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十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十篇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20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1

[关键词]旅游企业信息整合方法

一、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整合就是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将已有信息集合在一起,生成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新的信息集合体,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价值增值。所以,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不是对已有信息资源的废弃重建,而是对各种已有的物理分散的结构化数据信息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进行逻辑集中、无缝集成和应用提升。

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旅游企业中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分散的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模式,发挥各种旅游信息资源的价值,形成更加高效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二、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和意义

1.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

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企业内分散的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其最大价值,满足本企业及社会对旅游信息的需求。

2.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旅游信息需求者的多元化需求,解决信息不对称状况

当今,旅游企业信息与日俱增,同时信息又分散在各个部门,如何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已成为影响并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可以解决信息资源分散与信息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使用户在海量的旅游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2)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的价值增殖

旅游企业不断产生大量信息,这些分散的旅游信息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益,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在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可使用信息技术挖掘其中潜在的有用信息,产生新的决策信息,使旅游信息的价值得以增殖。

(3)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资源共享

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是从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出发,突破信息资源的时空限制,建立集成的、统一的、全面的、准确的、有序的旅游信息资源体系,从而解决信息资源分散与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旅游企业信息资源在不同层面的共享。

(4)有效促进信息资源的有序化

旅游企业各部门产生的信息分散、甚至杂乱无序,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可以专题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就某一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有效促进信息资源的有序化,极大方便信息需求者获取相关信息。

三、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方法

对旅游企业已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要真正体现其价值,需根据所服务的对象不同,通过建设数据中心,搭建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和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来实现旅游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其中,数据中心建设是旅游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是为旅游企业自身的信息需求服务,而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是为社会公众、行业及宏观区域的旅游活动所需信息提供服务。

1.数据中心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旅游企业缺乏对企业内各种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和规划,致使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率低、价值难以体现。而且,无序的管理造成大量宝贵数据的丢失,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旅游企业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对企业内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同时还为数据挖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搭建

旅游企业内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在业务操作时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为其提供支撑,这些信息资源一方面由企业内部专门从事信息资源收集的部门提供,另一方面来源于各项旅游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即各业务操作人员完成各自的业务操作后,按照公司提供的标准格式,将相关数据提交到数据库中,生成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由于旅游企业业务过程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业务操作人员需随时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企业内所有信息资源随时处于各操作人员可获得的状态,即要求所有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成为可流动的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就是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搭建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就是将整个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全部置于企业信息网络中,以实现所有信息资源在旅游企业内部的完全共享。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的搭建将为旅游企业内各部门或分支机构的业务操作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支撑,便于有效完成各项业务操作,实现企业目标。

对于已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旅游企业,可通过对现有系统的集成来搭建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即在对现有系统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集成规范,对既有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来实现对现有系统的集成。当需新建应用系统时,则只需按照规范进行建设,即可实现企业内所有应用系统的松散式集成。

3.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搭建

由于旅游是服务性较强的行业,所以旅游企业在搭建了内部信息平台,实现了企业内信息资源共享后,还需搭建社会需求的公共信息平台,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旅游企业信息资源的需求。由于旅游企业门户网站是旅游企业与外部信息交换的平台,所以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可通过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来实现,此时,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需以“为社会公众和其他旅游企业服务”为根本宗旨,同时还需建设一站式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四、结束语

在我国,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还只是刚刚开始,其理论和方法都还不十分成熟,所以整合道路还很漫长。各旅游企业在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去解决。同时,各旅游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本单位的信息资源整合之路。

参考文献:

[1]Hong-gangXu,Ji-gangBaoandChang-chunZhou.effectivenessofregionaltourismintegration.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Volume16,number2/2006年6月

[2]Franzp/hretmairandwolframw.XmL-BasedintegrationofGiSandHeterogeneoustourisminformation.advancedinformationSystemsengineering,Volume2068/2001

[3]taoHu,weicaiDuandLinfengDong.atourismResourcesintegrationmechanismbasedonXmLandwebService.Researchandpracticalissuesof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s,Volume205/2006

[4]唐振宇陈凤岩冯玉强:基于XmL的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5]邹嘉麟陈家训:web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模型和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12期

[6]王平姜爱蓉: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系统的对比研究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

[7]成瑶: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区域经济中的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6期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2

关键词:协同信息资源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信息化社会中,为了更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理论。它不仅包括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还包括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即将某一范围内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利用和服务。早期的信息资源整合多应用于图书馆和政府的信息情报部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运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

一、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协同技术

信息资源整合的协同技术为企业提供了连接合作伙伴的新方法,它是供应链实现协同的基础和关键,为企业的战略协同和策略协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企业来讲,协同技术不仅提高了企业决策的迅速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增加了端到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internet是支持信息资源协同的主要网络技术,其迅速地发展使得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平台成为可能。除此之外,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协同技术还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XmL、电子订货系统(eoS)、自动识别技术、GiS与GpS技术等。

基于web的企业信息门户网站也是一种重要的协同技术,企业建立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不是单纯的要将企业的静态信息集中罗列,而是要通过eip的建设,整合企业内部的原来各自为政的数据信息,对原有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整理优化,在各个系统间搭建起信息交互的桥梁,向外界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平台,进而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同步运作和信息协同的平台。企业信息门户技术是以商业流程和企业的应用为核心,将门户技术与商业流程中的应用模块相结合,进而实现供应链的同步运作,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企业资讯,实现信息的个性化交流。

二、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

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可以看作是由无数供应链交叉形成的庞大而复杂的多供应链系统,企业所处的行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供应链环境,其信息资源所涉及的范围也极广。因此,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就意味着企业与其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在信息资源方面进行共享或竞争,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再分配,使得资源使用最优化。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企业外部信息资源整合即为企业所处供应链的协同。

1.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企业信息整合的基础,企业通过对整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进而理清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的有序交换与共享。通常企业的数据目标是不同的,因此为了避免数据结构的不一致性,企业在进行数据整合时会将不同的数据库集成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数据库,以保持应用软件的数据相互一致并与企业的情况相符合。

2.内容整合。内容整合通常建立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之上,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来满足客户对信息集成的需求,其内容通常是一些非结构化的信息,如文本、图像、表格、多媒体文件等。另外,较为复杂的内容整合通常会涉及到有关知识、目录、搜索技术等,企业通过将信息资源与门户网站、协作应用以及其他的关键软件集成为一体,以达到对门户网站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3.应用整合。应用整合为用户提供了集成和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消除了信息孤岛的现象。应用整合包括简单的应用集成和规范的应用管理。企业通过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的标准,实现数据交换的可靠性;通过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实现门户网站的应用集成,为客户提供集成和个性化的服务。

三、协同供应视角下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战略层协同和策略层协同两方面。

1.战略层协同。战略层协同以概念模型和协同管理思想为基础,对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是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要素、预期协同价值收益、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建模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战略协同模型,分析协同制造的业务特征,从协同的角度研究了其在全球化网络环境中所面临的战略问题和相关的技术问题。

2.策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是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包括具有直接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间的需求协同策略、产品设计协同策略、库存协同策略、生产协同策略、物流协同策略、采购协同策略等。对于供应链协同策略层的研究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理论研究与企业实际运作相结合,进而通过企业实践应用来不断地完善并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杰.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2]王昕,都金鳌.论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计算机系统应2007年第10期

[3]张慧,彭奇.志论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3

1.1 信息资源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规划不协调

供电企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水平为主,对于每个供电企业来说,其内部条件以及外部条件是不同的[1]。因此要想使企业的目标成为信息化系统的基础,简单的制定目标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目标的制定进行取舍,将一些不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因素去除。但是在供电企业长期的发展中,其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缺乏一个完善的管理流程,缺乏统一的软件应用基础架构,并且供电企业对于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开发不够规范,导致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信息战略目标不够协调,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2 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供电企业的信息化领导体系以及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并且各个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职权分割不够明确,最终严重的影响了信息化管理进程,同时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不够先进,无法满足企业的信息化要求。企业的运作机制不够规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割据各自为政,并且信息化部门的职能有限,技术方面不够专业,仅仅做一些简单的系统维护以及设备检修工作,在一些企业项目的立项、审核以及部门协调项目督察等方面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无法做好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以及统一管理,最终造成了企业的资源浪费。

1.3 企业资源管理缺乏统一性

虽然我国的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早,并且也逐渐的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单独开发、独立运行、分散管理以及缺乏规范”等问题,这导致了信息系统在技术实现、应用环境以及数据库平台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并且在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且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最终“信息孤岛”现象逐渐的严重,这导致了企业无法真正的发挥信息系统的功效,致使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1.4 人力资源匮乏

很多供电企业中专业的信息人员比较缺乏,并且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够到位,导致了企业缺乏一个专业素质高的信息化管理队伍,没有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所以企业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做好人才的培训,从而稳定人才队伍,实现人才管理资源化。

2 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2.1 建立标准规范体系

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并且对于体系的建立一定要遵循着全面性、系统性、先进性、预见性以及可扩充性的原则。目前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研究李健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局,广东开平529300)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很多企业都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企业的管理,对于供电企业也是如此,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高效化管理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关键词:GiS;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研究来说,供电企业实现信息化过程属于一项十分重大的工程,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都涉及到信息的存储以及交互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主要是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并且这也是整个公司工作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对于供电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制定,一定要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全面的研究,从而保证建立的信息化标准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2.2 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要能够正确快速的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来获取各种信息,保证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与运行。供电企业的资源有着空间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在资源的提取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并且供电企业管理具有条块性以及集中性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息资源获取的难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iS空间资源管理技术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问题,GiS在供电企业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供电企业以GiS为基础建立了公共一体化平台,能够为供电企业的决策提供相应信息资源支持,保证其科学性。

(1)功能的可扩展性。GiS基础平台主要是为了实现多种应用而建立而成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功能,因此其必须要具备可扩展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得到应用[3]。

(2)定义描述要唯一。电网一次图、单线图、沿布图以及设计图施工图等是电网生产运行的主要表现,每一台变压器在各个图都有着统一的定义以及描述,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在属性上,同时也需要用在拓扑关系上。

(3)信息的集成。供电企业的信息十分的繁杂,其中具有:1)实时信息:包括集抄信息、负控信息等;2)理论计算信息:在线潮流计算、理论线损计算;3)预报信息:电网规划等;4)管理信息:用户信息、设备信息以及检修信息等。这些信息都能够在GiS中展现,将其集成为一体,能够有效提升管理的效率。

(4)状态的统一表示。在供电企业的GiS中有运行状态、运算结果态以及操作态等,同时这些状态在信息系统中必须统一的表现,各个线路环节以及系统图等都要得到表现。

2.3 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为了能够顺利的实施资源的整合,在企业的内部必须要成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对于供电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工程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思想的展现,并且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业务流程的变化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制定出合适的计划,能够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协调,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做好重大问题的决策。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以此来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对公司进行管理。

2.4 资源准备

对于供电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来说,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资源共享,因此必须保证系统的精确运行,能够保证各项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精确性。因此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工程时,必须要充分的做好准备,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基础数据的准备,最终保证各个企业数据的完整准确性。

2.5 建立培训机制

要想更好的应用信息资源整合工程系统进行资源的处理,那么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达标,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制定出完善的培训机制,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更顺利的应用系统。另外,信息资源整合工程系统是不断的更新与发展的,所以供电企业的培训机制必须随之变化,不断的完善,以此来跟上系统更新的步伐。

3 结语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4

0前言

企业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具体是指企业在档案、图书、文献和情报管理工作中实现一体化,实现企业档案、图书、文献、各种情报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使信息管理工作各环节之间保持明确分工的同时又紧密协作,协调好内部联系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使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纳入到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中去,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

1.1企业生产和管理需要信息化技术的规范和推动

各种决策问题贯穿在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发展过程中,比如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都要面临很多的决策问题,所有的企业决策都需要有丰富的数据信息做支持,所以,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才能帮助企业决策层作出正确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2决策层需要的信息资源

企业决策层是领导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变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决策的作用,所以,企业决策层控制着企业发展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起着决定性作用。领导决策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要以国际范围内行业发展水平和企业自身生产运营情况为基础。所以企业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是宏观的,反映大方向的综合信息,这些信息的主要通过企业档案、网络信息、书报文献和业内情报来获得。

1.3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所需的信息资源

在企业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产品生产、企业运营整个流程的执行者,他们担任的是很专业的企业管理或者是技术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是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生产专业技术知识方面的。

企业内技术和管理人员获得信息的途径大致也是企业档案、计算机网络、书报文献和各种情报资源等。

2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手段

2.1整合重组的积极作用

(1)企业的重组和整合对于实现企业档案信息的归口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条理有序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提升企业信息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企业的重组和整合对于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从而解决下属单位档案信息管理技术薄弱、硬件设备简陋的矛盾。

(3)整合重组可以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率,从而使企业档案和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运营和变革发展的整个过程。

2.2企业信息管理重组和整合原则

(1)统筹协调原则;在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要变革组织形式,进行一级管理,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和相关的设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利用。

(2)整体性原则;经过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和重新配置,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水平。

(3)稳健原则;在充分认识企业信息管理优化重组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展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逐步的实现企业办公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整合、改制工作。

2.3企业重组整合的目标

(1)实现对企业档案、图书和文献等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

企业重组、整合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信息的统一管理。在进行重组、整合的时候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归口管理,结束企业档案馆和下属单位档案室管理混乱的局面,将各级档案馆权限职责分割清晰,整理信息重复归档或者是信息档案空白现象。

(2)提升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水平

升级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为员工建立流动图书配送服务,档案信息上门服务,制定合理的企业档案图书服务规则,将企业信息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提高信息管理专业水平

在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的流程中提升管理标准和水平,将专业科学的管理模式贯穿到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阅利用的各个环节中去。对于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设备和场馆进行改造和完善,促进企业图书以及文献等信息资源建设,对于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进行人员的优化,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行行业资格准入机制。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5

1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结合对大量电力企业信息建设水平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自身企业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1)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及集成应用方面,系统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目标,信息系统之间分散,关联性不强,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从这方面来看,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基本没有实现“统一规划、标准统一、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2)各个信息子系统之间是完全隔离的,缺乏数据信息的交换机制,整体系统服务水平落后。这就导致电力企业的各个信息子系统对于整体的业务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参考价值不大,实际操作困难,不利于电力企业业务处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利用,严重降低了供电企业信息系统的处理效率。

3)供电企业业务工作处理流程不够明确、细致、规范、统一,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目前的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处理流程模糊,繁琐等情况,难以实现电力企业业务处理的规范化操作。

2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路线

信息化发展目标:

1)数字化道路

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实现供电企业主要的业务对象、业务活动的数字化目标。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供电企业的电力业务营销信息系统、电力调度信息系统、配电网业务信息系统等核心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平台支持。

2)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

针对目前县供员企业主要的核心业务以及企业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用于支撑供电企业资源、业务运营、企业核心价值为链条的企业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电力营销信息化、电力生产调度信息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系统。

3)智能化管理

针对当前供电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整合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比如人力资源、电力资源、电力业务资源、电力财务资源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资源信息的集成,可以有助于供电企业重大决策的智能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智能化决策的发展。

3信息化指导思想

3.1综合目前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实现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供电企业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紧密集成,有利于构建“融会贯通、双向集成”的电力企业信息服务应用。只有不断完善供电企业信息集成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企业在电力生产、电力营销、资源管理三方面的系统集成能力,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决策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电力业务和信息技术的紧密集成,从根本上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加快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满足社会经济的用电需求。为实现供电企业赶超国际电力企业综合发展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

3.2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与设计方面,要力求实现技术支持、数据服务、系统应用三方面架构的整合,实现统一的、标准的架构规范,有利于实现“基于一个系统”的信息集成的发展理念。通过统一的信息集成系统,为实现供电企业的企业资源、业务应用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电力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综合信息资源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增强供电企业在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业务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3以供电企业的业务为基础,在遵循统一的、标准的信息系统集成的前提之上,构建集成电力企业信息资源、业务处理于一体的信息集成系统,实现供电企业的信息一体化发展目标。

4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4.1应该以供电企业为工作单位,完善信息化建设机制,通过加强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全面规划各个信息子系统,通盘考虑信息化规划目标。各部门应该对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提出信息系统的需求,然后经过整体的规划、架构,由信息部门逐步实施。

4.2加大力度建立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整合数据资源,从源头上消除“信息孤岛“弊病,构建电力信息资源、电力业务为主体的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规范的数据设计标准、统一的数据协议,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成电力业务营销、电力生产调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主体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6

[关键词]资源整合;企业绩效;福建省;物流企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65

1引言

福建省经济步入新常态,在物流领域也是呈现稳中求进,总体保持平稳适度的增长趋势。201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有所回落,但是仍然高于16%以上。这说明我省社会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效率低下,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福建省实行“营改增”之后,市场对物流的需求不断释放,对物流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来满足客户所需。在这时候,如果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才可以抢占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2福建省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

下表是我国近五年来物流统计数据。由表可知,福建省物流产业稳中求进,总体保持平稳适度的增长趋势。但是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在2015年占GDp的比重大于16%,而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平均水平为16%,而经济发达的国家该比值一般在7%~8%。福建省不仅落后于全国水平,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可见,福建省物流企业的发展拥有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的支持,但是自身条件不足,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受限于资源整合能力,导致资源浪费,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笔者试着从福建省物流企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福建省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

福建省近五年社会物流统计数据表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社会物流总额(万亿元)3942475155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例(%)173172173172>16社会物流业增加值(亿元)118353133121147889167681816物流业业务收入(亿元)24177227682331082734823806物流业固定资产(亿元)15567318872919771924013050资料来源:《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1福建省物流企业取得的成就

211基础设施完善

2015年物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增幅比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98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增速的最高点。[1]福建省近年来加大了对物流园区的建设,福州市和厦门市都是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2015年福建省高速公路总里程为50016km,居于全国中、上游水平,较2014年的4053km增加23%。说明福建省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12物流市场不断扩大

福建省产业结构当中,第二产业占比很大,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321867亿元,增长87%,虽然增长率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处于较为稳定增长的阶段,这为物流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另外,福建省电商发展迅速,为福建省物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2015年福建省快递业务量887862万件排在全国第七名。显而易见,福建省快递行业蓬勃发展,产生物流需求,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

22福建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偏弱

福建省的物流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小微型企业数已高达086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885%,其资产总额达到314085亿元,占福建省物流行业企业总资产的4765%。2010年福建省物流企业当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本土物流企业仅仅10家。所以福建省物流行业中中小型企业居多。中小型企业存在资源分散,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这类型的企业以一己之力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端物流的需求,影响了社会物流效率。

222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福建省信息化程度低主要是因为信息平台没法实现共建共享的机制。中小型企业各自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但是这些信息系统都是各自为政,互相之间没有办法实现交互。中小型企业物流信息标准落实不够,产生物流业务之间的屏障,对企业间资源整合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是物流企业高效率运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物流企业的发展将陷入瓶颈。

223物流服务能力较低

福建省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发展而来,缺少综合型物流企业应有的设备、人才和能力。面对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福建省的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较低,当前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难以满足市场所要求的一体化服务。在物流运营的观念上,福建省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必要性。当前福建省物流行业存在的竞争仍然处于盲目的价格竞争阶段,而不是上升为质量竞争。

3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31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

由前人的研究可以归纳出,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和财务绩效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通过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营的不确定性等的中间作用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

第一,通过物流信息资源整合降低库存成本。物流企业作为连接上、下游的中间企业为客户保管货物,故存在一定的库存。物流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可以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需求信息,从而货物的需求量能够比较确定,所需安全库存量就可以以最低的水平满足对客户需求而不会出现缺货的现象。通过信息资源整合,物流企业能够进一步参与到客户的经营中去,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身份,为客户的产品制订库存计划。商品以库存的形式存在是最不能体现其价值的,所以在物流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应该致力于帮助客户解决库存堆积的问题,通过信息资源整合降低库存成本,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财务绩效。

第二,通过物流资源整合减少物流企业资源浪费。资源整合使原先各自独立的企业能够利用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大到外部,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交叉利用,从而导致单位生产成本和组织成本的降低,以及产出效率的提高。[2]由上述提到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偏多,大多数物流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对接公共物流平台,社会物流资源处于分散的状态。福建省物流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常见,比如货车的起程返程空驶。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接社会物流平台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参与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可以将分散的资源整合在同一平台下共同调配,使得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增加物流企业的利润水平,提高物流企业的财务绩效。

第三,通过物流企业外部资源整合消除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福建省物流行业竞争激烈,但是仍然处于价格竞争阶段。为了赢得更多客户,价格竞争成为物流行业主导的竞争方式,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营销成本上升。通过物流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游企业或者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各个企业合并为一个整体,以更加紧密的关系参与到客户的经营中,这样不仅有较稳定的物流价格,而且有源源不断的货源,消除企业营运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的盈利性,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

32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和营运绩效的关系

研究证明,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合理安排物流作业流程以及加强物流企业间的合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营绩效。

第一,通过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物流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的中间变量,物流企业资源整合通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来提高企业绩效。[3]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流技术方面的整合,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物流企业资源整合通过对物流资源合理的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通过整合能够做到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完成客户服务。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了企业的营运绩效。

第二,物流资源整合可以实现运输的合理调度。物流资源整合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结合,统一安排运输活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的信息均对接到公共物流平台上,进行统一的线路规划和运输调配,以最准确的线路,最快的速度运送货物,提高物流效率。以信息的共享为基础,进行统一调配,无论是从运输设备的调配上还是从运输线路的规划上,均使运输更为合理。根据各个节点的信息,可以整合运送节点,做好线路规划,另外可以整合运输工具,减少起程返程空驶的现象,实现运输的合理调度,从而提高企业营运绩效。

第三,通过物流资源整合加强物流企业间的合作。福建省传统物流企业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不能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从而使得全社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通过企业间的资源的整合将各个分散的企业整合成一个共同运作的物流系统,通过信息的交互能够有效地促成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各个物流企业可以将自己过剩的物流资源与其他缺少该资源的企业对接,应用自己在某个物流领域的专业优势参与到行业竞争中去,而不是一味地进行价格竞争。通过加强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进而提高物流企业的营运绩效。

4福建省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是提升企业绩效的路径41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现阶段,福建省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仍然把单纯的财务绩效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提升物流服务的综合绩效才能实现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福建省物流企业来说,物流服务质量是相对弱势的一方面。长期以来,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粗放、效益低下,客户满意度较低。提升物流服务综合绩效,最重要的是把握当前市场物流需求越来越重视的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从宏观层面来看,建立全面科学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是提升福建省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结合福建省物流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福建省物流行业的统一质量评价标准,这样不仅有利于物流企业自身评估企业物流服务质量,更有利于相关主管部门综合评判物流企业整体的服务质量水平,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从而为政策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从物流企业自身来看,物流企业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意识,从单纯的物流服务提供者转变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物流供应商。不管是大型物流企业还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只有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才能赢得市场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不仅要求物流企业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在预测和识别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改进自身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维持市场独特性,才能始终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进行资源整合是企业专注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不同物流企业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确保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不仅能提升每个物流企业的绩效,而且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42物流信息资源整合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7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对对油气井的开采,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必然产生与此相关的生产管理信息流,如何有效的整合管理流程,提高经营管理的效力,强化生产作业的诸多环节控制,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石油行业信息化应用概述

在我国,石油行业在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经历了二维地震数据处理,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直到目前的智能作业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平台(erp),已全面深入到勘探开发、科研生产、企业管理等领域。基本建立了以为财务管理中心的erp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计划、财务、供应、销售等功能模块的集合,到达信息流资源的动态共享。在信息处理硬件设施配置上,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减少了重复采集数据的工作量,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电子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整体的信息资源规划,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化

管理层缺乏对企业整体的信息资源规划,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化,信息集成度不够,在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维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信息开发的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建设,如设计、生产部门利用的网络平台和相应的软件,与企业的资源管理平台衔接不够,往往自成体系,生产部门不能有效快捷的利用相关部门的信息,强化生产管理相关的控制。

2.信息资源应用的科技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手段不够完善,系统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当前,企业信息数据量显几何数增长,在如何充分、及时应用数据库信息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能够全面共享资源的常规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核心业务的日常应用软件处于多层次,档次不高的状态,缺少普及化、工具化的工程技术服务核心业务应用软件系列。专业计算机软硬件能力不足,较大型计算机计算能力不足、软件版本更新不及时、技术不配套,满足不了工程技术服务应用需要;仿真油井技术处理过程的有关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缺乏对信息的有效整合。

在计算机访问、网络监管、身份认证和安全组织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系统安全体系。

3.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功能应用不全面,对有关数据,综合分析不到位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有关部门在erp管理平台上,按软件模块录入、查询有关数据,反馈有关经营管理的结果。但是,由于人员素质影响,往往不能按软件的操作指南要求,正确的实时录入有关数据,反馈信息滞后。有关按钮模块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如计划、分析等,没有定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如,财务有关指标的变动的情况的综合分析等。

三、企业信息化工作有关措施建议

企业应认真的评估现有电子信息系统的状态,立足实际需要,结合发展目标,分步实施有关信息的整合力度。

1.统一的规划信息资源,制定信息的标准,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企业领导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科学规划信息资源,优化信息运行平台,整合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效能,要统一信息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化处理标准,形成内容丰富、管理规范的信息资源库。要对企业信息,按工作职能要求,科学合理的分级授权,做到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管理层次,共享有关的信息。要针对企业信息薄弱环节,委托联合开发相应功能软件,提高获取信息的覆盖面。

2.深化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化管理,充分使用资源平台的功能

要加强有关部门人员的操作软件的培训,规范管理流程,正确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快速反馈企业内外的信息,如订单、签约、物资采购,现金流动等。

要对大量的信息,及时进行归类分析和综合分析,通过经济活动会的等方式,及时发现有关问题,反思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以利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杜绝漏洞,加强企业六大会计要素的管理以及计划和风险管理。

3.整合资源管理平台,兼容设计、生产信息处理的功能,全面覆盖企业有关领域

企业要在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支撑工程技术服务发展的设计、生产等模块、集成共享的信息系统,加大推广力度,为主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化保障,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加大网上集中招投标的力度。

做好油田数据中心建设,以信息集成为基础,建立区域油气井数据采集中心,规范源头数据采集,开展油藏信息集成与应用,动态跟踪油藏描述,仿真油气井的技术服务处理的过程,实现生产数据与经营管理数据的有机衔接,完成全过程的业务的自动化。

4.信息安全控制要落实到实处

企业要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始终受控状态,一但发现信息事故隐患,及时消除,快速修复。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

一、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在当今世界,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是管理的必然手段。依靠信息系统来避免人情化操作,落实制度的执行,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数据,辅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合同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日常性的事务,往往要持续占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并且收集到的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使上级的有关信息和资料直接传递到执行者手中,有利于上级决策的实施,也方便级别管理。

2.有助于企业迅速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分散的信息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有助于内部沟通,加强对全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时监控,对规避企业风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高层管理者能通过信息系统获得各种辅助其进行决策的人力资源经营指标,以及直接在信息系统上进行决策等;中层管理者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这个平台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工作,通过这个平台,中层管理者可以在网上管理自己部门的员工。比如,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在线查看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招聘信息、个人薪资、个人职务职称晋升、个人培训教育及考勤休假等情况。

3.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不少企业的人才流失,除了因为薪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好坏、领导公平与否和职业晋升机会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进行选拔任用,可以减少人为主观性,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从而为企业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员工得到充分授权,其所提供的透明、简便、易查的信息获取方式,将赢得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满意度和企业管理满意度的提升。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无疑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问题

1.观念有待转变。人力资源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高层管理者拿出坚定的信心,并给予相当的关注乃至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牵扯到企业内部各个层级的每个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更是如此,所以企业内部各方的配合支持极为重要。很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只注重直接创造效益的项目和工作,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甚至是负担。

2.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更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者仅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信息化工作专业知识不足,不能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各项要求。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3.各系统未实现整合运行。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没有实现整合,形成很多孤岛,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共享。

三、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强化责任落实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实施领导分级负责制,强化领导参与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意识,促使各层级领导成为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的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2.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实践、技术交流等多种手段培养业务人员的业务知识、项目管理能力,提高业务人员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解,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努力纠正企业职工的信息化观念,提高全员信息化业务水平。

3.合理整合各系统资源。将企业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系统资源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充分融合,合理利用共享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9

[关键词] 国家创新 行业信息资源 配置体系

[分类号] G203

行业创新建设是国家创新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资源配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国家创新进程的加快和行业创新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使面向行业创新的传统信息资源配置模式面临着深刻变革,由此提出了国家创新发展中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问题。

1 我国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企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我国政府以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各行业领域陆续开展一系列信息资源配置活动,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行业独立运行的分布式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结构。然而,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种传统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其结构与功能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日益多元化、综合化的信息需求,由此制约了国家的创新发展。

1.1 我国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主体及其功能定位

信息资源配置主体是整个配置活动的执行者,其配置行为与相互作用关系直接影响着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和各类企业,它们在整个配置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1.1.1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 政府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在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的管理引导作用。在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体系结构下,各行业的信息资源配置工作由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规划管理,由此形成了分工明确、隶属严格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管理格局。各职能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安排、法律监管等方式协调各行业内部配置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规范配置主体的各项配置行为。

1.1.2 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由行业内部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代表着行业内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行业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是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实施配置工作计划,指导行业内企业主体的信息资源配置活动,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信息、创新成果查询与推广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1.1.3 公共信息服务机构 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除了利用自身存储的信息资源进行创新生产外,还需要大量外部信息资源的投入。公共信息服务机构作为面向社会的服务型信息组织,存储着大量免费的信息资源,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提供者。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机构主要由公共图书馆、科技情报所、政府主管的各级信息中心等组成,不仅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了信息资源开放存取平台,还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成本。

1.1.4 各类企业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主体,在行业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扮演着信息资源生产者、利用者、需求者、供给者的角色,是配置活动的最终执行者。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行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企业的信息资源应用效果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企业信息需求为导向,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平衡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供求关系,提高企业的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明确不同企业的信息需求、掌握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是行业信息资源配置有效开展的前提。

1.2 我国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现状

按照各配置主体的具体功能,我国当前所构建的面向国家创新发展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采用了政府集中管理下的分布式配置结构,各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配置工作由相应的上级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分工管理,各行业协会在政府部门的规划部署下承担具体的配置落实工作,协助政府管理、指导企业的配置活动,企业之间则按照市场机制进行信息资源传递与分配,由此形成了若干个多样化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子系统,如图1所示: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子系统遵循各自的配置标准、配置机制独立运作,围绕本行业的创新发展目标,以行业内部企业的信息需求为导向,进行具体的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工作,以此维系整个行业的正常生产运作。由于各行业配置子系统相对封闭和独立,系统间几乎不存在信息资源流动与共享,各系统除了利用自己开发的信息资源进行生产活动外,主要依靠各类公共信息服务机构进行资源补充和扩展。从信息资源配置效果来看,由于各行业的信息资源丰裕程度和配置能力各不相同,其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利用Dea方法对2008年我国15个主要行业的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限于篇幅省略计算过程),分别设立“信息人员数量、政府信息化建设支出、行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支出”三个信息资源投入指标以及“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新产品产值”四个信息资源产出指标,结果如图2所示:

从测度结果来看,我国行业信息资源配置整体效率不高,只有农业、计算机服务业和信息传输业三个行业的Dea值达到了1,即只有这三个行业的信息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其余13个行业都处于配置无效率状态,且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行业的Dea值都低于0.5,说明这些行业的信息资源配置都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这种分布式、独立运作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1.3 我国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初级阶段,分行业构建的信息资源配置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各行业特色化的信息需求,突出了各行业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但是,这种分布式信息资源配置体系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并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首先,由于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系统隶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其配置目标、运行标准都难以统一,各系统在国家创新建设中呈现独立发展的格局,导致配置效率较高的行业能够不断利用信息资源提高自己的创新实力,配置效率较低的行业则始终处于落后状态,使得行业间的创新绩效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国家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次,由于各行业配置系统处于封闭、独立的运行状态,系统间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传递与共享,使信息资源难以在各行业间实现均衡分布,导致不同行业出现信息冗余或信息匮乏现象,影响了国家的整体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各行业在创新生产过程中,都需要从公共信

息服务机构获取资源,对于一些稀缺性信息资源而言,行业间势必会产生竞争现象。而在现有的信息资源配置体系中,尚未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公共信息资源分配方案,这无疑会导致行业间产生更激烈的资源竞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发展,由此推动了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的变革与重构。

2 国家创新发展对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的要求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行业的紧密配合、协同发展,由此促进了产业创新价值链的延伸和行业创新业务的交叉融合,使行业创新活动逐渐朝着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创新活动的综合化使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仅需要与其业务相关的专业化信息资源,还需要来自其他行业、内容丰富的多样化信息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信息资源配置活动逐渐由行业系统内部的独立运作扩展到行业间的协同合作,促使各行业系统纷纷寻求新的配置模式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的要求。

2.1 配置机制的社会化转型要求

信息资源配置作为国家创新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应纳入国家整体创新发展战略轨道,实现面向社会的配置机制转型。在配置管理模式上,应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实现国家统一规划下的协调管理,强调各行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协调发展以及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系统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协调运行。

2.2 跨行业的配置业务扩展要求

相对于封闭的“象牙塔式”创新和“单向输出式”创新,当前,“研发互动式”的开放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的主流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要求传统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转向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综合服务为特征的配置模式,使企业能够基于统一的平台开展跨行业的信息资源配置活动,实现行业间的信息资源快速传递和有效利用。

2.3 行业信息资源全面整合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长,使行业内信息资源冗余、过载、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提高信息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在行业间的均衡分布,必须进行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全面整合。应依据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需求,对各个行业信息资源系统中分散分布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重组,按照资源的作用功能对其进行分类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结构有序、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行业信息资源体系。

2.4 行业配置系统协同发展的要求

国家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的有效建设和运行必须以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系统的协同发展为前提。行业配置活动的开放化、社会化转型将使各系统之间的配置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必须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采取有效机制协调各行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使其逐步形成良性互动、有序运作的配置格局。

3 国家创新发展要求下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

行业创新模式的综合化转型和企业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对行业信息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为有效完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模式、优化配置流程,提高国家整体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必须从国家创新发展全局出发,在政府统筹规划下,进行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

3.1 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的目标定位

行业信息资源配置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要求和行业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的有机融合,在配置体系建设上,必须按照国家总体创新发展要求科学地进行目标定位。我国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的总体目标是改变传统配置体系条块分割、独立运行的结构模式,以多元配置主体为依托,在国家统一规划管理下,打破各行业部门化、封闭化的配置格局,形成多功能、产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体系,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总体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系统内部的企业主体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化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本行业整体信息资源质量,通过企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加快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流动。同时,各行业协会应在配置过程发挥更积极的主导作用,采取有效手段激励企业主体参与信息资源规划配置,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实现信息资源供求均衡;②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系统应围绕国家总体创新发展要求,达成统一的行动目标,在相互合作基础上形成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体系,按照统一的配置标准进行协同运作,充分发挥系统整体配置功能,面向整个行业市场进行全局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3.2 协同框架下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构建

按照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目标,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必须以行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既要满足各行业专业化的信息需求,又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综合化信息需求。因此,应以促进各行业协同发展为前提,在整体协同框架下构建全国性行业信息资源综合配置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各行业的信息资源,满足行业创新生产中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促进行业间的协同创新与发展。鉴于此,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应是国家统筹规划下的多元主体协调配置系统,根据总体协调方式,可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进行体系重构:

在重构过程中,依据分步实施原则,在有效协调行业内部企业主体配置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各行业间的协同配置,最终实现行业发展与国家创新建设的全面协同。具体而言,面向行业创新发展的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协同管理层、协同配置层、协同创新层三个部分:

3.2.1 协同管理层 作为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理应体现政府集中控制与宏观管理的原则。针对目前我国行业信息资源配置多头管理的局面,应在配置全局观指导下,对各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职能整合,由政府牵头,从各行业管理部门调用专门人员组建国家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管理委员会,对我国行业信息资源配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管理机构间的协同工作。该委员会的职责在于:根据我国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制订适应我国国情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专项制度、政策法规;全面调研我国行业信息资源分布现状,研究有效的配置机制与方法,制订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具体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多元配置主体的利益与职责,实现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规范化协同管理。与此同时,行业信息资源配置管理委员会还承担着优化政府信息资源投入结构的任务。按照我国政府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应将行业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按事业模式运作。

3.2.2 协同配置层 这一层是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的核心层,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行业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依据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目标,行业配置管理委员会应将原本分散、独立运行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子系统进行网络联结,对各行业配置系统进行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的重组,构建国家层面的行业

信息资源综合配置平台,实现包括农业、工业、信息、文化等各行业在内的各类信息资源配置系统的互联互通,即实现面向国家技术创新的跨系统信息资源配置联动。该综合配置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各行业子系统内部的专业化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行业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为各行业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检索、加工、传递等服务,并能根据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利用网格技术、互操作技术、语义协同技术进行信息资源实时调度,实现行业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与此同时,各类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所、政府信息机构等公共信息服务机构也将直接接人行业信息资源综合配置平台,通过该平台为各行业提供相应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在综合配置平台上,各行业能够有效进行信息资源传递、共享,通过行业间的信息资源流动实现信息资源的均衡分布,提高国家创新活动中的信息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篇10

信息化时代,各企业都在积极导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从办公系统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逐步推进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但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统筹规划,,没有实现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紧耦合”业务的系统一体化,造成各信息系统之间无法互享信息。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代表着一种管理理念的革新,是一种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与创新。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有效支持企业的战略管理。人力信息化没有建立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基础管理、核心职能管理、领导决策支持三个层面的时间分配比例一般为7:2:1。如果全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时间分配比例可转变为2:4:4,主要服务企业的决策层,围绕企业的战略方向,分析、部署和落实人力资源战略,确保支撑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价值。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能全面管控企业的人力资源,实现有效监控和共享服务,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是信息化将人力资源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完善的信息数据库系统,随时为各级决策层提供实时的分析数据并对下级单位人员变化的实时监控。二是信息化将业务规范由细节控制转变为核心监控,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制订全系统的人力资源核心战略和管理规范,在保障统一基本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灵活性的管理模式,实现规范管理,发挥整体优势。三是信息化将有效建立人力资源的共享、协同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培训课程资源、绩效方案资源等的共享,统一调配,发挥整体优势。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难点

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国情因素导致信息化难度大。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导致许多集团公司短期内无法建立跨地域、跨文化的统一信息管理。二是不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质是仍处于基础数据汇总、统计阶段,信息管理软件甚至只是人力资源部门一个汇总、查询的工具,还无法为管理层决策的服务。三是复合型人才匮乏,真正既懂软件开发又懂人力资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四、发电企业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e-HR)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1.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回顾。一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较早,出于保护it投入的考虑,仍可保留这些系统,为了实现一体化应用,可以选择建设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Soa(面向服务架构)作为先进的it基础架构,已经成为发电企业信息集成应用关注的重点,Soa的基本思想是:在“松耦合”的信息集成环境下,以服务为核心,将it资源整合成可操作的、基于标准的服务,使其能被重新组合和应用。我国发电企业形态以发电集团为主,集团公司一般由集团总部、二级区域公司、三级电厂等管理层次构成。集团公司和二级公司信息化属于集团型应用,通过建设集团信息系统,提高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各发电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一方面通过加强以设备为中心的生产运行管理,提高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管控一体化,提高对生产运行状况、实时运行成本的掌控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敢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达到“人企和谐”。其次,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有用便是人才”的理念,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才能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同时,要推行科学绩效观。实现从“单一工资性报酬”向“科学的综合分配”的转变。在传统工资、奖金报酬的基础上,向学习、培训、休假等薪酬性激励扩展,如强制带薪休假等。实现从“岗位决定分配”向“业绩和能力引导分配”的转变,全面激励员工努力敬业。

3.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策略。发电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信息化模式。首先应当做到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包括行政事务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和薪酬福利管理,这几部分工作占用管理者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首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步,规范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包括招聘管理、绩效管理和培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将相关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且能将经过优化后的流程体现在系统中。第三步,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员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成本评估和人力资源战略决策,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向高层次迈进,推进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化解风险。最后,企业需要针对其实际情况发掘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数字化方案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通过管理方法来解决。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实现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度,二是企业信息化手段的实现程度。而两者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现今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更为重要,只有管理水平具有一定高度后信息化的手段才能真正与之结合,从而进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绩效的阶段。

五、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展望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将继续深化,一体化系统应用将成为主流,系统应用将表现出“三个平衡”的发展趋势,即总部信息化建设与下属单位信息化建设趋于平衡;不同电源类型信息化建设趋于平衡;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趋于平衡。在新的电力行业格局下,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是由各方面建设内容构成的一个系统、完整的架构。该架构需要根据不同发电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业务需求出发,以服务于发展战略为目标,结合不同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佳实践经验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以构建,包括应用功能架构、信息资源架构、应用系统架构、系统平台架构、网络与基础设施架构、信息安全架构、信息化组织架构。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与下属单位信息化建设趋于平衡。发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之一是层级越往下信息化水平越高,生产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公司总部。随着各发电集团完成集团层面信息化规划,集团总部的信息化建设将加快进行。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