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诚信教育小结十篇诚信教育小结十篇

诚信教育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17

诚信教育小结篇1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1: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局下发的《启东市中小学感恩诚信教育实施意见》等上级文件精神,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从二月底便突出抓好了以“心怀感恩,诚信做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了解了“心怀感恩,诚信做人”的基本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恩诚信意识,牢固树立了以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现就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阶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是感恩诚信之花的根基。

1.感恩诚信大家谈

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面事例的影响,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机遇来临时,如果心无感恩,不讲诚信就可以轻易成功,那么,我们还如何教育学生,如何认真做人?”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为此,我校首先举行了“感恩诚信大家谈”活动,通过活动不但使全校老师统一了思想,而且还一致认为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感恩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感恩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才行。

2、育出感恩诚信人

学校利用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倡议,由德育处进行了国旗下讲话,让全体学生和老师都明白,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怀感恩之心,做诚信之人,将感恩、诚信继续下去,每个人生只有学会了做人,做诚实的人,才能成长;要求同学们要树立感恩意识,培养诚信心态,知“恩从心来,报从体行”,晓“今朝感恩露,明日涌泉报”;要求同学们将感恩与诚信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报,做一名感恩图报、有诚信人格的当代合格小学生。

二、规范各种要求,是感恩诚信之花的沃土。

(1)切实加强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充分认识感恩诚信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实践,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2)制订活动计划。学校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地制订各年级段学生感恩诚信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和主题。?

(3)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宣传感恩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并扩展到社区和学生家庭,营造感恩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

(4)教师率先垂范。开展感恩诚信教育,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关键。学校领导和教师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开展感恩诚信教育首先要确立感恩诚信立教意识、确立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务者的观念,把感恩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开展多彩活动,是感恩诚信之花的甘露。

学校把感恩诚信教育贯穿在各类教学及日常活动中,把晨周会课作为感恩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穿插感恩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同时,学校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多个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

(1)结合晨会、班队活动和平时班级管理、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大队部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一次动员大会,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校级诚信公约,发动和引导全体师生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做到人人知感恩,个个讲诚信。各班还举行了一次诚信主题班队会。

(2)开展“暖暖三月,浓浓亲情”系列活动。三月,因为有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而特别温馨。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以“暖暖三月,浓浓亲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

三月初,学校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为妈妈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捶一次背、做一次家务、说一次心里话、深情拥抱、大声说“妈妈,我爱您”、陪妈妈睡觉……通过平凡的小事,用最简单的方式,最朴素的语言向亲爱的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并用相机、文字记录下这些温馨感人的瞬间,留住这成长过程中的美好记忆。

倡议发出后,长小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性格活泼外向的孩子表达方式热情大方,性格文静腼腆的孩子表达得含蓄深沉,但可喜的是全校一千多名学生人人参与了这次活动,个个为妈妈送上惊喜。学校下发的活动反馈卡回收率达98.5%,所有的妈妈都怀揣欣喜,在“妈妈感言”栏中表达了相同的心情:感动!感谢!

学校将本次活动花絮制作成精美的展版,张贴于校园醒目位置,引得学生驻足欣赏的同时,也是对他们一次心灵的洗礼。

学校的这次活动没有呆板的说教、宣传,而是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生动的、可触摸的情感实践之中,让母子之间靠得更近,心贴得更紧,使亲情教育具体形象,具有深深的感染力。这次活动,让长小的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教育,更让他们明白,节日虽只有一天,但对妈妈的爱却绝不只停留这一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妈妈,报答妈妈是他们一辈子的功课!

(3)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如:征文、演讲、对话、辩论等。各班出了一期“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认真学习校级诚信公约,积极讨论制定班级诚信口号,并张贴在班级内,在班级中进行诚信大讨论,辩论赛,小品表演等,使诚信教育深入人心。学校进行了以“心怀感恩,诚信做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评选出了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优秀奖10名。学校开展了一次学生“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征文活动,收到征文60多篇。

(4)各中队自主开展活动:如一二年级开展了“感恩故事比赛”;五(2)中队在学校手抄报评比的基础上,又自主开展了班级诚信手抄报设计大赛,并且制作了精美的诚信卡,寄给了联谊班级的同学;四(4)班开展了“我是小小活雷锋”活动,学生两个月时间就做了260多件好事;六(3)中队每周到社区居委开展“捡白色垃圾”活动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在队员的心中种下了一棵感恩诚信之树,而且培养了队员们“心怀感恩,诚信做人”的意识,真可谓是:播种信念,收获感恩;播种感恩,收获诚信;播种诚信,收获精彩的人生!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2:为了贯彻教育部关工委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促进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以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精神理念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我校以《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基点,开展了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教育活动。现特总结如下:

一、立足德育,细化《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以“我是小学生,文明记心中;我是小公民,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文明德育系列活动。

1、“文明在校园”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以“我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校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教育,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相对照,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以江门市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教育学生:文明从小事做起。全校师生参与编写出“校园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三个文明四字歌,并一直作为学生的基本文明素质进行考评,通过“文明四字歌”使“文明”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章可循,有矩可依。

(3)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由校学生会发出倡议:垃圾桶归位、垃圾入桶,建我文明校园。许多班级组织学生清理校园里的口香糖污渍,清理卫生死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意识。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许多学生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

(4)加强学生互助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形成团结友善,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组织学生进行“一帮一”活动,学习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学习落后的学生,品德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问题学生,文明、友爱、互助的风气在学校蔚然成风。每年学校都要组织“爱心捐助活动,学生节省下自己的零花钱,集中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培养了学生的文明意识。

2、“文明在社会”——开展“我是小公民,争做文明人”活动。主要以家庭和社会为阵地,实践道德规范,宣传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争做五好小公民。

(1)家庭社会的细胞,学生是家庭的核心成员之一。充分发挥学生在家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组织学生利用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进行尊老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撰写相关心得体会的文章。

(2)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和军警民共建单位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们在受教育和熏陶的同时成为文明的宣传者、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力军。学校与街道办事处、社区经常组织学生打扫公共卫生、清除街头小广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尽己所能奉献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深入社区,深入生活,在活动中感受文明,在奉献中学习文明。

二、唱响主旋律,诚信伴青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将争创“五好小公民”活动推向深入。

围绕“诚信”,学校逐级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分为“塑造新自我,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再求新发展”(即“诚”“程”“骋”“成”)四个阶段,开展了大量的“诚信”教育活动。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为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的发展平台,为学生思想境界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班主任组织了搜集诚信格言和编写认识体会的工作,从而丰富了学生对“诚”、“信”、“诚信”从字义到内涵的认识,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

(2)、各班分别召开了以诚信为主题班会。组织了一次“诚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同学们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对青年教师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积极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探索:

在开展“争创五好小公民活动”中,我们始终本着活动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要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组织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总结、有反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活动中的新思路,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我校“争创五好小公民诚信教育活动”将会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安排与时俱进,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的引导功能和作用,以《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为目标,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取得学生“小公民道德”建设的更大成绩。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3: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校以《新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多渠道、多形式进行诚信教育。1、通过校会、红领巾广播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2、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德育课、中队主题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教育。3、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我们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小结篇2

关键词: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实施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生价值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利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积极开展诚信教育,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小学生人格,使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教育教学中,教育者更加注重智育教育,忽视对其它方面的培养。诚信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诚信教育,能够促进德育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小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性。首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之根本,同时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奠基石,通过小学生诚信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其次,明礼诚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对小学生加强诚信教育,能够在小学生心中埋下诚信的种子,有助于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进程。最后,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可加强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引导,培养小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做诚实守信的人。由此可见,小学生诚信教育十分重要。

二、小w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涉及“诚信”内容,要求小学生与人真诚交流,与朋友建立信任,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不应局限于上述内容,而是应该得到创新,以期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根据小学生年龄等特点,在诚信教育中,主要从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诚信教育中,包括教导小学生诚实做人。对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小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拾金不昧,爱护花草等,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期调动小学生诚实做人的积极性。对于三四年级小学生,鼓励其真诚待人,积极向他人承认自己的错误,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他人作业等,引导小学生见识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五六年级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小学生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劝告等,并树立平等观念、良性竞争理念。

其次,小学生诚信教育中,应培养小学生保持讲究信用的态度。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答应他人的事情必须做到”,做到言行统一。对于三四年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不诚信的后果,告诫学生承诺的重要性、严肃性。在该阶段,教师可创设故事教学情境等,增强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最后,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教师引导小学生不可随意做出承诺,在于坏人作斗争时,可巧妙的周旋。在此期间,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在娱乐中,促使诚信教育深入小学生之心。

三、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方法

小学生诚信教育活动要得以有效开展,应坚持采用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有利于推进道德教育的深入。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要求诚信教育的内容必须充实、起点必须低,且具有针对性。作者认为,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方法主要有:

第一,说服教育法。在诚信教育中,教育中可采取传统说服教育的方式,教导小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诚信作为人类的高贵品质,应得到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读书活动、班级讨论等方式而实现。例如,在班级讨论中,以“诚信”为主题,鼓励小学生表演系列节目和参与“诚信的重要性与非诚信的危害”等问题讨论,可增强诚信教育效果。

第二,陶冶情操法。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在小学诚信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并采取合理的诚信行为,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例如,小学校园和班级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并在校园内部定期评定“诚信标兵”等,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参与诚信活动的兴趣,还能为其它小学生树立榜样性作用,引导小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

第三,生活实践法。诚信教育中,仅凭借理论性教育是远远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在诚信教育中,要引导小学生体验生活实际,才能对诚信加以深刻的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生活实践,如果与陌生人真诚相处,则你会获取什么?通过小学生在校园内与不相识的教师、学生相处后,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只有友善相处,付出真诚,则可以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脉络。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应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社会人员交往时,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也不可主动欺诈他人,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与人交往。

第四,研究性学习法。小学生诚信教育中,教师可组织小学生积极收集关于诚信与不诚信的材料,通过对主人公诚信或不诚信事件的结果对比,总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如,诚信商家,能够创立百年老字号品牌,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不诚信商家,则遭到消费者的唾弃,导致企业破产等。可见,小学生诚信教育中,教师有必要采取合理的实施方法而开展,以增强教育成效。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开展诚信教育尤为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而且可对小学生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思想导向,有利于健全其人格。要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教育者有必要科学选择诚信教育内容和有效的实施方法,确保诚信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基于此,小学生能够对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有正确认识,并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素月,袁欣悦.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

[2]徐鸿宇.基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

[3]石志展,石志红.小学生诚信档案袋的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5,(06).

诚信教育小结篇3

待人以诚,立信于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更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诚实守信的品德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时效性,结合学校具体实际,从2003年起,我们学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先后成功申报县级课题(2003年)、市级课题(2006年)和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重点课题(2009年),经过九年不断探索,构建了学校诚信教育的83631模式。诚信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品质的全面发展,班风、校风、学风发生了根本变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八字方针:确定了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精神,结合新时期德育特点和学校德育实际,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我们将诚信教育分为真诚、明礼、重信、责任这四个一级指标,每一个一级指标包含若干二级指标,构建了诚信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真诚

真诚是诚信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种正确的做人态度,以诚意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信任。“诚于中,必能形于外”。真诚是做人的第一品格,是人与人相互依赖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真诚之心,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将真诚细化为诚实待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四个二级指标。

(二)明礼

明礼是诚信的外在表现。明礼不是一般地讲“礼仪”、“礼让”,而是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诚信只有通过礼仪、礼让的形式,才能够最恰当、最真实地表现出来。明礼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一个创新规范,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对中学生而言,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既是对诚信品质的培养也是对诚信的践诺。为此,我们把对明礼的要求细化为对人有礼貌、爱护卫生、爱护公物、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这五个二级指标。

(三)重信

信用是诚信最核心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重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为使学生做到重信,我们将重信细分为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欺诈、作业考试求真、多思、好问六个二级指标。

(四)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保障。责任是指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应承担的过失。社会成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才能担当,会自觉遵守社会准则,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到自己的义务,对自己的不足主动检讨,对自己的错误知错而改。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我们要求学生做到:有理想有目标、勤奋学习、勇于承担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错能改。

在确定诚信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诚信教育的目标:学生诚信养德教师诚信立教学校诚信兴校(图1)。

二、三步法:总结出培养诚信品质的三步法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在学校接受诚信教育的时间和内容层次不同,对诚信的感悟、理解、实践存在差异。依据心理学关于认知、情感、行动的关系,遵循序列化和差异化原则,在研究中,我们将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过程分为三步:知诚信树诚信践诚信。

认知改变情感,只有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诚信,以及诚信的重要性,学生才有可能在心理上接受诚信,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的关键所在,因为来源于心理的认同是最好的教育。情感改变行为,有了对诚信的积极心理认同,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才会有积极的行动。随着积极行动的积累,诚信行为才可能逐步习惯化。诚信认知是树立诚信意识的源泉;诚信意识是诚信行为的源泉;诚信认知、诚信意识、诚信行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三、六条途径:形成了有效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诚信体验活动

体验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触动心灵的最佳方式,它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思想的洗礼和深刻的震撼,从而使其在认识上产生主动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是任何说教都难以达到的。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会。

我们将体验活动作为重要途径,先后开展了个体体验、群体体验、岗位体验、角色换位体验等多种体验活动。具体包括:诚信入门培训;诚信格言比赛;诚信故事演讲赛;诚信故事征文比赛;我身边的诚信故事;假期诚信实践活动;成立诚信宣讲团、成立诚信监督岗;每周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我身边的诚信事;诚信之星徽章设计大奖赛;“今天,我做父母”体验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外“听我说诚信”宣讲活动等。以上这些活动,我们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认真指导,通过活动,让师生去感悟诚信,触动心灵。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诚信教育渗透到了师生的每一天学习生活中,师生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二)将诚信教育与班务管理相结合

诚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做诚信的人,实现由诚信知识向诚信信仰再向诚信行为的转化,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讲诚信的人。这就要求诚信教育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结合,使诚信教育的实践性本质得以体现。诚信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是实现这一品质实践性的最有效途径。

我们围绕诚信班集体建设这一目标,把诚信观念具体落实到班级成员的行动中。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实施诚信班集体评选制度;建立学生诚信银行,记录学生诚信成长过程;制定诚信评比细则;规范诚信之星评选制度;每月底召开诚信主题班会,评选诚信之星;加强班级诚信文化建设,每学月一期诚信黑板报;强化班主任、学科教师对诚信的宣传、引导作用;每班开展诚信宣誓活动;各班精选诚信口号,每节课师生共同诵读班级口号。通过诚信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使学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哪些地方做得好,那些地方需要改进,日日有记录,周周有小结,月月有考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时时关注自己的表现,经常反省自己,将规范性要求慢慢转化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行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逐渐提高,班风、校风也随之好转。

(三)加强诚信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学知识,也要培养美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品德的教育。通过研究,现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学科渗透法,具体措施有:教师向全体学生做诚信宣誓,承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宣誓内容纳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设计学科渗透诚信教案,挖掘学科诚信内容;推广诚信考试,诚信度高的班级可以取得诚信考试资格,实行无人监考;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具体细则;建立学生学习品质变化跟踪调查的档案;每期评选两名教师作为“诚信标兵”。在学科教育渗透中,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诚信立教。通过教师诚信手册,促使教师加强诚信意识。

(四)营造诚信校园文化

校园诚信文化是学校诚信显性物质环境和诚信隐性精神环境的总和。它包括诚信的物质文化、诚信的制度文化、诚信的舆论文化、诚信的人际关系等。校园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具有激励性、弥散性和凝聚性等特点。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诚信的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诚信人格,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我们注重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诚信校园文化,让师生生活在浓厚的诚信氛围之中,每到一处都有诚信名言、格言提醒自己、警示自己,进行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来自内心的自我反省,远比任何说教作用更大。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在学习、生活环境中精心设计、张贴各种诚信名言和格言;学校广播站设有诚信之声专题节目;学生会诚信监督岗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诚信言行;办诚信手抄报、建诚信文化墙;每个班都将自己的诚信格言和班级诚信口号张贴到墙上。

(五)加强了诚信寄宿生活研究

结合我校是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我们将诚信教育延伸到学生的寄宿生活中,注重德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措施有:制定实施诚信寝室评选标准,每月评选诚信寝室、诚信室员;各寝室制定诚信寝室规约;在寝室内张贴诚信格言;建立住校生档案,对住校生每周进行一次诚信考评,将考评结果纳入每学月诚信之星评选;每期开展一次以“离开父母的日子,我们快乐成长”为主题的住校生文艺晚会;每月开一次住校生总结会等。

(六)建立了家校诚信联系机制

为了强化诚信教育,宣传诚信教育的意义,我们开办了诚信家长学校,努力使诚信教育向社区、向社会渗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和教育观,从而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具体措施有:学生每月把《诚信伴我成长》带回家里,家长在手册上签署评价意见,该意见作为学生诚信评价依据之一;班主任储存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学校每两个月都会组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利用星期六或星期天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检查学生在家里和社会上的诚信效度;学校每一季度抽查一次家校诚信联系的开展情况,有时,还将家长请到学校进行座谈,以此增强家校诚信联系;与社区联合开办诚信家长学校。除了与学生家庭建立诚信联系机制外,我校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和集镇开展诚信演讲、发送传单,进行小品演出,积极宣传诚信的意义和作用,努力使诚信教育向社区、向社会渗透。

四、三结合:诚信评价方式和规范的“诚信之星”评选制度成为学校有效的激励机制

每学月各班都会定时召开“学生诚信考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评,并在此基础上评出学校“诚信之星”。诚信考评依据主要来源于《诚信伴我成长》手册中记录的诚信事实、班委的记录、“我”的发现三部分。《诚信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每周一记录,每月一评价,集中反映学生的诚信过程。各班的《班级诚信考评细则》是评分标准,经每班各诚信小组讨论得出当月的诚信值。对每位学生的诚信值按一定标准分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其中a级为学校成信之星。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2):

五、一个综合等级指标:建立诚信银行,储存学生诚信值,形成一个综合等级指标

学校还成立了诚信“银行”,每班设分行,建立学生诚信个人“账户”,根据表现兑换“诚信币”。学校工作实施小组,根据班级综合考评分,核定班级学生综合评价等级a、B、C、D的比例。各班根据学校工作实施小组确定的a、B、C、D等级比例,按学生终极得分,由高到低,核定学生等级,公示并将结果通知家长。无异议后,由班主任登记造册交实施小组,经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再由班主任填写相应表册。学生初中毕业,学校将根据每个学生三年来诚信手册记录的每月诚信值,给学生一个诚信综合评价(a级、B级、C级、D级),作为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之一。在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诚信手册与其档案一并进入高一级学校。

诚信教育小结篇4

论文摘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物理实验、课外活动向学生灌输诚信思想,真正做到诚信育人。

古人云:“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其寓意是答应了别人的东西,就一定要兑现,即使有人用千金来换,也不能改变主意,一个人如果丧失了信誉,也就不值得交往了。由此可见,诚信从古至今就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诚信缺失的现象在社会各领域时有发生。在食品领域,从海南“毒豇豆”事件到“五常香精米”,再到最近出现的“肌肉溶解”小龙虾,甚至在婴幼儿食品中掺杂使假,从“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结石婴儿”。在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恶意贷款、短信诈骗,哄抬物价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教育领域,高考买“”“打小抄”,英语四六级考试买答案,学术造假等现象层出不穷。面对日益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人们不禁会咋舌,要想从根本上加以杜绝,必须从教育抓起,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所谓“诚信教育”是指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为目的,把诚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体系。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相对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倡导人们:育人要以文、行、忠、信并重,使学生具备博学多闻、敦品厉行、尽忠职守、诚实不欺的优良品质,他的教育理念将智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现代诚信教育的典范。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构建诚信教育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作为理科之首的物理学科,以科学、严谨著称,物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把诚信教育渗透其中,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物理教师提高自身诚信素养,课堂教学贯穿诚信思想,物理实验渗透诚信思想,课外活动灌输诚信思想。

一、物理教师提高自身诚信素养

原苏联教育家霍林姆斯基指出:“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言行上取得一致、和谐,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说明平日里教师的教态、仪表、品德、作风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与空洞的语言说教相比,教师的言行在学生的心灵中更具备穿透力和说服力。因此,物理教师要想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诚信素养。

1.提高政治素养,遵守师德规范

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自己拥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点,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思想上和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的一致。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认真阅读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育法规,牢记职业道德规范,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兢兢业业地工作。

2.治学严谨,诚信育人

物理是一门探究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实证科学。物理学科的严谨性要求物理教学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渊博的学问,不但要精通专业理论,还要对学术研究有所建树,才能避免遇到教学的瓶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严谨、严肃、严格、严密”作为自己的教学格言,积极查阅相关教学资料,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同学科教师探讨教学经验,真正做到诚信育人。

二、课堂教学贯穿诚信思想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曾教导学生:“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由此可见,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物理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和实用性,将诚信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时间和位移》这一节内容时,对于“时间”的概念不能一语带过,混淆概念,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常说的“时间”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间隔,二是时刻,在具体情况下一定要具体分析。此外,在人们的大脑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习惯性的误区,教师一定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予以纠正。例如很多同学认为轻的物体下落得慢,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教师可在讲解《自由落体》一节时向学生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自己探明其理论的错误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

三、物理实验渗透诚信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一条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中国有句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迷信书本,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变一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使学生透过纷繁的物理现象看清其本质,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积极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课本上提供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有无改进之处;对于物理规律自己可否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实验成功或失败,其中的经验、教训何在。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大胆地提出质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寻物理奥秘,增强自己的诚信意识。

四、课外活动灌输诚信思想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物理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灌输诚信思想。通过创建物理兴趣小组和组织物理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创造学习氛围。

1.创建物理兴趣小组体现诚信原则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讲究诚信,如自制学具时必须由自己动手完成,不能模仿他人作品或由他人代劳,探究课题时必须由自己独立思考,亲身加以实践,以此来体现诚信原则。

2.组织物理竞赛体现诚信规则

物理竞赛是一种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其运作机制应以诚信为基础。在物理竞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制定诚信考试规则,使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不抄袭课本资料和他人的试卷,认真独立答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实现竞赛的真正目的。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诚信素养,通过课堂教学、物理实验、课外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既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成功欲,从而为诚信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密,《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结构模型初探》,刊登于《学科教育》,2002年

诚信教育小结篇5

以“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发扬诚信品德和诚信精神,树立责任心,切实提高全校师生基本道德素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优化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孝心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学校新形象。

二、活动步骤及要求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3月)

1、建立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党、政、工团队组织负责人和社区、家长代表组成,根据各成员代表的身份和职能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考核。

2、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布署学校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各年级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特色活动计划。

3、学校发放关于开展“诚信回归,学做真人”手拉手活动的倡议书,送到全校师生、家长、社区代表人手一份。并组织学生送给手拉手学校——内蒙古扎兰屯兴化小学和永和镇小,和手拉手朋友一起开展这项活动。

4、通过小星星电视台、黑板报等多个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开展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要求,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教育活动实践阶段(4月-11月)

1、在教育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2、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与学校行风建设相结合。开展这项活动,教师率先垂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开展“十要、十不”活动。要求教师要热爱事业,不热衷家教;要尊重家长,不高傲自恃;要尊纪守法,不违规违纪;要为人师表,不有损形象;要勤学乐教,不故步自封;要诚信待人,不阳奉阴违;要移风易俗,不迷信;要乐于奉献,不计较名利。通过“十要、十不”活动的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同时结合“五爱”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个人品质等教育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在学校里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且在家庭里、社会上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为人师表,全方位树立教师的新形象。

3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与学校的孝心工程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做孝星,争三好”活动。号召学生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少年,通过活动,让学生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把诚信留给自己,使全校学生能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

(三)总结评比阶段(12月)

我们将今年的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情况(包括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全面总结,加强各班级的考核。结合年终评优工作,评出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活动中的“标兵”和“先进班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使这一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三活动内容

⑴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⑵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⑶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⑷爱心帮困的教育。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爱心帮困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⑸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⑹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7)孝心教育。以孝父母、敬长辈、扬公德、做孝星为目标,以孝敬课、孝敬日为阵地,以班级的名义给家长送上生日的礼物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1节约压岁钱,我为兴华献爱心

2行为规范公益广告大赛

三月份1春天的聚会花卉展

2“学雷锋,扬公德”文明大行动

3“庆三八,献孝心”系列活动

4班主任沙龙“让学生学会爱”

5“诚信回归,学做真人”手拉手活动的倡议书

四月份

1“学《三字经》,做文明人”系列活动

2“寻找革命烈士的足迹”清明祭扫活动

3“我是环保小卫士”远足活动

4“读《真好》丛书,做真好儿童”读书活动

5班主任沙龙“让学生拥抱诚信”

五月份

1团员教师爱心帮困活动。

2第二届孝文化节系列活动

3“献孝心,扬公德”广场文艺汇演

4班主任沙龙“让学生懂得责任”

六月份

1道德教育讲座

2“校十佳孝星”、“新三好学生”表彰会

七、八月份

1“争做诚信小模范”假日小队活动

2“我和兴华少儿手拉手”夏令营活动

九月份

1新学期承诺活动

2“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庆祝活动

3“我与诚信同行”演讲比赛

十月份

1颂歌献祖国活动

2老少同乐庆祝活动

十一月份

1“爱心、诚信、责任心”征文比赛

2“爱心、诚信、责任心”小报比赛。

十二月份

1“爱心、诚信、责任心”故事比赛

2总结表彰。评比“诚信小模范”“爱心小天使”等

五、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孙文军

诚信教育小结篇6

【关键词】小学校园;诚信;策略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诚信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重视。当前,社会中的诚信问题十分普遍,引起的公众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加强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小学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构建诚信小学校园文化,培养小学生的诚信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堂引导知诚信

课堂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中主要完成小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一般可以分为显性教导和隐性渗透两种路径。

1.1显性教导

知是行的前提,无知则无行。而关于什么是诚信、诚信包括哪些内容、怎样的言行是诚信的言行、不诚信的言行会给自己和社会造成哪些伤害等知识和规则是无须争辩的公理,因而显性教导是必要的。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小学生守则》的学习、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的教学、诚信规范与诚信准则的理解、诚信言行的练习等,促进小学生对诚信感知、理解和记忆。显性教导具有预设性的特点,因而可以系统地、全面地、循序性地开展,使小学生获得系统的诚信知识。

1.2隐性渗透

显性教导有些时候会导致小学生的逆反,因而需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运用隐性渗透的方法加以补充。小学各科教学内容中隐含有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只要牢记教学的德育价值,那么隐性渗透就会成为常态。自然学科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科学家们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结果。因此,完全可以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等诚信品质。

2班会引导知诚信

课堂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中主要完成小学生对诚信的认知。笔者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整堂班会分成“谈话导入”、“理解诚信”、“寻找诚信”和“拥抱诚信”“诚信入园”“走心诚信”六个环节。

2.1谈话导入――故事引入,启发引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狼来了》故事虽然简单,但富有教育意义,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要撒谎。这个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便从故事引起,从谈话入手,问学生:你知道妈妈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诚信”一词,但什么是诚信,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呢,教师此时出示课题,从而导入本次班会内容。

2.2理解诚信――明白诚信,感悟诚信

四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很快意识到怎样做才是讲诚信,为此,我安排学生观看央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片,图文并茂、生动讲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发表自己观后感言,总结出诚信的真正内涵:待人以诚,言而有信。

2.3寻找诚信―诚信故事,感染学生

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身边关于诚信的故事,先同桌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讲诚信的故事。再让小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同学讲诚信故事,相信这些故事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同学们喜欢讲诚信的学生,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他们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2.4拥抱诚信―互动交流,明理导行

在“拥抱诚信”这一板块,我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他们分析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做到诚信?对于这三个问题,我先采取小组讨论――交流――反思的方式进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5诚信入园――拓展提升,争当“诚”员

经过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探究学习,孩子们已经有了做一个诚信的人的强烈意识,我相信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本着这一想法,我结合学校的德育课题,在德育训练营里创设一个诚信乐园。

2.6走心诚信――总结班会,提出希望

做一个诚信的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们长期的付出和行动。因此,本次班会结束时,提出希望“希望大家把诚信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大家喜欢的诚信学生。

3活动强化固诚信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活动中形成的,而小学生天性好动,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必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强化。促使小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伴随自己健康成长;诚信日记,则可以帮助小学生反省自身的诚信行为,形成自我控制力。

4教师示范彰诚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也自然地成为小学生的重要榜样,因此,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必须特别重视教师示范的重要性。具体要求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4.1立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应有以身立教的觉悟和态度,更要有履行职责的坚持和执著。教师要坚持诚信待人、诚信教学、诚信科研,将诚与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以诚育诚,以信育信,做诚实守信的道德典范。

4.2立言

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语,努力做到真诚、真实、可信,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欺言以获信。在教学中,教师要言语真诚,与小学生建立真诚的交往关系,真实地表达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看法和对知识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参与对话,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敢于对现有的知识和权威说“不”。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此外,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言语评价时,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4.3立行

教师应用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身教来验证平日的言教,推动小学生在诚信品质的塑造中由知向行转变。

5制度约束育诚信

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利益的诱惑和艰难的抉择,单纯依靠个人自觉自律很难保证顺利开展。因此,一定的制度约束显得尤为必要。学校要建立并完善各种诚信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师生的行为,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双重机制,使全校师生恪守诚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

5.1完善学校德育制度

w校可以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德育工作纲领性文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种细则。

5.2规范学校教学制度

学校教学制度是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表现。它既包括师生的行为规则,也包括学校教学行为的规则,如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管理等。

5.3细化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职工岗位职责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奖惩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依据权责分明的条款对全校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行为做出约束和规范,要求人们遵守一定的管理程序,严格履行相应的职责。学校要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制订关于诚信管理的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各类人员诚信参与管理、接受公正管理的基本义务和权利。

6结语

综上所述,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而小学阶段是诚信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十分必要。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学校要加强诚信校园文化氛围及环境的构建,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同时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小学校园诚信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诚信教育小结篇7

在现代,诚信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基本道德元素,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诚信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青少年中的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发扬我国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在教育实践中融会贯通传统诚信理论,是加强和改善学校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诚信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内容:由单一无序向多元渐进转变

当前的诚信教育多集中在伦理道德层面,缺少其他具体层面的教育,比如经济诚信、法律诚信、职业诚信以及科学精神教育等都很少。由于诚信的人文和科学教育内容的缺失,影响到诚信的伦理教育质量,也必将使伦理的诚信教育难以收到实效。为此,笔者认为,现代学校的诚信教育应包括科学诚信教育、法律诚信教育、政治诚信教育、经济诚信教育、学习诚信教育等方面(见图1),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我校开展了多元、循序渐进的诚信教育实践。

比如,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学生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体现教育目标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开展“夸夸我诚实”活动,通过讲身边的诚信故事、做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句诚实的话等,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才能让人更美丽;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为主,在班级中开展辩论活动,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剖析,在辩中明理;高年级则以“不弄虚作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开展实践调查活动,通过看报、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守信用”的事例和人物,在班级中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守信用是一个人的美德。

(二)方法:由灌输式向生活化转变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注重的是一个先于学生个体存在的、以社会宏大价值为中心的理念世界,试图通过德育活动把这种先行设定的价值世界灌输给学生,借以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让他们成为社会宏大价值的真实体现者。诚信教育也是如此,忽视学生个体实际生活的需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导致“无人”教育。

诚信教育回归生活就是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制定诚信教育内容,设计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受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从身边的事去寻找诚信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了解诚信的价值,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和选择,学会诚实和守信。我们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活动。比如,收集汇编格言、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感悟诚信。

其次,捕捉和理解生活对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诚信教育应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我校主要通过家庭实践、社会实践、岗位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以诚待人、以信立身的行为习惯与品质观念。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橱窗、黑板报、广播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诚信典型案例、典型人物,通过座谈会、参观、走访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途径: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向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转变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结合,才能多角度、多环节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构筑社会的诚信体系。家庭、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家长是学生的终身“教师”,社区成员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学校、家庭与社区必须联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学校中的诚信教育:第一,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和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寓诚信人物、诚信事件于课堂之中。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第二,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循善诱,抓住学校的一些常规工作,在“手拉手”活动、入队宣誓、潜能生帮教等工作中渗透诚信内容。

其次,家庭、社区中的诚信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社区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诚信,鼓励家庭和社区成员密切配合学校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比如,我们与家庭、社区结合开展了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包括一次诚信演讲、一次诚信小论坛、一次诚信书画展、一条诚信好名言、一期诚信黑板报、一张诚信手抄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全校树立“诚信荣,失信耻”的观念,共同打造诚信学习、诚信管理的诚信校园。

(四)评价:由重结果向过程和结果并重转变

中国文化更关注行为结果,很少关注行为过程和获取结果手段的道德意义。中国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例如,中国人对孩子好坏、成功与否的看法多半是看重他们的最终学业成就。如果孩子在重大考试中通过作弊或其他不正当方式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家长或教师竟会给予默认甚至赞许。这种过分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评价方式,是造成非诚信行为泛滥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要改变或根除儿童的非诚信行为,必须从根本上纠正只重行为结果、无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标准。在诚信教育中,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为了使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制订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考核激励办法。我们对学生实行“月考”,由学生对照诚信行为规范的条文,逐条进行自评,然后进行学生间的互评,由小组长或班长负责记录。每个月的“月考表”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在“月考表”的基础上,以一个学期为单位时间,由班委会给全班每位学生形成一份“诚信记录”,交班主任存档。除学生自评与互评外,还有学生家长评、社会反馈。

诚信教育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教师的不诚信行为将会很容易地把诚信教育的成果一笔抹煞。因此,必须要求教师带头讲诚信,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家长、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小结篇8

一、优化校园环境“以境育诚”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身处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校园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活动的环境,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一要精心设计“诚信教育”走廊,悬挂和诚信有关的名人名言,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教育场所。二要开辟“诚信教育专栏”和“诚信画栏”,宣传诚信教育的意义,介绍古今中外名人诚信故事,介绍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褒奖校园内诚信的人和事,鞭挞失信的人和事。三要在班级布置上围绕诚信的内容: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体现诚信;图书角和学习园地有诚信小故事;黑板报上有一周诚信小明星;卫生角有诚信小卫士。四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优势,投放诚信教育图书、电影光盘、电子书籍,供广大师生阅读、观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播放学生自编自读的诚信口号、诚信儿歌、开展网络讲诚信大讨论等,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

总之,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让校园形洋溢着诚信的春风,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

二、寻找生活榜样“以典导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又是学生行为“复制”的蓝本。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凡是他们感兴趣的事、向往的活动和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极易模仿。

为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个讲究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学习水平、工作作风、言行举止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眼里,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示范者,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具体榜样。一诺千金不仅是简单地兑现某个行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遵守诺言的信用意识。而许多年轻教师,未经深思熟虑就轻易承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以及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学生喜欢撒谎,这就是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失信而导致的后果。因此,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信守诺言,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谨慎行事、率先垂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第二,充分发挥同伴效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伴,既能发现同学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自己进行纠正不良行为。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小皇帝”,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当来到学校,走进班级这个大集体,他们之间充斥着强烈的竞争意识。一旦某位同学在集体中被树立为榜样,其他同学的赶超意识将被激活,就如酵母菌一样会逐渐地活跃,从而不断地繁衍。只要教师抓住契机不断地鼓励,表扬,使之不断升温,那么这种超越就会如千军万马,势不可挡。而“诚实守信”就会不知不觉地深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撒谎、失信往往会不攻自破。第三,利用一些名人诚实守信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像“列宁打碎花瓶,后来承认”、“华盛顿错砍樱桃树,如实告诉父亲”……通过一些鲜为人知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诚信教育。

三、完善评价体系“以规促诚”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道德他律逐渐走向道德自律并最终实现主体对道德自由把握的过程。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也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中,一方面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践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各阶段的诚信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便给予及时的、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做到监督促诚。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订《学生诚信教育目标》和《学生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包括《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和《学生自查自律表》)来检查监督学生日常校园的各种诚信行为。其中《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用于记录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和表现好的诚信行为,并据《学生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加减分。《学生自查自律表》由纪律委员发给班级同学,用于每天自我评价,并写出与“昨天”对比的进步情况以及“明天”要达到的目标。评估要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和家长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估办法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量化并分出相应的等级,最后计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总分中。三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的教育。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将其每个阶段的诚信评估结果及赏罚情况记入档案,其目的主要不是为对学生形成终结性的评定或作为选拔的依据,而是为了使教师能及时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诚信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四是制定诚信赏罚制度,将评估结果与赏罚机制联系在一起,且与评优评奖挂钩,通过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等手段,使学生明辨是非,坚持诚信行为,克服失信行为。

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使小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能有效避免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生时刻感觉到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制度在约束着自己,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重视学科教学“以理悟诚”

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得最多,要把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抓住时机渗透诚信教育,使学生从中感悟诚信,做到以理悟诚。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语文课上如“狼来了”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被狼吃掉的可悲下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诚信是无价的”,一个不具备诚信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自然科学课上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发明或发现,无不是科学工作者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作风,就不可能有科学上的发明或发现;体育课上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音乐课上通过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品德与社会课上利用生动、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说理教育。

通过各学科渗透,将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诚信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诚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终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并外化于道德行动之中。

五、开展课外活动“以行践诚”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知道为智,体道为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育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在道德实践的模糊程度,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的道德趣味实践活动,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思考诚信,亲身尝试中探索诚信,学做诚信之人。

竞赛活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在文字的世界欣赏《诚信是一种美德》的呼唤、《贵在诚实》的表白、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张百元假钞》背后的人性美。通过竞赛,既能激发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又潜移默化的强化诚信意识,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签名活动。开展“我与诚信有个承诺”签名活动,让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做出承诺: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偷盗,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讲究卫生,爱护一草一木。签名之后,就有了诚信目标意识,在日常的行为中就不断地约束自己,体会到“诚信靠大家”、“诚信要从我做起”。

实践劳动。开展“走进生活,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到福利院献爱心、植爱心树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以陶冶,当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的同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

调查活动。在诚信教育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周围的典型素材。如开展“诚信小调查”活动,调查劣质奶粉的生产、销售、危害及社会民众对此的反映等。让他们以纯真的眼光体验诚信,真正意识到诚信不仅是人的修身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线。

感悟诚信,实践活动起着水到渠成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体验了诚信,也吸取了信心和力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诚信教育小结篇9

[关键词]高中生;诚信观;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72-04

诚信是有序、有效和成熟、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诚信道德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既有赖于社会法律体系的监督与调控、公众对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也有赖于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学校对儿童、青少年诚信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教育影响力。辨清我国儿童、青少年诚信观的现状与发展特点则是教育者对社会年轻一代有效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前提。

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间,我们运用独立研制的“儿童、青少年诚信观念调查问卷”在辽宁省鞍山市、河南省郑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广东省珠海市等地系统采集到我国北部、中部、西部、东南部城市与乡镇小学二年级、小学四年级、小学六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儿童、青少年“诚实”和“守信”观念的第一手数据样本总计5824个。由于高中二年级学生在高中生群体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本文特别抽取样本中普通高中二年级的调查数据(1186个),一方面对高中生诚信观发展现状进行横断面的细致解析,另一方面将高中生诚信观发展水平与初中生、小学生诚信观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探寻我国高中生诚信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诚信观内涵与评定标准的界定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更多地指在经济交往中真实无妄地提供相关信息,守信更多地指按照自己同意的契约承担责任”Ⅲ。人的诚信品德由三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是诚信观;二是诚信行为;三是两者的关系构成形态(由观念转化成行为的过程形态)。诚信观是人们对诚信的基本看法,是人们界定诚信内涵、评定其价值和水平高低的基本取向和内在标准。诚信观大致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对诚信基本内容的把握、对诚信价值的把握、对诚信行为评定标准的把握。

二、当前我国高中生诚信观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

为了调查高中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诚信的内涵,我们从“是否听过诚信”“能否清晰理解诚信”“能否正确选择诚信的含义” “更看重诚实还是守信”等方面设计了五个条目。相关条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显示,,当前我国以高二学生群体为代表的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能够正确选择“诚信”含义的高中生占调查高中生总数的76.04%,尚有接近114的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有误。

第二,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程度与小学六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高中生对诚信的理解并未随着他们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而有所加强,反而依旧在小学六年级水平上停滞不前。这个看似有违青少年道德成长规律的现象瀹恰与小学六年级以后我国普通高中没有提供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 “诚实”和“守信”作为诚信内涵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在高中生心目中却占据着不同的地位。调查发现,高中生对“守信”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诚实”(高出24.8%)。

(二)当前我国高中生对诚信价值的认识

我们通过八个条目系统采集了高中生对诚实与守信价值认识的数据,通过SpSS16.0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以高二学生群体为代表的高中生对诚信价值的认识呈现如下特征和趋势。

第一,当前我国高中生对诚信价值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小学生和初中生。我们对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对诚信价值重视程度进行了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01;年龄的概率为0.409,大于0.05。可见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诚信价值差异是由被试的年级差异所致,与被试年龄无关。统计结果显示: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诚信价值的重视程度最高,与其他年级学生呈现显著差异;五个年级调查样本对诚信价值重视程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小学四年级、小学二年级、小学六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这说明,随着理性思维的发展完善,高中生是基于所生活于其中的“实然”生活世界中诚信道德现实的体验来构建自身关于诚信价值的朴素认识。当高中生在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中长期积累不良的诚信体验时,他们很有可能对诚信的价值持有怀疑和否定态度,背弃先前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社会主流文化的诚信观念。

第二,高中生对诚信个人价值的关注点锁定在个人良心的内在诉求上。58.72%的高中生认为诚实对个人的最大价值表现在“它能令人感觉做人坦荡,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49.05%的高中生更看重守信“能令人感觉做人坦荡,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的价值。所谓良心,“是自己对于自己行为的德性或堕落所抱的一种意见或判断”。大量研究证明,能否运用良心来规约自身的诚信行为,是人们是否达到诚信自律的关键指标。高中生从个人良心诉求的角度审视诚信价值,预示着这一群体正在逐渐走向诚信道德自律。

第三,我国高中生普遍不够重视“诚信”对个人发展的直接价值。与“守信”相比,“诚实”对个人发展的直接价值更不被看好。选择诚实对个人最大价值表现在它“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的高中生仅占14.87%,看重守信“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的高中生比例略高,占23.00%。这说明我国学校普遍关注道德的社会性价值,而对道德对个人的价值提炼、解释尚不够充分。令人忧虑的是,在忽视道德个人价值背景下,一旦人们对团队或社会感到失望,社会道德体系很容易走向崩溃。

(三)当前我国高中生诚信行为评定标准发展现状

人们在评价诚信事件时,需要使用一套事先在内心形成的标准体系。这套标准处于诚信观的核心地位,为进一步深入考察和评价一个人的诚信观发展水平提供了具有操作意义的重要前提。我们认为,人们在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是否具有诚信特征时,在面对不同的人或事时所使用的标准是不同的。为了尽量全面、真实地考查我国高中生面对不同诚信情境和对象时内心所持有的诚信行为评定标准,我们尝试编制包含“对己”“对他”两个基本范畴和四个基本维度(诚信利益预期、诚信频率、诚信情境约束、诚信对象)的“儿童、青少年诚信行为评定标准子问卷”,对高中生诚信行为评定标准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我们考查了高中生在面对利益时的诚信选择与评定现状。研究发现,在诚实利益预期方面,高中生对自己的内在要求显著高于对他人的内在要求;当守信涉及利益问题时,高中生对自己守信的内在要求远远低于对他人守信的内在要求,即表现出对他人高要求对自己低标准的特征。

其次,我们考查了高中生对诚信行为发生频率与人的诚信品质判断之间关系的认识。统计结果显示,高中生在诚实与守信频率评定标准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当不关涉利益问题单纯讨论守信频率时,高中生“对己”的守信要求会略高于“对他”的守信要求。这些数据表明,高中生已经认识到诚实与守信行为的选择具有诸多复杂性与情境性,故此,他们不再机械地通过频率来判断和规定自己及他人的诚信品质。但是,如果一味强调诚信行为发生的具体性和情境性,势必潜存着高中生对自身及他人不诚信行为无原则的迁就,甚至可能有轻而易举地放弃诚信道德品质的危险。

再次,我们考查了高中生遭遇情境约束时的诚信行为评定标准。结果发现,在诚实与守信情境约束方面,高中生“对己”与“对他”的评定标准都未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①。这一结果说明在情境约束条件下,高中生对己与对他的诚信行为要求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最后,我们考查了高中生诚实与守信对象。为了便于研究高中生对于不同亲疏关系的对象是否使用同一水平的诚信标准,我们以“熟悉一陌生”为维度发展的主导方向,让高中生按照从“最愿意”到“最不愿意”的顺序分别列出自己最愿意诚实的对象和最愿意守信的对象,依照从“最应该”到“最不应该”的顺序分别选出最应该对自己诚实的人和最应该对自己守信的人。需要排序的对象包括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叔叔、舅舅等)、教师、朋友、同学、陌生人。数据统计结果详见表1。

通过对高中生首选对象群体的频次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生在诚信对象选择上具有依血缘和感情亲疏程度选择个人诚信对象的发展特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叔叔、舅舅等)既是高中生最愿意诚实和守信的对象,也是高中生认为最应该对他们诚实和守信的群体。这一结果完全符合中国人人际信任和诚信交往的文化传统与既定事实。正如我国学者王重鸣所言:“自儒家强调重义后,诚信的初始理念更多地被淹没在以人伦等级与亲情距离为基础的仁义或理义的伦理观念中,致使中国传统社会所强调和形成的信任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超脱家庭、亲情、义气和熟人的特殊主义限阈。”其二,当前我国高中生普遍表示既不愿意对自己的同学诚实和守信,也不要求他们的同学对自己诚实和守信。这一结果映射出当前我国高中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可能存有潜在的信任危机。其三,高中生认为在对自己诚实和守信方面,朋友应当仅次于家人,排在第二位。“从社会生活本身的逻辑而言,只有你对他人有足够的信任,才会对他人表现出充分的‘诚信’,‘信任’成为‘诚信’的必要条件。”而长期建立起来的亲密情感关系有助于双方形成彼此能够履行对方所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保障感,因此包括高中生在内的多数人自然愿意在与朋友交往中践行诚信。其四,我国高中生对教师诚实和守信的意愿明显低于他们对朋友诚实和守信的意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地位的天然不对等,成为绝大多数高中生不愿对教师诚实和守信的客观原因;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信任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高中生对教师的诚信意愿。

三、当前我国高中生诚信观的培育对策

(一)利用各种教育渠道,全方位传递诚信知识和诚信价值,进一步帮助高中生加强对诚信内涵的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

对诚信内涵的准确理解是学生诚信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对诚信内涵认识的对比研究中,我们惊讶地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自小学六年级之后直到高中二年级,尽管经历了思维水平的飞速发展,但是他们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没有显著提高,尚有24.96%的高中生无法对“诚信”的含义作出正确选择。对此,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必须承担起为学生提供了解、体验、思考、实践诚信道德的教育资源的责任,向学生传达社会诚信道德发展变化的信息和取向,帮助高中生内化既有的社会诚信道德规范系统。

(二)在诚信教育中要着力强调诚信的个人功利价值,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诚信与个人发展及生活幸福的内在联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常常作为一种纯粹的美德加以提倡,几乎不关乎个人的功利价值。“诚信在实践应用中与其说是道德行为规范,不如说是理念,它停留在高度浓缩的义理要求上。”这使得人们长期无法建立诚信行为与自身发展及个人幸福之间的因果联系,高中生亦是如此。在本次调查中,选择诚实对个人最大价值表现在它“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的高中生仅占14.87%。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教育者应当从诚信个人功利价值的角度帮助高中生提高对诚信价值的主观认同。只有这样,社会诚信体系才具有内在的稳定性。

(三)高中阶段的教育者应当率先以信任学生为表率,努力搭建充满信任的诚信教育环境,并把它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起点

诚实与信任是相互递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讲,诚实与信任是在不同特征的联系中相互推升或相互削减的。高中生对诚信价值的认同水平总体低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背后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但是,他们对除家人和朋友之外的人们普遍缺乏信任的现实,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诚信意愿。我们在对高中生诚信对象的研究中发现这样一些令人担忧的数据:把教师作为最愿意诚实对象的高中生仅占4.5%,把教师作为最愿意守信对象的高中生仅占4.0%;把同学作为最愿意诚实对象的高中生仅占1.5%,把同学作为最愿意守信对象的高中生只占3.3%。这说明学校并不是一个令学生信任的环境。对此,教育者必须把悉心营造充满信任的教育环境提上重要日程。我们认为,理想的诚信教育环境至少应当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在这个环境中应当有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严格贯彻执行的、奖惩分明的诚信行为规则;其二,在这个环境中,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应当始终保持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四)正视高中生在诚信对象选择上具有依血缘和感情亲疏程度选择个人诚信对象的诚信观发展特征,帮助他们把诚信推广成为协调整个社会人际行为的普遍道德原则

2000年李伟民、梁玉成对广东省7个城市2003位居民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所信任的人群以血缘家族关系的亲属家庭成员为主,同时也包括不具有血缘家庭关系却有着亲密关系、置身于家族成员之外的亲朋密友,其中家庭成员得到的信任程度最大。”可见,当前我国高中生愿意选择对与之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和与之具有亲密感情关系的朋友群体加以信任、施以诚信,与中国人诚信对象选择的普遍特点具有强烈的一致性,是我国社会文化长期濡染和浸润的结果。但是,这种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之上的特殊信任与特殊诚信,在市场经济迫切需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今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障。因此,帮助高中生把局限于亲缘关系范围内的诚信道德拓展成为协调整个社会人际行为的普遍道德原则,是当前我国诚信教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又一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朱贻庭,伦理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53.

[2]傅维利,,刘磊,李德显,诚信观的构成特点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1):44-49.

[3]洛克,人类理解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31.

[4]陈丽君,王重鸣,中西方关于诚信的诠释及应用的异同与启示[J],哲学研究,2002(8):35-40.

诚信教育小结篇10

关键词:创编;创新;体育课堂;诚信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38-04

说起体育课堂“诚信”,或许有人会问,体育课堂怎么还存在诚信问题?主要在哪里?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什么负面影响?存在“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诚信”素养?本文主要阐述由“创编”案例引发的对“诚信”问题的思考。

一、涉及“诚信”问题的“创编”案例及分析

(一)“创编”案例描述

一节器械操观摩课,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几节单个动作,并对其进行了组合练习。在课的基本部分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器械操队形,并在创编结束后各组依次展示。结果显示,原教学班上课的学生所创编的器械操队形与异地借班上课的学生创编的结果完全一样。

(二)“创编”案例分析

不同班级的学生各组创编的队形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令人疑惑,为什么完全不同的学生会有如此相同的创编结果?究竟是谁创编的?教师在学生创编队形这一教学活动中发挥的是什么作用?假如是学生自主的创编,不同学生完全相同的创编结果会有多大的可能性?假如创编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任课教师又为什么这样创设体育课?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该课例又认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器械操的创编活动很大程度上应该不是学生所为,而是由教师事先创编好,让学生按照老师创编的动作进行练习,并在课堂上配合老师完成“创编”任务。这一设计反映出一种体育教学“诚信”缺失的现象。实际上,任课教师之所以这样设计,其出发点并非恶意,而是想突出创新,又想突出教学的有效性。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任课教师课前未曾预料,不但无形中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或多或少是对看课者的一种善意的“欺骗”行为。为此,在创设观摩课堂的时候,要引起人们对该类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高度重视。

二、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其根源

“诚信”一词,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无论各行各业都已将“诚信”视为是否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缺少“诚信”的行为不但是一种短视行为,而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工作,也依然不能缺少“诚信”,但并非所有的体育课堂都十分讲究“诚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诚信”缺失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诚信”缺失呢?

(一)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的缺失,意味着课的价值削弱,同时,也将影响对学生“诚信”教育的结果,且缺失现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内容”选择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属于内容的选择问题。纵观体育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终身体育所需,而是存在一些无实际学习或锻炼价值的内容选择现象。体育课堂组织的既不能锻炼学生身体,又缺乏实际教育意义,甚至不太健康的游戏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归结为“诚信”缺失现象。学生参与了这些游戏以后,各方面都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学习的时间又被这些无意义的游戏占用而被浪费,因此,诸如此类的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选择内容的做法,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诚信度”不高的现象。

2.“方法”选用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任何一节体育课教学,都离不开方法,但具体到课堂上,并非所选择的方法都十分有效,有的方法存在走过场或形式化现象,尤其是观摩课堂,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如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有的就走进了一定的误区,如“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所设计的课堂有新课改的影子,组织了反复“扎堆”,缺少实际意义的形式化的探究,还有的表现出以假问题、短时间、不完整的探究活动,结果学生由于受假问题的误导,难以探究出有意义的答案;由于受短时间的限制,难以对一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由于有的课堂上只是提出了探究的问题而没有进一步检查探究的结果,使得学生逐渐对探究学习失去了兴趣等。一定程度上,这种形式化的现象,也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3.“教学”环节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授课的学习,都不可脱离“教”与“学”的环节,但是有一些课堂,尤其是经过精心设计并反复操练过的观摩课堂,往往在“教”与“学”的环节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有的表现出,老师刚讲解完动作要领,学生就知道怎么做了;有的是老师刚做完示范,学生都已经知道该动作是什么感觉了;还有的是学生刚刚练习不到几分钟时间,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了;甚至还有的课堂,老师带领同学们做武术套路练习的时候,老师因忘了下一个动作怎么做,出现“卡壳”现象,而学生却记的很牢,非常连贯地完成了套路练习等等。这些现象从表面上来看,是缺少完整的“教学”环节,是一种违背人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情节,但实际上反映出的也是一种教学“诚信”的缺失。

4.“创新”设计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几乎所有的观摩课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有创新的部分,但并非所有的创新都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相反,有的创新实际上是为创新而创新,缺少实际的创新价值,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现象,文章开头的“创编”案例就是在“创新”设计上出了问题。除此之外,体育课堂上的无意义创新也时有发生,如一些课堂为了能够反映出任课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指导教师在对该课指导环节故意创设了一个“突发事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突发事件”的处理,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从而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创设已经脱离了实际,也就是说,已经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因为,任课教师在准备该课的时候,事先已经知道是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已经设计好了如何去处理该“突发事件”,这样的做法缺少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善意的“欺骗”。

5.“语言”表达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上,有的老师的教学语言缺少“诚信”,有的还表现出随意性较明显,如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上,有的任课教师说,这节课上看哪位小朋友表现的好,一会儿给他一个奖励。可是,一节课结束了,也没有看到老师对表现好的学生有任何的奖励措施。假如,这样的语言经常在课堂上出现,而且每次也都不兑现奖励的话,时间久了,小学生会对老师失去信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体育课堂,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观察或练习,往往在这些教学活动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并说,一会儿大家观察(或听讲、练习)以后,我会提问大家。可是,有些老师做完示范,而且学生也积极地配合认真观察完示范以后,并没有听到老师提问,这样的教学场景出现的越多,越不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甚至,因老师不能“说到做到”,有的学生以后就不再认真听讲了,也不再认真观察了,甚至在练习环节,也更加自由化或偷懒了。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诚信”的缺失。

6.“游戏”比赛中的“诚信”缺失表现

无论是小学的还是中学的体育课堂,我们往往会在课的某一个环节,如准备活动或基本部分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看到任课教师组织一个甚至多个游戏,但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游戏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老师忽略“诚信教育”问题。比如,在游戏之前,教师对游戏规则讲述不明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公平现象,而教师依然按照最终获胜的小组宣布比赛结果,这样会在学生心目中出现“可以没有明确规则”的思想。还有就是即便老师将游戏规则讲述的非常清晰,但是,由于在具体游戏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要求学生,结果也会出现各种违背规则的情况。这种因教师的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或有的稍有提示但未及时纠正,还有的教师分组和组织过程不合理,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公平公正现象,给学生带来的依然是“可以不完全遵守规则”的想法和做法。例如,小学三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绕标志物往返跑游戏,教师提出了“跑回到队伍最前面,与下一个同伴击掌后,下一个同伴才能跑出”,可是,在比赛的时候,一开始有一组学生未能击掌,下一个就跑出了,同学们一看老师没有制止,紧接着其他组的学生也陆续出现了这种情况,甚至还有的没有跑到终点,下一个同学就提前起跑的现象。这些看似未能严格遵守规则问题,但从“诚信度”的角度来看,不但反映出教师对“诚信”的重视不够,还表现出,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

(二)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根源

体育课堂缺少“诚信”,在教学设计环节,有个别老师或许会注意到这一点,由于未能引起高度重视,会导致课堂上言而无信或虚假教学环节的存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并不十分清楚是否存在“诚信”问题,结果导致所设计的课堂出现“诚信”缺失现象。但为什么会出现“知”与“不知”的两种“诚信”缺失现象呢?换句话说,出现“诚信”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何在呢?

1.对“有效教学”认识不到位

体育教学都在力求达到有效性,但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对何为“有效教学”有深刻的理解,结果导致,有的课不但没有充分体现出有效性,反而还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再进一步说,就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方法的选用上,创新的设计上等等是否适宜,是否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是否达到了发展的要求。如前文中提到的器械操的创编,任课教师事先创编好让同学们课前反复练习,课堂上被当作学生的创编再现出来,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学生不但不知道该如何创编,而且学生还会对体育教学创编产生误解。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任课教师将虚假创编也误认为是有效教学的体现。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功利思想冲淡了对“诚信”的坚守

无论是评优课还是公开课,为了追求名利,体现教学的“水平”,有些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在课的“形式”上大做文章,这样难免会忽略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还会因为过多地考虑看课者,而忽略课堂教学本身的实效性。如忽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真实感受,相对比较机械地表演现象。有的演的比较逼真,更加接近真实的课堂,而有的演的较为虚假,远离课堂教学实际。这种常被视为“作秀”的课堂,实际上也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假如,没有名利驱动,大家就是为提供研究而上课,为互相学习而观摩,体育课上的“诚信度”也会得以显现,甚至不断提升。

3.评课标准的偏差导致“诚信度”降低

就评课而言,至关重要的是标准统一、客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目前,体育评课的权威标准并未建立,大家对课的认识不够统一,结果,对于好课与差课的判断模糊,甚至不同的评课者对课的判断出现严重的分歧。然而,任课教师在“做课”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为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准备。越是评课标准偏离客观实际,任课教师“做课”的效果也越远离“诚信”。因为,备课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已经显现出不是将“求真”放于首位,而是“求新”思想,或是为“迎合”评课而在做课,往往会因此而脱离实际,自然难以摆脱“作秀”现象。

4.“诚信”素养不稳固而导致缺失现象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人们都应将“诚信”放在首位。但目前,诸多事实显现,并非人人在任何时候都很讲“诚信”,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有稳固的“诚信”素养,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做法也不十分理想。假如一个人的“诚信”素养尚不十分稳固,做事的时候,尤其是遇到要求“诚实守信”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出现思想上的不坚定,不讲“诚信”的事件就自然会发生。体育课堂教学的“诚信”缺失现象,也很有可能由此而生。因此,教师的“诚信”素养同样需要树立。

5.“诚信”缺失未被引起广泛关注

关于体育课堂“诚信”缺失问题,目前,尚未有人明确提出该如何应对,有的是未能发现该问题的存在,有的未能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还有的是未能专门提出对于不讲“诚信”的教学及“诚信”素养缺失的任课教师的问责机制,结果,体育课堂上的“诚信”缺失问题自始至终未得到消除。以上这些都表现出,“诚信”缺失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诚信”缺失对体育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不容忽视。

三、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必要性

1.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对体育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影响

有人在设计课的时候未能充分认识到是否存在“诚信”缺失问题,因此,往往无意中就会产生忽略“诚信”的教学环节。器械操的创编并非任课教师故意不讲“诚信”,而是忽略了对“诚信”的充分考虑。尽管如此,这样的设计依然会对教学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如创编环节不够真实、创编形式不够丰富等,结果在展示环节显得不够精彩。为此,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显得十分必要。

2.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体育课堂缺少“诚信”的教学不但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如器械操创编环节的“诚信”缺失,很容易使学生在创编的时候流于形式,由于不是真正在创编,因此,学生就很难在该环节充分调动积极性,也就很难使创编意识和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环节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对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也就更加不利,因为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的是不注重“诚信”,自然,潜移默化的也将是对“诚信”的忽视。即便是任课教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讲“诚信”,学生依然会因教师的非“诚信”行为而对这种品质的培养产生抵触情绪。体育课堂上,教师缺少“诚信”,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配合就会逐渐减弱,学生的“诚信”意识也会因此而逐渐淡化。

3.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将不利于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体育课堂讲“诚信”,体育教师守“诚信”,在一定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正向的,尤其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一旦课堂上教师的“诚信度”不高,或遇到不讲“诚信”的学生视而不见,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样的不讲“诚信”的学习环境中丧失“诚信”意识和品质。当老师发现“诚信”问题较为明显,需要引起重视的时候,再去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的学生已经对不守“诚信”有了较深的影响。因此,与其事后纠偏,倒不如教师一开始就率先垂范,给学生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学习氛围,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

因此,体育教学设计中的“诚信”设计不容忽视,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诚信”行为影响更加深远。在创设优质课堂的同时,重视“诚信”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可行性

1.强化“诚信”观念可以从体育教学设计做起

体育教师要强化“诚信”观念,有若干视角可以切入,但从教学设计环节做起,将能够从思想上引起对树立“诚信”观念的重视,因为在设计过程中,事先能够把握究竟哪个教学环节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诚信”,哪些环节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时机最佳。假如任课教师在每次备课环节都能对“诚信”问题做出认真的考虑,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的就应该是诚实守信的教学情节。但如何在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对“诚信”的关注呢?

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考虑内容的“适宜性”。体育课堂上所传授的无论是体育知识,还是运动技能与锻炼方法,都需要围绕一个“适”字做文章。做到内容选择依据清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学环节达到教深、教透,学生在一节课上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最终衡量的是“学会了”,或者是“学懂了”,以及“会学了”。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内容,需要反思其原因,是难度过大了,还是实用性太差了,或是距离学生的需要太远了等。

其次,在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教的时候,依然需要重视方法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方法做保障,而且,方法对施教内容究竟能否发挥作用,发挥多大作用,可以依据教学效果来衡量。方法越有效,教学的效果也就越明显。有效的方法体现出的是一个“实”字,可有的课堂方法太过于多元,脱离了教学的实际,有时,尽管是不错的方法,但并非都能适应于每一节课上使用。因此,在选择确定方法的时候,充分考虑其有效性至关重要。

第三,在设置教学目标上,依然需要考虑“准确性”。有些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目标的设置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往往会出现目标空泛、过大、过多等现象,而在具体落实目标环节,能够落实的又很有限,结果是大部分的目标都未能如期实现。假如将目标设置放在“诚信”问题上来考虑的话,目标的不准确,便是“诚信度”不高的表现,因此,未来再设置体育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其准确性,从而提高便于达成的“诚信度”。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环节,还有很多地方能够体现“诚信”,如教学比赛规则的执行应说一不二;教学语言的发出应讲实话,讲真话,说到做到;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真切、有效,尤其要考虑能否真正解决重难点问题。否则,过于形式化的虚假创新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讲“诚信”,强化“诚信”观念,要及时抓住体育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环节。

2.提高“诚信”素养可以从日常教学细节做起

“诚信”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日常教学中重视“诚信”,体现“诚信”,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首先,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各种语言是体现“诚信”与否的关键。一节课上,任课教师所发出的语言信息量很大,如笔者曾经对一节“软式垒球击球”课上教师的语言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发出的各种语言文字量达8000多字,其中包括讲解的语言、指导的语言、激励的语言、总结的语言等等。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严格控制,既要真实,又要守信。如表扬学生不失真,批评学生要诚恳,不讽刺挖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等等。

其次,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各种行为,体现“诚信”方面更不容忽视。在每一节体育课上,教师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如示范的行为、指导动作的行为、摆放器械的行为、参与活动的行为等等。这些行为都力求规范、准确、积极、有效。即便是在示范的过程中,老师有所失误,也应非常诚恳地从自身找原因,告诉学生示范不成功的真正原因何在,而不怨天尤人,这样的话,不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通过教师诚实的做法,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会就是不会,不懂就是不懂”的思想。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方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认真学习、刻苦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