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十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十篇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16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1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针对学科知识量大,内容繁杂,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注意知识更新,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开设综合性实验,大胆尝试实践教学,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指出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素质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新速度加快,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边缘学科和新学科不断渗现,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笔者主要针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微生物学具有内容繁杂、容易混淆、比较枯燥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

首先,通过讲好绪言课,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然后加以整理,像讲故事般把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娓娓道来。如从我国古时夏禹时代利用微生物酿酒,讲到法国学者巴斯德创造的巴氏消毒法,从伊凡诺夫发现烟草花叶病毒,讲到我国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进入新学科的大门,使他们对本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在讲到我国宋真宗年间人们已用“人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此法比英国医生琴纳所发明的“牛痘苗”预防天花早了800年。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及免疫学上的贡献,并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同时又告诉他们:由于多种原因,现阶段我国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赶上并最后超过发达国家,有待于大的努力。这样讲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他们形成责任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联想和思维。例如,在讲授细菌基本结构这一节时,采取根据形态讲结构、联系结构讲功能、按照功能讲意义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关系,我们联系同学们最熟悉的生活实际举出这样的例子:细菌胞壁与细胞膜的关系类似于自行车外胎与内胎的关系。即细菌的细胞壁保护细胞膜,如同自行车外胎保护内胎,如果失去了外胎的保护作用,自行车内胎容易受破坏。同样失去细胞壁的保护,细菌细胞膜易受影响。这样讲形象逼真,与现实生活贴得较紧,听起来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书本知识。

另外,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1,2],即pBL(problembasedlearming)教学模式。如在学习流行性感冒病毒这一节中,先提出问题,流感病毒为什么容易变异,变异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流感容易爆发流行,其变异与流行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看书并查阅相关文献,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上课时指定1~2名同学发言,并提出讨论中疑难问题,最后由老师总结,作出问题的圆满答案,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当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调动更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主动性,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启发学生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又如,在细菌各论中学习内素素致病的细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沙门菌等)和外毒素致病的细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等)时,我们启发同学们复习总论中内、外毒素的性质和作用,并结合病例开展讨论,这样就很自然地使总论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在各论中具体化了。

2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医学各专业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已成为必然趋势。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所不能达到的。

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容易混淆等特点,而且各种病原体的形态结构仅靠文字讲解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大量直观的图片,真实形象地显示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以及超微结构,使同学们对各类微生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增强记忆。Cai课件文字变化多,有利于重点的突出;而对一些知识难点,其采用动画画面,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如在细菌的遗传变异这一章中,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配以动画画面,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提高沉重的学习兴趣[3]。还可以用动画来展示病毒增殖周期中的各个环节,使同学们对病毒的增殖过程一目了然。

采用Cai课件进行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省去了教师书写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容量大,既缓解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Cai课件易于保存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还可以全教研室统一制作Cai课件,使重点、难点统一规范。

3注意知识更新,加强教学与临床的联系

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4]。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意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由于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不易记,而且枯燥无味,我们可以采取结合临床讲解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将知识学活用活。将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变“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5],课堂讨论以病例为中心,先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让学生自学。然后以班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解释病因,提出诊治方案,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

转贴于

近年来,临床上感染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严重耐药性出现所引起的院内感染的突起,病原微生物种类变迁所致一些疾病十分猖獗,如肝炎、艾滋病以及SaRS和禽流感的流行,引起全世界的极大恐慌,人们看到传染病正在全球复活。这些新动向,在教材中难以及时反映,尽管教师上课随时增加教材外的新内容,但因学时有限,不能系统讲授,且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对部分学生可能负担重。为此,我们可以增开选修课,配合教学内容,聘请有关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每讲独立成章,讲授内容主要选择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需要的医学微生物学学科前沿知识,是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基础上延伸向临床教学的新发展与新动向。

4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内容在理论课上难以讲清楚,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细菌的人工培养、微生物的分析、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等都安排在实验课上通过电视录像、实验操作、结果示教等手段来完成,使上述各章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和示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使理论课上无法完成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完成。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帮助不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变“实验教学”为“实践教学”。具体步骤分三步:第一步先拿出部分实验课时间,在实验室讲解医学微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增加学生操作内容,让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基本的三基训练,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实验操作规范化和熟练化;第二步开设综合性实验,或连续性实验或系列化实验,将以往零散单一的实验重新构建成几项实践性目的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如粪便标本中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受到一次实验全过程的训练;第三步将实验室实验教学引向社会实践性教学。这种实验性教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探索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热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5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的教师必须加强对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通过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如参加短期培训班、进修班、专家讲座等形式追踪最新的医学科学发展,不断吸取新养分而完善知识结构,还可以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共同交流,开阔教学思维,不断学习教学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授课水平。

专业课教师除了应当精通所授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外,还要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尽可能的较多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应加强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学习。在积极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加强爱岗敬业师德教育,努力使教师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富于进取,不断开拓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中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诊治疾病的能力不断先进化,全体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工作者必须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黎志东,徐志凯,李元,等启发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山西医学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4):312~313.

2宋波,周春辉,侯力,等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25(1):79~80

3姚太武,王秀平,郑金平医学文献检索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3(3):194~195

4詹素云医学微生物学“三结合”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微生物学通报,2003,30(1):100~102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2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维吾尔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ontheReformofmedicalmicrobiology

teachingofUighurmedicine

azierguli·abudukerimu,Delixiati·yimiti,CHenFeng,wanGHongying,

abuduhabaer·abudykerimu,Zilaiguli·mijiti

(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chi,Xinjiang830011)

abstractinfectiousdiseasesinthedailylifeandthemostclinicallycommon,whetheritiswesternmedicin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ighurmedicine,medicaldoctorsofteninface,inordertofundamentallytreatmenttoachievethebesteffectinthe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musthavetheaidofpathogenicmicrobiologyidentificationandmicrobiologicallaboratoryteststofindthecauseandtreatment.UyghurmedicaleducationisabreakthroughintheXinjiangareaofXinjianghighereducation,isalsothemedicalcareerandofhighermedicaleducationcharacteristicsandadvantages.BasedontheUygurmedicine,Uighurmedicinewithwesternmedicine,onreality,combinedwithclinical,startingfromtheculturewithmodernmedicalneedsofthemedicalpersonnel,aseriesofreformsofmedicalmicrobiologyteaching,toachievebetterteachingeffect.

Keywordsmedicalmicrobiology;uighurmedicine;teaching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涉及到临床医学、医药学、中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多种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等。医学微生物这门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强,是连接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

1维吾尔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维吾尔医学是维吾尔民族的医药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医药科学,它既不同于古希腊医学,也不同于古阿拉伯和印度医学,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古代维吾尔人民和各族人民几千年以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医药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人民很长时间以来通过根据把脉,观察病人面色、舌头、精神状态、大小便等一般状况及病程,症状等特点进行诊断并治疗民间发生的各种病,积累了关于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很多经验,他们把这些经验不断地运用到实践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维吾尔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治疗方法及维吾尔医药物。维吾尔医药学的运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维吾尔医药学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所以广大维吾尔族群众把它认同为可靠、信赖的医学领域。因此要想将维吾尔医药学更广泛地利用到医学领域、更深入的运用到医学治疗过程,甚至要发展维吾尔医药学并尽快摆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融入到我国医学领域和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对中国特色医学卫生事业的建设与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①

2维吾尔医学专业开展病原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与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最常见的医学问题。不管是临床医生或传统医学医生都会遇到各种感染性疾病只不过是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治疗技术方面有区别,但是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检查方法还是离不开病原微生物这门基础课程知识。

维吾尔医药学是以种属于宏观医学的医学领域,维吾尔医药学理论认为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人体的整体性观念是维吾尔医药学的主要特点,而且正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使维吾尔医药学具有局限性和限制性。②

维吾尔医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维吾尔医学教学中医学微生物学应该有自身的教学体系,而不同于临床医学。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启发及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将病原生物学与中医学、西医学、维吾尔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学好这些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奠基出,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专业课做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加强病原微生物学这门桥梁学科的教育体系。

3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3.1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

维吾尔专业教学对象是少数民族学生,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都是维吾尔语授课而且专业课设置量大因此这一系列自身的特点对微生物学这门课程的传授及学生的掌握比其他专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紧迫感。因此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条件尽量给学生增加课时,安排有关维吾尔药物方面实验操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对微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维吾尔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有关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诊断及治疗方法就能对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至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生更不能把维吾尔医药学知识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没能真正意识到病原微生物学的学习对维吾尔医学工作的重要性。病原微生物学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治,病原微生物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病原微生学这门课程与临床医学,中医学,西方医学,维吾尔医学等各个医学专业关系很密切。

4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4.1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定于他对学习的态度,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兴趣又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决定学习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推动力,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吸引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些实际例子来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克服思维中的依赖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学生理解医学微生物学不仅对今后临床工作而且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很密切,对我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介绍自古以来在世界发生的一些生物战争。例如,二战时期,日军731部队曾对中国10余个省施放鼠疫、霍乱、伤寒和炭疽杆菌等10余种战剂、英国在格鲁尼亚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弹,至今该岛仍不能住人、美国9.11事件也有一些利用炭疽杆菌粉末导致多人致病和死亡的事件等。通过这些案例,可引起学生对各种细菌、病毒,病原体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更多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一些问题。③由于微生物是体积很小肉眼看不到的,对于形态,结构等知识的讲解还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各种病原体的形态图,结合实验室自己在显微镜观察的病原体和老师讲解的结合起来。有关传染性强,教学实验室不能培养,学生不能在实验室观察的病原体及其培养过程的一些内容老师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让学生用眼去体验,合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节省时间,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2加强微生物学基础内容的教学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学习与维吾尔医药学相关内容,对于维吾尔医药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用维吾尔医学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维吾尔药物的生产、药物鉴定、销售管理、新药物的研究并开发等各种相关工作都将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病原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营养、代谢、生长、生态、控制、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维吾尔药物的通过微生物学方法检测、鉴定、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药物的生产与研发、微生物学诊断、治疗等具有紧密的联系。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将为维吾尔医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维吾尔药的开发、制造、临床使用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维吾尔医学理论认为,体液(Hilit)是在火、气、水、土等自然界四大物质和人体气质的影响下,以摄取的各种饮食为基础,通过肝脏的正常功能所产生的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和黑胆质等四种体液。④

这四种体液失去平衡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这四种体液质人群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体质、抵抗力都不一样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也不一样,因此从这些特点出发把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和病原微生物真正地联系起来讲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课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操作能力,实验室是学生踏入工作之前的很重要的一个实习基地。经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环境素养等基本素质。我们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根据其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验证性实验模块、综合运用性实验模块和研究性实验模块。前两者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客观知识的理解,对于维吾尔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后两者对本专业的发展提供很多理论基础,实验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方法,目前关于某些感染性疾病与维吾尔体液理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开始研究,因此激励学生参与老师们各种科研课题从而锻炼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推进教师们的科研进程。

4.4提高老师们的科学素养

飞速发展的医学教育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全面教育及发展,通过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学术会议、专业交流会、培训班等,同时对维吾尔专业的学生来说老师不仅要精通微生物学专业还要了解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尤其是要学习有关感染性疾病与维吾尔医学体液论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际的临床例子来给学生解释这两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这方面老师们要下功夫进一步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技术、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进程等,丰富自身的周边知识,提高学术水平、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培养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实用性医学人才。

总而言之,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互相促进、协同完成的过程。只有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维吾尔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医学界所需要的医护人员。

注释

①哈木拉提·吾甫尔,刘西平.加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维吾尔医学专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38-55.

②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民族地区维吾尔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新疆医学,2012(42):170-181.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教育业自然也在其中。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该何去何从。

1与时俱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一名高等医学教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不断提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如果高校教师不顺应时展,积极更新观念和知识,还是继续运用“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方法,势必会被淘汰,何谈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2顺应时展,更新教学方法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达到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多的讲授知识,并且要让学生能清楚准确的掌握重点和难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多种多样的新的教学方法,施教过程中就会更加地灵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容易和牢固。

2.1微课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1]。

在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存在知识点繁多、分散,传统课堂教学每节课时间较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而微课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炼的特点,将不同的微生物做成一个个10min左右的微课。例如,在制作“登革病毒”的微课视频时,以2014年广东省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为例,从疫情引入病毒介绍,然后ppt播放同时配合录音讲解,制作成10min的视频。这样,学生在看新闻报道引起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登革病毒形态和病理切片特点等[2]。

2.2慕课和翻转课堂慕课是英文mooC的谐音,按其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意思,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教育平台的创立理念是希望通过将人们和卓越的教育资源联系起来,使任何人都能实现无障碍的学习。从教学形式上看,慕课属于现代远程教育的范畴。从教学方法的视角说,慕课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大数据信息挖掘功能而进行的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其具有开放性、大规模性和课程要素完整性。慕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翻转课堂就是其中之一[3]。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信息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看视频讲座和阅读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我们前文提到的微课就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4]。

2.3pBL教学法pBL教学法,也称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5]。

pBL教学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不同的是,其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具体的病原微生物预先编出模拟感染性疾病的典型临床病例,并同时给出自学提纲和思考题;然后,将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每组10人左右,由两人担任正副组长,课前将病例和目标要求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发送给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预习,针对思考题,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发言,进行归纳总结解答问题;最后,在课堂上,教师与各小组的组长进行课堂讨论,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启发式解答[5]。

3结束语

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特别繁多,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又有很多相似或不同的地方,导致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庞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极易感觉学习内容枯燥无味,混淆难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主题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最终为其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继产生,例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pBL教学等。相对于传统教学,这些方法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教育体系公平化,实现教育形式个性化。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契机,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探索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辉.微课[J].中国电力教育,2014,10.

[2]姚佳.谈谈微课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教科技,2015,30.

[3]王丽梅,姜泓.慕课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3.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结合紧密且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学与机能学等方面,而作为评价实验教学效果重要依据的实验考核由于受时间、场地、内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通常多以显微镜下辨认标本片这种单一的模式进行考核,但此种模式的考核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考核过程也易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实验考核缺乏合理性及客观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①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近两年我们已开始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用以取代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经过在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口腔、预防、护理等本科专业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存在较多问题:(1)考前准备工作繁重,费时费力,包括标本编号、显微镜挑选、实验室预约、学生分组等诸多繁细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2)考核时间冗长,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增,学生人数剧增,因此只能根据实验室所能容纳学生的规模分轮次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际实验考核时间包括考前的准备、考核的具体实施以及每轮考后整理考场所需的时间,在加上处理一些意外情况所需的时间而,凸显时间冗长;(3)考核易受干扰,各种人为因素均有可能影响考核结果。例如,显微镜发生故障致使考核中断;部分标本片长期反复使用,其质量难免下降,将影响学生的辨认;由于实验考核始终处于动态,标本片及显微镜的移动、调动对后面的考生也将造成影响;此外,已完成考核的学生与还未参加考核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存在试题泄露的可能。②

2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2.1考核内容及试题形式

(1)考核内容:首先根据实验考核大纲的要求确定不同专业的实验考核内容,内容可涵盖微生物形态及机能学相关知识,包括形态、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考核素材,例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各类微生物图片、使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拍摄微生物形态结构图片以及利用软件制作线条图、动画等,再将考核内容以图片、线条图、Flas及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现。(2)试题形式:将考核试题制成ppt课件,题型包括辩图、填空、简答等形式,每张幻灯片分a区和B区,分别供a卷和B卷学生同时作答,每题均有箭头、文字及画外音提示。

2.2考核方法

(1)人员及场地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同时进行考核,每室安排考生数20~25人,监考老师1人,考场可设置在配置有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或实验室。

(2)考核实施:对同一专业的学生使用同一套实验考核ppt课件进行考核,同一考场的学生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其座位号及试卷类型,考核开始时监考人员打开考核课件,课件即可按预先设置的速度、时间及次序进行自动播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同时ppt课件也停止播放。

2.3实施效果

对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口腔、预防、护理等专业的本科学生就多媒体实验考核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6.4%的学生认同此种考核方式,17.2%的学生基本认同,而4.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还有1.9%的学生不认同该考核方式。

3讨论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的实际应用,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普遍好评,与传统实验考核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1)完善与丰富了实验考核内容:传统的实验考核内容多局限于微生物的形态学方面,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考核,其考核内容不仅涉及形态学知识,而且还可将考核内容扩展到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生化鉴定、免疫反应及致病机理等方面,并能够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省时省力,节约教学资源:采用此种考核方式,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做考前准备工作,将教师从繁重的准备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了人力与物力。另外,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大批量学生同时开考,有效地缩短了考核时间,也减轻了教师监考工作的负担。(3)利于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由于在考前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准备了多套不同的试题,并在考核中相同专业的学生可同步考核,而且考生座位、试卷类型随机抽签确定,这些措施使得考场内外学生舞弊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另外,此种考核方式基本不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效地保证了考核的客观性与公正性。③(4)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实地反映实验教学效果:因为考核范围广、内容丰富、考核严格公正,使得学生意识到只有认真扎实地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会显著增强,实验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会在实验考核中得到真实地反映。

4结束语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实验考核中,可克服传统实验考核中的弊端,展现其自身的种种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待其局限性的一面,例如,多媒体考核模式并不能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我们也有意识地将实际操作考核落实在平时实验课堂中执行,以作为对多媒体考核的补充。采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实验考核,要合理掌握其使用度,不可完全依赖,应尽可能结合本专业特点与之融合,并将传统考核方法与之互补,这样才能在实验考核中达到减负、增效、客观、公正的目的。④

基金项目:成宁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09080)

注释

①陈晓宁,王清河,赵蕾,等.构建网络考试平台,探索新的实验考试模式[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2):159.

②刘长秀,王玲,周红等.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9):129-130.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5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机制以及诊断、防治方法,为医学生学习临床的感染性疾病、免疫损伤性疾病等的发生机制与防治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特别是与医学检验、流行病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者在中等卫生学校从事相关课程教学工作5年,在此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浅谈该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注意知识更新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主要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两大部分。由于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出现、新技术不断应用,出现了目前教学时数缩减,教材更新相对滞后的尴尬局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理论,又了解本学科新进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广泛参阅相关资料,精心备课,突出重点和难点,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相对来说,免疫学理论性太强,概念较为抽象,学习起来会感到缺乏兴趣。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法,很多学生不明白所学的理论与今后实际需要有何联系,学习只是为应付考试,更谈不上学以致用,知识创新。因此,首先应提高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际上,学生们普遍对临床病例及学科的最新进展感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多联系临床案例,多介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在讲到呼吸道病毒时,向学生介绍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禽流感病毒等,并结合临床延伸到病毒的诊断、变异和免疫学防治的相关知识、最新进展以及前沿技术。有些内容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未作要求,但却提高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为以后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3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育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讲解与学生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将要讲的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围绕着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的形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性强,由浅入深,从简到繁。本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积极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例如可利用一些临床的新现或再现的病原微生物例如SaRS冠状病毒、结核杆菌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对问题一一深入思考,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育真正可以实现教与学二者之间的互动,为学好该学科打好坚实的基础。

4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广泛应用

为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理论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使实验教学更为逼真、直观,我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将枯燥的理论内容及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图片、表格、动画等方法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从而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Cai教学法有了深刻的体会。Cai把过去抽象的理论用直观的图表或影像反映出来,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速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学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同时,Cai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知识更新、计算机使用能力、多媒体制作技术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5合理安排实验课内容,利用实验课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及时安排实验课能够很好地促进和提高理论课学习效果。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但肉眼看不见,因此在微生物部分理论授课后,立即进行显微镜使用与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的接种培养和消毒灭菌等实验。这些实验的开展,让学生对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等有了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后续内容学习。针对免疫学部分章节名词概念多,内容交叉且不易理解等特点,前几次实验课可安排原理简单、实验结果易观察的凝集实验,例如鉴定aBo血型和测定类风湿因子的胶乳凝集实验。这两个实验便于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直观的理解抗原和抗体反应的专一性,增进免疫理论和临床应用间的联系。

总之,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只有不断的摸索创新,总结经验,抓住学生的特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其学习后续的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6

关键词:医学图像重建实验教学基础仿真实验应用实践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7

1引言

医学图像重建课程主要讲解医学成像与分析系统中的现代图像重建技术,内容包括图像重建解析算法和迭代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在XCt(X-RayComputedtomography)、SpeCt(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及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等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现有的医学图像重建技术,并基于此研究速度快精度高的新型医学图像重建技术将大大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医学图像重建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基础物理、数学、线性系统、电子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成像理论以及应用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对于本科生来讲,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需要获得坚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从实验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更加先进有用的科研技术。医学图像重建课程专业性强,综合性高,并且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目前大多院校主要开设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而医学图像重建属于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利用算法处理医学影像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从而得到医学图像,针对本科生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不多。而开展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院校主要限于理论教学,并且由于基础实验设备缺乏,实验条件不成熟等因素影响,极少涉及实验教学,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目前,公开文献主要针对医学影像成像课程的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尚没有针对医学图像重建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论文公开。笔者结合本校该课程的教学情况,展开一些该课程基础仿真实验与应用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研究,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2基础仿真实验设计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程设计的成像理论以及成像算法,基础仿真实验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Spe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和mRi图像重建仿真实验,重点为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基础仿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采集数据,并选取合适的重建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建。以XCt图像重建仿真实验为例,学生2人1组,首先利用matlab软件产生平行束XCt的360度投影数据;再编写解析重建算法――滤波反投影算法和迭代重建算法――代数迭代重建算法函数程序代码;并将仿真的投影数据作为编写号的函数的输入参数,进行重建,输出重建后的断层图像;最后将重建后的断层图像与理论图像相比较,分析重建算法的性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自主选择课本上的其他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与结果分析。通过基础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医学成像系统的成像原理与成像过程,掌握图像重建算法,并学会分析比较不同算法的重建性能,真正掌握课程中的医学图像重建理论。

3应用实践实验设计

医学图像重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在掌握各种重建方法的同时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图像重建是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标。在课程理论教学以及基础仿真实验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应用实践实验的设计,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定位为研究型学院,搭建了适用于小动物成像的微型XCt硬件系统,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图像采集与图像重建软件平台。该微型XCt硬件系统中的X光管和X探测器固定,将成像对象固定在转台上,通过电动控制旋转转台,进行多角度投影数据采集。笔者基于课题组的科研背景以及学院软硬件条件,设计了小鼠XCt成像以及基于XCt图像的小鼠主要器官分割应用实践实验。实验时,学生4人1组,首先准备好实验材料,即麻醉小鼠并尾静脉注射Ct造影剂,熟悉微型XCt硬件系统的构成以及性能指标并开启成像软件和硬件系统;采用由8个钢珠构成的仿体对微型XCt系统进行几何校正,消除转台的转动误差以保证成像精度;几何校正完成后,将小鼠固定在转台上,以1度为间隔,旋转360度,采集360幅投影图像;利用软件平台在服务器上对投影图像进行重建,得到小鼠的断层图像和三维结构;基于小鼠的断层图像,利用amira软件,采用人机交互方法进行小鼠主要器官分割。通过应用实践实验,学生亲自操作微型XCt成像系统,并对采集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经过该实验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微型XCt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数据处理流程,对微型XCt成像及其应用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4结论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与科研经验,基于学院科研条件,以提高医学图像重建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针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本课程以有代表性的重建理论和有典型性的应用实践作为实验内容,结合“课堂理论指导、计算机仿真巩固以及真实实验提高”三个层次的教学手段,巩固学生的图像重建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更生.医学图像重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黄文亮,吴淑芬,周山.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整合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7).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7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2014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碁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髙。

2.2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8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显微镜识图绘图联系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71-01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学习好医学细胞生物学可以为我们学好临床医学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以要学好医学细胞生物学,我们必须对细胞的结构有充分的了解与熟悉。结构决定功能,要想了解一个细胞器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我们必须对其结构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对细胞器功能有所把握。而且我们必须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待细胞的问题,因为只有掌握好每个细胞器应具有的结构,我们才能对这个细胞的功能有具体的了解。

熟练掌握好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学习好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显微镜是我们进一步掌握好细胞结构的一种很好的学习工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后,通过显微镜下的进一步识图,有利于我们更快的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对细胞结构的认识,并且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也更加的形象生动。

识图只是学好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要想把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必须学会在显微镜下绘图。绘图的前提是熟练的掌握好细胞中的相关结构,所以学会绘图,对我们熟练的掌握好细胞的相关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识图与会绘图是学好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

医学细胞生物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准确掌握所学的内容[1]。在学习过程中,多利用多媒体。其生动形象的图片,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我们对有关知识理解的更加形象生动,并且对我们记忆相关知识都有好处。

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学好医学细胞生物学对学好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细胞构成组织,所以我们对细胞的进一步了解,为我们组织学的学习做了比较好的铺垫。再比如,我们在学习线粒体功能时,我们可以联系生物化学的生物氧化一章,进一步学习有关呼吸链与电子传递及能量释放。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比如我们在研究血液病时,可以通过对比血细胞正常基本形态,来找出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可以得出其病理状况。在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时,为了进一步了解与把握相关的临床知识,我们可以与老师探讨学习,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在进一步夯实基础的基础之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9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8-0122-02

1.分析学科的特点,紧跟时代节奏

分析和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推动了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扩充了实验诊断的项目,出现了新的治疗方法,使之在原来经典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提高,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医学微生物学在医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医学工作者,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进入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限制性内切酶、Dna杂交、测序和扩增技术等许多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新手段的应用,使某些原来不能培养或培养需很长时间和特殊条件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成为可能[1]。20世纪末出现了许多新病原体及其引起的新的传染病。人们对新传染病的认识和准备不足,缺乏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同时因为人群无免疫力,疾病来势凶,传播快、途径多、范围广,所以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如0157出血性肠炎、疯牛病、0139霍乱、爱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新型肝炎病毒、埃立克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莱姆病、肠病毒71、手足口病及新世纪出现的非典型肺炎等新传染病均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和范围内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启发学生将基础理论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开启学生的思维,促使其主动思维,同时提高课堂活跃程度,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2]。

2.1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去旧观念认为,只要记忆力好就能学好医学。其实,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医学生将来面对的病人情况往往很复杂,许多病因常会被表面症状掩盖。这就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学思结合是思维训练的主要规律,因此,我们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致病性微生物与临床疾病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授致病性细菌各论和病毒时,有计划地开展几次讨论课。讨论的方式有随堂讨论和布置讨论两种,随堂讨论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由教师出讨论主题,学生随即讨论,然后教师汇总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2.2病案教学法

医学生的毕业志向绝大多数是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对其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教学上尽量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基础课讲授的枯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综合素质[3]。比如:当讲授“病毒”一课时,用“2004年7月在尼泊尔爆发的a型流感(H3n2)”事件引入。再提出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传播方式,是否会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等问题。通过这个病例和几个相关的问题使同学们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又如:讲授“杜氏利曼原虫”时,先给学生介绍本国近期蔓延的一种因利曼原虫所致的黑热病病例,然后提出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特点是什么,生活史怎样,如何致病,如何诊断和防治等问题。

2.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病原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正常菌群”一节内容时,可有针对性提出问题:“医生常常强调避免感染,为何我们还有食用带有细菌的酸奶?”问题提出后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寻找答案,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2.4理论结合实践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从微生物与寄生虫的形态特征,致病机制到检查方法,都与实验密不可分。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独立性。实验技能训练不仅是基本功的训练,也是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抓起。在实验教学中,应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如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细菌形态玻片标本的观察、细菌涂片的制作、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消毒与灭菌、玻片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等。

2.5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幻灯、胶片投影、多媒体课件、模型、标本及黑板画图等,形象而直观地讲解知识、突出重点,做到声图并行,令抽象的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这对语言交流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对病原生物学教学来说,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主要是语言描述、板书加上挂图,其中挂图的展示基本就算是直观教学了。但毕竟挂图的数量、色彩和变换的速度是极其有限的,缺少声音和动画,不能和电子图片以及多媒体演示相提并论。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教学方式发生了变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4]。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现实世界可以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密度和提高讲课效率。课堂中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

3.分析与思考

病原生物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就其学科特点而言,内容繁杂,逻辑性较差,相对枯燥,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学比较枯燥繁琐,不易记忆,在学习上深感困难。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的方法,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或其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讲授的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方法,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特点和对教学培养对象,选择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组合,考试形式的合理化,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新型的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段朝晖,梁伟南.新时期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5):670-671.

[2]李泽生,冼利青,张艳髓.“问题为基础”教育模式毕业生特征与优势分析[J].医学教育,2002,4(6):3l-34.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篇10

1课程定位

1.1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医学营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现代临床营养技术和公共营养、食品安全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从事临床营养实际操作能力、疾病筛查、社区疾病管理、营养调查的能力,还要有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操作能力。

1.2专业核心课程地位定位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医学营养、卫生检验检疫、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1]。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控制链中的传统监测点,与理化检验、感官检验是食品检验类课程体系的三大检验方法(技能)课程,是食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该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1.3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在医学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通过学习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要、卫生法规与监督、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等,具备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后,再同时开设食品毒理学检测、食品感官检测、食品卫生理化检测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等平行课程。经过这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相互融通、优势互补,即可参加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获得食品检验工资格证书,为后面医学营养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和专业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

2课程目标

我们认为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在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具体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在于其蕴含的科学思想、人文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要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实现三个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食品微生物常规项目的检验原理;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概况。②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和实操技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中最新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应用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③素质目标:具有无菌操作意识、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条件

3.1师资队伍

由6名专职教师和3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并配备2名高水平的实验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都很合理,并且100%为双师型教师,5人为食品检验工考评员,其中2人还是食品检验工高级考评员。因此,我们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且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学队伍。

3.2实验实训条件

①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组正在建设《微生物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教学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分组配套齐全。现有微生物实验室5间,总面积540m2,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训、自行设计实验的需要,实验开出率按课程标准要求可达100%。②校外实训基地。医学营养专业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现代妇产医院、福建明一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和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完成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食品中部分致病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和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等项目的的抽检工作。

3.3课程教学资源

“贴近生产实际、适应岗位需要、反映食品检验技术发展趋势”是我们选用和编写高职教材的依据。选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用成主编《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教学主教材,该教材为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类系列之一,理论上突出“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侧重实际操作、检验方法,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与设备、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程序、基础实验技术、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卫生指标细菌的检验、致病细菌的检验、真菌的检验和其他检验项目。同步配套使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第二版)》,该教材是根据最新《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与此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开发了相关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测试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资料。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四阶段实践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挫折教学法等。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核心都是启发式教学。

4.1.1项目驱动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给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老师会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设计出各个任务项目的教学方案。

4.1.2四阶段实践教学法

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的、系统化的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即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员模仿和总结练习四个阶段的培训方法。

4.1.3任务驱动教学法

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4.1.4启发讨论教学法

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运用思想去解决、分析、批评、判断和归纳,因而可以触类旁通,使经验逐渐扩张,思想更为灵活。

4.2现代先进教学技术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除了应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并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手段,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实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考核的方案。

5课程设计思路

5.1依据需求定内容,依靠行业建课程

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事业单位岗位需要,《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基于“岗位知识体系”来进行课程设计(见图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分别为微生物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且我们与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食品行业专家和高级研究人员定时来校兼职授课,共同建设与管理课程;共同制订课程大纲,编写实训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参与实践项目教学。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比例达100%,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研发能力,学生技能训练模拟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5.2课程为社会服务,教学顺应市场项目化

该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技能训练期间,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承担福州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的海蜇皮质量指标检验,以及为贝奇(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贝奇野菜汁”成品检验。一方面拓宽了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的途径,另一方面以社会为课堂,实现了教学创新与市场互动。

5.3“阶梯式”的实践教学递进式模式

“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课程开始,就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半年;随后,到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微生物检验科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习4个月~6个月;最后,在第六学期分散到实习基地或其他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半年。此法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认可,且学生素质大大提高,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100%。

5.4课程考核与国家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

本课程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考核,改革传统以理论笔试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3],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和校外实践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职业资格证是就业的“准入证”,为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课程的考核还与国家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严格课程考核是学生获取“双证”的保证。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实行“以证代考”,即以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代替课程成绩。

6教学内容设计

6.1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

教学内容以“体现国家标准、对接生产实际、融通职业标准”为原则进行选择,选好以后围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任务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组织,每个项目由学生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单元综合实训共同完成。“理论(初步了解)实践(初步学习和模仿)再理论(理解)再实践(独立操作及完成)反复实践(掌握并熟练运用)”的认知与学习规律来完成各项目,如此反复操作可为学生奠定比较扎实的微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6.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食品微生物检验以微生物检验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出发点,按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将课程分5个教学模块,4个基本技能训练情境教学,7个典型工作项目教学。共80学时,安排于第二学年第4学期开设,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6.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细菌检验基本技能;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技术;食品中主要致病微生物生物学性状及其检验技术。②难点:对不同的食品样品和检验项目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如何正确判断各种检验结果,最终作出正确的食品卫生评价。

6.4课程教学评价

①后续课程任课教师评价:学生们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扎实,技能操作熟练。对于后续课程,我们教得容易,学生学得轻松。②实习单位评价: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营养专业学生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③学生评价: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我们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操作本领、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7课程特色

①理实镶嵌的教学模式: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穿行,理实一体,使学生对内容更容易理解。②导引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既注重老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③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坚持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微生物检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我们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探索是成功的。合理定位课程在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选用和编写优质教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潜能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尚新彬,李超敏.医学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改革[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9):89-90.

[2]吴君艳.基于食品检验岗位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食品检测类《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改革[J].科技信息,2012,35(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