有一点关系,但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到学生刚开始兴致盎然就认为学生对这种很有兴趣,一直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出现了现在的美术课堂的状况,小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美术。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错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美术充满压力,必须着手开始改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建议就是美术教学生活化。

一、不拘泥于课堂,走入生活环境

美术教师在教小学生时,都是把学生放在课堂中,让他们学习,这种方法使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都被拘束住,可能教师会说那些有名的画家的著作大都是在画室完成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见识过足够多的山川河流、民族习俗,心中有另一片天地,因为见识太多,所以需要安静的环境使自己沉淀和构思,但是小学生和他们不一样,他们的阅历有限,把他们关在教室中他们想破脑袋也不会有很好的创意,所以教师要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让他们在校园中或者草坪上作画,这些自然环境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他们可能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些景色有多美,如果美术教师能够带他们走出课堂,让他们用美术的眼光看待周围自己司空见惯的一切,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这些景物的可爱之处,用画笔勾勒时就会投入不一样的情感,这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除此之外,学生平时都在教室中,有一节课是带着他们到室外感受,他们的压力会少很多,就会爱上美术学习。不拘泥于课堂,带学生走入生活环境是教师将美术生活化的一个有效策略。

二、让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中学习美术

除了把学生带出课堂之外,还有一种让学生学习美g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中学习美术,也就是让学生学习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一般教师让学生作画都是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带来的鸡蛋、花或者是一些雕塑,让他们看着这些物体作画,没有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告诉他们回家观察自己家人的特征,下节课画出来,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中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再在课堂上把他们画出来,这样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也有好处。我们都知道一幅名叫《父亲》的油画,这幅画之所以能够扣动我们的心弦主要原因就是它够真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角色,作者通过认真地观察用细腻的笔触画出来让我们感动,教师在小学生学习美术时如果能够教给学生这一点,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那么他们的美术功底一定会很扎实,甚至有可能由于教师的教导走上专业美术的学习道路。让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中学习美术除了让学生记住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之外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观察,学生通过对平常生活中的事物的描绘能够使自己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对他们的美术学习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能够使他们的课堂更加多姿多彩,小学生本来就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会使他们的美术学习止步于此,所以美术教师通过美术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不一样的认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让美术陪伴着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卢佩贝,张珊珊.徜徉音乐海沐浴生活风: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生活化[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6):38.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3

自从21世纪初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后,民主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潮流与方向,实际上民主教学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以愉快的心情,进行知识、经验、情感的交流,实现平等合作、探究,使教者与学者在互相理解、尊重、信任中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进步、发展。确实,在我们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只有采取因材施教的民主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我在课堂上一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那如何进行高中美术欣赏课民主化教学呢?经过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一、民主备课

美术欣赏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其中,许多伟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因此,我通常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发动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定学法,提教法。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欣赏、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来了解艺术家。比如,课前,发动同学查找有关艺术家及其作品介绍方面的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查找美术作品的介绍,有的同学负责查找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有的同学负责查找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有的同学负责查找艺术家的生平,有的同学负责查找艺术家的代表作,同学们兴致盎然,找了大量有关艺术家以及作品介绍方面的资料。找资料的过程,锻炼了同学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学生们把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讨论、分析甚至争论,汲取他人正确的观点,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认识。把同学们找来的资料综合起来,就能对某个艺术家或某件艺术作品形成比较完整、全面的认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外,我还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美术欣赏。许多时候,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自定学法,更和学生一起探究教法,采取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去实现美术欣赏课堂的多样化。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什么方法,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积极地让学生通过找资料、定学法参与到教师的备课中来才是民主备课,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事实上,这种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乐于把课前参与备课时得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也乐于听老师和其他人同学的见解。

二、民主讲课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多给学生举一反三的实践机会……”如果老师每课讲,学生没有实践机会,那就如同反复听教练在讲怎样游泳,而没有跳到水里游。这样,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尤其是我们美术教师,更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走上讲台,实现学生讲、学生听、学生议。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提升审美素养,更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习文艺复兴美术时,由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小学、初中的美术欣赏中我们就已经接触过,是学生普遍非常熟悉的。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妨让学生做回小教师,到讲台上去给我们大家授课。结果,在具体的实践中,有的同学去讲达·芬奇的生平,有的同学去讲《最后的晚餐》的时代背景,有的同学去讲《最后的晚餐》的故事内容,甚至还有同学去讲达·芬奇的代表作有哪些,艺术风格是怎样的。还有,在讲台上讲的同学如果讲得不完整,台下同学的及时补充使课堂呈现多元化、立体化,体现了民主的讲课风格。自然,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气氛就会非常热烈。久而久之,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就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民主评课

民主评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民主评课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与学生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其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观察、体会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品行、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理论水平,艺术修养等。很多时候,我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师是否熟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否提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是否创设情境教学,教学模式、策略是否新颖;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生动、流畅;能否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互助合作,教师能否营建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其实,一堂美术欣赏课上得是否成功,学生最有发言权。虽然学生的理论修养、生活阅历不深,但他们同样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所以每一节美术欣赏课,我一定留下时间,让学生进行评述,评这堂课的优缺点,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尽管有时有的同学的评述不是很到位,但是,他们的意见是中肯的,我也从中获得不少启迪,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艺术。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美术课题;导入;审美

美术教学更是审美的教育。一节契合新课标的美术课,除了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课以外,美术教师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而成功的课题导入能够迅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当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做好铺垫。我在美术课堂上常用如下几种导入方法与同仁分享。

一、谈话导入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课堂交流方式。在课堂上美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话语是简洁精练的、有技巧的,如何在较少的言语中蕴含丰富的内容,进而准确把控课堂节奏,这就要求老师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师的谈话交流中得到引导和启发,顺利地生成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如在教学《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何处?我们可否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天安门广场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简洁的言语既导出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又表明我们学习美术鉴赏的具体目的,又用反问语气的表达方式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尝试的欲望。

二、实录导入

教师经常用多媒体来增强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什么时候用,如何用这是一个不小的课题。我也许经常把自己的旅游图片和中外建筑图片找来,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使学生激动好奇于具体情境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拉近了美术课堂教学与课余生活的距离,又为学生观察社会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素材。我在讲授《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时,课前我把本课的图片找来,再用剪辑软件编辑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后,老师就可以尝试着提问:你们对这些图片了解吗?是哪里的图片?可否见过?待学生一一回答后,老师就可以导入新课:“好!同学们的见识很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这样的导入方法,既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学生的分析、判断、体验、联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悬念导入

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设置悬念导入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竞猜、提问、设疑等方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悬念,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能激活教学过程的活力,有利于新的问题的生成和探究。如在《走进意象艺术》课堂教学的导入上,老师可以列举一些中外的抽象绘画作品,让学生竞猜画的什么?画家想表达什么?学生就会凭自己的见识和想象踊跃竞猜。学生表现得活跃且增强了美术课堂的气氛,拉近美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距离,他们共同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在《线造型》一课中,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讲桌上的这盆美丽的。”学生只是机械地反应了一下。教师继续说:“但是,今天画花有个特殊的要求――不能用笔画。”“什么?不用笔,那怎么画?”学生在短暂的惊讶后很快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都开动脑筋,有的想出了用纸卷,有的想出了用硬纸片,有的想出了树枝、棉签甚至是手指等方法。这样的导入就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就会有轻松愉快之感、兴趣盎然之味及投入彻底的喜悦。

四、演示导入

演示是美术课堂教学表达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机械的模仿,要让学生学习到演示的精髓,能够积极地、自觉地领会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有趣的拓印》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手拿三枚一元硬币、三张拷贝纸、三支削好的铅笔;然后将薄纸蒙在硬币上,用铅笔在硬币的表面不停地摩擦;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纸上出现的图案。老师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使课堂教学显得直观而有趣。学生在直观体会后就会产生尝试的想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然,一堂美术课的导入,有时并不是单纯使用一种方法,而是要结合美术课堂教的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才能科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属于自己的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学常见问题管理现状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美术教育工作已经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只要看好孩子,教他们认识几种颜色,画几笔简笔画”那么简单了,“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效地学习美术知识、锻炼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社会对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处于童年的孩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启发,美术教育正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它具有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培养孩童的知识、经验、能力,表达他们的情感、愿望,更可以展示孩子们的童真和富有情趣的创新。

由于孩子天赋和个性的差异,教师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儿童美术教学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使得本来富有生命力和人性美的教育活动,变成了枯燥的应试训练。同时,一味地解构和量化美术知识,又反作用于儿童美术教学的匠化和训练的滥伐,使得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和绘画后备人才越来越匮乏。面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现实,我们必须拿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儿童美术教学中常见问题与管理现状分析

1.多数孩子缺乏欣赏与评述的能力。

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经常会问――那些世界大师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如毕加索、达利等的画好在哪里?面对“名作”学生不理解作品的价值所在,这是最让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而大多数教师的讲解内容来自书本,本身就没有对作品深刻的感受,只强调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轶事等知识的介绍,忽略对作品本身的色彩、造型、肌理、明暗、变化的关注,因而在教学中“重绘画、轻工艺,略欣赏”的现象便时有发生。这些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儿童对作品的体验和感受,造成儿童兴趣不浓,感知能力发展滞后,审美能力下降。

欣赏是评述的前提,评述是欣赏的目的。没有好的审美能力作为基础,儿童的评述水平自然可见一斑。孩子们要么滔滔不绝,但脱离主题,抓不住重点,语言不洗练,要么平淡乏味,如同流水账,没有起伏,缺乏感染力。再加上教师盲目鼓励孩子“随便讲”,使孩子形成不假思索、不注意归纳的坏习惯,评述能力每况愈下。

2.教师的范画,是对是错。

教师范画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性的演示、制作,让学生了解步骤、要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受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对美术学科的性质认识模糊,评判学生作品优差的标准永远是“画得像,画得规范”,使得部分学生只知道临摹范画,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虽然较快地学会了一些技巧,但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示范方法使学生广阔的想象有所限制,脱离了对自然形象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只能是老师范画的简单重复,以致想象力和创作力逐渐消失。

3.学生有个人的金点子却懒于合作表现。

美术作品集体创作非常常见和重要。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安排下合作学习,但并没有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合作中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协助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反而争论不休,各执己见,甚至互不理睬;或者是独立完成的作品在教师的要求下走一遍合作的形式;或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金点子,但是在合作中却懒于表现,敷衍了事。而且汇报的时候报喜不报忧,在教师无暇过问细节时,便出现了一加一加一小于三的局面。

4.教学次序散乱无控制,课堂纪律差,学生实效差。

美术课堂管理欠佳,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上课铃声响了以后,还是无法让学生完全安静下来;不论教师多严厉,总是教师在讲的时候学生也在讲;在做练习或教师评价作品时,课堂总是乱糟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无论教师采用高压手段进行课堂管理,还是说好听的话鼓励、奖励,孩子都无动于衷;特别是刚入学的幼儿,根本没有课堂纪律的概念,常常随意地走动打闹,若大声呵斥,则收效甚微。

二、应对策略

1.如何让孩子乐于、敢于、善于进行合理的、有自我见解的欣赏和评述。

针对孩子欣赏能力的欠缺,要做到重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孩子的审美心理结构,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欣赏技能和审美概念,引导儿童从对作品最初的印象到形式美感到内在精神层面的含义。如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首先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使孩子了解到这是在一个什么样悲惨战争年代的大背景下创作的。再从画面深色基调的压抑,到造型的各种撕裂、冲击给人的震撼中分析,启发孩子感同身受地体触作者那种悲痛、同情、愤懑、憎恨的强烈情感,这是对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他们正义世界观谆谆的教导。

在评述方面,我们要尽可能让孩子乐于说,敢于说,善于说。首先是要让孩子有评述的欲望。如将几个同学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其他孩子为他们打分,并评述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孩子们因为可以像个小老师一样上台指点,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这项锻炼中来。其次是让孩子们敢于评述,这需要教师运用鼓励式的语言给孩子创作良好的评述空间。还可以用合作游戏的方式,让几个孩子协同评述,减少单独发言的压力,给孩子灌输自由展现自我的想法。有了“乐于”和“敢于”,便为“善于”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根据孩子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创设示范性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从字到词到句到段落的逐步汇总作品的主题,并伴以提示性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启发孩子,培养他们进行富有联系、生动形象、切中要害的评述。

2.怎样适当地运用示范画。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片断式”和“常规式”的示范。即不完整地示范一幅画,而是选择重点难点的技能演示和基础性、常规性的笔触、造型演示,使学生没有依赖性地自由表现。其次,出示多种样式的范画,使孩子多角度有选择地观察范画的内容。如各式各样的脸谱,对于眼睛、鼻子和嘴巴的诠释都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绘画想象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再次,让孩子先观察谈论绘画的内容后再出示范画。经过讨论和想象,孩子对绘画对象有了自己的思维定势,教师辅以鼓励的语言,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与老师范画不尽相同的作品。最后,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相结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合作有利于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协同表现。

独生子女少有相互谦让、取长补短的精神。放手让他们合作,可能引发争吵,伤害同学感情,减弱创作激情。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首先要正确地引导,合理地分工。合作中先学会讨论,以理服人,并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当所有人都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时,再进行更细的分工,按照每个同学的擅长及特点明确具体要做的事情,把个人的“金点子”实实在在地用起来。其次,照顾每个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只要孩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就算结果不很理想,但是这种自信将长期延续下去。最后,学会分享。要求几个孩子共用一盒水彩笔,开始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抢着不给对方用,但经过教导指正,慢慢地孩子学会:用完放好,便于他人使用;或等他人用好,自己再用,并伴有礼貌语言。教师再用鼓励的动作、语言肯定孩子的进步,强化他们的愉快经历,激发他们再次分享的愿望,养成他们谦逊有礼的好品质。

4.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管”,而且要有“理”。

教师应具备组织学生上好课的教学能力。能力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是采取“管”而是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把课堂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手段。引起纪律混乱的往往是几个领头人物,对他们不要简单压制,而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的沟通辅导来解决问题,如给予他们一定的头衔和职务,要求他们帮助管理课堂纪律。这些孩子由于平时受到的批评多、肯定少,会特别卖力,效果出奇得好。另外,让纪律不好的学生替代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或者请爱讲话的学生上台来表演节目,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总之,教师要运用个人威信及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必须向学生施加准则和控制,对学生要有奖惩、监督,也要理解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多个方面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转变“示范+临摹”为主的儿童美术教学模式,强化儿童观察力为主的欣赏评述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加自由、开阔、丰富的创作空间,这项工作是十分艰巨和不容忽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才标准的不断提高,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只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儿童美术教育,就必将使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可塑之才。

参考文献:

[1]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6

   一、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前提,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2002年,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颁发,标志着中国美术基础教育进入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2004年12月,“艺术教育与文化理解”亚洲地区会议在北京举行,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章瑞安在其《中国中小学艺术课程概况》的发言中指出:“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着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有些弊端日益凸显,并制约着艺术教育教学的进展。我们正经历着一次最深刻、最广泛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认为,“课程的改革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地重视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见,中小学课程改革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对于高师美术教育来说,改革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具体落实国家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要求时,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目前面临美术师资紧缺、教具资源匮乏的现状,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而配备了美术教师的学校,常常由于其他课程的师资缺乏问题,而安排美术教师同时承担多个专业的课堂教学任务。

   我们在制定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前瞻性,针对农村中小学的人才需求前提,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新时期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需求。

   二、更新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为人才培养新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桂林师专是师范类院校,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培养宽口径的人才,这就对原来划分过细的美术各学科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整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观念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探索性思考与实践。

   1.专业口径的拓宽

   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过分注意专业性、范围狭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目前的就业情况,大部分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最终并未走向中小学教师岗位,而是面向其他的实用美术甚至是非美术类的岗位就业。这就要求我们开设更多的任意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的需要。

   2.课程结构的调整

   应该说,我们此前的课程设置还存在如下问题:(1)课程设置的功能定位不明确。有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专业领域的培养而忽略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方面的培养。这导致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师范生的优势没有突显。(2)课程体系的结构不合理。由于师范生既要学习专业类课程,又要学习教育类课程,所以,没有足够的教育实践训练的时间,教师专业化体现不明显。

   针对以上的问题,课程调整的第一步是整合美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科中各专业的学习要减少纵向的“深度”,增加横向的“宽度”,尤其是对大三以后“专业侧重”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其次,还要重视文化和审美教育课程。桂林师专提出了“艺术兴学”的办学理念,成立了公共艺术部,开展对全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此条件下,可以考虑为美术教育专业增设“美术鉴赏与批评”、“文化艺术名着导读”等多门培养审美素质与文化修养的课程。另外,对师范生来说,加强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编排的重中之重。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增设和拓展教育理论课程。第二,健全和规范教育实习课程。第三,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3.教学方法的转变

   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理念及综合素质的形成,这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一,眼光不能局限在课堂内,应多增加课外学习、参观、考察、研究的机会,使学生的眼界、见识更宽广,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形成。第二,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提高到美术文化修养的培养。第三,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发表、阐述自己的感受、见解,使其形成评价能力。

   4.教师教育风格的转变

   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组织讨论式、辩论式的教学,以及自学阅读、调研、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风格首先应当包括说话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充分表现自己的学识、才能、情操和意志的关键条件。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能否促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而且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三、结合教改课题,进行专业课程整合的重点改革

   1.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桂林师专美术教育专业采取“2+1”的办学模式。在学生进校的第一、二学年,采取多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头两个学年开设美术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包括美术各画种的基础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美术教育专业横向方面的基本技能。在学生学习的第三学年,由学生自由选择专业限定选修课程,进行国画、油画、版画、水彩、工艺五个方向的课程学习,以加强专业领域的纵向技能的深造。

   2.教师技能的培养课程开设

   传统教师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三笔字”和简笔画方面。针对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开设了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硬笔线描造型等课程,并成立了学生书法协会,定期举办书法展览和竞赛,以加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因此,我们除要求学生通过国家的计算机一级考试外,还专门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使学生能够胜任新的教学环境。

   3.教育教学和美术理论课程的开设

   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们完成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美术教学法等课程学习,以加强其理论修养。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7

一、整理多种教学资料,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以全方位、立体、动态的声像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全面、形象、直观的展示教育信息的内涵,而且以多种方式组合,有效的交替使用,以全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儿歌和童话故事》这一课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能够见到童话的实际情境。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将课前精选的美术情境的图片放映出来,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梦幻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很快就会被深深吸引住,他们见到了童话故事中的美丽公主和白马王子,见到了善良的小白兔和凶恶的大灰狼,见到了喜羊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他们恨不得马上亲手画一幅心目中的美丽城堡。

二、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性学习,就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形式呈现出教材上的画面与问题,然后大家共同探讨,提出疑问并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所要掌握的内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既学习了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基本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主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动物明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动物的绘画方法,我先让学生明白动物的造型依据——动物的特点,以“松鼠”为例加以说明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原始森林里,一群松鼠在活动。学生发现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活泼、善于跳越,尤其是他的尾巴很大。通过教师适当的提示,学生就会明白基本的造型方法,就可以画出许多可爱的小松鼠。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三、再现经典艺术情境,潜移默化感受大美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利用电脑手段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我们可以将美术馆、博物馆搬进课堂,向学生介绍美术馆专题画展的相关资讯或进行博物馆馆藏精品的介绍。只要具备足够的信息资源,即可让学生欣赏到一幅幅经典著作,一件件艺术瑰宝。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鼠标一点,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在想象的空间翱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让多媒体教学为美术欣赏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例如,在上《冷色和暖色》这一课时,笔者先设计两幅风景画,再给出许多不同的冷暖色,让学生自己选色,然后填色,让学生在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的冷暖。涂色游戏让学生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绘制、将电脑多面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受到了一般课堂所收不到的效果,不仅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一次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观念教学的成功尝试。??

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还具有存储、再现等功能,在同一屏幕可同时显示相关的文字图像和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点,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上《我造的花园》一课时,要使形与形之间产生透叠。如按传统方法,靠图例讲解,学生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类成形作品的变化和规律;采用教师当堂示范的方法,时间过长,教学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体课件,很短时间就可演示完毕,不仅形象、直观,还强化了学生的理性认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理念和创作技巧。电脑课件还可以反复多次操作,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比拟的效果。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教育;融合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的事物,因此生活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生活热爱之情、道德素养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1.1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又叫做艺术鉴赏能力,其内涵包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以及创造力等,是人们对美的认识以及评价的能力。高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将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通过高中美术教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色彩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比如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冷色调、暖色调其实就是色彩对心理的影响。如蓝色、紫色、绿色等会让心里产生一种较寒冷的感觉,当学生为家里买窗帘等装饰用品时就可以避免选用这些冷色调的,而是可以选用橙色、黄色等暖色系的,可以给家庭增添温暖的氛围。

1.2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当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对生活的美也会有更深的体会,比如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美、风景、盆栽等,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美,还有家庭和睦、亲情友情、良好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这些需要用心感受的美。当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越来越多时,内心对生活的积极因素也会不断地积累,从而使学生的生活心态朝着积极乐观的一面发展,对生活的热爱也会不断增加。

1.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当生活在学生眼里到处都是美好的事物时,学生也会对自身做出更高的要求,为生活的美好做出贡献。如学生感受到善良、淳朴、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生活中常见的优秀品质之后,心灵也会得到熏陶,道德素养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2.高中美术教学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的方法

2.1积极收集生活素材,课堂教学联系生活

要做到高中美术教学和生活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应注意将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积极地收集生活素材。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教材中的素材也是源于生活,但是教材的内容容纳了各个时代、国家的艺术精华,因此难免与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有些差距,因此要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收集有关的生活素材,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以人教版高中美术教学为例,在《标志设计与鉴赏》这部分的教学中,教材中有很多城市的标志、企业或组织的标志等,在这些标志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积极的收集学生日常生活可以见到的标志,比如学校的校徽标志、学校附近的餐厅的标志等等,在课堂上再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和学生共同欣赏这些标志的美。

2.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美术教学回归生活

高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审美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因此要促进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美术教学回归生活。同样以《标志设计与欣赏》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的教学,带领学生去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很容易被学生忽略掉的各种标志。比如交通标志是极为常见的,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实地观察,想和学生一起了解每个图表的意义,再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标志的美,比如简单明了、形象等。而像餐厅的标志则可以结合餐厅的性质和艺术美去分析鉴赏这些标志。

2.3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会生活之美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却常常被忽略,因此要促进高中美术教学和生活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体会生活之美。比如在相应的教材教学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以“发现生活之美”为主体的实践型课后作业,比如学到欣赏塑像或者绘画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寻找周边的雕像或者绘画,并且学会鉴赏,然后在下一节课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也可以采取无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观察生活,然后将自己的体会在班级上互相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经过分享学生还会发现自己忽略掉的美,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审美能力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使高中美术教学与生活审美教育两者能够更好的融合。

3结语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21-01

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现代的少儿美术教育正向着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主体参与热忱,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已开始从抛弃培养少数特长生为目的,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收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美术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分析、想象和创造能力,开发智力,激发潜能,成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生动、形象、活跃的手段和途径。在此,我对小学美术教育提以下几点见解,供大家一起探索、改进。

一、改革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仅仅成为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发挥出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等课堂应有的功能。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老师用这样讲课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除了改进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重中之重。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先对它产生兴趣,教美术也是一样,我们得先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学美术的兴趣方面,我认为老师不应该死板,叫学生画什么学生就得画什么,而应该让课堂以及课外自由化,让学生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先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二、传授美术的方法及路径

在传授美术的过程中,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

1、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完美人格品质

美术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涵的思想政治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能使学生在提高美术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充分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作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美术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还要让学生通过了解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不同历史、文化、经济等信息开阔视野,加深对作品涵义的理解。

2、老师应做一个好的榜样

老师是艺术的重要传播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懂得真善美新人的责任。美术教师应该苦练自己的美术基本功,提高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的能力。所谓美术创作的能力,就是要求自己拿得出有水平有份量的作品来,并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掌握在较短的时间里画好示范作品的技巧;所谓美术鉴赏的能力,就是要求自己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分析作品的成败得失,并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主题或意义。当美术教师能够驾轻就熟地做到这两点,学生们会表现出巨大的信任感,激发出对美术课程的兴趣,自觉地跟随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学好该门课程。

三、美术的影响极其多样性学习

美术已经是一种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美术教育不只是单单的传授艺术学问,它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也是在树立学生的完美个性,是对人们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是使学生成为全面人才的一种素质教育。在中国广大的艺术世界中,美术所占有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所以美术教育是现代文化教育不可怠慢的学科,需要人们高度的重视起来。其次,美术教育是一门大的学问,在很多方面都是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当下,中国采用分科教学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学生们缺少对术教育的学习,也是缺少对文化的提高,所以应该重视多样性的美术教育,从基础开始,渐渐深入全面的美术教育,了解了美术的多样性后,使未来的劳动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有全面的审美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所以美术的多样性学习是必要的。

结语:对于教书育人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以上几点体会以及看法都是我个人在多年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反思、总结后得出,在此和大家交流探讨。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展开不能急于求成,只有稳扎稳打,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的努力,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学习,相信我们一定能提高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塑祖国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贵钦《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02).30(3):28—30

[2]吴越滨.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07(03).40(5):44—50

常见的美术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欣赏教学;游戏性教学;电教媒体教学

1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司空见惯,其理念根深蒂固于每位美术教学老师脑海中,始终困扰着美术教学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美术课的正确认识,想当然认为美术课仅仅只是看看而已,毫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诸如此类现象,作为教师首当其冲要转变观念,进而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美术教学方法。欣赏教学,顾名思议是一类把制型艺术做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取感情为从导要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取教师的指点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欣赏教学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教学中,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姹紫嫣红,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外,往往留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全体或留意全体而忽视其它。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时他们全把刺绣做品当做绘画作品看。在欣赏过程外,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认识属性,受情绪牵制的随便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分是激动顷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脚,未能细心揣摩,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正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删加。

2游戏性教学符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指导精神,其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传统美术教育最大的弊端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是儿童身心特征和心理需求,让学生强行接受,他们会觉得无味、无趣。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与欣赏教学相比,游戏教学很显然提高了课堂气氛和学习效率,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毋庸置疑,游戏性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很难紧密配合,最难以做到的课堂上既要轻松愉快又要求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这需要老师有很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而且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再者老师在游戏中语言如何突出重点,如何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也是一大难题与挑战。

3教育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的教育要与科技发展同步。电教媒体教学方法正是在这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把形、声、光、色溶为一体,它突破时空限制,使美术教学实现传播一体化,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进行视觉情境创造,在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的同时,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造成学生注意力的下降,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如果能利用投影仪,进行静态的画面演示,利用电脑技术的动画、音响和教师简单的讲解,就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迅速溶入情景进而发现、联想、模仿、创作从而提高绘画技能,那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应用在美术教学中,操作直观形象,绘制快捷方便,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创造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课教学的效率,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相比而言,电教媒体教学突破了欣赏教学和游戏教学的概念,引入了科技的因素,教学不再繁琐和单调,鼠标轻轻点击一下,想看的想学的应有尽有,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