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十篇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十篇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6:59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1

【摘要】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应是培训主基调。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教育培训部门充分挖掘教师集体智慧潜能、创造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库。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并参考搞好教育、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培训方式;创新;案例课件;教育、教学课件;课件资源库

作为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对此我谈下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培训者应围绕这样的宗旨:培训要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得到实际提升。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培训者应增强一个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培训关键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交流,合作完成某些研究课题,在共同实践中探索提高。培训者起参与、合作、引领、总结和指导作用。

培训者应提高一个认识:一个好的培训源于一个好的开端。培训开始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需求调研。真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我认为国培项目专题设置了这个讨论问题“作为中小学教师,您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就是搞需求调研。这个调研非常好,能了解中小学教师和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需求。

培训者要严禁一个错误: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形式主义是劳民伤财的。培训工作应扎扎实实地做。这样培训者,尤其是培训者的管理者需要增加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教师培训工作,培养地是教师,受益地是学生。这关系到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富强;关系到每个培训者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培训者要突出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应与中小学的“新课程”相联系;与课堂教育教学、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因为当前很多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应根据“新课程”,引导教师共同探究如何“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我考虑,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情况多样,水平参差不齐。新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能力各有不足。。培训应教师缺什么补什么,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可以实行分岗、分层、分学科、分专题,分主题培训。组织培训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全脱产培训、混合式培训、远程项目培训、送教到校到课堂培训、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师徒结对、小课题研究、合作式的校本研修的新模式(ie-S教师研修模式)等。

教师的成熟是学习理论――应用――实践――反思――理论水平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理论水平新的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熟练掌握理论或发展理论的过程。他们的开端可能不同,但本身就是交互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么我们培训者就要与他们一起学习、实践,反思,一起成长;或学习在先,或实践在先,反思在先。教师培训就要组织一些理论水平高,业务成熟、精湛的优秀教师,培训指导理论水平不高,业务不成熟的、发展中的教师。培训者就是要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军。

作为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培训者深思。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大多数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渴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师培训不能只注重系统理论地讲解,也不能割裂理论谈应用。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应该是培训主基调。

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只有帮助教师把各科教学的每节课上好,把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搞好,才能把教育教学质量抓上去。每节课,每项活动的质量搞好了,积少成多,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提高了。这样培训就要在帮助教师们教好每节课和搞好每项课内外活动上下功夫。培训要突出指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帮助教师总结教学规律、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如何从每节课教学抓起?我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我感觉,同仁们很希望能有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资源可供参考。这样节约了一些备课时间,能尽快掌握每节课,每项活动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已经开发好的图像,声音等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培训工作开发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优秀教育教学课件,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新课程”应该是非常好的培训方式之一。

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哪里来?我想,目前教师可共享的“新课程”教育教学资源比较少,可以开发一些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培训的资源可取之于一线中小学校优秀教师上“新课程”课和组织课内外活动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学一线有那么多有教育教学经验、理论、能力和智慧的教师。而每个教师都有他的智慧和独到之处。

如何将培训的资源取之于教学一线?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可以引导教师校本学习,依据“新课程”,利用情境教学和多元智能等理论,搞好校本课例研修。发挥培训者与一线教师大团队协作备课、课例研修的作用,以文本或光盘的形式把研究成果保存下来,开发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学案例课件做为资料保存下来,供本校教师共享教学资源。这样教学会收到好的效果,受本校教师们欢迎。

市、县、区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中小学教师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其它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有价值的。然后编辑成册或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制作成光盘,供本市、县、区的教师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本市、县、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以此类推,逐级征集。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市、县、区培训机构征集些所属中小学,这一学年的“新课程”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的教师们资源共享。这样有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委托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全国的教师们分享。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这样逐年累积,最好新课程的各科,每课都有优质教学案例资源,各项活动也都有可以参考的教育案例课件资源。教育教学课件有周期性地根据情况更新,不断提高课件的水平质量。

我认为: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这样做有利发挥全国教师集体智慧,帮助中小学教师上好“新课程”的课;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也有利于收集优质的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轻教师更会极大地受益。这样做地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们的培训。选拔优秀教育教学教案例课件的过程,实际也调动了教师们教、学、研的内在积极性,挖掘了他们的智慧潜能。这样优中选优的、范例多样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凝聚全国教师的集体智慧,一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最后还可以把同一课的若干个优秀教育资源的课件取其精华,进行整合。编辑出更优质的课件。

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不仅让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分享这个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促进全国教育均衡发展。也可以同时通过这个方式,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对做教育教学案例课件有贡献的单位、集体与个人予以奖励。这样就更可以调动教师们学习、教学和研修的积极性。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2

另一部分主讲教师,把本科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三大球”重新给一线骨干教师上一遍,甚至把本科阶段的科研方法、体能测试统计、训练方法与论文的写作重新给一线体育老师讲一遍,讲课的内容陈旧,没有一线体育教师想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一线教师们也感到诧异,不知道是培训教学技能,还是培训运动技能?关键是那些讲座内容大都是大学的专业课程,如:怎样进行体育科研,国内外体育课程改革趋势,或者是课改的理念,大都是照本宣科,案例陈旧。

部分地区培训效果欠佳的另一个原因是,由教授定内容,请一些有一定职务的“圈里人”讲课,不管他是否对中小学课程标准有研究,这样,既浪费了财政拨款,又浪费了教师的时间。这是造成培训内容不符合一线体育教师需要、没有学到急需和想学内容的主要原因。难怪一些教师调侃“从未有过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的人在告诉中小学教师怎样做好教师”的现象,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的办法是各级培训参照“国培课程标准”的程序选择培训内容、专家,规范培训工作,保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偏离方向。具体做法:

第一,一线体育教师喜欢实际案例、解题式的讲解,起点要低,要贴近中小学,深入浅出的教学计划才能引起体育教师的共鸣;案例实在、鲜活,有说服力,讲的内容能引起体育教师的思考,通过提供给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实例分析,让体育教师参与进来,一起动手,交给一线体育教师解决问题的钥匙,给一线体育教师提供生动、完整的设计案例供参考、借鉴,让参加培训的老师明白,其实把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落实在教学中并不难。

第二,一个好的专家要把难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可以操作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才能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欢迎,而不受欢迎的专家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云里雾里讲理论,讲趋势,讲一大堆大学的课程,居高临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在中小学工作的经历,他们只能讲这些东西。

第三,一线体育教师工作具有实践性,如果培训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培训者坐而论道,甚至攻击课程标准,培训内容严重脱离参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不知如何操作,不知道该相信谁。要尊重一线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作为成人,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参培过程中关注为什么学、怎样学和学习效果如何,喜欢把新知识与旧经验做比较,并依据经验加以判断。受欢迎的培训者往往遵循成人的学习规律,尊重一线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将教师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采用案例设计、剖析等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实效性。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3

“克隆课”是幼儿园教师模仿学习的重要体现。观摩优秀活动之后,教师们会情不自禁地去模仿和学习,以期更好地把握活动课例的教育精髓。然而当前,教师对优秀课例的学习往往聚焦于新颖的技法,缺乏对其背后的思想的探究,导致模仿的效果往往与优秀课例呈现的教学效果相去甚远,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克隆课”的片段来对此做出解答:

上述克隆课全盘复制了优秀活动方案,然而活动效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在于二者的共享空间存在差异。乐曲“拨弦”的乐句句末常有重音出现,但缺乏规律。幼儿在感知重音时需要借助外部的线索。在自由状态环节中,教师扮演笨老狼在森林里散步,在重音出现前和出现时分别作突然停止和猛然回头的动作,幼儿则根据视觉线索相应的做站立和不动的动作,以达到感知重音的目标。宽敞的音乐厅共享空间较大,两列纵队的排列方式可以使每个幼儿看清教师的提示动作,也可以使教师观察到幼儿的行为表现,还可以带领幼儿模拟老狼行进的各种路线,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而“克隆课”老师面临的是“人多地方小”的教育情境,每个孩子的共享空间小。“两列纵队”造成原本狭小的共享空间更加拥挤。遮挡密集使队尾的幼儿难以获得外部的视觉提示,加之缺少教师眼神的关注而出现精神涣散。人数多队列长,空间小又造成了队伍首尾相连的现象,增加了碰撞的机会,出现了混乱。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克隆者不了解“共享空间”对教学的影响,出现了教学困难。“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优秀课例是设计者依据幼儿的实际,教材的特点,自身的情况自主研发的结晶。它与模仿者之间的教育生态存在着差异,如果不加以改变而克隆,那么教学效果上不同显得非常自然。因此,教师在模仿优秀活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探究和理解。

二、探究优秀课例背后思想的意义所在

对优秀课例的思想的探究,不仅仅是对活动本身的认知和理解,它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1.锻造有思想的教师

所谓“有思想”就是指“对事实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意味着在借鉴他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借鉴不是照搬照抄,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和人云亦云是对他人思想的服从和膜拜,他人的思想覆盖了自我认识,二者没有发生有机的联系,貌合神离。借鉴是将他人思想加以分析和探究,或者对其进行品味、琢磨,运用这些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或者对其进行加工、修改、改造,赋予他人思想新的生命,形成归于“借鉴者的一种新思想”。在探究优秀课例背后思想的过程中,教师会从脑中调取既有的经验,或是某个讲座听过的理论,或是自己亲历的事件,与其进行链接,在认同、对比中实现既有的观念的同化和顺应,建构属于富有个人色彩的理论。这些理论就成为个体观察事物的标准,在认识上就会有所差异。比如,观摩“拨弦”自由游戏环节,有的老师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到视觉监控;有的老师从情绪调节的角度看到了趣味性;有的老师从个性的角度看到了自我控制;还有的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看到了音乐的游戏化。

2.链接理论与实践之路

理论是抽象的、空洞的、普适的,而实践是丰富的、多样的、变化的。实践的变化常常使我们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一个优秀活动方案是一个“理论思想”的混合物,了解活动方案背后的思想,也就是探究“不同理论思想”的变体,这有利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联结。我们以一个被老师们广泛模仿的活动案例――小班歌唱活动“妈妈你要亲亲我”来说明这个问题。这首歌曲用四句歌词勾画了“孩子和妈妈”相亲相爱的温馨图景:“妈妈呀,妈妈呀,我要亲亲你。亲亲你的额头,摸摸你的脸。亲亲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脸。亲亲你的嘴巴,摸摸你的脸。”小班幼儿非常重要的依恋对象是妈妈,歌曲所传递的“母子情”极大地满足了小班幼儿需要和妈妈相依相偎的情感,体现了尊重并满足儿童情感需要的现代教育观。拼图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在活动中应用了拼图游戏作为替换歌词的线索,直接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这体现了“课程游戏化”的课程建设理念。相对于静止的事物,孩子偏好运动的事物,基于这一儿童发展的认识,活动设计者将传统的静态图谱改编为动态化的设计,引发幼儿更关注歌词的呈现,同时将“过程轨迹”保留在视觉之中,促进了幼儿对歌词理解和记忆。当我们对这个活动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它是现代“教育观”(尊重儿童发展需要)、“课程观”(课程游戏化)、“儿童发展观”(儿童视觉偏好)等理念的具体转化,这有助于教师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3.开启创造之门

创造是“有中生有”,而非“无中生有”。心理学认为基于案例的知识影响着创造性思维的生成。在创造性思维的建构阶段、概念组合阶段、观念生成阶段,基于案例的知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案例中包含大量信息可以使个体可基于少量案例形成复杂的心理模型。在分析研究优秀课例的过程中,教师对优秀课例中的问题解决背景、目标、解决问题的程序有了一总体的把握和认识。当教师面临新情境的时候,他就可以将已有案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建构一个新的案例。这就恰如美国在创作情境喜剧时常常会借用英国情境喜剧的元素。比如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大班韵律活动“牛仔很忙”中我们看到了小牛仔之间玩类似“丢手绢”的追逃游戏,而在大班韵律活动“司马光砸缸”中我们又可以发现“切西瓜游戏”的存在。

三、获取思想的路径

1.读课

在克隆之前,教师需要对所观摩的课例进行阅读。阅读的方式可以采用口头的方式也可以运用书面的形式。如某教师在观摩了大班韵律活动《拨弦》之后,对课例中教学策略进行了类型、功能、效果与自我知识储备的联系、改动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思考和研究。

在克隆之后,教师需要读自己的活动,在不断地与优秀课例的对比中,教师才能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有更为明晰的认识。教师可以教学策略的遗漏性、教学效果及其成因、改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

2.读书

读书为我们的思维添加“养料”,使我们获得思考现实的“眼光”,它可以有助于我们建构理论分析的眼光和思路。同样的优秀课例在某些老师看来大有学头,而在某些老师看来不过如此。这种认识的差别在于两者眼光的差异。“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读书时首先要思考书中的主要观念和支撑性的概念及联系。然后要思考书中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操作性转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3.读人

知识具有社会性。海森堡认为,科学根源于交谈,在不同人的合作之下,可能孕育出极为重要的科学成果。教师需要和专家、同行交流中梳理思维,在争论和冲突中产生出比原有认识更加清楚的观点和更加生动的印象。w老师在克隆了《拨弦》后,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混乱现象与其他老师展开了如下的研讨:

w老师:老师扮演大灰狼带小朋友做穿越森林那个环节,根本没有办法走各种各样的队形,孩子很乱。

大学教师a:为什么原创课例没有这个问题呢?

w老师:原创课例中的孩子少,地方也要宽敞一点。

教师B:后面孩子看不清老师的动作。

教师C:教师没有提醒孩子要控制步子,结果没有走几步,队形就连起来了。

大学教师a:这里涉及到空间的问题,在原创课例那里,小朋友所拥有的个人空间和共享空间都很大的,所以老师不需要提醒幼儿控制步子,也不会造成首尾相连的问题。那现在我们考虑怎么来解决今天面临的人多地方小的问题呢?

w老师:不知道

教师C:提醒幼儿和别人保持距离。

老教师D:音乐一旦出现,孩子的注意力不会考虑脚步的,顾着游戏。

老教师e:可以将现在的2列纵队改为散点,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幼儿看清教师的动作,又缩短了队伍的长度。

老教师D:老师要示范站散点,让孩子清楚如何站。

教师t:在音乐较长的地方,老师可以用原地转圈代替走,这样即符合音乐的性质,又避免了混乱。

老教师e: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讨论怎么在拥挤的环境下玩好玩的游戏。

大学教师a:说了这么多,到底有哪些具体解决方法呢,我们来总结一下。

1.改变队形

2.改变动作

3.自主探索

大家是否同意?

教师们表示同意,将“空间问题”“改变队形、改变动作、自主探索”记录在自己的p记本上了。

从上述研讨中我们可以看到,进入到讨论区域的每位老师携带独特的信息,在交流中丰富着、碰撞着,形成个人知识和公共知识的双向流动。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实验设计;评估;改进;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6)12(S)-0056-2

在科学探究中,一个优秀的实验设计,可以让学生轻松经历真实的科学探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出优秀的实验方案呢?要学会评估、学会改进,在评估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从而设计出优秀的实验方案。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评估、改进实验设计,有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1器材的选择是否合理。

即器材的选择是否符合精度,实验是否能正常进行,得出科学的结论。

例1小李想通过实验探究本地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方案是: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按在毛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称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记录刚拉脱时的拉力,这就等于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然后依据p=F/S求出大气压。他选用的器材是:量程为10n的弹簧秤,底面积为10cm2的吸盘。请评估他选用器材是否合理?

评估分析从理论上说,该方案的设计是可行的,但所选的器材不能测出本地大气压的值。因为据p=F/S得F=pS≈105pa×10×10-4m2=100n。超出了测力计的量程,应该更换测力计或换用面积更小的吸盘。另外毛玻璃太粗糙,吸盘内的空气不能排尽,吸盘与玻璃板脱离时的面积可能小于10cm2,都会给实验带来很大的误差,都是设计该实验时必须考虑到的。

2是否较好的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在实验设计中会用到许多科学方法,其中控制变量法是经常用到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常会顾此失彼,因此这是评估改进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2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王猜想与,a.电流大小有关;B.线圈的匝数有关;C.线圈的形状有关。在验证猜想B时他设计了这样的方案:把一长根细漆包铜丝分别在半支铅笔和新铅笔上一匝挨一匝绕了50匝和100匝,然后串联在两节干电池上,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螺线管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差不多,因此他说“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匝数无关”,在组与组间交流时他发现与同学们的结论不一样,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案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更正?

评估分析小王没有控制螺线管的外形一样。虽然通过串联控制了电流一样,但是由于绕在长短不同的铅笔上,使其外形长短不同,二螺线管的漏磁情况不同,导致两端的磁性差不多。更正:将50匝和100匝的细漆包线分别绕在长短一样的铅笔上。

3实验设计是否尽可能减小了实验误差。

实验设计中选用精度高的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及改进实验方法等都会有效减小实验误差。

例3为了测量100kg玉米种子的粒数n,甲的测量方法是:先用分度值是50g的杆秤测量出50g玉米,求出单粒质量m,再根据n=100kg/m求出粒数n;乙的测量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10粒种子的质量m,求出单粒质量m=m/10,再据n=100kg/m求出粒数n;丙的方法是:先用天平称出100粒种子的质量m,求出单粒质量m=m/100,再据n=100kg/m求出粒数n,请分析三个人的测量方法谁的最好?

评估分析甲选用的杆秤精度不够,乙选用的样本粒数太少,都会有很大的误差,只有丙的方法最好。

4实验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有些实验方案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实际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最终导致科学探究失败。

例4小李用电能表(600r/kw.h)测一只“220V100w”的旧电灯泡的实际功率时,他是这样设计的:只让这只灯泡工作,工作一分钟之后停止计时,记下表盘所转的圈数n,算出电功率p=n/10(kw),请对该方案进行评估。

评估分析这个方案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是旧的“220V100w”的电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100w,即只有这颗灯泡工作时,电能表1min所转圈数小于1圈,实际上是不可测量的――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他把测量时间延长到10min或更长时间,并且让电能表转整数圈,才可操作。

5分析论证、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科学。

例5下表是小李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

根据设计的表格可见,他设计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是:①利用欧姆定律求电阻,②通过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请问他设计的处理数据的方法科学吗?

评估分析由于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计算它的平均电阻是没有意义的,相反这一栏的设计,会干扰学生发现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所以在表格设计中不应该加这一栏。

6依据设计的实验所得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例6张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时,他选取了两只完全一样的灯泡和其它合适的器材,请问他用所选的器材能够得到科学的结论吗?

评估分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必须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推理方法,所以在设计实验时,所选的器材必须具有一般的代表性,才能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张华在设计这个实验时选用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灯泡,这两个灯泡在电路中的分压相等,势必得到“串联电路中用电器均分电压”的错误结论,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来做这个实验。

7所设计实验操作时是否安全。

选择了有毒有害的器材没有,实验过程中是否会有易燃易爆等不安全的现象发生。

例7小王同学在设计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他选择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电加热器、广口保温杯,老师给他提供的加热对象中有:水、沙子、细铁屑、煤油、汽油、浓盐酸、食用油、陶瓷屑。请你帮他选择两种最适合的加热对象。

评估分析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煤油、汽油、细铁屑、浓盐酸、食用油均不得入选,选

择水和陶瓷屑是最合适的。

上述实例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常见的典型错误,这些错误干扰了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主导地位体现在积极的参与设计、评估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师生合作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评估、改进、创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掌握优化实验方案的方法,从而轻松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杜编.《教师教学用书.物理》(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人教版

[2]彭前程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人教版

编后语:2006年即将渡过,在过去的一年中,本刊发表了几百篇稿件,论及中学物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少文章非常优秀。在岁末,我们衷心地感谢广大作者对我国物理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提高教学水平的执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因而,我们能向全国物理教师们奉献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得到广大读者们的厚爱。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能与物理教育界的同仁们继续携手共进,更上一层楼。顺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5

一、扎“牢”情境线,让课堂珍珠串得稳

新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政治课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育实践也表明,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会让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产生心灵的顿悟,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学生心灵的情境线,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享“扎线”的乐趣。

在这次比赛中,某教师选用“我的金钱观”为情境线展开教学,环节如下: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做现场问卷调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卷情况,计算并展示各小组的金钱观让学生总结出全班同学的金钱观让学生用实例印证或辩驳同学的金钱观让学生感悟金钱。在这条“算金钱――说金钱――辩金钱――悟金钱”的情境线中,教师始终围绕着学生自己的金钱观展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在最后的“悟金钱”环节中,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要正确对待金钱,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扎“匀”情境线,让课堂珍珠串得紧

新课程下的课堂离不开情境设计,而任何情境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如果设计的情境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精彩的课堂教学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情境时,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基点,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的有效情境。这样,才能使情境设计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才能使教材内容与情境设计实现有机结合,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次比赛中,某教师选用“母亲跪行千米为女求药费”事件为情境线展开教学,环节如下:谢三秀为救女儿上网求助,网友建议跪行千米以获捐助。思考:如果你是谢三秀,你是否同意网友提出的方案来获取捐款的钱?说说你的理由。谢三秀同意网友的方案,选择跪行千米以获捐助,遭到其他网友的谴责。思考:如果此时你是谢三秀,面对谴责,你怎样对待这笔钱?说说你的理由。事后,谢三秀的感悟。思考:通过这个事例,你对金钱有什么新的认识?你如何解读金钱?可以说说你们自己的金钱观。在这堂课的情境线设计中,刚一开始,笔者看到这个案例,觉得还是蛮好的,通过诈骗来获取金钱,说明金钱来得不正当。但是,接着一想,谢三秀是谁?母亲啊,母亲为了救自己患眼癌的女儿,面对网友的提议,肯定应该选择跪行;跪行获得的钱应该怎么用?还用问吗?当然是给女儿看病啊,医药费还不够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为了孩子甚至不惜赴汤蹈火,所以,从金钱的角度来衡量母爱是不恰当的,这个案例与教材内容的融合性是不够的,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三、扎“滑”情境线,让课堂珍珠串得顺

新课程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分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三个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这三个环节中,各个环节的情境过渡是否顺畅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情境设计衔接自然,不仅能使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似一只无形的手将课堂连接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而且还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比赛中,某教师选用“堂兄的十年蜕变”为情境线展开教学,环节如下:堂兄李先进的介绍:网友热评,让学生跟帖1995年的李先进:说了自己的金钱观:“当今世界,金钱太重要了,有钱就有了一切。”让学生评价。2005年的李先进:组织村民非法集资被判刑。让学生分析。2010年的李先进:讲述获奖感受。让学生谈谈对金钱的感受。在这堂课中,教师以“堂兄的十年蜕变”为情境线,不论李先进是否其堂兄,但是,整堂课用李先进十年变化贯穿始终来讲述金钱观,从情境线的设计来看是比较顺畅的,让学生一边了解李先进的故事,一边感受其中的金钱观,从而感悟金钱的力量。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6

实施方案

 

为组织举办好第十届全市中小学生读书节,促进中小学阅读活动普及开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生成核心素养,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淄博,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落实市委和市政府确立的“打造书香淄博”总体目标和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坚持亲子阅读、教师导读、同伴领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坚持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坚持阅读与表达、阅读、写作、创作相结合,坚持试点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让淄博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养成习惯、终生阅读。

二、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三、活动内容

(一)书香校园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淄博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不断推动中小学校优化校园阅读环境,丰富线上线下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活动组织形式,实现“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目标。各区县根据学校读书节组织、阅读课程开设、图书馆利用、读书社团活动,遴选、推介“书香校园”,并择优推荐参加全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二)校园辩论赛活动。辩论赛是一项基于阅读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主题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区县和学校要按照“校校组织,班班辩论”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好校园辩论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本校教师指导水平。各高中学校要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山东省第三届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的通知》(鲁教基函〔2021〕15号)要求,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层层选拔推荐。在区县辩论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代表队参加市级推荐赛(辩论赛通知另发)。

(三)教师导读课例征集项目。面向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继续开展阅读指导优质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课例既可以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也可以是某一章节或某一主题的阅读指导。导读课例应为面向学生的日常教学课例,能起到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收获等方面作用。各区县、学校要结合区域和学校优势及已有经验,认真做好教师导读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区县、学校为单位,积累部分导读课例资源。

(四)“我读·我创作”项目。坚持阅读与表达、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创作相结合的理念,继续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我读·我创作”优秀作品评选活动,鼓励以建党百年作为背景,不限体裁,文字、绘画、视频均可,可与诗歌、经典诵读的创作与展示相结合。同时,各中小学要根据教育部、关工委《关于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教育活动的函》要求,组织开展好“读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演好中国故事”等主题阅读和创作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深入了解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市教育局将联合相关媒体,择优发表、展示优秀作品。各区县、学校也要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优秀作品。

(五)遴选优秀读书类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组建读书类社团并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活动设计和内容要体现实际需要,贴近生活、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活动组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活动策划、开展、总结等环节。社团活动要与教育资源、传统文化、课程改革、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紧密联系,在学校内具有知名度,在学生中具有较大吸引力。

(七)“淄博乡村儿童阅读发展计划”。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暑期帮您看孩子”、爱与成长亲子共读、青少年公益阅读学堂、“图书漂流”“流动书包”等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满足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各区县各学校要做好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阅读发展计划,加强对重点群体的阅读关爱。

五、实施步骤

(一)发动阶段(2021年4月底前)。各区县、学校要结合本届读书节活动主题和主要活动内容,分别制定读书节活动方案,细化活动措施,确保活动效果。各区县汇总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遴选区县读书节优秀案例。4月30日前,将各区县读书节活动方案、区县优秀读书节案例上传到读书节平台,参与市级读书节优秀活动案例征集展示。

(二)实施阶段(2021年4月-9月底)。各区县、学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安排,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导向,分级、分项目有序组织实施,确保阅读成效。各学校要做好统筹结合工作,在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同时,不得增加学生和教师的额外负担。其中书香校园建设,教师导读课例征集、我读·我创作、优秀读书类社团遴选等均通过逐级遴选推荐形式进行,具体报送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三)总结阶段(2021年10月)。市、区县通过读书节系列活动展示现场会的方式做好读书节活动总结、展示,全面梳理读书节活动中的亮点、特色,积极宣传推广读书节活动成效。各区县读书节活动总结请于10月23日前报送市教育局。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阅读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组织读书节活动,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文化传统、呼应时代需求、积极参与书香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各区县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广泛动员,认真组织,确保将读书节活动动员到每名教师、开展到每个班级、覆盖到每个学生、带动到每个家庭。要将读书节活动融入书香淄博建设系列活动,一方面发挥好校园读书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城市书屋等各类社会阅读资源,形成校园读书与全民阅读的良性互动。

(二)把握正确导向。各区县、学校要正确把握读书节活动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着重组织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党史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引导师生认真学习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重点学习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人民英雄和先进模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青年一代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三)构建阅读机制。各学校要发挥主体责任,明确标准要求,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程序,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要建立相应的促进阅读活动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

(四)塑造活动品牌。中小学生读书节活动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活动,各区县和学校要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在做实做细做精上下功夫,通过整体设计、细致实施,实现读书活动的内容系统化、方式多样化、项目特色化、评价精准化。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宣传阵地、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读书活动信息的宣传和读书节典型经验做法推广,提升活动水平,营造活动氛围。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mooC/SpoC;创作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49-02

1引言

在普通地方高校的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1],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在理论课教学中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2-3]已经得到公认,其实质也是解决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需求驱动型的高校,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更多的强调了计算机的软件应用技能,当下该课程主要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实验教学为主,其目标是能够使用办公软件处理一些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文档以及数据的快速处理。

2问题及调查结果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考虑到普通地方高校的生源以及学生基础,各高校进行了生源的分层、分类教学[4-5],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但其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验证型教学的基础上,即预先设计好实验的指导书,学生进行验证性的实践学习。这种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办公软件及其他应用软件的使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基本的操作要求可能已经被许多大学新生所掌握,本人针对该问题设计了问卷调查,如图1所示,参与调查问卷的84名学生中有接近80%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处理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及与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学生是比较希望使用计算机做出一些创作型的作品,如图2所示,有接近70%的学生希望能够使用计算机设计出一些作品。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的改革迫在眉睫,应该又验证型的教学方式向创作型的教学模式转变。

3实验改革思路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验教学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拓展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并不是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全盘否定,应结合当下的教学技术以及学生情况进行相应改革,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本文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分别进行了改革。

3.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基础和案例两部分进行讲解,教学内容保持现有的教学内容,即办公软件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并对现有实验指导书进行整理和精简,主要讲授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及技巧;在此基础上加入综合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对于案例的设计并不是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完基本的方法后进行完全自主的创作实验,因此这里的案例为案例为优秀的学生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建立案例库,并对案例库进行增减维护,供以后的教学使用。

3.2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其注意力较为集中且具有持续性,但其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学习收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对于记忆性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将当下较为流行且推行效果不错的mooC/SpoC网络教学方式[6]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辅助教学:

(1)mooC/SpoC网络教学主要针对实验基础部分的教学;

(2)mooC/SpoC对于优秀学生作品的展览,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可以激励学生创作的热情。

引入mooC/SpoC网络教学方式,可以大大的缩减课堂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自由度更高,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选择性学习;课堂教学主要以讲解学生作品为主,鼓励学生创作作品,激发学生的潜力。

3.3实验教学体系图

通过上文对实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构建了如下图3所示的实验教学体系图。

图3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线上的基础知识学习和课堂的优秀作品讲评;基础知识的学习依托于线上的教学,以mooC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mooC基础教学视频由任课老师进行建设,学生学完基础视频可以自由组队或者单独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实现,教师评阅将优秀作品进行建库处理,以备以后的教学使用,并在课堂进行优秀的作品讲评,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录制讲解视频在线供大家学习讨论。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将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增加学生的成绩感同时带来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现在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本文构建的实验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真正地将计算机当成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但也有其缺点,实验教学的门槛较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基础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3]朱勇,杨洪伟,宋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3(5):35-38.

[4]张艳,姜薇,管红杰,等.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4-16.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8

一、以“本”为本,借“题”发挥

目前,一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往往有两种倾向——视为无物或全盘照搬。笔者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免有失偏颇。教材毕竟出自具有多年教学与研究经验的专家和优秀教师之手,其中的例子都是经过事先精挑细选、仔细斟酌的,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如果无视教材,自己编排课堂教学内容,肯定会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当然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的例子在时效性、适用性等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有所取舍,以免让教材限制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笔者推荐一个好的做法是:以“本”为本,借“题”发挥,即根据教学实际,利用教材提供的上等“衣料”为我们的学生度身打造“合体之衣”。

二、网罗经典,为我所用

这里所说的经典,具体指网络上不断涌现的经典设计和经典素材资源等。我们在网络中“冲浪”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及时保存并记录下让我们为之激动不已的经典资源,充实我们的教学资源库。

1.多积累一些经典设计

信息技术教师通常习惯于在准备课例时,到网络上“海选”现有的案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翻山越岭”上。实际上,比较合理有效的做法是多阅读一些经典案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论述道:“今天,信息唾手可得,收集信息不再是问题,而根据信息做出聪明的决策才是奥妙之处……别人的推荐成了穿过信息丛林的捷径。”那些业内公认的经典案例,绝非浪得虚名,细细揣摩研究,对我们课程设计的品位和深度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2.多积累一些经典素材

经典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有助于我们进行课程设计,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对经典素材的寻觅并不需要刻意而为,它可以贯穿于我们平日的学习和娱乐中。大多数时间,经典素材会与我们不期而遇。但能否抓得住、抓得准,则需教师的慧眼。譬如,笔者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时,偶然发现了关于“虚拟故宫演示”()的虚拟现实应用程序。这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收藏了下来并在之后“虚拟现实”的授课中用到了这一素材。这节课,学生身临其境般欣赏了“紫禁城全貌”,真切地感受了虚拟现实技术,同时提升了文化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对于初学Flash的学生而言,第一次接触比较复杂的软件操作界面都会感到比较棘手,对动画设计中的诸多专业术语,如舞台、库、帧等概念含糊不清。能否找到一种比较轻松易学的途径让学生不至于知难而退呢?alanBecker创作的animatorvsanimation(“人机大战”)不失为一剂良方。它以轻松幽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了Flash“库”里的元件可以重复使用等原理,欣赏过的人无不对该作品拍手称绝。如果教师将它用在课堂上,我相信我们的课堂将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类似的经典素材网络上还有很多,有待我们继续挖掘和发现。

三、关注热点,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提倡坐而论道,而应敞开胸怀,与时俱进,关注热点。那么,我们应关注哪些热点呢?大到关乎国计民生,小到涉及市井生活,只要是学生可以学习、应该学习的,我们都可以关注,具体实施的方式则不拘一格。

比如,2012年国际、国内的一些大事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设计中鲜活的素材。关于“2012伦敦奥运”,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处理历届奥运会奖牌排行榜分析图(相关知识点:表格和图表的处理);利用Flash制作奥运七巧板(相关知识点:关键帧动画)、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图(相关知识点:引导线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奥运专题学习网站(相关知识点:网页加工)。关于“造谣传谣”事件或“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信息安全以及健康、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加以重视,并教授一些必要的方法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当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关乎自身的一些“小”事也可成为热点,如“学生会竞选”海报设计、健美操音乐伴奏设计、“毕业留念”电子相册制作等。可以说,热点问题不断发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学会发现热点,让我们的课堂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四、彰显本土,讲求时效

备课时,教师往往会为构思某一出彩之处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所备的教学内容仅为某一节课所用,未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不妨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案例突破时效性的限制,如何使我们这些精心的设计可以稍做修改,即可适用于同校、同地区的其他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备课”。此时,教学案例的本土化、常态化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9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理念包括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学习论和教学论等。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指导、引领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以教育目标为宗旨,将运动技能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心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了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动态,一线教师可以通过自觉和参加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方式,也可以多读一些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2、夯实体育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体育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很多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在不断研究、发展、完善。21世纪,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教育中的人力、物力也不断增强,投身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人也在不断增多,体育教学研究成果丰富,出版了大量的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书籍,如《体育教学论》《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等。体育学法研究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体育老师更好地设计学法提供了帮助。学术交流平台的扩大,使一些教师和体育理论研究者有了发表各自观点的平台,繁荣了学术思想。大量的教育网站为交流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平台,如中国体育教师在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夯实体育理论基础,把前沿理论、新成果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因此,一线体育教师在原有知识结构和理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夯实理念基础,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

3、观摩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定期举行一些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其中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这些参加体育教学展示活动的方案是从各省、市、区的体育教学竞赛中选的优秀作品,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组织专家评选后,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这些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不同省、市、区的体育教学现状和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各省、市、区也会举行不同专题的体育教学研讨会。这些示范课或展示课都会被记录成光盘,教师可以通过各级教研室获取这些资料。这些优秀体育教学案例通常代表一个省、市、地区或某一专题近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设计都达到优化状态。体育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研究每节课的优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在研究优秀体育课堂教学录像后,教师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模仿设计。

4、研究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研究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以一节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好后,可以与不同群体开展说课研讨,这些群体可以是同行专家,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可根据研讨者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修改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说课或上课的形式检验修改后的设计方案,邀请同行专家研讨人员对该课的设计进行点评,再次对方案做出修正,直到大家满意为止。这个教学设计实践将有效提升一线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5、课后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受外界影响较大。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篇10

教学过程中的“滑过现象”会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加防止学生思维滑过,不妨做个有心的教师,让档案袋来防止学生思维滑过.档案袋既然可以作为反思的工具,尤其作为一种长久的反思工具,教师不妨用于教学,来促进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业水平.

例如,在复习“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解决以下问题时的做法:

对于这道题,优秀的学生(a)能够快速解决,一般的学生(B)则会较慢,可能会遗漏一个解,还有一些学生(C)甚至不会解决这道题目.教师要在课前对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做充分的准备.波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是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解决这道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独立做,独立反思

要求优秀学生(a)首先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之后在旁边用红笔写下解决题目时的想法:(笔者将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几种想法总结如下:①p向右运动过程中与直线相切要考虑两种情形;②求解过程中要考虑用相似求解;③求解过程中考虑直线的比例系数是,从而确定∠BaC=30°).要求没有完成的学生(B、C)在旁边写下解题时碰到的障碍是什么.(大致有两种情形:①图形总是画不准确;②找不到求解的方法)

2.小组交流,组内反思

要求优秀的学生针对本组内解题障碍加以解决,明确思路之后,B、C类学生完成解答过程,并用红笔写出对这道题的反思,两三句话即可.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两种反思:(1)忽略了直线和圆相切时有两种情形,圆可以在直线的两侧与直线相切;(2)忽略了用相似的知识解决求线段长度的问题;(3)没有考虑到直线的比例系数是特殊值,从而会产生特殊的角).此刻的a类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另外一个任务:思考其他的解决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决方案.

3.拓展思路,全班反思

笔者在上课过程中未曾发现学生用其他方法,于是给予了点拨.

点拨第二种方法有两个原因,第一:学生在解决题目过程中总是试图将移动之后的圆画出来,有些学生还会因为自己画的圆不够好而采用了圆规,浪费了时间;第二:学生解决问题时不具备变通的思想.事实上,这种方法教师只说了几句话:如果p不运动而改成直线运动,能够解决问题吗?学生立刻恍然大悟.此时,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并写出反思.大多数学生的反思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解决运动类型的题目,可以用相对运动的思想加以解决.此时,大部分的学生思维正进入到兴奋的状态,教师要好好的抓住学生课堂上的兴奋状态.教师对这道题继续深入挖掘.

4.整体拓展,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