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工程的范围十篇建筑工程的范围十篇

建筑工程的范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22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1

(宁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21)

【摘 要】结构检测是对建筑物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建筑物进行鉴定与评估的基本依据。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结构验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其发展与应用在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无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混凝土裂缝

作者简介:张扬(1982—),男,汉族,宁夏中卫人,2005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工作。

0 引言

建筑工程系统性较高,存在较多的专业,受外界各因素影响比较大,无论是施工还是管理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完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就需要利用专门的检测技术来检验工程结构建设效果。近年来逐渐有更多新型无损检测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明确问题发生的原因,并从工程结构检测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

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中的手段与技术

无论检测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结构施工效果检验中,通过声、光、电、射线以及微波等作为媒介,在不损坏建筑结构质量的基础上,对整个结构的建设结果进行综合检验分析。通过对建筑工程结构的无损检测,可以全面掌握工程结构的建设效果,明确其内部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进而才可以更好的选择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优化,确保工程施工全面满足建设需求。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有超声波检测技术、渗透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以及涡流检测技术等,不同检测技术所适应的范围不同,对设备以及操作要求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对不同工程结构进行检测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争取不断提高工程检测效果。

2 主体结构检测的基本范围

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主体结构检测。建筑主体结构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工作,承受着一个工程中的所有负载,工程建筑的主体结构关乎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任何一个构件不满足设计要求,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包括对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的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检测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现场检测等检测。

2.1 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形式。而混凝土和钢筋是最为重要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结构混凝土质量的传统检查方法是以规定的取样方法制作的立方体试件,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下养护,按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试件抗压强度来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一般情况下,对混凝土质量的实体检测采用非破损法来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采用回弹检测比较灵活、方便,通过抽样,对混凝土构件、编号、轴线和强度等进行检测。通过测强曲线,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从而获得混凝土的强度。回弹时,应该注意混凝土碳化问题,防止混凝土碳化过高。做好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检测,能够有效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从而使整个工程的整体性能得到发挥。

2.2 砌筑砂浆强度检测

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对砂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采用贯入法对砂浆的强度进行检测,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将测得的贯入深度通过测强曲线计算砂浆的抗压强度。砂浆是由无机胶体材料、细骨料和水等组成,砌筑砌体的砂浆质量是直接影响砌体质量的重要因素,控制砌筑砂浆强度是保障砌体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而砌筑砂浆抗压强度值的检测和评定是主体结构检测工作的关键。所以,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主体结构检测是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工程得以安全进行的根本所在。

2.3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建筑结构中各构件(梁、板、柱)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钢筋保护层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相关检测时,应选择适当的测面,表面平整、整洁并避开金属预埋件。特别是受力钢筋的位移,往往减小内力臂而严重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在我国,施工时将构件上部的负弯矩受力钢筋踩下而引起的质量事故屡屡发生,轻则表现为板边或板角裂缝,重则发生悬臂构件的倾覆、折断事故。因此,对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实体检测是保证结构安全所必须的。

2.4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检测

结构性能检验的工作内容包括结构性能检验指标的计算、执行检验和检验结果评定等级三部分。预制构件应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标准图集所要求的技术参数,例如挠度、抗裂度、裂缝宽度和标准荷载等,进行结构性能检验。预制构件应在明显部位注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以便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区分。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原设计的标准图纸要求。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所以,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检测同样也是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保障,是整个工程质量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

2.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现场检测

对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现场检测时,混凝土基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基材应密实,后锚固区域不应有裂缝、风化等现象,应能承担锚栓或植筋传递的作用。填充墙与承重墙、柱、梁的连接筋,当采用化学植筋的连接方式时,应进行实体检测;在锚固钢筋拉拔试验的轴向受拉非破坏承载力检验值确定后,抽检钢筋在检验荷载作用下基材应无裂缝、钢筋无滑移;持荷2min荷载值降低不大于5%。通过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检验合格的工程,其整体性明显增强,抗震能力也大大提高。

3 主体结构检测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建材达不到建筑要求而造成的工程事故不断增加,造成的损失也不计其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以往,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主要是对建筑材料进行室内的检测,对建筑质量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选取时出现的一些混乱,而不能对进入施工场地的建材进行直接检测,再加上市场中建材存在各种不合格现象,一些假材料、假构件的检测结果屡见不鲜,不能够代表整体的建材质量。因此,建筑实体的质量与建材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极易造成各种工程事故。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建筑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力量。建筑市场十分活跃,市场竞争存在极大的不规范。建筑行业管理体系中法律法规和管理性文件相对来说还不完善,市场管理较混乱。尤其是作为工程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亟待加强监督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进行主体结构检测,可以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避免工程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崔立军.混凝土检测方法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02).

[2]李铁军.超声波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0(11).

[3]李盛斌,杨红霞.超声波技术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07).

[4]由丽华.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

[5]刘柳奇,刘春生.结构混凝土反射脉冲弹性波法检测技术[J].水利水电快报,2002(07).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规范;规则

1建筑面积的概念

建筑面积亦称建筑展开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面积之和。建筑面积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可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居室净面积在民用建筑中,亦称“居住面积”。辅助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为辅助生产或生活所占净面积总和,使用面积与辅助面积的总和称为“有效面积”。结构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的墙体、柱、垃圾道、通风道、附属烟囱等结构所占面积的总和。

2建筑面积的作用

建筑面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国民经济一定时期内完成建筑面积的多少,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生活福利设施发展的程度。

建筑面积在编制工程建设概算时,是计算工程量的基础,如计算出建筑面积之后,利用这个基数,就可以计算地面抹灰、室内填土、地面垫层平整场地等项目的工程量及其价值。

建筑面积作为结构工程量的计算基础,不仅重要,而且也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和细心计算的工作,任何粗心大意都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不但会造成结构工程量计算上的偏差,也会直接影响概预算造价的准确性,造成人力、物力和国家建设资金的浪费及大量建筑材料的积压。

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辅助面积、结构面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或结构设计时,都应在计算建筑面积的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出结构面积、有效面积及诸如平面系数、土地利用系数等技术经济指标。有了建筑面积,才有可能计算单位建筑面积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工程总价值除以总建筑面积,就是单位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技术经济指标或称单方造价(元/m2)。

建筑面积的计算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投标报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配备施工力量、成本核算及物资供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建筑面积计算的规范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设工程全面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已是大势所趋。工程量清单计价属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范畴,其思路是“统一计算规则,有效控制数量,彻底放开价格,正确引导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所以,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计算规则,对建筑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以往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存在很多有争议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制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设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以下简称《规范》),并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这充分标志着国家对规范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1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与规则的比较

3.1.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

《规范》规定: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m及以上者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m者计算1/2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净高超过2.1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m~2.1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规则规定: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水平面积计算。并未明确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比规则更加突出了高度在建筑面积计算中的控制作用(高度在2.2m以上者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m者计算1/2面积),还有很多部位的建筑面积均是依据其净高分3类(净高超过2.1m的部位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m~2.1m的部位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m时不计算面积)进行计算,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等。

3.1.2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

《规范》规定: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水平面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

规则规定:多层建筑物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之和计算,其首层建筑面积按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结构的水平面积计算。

由比较可见,《规范》将多层建筑物按其层高,以2.2m为界分两类进行计算,而规则并没有突出层高高度在计算建筑面积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3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一、核实申请材料:

1、申请竣工规划核实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及相关附件、附图)。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3、建设工程规划总平面图。

4、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5、竣工测绘成果。

6、城配费的缴纳情况。

7、法律、法规和规划许可规定的其他内容。

二、核实内容

(一)竣工测量报告的核实:

1、工程竣工测量图的测绘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2、工程竣工测量图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竣工情况;

3、工程竣工测量图报告及附图的质量是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4、竣工测绘的建筑面积是否按规范要求计算;

5、其他法律、法规及规定要求的内容。

(二)规划条件核实:

1、总平面布局:建设用地的性质、位置、界限、面积符合规划许可文件的规定,监督检查该建筑工程的建(构)筑物使用性质、基底面积、坐标、平面形式、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容积率、绿地率、停车泊位、管线走向及管位、出入口布置与周围建(构)筑物等的平面关系等是否符合批准的设计图件(包括总平面图和批准变更的图纸)。

2、空间布局:监督检查该建设工程的地下设施与地面设施的关系、层数、建筑高度、与周围建(构)筑物等的空间关系等是否符合批准的设计图件(包括总平面图和批准变更的图纸)。

3、建筑造型:监督检查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筑造型形式(立面)、风格、色彩、体量、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是否符合批准的设计图件(包括总平面图和批准变更的图纸)。

4、工程标准与质量:监督检查该建设工程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标准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如医院的床位数、停车场的车位数等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5、室外设施:监督检查室外工程设施,如道路、踏步、绿化、花台、围墙、大门、停车场、雕塑、水池等是否按照规划要求施工的,并检查其所有施工用的临时建筑是否按规定的期限拆除,并清理现场。

6、配套和服务设施:道路、踏步、围墙、大门、停车场、基地高程等;公厕、垃圾站、各种管线等;7、其他相关内容

三、竣工规划核实方法

(一)内业核实

1、根据竣工测量报告与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进行核实,主要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实建设用地界线、位置、红线范围、面积;②核实建筑面积、层数、高度、功能;③核实规划用地范围内建构筑物退让、停车场及交通出入口、地下室边界、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等。

2、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出具竣工面积核实表。

3、核实测绘报告的内容是否满足竣工规划核实要求及规划三维信息系统入库要求。

(二)外业核实

1、核实测绘成果精度、各项内容的真实性。

2、建设用地内和用地范围内(含临时用地内临时建(构)筑物)应当拆除、清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是否按规定拆除、清理。

3、是否有违法建筑。

4、建筑层数、层高、功能划分是否满足要求。

5、建筑外立面造型、外装材料、外装色彩、外装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4

关键词:场地类别;抗震设计;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

中图分类号:tU73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uildingsiteclassificationevaluationisanimportantcontentof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thereforetoestablishaclearandreasonableconstructionmethodofsiteclassificationandindex,sothatwecanonthesiteconditionforeffectiveevaluationanddecision,isessentialtoensurethattheseismicsafetyofengineeringconstructioneffect.methodsofdeterminingthesiteclassificationarebasedonthecurrent"codeforseismicdesignofbuildings"(GB50011-2010).withthesemethods,somedifferencesareproducingbecausethedifferencesoftherock&thesoil,thefoundationdepthorthefoundationtypeandthelatersiteelevationadjustment.

Keywords:siteclassification;seismicdesign;claddinglayer;equivalentsheeringwavespeed

引言

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区域构造环境,其具有非常突出的地震灾害。因此建筑设计前应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并按该类别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以有效地实现抗震减灾。

一、目前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是依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对于基岩埋深大于20m的土层取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为测试对象,对于基岩顶面埋深小于20m的土层取地面下至基岩顶面埋深范围内的土层为测试对象,先测定各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值,后确定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覆盖层厚度一般是通过钻探及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b.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c.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d.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根据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及覆盖层厚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表4.1.6进行场地类别的判定。但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①以地表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岩土层为受测对象,此规定时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如城市老城区人工填土层或郊区新近填土层较厚,20m深度范围内填土层所占的比重较大,其对等效剪切波速有极大的影响,当场地上的填土层分布变化时,其不确定性增大;对于滨海地区,地表下20m的受测对象可能无法考虑回填土层下的海泥和沉积土形成的软弱层的影响,无疑会影响场地判定结果。此外规范中规定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这表明为准确确定场地类别,对于局部陡增的波速值在计算中应根据周围土体作相应的调整。此外,覆盖层厚度的分档在很多情况下由经验确定,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易引起最终场地类别判定结果的偏差。

②人工填土具有成因不均匀、堆填时间差异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影响因素控制。一般的人工填土层沉积时间为几十年-几百年,近几年甚至近期在场地的建筑、生活垃圾等填土也属人工填土的范畴。例如某场地表层4m为人工填土,并假定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测得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为240m/s,按规范判定其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而若在勘察测试以前对现状场地挖除表层的人工填土,采用均匀性及密实度好的土层进行换填碾压处理,处理后的填土层虽仍属于填土范畴,若再进行勘察时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必将大于250m/s,由此得出的结论将是场地类别为Ⅱ类。上述分析表明换填法或其他地基处理方法改变了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进而影响到对于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③计算起始面为“自然地面”时,对于建筑场地标高变化不大、土层沉积厚度相对均匀的场地是无可争议的。但有些场地,其平面尺寸不大但标高变化较大,若自“自然地面起算”的要求具有相当的不合理性。大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表明,在城市或人类活动密集区,近地表人工堆积层或被扰动的地层分布范围广,厚度达数米,其强度和剪切波速低,严重影响到场地的等效波速度值,增加了场地类别判定的不确定性。对于一般高层建筑,该土层往往被挖除,不作为基础持力层。在场地类别判定时是否应考虑该层土值得考虑。

④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取20m与覆盖层厚度二者中的较小者。研究表明,地表以下30m深度内的地层特性是影响地震效应的关键。对于传统的多层建筑物,当采用浅基础型式时,20m深度范围内包括了本工程的持力层及主要受力层。近些年来,建筑结构类型变化很大,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对应的深基坑及超深基坑挖深大,浅基础型式已满足不了要求,因此“20m深度范围”已远远不足够评价持力层及主要受力层。如北京地区目前在建的CBD核心区Z15地块的“中国尊”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达37m,拟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型式,桩长近40m。该工程中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都将被挖除,并不涉及地基持力层、受力层、桩侧地基土层及桩端持力层,若仍以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进行评价判定场地类别,最后判定的场地类别结果似乎不具参考价值。

上述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评价场地类别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显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对于正确指导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按目前的规范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有时达不到准确服务于建筑设计的要求。

二、工程实例

北京某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场地位于北京老城区菜市口东南角,地上17层,建筑高度69m,地下5层,基础埋深约21.4m。本工程中某钻孔的波速测试成果如下表1。

表1某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表

备注:地面以下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为205m/s。

该工程勘察时,表层4.60m的杂填土为新近拆除民房堆积的建筑垃圾,结构及其松散(场地条件见图1),其测得的剪切波速值很小,直接造成地面以下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偏小;若勘察时场地经平整、杂填土层被全部挖除时,采用上表数据计算得到地面以下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约为261m/s。当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时,根据前后两种计算结果,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建筑场地类别分别为Ⅲ类和Ⅱ类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同时,该工程基础埋深大于20m,根据地面以下20m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对本工程是否具有针对性值得探讨。

图2场地现状图

三、结论

①地震是对建筑物产生严重破坏的一种地质灾害。对于工民建工程,准确合理地确定建筑场地类别以指导建筑设计者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②对于传统的浅基础建筑物确定场地类别时,采用“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以内的土层作为受测对象”时是可取的,但对地面的定义是否宜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值得商榷。

③对于平面尺寸不大但标高差异明显的场地,在选定波速测试钻孔时,应选择钻孔孔口标高与建筑物±0.00标高相近的钻孔进行测试,此举判定的场地类别将更准确。

④由于地震破坏的影响实际上远超过地面以下20m。因此对于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物或基础埋深不大但采用深基础型式的建筑物,“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以内的土层”宜适当放宽。例如上述CBD核心区Z15地块的“中国尊”项目可考虑将起算位置定于基底以下,此时则能将受力层或桩端持力层作为受测对象,此种做法将更贴切工程实际。

⑤对于工程实例中的场地表层较厚的人工填土对20m深度范围以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最终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对于此种或类似情况是采用去除表层人工填土或者通过人工换填而改变场地类别,此种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任志善,朱金泰,李明恩.对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方法的探讨.岩土工程技术,2007,5(21):243~246.

[4]王浩,杨振奎,杨建生等.CBD核心区Z15地块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北京: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2011.

[5]聂淑贞,吴超英,杨建生.金融街・大吉片公建C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北京: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5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观测;观测方法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某高层住宅楼所处位置为郊区空旷地区,南侧5m处为一栋7层民房,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米。基坑采用围护桩+锚索支护方式,围护桩为止水帷幕墙。本次监测工作始于2011年7月26日,结束于2011年10月26日,共历时90天。。根据本次工程的监测要求,需要对基坑南侧相距5m的民房进行竖向位移监测。

1.2工程地质

根据钻探结果显示,该高层住宅楼覆土表层是第四系的人工填筑杂填土与素填土,下面是冲洪积粘性土、砂层及残积粘性土,其下伏基岩是第三系泥岩。

1.3水文地质

由地下水赋存条件可知,高层住宅楼地下水是松散土层的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的砂层中。砂层的连通性较好,水量较大,呈现断续分布;而残积层由于粘粒的含量不均,其透水性及含水性均存在差异,并且局部水量可能较大。总体来说,残积层的水量不大,富水性与透水性均较弱。

2监测目的和依据

2.1监测目的

本次监测通过对基坑现场的观测,掌握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垂直变形情况,如果变形增量超过了允许值,要及时预警,从而确保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采集数据信息,为基坑挖掘施工提供信息化依据。

2.2监测依据

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监测方案

3.1布置工作基点

根据现场的工作条件,要将工作基点布置在利于监测的地方,并且不能受到基坑的影响范围,根据场地的观测条件,设置1个沉降观测的水准网,每个网内设置3个观测基点。

3.2监测内容

基坑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

(1)沉降的观测频率

周期性观测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点之一,沉降观测频率应该依据观测目的、沉降速率、沉降值大小及建筑工程的性质确定。在基坑开挖施工初期,观测频率一般较高,经历在一段时间以后,当沉降变形趋于稳定时,可以适当地减少观测的次数。具体来说,沉降的速率越大,观测所需时间间隔就越短。对同一建筑物的观测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观测频率也不相同。当然,事有偶然,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做出紧急观测。

(2)沉降监测点布置

沉降监测点直接布置于民房一层墙柱上,测定其变形沉降值。在沉降监测分析的过程中,经常由测点的沉降归纳沉降体整体的沉降值。沉降体与测点的关系就如母体与样本的关系,对测点的监测实际上就是对沉降体的一次抽样。而统计学认为,样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需具有充分代表性。而关于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以下方面:

①有足够多的点数;

②选取特征点,即能充分反映建筑物整体及其关键部分沉降的点;

③应能够和沉降体紧密连接在一起。

这三点也正是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基本原则。根据原有的监测大纲,对7层民房进行竖向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满足设计规范及基本原则。本次观测共布设10个观测点,监测过程随着基坑挖掘与地下室施工的不断进行,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变化的发展情况。

4现场监测

在基坑开挖前一周,按照监测方案与监测点埋设原则,在周围建筑物沉降体上埋设沉降监测点。

4.1预警标准

在对周围建筑物及路面进行现场沉降监测时,要时刻注意是否达到了沉降预警值,主要包括:周围建筑物差异变形值大于等于0.2%;建筑物差异变形未达到0.2%,但近似0.16%,并且沉降-时间关系曲线仍在增大时;地面沉降最大值与挖掘深度的比例达到0.5%时;肉眼可发现的各种明显的危险现象,如建筑物出现裂缝等。

4.2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观测方法

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的观测方法一般指使用高精测量仪器测量高程变化以测定沉降,现阶段所采用的仪器主要包括水准仪。本次观测根据实际情况求,选用索佳SDL30型高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在选定的观测点进行观测,保证每个观测点均在观测顺序与方法按照闭合环线法进行。观测过程中,仪器已经避开了搅拌机及空压机等的振动影响范围,在每次观测时需记录施工进度。

(2)精度要求

对于多数情况而言,在确定沉降精度时,如果精度定的过高,会导致测量任务的直接增加,费用及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如果精度定得过低,在沉降分析中会增加难度,容易得出错误的数据,做出错误预测。对于不同类型工程建筑物进行的沉降观测,精度要求的差别较大。对于同种类型工程建筑物,不同的形状结构,精度要求也有差别。即便是同一工程建筑物,不同部位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确定沉降观测精度的思路是:(1)根据各类因素确定沉降观测的必要精度,(2)结合现有的规范或者采用算法对观测值最终精度进行确定。

本工程的观测过程采用精度要求为二级,基准点的高差中误差小于等于0.5mm。其他要求如表1所示。

表1精度要求

项目视线长度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前后视距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环线闭合差

精度(≤)50m0.5mm2.0m0.7mm1.0n1/2mm

4.3监测信息反馈

为了保证周围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需要实时掌握民房的变形情况,并反馈给工程监理及施工单位,以便做到工程信息化安全建设。每次观测后,向施工单位通报所民房沉降情况,必要时提供观测数据。

5观测结果与分析

5.1观测结果

根据此工程的观测结果(2011年7月26日至2011年10月26日),周围建筑物各个观测点的沉降值如表2所示。

表2周围建筑物各个观测点的沉降值

测点C1C2C3C4C5C6C7C8C9C10

沉降值(mm)-0.2-0.10.91.100.2-1-0.9-0.5-0.4

5.2结果分析

根据表2数据可知,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值的代数值最大值为1.1mm,最小值为0mm,测得10个监测点的沉降值均较小,在变形允许范围与预警范围以内,未发现异常情况。

6结论

周边建筑物在基坑开挖的初期变形速率比较大,并且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变形速率逐渐减小,当达到某一深度时,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基本趋于稳定,变形不再加大。深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深基坑规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等。为了保证深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应及时开展现场监测,选择合理的监测位置,采用适当的监测频率与精度要求,做到监测数据及时反馈,保证信息化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姚德新.土木工程测量学教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23.

[2]李宏超,周荣,琚丽.深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面垂直变形数据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3]叶观宝,司明强,赵建忠等.高速公路沉降预测的新方法.同济大学学报.2003,31(5):540-543.

[4]杜晓强,姜海.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J].价值工程,2010,18.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6

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就是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在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缺陷,予以修复的活动。也可以这样说,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是在保修期内,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建筑物所有人进行的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售后服务。面对着我市目前大量存在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纠纷和上访事件,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法律体系,依法规范和解决建筑工程质量保修过程中各种行为和争议,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一、我市建筑工程质量保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筑工程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闹心房”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如:内外墙饰面开裂、起鼓和脱落,屋面防水工程有缺陷,经常出现漏水、漏雨;供热、供冷系统出现故障,用户无法及时取暖等,以上问题破坏了房屋的使用功能,给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另外,由于建设过程中维修责任界定不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互推诿责任,推托履行保修义务,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加之缺少必要的管理规范进行约束,一旦出现房屋使用缺陷时,居民无法正常主张权利,由此引发了多起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事件,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为了理清我市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找出合理、妥善解决“闹心房”问题的方法,促进我市建筑市场逐步走向健全、合理、法制化的发展道路,今年上半年,在市建委相关同志的配合下,分别深入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住宅小区进行调研,查阅并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座谈,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意见等方式,基本上理清了我市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方面存在的几大难题:

(一)保修责任主体不明确,保修责任没有落到实处。在建筑工程保修过程中,互相推诿,不履行保修义务的情况大量存在,许多房屋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时,用户找不到明确的房屋维修责任人,建设单位推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又推给建设单位,使问题难以解决。在调研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李先生购买了我市某小区顶楼的新房,入住半年后发现,只要一下大雨,两间卧室、书房、卫生间及厨房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漏雨情况,经与其他同层业主相互了解,也都存在类似现象,结果,张先生找到物业企业,物业企业称张先生所交物业费中,并没有包含维修房顶的内容;无奈,张先生找到开发商,可是开发商称房屋已经出售,便与其没有关系,而此问题属于施工单位的责任,建议他向施工单位主张权利,可该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施工结束后就离开了我市,所以,张先生想诉至法院,通过司法程序维权,但是却不知道谁是具体的责任主体。

(二)建筑工程保修范围不明确,保修期限缺少具体的标准。建筑工程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是建筑工程保修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市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纠纷最多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市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的确定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我市的保修内容和期限是按照国家上位法规定确定的,虽然国务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对建筑工程保修的范围和期限作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都过于原则,没有对于不同地区的具体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需要各地根据实际另行规定;第二,我市地处北方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使我市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冬季时间较长,气温较低,决定了我市施工期短,取暖期长,对外墙的厚度与材质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尤其是建筑材料和防水材料,经过冬天冻结之后,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功能,缩短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所以,我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我市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和期限。

(三)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的程序不明确。合理的保修程序是建筑工程保修制度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而现实中,保修程序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许多必要的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成为空谈,比如,第一,大多数人只注重买房时的各种细节,忽视了房屋保修过程中的各种程序,以致于房屋出现质量缺陷时,不知道应该如何要求保修,向什么部门要求保修以及采取怎样的保修程序维护权利,尤其是发生房屋承重结构或者基础结构破损、地基基础工程断裂、屋顶大面积漏水等严重质量缺陷,需要立即进行维修时,给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第二,由于缺乏统一的程序和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房屋保修责任单位履行保修义务时,没有既定的规范、要求和统一的期限,使大量建筑工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或者因推迟维修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安全隐患。

(四)还未完全建立起健全、合理、规范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是指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或者施工单位在工程保修书中承诺,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从应付的建筑工程款中预留的,用以维修建筑工程在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出现的质量缺陷的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62条规定:“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这一法律规定赋予了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法律上的地位。目前,虽然我市很多建筑工程已经设立了保证金制度,但还不够完善,具体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些建筑工程未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这些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拒绝缴纳质量保证金,无视国家法律的规定,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第二,已经建立的质量保证金制度不够规范和健全,保证金约定的内容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缴纳、管理制度,尤其在保证金的使用上,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方面管理也比较混乱,没有建立起平衡的收支制度;第三,建筑工程保修期满,有些建设单位还存在着不按照约定返还质量保证金,或者任意克扣、不全额返还的情况,因此产生了很多质量保证金方面的纠纷。

(五)建筑工程质量保修缺少有效的保障制度。建筑工程需要进行质量保修时,经常出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履行质量保修责任、拖延履行责任或者保修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等情况。如,王女士在南岗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新屋入户时,本应该享受乔迁的喜悦,可是住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客厅及主卧室地面和天花板出现明显的裂缝,墙体多处发现竖向、斜向、水平裂缝,王女士找到开发商,开发商却说责任在施工单位,王女士多次查访发现施工单位早已不知去向,无奈多次到开发建设单位要求维修,建设单位便允诺了为王女士进行维修,可修缮以后不到半年,又出现了不同程度明显的裂痕,并且原来的裂缝也凸现出来,王女士没有办法,诉至法院要求维权。

二、对于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对于上述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方面的问题,在认真分析总结几种情况,结合具体工作的实践,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意见: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我市建筑工程保修方面的立法,合理的确定保修责任主体、保修范围和期限。在国家上位法规定的范围内,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快我市建筑工程保修方面的立法,依法确定我市建筑工程保修责任人和保修的范围和期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委托给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完工后,由建设单位作为开发商对外销售,与购房者成立买卖合同关系,也就是说在整个过程中,建设单位是一个中间的媒介,所以为了避免用户在房屋质量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维修责任人,或者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互相推诿责任,在确定保修责任人时,应当坚持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单位对用户负责的原则,即,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在规定的质量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缺陷先行承担相应的质量保修责任;施工单位对未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约定施工造成的质量缺陷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另外,对于在保修期内,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等的原因导致的质量缺陷,也应该区别具体情况不同,分别确定了承担保修责任的主体。第二,根据我市的地理和气候特点,结合时间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保修问题,合理确定我市的保修范围和期限,尤其对于我市经常出现的内外墙饰面开裂、起鼓和脱落,墙内表面潮湿霉变,油漆、涂料脱皮,室内地面空鼓、起砂和开裂,门窗变形、透气,阳台、窗台漏水等情况应当加以细化。

(二)依法确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的程序。在国务院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我市建筑工程保修的程序,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房屋建筑工程在保修期限内出现质量缺陷,建设单位或者房屋建筑所有人应当向施工单位发出保修通知。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到现场核查情况,在保修书约定的时间内予以保修。发生涉及结构安全或者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紧急抢修事故,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立即到达现场抢修,并立即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修完成后,由建设单位或者房屋建筑所有人组织验收。涉及结构安全的,还应当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另外,对于施工单位不按工程质量保修书约定保修的,建设单位可以另行委托其他单位保修,由原施工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三)完善我市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建立、健全我市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收集、使用和管理制度,保证在保修期限内出现质量缺陷的房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认真贯彻和执行《中和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按照要求进行质量保证金的收缴、使用和管理,用法律的手段规范收缴、使用和管理质量保证金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使质量保证金的收取和使用走上法律的轨道;市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缴纳和使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做到收支透明、专款专用,防止挪用、滥用或者擅自使用质量保证金行为的发生,更好的维护广大用户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利益,并用法律规定来约束质量保证金在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适当引入房屋质量保修保证担保制度。房屋质量保修保证担保是保证人为开发商在保修期内,按《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履行保修义务,而向购房人提供的担保。在保证期间,除因购房人或者不可抗力的原因,购房人购买的房屋及配套装置发生质量缺陷需要进行保修,而开发商或有关责任人在房屋保修期内未按规定履行保修义务的,购房人有权依据保函约定的内容,在保证期间和保证范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一制度的确立,为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提供了双保险,切实的将建筑工程保修制度落到实处,更好的维护了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目前,许多先进城市已经确立了这一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规范;规则

1建筑面积的概念

建筑面积亦称建筑展开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面积之和。建筑面积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可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居室净面积在民用建筑中,亦称“居住面积”。辅助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为辅助生产或生活所占净面积总和,使用面积与辅助面积的总和称为“有效面积”。结构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的墙体、柱、垃圾道、通风道、附属烟囱等结构所占面积的总和。

2建筑面积的作用

建筑面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国民经济一定时期内完成建筑面积的多少,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生活福利设施发展的程度。

建筑面积在编制工程建设概算时,是计算工程量的基础,如计算出建筑面积之后,利用这个基数,就可以计算地面抹灰、室内填土、地面垫层平整场地等项目的工程量及其价值。

建筑面积作为结构工程量的计算基础,不仅重要,而且也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和细心计算的工作,任何粗心大意都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不但会造成结构工程量计算上的偏差,也会直接影响概预算造价的准确性,造成人力、物力和国家建设资金的浪费及大量建筑材料的积压。

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辅助面积、结构面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或结构设计时,都应在计算建筑面积的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出结构面积、有效面积及诸如平面系数、土地利用系数等技术经济指标。有了建筑面积,才有可能计算单位建筑面积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工程总价值除以总建筑面积,就是单位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技术经济指标或称单方造价(元/m2)。

建筑面积的计算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投标报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配备施工力量、成本核算及物资供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建筑面积计算的规范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设工程全面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已是大势所趋。工程量清单计价属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范畴,其思路是“统一计算规则,有效控制数量,彻底放开价格,正确引导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所以,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计算规则,对建筑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以往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存在很多有争议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制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设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以下简称《规范》),并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这充分标志着国家对规范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1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与规则的比较

3.1.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

《规范》规定: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m及以上者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m者计算1/2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净高超过2.1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m~2.1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规则规定: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水平面积计算。并未明确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比规则更加突出了高度在建筑面积计算中的控制作用(高度在2.2m以上者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m者计算1/2面积),还有很多部位的建筑面积均是依据其净高分3类(净高超过2.1m的部位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m~2.1m的部位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m时不计算面积)进行计算,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等。

3.1.2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

《规范》规定: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水平面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

规则规定:多层建筑物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之和计算,其首层建筑面积按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结构的水平面积计算。

由比较可见,《规范》将多层建筑物按其层高,以2.2m为界分两类进行计算,而规则并没有突出层高高度在计算建筑面积中的作用。

3.1.3立体书库和立体仓库与立体车库的计算

《规范》规定:立体书库、立体车库、立体仓库,无结构层的应按一层计算,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计算。层高在2.2m及以上者应计算分面积;层高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

规则规定:书库、立体仓库设有结构层的,按结构层计算建筑面积;没有结构层的,按承重书架层或货架层计算建筑面积。

由比较可见: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无结构层的计算建筑面积,《规范》与规则存在很大差别,一个是按一层计算,一个是按承重书架层或货架层计算。

3.1.4阳台的计算

《规范》规定:建筑物的阳台(不论封闭与否)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规则规定:封闭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显而易见,规范的此条规定解决了阳台建筑面积在以往房屋买卖中出现的很多争议。

3.1.5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的计算

《规范》规定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而规则规定室外楼梯,按自然层投影面积之和计算建筑面积。

3.1.6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和货棚等以及雨篷的计算

《规范》规定: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货棚、站台、加油站、收费站、场馆看台等,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规范》规定: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m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规则规定:有柱的雨篷、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独立柱的雨篷、单排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规范》计算建筑面积更加简便,取消了有无柱的说明,改变为按顶盖和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考虑。

3.1.7建筑物通道的计算

《规范》明确规定建筑物的通道,指楼层部分跨在人行道上的临街楼房的底层和有道路穿过建筑空间的楼层,不计算建筑面积;而规则规定可计算建筑面积。

3.1.8其他

《规范》规定: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而规则不计算保温层厚度所占的建筑面积。《规范》增加了以幕墙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外边线挂牌建筑面积。

3.2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优点

(1)《规范》更加细化。例如,在计算单层建筑物和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时,更多的地方都用到了层高高度或净高,并分为3个界限:计算全部建筑面积;计算1/2建筑面积;不计算建筑面积。

(2)《规范》更加简便、明确。例如:计算雨篷、车棚、货棚、站台等建筑面积时,取消了有柱与无柱的界限,使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3)《规范》更加合理。例如:阳台的计算,不论其设置形式如何,一律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避免了以往的许多争端。

4结语

建筑面积的计算绝不是单纯的计算工作,它不仅为编制概预算、拨款、与贷款提供指标,同时,对建筑面积的合理利用,合理进行平面布局,充分利用建筑空间,不断促进设计部门、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加强科学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经济效果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8

为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建筑项目规划验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项目的规划验收适用于本制度。

第三条验收申请

建筑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到*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申请规划验收,并提交自查报告、±00检测报告、房屋竣工规划测量图、房屋面积测量报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及附图、附件等必备材料(文件)。

第四条验收依据

规划验收主要依据城乡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批准的《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等。

第五条验收内容

规划验收应包括《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批准的全部内容,即:

(一)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二)建筑性质、建筑退让、间距、平面尺寸、高度(层数);

(三)社区用房、物管用房、公厕、停车位、出入口、通道等配套设施的实施情况;

(四)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煤气、给水、电力、通信、排水工程(雨、污管道及化粪池)等市政工程的实施情况;

(五)项目用地范围内按照规划要求应当拆除的建(构)筑物的拆除情况;

(六)地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及占用情况;

(七)建筑外立面、色彩的实施情况;

(八)规划要求保护的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情况;

(九)规划许可要求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验收时限与程序

规划验收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严格按照初审、复审、审定和签发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审批制度

规划验收由县规划局业务办公会审定。

第八条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以下简称《验收合格证》)

符合下列各项规定的项目,可核发《验收合格证》:

(一)按《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审批要求进行建设,包括因施工误差导致的建筑工程竣工后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外轮廓尺寸、建筑高度与《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有差异,但不违反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其他有关设计规划要求的;

(二)已完成土建工程、外墙装修的;

(三)各类配套设施和项目用地范围内市政设施按规划要求实施完毕的;

(四)施工场地已清理完毕,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施工建(构)

筑物及设施已按规定拆除,损坏的市政设施已修复完毕的。

第九条公示制度

建设单位在取得《验收合格证》前,应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将验收项目建设情况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

第十条需要整改项目的处理

对不符合规划许可要求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建筑项目,出具《规划验收意见书》,告知整改意见。建设单位严格按《规划验收意见书》完成整改后,方可重新申请规划验收。

第十一条涉嫌违法建设的处理

对改变规划许可内容涉嫌违法建设的项目,出具《规划验收意见书》,进入违法建设查处程序,查处完毕后方可重新申请规划验收。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

规划验收资料(含电子文档)应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登记和归档。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9

本文在研究中以水利工程基础处理为核心,探究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措施,优化大坝工程水工建筑物施工体系,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同时对湿陷性黄土基础工程的施工和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黄土类土质呈松散堆积状态,这种黄土性质较为特殊,在干燥时强度较高,但是遇水后会具有极强的湿陷性,这主要是由黄土内部结构所决定,而在水利工程中,黄土也就呈湿陷性。湿陷性黄土由于自身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都较低,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特别是大坝出水塔等水工建筑物施工中,会影响整体工程质量,进而引发施工质量事故问题。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前期范围确定

1.1明确处理厚度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处理效果,施工人员要明确地基处理范围,防止不必要的工程施工,控制施工成本。湿陷性黄土主要是由土质饱和重力而形成的自重湿陷,其湿陷程度与黄土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湿陷变形范围中涵盖湿陷性黄土厚度。结合这一理论,明确黄土湿陷变形范围,黄土地基处理厚度主要包含全部性湿陷范围与部分性湿陷范围。针对全部性湿陷范围而言,通常地基湿陷量会局限于压缩层内,大量实验表明,该部分湿陷量为基地1.5倍宽的范围,集中分布在基地基础宽的0.5~1.5倍之内。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将处理厚度确定为2倍基础宽度为准。针对部分性湿陷范围,施工人员要从水工建筑物类别、结构特点、基地压力以及湿陷等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明确湿陷性黄土处理厚度,确定处理范围,进而为接下来的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明确处理宽度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确处理厚度之外,还要进一步确定湿陷性黄土基础的处理宽度,方可确定水工建筑物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范围。一般而言,水工建筑物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宽度要结合黄土湿陷侧向变形、湿陷压力扩散以及防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在黄土遇水湿陷后,会形成大量黄土的侧向变形,其竖向变形占总湿陷范围的65%,侧向变形一般存在于距板0.75倍宽度范围内。对此,在开展实际处理工作中,为了提高处理效果,施工人员要降低湿陷变形范围,将侧向变形控制在允许的宽度处理范围内,进而提高水工建筑物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的综合质量水平。

2水工建筑工程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方式

2.1垫层技术

垫层技术作为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的常用手段,以开挖置换为核心,也称为换土垫层技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将水工建筑物基底湿陷性黄土挖除,用素土、灰土等土质作为基础层,分层夯实后形成垫层,消除或者是降低湿陷性黄土量,防止地基的压缩变形性与渗透性,增强地基承载力,使得地基符合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这种换土垫层技术适用在地下水位以下、湿陷土层厚度为3m内的工程地基处理中。从水工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范围而言,换土垫层技术包括局部垫层与整片垫层两种手法,结合工程施工要求,明确湿陷性黄土处理范围,合理选择局部垫层或是整片垫层,垫层要选择分层铺设的方式,保证湿陷性黄土的处理质量。除此之外,为了压实分层垫层,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相关机械设备进行碾压,合理控制碾压速度,并在施工后进行分层检查,使得每一层的压实系数满足施工要求,提高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效率,促进水工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2.2夯实技术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处理的过程中,夯实技术主要以夯实地基为核心,通过机械重锤做自由落体动作,重击湿陷性黄土,以达到黄土夯实的目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重夯法与强夯法两种手段,一般应用在饱和度60%以内的湿陷性黄土中。在施工人员确定湿陷性黄土处理范围后,若湿陷性土层处理厚度是2m内,则使用重夯法;若湿陷性土层厚度是3~6m以内,则使用强夯法进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这两种方式无论是方法工艺还是在机械设备使用上都具有较大的相同点,唯一不同的是强夯法夯击能力要远高于重夯法,其选择要结合湿陷性黄土厚度和范围决定。

2.3挤密桩技术

挤密桩技术一般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处理中,同时也适用于对湿陷性黄土的局部处理或者整片处理,其适合处理范围为5~15m。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挤密桩技术先利用机械方式、人为爆破等方式进行地基打孔,添加素土或灰土后进行分层夯实处理,使得地基土质压实系数高于0.93,以形成土桩,提高水工建筑工程地基承载程度,以达到加固地基的作用。从本质而言,土桩属于柔性桩,和钢筋混凝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土桩在进入湿陷性黄土地基后,除了承载自身荷载,其桩间土也会分担荷载,使得土桩和桩间土之间形成复合地基结构,构建土桩挤密地基,降低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进而达到加固地基的作用。

2.4桩基础技术

桩基础技术主要是将一定规格的桩设置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分担湿陷性黄土的承载能力,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自身承载力,进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这种方式一般应用在基础荷载大的地基处理中,土层厚度在30m之内。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桩设置在湿陷性黄土后,会对非湿陷性土层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建筑物荷载利用设置在湿陷性黄土中的桩分担到坚实土层中,实现湿陷性黄土的闲置,避免地基遭受浸湿,进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危害和影响。

2.5化学固结技术

化学固结技术主要利用化学材料与湿陷性黄土进行反应,以实现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稳定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灌浆法。施工人员先进行埋设灌浆嘴处理,封缝后对灌浆盒和灌浆管进行密封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展浆液配置工作,灌浆后封口结束,在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要检查灌浆质量,保证灌浆效果和灌浆质量。二是高压喷射注浆法。利用钻机进行钻孔、插管,施工人员开展喷射作业,最后冲洗和清理,并移动机具作业。三是深层搅拌桩法。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就地将软黏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黏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地基土,以此来提高地基强度和硬度。其施工流程:定桩位→安装桩机→制备水泥浆液→预搅下沉→提升喷浆搅拌→重复上下搅拌→清洗→横(或后)移对位、调平,进入下根桩施工→搅拌桩顶部与上部结构的基础或承台接触部分视情况可增加水泥浆量或增加搅拌一次。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须严格控制水泥与地基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加强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范围篇10

东海隧道工程属典型的城市隧道工程,线路起点位于云山村北侧,下穿国公爷山,从黎明大学北侧操场、宝珊花园下穿过,通过宝秀小区,终点止于既有东海大街。项目全长约4.2km,其中隧道全长约东海隧道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2.2km,设计采用双洞方案,按双向四车道城市i级主干道标准进行建设,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东海隧道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隧道工程,应具有城市隧道工程修建的共性要求,即与山岭隧道相比,城市隧道修建更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也就是说周围环境将会对城市隧道修建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2既有建筑物影响对工程施工影响分析

在东海隧道工程修建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如下工程难点问题:隧道沿线地表既有建筑物分布密集,对施工引起的爆破振动、地表沉降等控制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东海隧道沿线地表既有建筑物主要包括宝珊花园别墅区、宝秀小区、厂房及办公楼等,据现场实地调查统计结果可知,处于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的主要既有建筑物数量多达29座。既有建筑物距隧道距离最小在10m以内,因此,隧道施工所引起的爆破振动、地表沉降等必将会对建筑物结构安全及其建筑物内人员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尽量减少对建筑物内人员正常生活的干扰,施工中必须对爆破振动、地表沉降等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增加了施工难度。

3建筑物结构安全地表变形控制指标

建立建筑物结构安全地表变形控制基准,其前提必须建立合适的地表变形控制指标。实际上,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地层特征以外,建筑物遭受损害的程度与建筑物的基础与结构型式、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以及地表的变形性质和大小有关,若全部将其作为地表变形控制指标,现场操作十分不便,研究也不易实现。因此,研究中重点以地表变形中对建筑物损害程度最大的因素作为其变形控制指标。隧道开挖施工引起的对于地表以及建筑设施的损害可以分为直接开挖损害和间接开挖损害两种情况。位于主要影响范围内的对象(建筑物、管线、道路等)所受的损害称为直接开挖损害;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在主要影响范围以外比较远的地方,也可发现开挖影响的存在,这种影响也与隧道开挖施工有关,称为间接开挖损害,如开挖引起的大范围的地下水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因此,本文主要选用地表沉降损害、地表倾斜损害、结构应力三个控制指标。

4施工地表变形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东海隧道整个施工过程引起的地表变形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细致研究和分析。计算过程中,以静力分析为主,未考虑爆破开挖的动力效应影响。

4.1建筑物沉降及倾斜计算结果及分析

为了掌握整个施工过程地表建筑物沉降及倾斜情况,计算中共选取了10个阶段工况进行详细说明。工况1时,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横向范围约为40m,但沉降值微小,此时建筑物发生的最大沉降量约为0.128mm。采取同样分析方法,将各施工工况1-10计算结果进行汇总。东海隧道施工引起的最大建筑物沉降值约为0.377mm,最大建筑物倾斜率约为0.0054×10-3,由东海隧道建筑物结构安全变形控制标准可知,上述数值均远小于相应控制标准值,说明施工地表变形不会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破坏,建筑物结构是安全的。

4.2建筑物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为了掌握整个施工过程地表建筑物结构应力变化情况,计算中还对各施工阶段建筑物结构内力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各计算工况结果进行汇总。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所引起的建筑物最大拉应力值约为0.3mpa,远小于其材料本身(C25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值1.27mpa,说明施工引起的建筑物结构应力能够满足安全要求,建筑物结构是安全的。同时,为了掌握施工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影响,现场进行了实地测量工作,测量时对施工地表沉降变形进行了测取,其数据可为评价建筑物结构安全提供有力的佐证。为了与上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3号建筑物附近最大累计地表沉降值为1.13mm,发生在距隧道左侧约10m位置处,数值较小,不会对建筑物结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5小结