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十篇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十篇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5:08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1

一、加强家校配合,营造读书氛围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我们班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借阅书籍。主要以中学生必读书目和每学年课本中推荐书目为主,每位学生至少带来一本书进行阅读。同时,根据情况提倡学生进行图书交流活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白“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道理。让他们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并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中学生所读书籍参差不齐,多以作文为主,名著不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以中学生必读书目和课本中推荐书目为主,引导学生多看名著,多看成本的书,使学生摈弃了课外书等同于“作文书”的错误观念。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是适合学生读。在扩大学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了部分优秀读物。一是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二是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这样,使得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看的书籍,徜徉在书的海洋中,获取更多更好的知识。

三、指导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向学生推荐各种读书笔记类型,如:摘抄型、感想型和想象型。教师还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班采用统一规范的阅读笔记。读书笔记有以下几项内容:扉页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籍贯、星座、人生格言、理想、最喜欢的书籍、藏书等。接下来是阅读方法指导。正文中,包括阅读的日期、天气、心情,书籍的名称、篇章、字数,精彩书摘,读书心得。

希望通过规范的形式,使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格式,使学生养成写读书心得的习惯,也能使学生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阅读笔记的考核,采用一同验收,查清读书笔记的篇数,读书笔记的书写是否规范,读书笔记的信息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量,读书笔记是否写自己读书的体会,等,据此,对读书笔记进行等级考核,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览、表扬。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2

一、教师魅力,播撒阅读兴趣的种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一定得有丰富的知识,要爱读书。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致力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母语。形成深厚的汉语积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知识,体会真情,更要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总之每堂语文课都力求精彩,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他们心中播撒语言的种子,植入“我要向老师学习”、“我要读书”的欲望。

二、自由阅读,孕育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阅读”就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之举。

为了使学生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首先要在校内督促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允许学生自由选定自己喜欢的内容,无拘无束地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精读或略读,或快读或浏览,……只要他们高兴阅读即可,这样就发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和家长沟通。使之了解读书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孩子,为孩子买书、借书,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三、推荐书目,激发阅读的兴趣

当孩子们产生了初步的阅读兴趣时,我们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指定篇目进行阅读。这些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学段安排经典童话、名著、随文篇目,等等。

低年级适合安排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还有一些低幼拼音读物和拼音美绘本的《绿野仙踪》、《小王子》等。高年级适合推荐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还有与课文内容衔接的文章,如《十万个为什么》、《城南旧事》、《爱的教育》等。

另外还可推荐订阅《好孩子》、《世界儿童》、《儿童文学》、《中国少年科学画报》等刊物,让每个孩子都有数着指头等待刊物的急迫心情,让定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推荐阅读,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阅读,使他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打下深厚的基础。

四、多彩笔记,享受阅读过程的快乐

课外阅读可以不论内容、不论形式,但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要学会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高年级要学习做读书笔记。

低年级学生勾画语句后要反复诵读,练习仿写。三年级起可逐渐教学生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录好词佳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原因;2,写出所阅文章的提纲、大意,写写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哪些知识:3,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4,综合以上要求去写。掌握方法后,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笔记,每次所写内容不要求多,但必须有意义、书写工整。

光做文字性的笔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结合小孩子喜欢画画、喜欢鲜明色彩的特点,让他们在笔记上画点自己喜欢的插图、花边,使笔记像手抄小报一样精彩,吸引人的眼球。视觉的美感也会使他们爱上读书、做笔记。当然,老师一定要讲清笔记内容和图画之间的关系,千万不可做成画报。

观察中发现,学生爱读不爱写。为了让“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我常常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每次展览后,那几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总会在班里传阅,有人欣赏笔记的形式,有人摘抄其中的精华……相互比较后,班里掀起一股新的读书高潮。

五、知识竞赛,感受课外阅读成功的喜悦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3

一、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我们学校的特色就是阅读,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提出“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的一部分”,动员每一位同学从家中挑选1~2本适合阅读的图书带到班级建立图书角。同时,让学生自主建立图书俱乐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民主选举班级图书管理员、小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讨图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借书登记、还书记录、护书公约等规范的管理。此外,还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读书三要”制度,即读时要动笔做好读书笔记,读后要动脑写好读后感,读完要动口进行交流。创新的阅读形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

二、养成读书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行为。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乃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吸引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撷取文中精彩片段,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光有兴趣还不行,还必须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我们发现有的学生阅读时喜欢做小动作,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学生阅读时坐姿不好,趴在桌子上;还有的习惯躺着看书,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阅读的效率。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时专心致志、精力集中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

三、学会使用工具书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就方便多了。因此,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学会使用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提高阅读效率

首先,做好读物推荐。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有些并不适合学生阅读。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其次,选择课外读物应注意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花”去喂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花”;诸如《中国古代励志丛书》《成语故事》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看的“精神之花”。我们还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我们每天应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自觉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不少于30分钟。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我们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这样,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我们每天在午休或早读时留出一刻钟时间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自觉行为。最后,让他们感觉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

五、学会阅读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功能价值环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掀起了教学改革的高潮,在这样一场潮流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成了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农村的一些学校,课外阅读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阅读功能、价值的认识

我国历来是个重视读书的国度,“不读诗,无以言”,“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认为阅读对一个学生不仅有获得新知、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作用;还有提高说与写能力的作用。读与说、写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读的升华,并又反过来影响读。好多学生说的、写的干瘪瘪,毫无文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量太小,肚子里没货。总之,只有全面、准确地认识阅读的功能、价值,才能端正阅读的目的、态度,从而使阅读的意义真正体现出来。

二、读什么

“减负”令和新教学大纲颁布以前,教师虽然或多或少地在课外阅读工作上有些指导,但着眼点在中考上,阅读面狭窄,学生在厌倦了应试类文章后,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了。“减负”令和新教学大纲颁布后,许多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一套套打着“中学生课外阅读”旗号的“营养大餐”。打着“中学生课外阅读”旗号的中学生课外读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给中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多是年代较远、部头较大的经典作品,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名著学生不愿意去读,经济上也难以承受。其他出版社的丛书选的多是短文,比较适合学生阅读,但也无法全部选择,只选择一种,学生显然“吃不饱”。另外,大量的时文无法入选是最大的遗憾。鉴于此,我认为,教师还应作必要的指导,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没有入选的名家名著,当代中外长篇小说(获诺贝尔、茅盾文学奖的)也可推荐。其次,还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看的报刊,让他们多读时文,紧跟时代,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可让学生相互传阅。再次,学校阅览室、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三、怎样读

培根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地读。”这实际上是谈泛读与精读的问题。不用说已有的书就浩如烟海,仅每年新出版的书就达10万种以上,报刊近万种,即使其中仅有极少的一部分适合中学生阅读,这个数量也够大的了。我们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有些书、文章要“通读、细读,反复地读”,而有些书、文章只须泛读就可以了,或“浅尝”,或“吞咽”,或“只需知其梗概”,做到涉猎广泛,并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量,是难以提高阅读能力的。我认为,限于中学生理解能力、时间等,长篇巨著及一般的文章可泛读,而文质兼美的千字文和古典诗词则要精读。

课外阅读还要与记读书笔记结合起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说出了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一个未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读后的感想,鉴赏评价,都可以记到读书笔记上。记读书笔记贵在持之以恒,要有恒心,有毅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耐心指导,定期检查。对读书笔记记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读书笔记要传阅,要展览,强化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还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是靠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大量做题来提高中考成绩,还没有把课外阅读提到应有的地位上来。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课外阅读重要,但它的价值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是隐性的,故不敢放手去搞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5

的确,作为学生要学好祖国语言,掌握科学,第一件事就是要读书。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农村学生能完成吗?我对身边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外阅读成为一句空话。

一、氛围缺乏: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在校内的课业负担是比较重的,每周课表上安排了35节课,课余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完成,很难挤得出时间来读书。即使是早读课也不大可能,得用来背诵指定的课文。因此,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缺少读书的氛围。自然,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二、视野狭窄:学生阅读的书籍中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比重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许多家长一听老师说要买课外书,他们首选是优秀作文选,他们认为优秀作文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习作水平。因此,就狭隘地认为作文书就等同于课外书。其次是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学生并不喜爱看名著,即使是对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也是兴趣缺缺。学生喜欢看一些漫画和小说。其中有不少书的质量都比较差,真正能称得上文质兼美的极少。

三、读未得法:大多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了解了故事情节就算是阅读过了。很少有人做读书笔记,就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学生对于阅读的目标不明确,他们只满足于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把课外书与动画片同等对待,完全忽视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为了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了指导,不再是放任自流了。

一、由表至里,激发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因此,我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我总是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也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习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同时,我以自己的行为来为学生做示范,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赏析激趣。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名家、名篇,很有代表性。在平时教学时,我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指导学生朗读,学完后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介绍相关的作品,或介绍主要人物,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后就不会将课外阅读当作负担。我在班级里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方法,注重实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们教师本身并不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浏览。缺乏精读的阅读是没有深度的。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遵循由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即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我指导不同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类型来记录阅读所得,并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养成习惯

只有布置,没有检查是搞不好课外阅读的。对于课外阅读,我把它放到与课内阅读同等重要的位子,“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不可一日不查。”

我每天都抽几分钟,安排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此外还每天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阅读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6

一、潜移默化法

“潜移默化”是我国古代北齐教育家颜令推所著《颜氏家训・慕贤》中的“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引申而来的。教师地身教重于言教。我在校内时常是带着书的,午休回宿舍的路上学生会看到,上学、放学进校门的时候学生会看见。在午读、阅读课上我都会带上自己要看的课外书,在讲台上坐下埋头读书,并记读书笔记。既不看学生,也不被教室的声音所干扰。见我看书的神情,学生都会受到感染,自己静静地走进教室坐下来看课外书,并写读书笔记。学生看到我也写读书笔记很是好奇。我将自己的笔记本一页页翻开给学生看,一页页、一行行工整的书写,给了学生良好的影响。学生能感受到,人要终身学习,养成阅读的习惯,并要勤动笔,勤动脑。不仅仅对学生现在有影响,而且终生受益。正所谓“耳濡目染,不学自会”。

二、故意隐藏法

在学校的阅读课和午读的时间,有时我会带着课外书到教室与学生同时间看书。为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会在看书的时候“放大”看书的反应,看着看着就笑出声,看着看着就说出口“真有趣”。这时候往往我事先挑好学生也看的课外书。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发笑、时而感叹……下课了,我把书放在语文书底下,让学生看见,但不放在最上面,故意藏起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我站到走廊上去后,有的同学就想知道是什么书了,偏着头看书背上的书名,有的就跑来问我看的什么书。在学生的日记中也发现了“老师今天拿了一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看得津津有味,我也借了一本来看。”过两天我就发现有学生拿在手上看了。

三、巧设悬念法

人们总是对悬而未决的东西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追根问底。作者在文章中巧设悬念,吸引读者寻根问底,步步深入。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就可以利用文中的悬念,吸引学生自己在课外把文章读完,以达到情感的满足。如美国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一书,我先说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选了第七章《野性的呼唤》的第二节《与狼相遇》读给学生听。我读到:“一天夜里,布克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它的眼睛喷发出渴望的光芒,鼻翼不停地翕动,全身的毛都竖立起来。”读到这里就戛然而止。我说:“布克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它想做什么呢?同学们自己从书中去寻求答案吧。”第二天,就发现有学生在捧着这本书读,很多人围在一起看了。

四、佳句分享法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我看到一些好的句子,我会板书在黑板上与学生分享。有一天,我在教师与学生一起午读,我看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人应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这句话我觉得对人颇有启发性,就板书在黑板上,午读结束前让学生读一读,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读书笔记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用专门的本子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可以写读后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到学期末,班级评选优秀的“读书笔记”,评选出“阅读之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六、讨论交流法

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利用阅读课,定期组织学生交流体会有其必要性。让学生交流个人阅读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的知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能呈现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有了展现的机会,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课外延伸法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7

关键词:阅读引导;激发欲望;创设条件;方法;技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奉行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只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陈钟梁先生指出:“当前,国内中小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这是影响终身发展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乐于读书

1.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我每学期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花瓣飘香》《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课文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渔夫的故事》时,介绍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教学王尔德的《普罗米修斯》后,推荐学生去读《希腊神话》等;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2.上好语文活动课,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我每次在上语文活动课时,都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做准备。如,读书汇报、朗读竞赛、讲故事、演讲、手抄报展评、日记宣讲、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课本剧表演、新闻会、主题班队会等。这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准备都要发动每个学生在课外进行。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如一张纸的正面为与课文教学要求相关的作业,反面则用规定栏目的方式完成课外语文学习任务。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收学生的“读写日记”,并从鼓励出发。

二、教师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开拓他们的眼界

1.营造教室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室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本周读书交流话题,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争星活动。每周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评选出每周阅读星。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余时间,学生都投入到读书中去,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也在读书中改掉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叶圣陶说:“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故事会、新闻会、读书交流会、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美文诵读、成语接龙、班级读书交流课、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自我表现,从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3.营造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挥其内部动力,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自主去阅读、去探究。

(1)在班级同学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一个共同的阅读氛围,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或小组合作读,或好伙伴合作读,或赛读……相信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学生,也会被感染,被熏陶。

(2)师生共读一本书。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老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并且看同样一本书,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探讨、交流。如,每年利用省、市、县举办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三、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过或读过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最后有感而发,写读后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本等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8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条件阅读计划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阅读能力也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让学生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这应给学生讲明。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3.要会用工具书

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准备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当然,通过查找工具书,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呢?

二、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指导学生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

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三、要让学生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要让学生记好阅读笔记

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为了写《资本论》,仅在1850年8月至1853年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黑格尔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按语言学、美学、几何学、心理学等分类,把它们放到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当需要什么材料时,随时可以拿到。这种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不少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

还有的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9

一、创设阅读环境――给儿童一条漫溯阅读深处的小船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曾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场所影响着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和专心度。对儿童阅读来讲,更是如此,我们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可以尽享阅读的环境。

阅读环境既指外在的环境(外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指内在的心境(内环境),如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

(一)了解班级已有的阅读环境现状

接手新班级,在制定班级阅读计划之前,首先要去细致做一番前期调查,一是了解班级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偏好等;二是了解学生阅读的现状,比如阅读时间的保证,阅读时间的安排;三是了解学生阅读的方式,比如阅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等。另外关于家庭阅读、课余阅读等方面也应先了解一下,这样的前期了解,对于班级阅读计划的制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关注两个重要外环境创设

一是对家庭阅读环境的关注:因学校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在学校的阅读时间是不够充分或者不能完全保证的,因此,家庭阅读和课余阅读成了学生阅读的重要部分。作为教者要密切关注这部分内容。通常的做法有:进行家庭小书房建设和评比活动,定期开展,定期观摩,定期评比,让书香走进千家万户;进行家庭阅读知识的传授,利用家长会,家长经验交流,家庭阅读沙龙等活动,让更多家长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完善家庭阅读环境,保证学生家庭阅读的时间与效果;进行家庭共读的意识教育,提倡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并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交流……这样,将学生阅读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会逐步丰富阅读的环境,提供阅读的保障。

二是对学校阅读环境的关注:首先是班级阅读环境的创设,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的阅读文化氛围的创设,要特别重视班级文化布置,班级的阅读区是肯定要精心设计的一个项目,不管条件怎样简陋,都一定要因地制宜,保证、设计班级的阅读区,以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其次是学校阅读环境的创设,我们学校的年级阅览室,都分布在各个年段,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在闲暇时随时进行阅读,阅览室的书籍也是定期更换,保证质量。

二、保证阅读时间――给儿童一个漫溯阅读深处的机会

阅读是需要时间保证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在校阅读效果肯定要优于没有组织与指导的课外阅读,但是因为现有课程设置的限制,课程评价的局限,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是很难得到保证的。那如何在班级里创设与管理阅读时间呢,我校的做法是:

(一)每周三下午的“绿色阅读”课程

这是作为地方课程,编入课程计划之中。这节课主要是进行阅读方式的指导,阅读书目的交流,阅读书籍的推荐,阅读心得的交流等。

(二)每周二、四中午的半小时阅读

这部分阅读时间主要是自由阅读,学生能在班级进行自由阅读,主要阅读的书目是班级图书角中学生带来并定期更换的书籍;在阅读前,我们还会先共同制定阅读公约,并对阅读过程加以指导与约束,以保证阅读效果。

(三)每天晚上家庭阅读半小时

因为这部分时间的阅读没有学校制度的约束,为保证效果,主要是由家长代为督促,我们也提倡家长与学生进行亲子阅读。

(四)固定时间的阅览室阅读和电子阅读时间

充分运用学校的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阅读,也是班级阅读的主要方式。我们学校的阅览室为便于学生阅读都设在了教学区,学生很方便并随时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电子阅览也能避免普通阅览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除了这些外,我校还会定期开展以年级组、全校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新书推荐会、读后感比赛、读书小标兵评比等,这些丰富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等。

三、提升阅读效果――给儿童一支漫溯阅读深处的竹篙

在进行儿童阅读指导时,如何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有效促进儿童阅读,提升阅读效果呢?

(一)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读书交流时间,主要用于交流自己一周以来的读书情况、读书收获、读书心得交流。每一次活动最好能有轮流的主持人和发言人,以保证一段时间内全班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分享、共鸣、收获。另外,交流中比较出色的同学,可以推荐到年级组、全校进行交流。

(二)坚持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比较适合中高段的学生,这时的学生已有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对于阅读笔记,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使用单一的阅读笔记形式。学生的阅读笔记形式有很多种,老师不能强行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一种阅读笔记的形式去完成。学生的阅读笔记,可以摘抄;可以摘抄加简评;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于不同的形式也要采用多种呈现方式的自由选择,比如读后感的呈现方式就有多种可供选择,和书中人物对话、续写、评论等,教师必须要了然于胸。

2.要让阅读笔记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阅读笔记的使用有两个目的:对于学生而言,那是一种阅读的痕迹留存,可以随时提供自己查看和调阅自己的阅读经历;对于老师而言,那是一种阅读的动态掌控,可以监督学生的阅读过程,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这两个目的,我们要更多地让学生知道前者才是做读书笔记的主要目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尽量不用阅读笔记的方式,因为这个阶段的阅读主要是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式的指导,如果采用阅读笔记的方式,孩子会有阅读负担,甚至会对阅读产生排斥感。对于阅读情况的掌握,可以让孩子先阅读,然后提几个问题,和孩子交流,及时评价;也可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比如表演,讲故事,绘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一定坚持让学生进行阅读笔记的话,一定要制定适合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笔记要求。

(三)开展丰富的阅读竞赛

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交流

一、激发兴趣,打开阅读的“窗口”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营造良好氛围,感受阅读的乐趣

想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班级是重要的熏陶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这个平台,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读书名言警句、挂图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书籍的魔力和魅力。班级图书角上应排放色彩鲜明、富有意趣的好书,书中可附带精彩故事情节、作者简介或学生最感兴趣的幽默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展示台上张贴学生的优秀字画、作文、手抄报;奖励栏上可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用多种评比方式以激励学生读书的热情。

2.形成家校合力,共创阅读的平台

学校可充分利用学生在家的时间,请家长配合在家中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结合不定期家访,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如家长带孩子一同逛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在家中建立“小小图书架”或“图书角”,孩子在家长陪伴下,一起读书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还可以成立班级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分享整本书,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教师就书中的某个故事情节或问题发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们在交流中碰撞阅读的火花。在这样书香浓厚的氛围里,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读书,与书交朋友。

3.丰富活动形式,激发阅读的兴趣

期初,举行暑期阅读课外书的反馈交流会,让学生把暑期阅读的书籍,通过讲故事、话剧表演、辩论会、征文比赛等形式来汇报。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全校“读书漂流”节,充分发挥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报刊栏、少先队广播进行读书节的文化宣传。接着按班级,要求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书籍摆书摊,与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换、分享,从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书香浸润校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推荐书籍,落实阅读的“向导”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除了在数量上有相应的规定,还推荐了许多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目。总之,要从多方面吸收书籍营养,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担负引路人的重任。

1.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书

小学低中年级阅读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我就向他们推荐《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淘气包马小跳》《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高年级学生可重点选看一些散文集、长篇名著、优秀议论文、短篇小说等。此外,结合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如有个别学生常欺侮小同学,我找他谈心后,让他看《亡羊补牢》《人生旅途红绿灯》等,读完后让他将故事内容讲给我听。后来,他彻底改正了欺侮小同学的错误。

2.选择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书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书。如外国的《长袜子皮皮》《长腿叔叔》《窗边的小豆豆》,沈石溪的《动物情感故事》等,这些作品关注孩子的成长,反映了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而描写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则反映了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最受他们的青睐。

3.推荐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作者情况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作品。如学生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推荐学生看《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了《桂林山水》《游金华双龙洞》,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游记。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指导方法,架设阅读的“阶梯”

在组织课外阅读时,应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指导。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读一般包括泛读、精读、浏览。对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读书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浏览一下。而精读就很重要,要引导学生在精读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写批注,仔细欣赏品味,提炼作者最精华的思想。学生只有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收获有价值的东西,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2.学做摘抄笔记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都要求学生做好摘抄笔记,让学生摘抄优秀诗文、词语进行盘点,对优美的句子和经典文章的段落进行积累。摘抄既促进了读后理解,又利于吸收借鉴,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写得精彩。平时鼓励学生相互传阅摘抄笔记,同桌互相检查,教师随时抽查批阅。再加上教师鼓励性的批阅语言和登记,促进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同时将优秀的摘抄笔记拿出来展示,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促进,再奖一些奖品和表扬卡,让他们更喜欢上课外阅读。

3.读书习惯的指导

良好阅读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指导方可逐渐形成。我结合实际指导,主要进行三种阅读习惯培养:一是边读边思的习惯,阅读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二是读书动笔的习惯,即对重要文章要做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好词好句、精彩片段。三是保证阅读的一定时间,即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每天的课外阅读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阅读量。

四、加强交流,展示阅读的“成果”

1.课前三分钟听话训练

教师要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我把每节语文的课前三分钟留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在这段时间,学生可以不受约束,海阔天空地聊奇闻、说笑话、诵诗词、讲故事……内容不限,形式多样。由于大家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都精心准备、仔细斟酌。诵读的学生声情并茂,讲故事、谈奇闻的学生绘声绘色。这种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2.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1)举行心得交流会。即定期通过多种形式确定不同要求,让学生交流某段时间读书的收获体会。为了提高反馈效率,每次可确定一个重点,或交流某个体会,或者发表某个感想,或者举行一次故事大王擂台赛等。

(2)小组评阅读书笔记。即教师不仅要有计划地收阅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小结、评价、引导,而且要组织小组进行评阅,在评阅读物中加上符号、批注,或评阅读书笔记。

(3)定期总结评比。即教师通过不同形式,就读书的数量、质量、方法、能力、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比,不断提高w生读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