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十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十篇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29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1

【关键词】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对于患儿今后的生长发育也极为不利[1]。鉴于此,为了探究临床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人民医院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实践经验,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136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男性86例,女性50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4.56岁,患儿病程为4~22个月,平均病程为13.24个月。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患儿。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左旋咪唑片+口服鲨肝醇片+口服硝苯吡啶片[2,3]。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的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比较结果如下:治疗组68例患儿实施治疗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为(2.15±0.57)次,对照组68例患儿实施治疗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为(3.27±0.79)次。治疗组患儿的发生次数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807,p

2.2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如下:观察组68例患儿治愈9例,显效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65例,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68例患儿治愈3例,显效28例,有效24例,总有效55例,总有效率为80.88%。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33,p

3讨论

在临床实际过程中,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从临床数据资料上统计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病率可以达到20%左右的水平。从患儿的发病原因上分析,一般情况下,患儿发病主要由于先天性因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也有一部分患儿是由于喂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发病。患儿一旦发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患儿出现诸如哮喘、心肌炎、肾炎等其他疾病,严重的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4,5]。

临床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6]: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在降低患儿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卫重侠,席卫平,杨建平,等.3~6岁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6(1):14-17.

[2]龚轶欣.中西医结合防治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5):187-188.

[3]廖寒林,刘浩,刘艳荣.中西医结合防治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2,18(16):155-156.

[4]谌朝霞,郭维文,夏令琼,等.三伏灸配合捏脊法在防治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3,27(32):3671-3672.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2

【关键词】持续呼吸道正压;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酸中毒、低氧血症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多脏器损伤及其他并发症[1]。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必须采取迅速、有效的方法纠正患儿的缺氧症状,以控制其病理损害过程,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本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32例,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特征为低氧血症,患儿可能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在患儿的临床抢救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患儿供氧,以缓解低氧血症对于病情逆转的影响[4-5]。治疗组应用持续呼吸道正压疗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维持呼吸保证患儿呼吸道萎缩的肺泡重新扩张,以增加患儿的肺泡稳定性,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际消耗。

在治疗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呼吸机的结构较为简单,无需进行气管插管,急救过程中的操作便捷,可以保持有效供氧;(2)应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避免了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引起的患儿气道损伤及继发感染现象,有利于降低患儿的死亡率[6];(3)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所需的仪器、设备较为简单,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更适用于中小型医院。

总之,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及副作用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小型医院,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鲤珍,汪永芬,许晴虹.新生儿呼吸暂停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2(4):275-276.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8-469.

[3]孙金苹,崔京宁,丁学勤.鼻塞Cpap治疗小婴儿呼吸衰竭12例[J].中国医刊,2000,2(13):26.

[4]周晓光,周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329.

[5]陈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87.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3

   【论文摘要】肺炎是肺部气体交换单位的炎症,主要因细菌感染引起,也可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体引起。物理治疗是肺炎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肺炎胸部物理治疗进行了研究。 

   肺炎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严重的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目前临床普遍接受的肺炎分类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1肺炎的流行病学 

   在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约有400万。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6万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发生于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并发症的Cap患者死亡率较低,约1%~3%,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虽然Hap的发生率为0.5%~2%,但死亡率却高达30%~60%。据美国2004年统计,每年在Cap的治疗上就要花费12.2亿美元,Hap的治疗费也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2胸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pt)是应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训练、机械设备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它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其治疗作用包括消炎、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瘫痕和杀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疗(Cpt)是一类非药物、以简单的手法或以改变病人的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减轻气道阻塞、帮助廓清气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协调性的治疗技术。Cpt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提法,如气道清除技术(acts)、支气管引流、体位引流治疗、支气管清洁疗法等。Cpt技术的具体方法较多,包括有缩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动呼吸周期、支气管/体位引流法、用力呼气技术、自发引流、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高频气道开放、Flutter活瓣疗法、指导性咳嗽等。现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常见方法予以介绍。 

   2.1传统胸部物理治疗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Cpt)包括对胸部的叩拍、震动、摇动及体位引流技术。是通过胸部叩拍和震动,对胸壁施加机械能量,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运用手法治疗,近年来应用的电子机械装置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理论来说,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气管,支气管树的分泌物松动,进而可以通过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过受过训练的人或患者家属将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运动来拍打患者胸部,或者应用机械叩拍器在呼吸时叩拍胸部,特别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动是当患者呼气时,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要引流区域间歇施加压力,或者用震动器在呼吸时作用于引流区域。摇动是指晃动患者身体来松散分泌物,促进其排除的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2.2体位引流体位引流(pD)是据患者肺部病变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体位,靠重力作用使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别适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与其它胸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特别是胸部叩拍和震动。所以将其亦归入传统胸部物理治疗。 

   2.3指导性咳嗽没有控制的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因此要对无效的咳嗽进行控制,学会更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就需要指导性咳嗽(DC)。具体来说,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让患者有意识地做一系列的动作,主要是为自主咳嗽功能受损者清除大气道分泌物。该方法适用于自发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气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长期护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指导性咳嗽包括采取适当体位(尽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强有力的呼气三个方面。

   2.4呼气正压呼气正压(pep)产生于丹麦,是辅助气道清洁治疗的气道正压技术。治疗时,患者对着阻力器呼气,产生呼气时的正压,正压水平常可据测压计调节,较低压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压可达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荐吸气:呼气时间为1:3或1:4。一般在持续不到20分钟后,患者即可将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上供应的吹气瓶子或通过直径6mm左右的麦秆向盛水的小杯内连续吹气泡达到pep治疗效果。 

   2.5主动呼吸周期主动呼吸周期(aCBt)是将几种呼吸技术结合起来的控制性呼吸方式。包括呼吸控制、用力呼气技术、胸部扩张运动、huff咳嗽等。Huff任咳嗽包括一到两次的用力呼气。aCBt具体操作时分七步:①呼吸控制;②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③呼吸控制;④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⑤呼吸控制;⑥用力呼气技术或呼气动作;⑦呼吸控制。主动呼吸周期被认为是体位引流中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4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CopD合并ii型呼衰;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特征为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并伴有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病程发展缓慢且呈进行性加重,常因呼吸道感染、气道阻塞等导致Ⅱ型呼吸衰竭。为治疗由CopD并发的Ⅱ型呼吸衰竭,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使用无创通气方法且疗效肯定,为治疗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使用频繁且疗效显著,这在国内外文献中都有成功报道[1]。我院2010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86例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采用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法救治,疗效显著,现如实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86例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新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60-87岁(70.16±7.65岁),病程7-30年。排除以下情况:昏迷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自主呼吸微弱者、大咯血者、低血压休克者、气胸患者、未能控制的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上消化道出血者、鼻(面)罩材料过敏、气道分泌物多、颌面部畸形与、鼻面罩无法相配者等。把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70.24±7.35)岁,病程(25±4.7)年;对照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71.02±5.75)岁,病程(26±4.2)年。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治疗前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等)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治疗(每次通气时间2-3h,每天2-3次)。总通气时间12h~7d,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

1.3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患者的喘、咳、痰症状全部消失,肺部杂音也完全消失,生活完全自理;显效:患者的喘、咳、痰症状明显减轻,肺部杂音明显减小,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一半以上;有效:患者的喘、咳、痰症状略有好转,肺部杂音稍有减小,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一半以下;无效:患者的喘、咳、痰症状没有好转,肺部杂音没有减小,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任何改善,或患者症状有加重迹象。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对照组43例中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3例,其有效率为69.8%,;治疗组中痊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5例,其有效率为8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法对患有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明显。见下表。

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的比较(n,%)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呼吸生理改变为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并伴有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形成内源性peep(peepi),呼吸肌发生疲劳[4]。临床上若单纯使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呼吸兴奋剂等)进行治疗,改变呼吸生理作用十分有限。过量使用呼吸兴奋剂虽然可以提高通气量,改善呼吸状况,但使做功增多,使耗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呼吸肌的疲劳,加重机体缺氧,不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恢复。自从美国首次利用无创正压通气成功治疗呼吸衰竭以来,运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日益受到医生的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本文运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ii型呼吸衰竭,Bipap呼吸机可提供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吸气和呼气都能够提供足够的气流,可以自主呼吸,出现吸气不足、人机配合不好或气道压力骤然升高时都可以通过增加通气量来改变[5-6],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性化操作。并且采用鼻(面)罩通气方法,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疗效值得肯定[7]。本文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86例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等)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治疗(每次通气时间2-3h,每天2-3次)。结果对照组43例患者总效率为69.8,治疗组4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法对患有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颖祺,朴峻,王悦,等.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4):23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梁朝朝,周骏,张贤生,等.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方式的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8):568.

[4]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1

[5]陈荣昌,张秀燕,何国清,等.改进的面罩对无创人工通气死腔效应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2):735.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5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并且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两种,尤其是随着近些年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病毒扩散更为严重,因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人群都有可能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情r下若是医治及时,并选对有效药物,发病5~7天后,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痊愈,而若是延误病情,就有可能引发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等,并且有诱发急性心肌炎的可能,因此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不容小觑的疾病,现下临床医学中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最常规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就是采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很多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治疗疗效并不理想,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为此我院专门针对于此进行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方式进行两组,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9人,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8岁~68岁,平均年龄为42±1.3岁,对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39人,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9岁~70岁,平均年龄在44±1.5岁,对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所有患者均具有咳嗽、发热、延后肿痛等症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有可比性。

1.2方法

我院在进行本次临床研究过程中,对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而对观察组患者除进行了常规药物治疗外,我院还对患者使用了阿奇霉素药物。具体而言我院采用的阿奇霉素药物由中美合资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010424,采用与生理盐水注射治疗的方式,其中阿奇霉素与生理盐水浓度配比为1.0mg/ml,每次滴注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7天,待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有所好转后,可以改口服药剂。最后根据卫生部药政管理局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指向原则》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其中治疗显效为白细胞恢复正常、痰培养病原菌为阴性[1]。有效为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无效则是肺部炎症没有吸收,反而加重。在治疗工作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3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包括治愈、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并且近些年患病率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临床医学中呼吸道感染疾病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但这两者患病位置虽有所不同,但是都与病毒传播有关,并且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者受寒、受劳时也易引发,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会出现四肢无力,头痛、发热,并伴有咳嗽等症状,并且病情拖延、救治不及时易引发急性心肌炎、风湿热等并发症,这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而关于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服用常规药物,但是此种药物依赖性大,并具有一定的抗药性,长期服用还会感染特定的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反而易造成患者的肢体免疫力下降,因此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又被称之为希舒美,是一种第二代大环内酯药物,主要成分是阿奇霉素二水合物,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在医学指南中都将阿奇霉素作为呼吸道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为此我院专门针对于此进行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通过本次临床资料对此调查研究发现,根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向原则》,在两组患者进行为期5~7天的治疗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51,而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就证明了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治疗疗效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可以大规模临床推广应用[2-4]。

综上所述,常规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并不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最佳药物,而阿奇霉素作为治疗呼吸道感染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广泛临床推广应用,但是在本次的实验调查过程中还是除了两人无法治愈的现象,在今后我院还是需要不断的加大对阿奇霉素的治疗研究,从而为更多患者缓解疾病痛苦。

参考文献:

[1]夏芝辉.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9):37-38.

[2]罗俊兰.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52-53.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6

【关键词】Bipap无创通气;重症支气管哮喘;护理

重症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危急重症之一,本病来势凶猛,是临床急症,若治疗不当,易导致死亡。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nippV)为重症哮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我院于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对35例重症哮喘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正压通气,并与35例常规治疗患者对比,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中重度发作的哮喘患者70例,其重症哮喘的诊断及分级标准符合2002年和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新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6~72岁;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在26~70岁。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静脉给予足量的激素、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m受体阻滞剂等抗炎解痉平喘药物,并予抗感染、祛痰、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选用适合患者的鼻面罩,用头带固定后接呼吸机。根据病情及肺功能等情况设置参数:模式S/t,吸气正压(ipap)0.78~2.0kpa,呼气末正压(peep)0.294~0.490Kpa,备用呼吸频率(Bpm)14~18次/min。在近鼻面罩处加用单向阀,罩内以5L/min氧流量冲洗,以减少死腔和重复呼吸,并注意气管通畅性和通气同步性[2]。通气初始阶段,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有规律地先呼后吸直至其完全适应,辅助通气压力从低水平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反应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通气治疗时间2次/d,1次/2h或持续通气,连续3d。

2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各参数比较p>0.5;治疗组治疗前后p

3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Bipap治疗方法不了解,接受治疗时会产生一种恐惧、窒息的感觉,因此,护士应该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此方法易于实施,易于解除,允许间歇使用,能保留讲话和吞咽功能,能有效咳嗽,易于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这是成功的关键。

3.2选择合适鼻(面)罩患者常规采用半卧位或坐位,根据患者的头型及面部情况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型号。将鼻(面)罩固定于患者鼻(面)部,指导患者按自己的、正常的呼吸节律呼吸,并嘱其用鼻吸气,口呼气。讲解应用Bipap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讲解鼻(面)罩固定和方法,在紧急状态下自行拆除,提高安全性,避免意外。

3.3治疗中的护理

3.3.1保持呼吸道通畅使头、颈、肩尽量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压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由于没有建立人工气道,排痰主要依靠患者的自主咳嗽。按时取下呼吸机鼻(面)罩,协助患者饮水,给患者叩背,让其有效咳痰。保持呼吸机湿化器内适量的无菌蒸馏水,以保证气体温度和湿度,促进排痰。

3.3.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监测,尤其是最初使用呼吸机24h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协调,有无人机对抗。要注意观察氧气连接是否通畅及氧流量是否正常。掌握判断通气是否有效:如呼吸困难症状缓解、辅助呼吸机动用减少甚至消失,可见明显的胸廓起伏,呼吸音清晰,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Sao2及血气指标改善等表明通气有效。

3.3.3防止漏气若漏气过大,Bipap呼吸机就不能感知患者自主的呼吸动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压力传感管内的压力变化和流量变化,从而与患者自主呼吸动作不同步,产生人机对抗。因此,要密切观察有无漏气情况。一定要选择大小、型号与患者面部特征相适应的鼻(面)罩,头带固定松紧要合适,如果担心漏气时过分拉紧头带,则会造成面部皮肤压迫性损伤,这是Bipap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3.3.4不良反应处理因反复的吞气或上气道内的压力使气体直接进入胃内,引起胃肠胀气,因此在Bipap治疗时应尽量避免负吸气压力过高,如有明显胀气时可负压引流;在Bipap治疗时,应避免饱餐后进行,否则口咽反流的胃内容物或呕吐物会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加重病情。因此一般采用适当的头高位或半卧位,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4小结

重症哮喘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紫绀、焦虑、精神失常、嗜睡或昏迷、疲劳衰竭伴“静胸”、脱水、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或气胸、呼吸增快(f>40次/min)、心率>120次/min[3]。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β-受体激动剂治疗部分患者可缓解,但对急性重症哮喘常需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选择合适的及鼻(面)罩是治疗成功前提;防止漏气和面部皮肤压迫性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通气效果是Bipap治疗中的护理重点。

参考文献

[1]张蜀.Bipap治疗急性重度哮喘的疗效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88.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7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室,四川成都610052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治疗作用和意义。方法抽选该院60例65~79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合并有左心衰竭,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此方法应用效果以及应用后患者血气分析等改善情况。结果所选高龄患者中,56例(占93.3%)成功完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人机配合较好;治疗后患者平均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pH为(7.39±0.07),更接近正常值,p(o2)为(77.8±6.6)mmHg,较治疗前上升,p(Co2)为(53.5±3.8)mmHg,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患者呼吸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纠正呼吸衰竭症状,避免有创通气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心衰竭;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9(a)-0104-02

[作者简介]高兴(1984.4-),女,四川人,本科,主要从事无创通气研究工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CopD),是由于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气流受限导致的不可逆性病理改变。老年人本身机体功能下降,抵抗力不足,成为CopD高发人群,呼吸困难加重,容易诱发左心衰竭,明显影响正常生活,造成生理和经济等多种负担,甚至危害生命[1]。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升,机械通气技术成为主要抢救和治疗方法,一定程度提高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成活率,但有创方法不良反应大,在多方面存有缺陷。经过对技术的进一步改善,逐渐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取代传统方法。为探讨其疗效,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对此方法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0例老年CopD患者。患者年龄65~79岁,平均(72±4.6)岁,治疗前CopD病程,3~10年,平均(5.4±1.8)年,经临床诊断均确诊。同时患者伴有明显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经血气分析均符合左心衰竭,其中46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昏迷表现。患者经抗感染等一般临床对症治疗后,病情未明显改善。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按CopD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补液,维持患者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积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解除痉挛和震颤,舒张支气管,镇咳祛痰[2]。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常规吸氧,为低流量1~3min,同时适当滴注呼吸兴奋剂。

1.2.2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选择产自美国的辅助呼吸机B1pap,依据患者个人差距选用合适面罩,通过面罩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调整为S/t(压力支持通气与控制通气之比),呼吸频率维持12~18次/min,氧流维持5L/min。初始吸气压力(ipap)和初始呼气压力分别为6~8cmH2o和2~5cmH2o,然后逐渐递增,至呼吸通气情况改善明显后维持潮气量7~10mL/kg。根据患者呼吸衰竭程度决定每天通气时间,可由8~10h/d,逐日递减。治疗5d后,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变化情况,并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结果

患者治疗情况分析及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见表1。治疗后患者平均心率为(86.7±7.6)次/min,呼吸频率为(22.3±2.2)次/min,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pH为(7.39±0.07),更接近正常值,p(o2)为(77.8±6.6)mmHg,较治疗前上升,p(Co2)为(53.5±3.8)mmHg,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环境结构调整及人口老龄化,临床上CopD成为老年常见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且并发症较多、严重,其中左心衰竭是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3]。临床上治疗CopD伴左心衰竭一般采用基本对症治疗,低流量给氧,症状较重者,多采用有创机械通气,但是基本治疗不能满足治疗要求,而有创通气常需切开气管,或者经气管插管,容易引发切口感染,甚至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延长病程,增加治疗困难。同时长期依赖呼吸机,导致脱机困难,产生依赖性。

无创机械通气原理主要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保留患者自主通气功能,纠正并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稳定患者病情。此方法具有漏气补偿功能,有效增加人机之间配合度,避免发生对抗,增强患者耐受性的同时,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稳定维持适当压力[4-5]。通过面罩进行辅助通气,对患者无技术创伤,保留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避免感染或肺炎发生。同时,对患者吞咽、饮食、说话以及自动排痰能力未造成影响,明显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对比之下,更容易对患者接受。该实验6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56例(占93.3%)成功完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人机配合较好,治疗后患者平均心率为(86.7±7.6)次/min,呼吸频率为(22.3±2.2)次/min,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pH更接近正常值,p(o2)为(77.8±6.6)mmHg,较治疗前上升,p(Co2)为(53.5±3.8)mmHg,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实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随着临床治疗技术改善和提升,开始使用nppV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此方法起初仅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过临床改进和大量实践证实其对呼吸衰竭有一定治疗作用,并且较有创机械通气显出多种优势:通过面罩进行辅助通气,对患者无技术创伤,保留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避免感染或肺炎发。同时,对患者吞咽、饮食、说话以及自动排痰能力未造成影响,明显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对比之下,更容易对患者接受。

但是此方法并不能彻底代替有创机械通气,对于基本情况差,深度昏迷患者,仍然需要进行人工气道建立[6]。因此,临床应掌握适应症,治疗较差者转为有创通气,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持患者稳定的生命状态,充分发挥其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先海,陈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1):60-63.

[2]张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5(7):1008-1011.

[3]邬剑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6(27):4008-4010.

[4]韩玲.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89-91.

[5]朱光发.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华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5(5):332-336.

[6]陈荣昌,曾运祥,黎毅敏,等.经面(鼻)罩压力支持辅助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15):457-460.

[7]徐思成,黄亦芬.王碧蚝,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l(3):167-169.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8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Ⅱ型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4-015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如果该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Ⅱ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由于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具有安全、方便、无创伤、效果好、不易产生并发症等特点,其已经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研究发现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CopD合并Ⅱ型伴呼吸衰竭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55~79岁,平均67.2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均符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包括抗感染、祛痰、消炎、通过鼻导管进行吸氧、支气管解痉剂的使用等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再施以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口鼻面罩;预先设置好具体的参数,如呼吸频率设置为13~16次/min,氧浓度设置为35%左右,吸气压力设置为4~8cmH2o,呼气压力设置为2~3cmH2o;每次的治疗时间约为2~3h,每天需进行两次治疗,一疗程约为4~7d;如果在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此时可以将具体的治疗参数逐渐降低,直至患者完全脱离了呼吸机治疗。治疗中若患者的病情无任何改善或有所加重、具体的通气及氧合指标恶化,并且无法配合治疗时,此时需进行有创通气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ao2、paCo2、pH)、心率、呼吸频率变化的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痊愈的情况、气管的插管率和从入院治疗到出院的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H、pao2、HR、paCo2和R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插管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患者处于CopD急性加重期时气道阻力不断增加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存在,增加了呼吸的能耗,导致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导致了该病的发生[2]。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方面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该方法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提高p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有效地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等临床症状[3]。该方法与有创通气人工气道治疗相比,使用更加方便,基本避免了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肺炎的几率大大降低,在治疗期间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咳嗽、吞咽等,并且保留了上气道的免疫、生理湿化及温化功能,手术操作简便,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容易配合治疗[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试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率上低于对照组。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每隔半小时需巡视1次,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与机械通气一致,胸廓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情况,如发现异常需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措施。(2)需加强对气道的护理。由于CopD患者的气道会有较多黏稠的分泌物,不容易被咳出,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将湿化液注入呼吸机湿化器,以达到使气道湿化的目的,并及时将气道的分泌物清除掉,时刻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如此可以极大地降低肺部感染率。(3)指导患者加强呼吸锻炼,并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4)指导患者采取侧卧式或半坐卧位方式进行休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呕吐、误吸现象的发生。(5)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该次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患者了解治疗的积极意义及方式,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6)根据实际的病情鼓励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恢复性锻炼,告诫患者勿吸烟或去公共场所,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5-6]。

总之,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加强心理方面的护理、加强气道方面的护理等是保障该治疗方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曾祥毅,欧相林,王小平,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5):306-307.

[2]任绍新,任英莉,崔月红,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9):52-53.

[3]曾祥毅,王小平,何顺平,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9):558-559.

[4]柏林,朱静.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412-413.

[5]徐群英,刘海燕.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7):1240-1241.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9

方法:将我院接治的76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观察组(a组)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B组)使用环丙沙星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愈数分别达到26例和24例,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9.5%及86.8%。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显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中采用环丙沙星和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使用后者具有更高的治愈率,但均需要注意对不良反应的观察,要对患者的适应症进行严密监控,严格控制合理用药。对老年呼吸道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结合综合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7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25-01

老年人的定义一般是指65周岁以上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和免疫功能的下降,这类人群更容易受到各种基础疾病的困扰,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因此,老年人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机率也更高,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一般是因为细菌或者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炎症。其中,9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一般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等气道的病变。由于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状况,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在临床治疗中更困难、病程更长、病情也更易反复[1]。本文中,笔者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临床中对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以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本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接治的76例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2例和34例,年龄介于66岁~82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咳痰、咳嗽、胸痛、肺部干湿性音以及心率过速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常规以及体征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选定的76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并将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年龄、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式、治疗时间、药物敏感试验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安排患者卧床休息,给予一般支持疗法(维持患者酸碱、水以及电解质的平衡),根据患者具体健康状况给予合理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利尿和强心治疗等等。对患者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采用环丙沙星治疗。结合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治疗,包括深呼吸、指导咳嗽、拍背、引流等胸部物理疗法以及湿化呼吸道疗法。

1.3疗效评判标准。根据临床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对治疗疗效进行级别划分,分别为治愈、显效、进步和无效。治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通过病原菌以及实验室检测显示患者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进步:经过治疗后取得改善的指标只有一两项,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显著;无效:患者的病情在用药后的72h内并没有出现好转[2]。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2.0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X2检验

2结果

由表1,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a、B两组进行对比后发现,与B组相比a组的治愈率明显较高,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

3讨论

呼吸道担负着联系人体与外界的交换职能,一般情况下,鼻腔、气管以及咽喉等部分都依靠局部产生的各种抗病物质实现了对病原微生物的屏蔽。但是老年人时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呼吸道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老化,造成局部抗体减少,再加之老年人衰弱的呼吸肌以及无力的咳嗽,就造成了大量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下呼吸道。正常情况下,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下呼吸道时,遍布在淋巴管或者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就会启动防御作用,然而老年人由于胸腺退化、t淋巴细胞功能的减退,使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应答能力都削弱,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甚至这些感染会从淋巴扩散至血液[3]。

综合性治疗是指包括胸部物理疗法和湿化呼吸道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法,具体有雾化吸入、补充水分以及湿化氧气等等,这种综合性治疗的作用有防止分泌物干涸、增强纤毛活动能力以及促进排除痰液。综合性治疗达到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进行试验的a、B两组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89.5%及86.8%。根据本次临床调查以及关于老年呼吸道感染特点的思考,我们发现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再结合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海伶,老年呼吸道感染108例门诊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1(4):39-41

呼吸道治疗的方法篇10

【关键词】痰热情;更昔洛韦;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9-0183-02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1]。常见临床症状为高热、鼻炎、咽炎、喉炎等,严重可导致肺炎,容易引发多种病发症[2],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随着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重视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寻找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还未有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是讲述采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来本院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50例,其中男性婴幼儿29例,女性婴幼儿21例,婴幼儿年龄5个月~6岁,平均(2.1±1.8)岁。发病时间到就诊时间5h~3d,平均时间(1.2±0.9)d。50例患者有18例婴幼儿为轻型,32例婴幼儿为普通型。50例患者均通过诊断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排除对痰热清和更昔洛韦过敏的婴幼儿,排除有严重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病婴幼儿。排除婴幼儿在患呼吸道感染同时感染其他系统疾病。排除患病严重的患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50例婴幼儿患者入院后采用氧气、平喘药、雾化吸入、痰药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3]。如果婴幼儿患者体温在38℃以下可以使用柴胡注射液进行治疗,如果婴幼儿患者体温在38℃以上需要采用复方氨基比林进行退热。50例患者同时使予利巴要注射液进通过静脉滴入婴幼儿体内,每天2次静滴,每次15mg/k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滴入,1次/d,每次0.5~0.6ml/kg,同时联合更昔洛韦注射液进行治疗,2次/d,每次7ml/kg。针对两组婴幼儿身体情况使用抗生素,两组患者同时治疗1疗程,一个疗程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下两组患者再治疗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变化、有无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尿党规、肝肾功能以及X线胸片进行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有无变化。

1.3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治疗,婴幼儿的咳嗽、喘气、憋气、肺部音等症状完全消失,通过X线胸片检查,病灶基本吸收为治愈。通过治疗婴幼儿的咳嗽、喘气、憋气、肺部音等症状有明显改善,通过X线胸片检查,病灶基本吸收明显为好转。通过治疗,婴幼儿的咳嗽、喘气、憋气、肺部音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为无效。总有效=治愈+好转。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治疗,治疗组有18例婴幼儿治愈,占72.0%,有5例婴幼儿治疗好转,占20.0%,2例治疗无效,占8.0%,总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有11例婴幼儿治愈,占44.0%,8例婴幼儿治疗好转,占32.0%,6例婴幼儿治疗无效,占24.0%,总有效率76.0%,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治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治疗组(n=25)18(72.0)5(20.0)2(8.0)92.0

对照组(n=25)11(44.0)8(32.0)6(24.0)76.0

p值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婴幼儿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婴幼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为轻度腹胀、恶心,一般婴幼儿都能承受,不需要治疗,这些症状停药后均会消失。通过检查,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3讨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副黏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5],通过空气飞沫接触均易传染,易引发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及肺炎[6],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易导致婴幼儿死亡。目前,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药物较多,但所有药物均有副作用,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所以,目前临床对于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争议较大,无统一治疗方法。使临床医生在治疗中受到局限性,不能有效进行治疗。

为了能更好地寻找治疗方法,本院通过对2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热清主要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等功能,对于治疗热病有明显作用[7-8]。更昔洛韦具有抗药物成份,对病毒进行消除[4],两种药物相结合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性引发症状有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呼吸道合胞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玉华.痰热清对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3(9):72.

[2]张勇,何燕,宋才好,等.痰热清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54-4155.

[3]李培国,徐广范.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072-3073.

[4]军,奚肇庆,冯旰珠.痰热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体外抑制作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24):3447-3448.

[5]徐芳,王福建,倪彩君.清开灵与利巴韦林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34-35.

[6]郑金粟,顾立刚.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7):851-854.

[7]张庆刚,武雯华,张昊.痰热清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2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