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十篇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十篇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13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1

近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对供水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公司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制订了企业未来五年供水规划。而就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存在管理人员学历、职称,职工技术等级、文化程度四偏低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经营管理人才两缺少的现状,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要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必须从现实出发,转变观念。根据前期对企业青年职工学习需求及在读教育情况显示,目前企业青年职工已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版权所有很高,他们将学习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青年中有的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再教育,有的人每天花小时以上看书、阅读,有的人经常阅读与专业有关的著作或文章,周岁以下青年职工学习需求度依次为:岗位相关知识、计算机、外语、企业管理、法律等,我们应针对青年需求,以岗位为核心,因人制宜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加速青年人才的培养。

在公司党政支持下,由政工部、企业管理部、团委三方合力,共同实施周岁以下青年实施三年人才培养计划,为青年进行职业生涯导航,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青年人才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二、工作目标: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根据公司发展要求,确立了“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的工作方针,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实现厂科级干部复合型(知识广、业务精、管理严);管理人员专业型(业务精、善管理、协作好);关键岗位技术工人一专多能型(精一门、会二门、懂三门)的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具体实施:版权所有

⒈上下联动,实施针对性培养。

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协作,群策群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合作的工作格局。在选“苗”上,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开阔视野,既要对现有骨干出课题,压担子挖掘潜能,提高技能,又要大胆启用新人,广纳贤人,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二级联动,经民主推荐,逐一分析,列出有培养前途的周岁以下青年,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企业内部的优秀青年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举荐,通过加强对企业发展重要、关键岗位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青年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相匹配。

⒉落实措施,开展阶段性推进。

青年人才重在培养,贵在教育。为了更好落实人才培养三年规划,在对青年进行学习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青年特点,有针对性、分阶段实施具体培养措施,以项目运作方式,不断提升青年思想修养、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

)第一阶段:基础培训。

针对对象:

新进公司参加工作的青年以及掌握一般操作技能,进取向上,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的青年。

实施目的:

了解行业特性、企业情况,按照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企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

主要措施:

技术等级培训。针对前一阶段调研中所显现的职工技术等级偏低的现状,我们将加大技术等级培训力度,通过拟订年度技术登高计划,组织人员参加水务宣传教育培训中心或社会技术培训机构的相应培训班,不断调整各等级职工比例,经过三年努力,企业内逐步形成以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为骨干的职工队伍。

岗位专业培训。为建设现代化的供水企业,近年,公司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与技术,不少青年被安排在岗位一线。我们将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缺啥补啥原则,加强对有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工种)以及企业生产、水质、服务等专业岗位的实务培训。今年配合污泥处理项目运行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污泥脱水处理工艺的岗位培训,今后几年还将针对原水预处理、深度处理项目的启动,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使青年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成为岗位技术能手。

)第二阶段:能力提高。

针对对象:

企业内具有较强责任心,一定工作能力,担任班组长或专业技术骨干的优秀青年。

实施目的:

引导、带领青年立足本职,开展岗位建功,拓宽业务知识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在思想修养、理论水平、业务技能上不断有新提高。

主要措施:

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的工作方针,按专业对口组织企业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较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享有一定声誉的部门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与青年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配以课题研究,动态考核,通过师傅的传、帮、授、带,使青年在职业道德、岗位技能有所提高。

开办系列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走进青年,开办有关形势任务、经济发展、企业文化、质量管理、财务、法律等内容的系列讲座,不断扩大青年的知识面,开阔思维。

)第三阶段:重点培养。

针对对象:

企业内在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某方面显现成绩,具有较强工作能力,被本单位、部门认可的优秀青年。

实施目的:

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实施重点推荐,通过进行跨部门的岗位锻炼,为企业培养独挡一面的年轻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措施:

举办青年干部学习班。与高校商洽专门开设五方面课程,利用休息日,对青年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十六大精神、领导干部基本素质,工商管理知识、企业文书类实务知识、领导干部自身修养素质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青年综合素质。

实施轮岗、挂职、见习锻炼。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针对青年各自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青年骨干到不同岗位进行挂职锻炼,以及跨部门交流,通过实践磨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切实青年管理才能。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2

基金项目:1、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安徽省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与实证研究》(2012SQRw218);2、安徽新华学院校本研究课题《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研究》(2014xb03)。

摘要: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办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提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六大计划,希望能给同类型高校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

教师是学校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并决定着高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民办高校,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计划,才能适应其持续发展需要。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

当前民办高校的教师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二是招聘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三是来自公办高校的兼职教师、退休教师;四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其中,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是民办高校引进教师的主要来源,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年轻化的特点。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不到位,缺乏系统规划。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层重视不够。民办高校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管理相对不完善,因此学校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缺乏更多的关注。受限于学校规模和发展阶段,在学校资金的支持方面,还没有向教师培训过多倾斜。

2.培训制度建设不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制度发展落后于现实需要。

3.培训活动和形式单一化。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主要集中在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阶段,上岗后依托院系进行管理。培训活动数量难以满足青年教师需求,以讲座为主的培训形式,难以吸引青年教师目光,培训内容和形式亟待转变。

4.教师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受限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阶段,以教学为主体的大环境下,青年教师对培训的兴趣不够浓厚,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此外,青年教师生活压力非常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职业的认同感。

三、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六大计划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长久之计。安徽新华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重视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六大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1.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是其最基本的素质,学校将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建立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引导教师自觉养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学校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施“硕士化工程”和“博士团队工程”,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根据青年教师成长需要,每年对新进教师开展两轮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业务、管理制度、教学技术与艺术等多方面培训。

3.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在实施教师培训进修基础上,着重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下功夫,重点帮扶新进青年教师和评教排名靠后教师。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制作大赛、教案讲稿比赛,开展学生网络评教,教学督导、教师同行、管理人员听课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通过评比,找出差距。

4.双能师资培养计划。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学校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参观、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引导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积极邀请企业的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举办讲座,协助学校教师开展研究,培养双师型教师。

5.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设立专项津贴,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在对外考察、交流学习、在职提升学历等方面提供资助,帮助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加快成长。

6.教学团队培育计划。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为鼓励教师抱团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研究相关课题,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团队研讨活动。在教学团队教科研项目、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上优先资助,在教学团队外出考察、进修深造、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青年教师提升研究能力。

青年教师是支撑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要密切关注教师发展研究,努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洋,范文霞,李林.关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3(1):25-29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3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引进;培养

1.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重要性

(1)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决策。高校应该积极推进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使优秀的青年教师服务于学校,成为加强高校人才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同时,这也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

(2)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有利于引导高校加强学科建设。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大力发展一些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及能力的科研教师参与其中。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学校各学科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组建起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实力的团队。

2.对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思考

(1)国内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①低估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能树立人才观念。个别高校对青年教师不够重视,没有树立起“认识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意识。这使得青年教师在其日常的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其抱负。②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规划不够完善。虽然一些高校相继制订了一些引进与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这些计划对于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政策滞后等问题,阻碍了高校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缺乏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有效机制。有效机制的缺失使得高校缺乏对优秀人才资源的吸引力,不能长期留住优秀的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这使得高校在日益严峻的竞争浪潮中处于不利地位。

(2)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遵循的原则。①坚持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和高校发展相统一。师资力量是保证学校实施优质教育的核心,师资队伍的建设便成为推进高校发展的关键|生工作,也是实现人才强校的基础。确立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方针政策,坚持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和高校发展相统一的原则。②坚持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和自身发展相统一。高校在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方面,应遵循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青年教师不仅仅作为学校发展的资源,更多的是关注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与需求。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

3.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实施战略

(1)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理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理念,强调的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优秀的青年教师开辟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有所为、有所用,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为学校的科学发展以及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实现学科、学术发展的可持续。

(2)制订切实可行的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规划。高校应该以自身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规划。为做好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为高校增强自身实力与竞争力提供根本保障。

(3)健全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的长效机制。青年教师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应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并开通绿色通道。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4

从招聘开始,精心“选苗”

选材标准是优秀,选材关键靠机制。

从2008年开始,五局针对入职3至5年,学历背景好、思想品德高、敬业上进、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员工,将其纳入青苗人才队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导师带徒、重点培训、轮岗锻炼等措施的进行,培育成一批具有领军潜质的青年后备干部队伍,为五局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近年来,五局优化选拔方式,向前延伸至招聘环节。通过树品牌、完机制、启动实习体验计划等,为五局发展精心选择优秀之苗。一是集团统一、打造品牌,提升招聘效率。五局每年招聘都会统一制定招聘行程、印制宣传手册、撰写宣讲内容、规范招聘流程,确保整个招聘活动由局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这样既提高了招聘效率和水平,也展示了企业形象、扩大了品牌影响。二是完善机制,统一选拔,确保招聘公正。局建立了新员工招聘的素质模型标准,完善了新员工入职考试题库,扩大了笔试范围,健全了录用评价体系,并引进了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新员工选拔机制进一步得到规范,保证了招聘活动的公平公正。三是启动高校毕业生实习体验计划,与全国知名院校合建实习基地,选拔985院校大三学子深入五局实习,参与策划湖南广播电台的“青春975,实习我来了”和“明星学长”等活动,让高校的优秀学子提前了解五局、宣传五局,为最终加盟五局做准备。

从培养开始,用心“育苗”

在精心“选苗”之后,五局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导师带徒、青苗座谈会、轮岗计划、职业生涯调研等一系列措施,用心培育。一是加大新员工入职培训力度,采取文化培训与军训结合的方式,在帮助新员工迅速了解企业、融入企业的同时,磨炼新员工意志,为新员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二是落实导师带徒制度,跟踪落实局制订的导师带徒制度,加大对导师和徒弟的双向考核,确保师父出经验,徒弟出成绩;三是深化青苗座谈会制度,将青苗座谈会和五四青年节的系列活动合在一起,体现了局青苗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四是推进轮岗锻炼计划,鼓励青年员工在“干中学,学中干”,以“加法”的形式进行轮岗,让员工拓宽知识、提高能力,更好地促进职业发展;五是开展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调研,2012年局对全局500余名青苗人才进行了电话访谈,了解他们现状以及对工作、生活的需求和职业发展目标,同时,局还对2006年以来引进学生的晋升、离职等情况调查分析,从细微处调研青年职业生涯,完善青年人才管理。

从职业发展开始,尽心“壮苗”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5

关键词: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培养

青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人才队伍中最富有活力的群体。职业生涯规划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对于明确人才职业发展目标、路径、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青年人才成长,推进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加快青年人才培养,我们成立课题组开展了专题研究,采取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形式,到公司各线条具有代表性的中心进行了深入调研,以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进行了研究。

一、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的基本情况

公司大部分员工以3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各级组织历来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针对青年人才特点,以加强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为主线,定方向、搭梯子、强能力、给舞台、优环境,实施系统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一)加强职业生涯发展引导,为青年人才成长指明方向

1.抓好入职教育,让青年人才"认同石化"。公司将入职教育作为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入职伊始即在公司和中心层面分别开展培训教育,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月。培训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现状、企业制度、职业生涯设计等内容。采取课堂传授、专题讲座、现场观摩、老员工座谈等方式,让新员工认识石化销售行业特点,体会"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作风,筑牢青年成长发展的思想根基,坚定"打造一流能源销售企业"的信念。

2.抓实见习锻炼,让青年人才"根植基层"。去年以来,公司完善了《高校毕业生见习管理办法》、《新员工教育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新员工不管所学何种专业、分在哪个单位,必须到基层一线进行1年的轮岗见习、2年的基层锻炼,了解销售企业专业知识,熟悉销售流程,体验一线艰苦,感受基层职工的拼搏奉献精神。为每位青年人才指定职业导师,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指导,进行石化传统教育、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安全等方面的传帮带,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让其尽快适应企业环境,加快由学生向职工的转化进程。

3.抓深思想教育,让青年人才"奉献石化"。针对新形势下青年人才思想多元化的实际,公司贴合实际搭设教育载体,深入开展"拍摄微电影"评比活动,传递企业声音,凝聚人心力量,积极发挥好"80后"、"90后"青年员工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七彩青春"活动,充分发挥了青年的学历、专业、岗位和技术特长,帮助基层开展相关工作,既缓解了部分加油站的工作压力,又在实践中彰显了青年员工的本领和形象,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感情;通过举行艰苦创业、创新奉献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征文比赛、演讲活动等,让青年人才体味石化传统、感受公司企业文化,提高对公司、石化的认同感,激励青年人才扎根一线干事创业、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二)搭建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明确青年人才成长的路径

1、构建三支队伍岗位序列,拓展青年人才成长空间。统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了纵向畅通、横向贯通,层级清晰、规范统一的职位序列。青年人才纵向上既可以在本序列向上发展,横向上又可以在不同序列间竞争流动,扩大了职业发展选择空间。调查显示,86.2%的人认为,人才发展通道建设让个人发展方向更明确;93.6%的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完善职业发展梯次,拓宽青年人才发展路径。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坚持"岗位、专业、资格、称号"协调配套、统筹推进。按照"岗位"梯队,青年人才可沿三条线逐级发展;按照"专业"梯队,可依次被选拔为专业中心、公司、中石化家等各个层级的专家;按照"资格"梯队,可依次聘任为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按照"称号"梯队,可依次被评为"优秀见习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集团公司青年科技奖等。通过梯队培养,形成了网格化、立体式、梯次渐进的发展通道。

3、加强职业规划设计,为青年人才成长科学定位。公司及各专业中心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新入职年轻职工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2010年以来,公司引进了"北森人才在线测评系统",为每位高校毕业生建立了职业性格档案,作为配置使用的重要依据。团委、工会等单位结合实际,聘请专家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帮助青年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强化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培养,提升青年人才的综合素质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16-02

教育部2010年6月开始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重大项目,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计划”的若干意见,对实施“卓越计划”做出全面部署。“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卓越计划”背景下,要培养卓越工程师,首先应使教师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和建设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必须包括一批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而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青年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才能顺应当今时代需要大量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复合性人才的发展要求。为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青年教师需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不断改善与提高。因此,积极探索一整套切实可行、高效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式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卓越计划”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重理论、轻实践。当前,很多青年教师不仅在思想还是行动上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都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下熏陶出来的,工程实践经历少,工程实践意识淡薄,工程实践能力偏弱,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难以适应“卓越划”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2.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内容单一,缺乏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培训内容。青年教师在岗前培训中缺少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在职中培训中实践教学的培训又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使青年教师在岗位培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技能锻炼,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没有落到实处。

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与教学相脱离。大多数青年教师一方面理论课教学压力较大,无更多精力顾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深入到企业一线挂职实践锻炼的机会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严重缺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场所和机会,使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严重脱节,因此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更何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4.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政策支

撑,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又不健全,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既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又没有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教师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无法逐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办法和措施

近年来我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1.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卓越计划”有关内容的宣传,使青年教师认识到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去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2.改革和完善青年教师岗位培训方案,着重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在岗前培训中除安排一些必要的与教育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外,还安排了一些与行业等相关的认知实践培训;在职中培训中结合专业实际安排了必要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内容。规定青年教师每工作五年必须主动进修学习或接受培训一次,在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之前,必须具有不少于三个月的国内外实践培训经历。

3.加强和改进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组织地将不同来源、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技能特长和教学特点的成员凝聚在一起,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取长补短、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

4.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高青年教师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建立了教师到企业工作制度,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顶岗和挂职锻炼。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有3―6个月以上下企业实践的经历。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实习厂或模拟实训室,对新教师,学校先派他们到实习厂或模拟实训室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然后组织新教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实习。

5.加大“卓越计划”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特殊政策,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使之真正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和稳定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6.制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考评激励政策,提高青年教师主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到企业挂职和顶岗工作等方面予以倾斜,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把实践能力作为评审的条件之一,激发青年教师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三、初步尝试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1.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搭建了广阔平台。学校与10多家大型石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建成了抚顺石化公司等11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四方共同签订了共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协议,以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共同目标,共同签订了“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协议,为实施“卓越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基地承担着每年指导约2000余名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实习、实训、工程训练、毕业设计任务。

2.年青博士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办学取得新突破。近期学校出台了《教授、博士服务地方工作实施办法》。目前已有69名优秀青年博士教师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成功对接,走进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青年教师经过深入企业,已经成长为技术专家。目前已有3名教师被命名为抚顺市石油化工技术专家,2名教师为省级石油化工专业带头人。

3.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工厂和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和掌握了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生产过程、生产现状以及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将收集到的实践案列融入其中,使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教学过程深受学生欢迎。校企合作办学大大促进了产学结合,校企双方合作的科研项目范围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教师发表的论文、出版主编、参编教材都凝结了产学合作教育的成果。

4.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校聘请抚顺石化分公司100名工程实际经验丰富、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技术专家与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科发展把握能力、常年从事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校内教师共同组成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5.学校已对部分实验机构和实验室进行了必要的整合,成立了实验中心,实现了大型仪器的开方,为青年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搭建了有效平台。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培养和提高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师资培训工程,也是一项教学质量提升的系统工程,培训工作永远在路上。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如何,事关我国“卓越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事关能否培养出我国急需的卓越工程师。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实践提升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办法和措施,以适应“卓越计划”的需要。

参考文献: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7

人才是兴起之本,青年人才更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战略任务的落实需要青年人才的支撑才能实现。近年来进入企业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如何将他们培养成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发挥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年人才,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因此,开展企业青年培养模式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当前电力企业青年培养面临的问题

以Y企业为例,通过深入调研,挖掘当前企业青年培养面临的问题,主要从员工的招聘、培养、人员结构及政策体系4个方面展开分析。

原始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企业新员工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力求培养各种专家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生产力相对落后,各行各业急需各种专门人才的背景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质有明显缺陷,广泛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差,造成精通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开拓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上述问题决定了必须以企业发展为导向,持续对青年进行培养,以丰富其知识、技能结构。

员工培养方式不太系统

Y企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培养计划不太系统,主要反映在有时存在临时性,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二是员工培养内容、方式和对象的实际需要结合不紧;三是培养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

总体来说,Y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都很重视,建立实训基地和内训队伍,编制培训教材,采用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现场培训、师带徒、技能调考等各种方式。但目前生产一线员工整体技能水平仍然较低,员工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与电力企业劳动定员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

结构性缺员问题突出

近年来,由于电网加快建设步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网装备技术水平,“十二五”期间电网建设规模翻一番,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运行、检修等一线技能人才需求迅速增加,出现生产一线人员短缺,部分一线班组(发电类、检修类)严重缺员,很多工种后继无人,技术和经验不能得到传承,整体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和保持面临考验。

当前青年的特点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青年的价值观和发展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性格、行为和生活方式上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生活方式的改变

信息网络的发展普及对青年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信息网络的发展为青年人获得知识和全人类文明成果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网络的特有功能使这些青年逐渐减少了与现实社会实际接触和人面对面的接触。经济政策的开放、文化的国际化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崇尚自由,追求个性,他们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经营形势等情况,关注企业内部生产、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发展建设等工作,关注社会上其他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思想观念更新较快。

更注重精神需求

简单的物质生活已经无法满足青年不断提升的需要,他们更在乎赋予内涵的精神世界。他们渴望优美、文明的生存环境与工作场所;渴望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补充经济、法律、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渴望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渴望高品味的业余文化生活来放松身心;渴望理解和沟通;渴望平等的交流;渴望扩大交往;渴望获得学习、情感、交往等各种烦恼和困惑的指导。

整体素质和水平较高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及个人知识、视野、思维水平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Y企业的青年队伍的学历也在不断提升,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在40岁以下的288个青年中,博士1人,硕士5人,本科104人,大专133人,大专以下17人。最近几年新进人员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例如28岁以下的员工27人,硕士3人,本科24人,全部为较高学历人才。青年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文化程度明显偏高。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一般来说,青年员工大多数参加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对社会、企业等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不深,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他们思想解放、经历充沛、感情丰富、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可塑性大,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技术人才可转化为管理人才,低层次人才可提升为高层次人才,甚至非人才可转化为人才。

基于项目实践平台的电力企业青年培养模式

为将青年员工培养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针对目前青年自身素质及发展需求、企业发展需求等反映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平台的青年培养模式。首先,分析青年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分析企业项目及其下属岗位的特点和职能职责,对人岗进行匹配,确保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为青年在项目平台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依据项目管理理论,立足于对青年的培养,打造管理平台和业务平台,为青年培养提供指导和管控,是青年培养的重要保障。因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基于项目平台的青年培养模式。

人岗匹配研究

由于青年员工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完整的事业观,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明确,所以,在青年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科学合理的为青年员工找准其发展方向。通过分析青年员工的特点和需求、项目中岗位的特点和需求,找出青年及岗位的特征,测量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然后对其进行匹配研究,力图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较好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和青年员工的满意度,是员工得到有效锻炼的基础。

运用科学的方法优化选人模式,实现以标准选人,凭制度用人,靠制度树人。一方面做到人尽其才,保证了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顺应了青年自身的发展需求。

管理平台搭建

一是矩阵式青年培养组织结构的搭建。借助Y企业组织工程项目的实施,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在组织机构上实行“企业――直属项目部经理”的模式,构建发挥项目管理优势的矩阵式组织结构。这样可以确保项目成员来自组织的各个部门,为各青年员工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在管理方面,项目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的派生机构,是企业管理职能的延伸,必须执行Y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强化项目经理部的管理职能,根据项目需要优化配置青年人员,使之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企业管理的重心。

二是对青年培养过程的管控。主要是针对基于项目实践平台的水力发电企业青年培养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青年培养效果评价标准,对青年的成长成才进行评价和监控;另一方面加强项目工作过程中的基础管理,以岗位责任、任务标准、工作程序、行为准则为基础,建立起明确的程序和制度。

管理平台的搭建是青年在项目实践平台得到培养的根本保障。

业务平台搭建

首先,建立科学规范的青年培养体系。根据企业和青年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规划青年职业生涯,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并建立青年培养体系。由于从事的具体岗位不同、职位不同,培养需求上就有很大差异,为了改善现有培养方式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从经营、管理、技术和技能等四个类别,将企业人员划分大类,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实施分类培养。例如,根据现阶段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首先,分析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和计划,系统设计培养方案、培养内容,以确保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

其次,建立青年培养效果评价体系。以国网公司和Y企业发展战略为重要指导,以提高总厂青年竞争力为目标,建立符合总厂实际的青年培养效果体系。一是明确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须具有导向性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和科学实用原则;二是明确衡量青年培养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指标的识别;三是明确青年培养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流程。通过发挥评估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增强青年的发展成才意识,激发青年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证。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8

[关键词]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对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大批青年教师迅速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因此,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关系到高校未来发展的长远之计。尤其是承担工程教育的高校工科青年教师,他们的教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那么,他们如何能胜任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对工科教师的要求与发展呢?这是高校普遍关注和需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工科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及质量内涵决定了师资队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因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切教育理念的把握、培养目标的确立、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引导、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等等,都需要教师来完成,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策划者、执行者和操作者。为此,作为工科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宽广、扎实、开放的的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具有知识自我更新和深化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业经历及工程背景,对所教授的专业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整体把握,熟练掌握现代行业企业最新的生产过程和特定行业部门对人才专业能力的特殊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开展应用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出色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格魅力和团队精神。总之,要实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队伍必须满足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要求,

这是保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工科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及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时对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都提出来较高的要求,基本规定引进青年教师需具有博士学位,这些青年教师一般都受过专门系统的科研训练,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视野开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与博士或博士后期间的科研工作接轨较好,然而,在具备这种优势的同时,在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工程教育质量。

1、缺乏教学培养,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与师范院校不同,工科高校青年教师在本科、硕士、博士期间的专业学习一般不涉及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他们在教育教学理论、教学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缺乏教学规律的研究,他们仅仅是作为学习者或者知识接受者体验过高校的教学。然而,传授知识毕竟不同于接受知识,学与教二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即要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反思。目前情况是他们一方面科研能力突出,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学能力不足,难于驾驭课堂。科研能力突出和教学能力不足形成巨大差异,使得青年教师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工程实践经验不足,联系工程实际能力不够。

在工科高校的教学中,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用人单位的重视。教育部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学生大学四年期间在企业学习和工程实践时间累计要达到一年以上,保证在四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有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这无疑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什么工程背景和实践经历,对企业缺乏全面了解,工程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成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又一瓶颈。增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也是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应具备的技能。

3、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倾向性,导致投入教师能力提升的精力及积极性不高。

在工科高校存在重视工程理论掌握,缺乏工程实践经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尤其是本科教育;重视学术,轻视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及工程能力提高。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是按科学教育的要求聘任、考核和评价教师,多数高校衡量工科教师的标准是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数额,理论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排名,在SCi上的影响因子和数量,以及出版的学术专著等等。青年教师职称晋升压力较大,加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重科研轻教学,科研收益明显,使之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项目、论文上,导致不少青年教师把教学视为软的、可以应付甚至放弃的任务,不舍得投精力于教学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工科教师队伍中不乏存在缺乏团队精神的教师,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个人自身性格方面原因,也有周围工作环境原因,一些教师喜欢埋头于个人研究,不愿意与人合作;一些教师虽然有合作沟通的愿望,却苦于缺乏沟通合作的能力与条件,缺乏专业教学团队来专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诸如此类的情况使得教师之间不能有效发挥团队合作所带来的思想碰撞,经验分享,限制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提升工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

教育部在“质量工程”中将“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高校师资建设的重点,在“本科教学工程”中将面向全体教师的、内化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十二五”时期师资建设重点,进一步强化了师资建设政策重心向教学倾斜的趋势,全面启动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工作。围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需,以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积极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工程教育改革中,以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工程型教师队伍,着力培养和提高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教育教学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科学研究能力。采取各种举措,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平台建设,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常态化培养机制。以项目形式开展分阶段各类型青年教师培养(训)计划,如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青年教辅人员培训项目和青年助教培训项目等,通过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和拓展。

2、实施青年教师导航计划,加强岗前培训。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入校教育集中培训和院系组织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通过岗前培训,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了解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青年教师的初任课及上岗后履行好教师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3、搭建起以教学名师、教学督导、资深教师等为专家团队的多元化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推进新进教师导师制,老教师的“传、帮、带”,教学团队集体指导,精品课程团队合作,教学督导跟踪指导及新教师助课等制度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4、实施教学名师论坛计划,聘请部级、省级教学名师获得者及教学专家为为青年教师开坛讲学,让青年教师领略名师的师德和风采,分享名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请名师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这种师德师能并重的示范指导将会终身受益。

5、实施教学研究学术工作坊计划,由学院轮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交流,如围绕工程教育认证、卓越工程师培养、人才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当前热点问题进行研究,组织灵活多样的合作交流专题研讨会,分享成功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

6、开展各类教学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现能力的平台,调动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积极性。如开展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讲课比赛、“精彩一课”评选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竞争机制,使青年教师在大赛中得到锻炼,促进青年教师整个群体的提高。

7、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除进行例行的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及同行评教外,特别加强对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对其所上课程试卷质量、所带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检查,加强教学环节质量反馈,对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规范性。

8、在加强校内工程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功能,,创立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师资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内容和方式,制订短期培训、长期挂职等相应制度。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轮训和挂职锻炼,邀请企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青年教师讲课。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提升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

9、拓展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定期选拔和组织一批工科骨干教师到国外的高校及相关企业考察和培训,学习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10、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承担和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工程实践经验。

三、结语

总之,我国工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倚重于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提高,这就要求工科专业教师集学者、工程师和教师的素质于一身,既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这样,工科教师才能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使学生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为其顺利进入工程界、工业企业界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樊陈琳.试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机制建设的动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6):78-80.

[2]沈文淮,谢幼如,柯清,等.高校教师敦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与模式木[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66-70.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9

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实现油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油田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青年队伍,全面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批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青工队伍,根据团中央跨世纪人才工程和管理局、有限公司“十五”发展规划要求,管理局党委组织部、劳资处、科技处、教培处、局团委现就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历程表明,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特别是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赖以发展的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所重视。以人才培养和争夺为核心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已正式加入wto,改革开放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胜利油田也将会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石油市场、资本市场及信息技术的竞争大潮中,需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赢得竞争的优势。目前,油田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11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他们当中蕴藏着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潜能,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多年来,管理局党委始终把青年作为企业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青工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匮乏、中高级劳动技工数量不足、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推动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油田新世纪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青年成长成才的规律,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正确的人才观和人才标准。工作中,既要帮助青年人才提高业务素质,丰富实践经验,又要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既要重视造就大批青年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又要重视造就大批岗位操作能手;既要积极表彰、推荐、扶持优秀人才,为他们进步铺路搭桥,又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通过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带动油田广大青年素质的提高,打牢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人才基础。二、科学规划,明确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工作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要把在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科技等岗位上35岁以下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配套、后备力量充足、能够适应油田总体发展战略的一流人才队伍为总体目标,力争到2005年,全油田中级工技术水平的青年职工要达到技术工人总数的60%以上,高级工技术水平的青年职工要达到技术工人总数的10%以上,培养青年技师600名、青年高级技师100名;培养局级青年学科带头人500人,集团公司级学科带头人120名,培养和选拔1200名青年知识分子作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推荐3000名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经团组织推荐团员入党率不低于80%;培养局级青年岗位能手2000名,省部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100名。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是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方法。各单位要在摸清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切合实际的青年人才培养规划,落实措施,完善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真正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三、加强培养,促进青年人才全面发展要切实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青年,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要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广泛深入地进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行为准则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要努力提高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和岗位素质。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积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企业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组织和引导青年认真学习科技、文化、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青年的创新能力,动员和带领青年立足岗位,在技术、管理、体制、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不断创新。要帮助青年掌握本职岗位的新技术和新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获取和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在企业改革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形势下,增强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综合手段和多种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要深入实施新世纪读书计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求知活动,推动青年在学习中成长。要引导青年职工从各自的岗位要求出发,积极参与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年投身油田两个文明建设和“三学三创”活动,引导青年在做贡献的过程中受锻炼,长才干,走实践建功成才之路。要充分发挥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强化这些阵地的育人功能,丰富育人内容,建立起多层次、多功能的青年人才培育基地。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适应青年通过网络主动、自由、便捷地学知识的新趋势,通过创办网校等方式,在国际互联网上构建培养青年人才的新阵地。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合作,通过境外研修、短期学习、联合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四、进一步加大青年人才激励、推举、使用工作的力度,促进青年早成才、快成才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作保障,不断激发青年成才的内在动力,努力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做好优秀青年人才的表彰和激励工作。这是关心青年成长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青年的重要方法。各单位、各部门要不断加大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用优越的政策鼓励青年成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由部门荣誉评选表彰机制和党委行政荣誉表彰序列共同组成的表彰奖励体系,继续做好拔尖人才选拔、“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评选工作,落实相关的政治、经济待遇,激励广大青年岗位奉献成才。做好青年人才的聚集和推举工作。要千方百计地为各类青年人才创造成就事业的机会,注重用事业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建立和完善“拴心留人”的机制。要疏通推荐渠道,通过单位、部门、专家推荐等方式方法,推荐青年人才走上更重要的岗位。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做好推荐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科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后备带头人,推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经营主管后备人才,推荐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作为党政后备干部,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等工作。做好青年人才的管理和使用工作。组织、劳资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青年人才管理信息库,按照职称或技术等级分层次分类别做好青年人才的管理工作。使用是更重要的培养。在优秀青年的使用上,要大力倡导实事求是、不拘一格的用人政策,在艰苦的工作环境、重要的工作岗位、重大的课题和项目中大胆提拔使用优秀青年人才。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人才市场促进青年人才合理流动,使青年人才各尽其才,才尽其用。五、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要成立由一名党委领导担任组长,一名行政领导担任副组长,组织、劳资、科技、培训、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青年人才培养规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切实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协作,抓好落实。组织、劳资、科技、培训、团委等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团结一致、通力合作。组织、劳资部门要加强青年人才的选拔、考核、管理和使用工作;科技部门要做好青年科技项目的扶持和推广工作,实现人才与项目的对接,为青年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教育培训部门要认真制定和实施各类人才的培训计划;共青团组织要发挥育人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育人活动,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舆论媒体,大力宣传培养青年人才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青年成长典型,进一步推动油田上下充分认识和重视青年的现实作用,充分认识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共同关心青年成才,热情帮助青年成才的社会环境。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抓好人才源头队伍建设,以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为导向,以提升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实现青年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创造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培养造就一支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储备。

二、工作目标

1、通过能力提升计划,形成鼓励青年人才成才发展的良性工作机制,推进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2、通过能力提升计划,形成青年人才培养梯队,建立人才发展的蓄水池;

3、通过能力提升计划,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能担当起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

三、提升对象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在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积极进取、勤勉敬业,具有培养潜力;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部分学历或职称未达到以上条件,但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专长、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经单位党委(组)推荐上报的;4、年龄在35周岁以下,行政级别在副处级以下(不含副处级)。

四、具体措施

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协调办负责青年人才能力提升计划的全面实施工作。

1、广拓才源。拓展广泛吸纳青年人才的途径和渠道,是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要完善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通过组织“一日游”、优秀大学生暑期实践、毕业见习、课题研究等,既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又拓宽选才渠道。要继续坚持公开招录的方式,补充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招录青年人才到街镇村级机构或社区工作站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2、基层实践。组织青年人才到基层实践是为青年干部补上“社情民意”课的有效手段。要继续做好新招录公务员到部队军训工作,组织新招录公务员到街镇村级机构或社区工作站等基层锻炼基地进行实践,在基层实践中要完成“八个一”工作任务,即深入基层记录一本民情笔记、刻苦学习熟悉一批政策文件、奉献爱心联系一户贫困家庭、联系群众广交一批农民朋友、加强实践参与一件实事工作、认真研究完成一个调研报告、勤于思考提出一个合理建议、结合实践完成一项工作案例。此外,各有关单位也要安排新招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基层岗位实践,以增强青年人才的群众观念、吃苦精神和务实作风。

3、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丰富青年人才工作经验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区委组织部根据青年人才的实际发展需求,每年定期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选派青年干部到环境较艰苦、矛盾较集中、责任较重大的地方和岗位挂职锻炼,并做好跟踪考核;各单位也要制定相应的青年人才岗位锻炼计划,有目的地安排青年人才轮岗锻炼,在项目建设、实事竞赛中提升青年人才的多岗位的工作能力,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4、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促使青年人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有效方式。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和各单位要通过课题研究、献计献策活动,组织青年人才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破解难题,明确对策,形成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供领导决策参考。通过课题研究,提高青年人才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5、学习培训。学习培训是提升青年人才能力素质的基础。一是组织各类在职培训,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和各单位提供各种在职培训机会,包括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市青干班、组织本区青干班、中青班等;二是鼓励青年人才学历提升,并提供资助。具体条件为:(1)各方面表现突出,年度考核在称职以上,经单位同意报考研究生;(2)报考专业与本职岗位专业对口;(3)通过国家统一的研究生考试,被高校或研究机构正式录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4)业余时间。满足以上条件,其读研期间的学费可以全部报销。经费报销途径为:(1)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由区人才发展资金给予列支报销;(2)非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或具有其他收入渠道单位及街镇由各单位列支报销。

6、师徒结对。师徒结对带教活动是提升青年人才能力的有效途径。要组织各单位领导、中层骨干、高级专家与青年人才“师徒结对”,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工作上点拨,通过“传帮带”,让青年人才吸取带教老师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尽快成才,健康发展。

7、搭建平台。平台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要进一步完善区青年人才协会运行机制,各单位要成立青年人才协会分会或青年人才联谊小组,搭建青年人才交流沟通的平台、建设学习提升的阵地、成为联情联谊联志的纽带。青年人才协会或联谊小组要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演讲比赛、名师讲座、文体活动等,从而团结、凝聚、提升全区青年人才。

8、竞争上岗。组织竞争上岗,是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措施。要进一步完善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和任期制,凡出现科级岗位空缺,一律竞争上岗,让优秀青年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

五、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青年人才是人才的源泉和摇篮,各单位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