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十篇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57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体育;智育;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4-0330-03文献标志码:a

目前,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不少,应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积极抓好体育启蒙教育。体育启蒙教育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是儿童形成最基本体育技能和后继体育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儿童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的良好铺垫;但体育启蒙教育概念尚未提出,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而且内容偏少。

1启蒙教育及智育启蒙教育

1.1启蒙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1.1.1启蒙教育的概念

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启蒙教育。《周易》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古代一般把启蒙的学塾称为蒙学,蒙学就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非常重视蒙学教育[1],他亲自编写《小学》和《蒙学须知》2部蒙学教材,这就清楚地划分了童蒙与成人阶段的教育。由此可见,小学阶段,亦即蒙学所指的蒙养阶段,其年龄在8~15岁之间,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小学和初中阶段,而当今研究的体育启蒙教育多指幼儿和学前阶段的教育。

1.1.2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启蒙教育是一种关注人早期学习知识能力、关注人早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卡尔·威特说:“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你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幼儿是成人之母”,此言千真万确。谁也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一颗苗树,要想茁壮挺拔,健康地成长,园丁早应成竹在胸,有科学、有计划地浇灌引导,并智慧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在其已歪曲变形时再来扶持修整,或根本放弃,任其自然。艾尔维修曾说:“人刚生下来差异不大,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教育不同,有的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才、毒才,即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孩子。”[2]反过来说,教育不得法,就可能毁灭一个孩子,所以,儿童启蒙教育相当重要。

1.2智育启蒙教育

我国对启蒙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更多地体现在智育和德育上,尤其是智育,例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就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而当今社会对智育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智育启蒙教育都是高度重视。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智力教育的早期培养,从小让孩子识字、背唐诗、算数学题,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如思维训练班、英语启蒙班等。国家对智育启蒙教育也是科学化、系统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幼儿园到小学都系统地编写智育启蒙教育教材,并且按照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进行有层次地分科教学。这种分科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做到层层深入。

2体育启蒙教育的提出与分析

2.1体育启蒙教育的定义

结合其他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将体育启蒙教育定义如下:让儿童发现、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发挥体育活动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孩子体能和增进孩子健康,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即在幼儿、儿童时期,运用体育的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引导、启发、锻炼和传授的早期体育教育。

2.2体育启蒙教育研究现状

同志最早公开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中强调“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3]。由此可知,是非常重视体育启蒙教育的。严复[4]也非常重视体育启蒙教育,他认为:必须重视孩子身体健康,以发展体育教育为重点。他首先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母亲体质对子女的影响,认为母亲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孩子先天体质的好坏,认为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孩子智力和品德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关系他们未来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他吸收斯宾塞的广义体育思想,认为幼儿体育的实施应从身体养护和体育运动2个方面抓起,并以生理学、心理学、卫生学等为理论依据,来指导幼儿的饮食、穿衣、睡眠及体育锻炼等,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人处在儿童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他们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注意力和记忆力相对较高,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可塑性较强,有利于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对儿童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培养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以激发儿童对体育活动的渴望,并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适应能力[5]。

体育启蒙教育重要性体现在可有效地促进孩子说话、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促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业务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团队意识、拼搏意识培养相当重要,为后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新的儿童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启蒙教育并没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者甚少。

2.3缺乏体育启蒙教育导致的后果

2.3.1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资料显示,最近20年来,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型、“豆芽”型体质数量有所增加,国民近视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通设施改变、活动空间减少、环境恶化、应试教育的影响,但缺乏体育启蒙教育是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缺乏必要的体育启蒙教育,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体育技能,他们的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虚度在毫无意义的玩耍和游戏中,未能激发儿童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3.2缺乏后继体育项目学习和身体素质提升的能力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素质教育说得多,做得少,体育课沦为“边缘”学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严重匮乏,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使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难以得到提升,体育技能增长有限,体育人文知识简单肤浅,良好的体育基本技能和锻炼习惯无法形成,不利于其后继体育项目学习和身体素质继续提升。

2.3.3体育项目的“重复教育”

由于对体育启蒙教育的不重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么根本没有开设体育项目的教学,要么只是进行了简单、粗糙的体育教学。虽然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行动指南,但因其过于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所以指导作用有限,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启蒙教育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一项简单的体育技能或许4岁在学,9岁在学,12岁还在学。正确的“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原本小学阶段就应该完全掌握的,但到了中学,甚至大学都还不会,并且由于错过了关键年龄,已经没法形成正确的跑跳技术动作,严重影响到中学、大学阶段的正常体育教学。这样就迫使中学和大学阶段进行体育项目的“重复教育”,导致效果甚微。时下兴起的“体育家教”热,一方面反映家长对孩子身体素质的重视,另一方面间接讽刺体育启蒙教育的薄弱和无力。

2.3.4缺乏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列举了他在北京一所公园看到的群众锻炼的众生相:两位中年人面对大树做发力状,名曰气功;两位老太太竭尽全力把腿挂于树杈,说是拉韧带;一群老者聚集一起,张牙舞爪,这是太极。为什么群众体育和健身运动开展得如此不尽如人意,就在于国民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没有接受正规的、科学的、系统的体育启蒙教育,这样的负面影响是终身的,它直接导致了大多数人不具备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国要实现全民健身,就得充分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3建议

3.1形成全面启蒙教育思想,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启蒙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绝不应把智育启蒙教育作为唯一的启蒙教育目标,不然就会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应当重视儿童的全面启蒙教育。体育启蒙,让儿童学会体育基本技能和形成对体育的兴趣;美育启蒙,让儿童学会美术的基本技能和形成审美能力;德育启蒙,让儿童学会做人;劳动启蒙,让儿童学会劳动;生活启蒙,让儿童学会生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要对自己“每天四问”,其中第一问就是:“每天问自己,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这句话就道出体育启蒙对人生的重要性。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体育启蒙教育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说得多,做得少;因此,不能按教学计划开课,随意减少体育课节次,甚至停开体育课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让全社会、学校领导,特别是体育教育管理者,老师乃至家长都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和改变孩子在体育启蒙教育中的被动地位,使体育启蒙教育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和提高,让体育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得以体现。

3.2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提升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3.2.1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充分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儿童健康和基本体育技能的形成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重视儿童主体地位[6]。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把儿童体育基本技能的形成和体育兴趣的养成放在中心地位。在体育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以及校医等人力资源的优势。在校外还可以发挥社会健身指导员作用。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

3.2.2注重体育启蒙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百年大计,重在教育;教育大计,重在教师”。毛振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们现在所教的儿童,如果50年后依然无法获得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话,那么我们的儿童体育教学及儿童体育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警示我们,提高体育启蒙教师的业务水平迫在眉睫。

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7],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积极开展研究课和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适时搞一些培训或专家讲学;鼓励体育教师学历进修,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3.3加大投入,改善体育启蒙教育的硬件设施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现有体育器材,大多为“两基”验收期间购置,本来配置标准就低的器材又历经长久使用(尤其是室外器材),多已损坏,造成体育器材严重不足,部分地区极度匮乏,致使孩子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体育课程难以正常开设,这不仅不能适应“健康第一”的需求,也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再加之很多学校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严重不达标,体育场地不平整、简陋,这些都成为制约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硬件设施,加大对儿童体育教育的投入,是体育启蒙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3.4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全面实施体育启蒙教育

体育启蒙教育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硬件设施,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让他们在体育课的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形成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为后继体育学习打好坚实基础,为其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形成作好铺垫。

学校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8-9]:1)教师要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在感情上给予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从而创造良好的接受氛围;2)多开展以学生小组为主的游戏活动,缩短教师和儿童之间的距离,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让儿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3)教师要根据每个儿童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4)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设置情景,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鼓励儿童大胆的尝试,让每个儿童都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朱熹.大学章句: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

[2].体育之研究[n].新青年,1917-04-01(3).

[3]涂纪亮.爱尔维修的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60-168.

[4]张成云,瞿静.严复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105-107.

[5]费战斗.论幼儿园教育中体育的地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81-84.

[6]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6-50.

[7]叶联生,张亮.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39.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2

(一)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二)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3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习李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启蒙有效性

一、启蒙教育的含义和目的

有人问,教育的责任是什么?我想,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人。小学的教育责任是什么?就是启蒙。就是在6年的小学阶段,_启学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潜能。这是小学教育领域要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只有把这项工作踏踏实实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科学、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时期叫“蒙学”。学生入学叫“发蒙”。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就叫作“启蒙”。在民间,人们把小学生入学比喻为“拴牛鼻绳”。这个比喻很耐人寻味。启蒙,其实是前人对6年小学阶段的一种很科学的界定。而“拴牛鼻绳”则是对蒙童进入系统学习过程的绝妙比喻。

启蒙的目的,就是正确地引导个体的生命潜能从显性表现逐渐朝隐性方面转化。

还要指出的是,生命潜能虽然转化为隐性物质,却不会从人的生命特征中消失,一些负面因素还会时不时出来作祟。因此,小学教育除了担负“开启学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潜能”外,还具有“抑恶扬善”、克服负面因素、改掉不良行为的功能。

二、传统方法的有效与失灵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学生语文基础与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奠基与引导作用。随着时代环境变化和公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社会对公民语文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小学生语文启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如何提高语文启蒙质量,已经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语文启蒙的方法在这中间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方面,目前在独生子女居多的社会阶段,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一些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能看带拼音的故事书。小学课文所要求的“听说读写”标准,学生普遍能够达到。在经济发达地区,该现象尤为明显。“死记硬背”等灌输式教学方法效果日渐失灵。另一方面,以强制力量为后盾的传统启蒙教学方法,在法制社会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权益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内的教学必须依法进行,杜绝一切“硬”的教学方法。

三、新型方法的维度与构建

1、注意启蒙性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创新意识几近一张白纸,处于启蒙阶段。

首先,创新定位要正确。创新启蒙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不限于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学生的创新显然指后者。

其次,目标设定要适当。教学目标应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发现问题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家长后回答或讨论。其实这里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是方法训练,正是最基本的创新启蒙。

第三,教学头绪要简化。如话题《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课后问题只要孩子说出一种办法就行,不必强求每个孩子都想出多种办法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克服神秘感,树立自信心,初步培养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又有利于学生把办法考虑得周密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至于思维的开阔性、丰富性,可先由学生之间多种办法的互相启发去解决。

2、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心理、生理发展都处在初级阶段的小学生们来说,很难主动认识某些学科的重要性,并进行主动学习,因而,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爱授课教师。科学研究表明,人们较容易接受、模仿自己亲睐的人们的观点及行为,尤其是小朋友,他们没有善恶之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竭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日里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想事情,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还要,积极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学生的信赖。其次,要做好准备工作,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贪玩、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些特性,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老师讲课时要常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所以教师就要会说,常说“小孩子话”。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们亲近你,愿意与老师交流。

4、寻找闪光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每个教师都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帮助他们增强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要极力寻找和挖掘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同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和评价。同时,老师还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

结束语

一、二年级语文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的基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把握。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形式作出一定的完善,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加强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语文启蒙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东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探讨[J].创新教育,2012(20)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5

(409123)重庆市石柱县河嘴小学钟发全纵观一些经典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发现有一共同点:一堂课的精彩之处出现高频率的瞬间,多是在抓住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时。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了启蒙教育实践活动,一时间“启蒙教育”竟然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在此,我将结合实践中的点滴之感,抛砖引玉。一、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特征启蒙教育,以前在阅读教学中多是处在无意识之中。有意识的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在实践中发觉,它犹如给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等注入新的血液。如:一是,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启蒙教育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环境;二是,可以把启蒙教育作为了一个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影响。1、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课堂智慧的体现我想先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自古无场外的举人”,“这是范进的格言”,前一句是《范进中举》一文中主人公范进说的一句话,后一句语文老师对同学们说的。这是笔者在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讲的一句话。为什么多年前的一句话多年后还有学生仍旧记忆犹新与受用?这个案例实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所搞的启蒙教育,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了一种新的精神生产,实是一种教育智慧,并以一些鲜活的“智慧”在影响学生的发展。2、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灵感的闪现我还想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已进入了尾声,突然班上一个同学站了起来,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于是我便抓住这一问给学生讲解:此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来改写的,公元208年的冬天,孙权手下的周瑜、黄盖等针对曹军的弱点,在赤壁用计打败了曹操。这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关于曹操的好人坏人之论,中国历史书中写到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来是不以胜败论英雄的,刘邦打败了项羽,谁能说项羽不是英雄。此时我又因势引导,提示同学们在课余最好阅读如《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去了解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以此最终完成了对学生这一问题的解答。从笔者的教学实例中也已感悟出,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是“教与学”灵感的闪现,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能进行启蒙教育的契机!3、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它能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自觉,一种个人的内在性要求朝着某一方向发展的意识。如:我曾记得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唐伯虎三点秋香”的故事,于是才有我以后在读师范时,在工作后,只要是能见到有与唐伯虎相关的书籍、资料、影片等,无不是如渴的去见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能启迪学生的兴趣与理想,具有发展性。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启蒙教育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如果我们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连门都没有引进去,我想“修行在自身”的话就不要谈了。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对阅读教学感兴趣,我认为是他在这门学科上遇见启蒙老师了,他的启蒙老师可能在你之前,可能就是你,是启蒙引导着他跨进了这门学科的门槛。用哲学理论的说法,事物的发展由外因和内因两种因素决定,那么启蒙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来说,不就是一个重要的外因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一种特殊实践活动,让我的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激发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阅读,“迷”上阅读。为此,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学生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中去。为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学生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中学生产生类似“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想法,学生有这一问,教师之我在教学中能够引起重视,并训练迁移,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书本上从没有的,更能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导向,去找到自我需要的东西。课内与课外都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阅读兴趣会成为学生以后喜爱阅读的强大动力。可以说,阅读教学课堂中通过启蒙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多渠道地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灵活组织启蒙教育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琥珀》一文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已明白琥珀化石形成的条件,作教师的我本给学生出了一个紧扣教材的提问:“给你松脂球,你能否将其变为化石?”班上同学们说不能时,作教师的我结合科技的发展提醒,就有同学回答到:“化石的形成要几千年,但这是常规。以前铁树要六十年才开花,如今的新科技不是让它几年就能开了吗,我今天还不能将松脂变成琥珀,明天也许我行,不是再需要万年,而是几年就能让松脂球变为化石。”我的阅读启蒙之花又还开到了课外,有不少的学生还真捡回了一些化石,着手研究了起来。就是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学生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3、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在学生回答课堂问题时,教师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寻求学生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的源泉。如:《理想的风筝》一文的教学,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只要春天一到,就想到了刘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意启蒙,就有了这样的答案:也许是作者因春天来了,通过燕子飞回,由燕子而想到了刘老师的那两只双飞的燕子风笋,想到了刘老师的高大形象。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向刘老师那样的爱护学生,爱护生活的教师。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可以看出,学生会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才能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兴趣。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6

从欧洲的某些音乐渊源看,他们早从中世纪开始,由于宗教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渗透与影响,儿童一般从小就跟随长辈进入教堂进行礼拜活动,他们自幼便在“圣咏”的歌声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接受了音乐的启蒙教育,特别是乐音(音高、音准)、歌唱,以及多声部和声的熏陶与影响。这也是一般欧洲人注重和声,而音准概念比较强的传统根源所在。

而我国则没有同样的宗教音乐文化传统的背景,相对来说,少年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表现了极其多样化,非常散乱而缺乏规范性的特点,每个儿童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有的儿童最初的音乐启蒙来自家庭中长辈从事专业音乐工作或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有的来自民歌、戏曲的熏陶,或学习乐器演奏等。少部分有这样条件的儿童在他们的学龄前就已经接受了不同程度的音乐启蒙教育,而大部分儿童是在入学后接受的粗略而随性的音乐启蒙教育(这里还未计入部分不能或没有条件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儿童在内)。这样就造成一种情况,除了一部分儿童在学龄前接受的不够系统的音乐启蒙教育以外,大部分的儿童在学校接受的音乐启蒙教育更是大打折扣的,实在难以保证具备最基本的“音乐入门”的知识和素质,如果加上一部分不能进入学校学习或学校没有能力安排音乐课程的情况,我国儿童普遍接受音乐启蒙教育的状况还是令人堪忧的。这样一批没有接受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的儿童,当他们长大成人后一定就会出现对音乐茫然无趣,进入音乐厅就想睡大觉的情形。

笔者建议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构建如同我们古代教儿童断文识字的“三字经”这样的“少年儿童音乐启蒙教材”,为音乐教育者提供可靠的教学材料,并将这个教材通过家庭和小学校普及到我国每一个儿童身上。当然这个设想的实施,最为重要的是对教材内容的制定,这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比如在这个教材中选用经典的音乐作品片断作为儿童“音乐入门”的聆听或学习材料,例如选择贝多芬的《欢乐颂》作为儿童认知“大调音阶”的材料;选取民歌《东方红》作为儿童认知中国民族商调式的材料;选取格里格的《晨曲》作为认知和声色彩的材料;选取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作为认知小型弦乐队的材料;选取马思聪的《思乡曲》作为认知小提琴音色的材料;选取刘北茂的《小花鼓》作为认知二胡音色的材料;选取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作为认知管弦乐队音色的材料等等。

二、音乐启蒙教育要循序渐进

音乐启蒙教育应该如何循序渐进的问题,也是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是否收到良好效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于音乐启蒙教育的教学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注意根据儿童年龄的增长对使用的教材做科学有序的调整。看到有的儿童家长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不分青红皂白地拿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肖邦的作品放给儿童聆听,以为这样就可以增加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储存。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马勒的《大地之歌》、肖邦的《革命练习曲》虽然都是非常经典的音乐名作,但不一定适宜儿童聆听。如若在第一阶段的聆听之后,选用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则更能收到好的聆听效果。这样才符合由浅入深、螺旋式前进的人对自然普遍的认识规律。

三、音乐启蒙教育的根本目标

音乐启蒙教育的根本目标的问题,也是音乐启蒙教育最为重要的问题。人们总是说“音乐的美可以陶冶人的灵魂”,可是我们的音乐教育者却很少认真探讨过,音乐的美又是怎样起到陶冶人的灵魂的作用,又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的呢?什么是音乐所特有的美呢?汉斯立克说:“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悦。”“音乐的原始要素是和谐的声音”,从音乐的本质上说,音乐的美是具体体现在人的听觉上的,是人的听觉所感受到的乐音(在一定律制下的有稳定频率的固定音高、音准)、韵律(节奏)、旋律(曲调,即由组织的音高体系)、乐曲的结构(曲式)诸方面音乐要素的总合。而对于音乐的特殊性而言,这其中最最重要的要素是乐音(音高、音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有组织的音高体系(即曲调),因为节奏、结构等要素并不是音乐独有的特质,比如诗歌、舞蹈等艺术门类都具有同样的要素。

因此,笔者认为,乐音(音高、音准)的训练应该被首先提到我们音乐启蒙教育的日程上来,我们的国民音乐素质才能真正地提高。平时我们说这个儿童“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在最初的音乐启蒙教育中没有接受很好的乐音的感受与音准的训练,倘若音乐没有乐音就等于零。在这一点上,往往被许多从事音乐教育的的人加以忽视。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是:一个有几年学琴经历的儿童,当众用小提琴演奏一首人们十分熟悉的民歌曲调《茉莉花》,她认真按照指板上用橡皮膏标出的音高位置按音,然而她却拉出让人不堪入耳的音调;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她手中的这件四根弦的乐器有一根弦低了一个全音,拉出怪异的曲调她却全然不知,而一直把最后一个音拉完。人们不禁一定会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么熟悉的曲调,她居然就从来没有听过吗?她的耳朵怎么就能够容忍这样的音调延续下去呢?这个个案可能让人难以置信的,但却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个事例虽然发生在个别儿童身上,但却说明了我国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即忽略音乐最根本的音高与听觉的训练,这样的音乐教育是足以令人担忧的。因此,音乐启蒙教育应具体体现在对“乐音”概念的认知与训练上。我们的教育者只有在这一方面下大力气,才能达到国民音乐素质提高的长远目标。

四、音乐启蒙教育的具体问题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深化,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1.1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系统,缺乏科学性

由于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和深层性,在开展工作时存在教育方式刻板单一、内容陈旧枯燥、与社会脱节等问题。从授课内容看,90后大学生群体更关注新闻事件、国内外动态。而对党史和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成效一般;对于励志类内容,普遍认为励志故事无法有效移植,所以出现“听时津津有味,听过转身忽略”的现象[3]。

1.2教育方式不够灵活,教育载体不足

目前,入学启蒙教育授课形式基本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但是90后的学生们更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培养出了要深化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外,还要结合以社会实践为代表的其他教学形式,是新生更容易接受。

1.3教育效果不明显、深度不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

目前,学院对于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均安排在新生入校开展入学第一周,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做一个专题进行讲解。单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的入党启蒙教育,水过鸭背,只重视时间形式,完成任务式的教育,得不到预期效果[4]。

1.4教育机制不完善,组织实施形式化

入党启蒙教育缺乏科学完整的工作机制,某些环节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党启蒙教育的严肃性。从实际情况上看,新生们经过认真学习党性基础知识后才萌发写入党申请书的只占33.4%,属于少数。

1.5组织教育者自身能力、知识水平不足

目前作为入党启蒙教育的组织者基本为政治辅导员。年轻辅导员们在党建工作经历经验上有所欠缺,对时事政治党性政策上的把握还不够,单凭着工作热情、今年的党建工作经历及基础的党性知识,开展的入党启蒙教育效果不够深入、科学。

2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模式新举措

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表现突出的一部分,更是党和国家今后人才资源的重要储备,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当前新生的启蒙教育培养。

2.1入党教育内容

入党启蒙教育内容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一是党的光辉历史及党组织的先进性体现。向学生介绍党的光辉历程,阐述党组织指导思想、路线、宗旨、组织原则等方面的先进性,使学生明白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榜样作用。二是告知新生作为党员的基本条件与优秀党员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入党的基本条件与底限。向学生介绍党员标准,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三是学生党员担负的责任及如何发挥作用。让学生明确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起到表率作用。这既是大学生迫切愿望,也是要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

2.2入党教育方式

一是结合新时期培训对象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载体,积极发挥如微博、博客、个人空间等,将讲义、视频、教学信息在网上公布,以便于新生随时学习,强化网络党建的正面引导效应,不断拓宽育人渠道。并开辟论坛、QQ群等开放性的信息资讯、交流平台,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同时收集学生思想动态、疑难问题等信息[5]。二是组织新生进行革命历史遗迹参观及先进党员事迹视频观看学习,以此代替枯燥的课堂讲授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乐于了解党的历史和先进性。三是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讨论、半教学半讨论、学习汇报等方式,让学生针对热点或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学习,在互动中提高新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深化思想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企业、关注困难人群、接触优秀代表、参加社区义工等实践活动来改变教育模式,让新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端正思想和态度。如在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开展永远跟党走活动,在七一党的生日开展党员宣誓活动,在国庆节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活动等,组织大学新生参观革命英雄事迹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拜访老革命、老党员、先进工作者,组织开展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4]。

2.3入党教育机制

一是坚持党团联动,努力做到党团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仅仅靠党组织的作用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可以通过党校培训、党支部的启发活动和党员的具体思想引导、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引导,亦可组织广大团员开展讨论,统一思想,端正入党动机。二是调动其他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利用教师的优势,加强对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发展学生党员是老党员的义务,教师党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课程授课及就业指导契机,结合党员的促进作用,向学生介绍党组织的先进性、优越性。三是完善新生入学教育制度,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作为专题教育开展。时间上可以与专业教育分开进行。建议在新生军训结束后开始着手教育专题,即开学后第六周开展。四是建立健全教师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完善教师党员联系人工作制度,督促教师党员参与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引导新生自觉学习党性知识,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2.4教育者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1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

(1)有些幼儿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园内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的意愿,得到家长的认可,偏离了幼教的教学要求,只顾片面听取家长的意见却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2)特别是一些教育机构一味地去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客观存在的教育规律。目前的幼儿舞蹈兴趣班铺天盖地,都打着专业培训的旗号,但其教育模式是不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以成人化的教育观点教育儿童,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3)大到学校幼儿园,小到幼儿培训机构、家长,都忽视了幼儿的长远发展,过分看重眼前的显性成果,这样是不能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4)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因其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随意,在施教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凭个人经验随意教学,有的甚至盲目开展教育活动,违背了教育的科学性。

1.2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施教活动中容易产生盲目性。这是因为目前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是很彻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没有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把舞蹈教育活动和音乐活动安排在一起,这样在舞蹈启蒙教育中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一旦真正遇到问题,教师们就会束手无策,此时教育就具有了很大的盲目性。(2)幼儿舞蹈兴趣班迅速崛起,从事该行业的人才也很紧缺,要找到合格的舞蹈教师是很困难的。一些幼儿园因此而降低对招聘教师的要求,也就相当于放松了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因为对教师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每一位教师所擅长的舞蹈和教法各不相同,任凭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往往会导致本末倒置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求。

1.3教材涉及的内容混乱,编写教材不严谨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内容形式的编排,没有把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教学宗旨反映出来,而教材使用者也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发现教材编写的漏洞。即便有的教材内容较好,但是不够完善,没有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分析教材,所编教材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

2不科学的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2.1对幼儿的生理影响

舞蹈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难免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如:舞蹈训练的强度过大可能会扭曲孩子的身材;不规范的动作伤害孩子的腰椎等。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在某方面不足,如果不重视该方面的练习,那将会成为孩子永久的缺陷。由此可见,不科学的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对孩子身体部位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

2.2对幼儿的心理影响

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对孩子将来的影响会是非常深刻的。首先,幼儿在这一发展阶段兴趣的稳定性不够强,在进行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时,如果没有把幼儿的舞蹈兴趣培养起来,将来幼儿会对舞蹈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其次,幼儿的个性也是在这个阶段逐步形成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将直接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再次,舞蹈本身蕴含着浓厚的情感成分,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很有帮助。如果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语言不得体,可能会让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不愿学习,幼儿受这种不良情绪的压制,长此以往会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凭借舞蹈的美感,让幼儿从中得到熏陶,培养其感受美和评价美的能力。但是不科学的幼儿舞蹈教育方法终究会对幼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3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思考

(1)幼儿舞蹈启蒙教育需要更新观念,以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宗旨。幼儿各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别于成人教育,教学必须要树立明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启蒙教育就是把幼儿对舞蹈的需要发掘出来,然后把教育融入幼儿的需要之中,满足幼儿的需要。此外,目前中国社会下的幼儿教育观念与社会、家长的需求和期望构成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必须要化解这种矛盾,使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找到健康的发展道路。

(2)选用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性教材。大多数人选取教材是从成人角度出发的,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幼儿舞蹈教育教材的选取上一定要考虑教材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教材要具有科学性,首先教师需要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了如指掌;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按照这些规律适时推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给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由此看来教材科学性的选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熟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还要了解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教材处理得恰到好处。

(3)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教师能把幼儿引入正确的方向。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必须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需要对其师资队伍进行强化,加强幼师舞蹈技能的培训。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幼儿舞蹈教育机构,都应该本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宗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培训和教育,自觉地提升幼儿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家长方面来看,家长不应用过多不专业的想法控制教师的教学,给教师留出足够的创造空间,相信教师的能力,和教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4)更新教学方法,遵循教育规律。传统的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幼儿的发展,不适合幼儿教育的规律。传统教学中都是以严格、刻板的方式对待幼儿的,本着严师出高徒的原则,但却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性,很容易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伤害。幼儿舞蹈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除了自身的特殊性还有着共性,如,科学性、积极性、启发性等,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必须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律和原则,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5)加强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理论的研究。目前人们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缺少专门研究该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士,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还没有引起注意。尽管目前的现状非常混乱,我们还是要理清思路,认真研究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理论性。

参考文献

[1]缪丽容.舞蹈与少儿的身心健康[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2005.

[2]曹迎.幼师舞蹈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信与自由[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方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1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是一种使入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大人们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音乐的作用是不可以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善民心”,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要对幼儿实施较深层次的教育影响只能是一种设想,而无法真正施行。但是,人类对于音乐的敏感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它能唤起幼儿心灵天然的好奇心。尤其在学前阶段。音乐启蒙教育更能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功能

(一)音乐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启蒙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启蒙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潜在功能一协作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音乐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作为音乐启蒙教育之主要形式的歌曲都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幼儿特别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彩的语汇。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幼儿在音乐启蒙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启蒙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启蒙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幼儿来说,通过音乐启蒙教育能有效的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幼儿教育中实施音乐启蒙教育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二、如何对孩子实行音乐启蒙教育

(一)家庭教育

首先,就是父母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作用。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认为:“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影响。对于音乐启蒙教育也是一样,家庭是幼儿最自然的音乐启蒙教育生态环境。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就越大,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身体、智力、社会性等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父母要培养孩子倾听音乐的能力,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

其次是让孩子多接触音乐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早晨起床时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晚上睡觉时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总之,要在生活中恰当地不断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使孩子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最后就是与幼儿一起愉快地感受现场音乐。没有什么可以和经历、感受现场音乐相提并论。看见演奏者、他们的乐器、观众、灯光这些都使孩子们激动不已。因此,看一些音乐演出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你的孩子。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仔细的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

(二)听觉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通过听声音来辨别音的高与低的能力,是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听声音实际上就是听一种简单的音乐。二

是听懂节奏。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三是多听音乐作品和乐曲,反复地给婴幼儿期的小孩多听音乐能萌发他的音乐兴趣。我们不要以为婴幼儿听不懂就放弃这方面的培养,只要坚持反复地选择一些内容表现力强、节奏明快、简短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的童谣和儿歌陪伴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对音乐的产生好感,就很容易使他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1 采用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多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2 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所不同,使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就存在差异,这会造成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感悟不太一样,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随时帮助他们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注重对幼儿的因材施教。同时家长也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这是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

3 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欣赏音乐不能只停留在音响的好听与不好听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幼儿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用色彩表现音乐,或用图画表现音乐,或用诗歌吟咏音乐,或用故事讲述音乐,或用舞蹈展现音乐等等,使他们既有创造性想象,也有音乐之外的创造性活动。

(四)激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小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幼儿

我们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实践始于1982年,第十个五年计划起,我园依托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9年的研究实践,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该课程荣获2018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大连市一等奖。

一、探索与研究历程

1.摸索阶段(1982年-2000年)。初步摸索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内容及教育规律。"十五"之前,幼儿园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8年的实践探索,如编写了大量足球游戏、儿歌、歌曲,故事、教案,举办足球联赛,请球星来园交流等,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丰厚的实践经验基础。2.初探阶段(2001年-2005年)。验证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并构建课程雏形。"十五"期间,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足球队为实验组,邀请运动生理专家及足球教育专家与我们共同探讨了幼儿足球训练及普及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方法。在验证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可行性的同时,探索出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完成了省级规划课题,出版了全国首个幼儿足球专著《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的雏形。3.充实阶段(2006年-2010年)。丰富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发设计出系统化的混龄幼儿足球队全年训练方案,首创了五大领域足球启蒙教育普及课程,使其从原本单一的体育健康活动发展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将“环境”资源引人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创设丰富的足球物质环境,吸引幼儿去关注足球运动,培养足球兴趣,同时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4.推进阶段(2011年-2015年)。推进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建构并尝试推广。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融合,研发了幼儿足球游戏课程;发掘足球启蒙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作用,探索出以足球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指导策略;探索出园所交流、送教活动、足球幼小衔接等多种有效的区域互动途径。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区域互动研究》及两项市级规划课题。5.完善阶段(2016年至今)。梳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并推广课程。在完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理论,并对前期研究和成果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形成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出版了《幼儿足球启蒙课程》一书。借助国家、省两级规划课题和两项学会课题完成幼儿足球启蒙教育模式的建构。

二、课程内容

以相关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动作技能理论[1][2]、课程理论[3]为依据,构建起始于足球又不止于足球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1.课程体系游戏化课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通过“五步式”足球游戏研发模式,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设计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足球游戏,并设立每天固定玩游戏的时间。教师通过学习足球动作、研究初步的游戏方案、试玩、反馈调整、再次体验等,形成最终的游戏案例。融合化课程。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重视幼儿在课程中的全面发展,形成足球健康、足球科学、足球语言、足球艺术、足球社会在内的足球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如将足球的形状、颜色、触感、弹性等作为科学领城的内容,将唱儿歌、讲述足球故事、尝试解说足球比赛等作为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等。混龄专项训练课程。建立1学年32周的幼儿园足球队训练方案。利用每天早上7-8点的时间,采用小、中、大班幼儿集中或分组的方式,进行足球技能技巧及简单的战术配合的训练,足球队成员经幼儿自愿报名、教师推荐、教练选拔产生。2.实施体系环境创设。我们通过足球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足球的兴趣。如设置标准的软垫足球场,以球形及其衍生图形装饰墙面、地面,用足球元素打造走廊、班级区角等,让幼儿一进到幼儿园就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视觉冲击。此外,我们还开展以足球为载体的同伴活动、师幼活动和亲子活动,通过人文环境,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和亲子关系。足球普及。我们通过足球半小时活动、专业普及活动、五大领域园本足球课程实施以及足球队训练来推动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普及,让足球教育惠及每个班级的每个孩子。区域互动。区域互动是为了让足球运动惠及到更多幼儿园的更多幼儿,使他们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我们探索出的足球启蒙教育的整合推广模式。具体包括:走出去传递理念送教研讨,请进来特色引领观摩互动,虑长远幼小协同专业衔接。3.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依托行政支持和政策法规来保障课程构建和实施的科学性。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在遵循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充分依据幼教相关政策法规来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强调启蒙性、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队伍保障。通过教师队伍、专家团队和教练团队的建设为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人力保障。如自培教师,保证全园教师都能对足球有基本的了解,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获得足球教练员资格。物质保障。争取各方力量对幼儿园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大力支持,多方面提供经费和设备保障,如配备专业足球场地、服装,购买课程教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