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茶叶市场行业报告十篇茶叶市场行业报告十篇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00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1

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再次触痛了国人敏感脆弱的食品安全神经―包括吴裕泰、张一元等在内的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超过半数的产品被检出含有氰戊菊脂、硫丹、灭多威等国家禁用农药。

《报告》激起了被“曝光”茶企以及一些业内人士的强烈反应,其“专业性”、“合法性”以及“居心”均遭到质疑。作为中国国饮的茶叶,其农残检测究竟该执行国内标准还是欧盟标准的争议再次被提起。部分茶企及专业人士的解释并未能平息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消费者的质疑在于:已被禁用于茶树的农药缘何会出现在他们杯中的茶叶上?

时代周报记者日前赶到中国茶都、铁观音原产地福建安溪,希望在这个具有中国茶市样本意义的产茶大县,还原农药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被使用的印迹,并努力消解因此带来的可能的消费恐慌。

产业乱象

福建安溪,中国茶都。茶叶店家慵懒地靠在椅子上,乏善可陈的生意让人有些犯困。

再过十来天,自“五一”劳动节开始,连续半个月内,这里将呈现出另一派截然相反的火爆景象: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云集闽南小城,宾馆、酒店客房爆满,车辆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成叠的人民币像纸一样流通……每年春秋两季新茶上市之际,这座中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都将上演盛世狂欢。

届时,呈现在客商面前的,将是翠绿喜人的铁观音茶叶。它们来自安溪县各乡镇,福建省内的华安、漳平、永春、南安等县市,甚至江苏、浙江……虽然产区各异,但无一例外,商贩都会向来客隆重推荐:这是正宗的安溪铁观音;这是地道的安溪内山茶―真正懂茶的人都知道,中国正宗的铁观音出自安溪,安溪最好的铁观音则来自内部山区的感德、剑斗、祥华等乡镇。

如果你是一个外行,单从茶叶外观上,很难明白其中的玄机。

异地铁观音正在不断蚕食安溪本地茶的市场。这,几乎可以视作中国茶市的一个缩影―每当一种茶类开始风靡时,市场立即群起效尤。

“最厉害的时候,我一天赚了7万多块!”茶叶经销商陈健知向时代周报记者分享他的成功。彼时,本世纪初,正是华安等地大举进军铁观音市场之际。陈所经手的茶叶,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些后起之秀,它们以诱人的价格和庞大的产量,赢得了普通消费者和大型茶企的青睐―除了自有茶园和协议茶场产品,几乎所有的茶企都要对外收购茶叶。而一旦被贴上了“安溪铁观音”的标签,那些原本质量平平的异地茶立即身价倍增。

更为严峻的事实是,为了抢夺市场和赢得先机,在一些管理不严的外地产区,各种农药,包括高毒农药甚至禁用农药,以及生长激素―催芽素―被不断用于茶树,几乎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最夸张的时候,抓起一把茶叶,可以闻出农药味。”陈健知说,“打(农)药的情况很乱,根本没人管。”

大多数情况下,除了权威、科学的监测,普通人根本无法分辨出某种茶叶是否农残超标。

2011年安溪铁观音秋茶上市期间,曾有中国茶都商户前往华安县收购铁观音,返回途中在安溪县境内被有关部门截获。经过检测,该批茶叶被证明农残超标,货物全部被扣,商户血本无归,损失惨重。此事对陈健知触动很大,他发誓“再也不敢去华安收茶了,白送我都不要”。

但市场永远不乏逐利者。时代周报记者到访当日,陈健知正与一名茶贩商谈合作:后者刚从浙江运来一批“安溪铁观音”,希望能由他的茶叶店代销。陈被允诺“连茶叶都不用看,每斤直接加几块钱卖出去就行了。”陈的另一个朋友,此前则刚从贵州运回了一批“福建武夷岩茶”。

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下称农茶局)局长蔡建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国茶叶市场上每年销售的8万吨“安溪铁观音”中,仅有一半真正产自安溪。尽管安溪县在本世纪初就陆续向国家申请了“安溪铁观音”的“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多年来,在打击仿冒方面,包括蔡建明在内的一众安溪官员都承认“不好弄”,尤其是在现有“国情”下,跨区域打假对于这个地方县更是难上加难。

“我们能做的,就是洁身自好,管好自己。”蔡建明说。

农药困局

绿色和平在《报告》中呼吁涉药茶企“确保切实减少农药的使用,停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时代周报记者在安溪采访时,正值2012年铁观音春茶的最后一次农药喷洒,茶园里几乎随处可见背着喷雾器灭虫的茶农。对于以茶叶为支柱产业的安溪来说,出于维护自主品牌和保证茶叶质量,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使用农业部门规定的低毒农药,努力将茶叶中的农残降至国家标准范围内的最低值。

“如果完全不使用农药,一片茶叶也别想种出来!”安溪当地一家茶企负责人不客气地说。

在受访的安溪农业官员和茶农看来,当下茶树防虫灭虫形势正愈发严峻,尤其是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悄然变化的大背景下。较之过去,病虫害的发生次数更加频繁,杀灭难度不断变大。“以前茶虫大,现在小;以前是一年一代虫,现在是一年多代虫,密度大,交替发生。”农茶局局长蔡建明介绍说。

以目前每季茶叶总计喷洒3次农药计算,平均10天左右就要进行一次灭虫。“过去,一个月不喷药都没事,”老茶农王家平说,“现在,超过半个月不喷,(茶)芽子就会被全部吃光。”

新型农药不断被推出,以应对虫害越来越强的药物抵抗力。在安溪当地的农技站等售卖点,名目繁多的农药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茶农无需担忧选择的烦恼,农技人员会统一指导他们购买和使用。当然,所售农药全部在国家规定使用的目录之内,且均为低毒。

安溪是国内最早开始禁用高毒剧毒农药的茶产地之一,多年来,低农残和高茶质一直是这个农业大县成为国内茶产业基地领头羊,并引以为傲的资本。在这里,政府对农药实行专营,有一整套严格的招投标、准入和检测制度,茶农只有凭借农技站颁发的农户农资购买卡才能到售卖点购买农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相关督查人员还会经常下乡巡查,茶农私自使用违禁农药将会受到严惩。这些,都是为了从源头上对农残进行控制。

而针对愈发严苛的出口茶叶农残检测,当地政府也在尝试尽量减少农药使用,使用诱虫板等特殊方式进行虫害防治。

但新兴铁观音产区显然缺乏对农药的严格管理和专业的生产模式。在某些地区,农药甚至国家违禁农药的使用往往处于无人监管的混乱状态。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区开始毁掉不再赚钱的果树等经济作物,转而种植铁观音茶树。原先被用于果树上的农药继续在茶树上使用,农残超标甚至违禁药残相应产生。“我们使用农药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是在不断变化的,”安溪当地一些曾受邀前往新兴茶产区指导铁观音种植的茶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们缺乏专业指导,后期就开始乱来了。”

另外,按照要求,每季茶叶在喷洒完最后一次农药后,需经过一周方可采摘。安溪本地茶则在此基础上再延迟4―5天,以最大限度降低农残并保证茶叶质量。但部分新兴茶区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往往无视农药稀释期限,结果就可能导致茶叶农残超标。

散户对农药的非正常使用,正成为导致茶叶农残超标甚至出现违禁农药的重大隐患之一。这一点,连受访的农业官员和茶叶企业都不得不承认。此次产品被检出含有违禁农药的日春茶叶高级客户经理韩峰维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公司正准备通过新增自有茶园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供应、追溯体系,逐步减少与散户的合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残超标风险。

标准之争

绿色和平的《报告》无疑激起了国内茶企尤其是被“曝光”的茶企以及一些业内人士的强烈反应,其“专业性”、“合法性”以及“居心”均遭到质疑。而最大的争议在于检测结果依据的参考准则―中国标准还是欧盟标准?

针对《报告》,中国茶产业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和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郑国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绿色和平混淆了“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两个概念,以欧盟严苛的农残标准来要求中国茶叶,未免有失公允。毕竟,欧盟并非产茶国。

吴裕泰中国、御茶园等4家茶企,依据国家标准,给出“我们全部合格”的回应;日春茶业和天福茗茶则将超标产品下架。

日春茶叶高级客户经理韩峰维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公司在4月11日《报告》出炉当日即将超标产品从销售门店全部下架,采样送至国家茶叶检测中心进行检测。3天后,检测结果出来,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各门店随即将检测报告打印张贴,告知客户,并将下架产品重新上架销售。而为了防患于未然,公司还将其它20多份产品送检,结果亦全部合格。

上述茶企就自身产品农残超标依据国标作出的解释,显然未能让消费者信服,质疑再次出现:为何氰戊菊脂、硫丹及灭多威等三种已被国家禁用的农药会出现在被检茶叶中?―根据国家农业部2002年7月4日的199号公告,氰戊菊脂“不得用于茶树”;农业部、环保总局等国家五部委于2011年6月15日的1586号公告,则取消了灭多威和硫丹“在茶树上的登记”。并且,五部委要求“本公告前已经生产产品的标签可以不再更改,但不得继续在已撤销登记的作物上使用”。

对于上述质疑,福建省某大型茶企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国家管理规定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而非企业责任。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硫丹在国内一度是被推广使用的农药。但2010年,欧盟突然提高了硫丹在茶叶中的检测标准,中国政府被迫禁止硫丹在茶树上的使用,这就是上述1586号公告出台的背景。

“按理说,限用或禁用某种农药需要有一个缓冲期,要提前一年以上告知,”该负责人说,“但这次太仓促,根本没有缓冲期。”而在以前,像氰戊菊脂、三氯杀螨醇等农药禁用,均给出了缓冲时间。而鉴于氰戊菊脂的残留期较长,个别茶叶中含有此禁药并不为奇。

包括日春茶叶等在内的几家此次被查出含有违禁农药成分的茶企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存在问题的产品恰是2011年11月左右的批次。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茶企执行的是《国家茶叶卫生标准》,根据现行标准,硫丹、灭多威等违禁农药成分是被允许限量存在的。新规(1586号公告)虽然禁止使用硫丹、灭多威,但旧规(《国家茶叶卫生标准》)却没有配套修订,执行的还是禁用前的规定,这就给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漏洞:从检测结果看没有超标,但实际生产商却很可能使用,即行为可能不合法但结果合法。问题是企业在生产中是否使用了禁用农药很难查证。

多位受访的农业官员和茶企负责人表示,茶叶中查出含有违禁农药,并不能武断地认为是企业或个人故意为之,也可能是空气飘移、水流传播、根系吸收等原因所致。

时代周报记者从侧面了解到,此次《报告》对中国茶业触动很大,相关行业机构在与绿色和平接洽、沟通的同时,也在考虑呼吁茶农和茶企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并重新评估中国茶叶的农残标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使用化名)

[记者手记]频遭绿色壁垒国茶艰难突围

这已不是中国茶叶第一次因为农残问题遭遇有关国际组织非难,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不同的是,这次是被“偷袭”――受访茶企称,自始至终都未得到绿色和平的知会,亦不知承检机构的名称、资质以及检测方法。对于《报告》的合法性,他们表示怀疑。

在传媒发达的当下,在拥有8000万茶农、5000万涉茶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任何一次对茶产业的“不利”,中国都伤不起。

“这是我从业30年来遇到的最大困难,很震惊,很无奈,很无助!”福建某大型茶企一林姓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他将日本、欧盟等进口国对包括中国茶叶在内的各种农产品严苛的农残要求称之为“绿色壁垒”。

以中国食品、农副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为例,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对农残在相关产品中的设限数量之广、检测数目之多、限量标准之严格,前所未有,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严峻考验。但令人纠结的是,各国对农副产品中农残的限量标准并不一致,个别在中国已被禁用的农药,在产品进口国比如日本反而允许一定含量的存在。

在这位林姓负责人看来,绿色壁垒已经成为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的一道难以协调的难题。由于各国农药目录不一,标准亦不尽相同。欧盟是引用药典作为农副产品农残的评估标准,出于自我保护,对本国生产的农药往往放宽检测标准,对他国产品的农残标准则不断提高。这样的标准每年都在变化,范围不断扩大,数量值近乎苛刻。

虽然中国一直将最严的欧盟标准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但要求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的产品立即达到其严苛的要求,在一些受访人士看来有些“无理”。

“按照欧盟的标准,只有有机茶才能进入,”上述林姓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宣泄自己的不满,“或者专门辟出一块茶园,按照其要求来做,才可能达标。”对于这种“打着‘绿色健康’旗号做文章”的做法,他直言“很讨厌”。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2

[关键词]茶叶供应方农户茶叶制造商茶叶经销商产业链市场营销数学

前言:我国茶业得天独厚,历史悠久,然国际综合竞争力并不强,尤其是企业商业品牌运作尚显浅薄,本文从茶业供应方和数量营销有效分析,期望对中国茶业的发展有所思益。

一、茶叶生产

1.我国茶叶生产概况:

年份茶园采摘面积(万公顷)产量(万吨)产量年增长率(%)人均产量(千克)

200290.376.55.950.58

200389.8854.570.59

200486.4798.95.360.76

200590.09105.86.50.8

200693.76111.710.50.85

2007100.61117.55.10.9

2008103.47121.53.40.94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经作者整理)

从表格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08年我国茶叶的生产产量快速增长,年增长率达到6%左右,同时人均产量迅速提高,到了2008年达到了10%并且我国茶园的采摘面积也在稳步增加,我国的茶叶生产,年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稳步提高。

2.我国的茶叶生产主要有农户生产,厂商和销售商构成。

(1)农户

①生产以小农为主

我国的茶叶种植以小农为主,这样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农户过于分散,集约化管理水平低,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制约了生产工艺水平的更新提高,茶叶质量难以权衡,消费者满意度不高。此外,产茶地对茶叶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生产工艺落后,也使得茶农的生产能力较低。

②茶农营销意识淡薄

山区的农户市场意识淡薄,品牌运作能力较差,营销方式简单,多是靠亲戚朋友,或对外散卖,部分农户自己或与人合伙开设茶业公司。

正是由于小农生产加工,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低下,形成了整个茶叶供应链最薄弱的环节。

(2)茶业厂家

第一,茶业科技开发不足。我国茶行业的集约化程度低,造成竞争力低下。茶行业无龙头带动,整体效益不高。国营茶厂竞争力不足,个体茶厂数量多且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开发不足,深加工和质量控制不够,茶叶的科技附加值较低。同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

第二,茶业生产缺乏深加工

国内的茶叶生产商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茶叶的低层次生产,(如盲目降价,降低茶叶品质等)缺少技术的创新和深加工,资料显示,2003年茶饮料的市场渗透率为39%,2005年增长至46.8%,三年增长20%,新型饮料以更适应市场的姿态,参与到了茶叶饮料的制作中,得到了现代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对传统茶行业既是挑战,更是思考。

第三,市场营销单一

福建的研究报告,以乌龙茶为例,其出口国家和地区有几十个,但70%左右集中在日本,如果日本的出口受挫,就会对福建的乌龙茶出口带来沉重的打击。其它国内的茶叶厂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营销策略单一,品牌运作欠缺,国际国内市场开发有限,营销竞争力不足。

(3)茶叶经销商

第一,销售面狭窄并且混乱。茶叶销售主要集中在本地区,本城市,甚至更小的地方,销售各自为政,鲜有叫得响的企业品牌。

第二,茶叶市场监管不力。一些不法经营者贩假等的不良行为给茶叶制造商和当地消费者带来损失,阻碍了茶叶市场销路的扩展。却没有受到政府的及时监管。

第三,营销战略不足。经销商应该拓展自己的营销思路,例如实行差异化战略,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营销计划等,并且应该实现广告费用和投入的周期达到合理配置

二、以数学模型分析营销策略

1.先判断最优的广告费用

(1)模型假设:

每千克茶的成本为a,售价为b,忽略贮存费用;需求量r是随机的,概率密度记作p(r).

广告费用为c,潜在购买量是c的函数记作s(c),所谓潜在的买主是指那些对饮茶确实有兴趣,但不一定购买该种茶叶的人;需求量r在[0,s(c)]内呈均匀分布。

广告费用中固定费用为c0,并不产生潜在购买量,s(0)=s(c0)=0;对每个潜在买主投放广告的费用为k,广告将首先投放给s0个确定的潜在买主;s(c)是c的非降函数,且上界为s.

(2)建模与求解:

设茶叶的生产量为u,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广告费用c和产量u的最优值,使厂商的平均利润(即利润的期望值)最大。

由假设,因为广告将优先投放给那些确定的潜在买主,且对每个潜在买主投放广告的费用固定为k,那么s(c)将随c线性地增加;最后,随广告的普遍投放,s(c)随着c的增加而渐趋于某一上界S.如图所示:

当广告费用c给定时,记产量为u的平均利润是J(u),利用概率论的知识有,

(1)

利用,(1)式可化为,

(2)

其中是当部分茶叶未能售出时的损失。计算J对对u的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容易求出使J(u)达到最大的u的最优值,记作,满足

(4)

根据r在[0,s(c)]内均匀分布的假设及s(0)=0有,

(5)

代入(3)式得

将(4)、(5)代入(2)式,可得最大平均利润为

(6)

根据假设3和图8,首先设s(c)=0,0≤c≤c1………(7)

记c1=c0+ks0………(8)

(9)

因为s(c1)=s0,所以

是图8上的直线部分。随广告的普遍分发,即c

(10)

满足这个关系的最简单的函数之一是,α和β可以由s(c)在c1处函数和导数的连续性确定。最后将所得结果与(7)、(9)两式和在一起得到

(11)

将s(c)的表达式(11)代入(6)式(12)

可得

(13)

示意图如图9

根据实际情况有代入(13)式有(14)

这样,对(13)右端的第3式求解极值,用微分法得出

(15)

这就是使利润达到最大的广告费的最优值。

将(15)代入(11)的第3式可得

(16)

最后将(16)式代入(5)式得产量的最优值为

(17)

2.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广告宣传更合理。

下面我们进行一些合理假设:

(1)在所考察地区人口数n保持不变,既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饮茶人群与不饮茶人群。时刻t这两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记作i(t)与s(t),易知

i(t)+s(t)=1(18)

(2)每天有效接触广告的平均人数是,有效接触指由于广告的作用使不饮茶者变为饮茶者。则每天饮茶者增加了。

(3)由于某些其他因素,原本饮茶者不再饮茶,变为不饮茶者。每天改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考虑到以上3个假设,应有以下公式:

(19)

等式两端均指每天新增的饮茶者人数。令i(t=0)=i0,将方程(19)进行处理并考虑到(18)式有,

(20)

利用常微分方程知识解(20)式有,

(21)

这便是广告影响持续的时间。

从该式可知i越大,t越大。即如果饮茶者所占比例越大,则宣传间隔越长,特别地当i=1时,该地区人群全部为饮茶者,宣传间隔达到最大,宣传的目的便是使那些想要从饮茶者变为不饮茶者的人回心转意。为确定最优宣传周期,我们联系第一个问题进行解答。由于该地区人口数不变,在进行统计后,饮茶者平均每人饮茶量为常数q则,

(22)

在问题一中,我们确定了最优的茶产量亦是最优需求量Q*,进而根据(22)式能够确定最优饮茶者比例为i*=,最后利用(21)式确定宣传周期为t*。

3.茶叶供应链Swot分析

优势:我国茶叶生产地在气候,地形,生产技术,以及历史文化,茶类资源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劣势:茶叶卫生质量低下,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无大品牌市场效应,销售凌乱并且行业已经受到新型饮料的市场冲击

机会:消费者收入不断增加,茶叶需求将会加大

问题:企业深加工技术开发不够,且营销战略单一,企业国际化眼光短浅,茶叶生产国际化水平低,茶叶制造企业过于分散没有形成集中优势。

小结:

我国的茶叶供应方,应不断塑造培育名优企业品牌,建设高科技的大规模生产线,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并需政府支持和行业规范,推动龙头企业的成长和提高质量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年艳:中国茶业发展报告[J].中国农垦经济,2003,(04)

[2]陈莹:试用“Swot”法分析福建茶叶竞争力及其发展对策[J].茶叶科学技术,2007,(01).[3]顾公新:实施茶叶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J].中国茶叶加工,2005,(03)

[4]翁玉宝:推进我国茶业产业化对策研究[c].茶叶通报,1999,(04).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3

茶叶,这个人们印象中平淡无奇的行业,怎样才能做出让人兴奋的感觉?

除了靠炒作短期火爆的普洱茶,这个行业的丰富、普及却又极为平淡冷清有目共睹,因此显得另类而神秘。这时,那些异军突起的新兴茶叶企业怎样成功上路、怎样做大做强的方法,就显得极有研究价值。因为冷僻行业里的快速成功方法,往往具备极强的独创性。

福建的九峰茗茶,正是这样一种企业。

从打造新产品失败说起

2004年4月的一天,在进行周例会时,踌躇已久的九峰公司老板叶清德突然起身,向在场员工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我对不起大家,带领大家走了弯路。”这时,叶清德已经历了两年的磨难与挣扎,不得不承认苦苦经营的新茶品种白芽奇兰失败。

之前,叶清德可是意气风发,承包了福州某媒体的点歌台和房地产栏目,1998年~2002年间赚到的钱让他觉得“都腻了”。

2002年5月,25岁的他开始做“属于自己的事业”,在福州闹市区开了一家书店。这时家乡平和县的父母官向他推荐当地新茶品种白芽奇兰,“你不妨做做。”叶清德了解到,白芽奇兰香气浓郁,确实是好茶。他和父母官想到一块儿去了――福建正在流行的铁观音可以炒作热销,我们也可以靠宣传造势让白芽奇兰快速流行,做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来,“创造新的类别,让自己成为第一。”

于是叶清德与平和县签定了新品协议,然后将书店一分为二,一边卖书一边卖白芽奇兰。“品茗读书,这正是知识分子的理想啊。”随后,他又开了两家店专卖白芽奇兰。

年少轻狂、从未失败过的叶清德很自负,有点瞧不起那些洗脚上田做铁观音的商家,觉得他们只懂做小本买卖。他开始大规模宣传轰炸,在投入广告的同时请人写了《奇兰姑娘》等几首茶歌,发行碟片大力推广,“人人都听到白芽奇兰时,这茶不就火了吗!”演唱会上,台上歌手一边唱,台下店员一边大量派发茶叶……

然而最终事与愿违。折腾了一年,歌倒是处处都能听到,但就是不能刺激起人们购买的欲望。一个是商品,一个是娱乐,好像有点跑调。几百万的钱投了进去,一年下来却入不敷出――生意出奇地差。

孤立无援的叶清德,不得不变卖了几处房产,以填补高昂的支出。

颓势日益明显,叶清德意识到白芽奇兰前途暗淡。但他告诉自己“要执着,不要轻言放弃”,因为理论都这样说。他苦苦坚持着,最后悄悄增加了别人正卖得正火的铁观音。但他的铁观音也卖不动,因为市场早已给叶清德定了位:卖白芽奇兰的……

今天,分析叶清德受挫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年少轻狂,过于自负而不懂稳健;实力弱小,撑不起市场大势;所有做茶的人都在热捧铁观音时,他却懵懵懂懂,逆势而动,非但没有商家帮助他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还弄得所有做茶的人都以他为竞争对手,没人支持,造不了势,最终独木难支。

传统文化就是竞争武器

最聪明的人最善于改变自己。从此叶清德把傲气深深藏在心里,总是低调示人,在任何场合都显得谦逊、勤勉。

在经营上,他重新定位,将茶店改为“苏宁、国美那样”以做卖场为重的茶庄,打造一个以铁观音为主营,兼营大红袍、武夷岩茶、白茶等多元品种的“九峰茗茶”茶庄品牌,而不再做单一品种。并把以经营茶叶和书刊并重的策略,调整为以经营茶叶为主,书刊只是烘托文化氛围;面对省外,则定位为“福建茶”。

根据不同茶叶的热销程度,他将货柜依主次摆放。最热销的茶就力推;冷下来时,就立马撤换。总之不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就稳健地跟上了市场节奏。此时他终于理解,那些做铁观音的商家为什么历久不哀,“因为他们一直在行业里生长,随着行业的起伏而起伏,对节奏、时机、规律都烂熟于胸。行业存在,他们就存在。”

“这时我也终于理解到,当初我的年少轻狂,必定以失败为代价。即使白芽奇兰不败,也必定在其他某个时候失败。成长的过程,你可以缩短,但不能超越……”

他一边反思,一边在最赚钱的铁观音上狠下功夫。他带上技术团队,赶往安溪铁观音原产地,收购了600亩茶园,同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扩大茶源。叶清德深知,掌控源头品质就是掌控命脉。

然后,叶清德开始向市场发起了又一轮进攻。

此时他的“九峰茗茶”茶庄也渐渐有了起色。他开始打文化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诗酒茶”是一家,他的福州东街旗舰店里,店堂的氛围被营造成了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一进门,是自创的传统音乐和音乐里《大学》、《中庸》的优雅朗诵、高档紫檀家具古色古香、墙上大师的书画、紫砂壶、书和茶,整个氛围营造出中国传统风格的高端生活情调。

――“而这,正是品茶的最佳环境,也是茶的文化内涵。佛家讲‘茶禅一味’,茶可以清心,而禅讲明心见性,都可在这里品出味来。”

修炼到家之后,他还要扩张。“茶不是家电,可以用广告轰炸出来。它原本就云淡风清,只适宜于文火。”于是,2005年5月,他创办了行业首张企业报《海峡茶叶通讯》,每有客人买茶,店员在就包装袋里塞上一张;同时,店内典雅的图书也使九峰比其他茶庄更有文化气质,聚集了更多的人气;没有哪一个书店可以借书,叶清德就给重要消费者办了借书证,又有了一种新的传播平台。

企业的文化定位,要求叶清德必须大量读书。他知道,“做茶就是做人脉”,而人脉需要文化修养来支撑。

一次,某银行客户买了8万元的茶,他了解到对方老总喜欢国学,便从书店带了一套南怀瑾的书相赠。对方说:“南怀瑾不过是将经、史、禅、儒、佛的思想捏在了一起。”叶清德接过话来:“不过近代以来,对《金刚经》翻译解读,还是数他最有成就。”对方听了眼睛一亮,立即邀叶清德坐下来谈经论道,继而成为好友。一个大客户就稳定了下来。

这种君子之交,其实就是茶道的内涵,也是茶文化的延伸,最终是茶的生意经。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紫砂壶里泡着茶

紫砂壶的出现,使叶清德的生意一下子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2006年,紫砂壶在福建开始流行。叶清德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商机。“泡茶最好的器皿是紫砂壶。如果我反其道而行之,利用紫砂壶发掘、聚拢玩家,然后经营这部分人,打造一个品鉴沙龙,不就可以变着花样为卖茶造势了吗?他们玩壶就必定喝茶,而且玩壶的人必定有钱有闲,也就必定喝高档茶,也能影响更多的人。”

有了思路,叶清德马不停蹄奔赴江苏宜兴――紫砂壶产地。在与紫砂制作大师吴鸣、凌锡苟等数次软磨硬缠之后,最终拿到了一批名家作品,还请到了紫砂壶工艺名师亲临九峰。

接着叶清德大打广告,“宜兴名师莅临九峰,壶友品鉴会×月×日在东街九峰茗茶店内举行。”广告一打,壶友们很快抱着自己的壶从福州各个角落浮出水面,聚拢在叶清德的店里。他们之所以愿意来:一是想结识壶友交流心得,比试比试各自的壶孰优孰劣;二是想请工艺师看看自己收藏的壶是否货真价实,答疑解惑,然后抱着壶与工艺师合个影,自己的壶也就值钱了;三是想听听关于紫砂的知识。

活动一举办,立即在壶友圈内引起反响。能够请到宜兴名家的店里卖的紫砂壶,难道还会有假,品位还会低吗?于是一下午的聚会,叶清德从宜兴淘回的紫砂壶就卖了两三百个,茶叶销售额也增加了10多万元。

一个新的茶、书、壶商业生态链就此形成。壶友们一攀比,不管是壶和茶都往贵里买。叶清德又在报纸上做调查:“壶友们想见哪一位紫砂壶大师?”然后他变着方地请壶友们喜欢的大师来到九峰店里。活动一场场做下来,叶清德名利双收,生意驶上了快车道。

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显得单薄,他知道最聪明的生存方法,是将所有相关业务的竞争对手都做成合作伙伴,“有钱大家赚”,福州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海峡都市报》,有当地最大的壶友会,可不可以争取过来?

海都报旗下各种会众多,目的是将富人们团结在报纸周围,其中壶友会人多却显得有名无实,得实实在在搞活动啊。海都报的想法与叶清德不谋而合。

由海都报主办、九峰茗茶承办的壶友会活动一搞,叶清德200平方米的店里一百五六十人挤在一起,现场播放着关于紫砂的纪录片,陈列着不同的紫砂原矿、泥料,和叶清德从宜兴淘来的种种生产器具……

这样的活动,除了叶清德的高档紫砂壶和茶叶卖疯,报纸还稳定了大客户,工艺大师的壶扩大了销量,壶友也得到了满足。这种“多赢”一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就诞生了。

让和你接触的人觉得很有未来

茶还是那个茶,书还是那个书,壶也还是那个壶,这些看似静态的完全中国式的传统文化产品,用叶清德的商业逻辑链条一串起来,便生动了起来,焕发出独特的商业魅力。

这样几番炒作之后,媒体报道一跟上来,玩紫砂壶、喝高档茶便成了福建达官贵人们的流行时尚,成了一种显贵身份的界定和象征;还推动了整个福建高档茶的销售,其他茶企得了好处,便默认了九峰茗茶的行业地位和在这一领域的领头身份。

这还没完!当九峰成为福州紫砂壶友的“根据地”时,叶清德又发现一个微妙变化――

买壶的顾客一多,便有人提出“能否寄养紫砂壶”一说,原来新的紫砂壶买来之后需要反复“养”,除去微尘异味后方能泡出纯正茶香,而且养得越久越到位,壶就越值钱。但顾客多是外行,养不好壶就废了。于是叶清德即刻培训员工,免费为顾客养壶。

“九峰免费寄养紫砂壶”的消息不胫而走,茶庄再次被围至水泄不通。一位张姓老板称其以前嫌养壶费事,只买了两个,“可以寄养后,我已陆续买了近20个紫砂壶……”这一来,市场又被扩大。

生意做大之后,叶清德加入了福建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企业协会和组织,他要让客人们觉得,与叶清德这样的人接触、玩茶,“很有未来”,同时人们都喜欢帮助有前途的人,所以叶的朋友多是政商界高端人士。他以茶如其人、“厚德载物”的谦逊低调的做人风格,使这部分高端大客户不断扩大,朋友又带来朋友,产生了大量的集团购买。

叶清德的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了。

2008年7月,万科地产找到叶清德,希望以他的壶友会来搞活动,推动万科在福州的“漫步时光”别墅群的销售。双方谈定之后,叶清德请到了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紫砂壶的南京大学康尔教授。广告之后,7月20日一开盘,名为“漫步时光,紫砂茗香”的活动也开始了,一边是台上康尔教授讲紫砂,一边是台下数百件紫砂精品的展销,另一边人们也在看万科的房子,整个现场人满为患……

最后,合作各方皆大欢喜。最重要的是,九峰茗茶巧妙借势,将房地产全国老大、央视讲坛人物作为向上攀登的台阶,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在全国茶叶行业绝无仅有,令整个行业刮目相看。

九峰茗茶越做越好,“马太效应”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聚拢过来。全国各地的客户和要求加盟的人也越来越多,20多家分店陆续开了起来,营收做到了近3000万元……

至此,经营传统文化的叶清德又有了新的思考,在此只用一句话来概括: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谁能用现代商业理念和方法将它们发掘和用活,谁就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宠。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4

茶话会,顾名思义,是饮茶谈话之会。其与茶艺息息相关。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茶艺的邀请函,欢迎大家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茶艺邀请函1第九届__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邀请函

时间:20__年11月21日—24日

地址:__·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

主办单位:

__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

承办单位:

__茶文化促进会__广新外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协办协会:

展会情况:

__从古至今都是我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茶文化底蕴深厚。__有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和消费市场,在中国茶行业流通领域起到主导作用。__市人民政府自20__年举办首届__国际茶文化节(博览会)以来,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茶文化节、八届茶文化博览会,__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无论在观众数量还是展会效果都是国内同类展会无法相比的,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茶会展著名品牌。

展会宗旨:

践行科学发展观,弘扬茶文化,培育茶品牌,推广放心茶、健康茶、和谐茶,繁荣茶会展、茶经济、茶贸易,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推动茶产业兴旺发达。

展会优势:

X__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全国各主要产茶区政府协办,能有效地克服由商业公司运作而片面追求商业利益的缺陷,势必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组展工作更专业,展出内容更丰富,展品质量更有保证,会展成果更为显著。

按照“政府主导、社团参与、企业办会、市场运作”的原则,__外贸集团直属的广新外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承办单位强势进入,将充分利用立项建设__国际茶叶交易中心的契机,共同打造和提升__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品牌价值。

与第六届__国际汽车展同时登场。两展同期举行,场馆相通、借助车展30万人次的参观流量,看完车展看茶展,展会活动互动,客源互融,人气更旺,参展效果更加可期。

广交会琶洲展馆硬件设施和空间布局堪称世界一流,更能有效展现企业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形象。展会展厅特别装饰,标摊展区简特装,更好地烘托现场气氛,彰显展会品质。

专门的活动策划机构为本届茶博览会量身打造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从前期预热到现场造势,贯穿整个博览会周期,使参展商与广大专业观众进行充分交流对接。

联合众多强势媒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广展会,提升展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参展企业的形象、品牌、文化得到最大的宣传推广效应。

日程安排:

展览时间20__年11月21日—24日(上午9:00—下午17:30,最后一天至14:00)

布展时间20__年11月19日—20日

撤展时间20__年11月24日中午14:00—22:00

展馆地点:

__·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广交会展馆)

参展范围:

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茶叶流通企业

茶具、茶盘、茶器皿企业茶叶连锁经营企业

茶包装设计与制作茶庄、茶馆、茶休闲企业

茶饮料、茶食品企业茶科技延伸物企业

茶机械加工设备饮用水企业、净水器、纯水技术与设备

茶室装饰、工艺品及饰品古玩字画、茶旅游、茶文化交流机构

精彩亮点:

·专门成立参观采购客户邀请部,有针对性邀请连锁超市、酒店、旅行社、购物中心、茶庄茶馆等专业观众。

针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茶叶团购情况,精选推出第九届__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推介企业书并免费派发。

·联袂__省工艺美术协会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举办“茶具文化创意奖”评比活动。该奖项视为省(部)级奖项,可作为获奖者申报荣誉称号、专业职称业绩成果的依据之一,同时可为获奖茶具技艺价值的认定。

·对于新开拓珠三角市场的茶叶企业,免费帮助客户搜集各类茶叶销售情况及各茶叶经销商、商、大中超市等信息,并可为参展商推介企业。

·开展对每个参展单位的“一对一”服务,鼓励参展单位向组委会提供拟邀重点观众名单,组委会确保利用自身丰富的渠道邀请到场。

·精心打造茶博会特刊《茗博荟》,报道茶博会进展并为参展商免费刊登广告宣传,定期印制定向派送__各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所邀请的参观采购客户。

系列活动:

万人品茗茶文化精品展

茶具文化创意奖评选金奖茶叶评选

茶知识讲座茶主题论坛

国手棋艺表演茶企业品牌推介

茶乡之旅宣传推介茶产地政府招商推介

注:上述活动欢迎企业参与合作,具体合作形式请与组委会联系,所有活动以现场公示为准。

参展费用:

名称国内企业参展境外企业参展

国际标准展位(3m×3m)RmB4800元/个USD900/个

室内特装展位(18㎡起租)RmB530元/㎡USD100/㎡

配备:标准展位配置包括三面围板、公司名称楣板、咨询桌一张、椅子两把、220V插座一个、射灯两只(单个双开口展位加收10%展位费);特装展位不含任何设施,电费另计。

主要招商活动:

茶博会各项活动冠名活动

茶博会指定用品招商

·大会唯一指定纪念茶·大会唯一指定纪念茶具

·大会唯一指定饮用水·大会唯一指定纪念普洱茶

·大会唯一指定纪念黑茶·大会唯一指定纪念绿茶

·大会唯一指定纪念铁观音·大会唯一指定纪念白茶

·大会唯一指定纪念岩茶·大会唯一指定纪念单枞

参展细则:

1、请填妥《参展报名表》由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连同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传真或邮寄至组委会。

2、预订展位由组委会统一安排:原则是先申请、先付款、先预定。

3、在申请展位后七日内将参展费用电汇至组委会指定账号,如在10月30

日前未付清相关款项,组委会将视其放弃展位,展位将不予保留。

开户行:交通银行__分行

收款单位:__广新外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帐号:

4、参展商在汇出各项费用后,请将银行汇款单复印件传真至组委会秘书处以便核对,发票将于展商报到时统一开出。

5、参展商报名后,请将公司标志、主要产品图片或公司形象照片1张、企业简介(200字以内)以电子邮件发送至e

–mail:,将用于组织专业观众和官方网站、杂志、报纸宣传。

6、考虑到展场的整体布局和大会形象,组委会最终保留调动个别展位的权利。

关于茶艺邀请函2尊敬的__x老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金秋十月精神爽,丹桂飘香人寿增。0月3日是20__年重阳佳节,马桥小学恭祝您老阖家幸福,身体安康。

您和您们的老一辈教育同事们是教育事业的创造者,没有你们的劳动和创造,就没有今天教育的辉煌;没有你们对学校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我们马桥小学的长足进步和持续发展。你们在教育领域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今天,你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关注着马桥小学的建设和发展,在家庭幸福和教育子女方面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老教师,就是尊重历史。为了创造让您和老同事聚会的机会,马桥小学诚邀您于__年0月2日光临马桥小学参加“__年离退休老教师茶话会”,并出席中午2:00在马桥麦岭人家酒店的午宴,望您老一定莅临(如您上午无法参加茶话会,中午可直接到麦岭人家酒店)。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动人的歌,夕阳是美的展示。再次祝您身体康健,永远快乐!

马桥小学敬奉

20__年__月__日

关于茶艺邀请函3尊敬的联盟同学:

值此新年,西南创投联盟给大家拜早年,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如同草原骏马一般,风驰电骋,马到成功!

联盟从11到13,风风雨雨、乘风破浪。在各位同学支撑下,联盟渡过童年、迈向成熟。我们一起见证了联盟的成长,您的辛劳付出构筑了联盟的今天,我们真诚对您说一声:谢谢您!

为了表达对您感恩的心、也为了在新春之际表达喜庆的祝福,我们将在20__年1月12日下午举办联盟茶话会,诚请各位联盟精英共赴茶话会,把茶言欢,共度愉快的周末时光!

主题联盟三周年、有你很精彩;

时间20__年1月12日(周日)下午13:30

地点奥克斯广场“城事荟”艺宝斋茶艺馆

导航天府广场(基准坐标)——沿着地铁直走——南门孵化园地铁出口——奥克斯广场(锦城达到666号)——进入1楼——“城事荟”(可询问前台小姐)——艺宝斋茶艺馆\

关于茶艺邀请函420__年__首届茶文化及红木工艺品博览会

展会介绍:

布展时间:20__年5月20日—21日

开展时间:20__年5月22日—26日

撤展时间:20__年5月26日18时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9:00—晚上18:00

地点:__国际会展中心一层(建设路与建华路交叉口)

展览面积:6500平米

承办单位:山西三晋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__X等。

收费标准:

展位收费:3m×3m展位(4500元)

户外广告收费:详询组委会

参展范围:

六大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黑茶(藏茶);

再生茶类:花(草)茶、果味茶、紧压茶、萃取茶、浓缩茶、速溶茶、保健茶、茶油、茶饮料、茶叶提取物;

茶具产品:陶瓷、紫砂壶艺、茶盘、煮茶器、冲茶具、玻璃器皿、端砚、根雕(木雕)艺术等;

茶流通:茶叶专业市场、茶城、经销加盟、连锁经营企业、茶界专业刊物及媒体;

茶工艺类:茶工艺品、茶家具、茶几、装饰品及茶科技衍生品;

泡茶水:纯净水、瓶装水、矿泉水、直饮水及净水设备等;

宣传:

1、新闻媒体宣传合作:__交通电台,__日报,__晚报,__广告传媒公司等主要媒体;

2、其它媒介合作:国内国际网络媒介、出租车广告、公交车广告,大型户外广告、信息平台等;

3、宣传直通车:组委会向__及周边地区的茶城,茶叶、经销商、零(批)发市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白领阶层、住户个人、豪车会所等直接

寄送50万份参观邀请函;

4、大会前期派送30万份宣传单.

................

参展手续:

1、参展单位请将《参展申请表》等资料详细填妥,并务必于20__年5月10日前传真或函寄至组委会(文字清晰准确)。

2、各参展单位须将展位费、广告费,于20__年5月10日前一并汇入组委会指定帐户,从即日起,组委会开始受理报名手续,并按收到汇款顺序安排展位及广告位。

(因展位紧张,未交款单位组委会不予保留展位,参展单位自行放弃参展,所交费用不予退回,敬请谅解。)

3、如有特殊装饰用电的展位,请最迟于开展前一个月,将施工图纸或用电等相关资料寄至组委会,所需费用自理。

组委会联系方式:陈先生teL:

网址:

全国咨询电话: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5

关键词:茶叶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全化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也进入了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中,国内的茶叶企业面对着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也面对着全球的消费者市场,这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加强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切实的研究应对市场经济的策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好的工作。

1市场经济的发展

1.1市场经济简述

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不是靠政府的调控和计划安排,而是靠市场进行调节。市场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活动对象是供方和需求方,市场经济的生产者由需求方加以导向,因为市场的需要才是生产者生产的动力。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调控方式是市场波动,如果供给方过多而市场需要很少,就会导致商品降价甚至销售不出去,而当需求方很多供给方很少,这种生产资料的需求就会非常强烈,即使大幅度上调收购价格也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市场经济的生产者和参与者要确保靠正当竞争来参与生产相关活动。为了保证正当竞争,国家和国际社会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法规来规范和保护市场经济秩序。

1.2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变了过去的计划经济运行方式,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变得异常活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GDp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化经济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各大跨国公司也愿意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建设中来,外国公司都积极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也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当经济形势过热的时候,政府会给予适当的提醒,避免过多的重复性投资;而当某个领域的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政府又会积极出台政策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鼓励经营者参与进来。

2茶叶行业的过去和现在

2.1茶的诞生与古代中国的茶叶行业

茶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在还未有国家概念的氏族社会时期就发现了茶叶并开始饮用茶叶,茶叶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在现代社会与咖啡和可可一起并列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茶叶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国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中国人是最早开始人工种植茶叶并生产茶饼和茶砖的,古时候草原人尤为需要茶叶,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过于油腻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商人开始把茶叶运往草原,用很少的成本就可以从草原换得大量的牛羊和各种皮制品,这是中国茶叶行业最早的对外贸易。后来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茶叶开始走向欧洲,走向世界。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迷上了茶叶,清朝末年因为中国茶叶、瓷器等商品对英国的出口远大于中国对英国商品的进口,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并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些历史都证明了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辉煌。

2.2中国茶叶企业和行业的现状

据调查,中国目前登记在册的茶叶企业有四万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上千家,每年茶叶的销售金额达到几百亿,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并一度成为第一产业的支柱产业。中国茶叶企业在总体上的数量比较庞大,其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也是不可估量的,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也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是在无形中缩小了城乡差距。但是中国茶叶企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我们茶叶企业很多,但是知名的茶叶企业却是屈指可数。我们一提到中国茶叶,首先想到的是龙井茶、普洱茶、大红袍、铁观音这些耳熟能详的茶叶名字,但是却很难想起像英国“立顿”茶这种茶叶品牌。我们的茶叶行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缺乏知名品牌,缺乏企业宣传,缺乏文化输出,在世界上,中国茶很知名,但是中国茶企却不为人知。我们有着悠久的茶叶历史,有着璀璨的茶文化,有着众多的茶叶爱好者,有着大量的国内国外消费者,这是我们的荣耀;但是我们没有扬名世界的茶叶品牌,没有茶叶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是我们的尴尬。

3市场经济下的国内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3.1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品牌对一个企业尤为重要,我们提起汽车都知道“奔驰”“宝马”;提起家电都知道“索尼”“西门子”;提起饮料都知道“康师傅”“红牛”;提起超市都知道“沃尔玛”“家乐福”。但是当我们提起中国茶叶,基本上无法脱口而出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的购物习惯都会自觉地把知名品牌作为首选对象。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商品物资极其丰富,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面临的选择也是格外多,品牌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树立民族茶叶企业的品牌能够有效的促进茶叶的销售,例如现在的凉茶品牌“加多宝”,一句广告词“凉茶就喝加多宝”传遍了大江南北,经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大量的节目赞助,使人们都认可了加多宝是一种可以解暑祛火的健康饮品,加多宝每年创造上百亿的销售额,加多宝凉茶饮品的成功销售模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国内茶叶企业借鉴和学习的。

3.2推广茶叶文化

起源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茶文化,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早就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茶文化的流行,使得中国人更加热爱饮茶,也促进了茶叶极其周边产品的销售。但是外国人喜欢上了茶叶,却并没有接受中国的茶文化,这导致他们对于茶叶的饮用并没有特殊要求。我们应该推广中国的茶文化,使每一个喝茶的人甚至是从不喝茶的人爱上茶文化,爱上中国茶叶,这也是茶叶销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以茶文化的人文内涵为契机带动茶叶的销售。

3.3强化成本管理,促进多元发展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茶叶企业在茶叶种植方式和茶叶收购方式上越来越多样化。茶企在控制茶叶质量达到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全球化的种植或者采购。目前很多中国农民到俄罗斯或者澳大利亚等地广人稀的国家租地种粮,茶叶企业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世界各地选取适合种植茶叶的土壤和自然环境,选择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茶叶种植。茶叶的发源地在中国,现在的主要种植地在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内茶叶企业可以进行全球性的采购,当然标准一定要严格要求,设立比行业标准更高的企业标准。对于茶叶的深加工和包装车间,企业可以直接设立在茶叶产地或者靠近茶叶消费地的地点,这样可以进一步压缩运输成本。茶叶企业在进行茶叶生产和销售活动外,还可以进行深加工,比如生产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叶周边产品,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发展,茶叶企业也要紧跟时展,开发多元化的茶叶产品。

3.4茶叶品牌的宣传方式

茶叶品牌宣传要采取多种方式,可以利用报纸杂志海报等传统平面媒体,还有电视电影等立体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促进茶叶的品牌宣传。同时,我们的茶叶企业应该引入专业的品牌营销公司,推广自己的品牌,打造专属自己的朗朗上口的广告语,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公益事业的投入以及文化产业的传播,树立国内一流的茶叶品牌形象。对于不同的品牌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同一个企业可以运营不同档次的品牌,既要有专攻超市一类底层市场的品牌,也要有专攻高档消费场所的品牌,更要有针对茶叶行业内专业人士的高端品牌。

3.5茶叶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茶叶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想要把茶叶企业做大做强,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在过去很多茶叶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在今天这种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聘请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制定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审核企业经济运行,控制企业成本,加强企业宣传,构建企业文化。面对日益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茶叶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速企业转型,适应新常态的变化,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3.6建立合适的激励和惩罚制度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待遇和未来光明的发展前途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法宝,在市场经济下人才的争夺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茶叶企业应该设立合适的奖惩制度,对于切实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给予重大奖励,而对于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奖罚分明可以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避免出现老国企的大锅饭现象,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庄恩岳,卢修贤,何成梁.新财务管理方法[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2]左藤嘉彦.降低成本新利器[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明天的“热点问题”[J].东方企业家,2005:113.

[4]丁锋.知识经济时代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0,22(5):55-57.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6

[现状]

“加法”与“减法”中的贵州茶业

“再用‘一口炒茶锅’来形容贵州茶叶的加工已经过时了,再用‘散、乱、差’来形容贵州茶叶的品牌现状已经不合时宜了。”《西部开发报・茶周刊》主编徐嘉民说。

据徐嘉民观察,2007年以来,贵州茶业发生了以下变化:

基地发展迅猛。截至2009年3月底,全省茶园面积204万亩,其中获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已达2万亩,居全国第一。

资本聚集迅速。外来的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迅速投入茶产业,共有各类社会资金72亿元投入贵州茶产业。

链条延伸迅捷。全省骨干精制茶企业发展到50多家,有部级龙头企业两个。初步形成了以绿茶加工为主,以茶饮料、茶食品、茶医药、茶化工、茶旅游、茶树良种示范为配套的集群产业链条。

“贵州绿茶”出山。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系列推介活动,贵州绿茶在省外市场实现了从“亮相”到“扎根”的跨越。

3.62万吨,14亿元,这是2008年贵州茶业的产量和产值。比之2007年的3.07万吨和9.94亿元以及2006年的2.4万吨和65亿元,数据的成长令人欣慰。

“远远不够”,贵州茶叶协会秘书长王亚兰说,“2008年全国茶叶年产值450亿,仅北京就是30亿元的市场。贵州茶叶省级以上名优茶就有200多个,绿茶品质独树一帜,理应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两年来,贵州茶业用“加法”做产业链,用“减法”做品牌,一方面通过科技和文化不断延伸茶产品链条,另一方面从群雄割据也鱼龙混杂的众多品牌里,聚合出一杯“贵州绿茶”。重点培植、强力推介,由此“贵州绿茶”浓郁回甘的滋味飘出了贵州高原。

从茶叶到茶业,王亚兰认为贵州茶业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回溯]

“拐点”背后那只“有形的手”

基地,产量,规模,品牌,营销,这是贵州茶业两年来发展的主轴。这5个领域的变化标志着贵州茶业终于出现了一个发展的“拐点”,标志着黔茶摸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轮廓。这个“拐点”的背后,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业发展的意见》的助推,这份贵州省委、省政府2007年发出的第六号文件及此前2006年贵州“两会”的一份联合提案,是贵州茶产业进入21世纪得到的“有形的手”的牵引。若再往前追溯,则可以回顾到1993年的一份报告。

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录生回忆:1993年11月,民建贵州省委向中共贵州省委呈报了《关于发挥贵州优势,大力发展茶业生产的调查报告》,报告分析了贵州发展茶产业的优势与潜力。时隔13年,2006年贵州“两会”上,民建贵州省委会同民革贵州省委联合向“两会”递交了《建议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提案,提案再次提出加快发展贵州茶产业的建议,并分析了贵州茶产业面临的六大问题:生产方式落后,品牌杂乱,没有龙头企业,人才不足,文化发掘不够、市场引导乏力,缺乏规划、投入太少。这份2006年“两会”的优秀提案为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3年过去,这六大问题有何改进?

王录生欣慰而言,人才培养和文化挖掘不能一蹴而就,3年来贵州茶业生产的规模化、科学化、清洁化得到很大的改善,品牌建设得到很大提升。

与王录生的评价相印证的是:

2006年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月华在湄潭的万亩茶园里感叹:“这样大规模的茶园,却没有一个上规模的企业,真是遗憾!”时隔不到两年,2007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在湄潭工业园区看见10余家大型茶加工厂的现代化大型加工设备以及清洁化的生产线,不禁感慨:“我想象中的贵州茶厂只有几口炒茶锅,没想到贵州茶叶加工厂规模和机械化的程度已接近江浙地区的水平。”

作为弱质产业,没有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扶持指引,贵州茶产业前进的步速不会这样迅捷。

《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把茶产业作为贵州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对全省茶业发展作出了远景规划: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方向,到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年产值20亿元;2015年,茶园面积达到220万亩,年产值达到50亿元。

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多次强调,各重点县要把加快茶产业发展列入“一把手”工程,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贵州茶业产值进一步增加,质量进一步提高,品牌进一步做大,建成茶产业大省。

在这个愿景的激励和鼓舞下,贵州省农业厅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3000万元扶持茶园发展,省乡镇企业局每年拨出2000万元为企业提供贴息贷款。与此同时,各地积极落实配套资金,遵义每年拨出1000万元,都匀、湄潭、凤冈和正安等市县每年也分别拿出500万-1000万元扶持茶叶产业。2007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投入的6000万元茶叶专项资金,共吸引社会资金72亿元投入贵州茶产业,对吸引社会资本聚集茶产业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有件事值得一提:2008年12月3日,在凤冈县召开的茶产业发展推动大会上,贵州凤冈黔风生态公司获得50万元奖励,这被媒体喻为“贵州茶产业发展史上单笔奖励额度最大的一笔”奖励纪录,很快在4个月后被打破――2009年3月28日,湄潭县茶产业促进大会上,兰馨茶业公司获得湄潭县政府100万元重奖。黔风和兰馨正是近年成长起来的两个部级龙头企业。

贵州茶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业界的关注。2009年4月26日,泛珠三角十省(市、区)茶叶协会负责人云集贵州凤冈,共同发表旨在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泛珠三角区域茶产业合作宣言”,贵州茶业就此步入区域合作的快车道。

[案例]

湄潭:从茶叶大县到茶业强县的5个关键词

湄潭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湄潭的故事不光存在于既往的历史中: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个部级的茶业利研生产机构――国民政府中央试验茶场在湄潭筹建,浙大西迁湄潭7年办学。苦难年代里两支科学教育队伍的历史性汇合给湄潭带来得天独厚的科学资源并积淀了泽被绵远的人文禀赋。进入21世纪之后,湄潭人没有沉溺于陈旧的家谱,在新一轮茶业经济的历史机遇面前,湄潭人躬身作出了一系列无愧于自然禀赋与文化遗泽的成绩:

22万亩茶园,7个茶叶专业村,5万农户20余万茶农,7个茶青市场,43家茶叶企业(一个部级龙头企

业),这是截至2008年底湄潭的全部茶家当。

基地,企业,品牌,市场,安全,这是湄潭茶业的五个关键词。围绕建设茶叶强县的战略目标,开拓之举次第展开:

规模是产业的前提。湄潭重点建设70个优质茶叶基地,着力打造5条茶叶产业带300里茶叶长廊,实现农业农村人口人均1亩茶。

湄潭43家茶企如何共生?差异就是特色。一批企业形成了既同质又互补的差异化竞争格局:陆圣康源独辟蹊径利用边茶变废为宝生产茶多酚,此举令贵州茶产业告别了单一加工茶叶时代,成为贵州茶业向产业精细加工迈进的标志;作为部级的龙头企业,兰馨公司主产高档绿茶与红茶,带动大批茶农致富;栗香公司以良种茶苗与茶园生态旅游为强项;南方嘉木公司主产的茶籽油既延伸了新链条又开辟了产业的安全带(在茶叶产量过剩时化解产业风险)……一批企业的茁壮成长带动了湄潭茶产业的整体升级,全面提高了湄潭茶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聚指成拳,全力烘托“湄潭翠芽”品牌。湄潭茶协会于2005年依法注册了“湄潭翠芽”证明商标,并获得了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湄潭翠芽茶》的地方标准。标准从产地、鲜叶、检验、标识皆做了详尽的要求。与此同时,湄潭县委、县政府还制定了《“湄潭翠芽”公用品牌推介方案》,规定任何企业只要遵照标准就可以使用“湄潭翠芽”的品牌。自此眉尖贡茶、湄潭龙井、湄江茶等一众零散品牌一统而为“湄潭翠芽”。遵守规则,有容乃大,在“湄潭翠芽”品牌的队伍中,一共拥有16个国家金奖。

刚下树的鲜青半小时就能完成交易――湄潭的7个茶青市场在采摘期间,日交易量分别达20万吨,交易额各自达40万元。建在湄潭县城的西南茶城吞吐能力2000吨,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茶青市场和西南茶城将茶农、茶企与茶叶终端消费市场联结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完备的链条。

安全,这是湄潭茶业发展之初就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湄潭从茶农质量安全意识和茶园生态安全抓起,为确保安全、有机生产,共设置了5道检测程序――茶园抽检、茶青市场抽检、进厂抽检、出厂抽检、市场抽检。用湄潭县委书记田刚的话来说:“一个没有安全意识的产业注定是一个短命的产业,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一个产业将毁于一旦,多年苦心经营将前功尽弃。”

发展基地带动规模,扶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整合品牌聚指成拳,通过科技、文化的手段不断延长茶的产业链,注重安全从源头规避风险――一系列举措助推湄潭从茶业大县迈向茶业强县。

2008年湄潭茶叶产值3.8亿元,占当年湄潭GDp比重的6%。

在“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的核桃坝,人均茶园17亩,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在这里,茶叶不仅是湄潭农民的饭碗,还是他们美好生活的依托。在湄潭,经济建设与生活模式完美地结合在―起。

驻足于核桃坝林茶相间的生态茶园,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感慨道:“如果贵州的农村都能像湄潭茶区一样富足,我这个省长就放心了。”

徜徉在青山绿水和黔北民居间,何士光这个曾经以《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等作品关注“三农”的作家不禁热泪盈眶:“多少年来农村、农民就是落后、艰辛的代名词,湄潭茶区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诠释。”

王亚兰评价湄潭堪称贵州茶产业的“黄埔军校”,意指湄潭在人才、技术、文化、管理上在贵州茶产业发展中的领军地位。

[思考]

“贵州绿茶”面临大考

“贵州绿茶”出征,有多少山高水远需要跨越?在“贵州绿茶”快马加鞭的速度下面,隐藏着哪些必须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隐忧或暗伤?

安全:全程清洁化刻不容缓

跳出茶业看茶业,中国在出口方面面临的“绿色技术壁垒”越来越高,欧、美、日都曾通过提高质量检测标准来压缩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空间,其中茶叶受到的影响程度不亚于反倾销。

其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早在2005年的首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上就指出:“中国茶业要想真正占领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茶叶全程清洁化的问题非常重要。”全程清洁意指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等整个过程的清洁化。而在茶叶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有害微生物已经构成了茶叶安全问题并成为影响茶叶销售的一大瓶颈。

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与施肥、茶厂卫生安全设计、连续化流水生产不落地加工、加工机械的绿色环保及燃料的清洁化――只有从源头抓起并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产品的绿色有机属性。而这些于当前的贵州茶业来说,有的要求似乎显得太超前了,但把贵州茶业放在国际茶业的大框架下来考量,破除壁垒适应国际标准,全程清洁化“降残”刻不容缓。

一剂三聚氰胺毒死了一头“三鹿”,一个品牌的崩溃就在弹指之间,前车可鉴。

标准:亟待加强控制力

言说黔茶品牌不能不提“都匀毛尖”。

――2006年,贵州获得第一枚具有地理标志的农特证明商标“都匀毛尖”;

――2008年,享有“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美誉的都匀毛尖,申报2008年中国名牌农产品落败。

“都匀毛尖”申报折戟暴露的是潜伏在贵州茶产业标准控制力层面的隐院。技术进步不到位和品牌建设不到位,两个缺位正是贵州茶产业普遍面临的行业短板,但这块短板在1982年就跻身“中国十大名茶”行列的都匀毛尖这里显得格外的突出,其结果致使“都匀毛尖”缺乏优质的原料基础和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据统计,每年市场销售的“都匀毛尖”总量都超过了都匀市的茶叶总产量。无标准或标准使用失控的后果就是品牌效应的弱化乃至效应彻底消失,反之,在标准控制可圈可点的企业那里,呈现的完全是另外的景象。

从全国茶业格局来看,贵州茶业正在告别保姆时代,贵州茶叶的“替身”角色随着贵州茶产业自身的壮大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卖原材料赚的钱只是保姆费,养大的是别人的孩子,这一点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但是如何养大养好自己的孩子,换言之如何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设立标准并保证标准执行到位,正是必由之路。

对企业发展而言,不怕有标准,就怕没标准,更怕有标准而不执行标准。

链条:仅有生产是不够的

品牌诞生的首要条件之一是该产业具备了完整的链条,其次,该链条处于企业的完全掌控中。

这里的链条有两个:一条是茶叶生产链条,茶叶、茶医药、茶纺织、茶食品、茶化工,这是向生产领域内部更高阶段延伸的链条;一条是茶业流通领域的链条,从茶叶纯生产走入利润更高的物流环节,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乃至茶旅游、经营茶馆消费文化,后面这些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往往高于纯茶叶生产的利润。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茶产业多数还处于产业的初级阶段,在两条产业链里处于最低的―环。只有完备产业链并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整合起来,才能提高生产力和利润空间,才能制造出自主品牌,也只有自主品牌才有定价权和市场影响力,而这也正是产业转型或产业升级的杨心之所在。

文化:苦旅迈出第一步

没有文化的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产业。

茶原于自然却归于文化,最昂贵的茶消费是茶文化的消费。文化必须附着于品质,品牌却要仰仗文化的提升。

茶业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种植,第二是加工,第三是文化附加增值。

目前贵州茶业,正在走出有品质无品牌的泥沼,但离有品质有品牌有文化的境地,也许还不止一射之遥。

贵州茶文化内涵是什么?茶文化如何助推贵州茶业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未曾寻求到肯定的答案,但有很多热忱的心正在探求。

贵州茶文化,理应属于“多彩贵州”文化框架里的重要板块。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7

灵山县茶叶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一)知名度不够高

尽管灵山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在广西区内名列前茅,但知道灵山是广西产茶大县的人并不多,饮用灵山茶叶的人更少。据外地客商反映,灵山茶叶产量大,品质好,但由于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强,市场知名度不高。

(二)企业规模小

目前,全县有茶叶加工厂120多家,大多是规模不大的家庭式作坊,生产加工水平不高,环节多,损耗大,形不成规模生产。象正久茶叶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少,规模效益不理想,辐射带动能力也较弱。

(三)打造精品品牌力度不够

灵山茶叶多为初级、粗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包装产品不多。初级、粗包装产品占的比列较大,大概占总量的95%以上,粗卖贱卖出的结果,是无法实现优质优价。同时,品牌虽多,未能整合资源形成强势品牌。品牌建设的滞后,使强势品牌缺乏,造成了全县名优茶附加值的损失,综合效益不高。

(四)种植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

灵山县茶叶种植基本上都是以农民为主要生产主体,每户茶园面积都在1—3亩,不足一亩的也为数不少,20亩以上的大户乃至百亩以上的茶园不多,生产分散,集约化规模经营程度不高,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受限制,科技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影响了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加快发展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茶叶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强做大茶叶产业,特提出以下七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多管齐下,大力培育茶叶龙头骨干企业

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有潜力、市场竞争力强的茶叶生产龙头骨干企业,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2]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二是建议财政及相关部门要从国债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贴息贷款等渠道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大力扶持茶叶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市场培育。三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茶叶龙头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实行用地、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四是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按市场规律推进行业整合,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龙头骨干企业、名优品牌集中,逐步扩大规模化生产经营。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灵山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二)科技兴农,夯实名优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要加大科技兴茶力度,以科技促进茶叶产业增产、提质、增效。一是聘请全国或省知名茶叶专家为灵山县茶产业技术顾问,县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成立茶叶科研机构,指导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研究、试验、示范、推广茶叶生产加工实用技术,制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二是提高科技人员和茶农的业务素质,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及时更新科技人员和广大茶农、有关领导的观念和知识,不断提高科技推广能力和水平。对在建设茶园、开发茶叶新品种、打造茶叶品牌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茶叶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3]三是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办法,以茶叶生产龙头企业为重点,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从整体上创优灵山县茶叶品种,努力打造优质茶精品茶基地。

(三)加强合作,全力推进茶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引导茶叶重点镇、村建立茶叶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茶叶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连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鼓励茶叶加工企业或加工大户参与基地建设,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茶叶企业成为开拓市场、带动基地、联结茶农的“龙头”组织。把分散的茶叶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能够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带动起来,逐步形成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面发展。[4]二是加快推进行业整合。以广西正久茶业有限公司、灵山县桂灵茶业有限公司、灵山县石瓯山茶场等茶叶骨干企业为龙头,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把分散农户经营的茶园和小型茶叶生产企业组织起来,整合资源,组建新的经济联合体,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全力打造灵山县茶叶品牌。坚决取缔加工条件较差、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造成资源浪费的初制所、加工厂。

(四)强化措施,着力实施名优茶精品名牌战略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5]一是切实增强名牌意识,集中精力在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广告、市场营销、茶叶文化挖掘等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二是通过参与和举办茶叶节、展销会、博览会、茶王赛、茶艺表演、茶文化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广西区内有关专家教授做评委,评选出灵山名优茶产品,并进行重点培育和包装,使之以全新的高姿态打入市场,抢占市场,尽快成为市场看好、畅销的高档次的名优品牌。三是鼓励企业申报认证,凡申报并获得有机茶、QS、iSo、HaCCp认证的给予奖励,以此推动名优茶精品品牌的打造。四是建设高标准茶叶板块基地。根据土壤、海拔、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按照布局区域化、建园标准化、茶树良种化、经营规模化的要求,坚持建管并重,一手抓发展,集中连片上规模;一手抓改造,强化管理上档次。五是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认真组织好茶叶品质鉴评,掌握全县茶叶质量、卫生安全情况的变化动态,及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与此同时,逐步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逐步实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优质卫生。

(五)拓宽渠道,广泛开拓茶叶销售市场

培植灵山名优茶叶营销企业,壮大营销队伍,策划特色鲜明的营销活动。一是完善市场网络。抓好灵山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区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6]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产茶企业、行业经纪人、流通大户到南宁、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开拓市场,开办灵山名优茶专卖店、专卖柜等销售窗口,来宣传推销灵山的茶叶,提高灵山名优茶的市场占有率。并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前来购销。三是加强与灵山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介绍灵山名优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四是搭建灵山名优茶购销平台,力争五年内在县城建成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在县城建立“灵山名优茶批发一条街”,不断扩大灵山茶叶物流量。

(六)精心策划,加大灵山茶叶宣传推介力度

在2010-2013连续4年成功举办“灵山春茶节”的基础上,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灵山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提升灵山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借助每年举办春茶节契机,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与自治区级乃至部级茶叶科研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联合在灵山举办茶叶研讨会、名优茶评比等活动,宣传灵山名优茶。二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在大中城市高速公路、机场等公共场所和电视台、报刊及网站上多做广告,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灵山名优茶特点及生产发展情况,让更多品茶爱好者了解并接纳灵山名优茶。三是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加强灵山名优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邀请知名文化公司帮助策划,挖掘灵山名优茶历史文化,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县城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3]以现代生态茶园作为旅游观光地,建设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提高灵山名优茶知名度,促进茶叶消费。

(七)完善机制,加快推动茶叶产业做大做强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8

作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是个“飞人”,今天还在北京,可能明天就到了宜宾,又或许是云南、贵州、江浙。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奔波。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有2200多个会员单位,遍布我国茶叶主要产销区。眼下,春茶即将大规模上市,这个全年茶叶销售的关键时段,产品推广、市场拓展、品牌打造,任何一个产区都不会掉以轻心,而分散又相对势弱的地方茶企,对协会这个全国性的交流平台寄望尤深,王庆的奔波就成为了必然。

春茶当家

记者:春茶即将大规模上市。今年春茶市场和往年相比会有什么新动向?

王庆:春茶素来是当家茶。茶行业全年60%的产量和效益集中体现在春茶上。目前,茶叶生产还是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今年几个主产区气温都比较低,采摘期要推后一到两周。云南等产区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距离春茶大规模上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气候变化对春茶上市时间和产量的影响相当大。由于春茶原本就量少质优,各地基本都按名优茶来做。手工采摘人工成本增长幅度较大,物流成本也有上升,直接导致春茶价格上涨。目前,涨幅还不能确定,但上市时间推迟已成定局。

纵观近几年的春茶价格,始终保持10%-15%的涨幅,但这主要限于名优茶。其实全年茶叶的价格上涨平均水平在5%-8%之间。从全年来看,气候影响不会有太大问题。

记者:很多推介都在打“早”的概念,似乎越早越金贵,越早茶越好。

王庆:早茶尤其是明前茶的确量少。物以稀为贵是客观规律。其次,从中国茶叶传统来看,进入秋、冬季普遍不再采摘。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和沉淀,茶树聚合了较好的有益成分。春茶都是芽头,是全年茶叶生产中唯一的无农残、零污染的时段。消费者又普遍有“尝鲜”心理,所以明前茶供不应求。

但早也是双刃剑,必须是自然早,而不是人工催熟。质优是赶早的前提。曾经有山东某产茶区“抢”时间,用温室大棚扣茶树,但口感淡、香气弱,自然被市场淘汰了。

资本出动

记者:有观点认为,茶在当前的本质是农业而非商业。从很多茶叶节、茶展会也能看出,地方政府在宣传推广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此推断茶产业发展需要激活茶农动力,而不是靠强势资本进入,以包装、广告、策划为主的品牌战略跑马圈地。您怎样看?

王庆:这要考虑到我国茶叶的品牌细化。茶分为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公共品牌也就是地方主产茶,比如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等,当地办茶节、茶展的目的是提高地方茶农收入。但并不能以此推断实力雄厚的大茶企不能拓展自己的企业品牌,比如华祥苑、八马、大益等。推广活动因主办方不同会各有侧重。从行业协会的角度,希望企业做强,用可信赖的品牌拓展消费群体,推动企业品牌与公共品牌互利互进。

记者:既然企业力量并不弱,为什么茶企迟迟没有进入资本市场?

王庆:去年,天福茗茶在香港上市。天福之前,已经有武夷星借壳中国矿业、龙润茶借壳龙发制药相继在香港上市。国内茶企的确还没有进入资本市场,但目前已经有两家做传统茶叶的茶企在证监会排队上市。目前处在申报阶段,正在做基础工作的也有十几家。如果进展顺利,明年上半年就会有国内茶企上市。

记者:对于单一某品种茶叶的资本关注度骤然提高,市场价格飙升,您怎样看?

王庆:毋庸置疑,消费潮流会影响市场变化。前几年,乌龙茶受市场追捧,后来普洱茶异军突起,之后岩茶、红茶和非普洱茶的黑茶类市场态势迅猛,这是消费潮流推动的行业热点。资本进入并不仅仅局限在热点上,只是因为热点的关注度高,凸显了资本效应。其实,目前茶叶全行业都获得了资本的关注。首先,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流动资金在寻觅好的投资项目;其次,尚在低端的茶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同时也说明茶行业其实一直处于被资本忽视的地位。行业不欢迎炒作资本,但是欢迎踏实投资实业的资本,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水平、科研能力、人才储备,完善营销手段。

市场说话

记者:去年,明前茶上市时,京城几家老字号都标出每斤五六千元的高价,媒体上也多见某茶叶“到京即告售罄”的报道,走访茶行不难发现动辄标价几百元上千元一斤的茶叶。茶叶到底贵不贵?

王庆:量少质优的名茶价格高是正常的,也的确有其对应的消费群体,这是市场决定的。但刻意造势的行为确实也存在。比如某种茶叶的拍卖价格100克过万元。实际情况是全年茶叶均价每斤不过30多元。现在的消费者都知道龙井一斤卖6000元,却不知道整体的茶叶价格。这样的强势表象下,谁还能喝得起茶呢?个别的造势现象不能当成正常的经济规律看。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北京市场有其特殊性。目前,产茶区主办的茶叶推广活动针对性非常明确,比如宜宾早茶节是当地政府策动,全方位参与;在成都的推广活动则针对的是经销商;在北京则是打品牌做高端。这与首都市场定位有关,在直接面向国际的平台上,树立起中国茶叶的高端形象。尽管地方茶企在京力推高端茶,但全国的茶叶销量还是以大众消费为主,高端消费的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市场全局。

记者:茶叶种类繁多、价格各异,百姓究竟该怎样选茶?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9

星巴克进驻灵隐寺合适不合适?

《新华日报》10月4日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景区开店,引来争议不断。商业行为与宗教寺庙两种不同的文化是否有所冲突?拜拜菩萨,喝喝咖啡,能否“中西合璧”?

点评

星巴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许多中国人对文化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总是觉得文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是不能和钱在一起相提并论的,这可能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化落后的内在原因。文化本意为“文而化之”,就是把某些有普世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和传播,使之为人类发展产生有意义的作用。这种“有意义的作用”的文化产品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是有偿的;不能认为只有无偿的才是文化,有偿的就是商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是软实力;所幸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十七大六中全会已经提出了文化强国的策略。

茶有茶文化,咖啡有咖啡文化,只要对人类有益都有普世价值。早在明、清时期,中国茶被欧洲人消费了,被聪明的欧洲人“文而化之”为下午茶文化,“文而化之”为立顿品牌,文而化之为他们自己的文化,并且再卖给全世界。当然中国也有洋为中用的文化典范,比如佛教,原产地在印度,但中国人已经把它“文而化之”为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佛教(或称汉化佛教),世人反而很难追寻原始佛教的痕迹了。中国佛教文化产品也一样存在商业行为,灵隐寺不是也卖门票吗?请问星巴克进驻佛教场所,是“中外合璧”还是“外外合璧”?再说灵隐寺是文化场所,星巴克也是一种文化,把文化产品进驻文化场所,本也无可厚非。文化既有识别性、排他性,也有融合性、渗透性,有道是:茶禅一味,茶佛一家,这是两种不同文化完美的融合,那咖啡和禅有机融合也未尝不可。

当然,中国人看不惯星巴克进驻灵隐寺还有一点抵制的心理。中国人本来最提倡见贤思齐,可是一看到别人做的比自己好,又于心不甘,这种纠结的心态表现在文化产品上,使得产品也变得很纠结,不伦不类;既想讨巧,又想抗拒,把自己陷入不尴不尬的境地。

时下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是西方人给中国文化一单最大的“消费”,也显示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吸纳,但愿能为中国茶文化、茶产业提供借鉴意义。世界文学需要村上春树,也需要莫言,就像中国人需要佛教信仰,也需要星巴克一样。因此,一边拜拜菩萨,一边喝喝咖啡,有何不可?

【茶事回放】

新茶叶稀土限量标准“松紧度”引发业界争议

《中国产经新闻》9月17日刊登《新茶叶稀土限量标准“松紧度”引发业界争议》报道。报道称:对国家卫生部新出台的伴随着稀土检测新方法的,各地茶叶因“稀土”超标下架的例子层出不穷。“稀土”这个一直困扰中国茶产业的名词,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上。近日,卫生部的稀土检测新方法后,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福建安溪县开始磋商寻求应对之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就稀土限量指标与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专函呈送国家有关部委,寻求产业支持。伴随着每月各地层出不穷的茶叶“稀土”超标下架的消息,地方茶企却开始哭诉在这方面控制的“辛苦”。

点评

稀土还是稀点好,标准还是高点好

茶叶稀土之争由来已久,据说,食品安全标准一向比中国高的美国、欧盟、日本的茶叶标准中均未设定稀土限量指标。不得不说,我国在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利益最大化一直被认为企业最道德的行为;但是许多企业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得不降低各种标准,以提高单位产量;量变引起质变,产量虽然提高了,品质自然就下降了。科学家们认为:适当的稀土能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福建的稀土储量全国第三,茶叶产量全国第一,茶叶品质也名列前茅,福建的茶叶质量和稀土储量之间是否有一些必然的联系呢?不得而知。

至于稀土含量多少为限,是否对人体有害,科学界、卫生界也说法不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今尚无听说有人因饮茶而导致稀土中毒。茶从来被公认为最自然的植物、药食同源的典范,本是自然野生,理应尽量遵循自然之规律而为之;如大量使用稀土肥料、喷洒稀土激素,必然破坏茶叶的本质,进而影响茶叶对人体的功效,因此,茶叶的稀土还是稀点好,稀土的标准还是高点好。

【茶事回放】

“茶之初”老板负债潜逃

《海峡晨报》10月15日刊出《欠债千万,茶叶店一夜被搬空》、《海峡导报》10月16日刊出《欠下上百债主近7000万元高利贷,茶之初老板带着老婆跑了》的文章,报道了“茶之初”老板曾成标不堪亏损,关门跑路的事实。

点评

预示茶市泡沫破灭在即

2010年以来,“资本运作”一词在茶业界使用频率颇高。据说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到武夷山推介茶业贷款的银行就有7、8家,龙江银行在武夷山专门成立以茶业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本富村镇银行,民生银行在厦门还成立了“茶业金融中心”,许多媒体纷纷打出了类似“当茶叶遭遇资本”的标题党。这些都是可以拿到台面上说的事,还有很多民间借贷、融资,于是那些手抓热钱的企业家们到处是买茶山、开门店、请策划、建网络、开门店、投广告、申报知名品牌、招兵买马、扩大生产、到处搞路演、开招商加盟说明会;许多茶企业家都怀揣着一句豪迈的潜台词:哥做的不是茶,哥做的是商业模式;当然,还有一些茶企业家在阳光下做着资本梦——ipo。整个茶行业好不热闹,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似乎到处都在排练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特别是一部分坚信爱拼才会赢的闽南茶企自欺欺人地进入ipo序列,信以为真地等待着股民送钱。

当其他行业年产值几十亿的企业家都低调过冬的时候,年产值区区数百万的茶企业家门正在不可一世地高谈阔论着他们的帝国蓝图,茶产业出现了空前的内热。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正在构建的帝国纷纷打开了“农残门”、“稀土门”,随之而来的是产品下架、销售下降、加盟减少等等种种败相,许多企业一时资金链断裂,将没有效益的门店关门大吉,挺不过去的就和“茶之初”的老板一样走为上计。

茶叶市场行业报告篇10

2015年12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的通知》(质检科函〔2015〕135号),批准在我县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五年来,我县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认真筹建英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函》(鄂质监标函〔2016〕10号)以及省、市知识产权局文件要求,认真组织有关筹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做好顶层设计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产品产自特定区域,蕴含着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自筹建以来,英山县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产区档次,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示范区筹建地方性法规。先后研究出台《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个意见四个办法”,为示范区筹建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护机制。建立了与省知识产权局、国家地标保护中心衔接相联动的协同保护机制;建立了12315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合作机制;建立了违法行为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执法信息定期统计报送制度。三是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县政府出台《关于印发<英山茶文化、茶品牌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英山云雾茶产业发展奖补细则、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专题研究、统筹安排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

(二)组织保障有力

2016年英山县委、县政府把筹建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列入全县五城同创“十个六工程”;为了保质保量做好这项工程,5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是成立示范区领导小组。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20个部门和11个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2个协会、7家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领导机构。县政府于2019年又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二是制定示范区筹建工作方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总体工作规划。三是注重学习交流。邀请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地标处姚泽华处长一行来我县督导检查;争取省市质监局带队赶赴东北三省和福建学习考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团参加第23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标展,学习交流各地建设成果。四是注重宣传推介。加大“示范区”创建宣传,在我县高速公路入口处安装“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户外广告牌2块,制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基地展牌和厂区展牌各20块,积极组织英山云雾茶企业参加相关国际国内展览交易博览会共计20多场次,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全方位宣传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创办“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建设“英山地标优品馆”地理标志多功能展示厅等,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知地标、创地标、护地标”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保护组织

建立并健全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作为英山云雾茶生产者保护合作组织。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按照示范区筹建的计划和方案要求,完善工作章程,统一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要求、包装标识,开展技术培训。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6年第10号公告);201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7年第50号公告)。2020年7月,省知识产权局重新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英山云雾茶企业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按照规定,经企业申请、县地标办备案、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立台帐,我县累计审核发放二维码防伪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5万枚,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企业示范引领

注册资金1100万、2016年4月份成立,代表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的湖北大别茶访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一”(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加贴地标标志、统一宣传保护)制度,全面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品质和良好声誉,2016年至2020年,地标产品产品价格从120元/公斤增长到40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长到4500亩。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老牌湖北名牌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万枚,组织培训1550人次,2016年至2019年,地标产品价格从320元/公斤增长到56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800亩增长到4200亩,实现出口产值达到5012.6万元。以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县10多家茶企相继参加了第十届武汉春季茶叶博览会、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港美食和茶叶博览会、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和亚欧博览会等国内国际性会展,开展了茶艺表演和现场展示推介,扩大了英山云雾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全县通过同步创建国家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已有湖北万益、绿羽茶业、团黄贡茶、湖北皋陶等12家茶叶企业办理了出口对外贸易备案登记。其中湖北万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办理了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两家企业已经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全县茶业企业供货出口达到2800万美元。

(五)强标重检抓监管

筹建好示范区,关键是围绕保护和开发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加大《地理标志产品英山云雾茶》省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推进茶叶“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5年来,全县已有3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SC标识,有7个产品获准使用有机茶标识,有9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茶标识,有2个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茶标识,“高陶九品”2个茶叶产品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重点策划包装英山云雾茶的“云系列”,制定英山云绿、英山云白、英山云红标准,重新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二是大力开展茶叶检验检测工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我县公共检测检验中心平台优势,检验英山云雾茶产品769个批次,检定茶叶企业计量器具1253个台次,抽检茶叶定量包装106个批次,保证了示范区产品检验合格和计量准确,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5年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茶叶质检权威机构来我县抽取130多个茶样进行检测,产品质量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按省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英山云雾茶》(DB42/t210-2014)判定,均为合格产品。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建立了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出台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县市场监管部门为主体、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等单位以及相关乡镇配合的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的通告》,保证了示范区创建按照市场化法、法制化渠道有序开展。四是加大示范区质量宣传和培训力度。我县先后召开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暨农资经营管理培训会、英山县茶园低毒生物农药推广示范培训会、茶叶减肥减药示范培训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茶艺师培训、精准扶贫产业对接培训会等多达600多场次;英山云雾茶公司培训工作有实效,培训计划、培训通知、培训费用明细、聘请专家讲课补助表、培训照片都一应齐全;乌山春茶业公司培训活动有特色,会议记录、学员签到册、培训发放肥料清单祥实。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皋陶贡茶品牌茶叶系列产品,在全国环保检验调研推选活动中,有害物质达到国家“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被中国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评选为:(2019.5-2021.5)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这些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产业大融合

以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筹建核心基地为载体,着力打造了以红山镇部级茶叶公园为中心,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英山云雾茶”茶文化观光园区;以金家铺镇为中心的西河十八湾“英山云雾茶”生态农业观光带;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创业园对接苏宁、京东、淘宝黄冈馆等平台开展英山云雾茶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推广活动等,使茶叶产业与电商、旅游产业充分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推进了大别山茶产业城、大别山茶叶谷、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大别茶访创意茶旅产业园、大广茶业产业园、茶乡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县荣获2016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2016年度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分别为14.62亿元、16.38亿元、18.2亿元、19.9亿元,21.99亿元,已位居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40位,经申报评选,英山云雾茶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山云雾茶”名列“湖北十大名茶”,成为湖北重点推介的茶叶“三绿一红一黑”(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赤壁青砖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七)效益大提升

2019年英山全县茶园面积近26.2万亩、茶叶产量2.97万吨,系列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元/公斤,与2015年度同期相比(注:2015年我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产值14.5亿元,均价57.1元/公斤)分别扩大4.8%、增产16.9%,增收53.9%,均价增长31.5%。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杨柳湾镇被誉为“大别山区茶叶第一镇”,红山镇被评为“全省十强茶叶乡镇”。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60多个茶叶专业村,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制茶机具8200多台(套),形成了健全完善富有实力的茶业产业体系。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茶业十强企业”,有2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在《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9年度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中,批复我县生态农业(茶叶)标准化试点为2019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农业),是黄冈市五个项目之一。2017年英山云雾茶入选原国家商标局“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全国十大典型案例”;“英山云雾茶”被列为2019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项目。2020年,欧盟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英山云雾茶”走出国门、进入欧盟市场奠定了基础,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县“英山云雾茶”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是促进茶业增效、茶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品牌意识、高质量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推动不懈怠,持之以恒抓好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巩固保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首先将“英山云雾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示范区这个金字招牌用好用活,它既是政府公共资源和政府公共品牌,又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只有将“英山云雾茶”这一公权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将“英山云雾茶”做大做强,其次,就是必须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按照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审核申请人资格;同时又要广泛宣传发动、多方帮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以及既有企业垄断,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专用标志使用者多起来,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保障和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

二是抓协会促带动。要抓好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设,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产业机构、合作组织(协会)、企业等参与的示范区建设组织体系。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的统计上报,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三是抓管理促规范。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定期英山云雾茶定期监督检验和风险监测计划;严格管理英山云雾茶主要原辅材料验收标准或质量要求;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巡视和抽查并落实检验检测计划;进一步建立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抓龙头强主体。在企业提档升级方面,继续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发展一系列文件,最大限度的捆绑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财政、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及一批有发展基础、有经营能力、有市场潜力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造血功能,增强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